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高中合唱教学

2024-04-27

如何加强高中合唱教学(共8篇)

篇1:如何加强高中合唱教学

如何加强高中合唱教学

高中音乐教育是音乐教学及校外音乐教育的结合体,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应在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要注意培养、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合唱是一种多方位立体的音乐,也是歌唱艺术中最难的教学。那么,如何加强高中合唱教学呢?

一、合唱的四个特点

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合唱:合唱是指一群歌唱者分成高低两个以上声部,演唱同一首乐曲的歌唱形式。教师要阐述清楚高中合唱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合唱的音色变化丰富,但是要做到音色统一。合唱中有男,有女,有高,有低,各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混声合唱分为四个声部,女高音是混声合唱的旋律声部,男低音则是混声合唱中的最低音即根音,女低音和男高音担任中间的和声部分,在合唱时要求音色必须统一,位置固定,女高音、男高音位置在头腔,男低音和女中音的位置固定在胸腔,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整体感。

2.合唱的力度。在声乐的艺术中,合唱的力度对比是最有表现力的,在许多带有情节的合唱中,合唱力度的突出会使整个乐曲产生很强的表现力,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3.合唱的音域广。混声合唱的音域有四个八度,在四个八度中,女高音和男高音会给听觉带来立体感,而女低音和男低音会给听觉带来厚度感。

4.合唱的气息独特。合唱的呼吸分三种:集体呼吸、整体之间按声部呼吸和循环呼吸。其中循环呼吸只有合唱艺术中才有。在各个声部的换气中表现的是一种特殊的音乐效果,是在听起来不影响低音的情况下进行的特殊表现手段。

二、开展合唱训练

1.音色统一的训练。要达到合唱音色统一的训练,首先要进行位置的同音训练。把女高音和男高音集中训练,比如唱‘啊’找到两个眉毛中间点的位置,先小声的演唱,找到点以后再给气息,然后换成其它音进行训练。把所有的音色都靠过去,要求合唱队员在合唱中“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合唱艺术就是求共性,使个人的声音融于整个合唱队中,要求教师对个别冒出来的声音加以纠正,告诉学生冒出来的声音是没有在位置上。在同音延长时间,让合唱队员体会一种协和美妙的统一的音色,循环呼吸同时进行。开始训练时,不要先进行力度对比的训练,学生在换气时注意前后左右的同伴是否在换气。换气后的音量应与换气前的音量是一致的,即便延长十几拍也听不到渐强减弱才行。否则,合唱队在延长音时,就会出现音量上的减弱。

2.多声部的均衡练习。合唱声部中,每个合唱队员都要训练出音色和音量的相互融合,这是部分的均衡;合唱各声部之间,要求整体的均衡。主调性多声部合唱歌曲,要把握住其中歌曲的主要旋律声部,其它声部依据和弦谐和的要求,伴随、烘托着主要旋律声部。其中主要旋律在女高声部的,其它声部音量可以和它相近,中、低声部音量自然地相应稍大些;如果主要旋律在低声部或者其它声部的,则在该基础上以主旋律声显示为基础寻找声部的均衡。通常我们唱高声区时,唱响容易唱轻难;唱低声区时,唱轻容易唱响难;中声区最常用,歌唱声音比较容易控制。合唱各个声部在相同的声区和力度上均衡比较容易,合唱各个声部如在不同的声区或用不同力度演唱,均衡就比较困难。训练中,需要注意中、低音声部的发声位置要向高音声部适当靠拢,不可片面追求胸腔共鸣。

在多声部的训练中,首先要进行气息的保持训练,各声部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跨声部、越声部,只有这样训练,才能听到不同声部的音色、力度,才能做到音色统一;只有音色统一了,合唱艺术的效果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可听到一个饱满的均衡的和声。

