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旭÷3(打一化学用语)

2024-04-14

x=旭÷3(打一化学用语)(精选7篇)

篇1:x=旭÷3(打一化学用语)

x=旭÷3(打一化学用语)

数字谜语:x=旭÷3(打一化学用语)

答案往下拉

答案是:结晶(九日除以3得3日,结合为“晶”)

篇2:x=旭÷3(打一化学用语)

谜语题目:X(打一哲学用语)

谜语解析:“X”扣“错误,否定”。哲学用语是“否定判断”~ 本词意思:反映事物没有某种性质或者事物之间没有某种关系的判断。

篇3:x=旭÷3(打一化学用语)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掺杂,电化学性能

在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中,正极材料是关键[1],也是引发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求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环保和价格低廉的电极材料是动力电池发展的核心。我国的锂离子电池研究项目一直是“863”的重点项目,从移动电子设备用小型电池到车用动力电池一直得到重点支持。其中正极材料对锂离子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首先获得商业应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层状LiCoO2,由Goodenough小组于1980年首先报道[2]。随后,层状结构的LiNiO2[3],LiNi1-xCoxO2[4,5],LiNixCo1-2xMnxO2[5],具有正尖晶石结构的LiMin2O4[6],橄榄石结构的LiFePO4[7]逐步走向应用。近来,三元材料因成本和性能优势已开始部分取代LiCoO2,如LiNi1/3Co1/3Mn1/3O2[8]就是这类三元材料的一种,成本较LiCoO2低,性能基本接近,甚至在有些方面还优于LiCoO2和LiFePO4,其比容量可以达到160 mA·h/g以上,安全也相对更好,可用于手机电池、动力电池等多种领域。但LiNi1/3Co1/3Mn1/3O2的α-NaFeO2层状结构材料中由于Li+与过渡金属半径相近,容易发生错位,而过多的Ni2+占据锂层将导致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恶化[9]。掺杂是提高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充放电比容量的重要方法。Liu等[10]对三元正极材料分别进行了Fe和Al的掺杂,由XRD分析可知,掺杂与未掺杂的Li 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少量掺杂Al(x<1/20)时,放电容量保持率得到提高,但首次充放电比容量有所下降。综上所述,阳离子的掺杂虽然改善了材料的循环性能,却以牺牲材料比容量为代价,为了获得更高的初始容量、更稳定的循环性能,在层状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中引入F-阴离子掺杂,并探究对三元系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性能影响。氟掺杂处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11]:①促进锂离子嵌入与脱出;②提高材料电子电导率;③减少电解液氧化;④在充放电过程中稳定材料表面结构。

1 实验部分

1.1 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xFx的制备及封装电池

将计量NiSO4·6H2O、CoSO4·7H2O、MnSO4·H2O制成溶液后与草酸钠溶液分别缓慢滴加到连续搅拌的反应釜中,控制转速以及滴加速度,60℃、pH=11左右进行[12]。沉淀完全后搅拌1.5 h,取出陈化18 h,过滤、洗涤、干燥,得前躯体,将所得前躯体、氢氧化锂、氟化锂按物质的量比1∶(1.08-x)∶x(x=0;0.01;0.03;0.05)混合均匀置于研钵中充分研磨混匀,移入管式炉中450℃分解10 h,自然冷却后再调至800℃下煅烧16h得最终正极材料。

以N-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按质量比[m(Li(Ni1/3Co1/3Mn1/3)O2-xFx)∶m(乙炔黑)∶m(PVDF)=8∶1∶1]混合均匀后涂覆在预处理过的铝箔上,120℃真空干燥12 h后裁成直径为1.2 cm的圆片。在氩气保护的手套箱中,以金属锂片为负极、Celgard2400微孔聚丙烯膜为隔膜、Li PF6/EC(1 mol/L)+DMC+EMC(1∶1∶1,体积比)为电解液,组装成CR2025型扣式电池。

1.2 结构形貌及电性能测试

采用日本Rigaku型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样品进行物相分析(CuKa辐射,40 kV,100 mA,步宽0.02°,扫描速度0.5°/min,扫描范围(2θ)为0°~90°);采用JE2OL公司的JSM25600LV Scanning Elect Ron Micro2scope(SEM)在20 k V下对样品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采用深圳新威尔公司的电池性能测试仪进行电池充放电性能测试;采用德国产的IM6电化学工作站进行循环伏安测试(扫描速率:200μV/s)和交流阻抗(10 MHz~100kHz)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Li(Ni1/3Co1/3Mn1/3)O2-xFx的表面形貌与物象结构分析

