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2024-04-07

谈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共10篇)

篇1:谈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浅谈中职英语泛读教学中中西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和方法

文/陈杏琼

摘 要:根据英语泛读教学中所反映的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指出中职英语泛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例证讨论了中西文化导入在英语泛读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而对中西文化导入的几种方法进行详尽而深入的论述。

篇2:谈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泛读课程是一门进行大量阅读实践的学科,更加突出的是其语言信息量“大”而“泛”的特点。初次接触英语泛读这门课程,中职学生难免会将其与传统的精读课程混淆,认为泛读课程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需要教师像传统精读教学一样,对阅读的 篇章进行精细的讲解,对段落、篇章、乃至语法都进行详细解答。实则不然,英语泛读教学却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

众所周知,英语阅读是一门相对较枯燥的课程。我们先不谈其中出现的众多生词,单是句子的结构已让学生头疼不已。加之泛读与其他阅读的不同点在于“量大”,篇幅较大且阅读时只能采用“泛泛而读”的方法,往往让学生看过几遍下来,仍是摸不着头脑。几次的挫败,学生开始对英语泛读失去了兴趣,每次谈及泛读,学生都是兴致缺缺。

针对中职学生的这一特点,这里要提到的就是进行阅读前的准备活动,也就是我们英语教学中通常所说的“warming-up”,即

“热身活动”.这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因此,进行阅读前的热身活动是一堂英语泛读课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形式多样。鉴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所以,在热身活动中导入中西文化是极其重要的。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是中西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介绍几种中西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中西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1.英语学习的四大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都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

尤其是泛读课程,当中出现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异国风俗和风土人情,如果学生对于这些内容没有事先的预习和资料收集,

教师若没有进行适当的补充,那么学生对于泛读课程学习就可谓是难上加难。因此,在英语泛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背景文化学习,适当地导入中西文化背景。

2.随着日益加深的中外交流的影响,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不同文化差异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产生许多阻碍。语言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单纯只掌握语言符号,却不了解文化背景和底蕴,只能单纯学会流利地用英语表述,而犯下许多语用的错误,这并非真正称为英语学习。而这在英语泛读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3.中西文化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在导入中西文化知识的同时,要结合语境、篇章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向学生灌输英美文化风俗。更重要的是,泛读课程的选材极为丰富,内容涉及英语国家人文地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会观念、价值取向等,适当导入相关中西文化内容,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为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起了促进作用,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二、中西文化导入的方法

1.中西方对比法

对比法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可能发现学生母语和目的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产生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通常在备课的时候,我便会提出“Brainstorm(头脑风暴训练)”,给予学生一至两个与 篇章阅读相关联的问题,让他们进行思考,他们可以进行结对或小组讨论,随后给予他们自由时间来各抒己见。例如,在进行“Food and culture” 这一单元泛读教学时,我便会给他们这么一个问题:“Can you brainstorm different types of food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通过中美食物的文化差异的对比,学生发言踊跃,也对该 篇章所谈及的美国食物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补充法

适当的中西文化背景补充也是英语泛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阅读前我往往会补充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让学生熟悉 篇章的社会文化背景,因为背景知识的不足很多时候会加大阅读的难度,当学生已知的知识和本身经验造成阅读障碍时,我认为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补充文化背景不单纯纠结于文字的补充,亦可通过电影、视频、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补充。例如,在谈论“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这一话题时,我认为,学习第二外语最大的用途在于实际应用,于是就给学生看了几个简短的视频,都是英语情景对话演示的视频,第一个视频是“How to get to Nanjing road?”也就是 “How to ask directions in English(如何用英语来问路)”;第二个视频是 “Introduce yourself” 如何介绍自己;第三个视频是 “Reading signs” 如何来识别标示。此外,我还给学生展示了一些国外标示的图片,让他们来猜测不同标示的含义,通过这些介绍,让他们对于第二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也为接下来的 篇章阅读奠定了基础。

