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的体会

2024-05-09

中考数学复习的体会(精选十篇)

中考数学复习的体会 篇1

一、设置有效问题, 归纳、巩固基础知识

在大部分情况下, 中考数学复习课的模式都是教师布置任务, 学生课前先看书, 整理所学过的概念和公式, 课上采用问答式的师生互动, 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整理, 最后讲解练习题.我也曾采用过这种教学模式, 发现一节课下来, 教师非常辛苦, 学生却收效甚微, 大部分学生对复习课兴趣不大.为了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节课前, 我根据所要复习的内容, 精心设置有效问题.以 《整式》一节为例, 可这样设置: (1) 说出整式的有关概念; (2) 说出找出代数式与整式的区别与联系; (3) 说出幂的运算法则, 并推导说明; (4) 说出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5) 整式的乘法有哪些类型, 怎样进行, 举例说明; (6) 说出乘法公式及特点; (7) 进行整式运算时, 思考容易犯的错误有哪些, 并举例说明.提前设计问题, 并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课前做好准备, 课上师生根据问题进行互动交流, 归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分层教学, 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新的教育理念指出, 人人都要学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可得到不同的发展.但不同的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状况、认知水平、智力水平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他们接受知识的效果、对数学的喜好程度也有所不同.在数学复习课上, 教师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 势必会造成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 还容易让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为了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我认为, 可采用分层复习的方法.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 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在课堂复习教学中, 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学困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点, 让中等生解决中等程度的问题, 让优生解决高难度的问题, 使每一位学生在课上都有事做.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人人都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从而全面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三、加强反思和总结,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中考数学复习课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初中三年所学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 还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任务重、压力大.有些教师尽管组织学生做了很多习题, 但效果并不明显.我认为,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反思、总结不够.为了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使学生真正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我在复习教学中要求学生对遇到的每一道题, 除了先仔细分析题目的特点、确定准确的解题方法、动手认真完成解题过程外, 还要求学生解完题后要回过来反思、总结.反思的内容包括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容易犯的错误等.如:能将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吗?类似的习题还有哪些?然后, 再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使学生真正做到触类旁通, 提高复习效率, 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数学复习心得体会 篇2

振戎民族中学

杨清文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点,同时也是学生踏上新征程的起点。它牵动着每一位毕业生的心,寄托着千万家长的美好愿望。如何在中考中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是初中毕业生和教师永远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我所带的九(4)班在2010年中考中数学科取得了103分(平均分)的不错成绩,帮助许多学生顺利地升入理想的学校,实现了自己的心愿。为进一步推进中考数学备考研究,寻找科学的复习方法,现将本人在2010年中考备考工作加以总结,以达抛砖引玉之效。中考备考涉及事项较多,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总结。

一、做好毕业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做好毕业生的心理疏导是毕业班班主任的第一要务。班主任要多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加以及时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当然,科任教师也应给予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教育力度。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嘛,没有沟通哪来教育?

学生心理状况虽然是一个非智力因素,但它能够影响、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取得中考成功的关键。

毕业生心理非常复杂。基础不好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觉得自己升学无望,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会破罐子破摔,对班级产生负面影响。对于这部分学生,首先要帮助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其次要帮助他们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并督促实现。即便是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常常会烦躁,他们有时显得非常自信,有时又怀疑自己,常会问自己到底能不能考上,处于焦躁不安之中,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为解决这个问题,我要求学生记住两句话。第一句:做人不能霸道,但做事不能没有霸气;第二句是:当你在问自

三、复习课的四步教学

教材的编排遵行了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同一知识会在不同年级出现,逐渐增加难度,逐层推进,呈螺线状,导致知识零散,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教村同时还淡化了数学概念,学生容易产生概念的混淆和遗忘。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重拾遗忘的知识,辩明每一个概念,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并从中获取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在备考过程中,基础知识复习课占到备考时间的80%左右,上好复习课是取得备考成功的前提,通过多年探索,基本总结出自己上复习课的一套方法,即,对于每个单元共分四步进行:找、记、讲、练。

1、找

让学生首先找到自己知识盲区,完成自我诊断。复习课切忌盲目,一定要有针对性,搞清学生缺什么,需要什么。具体做法是:每个单元都设计一份关于基础知识的填空题,学生通过做题后就知道哪些知识已经记住,哪些知识还没记住,明确自己知识的缺陷和漏洞,为有针对性的学习提供了方向和目标;教师通过对学生答题了解,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2、记

通过“找”,学生知道了自己知识的缺陷,但又没有足够的时间仔细学习,此时唯一的办法是先把这些知识尽快记住。一方面可以及时弥补知识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将为教师的“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讲

谈谈中考数学复习的几点体会 篇3

【关键词】 数学复习 基础练习 解题能力 审题能力 解题技巧 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12-014-01