3.声音的训练。歌曲不同,采用的训练方法也不同,训练的不同时期,对声音的训练有着不同的要求。练声:既有集体练声,女生和男生分别的练声,又有个人单练,既有头腔训练、胸腔训练,也有分声训练、共鸣训练。重点在共鸣训练,分为头腔共鸣、胸腔共鸣训练等多种方式。主要分三部分:(1)“搭架子”。是合唱的综合训练,解决音准、节奏等问题,为演唱好作品打好基础。(2)艺术表现。抓重点,攻难关,解决高音的位置统一,不喊、不硬挤声音,气息流畅,将作品中高点或高潮部分表现出来。(3)深挖作品的内涵,找作品的感染力。声部的共性、音色的统一、用声的准确,每个合唱队员和每个声部都必须做到统一。要从每个合唱成员做起,整体进行反复检查训练,最后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篇2:如何加强高中合唱教学

学科分类:音乐教育

论文作者:马静

作者单位:沭阳县东小店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240679759@qq.com

郑重承诺:本论文是本人原创,没有抄袭他人,并没有在期刊杂志上发表;同意主办单位将本论文作非营利性展示、上网或发表。

承诺人(签名):马静

单位推荐意见(盖章): 浅谈如何加强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

摘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音感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合唱,是指一群歌唱者分成高低两个以上声部演唱同一首乐曲的歌唱表演形式。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采用合唱教学,能够加强音乐训练、提升音乐技巧、增加音乐认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通过合唱教学的活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演唱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表演潜力。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加强合唱教学。

关键词:音乐课堂 合唱教学 对比教学

我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发现,二声部合唱教学是小学唱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久前参加的音乐课程研讨会中重点提出了,合唱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运行。准备实行在一年级就加入双声部或者多声部的合唱课程,而且已经开始在个别学校试行,这是小学合唱教学的重大改革,也意味着合唱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我自己在大学时就参加合唱团,对合唱比较喜欢,在音乐课堂上对学生也经常进行合唱教学。我任教的是乡村学校,孩子们接触音乐较晚二声部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比较大,如何利用课堂的40分钟更好的进行合唱教学?在长期的音乐教学中我对合唱教学有自己的感悟和方法。

一、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合唱教学不熟悉,刚刚接触,我们要用方法来吸引孩子,让他们对合唱产生兴趣,从而更好的学习合唱。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形成爱好,虽苦亦乐,学生自会产生积极参与的热情。现今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合唱歌曲,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有不少流传 久远的优秀的儿童合唱歌曲,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音乐课上给学生播放这些优秀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兴趣;还可以播放优秀、经典的合唱团的作品(最好是浅显、旋律动听、有特色的作品)的光盘给学生观看。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合唱产生全新的认识,培养兴趣,从而产生合唱的欲望。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选一些充满意趣的作品,如阿塞拜疆民歌《我的小鸡》、《卖报歌》,活泼轻快的《铃儿响叮当》、《放风筝》,而中高年级则相应难度增加,选择表现力更强的《春天来到田野上》、《太阳出来了》;而初中的孩子则应该增加一定的难度,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赶牲灵》、《青春舞曲》、《阿拉木汗》等等。总之,选曲一定要扬长避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欣赏中尽情感受多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了解合唱歌曲比齐唱歌曲增添一些和声要素,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作用和情韵。

在合唱教学中,我通过对比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合唱与独唱的方式了解合唱的感染力,比如同一首歌曲,先用独唱或齐唱的方式,在用合唱的演唱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去聆听和感受合唱形式的不同。刚接触二声部视唱的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和声产生的美感,加之二声部视唱花的时间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除了分部齐唱外,还可采取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没唱的学生也就有机会聆听演唱效果,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把学生的演唱录制下来,教师指导他们自己听听,找出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练习中加以改正,不断提高。要想进行合唱教学,首先要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合唱的感染力,并且感受到合唱音乐中的意境与美感,通过立体感的渲染作用,让学生了解到合唱的美丽。