正极材料的晶粒形貌对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图1为不同掺杂量样品的SEM图谱(a,b,c,d分别表示x=0.0;x=0.1;x=0.3;x=0.5),由图可看出,三元系材料引入F-掺杂后,粒径分布范围较窄,在5~10μm间,形貌规则,为类球形。但随着掺杂量的增加,颗粒有增大趋势,当x=0.05时,现少许团聚现象,这可能是因为少量O2-被F-取代后,F的离子半径(1 133×10-10m)比O的离子半径(1 140×10-10m)更小[13],而F电负性比O的电负性更大,形成的M—F键比原来的M—O键更强的缘故。颗粒的减小将有利于锂离子在固相中的扩散,提高循环性能,掺杂量x=0.3的材料最佳。



合成产物的物相纯度和晶粒尺寸是影响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基本因素。图2是Li(Ni1/3Co1/3Mn1/3)O2-xFx的XRD图谱,可以看出,所有的样品均具有空间群为R3m的六方层状a-2Na Fe O2结构,在X射线衍射谱中均未发现杂相的衍射峰,且各峰的位置、强度都基本相同,表明原料中所掺入F-已经进入到基体晶格中,阴离子掺杂并不影响化合物的结构,符合六方晶系结构特征。

采用Powder X软件对XRD数据进行处理,其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可知,样品的晶格参数a、c、c/a以及晶胞体积V都有缩小的趋势,c/a值反映了材料中晶格畸变的程度,c/a越小,晶格畸变越不明显,材料结构就越完整,越有利于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14]。这是因为F-的半径(0.136 nm)比O2-离子半径(0.140 nm)略小,且F-的电负性要强于O2-引起的,能够加强晶体场之间的能量作用,导致晶胞发生收缩。

2.2 Li(Ni1/3Co1/3Mn1/3)O2-xFx电化学性能探究

图3为不同掺杂量样品组装成电池后在2.8~4.2 V间0.2 C倍率下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图,由图可看出,适当的F-掺杂后,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有升高的趋势,主要是由于F-的离子半径比O大,在循环过程的锂离子脱嵌时,稳定了Li(Ni1/3Co1/3Mn1/3)O2的a-2NaFeO2层状结构;同时,F-的掺杂减少了晶体中的负电荷含量,为了保持化合物呈中性,相应过渡金属离子的平均化合价将降低,这就增加了正极中电极反应的活性中心离子,所以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得到提高。当x=0.3时,材料的初始充放电比容量最高,分别达181.9、174.0 mA·h/g。

循环性能是电极材料好坏的重要指标,图4是合成的Li(Ni1/3Co1/3Mn1/3)O2-xFx在2.5~4.2V间循环次数~比容量图。图中4条曲线都在第2次循环表现出最大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4.0、172.0、169.8和169.5 mAh/g,主要原因是(a)材料在第1个循环中未完全活化;(b)首次充放电时Li+通道不够通畅,经过一次循环后变顺畅了。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材料的循环性能有所下降,但变化不大;当掺杂量x=0.5时,比容量衰减很快,且数值也减小了,这主要是因为过多的F-离子掺杂破坏了晶格结构,导致循环性能恶化,当x=0.3时为最佳掺杂量。

2.3 Li(Ni1/3Co1/3Mn1/3)O1.7F0.3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材料的结构稳定型、离子传输速度,电子导电能力等决定锂离子电池的倍率特性。图5为Li(Ni1/3Co1/3Mn1/3)O1.7F0.3样品组装成电池后在2.8~4.2 V之间不同倍率下的首次循环后充放电曲线图,本实验的充放电采用较高的的电流密度,这对材料的破坏更大、要求更高,随着充放电电流密度的增加,材料的的初始放电容量有下降趋势,主要是材料在放电过程中,电流的极化作用加剧的缘故。0.2、0.5、1和2C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74.00、170.92、167.91、和164.91 m A·h/g,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放电性能。

图6为Li(Ni1/3Co1/3Mn1/3)O1.7F0.3在不同循环次数后的循环伏安曲线,本实验在2.8~4.4 V间,以0.05 m V/s的扫描速度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在扫描过程中,位于4.05 V左右的两个氧化峰和位于3.61 V左右的两个还原峰的峰形基本重合,说明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可逆性较好;10次循环曲线和首次循环相比峰强度和面积有所下降,即存在不可逆容量损失,这可能是由于材料结构变化、电极表面SEI膜形成及高电位电解液分解引起的。

