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全员培训课程内容及安排

2024-04-11

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全员培训课程内容及安排(精选5篇)

篇1: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全员培训课程内容及安排

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全员培训课程内容及安排

(一)培训内容:教法研究与高效课堂案例分析 培训课时:6课时 课程目标:

1、聚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环节——导入、过渡及板书等,帮助、指导学科教师进一步明确新课程下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的诸环节,从而实现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2、聚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帮助、指导学科教师进一步明确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的操作策略,使教学情境创设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教书的有效手段,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效和高效。

3、聚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体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时间:9月6日 主要内容:

1、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堂情境创设策略

2、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环节优化策略

3、体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探究

具体内容:

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如何进行教学导入

(一)教学导入的重要作用

1、再现、联结

2、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承上启下

(二)思想品德学科常用的导入形式

1、设计导入做到:

1)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 2)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 3)符合学校的教学条件

2、一般常见的导入形式: 1)视频情境导入 2)故事导入 3)歌曲导入 4)名人警句导入 5)时事播报导入 6)课前调查结果导入 7)小品导入 ………

3、归纳常用的导入形式 1)直接导入 2)情境导入 3)活动导入

4)复习导入 思考:

1)如何看待直接导入? 2)如何创设情境导入? 3)如何运用活动导入? 4)如何进行复习导入?

(三)设计导入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体上把导入设计放在教学全过程中考虑

1、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2、导入要与教学内容向适应

3、导入要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4、导入要有“四性”,即启发性、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

5、导入要短小精悍,有说服力。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情境式教学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教学模式,有两种类型:真实情境教学和虚拟教学情境。

思考:什么是真实情境教学和虚拟教学情境?

(一)情境教学有哪些作用?

1、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直观化、形象化,具有震撼人心的作用

3、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举例说明

(二)思想品德学科常用的情境模式

1、音乐视频情境

2、学生活动情境

3、教师描述情境

4、实践活动情境 举例说明

(三)设计情境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面向学生生活,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要深入理解教材,对观点有深入感悟

3、目的性要强,情境具有启发性

三、如何设计教学板书 板书的概念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一大优势

从动态角度理解,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用具(主要是黑板)上以文字符号、图表和图画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从静态角度理解,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和掌握知识而利用教学用具(主要是黑板),以文字符号、数字、箭头、直线、曲线、图表等呈现的教学信息的总称。板书具有直观性特点

板书新形式:正副板书,师生共同完成 板书的凝固性优势

(一)板书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2、有利于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

3、有利于强化直观形象,留下深刻印象

4、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5、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开发

(二)板书的具体表现形式

1、词语式

2、提纲式

3、结构造型式

4、图表示意式

(三)设计板书的基本要求

1、板书的计划性

2、板书的简洁性

3、板书的科学式

4、板书的条理性

5、板书的启发性

6、板书的适时性

7、板书的艺术性

8、板书的示范性

总之,板书设计很重要,对它的教育作用、创造性、艺术性充分认识。有人说:板书是认识的“梯子”,想象的“翅膀”,记忆的“链子”,创造的“起子”。

作业:

请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话题,设计一个教学导入和一个教学情境。(可以提前准备,现场交流)

四、体验式学习在思想品德中的应用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乐学”、“善学”,其方法是打造一个有效的平台,而体验式学习是有效支持这种学习的工具。

所谓体验式学习,即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际中去。将体验式学习应用于思想品德课中,对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意识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点

自主性与生成性。体验式学习以学生参与活动为基础,活动是体验的载体,活动中的体验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体验具有直接性和自我性,他人无法替代。如果没有体验,感知不会深刻,更无法内化,只有经过体验,获得感悟,才会有自我的建构。与传统接受式教育学习不同,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会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激励和挑战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遇到冲突时,不会去平复学生的情绪,而是让学生自己管理情绪;教师犹如一面镜子,不是指挥学生做什么,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有策略性的过程,运用,聆听、发问、区分、回应等技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现状、心智模式,以及限制自己打不成目标的障碍,鼓励学生调整心态,修正行为,达成目标。

开放性和综合性。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均属于体验性目标。由此看来,体验式学习目标不总是情感性的,还有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效果、学习的结果、学习中的人际环境学习的价值等的体验,乃至对社会、对人生,都可以作为体验的内容与对象。体验式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开展体验式学习,就是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式学习的机制,把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过程,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成为开发的、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

(二)体验式学习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在思品课中实施体验式学习,一般经过以下几个环节。

亲历:由教师依据思想品德课课程目标创设情景和活动,由学生单独或团队合作去经历一个事件或完成一项任务。

感受:学生置身其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是全方位的,印象深刻的。通过回想和对这段经历进行分析,产生自己的观点。

分享:学生个人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范围狭小的。学生们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个学生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言,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原有观点基础上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

总结:当学生把观点分享之后,得到的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零散的信息,这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价值观。

应用:这个过程是在信息之后的生活中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体验信息到了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后,最终 7 要用来指导实践,这也是体验式学习的终极意义所在。

现以思想品德课的案例来说明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结构:,例1:《怎样对待不公平》

上课了,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准备了蛋糕请学生分享。说着,取出了一个小小的蛋糕,切成二份,只分给了坐在前面的二位同学。(亲历)

结果,没吃到蛋糕的学生很有意见,吃到蛋糕的学生也不自在。(感受)

老师坦诚“交心”:看来老师带来的蛋糕是太小了,可现在蛋糕吃完了,你们看怎么办吧,是继续带着不满的情绪,还是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公平”的声讨逐渐转向了“让自己高兴”的思维和办法。学生的消极情绪在集体讨论中得到了宣泄,并形成集体意识,即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肯定老师的情意而不在乎表面的形式。(分享)

老师升华主题: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今天确实是老师不好,弄了那么个小蛋糕,使同学们不能公平分享。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是怨天尤人,还是设法调整、改变,或主动适应现实环境?这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比如今天分蛋糕,你没吃到,又不说——只好自己受罪了;你说了,可能老师就分给你了——满足了你的需求;蛋糕确实没有了,你怎么办——主动适应才能获得快乐。(总结)

例2:《我与父母》

填写爱的清单: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两张小卡片,其中一张写下:在你人生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亲曾经做到的,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另一张纸写下: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曾经为你父母亲做过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老师把两张卡片分别放在不同的两个袋子里,拿出天平,把两个袋子放在天平的两端,观察天平所 8 发生的变化。(亲历)

思考爱的清单:老师分别从两个袋子里抽出五张小卡片,并念出小卡片的内容。学生对小卡片的内容进行对比,思考这种爱的天平会不会失衡。(感受)

爱的震撼:父母给了儿女的爱叫做生命之爱,这种生命之爱,会让儿女一辈子去感激。然而在爱的天平上,我们却看到了,父母的付出远远多于我们对父母的回报,使得爱的天平失衡。那么,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未成年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反思)

分享爱的清单:学生讲述清单背后的故事,交流在自己成长中,父母起着什么作用。分享孝敬父母的故事和做法。(分享)

爱的心声:师生共学手语操《感恩的心》。

爱的升华: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的本分,如何做到孝敬父母?①用心领会父母的教诲与期待;②诚心体谅父母的忧虑和烦恼;③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好心情……(总结)

爱的实践:让学生把所学的手语操在课后做给父母看,并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应用)

(三)体验式学习的课堂组织策略

1、启动技术。

体验式学习活动之初,需要让全体学生放松,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通常是设计一些小游戏,以促进身心放松。如果是新组建的班级,还可进行多种形式的自我介绍,或谈论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活跃气氛,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随着活动的深入,才有可能作较深层的自我探索。如《与人为善》一课,上课之始,设计“真情体验”活动:①面向自己的同桌,并且微笑地看着对方;②问候对方: 9 你好!与你同桌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③与对方握手;④拍拍对方的肩膀,大声地跟对方说:加油!以上热身活动,为进入本课主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此外,活动之初还要建立必要的团队规范(或称活动规则)。团队规范是引导学生行动的准则,也是保障学生权益的重要依据。团队规范不仅规定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有舆论导向的作用,破活规范者不能被团队接受。对团队目标和规范的认同会有效提高学生对团队的归属感。所以,教师要善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技巧,建立积极的、有效的规范。

2、过程技术

体验式学习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包括:小组研讨、尝试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静心冥想、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其中常用的角色扮演法,即通过行为模仿或角色代替,使学生受触动而领悟。案例:《了解自己的情绪》

A、哑剧:用行为动作表达赞美别人或讨厌别人,促进非语言沟通。

B、角色互换法:一个人顺序扮演对立的两种角色,如欺侮的人和被欺侮的人。C、镜向扮演法:也叫双重扮演。由两个人表演,一个表演有问题的人,另一个完全模仿前一位的动作重复表演一遍,使前一位(有问题者)得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

体验式学习以沟通为纽带,而沟通的有效性来自于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的简约和准确。沟通的双方既要考虑自己的需求与动机,也有考虑对方的需求与动机。这里隐含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与人交往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主观经验的影响,个人的主观经验包括:生活经验、第一印象、价值倾向、社会知觉等等。沟通的双方都会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意图来表达信息或“翻译”信息,尤 10 其是个体的社会认知偏差,常常会歪曲他人发出的信息。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既要提高自己知觉的敏锐性和客观性,觉察、理解学生沟通信息的真实涵义,又要运用澄清、鼓励等多种技术介入与协助团队的有效沟通。

3、结束技术

体验式学习活动将要结束时,可让学生作个具体化的自我评估,教师更要全面、具体、明确地对活动作一总结,以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成果并促进他们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里的“全面”,一是指学习目标的各方面,二是兼顾班级中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具体”,即表达具体,也就是不要笼统、抽象地叙述。例如,在完成“相处有方”单元学习后的总结时,以“我学会倾听别人说话,不再随便插嘴;在争吵时,我学会不动气……”代替“我在人际关系上长进了许多”;以“你说话时面带微笑,令人很舒服”代替“你表现很好,有进步”之类的抽象语言。这能较好地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对活动中比较被动、沉默的学生,可以说:“每次讨论,你总是最后一个发言,而且说得很少。”这样的反馈和评价也有益于学生采纳。

(四)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的角色作用

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者、协调者、教练等等。具体来说,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角色关系。

1、既是教练,又是学员。

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制定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机智地创设情境、引导讨论、提炼精髓、延伸主题,无一不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同时,这类活动特别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为了较好地维护团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气氛,教师要保持对每位学生的理解,既能够设身处一种地对学生的一种移情性理解,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