二、加强音准和节奏训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 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演唱是《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中对演唱的要求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的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在我从教的这几年发现,在合唱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音准,要唱好合唱,让学生把音唱准是基本的条件。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听录音,多听范唱,上课之前让学生跟随钢琴演唱音阶,多唱歌谱,正确演唱音与音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在音乐课堂中推广合唱教学,在小学低年级段,教师就要开始培养学生的合唱意识,加强音准的训练,加强识谱唱谱的能力。但过分地让学生练习唱音阶会比较枯燥,所以要结合歌唱、游戏、律动等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音高、音准、节奏感等的培养,让学生从最简单的训练开始,从“低起点”开始,逐步达到“高落点”。例如:苏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材就已经有了柯达伊的手势学习,这个手势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合唱教学。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歌谱,就可以进行二声部的单音训练,利用手势引导学生,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让学生从小就感受这种合作的学习,感受二声部单音的演唱效果,可以使低年级段的学生对歌唱的兴趣非常浓厚,也可以在低年段就多多进行部分歌谱的演唱,为以后的歌谱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除了音准,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有了统一的节奏,才能让各个声部融入到一起。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准确、独立的节奏感和节拍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具体训练时,可加强简单节奏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灵敏反应,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音乐的耳朵”,让歌声融入集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 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从音乐技术的角度来说,至少要做到规范化的合作。合唱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的合作,只有相互地倾听,求得准确和谐,才能保证合唱的成功。在教学中,对音准务求准确,这样才能在大家的努力下,共同创造出优美动听的和声,所以每个人对自己所发出的声音,要做到“心”里有数,而这种感觉的建立,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音乐的耳朵”,要唱得好,首先要听得好。在课堂上,我通过让学生听录音、听教师范唱、听琴弹奏、听同学唱歌等等方法,在不断地聆听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在合唱教学中,我们总是强调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声音,使自己的声音与别人的声部相融合。

有些学生在初学时往往会被熟悉的主旋律“带跑,也有的同学为了不让别人打扰到自己,会大声演唱自己的声部,最后达不到合唱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遇到这种问题,”我会颠倒教唱顺序,先学习旋律不熟悉的第二声部,等大家都熟悉后再教唱第一声部的主旋律。让学生先学习二声部的旋律,先难后易,孩子的这样学习合唱的时候就会轻松得多,还可以师生合作。在课堂上进行二部视唱,一定要避免集中练好一个声部再去练唱另一声部,这样在听觉上没有和声效果,在时间上又形成另一声部的空隙,既调动不了学生的主动性,还会造成课堂的混乱,影响教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可以先助两个声部各练唱一次,然后再帮助第一声部练唱,要求学生轻唱,教师弹奏第一声部的主旋律演唱第二声部曲调,第二声部的学生随教师默唱;当帮助第二声部练唱时,由于第二声部一般都低于第一声部,教师仍可帮助他们演唱,而伴奏却要突出两个声部,以便第一声部也继续得到帮助而轻声练唱。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难点,突出训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因此,我们小学音乐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们从小建立合作的观念。要让学生明确合唱中的各个声部是相辅相承的,在唱准自己 声部的同时要注意聆听其他声部,学会把自己的声音融入到集体中去,这样才能发挥合唱教学的作用。

四、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特别活泼好动,课堂上如果单项进行合唱学习孩子们肯定会厌烦,所以,我们的合唱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循序渐进,低年级的合唱教学以游戏训练为主,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比如二年级《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两个声部的训练,设计成学生模仿壮族的对唱“小――妹――”“小――弟――”。孩子们模仿的同时感受到双声部,在模仿的同时也解决掉了双声部。中高年级的孩子有了些音乐知识的积累,不仅要对音准节奏进行训练,更重要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自主的学习。高年级的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孩子不愿意开口唱,我在教学时想到了一个办法。·每个教学班里,总有音准特别好的学生,同样,也有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是居中的,要使每个层面的学生能够完成合唱教学,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级唱《美丽的星座》这一课,第二部分的合唱虽只有一个乐句,但集体唱还是出不来效果,我选出10名平时音准较好的同学,让他们合作,同学们听到清楚和谐的合唱时,都很激动,从合唱中其他同学感受到了合唱的魅力,大家都变得积极起来。我再让唱的好的同学分声教唱,同学们很快就掌握了,每次有合唱的地方我都会让唱的好的学生起来示范和教唱,被选中的学生很开心,觉得自己很厉害,没有选中的学生也会暗暗较劲,表现很积极,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进行合唱教学同时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在合唱教学时要注意,每个班上都有一些学生音乐素质较差,不敢开口,不敢动手,对这样的学生要给予热情鼓励,个别辅导,从而让每个同学都成为“我们声 音”中的一个音符。合唱教学讲究的就是一个整体,要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让每个孩子受益。

