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学习总结报告

2024-04-25

研修学习总结报告(精选6篇)

篇1:研修学习总结报告

在这次远程研修学习中,我按时观摩学习了各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指导和解读。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和本期研修老师们进行了探讨。积极参与交流,广泛阅读了老师们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

远程研修改变了我的生活,给了我前行的动力。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我们的班级,在新的日志、话题中汲取我需要的营养。从网上的专家学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也从身边的优秀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通过本期研修学习,我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标的指导下,教什么、教多少、如何教等问题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的宗旨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知识情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智力、情感意志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提高学习效能。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尽量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课堂上只要积极大胆的参与了各个教学活动,就是最大的成功和可喜的进步。评价是为了促进和激发学习吸取,评价要基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标准不是考试要求,更不是要通过考试把学生和老师分成三六九等。应该在于正确的指导教学活动更加有的放矢,更好的改进教学。教师通过坚持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教学生涯。

在整个学习中,深深感受到“爱”的重要性。听了讲座,我对师爱以及教师的定位都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首先,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真爱,让我感动,对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让我惊异。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案例,从教师对学生的真爱、喜爱到给予学生的母爱、博爱。教师在造就了一个孩子的同时,有时也挽救了一个家庭的完美幸福。

作为一名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要具有崇高的敬业爱岗精神、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向困难挑战,对事业的追求执着不渝,经得起挫折的磨难和成功的考验。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要转变观念,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以自身的创新意识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的意识。保持宽容的心境。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可以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与同事要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了解和掌握现代的教学理论,形成崭新的现代教育观念。要做一名创新的教师必须具备各种综合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教师就必须参与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努力积累有效的指导活动的理论和技术,积极撰写经验论文,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

我通过这次学习,不仅是对语文教学专业知识上的收获,一种潜心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的学习态度,更重要是一种教学态度,一种教学意识。不管是综合性学习还是其他语文教学专题,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能够当学生的引领者、主导者,加强文化熏陶,加强审美活动,加强自身业务素质,与学生共同感受,这样才能在教学上碰撞出精神的火花,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综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培养健康合格向上的人才。相信通过这次学习之后,我可以更好地将本次学习的知识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去。

通过本期研修培训,本人认真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借鉴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资源的综合利用,来加强自身的建设,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我信心百倍,热情高涨。

远程研修虽然结束了,但她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的平台,为我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赋予了我们课改的力量,赋予我们人生的坐标!我会牢记使命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

远程研修学习总结报告

]

篇2:研修学习总结报告

城区一中 蔡小军

本期我通过网上研修学习和外出学习,使我的教学观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学习中我接触到了专家教授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面对面的与指导教师和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受益匪浅。可以说本次研修对我今后的物理教学工作将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个一线的中学教师,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为做一名名师而努力奋斗。下面,我就谈谈在本次研修学习活动中取得的一些收获:

第一、以课堂为自己的主阵地,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绝不盲目的照搬硬套,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第二、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学习方法上要求学生重在理解,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要能够灵活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在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们对难题就有了挑战性,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课堂上我总是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比如,在学习了摩擦力之后,我让学生亲眼观察了一遍自行车的结构,然后让学生回答自行车的结构中哪些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是为了减小摩擦。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信任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第四、教师要不断学习充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无形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就要求我们自身不断的研修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使自己的课堂真正的精彩,真正的高效。

通过本期的研修学习,使我清楚地发现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焕发学生的潜能。通过研修学习,使我掌握了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型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方法为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通过研修我认识到: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老师要自觉地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改变课堂的面貌,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师生关系才能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这也是新课改向我们提出的课题。

总之,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任何一堂优秀的教学都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基础,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使用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知识。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好一名教师却是不易的,我在深深地问自己,我做到了没有?我们的老师做到了没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篇3:研修学习总结报告

教师的研修可通过校本、校际培训进修, 同伴互助研修等方式进行, 但它们往往受到时间、人员、场地等的限制。而反思性教学则限制条件较少, 只要教师有内在的意识, 就可以随时随地展开, 所以是教师研修的重要方式。反思性教学与操作性教学相区别, 反对其不动脑筋遵循学习理论或缺乏分析的教学实践, 反对凭借经验和直觉进行的简单重复和机械的教学实践。所谓反思性教学, 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 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3。可见, 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 具有较强的科研性质, 其目的是为了指导未来的行动、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在反思实践问题时, 新的理论观点被逐步孕育起来, 教师形成了“新的理解力”。而新的理解力是教师发展与提高的标志, 教师把这些成果进行总结并提炼, 形成研修报告, 不仅指导与解决自身的教学实践, 也引发有识者的批判, 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研修成果。这样, 研修报告就与反思紧密结合在一起, 成为反思的成果。

