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

2022-08-06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下面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谈。

首先,来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的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比较重点的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谈完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再分析一下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能力目标:1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2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

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2.知道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我关于对教材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能完成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来谈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我们应该要结合好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

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

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让学生们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谈完了教法的运用,我再来谈一谈与之相应的学法的引导: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其运用过程中要凭借一定的媒介和材料。那么,我来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具。

三、教具

多媒体

在呈现图片和播放视频的时候需要用到多媒体,便于学生理解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那么,我们先来看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导课设计的依据: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学生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

首先是活动一:点击中国——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有五个福娃,每个福娃背后都有两张图片,请你根据图片判断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并以简单的词汇概括这些人和事所体现的精神。我们先来点击贝贝,是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点击京京,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然后依次点击欢欢,迎迎和妮妮。分别展现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和昭君出塞的故事、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和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依次看到了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他们对祖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才会有这些流芳千古的事迹。

依据: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同学对民族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扫描中国——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活动的任务:填写三个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民族精神。

活动的要求:

(1)按座位分成三组,两分钟准备时间。

(2)各组以接力的形式回答,可以自由选择时期作答。不仅要说该时期的民族精神,并且要说出其突出人物和主要事迹。各组间接力间隔时间不得超过5秒,内容不得重复,每位同学只有一次回答机会。

(3)找一名同学作为记录人,记录接力赛结果。

活动设计的依据:采用竞赛的形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同学们的回答互为补充,使每位同学都能更多地领略我们中华名族英雄的风采。学生在阐述的过程中,会从人物的外在表现逐渐认识到人物的内在价值,从而感悟到人的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自然而然地与自身进行对比,自悟自评,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学生可以自己得出结论: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并且,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会增强对这些杰出人物的崇敬热爱之情,立志也做一位民族英雄,可是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九年级学生,应该如何做呢?

面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感受中国——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让学生观看三幅不同主题的图片。第一幅展现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五讲四美的美德。这些美德是民族精神在生活中的细节化、具体化;

第二幅展现的学生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国际体育盛会中所折射的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

第三幅展现的是中华儿女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彰显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设计的依据:让学生感觉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就能体现和传播民族精神。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对民族精神这一优秀品质有更深刻的情绪体验,我特别设计了

第三个环节:情感共鸣,升华新知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flash短片。第一遍,让学生观看,其庄重的展现了我国的主要开国元勋们的形象。第二遍,师生共唱,其展现的是在解放时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画面。

活动设计的依据: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振奋人心的画面,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使师生产生共鸣,使同学们从内心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但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设计了。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拓展转化

这是一封以“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学生”为题目的倡议书。让学生思考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归纳总结出三条,填到空白处。经过筛选后,下节课我们来进行一个宣誓,并且把它挂在我们的教室。

依据:这样做,可以时刻督促学生: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注入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接下来,是我说课的最后一个内容:

五、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二、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三、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我采用要点式板书,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培养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专家、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二篇: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下面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谈。

首先,来谈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谈完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再分析一下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能力目标:1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2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

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2.知道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我关于对教材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能完成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谈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

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

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谈完了教法的运用,我再来谈一谈与之相应的学法的引导: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其运用过程中要凭借一定的媒介和材料。那么,我来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具。

三、教具

多媒体

在呈现图片和播放视频的时候需要用到多媒体,便于学生理解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别就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那么,我们先来看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就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导课设计的依据: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学生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就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

首先就是活动一:点击中国——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有五个福娃,每个福娃背后都有两张图片,请你根据图片判断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并以简单的词汇概括这些人和事所体现的精神。我们先来点击贝贝,这就是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点击京京,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然后依次点击欢欢,迎迎和妮妮。分别展现的就是文成公主入藏和昭君出塞的故事、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和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依次看到了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他们对祖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才会有这些流芳千古的事迹。

依据: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同学对民族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扫描中国——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活动的任务:填写三个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民族精神。