3.人物或事件引入法

阅读当中,往往会出现许多名人或众多著名的大事件,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熟悉这些内容,所以,教师在阅读前进行适当的引入是必需的。例如,谈论到了“Margaret Mead: the world was her home”时,许多学生都纳闷,“Margaret Mead”是谁,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世界是她的家?确实,这有点为难学生了,“Margaret Mead”(玛格丽特・米德)是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而“人类学家”这个名词却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关联,我们也鲜少谈论到这个名词。因此,在热身活动时,便需要引入与“玛格丽特・米德”相关联的背景介绍,诸如她环游了世界许多地方,帮助了许多人,为维护妇女权益而奔波等内容,使学生对这个人物及背景有所了解,才不至于使他们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去理解课文,起到了更多反作用。

4.学生阐述法

每一章的内容,我都会事先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当然,所谓的预习并不是事先将要阅读的 篇章进行生词、语法查阅,而是根据 篇章主题进行事先预习,学生可根据主题自由选择一个题目进行阐述,可以是他们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也可以是他们对此主题的看法,均可以事先准备,在课堂的热身活动中,我便会邀请他们上台来做“Presentation”.起初,很多学生都非常羞涩,不够自信,他们不敢上台,一来担心自己的表达有误,二来担心同学的耻笑。后来,我鼓励他们,不在乎你是否犯错,我在乎的是你有没有勇气上台,将你的观点展示给大家,甚至给他们举例,教室只是个小小舞台,你们都不敢上台,以后走出社会,登上大舞台你又将如何?学生受到了鼓舞,不再害怕犯错,总是积极地抢先要上台做“Presentation”.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积极寻找相关的文化背景,与老师、同学一起分享讨论,在他们做阐述的同时,也使他们对阅读的背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减轻了阅读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5.课后补充法

英语课堂的教学必定是有限的,尤其是泛读教学,单纯课堂的阅读是不够的,因此,利用第二课堂进行课外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看英文电影、趣味英文图片、阅读大量的英文杂志报纸、收听美国之音、英国电台等广播,参加外语角与不同的学生、外教进行交流,这些都能为学生补充更多中西文化背景知识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起到示范指点作用,课后更需要学生自己去“开垦”“收获”,更广泛地进行阅读,了解不同风情、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诸如,社会、新闻、热点、地域文化、民族风情、地理、旅游、文化艺术等。鼓励他们快乐地学习,增强阅读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谢之君。文化中的语言与语言中的文化[J].外语界,(01)。

[2]高寿生。泛读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鲍志坤。也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界,(01)。

篇3:谈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需要对外交流,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时代的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者的习惯,得体地、合适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作为国际性语言的英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英语课的地位日渐突出。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传授语言知识,重视语法,生搬硬套,轻视语言的实际应用,忽视语言的文化差异,造成词不达意、漏洞百出的情形,甚至闹出笑话。造成这种英语表达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者脱离语言环境学习英语。因为语言环境总是与交际场合相联系,交际场合不可避免地与社会、文化相联系,所以将跨文化与交际场合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能脱离文化单独存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目标语语言环境,将学生学到的词汇、语法知识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检验辨别,提高学生跨文化的语用意识,帮助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社会习俗、文化习惯,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可能。

二、传统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英语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分离。

虽然近年来跨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逐渐得到重视,但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语言知识结构、生搬硬套、轻视文化因素的做法仍然普遍存在,这种做法是造成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长期以来,英语课堂主要以灌输英语知识为主,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很少讲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师以讲解生硬的单词、句子为核心,就课文讲课文,只重视外在形式,不注重语言的内涵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致使学生误认为英语学习就是背单词学语法,从而缺乏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

(二 )形式枯燥 ,缺乏形象教学有效手段 。

目前大多数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形式仍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为主,不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指导,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主要教具仍是黑板和粉笔,很少应用多媒体,这种英语教学缺少更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消极应对心理。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语言的教学手段应是多维的、生动的、活泼的,这样才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增强文化交流意识,为跨文化交际做准备。

(三 )学生实践能力不强 ,缺少亲身体验 。

现代英语教学中, 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用于讲授语言知识点, 很少有课堂讨论等互动形式。一些课前小演讲也只是形式,学生之间很难做到互动交流。演示内容往往缺乏英语文化联系,学生很难感受到应用英语进行文化交流的乐趣。