一、反思性教学

有关反思性教学实践的研究角度多种多样。本文主要从时间维度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一) 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即在教学前审视自己, 主要存在于教师的备课过程中。教师的备课包括教案的设计和导学案的设计。设计时不仅要研究教材, 还要研究教情与学情。教材在不断更新, 学生的考核标准在不断改革, “铁打的营盘, 流水的兵”, 一届一届的学生、文科与理科的学生, 一轮与二轮的教学, 不同的状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不能一本教案教到底, 将以前学案全照搬。

在《抗日战争》一课的备课过程中, 笔者的导学案首先设计了一个课前预习环节, 其中包含三个部分:

(1) 对教材进行预习与梳理, 采用填空题的形式。

(2) 牛刀小试。日本为什么要不遗余力侵略中国?国共双方为什么结束对峙,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和以往抗击列强侵华的战争有何不同结果?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路线是什么?四次会战的区域、结果如何?抗战结束后, 日本46名甲级战犯受到审判, 他们的指控罪行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策划和支持侵略战争, 破坏和平罪;第二类是任意杀人, 违反人道犯罪。你能举出相关实例来证明吗?

(3) 课前自主探究。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关系如何?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关系?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组织的四次会战结果如何?中共领导的敌后武装力量在敌后的抗战情况如何?力量有何变化?

从表面看, 这些设计体现了笔者对教材与学习内容的深入挖掘, 以及对学生探究学习的热切期盼, 但笔者忽视了一个现实, 即这么多的问题要占用学生多少时间, 有些问题是否太深?符合所有层次的学生吗?学生需要在课前就完成这么多问题吗?完成的质量有保证吗?他们真的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吗?经过反复思考, 笔者意识到过度烦琐的问题设计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 所以笔者决定忍痛割爱, 只保留部分知识梳理性的填空题和对战犯审判的思考与探究两个问题。这样既能达到了解教材基础知识、初步建构知识结构的目的, 又能促使学生提前思考和探究教材以外的社会问题, 初步了解战争的危害, 形成反对战争、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等意识, 从而有益于“人文精神”的形成。

(二) 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就是在教学中监控自己, 是反思性教学区别于操作性教学的重要标志。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及时反思并有效地调控, 使自己的课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思想健康、艺术性强、策略恰当、组织合理。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只有教师本人有着强烈的发展意识, 这一过程才能在实践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课中的反思与调控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反思与调控教学的进度与步骤, 增强计划性, 对讲解、提问、演示、指导学生阅读、记笔记、课堂练习等, 都要适当分配时间, 把握好操作环节, 以免出现松散现象。二是反思学生注意力涣散的情况, 借助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来并维持下去。三是根据课堂情况的变化, 及时调整课时计划。”[1]219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有可能出现与课前设计不符的地方, 比如说教案中的既定难点, 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并不觉得难, 而原先以为容易的地方反而使学生犯难, 这就需要教师随时能够进行“活动中的反思”。

在《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的教学中, 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古希腊地图, 并在地图边打出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名言“We live around the sea like frogs around a pond.” (意为“我们环绕着大海, 就像青蛙环绕着水塘”)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形成有何影响?通过分解、设问、讨论等各个环节, 学生已经得出结论。但就在总结的时候, 笔者说了一句:“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 其倾向于民主的政治。而古代中国是大河文明, 所以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马上有学生发问:“老师, 大河文明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关系呢?”客观地说, 这一问题的提出与考试基本没有关系, 在课时紧张、考试压力大的“紧张感”乃至“紧迫感”支配下, 笔者完全可以采取课后与他们单独讨论的方法, 从而可以继续既定的教学流程。但是, 笔者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学生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 认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有重要作用, 所以, 笔者停了下来, 与学生一起从地理环境入手, 逐步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这样的课堂调控虽然耽误了教学进度, 却真正达到了历史教学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态度;对教师来说, 也是临场应变能力和“课中反思”能力的锻炼。当然, 这需要教师认识到这种反思路径的重要价值, 需要教师有敢于改变既定教学步骤的勇气与胆识, 也需要教师有审视课堂教学的敏锐洞察力。

