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公司出资的税费问题

2024-04-28

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公司出资的税费问题(共5篇)

篇1: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公司出资的税费问题

关于母公司A将其持有的土地使用权作为非货币资产出资至全资子公司B公司名下的税费问题:

一、契税(无)

根据(财税[2018]17号)规定:

(一)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分立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原公司投资主体相同的公司,对分立后公司承受原公司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

(二)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包括母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之间,同一自然人与其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一人有限公司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划转,免征契税。

母公司以土地、房屋权属向其全资子公司增资,视同划转,免征契税。

二、土地增值税(很有可能征收)

根据《财税[2018]57号》规定:

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企业分设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与原企业投资主体相同的企业,对原企业将房地产转移、变更到分立后的企业,暂不征土地增值税。

单位、个人在改制重组时以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对其将房地产转移、变更到被投资的企业,暂不征土地增值税。

上述改制重组有关土地增值税政策不适用于房地产转移任意一方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情形。

此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规定:“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

三、企业所得税(可以分期缴纳)

根据《财税〔2014〕116号》规定:

居民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所得,可在不超过5年期限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应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按规

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印花税(需缴纳)

根据《财税[2006]162号》规定:

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按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

篇2: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公司出资的税费问题

然而,xxxx将土地使用权用以出资时,因涉及到评估作价升值、权属变更等事项,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纳税问题。下面,我们将分别对xxxx以土地使用权出资所涉及的土地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税项进行分析。

一、暂免缴纳土地增值税

1、以房地产进行投资的免税规定

财税字[1995]048号文《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第一条,关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征免税问题规定:

对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时,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投资、联营企业将上述房地产再转让的,应征收土地增值税。

2、被投资企业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时的特殊规定

财税(2006)21号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五条,关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或联营的征免税问题规定:

对于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的,凡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均不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048号)第一条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规定。

综上,土地使用权投资是否交纳土地增值税,关键是投资的企业是否从事房地产开发,如果是从事房地产开发,且投资行为在2006年3月2日之后就要按

照规定计算交纳土地增值税,不能适用财税[1995]48号的优惠规定。我司与xxxx共同投资设立的公司,经营范围不属于房地产开发,因此,xxxx可暂免缴纳土地增值税。

二、免交营业税

财税(2002)191号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规定:

近来,部分地区反映对股权转让中涉及的无形资产、不动产转让如何征收营业税问题不够清楚,要求明确。经研究,现对股权转让的营业税问题通知如下:

“(一) 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xxxx以不动产(土地使用权)投资入股与我司共同投资设立新公司,参与新公司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因此不征收营业税。

三、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国税发(2000)118号文《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第三条,企业以部分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所得税处理规定:

(一)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东以其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向股份公司配购股票,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二)上述资产转让所得如数额较大,在一个纳税年度确认实现缴纳企业所得税确有困难的,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作为递延所得,在投资交易发生当期及随后不超过5个纳税年度内平均摊转到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中。

(三)被投资企业接受的上述非货币性资产,可按经评估确认后的价值确定有关资产的成本。

根据上述规定,若xxxx用于出资的土地使用权评估价为1000万,而该土地使用权账面净值为600万,则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基数为400(1000-600)万。

四、应缴纳印花税

1、转移土地使用权书据属于印花税征收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下列凭证为应纳税凭证: “??(二)产权转移书据;??。”

另,财税(2006)162号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花税若干政策的通知》 第三条规定:对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按产权转移书据征收印花税。

xxxx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必然涉及土地使用权权属变更,由此而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即为印花税应纳税凭证,按所载金额万分之五贴花。

2、印花税缴纳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同一凭证,由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签订并各执一份的,应当由各方就所执的一份各自全额贴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六条规定:产权转移书据由立据人贴花,如未贴或者少贴印花,书据的持有人应负责补贴印花。所立书据以合同方式签订的,应由持有书据的各方分别按全额贴花。

根据上述规定,xxxx与新设立的公司应为土地使用权转移书据印花税的缴纳主体。我司虽然也会与xxxx就该土地使用权签订相关协议,但因我司并非产权受让方,所以不负有缴纳印花税的义务。

五、应缴纳契税

1、纳税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细则》 第八条规定:土地、房屋权属以下列方式转移的,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或者房屋赠与征税:

“(一)以土地、房屋权属作价投资、入股;??。”

《江苏省实施办法》第四条亦有相同规定:土地、房屋权属以下列方式转移的,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或者房屋赠与征税:

“(一)以土地、房屋权属作价投资、入股;??。”

2、新公司为契税纳税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

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契税。

因此,xxxx以土地使用权出资出资应该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缴纳契税。计税依据是以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确定的价格,包括承受者应交付的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其他利益。

另,根据《江苏省实施办法》第五条规定:契税税率为4%。

六、不涉及城建税及教育附加费

1、城市维护建设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凡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都是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xxxx以土地使用权出资与我司设立新公司,不需要缴纳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因此,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此处不涉及城建税。

2、教育附加费

根据江苏省相关规定,纳税人应按照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税税额的1%缴纳地方教育附加。

xxxx以土地使用权出资与我司设立新公司,不需要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因此,根据相关规定,此处也不涉及教育附加费。

综上所述,我司与xxxx合作设立新公司,xxxx以土地使用权出资各方涉税情况如下:

xxxx:企业所得税、印花税;

篇3: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公司出资的税费问题

根据《契税暂行条例细则》第八条第一款规定, 以土地、房屋权属作价投资、入股方式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的, 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征税。因此, 对以国家作价出资 (入股) 方式转移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行为, 应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 由土地使用权的承受方按规定缴纳契税。

二、以国家作价出资 (入股) 方式转移国有土地使用

权的行为不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3]184号) 。

篇4:股权作为公司出资的几个问题

一、哪些财产可以作为对公司的出资?

《公司法》第27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这就是说,股东出资,以是否为货币形式,可做两种区分:一是货币出资:二是非货币财产出资。

能够成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该项财产可以用货币估价,即可以用货币评估、计量并确定其价值。无法估价的不宜作为出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14条第二款规定,股东不得以劳务、信用、自然人姓名、商誉、特许经营权或者设定担保的财产等作价出资。

二是该项财产可以依法转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转让的财产。以及根据其性能不可转让的财产,如禁止转让的文物等不得用于出资。

但是,公司法并未在法律条文的具体内容上规定股权是否能够成为出资。也就是说,股权投资是否可行,需要依据公司法规定的相关原则,在实践中具体分析和操作。

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11月发布的《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征求意见稿)第7条规定:“出资人或发起人以股权、债券等能够确定价值并具有流通性的财产出资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符合公司法的二十四条的规定。”

商务部、证监委、国家工商管理总局等六部委在2006年08月10日颁布实施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简称《并购规定》)第四章中,首次正式明确了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据此,《并购规定》所称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系指境外公司的股东以其持有的境外公司股权,或者境外公司以其增发的股份,作为支付手段,购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者境内公司增发股份的行为。

具体分解,外国投资者的股权出资可以分为两部分:

1、外国投资者(境外公司)现在持有的股权或者股份;

2、境外公司增发的股权或者股份。

同时,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购买的境内公司股权也分为两个部分:

1、境内公司现在持有的股权;

2、境内公司增发的股权或者股份。

这样,除了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之外,股权出资当属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的出资形式。

二、股权是否具备法定出资财产的条件?

股权,是股东权利的简称。其性质为股东基于股东身份和地位而享有从公司获取经济利益并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

投资人成为股东、拥有股权是基于投资人将自己的财产所有权交付给公司,之后,该项财产成为公司的法人财产,而投资人基于投资行为,在投人该项财产后便取得了股东权。

根据公司法规定:构成非货币财产出资应当具备“该项财产可以用货币估价”、“该项财产可以依法转让”两个条件。投资人在其他公司的股权显然符合上述条件的要求,因此,股权能够成为对另一个拟投资公司出资的合法形式,构成对另一个公司的非货币财产出资。

需要说明的是,“并购规定”第29条对外国投资者以股权并购境内公司所涉及的境内外公司的股权,设定了严格的条件,具体为:

(一)股东合法持有并依法可以转让:

(二)无所有权争议且没有设定质押及任何其他权利限制:

(三)境外公司的股权应在境外公开合法证券交易市场(柜台交易市场除外)挂牌交易:

(四)境外公司的股权最近1年交易价格稳定。

前款第(三)、(四)项不适用于特殊目的公司。《并购规定》关于特殊目的公司的概念为:中国境内公司或自然人为实现以其实际拥有的境内公司权益在境外上市而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境外公司。特殊目的公司为实现在境外上市,其股东以其所持公司股权,或者特殊目的公司以其增发的股份,作为支付手段,购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者境内公司增发的股份的,适用《并购规定》“第三节对于特殊目的公司的特别规定”。

这就是说,虽然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股权可以作为出资,但是,公司法也并未排除股权作为出资,《并购规定》作为随后的配套法规,依照公司法的立法本意,已经确定了股权作为出资的合法性。

三、股权出资怎样确定其价值?

