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办直属单位工作职责

2024-04-29

省外办直属单位工作职责(精选11篇)

篇1:省外办直属单位工作职责

1.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办公室。贯彻执行国家的对外方针政策,根据国家总体外交和省委、省政府外向带动战略要求,通过民间渠道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国际经济、贸易、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的交流与合作;为我省及各市物色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对子并做前期工作;指导各市对外民间交流业务。

2.省因公出访服务中心。承担因公护照的审核审批、保管;政策业务齊询、护照打印、签证打表、签证送办,以及与外国驻地领事馆沟通交涉签证事宜等工作。

3.省外国机构服务处。协助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外事服务工作的方针、政策,负责外国领事馆中方雇员的选派和管理,负责领馆馆舍筹划与管理等工作。

4.省外办机关服务中心。承担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和经机关委托的机关后勤管理工作。

5.省外办驻北京联络处。为副处级事业单位。负责与外交部、中联部、中央外办等上级领导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有关信息;负责省领导因公出访报批催办工作;负责往外国驻京大使馆送办护照签证业务等。

篇2:省外办直属单位工作职责

内容摘要:“作为资源型企业,资源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物质基础,谁拥有了资源,谁就拥有未来”。十年前,当面临老区煤炭资源日渐枯竭,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形势时,新矿集团的决策者立足长远,审时度势,迈出了“二次创业”的坚定步伐。十年来,以黑沟煤业为例,省外创业的探索与成功,为集团公司做大做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足了准备。

关键词:省外煤矿新路

新矿集团黑沟煤业公司省外办矿七年来为集团公司创造了效益,在省外打造出了一个新矿品牌。而作为省外煤矿,与集团公司本部存在着地方政策、生产经营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上的较大差异。要管理好,运作好,关键就是适应。只有在与地方的差异中求适应,才能在适应中求发展。只有在这些差异中求统一,才能寻找到省外煤矿生存和发展的最佳契合点。在适应当地政策和管理方式的同时,结合生产经营实际,运用当地政策、当地的员工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不仅为政府解决了地方发展中的困难,还提高了本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了和谐共建,地企双赢。这七年的探索,让黑沟煤业公司总结提炼出了弥足珍贵的省外办矿理念,值得推广和借鉴。黑沟煤业公司是一个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县办乡镇国有煤矿,起初年设计生产能力3万吨/年。1978年技术改造后,设计生产能力提升到9万吨/年。1997年因经济危机导致经营困难,2004年通过招商引资由浙江虎豪集团公司买断经营,但因安全事故频发,被当地政府停办。上级政府要求该煤矿要与有实力、有经验的国有矿业集团合作。通过咸阳市煤炭局与新矿集团洽谈协商,2006年10月13日由新矿集团正式接管。

省外办矿以来,新矿集团黑沟煤业之所以能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华丽转身,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办矿理念的支撑。

一、省外办矿,良好的地企关系就是效益。

省外办矿必须要适应当地的经济、文化、制度、政策等,构建起良好的地企关系,紧紧依靠地方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近几年,公司在塌陷赔偿、运煤通道社会管理秩序治理等问题处理中,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有效避免了各类影响企业发展的不良因素发生。同时,黑沟煤业在保证上缴各类规费的基础上,还积极支持当地新农村建设、教育帮扶等工作,为当地经济、教育事业尽一份力。特别是近年来,1

依托山东能源集团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黑沟煤业在省外创业中实现新跨越,致使陕西省、市、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多次在黑沟煤业召开,为当地政府征得了荣誉。因此,良好的地企关系构建让公司在经营发展的同时,有效杜绝了相关部门和附近村民到矿扰乱生产秩序事件的发生。

二、省外办矿,必须关心职工、依靠职工。

黑沟煤业始终坚持“员工才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才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的办矿理念。在职工生活方面:先后两次翻修职工单身公寓,新建了高标准职工洗浴中心,投用了卫生、温馨的洗衣房,配备了吊篮式更衣箱,建成了标准化餐厅。因矿区位置偏远,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发挥党群作用,坚持各类文体活动不断线,在全省率先为每个职工宿舍安装了网络电视,还创办了电视台,让职工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看大片”。在留住人才方面:远离家乡、条件艰苦的黑沟煤业往往不是大学生的首要选择。因此,为了留住人才,公司在生活、工作、待遇上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多优惠条件。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为10对大学生举行了集体婚礼,在省外率先为单身大学生建了单身公寓,为双职工大学生夫妇新建了“两室两厅”家庭式公寓,让他们真正的以矿为家。截止目前,有4名大学生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其他大学生也成为各自部门的中坚力量。在职工队伍塑造方面:根据公司发展实际,塑造了一支“一职多能、一人多岗”职工队伍。目前,公司主管生产的班子成员只有生产矿长和总工程师两人,一人有事,另外一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全部承担;在党群部门,工作人员既是宣传员、又是播音员、服务员;在生产区队,除个别区队设置副区长外都只有区长和书记,他们既是管理员、核算员又是材料员、验收员。“一职多能、一人多岗”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了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省外办矿,只有大胆突破、敢于创新,企业才有活路、有出路。

生产经营理念的创新:在去年企业瘦身和今年治亏创效行动开展过程中,黑沟煤业颠覆了传统办矿思路,创新实施了几项卓有成效的措施:

1、在全国煤炭行业率先实施“取消夜班、两班生产”劳动组织模式。黑沟煤业职工人数由最初的680多人减到目前的420人,除自动化设备投入外,2013年实施的“取消夜班,两班生产”作用发挥明显。取消夜班班次,在减人的同时,彻底消灭了薄弱班次的安全隐患。在原煤生产上,2013原煤产量与2012年三班生产相比基本持平,靠的就是提高单产单进、提高劳动效率。

2、大胆引进风选设备,提升煤质,满足客户需求。在煤炭市场下行阶段,煤质就是企业的生命线。为此,黑沟煤业针对煤质差,不能水洗的实际,经过严格市场调研,大

胆引进风选设备。运行一年来,效果显著,每吨煤经过风选,热值提升了300-400大卡。同时,对风选设备进行了自主改造,将连接井口长廊和原煤风选处的电动滚筒皮带中间竖立了一条约50公分的条形皮带,有效地对沫煤和块煤进行分离,既解决风门易堵问题,又减少了一台风选机设备;通过采取增设一部螺旋筛方式,对块煤进行二次风选,每吨煤炭可增加50元利润。

