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

2024-05-08

如何加强(精选十篇)

如何加强 篇1

一、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 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 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如《九寨沟》、《庐山的云雾》、《田园诗情》等, 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 用声音再现画面, 让学生进入意境, 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 感受自然的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 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 诱发他们去想象, 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三、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 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蚁国英雄》一文时, 通过指导朗读, 让学生想象、体会熊熊烈火在外层蚂蚁身上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 体会“我”对外层蚂蚁被火烧的极度痛苦。而此时此刻外层蚂蚁为了整蚁团能冲出火海, 及时肝胆俱裂, 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外层蚂蚁的意志。在教学中,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 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大相同, 其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 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 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

那么,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教学

1.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 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 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 朗读好课文,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 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 边看边画, 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 轻后果缓急, 让学生进入意境。比如像《永远的白衣战士》、《第一次抱母亲》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 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 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 才能感染学生, 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 有些词语很准确, 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 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 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黄河的主人》中的“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 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 那从容的神情, 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这一句巧妙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乘客的谈笑风生、不惊不慌来衬托艄公的勇敢和智慧。这些乘客坐在羊皮筏子上, 羊皮筏子在激流巨浪里漂流着, 在“我“看来, 他们似乎随时都会有灭顶之灾, 随时都有可能被激流卷走。然而坐在皮筏上的乘客却无忧无虑, 谈笑风生, 神态从容, 饶有兴趣的观赏岸上的景色, 艄公的勇敢和智慧给了他们信心与从容。读这些语句时, 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 然后反复朗读, 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 读出感情来, 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乘客的无忧无虑、怡然自乐是建立在艄公的高超本领和非凡智慧上的, 艄公不愧是黄河的主人。

二、以读带说, 以说促理解,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新课标》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注意培养朗读兴趣。”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训练学生读学生朗读时、耳、口、脑多种感官密切配合, 迅速协调, 注意力高度集中, 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复合感知过程, 能开拓思维, 激发情感。

1.多读少讲, 在读得准确、流利上下功夫

一节课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书, 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 然后个别检查, 看年进否读得准确, 对比较容易读错字正音。注意做到教师少讲, 让学生多读, 以读为训练的主要形式, 整堂课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要读准每一个字音, 做到不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复、不颠倒、停顿恰当、不顿读、不唱读, 做到心到、口到、眼到, 总之在“准确”、“流利”上下功夫。通过一年的训练, 我班学生在读课文时能做到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训练读的过程, 让学生读出文中语句, 帮助学生组织思维, 把对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联系来理解课文, 再现情境, 意会内涵。让学生通过读课文, 认真思考, 引导学生用完整、准确、通顺的句子回答, 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使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和课文的内容的理解, 逐步使口语规范化, 发展语言,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如何加强党性修养 篇2

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上下功夫,通过有意识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切实提高干事创业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执政的需要,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更好地发挥表率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我简要的谈一点学习体会:

一、学用结合,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

对各级党员干部而言,科学发展能力是一种重要的实践能力,要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就必须不断学习,开拓视野,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时间方法。要通过教育培训,深刻理解科学发展的内涵,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观念仪式,要到先进地区实地感受科学发展的成果,通过亲历辛为,打开眼界,拓展思路,学习借鉴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要学思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学习用新历年,新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时间中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二、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责任感是工作态度,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追求。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从思想上强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意识,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用在抓工作上。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要负起一个单位发展、一个部门应尽的责任,要集中精力抓工作。要意识到有多大的权力就应该负多大的责任,做到权利与责任对等,如果只追求权力而不尽责任,则必然导致不作为甚至权力滥用。敢于直面困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做到事不避难,敢于担当,扎扎实实地推动工作,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要有吃苦精神,有奉献精神,有敢于负责的精神。因此,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不为非分之想、非法之举所累,免受惊弓之苦。才能心无旁骛地执着于事业。才能得到更多施展抱负、发挥才能的机会,真正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

三、转变作风,提高落实执行的能力。

实践的目的是把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实践能力的强弱最终要体现在落实执行能力上。提高落实执行能力,必须切实转变作风,要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问题和矛盾的症结所在,增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上级政策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彻底性,切实把群众利益实现好维护好。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搞花架子,不做虚功,不慕虚名,要突出一个“实”字,看问题实事求是,做事情实心实意,赶工作实打实凿,为官一任,致富一方,要通过真诚的付出,让群众得实惠。变武断为客观。要讲究工作方式,既要有美好愿望,有要因地制宜,把实际效果和达到目的放在重要位臵,把实事做好。

四、加强党性修养、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苦乐,正确对待工作的艰巨性,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党性修养和良好作风的养成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是一个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能动过程。也是自省、自警、自励、自律的过程。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性的直接体现者。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手中的权利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于的,自己只有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的义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用。

五、锻炼本领,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当前,国家的经济迅速,对党员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提高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党员干部实践能力的直接检验,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就要锻炼本领。要增强预见性,善于从事物的普遍联系的不断变化中掌握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或为解决复杂矛盾争取时间。压迫培养决策的果断性,要能做出快速果断的决策,要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如何加强资金管理 篇3

关键词:加强;资金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6-0510(2008)12058-02