(三)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就是在教学后发展自己, 是教师经常进行的反思行为, 主要着眼于改进“下一次教学”。教师通过对实践活动进行“临床教学研究”, 总结经验教训, “以研究者的眼光, 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使其成为规律性的认识, 以便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实践, 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2], 使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而言, 课后反思可通过教学日志、同伴教研、学情调研等方式实现。对于教学硬件条件较好的学校, 微格教学则是课后反思、校本研修的最理想载体。微格教学是操作性很强的、可控的实验系统, 其核心是利用视听技术手段进行实况记录, 随后重播实况, 使施教者和评议者都能更客观地评价教学行为。施教者本身能作为第三者身份去观察、分析和评价自身的教学行为, 所以能更有效、更迅速地达到预期的研修目标。例如, 在实践中有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课堂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时, 最有效的办法是应用微格教学进行研究:组织几位学生或同行参与, 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 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训练, 同时进行录像, 然后通过观看录像锁定重要场面, 并进行自我反思、同行“会诊”, 判断在该阶段教师应当采取的教学行为, 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过去, 有的教师为了上公开课或者参加教学比赛, 在班上反复表演, 也经常邀请同行听课、评课, 但由于课堂具有不可控性, 对教学情境无法真实再现, “时过境迁”, 仍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而采用微格教学的方式进行训练, 就能弥补这种不足。

二、研修报告

研修报告是反思性教学的文字体现, 是教师总结与探讨、形成新的理解力的重要步骤。从反思性教学的角度思考, 目前学校中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或教学研修活动中产生的见诸文字的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教研组活动总结、备课组活动提纲等都属于研修报告的范畴, 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等则是较高水平的研修报告。它们应对阶段性教学活动、教师个体或同伴研修的过程进行理性思考, “以经验为认识基础、理论为思想导向、实践为活动平台”, 形成综合研修成果, 尤其是形成理论成果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方案, 以期指导教学活动。当代教师经历着越来越频繁的教育教学改革, 其固有的教学方式正在不断被打破, 在经历着发展机遇的同时, 他们也面临压力和挑战。因此, 教师需要研究教育教学理论, 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等各方面进行研究, 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撰写研修报告, 指导课程实施。

但是客观上, 广大教师的反思意识并不强烈。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教研组活动总结、备课组活动提纲等被割裂成一堆堆松散的文字垃圾, 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 给主管部门一个交代而已, 它们只是研究过程的简单罗列与再现, 鲜有经验反思。即使有反思, 也往往局限于课后的简单总结, 没有实际价值, 更谈不上理解教学原理、指导教学实践、创造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作用。比如某校的备课组研修提纲, 由教务处提供的表格首先确定了研修的专题名称, 然后是“拟提交研讨的内容”“教学内容”“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作业布置”“专题讨论内容”, 等等。这对教师的定期研修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这样的研修提纲就整体而言, 仍然缺乏对教学活动的理性思考, 缺乏对原理的理解。教师长此以往, 只知道做什么, 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即教师以一种模式化的思维从事毫无创新的教学活动, 进行着典型的“操作性教学”。这种实践活动至多只能培养出“经验丰富”的教师, 却难以产生“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此种研修报告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较大的阻碍性。

要提高研修报告的实效性, 必须使教师在经验、理论和实践中穿行, 建构研修报告的过程, 即是建构个人理解和认识的过程。擅长反思性教学的教师从不机械地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行事, 而是按照自己的研究领悟国家课程, 然后运作课程, 并注重学生的课程体验, 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教师运作课程的目的, 就是要将教材、课程标准等抽象的书本经验转化为学生的切实体验, 将单向传递信息的静态、僵化的教科书转化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实践活动。因此,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与技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等进行总结与反思, 判断其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是否符合教学主体和学生主体的共同发展;要探讨各种研修活动中的;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方法, 汲取合理的成分;要从以往实施的教学设计与评价的方法中, 发现问题, 矫正错误, 创造自己的新方法;要将自己开发的教学方法加以概括, 以便于推广;要发表教学实践研究成果, 引发有识之士的批判。这样的研修报告必会促进师生的双向发展。

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 研修报告是反思性教学的理性成果。二者有机统一, 既促进了教师研修经验的积累, 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使其“本体性知识得到拓宽, 条件性知识得到更新, 实践性知识得到提升, 缄默性知识得到丰富, 教育教学实践得到改进, 教育智慧得到启迪”[3], 也保证了教学变革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朱敏兰, 魏恒顺.教学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新西部, 2008 (16) .

篇4:研修学习总结报告

支持学生参与学习可以说是最基础的教学策略。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的教学理论都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构建,没有学生的学习过程,一切教学都无从谈起。教师如何通过各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支持,其支持的力度、准确性、丰富性等,是衡量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准。

定义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上,应转向扮演教学中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等多重角色。要把学生从被动学、机械学中解放出来,激发和促进其学习潜能的发挥;让学生在教师和其他同学面前展现其学习才干和障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参与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只有学生参与了,才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思考空间,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受成功的欢乐,在参与中磨砺思维品质;只有学生参与了,才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更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该策略的宗旨主要在于突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而其指导的目的又在于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即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以及“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因此,“支持学生参与学习”即指“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背景

