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论文

2022-04-28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面临着深刻变革。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这一根本问题变得尤为重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回答这一根本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指导原则和工作方法。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论文 篇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规划

提 要:学校发展规划,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学校现状及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诊断,寻找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学校发展规划体现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决策和思想。在规划内容的决策和实施中,笔者认为,要实践学校科学发展观,必须注重秉承学校一贯的办学理念,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突出师本管理,才能为学校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广阔道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是扩大学校内涵、谋求未来发展的重要策略,是探索学校新的教育模式,凸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根据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理论,运用“问题树”分析方法,并根据地区“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校“十一五”远景发展目标,为进一步加快学校现代教育发展步伐,着力打造“江苏名中学”品牌,经过学校行政会、教职工座谈会、党员座谈会等进行讨论,最后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上级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并进行了地方、县区级、地市级三级部门领导、专家论证,制订出了2011-2015年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在规划的制订中,我们成立了规划制订领导小组,规范各项程序,细化规划内容,科学、合理地制订规划。在规划内容的决策和实施中,我们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践学校科学发展应该注意秉承学校办学理念

多年来,和中人在深厚文化底蕴的孕育下,逐渐形成了“培养最富创新激情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实施了“以人为本、主体创新”的管理理念,构建了自主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师生素质,不断提升办学层次。

我们认为,办学的关键是“人”,本质是“创新”,人本观念是出发点,创新是归宿,我们提出了“人文兴校、科研兴教”的口号,催生了人文化的校本管理。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教育的核心是以讲民主、尊人格、重人性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个性培养准则,是以理性与激情有机结合为前提的育人理想,是以崇尚完美、打造精品为质量意识的发展眼光。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和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知名度也不断上升。

二、实践学校科学发展应该注意学校内涵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面对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如何显示学校发展前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而又有个性特长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扩大学校知名度、谋求未来发展的迫切需求。

我们运用了问题树分析法,即围绕学校发展的诸多外显因素和内隐潜能,以树状图形系统分析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找出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觉得,无论在学校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上,还是在课程设置、教学设备、校园文化上,其中外显的诸多硬件发展规模,对我校来说,已受制于地域因素和经济因素,但内隐的发展潜力,应该是有待挖掘的矿藏。

因此,我校在教育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实现由以制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营造一种研究人、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需求的人文环境,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率、开放性和现代性,从最初的制度管理逐步向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层层递进,步步提升,探究和建立系列化的具有关爱、指导、激励内涵的人文管理制度,以指导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形成团结、和谐的人文关系,增强学生人人自强、敢于争先的竞争氛围,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

学校内涵发展是建筑在先进的科学管理基础上的一项系统工程、系列化人文管理的策略、办法、模式等,需要在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我校将在管理层面上崇尚规范、科学的管理,构建温馨校园,铸就精品学校,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育人层面上,弘扬求真品格,培育诚善心灵,注重生命情感,塑造完美人生;在行为要求上,以科学的态度做事,以人文的精神待人,以艺术的修养律己;在师力保障上,全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文理兼通、教研相融、教管相联”的现代复合型师资队伍,使教师以忠诚对待事业,以敬业对待学校,以勤奋对待工作,以友善对待同事,以自信对待自己,以关爱对待学生。

三、实践学校科学发展应该注意学校个性化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缺乏特色,高度集中、整齐划一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使学校活力难以发挥,个性难以展现,整个教育出现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局面。面对激烈的办学竞争,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只有从“外控型”管理走向“内控型”管理,按照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办“活”学校,办出特色,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要办个性化发展学校,我们觉得需要在学校文化、课程改革、校本管理和特色建设等方面发挥学校的自主权,发挥学校的主体能动性,才能不断彰显学校个性特征。

四、实践学校科学发展应该注意师本管理

当我们运用问题树分析法,分析制约学校发展的诸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时,我们意识到,学校发展规划的一根红线,应该是教师的发展。学生发展是中心,教师的发展则是关键,因为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学校教育的策略,首先是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只有改善了教师教学的环境,教学改革才能走向成功。因此,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良好的专业精神,没有科学、合理的师本培训,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发展。

