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安中学中学学生住宿奖惩规定

2024-04-16

寿安中学中学学生住宿奖惩规定(共7篇)

篇1:寿安中学中学学生住宿奖惩规定

寿安中学中学学生住宿奖惩规定

为确保住宿生遵守纪律,在住宿生群体中形成树正气、明是非的良好氛围,使宿舍成为有序、洁净、文明、温馨的第二个“家”,特制订奖惩及损坏公物赔偿的规定:

一.表扬、奖励:

1.深入、持久地开展人人争当“优秀室员”、“ 优秀室长”、“优秀宿舍”、“ 最佳室员”、“ 最佳室长”、“ 最佳宿舍”活动。(优秀、最佳宿舍挂牌)

2.对一贯表现好的住宿生和室长可在黑板报或校会上进行表扬。

3.大力提倡人人争做好人好事。对好人好事除记载在《住宿生好人好事登载表》

4.每天由宿管老师统计后公布,学期结束前一并统计,为评选“优秀室员”、“ 优秀室长”、“ 最佳室员”、“ 最佳室长”作依据。

5.获得“优秀室员”、“ 优秀室长”的住宿生可参加“最佳室员”、“ 最佳室长”的评选。

6.学期结束前对获得“优秀室员”、“ 优秀室长”、“ 最佳室员”、“ 最佳室长”的住宿生进行张榜公布,学校将颁发奖状,以资鼓励,并记入档案。

7.对获得“最佳室员”、“最佳室长”的住宿生,拍照片上光荣榜,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8.凡住宿生参加校、区、市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活动的,获得“优秀室员”、“优秀室长”、“最佳室员”、“最佳室长”光荣称号的,优先参加评选活动。

二.违纪处理:

1.对于不能按规定及时回宿舍就寝、乱窜宿舍或在宿舍但不按时就寝、吵闹、起哄者,宿舍生活指导老师提醒3次,仍不服从管理者,交由值班行政处理,第二天通知班主任教育。

2.不服从管教1次由班主任教育,2次交年级部教育并告知家长,3次交宿舍管理小组处理并请家长到校协同教育,同时签订退宿前管理教育协议。

3.3次以上不服从住宿管理规定者取消住宿资格请家长带回教育,同时将视情节给予记过以上纪律处分。

4.在宿舍内打牌、赌博、抽烟、酗酒者请家长到校协同做好退宿前的教育,情节严重者带回家教育并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

5.对于在宿舍内私拉、乱接电源者给予记大过及以上处分

6.夜不归宿或打架者将给予记大过及以上处分

7.违章用电、用明火,酿成事故者,负法律责任,赔偿全部经济损失。

8.对不遵守纪律,损坏公共财物者,视情节轻重给予违纪处理,对损坏的财物进行必要或加价赔偿。

9.对在宿舍不服管教,屡教不改者寻衅滋事者,不得参加任何先进评选,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10.对于违纪情况严重的班级和年级的责任人,要纳入学校的年终考核和评比。

三.处理程序:

1.违规、违纪事由发生后,对有关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填写违纪处理单。

2.通知班主任,让其了解情由并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对于屡教不改者要告知家长,做好后续的处理准备。

3.宿管人员将处理单报经有关领导审批认可决定处理程度后,处理有效。

4.通知家长,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篇2:寿安中学中学学生住宿奖惩规定

为了切实加强对住校同学的管理,美化住校学生的生活环境,提高寝室的文明意识,同时为积极培养住校同学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治、自立、自理的能力

1、各寝室实行寝室长负责制,各寝室必须有专门的值日安排,由寝室长,学校决定对寝室的卫生、物品的摆放作如下的规定:安排值日生,负责寝室的卫生打扫和物品的摆放,每个寝室每天一人。

2、寝室内被子的折叠和摆放必须统一且成线。

3、寝室内学生的鞋子摆放必须统一且成线。

4、寝室内学生的毛巾折叠和摆放必须整齐统一且成线。

5、寝室内学生的开水瓶、水桶、脸盆和牙膏、牙刷、杯子的摆放必须统一且成线。

6、经常进行寝室大扫除,保持寝室各种物品清洁,保持墙面 床底 门窗 阳台 天花板整洁干净.7、寝室管理人员每天负责检查各寝室的情况,每天两次。并将检查的情况如实具体向值周组反映,政教处、总务处、值周组将对寝室的卫生、物品的摆放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对于检查、抽查不合格的寝室将追究当天值日同学的责任,扣除值日同学的操行分。并且责令该同学按学校的要求完成好寝室内物品的摆放和卫生的打扫。