目前,学生被动消极学习的情况仍然存在,被动消极的学习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惰性思维使学生创新的意识受到抑制,它不利于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弘扬。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这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学生积极有效参与的教学,就谈不上什么积极有效的教育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可分为“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两类。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学习者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意义、效率和效果,学生在主动学习状态下所产生的学习效率则截然不同。面对同样的“学习量”,主动学习者的学习时间短,学习质量高,精神面貌也好。因此,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教师价值引导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自主构建,整个教学过程应是由教不断向学转化,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使学生从课堂的被动者、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者,以更积极的态度应对学习、参与学习、以更饱满的精神和张扬的个性感悟学习,体验创新,分享快乐。课堂上学生能否成为活动主体的明显标志是学生能否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只有学生在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自主参与了教学活动,其学习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换位,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具体来说,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

作为教师,不是把知识“填鸭式”地输送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如何搞好学习,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规律

创设平等、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 要想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氛围是很重要的。在民主、开放、平等的氛围之下,学生敢于质疑、提问,并能够畅所欲言。因此,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并热情鼓励每个孩子,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 支持学生参与学习还意味着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这个空间,学生可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来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参与的机会,之所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是因为在教学实践中不乏流于表面的浅层次参与,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步走到教师的预定地,这种浅层次参与的特点是:学生的参与是被动的,少有深层思考的,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教师搀扶的过多,因此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nlc202309020206

另外,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来说,教师应当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问题,使所有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获得新知识以及成功的喜悦,并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教师要注意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出现总是由部分人代替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现象,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其学习状态要得到教师的特别关注,不仅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另外,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任务的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让学生自选、自练数量适当、难易适度的题,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同时,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学生自选作业练习的形式和完成的方法。

一般模式

策略在实施中可以从三个步骤把握:

前期准备:在该环节中,教师应强调以开展教学活动为目的,使学生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引导学生重温已学过的相关背景知识,示范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方法,或就任务要求提供有关信息。

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如何监督、指导与反馈?

活动后:讲评。

这一环节的重点任务是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评议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一步明确学习的重点。当完成情况不够理想时,他们需要进行补充性教学,并安排相应练习,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掌握相应技能。

教师与学生应共同就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讲评,才能完全奏效,并依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重点。在该阶段还应强调:允许学生有机会提出进一步学习的问题,交流与本课有关的看法与体验,分析各自的观点等,由此引导他们珍惜所学并实践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之中。

前期准备阶段 该环节主要强调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方案。

学生在学习中是积极参与者和主动求知者,在课堂上学生必须带着问题去学习,明确目标去学习。只有让学生明确各自的任务,课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中快乐成长。课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总目标,还应该让学生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明确目标旨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了解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是因为学习目标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始新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指出重点、难点和要求达到的目标以及需要的背景知识等将会利于学生计划的制定,因为学生只有在掌握了这些具体的信息之后才可能制订翔实的学习计划,并且学生也愿意遵照学习计划,安排即将采取的学习策略,积极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引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在研学中获取知识,形成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活动阶段 学生做好了参与的准备,就进入到实质性的环节,即教学活动阶段。在该阶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的适时指导;活动结束时的总结讲评。

第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在教学中积极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具备参与的心理准备。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效益。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是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不仅能够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切中活动的目标要害,引导着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活动中。实践总结得出:引起好奇或悬念,引起不协调或认知冲突,学用结合,使抽象的内容具体明晰化的展示等,都有利于引发学习动机。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做趣味实验、运用电教媒体、举实例等方法来引入课堂。

其次,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看到实现学习目标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种种假设,寻找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原有知识,不断地进行尝试性的参与。教师可多创设直观情境、问题情境、身体语言情境和交流情境。创设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借助操作启动思维,使学生转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面对事件或问题情境,学生可以运用协作、交流的方法,去体验、去感受,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类知识的介绍和讲解。所以要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无论是何种导入方式,要想达到预期效果,都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与学生个人的经历和经验相联系,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才能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得到发挥,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nlc202309020206

二是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链。

设计有效的问题链是针对那些随意的提问、没有层次的提问、问题之间的关系散乱而言的。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无效的随意提问。这些教师设计的问题相互之间逻辑关系混乱,并不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设定的一系列问题,在课堂提问时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在这种问题之下,机械地应答着,这种应答往往是一种封闭式的,比如“是”“不是”等答案,而不是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的发散思维的问题。因此,围绕教学活动目标设计真正有效的问题链是很关键的,这样的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不是随口附和。因此,设计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开放性。

第二,适时指导,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

学生参与学习不仅要有情感的积极投入,还涉及学习能力的问题,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保证,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学习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引导、点拨这一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教师的讲解是为了帮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中指导时注意:

一是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

二是巧。在学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三是温故而知新。学生在学习时,对接触到的信息进行编码,使之系统条理,并与旧知识建立链接,实际上是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方式。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是一种认知规律,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所有知识都是有系统、有规律、由浅入深的,日常所说的循序渐进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学生在自主学习新知识时,切记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利用好旧知识、旧经验。

四是组织练习要及时。每教完一个知识点应立即安排练习加以巩固,做到一练一得,要保证每节课有足够的练习时间,练习分量要适中。心理学理论指出,要掌握某种知识并使之形成技能,一定数量的重复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必要的重复练习不等于无限制、无目的、无计划的机械重复练习,而应当是合理的重复;练习方式要多样,以适中的练习量达到最好的巩固效果,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要面向全体,兼顾差异,做到既确保基本要求,又照顾两头,使全班学生通过练习都能有所发展。

五是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分层参与。承认差异、正视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教师应了解学生,掌握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别差异,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别,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各得其所,各有所得,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中都得到最佳发展。

第三,检查与评价学习结果

一是表扬和批评。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要给予充分肯定和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荣誉感。对于落后的学生,教师更要细心挖掘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经常给以鼓励;对于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赞扬。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美,渴望获得他人的尊重。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表扬和鼓励能够给学生成就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批评学生时,教师一定要注意策略。

二是引导学生查缺补漏。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之际,根据一定的标准正确检查自己达到的学习程度、水平,并对学习目标与实践阶段所取得的效果之间的差异做出解释和说明。学生通过自测,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进行分析评价,弄明白自己哪些地方掌握得好,哪些地方不好,查缺补漏,使自己不断提高。

三是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在学习活动完成之后,学生对学习过程作深入的反省和总结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一环。教师应帮助学生回顾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包括最初的目标设置、选择学习策略及学习结果的归因等,总结学生在此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获得的成绩,从反省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四是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评判与评价。教师应把握在评判、评价中给予学生更多鼓励;在评判、评价中对学生知识的接受、习惯、能力培养进行阶段性总结;在评判、评价中启发学生继续学习以及对新知识进行不断探索。

篇5:研修学习报告

让教育之帆远航

华东师大为期两周的学习,震撼了我原本卑微、麻木的灵魂。敬畏、足金的敬畏,让我重新审视自我。精深的讲演、前沿的理论、生动的说理、诙谐的言辞、渊博的学识、多彩的课堂等等,诸多美感俯拾皆是。我的思想得到涤荡,我的意念被激活,我的教育之帆欲将远航。

一、走向生命自觉

1.教育情归何处?定位何向?

十几年前,选择了教育只为有份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至上的追求是考得好成绩,当个好老师,数十年摸爬滚打,学生吃了不少苦,自己出了不少力,虽成绩“可观”,但那却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荣耀,如此急功近利,事倍功半,学生在我的“栽培”下,他们发展了多少?

说实话,自己的言传身教教出来许多循规蹈矩不犯错的“好学生”,教出了许多不敢“犯上”“唯师命是从”的顺民。他们中最优秀的也缺乏“另辟蹊径”的另类做法,生性拘谨颇多。

回顾过去,我深感惭愧,是卢梭唤醒了懵懂的我:教育就是生长。教育注重后期效应,是火炬被点燃后的激情燃烧啊,是剑离弦之后的雄健穿击,是拧紧发条之后的良好运转,是雨露甘霖之后的欣欣向荣„„,而不是“喂一口”“吃一口”,中间还要抛洒的一招一式,也不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桃”的一来一往,这样的教育是不堪称为“教育”的。

民工的追求是把眼前的活做好,做牢靠,而我们的追求是什么?是眼前易得的功利?还是学生成长的尺度?我们应着眼于其后期的发展态势。如此神圣的使命,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而未雨绸缪。

2.谁为教育掌舵?谁主时代沉浮?

80年代,跑马圈地的时代,90年代拳击手的时代,21世纪,角斗士的时代,等、要、靠的时代已经过去,学、用、创的时代已来临,“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能培养出学、用、创型人才。

为师者须与时俱进提前进入“学、用、创”的角色,期货会落伍,我们不能期待自己成才,现货尚可现卖,然而现货从何而来——抓紧时间把自己打造成现货,“现货”教师才会培养出“现货人才”,才能应时代之需求。

自己学历起点低,腹中点墨经济有限,捉襟见肘的尴尬常常抑制自己弘扬的个性,常常是有表现的冲动,却又被学识制止。这种桎梏困扰了我上进的激情,只能努力,争分夺秒地去努力吧自己打造成“期货”。