2、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

体验式学习中,分歧和碰撞是经常发生的。教师既是“局内人”,能敏锐地洞察学生的思维与情绪的变化,分析、判断学生真实的声音,引导鼓励学生更具体、更明确地提供信息好表达意见。而在表达时,又要充当“局外人”,尽量避免主观意见介入,力求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关心与尊重,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自我探索。

3、既是团队的中心人物,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作为体验式学习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必然是活动的中心人物。然而活动的主体毕竟是学生,这就决定了就是要善于运用领导技巧(包括反应技巧、交互作用技巧、行动技巧等)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欣赏、观察、参与的态度和行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热情。

教学课例:

《礼仪展风采》教学设计

长海二中

孙冬梅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的第二框。本课的逻辑思路为从具体事例引出什么是礼仪,然后通过亲身体验认识礼仪的重要性,了解基本的社交礼仪,探讨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中的礼仪问题及从民族大团结的角度提出民族交往中的礼仪习俗问题。

【学情分析】:

针对青少年文明礼仪方面的欠缺。当代青少年文明礼仪方面的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在社会变迁的进程中,传统的东西正在逐步消失,其中包括传统的交往礼仪;与此同时,现代的交往礼仪在一些青少年身上有没有植根,青少年需要补文明礼貌这一课。另一方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智力的、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甚至蛮横无礼。事实证明,礼仪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专门的指导。一个文明有礼的人不是自然形成的,12 与他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对青少年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系统指导与训练,对其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以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荣的交往态度,学会并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和他人乐趣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什么作用。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知道礼仪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

【教学重点】懂得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与中学生有关的礼仪规范,并能熟练掌握社交的一般礼节

【教学难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星期一都要开晨会,在晨会上,有一个重要的议程就是升旗仪式,升旗手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国旗台,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国旗冉冉升起。谁来说一说在升旗仪式上,对我们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升旗仪式上的礼仪展示了我们同学们的风采。那么,到底什么是礼仪,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礼仪?带着这些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礼仪展风采》。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礼仪问题的渴望,顺利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活动一:礼仪大比拼

什么叫礼仪?通俗地讲,礼——尊重,仪——礼节和仪式;礼仪——就是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行为规范。

教师:人际交往中遵循礼仪,生活会变得和谐、顺畅;违背或偏离礼仪,就会事与愿违。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一些这样的事,下面请看情景剧李野应聘记。

李野应聘记

(李野形象:发行服装怪异、带墨镜、言谈举止不符合礼仪要求。)

经理:我们《大连晚报》招聘记者已经进入最后一天,前来应聘的人很多,条件也很不错,不知今天的情况怎么样?我很期待。(说完,就座。)

李野:这两个月可把我忙坏了,应聘了8家单位都失败了。听说《大连晚报》要招聘记者,我是学新闻的,正好对口,这是我为这次应聘做的最时尚的发型,购买了名牌服装。但愿这次能够成功。

(李野推们进入人事部,招聘人员惊讶。)

经理:请问先生……

李野:我是来应聘的。

(直接上去握住女经理的手,一边握着,一边叫大姐好。)

经理:(很尴尬。)先生请做吧。

李野:大姐,听说这招聘记者,我是学新闻的正合适。

(坐下,跷蹊二狼腿,还乱晃动。)

经理:先生您的简历……

李野:从口袋里淘出皱粑粑的简历,往桌子上一扔。

经理:(看了看简历。)薛先生我们会在3天内给您答复的。

李野:好,那我就回去等消息啦。(打着响指,大步流星地走了。)

经理:(无奈地遥遥头。)这样的人怎能用呢?

师问:为什么李野充满希望的第九次求职又失败?

学生:因为他发型、墨镜、服饰、言谈举止(站、做、走、开门、握手)等……

教师:我们来问问招聘经理,报社是出于什么考虑不聘用他?

学生:用这样的人去采访,会影响报社的形象。

教师:既然大家一致认为李野的仪容、仪表和仪态不符合礼仪要求,假如你是李野,你会以什么样的形象去应聘呢?现在请大家也为李野设计一下。

学生设计:发型、墨镜、服饰、言谈举止(站、做、走、开门、握手)。

教师:握手是现代社会最常用的礼节。握手时用哪只手好呢?谁先伸手?

握手顺序:尊者有优先选择权,即:年长者、身份高者、主人、女士先伸手。

教师:从大家的设计来看个人礼仪要求。

媒体显示:仪表——整洁大方,讲究场合;仪容——容貌自然,发型得体;仪态——举止文明,动作优雅。

教师:请经过大家指点的李野再次应聘,你有信心吗?(教师:握手,祝你成功!)

学生表演

(李野敲门,招聘人员请进。)

李野:经理您好!我是来应聘的。

经理:先生请做,您有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吗?

李野:我是应届毕业生,学新闻的,有一年的实习经历,这是我的简历。

(坐姿规范,拿出平整的简历,双手递上。)

经理:(看了简历。)薛先生我们会在3天内给您答复的。

李野:谢谢!再见!(走了出去。)

经理:这个小伙子很得体,可以试用。

教师:李野两次应聘的不同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略。

教师:在待人处事中遵循礼仪,会使我们变得优雅可亲,也有利于办事情。反之可能伤害别人,也使自己难堪,甚至无法立足社会;同时也说明讲礼仪有助于我们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有助于协调人际关系。出示两组奥运礼仪小姐图片

为什么要对奥运礼仪小姐进行如此严格的训练?

小结 :自觉做到讲礼仪,不仅关系我们自身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周围的人,关系到我们的集体,甚至关系到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形象。

设计意图:学生生动的表演,既锻炼了能力,又让其他同学直观形象地体验到礼仪虽然只是 14 一种形式,但它体现了一种形象和精神,从而体会到礼仪的实质所在,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活动二:社交礼仪ABC 设计几个不同情况的情境(小组讨论,任选一个回答,可通过叙述、表演等方式呈现。)

⑴当你见到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时

⑵爸爸的一位朋友来访,正好爸爸妈妈不在家……(假设:1.来客不认识

2.来客认识)⑶当你和朋友在一起吃饭,中途有事要先走时 ⑷你是课代表,下课到办公室拿作业······(假设:1.老师在;2.老师不在,但有其他老师在。)⑸当男性在马路上遇到久未见面的女性朋友时

小结:掌握文明、健康的社交礼仪是适应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要掌握这些基本要求,并在交往在加以运用。

设计意图:依托具体的生活情境,体验到社交礼仪涉及交往的方方面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活动三:展示优雅的自我 1.让同学示范站姿、走姿、立姿

不足:(学生自由发言);亮点:(学生自由发言)

2.标准的坐、站、走姿

教师略讲(A、正确的坐姿(坐如钟)

上体直挺,不能弯曲驼背,也不能趴在桌子上,上体与桌椅保持一拳左右的距离;双膝并拢,不可两腿分开;双脚自然垂地,不应高高翘起;双手应该掌心向下相叠或放在膝盖上。

B、正确的站姿

人的脊椎呈自然垂直状态:身体中心应置于双足的后部;双膝并拢,直腰挺胸抬头;双肩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

C、正确的步态两眼平示前方,上体正直,挺胸、收腹、直腰;身体重心在足部中央,不可偏斜;迈步时重心移至足前部,腰部以上至肩部尽量减少动作,保持平稳;双臂靠近身体,随步伐自然前后摆动;行走路线尽可能保持平直,步幅适中。)让学生起来示范,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后在站姿、座姿走姿方面的进步,并教育学生要通过日常的观察、学习,逐步养成习惯。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学生容易感知。采用做一做、比一比、评一评,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对于不正确的或不恰当的姿态有更深刻的认识,自觉改掉不良习惯。活动四:说说传统习俗

1、中国素有“礼仪之帮”之称,也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你能列举出哪些节日礼仪?(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但有一些传统习俗太繁琐,还有一些本身就是陋习。同学们知道有哪些过去曾经流行的习俗,现在已经废除掉的?

学生举例:如过去的跪拜礼;如旧社会妇女的缠足等等,本身就是陋习,已经慢慢废除。

教师总结:我们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的礼仪习俗,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老师的总结,使学生明确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礼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其陋习要坚决废除。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举例和老师的总结,使学生认识到传统礼仪习俗中,既有值得继承的内容,又有应抛弃的东西,学会辨证的看问题。培养科学的观念。活动五:礼仪大总结

教师:我们是一个浪漫的文明之都,身为大连市小公民,我们应该怎样传承中华礼仪,做一个知礼、懂礼、讲礼的好市民呢?下面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

在家庭里要做到: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积极沟通,勤俭节约,相互关爱……

在学校中要做到:尊敬老师,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相互礼让,文明休息……

公共场所礼仪: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爱护公物,诚实守信,文明礼貌……

在民族和国际交往中要做到:入乡随俗,入境问禁、尊重习俗,维护形象、热情有度……

教师:总之作为大连市的小公民要不断提高礼仪意识,学习礼仪知识,遵守健康文明的礼仪,从小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使自己成为一个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好公民。

设计意图:将具体的礼仪知识拓展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课后探究

主题:民族礼仪知多少

请以小组单位,通过上网、查阅相关书籍等途径,了解不同民族的礼仪,编制一份礼仪小报。

设计意图:重少数民放牧 风俗礼仪是教材要求掌握的内容,但上下衔接并不紧密,故要求学生通过课后探究学习这一内容更自然。结束语:礼仪是一个古老的话题,礼仪是现代文明的标记,学习礼仪,感悟礼仪,践行礼仪,是我们和谐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展翅飞翔的双翼。礼仪是人类文明的一支美丽芬芳的花朵,她的芳香陶冶了世代中华儿女,愿礼仪使你的青春更加亮丽,使你的人生更加精彩!

作业:

结合本课例,谈谈你对体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认识及在教学中如何实施。

篇2: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全员培训课程内容及安排

第一部分

成长中的我

考纲1:知道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矛盾,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心理冲动的方法。知识点:

1、青春期的三大心理矛盾是什么?

1)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2)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3)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这些心理矛盾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怎样克服青春期的心理烦恼?

1)

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2)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管住自己”。3)保持自我完善的意识。多读书、多运动、多做好事。★

3、怎样调控自己的心理冲动?

1)加强道德、法制的学习,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意识;2)学会如何与异性建立健康、正常的友谊关系;3)不断丰富自己,如多读书、多参加文体活动等。

考纲2:理解情绪的多样性,掌握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的方法

知识点:

1、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复杂多变的。最常见的情绪是喜、怒、哀、惧。

2.积极情绪:对人的行为起促进、增力作用的情绪,如兴奋、喜悦。消极情绪:对人的行为起削弱、减力作用的情绪,如抑郁的心情、悲伤的心情。★

3、调控情绪的方法有哪些?