以上是我在平时合唱教学中的感悟,二声部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是一大难点,所以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心思去探索解决。这需要我们这些一线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中积累经验,运用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合唱教学。合唱作为音乐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加强合唱教学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3:如何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相信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

学生在实验中难免要犯错误,当他们出现问题时,如果教师加以指责,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甚至还会使他们惧怕做实验。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纠正错误,学生成了被动接受者,就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只有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但能够维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我们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必经之路。

例如,在做“铝热反应”的实验时,做实验的学生一时大意忘了加氯酸钾,镁条点燃后就没有再反应。看到没有成功,这名学生有点不知所措,我一方面让他检查实验药品和实验步骤寻找原因,一方面请同学们思考这个实验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才能使铝和氧化铁反应?他很快找到了原因,很好地完成了实验。当他谈到实验心得时说,他没有想到少量氯酸钾晶体竟然能决定这个反应的成功与否,下次做实验时一定认真按步骤完成实验。同时,他提出不明白为什么实验少了氯酸钾就不行。于是,我抓住时机让大家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并分组继续讨论为使铝热反应能够成功,实验中还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中,他们对铝热反应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做好典型实验的分析,让学生触类旁通

根据新课程标准,化学就实验内容来说可归为以下几种类型:制取实验、性质实验、生活实验、阐明概念定律实验、定量计算实验等。而每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都有规律可循,因而应做好典型实验,实验后注意实验的归纳反思,使实验目的更清晰,效果更优化,再由典型实验引导、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将知识技能内化。

如在学习“实验室里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取氯气”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实验,归纳总结出下述操作内容: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固定、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药品的取用、加热方法、气体的收集和放置等。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在学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时进一步巩固气体制取实验的有关设计思路、操作等。

三、补充有趣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惑,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绪言课时,除了做好课本中的几个实验外,可以增加利用氨水挥发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做“铁树开花”,利用花瓣来制做碱指示剂,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来制做“铜树”,利用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来鉴别珍珠项链的真伪。

在做演示实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仪器装置、药品及操作方法做进一步的改进。在使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必须让学生明白,这样改进的优点是什么?同时思考还可以怎样改进等,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及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创新并不神秘,只要用心研究,创新便会伴随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四、加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程强调重视探究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因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实验操作、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紧密结合化学知识的教学来进行。在化学实验的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要按照课程内容的要求,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能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验方案,并予以评价和优化;能通过化学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科学地加以处理;能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运用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法初步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探究的突破口应该放在探究化学反应原理、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上。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高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高考,而在于实验技能的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

参考文献

[1]伍军.高中化学实验异常原因分析及有效利用[J].数理化学习,2012(04).

篇4:如何加强高中合唱教学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教学;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音乐教育由于可以陶冶情操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所以对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合唱又是小学音乐教育中应该重视的一部分,因为这不仅仅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个人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对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合唱却被教成了齐唱,并没有声部的区分。这是由于教师对合唱教学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导致合唱课程无法顺利进行,只能进行最简单的演唱。

针对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合唱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合唱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以及团体意识。合唱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应该被正确对待,虽然合唱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逐渐地培养有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因此,音乐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加强对小学音乐班级的合唱教学。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有效加强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直都是指导者的角色,这样难免会带入老师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效学习方式,因此老师就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一个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合作交流者,使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知识。例如,在进行合唱的时候,不要单单让老师指出学生的不当之处,有时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既可以指出一些学生的不足之处,也可以让学生互相鼓励,这样的话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让老师演“独角戏”,使学生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老师也可以听取学生的一些建议,满足他们的一些愿望,例如可以进行一些音乐小游戏来增加课堂的乐趣。

