市气象局妇女工作总结

2024-04-25

市气象局妇女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市气象局妇女工作总结

2007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局党组的中心工作,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以提高女工素质为目标,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为主线,充分发挥妇女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汇报如下:

一、搭建女职工建功立业的平台

配合局党组开展以“发展、改革、创新”为主题教

育活动,根据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组织职工开展围绕气象事业发展目标和党组提出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要求,以“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为载体,引导女职工开展科技攻关,激励女职工学习掌握各种新知识、新技能,提高能力。召开庆祝“三.八妇女节”、“女职工爱岗敬业,自主创新,创一流业绩”座谈会。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继续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号召职工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工作学习观和“终身学习”理念。继续鼓励业务技术人员参与科研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今年参加国家级学术研讨会4人次,省内学术研讨会2人次,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文章15篇,其中国家一级核心期刊发表3篇。

二、加强气象文化建设,造浓厚的气象文化氛围

市局举办以“发展、改革、创新”为主题演讲比赛。河北省气象局文明办主任谭显富同志、副主任胡晓蓉同志和省局监审处处长曹仁奇同志应遨参加并担任演讲选拔赛的评委。全市气象系统共有18位选手参加“发展、改革、创新”演讲选拔赛。选手们讲述了自己身边劳模的先进事迹,表述了气象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年华,讴歌了在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所取得丰硕成果和气象事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我局李姗同志代表我局参加了河北省气象系统的演讲比赛并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鼓励女职工积极参加气象文化建设,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正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文化环境,把女职工文化教育纳入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之中。

三、积极创建“和谐家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在全局女职工中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活动。大力提倡着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生活,把文明家庭建设看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积极创建“和谐家庭”,深化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廉洁家庭、节约型家庭和平安家庭等各类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保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

四、加强女工思想道德建设。

以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创新教育载体,优化教育方式,进一步加强女工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在广大女工中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继续开展学习奉献活动,增强广大女工扶贫济困、关注弱势、奉献他人、回报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市局机关完成了荣誉室和图书室的建设,同时购买了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包括科技、科普等文化读物。完成了全市气象系统的气象文化网站的建设,开辟了职工文化学习专栏,不断充实和丰富各种文化信息,充分利用传媒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职工文化建设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深受广大职工的喜爱。

5、积极参加“博爱一日捐活动”。市局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捐款,女职工踊跃参加。市局机关今年春季和冬季连续两次进行“博爱一日捐”活动,共收到捐款3217元,分别送到了石家庄市“红十字会”和石家庄市民政局。同时市“红十字会”的领导对我局雷厉风行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当即颁发了荣誉证书,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关心女工身体健康

五月份与七月份分别组织全体进行了女工常规健康检查和妇科检查。

一年来,我局妇女工作围绕围绕“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锐意创新,扎实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女工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促进“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实现气象事业的新跨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新的年里,要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篇2:市气象局妇女工作总结

**年,市气象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各项部署,狠抓落实,克难攻坚,扎实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履行气象社会管理和依法行政职能,各项工作稳步提升。

一、全力以赴做好公共气象服务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年天气形势十分复杂,2月:低温雨雪不断,道路结冰严重;7月:出现近50多年来最严重的高温热浪少雨天气。10月:“菲特”台风来势汹汹,我市受灾严重。围绕这些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市气象局严密监测、精心分析、滚动预报、及时预警、广泛服务,共发布各类预警信号33次,气象信息内参41期、重要天气报告6期,预警提醒短信总计167次36万余条,为全市各行各业的经济建设和全市日常生活提供气象保障。8月启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濮院作业点实时了人工增雨,增雨效益覆盖全市大部分地区,旱情得到明显缓解。

公众服务渠道不断扩展。通过电视、报纸、短信、广播、微博等各种途径为今年各个节假日及高考、中考、**戏剧节等重大活动提供气象咨询与决策服务;气象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截止目前,各镇(街道)政府、学校、村(社区)、车站等场所共建设电子气象信息显示屏59块,每天为20多万公众提供气象信息服务。

气象专业服务合作领域不断延伸。加强部门合作,与水利、农经、交通、电力等部门建立合作共享机制。6月14日与市供电部门签订了共推气象防灾减灾建设合作协议。为农服务不断强化。在上半年的春蚕养殖、春播、夏收夏种等农事关键期,提供全程气象服务保障。大力开展设施农业小气候监测服务,研究解决洲泉沼虾,崇福果蔬,董家茭白三个品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许多与气象密切相关的问题,深受农业大户好评。

二、气象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履行

气象防灾减灾机制不断完善。继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平安建设、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美丽乡村等专项工作。召开**年度全市气象协理员即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做好气象防灾减灾联络队伍管理工作。切实履行防雷安全管理职责,与市安监局针对防雷重点单位联合发文,加强防雷监测。8月启动**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镇(街道)创建工作。

大力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充分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联合其他部门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宣传,推进气象科普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截止目前,已累计开展气象科普宣传10余次,发放相关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材料2000余份,参与人数达10000余人。

气象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全面实施审批项目提速工程,在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气象行政许可从受理到办结的平均时效在法定时限内提速80%以上。利用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等形式推行事务办理公开透明。强化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落实,全面督查落实各级政府和物价部门的服务收费涉企减免优惠政策,严格执行“收费告知、计费复核、减免审批、协议约定”等各项制度,全面落实气象证明网络服务,进一步方便群众。

三、行政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

加强党建文明工作。开展**市文明单位“五个一”创建活动;支部以“为民务实清廉,双先争创五星”为目标开展支部创建,组建了支部“气象万千 服务无限”服务队伍,以“党建红云”平台为载体,加强党建工作;开展党员关爱专项资金募捐活动;开展四联四强结民亲活动,与6户困难家庭结对帮扶,为困难群众捐赠温暖资金3600元,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局廉政制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关键岗廉能承诺书》,对全局廉政风险防控重点工作进行责任分解,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开展领导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职工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做到个人会员卡零持有。

加强行政各方面工作。加强单位制度管理,开展安全大排查工作,继续做好老干部、信息宣传、保密、档案、卫生创建等工作。

三、2014年重点工作

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进程。强化部门合作,共推气象现代化。

目前,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试点县(市)建设和旅游气象台项目已列入市**年前期计划。我们将以此为抓手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明年我们将提请市政府出台本市全覆盖工作实施细则。启动建设**旅游气象台。围绕世界旅游城市建设,打造公益旅游服务品牌,大力推进**旅游气象台建设。开展旅游景区气象监测分析、旅游景点天