调控情绪的方法有:1)理智调控法(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心理换位、升华法);2)注意力转移法; 3)合理宣泄情绪法(哭泣宣泄;倾诉宣泄;书写宣泄;运动宣泄)

4、宣泄情绪应注意: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能妨碍他人,不能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考纲3:了解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知道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懂得磨砺意志的方法与途径,形成勇于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态度。知识点:

1、什么是挫折?人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动机和目标指引的,如果在实现目标中遇到困难和障碍,既难以克服又找不到替代目标,就会使人产生挫折感。★

2、挫折具有普遍性。(人生难免挫折。)★

3、造成挫折的因素。

1)外在因素:自然、社会、家庭、学校因素等;2)内在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和生理(身体)因素。

4、挫折具有两面性(为什么挫折是把双刃剑?)

1)挫折会给我们的身心造成打击和压力,带来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2)但也能使我们经受考验,得到锻炼,成为迈向成功的转折点。

5、面对挫折有哪两种态度?

答:①因受挫折而陷入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甚至自暴自弃,这是一种向挫折屈服的消极态度;②面对挫折冷静思考,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不屈不挠,最终走出困境,成为生活的强者,这是一种勇敢地战胜挫折的积极态度。

6、如何对待挫折?(怎样战胜挫折?)

1)培养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2)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冷静对待(是战胜挫折的一个最基本要求)、自我疏导、请求帮助、心理换位、精神升华(这是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

7、坚强意志包括哪些方面?

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自制性等几方面。坚强意志有哪些表现?1)坚持不懈;2)处世果断;3)不怕困难;4)善于自制。

8、坚强意志有什么重要性?

1)意志是人的重要心理品质,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关键作用。2)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3)从小培养坚强的意志,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

8、中学生在生活中怎样磨炼意志?(磨砺意志的方法和途径)

1)明确提出锻炼意志的任务。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3)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4)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考纲4: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了解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方法 知识点:

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作用)

1)有助于我们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2)有利于发掘自身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从而塑造一个崭新的自我。★

2、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1)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2)用发展眼光看待自己。3)要掌握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通过自我探索,反省自己的表现来认识和评价自己;在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倾听他人评价,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

3、怎样做到悦纳自己?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表现。1)勇敢地接受自己的缺点、不足或缺陷;2)为自己的优点、长处喝彩;3)尽情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并与他人分享。

4、怎样完善自我?1)提高自我控制能力;2)适当地展示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长处;3)从别人身上吸取优点,补充不足;4)勇于接受挑战,在挑战中体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5)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考纲5:认识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可贵,能够珍爱自己的生命 知识点:

1、人的生命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巨大的创造力。2)每个人的生命也都是独特的。不仅表现在相貌、性格、兴趣、意志、技能等方面,而且在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等方面也呈现出多样性。★

2、人最宝贵的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短暂,生命弥足珍贵 ★

3、应该如何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2)珍爱自己的生命,对自己的身心健康负责。3)善待其他生命

考纲6: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懂得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创造生命的价值 知识点:

1、人生的价值在于什么?为什么?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因为:1)创造和奉献是社会的需要,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需要。2)创造和奉献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使人高尚。★

2、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1)

劳动创造对人生价值实现的意义是什么?A.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通过他对自我、他人、集体、社会的合理需要和满足和贡献来体现的。B.劳动创造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创造的成果是评价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准。C.只有靠自己的劳动创造,才能赋予生命实际的内容并发展生命。D.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创造的过程。

2)

在学习创造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怎样探索人生的意义?

1)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2)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 4.如何珍惜青春? 1)树立奉献意识。2)努力充实自己。3)珍惜时间。4)从生活小事做起

考纲7: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知识点:

1、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尊的表现?)

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它表现在:1)自我尊重和自我爱护(从穿着、举止、言行等方面来维护自己的形象);2)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2、自尊有什么作用?

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自尊能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使我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有了自尊,我们才能更好地立身社会。

3、怎样才能为自己赢得自尊?(怎样维护自己的自尊?)

用行动赢得自尊:1)首先要做到维护人格,不损国格;2)完善自己,维护尊严;3)尊重他人,获得尊重。

4、自傲的含义

自傲: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总把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相比。★

5、自尊与自傲、虚荣的区别:自尊是对自己恰如其分的肯定,自尊的人没有傲气。自傲(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自视清高,目中无人。自尊自信不等于自傲自负。

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6、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人要有羞耻之心,洁身自爱,才能确立自尊。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

考纲8: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确立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逐步培养自立能力,准备过独立的生活。知识点:

1、什么是自立?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立的表现有:1)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2)意味着我们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呵护,独立生活;3)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

2、为什么要自立?(自立有什么作用?)

1)锻炼生活能力、心理和道德品质;2)逐步摆脱对父母、老师和他人的依赖;3)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增强自尊和自信;4)逐步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理解和尊重,适应社会;5)只有自立才能走向自强。

3、怎样做到自立?

1)克服依赖心理。A、培养自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处理好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B、要发现自己的才能,尝试独立解决问题;C、要多向榜样学习,有意识地与独立性较强的同学交往,学习他们如何待人处事。

2)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A、管理好父母给自己的零花钱,计划好自己的正常消费,为将来独立理财奠定基础;B、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遇到问题时能提出自己的主张;C、科学支配时间,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学习更多的知识;D、学会自主决策,该自己作出决定的事,就大胆决定;E、学会基本生活技能,有意识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生活的细节中学会自立。

4、自卑的危害有哪些?

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当我们在自己的弱点或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就可能陷入自卑,就会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贬低,甚至自暴自弃.自卑妨碍我们建立快乐的人生。

5、怎样克服自卑?

自卑是一个心理牢笼。要走出这个牢笼,就要努力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体的走出自卑小处方:夸夸自己;心理暗示;选准突破口;树立坚定的志向。

考纲9: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

知识点: ★

1、什么是自强?

自强意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退,顽强拼搏。2.自强不息精神的重要性

1)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能够自立,才能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做到自强不息,才能做到坚忍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2)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

3、怎样培养自强精神?

1)志存高远;2)勇于面对困难,做生活的强者;3)在磨砺意志中自强进取

考纲10:了解从众心理和好奇心,知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知识点:

1、什么是从众心理?

是个体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

2、怎样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对于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从众可以使人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随波逐流却是危险的,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3、盲目从众有什么危害?

1)不利于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2)很难形成自己稳定的兴趣爱好,3)不利于高雅情趣的培养,4)也会影响我们的个性发展,5)有的还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4、我们面对从众心理该怎么办?

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5、正确地全面看待好奇心

青少年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奇上,还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兴趣,并进而发展为高雅的情趣,我们还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学会选择。

好奇心是好事,好奇心是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因为好奇心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兴趣,但如果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好奇心强也容易导致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

6、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怎样杜绝不良嗜好?)

1)要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避免盲目从众。2)、还要学会拒绝。坚决果断得对不良嗜好说“不”。

考纲11:知道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 知识点:

1、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2、做人的良知就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3.怎样培养正确的是非善恶观?

1)懂道德,学法律。以美好的道德陶冶自己的心灵,懂得法律规范。2)选择好的榜样。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我们就能避免误入歧途。3)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导致不同的后果,明辨是非。4)树立美好理想

考纲12:知道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的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知识点:

1、如何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1)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信息,我们要在头脑中过滤筛选,运用良知的标尺加以判别。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拒绝有害的毒素 2)正确对待长辈的言行,分清是非,问个究竟,不能无原则的一概服从。如果长辈有错,应给予纠正。3)正确看待公共传媒的影响。我们要提高识别能力,学会选择,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正确对待社会流行。社会流行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的经济、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社会流行往往传递着拜金主义等,对流行的事物我们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避免盲目追随。

2、怎样才能跨越障碍,做出正确的选择?

坚持正确行为,不做错事,还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①战胜自己,抵制诱惑;②打破情面,不追随犯错;③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考纲13:了解法律规范的特征,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 知识点:

1、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1)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其中最主要的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的本质: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考纲14:理解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区别与一致性

知识点:道德和法律同属于行为规范的范畴。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在表现社会重大关系方面是趋于一致的,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

2、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1)从形式方面来看:道德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养成的,一般无需专门机构和人员来制定;而法律规范则必须由专门的立法机构和立法人员,用严格的文字制定出来。

2)从起作用的手段来看:道德规范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个人的良心来起作用,靠他人或自我的褒贬,靠纯粹精神力量来起作用;而法律规范则靠国家机关的强制力,靠奖惩,靠精神的力量更靠物质的力量来起作用。

3)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调整的范围大得多。

3、联系: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他们互相配合、互相学习、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具体表现为:我国法律体现并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补充着我国法律的不足,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考纲15:知道法律具有制裁功能,更具有保护功能 知识点

1、法律的功能。法律具有制裁功能,更具有保护功能,即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2、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怎么办? 任何公民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都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寻求法律保护。

考纲16: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需要特殊保护

知识点

1、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法律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发展的幼弱时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个人权益很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他们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关注、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2)家庭、学校、社会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3)由于种种原因,未成年人犯罪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考纲17: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的名称 知识点

★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考纲18: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规定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

知识点:

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1、家庭保护(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禁止性的要求: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不得允许或者迫使未成年人结婚或者订婚等。

2、学校保护

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2)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3)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4)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

3、社会保护

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1)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2)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

4、司法保护

司法保护的内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国家执法机关通过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专门保护。

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1)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2)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3)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等。

考纲19:了解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包括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

知识点

1、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违法的类别。

1)违法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违宪行为等四类

2)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以把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统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又叫犯罪。

考纲20:理解犯罪是违法的一种,即违反刑法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知识点

1、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是违法的一种。它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严重危害社会。——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基本(最本质)特征。

2)触犯了刑法。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3)应受刑罚处罚。——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这三个特征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原则界限。判断一种违法行为是否犯罪,首先要看这种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考纲21:懂得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知道这些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知识点

1、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 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8)吸食、注射毒品; 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2、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1)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2)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3)热情帮助有不良行为的同学。

3、一般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还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触犯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

4、为什么说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为什么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启示)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上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因此,我们要以尊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5、具有不良行为而不及时改正,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如不矫治易滑向犯罪的泥潭。

6、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

1)家庭方面,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监护和教育;

2)学校方面,教师对其缺乏耐心教育,进行变相体罚;

3)社会方面,监管不力,使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场所非法对未成年人开放; 4)个人方面,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称 比较内容 一般违法 犯罪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 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触犯的法律法规 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违反了刑法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不用受刑罚处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应受刑罚处罚 相 同 点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我国法律

考纲22:懂得自觉抵制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要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知识点

1、生活中有哪些不良诱惑? 主要有 “黄”、“赌”、“毒”、“法轮功”邪教。

2、不良诱惑有什么危害?