活动的要求:

(1)按座位分成三组,两分钟准备时间。

(2)各组以接力的形式回答,可以自由选择时期作答。不仅要说该时期的民族精神,并且要说出其突出人物和主要事迹。各组间接力间隔时间不得超过5秒,内容不得重复,每位同学只有一次回答机会。

(3)找一名同学作为记录人,记录接力赛结果。

活动设计的依据:采用竞赛的形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同学们的回答互为补充,使每位同学都能更多地领略我们中华名族英雄的风采。学生在阐述的过程中,会从人物的外在表现逐渐认识到人物的内在价值,从而感悟到人的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自然而然地与自身进行对比,自悟自评,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学生可以自己得出结论: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并且,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会增强对这些杰出人物的崇敬热爱之情,立志也做一位民族英雄,可是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九年级学生,应该如何做呢?

面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感受中国——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让学生观看三幅不同主题的图片。第一幅展现的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五讲四美的美德。这些美德就是民族精神在生活中的细节化、具体化;

第二幅展现的学生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国际体育盛会中所折射的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

第三幅展现的是中华儿女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彰显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设计的依据:让学生感觉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就能体现和传播民族精神。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对民族精神这一优秀品质有更深刻的情绪体验,我特别设计了

第三个环节:情感共鸣,升华新知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flash短片。第一遍,让学生观看,其庄重的展现了我国的主要开国元勋们的形象。第二遍,师生共唱,其展现的是在解放时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画面。

活动设计的依据: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振奋人心的画面,达到情景交融,使师生产生共鸣,使同学们从内心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但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设计了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拓展转化

这就是一封以“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学生”为题目的倡议书。让学生思考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归纳总结出三条,填到空白处。经过筛选后,下节课我们来进行一个宣誓,并且把它挂在我们的教室。

依据:这样做,可以时刻督促学生: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注入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接下来,这是我说课的最后一个内容:

五、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二、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三、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我采用要点式板书,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培养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范例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下面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谈。

首先,来谈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谈完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再分析一下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

能力目标:1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2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

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2.知道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我关于对教材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能完成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谈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

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

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谈完了教法的运用,我再来谈一谈与之相应的学法的引导: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其运用过程中要凭借一定的媒介和材料。那么,我来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具。

三、教具

多媒体

在呈现图片和播放视频的时候需要用到多媒体,便于学生理解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那么,我们先来看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导课设计的依据: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学生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

首先是活动一:点击中国——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有五个福娃,每个福娃背后都有两张图片,请你根据图片判断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并以简单的词汇概括这些人和事所体现的精神。我们先来点击贝贝,是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点击京京,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然后依次点击欢欢,迎迎和妮妮。分别展现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和昭君出塞的故事、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和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依次看到了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他们对祖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才会有这些流芳千古的事迹。

依据: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同学对民族精神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设计了第二个活动:扫描中国——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活动的任务:填写三个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民族精神。

活动的要求:

(1)按座位分成三组,两分钟准备时间。

(2)各组以接力的形式回答,可以自由选择时期作答。不仅要说该时期的民族精神,并且要说出其突出人物和主要事迹。各组间接力间隔时间不得超过5秒,内容不得重复,每位同学只有一次回答机会。

(3)找一名同学作为记录人,记录接力赛结果。

活动设计的依据:采用竞赛的形式可以极大地增强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同学们的回答互为补充,使每位同学都能更多地领略我们中华名族英雄的风采。学生在阐述的过程中,会从人物的外在表现逐渐认识到人物的内在价值,从而感悟到人的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自然而然地与自身进行对比,自悟自评,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学生可以自己得出结论: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并且,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会增强对这些杰出人物的崇敬热爱之情,立志也做一位民族英雄,可是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九年级学生,应该如何做呢?