上饶县枫岭头中学

2013年8月

上饶县枫岭头中学寝室文明公约

为有一个安静、干净、整齐、舒适的住宿环境,让同学们能够休息好,有充沛的精力学习,根据本校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公约,希望大家能严格遵守大家共同的约定:

1、实行寝室长负责制。寝室长负责本寝室的纪律卫生及安全工作。寝室长负责好每天对寝室人员的考勤,遇到缺勤者应立即报告班主任或值周人员。

2、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就寝,按时起床。熄灯后保持寝室安静绝对不出现吵闹现象。

3、每天按时打扫寝室卫生,保持寝室干净、整洁。

4、不向窗外扔垃圾、瓜皮果皮屑、倒水。

5、每天起床后叠好被子,并摆放整齐,其它生活用品要求整齐摆放。

6、团结友爱,礼貌待人,不讲脏话,不相骂不打架。不在寝室内打牌抽烟、赌博、酗酒、看不健康的书籍。强调防火意识,不带明火进寝室,不在寝室内点蜡烛、蚊香等,不私接电线。

7、不私自离开寝室,有特殊情况要请假经同意后方可离开。

8、不攀爬树枝、阳台、围墙,不在寝室走廊里追逐打闹。

9、爱护公共财产,不在墙上乱涂乱画,节约水电。

10、尊重寝室管理人员。

11、不擅自留宿校外人员。

上饶县枫岭头中学

篇3:寿安中学中学学生住宿奖惩规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为: 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促进心智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其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但农村中学生的英语水平, 离该目标还有一段鸿沟, 这是为什么? 2012 年本科毕业后, 笔者选择了贵州省 “硕师计划”, 在贵州省织金县的一个乡镇中学服务了三年, 成为了广大农村英语教师的一员。我自己也是农村出生的孩子, 一直是农村学校中的佼佼者, 上了大学后发现在专业英语上与城里的同学存在巨大差距。笔者的这种状况, 何尝不是众多农村孩子状况的一个缩影? 那问题出在哪里? 在农村从事初中英语教学三年后, 通过分析和归纳, 有以下发现。

二、论文所采用的方法:

在笔者工作的三年间, 身兼英语老师和班主任之职, 细心观察学生课堂学习动态, 对成绩进行分析, 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走访周边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情况加以对比分析, 与农村英语教师进行沟通。对班级中出现的个例进行分析并引导, 通过搜集数据资料、整理得出结论, 最后用文字形式简明呈现自己的论点。

三、内容

虽然农村不乏优秀的英语学生, 但主体学生还是存在着太多不足, 通过调查, 70% 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表现为一心只为考试、认为英语不重要、厌学等; 83% 的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存在问题, 具体表现为: 听不懂原声材料, 听力部分考试中丢分严重, 不敢开口说英语, 发音不标准不流畅等; 笔试成绩不理想, 各个年级的平均分在40 分到65 分之间 ( 满分150 分) , 考试及格率仅为12% - 20% 。唯物辩证法认为, 事物的出现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中学生英语不如城市中学生, 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什么?

( 一) 客观因素

1. 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规定, 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在农村的小学三年级以上的课表上, 确实有英语课, 学校也给学生发放了小学英语教材。但是事实上, 英语课经常被数学老师和语文老师占用, 真正的英语课屈指可数。其次, 小学英语老师很少讲英语知识, 原因一, 小考不包括英语考试, 第二, 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课堂难于管理, 第三, 小学英语老师大多费英语专业老师, 自身的英语水平问题。很多孩子上了七年级后, 不会写、不会认26 个英语字母。从一开始, 他们已经落后于城里的中学生。现在有观念认为小学开始学英语会让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阶段很难纠正过来———这种观念是狭隘的。事实上, 学英语, 不只是为了考试, 而更多是一种文化的学习, 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2. 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上了中学以后, 由于中考的压力, 老师把所有的教学重心都放在考试上。教学方法还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语法翻译法, 循规蹈矩, 大量的语法讲解和填鸭式教学, 堂课以老师为主导, 只有老师的知识输入而没有学生的输出。学生由于没有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容易走神、打瞌睡。老师在讲台上忘我讲解, 津津有味, 台下学生早已心猿意马、不知老师所云, 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方法, 导致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的薄弱和英语常识的匮乏。