师本管理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运作模式。它以教师为中心,把尊重、信任、培养教师作为管理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我们把它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教师,要把教师的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第二,要把教师当作“人”来管理,注重人的心理需要和感情需要,注重教师生命情感的发展;第三,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平台。

总之,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实践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地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将为转变学校管理思想,分析诊断学校存在问题,凝聚各方智慧,帮助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交互发展的平台。

作者:王卫明 叶有德

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论文 篇2: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特色办学之路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面临着深刻变革。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这一根本问题变得尤为重要。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回答这一根本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指导原则和工作方法。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思考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从学校的发展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战略思路和战略举措,同时用科学发展的思想指导具体工作,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的全过程,以长远的眼光谋划发展,以全局的意识统筹发展,以科学的态度抓好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发展思路

北京服装学院作为创建于1959年、原隶属纺织部的一所行业性高校,既具有艺术类院校的共性,又具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一是艺科、工科并重。学校在1 987年改扩建为国内唯一的服装学院之前,立足于行业(纺织工业)、强化专业性(纺织纤维),形成了以化学纤维、纺织化学工程为重点的学科体系,在纤维材料原料制备、纺丝成形加工技术等领域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改扩建以来,学校的学科体系逐渐向以服装为结合点,从纤维材料、染整到精细化工,形成跨学科、综合性的学科群建设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以“服装”为核心的大学科体系的发展思路。二是办学条件有限。自1999年扩招以来,学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多,从2000年的4,997人发展到2009年的7,919人,增长了58.5%。除办学经费、教学设备等有较大投入外,校园占地面积、校舍等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校本部占地127.1亩,远不能适应扩招后的增长规模,生均占地面积也达不到教育部标准。为此,学校先后在河北廊坊大学城、昌平北七家镇租用办学场所。校园面积狭小、两地办学的现实状况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我们不能走大规模招生、大规模引进人才的粗放型发展道路,而必须利用有限的空间,向小而精、小而强的方向发展。三是艺术类专业作为一种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受到较多高校的青睐。据统计,全国普通高校中2/3开设了艺术类专业,这些高校大多是综合性大学,它们的经济实力和办学资源都比纯艺术类院校好,而且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它们已经由抓校舍、校园等基础设施建设转到抓学科、专业建设上来,并强调建设中的多学科交叉、文理工相互渗透。与它们丰富的软硬件资源相比,我校无疑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四是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专业人才短缺。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行业,也是急需人才的行业。按香港、台湾的分类标准,文化创意产业共分为13个专业,而我校只有7个专业与之相对应。金融危机虽然波及包括纺织服装业在内的众多行业,但文化所具有的反增长特点,使得文化创意产业非但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其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量反而日渐增多,这对于我校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机遇。

面对以上现实情况,如何利用自身资源,谋求学校的科学发展已成为摆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趋同不可能有发展,差异才有存在的必要。现实的办学条件决定了学校不可能从规模上与其他学校相抗衡,只能从结构层面上突显自身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学科优势在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服装材料的研发等方面,如果放弃这些优势,一味追求大而全,比规模、比全面,就没有任何竞争力,而且自身的特色地位和发展空间也不复存在。学校通过全面分析自身的发展现状与资源条件,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把自身发展放在国家建设、北京需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中进行科学谋划,确定走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道路,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提升型转变。

所谓内涵发展,主要是指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办学效益,从而实现最优化的发展。要在统筹兼顾学校内部教学、行政、后勤等子系统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挖掘资源和潜力来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从而达到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所谓特色办学,主要是立足实际,优化利用现有资源,形成、保持并发展自身的优势和强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同我异”的境界。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办学既是培植、壮大办学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校竞争实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在办学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全面掌握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并以之指导学校的改革发展,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上,才能真正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十七大以来,学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抓住教学评估和筹办奥运的契机,在调整学科结构、推动专业协调发展、解决办学空间问题、加强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建设、促进校园和谐等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