有道是:“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成了我的双翅,读书成了我奋进的阶梯,读教学札记、读文学经典、读业务理论、读教材文本、读……”一项读书工程在我彷徨之时启动了,我会豪情满怀地去读,我会矢志不渝地锻造自己。

“走向生命自觉”,让自己不再干涩,让自己不再无助,我所能做的就是掌好自己的航,我企盼“风正一帆悬”的境界,坚信天道总会垂于“生命自觉”的勤奋者,这样我的教育,我的事业何尝会“飘摇无助”?我将潜心打造自己手中的利器,怀抱此器为教育的幸福感保驾护航。

二、追寻生长方向(探寻生长方向)嗅觅生长的气息

教育即生长,不是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的知识传递,而是抽水机抽出喷涌水流的过程。流出的是新鲜、欢涌、源源远流的水,常有生机迸射,没有“生长气息”的教育是暗淡失色的教育。

1、反思自己的教育——

自己从教以来,上了无数节课,组织学生写了无数篇作文,但学生的语文能力却不见长进,语文素养也平平淡淡:文言文背了不少,但到头来面对生疏古文,还是习惯性地挂着“翻译书”这把拐拄;作文写了不少,学生居然还是咬烂笔头,重复着别人经历的故事;学生的口头表达也未见即兴而发,侃侃道来;学生做了不计其数的阅读题,到头来却还是得着寥寥可怜的分值…… 太多的不尽人意,这说明什么?教育的低效!

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是发号施令地组自己的教学,学生畏于“师严”,无奈地迎合老师干涩的讲解,没有兴趣的教学,其生命力有几分,其发展前景有多大?

没有方法、能力、习惯的“教育”,又能走多远?学生没有阅读、思考的习惯,怎有思维的成熟升格?学生没有方法的习作,怎能有自立作文的能力?……

我只关注了眼下学生得“此卷”的高分,却忽视了“彼卷”中将又是陌生面孔,只深交了此卷,面对彼卷时,却甚感生疏,却不想唯有“能力”、“素养”等才是过关斩将的法宝。

有生长气息的教育才是“应万变”的战略、战策。

2、我让学生“生长”了—— 课堂上,不再是少数明星学生的舞台,温暖的激励居然使课堂上的发言此起彼伏,不同层次,不同表达水平的学生踊跃参与进来,课堂极度的沉闷被打破了,孩子们自动发言,有时会一浪高出一浪,这样的状态,何尝不是在“生长”?

我在班中大力倡导“每日读书”,部分学生已开始自觉读书,自觉积累,自觉写心得,他们的阅读不再沉睡,他们的心灵不再干涸,设想将来有机会,设自觉阅读者展示自己的所获,以此带动更多的学生去参与,去阅读。

他们中有的人日记、习作中,已运用起课文中的词句段,他们的积累不再沉睡。

课堂中,当学生难于解答难题时,我不再怒气冲天,拍案斥责,多了几分耐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关爱,感受到了老师的温馨期待,他们开始静心读书,开始参与,有了温馨的引导、筹划,课堂生长气息增添了些许。

3、期待生长,孕育成长

我的教育因浅薄而枯涩,我的学生因我而平庸,这种境地我能做的只有——努力!再努力!

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还未激发出来,他们在课堂上俯首恭听的“衰态”让我焦虑;学生拙于表达的窘态,让我自感“失职”;学生枯竭的写作思维,让我不敢正视自己“语文教师”的角色,学生浅薄的阅读能力,让我担忧……

教学中面对突发事件,自己的思维还很“呆”、“死”,缺乏化腐朽为神奇的应对机智;自己对教材的解读还不深、不透,缺乏个性化理解,还不能调弄出触动学生心弦的音调;自己的语文行为还不足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多的空白,很多的缺憾,我期待自己成长我发出成长的誓言:

重塑全新的自我。老树也要发新枝,世间万物谁不期待生长?

以我“成长”的状态孕育学生的成长,我期待,我努力!结语:

心若在,梦就在;梦若在,心就在。

篇6:高鹏上海挂职学习研修报告

收获之旅

幸福回眸

2017年3月20日起,我通过遵义市教育局遴选有幸参加了遵义市第六期“金种子”校长挂职培训班赴上海学习两个月,在3月21日至3月27日的集中学习中,我聆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

3月28日,我被分配到上海市普陀区中远实验学校。近两个月来,我在美丽的中远实验学校生活、学习、工作,受到中远实验学校领导的关怀与照顾,受到指导领导的热情指导与关心。在挂职学习、锻炼期间真是受益非浅。这要感谢遵义市教育局和湄潭县教育局以及上海市普陀区中远实验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的平台,现就挂职学习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地学校的主要简介和办学经验