面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感受中国——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让学生观看三幅不同主题的图片。第一幅展现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五讲四美的美德。这些美德是民族精神在生活中的细节化、具体化;

第二幅展现的学生在北京奥运会这个国际体育盛会中所折射的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民族精神;

第三幅展现的是中华儿女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彰显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设计的依据:让学生感觉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就能体现和传播民族精神。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对民族精神这一优秀品质有更深刻的情绪体验,我特别设计了

第三个环节:情感共鸣,升华新知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flash短片。第一遍,让学生观看,其庄重的展现了我国的主要开国元勋们的形象。第二遍,师生共唱,其展现的是在解放时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画面。

活动设计的依据: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振奋人心的画面,达到情景交融,使师生产生共鸣,使同学们从内心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但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设计了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拓展转化

这是一封以“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学生”为题目的倡议书。让学生思考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归纳总结出三条,填到空白处。经过筛选后,下节课我们来进行一个宣誓,并且把它挂在我们的教室。

依据:这样做,可以时刻督促学生: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注入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接下来,是我说课的最后一个内容:

五、板书设计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二、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三、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我采用要点式板书,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培养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专家、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四篇:初中思想品德聚焦两会说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说课稿:聚焦两会

聚焦两会

【教学依据】

课程标准 三4.2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了解人大和政协的组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责。

能力目标: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走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学习他们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培养国家观念和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难点:人民政协的职能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主要围绕:①中学生能否当选人民代表?②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③全国人大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关系如何?④人大每届任期几年?⑤全国人大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省人大有哪些职权?两会期间通过网络反映民意的渠道有哪些?今年的两会特别关注哪些民生问题?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三月的春风,还未把北京街头的杨柳吹绿;新的蓝图,却再次将人们心中的希望点燃。 背负着人民的希望与嘱托,数千名代表、委员云集北京,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聚焦两会

历史回眸: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魂牵梦萦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人民迎来了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1954年9月,各民族1226名代表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新中国的首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了,会议制定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多媒体展示:宪法总纲第二条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两会)正是代表、委员们了解民意、关注民生、集中民智,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政治舞台。

多媒体展示:知识链接:

每年举行全国人代会时,全国政协也召开会议,所以统称“两会”。政协会议有自己的议程,如审议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等。同时,政协也列席人大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计划、预算报告,高法、高检的报告,并进行讨论。但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也有不同:人大审议这些报后,要通过表决对这些报告作出决议;政协是讨论这些报告,对这些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但不表决作出决议。

现实聚焦:伴随着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完善,人大和政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全国人民的期盼之中,2007年3月,十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相继召开,初中生小悦每天都要收看关于两会的报道。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主进程的加快,无不令小悦感到欢欣鼓舞,但与此同时,他也产生了一些困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帮帮他吧!

一、当家做主话人大

环节一:小悦的困惑:

困惑一:看了两会报道,有个画面深深地印在了小悦的脑海里。那就是人民大会堂东门外,2889名人大代表带着民心、民意、民智,拾级而上,步入这神圣的殿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平等地坐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共谋改革发展大计。那么,这些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作为中学生的我能否成为一名人大代表?

限定时间,学生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教师在同学们中间进行巡视,注意搜集正反两方面的意见,然后每组派出代表谈谈本组讨论的结果。

最后,教师总结:小悦不能成为一名人大代表。因为作为未成年人,小悦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多媒体展示: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小悦是未成年人,不能当选人大代表。

2.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两种方式。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通过间接选举方式,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困惑二:小悦认真收看了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总理代表国务院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随后,他发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也分别向人大做了工作报告,小悦不明白: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向人大汇报工作? 人大与它们是什么关系?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利用课下搜集的资料,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作过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困惑三:小悦在阅读了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议程后,了解到短短12天的会期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解决很多问题,除了要制定、通过法律;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还要审议下一届人大代表的名额和选举问题等,小悦有些不明白:人大代表还要换届选举,那一届任期是多长时间?每届任期内召开几次大会?全国人大的性质如何? 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议程 (节选)

一、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二、审查和批准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与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的议案

四、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五、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

六、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

七、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在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充分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巡视,注意倾听学生的理解,解答学生的疑问,澄清错误认识。

教师归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一般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决定当年的大事,包括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制定或修改基本法律,增选或罢免国家领导人等。所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探究交流:以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为例,谈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拥有哪些职权?