二、趣味教学,培养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加上小学生正处于好玩的年纪,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生学习合唱也有益处。老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青蛙合唱》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打节拍,然后让学生学唱音阶。学生将音阶从低到高然后从高到低学会之后,就将音阶改成歌词“呱呱呱呱呱呱”来唱,并引导学生用清脆的声音唱小青蛙的部分,用低沉的声音唱老青蛙的部分。当然,在演唱的时候,老师也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学生可以跟着音乐,一组在听到小青蛙的歌声的时候做向上的动作,另一组听到大青蛙的声音做向下的动作,增加合唱的乐趣。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独唱与合唱同一首歌曲,可以体会合唱强烈的感染力,这是独唱所不能表现出来的。《黄水谣》是《黄河大合唱》的第四乐章,是一首可以独立存在的混声合唱或女中音独唱歌曲。但是,以合唱的形式更能体现出一开始黄河两岸人民安居乐业的情形到后来敌占区人民的水深火热,体现敌占区人民凄凉的哀怨及刻骨铭心的控诉。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中外优秀的合唱曲目,让他们体会各声部的音乐旋律,体会音乐的美,从而增加对音乐的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用自己的内心去感觉音乐的美,从而认真演唱华美的乐章。

三、唱演歌曲,积极创新

在学习了唱歌之后,老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修改歌词、为歌曲配故事或者根据音乐编舞等方式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就应该打破固有的传统模式,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与追求。例如,在学习了《动物说话》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举例一些歌曲之外的自己会模仿的动物声音,来修改歌词并且进行表演。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合唱的时候模仿音乐中出现的动物的动作,合作完成一个完美的乐章,甚至于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歌曲改编成一个舞台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体现自主、开放、创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当代的学科教学有着重要且深刻的意义。

总之,在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合唱这门丰富多彩的艺术,需要不断学习、探索和创新,才能更大地发挥它的作用。只有老师与学生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才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意静.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5):73.

[2]邵有云.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学周刊,2015(36):216.

篇5:如何加强高中合唱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具有高度人文性的文章,或体现了忧国忧民者的家国情怀,或体现了多愁善感者的男女之情,又或体现了壮怀激烈者的战友之情,诸如此类,描绘了人类丰富美好的情感。为此,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进行情感渗透,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长沙》时,教师首先需要带领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通过了解,这首词是毛主席青年时期从事革命运动途径长沙时,由眼前所见景色产生了一系列感慨。毛主席在诗词中回忆了青少年时期的斗争生涯,表达了青年革命者的满腔豪情,以及对反动政府的蔑视和抗争,体现出了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在学习这首词时,教师应逐一解读诗词中的每一句、每一个词,并通过放映视频等辅助手段,增强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当下幸福生活的珍惜。当然,教材中还包含了其他蕴含丰富情感的诗词文章,教师也应结合内容,加强情感教学创新。

2.深入了解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情感教学

高中语文情感教学需要科学分层,体现教学的层次性。当下的高中班级中学生人数较多,一方面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另一方面也使科学的教学方法无法实施,从而进入“一刀切”的教学怪圈。学生人数越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就越明显,教师对学生的考察难度也会随之上升。为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的每个阶段设置一次摸底测验,既要考察学生该阶段的学习情况,也便于将各阶段的考察结果进行综合整理和对比分析,形成对每个学生的综合性评价,对每个学生建立学习记录档案,随时随地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由于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各不相同,其形成的情感态度、心理发展等情况也都各不一样。因此,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中的《红楼梦》时,有的学生在平时的自我学习中已经充分阅读了这部著作,有的学生只是进行了大致的阅读,还有的学生几乎没有翻阅过这部名著。所以,学生之间就产生了差异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情感渗透时,对熟知红楼梦的学生应结合原著内容进一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对一知半解的学生应再次进行内容的梳理,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情感;而对从未读过这部小说的学生应首先帮助其理清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

3.巧用名人轶事增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正所谓文史不分家,高中语文教学应善于应用历史上的名人轶事,营造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氛围。历史中的名人轶事或体现同袍之谊,或彰显名族情怀,一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照亮人们前行的指路明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讲故事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感悟、学习名人轶事背后的情怀。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屈原的《离骚》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心系家国的博大情怀。教师以此展开,还将学生讲述南宋抗金名臣文天祥的故事,并应用其诗作《过零丁洋》进一步提炼作者的丰富情感。通过多样化的案例,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4.利用阅读和作文教学加强情感教育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两项内容,语文阅读和写作是一项体现人文性、锻炼学生语文素养、孕育学生人文情怀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选取一些名家散文,内容应包含子女情、兄弟情、济世情怀等各种情感形式,然后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了解文章及其含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即安排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写作,引导其研究各种情感表述手法,广泛阅读各类范文,以写促学,以学促写,相辅相成,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