1、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内部成因

1.1企业效益差,自补资金不足

一个企业资金运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影响企业最佳效益的实现。反过来企业经营的好坏,经济效益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状况。从企业效益与资金的关系来看,效益是资金的基础,资金是获取效益的保证。通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获取更多的利润,才能够保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增长,所以,对任何一个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堵塞漏洞,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提高资金自补能力的主要途径。

企业经济效益差,亏损增加,导致企业自我积累难以实现。自补资金严重不足,这是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1.2销售不畅,产品积压,货款回收难度加大,资金使用效益差

我国许多企业习惯了多年来的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对日益多样化的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生产经营决策缺乏科学性。忽视产品质量,加之生产中消耗过多,只是成本不断上升,价格难以下调,从而导致销售不畅、生产的产品大量积压,造成资金的严重沉淀。

随着竞争机制的引入,企业促销手段也日益多样化。商品的赊销也越来越多。由于资金紧张,销售产品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的问题以及结算制度的不完善等种种原因,使货款难以及时回笼,造成企业闻的货款相互拖欠,资金周转严重受阻。

由于产品积压,库存增多,致使资金周转缓慢,使用效率差,从而加剧了资金的紧张局面。资金紧张又是造成三角债的重要原因,而三角债的不断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资金的紧张,加上企业又没有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的控制制度。因而,致使企业资金难以到位,延缓了资金周转速度。企业资金周转缓慢,正常的资金周转环节严重受阻,资金使用效益差,从而导致资金紧张状况更为突出。

1.3管理薄弱。造成资金使用效益差

导致目前企业资金紧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企业的内部管理差,资金管理松弛,造成生产经营中资金的大量损失、浪费和无效使用。资金严重紧缺和资金的无效占用并存是许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注重管理,致使生产消耗过高、普通设备闲置,大量在职人员处于停业、待业的闲置状态,造成材料、以及劳动力的浪费,造成资金的浪费,还有许多企业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上缺乏科学的预测和决策,生产经营中到底需要多少资金,现有资金应该投向哪里。如何去投,效益如何,资金能否充分利用,资金使用中,占用在各种形态上的资金如何管理等问题上,缺乏一套科学而完善的措施和制度,许多环节凭经验、凭感觉来进行管理和决策,致使许多资金使用中大量出现高投入、低产出、投资分散、规模效益差等现象,造成资金的无效使用和大量浪费:加之从资金的投入到资金的收回,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造成各环节各自为政,相互衔接差。这种资金使用中的低质量和管理上的松弛,又加剧了资金的紧张状况。

1.4投资资金紧张进一步转化为流动资金紧张

许多企业在安排投资项目时,缺乏严格投资司行性研究,盲目上马新项目,随意挤占流动资金。往往由于项目投资资金预测不足,不得不对投资项目资金需求进行压缩,一些企业把投资资金的缺口又以拖欠的形式转化成流动资金紧张,由此而产生的债务链又使流动资金紧张进一步加剧。从整个国民经济的角度来讲,由于投资压缩和投资资金紧张而造成投资需求不足,又往往会造成投资品的积压和企业流动资金的进一步沉淀,将投资资金紧张转化为流动资金紧张,从而进一步延缓了资金的周转速度,加剧了资金紧张的困难。

当然,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的内部原因很多,除上述几方面原因外,诸如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意识严重滞后,缺乏资金成本、资金结构及财务风险以及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等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资金管理状况。

2、加强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2.1注重资金需求预测,进行科学的事前控制

充足的资金来源,是保,正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因而对筹资环节的控制是资金控制的基础。企业必须注重资金的事前规划,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合理的筹资数额。企业应综合考察各种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比较其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实现最优的筹资组合。同时要考虑现有资金量,使现有资金量及新筹资金量与资金需求量相平衡。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达到以合理的资金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资金需求量的预测方法很多,如定性预测法、趋势预测法、销售百分比法以及预计资产负债表法等。企业在对资金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资金现状和筹资方式,来合理地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

2.2加强事中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对资金的使用环节进行有效的事中控制,是避免资金盲目、无效使用的重要措施。资金事中控制包括的内容很多。针对我国企业流动资金现状,目前应着重注意下述几个方面:

(1)优化流动资金内部结构,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

企业流动资金包括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以及结算资金等多种资金形态。企业应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资金数量,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现状,充分考虑市场的变化,运用现代管理技术。预测企业的销售状况,“以销定产”来合理的安排生产,并组织采购,即确定各种资金形态的介理比例和最优结构,并据此来安排资金。企业管理部门应对资金的实际使用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看其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与供、产、销计划是否相符,与最优资金结构是否相符。将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等始终保持较好的比例和结构,以减少资金在各环节的浪费,加速资金的周转,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

(2)制定科学的使用政策,加速资金周转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企业一方面面临着资金的紧缺,另一方面又面对的是大量的债权。即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企业出应加强清理现有债权、债务外,还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信用政策,以更好地控制应收账款。

健全的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款政策等三部分。信用标准的确定是信用政策的基础,企业必须根据自己产品所拥有的市场情况。以及自身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及价格等方面的竞争能力,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制定包括规定的折扣期限、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等内容的信用条件,当然,既要考虑促销、增加销售,又要考虑可能增加的y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现金折扣成本等。同时,在权衡增加收账费用和减少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之间得失的基础上,还要制定科学的收账政策,以尽可能减少应收账款投资、减少坏账损失,加速资金周转。