多媒体出示学生搜集的材料:

材料一: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07年3月21

日决定:接受林廷生、张昭福、孙守璞辞去山东省副省长职务的请求,根据山东省省长韩寓群的提请,于2007年3月21日决定任命:黄胜、郭兆信为山东省副省长。

材料二:2007年2月10日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韩寓群省长代表山东省政府作工作报告, 11日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国家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尹忠显分别向省人大作工作报告。

材料三: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通过了《济南市城市道路井盖设施管理规定》、《济南市养犬管理规定》、《济南市旅游管理条例》、《济南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六件地方性法规。

上述材料反映出山东省人大具有哪些职能?

学生总结:1)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

2)听取和审查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3)选举并有权罢免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副省长。

教师补充:此外,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还有如下主要职能:讨论、决定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选举并有权罢免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有权罢免省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审查和批准山东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以及它们的执行情况的报告等等。

解决了上述困惑,小悦对十届全国人大和十届政协的工作进展更加关心了,他每天都要收看电视新闻报道,并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人大会的最新动态。于是,他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环节二:小悦的发现

发现1.“中国式民主”正在随着电子政务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快速推进。与往年两会相比,今年一个比较突出的变化就是互联网的作用、影响更加明显,百姓了解会议进程、反映民意的渠道更加便捷、通畅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途径吗?如果你有意见和建议,你会采取哪种方式来反映?说说理由。

学生:人大电子政务工作、新华网、人民网推出的两会调查、两会访谈、两会博客、两会网报等等。

教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华网推出的“我有问题问总理”专栏,截止到3月15日9时止,获得点击近50万个,而提出的问题多达3194条。实实在在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从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交流回答。

教师:实实在在的数字,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网络,让百姓有了更加广阔的说话空间,有了一个参政议政的独特平台。近50万个点击,3194个问题,更折射出人民当家作主与时俱进的新理念,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写照。

发现2.两会更加关注民生问题:

(1)画说两会:

廉租房:让居者有其屋 何时上学不再难 武大求职难

孟母择校记 看病排长队 药品监管之忧

漫画反映了当前人们最关注的哪些民生问题?

学生:住房问题、教育收费问题、就业困难、看病难、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

教师:的确,2007年两会系列专题调查显示,民生问题依然是百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这三类问题分别以76%、65%和50%的得票率再次位居民众关注焦点前列。令人欣喜的是,这些问题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迅速得到回应。

(2)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1)医疗改革——为了更好地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国务院已经组织力量抓紧制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努力解决好广大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

2)房地产调控——政府要特别关心和帮助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加大财税等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

3)教育改革——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发展。

4)就业与社会保障——要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5)食品安全——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整顿药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

涉及教育、医疗、就业等多项惠民举措的政府工作报告,以2862票赞成获得通过。在人大会议召开的十多天里,人民大会堂的每一个角落,都聆听过代表们热烈的讨论;万人礼堂内回响的一次次掌声,又一次见证了人民意志的统一。

发现3.人民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了

这是一位人大代表在博客中写下的一段话:“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4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2007年3月16日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国务院总理******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真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4年前,就是在这里,刚刚就任总理一职的******庄严承诺: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给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忠实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殚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负众望。

近一个小时前,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连续第四次高票通过他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这是一份出色的答卷:4年来,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从这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中,你读出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的确,这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清晰地记录了本届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总理以自己的真情告白,向人们作出了郑重回答……