3、适时应对市场危机,出台“经济预警预案”。黑沟煤业根据公司实际及市场形势变化确定了“经济预警预案”。一旦出现煤炭价格下滑严重、产品滞销严重、煤炭实际售价与市场价倒挂或商品煤库存达到2万吨上限的情况之一,将立即启动预案,打破原来单位及工种界限,实行一班生产,富余的回采力量充实到掘进队伍进行掘进或突击完成平时不能完成的巷道维护等工作,这样既能保证职工不放假、不减薪,又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一专多能的职工队伍。

4、创新实施“设备不升井管理法”,降低成本。设备维护使用方面,努力探讨在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打造出一套“设备不升井管理法”。自2011年投入综采设备以来,已连续在井下3个工作面使用,服务年限3年多,生产原煤约220万吨。综掘工区120t综掘机已经连续3年多不升井,且运转正常。通过实施“设备不升井管理法”,黑沟煤业大大降低了设备租赁、维修、物料、运费等成本费用。其中,仅一套综采设备服务于3个工作面就节省占用租赁费用421.8万元,节省人工费、运输费、物料费361.04万元,累计节约782.84万元。

5、优化生产工序,降低重复投入,减少生产成本。目前公司没有专门的安装队伍,掘进队伍在掘进巷道前要全部按照回综采工区设计进行施工,供电布置、设备安装一次性到位,工作面形成后立即交付综采出煤,不需要二次整理,大大降低了重复投入、重复修理的无效劳动量。

6、多措并举,实现“减人降成本”。在企业排名前十的成本构成中,人的成本居于首位。为此,黑沟煤业实行了政策减人,兑现“减人增资”考核承诺,科室(区队)每减少一名员工,增加800元至1000元减人补贴,截至目前,职工总数由去年的480减到420人。实行了设备减人,取消了茶炉房,投入使用了虹膜考勤机等自动化设备,井上下18个岗位(包括矿灯房)实现无人值守;还实施了白天发煤,夜班停运煤炭发运“阳光工程”,副提系统由三班改为一班、煤仓下主运两部皮带合并,取消一部皮带机头等措施,实现了减人提效。

安全管理的创新:在安全管理创新上黑沟煤业重点开展了两项工作。

1、创新安全管理考核办法,在全国煤炭行业率先实行“安全工资双积分”。黑沟煤业原安全管理考核办法在几年的运行中弊端凸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造成安全管理工作上急下不管,抓违章成了领导干部分内事情,区队领导、班组长对违章不管不问;旧条款间接促使干群矛盾不断加深;管理人员因指标硬性要求出现“凑指标、要指标、买指标”等违背了职业道德行为;管理人员出现下井扎堆、抓违章扎堆现象;安全工资档次拉不开,存在“大锅饭”现象,不利于调动积极性。为彻底解决以上弊端,黑沟煤业“取消了管理人员下井指标,抓三违指标”,推行了“安全工资双积分制”。管理人员和员工都实行积分制,下一个井积1分,制止一个一般违章积1分、严重违章积2分、典型严重违章积3分,以积分确定安全工资多少,多下井、多制止三违,积分就高,安全工资就多,真正实现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此举的目的就是要减少违章、杜绝违章、确保职工得实惠。自此管理模式推行至今,过去只有管理人员单纯“抓三违”已变为全员“制止三违”,调动了职工尤其是一线班组长、工区管理人员制止违章、狠抓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形成了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区队、区队保公司、安全责任层层传递、安全意识全员提高、全员抓安全、全员要安全的良好氛围;同时,黑沟煤业把地面安全也纳入到与井下安全一样重要的位置,制定了安全管理积分制,规定了地面积分及处罚标准。

2、大力推行“岗位双述”活动,提高职工自主保安能力。煤矿事故的发生最大的原因是职工自主保安意识不强,违章造成。近年来,在提升职工自主保安能力上,黑沟煤业先后采取了现场课堂培训,每周一题等措施,虽有效果,但不明显。为此,通过学习兄弟单位经验,结合自身实际,今年,重点推行以提高员工自主保安意识教育为主的“岗位双述”活动。在全矿所有工种、岗位中,坚持落实手指口述的基础上,推行岗位描述,让职工对自己岗位的职责范围、工作标准、岗位技能、设备性能、岗位环境、事故预防做到正确无误的描述,以此提高他们自主保安意识、正规操作意识。

2006年至今,企业连续被评为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自2010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2012年被评为山东能源省外创业先进集体。2013年,在被陕西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基础上,又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成为咸阳市唯一一家获此荣誉的煤炭企业。

篇3:省外办直属单位工作职责

1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的新形势

生源逐年递减, 高职院校的生源之争越来越激烈, 除了对本省生源的争夺, 已经扩展到对省外生源的争夺。虽然各高校每年都在省外招生, 但近几年, 省外招生计划不断扩大, 各高职院校的省外计划占总计划的30%, 高职院校正面临着录取分数、录取率、报到率逐年降低等严峻形势。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就迫使各高职院校加大对省外招生宣传的力度。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开展招生宣传工作, 扩大学院在省内外的影响, 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 为学院招生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如何更好地做好省外招生宣传工作

2.1 建立一支稳定、有效、积极的招生宣传队伍

招生宣传人员代表的是学院的形象, 直接影响着招生宣传的效果, 责任重大。宣传的内容一般是学院简介、招生章程、学院的办学理念、招生计划等。因此, 建立一支稳定、有效、积极的招生宣传队伍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支队伍人员必须熟悉学院情况、各系专业的教学与就业情况, 熟悉近几年的录取形势, 了解自己学院的优势所在, 知道学院在哪些地方对学生有吸引力。宣传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宣传, 发送招生简章, 为家长和考生答疑。这支队伍一定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树立以考生为本的思想, 热心为考生及家长服务。有些家长因文化程度不高, 对高考填写志愿有很大的盲目性。针对这种情况, 宣传人员要根据考生的个性特点, 帮助考生分析形势, 走出报考误区, 扬长避短, 合理选择。