(3)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减少资金浪费

企业流动资金的实物形态是多样化的。流动资金每次循环都要经过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并表现为现金、材料、在产品、成品和应收账款等具体形态。企业对各种形态的资金占用均要严格管理。对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均要建立相应制度严格控制。企业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并定期对成本差异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并及叫纠正,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减少浪费,降低消耗,促进资金合理有效地使用。同时要加强对存货进行管理。存货日常控制的方法很多,有分级分口控制、经济批量控制、ABC控制等,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水平,选择恰当的控制方法,对存货的购入、验收以及发出等均要进行严格把关,不断调节购进、生产及销售,以保证存货的合理储备。减少存货在出售和耗用中的浪费,加强存货的流动性,尽可能降低存货成本,缩短存货周转期,减少资金的占压,以加速资金周转,相应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4)建立内部银行管理办法,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

资金管理已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企业重视资金筹集和资金分配的管理,而忽视资金运用的管理。企业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环节的管理,对各职能部门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在企业内部划分责任中心。树立资金有偿使用的观念,将银行结算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建立内部银行,核定各部门的资金定额,并积极组织存款,发放贷款,实行资金的有偿使用,制定合理的内部转让价格,进行内部结算。这样促使各个资金使用部门为了增加“盈利”,千方百计地节约资金,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无效使用。加强自身资金使用的管理。资金管理控制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同时,企业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与职工的利益挂钩,使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职工都树立资金管理意识,确立资金成本观念,并调动他们进行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以保证资金的有效合理使用。

2.3注重信息反馈,加强资金事后控制

对资金除进行事前的预测、规划控制,以及使用中的事中控制之外,资金的事后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个会计期末或一项经济活动之后,各职能部门要将本部门在该会计期末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及时地反馈到决策部门。看资金的筹集与资金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与企业管理部门的规划是否相符,产品的赊销是否严格遵守信用政策,存货的控制与企业管理部门的要求是否一致,人、财、物的使用是否符合计划或预算,产品的生产是否根据销售预测来合理安排等。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资金管理目标的适当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又可根据资金管理部门所反馈的实际信息,随时采取调整措施,以保证资金管理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同时,要根据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来评定其工作业绩,并与其利益挂钩,真正做到资金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从而调动资金管理部门和职工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进行资金管理。

如何加强资金管理 篇4

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 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 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而电力企业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金融危机, 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 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疏通资金流转环节,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目前企业资金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财务风险日益显露。突出表现在财务预算管理“虚”, 资金结算管理“散”, 监督考核环节“弱”和管理方式、手段落后, 效率低下等方面。这些问题同样在我们电力企业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存在, 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信息失真, 难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是信息管理, 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 目前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 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 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 甚至提供虚假信息, 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 会计核算不准, 报表不真实, 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 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息的不真实, 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 也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的效果。

(二) 监控不力, 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目前国有企业中, 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为控制现象, 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 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 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 个人说了算, 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 企业资金人不敷出, 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 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 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 且处于从属地位, 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 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 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 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 资金散乱, 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些专业公司设立的账户众多, 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 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 盲目投资, 热衷于铺新摊子, 投资失误多, 损失严重, 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 库存占用比例过高, 欠款居高不下, 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 周转缓慢, 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二、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重点

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作, 在当前新形势下, 有了更高的要求, 就是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变现能力, 努力促使资金加速周转。为适应这个新趋势, 资金管理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第一, 核定资金系统的管理。电力企业应以需要与节约兼顾为核资的基本原则, 采用先进合理的计算方法, 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 这是进行资金管理的基础。如何确定资金的合理需要量是其中的关键点, 也是难点。从财务会计稳健原则角度来说, 编制资金计划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方法。一个合理的资金计划, 应是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 努力挖掘企业内部资金潜力, 积极组织投人, 节约支出, 通过资金收支的平衡、物资供需的平衡、营销环节的综合平衡, 以经营计划为基础, 以部门计划为依据进行编制, 加强资金的计划管理, 分析资金动态, 根据计划, 核定需要, 可使资金的使用达到最优化。

第二, 筹集资金系统的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自然会出现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 解决的办法是:一方面企业应对电费账款加强收现, 另一方面就是从企业外部筹措资金。电力企业可以利用自己良好的信誉,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通过贷款、融资、引进外资、发行债券等途径来增加可利用资金, 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之间资金供应与使用的时间差, 调度资金, 节约支出,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 运用资金系统的管理。这是资金管理中最具实质性和最富创造性的内容。合理运用资金的目的, 就是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利润。一是要用好现有资金。现在始终围绕着电力财会工作人员的一个最大问题, 除在计划、决策等宏观的方面力求有所突破以外, 财会人员对资金运用项目的审定要变单纯地“把关”为直接参与。变事后“监督”为立项决策, 加强预见性, 减少盲目性, 重点应放在加强内部管理, 挖掘资金潜力上, 力争做到: (1) 抓好清欠, 及时回收, 坚持“按月催收电费”原则, 提高资金回笼率。 (2) 物料采购要集中管理, 压缩采购的在途资金。 (3) 对存货等沉淀资金, 清仓查库, 调整库存结构。 (4) 在新项目和对外投资上要先进行可行性研究, 避免决策失误。二是要优化企业资产配置, 合理调配资金。

