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

2024-04-25

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通用9篇)

篇1: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

数学: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4月15号——5月15号)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5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5)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6)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5月15号——6月5号)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 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3)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4)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5)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7)注重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6月6号——6月16号)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备用的练习《中考模拟试题》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7)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8)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9)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10)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

四、强化四项训练。随着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数学考试命题也在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总体趋势是:①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基础性。②突出能力考查,强调实用性。③考虑学科间渗透,增强综合性。④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性。题型结构由单一到综合,由模仿到创新。所以总复习要做如下安排:

1提速训练。现行数学考试一般都采取了客观题起点低,减少运算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评价选拔的功能,这就需要在熟练“三基”的基础上,加快解题速度,进行限时、定量解题训练。

2变式训练。各种数学考试总体分析来看,基础性强了,能力要求高了。且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变式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适合中国教学特色的宝贵经验。其实质就是通过对一个问题提出多角度、多层面变化的问题,揭示出问题的本质特征,或是通过一系列相关的问题的出现,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起来。变式训练就是在某一基本题型的基础上逐步深入、拓展,运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层层递进的训练方式来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省了阅读试题的时间又贯穿了解题的整体思路;既巩固了基础又训练了能力;既辨析了概念又强化了解法;既体现了创新又激发了兴趣。充分体现例、习题的示范性、典型性,使解题涉及到知识和方法突出基础知识的利用变式训练可以省时增效,复习中,要精选例题和习题,跳出教材,跳出题海,灵活应用,开阔思路,提高综合实用能力。

3阅读训练。当试题的叙述较长时,不少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究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在复习中,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题、信息题加强训练,同时加强思维能力与阅读的联系。

4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题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学生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归宿,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在中考命题中也不断的得到加强.据统计中考命题中有44分试题源自生活实际(课改题有60分),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简单能力,在教学中对比较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诸如:税收、利率、成本、打折等一些市场中的常识性知识的含义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领会和掌握。加强学生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培养,一般要求全面理解题意,能清楚地理解全部条件和结论,尤其要去发现和挖掘比较隐蔽的条件,必要时,可准确地作出示意图,以探求条件和结论的内在联系,依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函数关系式,同时在表述解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或函数关系式,同时在表述解题的过程中要简捷明了,层次分明,严谨规范。

总之,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仅应注意教师的教法,更应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和培养,这样整个复习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本届初三毕业班的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4月1号——5月1号))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6)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7)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8)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5月2号——5月25号)

1、第二轮复习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备用练习《中考全程突破》。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

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8)注重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5月26号——6月10号)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备用的练习《中考模拟试题》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5)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6)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7)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8)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两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一般需要4节课的时间。(9)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10)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11)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12)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13)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14)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最大。

篇3:谈中考数学总复习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看,中考命题的趋向是以基础为主,坚持源于教材的基础知识,有的是课本上的原题或略有修改,有的是教材中例习题的引申或组合,在整体构思与具体题目设计上,起点适当,把考查学生的“双基”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因此,在复习中要紧扣“课标”,围绕教材,加强“双基”训练。

对基础部分内容的复习关键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抓住对概念的实质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并能够在应用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于计算问题中的公式结论等,要掌握它们的推导过程,在归纳中理解,在应用中巩固,重视学生对自己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把握问题的本质,提高训练效率,注重解题后的拓展。

二、关注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强化能力

从近三年的试卷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已渗透到中考试题中,带来了试题的变化。因此在这种新形式下,更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环境、社会现实、经济建设、方案探索等各个方面,从中提炼出有社会价值的应用背景,从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归纳出变化规律,并能用数学符号表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如:

例1.某高科技产品开发公司现有员工50名, 所有员工的月工资情况如下表:

部门经理:欢迎你来我们公司应聘!我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500元,薪水是较高的。

小张想:这个经理的介绍能反映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实际水平吗?

请你根据上述内容, 解决下列问题:

(1)该公司“高级技工”有名;

(2)所有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数x为2500元,中位数为元,众数为元;

(3)小张到这家公司应聘普通工作人员。请你回答图中小张的问题,并指出用(2)中的哪个数据向小张介绍员工的月工资实际水平更合理些;

(4)去掉四个管理人员的工资后,请你计算出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y(结果保留整数),并判断y能否反映该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实际水平。如果你是上课的教师你面对离校后将外出打工的学生你会如何讲呢?