气预报,发布景区气象实时监测预报预警信息。

抓好基础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工作。深化城市“两个体系”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及时做好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气象保障服务。扩大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针对性及应急联动的有效性。围绕农业“两区”、“5515”工程

建设,加强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体系建设。

篇3:市气象局妇女工作总结

关键词:气象文化,建设

1 巴彦淖尔市气象文化建设背景

1.1 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在多年气象事业发展过程中积累和形成了一定的文化建设经验

一是继承和发扬了“艰苦朴素、甘于奉献、合作共赢、务实严谨、责任感强”等优秀文化因子, 并将这些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当中, 高质量的完成了气象服务工作, 同时在党的建设、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二是完成了《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关于加强部门软实力建设实施方案》, 从人才队伍打造、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以及党风廉政四方面, 全方位的促进部门软实力提升, 为今后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和组织保障。三是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 完成了各部门工作职责、行为规范等各类制度, 明确了达到创建“相互关爱、相互尊重、充分体现个人价值、氛围愉悦, 热情较高”的工作环境的目标, 为后期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方向。

1.2 随着巴彦淖尔市气象局的快速发展, 管理模式的转型, 文化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2.1 文化战略如何支撑巴彦淖尔市气象局的发展战略

一是巴彦淖尔市气象局正处于社会化管理的转型阶段, 但行业的整体现状无法为气象局提供充足的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 如何将气象局的发展战略通过文化理念的感性表达激发职工的向心力, 工作热情, 在转型的过程中保持气象局艰苦朴素、甘于奉献、责任感强的工作作风, 在摸索社会化管理模式的同时, 促进气象局人才队伍、服务水平、科技水平等能力的提升?二是如何通过衍生文化理念的建立, 将文化理念与管理充分融合, 使之贯彻到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 并对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1.2.2 巴彦淖尔市气象局文化战略如何做到融合创新

一是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都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范畴, 如何将党建工作、廉洁观等的思想教育力同文化建设的文化力有效结合从而产生强大的合力?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文化创新?二是巴彦淖尔市气象局下属单位较多, 处在不同的地区, 如何在构建气象局文化理念的同时融入下属单位的优秀文化基因?如何通过创新构建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气象文化?三是巴彦淖尔市气象局已连续六年获内蒙古自治区气象部门第一的殊荣, 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 创新性地建立起一套文化体系符合各服务人群在新环境下的新需求?

1.2.3 文化体系如何更加完善?表述更加精准

一是目前气象局只有“甘于奉献、责任感强、团结包容”等文化因子, 需要对管理中最关注的环节和工作进行明确, 形成规范、科学的包涵使命、愿景、价值观、精神四大核心的理论体系。二是要在传承过去优良文化基因的基础上, 解决现有问题所应倡导的文化要素及适应未来发展所要补充的文化要素等问题, 不断提升文化力。

1.2.4 文化落地推广如何更具系统性和可操性?

一是还未对文化的内部推广做好长期规划、短期措施;还没有形成从理念到形象的系统塑造的思路和方法;还没有了解全体职工对文化从认知到认同的接受习惯和方式。二是还未对文化的外部推广做好持续、一致、系统、高效的规划。

总之, 文化缺失势必造成活力不够, 凝聚力不强, 职工动力不足。一是凝聚人心要靠文化, 没有文化的认同, 发展再快、职工也无法做到一家人、一条心、一起来。二是如果各个部门、机构没有在统一的文化大旗下统一思想观念、统一视觉识别、统一宣传载体、统一环境规划, 则对公众的信息传达就会不一致。三是文化缺少有计划、有特色的管理和推广, 就会让文化无法真正有效落地并发挥作用, 职工也无法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拥护它、捍卫它, 更不可能去自觉自愿的践行它、传播它。

2 巴彦淖尔市气象文化建设思考

2.1 气象文化规划目的

(1) 构建文化理念, 提升文化内涵, 营造文化氛围。

(2) 强化服务意识, 创造用户满意, 赢得用户依赖。

(3) 塑造良好形象, 践行定位职责, 获得更多关注。

2.2 气象文化规划目标

(1) 通过核心理念提炼, 确立各部门共同恪守的理念体系。

(2) 通过衍生理念规划, 明确各核心工作秉承的指导思想。

(3) 通过视觉识别设计, 达到机关形象于内外的规范应用。

2.3 巴彦淖尔气象局文化建设从六个维度去思考

(1) 关注外部相关利益者的价值需求。关注政府、公众、经济型用户等他们当下最看重什么?他们未来最看重什么?他们对气象局在产品和服务上的评价?他们对气象局的期许?

(2) 兼收并蓄各部门、直属单位、旗县局的气象文化。巴彦淖尔市气象局现有管理科室4个、直属单位4个、旗县局站9个。

(3) 关注气象行业文化。 (如图1)

(4) 融合河套的开放、朴实、进取、宽容、勇敢、和谐等地域文化因子。

(5) 要围绕气象事业战略目标和职工价值需求建设文化。要传承气象局发展历史 (过去) 中的优秀文化基因;要基于战略的思考, 为战略而服务;要解决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满足职工价值需求;要站在培育和提升职工能力的角度去建设文化。

(6) 紧扣社会主流文化。围绕“和谐、科学发展、包容、创新”等我国多年来倡导的文化核心建设气象文化。

参考文献

[1]谢慷, 石蓉蓉, 俞骆波.浙江气象软实力的实践与思考[J].气象软科学, 2011 (6) .