2.2 精心策划招生宣传

宣传策划是招生宣传工作的关键, 事先要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密策划, 了解各省市区域内各高中的生源情况, 确定招生宣传的目标市场;通过各类信息传播媒介, 做好生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工作。如果前期做不好策划工作, 结果很有可能事倍功半, 达不到预期效果。招生宣传工作涉及区域广、人数多、社会影响大, 因此, 招生宣传工作的策划要讲究整体性, 要对在整个招生宣传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进行通盘考虑, 从资料的准备、宣传队伍的建立到宣传时间、地点、方式的选择和反馈体系的建立, 都需要仔细研究分析才能设计出优秀的、适合自身的宣传方案。根据自己院校的实际情况, 细分招生市场, 确定招生市场开发的策略与战术, 确定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高校也必须了解人才市场的状况, 了解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并充分发挥自己办学机制灵活的特点, 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开发式招生, 以增强对生源的吸引力。

2.3 确保宣传内容的真实

高职院校无论通过何种渠道发布的招生信息都必须准确、真实、全面。如果信息失真, 就有可能导致考生在分析判断后作出不当的决策, 不但损害了考生的利益, 还损害了学院的社会声誉, 给学院今后的招生宣传工作带来长期的、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因此, 各校的招生宣传内容一定要真实。

3 省外招生宣传的方式

3.1 巧妙地运用传播媒介

(1) 选择容易为考生所接受的传播媒介。首要考虑的是考生和家长能够接触到又乐意接受的传播媒介。如果一所面向全国招生且省外生源占相当大比例的高职院校, 只选择一家地方性报纸作为传播媒介, 其信息传播的覆盖面显然是太小。相反, 一所只面向本省招生的高校如果在招生宣传时选择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几家媒体发布信息, 则会造成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 不能集中力量于本省的生源。

(2) 要考虑几种传播媒介的适当组合。在招生宣传中, 单一的传播媒介往往是不够的, 不同媒介合理组合, 才能发挥信息传播的最佳优势, 才会产生相互补充的综合效应。可以考虑在影响力较大的官方网站、教育部门、各级招办主管的考试报、网站和高校自己的网络等, 选择此类媒介主要考虑的是其信息的权威性、说服力和公众对其信任度。也可以使用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广告宣传, 报纸、杂志广告、招生简章宣传等。

3.2做好宣传资料的编印

作为宣传的主要媒介, 做好招生宣传资料的编印十分必要。首先, 编印的资料要讲究质量, 精美大方;其次, 宣传资料不能太单一, 应有多种形式,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资料。譬如, 除了编印好每年必需的招生章程、招生简章、院系及专业介绍外, 还可以编印不同内容、不同大小、不同风格的画册、资料袋、信封、明信片等, 以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

各高职院校为了争夺生源纷纷使出浑身解数, 在招生宣传工作上大做文章。招生宣传策划要与时俱进, 招生宣传要有计划性, 讲求实效, 避免盲目性, 不能一哄而起、一哄而散。如果事先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和周密策划, 就会导致工作目标模糊不清, 宣传队伍参差不齐, 宣传内容含混不清, 宣传口径前后不一, 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最后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整个招生宣传过程中, 要总体了解招生区域内各高中的现状和生源情况, 确定招生的目标市场;认真分析各类信息传播媒体, 通过最佳途径、最佳时间发布招生宣传广告, 注重信息情报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工作, 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摘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当前省内外招生宣传工作的形势, 阐述了如何做好省外的招生宣传工作, 提出了创新性的宣传方式, 从而为高职院校的省外招生宣传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省外招生宣传,招生宣传策划,传播媒介

参考文献

[1]郑梅, 常勤德.高校函授招生宣传工作的策略与模式选择[J].中国成人教育, 2005, (11) .

[2]蔡海涛.对成人教育招生宣传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2008, (5) .

[3]姚华儿.高职招生宣传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2) .

[4]邓海龙.考生高职志愿填报影响因素分析与宣传对策[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8) .

[5]高峰.关于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几点思考[J].商情, 2009, (5) .

篇4:省外办直属单位工作职责

1为改善投资环境,保护辽宁省侨商和侨企的合法权益,省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积极进行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情况汇报,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并认真分析研究如何通过立法,完善有关涉侨的法规,从而依法保护好侨咆的利益。

2省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为盘锦市大洼县王家乡华桥村的旅游发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研、协调和支持,帮助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省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就王家乡旅游发展规划与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取得了支持。

3为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与“五侨”等部门联合在网上开办专题、发表文章等形式积极予以落实,收效显著,社会反映良好。

省政协——

1组织港澳侨委员赴国外考察投资环境。

2省政协领导率团出访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就双方经贸合作进行了洽谈。还看望了港澳委员及海外华侨华人和华侨社团,介绍了辽宁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相关政策和目前的情况。

3省政协领导率团到香港和澳门访问,会见并看望了全国政协和省政协港澳台侨委员,并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投资辽宁的意向。有关委员还到台湾进行了工作访问和文化交流,向他们介绍了辽宁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4为纪念辽宁省政协成立55周年,组织编写了《往事如金——港澳委员与辽宁20年真情回顾》一书。

5召开了省政协港澳台侨工作会议,各市政协交流了做好港澳台侨工作的经验。

省外(侨)办——

对外交往有声有色

加大对外交往与合作力度,大力宣传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对外开放取得的重大成果,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重点推介了辽宁的产业优势和巨大商机,全力推进主题概念和产业集群招商,促进了一些重大项目签约和落地。

礼宾接待成果斐然

去年,精心安排接待副部级以上团组77批以及一批国家的政要和世界500强企业家,并在经贸、教育、议会交往等多领域友好合作达成共识。

友好城市交流火热

去年,新增一对友好城市(沈阳市与俄罗斯乌法市),另有两对友城待批,全省友好城市已达84对,在全国居于前列。其中,辽宁省有5对友好城市获全国友协表彰。

去年6月,辽宁省与法国奥弗涅大区共同参加了“第三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大会期间,辽宁省与奥弗涅大区共同主持了“合作方法”论坛,并召开了“辽宁组合”会议。辽宁省与奥弗涅大区共同获得了法国外交部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颁发的“第一届中法地方合作成就奖。”