中考复习阶段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巩固知识,迎接中考的学习阶段,然而,这一时期也有不少学生因为学习不得法而出现成绩不稳定甚至下降的现象,给学生和家长的心理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复习是有小窍门的。本人从教数学多年,下面就数学方面来谈谈如何做好中考数学复习,供大家商榷。

一、提高听课效率,随时准备一个手抄本

中考数学的复习因其面广量大,内容灵活多变使得很多学生课后复习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每个学生要注重上课的听课效率。一般来说,中考数学复习每节课都会有一个相对集中的知识点,然后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发散思维和迁移训练,这就要求学生课上必须能集中精力,提高听课效率,吃透知识的要领,然后进行举一反三。在这里我建议考生复习时准备一个手抄本,把一些易错点、易混淆点及常用数学概念用简洁的话整理到小本子上,尤其是那些老师上课反复提到的要点,注意点及典型例子,这样便于随时有重点地复习。

二、做实基础练习,做到每分必争

对于一些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想要在数学中考中取得一个合格的成绩,听起来似乎不可能,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还是有希望的。这个方法就是大量作基础训练,说白了,就是反复做基础题。近几年泰州市中考试卷共28题。选择和填空共18题,54分。这18题至少有15道基础题,这部分就可能拿到45分。对于后面的10道解答题,还是基础题的一种延伸,只要你细心,有40分左右是可以拿到的。这样再加上其它的零零碎碎的分数,及格应该不成问题,再努力一下,好的话还能争取到一百多分。一般来说,计算或化简,解方程或解不等式,实数的运算等内容是中考必考的内容,实数的运算常常把绝对值、算术平方根、负整指数、零指数、乘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综合,既考查学生对有关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记忆,又考查学生基本运算技能,学生应就这几个内容加大训练。可对于中等生和后进生来说,这类题目较难拿满分,所以何不在基础上下点功夫“抢”分呢?我曾经整理过这一系列的基础题各10题,让学生进行大量练习,夯实他们这方面的基础,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概率和统计这两种类型的题目也是中考必考且容易得分的题目,这里提几个小要点仅供参考。概率一般需要画树状图或列表解决。“放回与不放回”一直是学生的易错点和模糊点。这里建议大家最好不要列表解决此类问题。因为列表容易把“不放回”混淆成“放回”的情况。尤其要指出的是,有些题目中的“一次摸两个”其实就是相当于“先摸一个且不放回,然后再摸一个”。另外树状图或列表画完后,数结果计算概率也是容易失分的一个地方,这里建议大家数两遍。统计图的综合应用常常把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结合一起,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两幅图形结合在一起看:样本容量=某项数目×所占比例,部分的圆心角的度数=所占比例 ×360°.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恕不一一列举。

三、提高审题水平,养成良好的分析题目的能力

要想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审题很关键。许多学生课后和我交流的时候都会反映同样一个问题:对于难题目老师讲也能听得懂,就是自己不能独立解题。其实听得懂只能说明基础知识掌握得还可以,但能否将这些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起来解决一难题,这就存在着一个审题能力的问题。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学习、模仿、积累与发展的过程。学生解题能力有强弱之分,需要教师根据题目的难易有针对性地培养,也需要学生平时学习方法点滴的积累。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进行分析,对于难题,这显得尤为重要。分析题目时,我们要在题目中已知条件和待求结论中架起联系的桥梁,找到正确的途径,化归和消除这些差异。

四、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加强训练

在复习阶段,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应把最后的复习重点放在一些有难度的综合性强的题目上,主要是培养自己灵活的答题能力和解题技巧,同时强调的是做这类题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要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解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做题目总结出各类题目的解决方法并且熟练掌握解题技巧,这对于在中考中获得高分很有帮助。对于大部分数学基础不是很扎实的同学来说,还是应当加强基础练习,夯实基础。在中考中,若实在有难度,那么放弃考卷中最后两题应该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五、调整好心态,树立自信心

越临近中考,考试的氛围会越发凸显,不少学生感到压力十足,甚至有些学生会因压力过大而造成学习成绩上不正常。所以在这时候,调整好心态,树立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有些时候,解决数学难题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自信心。每到最后阶段,模拟考试比较频繁,一次两次没考好是很正常的,如果一味地懊恼、焦虑,甚至自暴自弃,那只会事倍功半。考生要学会自我解压,正确看待模考成绩,相信自己的能力,通过每次考试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和缺失处,及时补足,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模拟考试的价值和意义,在中考考场上取得最大的进步,获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漫谈中考数学的复习 篇4

一、粗中有细

第一轮复习是以课本为主, 把课本知识一点一滴地串联起来, 不管是重点或非重点都要认真仔细地浏览一遍。这样, 学生能够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知道课本的知识结构以及课本内容前后的顺序。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东西, 抓住课本的精髓, 使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例如, (1) 有理数到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以及开方六大运算, 贯穿整个初中数学。 (2) 数到式是初中数学中的一大飞跃, 式的运算同样为六大运算, 而式在初中只提到整式、分式及无理式。 (3) 数与式的运算体现在方程中。这样梳理, 学生就会发现, 数学中知识的连贯性, 循序渐近性及学习的严谨性。