5.结语

篇6:如何加强高中合唱教学

教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目标

学习、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同时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重点难点

在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的同时,使同学了解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

一、前预习及导。、《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他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厂这部巨作的初稿。同年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毛主席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冼星海日记)

2、《黄河大合唱》诞生于1938年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写成长诗——《黄河吟》。和光未然有过多次合作的冼星海凝神倾听后,突然,他一把夺过光未然的诗稿,冲回宿舍——他要立刻把这部长诗谱上音乐!

从3月26日开始,冼星海窑洞里的灯光彻夜通明。他支撑着病弱的身体,在土炕上日夜赶写。奔腾的乐思常常使冼星海无法自抑,他时而斜躺在土炕上抱头沉吟,时而坐起来振笔疾书。六天后——1939年3月31日,《黄河大合唱》脱稿了。4月13日,经过10多天的排练,《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从此以后,伴着抗日的烽火,随着复仇的巨浪,《黄河大合唱》响彻在青纱帐里、长城内外,合唱人数从30人、60人、80人,壮大到100人、500人、1000人;演出地点从延安、重庆、香港,扩大到纽约、神户、多伦多。

二、新、同学们好,我们同学从中间分成两部分,左边的同学和右边的同学。清楚了吗?好,下面先请左边的同学跟我一起唱,再请右边的同学跟我一起唱

。都熟悉了吗?下面看我手势,先左边这一方唱,然后再右边唱,准备,起-

(可以再来几遍)。我们刚才所演唱的形式就是齐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合唱。请同学们看到书P89面,用两分钟的时间,学习大合唱的介绍。大合唱是一种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与轮唱(有时穿插朗诵)等。(多媒体)

2、同学们,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知道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么你听吧!(音乐欣赏《黄河船夫曲》)齐唱给我们欣赏者一个什么感觉?(表现出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精神)

3、下面请同学们唱这个练习,(︱1

4︱-‖)用“啦”,起(跟琴唱),很好,对。再请右边的同学跟我一起唱(︱1

4︱-‖)用“啦”,起(跟琴唱)。两边的同学熟悉了吗?下面两边的同学一起唱,各自唱各自部分的旋律,起――

同学们,这是什么演唱形式?(合唱,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看到书P8,《黄水谣》,我们来尝试一下歌曲合唱,第一句,“黄水奔流向东方,河流万里长。”(两部分不同的旋律)

同学们,感受怎么样?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合唱《黄水谣》。(多媒体)

《黄水谣》这首女声、混声合唱前后所表现的情绪有变化吗?(可要求同学回答,开始婉转、秀丽,表现黄河两岸人民生活怡然自乐;中间低沉,悲痛的呻吟;后面借用黄河水奔流不息,痛诉侵略者带来的灾难)

4、大合唱还有一种歌唱形式,对唱。欣赏《河边对口曲》(对唱采用一问一答,舒说了千家万户妻离子散)、《黄河大合唱》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乐章,知道吗?请听,反复了四遍,注意仔细听辨。(欣赏《保卫黄河》)有怎样的区别?请同学说说。

齐唱——二声部轮唱——三声部轮唱——齐唱

轮唱,此起彼伏的音乐,如咆哮的黄河水,一波推一波,前浪推后浪,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气势。(再来听辨一次)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A、《黄河船夫曲》(齐唱)

B、《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

D、《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

E、《河边对口曲》(对唱)

F、《黄河怨》(女高音独)

G、《保卫黄河》(轮唱)

H、《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三、总结、了解什么是大合唱

2、学习体验黄河大合唱中四个乐章

篇7: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合唱的三大要素

合唱是音乐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织部分,是学生从事第二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一个很好表现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高感和声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培养合唱必需的、科学的、高位置的发声方法以及各种歌唱技能技巧,又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等。那么,在合唱教学训练中,如何适应其身心特点,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合唱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环节进行训练。