1)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2)使人不思进取,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的进步和发展;3)使人无视法律的尊严,损害他人和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怎样抵制不良诱惑?(战胜不良诱惑的法宝有哪些?)

对不良诱惑,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坚强的意志,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避免上当受害。具体的方法 有:①.避开诱因法;

②.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法;③.专时专用法;④.联想后果法;⑤.请人监督法; ★

4、自觉抵制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吸毒违法,贩毒有罪

考纲23: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特别是要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知识点

1、未成年人为什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我们未成年人处于人生幼弱时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比较薄弱。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随时遭遇各种意外和侵害。

2、怎样实施自我保护?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2)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首先要根据受侵害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方法和途径来依法维权。3)当我们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要采取智斗,不要硬拼,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必要时可实施正当防卫。4)我们还要防止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以及被人勒索、拐骗、绑架等,逐步提高自我保护的本领。(具体的技能和方法也要掌握)★

3、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1)诉讼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俗称“打官司”,它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2)非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主要是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3)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打官司遇到困难时,可以获得国家的法律援助。

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

考纲

24、了解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知识点

★怎样与父母进行沟通?(如何化解与父母的“爱的冲突”)

化解冲突,需要让父母理解自己,同样,自己也要理解父母。理解的途径是沟通。具体的做法有:1)时时记住父母的良苦用心,发生矛盾时不闹对立;2)经常与父母谈心,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校生活和朋友关系;3)有事多和父母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特别是父母不大放心的事情,不要自作主张;4)提出购买物品的要求时,先要了解家庭的支付能力;5)做错事主动检讨,不逃避责任;6)对父母做出的承诺要说到做到,在父母面前建立信用;7)了解父母的工作,体谅他们的难处和面对的压力;8)学习父母的良好品德,在生活中帮助父母,在精神上支持父母,做父母的朋友。

考纲

25、了解“逆反”心理产生及克服的方法

知识点

1、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有时候会发生“爱的冲突”,产生“逆反”心理。

2、化解方法:作为子女,在与父母发生意见分歧时,采取回避、疏远、顶撞、甚至“逆反”的态度是不对的。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以错误的甚至极端的办法处理。

考纲

26、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1、闭锁心理的含义:将自己闭锁起来的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

2、闭锁心理表现为:1)自我封闭,拒绝与人沟通,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个人空间;2)自卑,缺乏自信;3)苛求友情和人际温暖。

3、闭锁心理的危害:闭锁心理如果不及时克服,就容易发展为自闭心理,把朋友拒之门外。

4、我们为什么要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1)热情开朗的性格会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2)容易被人接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在集体和社会中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并且容易得到快乐。

5、怎样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

每天保持一种好心情;对老师、对同学态度友好;与人交往主动、豁达,不计较个人得失。

考纲

27、了解恰当与异性交往的方式 知识点

★怎样与异性同学交往?1)自然、大方地进行交往,建立纯洁的友谊2)要学会尊重对方,包括尊重对方的人格,尊重对方的愿意。3)要会自爱、自重。

考纲

28、知道新型的师生关系,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正确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增进与教师的感情。知识点

1、老师与学生应建立种什么样的新型师生关系?

1)老师与学生应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2)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平等、民主、和谐。3)老师是我们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我们的良师,更是我们的朋友。

2、怎样尊重老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老师?)

1)尊重、理解老师,和老师分享快乐与烦恼;2)积极协助、配合老师的工作;3)有了问题、困难、建议,主动与老师沟通,取得老师的理解、支持和帮助;4)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获得表扬不自满,受了批评不气馁、不抱怨;5)对老师也要体谅和宽容,对老师工作中的疏忽、缺点,应善意提出。

考纲29.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知识点

1、为什么说尊重是交往的前提?

学会交往,首先要懂得尊重,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希望得到他人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2、为什么说礼貌是交往的名片?

礼貌是谦虚恭敬的态度和言行,是尊重他人的美德的外观形式,是文明的体现;礼貌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和良好修养;礼貌是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

3、如何做到文明交往?

1)待人真诚坦率,以诚相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有利于心与心的交流,而宽容、友好、谦和、谅解、幽默等良好个性品质也能帮助他们成为受欢迎的人。

2)对于虚伪、欺诈和不怀好意的人,我们要懂得拒绝和远离。

考纲30.理解竞争与合作及二者关系 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 知识点

1、竞争的作用(意义、重要性)

答:1)竞争是前进的动力。竞争能激发人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

2)在社会群体中,竞争能够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施展。3)对于国家和社会团体而言,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可以加速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2、如何面对竞争的压力?

答:1)要把压力变成动力,需要锻炼顽强的毅力,树立坚定的信心;2)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不胆怯,不逃避,勇敢地迎着压力上;3)还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坚守自己的人格,不能为了取胜而不择手段;4)中学生要善于面对学习、考试、升学等竞争的压力,对自己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既要争取好的成绩,又不能过分地患得患失。

3、合作的重要性 答:1)社会需要合作,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同进步;2)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合作是成功的保障;3)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成就伟大事业,重视团结合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5、如何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答:1)大家要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共同提高;

2)要主动理解沟通,相互友爱宽容;

3)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体育竞赛、社会活动都是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锻炼集体合作技巧的过程。

6、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什么?

1)竞争与合作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不可分割的,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

2)团体之间的竞争必然依靠团体内部的合作;个人之间的竞争,也不能缺少个人背后的社会支持力量。3)团体内部合作有利于在团体间的竞争中取胜;在合作的团体中鼓励个体竞争,是团体保持活力和优势的内在动力。

7、如何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和合作与竞争?

1)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竞争合作求双赢。2)在竞争中要尊重竞争对手、遵守公平原则、克服嫉妒心理,敢于竞争,不以成败论英雄。3)在合作中要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发挥团队精神,克服单打独斗的观念,精诚合作,实现共进共享。

考纲

31、理解自己生命来自父母,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 知识点

1、子女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给我们衣食和爱抚,使我们健康成长;父母关爱我们成长。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本分,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2、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用心领受父母的教诲与期待;诚心体谅父母的忧虑和烦恼;真心关注父母的健康和心情;以同样的行动孝敬其他长辈。

“爱的冲突”发生了,这些情绪的出现是正常的、自然的,是渴望独立、渴望尽快成熟的表现。(根源)

经常的冲突和对立会影响和谐的亲子关系,破坏正常的亲子沟通,我们不能以“正常”为理由而任其发展。(危害性)

★ 亲子关系是我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亲子之间的爱永远不变。

考纲

32、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守信的重要性。知识点

1、什么是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

2、诚信的意义。(重要性)(与人合作为什么要讲诚实守信?人为什么要践约守信?)

1)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2)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规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3)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4)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

3、怎样做到诚信?

1)诚信是为人之本。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诚实首先要对自己诚实。2)信守承诺,言而有信是一种品格。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

4、承诺的重要性及要求

诚实意味着获得他人的信任,守信是对自己承诺的践行。人不应该“轻诺”,而要“重诺”。一是重视自己对别人许下的诺言,二是不要轻易许诺,许诺前要三思而后行。

5、诚实与隐私的关系?

人应该诚实,但不等于无所顾忌地、不适当地说出一切。诚实是拒绝谎言,却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们有权保留自己的隐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和对象面前适当的说话。

6、诚实与善意的谎言的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任、不讲信用、损人利己的弄虚作假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

考纲

33、懂得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识点 ★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我们都知道受伤害是痛苦的.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如何理解“将心比心”?

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3)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在肉体和精神上伤害别人;4)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3、善良是多种品德的体现

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4、怎样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善良是无私的,善良之心是博大的;善良要见诸行动。

考纲

34、理解人在人格和法律上是平等的知识点

1、平等精神的要义?

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在人格上,每个人天生就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1)要有发自内心对他人人格的尊重;2)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3)做到平等待人,要摒除陈腐观念;4)让我们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歧视

3、如何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现象?

1)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与人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

2)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平等现象便可能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

3)正因为存在人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显示出美好的道德价值

4、平等待人的表现有哪些?

平等待人表现为对各种人,无论其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考纲

35、懂得人们之间需要理解和宽容的意义。知识点

1、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

因为我们的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如果人们之间没有相互理解,差异就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就可能变成永不休止的战场。所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由理解开始。

2、怎样学会理解?

1)尊重是理解的前提

2)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 3)达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积极沟通表现为:主动的接近、坦诚的交流、细心的领会)

3、宽容的重要性

答: 1)有宽容才能共处

2)有宽容才有创造

3)有宽容才能成就事业

4、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吗?

答:宽容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张,不是为了一团和气,一味迎合别人。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同时容纳别人合理的意见,和而不同,既维护个人创造性又保 持集体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和谐共处,成就事业。

5、如何培养宽容精神?

答:1)要正确认识自己。2)要不断求知。3)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4)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

考纲

36、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知识点

1、人类文明呈多样性和丰富性。

2、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

3、不同的文化存在着相同的合理内核——真诚、善良、友爱、和平等人类的共同价值。

考纲

37、懂得平等交流,相互包容、相互尊重 知识点

1.对外交往的方法有哪些?

答:1)面对文化差异,学会尊重别人的习俗与信仰;2)包容别人与我们的差异 3)欣赏别人的优点、长处4)在交往时,友好热情、不卑不亢,以礼相待、自尊自信。

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和平与发展

3.为什么要反对暴力共享和平?

1)强权只会加剧对抗和冲突,暴力只会制造新的对搞和痛苦。战争只能带来生命、财富、文明的毁灭,给人民造成无穷灾难。

2)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协商加强合作才能消除和化解争端,唯有和平共处,人类才有共存共享的明天。

文明的差异不应该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平等交流、相互包容是彼此沟通的桥梁。

国家利益的争夺,民族文化的差异,不同信仰和意识形态的隔阂,成为各种矛盾冲突的根源。★

人口压力、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安全威胁、发展失衡等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困扰。要解决这些全球性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携手,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真诚、善良、友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价值

考纲

38、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知识点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或怎样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是统一的。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2)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3)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如劳动权、受教育权,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等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2、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如何履行义务?