3. 学习环境的落后和教学资源的匮乏。农村中学多媒体设备有限, 大多数学校只有2 - 3 间: 教室会议室、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而农村中学班级多, 班级人数多, 老师如果要用多媒体上课, 得提前申请。因此, 除了听老师讲, 学生没有其他的学习输入方式, 比如原声听力、视频、动画等。由于输入方式的单一, 学生的英语输出当然也很局限, 出现只会做题的局面。除此以外, 学校的校园活动基本不涉及英语, 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评价方式单一, 学生之间的竞争只有分数的高低, 很多学生无法挖掘自己其他英语英语能力, 如语音、表达等。长此以往, 就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

4. 农村英语教师师资素质偏低。乡镇中学的英语老师, 大多数都不是英语专业, 而是通过短期进修走进英语课堂 ( 这是学校和组织为了解决英语师资缺乏的问题, 也是为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终身学习所做出的策略和努力) , 专业不够扎实, 发音不够标准, 方法较单一, 部分老师不掌握多媒体教学技巧。导致学生只能听懂自己英语老师的发音。贵州农村少量的英语专业英语教师, 是贵州省实行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之后陆续进入农村英语教育的。虽然他们经过正统的英语技能训练, 但由教学经验的相对不足, 教学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但他们仍然是农村英语教育的新鲜血液。

5. 笔试考评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小考不考英语, 为了考上好的初中, 学生只关注主科的学习, 忽视英语的重要性, 也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原因。上了中学后, 迫于中考的压力, 老师和学生都把关注点全部放在解题策略上。由于听力所占分值只有30 分, 对于学生来说又是难点, 听力也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的重点。加之不考口语, 因此老师只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听说, 而课堂的实施上面, 则略去听说训练, 或者一笔带过。同时, 农村中学生由于没有参加其他形式如初中托福, pets等英语考试的愿望, 就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

( 二) 主观因素

1. 留守儿童多, 缺乏学习英语的热情。农村留守儿童中学生不知道英语的重要性, 意识淡薄。产生厌学情绪, 和英语老师常常处于对立关系, 不理解英语老师的关心。在其他科目都平平而已的情况下, 他们也会首先选择放弃英语。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的影响, 部分农村家庭经济状况骤然提升, 导致了他们不正确的学习观念。“反正我考不上大学……反正我初中毕业就跟我爸妈去打工……我们家那亲戚, 大学回来也还没找到工作……”这些 “读书无用”的消极思想是真实、普遍存在于农村中学生的思想中, 尤其是留守儿童。

2. 家长教育观念落后。笔者认为这是个主观因素, 因为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在农村中学, 留守儿童占学生数比例大。当他们有学习有困难或者问题时, 老师出于责任, 要与家长沟通。结果常收到这样的反馈: 家长常年在外打工, 电话联系不上; 年迈的老人看孩子, 对孩子溺爱, 缺乏管教方法和约束; 少部分外出打工家长甚至责怪老师没有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导致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然, 大部分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英语。但由于自身素质不高, 视野不够宽广, 或者经济因素而陷入困境, 找不到方法, 难以提高孩子的英语。

3. 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语法翻译法的教学影响下, 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传统的背语法、做题、研究考试技巧。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 忽视英语听力和口语, 因此, 英语能力不均衡, 死记硬背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很高的分数, 一方面学习成果不理想, 另一方面导致听不懂、说不出的局面。

相比之下, 同样教育体制和课程目标下的城市中学生英语更优秀。第一, 他们学习资源丰富, 学习环境更好。磁带、光盘、英美同步教材、多媒体数不胜数; 家长重视, 特别辅导; 教学资源易取得, 学校英语活动广泛多样。第二, 观念更先进, 在努力攻克考试难点的同时, 还不忘记训练自己的听力和口语, 参加各种英语社会实践活动。第三, 学习方法多样, 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全面发展。