篇4:市气象局妇女工作总结

摘要: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市级气象局PCVSAT系统已被DVB-S系统取代,DVB-S系统具有网络管理、文件播出、流媒体播发及数据加密等功能,数据量也由原来PCVSAT小站日数据传输量的1G,达到DVB-S系统日数据传输量的10G。本文论及了DVB-S系统在市级气象局的安装使用,以及在DVB-S基础上利用静止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对风云二号卫星的云图及其他产品的显示和利用。

关键词:DVB-S;视频播放;静止卫星接收处理;双星动画;9210产品显示

1引言

PCVSAT小站是气象领域中各级气象台站接收资料的主要设备之一,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更多、更快的信息资料来支持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在此背景下,PCVSAT小站被DVB-S系统取代。本文论及的是市级气象局DVB-S系统的安装使用,以及在DVB-S基础上利用静止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如何接收处理风云二号卫星的云图及其他产品。

2DVB-S系统

DVB-S(Digital Video Broadcast bySateolite)系统是新一代卫星通信气象数据广播系统,采用DVB扰码模式。兼容多媒体传输标准,具有较高的数据吞吐率和可靠性,具有网络管理、文件播出、流媒体播发及数据加密等功能。原PCVSAT小站每日数据传输量为1G,现DVB-S系统日数据传输可达10G。

2.1系统安装

2.1.1硬件安装

硬件的安装主要是PCVSAT U6的连接,PCVSAT系统与DVB-S系统通过功率分配器共用一幅卫星天线,分出两路分别接到PCVSAT系统和DVB-S系统。其中与DVB-S系统连接的电缆接到PCVSAT U6的J2端口,计算机的USB端口通过连接线与PCVSATU6的J3端口连接。

2.1.2驱动程序及软件的安装

首先安装接收软件KSFile_U6_V4.2.exe、视频播放软件。uickTimeV7.0.exe和媒体播放软件Ksmp.exe;然后把U6的J3端口与PC机的USB端口连接,此时会出现安装新硬件的提示,搜索并选择d:programfifeskkingskyksfiledriver安装;之后网上邻居里会出现一个新的连接,将此连接的0P地址配置为10.255.0.1,子网掩码配置为255.255.0.0;最后将软件显示的物理卡号报给主站授权。

2.2软件应用

2.2.1接收软件KSFile

运行Ksfioe软件,在“选项”→“硬件设置”→“射频信息”中按主站提供数据修改“主载波频率”、“辅载波频率”、“扫描范围”、“符号率”等参数,然后将“系统信息”中的物理卡号报给主站授权,授权后即可接收主站广播的内容。

2.2.2视频播放软件vlc-0.8.6c-win32

VLC(VideoLAN)是一个操作非常简单的媒体播放器,支持多种音频视频格式和流媒体协议,最具特色的功能是可以边下载边观看Divx媒体文件,并可以播放不完全的AVI文件。该软件安好后即可播放主站广播的气象频道的内容。

3静止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

静止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是运用新技术建立的一个全新的静止气象卫星接收处理系统,该系统分三部分完成接收、处理、显示任务。首先利用PCVSAT U6先进的USB接口接收机在DVB-S小站上接收并分发数据,然后采用前后端双计算机模式进行处理,前后端机完成自动接收、预处理和投影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后端机,后端机自动打开投影文件,并且自动完成数据入库。

3.1数据分发传输软件

数据分发传输软件安装在DVB-S系统接收机上,接收主站广播的静止气象卫星数据资料。其中发送目录配置分别为前端机及后端机的IP地址和相应路径。

3.2静止前端机

静止前端机负责数据的接收和预处理,将DVB-S接收的逐帧数据拼接为一个完整的圆盘图,然后投影并把数据转输到静止后端机。

3.2.1安装

运行“静止前端安装.exe”软件,将形成“FY2C”、“FY2D”两个目录及主要程序,并在桌面形成四个快捷方式FY2C接收、FY2C投影、FY2D接收、FY2D投影。

3.2.2接收及投影

FY2C接收、FY2D接收软件,将DVB-S接收到的数据自动地逐帧拼接为一个完整的圆盘图。之后FY2C投影、FY2D投影软件将按照设定的投影参数进行投影。投影文件按照FTP服务器设置发送到后端机。

3.3静止后端机

后端机主要是处理软件,包含了图像处理、产品处理等。主要执行三个软件:静止处理软件、双星动画软件、9210显示软件。

3.3.1静止处理软件

执行“DVBS后端安装.exe”文件,安装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处理系统。该系统能自动保存云图并按要求对云图做叠加、调色、定位、动画等处理。

2.3.29210显示软件

执行“Dis92lO_Setup.exe”,文件,安装9210产品显示及动画软件,该软件主要用来处理显示卫星云图、数值产品、监测产品并动画显示。

3.3.3双星动画软件

篇5:市气象局工作总结

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xxxx年上半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创新服务手段,全力做好公共气象服务

1、公共气象服务再添新举措

一是在全省率先推出官方微信服务。4月份,“xxxx气象”官方微信正式上线,除每天推送最新预报服务信息外,网友还可以互动查询实时气象信息、精细化定位预报和外地城市预报等。二是推出新版智能手机应用。6月份,免费新版“xxxx气象”手机客户端上线,该应用基于GIS系统,为xxxx用户提供精细到乡镇(街道)的预报服务、预警信息推送和更加精细丰富的信息。三是政务微博推出临近预报服务。6月起,在“xxxx气象”官方微博新推出《三小时临近预报》栏目,每隔三小时制作发布xxxx精细化短时临近预报,获网友好评。四是率先建立灾害性天气精细化临近预报系统。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风暴分析预报中心合作开展精细化临近预报研发,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2、气候生态环境服务取得新成果

一是与环保联合率先开展空气质量AQI预报。5月份,我局率先建立xxxx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并与市环保局联合开展空气质量AQI预报试运行。二是扎实开展气候生态环境评估工作。5月初,递交了xxxx年度xxxx市霾天气、蓝藻水华、雷电和气候等四类气候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报告,得到了市委蒋书记的批示肯定。

3、为农服务和重大活动保障得力

一是深化气象为农服务。全力做好春耕春播和夏收夏种气象服务,上半年共发布各类为农服务专题材料57期,尤其针对夏收服务,提前6天向政府、农业、粮食部门和广大农户多次提出抢收抢晒建议,确保全市在暴雨来临前提前完成夏收工作,保证了农业“丰产又丰收”;积极开展森林防火、碧螺春茶叶、枇杷种植、大闸蟹水产养殖等特色为农服务,其中“遮阳网防霜冻枇杷优质高产技术”在金庭和东山镇试验应用,在提高头花座果率、防裂果、防御栓皮病及生长期延长方面有较明显效果,得到专家的肯定。二是为重大活动提供准确的预报服务保障。在春运、高考和中考、苏台灯会、国际旅游节、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和金鸡湖龙舟赛等重大活动中,我局都一如既往及时提供周到的预报服务,得到相关部门普遍好评。上半年共发布春运专题材料88期、重大活动服务材料28期、重要天气报告2期、太湖蓝藻监测报告76期;向政府防汛及应急相关部门领导发送决策服务短信149次,共计11万人次;通过气象预警终端发布决策服务信息96次,共计14万屏次。