三、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感受

考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评价的角度要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例2.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 阅读后,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学习等腰三角形有关内容后, 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ABC中∠A=30°, 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片刻的思考与交流后, 李明同学举手说::“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假如你也在课堂中, 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

(2)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 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

四、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

历年的中考题中都很重视数学方法的考察,而数学思想是以数学方法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自觉意识,它比数学方法要高一个层次,近年来考试题明显加强了对数学思想的考察。而考察数学思想的试题一般题型新颖,综合性强,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平时教学和学习中要注意发掘和运用这些数学思想。

五、加强对数学活动过程的体验

《标准》所提出的评价理念之一是:不仅要关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关注对他们数学活动过程的评价。中考数学试题中有多道题目体现考查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导的思维过程,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多提供给学生数学活动平台,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去认识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应用数学能力、改革学生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

六、模拟考试练习做题要求“快”、“准”

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应试能力。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尤为重要,“准”和“快”则是平时训练的结果。因此,平时做题,既要做到“准”又要做到“快”,而不是只要做对即可。实战是最好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调整心态:“要求会做的题要拿满分,不会做的题要争取拿分”。如何得分,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必要的步骤不能省去,会多少写多少。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才能保证拿到分。

七、收集错题或出现频率高的题

到了后期,特别在最后一个月,不同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的能力不同,针对性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在实战模拟测试、课堂练习等教学中,要求学生把错题抄录在笔记本上,并有针对性的画上记号,提醒自己是某个知识点记错还是用错,力争下次出现类似问题时不再出错。

篇4:中考数学总复习选题

选题是中考数学总复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选题只是知识的回顾与再现,选题变成题海战术,学生的能力止步不前或进步不大,复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鉴于此,笔者结合教学体会,对中考数学总复习的选题进行总结,想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选题遵循“适用性、巩固性、实践性和探索性”

1.适用性指选题既要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的要求,又要适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

2.实践性指选择的习题既要有一定的实际背景,又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探索性指选择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

二、选题做到“三突出”、“三禁止”

1.“三突出”指突出典型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2.“三禁止”指禁止使用机械性记忆的题目、偏难怪的题目、低水平重复的题目。

三、选题中常见的几类复习题

1.抓纲题

利用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和选用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灵活运用能力。

2.多题一种解法题

用同一种方法或思路解决多种不同的题,从不同形式的问题中发现共同特点,加强基础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想。

3.一题多解

用不同方法解同一类数学问题,以熟悉数学方法,开阔思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存同的思想。

4.变式题

通过变换问题的条件、结论或改变表达形式,得出不同水平的问题,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问题。

5.改错题

将学生容易出现或已经出现的典型错误摆出来,让学生找出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与强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辨别能力。

四、试题来源

1.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

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都是经过专家反复推敲的。试题在选材背景、提问方式、可信度等方面相对来说都比较成熟、可靠。精选中考试题作为例题、习题是初三数学教师最明智的选择。

2.地区模拟试题

地区模拟试题来源于地方名校中的名师,是名师对当年考试重点的预测,试题一般比较新颖,可以有选择性地作为初三总复习的习题和例题。

3.试题的改编

一些老师都习惯把现成的中考试题不加选择地拿来进行讲解和训练,这样节省时间,也无需多作思考。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原题,透彻理解原题的背景、解法等,在现有原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其效果就一定很好。

4.教师的原创

为了解决某方面的问题,很难找到现成的方法,往往需要教师有选择性地进行原创。原创试题力求题目新颖、方法灵活、思想丰富、解答过程无科学性的错误。

五、中考数学总复习课堂五分钟训练法

1.准备测试题

准备好一份5至10道以填空为主。试题可以是回顾上一节课的重点内容,也可以是针对某个模块的核心知识;题量适宜在五分钟内学生能轻松完成;题型尽可多用图形、符号,少用文字,最好能以问题串的形式把重点知识产生的过程呈现出来,或用图表把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