在振幅为5 mV,10 mHz~100 kHz的频率范围下,对Li(Ni1/3Co1/3Mn1/3)O1.7F0.3做交流阻抗测试,如图7,0.2 C倍率放电时,样品首次、十次、二十和三十次循环的第二个半圆直径分别为50、80、145、190Ω,电化学阻抗增加的速度明显得到抑制,这可能是由于F掺杂改变了Li(Ni1/3Co1/3Mn1/3)O2与电解液接触时的表面化学反应及界面膜的组成和结构,由此改善了Li(Ni1/3Co1/3Mn1/3)O2电极与电解液的界面性质。

3 结论

(1)采用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Li(Ni1/3Co1/3Mn1/3)O2-xFx(x=0.0、0.1、0.3、0.5)正极材料,F-的掺杂对材料的结构形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形貌规则,颗粒均匀,且都具有α-2Na Fe O2层状结构(空间点群:R 3m),属于六方晶系;

篇4:x=旭÷3(打一化学用语)

关键词: 高考 化学复习 复习策略

化学科作为“X”所涵盖的学科之一,在教学中要明确改革的目的,转变教育观念,克服以往存在的重考试脱离实际的倾向。“3+X”高考考试方案的实施及高中阶段课程改革方案的落实,为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化学教学模式的优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真正做到使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1.领会高考命题,更新复习观念。

高卷命题原则是坚持两个有利,最主要是有利于高校的选拔,兼顾有利于中学教学,考试内大纲,由原来的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要既依据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教师就要不单单传授知识,而应该在培养学生能力上工夫,注意学法指导,学会知识迁移与应用,加强学科与生产、生活、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人类与自然的联系,注意学科间知识渗透,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2.夯实化学学学科双基,以不变应万变。

综合能力测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渗透、交叉与综合,实现了在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学基础上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原先的一套复习方法有必要做些改革,复习时应多挖坑少挖洞,过于讲究解题技巧,过于繁杂又无实际意义的计算不必多练了,而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要扎实准确掌握。因为没有扎实的双基知识,就不能有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也就不能灵活应用“双基”知识解决问题,就会成为无水之鱼,无木之林,扎实的双基是成功之根本。综合考试虽然不过于强调学科知识覆盖率,决不意味着“双基”知识掌握可以不全面,正相反,如果说3+2高考已有重点、热点、规律可循的话,那么综合考试很难猜中重点、热点何在。因此,在复习中要立足课本,把握好考试说明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变传授式复习为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式复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搞好化学实验专题复习,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搞好化学实验专题尤其重要。我们在复习化学实验内容时不仅要重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还要重视学生实验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复习乙烯气体实验鳘制法时,精心设计提出几个问题:(1)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反应原理?(2)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如何选择发生装置?温度如何控制?为什么?(3)反应混合物加热前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加热一段时间混合液为什么变黑?(4)制得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如何净化?(5)制得的气体如何收集,如何检验?(6)请学生设计实验室制备丙烯的方案。我们在实验室老师支持下开放实验室,通过展出实验仪器、组装的反应装置和图像,并附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讨论,有时也让学生再次动手,老师从旁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

4.关注社会、科技、生产、生活、环保、人类与自然问题,突出现代意识。

复习时老师应指导学生多方面、多渠道地了解、吸收与教学有关的信息。从历年各类高考试题都涉及的相关题目,如X试题中第1题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例如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命活性物质。化学试卷中第3题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第4题石墨炸弹,第5题制造隐形飞机某种物质的结构,第28题有毒的二恶英,等等。我们在复习时认真精选一些化学与生活与环境与科技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引导学生关心社会自然,强化学生现代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正确处理学科内、学科外的综合,提高学生思维的整体性、综合性。

鉴于普通高中教学的现状,同时为了积极推进高考内容和形式的改革,“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A—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增大。为此我们在复习时首先立足本学科。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线,教会学生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学习方法,对重点知识应紧追不放,配合专题训练,第一轮复习根据考试说明的知识点扎实打好基础,但不要拓深,旨在促进学生灵活掌握双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化学是21世纪的中心科学,是联系物理生物的重要桥梁。我们在复习时特别是第二轮复习时注意到化学与物理、化学与生物的交叉点、结合题:如电化学与欧姆定律,比学反应与气体定律、能量守恒、物料守恒、电荷守恒、磁悬浮现象,化学反应历程,光合作用与糖类,生物催化与化学催化、赤潮,等等,精选或改装一些综合题,让学生练习,逐步培养学生对学科间知识的融通、综合能力。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教学中会折射出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复习中,对几种能力的培养都要给予充分重视:审题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运算能力,等等。要注意对复习知识进行对比和梳理,解决乱的现象,使考生对考点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化、网络化。