三、跨文化英语教学的对策

(一 )挖掘语言的文化潜力 ,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 。

语言具有人文性,“语言也是文化总体中最核心的部分。语言的这种文化性质决定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 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可以而且应该结合起来”(张红玲,2007)。语言教学其实和文化教学是相联系的, 我们应挖掘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潜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Brooks(1968)指出,语言是一个由语音、语法、词汇等构成的符号体系,这个体系是由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句法)、符号与其所指关系(语义)和符号与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语用)组成的。语言的文化功能就是通过语音、句法、语义和语用四个方面体现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语言层面实施跨文化教学。对于英语学习来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跨文化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其通过英汉文化对比掌握西方文化,学习英语。例如,在语法教学中,通过汉英语法、句式表达的差异,让学生了解英汉文化差异,西方民族注重形式逻辑,抽象思维,属于一元时间文化,而汉民族注重整体的多元时间文化。再如,在语音教学中, 教师给学生讲授美国黑人与白人英语在语音语调上的区别, 从而给学生讲授美国种族隔离制度这一文化背景知识。

(二 )加强跨文化教育意识 ,正确发挥教师作用 。

教师在语言教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中,既不能过于夸大,又不能浅尝辄止,要把握好尺度。在教学中运用比较、讲解和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增强英语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讲授听说读写的同时, 尽可能地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了解英语文化。教师应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尽可能多地创造一些条件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使学生全方位了解英语文化、亲身体验,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如,直接和外教进行交流,开展文化讲座,定期进行不同主题的专项文化活动。文学、影视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应多组织学生欣赏文学影视作品,从而提高跨文化意识。

(三 )增强快文化意识 ,改进教学方法 。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拓宽思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跨文化教学的目的,选择教学内容。跨文化教学内容除了要具有针对性,还要新颖、多样、多元。在教学中,教师应摒弃死记硬背、盲目灌输的做法,深入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将不同的方法灵活运用到教学中。例如,运用交际法,使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如新闻广播、广告等,把教学过程本身当做交际过程,通过各种途径围绕题材任务组织学生进行交际活动。再如,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利用研究性学习法,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讨论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然后就材料的内容自主地进行讲解与分析,向学生介绍相关文化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西方价值观念、风土人情,感受异域文化。

四、结语

跨文化英语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语言和跨文化密不可分。在现代课堂中,我们应重视跨文化教育,转变思维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发挥教师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摘要:伴随时代发展的需要,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对跨文化交际培养目标的要求,特别在语音、语调、非语言交际手段等方面。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选择恰当的可行性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敏感意识,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篇4:谈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导入 英语翻译教学 课堂模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123-01

1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明显。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传授。虽然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诸如增译、减译、改译等翻译技巧,但实际上,由于老师选取例子的单一性,学生学到的往往是概念。虽然老师给出例句说明这些概念,而学生没有空闲去思考这些技巧的来龙去脉。第二,翻译教学模式比较陈旧。当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往往是教师选定一本公开出版的翻译教材,外加补充的知识点或翻译实践材料,按照课本知识体系进行上课,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虽然任务完成了,最好的结果充其量是学生多记忆了几个例句而已,实际并未能学到真正的翻译精髓。第三,翻译讲授的针对性不强,讲授的翻译知识宽泛,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教学,如法学类的学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讲授法律翻译;商务类的学生,也无法有针对性地讲授商务翻译,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难以学到对其专业真正有益的翻译知识并切实提高翻译实践能力。第四,在翻译教学过程中仅仅传授给学生语法、句法、篇章等基础知识,而不能从宏观的角度指导学生纵观全局、高屋建瓴地把握原文的思想脉络。重技巧、轻文化的现象比比皆是,为此也闹出不少笑话。针对以上问题,该文着重论述英美文化导入对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2 英美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2.1 可加深学生对译文原文的理解力

文化导入可以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当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际中,整个教学只注重翻译理论的讲解,教师只是将各种知识点或者大纲考点进行传授,学生背的机械,学得枯燥,几乎无兴趣可言,当在教学中深入英美文化时,英美国家鲜活的资料以及新奇的文化习俗等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2.2 能增强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语言是在文化的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他是文化的反映和表达,这就决定了不同语言文化有着很大差别。

英语翻译教学中进行了文化的渗入,可以使学生正确掌握语言形式,使他们能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对象,按照不同的需要,用适合的语言形式进行交际活动。