发现 4.政协的职能发挥得更加出色

两会期间,小悦在带着人民的嘱托和沉甸甸的提案,齐聚北京,共商国家大事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发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彭丽媛、杨澜、巩俐、宋祖英、敬一丹、冯巩等等,看着他们认真聆听大会报告、热烈参加讨论的场景,联想到他们经常不辞辛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身影,小悦发现政协委员们更加珍视自己手中的权力,更加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二、共商国是说政协

多媒体展示:知识链接: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由中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人民政协与人大、政府三者的关系是,政协在决策前协商,人大在协商后表决作决策,政府在决策后执行,三者统一在中国******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这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政协在这一体制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政协委员们发挥职能的一个重要平台是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整理形成提案,那么,提案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随着政协委员的脚步,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多媒体出示:

材料一:一组图片

1.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处石灰窑附近,一个孩子用黑糊糊的小手紧捂着嘴。石灰窑生产的石灰,主要为电石厂、炼钢厂提供原料。

2.一位村民跪在工地前请求不要再建工厂,还他们赖以生存的草原。

3.内蒙古乌海市某工业园,滚滚的浓烟遮蔽了整个天空。

图片让你感受到什么?

环境的恶化、群众的不满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们的高度重视,2007年6月2日,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为团长,平均年龄66岁,穿越黄河沿线8个省区,行程近万公里的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抵达黄河入海口,结束了对黄河沿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情况的视察。

在24个昼夜的风雨兼程中,政协委员们用一支笔、一个本、一架相机,走一路、记一路、拍一路,所有的文字和图片,都整理成了一个个提案、建议、报告,直送中南海。

“我们来是了解问题,希望大家不要说空话、假话,我们的职责就是把你们反映的困难和我们亲身了解到的情况,如实写成报告,呈报中央。”全国政协副主席、视察团团长张思卿每到一地与干部群众座谈时,都开门见山,“对一些重大问题,我们还要给中央写报告、提建议,供中央决策参考。”

黄河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情况,黄河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沿黄优势产业及特色产业发展问题,沿黄农村、农业发展及扶贫问题……政协常委、视察团副团长程安东表示,这次视察团将向中央有关部门提交有关黄河沿岸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报告。

材料二:王翔,江西民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

八、

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因在2001年提交制定物权法的提案,被海内外媒体誉为“中国物权法提案第一人”。

从1993年到2007年,王翔累计向全国政协大会提交提案和大会发言100多件次。从宪法修订、物权法制定,到税费改革、高考时间提前、整治长江大堤,细数下来,王翔关心的事情实在不少:

1994年,提交修改、补充、保护私营经济法律法规的提案,引发反响。

1997年,提交降低契税的提案,被财政部采纳。

1998年,提交修订完善宪法的提案。一年后,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采纳了王翔的四点意见。

1999年,针对7月高温难耐、南方易发洪水等不利高考的情况,建议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初,被教育部采纳,受到考生、家长和教师的欢迎。

2001年,提交关于尽快出台物权法的建议案,推动我国第一部物权法立法。2003年,提交尽快为流浪乞讨人员立法的建议案,三个月后,国务院公布实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回顾自己15年来的政协委员经历,王翔坦言:政协委员不仅仅是一种地位和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促使他认真调研,积极撰写提案。“我是没有辜负人民群众的重托和期望的。我的一些提案被国家采纳,在欣慰的同时愈加感到责任重大。”王翔如是说。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交流:

(1)政协委员王翔为什么能够屡屡提交出有分量的提案?

(2)材料一中的全国政协委员们不顾年事已高、辛苦劳顿,深入实际,体察民情,其目的是什么?

(3)从中可以看出,人民政协有何职能?主题又是什么?