三、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和控制

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在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加强财务监督和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手段等方面, 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其中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一) 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积极规避财务风险

1. 完善结算中心制度, 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

建立结算中心制度, 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 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 企业通过建立财务结算中心, 实现了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 对下属单位做到了“你的钱, 我看着你花”。结算中心一个口子对银行, 下属单位除保留日常必备的专用账户外, 统一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 充分发挥了结算中心汇集内部资金的“蓄水池”作用。通过结算中心对资金的运作, 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集团内部融资的问题, 降低了下属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需求, 减少了财务费用的支出, 实现了整个集团企业之间减少资金沉淀, 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使整个集团的资金配置达到最优。并使下属单位资金的出入处于集团的严密监管之下, 对不同的下属企业根据不同的行业和经营性质科学地核定在集团内部允许透支的最大限额, 即能保证资金的调剂使用, 又减少了银行风险, 营造了新型的银企关系。

2. 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 严格控制现金流人和流出, 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有的企业树立了“钱流到哪里, 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 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

3.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严格控制事前、事中资金支出, 保证资金的有序流动。

(二) 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

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减少人为因素, 实现高效率的信息化管理, 达到了“统一计算机平台, 统一规章制度, 统一信息及业务编码, 统一管理, 统一监督”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要求, 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销售、供应、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 通过企业内部局域网或直接利用国际互联网, 使企业可随时汇集财务会计信息, 查询子公司资金流向、避免了传统手工填制报表的弊端, 保障了财务会计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 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水平。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 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目前我们电力企业已经完成erp系统的上线工作, 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 保障企业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我们的资金管理和控制。

如何加强质量意识 篇5

加强质量意识,就要自己知道这种意识潜在的重要性。面对当今市场如此竞争激烈,在平常的实际工作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工作实践经验,多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作把好质量关,提高这种意识,同时也是每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

加强质量意识,就是要提高每个人的意识,质量能过一个统一的标准,然后把这个标准下达给每一位员工,并说明这样做的目及反之的危害,同时与员工沟通,让其知道现有市场的情况及同所存在的问题,让他们及海中始终绷着一根弦。真正从心理上接受质量与效率不是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加强质量意识,就是要从现场实际操作中临近好。特别是每一道流水线的检验及重岗人员,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结合现场对他们进行不间断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学习。

质量是生命,而企业的生命掌握在每一个员工手里,例如人,一个的的身体健康就是一个人的自身质量,自身的健康如果出现问题,还能工作、学习、发展吗?答案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把企业当成家,把产品质量当成自己的身体,我们不能让我们的身体垮掉,不能让我们的家垮掉。

邮政通信质量是邮政社会效益的集中表现,是邮政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也是衡量邮政职工工作成绩优劣的主要标志,为保护用户的通信利益,维护邮政信誉,特定本办法。邮政通信质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限、二是安全。要贯彻从时限为主的方针,按规定完成各类邮件的时限。

如何加强物理教学 篇6

【关键词】规律 思维 能力 培养 提高

学习和掌握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本质,这些物理规律揭示了物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物理学科结构的核心,学习物理规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一、感性认识是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的开始

物理规律是一种理论,是在前人通过艰难的长期的观察、实验、思考的结果,揭示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但是都具备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足够真实但又是近似地反映客观世界。都会不同程度的受到空间,范围的影响。所以,物理规律是不可能脱离实验和观察的,还有就是推理论证,最后经过思考,总结,得出现有的诸多的物理规律,丰富的感性认识是建立物理规律的基础。虽然我们学习的都是科学家们经过千辛万苦漫漫长路后已经得出的规律,但是要理解和掌握他们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也要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对感性认识进行思维加工,才能进一步去理解物理规律。我们要在我们的教学中为孩子们创造条件,开设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叫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熟视无睹的生活案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获得探索物理知识和规律的所必须的第一手材料,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的线索和依据,为研究物理规律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

二、掌握一定的思维方法,做到会思考,会总结。

有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就可以引导孩子们去进一步思维思考,把这些收集到的感性材料通过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加工,总结出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进而得出物理规律,教给孩子们一些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常用的思维方法如下:一是实验归纳法。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从得出的数据中在分析,归纳,总结出,得出物理规律。二是理论分析。理论分析就是利用已有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思维或数学推理,得出新的物理规律的方法。三是类比推理法。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可能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四是臻美。所谓臻美的方法,就是在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按照美学规律,对尚不完美的东西进行加工、修改以致重组的思维方法。我们也要在教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量身定做,和科学家们不一样的试验方法和步骤,只要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都是可行的。

三、彻底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为学习物理铺平道路。

1忌讳感性认识不足。我们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法得到一些感性的材料,第一说材料,使得出物理规律的基础,加上我们的思维,就会得出一些规律,但是如果我们的第一手材料都没有准备充足,拿什么去思考,拿什么去研究,和思考,这样的思维就会是无效的思维,得出的结论也不会是正确的,或者说正确率很低,拿到实践中来检验的话,就会经不起检验,前边我们所做的都是无用功,浪费了感情和时间。孩子们就会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产生误差和不深入,就会影响后边学生的应用,造成学习物理规律的思维障碍。