(二)推进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1、做好城乡一体化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分解

根据《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xxxx年度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考核的通知》要求,“城乡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备率”被列入xxxx年度xxxx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考核目标。为确保气象考核指标落到实处,5月28日,我局制定印发了《xxxx年度xxxx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气象指标考核方案》,明确了考核方式、范围。

2、推进气象灾害防御立法工作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我局积极推进《xxxx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立法进程,3月11日成立了起草工作领导小组,5月向市法制办报送了《xxxx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草案)》,在广泛征求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于6月5日召开了第一次修编会议,目前第二稿已报送法制办。

3、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不断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一是加大“xxxx气象--公共信息终端”在人员密集场所的布设力度。在村镇、社区、学校以及车站、广场等人口密集场所,新增公共信息终端55个,全市信息终端达到1768个。二是推进气象预警短信“进村入户”试点工作。今年在太仓试点,以户为单位及时发送气象灾害预警短信,通过户内家庭成员相互转告,快速扩大气象灾害信息的有效覆盖面,提高防灾效率。三是大力拓展现代信息发布渠道。通过推出微信和新版智能手机应用,用好微博、门户网站和网络论坛等现代信息发布渠道,不断扩大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

4、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应急准备认证

我局联合民政局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纳入综合减灾社区创建,今年5个试点社区全部达标,拟

在全市进行推广,从而提升基层社区气象防灾能力。

(三)稳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以“xxxx气象监测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工程”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4月份,根据市财政资金划拨情况,报送xxxx气象监测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工程xxxx年度实施计划和

财政绩效目标;5月初,召开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推进会,部署年度项目建设和绩效目标任务,明确责任、进度和考核要求。目前已完成了各主要建设子项目的细化方案,即将全面开展项目招投标和系统建设。

(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

贯彻落实市政府和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工作要求,制定下发了《xxxx市气象局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对施放气球、防雷安全等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气象安全生产知识普及进社区活动;全面开展防雷综合治理工作,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

(五)深化作风效能、党风廉政建设和文明创建

根据市委、市政府作风效能建设大会要求,开展行政服务窗口“标准化建设年”活动,4项行政许可实现网络申请审批运行;认真办理“寒山闻钟”、“12345”热线等网络论坛事项17件;积极履行路长单位职能;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局务公开工作,推进网上视频会议系统应用,厉行节约,提高效率;2月,与各市(区)局(站)、各直属单位主要领导签订了xxxx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3月印发了《中共xxxx市气象局党组关于改进、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相天论坛”、“道德讲堂”、党员关爱基金募捐、业务献血和气象精神征文比赛等活动。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争取高质量地完成xxxx年度xxxx气象监测和公共服务数字化工程建设任务和既定绩效目标,推进xxxx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

二是进一步做好气象预报服务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做好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提高精细化预报服务水平,为党政及相关部门部署灾害防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科学决策建议,加强与水利、国土、安监、交通、电力、卫生、农业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发挥联动效益;加快信息传播时效,确保重大气象服务万无一失。

三是进一步强化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完成《xxxx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立法工作,着手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修订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推动建立政府主导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机构,推进气象预警服务进村入户,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和预警短信全网发布机制。

篇6:市气象局工作总结

xxxx年,在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省气象局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全市“东大门”建设、气象工作“三化”、为农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及基层综改等重点任务,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一是服务“东大门”建设取得新成效。圆满完成了汛期气象服务和10余项重大专题气象服务。市政府下发了为农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意见,资金落实开局较好,工作稳步推进。人影多次开展了大规模防雹增雨作业,有效减少气象灾害所产生的损失。公共气象服务短信、电话拨打量稳中有升,气象影视节目质量和数量有所提升,部门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效果显著,雷击风险评估等防雷业务增速较快。二是气象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基本业务的百班、250班获得突破。全市成立了“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综改试点澄城县较好的完成了试点工作。“火车头”计划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三是综合实力建设迈上新台阶。项目建设方面落实地方资金1353万元,同比增长33%。完成省局创新基金项目3项,自立项目13项。文化建设方面市局新获国家级文明台站标兵,富平局获省级文明单位。建成“华山气象精神教育基地”,举办了庆祝华山建站六十周年座谈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管理进一步规范,完成了xxxx年市政府绩效管理考核各项任务。宣传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二、xxxx年全市气象重点工作

(一)需求牵引,做好 “东大门”建设服务

强化气象防灾减灾。以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精细化预报业务,强化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继续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服务。全面做好汛期及重大气象服务。完成全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推进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预警业务系统,做好暴雨诱发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加大人影作业力度,推进跨区域联防,科学实施常态化作业。推进防雷减灾示范村建设。出台《渭南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办法》。进一步发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作用,举行指挥部联席会议,开展全市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演练。

深化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两个体系”建设渭南特色模式。组织实施中国局三农专项,落实省局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县5个。推进市、县政府建立具有地方编制和运行经费的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将“两个体系”建设纳入考核,落实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力争所有乡镇(街道办)建成气象工作站,90%以上的行政村设立气象信息服务站和“大喇叭”。所有县要出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应急预案、认证管理办法,完成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预警信息 “绿色通道”要实现分级分区域免费发布。做好市、县电视台制作播出气象为农服务专题节目。深化与农业等部门的合作,提高“直通式”和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完成“陕西省农作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陕西省经济作物农用天气预报系统”的市级推广。

推进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以建立更加完善的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为目标,把部门合作水平、社会资源参与程度、基层延伸力度等因素综合考量,推动公共气象服务融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深化与国土、水利、农业、民政的合作,落实各有关文件和协议,促进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建设、农村信息化、交通和旅游气象服务等工作。做好世界气象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之春等科普工作,主动组织气象科普“六进”活动。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敏感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打造有影响力的决策服务材料。

(二)项目主导,加快气象现代化步伐

做好局市合作协议及重大项目落实。制定xxxx项目带动实施计划,全面推进局市协议和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局市协议,年内确保启动两个项目建设,并落实市县配套资金。人影项目完成地面作业能力标准化建设,启动渭北作业保障中心建设。完成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三农专项等建设内容。全面完成市县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并挂牌运行。完成县级山洪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组织好暴雨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加强探测环境保护和探测环境已被破坏县局的迁站建设工作。