二、精讲巧练

讲解是教师课堂上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而如何精讲, 抓住典型例题, 使学生听后能举一反三, 这就要涉及精选题目, 我认为教师手里至少有三本材料, 而学生需选择一本材料即可。教师在找资料时要有针对性、实效性, 同时要精讲复习题, 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再有整堂课要讲究形散而神不散, 一堂课要讲明一个内容, 由浅到深,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将关联的知识点连成串, 结成网, 形成知识体系和结构。巧练的意思是不要搞题海战术, 漫天撒网, 而应该有针对性的训练, 讲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 使学生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如, 在复习二次根式一章后, 会涉及二次根式有意义时字母的取值。这时可给学生总结如下: (1) 二次根式有意义, 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 (2) 开立方时, 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3) 分时有意义, 必须使分母不为零。 (4) 零指数幂或负整数指数幂, 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底数不为0的实数。

三、以旧代新

“旧”指课本上的知识, 用课本上的知识直接去解题。“新”指新题型、新理念。教师要密切关注中考新题型, 探讨新的解题方法, 总结解题的规律。如近几年我省中考数学试题出现了“探索结论”题型。此类问题的特点是仅给出某些实际情境, 而没有明确地指出结论, 需考虑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 最后找到最佳答案。这种题型能鼓励学生不断求异, 勇于向问题挑战, 培养他们的创新探究精神。解决“探索结论”题型的有效方法就是“分类探索”, 然后选择最佳答案。例如, 某商场计划投入一笔资金采购一批紧俏商品, 经过市场调查发现, 如果月初售出, 可获利15%, 并可用本和利再投资其他商品, 到月末又可获利10%, 如果月末出售可获利30%, 但要付出仓储费用700元。请根据商场的资金状况, 如何购销获利较多?

解析:设商场投资x元, 再月初出售, 到月末可获利y1元, 在月末可获利y2元, 则有关系式y1=0.265x, y2=0.3x-700。

分类讨论:

(1) 当y1=y2时, x=20000

(2) 当y1<y2时x>20000

(3) 当y1>y2时x<20000

选择最优答案:当商场投资为20000元时, 两种销售方式获利相同, 当商场投资超过20000元时, 第二种销售方式获利较多, 当商场投资不足20000元时, 第一种销售方式获利较多。

关于中考数学复习的思考 篇5

关键词:中考 数学 复习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47-01

中考前这一段的复习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本文说一说我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帮助学生建立初中数学知识体系

很多老师在中考前喜欢题海战术,并且把这当做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法宝。我不赞成题海战术,题是无穷尽的,而且作为不是“大师”的我们也不可能猜准出什么样的题,所以把所学知识系统起来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前考试基本上很少出现只考一个知识点的问题,每个问题都会尽可能的跨章节,跨学科,代数几何相结合,如果不能清楚的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的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根本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因此,我特别注意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

1、强调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掌握

学习数学,首先要知道让学生学什么,概念不但要记住,还要理解,更要能表述。老师们都会有类似的认识,经历一次初三复习,自身会有一个大的飞跃,在这种飞跃中数学概念的掌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因此,中考前我一般会要求学生把数学概念这其中跟我进行系统的归纳,把知识点整理表述准确,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基本概念清楚了,知识点明确了,做题更有信心了。

2、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串起来

在这里,串是“串联”的意思,也就是说要把所学知识打破章节,打破顺序,重新整合。例如,方程反映某一“刻”,不等式反映某一“段”而函数反映一种“规律”,它们三者就要有机整合,既要清楚区别也要了解内在联系。通过这种串联,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掌握的也更加牢固。

3、选择好题、精题供学生练习

对于我们能做到的问题,一定要精心选择,不论是基础题还是较难题,选择的前提是要有代表性,偏、难、怪的问题一律不选,而且问题一旦选中,一定要深挖,侧重于方法的讲述。有鱼杆也不见得会钓鱼,是吧?教会学生思考会事半功倍。有时候一个问题老师一讲学生恍然大悟,而不讲个个愁眉不展,原因就是他想不到,他不会思考,所以选题还要分类型,重方法,只有这样,练习的效果才能够保证。

4、让学生对做题错误心知肚明

错误谁都犯,但是,有些学生对于一些题目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这就是问题了。对于错误我觉得一要“捉”二要“打”三要“思”,“捉”就是寻找,可以让他自己找,也可帮助寻找。“找”本身就是一个更正的过程。“打”是要让他有所触动,不是真的打,犯错误就要受相应的惩罚,用来强化记忆,这样以后才能少犯。“思”是说,要对错误做彻底的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做对,并做好记录,以后经常翻阅,加以强化。