2排除干扰因素。概念是规律的基石,没有概念就没有规律可言,规律是概念的升华,所以对概念的把我一定要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才会有对规律的真正的把握,和理解,应用。不至于概念不清,规律受到干扰。这里还要排除原有错误物理观念的干扰,生活中有些观念确实是不对的,我们要对这样的固有概念做一清除和澄清,帮助孩子们树立科学的概念和规律。比如摩擦力的方向,不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等等。如果这些错误的概念消除不了,就会造成学习物理规律的思维障碍。

3要有正确的思维和方法。无论是什么实验,任何一个概念的形成,都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步骤来完成,有了错误,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重点就会旁落,就会形成或者是错误的概念,这是自然科学,不能有一点的松懈和马虎的。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如果我们不甚了解规律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也会出现不是真正的掌握了物理规律内涵,导致在我们应用这些物理规律时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和错误,会产生看着问题,无从下手的尴尬局面。

四、加强理解和应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1帮助孩子们深刻理解规律,包括适用条件和范围。把每一个字眼分析清楚,找出关键词语,看清楚规律的本质,再学会表达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其本质,再去灵活运用这些规律,做到万无一失。数学与物理是不分家的,规律也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熟记这些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把握规律的应用范围,才能使物理是定量的、精密的自然的物理。数学表达式的运用,是在物理规律的生成过程中对事物的本质用精确地数值来定量的,而不是定性的。规律的得出都会有一个一定的时空条件的,超出了这个时空条件,我们得出的结论就不应能够适合,就会失效,所以只要是条件加以改变,就应该多考虑考虑,不要让错误出现。

2形成知识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是学好物理和做好物理习题的前提,没有良好的概念,原理,规律的相互联系,想学好物理是不容易的。因为他们都是相互联系的缺少谁都是不可能的,叫学生要从整体上把握物理规律。

3加强习题训练和指导。任何一个科目的学习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目标,就是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还能检测一下孩子们对物理规律的掌握情况。在规律教学中,教师要选择恰当的物理问题,有计划、有目标、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反复多次地进行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策略和思维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由于物理规律的复杂性,必须注意规律教学的阶段性,大体上也可分为领会、运用、完善、扩展四个阶段。把握好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孩子们就会把物理思维的障碍降到最低,才能学好物理规律,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好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素质 篇7

笔者认为, 在会计工作中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会计准则、会计人员、会计对象。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人员如何工作, 而会计对象是会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 会计人员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对象之间的桥梁, 是把会计准则准确地应用到具体会计工作中的执行者, 是保证会计准则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培训大师余世维曾在《赢在执行》一书中指出, 我们国家不缺少人才, 真正缺少的是执行力。简单地说, 执行力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和任务的能力。执行力是一种能力, 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就是出色完成会计工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需要强大的综合素质为支撑。

一、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建设的作用

(一) 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建设, 更能提高会计准则执行的效果

新会计准则为了实现会计国际趋同化, 不再采用规则导向的“制度”, 而是采用原则导向的“准则”。而准则的规定比较抽象化, 它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 比较简明扼要、可操作性较弱, 需要会计人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需要较多的专业判断, 因而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例如, 在准则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言:该项收入 (或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至于记录到哪个科目, 则由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再如, 新准则采用“决策有用观”制定, 而“决策有用观”在时间上是着眼于未来, 关注的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 因此从“决策有用观”的思想出发, 将财务会计要素的重要特性描述为“未来的经济利益”。然而, 对未来经济利益进行计量的最理想的基础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因此, 在会计计量中引入“现值”。在现值计算中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折现率的选择、折现年限的确定, 都需要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职业判断。

在新准则中, 像这样需要职业判断的事项还很多, 如何让判断更准确、更客观, 只能靠扎实的专业技能、经验的积累。这样对会计准则的掌握才会更深, 运用起来才会更灵活、更准确。

(二) 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建设, 更能促进企业的生存发展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 股权的分布也越来越分散, 股东不再关注于选择经营者, 而是更多地关注企业未来能实现的现金流量, 即从用手投票的时代转变为用脚投票的时代。会计工作也不再是单纯的记账、管理资金等, 而是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财务管理。如果说原先财务工作是用“手”, 那么现在就得用“脑”。

财务人员是企业中掌握信息最全面的, 可以通过对信息的财务分析, 及时发现经营决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纠偏或对经营决策进行必要的修正或调整, 保证决策的顺利执行, 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提升企业的投资价值, 赢得股东对企业的青睐。

这种分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需要财务人员在具有很强的理论功底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从企业的错综复杂的数据中, 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加以科学的分析, 找出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对其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 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 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建设, 更能降低成本

1. 降低内部控制成本。

由于加强会计人员建设, 使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更能遵守职业道德, 自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从而降低内部控制成本。

2.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财务分析, 从中找出生产过程中在哪些环节出现了超计划的现象, 透过现象找出其超支的真正原因, 看其原因是否可以避免或者进行必要的改进, 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二、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建设的措施

(一)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是公民道德规范在会计职业行为和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会计人员建设的重要因素。

会计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失之诚信, 弄虚作假, 欺诈舞弊, 会计关系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塌, 会计业的生命力也就随之完结。