正确行使权利要做到:1)依法享有权利;2)依法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3)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

履行义务要做到: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3、为什么要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义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的要求和公民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只有切实履行了公民的义务,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繁荣富强才能,才能为公民享有权利提供更多的保障,才能真正的维护我们自己的权利。

4、公民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1)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2)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3)公民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运用法律,采取合法方式、按照法定程序保护自己所拥有的权利。

5、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

考纲

39、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懂得运用法律维护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知识点

1、为什么说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从个人角度:受教育可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因此从公民自身的发展来说,受教育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从国家角度: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所以,从国家的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基本义务。

2、九年义务教育的含义与特征

义务教育含义: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证的公益性事业。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小学)阶段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阶段,称为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特征:

1)义务教育是公益性教育 国家免除学费、杂费,由国家财政统一支出。

2)义务教育是普及性教育 适龄儿童和少年,无一例外能获得接受从小学到初中教育的机会。任何个人和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适龄儿童及少年入学就读,剥夺他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3、怎样珍惜和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要做到:自觉接受规定年限的九年义务教育,不得中途辍学;努力学习,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等。

考纲40.知道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知识点:

1、人身自由权利含义:是指公民的身体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

2、为什么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1)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人们一切行动和生活的前提条件。2)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参与国家管理,享有其他各项自由和权利。

3、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组成和地位

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生命的存在和享有,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益。身体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健康的身体和精神,是我们保持劳动能力、行为能力和快乐生活的权利。

★区分和掌握: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生命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益。

考纲4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知识点:

1、怎样理解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1)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搜查必须由执法机构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其他任何组织、个人的搜查都是非法行为,当事人有权加以制止,甚至提起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

2)法律保护公民不受 非法逮捕和拘禁。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 人民检察院 批准、决定或者人 民法院 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3)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4)作为未成年人,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婚姻法对此都有明确的规定。

2、怎样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

1)为了更好地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2)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权利,相应的就有义务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

★当我们遇到损害公民人身自由或伤害公民生命和健康的行为,可以打110报警,也可以直接到公安部门向公安人员求救,或通知家人、朋友、老师向社会求救。一旦受到伤害,要懂得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还公道和获得赔偿

考纲42.知道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知识点:

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内容

人格尊严权:是指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包括的内容: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侵犯公民的这些权利,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有关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具体规定(理解)

(1)肖像权

肖像含义是指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和照片,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是写照。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是要公民的肖像。丑化公民肖像、故意损毁公民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也属于侵犯公民的肖像权。

(2)名誉权

名誉就是以个人的名声,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公民的名誉代表着公民的人格尊严。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3)荣誉权

荣誉是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如“三好学生”属于一种精神鼓励。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奖章。

(4)姓名权

公民的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考纲43.知道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懂得自觉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知识点:

1、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

1)特别保护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原因:未成年人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

2)损害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表现:在公共场合随意议论孩子的过错、辱骂孩子,学校、老师歧视、辱骂甚至体罚学生。

3)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

2、我们怎样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

1)要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可以视受伤害的程度,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或要求其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可以追究法律责任。2)我们也要自觉地尊重他人的个人尊严。

考纲44.知道个人隐私权的涵义

知识点: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考纲45.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自觉尊重个人隐私权 知识点:

1、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①法律对保护公民隐私权的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头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致使他人的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拆阅他人信件。②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2、怎样自觉尊重个人隐私权

1)尊重自己的隐私权:不到处宣扬自己的一些私人秘密;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2)尊重他人的隐私权:3)尊重隐私权不等于自我封闭。★保重隐私,尊重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考纲46.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知识点:

1、什么是财产权?

公民私有财产的含义:公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所积累的财富。

范围:包括私人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

财产所有权——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

考纲47.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知识点:

1、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延伸和体现。

2、什么是财产的继承权?财产的继承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

3、财产的继承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1)法定继承的含义: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继承

2)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3)遗嘱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生前立下遗嘱,将遗产的全部或部分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个或数人继承。由立遗嘱人的意愿确定,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遗赠的含义 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4、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保护。通过继承的方式获得财产的所有权是未成年人获得财产的主要形式。当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通过协商、调解不能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未成年人对继承所获得的财产享有所有权,通常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为其管理,不得随意处分。

考纲48.知道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容侵犯,中学生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

知识点:

1、智力成果权的含义

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也称为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2、依法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发现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都可以向侵权方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可以诉诸法律,寻求解决。

考纲49.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掌握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与方法 知识点:

1、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维护尊严权。(理解这些权利的内涵,尤其是注意区分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2、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重要法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3、消费活动要遵循诚实守信原则。

3、消费者要有消费者权利意识

1)要注意避免在消费时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伤害;

2)要注意商品质量是否可靠、价格是否合理、计量是否准确; ★

4、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

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部门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法律诉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5、怎样避免或减少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的发生?

国家:加大立法力度,制定完善的法律;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济参与者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水平。

生产者: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严把质量关,依法规范经济行为。销售者:坚持诚信经营原则,不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配合执法部门执法,检举、揭发不诚信的经营行为。

第三部分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考纲50.了解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知识点

1、学习压力的影响

1)积极影响: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

2)消极影响:没有学习压力,会使我们失去动力,停滞不前;但学习压力过大,会使我们陷入焦虑,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2、如何调节学习压力?

加压:如果没有学习压力,我们就要自觉适度加压,即在现有基础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减压:如果学习压力过大,我们就要学会调节,如适当降低期望值、提高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改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等。

3、考试焦虑是正常的心理反应。

A考试焦虑的原因:考试重要,自己的基础差,家庭的压力,自己的期望过高等

B考试焦虑的表现:情绪紧张,心慌意乱,记忆卡壳等

C考试焦虑是可以调节的。

4、克服考试焦虑的现象 1)考试的作用

考试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检测手段。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或问题,检查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

2)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及考试焦虑的影响

原因:面临的考试很重要;考试难度过大;他人、自己的过高要求超过了自身的实际能力时,都容易导致考试焦虑。

影响:影响我们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还可能导致考试的失败。3)如何克服考试焦虑

克服考试焦虑的途径——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

考纲51.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知识点

1、为什么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园地?

1)班集体可以满足我们的心理需要,2)可以使我们获得知识,增长能力,拓展视野,培养性格,陶冶情操等。

2、良好的班集体有什么作用?

1)良好的班集体对我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2)有助于我们形成集体主义精神、义务感、责任感、主动精神,3)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性,4)培育奋发向上的情操。

3、我们怎样融入新集体?

1)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2)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服从集体利益;3)让个性在集体中张扬。

4、什么是班集体凝聚力?

班集体凝聚力表现为班集体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5、怎样增强集体凝聚力?

1)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的形成,靠全体成员的团结与互助。2)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 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观念,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激励,积极向上,我 们的班级就能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我们才能这班集体中健康成长。

考纲52.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知识点

1、什么是社区,社区的分类?

答:1)社区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结成一个个的生活共同体。2)社区的分类: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两大类型。每种社区包括不同的层次。

2、社会生活我关注表现在哪里?

答:1)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关注我国存在许多社会问题,如人口负担,环境恶化、就业压力,贫富差距、权力腐败,社会犯罪等。

3、面对社会问题,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做?

答:1)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2)激励自己做好准备,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在未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考纲53.理解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懂得以扬弃的态度看待民族文化。知识点

1、民族文化有什么重要性?

答:1)五千年中华文明是我们丰厚的财富,2)民族文化造就了我们的民族灵魂,3)民族文化养育着当代少年。

2、如何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答: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1)珍惜文化传统,保持文化特色。2)主动学习和自觉汲取,培养民族文化素养。3)传承精华,抛弃糟粕,推进创新。4)弘扬民族精神。★

3、怎样使自已成为有民族文化素养的人?

答:1)课堂学习;2)课外阅读;3)艺术欣赏;4)社会调查;5)参观古迹;访问民俗。

4、为什么要吸收外来文化?

答:1)人类社会孕育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形态;2)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为世界文明的宝库贡献了自己独特的财富。3)在不同的文化中,必然存在着相同的合理内核—真诚、善良、友爱、和平等人类的共同价值。5、2、如何做到文明对话,平等包容? 答:1)平等交流、相互包容是不同文明间彼此沟通的桥梁;2)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交往。3)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丰富自己;

考纲54.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知识点

1、社会生活是人们之间的一种合作活动,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合作是由公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所产生的政府来组织和实施的。政府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制定公民认可的制度和政策,负责安排制度和政策的实施与监督等。

3、为了更好地在社会合作中保证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需要在社会合作中确立和遵循公平的原则。

4.良好的合作一定是公平互惠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公平的合作中得到应得的利益。

5.社会合作要求公平地享受社会利益和分担社会负担。对高收者征收高税收就是这个道理。

6、什么是公平?

公平是指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也就是说,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7、什么是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8.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意义是什么?

1)对于我们个人素质、个人能力的提高和个人前途的发展,对于建设一个更加稳定、繁荣的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公平合作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幸福。

9、我们如何树立公平的合作意识?

1)保持公平的合作观念去和他人相处,去处理面临的问题,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2)我们有权要求得到公平的对待,这是我们的社会权利;我们也要公平地对待他人,这是我们的社会义务。

3)对社会上不公平的现象,我们也给予关注、思考和批判。★

8、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具有哪些重要作用(或意义)?

1)维护社会公平,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2)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3)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9、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树立公平意识?

1)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2)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合法利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10、公平与合作的关系(公平对于合作的主要作用)

公平、正义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正义感是现代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

11、目前,我国还存在哪些不公平、不和谐现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差别、地区差异依然存在、环境问题突出。

12、我国政府为维护社会公平采取了哪些措施?

公务员录用制度、干部招聘考试制度、实施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扶贫工程、希望工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免除农业税、实施全免费义务教育。

考纲55.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知识点

1、社会为什么需要制度规则和正义?

1)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有自己的制度规则。2)社会合作和社会生活是一个按照制度和规则来管理、运行的系统。3)制度的正义在于它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它的程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4)不遵守制度规则和正义的行为都是不正义的行为。

2、道德使我们能判断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习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3、依据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任何不公平地去对待别人,侵害他人的权利的行为,都是不正义的行为。★

4、我们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即通常所说的人权; 2)正义要求我们尊重规则; 3)正义要求我们尊重自由; 4)正义要求承担责任。

★不遵守制度规则的行为是不正义的行为。

★公平的合作需要正义的制度规则和良好的道德规范来支持

★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应该是自觉遵守制度规则和公共道德规范的人。56.知道责任是一个人做某事或以一定方式行为的职责或义务。知识点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做的事,对责任的承担就叫负责。

考纲57.知道责任感的涵义,懂得人在少年阶段的基本责任。知识点

1、少年有哪些责任?