深入推进“火车头计划”实施。制定xxxx年火车头计划实施方案。进一步凝练重点领域的技术问题,更加注重团队建设,强化管理、监督与考核奖励,适时组建新的创新团队。继续加大科技投入,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做好全年科技项目申报、立项实施工作。围绕两个团队研究成果,开展好科技成果业务转化应用试点,组织开展应用与推广,注重跟踪评估。做好省局科学技术工作奖的选拔和申报工作。

加强“流域中心”业务支撑能力建设。强化流域中心业务能力建

设,突出特色、理清思路、对外合作,制定新时期流域中心业务能力建设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启动人才和软实力建设工程。加快流域中心高素质业务人才储备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备的人才体系结构,以渭河流域气象预警中心综合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为依托,各县局公共服务平台为延伸,按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化和提高科技含量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流域洪涝灾害预警业务系统,强化预报服务产品的深加工和包装,不断满足用户精细化和个性化需求。加强预测预报、农业气象服务技术研发,增加指导服务产品。加强农气中心能力建设,加快县级业务服务系统的推广应用。加强各类为农气象服务产品的技术研发。

推进气象信息保障能力建设。加强综合观测系统建设,优化站网布局,完成新型国家级自动站和新型区域站建设任务。在西潼高速建设2套交通自动气象站。建设风能太阳能资源监测网。开展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建设,优化信息网络支撑系统。开展“观测网络业务全面创优活动”。全面加强综合观测运行、维修、维护、监控系统建设。建立数据传输、数据质量、疑误数据反馈月通报制度。配合省局做好区域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观测仪等观测装备保障社会化。加大数据传输监控力度,稳定提高自动站、土壤水分站、区域站资料传输质量。组织《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宣传活动,全力做好韩城、临渭、合阳等站的观测环境保护、迁建等工作。

做好首批一流台站建设工作。制定xxxx-2015年“一流台站”建设工作方案。xxxx年选取1个县局作为首批“一流台站”建设单位,加强规划设计。加快艰苦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功能配套和投入。

(三)转变方式,全力推进气象工作三化

继续推进政府主导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按照“七个有气象”的标准,以政府的组织领导力度、政策支持力度、资金投入力度、纳入考核力度、指挥部运行状况等为标准,衡量各单位推进“工作政府化”的水平。继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纳入政府目标考评体系工作。加强市县两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能力建设和实体化运行,建立考评办法,对指挥部运行状况开展考评。出台《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规范信息发布机制和标准。继续扩大乡镇气象工作站的数量,推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向基层延伸。进一步落实全省人影工作会议精神,理顺人影管理体制和机制。深化部门合作, 加强各类地质灾害以及在农业、林业等领域的高影响天气的监测预警,强化旅游和交通气象服务,提高各类气象灾害和风险预警信息发布时效。

推进基层气象机构改革。推广学习全省试点经验,继续深化和完善澄城县基层综改,其它市级试点县局要全面完成所有改革任务,非试点县局要完成除内部机构设置以外的所有任务。适时做好第二批改革试点推进工作。各县局及直属事业单位要认真做好法人登记工作。市局做好省局基层综改配套措施的落实工作,各县局继续努力增设地方机构编制,制定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办法,规范岗位设置。要进一步探索建立由气象行政管理、气象业务服务、地方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社会化气象服务等组成的多元化、不同管理机制的新型事业结构。

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继续推进气象法制建设,促进市政府在加强在气象灾害防御、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气象设施与探测环境保护、气象信息发布与传播等方面规范性文件出台工作。确保全市气象行政许可工作全面进驻政务大厅实现建设序列并联会签审批。建立健全县局相应的执法机构。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不断强化防雷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防雷安全责任制。统筹做好防雷减灾业务服务、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工作。积极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加大查处违法案件力度。以安全为中心,强化施放气球、人影和雷电防护、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规范施放气球单位资质认证,严格施放活动的审批和安全监管措施。

(四)转变作风,深入推进规范化管理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全面做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贯彻,加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发挥市局党总支指导作用,开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全国远程教育示范点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将教育学习任务纳入目标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奖励制度,创新性的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全员培训等工作。以党建带群建,做好工、青、妇组织工作。

加强作风建设,提升管理水平。认真执行上级作风建设有关要求,全面加强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完善督查督办工作流程,提高上行下达效能,提升规范化水平。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开展全市创新工作评比活动。优化目标考评和各类先进评比机制,简化程序,真正做到突出先进,鼓励先进,奖惩分明。加强节能降耗监督和执行力度。厉行节约,降低公务开支。

继续推进南北互动。继续实施科技下基层、素质提高、关注民生、文化建设等四个行动,加强业务单位对下指导。推进示范单位的结对竞赛,开展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加大各单位内部互动形式,互帮互学,促进全市气象事业科学发展。

打造文化建设亮点。充分发挥市局和华山站文化基地建设带动作用,鼓励支持文化创新,全面加强文明单位创建力度,市局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2个以上县局创省级文明单位。学习宣传于进江同志和气象部门楷模人物,营造积极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推进实施气象科普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篇7:市气象局工作汇报

多年来,XX气象局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主题和气象防灾减灾的职能,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积极拓展业务和服务领域,不断开创气象工作新局面。连续多年获“市级文明单位”、“XX市文明行业”、“市直机关先进党支部”称号,多次获得全省气象部门综合目标考核“特别优秀达标单位”和市政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称号,2007年又被授予“全市抗洪抢险先进集体”称号和“安徽省第八届文明单位”。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实现管理规范化、制度化。XX市气象局十分注重领导班子建设,奉行一个“团结高效、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领导班子是带动各项工作建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的理念。局领导班子成员从自身素质建设入手,进行政治理论、法律、业务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班子成员的党性意识,提高思想觉悟水平和领导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局里的大事和重大问题,充分发扬民主、集中集体智慧。在勤政廉政建设方面,班子成员树立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思想,不断完善防腐规章,公开办事程序,严格审批手续,形成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和完善了“XX市气象局反腐败三不工作体系”,即不想腐败教育工作体系,不能腐败管理工作体系,不敢腐败监督与查处工作体系,深入持久 地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为增加政务公开的透明度,设立三块政务公开栏,对局里的大事、要事,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重大的财务收支及以干部的选拔等定期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2006年,为加强基本业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能力,我局制定了“三个一”工作制度、“三会商”制度,进一步完善了《XX市气象台汛期气象服务预案》、《XX市气象台气象决策服务规范》、《XX市灾情上报规定》、《XX市气象台管理细则》、《XX市气象台天气会商制度》等。规范化的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气象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探测手段更加先进。