1 转变教育观念,构建服装教学体系,培养现代服装高级专门人才

认清当前的高等教育形势和任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发展思路的前提。当前,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培养知识型、研究型为主的高级人才,转变为培养一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市场人员等应用性岗位为主的中级人才。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规格、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态势,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培养定位、培养规格、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与社会需求保持平衡。所以,高校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现代服装是交叉型、综合型学科,涉及到艺术设计、材料学、纺织工程、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印染整理、人体工效、光机电技术等多学科、多专业。对于现代服装人才的培养首先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从服装学科的角度处理好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二是从服装产业的角度处理好设计、制作与营销的关系。学校在深刻理解服装专业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坚持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确立了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宽口径、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通过自主灵活地设置专业方向,凝练专业特色,形成了“大服装”教学的改革思路。一方面,学校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改革,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优化整合课程体系,使课程内容、培养方式、教学手段符合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例如,在课程体系规划上,改变课程分割过细、课程间相互脱节的状况,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课程间相互交叉、相互支撑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环节,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创建科研、技术开发和学生实习的校外平台,构建了“三平台、四环节、三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实验

教学内容,把科学训练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个中心,三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服装材料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服装服饰实验教学中心”被确定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服——爱慕服装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服——新百丽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被确定为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2 加大学科建设力度,促进艺工融合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它不但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最主要载体,而且是学校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要素。走特色办学、内涵发展之路,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在学科的设置和布局上始终坚持“服装”的主体地位,形成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群,构建有影响力的学科“高地”。学校作为服装类院校,现归属于工科院校类别。从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及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来看,“服装设计”是二级学科“设计艺术学”的一个方向,而“服装设计与工程”则是工学类的二级学科,这样,从学科体系上进行学科规划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经过反复研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整合现有学科资源,学校确立了以服装材料、服装工程、时装设计与艺术设计、服饰文化、服装商贸5个方面为学科发展的大方向,加大服装设计与工程、艺术设计等特色学科建设力度,加大材料学等功底型学科建设力度,促进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整体思路。

按照这一思路,学校对学科进行了调整:首先,在加强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的同时,以艺术类相对集中的研究领域为对象,有意识地开展艺术学学科群建设工作,积极申报“艺术学”一级重点建设学科,使之与“纺织科学与工程”相对应,真正实现艺、工全面和对等融合。其次,调整专业、优化资源,将信息工程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并入艺术设计学院,整合资源成功申报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将艺术设计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雕塑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方向)划归造型艺术系。同时,在现有办学规模下,在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成衣设计中逐步增设“内衣设计”方向和“运动时尚型服装设计”的专业内容,不断丰富专业体系,保持专业学科优势;商学院现有6个专业的教学均向服装纺织和文化创意产业方面靠拢,凸现学校整体学科优势和特色i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则侧重于高新材料、多功能和高性能纺织材料、绿色环保材料、纺织材料助剂、材料检测等,不断深化和完善专业建设。由此,在学科结构上实现以服装为核心,以服装设计与工程、材料学、艺术设计学为重点,促进服装、艺术设计、新材料技术、现代经济管理等学科交叉与互动的发展格局,以优势学科带动相关学科专业,实现学科水平的整体提高。