围绕大局优势服务

承办了“2010东北亚发展论珐”。

举办了辽宁一拉脱维亚友好交流与合作论坛。

通过对外友好交流渠道开展对外交流活动。

引资引智再上台阶

去年,省外(侨)办接待了来自30多个国家的海外侨团,并为他们考察、投资兴业和项目合作提供了周到服务。有27个国家参加的第五届世界社团联谊大会代表团来辽宁省访问。7月,省外(侨)办与本溪市共同举办了医药产业侨商投资洽谈会,来自世界1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侨领、国内80多家企业代表参会。洽谈会达成合作项目116个,签约项目32个,总投资额79亿元。

去年举行的“辽宁海外学子创业周”是辽宁省多年来人才引进的品牌活动,已升为国家级“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活动期间,来自海外1605名留学人才、41家海外华人团体参加了本届创业周活动。在省外(侨)办的举荐下,加拿大海归刘博伟的中加农业中心团队获得了国侨办重点扶持团队称号,目前,已在沈阳、阜新、朝阳、铁岭、盘锦等五个城市建立了生产基地。

依法维护归侨权益

结合侨法颁布20周年,省外(侨)办深入开展了侨法宣传工作,注重发挥“五侨”联动机制作用,研究制定“五侨联动”方案,并在鞍山、锦州、营口和辽阳四市的社区设立了“侨法宣传角”,开展侨法的巡讲、培训、法律咨询等活动。

帮扶困难归侨生活

篇5:省外办直属单位工作职责

国土资发[2012]13号)

日期:2012-02-14来源:贵州省国土资源厅作者:厅地质环境处发布部门:地质环境

处点击数:256

各市、州国土资源局、各有关资质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第29号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第30号令)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第31号令)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对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的监督管理工作,现就外省有关资质单位在我省开展业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我省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必须持有国土

资源部颁发的相应甲级资质证书。

二、外省资质单位实行项目备案制。凡在我省承接相关项目,需将资质相关材料及项目合同报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后,方可开展工作。凡未进行项目备案的资质单位,各市、州、县不得安排地质环

境有关项目实施工作。

三、外省资质单位承接的一级、二级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项目成果在省国土资源厅备案,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成果在市、州国土资源局备案。

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项目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复、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项目报市、州国土资源局审查批复。具体程序按贵州省地质灾害项目管理办法实施。

四、外省资质单位承接的地质灾害施工、监理项目,在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后,由项目所在地国土

资源局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五、外省资质单位进入贵州省开展工作,应向省国土资源厅提交以下资料进行项目备案:

(一)《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单位项目备案登记表》三份(电子文档一份)(见附件);

(二)资质证书正本(复印件)、副本原件各

一份;

(三)工商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证书原件、复

印件各一份;

(四)申请单位法人授权书原件一份;

(五)资质单位主要技术人员及拟入黔技术人员明细表(见附件。附职称证书、毕业证书及身份证复印件、单位为其缴纳的医保或社保证明。注:

证件需验原件)

(六)在黔分支机构办公场所产权证明或租赁

合同。

(七)经办人员身份证明(身份证原件、复印

件、介绍信等);

(八)主要设备清单(见附件);

(九)用章式样;

(十)所在省国土资源厅介绍信;

(十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合同。

六、各外省资质单位承接的项目,在省国土资源厅完成备案登记后,需将项目备案登记表报项目所在市、州、县(市、区、特区)国土资源局。

七、外省资质单位分支机构在黔应有固定办公场所和相应工作设备,分支机构人员和办公场所等需变动的,应及时向省国土资源厅办理变更手续。

八、各外省资质单位不得以分支机构承接业务,只能以原资质单位名义承接业务,并以原资质单位

名义提交技术成果文件。

九、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个人的资质单位,承担了同一项目的设计的,不得承担施工;承担同一项

目的施工的,不得承担监理。

十、外省资质单位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组织本单位技术人员开展与项目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施工与监理工作,所提供的技术成果文件必须真实、准确、完整,满足质量和安全生产要

求。

十一、外省资质单位必须以原单位名称出具技术成果文件,不得以在黔分支机构称谓出具技术成果文件。在技术成果文件中必须附单位资质证书、项目备案登记表、主要技术人员职称证等。

十二、外省资质单位入黔承接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与监理项目,不得私请当地在职技术人员承接技术工作,所提供的技术成果文件中签字、签章必须是分支机构登记备案在册人员真实姓名,其它人员一律不予认

可。

十三、外省资质单位及分支机构违反国家和贵州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因提交的技术成果文件原因造成重大质量事故,或以虚假资料骗取备案登记,或拒不服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将被取消在黔登记备案,并依法予以处理。

十四、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对外省资质单位在我省分支机构实行动态管理,每1月—6月对上进行一次复核。复核时除对资质单位提供的备案资料及分支机构技术人员、办公场所等的真实性进行核查外,还需提供上一在我省承作项目的有效证明。对资质单位违反上述相关规定,弄虚作假,取消其在我省开展相关业务的资格。

十五、项目备案受理地点;省国土资源厅环境处,联系人:王红梅,联系电话:6870075。注:此通知下发前已在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的外省资质单位,需按此通知要求提供相关资料重新进行

备案,方可开展工作。

附件:专业技术人员情况表.xls

附件:资质单位设备清单.xls

附件:地质灾害防治资质单位项目备案登记表.doc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三

篇6:省外办直属单位工作职责

2009年我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十七大”精神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模”创建中心工作,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职能,积极协助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开展日常督查工作,协调督促各职能部门以“省模”创建为契机,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双创”成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培育文明风尚,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一年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强化组织领导。

今年年初,我办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制定了《二00九年XX区创建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细化分解了各项工作,确定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配合开展工作的岗位责任制。一年来,全办干部职工按照安排意见,把心思用在实学实干上,把时间花在解决具体问题上,着力解决我区创建工作中的现实问题,为切实解决单位职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上下功夫,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

年初以来,我办始终坚持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主要学习了中央、省、市、区精神文明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了“创建XX省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及办法、“十七大”会议精神等相关材料,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单位干部职工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反对损人利已、损公肥私的思想行为,树立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发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淡薄名利、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通过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单位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了抗腐拒变的意识。