近年来,在市气象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XX气象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市已全面建成了由气象综合探测、气象信息网络、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和气象信息技术服务组成的气象业务技术体系,气象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台站面貌进一步得到改善。

1.气象业务综合探测系统逐步完善

全市全面建成了由地面气象探测、农业气象观测、酸雨观测、雷达探测、闪电定位观测、GPS卫星定位系统、卫星云图接收和卫星遥感资料接收系统等组成的综合观测系统。一市三县先后完成7要素自动观测站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建成了5个气象卫星地面站、2个省级农气观测站、1个太阳辐射观测站、1个闪电定位观测站、1个酸雨观测站、1个航空危险报发报站点、50个 自动雨量站;17个加密自动气象观测站。风云二号卫星接收系统、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正在筹建当中。

2.建立健全了全市气象信息网络

全市全面建成了以电信公用通信网为主,卫星专用通信网为辅,有线无线相结合,国内外相连接的气象信息传输网络。市--县及单位内部均实现了计算机广域网和局域网互联,能及时收集、加工和分发全球气象资料和信息产品。目前XX市气象系统已全面建成了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即9210工程),覆盖面广,通信量大。网中任何两个卫星通信站之间可作快速数据、图形、图像传输,进行话音、传真通信,实现气象信息共享。全市气象台站全部开通了电信宽带网,建成了省、市、县天气预报可视会商系统和流媒体广播系统。

3.建立了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系统

全市已建立了市、县2级分工,自下而上采集信息,逐级技术指导,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系统。在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了以数值分析和预报产品为基础,以气象人机交互处理系统为主要工作平台的综合应用多种气象信息的预报业务流程,并以各种形式向市、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及广大公众提供决策、公益及专业服务。

三、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可靠保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市 气象局党组紧密团结、通力合作,带领全体气象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狠抓气象基本业务建设、努力提高气象预报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安徽农网”等高科技手段为“三农”服务。

全市初步建成了天气预报、警报,气候分析应用,科技辐射,农业气象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等多种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气象服务体系。

1.决策服务进一步加强: 以汛期气象服务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服务工作,全方位为地方领导制定防汛抗旱决策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在午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事季节及时向地方党政领导提供气象决策服务,为其科学指挥农业生产当好参谋和助手。今年以来,市气象局向有关部门提供《重要气象信息专报》41份、《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材料》15期、《生态气象服务专题材料》16期、《灾害性天气评估材料》8期,气候评价材料1期,向社会公开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39次(7月6次),春季、汛期长期天气预测预报3期,专业气象服务需要的《天气周报》26期、《旬天气预报》18期、《月天气趋势预报》报6期。关键时段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天两次当面向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领导汇报天气情况和雨情信息,电话口头服务不计其数。

2.公众服务进一步优化: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电 话、手机短信等现代化传播手段为市民提供气象预报信息,深受广大社会公众的欢迎和好评。通过努力,全市开通了有主持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形象更加生动,气象影视节目主持人在全市已家喻户晓。经过协商,在《淮河晨刊》开通了“气象与服务”专版。全面开通了“12121”等气象信息电话服务和手机短信息服务,并开始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气象服务。

近年来我市气象为20多项重点工程护航保驾、为城市和重大社会活动提供服务,涉及面广。特别是为XX军用机场提供航空安全保障发挥了巨大作用。

为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减少气象灾害损失,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在全市范围内建设“XX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该项目能对气象灾害天气过程实行预测,并通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进行发布,使有关部门能及时采取针对性应急措施,把握防灾减灾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减少各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该项目除了对气象灾害实行监测预警外,还可为学校、医院、供水、供电、供气、能源、交通、运输等公共突发、应急事件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为各部门制定和采取补救措施赢得时间,最大限度减轻各类灾害、灾难和公共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

3.为“三农”服务不断深化:积极配合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种植制度改革、农业商品粮棉油肉蛋奶基地建设和种子工程等,开展农业气象情报、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推广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大力实施 安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市县先后成立了“农网信息服务中心”,通过《农网简报》、信息栏、信息机为市农业部门、涉农企业提供农业科技、市场资讯、信息咨询等服务。全市所有乡镇均设立了“农网信息服务站”,直接为农民提供农业种养植信息和市场行情等服务,引导农民运用市场信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网上交易,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市领导指挥农业生产需要,结合卫星遥感应用分析,主动发布《农业气象月报》,刊发农作物估产、苗情长势、灾情分析等专题情报服务。

4.专业气象服务发展迅速:为适应国民经济行业专业需求,不断拓宽气象服务领域。目前,我市气象服务领域已经扩展到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环保、保险等10多个行业,服务面覆盖了国民经济各大门类,在广度、深度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均得到较大提高。

5.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成绩显著:一市三县先后成立了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气象局。配备了人影作业用车三辆,火箭五门,专业队伍20人。几年来,每年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均在三次以上,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先后多次被上级部门授予“人工影响天气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获市、县政府通报表彰。

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文明行业形象。

1.坚持科教兴气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研开发工 作。XX市气象局立足用好现有人才,稳定、激励骨干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努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将骨干人才合理地分布到各岗位,确保事业发展,人尽其才。在培育人才方面,鼓励学习,建设学习型单位,制定了《XX市气象局在职继续学习有关规定》,鼓励和要求职工参加学习培训,提高素质。近年来,全区参加学历教育学习的职工人数达30多人,参加各类岗位培训人员达百余人(次)。

在引进人才方面,近两年先后有近10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加入到XX气象局团队;在干部交流和青年干部培养方面,先后有两人到省气象局挂职锻炼(1人到省气象台,1人到省业务处);有两名任职期满县局长进行交流;市局、县局之间有5名骨干互派挂职(任职)锻炼;两名科技服务人员赴山东学习。在全区公开选拔县局副局长和市局中层干部等,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平台。