答:1)对自己负责:努力学习,塑造自我;2)对他人负责: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3)应 该对集体负责:为集体增添荣誉和力量;4)应该对社会负责:以良好的行为创造美好的社会。

2、怎样培养责任感?

答:1)树立负责任的人生态度;2)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3)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4)对自己的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

★人们的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后果。做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有责任感就意味着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调节和自我引导。有责任感的人,对行为与后果的一致性有清醒的认识,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不推委,不逃避,能够自省自律,制止自己做错事。

考纲58.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知识点

1、负责任需要承担哪些代价?

1)学习和工作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2)负责任还需要我们承担某些精神上的代价;3)负责任还需要我们放弃一些个人的举和利益;

2、为什么说负责任能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社会)

1)负责任能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2)负责任能铸就我们高尚的民族精神;3)负责任需要我们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为什么说负责任促进个人自由和进步?(个人)

1)负责任使人能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自由;2)负责任使用使人赢得自尊自信;3)负责任使人增长才干;4)负责任使人获得实际的利益。

4、不负责任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

1)不负责任使社会和他人遭受损失;2)不负责任使个人利益遭受损失;3)不负责任使个人名誉遭受损失。

★负责任是一个人的立身之道,一个人正是在对责任的承担中,才体现他的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59.掌握在不同的责任之间进行选择的途径和方法。知识点

1、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时间、精力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责任的实施可能会发生冲突。

2、我们在进行责任选择时,有些因素是可以着重考虑的:时间、相对重要性、可能性、创新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3、在现实生活中,承担责任经常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和担当道义。

考纲60.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知识点

身份不同,责任不同。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同一个人与不同的人结成不同的社会关系,就会承担着多种社会责任。

(举列:作为学生、作为公民、作为子女„„)

考纲61.知道责任的不同来源,增强责任意识。知识点

1、责任的产生有多方面的来源,有养育、承诺、分配、任命、职业、法律、习俗、公民原则、道德原则等等,但比较直接、常见的来源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承诺。责任的产生的来源归根到底是由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2、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或怎样在实际中承担责任?)

1)从小培养责任意识,锻炼自己的责任能力,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对于我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祖国的建设、人类的命运,都非常重要。2)让我们认真学习,培养负责任的习惯和精神,增强责任意识,为将来全面负起我们的社会责任做好准备。

62.知道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现代公民应备的素质,树立服务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知识点

1、举例说明什么是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亲社会行为的含义:亲社会行为就是在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如:在公交车上能主动让座;献爱心活动中能主动捐款,积极参与;同学请教作业题,能认真虚心地帮助讲解;有班级荣誉感等。

亲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1)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给予同情和关心,2)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伸出援手,3)在共同的事业中能与他人合作,4)在利益面前乐于与他人分享。

2、为什么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答: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将增长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德,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3、中学生应怎样培养回报社会?

答:1)关注社会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2)树立回报社会意识和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人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4)以社区服务为起点,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学习志愿者精神,积极加入志愿者行列。

考纲6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知识点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4)所以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宪法与其他法律是什么关系?(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宪法为什么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方面体现在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另 一方面体现在任何法律不得侗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所以人们常常把宪法称为“母法”,把其它法律称为“子法”。

3、公民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青少年首先应当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3)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4)积极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

3、怎样理解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

1)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人权。宪法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两部分:规范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2)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行使的国家权力是公共权力,受宪法的严格规范和限制。3)国家和政府负有保证公民权利实现的责任。

4)我国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包括立法保障;司法保障。(建立了律师制度、法官制度、法律制度)

4、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1)认真学习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2)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3)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 活是宪法意识的表现,也是我们的公民责任所在。

★自觉行使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权,是维护宪法权威的表现。

★向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或建议,可采取当面反映、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或向人大代表反映、通过媒体反映等途径;检举国家机关或国家工作人员,常用的方式是向其上级单位或监察部门投诉或举报。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宪法是一切团体、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考纲64.知道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知识点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间的关系是什么?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原因)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2)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因而,它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是确保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5、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6、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考纲65.知道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提高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知识点

1、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1)依法治国的主体:人民群众 2)依法治国的“治”:指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包括依法惩处各种犯罪行为,也包括维护每个公民的法律权利。3)“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指社会主义的宪法和法律,其中最重要的是 宪法。

考纲66.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知识点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2)有法必依:就是法律制定出来后,必须遵守和执行。

3)执法必严:就是严格执法,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

4)违法必究:就是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要遵照“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给予惩处。

2、依法治国有何重要性?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3)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

3、青少年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中该怎么办?

1)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2)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3)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4、(抗震救灾的过程显示出)我国的政府是怎样的政府?

1)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2)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

考纲67.掌握在现实生活中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知识点

1、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性(意义)

1)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社会事务,行使职权,2)才能成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3)才能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我国公民对国家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1)提出批评和建议;2)提出申诉、控告、检举揭发;3)提出解决的办法等。

3、我国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

通过信访、电子邮件、电话、找人大代表反映情况,以及通过媒体舆论监督等,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是合法的、有序的。

4、公民应怎样正确行使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1)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都必须是合法的、有序的,2)行使监督权时,我们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强的、能够把全国亿万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的领导核心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法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

考纲68.理解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的实质和改革的目标。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知识点 ★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改革的根本目的:要在各个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4、为什么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怎样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2)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4)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1)最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政治: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经济: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文化:6)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7)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考纲69.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点:

1、列举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哪些巨大变化?

1)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4)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全面进步;5)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6)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7)对外工作开创了新局面等。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行列。

4、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

1)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达,2)市场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3)经济就越有生机和活力,4)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就越大。

5、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目前,我国经济建设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从制度上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3)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城乡和东西部地区协调共同发展,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国民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

考纲70.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知识点: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考纲71.知道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知识点:

1、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制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100年时间。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2)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4、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

1)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2)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3)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4)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6、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其中,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7、为什么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原因)?

1)由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2)由新中国经济建设起点低、基础薄弱的现状决定的;3)由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决定的(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特征)

1)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地区发展不平衡;3)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高; 4)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不可逾越的阶段,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不是表现在一两个方面,而是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2、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它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13、“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作为我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

考纲72.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知识点:

1、现阶段我国有哪些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2.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

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原因:由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3.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是怎样的?

1)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主体地位,2)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公有制的作用(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2)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3)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5.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

1)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3)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4)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6、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政策)

国家正在完善政策法规,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国有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的作用和地位:1)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2)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3)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8、集体经济的含义: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集体经济的作用和地位:1)它直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2)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资金,3)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5)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

9、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2、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

13、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4、我国现行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所有制性质和结构决定的。

15、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作用)?

1)为了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状况相适应,2)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3)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4)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16、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差距悬殊,体现公平正义。

17、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或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同步富裕。)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3)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帮带后富,才能逐渐实现共同富裕。4)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考纲73.了解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知识点:

1、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政权组织形式。

3、人民怎样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力?

在我国,广大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 权力机关,并由它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国家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各项权力。人民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享有政治权利。

4、社会主义的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6、为什么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2)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又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7、区别: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5)我国的最高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7)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8)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8、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1)民族特点:我国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

2)历史特点:长期以来,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3)现实国情: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载入了宪法,各族人民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9、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作用?

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作用: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施行这一制度能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各少数民族人民依法行使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10、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包括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如:村委会、居委会、职代会等属于我国的基层自治组织,而不是一级基层政府组织,不是国家政权)

作用:保证人民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等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11、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74.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四个尊重方针”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内容: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劳动、知识、人才、创造之间有何关系?

1)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2)劳动是四个“尊重”的基础、根本和核心,原因是离开劳动,知识形不成力量,人才无法成长,创造就会失去方向。

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的源泉,也是产生和积累知识、发现和孕育人才、激发和凝聚创造力的源泉。

知识的重要性:知识迅猛发展的年代,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

人才的重要性:人才是知识的创造者、发明者、传播者和使用者,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资源。

创造的重要性:创造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实践的活动,创造的结果是产生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事物。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驱力。

2、自主创新关键是四个尊重,而科技创新关键是人才。

3、贯彻“四个尊重”方针的目的与意义:

1)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尚,2)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3)人民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富裕,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保持旺盛生机和持久活力。75.了解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水平,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什么是总体小康: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考纲76.知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识点: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含义:本世纪头二十年,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3)21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做?

1)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2)要自觉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去,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3、为什么要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2)崇尚和谐更是一种浑厚、深沉的文化,扎根于民族精神之中。3)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

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2)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3)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我们要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建设出一分力,添一分彩。考纲77.了解我国教育、科技成就。

1、我国教育、科技成就是怎样的?(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1)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2)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仍然任重道远。

2、加快发展科技步伐的必要性:

1)我国科技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科技实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总体上看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我国要迅速提高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考纲78.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知识点:

1、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1)现代科学技术已经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教育的的重要性?(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1)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2)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

考纲79.理解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现实意义。知识点:

1、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战略决策。

2、科教兴国的含义: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考纲80.理解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懂得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重要性。知识点:

1、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

1)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重奖创新人才;4)贯彻“四个尊重”方针,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

3、青少年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怎么做?(中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争做创新型人才?)

1)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积极参加科技活动。2)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3)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研究,在学习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考纲81.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知道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知识点: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现状的一般特点是: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调等也是我国人口现状的重要特点。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要求: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4、如何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控制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仍然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途径。考纲82.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1、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

2、如何实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考纲83.了解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理解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知识点:

1、环境问题的含义、环境问题的危害?

含义: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危害: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目前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 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

3、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4)依靠群众保护环境

4、青少年怎样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作贡献?(或我们怎样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1)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2)增强法制观念,学法、守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3)落实环保行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5、保护环境与中学生有关

1)依法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政府部门和专业环保人员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2)青少年是未来环境的主人,是环境保护最大的受益者,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主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3)青少年环境保护意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未来。

6、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7、如何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力量现行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

考纲84.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懂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国情,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机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它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自觉地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2、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

1)必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3)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它们协调发展。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中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党和政府正在带领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中学生要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

4、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国家)

2)实行可持续发展,依靠你我他。我们中学生要不断提高人口意识、资源意识和环境忧患意识,树立人与资源和谐相处的理念,增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自觉性。(中学生)

5、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党和国家从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 引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沿着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方向发展。

7、科学发展观的依据: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 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8、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 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科学发展观的地位: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既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0、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1、从人类已经走过的进程看,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加快、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是人类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走出一条投入少、产出多、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选择的科学发展道路,也是唯一正确可 行的选择。

考纲85.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

2、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团结?(意义)

1)政治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2)经济上:有利于发挥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3)文化上: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3、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实际行动?(国家)

1)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经济上:实行西部大开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文化上:积极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素质。4)法律上:严厉打击分裂民族的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

4、维护民族团结,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实际行动?(个人)

1)思想上: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2)行动上:积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勇于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热心帮助少数民族学生。

5、请你为维护民族团结写一句标语? 1)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 3)重视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4)与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分子做斗争 5)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拥护党的民族政策

6、“一国两制” 的含义: 1)“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2)“两种制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7、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的方针。

8、实行“一国两制”的目的: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9、“一国两制”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2)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3)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5)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方针完全正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0、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11、对待台湾问题立场态度: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2、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原因:1)岛内:台独分子的阻挠,2)国际上: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13、对待台湾问题我们中学生应怎样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湾独立。

考纲86.了解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先进文化的含义及其指导思想。知识点:

1、文化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1)文化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类进步起着催化作用。3)每一个民族的繁荣,每一个国家的强盛,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3、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现状如何?