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总结:一份份提案背后,是委员们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一份份提案背后,是委员们关注民生,切实提高提案质量的努力;一份份提案背后,是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政协委员们通过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了真实民情,广泛集中了民智,高度关注着民生。作为重要的民情民意传达渠道,人民政协广纳诤言,参政议政,传递着宝贵的政治信息,也使其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而人民政协半个多世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更清晰地勾勒出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作为全国人民大团结的有力推动者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积极实践者,人民政协按照团结和民主的要求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环节三:小悦的感慨

今年的两会,让小悦和他的同学们感慨万千:青少年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受到了人大代表和委员们的高度关注。在2006年《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继修改的基础上,今年很多代表、委员进一步提出:鉴于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经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称为世界的三大公害,建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除了继续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外,还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这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治本之策。此外,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的提出要加强网络管理,切实搞好绿色网吧建设。还孩子们一个健康的网络空间……一个个意见和建议,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党和政府进行民主、科学的决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环节四:小悦的行动

今天我来当代表(委员)

配合着两会的进行,班主任老师决定召开一次特殊的班会。要求同学们围绕校园安全隐患之多少这个主题,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通过充分地实地调查、研究,找出原因、危害,初步拟定解决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角度通过小品、诗歌、舞蹈、演唱等方式展示出来,如编排小品:两位同学发生冲突之后……(也可以写出具有一定价值的议案、提案,并通过正确的渠道反映给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小悦有幸成为这次班会的主要策划者,作为他的好朋友,你能帮他出谋划策吗?

出谋划策可围绕这样几个方面:调查小组的人员分配;负责人的确定;每组不同的调查方向;调查结果的汇总和整理等等。

大家汇集、整理的提案可以发送到:山东省政协网站()开设的“我为政协全会建言”专栏。也可以登陆人大公众信息网,填写公民信箱录入表。(见后面附表)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环节五:小悦的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小悦收获颇丰。同学们,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一起交流一下吧!

注:本环节主要是对本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政协制度纵横交织近60载,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共商国是的同时,也为执政党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而随着共和国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两会制度见证了人民民主从起步到挫折再到不断完善的每一步。畅所欲言言路通,共商国是国运兴。相信,民主、求实的两会,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强有力的民主政治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实践中日趋完善,走向成熟。

第五篇:初中思想品德聚焦两会说课稿[小编推荐]

第10课说课稿:聚焦两会

聚焦两会

【教学依据】

课程标准 三4.2 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初步了解人大和政协的组成,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责。

能力目标: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走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学习他们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培养国家观念和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热爱、拥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难点:人民政协的职能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主要围绕:①中学生能否当选人民代表?②人大代表是怎样产生的?③全国人大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关系如何?④人大每届任期几年?⑤全国人大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省人大有哪些职权?两会期间通过网络反映民意的渠道有哪些?今年的两会特别关注哪些民生问题?

【教学方法】

设置情境、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三月的春风,还未把北京街头的杨柳吹绿;新的蓝图,却再次将人们心中的希望点燃。 背负着人民的希望与嘱托,数千名代表、委员云集北京,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聚焦两会

历史回眸: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魂牵梦萦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人民迎来了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1954年9月,各民族1226名代表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新中国的首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了,会议制定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多媒体展示:宪法总纲第二条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两会)正是代表、委员们了解民意、关注民生、集中民智,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政治舞台。

多媒体展示:知识链接:

每年举行全国人代会时,全国政协也召开会议,所以统称“两会”。政协会议有自己的议程,如审议政协常委会的工作报告等。同时,政协也列席人大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计划、预算报告,高法、高检的报告,并进行讨论。但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也有不同:人大审议这些报后,要通过表决对这些报告作出决议;政协是讨论这些报告,对这些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但不表决作出决议。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人民政协制度纵横交织近60载,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共商国是的同时,也为执政党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而随着共和国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两会制度见证了人民民主从起步到挫折再到不断完善的每一步。畅所欲言言路通,共商国是国运兴。相信,民主、求实的两会,必将为全面建设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强有力的民主政治保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实践中日趋完善,走向成熟。

上一篇:初中语文现代文解题下一篇:村镇银行的发展趋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