近年来市气象局科研、科技合作开发项目成果显著,《XX决策气象服务信息系统》项目已投入服务使用,效果良好;《云能天编码软件》在全省推广; 2005年市气象局自立科研课题9个,主持省气象局科研课题1个。

2.推进行服务承诺制,社会形象逐年提高。号召全局职工从小事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爱局如家,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传统美德。全局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作风严谨有序,人人使用文明用语,个个热情礼貌待人。通过建立评优评差制度,形成激励机制,激发了职工争创文明行业的自觉性,强化了服务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为加大内外监督力度,内设举报意见箱,对外公布监督电话,公布服务标准和承诺条件,经常征求收集反馈批评意见和建议,促进行业风气不断优化。2005年进行社会问卷调查两次,发放问卷400份。评测结果显示,领导机关和群众对气象决策服务、公益服务的满意率均达90%以上。

3.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我局围绕创建“四型”单位和创建文明行业工作扎实开展,职工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XXX县气象局申报第七届省级文明单位已经公示确定上报,市气象局、XX气象局评为XX市第十届市级文明单位,XX局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市气象局还被市文明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评先进单位”,受到通报表彰。

五、认真履行职责,加强防雷执法和氢气球施放市场监管。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防雷减灾事业作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形成以气象部门为主,建设、公安、消防、安监等多部门支持配合的协作机制。市县两级政府不断加强防雷工作的组织领导,批准成立防雷减灾局,与气象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市气象局在全省率先建成闪电定位监测系统,开展雷电监测和防雷技术研究,努力提高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水平;各级气象部门经常性开展防雷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加强雷电灾害调查评估工作,不断提高社会公众 防雷意识。

经过多年来努力,防雷减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构建“平安和谐XX”做出应有的贡献。2001-2005年,开展安全检测服务约1300多家次,检测合格率约65%;检查易燃易爆场所80多个单位,合格率70%,共发整改通知书20个;对240个项目进行设计审核,共发现防雷安全隐患600余处,提出整改意见360余条。经过努力,大部分防雷安全隐患得到整改,防雷装置合格率明显提高,最大限度减少了因雷击可能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

在氢气球施放管理方面,今年以来先后举办气球施放培训班一次,气球施放工作安全会议一次,氢气球施放执法检查四次,制止违法施放一次,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使违规业主了解了相关法律规定和违规施放氢气球的危害,表示要加强学习,取得相关资质后再开展此项业务。

六、积极推进气象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XX市作为安徽省重要工业城市,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已发展成为皖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XX市地处淮河中游,受地理和气候因素共同影响,洪涝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历史上多次发生大堤决口和大面积洪涝灾害,是全国首批重点防洪城市之一。从XX的城市地位及气象防震减灾的需求,气象和突出气象功能的服务理念,紧密联系气象工作实际,围绕中国气象业务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认真思考加快 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措施,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人才建设和拓展领域工作为重点,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气象项目建设,推进我市气象事业向更高目标迈进。

1.XX气象中心、XX新一代天气雷达、大气探测基地(气象科普公园)项目

XX气象中心综合楼占地15.53亩,已于去年底完成征地工作。项目总投资1.25亿元。其中包括综合探测系统建设、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气象水文预测预报及服务系统建设、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建设。

XX新一代天气雷达项目建设总投资4157万。雷达天线塔楼和雷达信息处理中心分两处建设,雷达塔楼在锥子山建设,总建筑面积2417平方米;建筑总高度66.6米(包括天线罩),塔楼顶端海拔高度为149.6米,为XX最高建筑物;雷达信息处理中心与淮河流域气象中心综合楼合建,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

大气探测基地(气象科普公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46.25亩,投资1241万;建筑面积5160平方米,分两期实施,一期南楼3160平方米,二期北馆2000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XX市大气探测基地、面向一市三县的气象业务、服务平台以及集青少年科普教育、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气象科普教育主题公园。

今年2月8日,我局发布了上述项目施工单位公开招标的公告;3月22日,完成招投标工作;3月26日,举行了上述三大项目的奠基仪式。当前三大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锥 子山雷达塔楼山体爆破已完成,水、电、通讯设施已到位。气象科普公园前期工作已完成,地槽已通过验收。淮河流域气象中心综合楼施工单位已进场。

2.XX、XX县气象局整体搬迁

今后,XX市气象局将积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学习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和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方案,牢固树立“公共气象、资源气象、安全气XX县气象局新址办公楼主体建设已通过验收,外装修和内部装饰也已基本完工,场地绿化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篇8:庆阳市公众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1 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收回338份, 收回率为84.5%。其中答卷最多的是干部为126人, 占37.3%, 其次是农民为36人, 占10.7%, 三是学生为30人, 占8.8%, 四是工人为24人, 占7.1%, 五是商业人员为22人, 占6.5%, 六是医务人员为20人, 占5.9%, 其余类别人员均不到20人。按照常驻地分类, 城镇人员为265人, 占78.4%, 农村人口为73人, 占21.6%, 从年龄分类看, 1-14岁10人, 占3.0%, 15-60岁308人, 占91.1%, 60岁以上20人, 占5.9%。

2 结果分析

2.1 气象信息的类型

收集到气象信息的类型1229人次, 其中关注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最多为218人次, 占17.7%, 其次是关注天气实况信息为168人次, 占13.7%, 三是关注未来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的164人次, 占13.3%, 四是关注未来0-12小时天气预报的161人次, 占13.1%, 五是关注国内城市天气预报的160人次占13.0%, 六是关注生活、健康气象指数的149人次, 占12.1%, 七是关注针对农业、交通、海洋等方面的专业气象预报的126人次, 占10.3%, 八是关注未来4-10天天气预报的51人次, 占4.1%, 其余类型的不足50人次, 最少的是不需要气象服务的1人次, 占0.08%, 再是未来10-30天的天气趋势预报的12人次, 占0.97%。

从以上统计可见, 人们对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天气实况信息、短期和短时天气预报的关注程度高, 对未来10-30天的天气趋势预报不感兴趣, 但是我市做为农业地区, 长期天气趋势对农业生产比较重要, 这启示我们一方面要提高长期天气趋势预报的准确率, 同时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