一、视唱的训练

多声部视唱练习对提高合唱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从视唱训练的实践来看,视唱练习的难度应控制在适当的程度,以学生经过两至三遍的练习即可基本掌握为宜。如果练习难度过大,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和厌学情绪。而练习过于简单,学生又会感到乏味,也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视唱能力。

1.音准训练: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

2.节奏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的训练,不同时值 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及两部交错节奏训 练等,以提高学生节奏变化的反应灵敏性。

二、歌唱技能的训练

1.姿势:教学中,教师要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歌唱姿势,要求学生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精神应饱满,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眼睛向前平视,胸部自然挺起,两肩放平,小腹收缩(要求胸腹式结合呼吸),两臂自然垂落。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面部表情要自然,学生演唱中眼睛应睁大一些,注意力要集中到指挥的身上,嘴巴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下頜收回。

2.呼吸:正确的呼吸方法,不仅是歌唱发声技术的需要,而且是合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胸腹联合式呼吸是建立在自然呼吸基础上的,歌唱者易于掌握,比如可以用“闻花儿香”的感觉去体会吸气,还可以平躺在床上体会睡眠时的呼吸状态等等。我认为正确的歌唱呼吸状态,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加深和有意识的控制而形成的,需注意的要领是,吸气时不要耸肩抬胸,上身保持松弛状态。在歌唱中吸气固然重要,但呼气更为重要,呼气时横膈膜及两肋和腰部必须有一定的保持力量,缓缓呼出,让发出的声音有一个支持点,也就是说,呼气时要保持住吸气时的状态。所以,我们常说:会唱歌的人腰部使劲儿,不会唱歌的人喉咙使劲儿。

3.发声:合唱的发声训练应视学生不同的年龄段分别进行,对初学者来讲,一般应以发展自然语音基础为主,先进行带字的发声练习,尔后再逐步进行单纯的母音练习。比如,采用先“说”后“唱”、用“念”带“唱”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用“打喷嚏”的感觉吸气,再用“打呵欠”的感觉叫“阿姨”(a—i--)或说“我”(w—o--);也可以用向远方的召唤回答:“哎一!”(a—i--);发出惊呀的声音:“咦!”(yi--);提高音调向远处叫“李姨”(liyi--)等。“说”对了再“唱”,且要保持“说”与唱的感觉与声音的位置。

三、针对合唱的艺术特点,在加强融合训练上下功夫。

合唱,顾名思义,是指“合”在一起演唱,但这种“合”不是简单的、毫无联系的凑合。合唱中的“合”是将旋律、和声、调式、节奏、音色、强弱、快慢等丰富的音乐要素排列组合和交替向前进行的复合运动。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声同”、“声通”,更要“心同”、“心通”;不但要在理解上、想象上、技巧上、风格上融合,更要在情感上、心灵上、空间上融合。就拿和声训练说说,坚持对学生进行三度、六度、四度、五度等听音训练,这种训练可以从旋律音程开始,逐渐到和声音程,从分声部默唱到视唱,从单声部训练到两个声部的合唱练习。随着和声训练的不断深化,就可以开始接触轮唱和简单的二部合唱歌曲了。

篇8:如何加强高中物理教学时效性

高中物理被大家普遍认为是一门较难的学科, 教师上课时也往往容易忽视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能力的差别, 备课时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而物理本身也含有多种公式, 运用起来强调互相转化, 这些都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课堂知识, 能够运用自如。综上说法, 可见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对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教师教学方式较为传统, 缺乏创新

在高中物理课上, 大部分教师还是运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 教师还是扮演着灌输知识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长期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 学生无法真正融入到物理知识中去, 从而也达不到上课的效果, 更无法保证课堂效率。教师应当及时地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运用新型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对物理的兴趣。

2. 教师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学生具有不同的素质, 其智力水平、学习能力都有着一定的差异。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必然的, 要求教师能够掌握不同学生的情况去拟定教学方案, 帮助不同的学生充分接受知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并没有依照学生的差异去进行教学, 而是统一在一种教学中,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大部分接受知识速度较慢的学生更加远离教学的目标, 使其对物理的兴趣越来越少。