2.3 可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

在对于英美文化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动作、视频等形象化的实例来进行讲解,是学生尽快适应英语,培养英语的语感,按照英语思维来进行翻译,并且也可以同时锻炼学生的听了和会话能力。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由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3 使学生加深对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具体方法

3.1 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英语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现行英语教材,重视交际文化的教学,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比如在讲到具体文章时,可以导入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相关事件的历史经过以及前后因果关联等。实物产生的印象远比理论指导强很多。

3.2 课堂上注意跨文化差异比较

某种意义上说,不同文化背景下两种语言的交流其实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但是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当前英语教学中渗入英美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摆脱大纲以及考点的桎梏,时刻注意比较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的不同,在讲课过程中,碰到与中国文化有不同的时候,随时讲解,增强学生的上课兴趣以及掌握程度。

3.3 课堂外英美文化氛围的创建

充分利用现代社会发达的媒体广播,选取有代表性的电影、电视节目、广播等,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观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另外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方面,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英文报纸,如《纽约客》、《经济学人》、《读者文摘》等可以组织学生欣赏英美名著原文,通过这些英文原著中反映出来的英美价值观,生活习惯,用语习惯等,来提高英美文化在学生中的渗入。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讲座,介绍英美文化,举办英语演讲比赛;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提供场所,开设模拟场景,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结合英美国家的一些重大节日,举办英语晚会。

3.4 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改变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具体方法如下:比如在讲授Bertrand Russell的The Road to Happiness这课的翻译时,首先,布置学生搜集与这一课相关的知识。例如作者的简介、课文的文化背景,景观,风土等自然特征与语言特色,生活习惯等人文特点。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发表的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当地的某个方面的特点,并且其他小组可以加以补充,完善和更正。最后将学生的发表归纳为简短的汉语逐条写在黑板上。其次,教师带领学生熟读文章,要求学生结合黑板上的内容对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和思考,并将其译成中文。由于学生事先已大概了解文章的相关知识,所以翻译起来也没有文化障碍,教师可就出现的错误予以纠正并重点讲授,加深学生对翻译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在课堂评价方面,由各个小组成员之间互评,并整理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代表小组进行发表,由学生给予评分。

这种翻译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拓宽了文化视野,独特的教学组织方式让学生学得开心,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4 结语

文本重点就英美文化导入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方法进行了论述。在翻译教学中适度的文化导入,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能使翻译课程更加生动,丰富。英美文化知识的积累也能为英汉互译扫清文化障碍。当然,翻译教学活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何创造出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中国翻译,1984(1).

[2]朱丽.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1(1).

篇5: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法

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11)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中学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4.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5.了解和体会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

篇6:谈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问题及解决方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文化的内涵,而文化又是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英语教学当中,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遇到很多关于文化背景差异的问题,这将形成对语言理解的问题,因此影响到语言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的作用.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出现的.现象、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作 者:吕淑敏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150000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1)分类号:H3关键词:文化差异 转变英语教学角色 语言教学与文化比较相结合

篇7:从人文化的角度谈高中英语教学

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阐述人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人文化;渗透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要求我们克服文化差异,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如何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已成为每个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要更加人文化

人文化,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们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随着《英语课程新标准》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重视教学重心这个问题。

他们逐渐将教学英语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关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帮助他们慢慢地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我知道这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进步,教师与学生除了课堂交流,也多了课后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多提问,帮助他们解决个人的英语漏洞。

但是,教学方式人文化提醒教师们,我们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本,那么在教学方式方面我们更应该听听学生的呼声和意见。

整个高中学习阶段的节奏是紧张的,或许这也给学生学习英语造成了压力。

一种教学方式的成型,经历了教师的多年实践,经过教师的无数次琢磨。

因此,对于每位英语教师来说,他的教学方式就是属于自己的文化产物,而对这种文化产物就会怀着欣赏和遵循的态度。

所以,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面不愿意多做改变,他们不愿意冒险,也不愿意尝试。

然而,学生才是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掌握知识与学习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理想效果。