目前我国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品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

4、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让人民群众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才能达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5、判断先进文化的标准:反映和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含义:我们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7、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

8、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10、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它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11、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什么重要作用?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是一个国家的稳定器。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4、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作用和内容:

作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并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内容:教育和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卫生等事业。

考纲87.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知识点:

1、精神文明建设(或先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

2、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

考纲88.理解民族精神的重要地位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规定性。知识点:

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的作用:1)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2)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使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要性)1)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民族精神作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具有对内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

象的重要功能,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尺度。3)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只有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发扬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有效抵制腐朽文化的入侵,吸纳现代文明新成果,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进步。

4、中学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坚决抵制一切危害祖国的行为,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怕困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同时,需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_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 的时代精神。

6、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1)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2)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7、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青少年必须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8、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有哪些表现?

1)在民主革命时期表现为: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2)在新中国成立后表现为: “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 3)进入新世纪表现为:“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冰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精神”、“奥运精神”等。

考纲89.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特别是发达国家中那些为现代社会所需要而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知识点:

1、对待文化成果的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把批判与继承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

2、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的方针,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营养,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民族精神世世代代得以继承和发扬。★

3、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我们要坚持“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大胆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精神的精华,使中华民族精神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考纲90.了解世界格局中的中国,知道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树立开放、平等的国际意识,维护世界和平。知识点:

1、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 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2、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3、和平问题的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战争的问题。

4、影响和平的因素:要和平是时代的主流,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国际恐怖主义危 害着人们的生活安宁,各国人民依然面临着争取与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5、发展问题的含义:发展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但是,落后、贫困、债务仍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国家间的贫富差距依然严重。

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 和平就没有发展;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7、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

分割的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世界各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社会交往和文化教育交往越来越多。

8、经济全球化为什么是把双刃剑?1)积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有助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交往,有助于新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应用,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2)消极作用: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富国与贫国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9、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10、中国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1)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11、自1971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中国以有所作为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12、中学生如何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而努力:1)我们中学生要关心世界的发展,2)树立全球观念,3)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4)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发展而努力。

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机遇,实行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成为世界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家社会所公认。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4、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15、中国面临的机遇有哪些?

1)出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2)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我们实现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赢得了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有利条件。5)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6、中国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1)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的挑战,各种形式的安全威胁,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加紧对我国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渗透等;2)我国在经济、科技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自身的建设也存在不少困难,挑战可谓相当严峻。

17、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是国际格局相对稳定的缓和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期,更是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创新期,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8、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原料的争夺、科技的创新、文化的较量、人才的培养和争夺等方面,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19、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抓住了战略机遇期,往往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0、综合国力,说到底就是国家力量,即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等七个方面,其经济力和科技力已成为决定因素。

21、一个国家能否在经济和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将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2、面临机遇和挑战我国应该如何做?

1)大力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人才,用好人才。

2)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4)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23、面临机遇和挑战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1)作为中学生,我们必须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2)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再创中华民族的辉煌贡献自己的力量。

24、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考纲91.知道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知识点:

1、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3、崇高理想的作用?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力量,是照耀人们前进的指路明灯,是人们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

考纲92.理解实现理想要靠艰苦奋斗的意义。知识点:

1、什么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就是为实现既定的目标,不畏困苦,坚持不懈地奋斗。它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2、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艰苦奋斗是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果的基础和源泉。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2)艰苦奋斗是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根本途径和保证。只有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才能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和力量,鼓舞人们战胜各种困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也要艰苦奋斗。不管在什么岗位上,只有辛勤劳动才有可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3、青少年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神要从日常生活做起:1)努力学习,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业;2)培养俭朴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贪图安逸;3)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要迎难而上,不要畏难而退。

考纲93.知道个人的前途命运要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的关系? 1)个人前途和祖国命运息息相关。2)祖国命运影响个人前途。国家兴旺,个人才能享有自由、充分发展。国家衰败,个人的自由和发展就无从谈起。3)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国家命运的关键抉择,也关系着每个中国人命运的转折。4)国家的兴旺、富强也要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

2、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的重要性

1)当一个人正确认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就会时刻关心国家的发展和安危。2)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爱国情感,也是公民应具备的高尚品质。

3、当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

4、中学生立志报效祖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落实到行动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扬个人特长,争做有用之才。

5、个人前途靠自己,与祖国命运没有任何关系。(辨)

篇3: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全员培训课程内容及安排

一、立足教材拓展课外资源

教材是我们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活动的依据,即使是活动课程,也不能离开教材。作为教师,要重视对教材资源的挖掘,像教材中的活动板块“感悟”“交流”“探究”九年级教材中的“课外实践活动”等内容,教师就可以积极利用起来,结合着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除了教材资源,教师也要懂得从教材以外寻找活动课程资源,毕竟教材内容有限,而活动的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光是依靠教材中的资源很难满足活动课程的要求。只有适当地补充课外资源才能更好地满足活动课程的开展。当然,教师在挖掘教材以外的活动课程资源的时候,要注意结合教材内容,以免活动课程偏离学习目标。

二、明确活动课程目标

相较于理论课程,活动课程在内容上往往更加零散,形式上更加灵活,学生在开展各种有趣活动的同时,活动课程的目标很容易淹没在五花八门的活动之中,一旦失去了目标,活动课程的开展就会变得低效甚至完全无效。因此,在实施活动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活动课程的目标。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换个眼光看老师”这课的内容时,就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教师的一天”的活动,在实施活动之前,笔者首先明确了此次活动的目标:1了解教师一天基本的工作内容;2感受教师工作的辛苦;3体验教师角色;4引导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尊敬老师。在明确了一系列的活动目标以后,再来设计具体的活动计划,就这样,在目标的引导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新闻记者的角色来观察和采访教师一天的生活,跳出了以往学生的视觉角度,用另外一种身份去体会教师这个职业,更加客观全面地感受教师。通过此次活动,很多学生对教师都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活动很好地实现了课程目标。

三、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

活动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活动课程无论是设计还是实施,都不能离开学生这一主体,教师在选择活动主题,设计活动课程的诸多环节中都要结合学生具体的实际情况。例如,在讲到“和父母平等沟通”这课的内容时,按照教学计划是要开展一次关于“孩子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活动,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意识和能力。然而,笔者考虑到班级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农村的孩子,比起城里的孩子,这些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在做家务、自理能力等方面往往没有什么问题,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都不擅长与父母沟通,并且在笔者的班级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根本就不在身边,与父母沟通的活动根本就不具备实施的条件。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笔者决定给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活动“那些被父母责骂的日子”。在农村的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促膝长谈的情况可能没有,但做错事情被父母责骂的情形基本上每个学生都遇到过。当笔者把这个活动主题给学生以后,所有的学生都显得兴致勃勃,经过课前的一些准备,在活动课上,大家纷纷对自己的父母“吐槽”。在“吐槽”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有些学生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还有的学生认为虽然自己有错,但父母的方式也不对。就这样,在学生的踊跃发言下,学生通过自己被责骂的经历,逐渐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总结出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式方法。

四、努力推动活动课程的多样化

活动课程相较于传统的理论课程,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当然,与理论教学相比,活动课程所需要的教学条件往往也更高,对于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来说,开展课外活动的条件更是受到了很多的限制。然而,教师不能因为条件有限就压缩活动课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在现有条件下为学生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课程,除了传统的主题班会活动、课题小组研究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还可以发挥农村地区的资源优势,以这些资源为支撑开展一些具有特色的课外实践活动课程。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山野小溪边体会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每年的农忙季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田间地里去体验农忙收割,感受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幸福。这些资源都是城里的学校不具备的,如果教师能够把这些特有的乡土资源加以利用,在“接地气”的活动课程中,学生更容易受到感染和教育,活动课程的目标也更容易实现。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的青春期,他们求知欲强烈,喜爱追求多维立体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恰好可以诠释学生的这些特征,满足他们全面发展和探索的欲望,为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前进的动力。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也越来越深入。思想品德学科作为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在改革的大潮中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活动课程的开展越来越常态化和高质量化。从农村地区学习实际分析,有效开展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活动课程。

篇4: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全员培训课程内容及安排

2009年南宁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较好地把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创设情景,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凸显自主探究,倡导核心价值,使学生答题的过程成为一次明辨是非、自我教育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体现了课程的目标。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基础,能力立意,全面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1立足基础知识,能力立意。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大多以具体现实生活现象和事实作为情境,根据新的情境提出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结合具体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生活、认识社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和处理有效信息、多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7小张为了取乐,在教室的黑板上画了一头大肥猪,并在画的旁边写上同班同学王东东的真实姓名:“此乃王东东”,引来众人围观。小张的做法侵犯了王东东的(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人身自由权

D肖像权

2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而且在考查途径和方式上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和探索。试题采用在情境材料中蕴含、与能力考查融合、在设问中引导等方式,全面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在反思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如:

14“能帮就帮”的精神是南宁市的城市精神。在社区、车站、路口、各类会展活动中,志愿者们把这种精神传递着、践行着,推动南宁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能帮就帮”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是(

)

A小丽积极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

B小勇积极参加学校的“爱心小分队”活动

C小芳协助交警维护交通秩序,纠正路人闯红灯的行为

D小华的爸爸放弃了外出旅游的机会,到投票站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二)试题关注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热点,时代特点鲜明

2009年南宁市中考思想品德命题过程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年度或阶段影响重大的国内外时事切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试题以不同的形式考查了“金融危机”、“神舟七号”、“三鹿奶粉事件”、“建国六十年大庆”、“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等年度重大热点,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如:

16直面金融危机重视民生工程

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2008年迅速席卷全球。面对这场危机,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推动经济早日复苏。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2009年我国财政支出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1)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席卷全球?(2分)