一名优秀的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一流的专业知识, 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平。正直、客观、独立、保密、技术标准、业务能力、道德自律等都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能力, 要把诚信放在首位, 把它当成人生的一种追求, 以诚信为做人标准。爱岗敬业、严格履行法定的职责, 忠于职守、坚持原则, 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无论何时, 高水准的职业道德都是一名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失去它就无从谈起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 即会计工作的合法性, 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因此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对照会计法规, 知法守法, 廉洁自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 财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思想上热爱自己的岗位, 把工作视为自身的一种需要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在处理会计业务时, 心无杂念, 依法办事, 诚信为上, 共同构筑会计业诚信“长城”。

(二) 树立创新意识, 增强学习意识

知识经济引起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 对会计系统的许多方面产生影响, 会计的基本假设有了变化, 会计核算的重心发生转移, 会计计量模式得以改进等等, 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 同时也需要具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需要会计人员具有创新思维来适应环境, 适应潮流。

在工作中, 我们要采用各种形式逐步引导会计人员去学习, 培养其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意识, 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主动学习, 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真正掌握知识, 而不再流于形式。

积极参加后续教育, 珍惜各种职业培训的机会, 刻苦学习专业知识, 用知识武装自己, 让自己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会计工作。

(三) 提供展示平台, 实现人才战略

在知识面前, 没有谁比谁更聪明。孔子就说过“三人行, 必有我师”。所以我们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模式应该是开放式的。为每位会计人员提供一个可以展示其才能的平台,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使其知识和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能者上, 庸者下, 使每个财会人员有一种压力感、紧迫感, 促使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 形成一个坚强的团队。

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要重视会计工作, 采取物质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对经考核成绩优秀者给予重奖, 并提供更多的受人尊重、自我实现需要得以满足的机会, 激励财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与此同时, 还要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对每个财会工作岗位制定岗位责任目标, 提出约束条件, 签订责任状。对完不成责任目标或违反约束条件者, 给予相应处罚。以此警示财会人员提高自身修养。

(四) 加强会计职能的宣传

加强会计工作性质及职能的宣传, 让企业领导及相关科室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评价, 使其更能理解会计人员, 从而配合会计人员做好各项工作, 提高会计机构的整体效率, 也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

如何加强建筑节能工作 篇8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和使用过程中, 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等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建筑物系统效率, 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供热、采暖、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并与可再生能源利用, 保护生态平衡和改善人民环境紧密结合。要全面推行建筑节能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

全面推行建筑节能工作有利于减少建筑能耗, 节约能源, 改善和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有利于建筑物隔音降尘保温, 降低使用费用, 提高建筑居住使用的舒适度;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减轻大气污染, 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改造和提升传统建筑业和建材业, 培育新的经济支柱产业,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建筑节能规划, 建筑节能设计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详细规划应当就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约对城镇布局, 功能区设置, 建筑特征, 基础设施配置的影响进行研究论证, 发挥城乡规划对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综合调控作用。

建筑设计要遵循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原则。在保证建筑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 把节约放在首位, 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减少资源消耗, 达到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目的。从宏观上讲, 居住建筑要从单纯满足住房短缺需求向满足住房需求和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优化生态并重转变, 从低品质、频拆迁、高能耗的住宅向高品质、长寿命、节能型、舒适性的住宅转变, 推动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微观上讲, 建筑节能设计要做好建筑的主要空间合理布置。大大节约采暖和空调的能耗。搞好自然通风设计。自然通风是设计中要注意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良好的自然通风, 不仅有利于改善室内的热舒适程度, 而且还可减少空调运行的时间。做好建筑朝向设计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也很大。在严寒地区, 外墙保温隔热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时应控制墙体的传热系数, 采用保温性好的砌体。如: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加聚苯板保温层。此种多层复合墙体, 主要通过在墙体主体结构基础上, 增加一层或几层复合的绝热保温材料来改善整体墙体的热工性能, 外墙外保温体系还可以保护主体结构, 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门窗节能技术在建筑节能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整个建筑物的热损失中, 门窗缝隙、空气渗透的热损失则占20%~30%。门窗是围护结构中节能的一个重要部位, 设计要加强节能型窗框和节能玻璃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大窗户的整体传热系数以减少热量。如:塑钢中空窗, 彩板中空窗。屋顶在整个建筑围护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虽然远低于外墙, 但对顶层屋面而言, 却是比例最大的围护结构, 其保温隔热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顶层房屋的室内热环境与建筑能耗。所以, 屋面保温设计也不能忽视。

3推广新技术, 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要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及保温隔热技术和材料;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技术和材料集中供热及热、电、冷联产联供技术;供热采暖系统分户计量和温度调控技术与装置;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和设备;建筑照明节能技术和产品;空调制冷节能技术和产品以及其他成熟的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应用。鼓励建筑节能产品的研发, 鼓励资源循环利用, 对以煤矸石、粉煤灰等为原料生产的新型建材产品加大扶持力度, 促进建筑节能产品的产业化, 满足不同结构, 不同档次建筑需要。