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教师们都可以选择尝试,并且不断更新。

二、教学背景要引进人文化

人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文化也是人们前进的结晶。

就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样,英语同样有属于它的独特文化。

学习英语,同时也是在学习外国文化。

而我觉得学习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更容易让人接受这种语言,让人更清晰感悟到这种语言的魅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时更应当重视教学背景的人文化。

向学生们讲解英语演变的过程,向学生说说关于英语口语的笑话,向学生说说国外的风俗习惯。

这种人文化背景的话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也是在向学生们潜意识传递学习英语的趣味性。

轻松、有趣的课堂能缓解学生的抵触情绪,还能增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一堂课的基础,也是一堂课的收获。

为课堂增添人文化的背景,就能更为巧妙地达到目的。

懂得一种语言的文化,会让学习语言的人有迹可循,能相对减少学习中的困惑。

当然,教学英语还需要跟上语言文化的步伐。

文化是在不断沉淀的,只要人们还在不断地前行,那么就会产生更多的文化。

我们不能保证今天学习的语法就是绝对的,某种固定搭配不会出现其他单词的代替。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语言教学的更新,这样才能保证带领学生跟上语言的步伐,在语言文化前行中不断地学习、掌握。

三、教育者本身更需要人文化

就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很多的中学都与外国语学院建立了盟友关系。

其实,可以说这种现象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可邀请在外国语学院中学习的教师为高中生讲解英语。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英语气息,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的听力。

并且这种课程的开设,能让学生们接触到各个国家的英语,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英语氛围,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所裨益的。

所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比较支持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适当接触外籍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热情。

但是,我并不支持完全由外籍教师教学,毕竟他们不理解中国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学生碰到问题时他们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讲解。

因而,作为英语教育者,我们需要完成自身的人文化。

自身人文化的过程,就是自身学习、进修、提升的过程。

中国有一句古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英语教师,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有这种思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其他优秀教师的指导或者是自身的觉悟,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然后再请教学习,弥补不足之处。

面对学生的质疑,不要生气,更不要气馁,鼓励自己,正视自己的知识缺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积极参加英语的学术活动和进修活动,鼓励自己,多和外籍人士进行口语交流,既要做到熟知语法,又要拥有流利正宗的口语。

或许高中英语教学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或许我们的教学能力还不够成熟。

但是作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我们,将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将高中英语教学进行到底。

总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趋同和融合使得语言的融合趋势必不可免,语言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沟通交流,促进文化趋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英语教学就要引入人文化,才能更加生动,让英语真正成为一种交流的语言“工具”。

参考文献:

1.陈晓枫.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提高英语教学[J].中学生英语,(11):34.

篇8:谈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文化建设,文化活动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等教育多年来一直注英语理论知识的输入及课堂教学, 而忽略了校园英语文化的建设, 导致部分学生变成了只会学不会用的知识机器。为改变这一状况, 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英语文化素质培养。在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文化中, 校园英语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因此塑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英语文化环境, 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具有较为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英语文化的功能

大学是大学生个性、兴趣、品德形成及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烈。丰富国内外的文化可以使他们获得求知的满足。同时, 丰富的英语文化活动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沟通机会, 他们可以交流东西方思想, 不仅锻炼听说的能力, 也开阔了视野。大学生们具有共同的英语文化背景, 既吸收英语文化知识, 又投身于丰富多彩的校园英语活动中, 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吸收和深入学习及研究。同时, 认识并参与形式多样的课外英语学习和活动, 有助于广大学生增长英语各方面的知识, 可以从文化角度更好地了解西方社会及跨文化知识。通过这些英语文化的活动, 使得大学生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抱有更大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校园英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传播信息, 并能使大学生不断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校园英语文化能从内容、形式等方面弥补英语课堂学习环境的不足。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英语文化活动, 与他人用英语进行广泛的交流, 使其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二、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长期处在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 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 长久以来就会形成热爱英语的氛围, 学生们也会积极主动的融入其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不仅是要营造兼具中西文化特征的文化环境, 培养国际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而且要结合课堂教学。因此, 加强校园英语文化建设是增强校园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之一。除了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知识, 还要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由于英语是一门国际性语言, 在学语言的同时, 又使学生了解的西方的历史文化。学生在学校接受的英语语言教育是最正规的教育模式, 学生在校园里的接触的英语文化,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学习。良好的英语文化环境必将会带给学生良好的导向, 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让英语学习更加有效。校园内创建良好的英语环境可以营造一种充满英语气息的文化。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 实现人生价值;使学生能怀着快乐的心情进行英语学习, 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 从而使校园成为师生不断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场所。