四、总结

不难发现, 农村中学生不如城市中学生的原因, 第一, 缺乏外部因素的刺激: 教学环境落后, 教学资源匮乏, 小学阶段不重视。第二, 没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 认识不到英语重要性, 观念的落后, 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农村中学生, 在我国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 因此农村英语教育是整个教育环节当中重要的一环。那怎么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水平, 让他们与城市的中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第一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 正确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另外要着力培养农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 激发求知欲, 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二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从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上改善农村学校教育, 使他们跟上城市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村师资队伍的建设, 多建立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 给予下乡服务的大学生更多的政策性鼓励, 提高农村教师的职业尊严和幸福感。

第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吸引外出工作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或就业, 从而降低留守儿童数量,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学生有监护人的关爱和监督, 是保障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

第四加大对小学英语教育的监督, 避免英语课变语文课、数学课的情况。为中学英语打基础, 避免适应不了中学高强度的语学习的情况。

摘要:众所周知, 农村中学生和城市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农村学生常出现听不懂, 不愿听, 英语发音不标准, 不敢开口说英语的问题。进入社会后, 其竞争力远不如城市里的中学生。本文主要从导致英语学习不理想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方面着手, 结合笔者三年的农村英语教学经验, 运用观察法、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揭示问题的结症所在, 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并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英语,留守儿童,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孟天.《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策略》[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4.

篇4:寿安中学中学学生住宿奖惩规定

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理论依据:综合素质是指人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语言等方面的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和落实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全面创建优质住宿环境,提升住宿管理质量,营造平安、和谐校舍。坚持德育为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坚持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做事的原则;高度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思想。

住宿管理方法的具体操作与实施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达到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陋习,并帮助他们摒弃陋习,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目标,针对学校学生现状和学生特点,学校采取坚持从点滴抓起,从严要求,做到时时抓,事事抓,平时抓,抓长久。具体做法如下:抓规范,在规范的住宿生活中渗透养成教育。抓在细节,在细化的住宿生活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精彩纷呈的文艺展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自信心。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同时,唤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协同合作的团队意识。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教师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人际交往生活,教给他们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相关的人际沟通技巧和方法,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学会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引导他们建立平等互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

以爱唤爱,把学生的情感教育撒向每一个角落 把爱的种子播种到学生的心田。老师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让学生在感受爱的同时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向他人奉献爱。

关爱弱势群体,滋润学生心灵;弱势群体指心理有障碍、单亲家庭和个人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生活指导教师每人每学年承担起10名弱势学生的教育,从思想教育入手,茶余饭后走进同学们的宿舍,给他们送上一份父爱和母爱,使其感受到家的温暖,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实践效果

通过多年的住宿管理的实践,学校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营造了整齐划一的环境和文明、和谐的住宿氛围,打造了延庆一职校舍的绿色品牌,让生活区成为对外参观、考察、学习的窗口。学校在2007年全县寄宿制学校验收中荣获优秀奖,并召开全县寄宿制观摩现场会。2009年学校负责寄宿的教师部门被评为县级“师德群体”。2009年在全县寄宿制学校特色工作现场观摩交流会上进行典型发言并荣获“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奖。2010年6月全市中职校德育现场会在学校召开,学校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2010年学校的24名住宿生参加上海市世博会美国馆、巴西馆和澳大利亚馆志愿者服务,他们把在学校生活区学到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较高的综合素养带到了世博会赢得了外界的高度赞誉。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地方,也是一个广阔的心灵世界播种、耕耘的田园。未来,学校会如春雨润物般地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把这片教育园地浇灌得天晴日朗,一片花香,无愧于教师的职业,无愧于一职的学生。

篇5:寿安中学中学学生住宿奖惩规定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竞争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压力等普遍加大, 尤其是就业和情感压力导致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群体的大学生心理落差大, 容易产生颓废、暴躁或抑郁, 所以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突然间找不到奋斗的目标, 于是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来逃避生活、学习的压力。

二、体育教育对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做好体育工作.