上海中远实验学校是中远两湾置业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人民币建立的民办学校,2009年转为公办。与上海师大附中合作办学,保证优质教师。学校占地28亩,建筑面积25582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校舍建筑高雅别致、实用、富有人文精神的气息,成为镶嵌在中远两湾城内的一颗明珠。教学特色为,具有英语双语教学特色:小学一年级起每周加强英语课,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在多门学科中开设双语教学,在初中毕业时,学生能在英语国家内生活和学习。社会实践自我教育特色:社区和社团活动,每学年学校都组织学生进行市内、国内和国外修学考察。学校与社区、家庭形成全方位的教学空间。

数学和计算机教学特色:从一年级起把计算机和数学、语文、自然常识的学习整合起来。

人文教学艺术教学特色:每一名学生都应能歌善舞,至少学会一门乐器。

树立科学探索教学特色:从一年级开始以环保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优秀校长,中远实验学校的校长由原市西中学杨安澜校长担任。杨安澜校长是上海市乃至全国知名度颇高的校长,系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优秀校长,特级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小学部导师宋珠凤老师,是上海市知名的小学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优秀教师,中远实验学校除了有优秀的校长,还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如朱萍(似乎负责小学工作,为英语高级教师)、周桂仙(领导小学部教学工作,为语文高级教师、小学著名校长)、褚宋农(语文指导老师,为语文特级教师)、黄华(数学指导老师,为数学高级教师、上海市高考数学命题组成员)、夏培淑(学校外语部顾问,为英语特级教师)、顾黄玲(英语指导老师,为英语高级教师、曾留学英国)等等很多优秀教师。优质设施,学校拥有先进的多功能语音室用于英语教学、普通话教学,有探索奥秘的生物环保实验专用室,有1000平方米体育馆、塑胶跑道等体育设施,有设备先进、齐全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实验室,有多功能的乐器声乐室和艺术厅,有能容纳600名学生同时就餐的大餐厅,还有科技综合教室、艺术综合厅、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室等。学校校训:好学求真追求卓越

办学宗旨:学校的一切教育目的是为了—— 要让每一个学生编织成才之梦想; 要使每一个学生积蓄成才之力量; 要为每一个学生开辟成才之道路。

二、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挂职学习四十八天,收获很多,受益匪浅。首先欣赏名校长之魅力,校长与学校休戚与共,不论是校长,还是老师,都要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一周有5天在学校,一天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学校,中午不回家,上海的学校是没有中午的,因此每一位老师和学校的感情更应该深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蚂蚁一样的工作,像蝴蝶一样的生活。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在生活中找到快乐,我们才对得起自己的每一天。只有每一个人都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作为校长,一定要知道老师们在想什么。如果自己脱离了教师这个群体,那是十分可怕的,因为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了解老师们的喜怒哀乐,你制定的一系列方案制度才有群众基础;只有想老师之所想急老师之所急忧老师之所忧,你的思想和决策才能够顺畅的贯彻下去。作为校长,要和老师们摸爬滚打在一起才行。老师在吃苦,你却在享福;老师在拼命工作,你却在悠闲自在;老师在承受工作的重压,你却在轻松的娱乐人间。这样的校长肯定不行。你真心的和老师们一起同甘共苦,他们就会理解你,就会支持你,就会“士为知己者死”。作为校长,一定要有担当精神。在学生及家长面前,在上级和领导面前,一定要维护学校及教师。民心向背是关键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必须牢记心头。作为校长,更要开口会说,提笔能写,埋头能干,对外能交,这样才能老师们对你不容置疑。

其次,赏识学生之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是为学生的未来奠基,为学生的成长负责。早上进入校园或是中午大课间时间,你就会听到悦耳的钢琴、长笛,悠扬的萨克斯、小号、圆号,还可以看见射箭馆、美术室、的同学和篮球场、足球场上矫健的身姿„„那是学生在参加兴趣班活动。午餐以班为单位在学校餐厅进行,学生都很安静、有序,保洁意识特别强,桌子上、地面上不见任何掉落的饭渣或油滴,真可谓文明用餐,令人折服。饭后学生在教室里或看书,或完成作业,或参加兴趣班的训练,没有人喧哗,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课堂上学生善于思考、发言积极,合作交流氛围浓厚。所到之处,学生个个礼貌待人,见面主动招呼,热情问好,大方得体、毫不做作。看了学生的特长课,感触很深。学校每周都有下午不上文字课的特长课,全部是兴趣小组活动,中远实验学校的特长课特色是射箭、陶艺制作、机器人编程和美术,每一次活动都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些兴趣班里参加活动,感觉真的很好。一个人总要有一点特长和爱好,长大之后才会更加幸福,生活质量才会更高。这才是真的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基。