2.具体操作

根据本班实际需求,把班上4至6人按前后桌,分成长期稳定的数学学习小组,各组选定正副组长各一名,由科代表领取老师先前准备好的五分钟训练题,交给学习正副组长。

第一步,上课铃一响,正副组长立刻把题发给组员,开始做题,要求在五分钟内完成,时间一到教师立刻让学生停笔。

第二步,接着教师对上一节课堂五分钟测试成绩突出或进步明显的学生给予肯定,这样可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步,此时学生立刻打开复习资料书查对答题情况,老师板书答案并加以引导。

第四步,老师用8分钟以内的时间,完成对本节重点知识内容的梳理,然后进行典型例题的分析。

3.信息反馈

下课后,正副组长收起测试题,给组员进行评分及登分,教师根据作业情况,在下一节课进行归纳讲评。

篇5:2011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初三数学备课组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三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拟定本届初三毕业班的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3月初—5月初】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以《初中数学复习指南丛书》和《全品复习方案》可将其分为十个单元:第一单元:数与式;第二单元:方程与不等式;第三单元:函数;第四单元:图形的认识;第五单元:图形与变换;第六单元:图形与坐标;第七单元:图形与证明;第八单元:概率;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课题学习。

配套练习以《南一复习练习卷》和《初中数学复习指南丛书》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1:8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8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3)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提高中考合格率。

(4)应注重对尖子生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5月】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3)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4)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三、第三轮复习【6月】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备用的练习有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3)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4)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5)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篇6:2015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计划

镇安县黄家湾九年一贯制学校

甘宏博

2015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中考复习内容面广、量大、知识点多,要想在剩下时间内全面复习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并非易事。那么在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率,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初三学生情况谈谈本届初三毕业班的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4月1——5月20)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配套《中考一本通》 将其划分为

①.数与式 ②方程与不等式 ③函数及其图像 ④三角形 ⑤四边形 ⑥圆 ⑦图形与变换 ⑧统计与概率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二、第二轮复习(5月21号——6月10号)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选填重难点题”、“分式化简与分式方程”、“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圆的综合题”、“二次函数的综合题”、“开放探索性题”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以题带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带知识。

(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三、第三轮复习(6月11号——6月20号)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6)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7)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8)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

(9)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10)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带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11)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12)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

(13)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篇7:中考数学总复习教学计划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一般而言,数学考试较大比例(约80%)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能力。

近几年的中考题告诉我们学好课本的重要性。在复习时必须深钻教材,在做题中应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做到举一反三,有些中考题就在书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基础上延伸、拓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学习。基础知识就是初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掌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做到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中考涉及的动点问题,既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问题的结合,同时也常涉及到几何中的相似三角形、比例推导等。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

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

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进行专项训练:①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

第三轮,模拟练习考前热身。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左右进行训练,每份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这所谓纵向进行考查,同时横向进行归纳形成题组掌握中考内在规律。

第四轮,反思回味做好最后冲刺。

篇8:中考数学总复习方法谈

一、重视课本, 系统整理知识网络

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中考要体现课本的价值, 因此中考数学试题包含了“源于教材”的基础题和“高于教材”的提高题, 大都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的引申、变形和组合.其中主要是以二次函数、一次函数、方程为基架和以圆、三角形为基架的综合题, 难度较大, 综合性较强.这类问题的解决, 是运用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 而不是特别的答题技巧, 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分步突破的能力, 善于将综合题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 各个击破.另外, 还要精心批改学生作业, 及时讲评, 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 查漏补缺, 巩固复习成效.在总复习的第二阶段, 教师要依据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转化, 系统整理, 重新组织.教师要指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网络, 选择以章节综合习题和系统知识为主的综合题, 做到既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 又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让学生体会方程、全等三角形、相似形、圆、函数等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 比如,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问题以及几何知识的联系, 利用图形的关系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

二、归纳数学思想, 培养解题能力

中考数学试题除了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外, 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 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因式分解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学生要熟练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实质、解题步骤和它所适用的题型, 灵活运用常见的添辅助线的主要方法.其次应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 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运动观念等.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中增加了探索性问题, 学生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猜想等系列活动, 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 经过推理与计算,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还有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应用题, 学生要能够从具体问题中建立起数学模型,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试题难度较大, 但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涉及, 所以教师要把近几年的相关中考试题分类整理, 集中研究, 抓住本质,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解题技能, 逐步形成能力.