3 搭建特色科研平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建设越来越密不可分,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建设根植于社会发展的沃土,使学校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实现有效对接。如何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全面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教育服务,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学校通过建立“北京市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等,搭建具有服装特色的科研平台,以市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市品牌建设专业为基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科研体系。其中,“服装材料研究开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要发挥我校材料学科的优势,以新型纤维材料的开发与研制、实现新型服装面料的多样化和市场化为研究重点:“服装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与北京“时装之都”建设紧密关联,密切关注服装文化研究,举办了“时装之都建设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层论坛”、“2008春夏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成功推出了国内第一个流行趋势系列研究报告《TRANSTREND 08潮流报告》;“首都服饰文化与服装产业研究基地”以解决北京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重点,与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北京市建设“时装之都”战略,撰写“北京服装产业发展白皮书”等,努力为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历史沿革促成了学校目前艺、工学科并存的格局。艺、工学科不同的工作模式和特点,非但没有减弱学校服装特色的发展势头,反而使得相关支撑学科发展更有实效。这一优势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得到充分体现。学校出色完成了运动员领奖服、颁奖礼仪服装、志愿者服装等5个系列服装的设计工作,创作团队主要由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牵头,艺术设计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配合。服装设计中的设计灵感与设计元素固然最受关注,但纸板设计、材料运用、面料选择、印花方式、号型配置以及如何才能更经济地完成制作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这一系统工程充分体现了学校完整的学科设置、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的相对优势。同时,由学校完成的“神七”用袜和睡袋的设计,也包含着人体功效学的知识,是“服装设计与工程”(工科)和“艺术设计学”(艺科)相结合的攻关项目。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学校将优势和特色学科资源转化为科研实力,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为社会服务的贡献力,同时,科研创新和为社会服务又推进了学校的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为学校争取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近期,学校还承接到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及志愿者、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的服装设计工作,学校的设计能力和办学水平得到进一步认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给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惠桂芝

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论文 篇3:

浅谈校长领导力提升对打造教师团队的影响

一名好校长,应是学校发展的战略家,学校制度的设计师,学校文化的精神领袖。校长领导力是一种以学校和师生员工为基础、以校长领导素质为先决条件、以校长领导决策和激励为主要内容,集中表现为校长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决胜实力。校长领导力应体现在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制定学校发展的方针,引领学校的变革。既要做学校发展的总设计师,又要做学校管理的总工程师,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全校师生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不斷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一、校长领导力内涵

(一)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是,校长是什么?我认为作为学校核心人物的校長,必须既是一个教育的专家,又是一个管理的内行,两者缺一不可。要想成为教育管理专家必须大胆改革与尝试,做到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释放正能量,又要留下暖记忆;就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深谙教书育人之道,甘为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所以教育管理专家就是我的基本角色定位。教育管理专家是优秀的教育者和成功的管理者的结合,是一类复合型的人才。

(二)校长是学校工作的多面手

既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更是学科带头人,教师的勤务员。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因此,校长必须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影响、带动教师,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同时,要注重办学经验的积累与扬弃,努力形成学校内在的精神累积和成功的管理理念。这种精神累积和管理理念是一所学校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更是学校品牌的意义所在。

二、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具体表现

校长是学校之魂。在当今深化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校长必须具备“五度”素养,即认识有高度、思想有深度、专业有厚度、视野有广度和落实有力度,用提高领导力为学校创造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为学校科学发展、有序发展、持续发展、内涵发展,提高保障。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呢?

(一)提升校长领导力,表现为有较强的学校发展战略远景规划能力

所谓学校发展战略远景规划,是制定学校总体目标和寻求学校在环境中的地位并不断发展的谋划和方略,是有关学校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谋划,是确定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总体框架的描述,它是一所学校领导活动的核心。所以,校长要学会从学校的特定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环境特征出发,高瞻远瞩地确立一个能对学校发展产生重大变革和深远影响的好的远景,在“正确地做事”之前必须先坚持“做正确的事”,从中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促其成为学校全员执著追求的共同愿景,推动学校和谐持续发展。

以本校为例,用发展眼光认识灯塔教育,用战略眼光看待教育工作,跳出灯塔看灯塔,发展灯塔,这就要求我们校长要善于转换角色,要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学校才有生机和活力。根据学校所辖区域的特点,从而制定短期、中期、长期学校建设的目标,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制定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制定后首先找到比的坐标;其次找到质量的内涵;第三是质量的类型。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读书习惯较差,家里的藏书量又极少,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提出了“书香浸润校园灯塔点亮人生”办学理念。几年来,由于目标定位准确,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有效遏制,学校正向着健康的轨道迈进。