2.2 对我国天气预报准确性的评价

在338份答卷中, 认为准确的67人, 占19.8%, 基本准确的222人, 占65.7%, 不稳定的43人, 占12.7%, 经常不准的6人, 占1.8%。准确和基本准确的289人, 占85.5%, 绝大多数人给予我们天气预报准确性的评价是好的, 但是还有占14.5%的49人认为我们的天气预报准确性不稳定或者经常不准确, 自我分析原因, 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是人们关注程度高的预报产品, 而我们在这方面的预报水平需要继续提高, 以满足人们对我们预报产品和质量的需求。

2.3 目前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

从收集的589人次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看, 从电视获取气象信息的最多为308人次, 占52.3%, 其次是手机短信为113人次, 占19.2, 三是广播为69人次, 占11.7%, 四是互联网为39人次, 占6.6%, 五是报刊为32人次, 占5.4%, 六是电话为20人次, 占3.4%, 其余的不足10人次, 无法获取的2人次占0.3%。

从电视、手机、广播获取气象信息的为490人次, 占83.2%, 这就启示我们一方面要进一步做好电视天气预报的质量, 二要进一步办好电视天气预报栏目, 三是有重要天气预报警报时尽量利用电视形式发布。值得注意的是报刊各个单位几乎都有, 但是它的气象信息传播率不高, 也启示我们要加强报刊天气预报工作, 同时还要注意到19.2%的113人次是通过手机获取气象信息的, 但是我市气象部门的手机用户和这个比例有很大的差距, 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对手机用户的气象信息来源进行调查, 做到心中有数, 以对社会负责, 对我们气象部门负责。另外电话是人们的主要通讯手段, 但是它获取气象信息的比例不高, 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工作, 其次要改进“12121”的设备和服务方式。

2.4 收听 (看) 天气预报的次数

从统计看, 收听 (看) 天气预报一天1次的最多为197人, 占58.3%, 其次是一天2次的为60人, 占17.8%, 三是三天一次的为46人, 占13.6%, 四是一周一次的14人, 占4.1%, 五是一天三次的18人, 占5.3%。如果把一周收听 (看) 天气预报的人看为不关心天气预报, 那么有95.9%的人关注天气预报, 其中有23.1%的78人一天收听 (看) 天气预报2~3次, 说明天气预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很重要, 也说明人们非常关注天气预报, 这再次说明我们的天气预报很受人们关注, 我们预报工作者, 要进一步加强预报技术研究, 不短提高预报质量, 认真做好每一份天气预报, 一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另外一方面不断提高我们的社会知名度, 让社会各界都关心气象, 支持气象。

2.5 天气预报播出的时间

晚上收看天气预报的最多为276人次, 占55.1%, 其次是早晨为84人, 占16.8%, 三是中午为53人次, 占10.6%, 再是下午为45人次, 占9.0%, 其它时间的人次不超过5%。晚上收视率高, 一方面是黄金时间, 另外也说明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关心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有16.8%的84人次早晨收看天气预报, 以便对当日的工作和活动有适当的安排, 今后我们要采取各种渠道早晨拨出天气预报。

2.6 对我国气象服务总体评价

有占31.7%的107人对我国的天气预报满意, 42.3%的143人基本满意, 24.6%的83人认为一般, 不满意的仅5人, 占1.5%。满意和较满意的有251人, 占74.0%, 说明我国气象部门从新的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以来, 上级气象台的指导产品非常丰富, 气象卫星、新一代天气雷达等新设备和新技术相继投入业务运用, 预报水平确实有了一定的提高, 社会上多数人对我们的评价是好的, 但是还有占24.6%的83人认为一般, 分析原因, 可能是他们的行业对天气预报的需求较高, 一般的人对晴天雨天预报感兴趣, 但是他们可能对灾害天气和雷阵雨天气感兴趣, 这就再次要求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和居住地阵雨天气的预报水平。

2.7 拨打声询电话次数

在调查的338人里, 平均每天愿意拨打次数为1.6, 累计每天541次, 每月16224次, 每年194688次, 接近20万次, 这仅仅是338人!我市有258万人, 假如有10%的人每天愿意拨打声询电话1次, 每天就是28万次!这就再次让我们思考, 为了气象预报的社会效益, 为了我们的知名度和社会的满意度, 对12121电话加强宣传, 改进设备和声询电话的拨出质量, 对播出预报种类分级管理, 对一般的雨天晴天预报设置为不收费, 对其它的专题专项预报按有关规定办理。

2.8 气象预报服务工作的改进

在653人次调查中, 认为气象预报服务工作优先提高预报准确率的251人次, 占38.45%, 有188人次认为优先让更多公众能及时收听 (看) 到天气预报警报, 占28.8%, 有135人次认为优先增加预报服务内容, 占20.7%, 有79人次认为优先增加预报服务次数, 占12.1%。可以看出希望优先提高预报准确率的人次是最多的, 其次是希望优先让更多公众能及时收听 (看) 到天气预报警报, 三是优先增加预报服务内容。这就启示我们提高预报准确率是第一位的, 是我们气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学习预测预报方法的新技术、新方法, 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天气个例分析, 加强预报预测方法研究, 特别要加强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方法研究, 千方百计确实提高预报准确率。其次要改进和增加预报服务手段, 一方面巩固好现有的网络、电视、电话等常规服务手段。

3 定量评估

按照中国气象局的“实施方案”, 对我市的气象服务效用进行了定量计算, 结果表明, 根据气象预报服务年付费额计算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用为729.92万元, 根据气象预报服务年节省费用额计算的公众气象服务效用为3.38亿元, 根据公众每天要拨打气象服务声询电话次数调查数据评估公众气象服务效用为3706.49万元。可见我们的气象服务效益市非常显著的, 评估的最低为729.92万元, 最高达3.38亿元, 就是按最低的计算, 全市年人均效用3元多。

4 几点思考

我国气象部门实行新的业务体制改革以来, 特别是推广战略成果和我们定位为科研型事业单位以来, 在气象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在中国气象局的正确领导下, 各种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不断的投入业务使用, 气象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人们关心的公众天气预报准确率有了一定的提高, 为国家和人们做出了我们的贡献。

摘要:人们最关注的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也是我们需要提高的关键。我们预报工作者, 要进一步加强预报技术研究, 不断提高预报质量, 认真做好每一份天气预报, 一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另外一方面不断提高我们的社会知名度, 让社会各界都关心气象, 支持气象。我们应该考虑建立自己的社会预报警报体系, 让社会各界更多的人得到我们的气象服务产品。

上一篇:引咎辞职责令辞职范文下一篇: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