篇5:初三化学用语教法初探

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 (人教版) 教材看, 出现的化学用语有:

1.元素符号 (33种) 与离子符号 (5种) ;2.原子结构示意图 (22种) 离子结构示意图 (5种) ;3.化学式 (108种) ;4.化学方程式 (62个) ?5.电离方程式 (11个) 。

新编教材不仅删去了电子式, 减少了元素符号, 降低了对原子 (或离子) 结构示意图的要求, 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的反应规律的要求, 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 分散了难点, 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 下面谈点浅见。

一、运用兴趣教学, 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教材的内容, 有计划地分散难点, 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提高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提前逐步渗透、避免大量集中学习使学生难以接受。要让学生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 在教学中重视牢固地掌握元素符号, 进而熟练地写出化学式, 就可顺利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 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 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二、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 减少坡度, 循序渐进

教师应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 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 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 把握教材的深广度, 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 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 学生不感到负担, 愿意学。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 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 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 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让学生经常见一见, 不作其他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 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 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 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 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 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 配平是难点, 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 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3) 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章, 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 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

三、多练多用, 提高记忆与书写效果

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 但不用又容易遗忘, 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 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 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 经常练习, 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

四、严格要求化学用语读、写的规范化

篇6:如何有效学习化学用语

笔者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中就问学生:对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抄写生字词)得到答案后本人便跟学生打了个比方:学习语文,如不练好“字、词、句”的基本功,想从一开始就能读懂文章,写成篇的作文,那是不可能的。同理,在化学的学习中也有它的“字、词、句”,那就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只有掌握这些化学用语,才能学好化学。生字要一个个地学和记,同样,元素符号的学习也无捷径可寻,只有扎实地去掌握它。使学生明白化学的学习是以化学用语为基础的,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自然而然的化学用语在学习中就受到了重视。在学习化学式时,笔者就打比方“今天我们要用化学里‘生字’来组词喽,看看词语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如学习到化学方程式时,就比方:“用化学式造的句子是怎样的?它又有着怎样固定的组成部分?”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层层递进。因此,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工具,也是提高化学成绩的关键知识。

二、合理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化学用语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较多的互不关联的内容是很难的。当大量元素符号一起呈现在学生面前,并要求他们熟记时,这很容易挫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对此,在教学的起始阶段笔者就渗透元素符号的知识内容:从序言开始有选择的让学生记忆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如:镁—Mg、氧一O、氧气一O2、氧化镁一MgO等,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而且感到新奇有趣,让学生了解这就是化学里面的语言,就是“字词”,促使他们能自觉、积极地认识和识记这些符号。当学习到元素内容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的元素符号,接受和理解自然水到渠成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成绩的提高,在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利于帮助他们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强化。

首先,教师要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和个别辅导中都必须做到规范化书写;其次,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必要时进行个别的辅导或示范;再次,在每次的评卷过程中,对化学用语方面要从严把关,对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不能手软,一定要从严扣分,避免学生养成不良习惯。

四、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都明白一个道理:建立在兴趣上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技能。但是,该项技能的形成,要依赖的知识记忆量大,抽象无规律,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分化点。为了脱离死记硬背的方法,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会采用口诀帮助学生记住并理解相关的化学用语。如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版本,本人经过整合,挑选常见的元素要求识记:“一价钾钠银氯氢,二价钡镁钙氧锌,一二铜,二三铁,铝三硅四三五磷,其余变价要看清”。又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书写的顺序,笔者编写了如下口诀:“反应(物)在前,生成(物)后;式前配数才相等;等号上方注条件;看清物态标箭头”。在学习的初期阶段,每次板书化学方程式都诵读一遍,加强学生的识记。避免学生对一些化学用语的理解出现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的现象。

五、在练习中掌握化学用语

篇7:高三化学用语复习策略

1.高考考试大纲对化学用语的要求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构成了化学用语的三大支架。考试大纲对化学用语有如下要求。

(1)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分子式, 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 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4)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

2.化学用语失分原因分析

(1) 许多学生对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的地位认识不够, 缺少足够的重视, 对化学用语掌握不够准确, 书写不规范, 对一些相似或相近的化学用语区分认识不足, 造成相互之间混淆, 在许多情况下, 电子式写成了化学式, 结构简式写成了结构式, 离子方程式写成了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不是缺少了反应条件就是丢了“↑”和“↓”符号, 热化学方程式缺少了物质的状态, 等等。