(二)提升校长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

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课程教学专家,所谓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本质上是课程与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是运用领导的策略、方法和行为来达成课程和教学发展的根本目标,以提升课程品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增进学生学业成就。改革呼唤学校课程意识的觉醒,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使学校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然而,这种变革对学校的行政领导而言,实属一大挑战。学校为搞好校本教材整合与课程开发,着力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学校资源,开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校本课,力争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每周四、五下午,学校根据教师的兴趣特长,充分发挥其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师资,开设灯塔小学校本特色课程,分为体育、艺术、科技、德育、其他训练五大类,共50个活动组。由学生自主选择、走班上课,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了情趣,为学生能力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不断优化,打造精品课程。经典诵读、播音与主持、围棋、足球、舞蹈、管乐团等是我们的精品课程。

(三)提升校长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协调和激发教师团队的能力

从管理学上说,教师是学校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学校管理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唤醒每位员工的潜能,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与协调。的确,教师之间难免会因利益冲突而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和谐。但是,一个有领导力的校长,总能艺术化地化解矛盾与冲突,促进人与人相互融合、和平相处;总能一心想着教师,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总能发挥道德领导权威,将校长领导力发展成为学校领导力;总能激发学校组织系统内部每个员工的潜能,矫正学校的不和谐音符并逐渐奏出悦耳之音。总之,一个合格的校长要懂得管理的真谛,以和谐之心创建一个教师共同体。自调入灯塔小学,我首先研究了学校所处的特殊区域——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就是由于这个特殊的人文环境,教师们的来源组合,教育理念,奉献意识参差不齐,于是我们以“管理与实施”并重,“模范与践行”并齐的管理理念,时常提醒自己不能成为“领导校长”、“架子校长”,力求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并以“十种管理意识”即行政意识、岗位意识、学习意识、角色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社交意识、创新意识贯穿整个管理的始终,做到对领导敬上而不唯上,对社会圆通而不圆滑,对老师信赖而不依赖,对学生严厉而不苛刻,对自己严格而不出格。所以我班子成员们坚持最早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始终把学校工作放在第一位,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树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营造了“领导带头干,师生跟着来”的良好教育氛围。并以“实干家”本色,做好执行的“排头兵”、“领头雁”。

(四)提升校长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

校长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其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却是无穷的。锤炼校长的领导力,重在塑造校长完美的人格。一个有领导力的校长,善于走进和感悟他人心灵,从细节中透射出人文关怀;善于悦纳他人和为他人鼓掌,从无形中折射出大度和豪迈;善于为下属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指明通向成功的路标,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所好学校背后必有一位好校长,这是一种给人以震撼、感染、催人奋进的力量。校长是凭借什么在全校树立了权威呢?靠权利?靠制度?都不是,靠的是人格魅力!

(五)提升校长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内驱发展动力

对于管理者来说,最令人欣慰的莫过于拥有一个和谐卓越的团队,一群同心协力的教师伙伴。一个好的领导者绝不是将所有的工作揽在自己的肩上,也不需事必躬亲,必须依靠各部门各机构的密切配合,而这个部门与机构就涵盖了班子成员、教研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等,这就是学校的中层干部队伍。从个体讲,每一位中层干部,都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能独挡一面,而抓好整个干部队伍的建设,就能有效推动全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我始终把这项工作放在重心,把它作为一个攻坚目标,讲求“大胆放权,分工合作”,倡导“以人为本、情法并治”,辅以“十种管理意识”进行强化,通过各种“行政会”、“座谈会”、“讨论会”、“教研会”、“教代会”“班主任例会”等形式,采用不同渠道,不同措施,不同方法和他们架起了情感关系的桥梁,并以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部门和机构的工作运转有章可循、有序可依、有的放矢,增强了整个中层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斗力,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亲和力和威慑力,展示了我校“民主+科学+高效”的领导特色。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就必须培养校长的这种魄力和发展力,使其达到一种高境界。

(六)提升校长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

多少成功的经验表明,学校不是与世隔绝的桃源,学校不能关在围墙里封闭办学,校长也不仅仅是教学者和管理者,他们同时扮演着设计师、演说家、外交家和诗人等多种角色,他们必须靠平和心态和创意做法、维系情感纽带,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他们必须走出校门,跨进社区,融入社会,走向媒体,从多方位、多层面赢得社会支持。正是这种与社会各界的多方面联系中,校长进一步拓宽了办学思路、巩固了办学特色、打造了学校品牌、宣传了学校形象。