三、当前中学的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1、课程内容设置陈旧单调

目前中学的体育课程大都沿袭初中时的课程设置, 足球、篮球、排球、田径。这些项目不能够满足具有创造性的大学生群体, 尽管学校也有些体育社团和协会, 但这些社团和协会专业性不强, 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所以很多学生从事的大都是大众性的体育运动, 我们对河南省十四个重点高中做了调查发现, 每天进行半个小时以上运动的人群占23%、每周有两次以上体育运动的占34%;在经常锻炼身体的人群中62%的人从事篮球运动、12%的人从事乒乓球运动、15%的人从事的羽毛球运动, 只有少数的人到健身房进行锻炼, 这说明目前具有体育意识的同学还占少数。

2、课程体系结构单一

目前, 我国中学体育课程从高一到高三的课程没太多的变化, 大部分时间是学校安排什么课学生上什么课, 没有选择的余地, 不论你是否喜欢都要上, 而且都是大班上课, 所以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3、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只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 而忽视了体育的最根本的健康标准的功能。而现在的健康标准包括三个方面: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评价体系里很少涉及到心理和社会这两个方面, 他们只是强调的学生的体育成绩达标率。同时很少顾及同学们对体育课的反应程度和主体性。所以不能够激起同学们对体育的兴趣和主动性。

4、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的体育课基本上都是老师带领同学们做准备活动、学习基本内容, 最后是结束。这样的课是老师占主动和主导地位, 而学生是被动的学习体育技能和知识。教学方法也是停留在讲解与示范, 然后是同学们跟着练习;基本上没有大的改进和提高。

5、第二课堂活动出现真空

目前中学生的课余时间是非常少的, 尤其是高三的同学。许多同学由于学习压力过大, 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和家里度过的, 而且周末还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据调查76%的学生周末有补习班。63%的学校实行的是大星期, 一个月只休息一次。所以他们并没有充分的利用好体育这一手段锻炼身体、缓解压力、促进交往和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四、结论与建议

1、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更加多样化、人性化和个性化

高中的基础课应该像大学的选修课那样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主体性, 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需要, 让每个学生都学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尤其是到高二, 应该开设体育选修课,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

2、创造新颖、开放的教学模式

大胆进行创造和改革, 尝试程序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 让同学们在快乐中锻炼身体, 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意识, 增强竞争能力和意志品质。

3、大力发展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

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同学们积极创办各种体育组织, 尤其是大众的、容易参与的项目, 培养体育骨干, 举办各种体育活动。让同学们在各种协会活动中愉悦身心、相互帮助、团结友爱, 从而促进身心健康。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决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所以教师的素质提高是关键。高校教师应具备较高专业技能、教育学、心理学和创新能力。增加教师的培训、学习机会,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5、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改变目前的应试教学模式

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让很多学生和家长把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在了文化课学习上, 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了目前很多学生身心健康不健全, 所以国家和政府应大力进行素质教育改革, 把学生的身心健康首位, 真正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主要任务是适应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只有把学生放在中心的位置,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人格健康成长才能更好的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发、问卷调查和逻辑推理发, 阐述了中学体育目前的状况和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以及中学体育教育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指出如何进行中学体育教育改革才能更好的促进和适应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也为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学,体育,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贵仁:《大学校长谈体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2]谢向阳、刘江南、孙洪涛:《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改革思路》, 《体育学刊》, 2003, (9) 。

[3]毕司铭:《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改革思路》, 《希望月报》, 2007, (1) 。

[4]高林洲、吕慧青:《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 《安徽体育科技》, 2003, (12) 。

[5]张克新:《试论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赤峰学院学报》, 2004, 4。

篇6:中学语文教学与中学生人文精神

人文一词的中文, 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程颐《伊川易传》卷二释作:“天文, 天之理也;人文, 人之道也。天文, 谓日月星辰之错列, 寒暑阴阳之代变, 观其运行, 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 人理之伦序, 观人文以教化天下, 天下成其礼俗, 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人文,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 文化是人类, 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 而规范, 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各种”文化现象, 显然就包括了先进的和落后的, 科学的和愚昧的, 优秀的和次劣的, 健康的和病态的。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 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 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 就在于它有人文, 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2中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中学生人文素养现状是怎样的呢?他们作为九十年代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追求个性而缺乏独立人格, 追求潮流而缺乏独立判断;容易极端而缺乏宽容, 容易冷漠而缺乏感恩;执着于日韩而忘却传统文化, 执着于物质消费而忘却精神信仰。在家庭中, 只有权利没有义务;在学校中, 只有自由没有纪律;在社会上, 只要索取不知回报。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 深深感到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养。表现在为人处事上, 说话粗野, 时常会为一件小事情而拳脚相向;没有责任感, 只求他人尊重自己, 却不会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心理脆弱, 经不起生活中小小的挫折;缺乏理想与追求。表现在课外阅读上, 喜欢选择一些感官刺激的动漫甚至街头地摊“小报”, 对于那些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名作美文, 却缺乏起码的审美感受能力。反映在作文中, 则是文思滞涩混乱, 语言干瘪空洞, 材料贫乏俗套。