三、加强心智训练, 强化考试方法

这是整个复习过程中的第三阶段, 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不是盲目地强化训练和大运动量的练习, 而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套题训练, 通过练、评、反思, 查遗补缺, 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其对策是:一是针对我市中考试卷的各类题型和试题结构, 进行全真模拟训练, 让学生稳定心态, 增加信心, 特别要强化运算的快和准.二是重视解题过程教学, 强调规范、简洁、严谨解题.三是善于放弃和攻坚, 保证会做之题不失分, 能够做一步就毫不犹豫地攻坚;过难的题确实不会做, 学会放弃.考试过程, 既是考知识能力的过程, 又是考方法策略的过程, 知识能力故然重要, 考试方法策略也很重要.复习工作中, 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考试方法的训练:准备三份试题, 第一份教师讲每题及每种题型怎样做, 学生听, 然后学生仿教师所讲去做;第二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道题考什么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 并用铅笔写在试卷上, 然后套用知识点去做;第三份由学生在前两份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在第三轮复习中, 应防止出现下列问题:

1. 过多做练习, 以练代讲.

2. 以复习资料代替模拟试题, 不备课, 课堂组织松散.

3. 只注重知识辅导, 不进行心理训练.

在第三轮复习中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客观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 中考采取了客观题起点低, 减少运算量,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 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作用, 这就需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工夫, 定时定量强化训练.

2.让学生向错误学习,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搞点讲评, 自己动手建立错题档案.对于有价值的题目, 让学生总结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 题目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本题有哪几种解题方法, 最佳解法是什么?当自己出错时, 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 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上的缺陷导致的失误.切实解决会而不对, 对而不全, 全而不美的问题..

3.深入学生, 排忧解难, 及时剔除学生复习中暴露出来的各种不利因素, 调整心态, 迎接中考.

4. 切实用好用足《中考指要》, 把握教学的难度, 尤

篇9:浅析中考数学总复习

[关键词]论文;数学;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2-0079-02

如何适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怎样控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总复习中应注意且较难把握的问题。本人认为,数学总复习既要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沿纵向加深对概念、公式、方法等的理解,也要横向加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课本知识的再认识,最大限度地挖掘课本所蕴含的智能价值,从而通过复习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的目的。本人通过连续十几年的毕业班数学教学实践,对中考数学总复习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紧扣《大纲》,抓好双基

教学大纲是中考范围的指导南针,它给了“双基”要求的尺度,总复习应充分利用它。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提出了四个层次要求:①要求“了解”的只需让学生对知识涵义有感性认识;②要求“理解”的要达到理性认识,做到“要知其所以然”;③要求“掌握”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并加以巩固加深,对其所涉及到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能准确地解答;④要求“灵活运用”的要能综合运用知识,并达到灵活的程度,从而形成解题技能与技巧。因此,在总复习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各知识掌握程度的尺度。

教材是大纲的具体体现,在总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紧扣大纲要求,抓好“双基”。教材中有“小结与复习”。它是对每章节的知识要点概括,并指出了难点、重点和要求,中考复习中要充分利用,引导学生掌握本章的知识系统和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对复习材料中已删去的旧教材内容应引导学生及时地淘汰。如:点的轨迹、射影定理、反证法、无理方程等内容,这样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强对“双基”的掌握。

二、注重公式、概念的逆用和变式的深化认识

数学概念、公式以及很多知识都具有双向性,复习中要加强正反对比,除了要求学生能正面使用公式和数学知识外,还应培养学生注意公式、知识点的变式和逆用,从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也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1.注意正、反两个概念复习

为了强化逆向思维,在复习概念时,应有意识地编排顺、逆双向配对练习,以便准确地掌握数学概念。

如以下顺问题与逆问题:①5的绝对对值是( );( )绝对值是5;②3的平方是( );9是( )的平方;③计算(xy);把x2xY+Y分解因式;④若+=90€埃颉∮搿。?);若、互为余角,则+=( )。