三、以“省模”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契机,积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我办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协调配合“省模”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各责任单位积极开展以下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创模”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氛围。年初以来,我办积极协调配合区级各职能部门以“新闻宣传、公益广告宣传、文艺宣传、社会宣传”等为载体,加大创模和城乡环境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营造浓厚的氛围,积极动员全民参与,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创模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扎实开展。一是利用新闻媒体,广泛深入创模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报道工作。积极协调配合相关职能部门组织攀枝花日报社、区电视新闻中心记者对辖区创模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动态和工作举措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对市领导调研XX区创模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跟踪报道;同时广泛宣传创模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并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创模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我单位除了认真搞好办公室的日常环境卫生打扫工作外,还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为方便职工业余文化学习的需要,办公室征订了《求是》、《党风廉政建设》、《廉政瞭望》、《中国监察》、《保密工作》、《XX省情》、《苏铁》、《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文摘周报》、《XX日报》、《XX法制报》、《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等报刊杂志,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载体,满足了全办干部职工业余精神文化学习生活的需要,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干部职工精神文明素质,自觉革除各种危害身体健康、污染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和不良陋习。在逐步提升全办干部职工自我素质的基础上,我办还积极参加由区直机关工委组织的文明劝导活动,监督劝导居民不文明卫生行为,坚决制止群众随地吐痰、随地便溺、乱扔垃圾、横穿公路不走人行道等不文明行为。

(二)添措施、抓整改,“省模”创建工作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去年底,我市“省模”创建工作通过技术核查后,我办坚持不懈,添措施,抓整改,标准不变,力度不减。一是仔细梳理了创“省模”技术核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结合考核验收的具体要求,聘请专家指导分析XX区状况、探究解决问题方式,及时召开了全区创模技术核查整改工作会,制定了整改计划,明确了整治任务及目标,将整治目标任务逐一分解落实,限定了各项整改工作任务完成时间。二是继续协调督促创模相关责任部门,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噪声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专项整治工作,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在2009年1月市督查组的考核中XX区在三区两县创模工作中名列第一,2009年2月又顺利通过了省创模专家组对我区创模工作的考核验收。

(三)深入调研、统筹协调、加强督查,城乡环境治理显成效。自我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我办根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标准,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各阶段的要求,深入基层,协助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加强对全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帮助部门、企业等查找问题、探索解决办法、研究长效机制,巧妙运用“双创”工作积累的经验,在全面协调统筹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治理工作。全区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在全市(三区两县)第一阶段工作考评中获得了第二名,第二阶段考评中获得了第三名,第三阶段的治理工作正扎实推进。

篇7:省外办直属单位工作职责

工作人员病假问题的有关规定

黑人办字[1998]131号

各市、行署、县人事局,省直各单位:

近年来,我省有些机关、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病假规定中存在宽严不一现象。为认真执行国家关于病假问题的有关规定,保证工作人员享有正常福利待遇与无故旷工、小病大养区别开,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有利于在机构改革中精简人员,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作出如下规定:

1、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下称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要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生活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52号),病假时间超过2个月、6个月的,该减发工资的一定要减发。对执行职级工资制的病休人员,其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两项之和计入减发工资基数;执行职等工资制的病休人员,其职务工资和当月的津贴额(活的部分)两项之和计入减发工资基数。

2、工作人员病假时间连续2个月或1年内累计满6个月,且不能恢复工作的,必须经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医务劳动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鉴委会)鉴定。

3、经鉴委会鉴定,确属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人员,必须退休。能坚持正常工作,但本人不上班的,从第7个月起停发工资和一切福利待遇,满1年仍不上班工作的,按自动离职处理;因病不能恢复工作,但又没有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可继续休病假,从鉴定之日起,满1年再进行鉴定,仍不能恢复工作的一般应予办理退休。

4、病休人员恢复工作后,不是因为过于劳累旧病复发或另患其他疾病,而是原患疾病本来就没好,恢复工作不满1年又休病假的,其恢复工作前后的病假时间连续计算。

5、工作人员患病后或身体衰弱,原规定可执行半日休养半日工作,本规定下发后原则上不再执行,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报各级人事部门审批。

6、工作人员因工(公)致伤、残或患癌症等重病症,病假时间可适当延长,病假满3年仍不能上班工作的,原则上按退休规定办理。如有特殊情况,需继续休病假的,报各级人事部门审批。

7、本规定由省人事厅负责解释。

8、本规定从1998年5月1日起执行。

篇8:事业单位办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办企业是指事业单位利用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对外投资创办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 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一是按组织形式分为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二是按企业类型分为公司制企业和非公司制企业;三是按企业规模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从中央部门现有的情况看, 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普遍具有“小”、“散”、“差”、“弱”的特点。“小”指的是规模小, 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散”指的是涉及面广、数量多、规模小而散乱。“差”指的是经营状况差, 管理和经营效率低。从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来看 (利润与成本费用的比值) , 中央部门管理企业为13.7%, 而中央企业仅为6.9%, 经营效率是中央部门管理企业的两倍。“弱”指的是盈利能力较弱, 整体收益不高。中央部门管理企业人均净利润仅有13100元, 而中央企业高达51767元, 获利能力明显很强。

二、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事业经费的不足, 保障了事业的发展;在增加国家税收、促进就业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完善, 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日益显现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性质和职能定位不清晰

由于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 事业单位在概念和性质上的定位不清引发了事业单位在政策、管理和行为上的混乱, 最终导致所办企业的属性不清。由于属性不清、目的不同, 导致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职责定位也不相同。有履行政府职能的, 有搞经营活动的, 有社团性质的, 有服务于单位职工的, 也有负责特定项目的, 还有挂靠的现象。由于经济实体在发展过程中的职责定位不清, 与所办企业之间界限不清晰, 在“利字当头、利润最大化”动机驱动下, 事业单位往往不考虑与其职能定位和主营业务的相关性, 而选择收益好、见效快的行业或“短平快”项目进行投资, 如某大学投资房地产公司、研究所兴办旅游公司、贸易公司等, 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职能的履行, 导致事业单位偏离公益目标。部分企业利用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和事业单位的公共资源或特殊影响开展经营活动, 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 违背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 妨碍了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发挥。

(二) 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主体模糊

目前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上级企业 (就二级及以下企业而言) 都有一定的管理事业单位兴办经济实体职责, 但具体如何管理, 究竟由谁代表国家行使出资人职能尚未明确, 事业单位兴办的经济实体处于多头管理中。