(2)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我国政府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的意义。(写出三点,6分)

(三)联系当地实际,地方特色突出

2009年南宁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在选材上力求就地取材,紧密联系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创设情景,设计问题,引导考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如:

18感悟辉煌成就喜迎六十华诞

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某校九年级学生决定Vl“建国六十年,中国龙腾飞”为主题进行实践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我看图画]第一小组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到以下图片(图一、图二):

(1)图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什么?你认为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什么?(3分)

(2)小明为图二中的节目所陶醉,觉得中华文化就是最好的,根本不需要再学习外来的文化。你是怎么看的?(4分)

[我爱祖国]第二小组开展了“民族复兴我行动”的讨论,请你踊跃发言:

(3)科技实力决定国家的命运。请你从公民义务的角度谈谈中学生应该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3分)

(4)作为国家的小主人,请你结合我市实际,为促进南宁经济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二、备考策略

针对以上特点,2010年中考思想品德备考要切实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在平时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009年南宁市中考选择题得分率最低的是第lO小题、第5小题、第11小题,失分的原因均为学生对教材知识掌握不牢。如:

5,据报道,2009年5月11日唐山市李某出于好奇,在网上散布甲型H1N1流感疫情谣言,被唐山市警方行政拘留5日。牵某的行为(

)

①属于犯罪行为

②属于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行使权利

③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④损害了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该小题丢分的考生大部分是错选C,主要是因为考生没弄清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是教材的重点知识,而考生对这一知识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在新情境、新材料的试题中是无法完成知识迁移的。因此,扎实的基础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二)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来是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2009年南宁市中考非选择题18小题的第三问(试题见前),该问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有:①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差,审题能力差,导致对材料的理解及对问题提问角度的理解错误。有的考生只注意到设问中“肩负民族复兴的使命”,没能抓住“应对知识经济”的关键词,导致胡乱抄书作答。如答: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还有的考生未能针对题意“应对知识经济”、从“公民”角度的要求,回答完全偏题。如答: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有的考生虽然抓住了“公民的义务”这一关键词,但仍不能全面把握题意,不能理解“应对知识经济”的要求,导致答错失分。如答:我们要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等。③学生基础知识差,对课本的知识理解不透彻,答偏甚至答非所问。如错误理解“终身学习”的要求,看到初三课本P142提到“知识经济时代”,有不少学生就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作为答案,导致失分。由此可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在设计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已成为当前中考思想品德命题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梳理课本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使其关注社会生活,养成坚持看报和收看新闻的好习惯,特别是要注意收集、整理与本地区《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主干知识紧密相关的时政、乡土和生活热点,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在联系实际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把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从而落实到行动上。

(四)要教会学生审题和组织答案

审题能力是制约学生答题的一个关键,许多考生之所以答不好题,不会审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要多运用解剖麻雀的方法,教会学生依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引导学生把设问和材料联系起来,找到答题的方向,弄清每个设问的限定要求,留意试题所列分值,举一反三。还应提醒学生,在组织答案时,应注意书写规范,力求答案要点化,要点精炼化。简单的题海战术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费力不讨好。

篇5:2010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全员培训课程内容及安排

思想品德试题及答案

(注:本卷考试形式为开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50分;与历史共用90分钟完卷)

一、选择题下列1一6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7一10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将其字母符号填人下面表格相应的方框中。(每小题2分,共20分)

1.2010 年 3 月 14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这更加有利于城乡居民平等地行使民主权利。

A.循环经济促进法

B.选举法

C.侵权责任法

D.食品安全法

2.2010 年 4 月 15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家中长期

规划纲要 》。该文件提出了到 2020 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目标。

A.可再生能源

B.国家能源

C.教育改革和发展

D.科学和技术发展 3.下列能正确反映漫画 《 明星代言 》 寓意的选项是 ①生产商和明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不能见利忘义

②明星的社会影响力可以不受法律约束

③生产和推销假药品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咖坪交易权

④生产商和明星代言人应格守诚信的职业道德规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09年11月16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对手机网点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活动进行专项治理。整治“涉黄”手机网站

A.不利于科技的普及和运用

B.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C.不利于网络对学习的帮助

D.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唯一措施

5.中学生许重宁发明了“新型组合救援医用服”获得专利后,其父母代表她与某服装厂协议,每卖掉一套衣服,许重宁可获得2一4元的提成。这表明,许重宁对自己的合法财产

A.享有收益权 B.享有使用权 C.享有占有权 D.享有处分权

6.同学们对右边漫画中违反班级规定的处罚方式,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正确的看法应该是 A.这种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应该接受限

B.这是一种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权的规定

C.这种规老泪足进学目报行受教育的义务

D.这种处罚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7.张晓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每天除了上学外还要照顾因病卧床不起的母亲。他常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去卖以贴补家用。他被大家称为“贫困中坚守的阳光男孩“。张晓的故事告诉我们要

A.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迎难而上

B.科学分配时间,努力分担家庭的困难

C.拒绝他人的帮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D.有坚强的意志,并在长期的生活中自觉养成

8.2009年是振奋人心的一年。60周年盛典的阅兵式上,亮相的国产新武器、新装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研制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这项技术的国家;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里,中国仍实现了民 7 %的经济增长,让世界惊羡。这些成就的取得,表明我国 A.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D.已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9.2009年8月以来,美国和台湾的惠普、富士康、英业达三家笔记本电脑产业基地落户重庆。据报道,几年后重庆信息技术产值可达8000多亿,整体可提供大约30万个就业岗位。这表明

A.对外开放有利于我们分享新技术成果

B.非公有制经济对扩大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C.我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D.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实现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海世博会期间,许多国家的“国宝”级文物,纷纷亮相世博园。如中国的 《 清明上河图 》,比利时的“尿童”雕像模型,丹麦“小美人鱼”雕像,法国罗丹“青铜时代”雕像等,共同在世博园精彩演绎人类文明。上海世博会表达了中国

A.坚持借鉴吸收一切外来文化的原则

B.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愿望

D.与其他民族友好交往的态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2 分)阅读漫顽(龟兔赛跑新传 》。你认为漫画表达了什么道理?并作简要说明。(4 分)

12.五年前王华的爸爸病逝后,妈妈嫁给了一个叫张力的人,去年妈妈也去世了。一天,王华找继父张力商量:

王华:父亲,下期我想到主城去读高中。继父;好是好,但花费太高了,我支付不起!王华:我爸爸妈妈不是给我留下12万元存款呜? 继父;你是未成年人,不能继承遗产。

王华有继承权吗?请你说说理由并帮他想想办法?(4 分)

13.小雯在作文《不同寻常的押岁钱》中这样写道:„„年夜饭后,爷爷乐呵呵地叫着我,打趣地说:“从今年开始爷爷将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这是政府送给我的一个儿子啊!好孙女,今年爷爷给你的押岁钱再加一档”。喜出望外的我,细数着农村的新变化: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世纪连续出台七个惠农“一号文件”„„

小雯准备在作文的后面写一段对党的惠农政策的感想,你认为她会从哪些方面来写?(写出两点即可)。(4 分)

三、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4.生活离不开法律,请看小青的一夭。

情景一:小青早晨上学,发现校门口有一位警察叔叔在巡视。询问老师才知道:最近,为保护学生的安全,重庆市政府配备了大量警力到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同时,学校也增加了保安和录像监控设备。

(1)小青的这些所见所闻,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特殊保护?(1分)

情景二:当天下午,小青参加了学校召开的法制教育大会。警察叔叔介绍了重庆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最新进展:到目前为止,公安机关已抓获涉黑人员4781人,法院已判决黑恶团伙128个,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也因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罪行被判处死刑。(2)你认为警察叔叔所介绍的事实,体现了我们在思想品德课中所学的哪些知识?(3 分)

情景三:法制教育大会后,警察叔叔参加了小青和几位同学的讨论。警察叔叔说:虽然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保护,但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现象还可能发生,这需要大家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3)根据你的经验和智慧,请说说面对歹徒行凶时,应采用哪些正确方法?(2 分)

15.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强烈地震,藏汉同胞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为宣传杭震救灾感人事迹,某校团委办了一期专题黑板报。

下面是该黑板报的部分内容,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1)从各族同胞的互助互爱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 分)(2)你会采取哪些形式表达对灾区同胞的支持?(2 分)

四、活动探究题(本大题共6分)

16.某校初三学生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组织了一次“地球需要你”主题探究活动。假如邀请你参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环境问题·我思考】在这次活动中,有的同学收集到以下漫画。

(1)综合漫画所反映的内容,你从中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2 分)

【治理环境·我解读】在这次活动中,有些同学通过走访或查阅资料收集到以下材料。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重庆市不仅植树造林,打造森林重庆,还大力研发和推广使用碳捕集与存储技术等环保科技。目前,重庆合川市双槐电厂正在进行国内最大的碳捕集示范项目,该技术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1万吨。

(2)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查找我市所采取的这些措施,体现了哪些国策和战略?(2 分)

【低碳生活·我行动】活动快到尾声时,有的同学发出倡议:低碳生活,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吧!

(3)作为“地球村”的小村民,请对同伴在衣、食、住、行方面各提出一条可行的具休建议。(2分)

答案 一1B 2C 3D 4B 5A 6B 7ABD 8BC 9ABCD 10BCD 二.11.(1)生活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1分)(2)合作与竞争是是依存的关系,合作之中有竞争,竞争之中有合作。(1分)(3)在日常生活中,既要学会竞争,提高个人素质,又要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奉献自己的力量。(2分)

12.(1)王华有继承权。(1分)(2)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1分)(3)王华可与继父协商,如果无果可找他人调解,(1分)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1分)

13.示例:(1)发展为了人民,有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使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2分)(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2分)

三.14.(1)社会保护、学校保护。(1分)

(2)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1分)②法律具有强制性,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犯罪都要受到刑法的处罚。(1分)③我国法律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1分)

(3)示例:①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面对歹徒既要勇敢,又要机智。②可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巧妙而及时脱身。(1分)③记住歹徒特征,事后及时报警等。(1分)

15.(1)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大家庭。②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③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互助,共克时艰,就一定能够重建家园。④一方胯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青少年也要奉献自己的力量。(4分)

(2)为灾区捐款捐物;写一封慰问信;难一幅鼓舞斗志或表达爱心的画;制作慰问灾区同胞的卡片等。(2分)

四.16.(1)示例:人类必须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或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或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繁荣等。(2分)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2分)

上一篇:农牧业局全年机关党建工作要点下一篇:精彩竞聘演讲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