2.注意公式变式和逆向思维

利用公式变式可以巧妙且简捷地解决一些看似较难的数学问题。

如两数和或差公式变形:(a+b)=(ab)+4ab,a+b=(a€眀)+2ab。

例:已知y/x+x/y=3/2,求(y/x)2+(x/y)2的值。

解:(y/x)+(x/y)=(y/x+x/y)22 =(3/2)22=1/4

又如:“整式乘除”中有些题目若不用公式的逆用,势必感到束手无策,而逆用数学公式、法则,往往可以做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例①3·(1/3)②(2+3)·(23)

考虑积的乘方公式(ab)=ab的逆用ab=(ab)

解①3·(1/3)=3·3·(1/3)=3[3·(1/3)]=3

②(2+)·(2)=(2+)·(2)·(2)=[(2+3)(23)]·(23)=(23)

三、注重选题,加强知识沟通

复习是将已学过的知识条理化、规律化,使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因而复习效率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复习选例恰切,故复习中选择例题显得很重要,教师要加以重视。

1.有利抓好双基,加强综合沟通

初中数学知识面广,数学基本概念、法则、定理、性质和公式分布分散,要加强知识点的联系,就应该选择覆盖知识点广的例题,使每道例题尽可能包含若干个知识点,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一知识点。如在复习“函数及图象”时,本人在理解函数有关解题基本方法后编出如下例题:

例:已知函数,y=kx4x+k(2x+1)9,求

①当k取何值时,此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②当k取何值时,方程kx4x+k(2x+1)9=0没有实数根;

③当k取何值时,此函数图象在x轴的下方。

解:此函数可整理为:y=kx+(2k4)x+k9

=(2k4)4k(k9)=20k+16

①当>0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解20k+16>0,得k>4/5

但k≠0

所以当k>4/5,且k≠0时,函数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

②<0,20k+16<0,所以k<4/5时,方程

kx4x+k(2x+1)9=0没有实数根。

③k<0

时,函数图象在x轴的下方

所以,当k<4/5时,函数图象在x轴的下方。

通过这一例题,就把函数知识与方程、不等式与根的判别式等知识点综合沟通。

2.选例题要有利纵横比较

复习中只有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才能使学生加强各部分知识理解,才能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设m、n是两圆的半径,且m≠n,两圆心距为3,若方程x2mx+n+3m3n=0有相等的实根,①求证两圆相切;②求m与n的函数关系式,③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②中的函数图象。(解略)。通过此例题的教学与练习,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比较,提高了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

四、注重挖掘,强化功能

1.深化课本例题、习题的功能

中考注重“双基”的应用,而课本的习题、例题是这些知识点应用的最好体现。所以在复习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本例题、习题的引申扩充,挖掘问题的内涵与外延,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挖掘和深化:

①寻找其它解法;②改变题目形式(如把选择题改为填空题或解答题);③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④对结论进一步引申;⑤增减条件探索结论;⑥类比编题等。

教师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逐类旁通,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开放性思维,提高学生解题技能与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强化综合训练,提高应考能力

综合训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可行性,既要注意整体知识面,又要兼顾每题的知识面。本人长期担任毕业班的教学,对每年的中考试题都进行了分析,大型的综合题一般涉及到好几个知识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如下几类综合题:①代数题运用几何知识;②几何题运用代数知识;③代数、几何知识交叉运用;④方程与函数综合;⑤方程与三角综合;⑥代数、几何、三角综合;⑦结论不确定题。综合题考查知识点多,解法灵活,解程较长,难度大,又没有固定解题模式可循。因此,在总复习中应力求多分析、多引导、精讲解、适度练习,注重解题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应考能力。

总之,在中考数学总复习中,教师要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紧扣大纲,抓好双基,注重选择例题,挖掘深化课本功能,引导学生纵向加深对概念、公式、方法等理解,横向加强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复习,会有效地提高中考总复习的教学效果。

以上所述,有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同仁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2]《数学教学大纲》

上一篇:研修学习总结报告下一篇:【车间组长年度工作总结】车间小组组长个人年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