(2) 化学用语符号性强, 理解记忆难度大, 符号之间关系复杂, 学生不易掌握。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两种反应物滴加顺序不同生成物就不同、某种反应物过量或少量生成物又不同, 还有如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判断;离子方程式中哪些物质该拆成离子形式, 哪些又必须写成分子形式, 电极反应式中要考虑生成的离子能不能与电解液共存等问题, 有一点没有掌握清楚, 写出来的式子就可能要错误。因此, 化学方程式被许多学生称为“第二外语”。

(3) 化学用语不单单出现在客观题中, 还是许多主观题的设问点和赋分点, 而且这些主观题往往从化学用语延伸出去, 涉及到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问题等其他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 如要求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展开计算, 求电极反应中电子的转移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 等等, 学生因为化学用语书写错误或不准确而丢分的现象更多、更严重。

3.高三化学用语复习策略

(1) 提高重视程度, 明确化学用语的地位。

化学用语是最重要且最富有特色的化学语言, 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同时, 它还是发展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 是化学思想的直接体现,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可以说, 没有化学用语就没有化学学习, 化学用语没有学好, 化学就学不好。

化学用语本身也不是单独存在的, 它们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元素符号是所有化学用语的基础, 掌握了元素符号才能根据化合价写出正确的化学式或分子式, 而化学方程式要通过化学式来表示, 离子方程式要通过离子符号来表示。如果不能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不懂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就无从谈起, 更不用说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了。所以说, 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 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工具, 也是提高学生化学成绩的重要知识点。

(2) 统筹安排, 分散难点, 阶段落实, 强化训练。

高考前的复习是帮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加以归纳、整理, 查漏补缺, 形成知识网络, 在大脑里有序地储存起来, 再经过必要的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 我认为有关化学用语的训练放在高考前去突击可能太迟, 应该穿插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 分散难点, 把化学用语中的各个知识点分散落实, 从掌握情况来说也会更简单些, 不用在考前急急忙忙地去记忆。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可以放在复习元素周期表时进行讲解, 化学式与分子式的区别书写可与晶体的类型同时复习, 还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除了在复习元素化学时分段掌握外, 我觉得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进行讲解比较好。

整个高中阶段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初中时的好几倍, 所以学生不可能像初中时那样去死记硬背, 记不住就罚抄十遍二十遍的。我觉得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分析, 准确判断出产物, 然后配平检查,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中每年的必考内容, 学生书写氧化还有反应方程式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 我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发生反应后的产物, 如KMnO4的还原产物是Mn2+, Cl2的还原产物是Cl-, SO32-的氧化产物是SO42-, 等等, 在写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后, 先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定律, 化合价升降法配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前的系数, 然后运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 得出其他物质和它们的系数, 再仔细检查, 从而写出一个正确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这样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进行分散掌握, 逐步理解, 从而能正确快速书写化学方程式, 甚至一些未曾谋面的化学方程式也能正确快速地书写。

(3) 注重细节, 强调规范, 发现错误, 及时纠正。

正确掌握化学用语离不开平时反复的训练和记忆。化学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正确示范, 不管是在课堂板演上还是在课后解疑过程中, 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 规范化书写。对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必要时要进行一对一的示范, 直到学生书写正确为止。还有在每一次的评卷过程中, 在化学用语方面也要严格要求, 特别是在评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 对一些学生易忽视的地方, 如“↑”和“↓”符号、反应条件有无漏写、配平是否正确等, 更要从严把关, 对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不能手软, 一定要从严扣分, 避免养成不良习惯。

(4) 注意收集, 归纳总结, 找出规律, 快速书写。

我在高三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让学生准备一本手抄本, 将易错的化学用语, 自己认为比较重要或认为容易忘记的知识点记下来。不断收集, 每天抽几分钟时间去翻一翻、看一看, 避免出现同样错误, 并且把有关化学用语的书写规律、规则提炼得更加简明, 书写更加快速规范, 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化学用语书写技巧。

总之, 对化学用语的教学, 在整个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都不能放松, 要提高重视程度, 严格要求, 规范书写, 加强训练, 对一些易错点进行收集记忆消化, 多回顾反思, 不能急于求成。

摘要:化学用语是国际化学界统一的化学文字, 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也是许多考试题目中的设问点和赋分点。学生在化学用语这个知识点上失分现象很严重, 甚至造成一个主观大题完全丢分。作者针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 并对新课程形势下高三化学用语的复习策略提出了一些见解。

上一篇:淘宝道歉信下一篇:仓库统计员求职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