(三) 企业事业体制不清, 管理主体不明晰

不少部门因事业发展需要, 均以事业单位为依托成立了相关的企业, 这些企业均是在原有事业单位的基础上成立的, 有的企业管理人员为事业单位在职职工, 同时兼具着事业和企业职工身份。企业经营业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义务难以落实到人, 国有企业大家都负责, 都不负责的问题, 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改变。对于事业单位因自身发展而创办的企业, 由于管理制度缺失以及历史原因, 这类企业在创办之初就未经财政部门审批, 企业游离在监管体系之外。有的名义上挂靠在事业单位下, 但是事业单位本身并没有行使管理职责, 实际由主管的行政部门管理。此外, 财政部门内部管理主体和职责也不明确, 对于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到底是应该由哪个业务司局 (处) 监管还不明确。

另外, 对于投融资平台, 由于体制原因, 地方政府既是投资者, 也是经营者, 而基础设施项目的决策、融资、建设、经营和管理又由市政府的不同部门来执行, 如财政部门和国资部门均不同程度承担了投融资平台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还有部分投融资平台存在管理真空, 亟待出台规范的投融资平台管理制度。

(四) 对投入资产的性质和范围界定不清晰

从政策规定上看,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应从严审批, 严格控制事业单位非主业投资。实际审批工作中, 这些原则难以掌握, 主要体现在:一是行业性较强的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方向, 必须符合主业发展要求, 从投资方向上难以限定;二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只有规定, 不得用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对外投资, 其它哪些资金能用, 哪些资金不能用, 没有具体规定, 特别是货币资金对外投资, 难以确定货币资金的形成来源于什么款项。因此, 在投资能力上难以把握;三是设立企业的可行性分析, 随市场的不断变化, 对未来收益难以判定。实际在对外投资的审批中, 主要是从投资方向、可行性分析、投资能力这三个方面进行审核的。用货币资金对外投资中, 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不得占用财政拨款 (包括预算外收入) 、专项基金、负债等形成的资金, 但是, 由于难以确定货币资金中哪些资金是由这些科目形成的, 因此, 仍很难把握。

(五) 基础管理薄弱, 家底不清

目前事业单位兴办了不少企业, 但这些企业的数量、规模、企业性质、经营状况、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情况不十分清楚。无论是编制部门、工商部门还是财政部门都没有确切的数据, 甚至事业单位本身也是笔“糊涂账”, 全国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总体情况还是一个“黑洞”。尤其是早期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多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事业单位对所办企业承担无限责任, 企业经营不善发生了亏损,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全部“埋单”, 最终造成国家损失。有些部门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了清理和规范。目前, 事业单位参股的企业类型也越来越更多, 有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联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目前这类企业有多少,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承担多少责任, 尚不清楚。另外, 对事业单位所办企业没有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企业年度财务决算不上报不统计, 导致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利润分配等情况不了解。而且事业单位投资核算不规范。一些事业单位将对企业的投资没有列入长期投资, 而是通过往来账科目进行核算。

与此同时, 事业单位人员大多不是专业的管理人才, 许多由事业单位委派到企业的经营者不擅长经营。就现阶段掌握资料来看, 所办经济实体的收益率不高, 存在潜在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六)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从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组织结构看, 大多数企业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 在决策、执行、监督机构设置方面, 有的没设置, 有的形同虚设。在一些企业, 其法定代表人为出资单位的领导同志, 由于这些领导在事业单位和企业同时任负责人, 在具体开展业务和生产经营活动中, 经常将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资金、资产统筹考虑, 造成事企部分, 企业难以形成有效的制衡和约束机制, 使企业成为事业单位的附属物, 无法做到自主经营。

(七) 对投入资产的考核和监管机制不健全

一些事业单位除了享受财政供给外, 还在所办企业中列支费用。企业俨然成了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一块“自留地”, 逃避了财政监督, 扰乱了国家公职人员收入分配秩序。一些事业单位利用所办企业开设银行账户, 这些银行账户为其自由掌控、支配收支开启方便之门。这些现象表明, 因相关制度的缺失, 导致事业单位投资创办的企业缺乏有效考核和监管。对于这些企业, 特别一些发展壮大乃至上市的企业和投融资平台, 如果财政部门作为其资产的监督管理者, 那么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收益以及经营者的监督考核机制。

(八) 企业管理不完善, 事业单位与所办企业的投资及收益分配管理不清

一是企业管理不完善。由于企业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分散, 财政对企业的管理相对较松驰。实际工作, 财政对企业的监管有职能没有履行到位, 企业对财政部门的管理仅停留在设立时的审批、产权登记、年度财务报表等简单层面上, 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绩效评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奖惩等制度均未落实到位, 在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的情况下, 有的企业甚至不进行产权登记、不报送财务报表, 主管部门也疏于对企业的指导, 企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有的企业甚于在被工商部门注销、法院查封等情况下, 财政部门仍不知情。

二是投入和收益分配不清事业单位兴办企业体的投入方式是多样的。有固定资产投入、流动资产投入、无形资产投入、混合形式投入等, 还有企业以挂靠形式“寄居”在事业单位名下, 甚至个别事业单位没有发生实际投入, 却在企业中“吃干股”。同时在经济实体运行过程中, 大多和事业单位共用办公用房、仪器设备等, 因此事业单位实际投入方式并不清晰。其次, 收益分配不清。一些事业单位将日常支出在所办经济实体开支, 而企业经营收入不入账, 不上缴。更有甚者, 设立账外账, 建立小金库, 变相转移国有资产, 冲击了收入分配秩序, 影响了财政收入分配职能作用的发挥, 导致事业单位坐支留用投资收益、随意调用经济实体收益、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一方面扰乱了国家正常的收入分配秩序, 另一方面也容易成为滋生腐败、逃避监管的温床。在监察部、财政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展的“小金库”专项检查过程中发现, 查出的事业单位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坐收坐支等问题大多数都与其兴办的经济实体这一“自留地”有关, 因此专门开展了对事业单位所属经济实体、社团等的专项检查。