3. 缺乏活跃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对物理学习有兴趣, 活跃的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兴趣爱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因此, 沉闷的教学环境不仅不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欢乐, 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在课堂中, 教师也不注重加强学生互动,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情况, 教师教学完全是向学生传播知识, 没有起到引导作用。

4. 物理教学以理论知识为主, 缺乏实践锻炼

物理教学中大部分为理论知识, 看上去与实践的联系不大, 但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却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 生活离不开对物理知识的运用。然而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却忽略了物理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物理时, 往往只是将物理知识与物理公式单纯背下来, 没有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 这也使学生对物理缺乏耐心。

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的措施

在上述几段中, 我们集中探讨了高中物理课堂的现状,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实现快速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的目的成为我们探索的重点。下面我们就教学实际, 对解决措施及方案进行相关探讨。

1. 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大部分高中物理教师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 学生往往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位置。课堂上基本以教师讲课为主, 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 这使得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及理解深度。这种单向知识传授会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缺少动手实践, 学生在课后时间也没有及时消化课堂知识, 这些情况的出现都直接导致了学生降低对物理这门课程兴趣的后果。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 必须转化教学方式, 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跃出来, 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课堂, 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消化知识, 理解知识, 在课后, 给出更多的自习时间, 由教师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入手, 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创建新式的高效课堂。

2. 掌握教学的关键信息, 加强师生互动

新课标的改革具有时代性, 要求教师能够将社会实践与物理的教育教学充分结合。这需要教师能够掌握社会信息, 关注科技发展成果, 并将这些熟练运用到讲课中去, 从而提高学生兴趣, 也能使学生能够将物理这门课程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物理, 理解物理。教师要想实现这一点必须掌握大量知识, 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 加强教学方式的研究, 小组备课

在部分学校中, 教师办公室通常是以年级为组的, 而同一课程的教学, 教师能见面的次数就相对减少。这种办公室的安排方式不利于教师之间及时进行互相交流, 造成物理教师常常以个人为主, 展开备课工作时也是单枪匹马。在物理教学中, 部分年轻的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 在进行交流学习中, 部分老教师去拒绝分享经验, 这使得物理教学交流陷入一个尴尬的处境, 也使得各教师在教学中的缺陷不能得到及时的改进。为了改变这种局势, 教师应当改变过去传统的思维方式, 应当将物理教师团结起来, 形成一个能够互相交流的团体, 实现信息互享, 各位教师在团体交流中也能够提出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在团体中运用不同的方式解决, 从而得出最优化解决方案。

(2) 拓宽信息来源渠道, 并及时地处理各种信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 如何将这些书本上没有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并再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也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在信息时代, 信息量是其一大特征, 而这种特征带来的影响有好有坏, 教师的职责就是学会选择。选择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将健康、向上的信息带到课堂中去, 并与物理知识结合,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对于社会信息的争取选择, 能够帮助学生在了解课堂知识的同时, 接触到社会的事物, 并将这些社会因素转化为与物理理论相结合的实践验证, 有利于学生快速接受物理理论知识。

3. 注重实验带给学生的有利影响

实验可以说是物理的中心环节, 有一个好的动手能力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关键和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能力。高度的实践与动手能力是进行任何实验的前提, 学校应适当增设实验课程, 购买实验器材, 为学生提升动手能力提供物质保障。

4. 引导学生形成抽象的物理思考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正确的思维方式是学好物理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授课时要注重对方法的教学, 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并将这些经验理论化, 再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抽象思维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思维方式, 是通过客观地认识世界, 在实践中总结和分析经验, 找到物理现象的属性, 才能将物理现象规律化, 实现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目标。

三、总结

综上所述, 教师必须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 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 对物理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认真钻研教学方式, 不断地提高课堂效率, 提升教学质量。教师更应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将物理教学融入到实践中去。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形成特定的物理思维方式, 运用逻辑方式去解决物理难题。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自然就提高学习的兴趣。总而言之, 物理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 物理更是与科学技术相连的,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当注重物理学习探究, 促进物理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怀琴.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J].科技信息, 2010, (24) .

上一篇:6大队长助理岗位职责下一篇:《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