三、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方法

1.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核心

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线实践者。现代的高校英语教师要有现代的教育理念, 渊博的英语知识, 浓厚的人文素养。作为英语教师, 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内容丰富、有教育启发意义的英语文化活动。并且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读书会和英语专题讨论会。教师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类英语活动, 以此来提高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的核心。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的作用, 丰富校园英语文化活动。作为校园英语文化活动的主体, 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校园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编排一些英语节目, 如英语学习网站、英语角、英语新闻广播、英语口语、写作比赛等。校园英语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 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潜能,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开展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 是校园文化最常见、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基础的文化活动主要有英语晨读、英语朗诵比赛、英语角、英文打字比赛等。活动对象可以以大学一年级新生为主, 通过这类活动可以培养新生的英语学习热情。通过举办英语口语类的比赛, 激发发音存在问题的新生通过模仿改善语音。举办英语角, 可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改善新生英语书写及口语基本功, 提高其英语综合能力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对于大二、大三的中高年级的学生, 可以组织难度大一些的比赛和活动, 如电影配音、英语演讲等。这些英语文化活动可以将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英语视听说课程经常练习的英语影视配音可以作为一项不错的活动, 这不仅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欣赏影视作品又能训练听力和口语, 而且还能帮助他们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从而提高跨文化意识。英语演讲比赛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对参赛者的要求很高, 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掌握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英语语言学习和训练。

针对大三、大四的高年级学生, 可以组织高级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如英语辩论赛、英语笔泽、口译比赛、模拟对外交流接待等社会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活跃学生的英语思维, 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使其毕业后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高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 通过前几年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因此他们更乐于参加富有思想内涵、能锻炼自己能力的活动。此外, 在计划各学期的校园文化活动时, 可把上述英语文化活动做为常规性项目, 在各学期穿插进行。

3. 加强校园英语文化软件建设

在大学校园中, 创建一个适合英语学习的环境, 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从而提高英语交流的能力。大学校园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学生区、提示板、宣传栏等开辟英语角, 内容可以包括优秀英语作品展、英语之星等, 使学生感受异域文化和榜样的作用。用英语布置学校教学楼和教室, 用中英文标示所有教室和设施。在教室、寝室、走廊里张贴中英文对照的励志格言、名言名句等。在校园的主干道、餐厅、图书馆和各建筑物处, 设置标准的中英文双语标志。学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所开设专业的特点, 增加图书馆英文报刊的品种和数量。

4. 加强校园英语文化硬件建设

目前很多学校都有线或无线广播电台, 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学习和宣传的平台, 促进校园英语环境的创建。创办者必须认真研究并监控电台英文节目的质量, 内容的丰富性, 以及是否合理安排播出时间等。例如, 可以在内容上增设学生感兴趣的英文文娱节目、体育新闻和国外著名的电影、歌曲等, 时间上可利用早、中、晚不同时间段播放。从而增加学生英语听力的输入, 让学生沉浸在英语文化氛围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数量和质量, 反映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与质量, 也体现了其人才培养的水平。加强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使用英语。因此, 学校可以多邀请知名英语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英语专题讲座。创设条件, 增加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沟通的机会。加强学生与在校留学生的交流, 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活动在高校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贴近学生,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校园英语文化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综合的工作。丰富的校园英语文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延伸, 并可以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英语知识,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可以将枯燥的英语学习编变成充满乐趣的活动。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手段, 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构建一个有效的英语教学体系, 更好地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 改进英语教学工作, 改善英语教学效果, 从而满足新形势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赵越清.我国高校校园英语文化建设[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09 (5) .

[2]江涛.校园英语文化建设论[J].盐城共学院学报, 2005 (3) .

[3]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0 (4) .

[4]聂军.素质教育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 1999 (4) .