二、复习任务的贯彻

教师说的再好,学生不配合,什么用也没有。没有教不会的学生,这句话我不赞成,如果理解成普通孩子能达到10的高度,而他达到1的高度,就算会的话,那还差不多。想让学生在复习中有提高需要老师们重视复习计划的实施情况,落到实处。我的原则是能自愿不强制,强制不行就自治。

自主学习是个很高的境界,这在学生中间是凤毛麟角,他们一般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不用过多的督促。其实除了这部分学生外,还有一部分学生适用这一原则,就是有表现欲的学生,你只要能巧妙地创设一个让他“秀”的机会,他就会不遗余力,有时结果会让你大吃一惊。这一部分学生不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愿意把自己光鲜的一面展示出来,

强制是下策,但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也是不得已,他什么道理都懂,而且讲起来也是头头是道,但就是不能持之以恒,没办法,只能督促,但是这就有一个问题出现,那就是你一个人,而他们是一群人,照顾不过来。我们可以找一些帮手,从学生中挑选责任心强而且成绩好的学生帮忙,这样三方面受益,老师任务轻了,差生照顾到了,成绩好的有了检验的机会,有了表现的机会。但这种方法需要老师的监督,不能流于形式。

对于特殊群体,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降低要求,给他们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比如可以不完成作业,前提是力所能及的不能不做,考40分就算及格等,这需要私下达成协议,否则极易刺伤学生的自尊。自治是有限度的,在总的框架内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治空间是为了减轻他们的压力减少他们对于学习的抵制,这是分层教学地体现。

总之,把我们多年经验内化为学生的积累,把学生的积累锻造成创新的能力,复习的目的达到了。通过这样的复习,学生中考成绩的提高就会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张秀岩.中考数学命题规律探索与中考复习建议[J].出国与就业,2011年9期.

回归课本——中考数学复习的关键 篇6

一、对“回归课本”的正确认识

1. 回归课本,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从而形成知识的交融互通

中考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梳理知识,让知识网络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如何使整个初中所学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是我们在中考复习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回归课本,指导学生使用知识框图或知识列表重新梳理这些知识实际上是一个重温学习经历和课本的过程,也是一个把课本由厚读薄的过程.

数学中考不可或缺的当然是一些重要结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思想.一些结论是性质、公式和定理,而另一些结论却可能是一道例题或习题.比如,“点D,E分别是△ABC的边AB,AC的中点.求证:DE∥BC,且”(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8页例4),其实就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又如,“如果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87页练习3),其实就是利用边的关系证明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判定定理.学生只有熟悉课本,才能快速识别题目的原型,从而简缩思维过程,借助这些结论减少工作量.

2. 回归课本,有利于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011年版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当我们把一切教学都归结为题型教学,把注意力集中在归纳为每一类题目的各种解题方法时,就必然会遮蔽数学的一些基本东西,甚至是数学的来龙去脉和本质.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说:“这个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讲了不知多少遍了,学生还是不会,他们怎么那么笨啊?”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根本不理解锐角三角函数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边和角的关系.这样,无论学生练过多少遍,老师讲过多少遍,一旦应用的情境发生改变,学生还是不会做.

回归课本就是要指导学生不能单纯地记住结果,还要理解知识的形成和本质,这样的知识掌握得才最牢固.比如,在复习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等式性质和恒等式变换把一元二次方程2x2-4x-1=0配成2(x-1)2-1=0,会学习的学生就会重新探究如何把二次函数y=ax2+bx+c (a≠0)配成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顶点坐标公式(,).

3. 回归课本,有利于发挥例题和习题的示范作用,规范解题格式

应对中考数学还需要规范地作答.历年来因作答不规范失分的比比皆是.那么做题规范应该依据什么呢?哪些定理不能直接套用,哪些过程不能省略,哪些表述不能随意,哪些符号不被承认,这些都可以而且只能依据课本.特别是在大量的复习资料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够规范的东西,这就更需要通过课本正本清源.课本例题都是运用某一知识点的典型例题,最能体现对该知识点的应用,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学生在中考中由于解题不规范被扣掉多少冤枉分?哪些步骤要写,哪些步骤不用写,怎样做到答题简洁等都困扰着很多学生,并且由于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板书太细,往往导致学生忽略了例题,其实最好的示范就在课本上.

二、回归课本的几点做法

1. 指导学生,按课程内容进行知识体系的重整

中考数学复习要回归课本,但不是拘泥于课本.复习离开课本不行,拘泥于课本也不行.我们应该从系统的高度重新审视课本.我们第一次学习课本所得到的知识必然是零散的和平面的,缺乏必要的深度和高度,可以说是走进课本,而现在是回归课本.既然是回归课本,当然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视野.