3语文教学对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方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受到高尚情操与情趣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具体到教学实践中, 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3.1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语文教学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标, 要培养出具有人文素质的学生, 首先需要有较高人文素养的老师。教师的智能才学、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之大是毋庸赘言的。语文教师不但要熟练甚至精通本专业的知识, 而且也要了解一些历史、地理、哲学、时政等知识, 就是自然科学方面的新发现、新趋势也该略知一二。一句话, 语文教师即学者“, 学者”, 博学之人也。他的知识应该既专又博, 这样, 他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才能心不虚、气不短。同时, 语文教师更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 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敢于挑战的精神。3.2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选入语文教材的范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作品, 富有语言表现力, 能给予学生知识, 陶冶学生性情。它们物化着作者的个性审美意识和情趣, 在语言、句式、形象选择中蕴含着作者对自然人生、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这些能成为学生审美活动的触发点, 成为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契机。中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既往的知识基础上, 透过语言、句式和物象去了解历代文人的语言表达技巧和为人处世之道, 如遣词造句的本领, 喜怒哀乐的感情, 独特的审美趣味, 特定的时代风貌及哲理蕴涵等等, 或者去体验从现实生活中超越出来的释放感和自由感。并以联想和想象去填补拓展文中的空白, 获得超越作者所处时代的感受。然后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达到语言能力训练的目的, 学生以此为基础, 再进行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这种语言知识与人文精神高度整合, 既是语文教学的天然优势, 又是语文教育价值的取向。在这个整合的过程中, 语言是基础, 审美是提高, 人文是境界, 创造是目的。3.3在课外阅读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当代文化的渗透,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外阅读必不可少。而不少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着散慢性、休闲性。因此, 教师应根据课程进度, 依据教材内容, 开列书单, 有意识地加大灌输传统文化知识和当代文化观念的力度。首先, 引导学生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中吸取人文素养。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科学经典,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且对我们今天弘扬爱国主义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巨大现实意义。传统文化中隐含着许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精神要义, 启迪我们去思考、去开掘、去升华。诵读先秦诸子散文, 既让学生陶冶个人情操, 培养善良美德, 又让他们了解儒和道的对立与消解, 人与自然的和谐依存,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指导学生读“四书五经”, 可使他们取其精华, 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讲析李白、杜甫的诗歌, 既让他们领略李白雄奇奔放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又让他们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表达的思想感情、讴歌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丰富内容……其次, 对学生进行当代优秀文化渗透,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处于新时期的中学生进行当代优秀文化渗透, 是提升人文素养必不可少的形式。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多读当代有文化厚重感的作品, 如鲁迅的名篇、季羡林的作品、郭沫若的《女神》、、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 或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类报刊上高品位的时文、哲理性的散文。教师要慧眼识珠、沙中选贝, 推选富含当代文化现象、文化观念的文章或专著,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进行当代文化渗透。3.4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悟得人文精神。中学生正在成长, 不仅是他们的身体需要和大自然接触, 他们的心灵也需要和大自然亲近。孔子就很赞成他的弟子到沂水中洗澡, 到舞雩上吹风。卢梭把自然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蓝天下的学校里”让学生听蛙鸣、看小鸟、种葡萄, 在清风明月中欣赏音乐, 在花丛中学生绘画, 在暴风雨的夜晚编织童话。古今中外的大教育家们, 以大自然为课堂的教育, 都是非常成功的, 学生在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过程中, 可以强健体魄, 积累经验, 陶冶情操, 净化灵魂.当今社会, 人们生活工作压力大, 深居简出, 疏于人际交际, 所以尤其要让学生拥抱自然, 让他们面队高山流水、沧海落日, 寻觅美、追求美, 感悟大自然的博大感悟人生的真谛, 思考生命的归宿, 关注人类的未来,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顿悟:身外的一切都是和谐的, 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 学会平和和宽容, 学会博爱待人。

21世纪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华民族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具有许多知识视野广阔、战略胸怀博大、创造思维激扬、文化底蕴深厚、人格情操高尚、爱国精神强烈的人才。所有这一切, 都需要人文精神的熏陶、人文素养的滋养。为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超越实用主义的局限, 从精神的拓展、人文的发展的高度去把握, 让学生既学语文, 又学做人,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养。

摘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但是中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令人担忧, 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迫在眉睫。语文教学对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起着重要作用, 故此, 中学语文教师要全面深刻的把握好语文和人的关系, 提高自身文化底蕴, 从而促进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中学生,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潭述良.新课改中语文人文素养提升策略[J].中学语文, 2007, 8:11-12.