4制定相应激励政策

实行建筑能效评定制度, 按照国家规定调整公用事业附加费, 征收比例或者征收额, 增收部分作为建筑节能专项资金, 用来建筑节能补助。工程建成后, 经评定为节能建筑的给以优惠政策, 大力开展创建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活动, 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宣传力度, 树立节能意识, 普及建筑节能知识, 提高全社会对建筑节能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如何加强经济合同管理 篇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经济合同的作用越来越大, 它不仅仅应用于流通领域, 也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和角落。因此, 经济合同关系建立是否合法、经济合同能否正常履行, 都对社会经济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二、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实际经营中, 经济合同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不仅可能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更有可能对企业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一) 合同管理缺少规范性

合同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职能缺少规范性。二是条款缺少规范性。三是文字缺少规范性, 呈现出“三多三少”, 即使用“方言”多、使用“法言”少;原则条款多、量化条款少;订立主体多、法人主体少, 甚至个别的同一合同文本前后用词不一致, 从而导致了纠纷和矛盾发生。

(二) 合同管理“重订轻履”

往往是合同订立时领导重视, 文案几上几下几经审核, 签订时, 还要举行隆重仪式, 但真正到了履行期, 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有相当一部分经济合同没有按条款履行, 甚至主要条款都履行不到位。有的确实是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 但补充协议 (合同) 并未及时补上。

(三) 合同管理部门职责落实不全面

大多数企业明确办公室为合同管理职能部门, 管理模式主要由办公室负责审核和用章管理, 有关职能部门负责文案草拟和履行牵头。如劳动合同就放在劳动部门, 这样, 履行期间的合同管理职能大多无总牵头责任部门, 履行到位与否主要依靠相关职能部门。

(四) 临时观念比较突出

合同行为是一个严肃的法律行为, 无论是平等主体的对外合同行为, 还是企业内部非对等的契约行为都是如此。在合同行为履行中, 合同大多来自于现实需要, 如果合同管理没有跟上, 有时出现条款不全不细不严密等现象, 履行中就可能出现不断地修订, “朝令夕改”, 或当初订立的合同经过一段时间后, 出现无法执行到位等现象, 这一点在企业内部合同协议行为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三、合同签约的全过程控制

(一) 资信调查并备案

签约前须对对方的资质、财务信誉及经营状况等进行调查取证, 通过核查综合分析确定其有履约能力后, 方可谈判签约。调查的内容包括:“三证一书”:营业执照、生产经营许可证、资质证书 (三证) , 授权委托书 (一书) ;资信情况调查:对方的信誉度等级;是否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的单位;售后服务情况是否良好。

(二) 合同洽谈

(1) 采购合同洽谈

物资采购部门应会同生产部门、质量管理、纪检监察及财务部门以招标的方式进行谈判, 比质比价, 提高合同签约的透明度, 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

(2) 销售合同

非重大合同 (百万元以下者) 应由生产部门负责销售和主管技术的人员参加投标或业务洽谈:重大合同 (百万元以上者) 宜由生产销售部门主管或企业生产经营主管厂长参加, 把握商机、综合分析, 合理计算产品价格 (分盈利、微利、保本宣传, 抢占市场几种情况) 设计合理有竞争性的标的, 向顾客 (甲方) 提交使双方均能接受的标书。

(三) 合同起草的要求

完整准确地表述双方约定谈妥的内容, 行文严谨, 不用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词语;条款清晰、不漏项;标的物明确、标的额准确;明确验货方式、方法, 确定验收质量标准;确定包装标准、交货地点及运输方式;注明交货时间及结算方式;规定违约责任及违约金:保留纠纷时的起诉权。

(四) 合同审查

合同管理部门要对合同实行八审:一审合同对方的信誉和履约能力等资信情况, 防止合同欺诈;二审合同标的物的质量、数量、规格, 以免漏误;三审合同标的物的价格及其它费用的合理性;四审合同文本是否规范统一, 条款是否齐全明了, 用语是否准确:五审违约责任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和解决争议的办法以及仲裁单位的制定与否;六审法人资格是否有效, 代理人资格是否合格, 防止无效代理;七审经济担保是否合法;八审合同定金、预付款是否合理。

(五) 合同章管理

合同章须由专人保管使用;携章外出的办理, 由借章单位具体使用者提出申请, 注明使用理由和时间, 并经使用单位及主管部门领导签章同意, 交管理部门备案, 方可借用。合同章丢失或被盗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酌情予以经济处罚和通报批评。

(六) 合同履行

落实合同履行责任人;如发生合同欺诈和履行不利时, 除依合同规定通过法律程序处理外, 还须追究合同签审者的责任, 通报批评并处以经济处罚, 大宗合同 (10万元以上的合同) , 在履约完毕后须写出履约报告备案备查。

四、加强经济合同管理的建议

(一) 明确和完善合同管理的职能部门

合同行为既然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职能部门不仅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 更要赋予完整的职权和责任。

(二) 建立健全分级合同台帐和进度报表制度

一般书面合同都有期限。要改变现有职能部门只管审核和用章的狭隘观念, 建立健全分级合同台帐管理和进度报表制度。

(三) 加强检查和监督

合同利益是企业整体的, 具体落实一般是某个部门或某个责任人的, 合同行为是否到位不仅要靠自觉性, 更要有外在的监督机制。因此, 在合同行为实践过程中, 应有一定的检查和监督程序, 以保证合同的有效履行。