依照公司法关于“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的要求,确定投资人拟作为出资的股权价值。应当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投资人在股权所在公司的股权应当权属清楚,并且在出资之时已足额缴纳:二是该股权目前价值应当依据该公司的运营和营利情况,确定一个时间点,由法定的评估机构评估作价。该法定机构的评估价值就是该项股权对拟投资公司的出资资金数额。法定评估机构对于股权出资的,应当在评估报告和验资报告中予以特别说明。

同时,《并购规定》第29条关于外国投资者以股权并购境内公司所涉及股权的两项条件,同样适用于内资股权作为出资,这两项条件分别为:一、该项股权由股东合法持有并依法可以转让:二、该项股权无所有权争议且没有设定质押及任何其他权利限制:

《并购规定》对“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进行了具体化的要求,《并购规定》第14条要求:“并购当事人应以资产评估机构对拟转让的股权价值或拟出售资产的评估结果作为确定交易价格的依据。并购当事人可以约定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应采用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禁止以明显低于评估结果的价格转让股权或出售资产,变相向境外转移资本。”

需要提示的是,公司法规定“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依据此规定,公司的非货币财产出资不能超过百分之七十,那么,股权作为另一个公司的出资显然也不能超过百分之七十。

四、股权出资如何向公司办理转移手续?

对于股权出资如何办理转移手

续,目前公司法尚无明确的文字表述。

从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看,体现一个投资人是否是公司股东,是否拥有股权,有三种表彰形式:一是公司签发的出资证明书:二是公司股东名册;三是公司的工商登记。如果前两者未经工商登记,则不能对抗第三人,所以,工商登记的公信力大于前两者,对第三人来说,确认公司股权作为投资的转移手续,显然应当查证该项股权成为出资的、完成于工商登记机关的相关记载。这样,就为股权作为投资履行转移手续提供了参照。

依据公司股权的性质和法律特征,股权作为投资的应当履行如下转移手续:

对于股权所在公司来说,股权的实际缴纳以出资证明书和股东名册变更签署记载并修改公司章程为准。

对于拟投资公司来说,该项出资的转移需要记载于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和公司章程,如果是公司成立后变更的,则应当签署和记载出资证明书和股东名册,并修改公司章程:

对于股权所在公司和拟投资公司双方来说,则需要履行公司法规定的相关程序。股权所在公司手续为:公司章程无特别规定的,以股权出资应当经股权所在公司的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但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应当从其规定;拟投资公司的程序为: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该项股权作为出资。

对于工商登记机关来说,应当办理标注和登记手续。认缴方式股权出资的,一是股权所在公司,工商机关应当为股权所在公司的股东办理变更登记,由投资人变更为被投资公司:二是拟投资公司,工商机关应当办理拟投资公司的设立登记或者注册资本变更登记以及投资公司实收资本变更登记。实缴方式股权出资的,一是股权所在公司,工商机关应当为股权公司的股东变更登记,由投资人变更为被投资公司:二是拟投资公司,工商机关应当办理拟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变更登记,

具体标注和登记方式,应当由工商登记机关出台相关的部门规章予以确定。依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14条的规定“股东以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以外的其他财产出资的,其登记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股权出资的登记办法应当具备部门规章以上的法律效力,各地低于部门规章层级规范性文件制定的相关办法只能作为实践的参考,不具备法律效力。

涉及到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公司的,《并购规定》对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为支付方式出资的申报,制定了复杂的程序,具体为:

1、外国投资者以股权并购境内公司应报送商务部审批,商务部自收到规定报送的全部文件之日起30日内对并购申请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颁发批准证书,并在批准证书上加注“外国投资者以股权并购境内公司,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境内公司应自收到加注的批准证书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由登记管理机关、外汇管理机关分别向其颁发加注“自颁发之日起8个月内有效”字样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