三、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角色。校长领导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外部激励力量,直接引领并指导着教师专业发展。校长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开路人、先驱者和领航员。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担当的角色主要在以下三个领域内表现出来。

(一)校長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理念的引领力

叶澜教授将“专业理念”定义为主体在对专业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专业性质及专业发展的观念和理性情念。校长的专业理念包括学校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它决定着校长管理活动的目标、过程及方式,决定着校长对教师、学生的态度及为教师学生发展的方向。校长所从事的具体实践活动,决定着学校的特色及未来发展方向。校长要比教师更提前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校长比教师更加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规律,他深知具有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是指导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航标,校长的专业理念关系到学校改革与发展。因此,校长首先是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者,引领教师主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意识,激发教师的发展内驱力,使教师能够达到自觉自主地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基石。因此,灯塔小学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进行研究,每期都要组织召开几次全校性的教学质量研讨会,既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措施。在校长的引领下,学校每期都要对教师的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等环节开展培训。还与学校领导一起不断创新校本教研模式,在全校广泛推行六课“示范课”、“亮相课”、“视频诊断课”、“展示课”、同题执教(磨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方法,真正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积极为教师提供平台,让老师们尽可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教师学习创设了条件,为教师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化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除了校长要要懂得教育规律,带领全校同仁按照教育规律灌输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之外,校长要有能力将他们的策略性的认识概念化,使其成為大家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并且公开接受。身为教育者的校长,就是通过这些理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行动的知识、行动的反思等专业知识,在相关学科内做出专业判断,获取高水平的话语权,通过领导力让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标准,理解并尊重教育规律,从而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

(三)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技能的驱动力

校长的专业管理能力主要指校长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实际技能。校长的首要任务是以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一种动态的集体性活动,这必然要求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过程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也要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只有高质量的决策和高效益的管理,校长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这就需要校长具备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心理调控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等专业技能。

(四)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伦理的固守力

专业伦理是指在专业环境下,专业人员所具有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专业服务的态度、专业人员与客户间的关系以及专业服务的社会影响等。教师的专业伦理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教师的专业态度和动机。校长服务角色是基于专业伦理并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的。在管理走向服务的今天,校长的服务对象是具有鲜明独立性的教师。作为校长服务的客体,教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具有整体性、现实性的特征。校长要确保全方位立体式为服务客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更多地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服务。

四、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实现的基本方式和促进途径

校长领导力通过与教师所共同价值观和不同类型的保障支持对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作用。

(一)共同价值观:校长领导力之教师发展实现的场力

校长通过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等因素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校长完成了从准专业向专业阶段的转型和发展,又是校长促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持。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共同愿望,正是这种共同愿景,才使得校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一种所谓的“沟通价值”,而正是这种“沟通价值”,才使得校长的领导力化为一种无形的场力,激励着教师毫不犹豫地参与到教师专业发展事业中去。

(二)保障支持: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实现程度的因素

影响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实现程度的因素也是很复杂的。总的来说,应该包括物质保障因素、精神保障因素、管理服务保障因素。

(1)物质保障因素是影响校长領导力实现的激励力量。物质保障是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条件,它也是影响校长实现其领导力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校长是否有效地利用校内外资源,是否能够真正地发挥其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作用,物质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说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2)精神保障因素是决定校长领导力实现的动力信念。由职业压力引发的习得性无助感和无力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延缓或阻碍作用,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消极因素。

(3)管理服务保障是制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条件要求。学校更应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特别是要重视作为一个集体的共同追求的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校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和质量。校长的人文关怀程度、管理服務的理念、管理能力会直接作用于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发挥。

总之,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校长与教师的共同价值观是实现校长领导力之于教师专业发展实现的主要途径。而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因素、精神保障因素和管理服务保障因素则影响着校长领导力的发挥程度。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增强教师的精神动力以及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可以促进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发挥。作为学校的校长,只有不断地学习、持续地变革,才能以超强的领导力引领和支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秦洁

上一篇:农电一体化农电营销管理论文下一篇:中职体育教学与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