三、政策建议

(一) 理顺管理体制, 明晰部门权责

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 理顺管理体制, 明确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建议在进一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 明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与所办经济实体的责、权、利关系。财政部门要把握兴办经济实体的原则和方向, 提出企业合并、分立、撤销和改制的总体思路;主管部门研究制订行业或产业的发展规划, 严格把关本部门兴办经济实体的目标、原则和任务;事业单位根据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要求, 对所办经济实体进行规范管理和年度考核。

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第36号令) 第五十六条明确指出: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 以及事业单位创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由财政部门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针对目前事业单位投资创办的企业的不断增加和资产总额的不断增长, 建议抓紧出台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管理办法, 对管理权责、工作范围、资产、收益报表等内容和要求予以明晰, 地方财政部门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内部管理的主体和职责进行明确。

(二) 不断完善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管理制度

尽快研究制定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把这个办法作为国资法的实施办法, 明确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管理体制, 管理职责分工、管理内容, 管理模式。同时, 建立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为核心的配套管理制度, 包括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确认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办法、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管理办法、企业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 为各地全面开展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政策指导。

(三) 明确事业单位投资企业的职能定位

明确事业单位投资企业在事业单位发挥公益服务职能中的定位, 是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投资企业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在当前历史条件下, 事业单位投资企业是对事业单位开展公益服务活动的有益补充。特别是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推进, 对于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而言, 通过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投资企业, 可以弥补事业经费不足, 实现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和提供方式多样化的目标。当前事业单位投资企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更多的是由于定位不清、对事业单位投资企业规范管理不足, 不能做到事企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因此, 建议对事业单位投资企业进行分类管理, 明确事业单位投资企业在确保公益事业健康发展中的职能和定位。

(四) 组织清产核资, 进行分类管理

建议在全国范围内, 组织一次事业单位投资办经济实体的清产核资, 摸清家底, 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分类清理。

一是对依托市场, 完全实行自主经营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或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相关经济实体, 原则上应予改制和剥离, 实行人、财、物彻底脱钩, 走向市场;二是占有使用并且依赖国有资产经营的企业, 要实行有偿使用原则, 使其全面走向市场, 成为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三是对既无市场潜力又亏损严重的实体, 要做好人员分流安置和账务清理工作, 实行撤销关闭。

(五) 管好投资入口, 防止资产流失

按照有关制度规定, 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职能定位, 不得用财政拨款及结余、上级补助、确保履行职能和满足事业发展正常需要的资产、以及临时机构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对外投资, 要严格控制货币性资金对外投资、非主业投资和对其投资兴办的企业、子企业的对外投资, 对事业单位利用非货币性国有资产对外投资, 要明确界定投入资产的范围, 对政策允许投入的资产, 应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 对事业单位投入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全面清查登记, 对各项资产损失以及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对查实。

一是限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领域。目前的事业单位承担的事业发展职能都有具体规定, 可以对事业单位按行业进行分类, 区分情况, 从政策层面对不同的事业单位可用于对外投资的领域进行限定, 切实将从严控制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规定落到实处。二是规范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行为。第一, 要明确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可以占用的资产。按照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分类, 明确界定事业单位可用于对外投资的资金 (资产) 来源, 和不能用于对外投资的资金 (资产) 。根据事业单位职能定位, 为促进事业发展, 避免形成财政风险, 明确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不得占用财政专项资金、负债、国家基金等科目资金进行对外投资。对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投资的, 制定货币资金数额来源科目的计算方法, 便于在实际审批工作中掌握。第二, 要明确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设立的企业再投资审批行为, 对企业再投资的行为做出严格规定, 目前, 企业再投资的行为没有明确性的规定, 企业经主管部门批准后, 即可在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这不利于企业管理。第三, 要建立企业淘汰机制, 对不适应市场、经营业绩差、扭亏无望、管理混乱的企业, 由财政部门采取措施, 及时予以注销、解散、破产, 不断优化企业整体结构。第四, 要加强企业监管, 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制定经营绩效评价标准、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体系和企业管理人员奖惩考评体系, 采取多种方法, 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六) 开展产权登记, 明晰产权关系

根据管理需要, 研究修订《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开发产权登记汇总分析软件管理系统, 对事业单位所办企业重新办理占有登记并换发新的产权登记表、证, 并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摸清企业资产情况。

(七) 加强财务监督, 实行动态管理

一是财政预算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综合财政预算收支的监管, 建立动态监控机制, 应建立相应的财务报表报送机制。二是事业单位自身应加强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的管理, 依法履行出资人的职能, 在发生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申请上市和股权变动中涉及的重大资产变动事项时, 须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 再按有关程序办理手续。三是财政部门对于企业使用或经营国有资产要建立监督和考核机制,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于其利用国有资产形成的国有资产收益, 要建立利润分配和收益分成制度, 以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推动出资单位与所办企业人员、资金、资产、业务、机构相分离, 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同时, 要求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落实生产经营责任制, 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

篇9:省外办直属单位工作职责

关键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维权

职工民主管理是职工依法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内部事物的有效形式,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省外煤矿由于受环境、工作条件、人员配置、信息、交通等限制,职工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厂务公开流于形式,职工代表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职工的参与权、选举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不能有效发挥。因此,加强省外煤炭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省外煤炭企业在职工民主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在职代会方面:一是职代会程序不规范

有的企业对职代会重视程度不高,工会主席、副主席多为兼职人员,对职代会的作用和程序了解不多,未按照《工会法》、《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的要求进行筹备和召开。会前既不发资料,也不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在召开职代会时,报告、讨论、决议一起上。特别是在民主评议企业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时,有的测评票内容单一,职工代表划上规定的符号,收上去就完事,对测评结果不公开、不与任免奖惩挂钩,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走形式,严重挫伤了职工代表的积极性,使职工对职代会缺乏信赖。二是职代会形同虚设。个别企业虽然建立了职代会制度,选举了职工代表,但不按规定的时限召开职代会,对涉及职工和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不能做到集体研究、集体表决,甚至“暗箱操作”,剥夺了职工代表的表决权,特别是个别单位,由于人数少、生产任务急,离上级监管单位较远,把党政联席会当作职代会来开,各专门委员会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权,形同摆设。三是职工代表比例失调。有的企业在职工代表比例上,侧重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生产一线职工和女职工的重视不够,使生产一线的职工代表比例较低,女职工代表人数较少。其不知生产一线职工代表是最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的,他们代表着大多数职工的利益,他们在职代会上的建议和意见往往是职工最关心的。