根据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是按照“逐步递进,螺旋上升”的原则呈现的,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部分.这使得指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变得非常有必要.比如,新人教版函数这个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安排在七年级下册,一次函数安排在八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安排在八年级下册,而二次函数则安排在九年级下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整理出下表1:

2. 在课本中提炼重要定理、公式、方法和基本思想,弄清来龙去脉

每种教材均有对课标的理解和自身的特点,但涉及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定理、公式、方法和基本思想,肯定是一致的.

比如勾股定理的证明所蕴含的图形证明方法和数形结合思想都是值得归纳的,可以用图形的面积(如图1、2、3)来证明公式的成立,或者对公式进行几何解释.

3.对典型习题进行变式练习,巩固关联所学知识

一道相同的例题出现在某个知识点中,只能用相应的知识点来解决,但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多,利用一道例题把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使各种方法各显精彩,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巩固和更关联.

比如“如图4,有一池塘,要测量池塘两端A到B的距离(A、B不可跨越),你能想出怎样的测量方法?为什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页例2)

方法一:构造两个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测量河宽.

如图5,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于是在池塘外构造一个△CDE≌△CAB(SAS),便有DE=AB.那么DE的长就是A到B的距离.

方法二: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测量河宽.

如图6,在AB的垂线BF上取点C,连接AC.测出AC和BC的长度在Rt△ABC中,AB2=AC2-BC2,便可求出A到B的距离.

方法三: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测量河宽.

如图6,在AB的垂线BF上取点C,连接AC,测出BC的长度和∠ACB的度数α.在Rt△ABC中,AB=BC·tanα,便可求出A到B的距离.

方法四:构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测量河宽.

如图7,在AB的垂线AE和BF上分别取点C和D,使得A C=BD,连接CD.在矩形ABDC中,AB=CD,便可求出A到B的距离.

方法五:构造旋转变换并利用其性质测量河宽.

如图8,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使△CAB绕点C旋转180°得到△CDF,即点A、C、D和点B、C、E分别在同一直线上,并且CD=CA,CE=CB.把△CAB旋转起来,不可测的AB就转化成了可测的DF,那么DF的长就是A到B的距离.

方法六:构造相似三角形,利用对应边成比例测量河宽.

如图9,在平地上找一点C,连接CA、CB,量出CA、CB的中点D、E,连接DE,这时△CDE~△CAB,则DE长的2倍就是A到B的距离.

4. 重视课本的综合实践素材,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

“综合与实践”虽然是2011年版课标才正式提出并作为课程内容之一的,但是从2001年版课标(实验稿)提出以来,各版本教材都比较重视综合实践素材,希望通过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素材稍一延伸,就会成为别出心裁的中考试题.

比如,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9页的实验与探究:如图10是一个三角形点阵,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第1行有1个点,第二行有2个点……第n行有n个点……我们探究可知三角形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与n的数量关系为:.

而2011年广东省中考第20题就是将其引申而得,但数字的三角阵难度更大:如图1 1是由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组成,观察规律并完成各题的解答(问题略).

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此类综合题作一些改变,以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当然,到了复习阶段,我们可能没有很多时间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及时向学生点拨这些思路,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回归课本,指明了初三中考复习必须立足基础、拓宽视野.回归课本防止“炒剩饭”,“源于课本也要高于课本”,才能够应对中考的考验,同时也要防范课本可能造成的思维定势.回归课本,就是要站在整体的高度与课本对话,让不同领域的知识交汇,成为系统.当登临中考数学的制高点时,回首课本,展望趋势,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数学中考总复习的有效实施 篇7

一、研究考纲, 把握中考动向

中考复习前, 必须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 认真分析本市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 研究中考数学命题的走向与复习策略.全面了解中考数学命题的特点, 及早把握中考动态, 才能在后期的复习教学中进行知识、能力、过程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二、制订切实可行的四轮复习计划

恰当的复习计划可以让中考数学复习工作有条不紊, 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本人认为, 中考数学复习可以分四轮来安排实施.

第一轮:夯实基础, 形成系统知识网络.

1.立足于课本

纵观本市近三年的中考试卷, 相当多的试题源于教材.是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加工改造而成的.因此, 用好课本是系统复习的关键, 教师要指导学生以课本为主梳理数学知识网络.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概念、性质、公理、定理、公式的内涵与外延, 全面了解这些概念、定理、公式的呈现方式.深入把握常用的结论、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扎扎实实地从教材做起, 夯实基础.

2.重视典型例题的讲解

通过近三年中考数学试题中出现的典型例题、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再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法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 实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做好检测和讲评

这一轮的复习题以中低档难度的题型为主.针对近三年中考数学试题的考点方向和命题规律, 通过典型多样的题型训练, 在检测中, 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步形成扎实的数学知识结构.

第二轮:专题复习, 突破难点.