篇9:论英语教学文化渗透的方法

【摘 要】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学习英语语言,必须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本文针对英语的跨文化教学进行阐述,把语言知识教学和文化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并重视文化差异,从而真正提高语言综合素质。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文化渗透 方法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细化就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由于人们的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表达习惯不同,跨文化交际往往出现词不达意的状况。美国人类学家Kluckholn认为:“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社会的遗产,而非生理的遗传。它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先天固有的。文化的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所不知。”当然,英语语言学习不是简单地将词汇和语法叠加,如果只是填鸭式地灌输大量的词汇和枯燥的语法,必然会犯很多经验主义错误。因此,在学习基本句法的同时,需要对社会历史文化进行提炼,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坚实的英语语言大厦。针对这一点,英语教师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必然要多渠道、多方式地对学生进行文化导入。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联系得越来越密切,我们年轻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扫除障碍。因此,如何进行文化的渗透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中西文化的谈话题材、价值观念以及一些特有的文化特征通过课堂内来的教学传达给学生。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进行文化导入和渗透。

一、恰到好处地利用课堂用语

为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英语教师需要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这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功底。当然,恰到好处的课堂用语会给课堂增光添彩,让学生沉浸在英语的氛围当中。比如,在一节课的开端,我们摒弃传统老套的问候“Good morning, students”,换成“How are you feeling? Not very well.Are you feeling blue?”学生可能会很好奇,甚至会结合当时的语境去猜测blue可能为忧郁的意思。然后教师进行适当的解释,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在组织学生活动时,也需要尽可能地关联语言文化背景。比如,小组竞赛遇到不会但是又猜出答案的同学给他一句合理的评价“You are a lucky dog.”这样学生都能明白“a 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当然,有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二、合理恰当地使用英语教材

教材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一个风向标,英美文化渗透在新教材的每个章节中,因此,对新教材内容有必要进行挖掘和延伸。我们采用的是人教版的英文课本,它添加了课文单元的注解(Notes on the text)和语音(Pronunciation)。对于课本注解这一块,不仅仅有语法分析,更增添了文化解释。比如,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注解中包含了美国中央公园(Central Park)、马来西亚的槟城山(Penang Hill)和海乾街(Weld Quay),这让我们学生有机会了解到各个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再比如,课本第五单元注解介绍了沃特迪士尼的生平以及他所拍摄的电影,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延伸到美国的好莱坞文化。对于语音这一个板块同样不能忽视,比如课本第八单元中语音“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My fair lady.”这里的London Bridge就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文化背景。

三、灵活地运用课堂组织形式

学英语不仅是学,还需要进行运用。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不单单是对话,还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学生的才能。比如每周定期就所学内容表演一个短剧或者编排一个游戏,把所学以及需要掌握的内容融合到课堂组织形式当中。比如“餐桌礼仪”这一单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排一个Birthday Party 或Dinner party。整个流程下来,学生可以掌握西餐礼仪,如餐具的摆放及使用、进餐的先后顺序等,这样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了中西方进餐礼仪的区别。学生在活泼而又贴近生活的课堂中,学到了语言,也了解了社会,进而获得了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四、课外知识的累积

高效利用课堂45分钟是前提,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来普及和强化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比如,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一些说英语国家的标志性建筑、食物或者其他相关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外国艺术、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有条件的还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电影、录像或者时事新闻;利用假期可以阅读简易的英文名著;当然,还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剧社等一些英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强化对英语的实际运用。

语言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和手段,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属于上层建筑,是多维度的、不可触摸的,没有硬性标准和对错之分。这也导致了外语习得迷雾层层、困难重重,即使苦读多年,仍会有不踏实感。一个小小的语言点也许会带你通向一个大迷宫。学英语既要求我们加强记忆,还要活学活用。文化必然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使英语学习根植于博大的历史文化之中,建立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平洪,张国扬.英语学习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篇10:谈英语文化教学的方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 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 称呼语

人教社JEFC教材Book 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在JEFC Book 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学生们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 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 :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 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2.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 就不必推辞,说声“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 thanks.”就行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4.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 ”“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介绍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Mother's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这在人教社JEFC教材中有充分地体现,如JEFC Book 2 Unit 3 Mid-Autumn Day和Book 3 Unit l3 Merry Christmas!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 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当面不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8.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 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 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一、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 、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 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上一篇:敦寨小学2014二年级音乐期末试卷下一篇:吾日反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