第三、感动教师之敬业,学校教师从7:00左右到校直至下午4点多离校,始终恪尽职守,承担着教师的一份责任。在中远实验学校,许多教师每周任课达到16节及以上(不算兴趣班辅导和中午休息辅导学生)。因此每位教师都显得比较忙碌。再加上学校活动多,教研组、年级组活动经常化、序列化。因此,教师除上课外,大量的听课、课后交流、集体研讨以及学生管理和教育,几乎占了课余的大部分时间,所以上班期间,你绝对看不到闲聊、无所事事的现象。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

第四、难忘中远之情谊,挂职学习期间,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给予了我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帮助,学校陈婷校长、副校长张明名等领导经常过问,以她们亦师亦友的态度真诚指点,并为我提供了很多锻炼学习机会。从我自身讲,也能以自家人的身份融入这个集体,特别是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业余生活,我同很多同志结下了深厚友谊,也深深被中远实验学校领导老师们身上的那种活力和热情所感染。我想,真诚的交流必能促成大家的精诚合作,谦虚坦荡的胸怀也必能赢得真正的友谊。在这种信念下,我与大家共事交往,把工作和生活的话题变成纽带,与大家相互理解,和谐共处,努力工作。除了学习锻炼,也收获了难能可贵的真诚友谊。

在这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参加了该校的各种会议(行政例会、党员大会、教师大会等)和讲座报告(后勤员工培训、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等),阅读收集学校有关资料,并深入课堂听课,与行政人员交流,了解行政部、学生部、人事部、年级教研组等各部门运作情况,时间虽短,但我对中远实验学校有了较深的认识,他们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精细的常规管理方法、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完备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有效多样的教师培养,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第五、对自己任职学校工作的启示,对照自己任职的学校,我觉得十分惭愧,因为我们与中远实验学校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首先是认识上的差距。在教师队伍培训和提高方面,我觉得学校部分老师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都已经临近退休了,还培训他们干什么呢?事实证明我错了。作为一名老师,在讲台上坚守一天,就一刻也不能脱离学习,否则就落后了,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在学生方面,我们也是急功近利,只是追逐学生的学科分数,在乎每年的中考成绩和全县排名,而忽视了学生特长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我们制造的只是一台考试机器,而沿中远实验学校培养的却是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然后是行动上的差距。校本培训、教学研究等工作我们一直停留在口号上。上级要检查了,我们就急忙赶一些资料用来应付。中远实验学校却是实实在在的在开展工作,学校领导在动脑筋如何开展,老师们在动脑筋如果提高,氛围很好,效果很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我们抓一段时间就放松了,情况恶化之后我们就又抓一阵子。这样时紧时松,不能持之以恒,结果学生的各种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中远实验学校是一以贯之的去抓,坚持不懈,所以学生的习惯很好。校园干净整洁,学生明德守礼。特别是学习习惯真的令我们十分佩服。最后是学校文化的积累沉淀和提高升华方面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核心的文化,只不过是跟风。别人在做校园文化,我们也就做校园文化,与别人是差不多的,甚至是抄袭而来的。这样的文化只是挂在墙壁上,写在橱窗里,缺少灵魂,是给别人看的。而中远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有他们自己的魂,是全体老师根据建校多年而梳理提炼出来的,是学校每一位老师行为的准则和做事的标高。一所学校有了共同认可的文化,就能够从人治走上法治的轨道,从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未来自己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设想,在基地学校的学习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48天,但是我一直用心的在看、在听、在思考、在领悟。构思自己的学校,我信心满怀。第一是要全面梳理提炼学校的文化内涵,也就是学校和每一位教师的灵魂。我们要采取拜访老领导、座谈老同志、召开在职教师会议等形式,梳理提炼学校的文化内涵。结合我们已经在做的校园文化特点,提炼学校的文化积淀。第二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让所有领导有独挡一面的担当精神、有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有服务师生的良好心态、有和谐维稳的协调能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让班主任能够把心思花在学生身上,能够把精力用在班级管理上,形成“有令必行,政令畅通;有规必依,依章办事;有功必奖,奖罚分明”的办事氛围。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让骨干教师有激情去开展教学活动,为提高质量带头;用宁静来开展课题研究,为科研兴校带头;用热情和同事协作,为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带头。加强党员队伍教师,让党员教师有奉献精神,有合作精神,有吃苦精神,有主人翁精神。第三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特长,真正做到一师一特色、一生一特长、一校一品牌。

两月的挂职学习已经结束,带着几分留恋、几分回味、几分收获,我反思着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寻找着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相信这次挂职学习对我今后的工作一定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此,我对中远实验学校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这次的离别不是结束,而正是我们长期学习和交流的开始„„

上一篇:“语词的魅力”英语词汇大赛策划书下一篇:中考数学总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