专题复习阶段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形成数学能力和中考应试能力的重要阶段, 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与提高.主要集中在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上, 就近几年中考试题的特点, 专题训练重点涵盖以下六类问题:①体现时代特征的实际应用型问题;②突出科技发展, 信息资源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体现学生阅读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④ 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 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

在进行这些专题复习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并将近年来的中考题按以上的分类进行归类列举, 分析和研究, 真正把握其命题方向和规律, 为下一步的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轮:模拟训练, 提高综合能力.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通过中考样题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要选择好与中考数学试题完全接轨、符合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仿真模拟试卷进行训练.训练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 按标准格式答题, 不会做的题力求把握步骤分, 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教师要及时批改模拟试卷, 分析学生存在的错误问题, 找出错误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及时规范讲评.

第四轮:反思巩固, 全面冲刺.

考前一周, 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模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按题型分几块回味练习, 扫清盲点.把模拟训练中做错的题和容易错的题进行最后一遍清理和巩固, 达到学习效率的最优化.同时还应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 疏导考前心理, 做好应考的各项准备.

中考数学复习方略 篇8

一、充分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复习主体

《考试说明》是教师复习备考的主要依据,可以说它是考试指南,教师应认真准确地把握考试精神和性质、考试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不走弯路。具体来说:细心推敲中考对知识点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需要了解,哪些需要理解,哪些需要掌握或灵活运用;细心推敲要考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哪些,如说明中提到的掌握消元、降次、配方、换元、待定系数法等教学方法;将新旧《考试说明》进行对比,把握新一年命题的变化趋势,复习时加强的内容就作为重点;新删去的或降低的内容不做盲目的补充,新增加的内容要引起重视,避免遗漏。

二、把握考点,落实双基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再根据近几年河北省中考试题的特点,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面,重点知识重点考查,达到复习有重点的目的。第一,把握好本单元的知识点,从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这四个层次进行概括归纳,筛选出本单元中考命题的重点,设置题组分类练习,达到把握基础,巩固基础的目的。第二,精讲典型题目,归类复习,例题筛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课本为本。

近几年来我们发现许多中考题都源于课本,因此,在复习时,不应脱离课本,而应围绕本单元的知识点,以课本重点例题或习题为原型,参考中考命题方向,作适当的改编和深化。

(二)紧抓重点、面向中考。

在例题的选择上,直接运用近几年与河北省试题相近的各省市中考题,尤其是河北省中考题,进行分析、讲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复习到重点。

(三)编写高效练习题。

根据自己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编写出既重点突出,又命中中考方向的练习题,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印象深刻。

三、训练思维,发展能力

中考试题加强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即观察、类比、归纳、判断、探究等,在试卷中,中高档题目占有较高的分值。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仅靠学生的练习是不能达到的。在复习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中、高档题目的训练,采用重要的得分手段:分类复习,通过归类,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思维。而对中、高档题的分类,横向参考各省市前一年的中考题,纵向参考本省近两年中考题,特别针对16—25题型,精心筛选出与之相同或相近的习题,重点讲解,重点检查,专题专练。同时也要重视“做着别扭”的题型,这些题目均对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帮助。

四、发挥集体力量,形成合作的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内容由以往的“备教师,怎么教”转向“备学生,怎么学”,怎么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怎样整合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方面。一般的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讲本单元复习的内容及作法,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整合教学内容,以单元教学的形式,精心设置内容主干,让知识以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上升结构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备课组成员再讨论其实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具体讨论的内容一般分为:(1)分析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2)根据中考数学的考点和双基知识,认真研究每一单元的复习内容;(3)讨论课堂复习卷的安排;(4)讨论上课的实际操作;(5)分工合作,落实每份课堂复习卷的编写,精心设计课内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集体的合作更能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从而在交流研讨中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策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使集体备课活动落到实处。课后,备课组的教师之间还应自觉地进行课后反馈交流,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收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促进整体教学效益的提高。

五、严格训练,提高得分率

从试卷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中考成绩总是与实际水平有差距,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要求紧密相连:一是解题步骤和书写的规范性。对学生的审题、解题步骤和书写进行严格训练,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试卷结构、试卷要求、参考答案和评卷标准,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提高得分率。二是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最后的模拟测试中,对学生在心理素质上进行一些科学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既要让学生了解历年来试题的按排结构(都是拾级而上),又要让学生有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理准备,训练中可有意地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来练习,从而锻炼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三是提高答题速度。为使学生在考场上得以正常发挥,准确、有效地把握做题时间,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教师就要适当缩短答题时间,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训练学生答题的准确性、有效性,提高学生做题得分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总成绩。

六、关注新课程的新重点

由新课程试卷不难看出,三角形、四边形、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概率与统计、图形的变换、找规律等都是必考的内容,因此,在复习中将这些内容作为载体,将常见的数学解题通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归纳法、代入法和特值法、数形结合法)和数学思想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及逻辑划分与归纳、函数与方程、变换与转化等思想方法)融会贯通地应用于解题过程中,能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解题思路和规范的书面表达能力。