[2]洪申健.语文教学和人文素养[J].语文学刊2006, 3:12-16.

[3]申延齐.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学语文, 2008, 4.

[4]田芸.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J].教育前沿, 综合版, 2008:38-39.

篇7:寿安中学中学学生住宿奖惩规定

怎样才能教好学生呢?只有点燃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火花, 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效果。兴趣是一种内在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是一种能促进学生长久、稳定地学习的主要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在有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才能具备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有了积极性, 在上课和课余时间才会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怎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学生讲明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意义, 学生理解了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自然就会重视历史学习

为了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意义, 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会设计一节讨论课,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通过各个小组的思考和辩论, 使学生深刻体会学习历史知识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 基本上都能把历史学习几个方面的意义概括出来。我在课堂最后五分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意义进行总结。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为了高考, 要好好学习历史。历史学科作为文科综合考试的其中一个科目, 占有文科高考分数的较大比重, 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 每一分都至关重要。 (2) 学史以鉴今。人类历史长河中, 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 产生过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 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可从中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经验, 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少走很多弯路。 (3) 学习历史可以提升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曾经把人生从低到高分为四大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通过学习历史可以认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4) 学习历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眼界不开阔, 智慧难增长。井底之蛙永远不能想象和理解大海的浩瀚。

跟学生阐述清楚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学生自然会关注历史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历史知识。

二教师要和蔼、热情, 培养和学生之间融洽的感情

很多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 往往是从喜欢这一科的任课教师开始的, 所以培养和学生之间的感情特别重要。

很多教师都会说一句话“亲其师, 信其道”。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正确性。当今社会, 几乎家家都只有一个孩子, 学生从小是在众星捧月般的环境中长大的。年龄虽然不大, 但自我意识特别强。教师不仅要做严师, 还要注意对待学生的方式方法。除了教授学生历史知识外, 还要扮演多种角色。比如, 学生生病了, 要扮演学生的父母照顾学生;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 可以作为学生的朋友, 开导他……如果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 不注意处理与学生的关系, 许多学生则会因为不喜欢历史教师而不愿意学习历史。相反, 如果历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 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有重大意义。

教师在上课时, 不能自顾自地讲解, 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反应与态度。如果学生对新知识已经理解并有能力回答问题时, 就应让学生来表现, 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学生有了主动性才会产生学习兴趣。如果学生的眼中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充满疑惑, 教师一定要停下来, 重新讲解。这样关切的态度, 学生会感受得到的。

课后批改学生作业时, 要认真仔细。如果学生做得非常好, 一定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 并在作业本上给予恰当的反馈。如果学生的作业做得不好, 也要认真对待, 对学生进行亲切的面对面的指导。

在师生关系良好的氛围下, 教师心情舒畅, 学生没有心理压力, 自然会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从让学生做题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让学生在做题中获得新知识, 获得满足感

比如, 在给学生讲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时, 我为了使学生明确东汉与西汉的关系, 给他们设计了一道题:你能指出西汉与东汉的关系吗?

学生们看了这道题后, 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了, 因为通过之前我对西汉和东汉历史的介绍, 他们已经大体知道了西汉与东汉历史发展的基本框架。所以, 他们答对这道题非常容易, 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很大的满足感。同时, 我再对这道题的三个选项分别加以分析。通过分析, 把王莽政权的建立及西汉和东汉的年限给学生以明确的介绍, 从而使学生轻轻松松获得新知识。

2. 让学生在做题中获得成就感

有些好的开放型题目可使学生充分发挥潜在的能力, 开拓思维, 并获得成就感。学生可能找不全答案, 但相互间会比较, 找得多的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 从而对这种开放型的题目更有兴趣。

摘要: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学生能否学习好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强调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要培养和学生之间融洽的感情, 从讲课和让学生做题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关键词:历史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上一篇:里仁初中创建“书香校园”工作总结下一篇:山的那边-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