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中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022-09-11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生命线。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 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人。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作为中专语文教学, 在新形势下该怎样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呢?本人认为应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重点在“渗透”上下工夫。其原因有二:第一, 这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语文注重的是文道统一, 语文课不能像政治课那样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 它的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只能让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 在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一点一滴地逐步加深和提高。第二, 作为实施的对象——中专生, 是个比较特殊的学生阶层, 他们许多是从初中毕业直接进入中专学校的, 既不用担心升学的问题, 也缺乏较强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语文的认识比较模糊, 认为语文是基础课, 可学可不学, 尤其认为语文中的思想因素意义不大。这样, 要使他们接受语文基础知识, 提高语文基本技能, 尤其是接受语文中的德育因素, 那就全靠语文教师手中那根“魔杖”了。

1 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 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 理解文本意义,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总是蕴含在文中几个重要段落和关键词句中。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品词嚼句, 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唯其如此, 学生才能透过文本的表层, 触摸到文本深层的灵魂。

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文本的情境, 以使学生有效地体验情感。“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要以一个现场见证者的身份参与到文章所写的事件中去, 与文中角色融合在一起, 想其所想, 经历其为, 从而产生有效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可能让学生经历每一个事件, 只可能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模拟情境, 创设情境, 让学生初步感知情境。

介绍背景知识, 帮助认识、理解。教材中有的课文由于时代久远, 学生无法理解, 教师就有必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指导其实践。

抓住学生认识的深入点。在上《项链》一课时, 当学生已基本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后, 我想到我班学生的爱攀比, 讲吃穿, 便顺势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玛蒂尔德为什么为一串假项链付出了十年青春?”学生很快分析出了原因:那是因为她虚荣造成的。“那你曾有没有也因为虚荣吃过苦呢?”学生们都像是不假思索, 主动举手讲述了自己过去的经历。“那从中你得到了什么教训?今后你准备怎么做呢?”学生都很自然地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然后, 我要求学生课后把自己的经历和反思写成一篇文章。建立在学生深入认识基础之上的反思教育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一段时间, 班里讲吃穿、爱虚荣的风气有所好转。

抓住学生的情感共鸣点。这学期, 我们学习了《同题散文两篇——我的母亲》, 是中外两位作家歌颂母爱的情深意挚的文章。学生学完此文后, 早已被文中的母亲所深深打动。然后, 我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 写自己的妈妈关心自己的事。学生完成作文后, 我又要求学生调查怎样才能让妈妈高兴, 然后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 再把它写成作文。通过这样的努力, 我想学生对伟大的母爱已有了深刻的认识, 今后能在生活中自觉地孝敬母亲, 为母亲分忧解难。

引发争论, 辨识真理。学生对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看法, 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 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然后引导他们讨论, 让他们在讨论中澄清认识, 发现、接受真理。比如课文《朋友》中有巴金的一句话:“朋友是暂时的, 家庭是永久的……这个信条在我实在是不可理解的。”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讨论:朋友是暂时的吗?家庭是永久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们马上就热烈地讨论起来, 最后全体学生都更深理解了“友情”的含义。

2 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并列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其特点就在于灵活性和随意性。要做到这一点,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势在必行。事实上,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 第二课堂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 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较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现在的中专生, 大都有一种自我推销的欲望, 参与意识较浓, 总想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作为语文教师, 针对他们这种心理特征, 可以因势利导, 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读和说的能力, 也可以使他们在娱乐中受到道德品质的熏陶, 实现寓德于教的目的。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影视欣赏活动、举办小型故事会等方法开展第二课堂。

3 在作文教学中针对“写”加强国情形势教育

中专语文教材中, 一般安排了应用文单元, 其中包括调查报告, 这也是有针对性的。中专生是一个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的阶层。要把他们由单纯的学生向社会化公民演变, 必须及时让他们去认识社会, 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因此, 每次假期临近, 语文老师应配合学校安排, 结合“写”的培养目的, 布置学生撰写调查报告。让学生自己去调查, 去体验, 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受到国情和形势教育。要做好这一点,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 抓好写作前的作文指导。老师的作文指导首先要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之一, 教师可以把握这一点, 因势利导, 将兴趣自然地引到预定的目的上来。其次要将时代热点作为选题让学生去调查研究, 老师通过正确引导, 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第二, 抓好写作后的作文批改, 在批改中“纸上谈心”。一方面, 教师要有耐心、热心和诚心, 帮助学生进一步认清形势, 以达到共识;另一方面, 要多给学生以表场和鼓励。对于学生的调查报告, 哪怕其中只有一点闪光点, 教师也不要忘记给予表场和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下一次的调查报告的撰写中更加充满热情和信心。

综上所述,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如何坚持文道统一,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也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中专学生灵魂的塑造, 也不是某一科、某一课就可以完成的, 它要靠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在中专语文教学中, 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不露痕迹, 达到随风潜入的境界, 这可以说是实现了文道统一的教学目的。为此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

摘要:面对新形势, 中专语文教学应结合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财务机器人给财务人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下一篇:射频识别技术在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方面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