(二)厂务公开方面:一是厂务公开制度不健全

有的未设立领导小组和监督检查小组,有的未设立厂、区队、班组三级公开组织。二是公开内容流于形式。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公开不及时或不能全过程公开。三是公开形式单一。有的只是在会议上通报了事,不能利用公开栏、办公网等形式公开或公示。

二、如何加强省外煤炭企业民主管理工作

以内蒙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从建立工会开始着力创新实施“521”民主管理模式,积极拓展公开领域,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企业的凝聚力,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成为“培养人才、凝聚人才、使用人才、提高人才”的“蓄水池”,成为上传下达、下情上传、消除干群隔阂的“缓冲器”,成为广大职工献技献策、贡献才智的“智囊团”,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采取“五个结合”,关注热点问题,助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紧密联系矿井生产经营和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找准接口和切入点,不断丰富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容,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一是与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相结合。把厂务公开工作与企业改革、经营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同步部署推进、同步检查考核,从而保证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加强对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建设,狠抓内容、形式、程序、责任、监督评议、检查考核“六落实”。二是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把干部选拔任用、党员发展、人员招聘、工程招标、大宗物资购买等涉及职工利益的问题及时进行公示,接受职工监督,从而促进了党风廉政和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企业的各项改革和发展方案的出台,都实行全过程公开,把改革的目的、原则、方案和具体的政策规定等,向职工进行宣传讲解,充分听取、吸纳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使职工充分理解、支持和参与企业改革。三是与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坚持把厂务公开工作纳入班子建设、民主管理、“四五五五”党建等考核内容,为确保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监督检查活动,重点把区队考核台帐、任务完成情况、工资结算、各类奖罚、干部收入、职工出勤及得分、材料费用、救济等情况作为公开重点,各单位坚持每月一次自检,并对检查情况进行记录,督查办每月对各单位区务公开情况和职工收入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

(二)注重“两个深化”,拓宽公开领域,增强矿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深化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庞大的工程,只有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履行社会职责,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用工行为,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处理好职工和企业经营者的关系,才能做到互利、互爱、双赢,实现“共建和谐企业、共谋企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一是在公开形式上,注重从单一形式向多种形式深化。针对不同的公开内容和要求,通过联席会、信息发布会、矿务公开栏、办公网等形式,实现多渠道、多层次的公开,收到了较好效果。由厂务一级公开向区队、班组公开延伸,由日常的工作公开,向参政议政、源头维权深化,不断丰富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内容。二是注重从公开办事结果向公开办事过程深化。重视事前公开,作到监督关口前移,凡是能事前公开的,都要事前公开,接受职工的监督,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全过程监督、全过程公开。

(三)围绕“一个目标”,完善组织网络,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围绕矿井工作目标努力把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作为“民心工程”抓好抓实,逐步建立起“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工会组织实施、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纪委监督检查、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工作体制,进一步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增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覆盖面。按照《工会法》、《职代会条例》、《两办通知》等法律法规要求,成立了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检查小组,各基层单位成立了以车间工会主席为组长的区(队)务公开领导小组,逐步完善了公开组织网络,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更加扎实有效,使职工在知情中理解改革,在参与中支持改革。

篇10:在省外事工作培训班上的致词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省外事工作培训班”在××举行,这是全省外事工作的一件大事。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局对培训班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一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的城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作为全省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排头兵,先后抓住农村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等重大历史机遇,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市等荣誉称号。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万亿元,同比增长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74029元,按现行汇率折算11142美元。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04.3亿元,比上年增长9.4%。

近年来,××局认真贯彻党的工作方针,以“强化管理、注重服务”为基本准则,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主动作为,创新举措,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国家、省、市出境出访任务。在此,对国家××局、省××局长期以来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篇11:省外办直属单位工作职责

薪酬福利待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为了落实公司“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确保省外项目施工的顺利实施,充分调动省外项目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目前薪酬福利待遇情况,结合省外项目施工的实际特点,制定本规定。

一、本规定适用于同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并由单位安排赴省外

项目部工作的所有人员。

二、省外项目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核定

1、各项目部要建立内部员工绩效考核机制,客观公正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员工在省外工作期间,其员工绩效工资总额核定原则上按省内项目奖金标准×奖金系数来确定。

2、根据项目的环境差异,省外项目设置工作环境津贴,环境津贴标准根据项目地理条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等综合确定。环境津贴按员工在省外项目实际考勤天数计发。

2、目前公司在建项目工作环境系数如下:

3、内蒙古项目由于气候条件特殊性,部分项目施工过程中分为施工期和冬休期。施工期一般为每月的4月-11月,冬休期为12月-3月,具体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不同确定。冬休期间工资待遇不变(不包括加班工资),奖金按省内项目标准核定。

4、环境津贴根据员工在项目部的实际出勤情况计发,如实行冬休期的,冬休期间不计发环境津贴。

5、因省外项目工作需要,临时在当地聘用的人员,按当地劳动力市场行情和所在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其薪酬福利待遇等由省外项目部提出确定意见,报公司核准。

三、省外项目工作人员休息休假待遇

1、省外项目部应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控制员工加班加点时间。

2、省外项目工作人员实行调休制度,在不影响项目工作前提下,原则上每季度员工可安排一次探亲假。探亲假时间为7-12天,探亲假期间基本工资照发(不计发绩效工资),具体休假时间由项目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安排。

3、项目部应结合年休假、春节假期等,合理安排员工的探亲假,解决员工家庭和工作兼顾的难题。

4、内蒙古项目由于施工季节的特殊性,实行冬休期制度的项目原则上施工期只安排二次探亲假,年休假含在冬休期内。未实行冬休制度的,每季度安排一次探亲假。

5、省外项目实行探亲休假往返交通费包干制度,由项目部一次

性发放。公司根据项目地理位置情况统一核定每年交通费标准,除出差外,项目部不再报销往返交通费。

6、目前公司在建项目交通费标准如下:

四、省外项目的其他工资、福利、保险、高温费、劳保费、过节费等按照原公司规定执行。

上一篇:群科镇中心学校2011-2012自查报告下一篇:让幽默走进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