(四) 切实重视和加强合同履行

要把合同履行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以诚信的心态, 全面细致地履行好合同每一项条款。遇到无法履行或需调整的条款, 要及时与对方沟通, 并适时修改合同或协议终止合同。

五、结束语

经济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需要随企业改革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只有这样, 它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如何对经济合同签订进行全过程控制, 对企业内部如何加强经济合同管理做了详细的分析, 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经济合同,签约,进度报表,经济体制

参考文献

[1]、张燕, 张远辉;论合同管理的重要性[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4年06期

如何加强会计管理 篇10

会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加强会计管理工作, 转变会计管理观念, 强化会计执法力度, 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功能, 重塑会计形象, 为会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 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经济越发展, 改革越深入, 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越重要。实践证明, 在建立健全会计法规的基础上, 实行对会计工作的法制化管理以后, 我国的会计工作全面转轨, 会计事业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我国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问题会计信息是经济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 据统计, 我国经济管理中有70%的信息来自会计。

会计信息质量, 通俗的说, 就是会计提供的数据和资料是真的还是假的。多年来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 由于多种利益关系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原因的影响, 会计信息仍较普遍存在失真的问题。会计信息失真, 就等于会计信息失去价值, 会计工作丧失生命。假的会计信息不仅危害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 而且危害国民收入的正确计算与分配, 危害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 不仅掩盖、助长奢靡和损失浪费, 而且侵蚀人们的思想, 纵容或助长腐败行为的发生、蔓延。

1.2 适应会计环境变化方面的问题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已实施的《会计法》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作用有所削弱。

1985年发布的《会计法》是基于计划经济这一背景的, 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展, 会计业务处理日趋复杂, 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1.3 会计法律责任方面的问题已实施的《会计法》有些概念法

律判定标准模糊, 含混不清, 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违法乱纪情况时无具体界定标准, 使一些事件虽被查出, 却因缺乏明确的制裁依据, 而无法处理。

会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在强化会计法制建设的基础上, 对管理范围、内容、手段、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革, 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2 会计管理工作的内容

会计活动是由会计行为主体 (会计人员) 、行为客体 (单位经济活动) 和行为标准 (会计规范) 三个要素所构成。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对会计活动的管理与服务, 具体的说, 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管理的内容主要应侧重于三个方面: (1) 宏观会计政策管理, 包括有关会计法规等政策性问题制定与解释, 其目的是规范和统一会计政策, 以利于宏观调控和微观经营; (2) 会计信息管理, 包括对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以及对违法行为的处罚, 其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并使这一重要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服务; (3) 会计人员管理, 包括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的确认和其业务规范的建立, 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的规则和指导, 其目的是建立一套公正、科学的会计人员培养、选拔、评价机制, 以此来促进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 如何加强会计管理

修订后的《会计法》, 集中体现了“规范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立法宗旨。修订的重点是完善会计的基本职能、突出会计记账规则、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等等, 涉及面广, 内容变化较大, 技术性要求也较强,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的会计管理机构在新的《会计法》实施前后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3.1 不断转变会计管理观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

新的发展阶段, 会计的任务也见日益繁重, 财政部门一定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管理目标从“人治”向“法制”转变;管理思想从轻视会计管理向重视会计管理转变;管理手段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管理方式从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共同管理会计工作向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 审计、税务等部门会同监管转变, 勇于实践, 大胆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的新职能、新方法, 深化会计改革与管理, 充分发挥会计在改革中的作用。

3.2 认真组织好《会计法》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工作要积极参

与和推动《会计法》的宣传、培训工作, 使会计工作者尽早了解《会计法》的精神实质和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 为会计工作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要以宣传贯彻《会计法》为契机, 使包括部门、单位领导、会计人员、其他经济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各界知法、懂法、守法, 关心会计工作。

3.3 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 修订或制定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法规、规章, 使《会计法》的规定具体化。

《会计法》只是就会计工作的基本问题作出了规定, 但要真正成为企业核算工作的规范, 还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法规、规章, 国务院财政部门应适时拟订必要的法规制度, 如会计法实施细则等, 对现有法规制度如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进行修订, 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法规制度体系。同时, 要进一步研究制定保证会计法规有效实施的相应措施,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法律法规也要合情合理, 便于操作, 以健全的法制保障会计工作依法有序地发展。

3.4 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 强化会计制度管理,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 不仅是一种权利, 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 各级财政部门应真正把会计工作管理起来。 (1) 在加强对会计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的同时, 还要加强执法力度, 建立一支专门的执法队伍, 切实解决职责不清和机构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 定期组织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 加强监督, 有令必行, 令行禁止, 发现、研究和处理会计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树立会计法规的严肃性。真正赋予财政部门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当事人和单位的经济处罚权, 使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名副其实。 (2) 会计制度管理是财政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 会计制度执行混乱, 必然会导致财政收入流失, 支出失控, 最终会给财政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财政部门应提高认识, 积极担负其管理会计制度的责任, 把会计制度管理摆上重要位置。 (3) 努力培养各层次会计人才, 实行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的认定, 是会计改革的关键, 也是对会计人员进行宏观管理的有效形式, 这是财政部门当前的一项主要工作。

3.5 与审计、税务、司法等部门通力协作、紧密配合, 共同提高、完善对会计工作的管理。

上一篇: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下一篇: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