七、中考复习中应该注意避免的几个误区

(一)不认真审题。

有些考生在复习中为了节约时间往往审题不仔细,看错单位、抄错数字、忘记检验、答非所问等。

(二)凭印象答题。

中考复习中做了大量的题目,有些学生在做题时看见某些熟悉的题目就认为是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一题,从而很快地下结论。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三)没有针对性地盲目做题。

中考复习课上,教师都会布置相应的练习题,除此之外很多学生都有复习资料和习题,对于后一部分资料大多数学生都是拿来就做,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教师要强调做题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特别是要针对自己的缺漏来选择相应的练习,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可以选一些基本题来做,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选择综合题来做。如果没有办法选择应该做哪些题,则可以向教师征询意见。

(四)做完题不总结。

数学学习看重的是方法和思路,为了增加训练量一题一题地往下做,没有总结的时间是相当不可取的,大量的练习再加上从来不总结,结果往往是做到后面的忘了前面的。

(五)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和经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根本不可能学好数学,现在的数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折纸,什么是商品打折,什么是最大利润,等等。学生若没有相关知识,便无法解题。

(六)不知道如何检查。

数学中考复习策略 篇9

一、注重中考研究, 把握教学方向

初三数学教师要在中考总复习前, 更加认真深入地研究《新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对《数学新课标》和《中考说明》把握到位, 结合近三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 摸清数学中考内容的路子, 把握考试内容的命脉,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及教材,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对三年的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复习巩固再提高。

二、复习计划

1.全面、认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初中进入总复习的第一轮复习, 首先必须要求并布置学生系统掌握教材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过好教材关, 切不可忽视教材内容。教师要给学生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1) 系统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复习, 掌握好每个知识点, 使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定理等, 而且要灵活应用。因为无论什么样的数学题, 甚至看上去难度很大的题, 它们都无外乎是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只要抓住了其命脉, 掌握了公式定理及其推理过程的方法, 在自身的不断探究问题的发展变化中归纳总结, 在学习中巩固, 在巩固中学习, 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对于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 (2) 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习题必须逐一过关。章节后的复习题综合性很强, 大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 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完成, 因教材中的题是从学生理解掌握巩固知识、拓展、综合应用等方面考虑的, 是最具有典型示范代表意义的题, 在首轮复习时千万避免学生脱离课本, 错过这些好题, 要有步骤地循序渐进, 不重、不漏地扎实地进行首轮复习, 避免只钻难题、怪题, 而轻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教师要在这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通过例题、习题的探究及解答上掌握学习方法, 体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的思想和方法, 对所学例题、课后习题能进行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能解答变式问题。教师在指导练习时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 不能只是盲目地做题, 还要及时检测反馈,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情况。加强个别指导和集体辅导工作, 注意因材施教,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归纳

进入复习的第二阶段, 教师要引导并帮助学生对初中三年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由于新课改以来数学教材在编排上知识是呈螺旋式上升的, 因此, 在复习的第二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 进行重新梳理归类组合, 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整理, 变为条理化, 并归纳建立好知识结构网络, 做好专题专项学习。专题确定后要以每一专题的教学目标写好专题复习教案。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数形结合等能力的培养, 还要重视探究,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防止把第一轮复习进行机械的重复。在专题训练时要精选题, 除了照顾一些特殊学生外, 要适合大多数学生, 避免过多的高难度题。在此轮的复习中注意防止单纯的就题论题, 应该是以题论法, 以补弱为主。说到以题论法, 教师应向学生明确初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的思想;具体的数学方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在复习时将各知识点的数学思想方法概括出来, 使学生对一些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增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 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思考、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时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将大题小题化, 隐含条件显性化,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 近年来中考压轴题的鲜明特点是代数与几何的联系, 也是能力的体现。复习中要改变代数几何独立的观点。本轮复习过程中, 在加强练习的基础上要及时反馈改正, 做好巩固提高工作。

3.综合训练, 提高解答能力

初中中考数学进入总复习第三阶段综合训练, 在这一轮的复习中, 教师重点是要抓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审题、解答不同类型及综合题型的解题方法的指导, 以便提高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具体在复习中, 教师一是要出好或选好成套的试卷, 组织好学生考试, 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试卷;二是要针对中考试卷的各类题型和试题结构进行全真模拟训练。要求写清解题过程, 强调规范、简洁、严谨。教师认真及时批阅试卷, 做好重点讲评及再反馈工作。这些工作:一是对前两阶段复习的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及弥补不足。二是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细心审题、认真解答的习惯, 减少学生因不认真读题就解答而失分的情况。很多学生不能够认真审题, 草草一过就忙着下笔, 对题的来龙去脉还没有了解, 更何况是题中隐含的条件, 那就更不能挖掘出来, 所以认为很简单的题也会出现错误。因此通过本轮的复习培养学生仔细审题, 正确地理解题意, 从题中得到准确的信息, 才会正确地解答问题。三是通过综合测试让学生尽快适应大型的考试, 减轻学生正式考试容易产生的紧张心理, 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 建立自信心。因为近年来中考题是按6∶3∶1的比例分配的, “双基”考查的题比例占的很大, 所以学生不必要有过大压力和害怕的心理。在综合练习时随着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扩大, 常会遇到难题, 有些难题怪题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帮助, 反而浪费时间消耗精力, 给学生带来负担。学生会感到自己没有信心完成, 使学生在最后的复习中受到挫折, 心里没底, 所以教师在选题时也要注意题的难度适宜。

教师在这一轮的复习中要注意, 不要过多地做练习, 避免以练代讲, 以复习资料代替模拟试题, 不备课, 课堂组织松散。并注意向学生明确答题要答到踩分点上, 解题过程要用准确、简洁、完整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往往在这方面很多学生都不注意, 认为会解, 得出正确结果就行, 尤其是在几何证明题和几何计算题中, 很多学生因没有规范的推理缺少步骤而丢分, 所以要重视解题的过程。这要通过平时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考试时会做的题才能得分, 使学生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美的问题。总之在综合复习时, 教师除了要重视解题过程的教学, 加强规范性、简洁性及严谨性解题外, 还要加强学生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 提高学生考试的信心, 教育学生善于放弃和努力攻坚, 保证会做的题不失分, 能够做一步就毫不犹豫地去努力争取。

4.回归教材, 扫清盲点

总复习的最后几天里要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到教材上。教师要对教材和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容易出现错误的问题, 按题型分几部分回忆练习, 扫清盲点;或对以前做过的题出现问题较多的部分进行盘查, 做最后一次清扫, 做到心中有数, 以备参加中考。

由于平时教师的教学已对学生进行了养成教育, 学生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 对于中考前的复习还要联系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去做, 那样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摘要:数学中考总复习是在学完初中三年数学知识之后的重要的教学阶段, 复习的策略成为影响复习的一个重要因素。结合实际工作, 对数学中考复习进行分析总结, 介绍了复习策略。

中考前的数学复习的策略 篇10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方法的培养

1、精心摘抄复习题

近几年中考试题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终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中的基础常规题占了70%以上。教师在复习中一定要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方法的培养。我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按知识块组织复习,分成8大块,代数部分三大块: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几何部分四大块: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还有一块统计与概率;每一大块都摘抄复习题型,以课本为主,先把要复习的内容系统地整理成知识网络,把概念和性质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把它写出来,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印象,提高复习的效果。后面的巩固练习,紧靠教材,把课本的例题、习题进行适当的变形、组合和延伸。这样,依纲靠本,系统复习,将8大块内容一块一块的攻克掉,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循序渐进地打好基础,使学生自然地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把选择和填空题编成每次六题的五分钟课前小测,隔天一测,课后马上批改,错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面批,及时矫正,巩固复习效果。循环反复,对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2、课堂的容量要增大,但不能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内容要舍得用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学生疑惑的问题,问题要提得有新意,不要每一节课都应该有重点和难点,增大思维容量,让学生学得有新意、有创意、有收获、有发展。

3、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在复习中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参与解题活动,启迪思维,切忌只讲不练。

4、基础复习不能太早涉及压轴题(即综合题),但也不能完全避开它们,特别是一次函数、相似性、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等部分的中考重点考查内容,复习时要适当提高,讲深讲透。教师可以把综合题分解为较简单的几个小题目,逐个击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化繁为简、分步突破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压轴题的自信心。

二、专题复习,注意分层训练

23题一直是学生头疼的一个题,多数学生一看这个题就不想做。本能的恐惧是这个题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阅读能力不好,不能根据题意去画出正确的图形,不会画图就别论解答了。其实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规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还是好得分的。这个题最多有三个结论,最少有两个结论,我们复习时要专题讲解,帮助学生不重不漏地分析如何画图,找出哪句话是开放的很重要,让学生树立信心,正确书写解答过程,这个题一般都好考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可能出现钝角三角形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

再谈第26题:我省的第26题是存在性问题,属信息给予题,命题者设计的思路是利用图形变式的思想,让我们探索结论并给出证明,解答者要创造性的应用所给信息,通过结论迁移探索结论在新条件下是否成立,然后按要求解答。此题渗透了从特殊问题到一般问题再把一般问题转化为特殊问题来解决的化归思想,在给予的信息中考查几何学习的一般思想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充分渗透了变式思想、开放思想及运动变化的思想,展示了信息中“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此题得分率较低主要是学生不熟悉这类题的解答思路,看到这个题先害怕,有很多学生不想去研究认为无从下手,再有就是学生处理运动变化题目的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理解处于表面层次上,深入性较差。

上一篇:互联网业下一篇:主诉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