2、境内公司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时,应当预先提交旨在恢复股权结构的境内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股权变更申请书、公司章程修正案、股权转让协议等文件。

3、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境内公司或其股东应就其持有境外公司股权事项,向商务部、外汇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登记手续。

当事人除向商务部报送《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所要求的文件外,另须报送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和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

商务部在核准境内公司或其股东持有境外公司的股权后,颁发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批准证书,并换发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境内公司取得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后,应在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外汇管理机关申请换发无加注的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外汇登记证。

4、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6个月内,如果境内外公司没有完成其股权变更手续,则加注的批准证书和中国企业境外投资批准证书自动失效,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境内公司预先提交的股权变更登记申请文件核准变更登记,使境内公司股权结构恢复到股权并购之前的状态。

并购境内公司增发股份而未实现的,在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前款予以核准变更登记之前,境内公司还应当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减少相应的注册资本并在报纸上公告。

境内公司未按照前款规定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另外,依据《并购规定》第14条第二款的规定:“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导致以国有资产投资形成的股权变更或国有资产产权转移时,应当符合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

篇5:以土地使用权作为公司出资的税费问题

(一) 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使用权

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权, 是权利人基于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所依法产生的权利。知识产权具有物权的一些特性, 包含了所有权中占有、使用、让与等一系列权利的组合, 也同时具有其特有的法律属性。知识产权基于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产生而产生, 创造性本身就是知识产权产品区别于普通的现有产品的最大独特之处。同时知识产权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 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在知识产权中, 权利人不光对其拥有财产上的权利, 也拥有例如著作权上的署名权等人身权利。知识产权只在所确认和保护的地域和时间内有效。

使用权是所有权组成部分中的一个权能, 所有权具有占有、使用、处分、收益四项权能。知识产权使用权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而具有区别于一般使用权的独立性。在形式上, 知识产权使用权一般表现为将自己的知识产权许可他人使用。法律上的表现形式为使用许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在知识产权法律上表现为著作权的使用权、专利权的使用权以及商标权的使用权。

(二) 知识产权使用权的独立性特征

知识产权使用权不同于一般所有权的使用这一权能, 具有一定独立性。这是因为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 知识产权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体现于知识产权这一智力成果所带来的创造性的技术上的变革与发展。知识产权是一个基于自然权利产生的法定的权利。以专利权为例, 一项技术在申请成为权利之前只是一个知识产品, 并不具有专有性, 只有赋予发明人专利权后, 技术才能上升为权利, 才能由发明人真正控制此项权利, 并将其作为商品进行流转, 从而具备价值要素。而知识产权真正价值的体现就在于对于该项权利的使用, 之所以法律赋予权利人知识产权就是为了让权利人共享其独有的智力成果, 而对智力成果的共享必须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使用实现。

知识产权使用权的实现通过使用许可获得。当知识产权专有人通过转让协议将使用权赋予其他主体后, 该项权利就与原本的知识产权专有人产生了一定的分割, 而改由使用权人通过对使用权的行使进行再生产。知识产权使用权其实是知识产权的衍生权利, 与知识产权具有主从关系, 因此也具有知识产权的一般特征, 所以对知识产权使用权也会规定保护期限。但这并不影响知识产权使用权的独立行使, 因为本来使用许可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许可期限, 无论是何种程度的许可都受到时间期限的制约。

(三)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意义

正如上文所述, 知识产权使用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作为知识产权出资制度中的一种形式, 也是一种创新设计, 有其特有的积极意义。

对于知识产权使用权的出资人而言, 出资人通过许可使用出资, 使得其知识产权能够在公司运行中被重复利用, 多次带来经济效益, 不断实现知识产权的使用价值。对于公司而言, 公司在利用知识产权进行生产过程中其实仅涉及很小部分, 如果花费大量对价获取知识产权专有权, 刨去最有生产价值的使用权以外, 还有许多需求范围之外的权利未得利用, 这不符合成本效益, 也不符合企业的剩余价值追求目标。

二、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合法性分析

1. 我国法律相关规定。

关于知识产权出资, 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有《公司法》第27条、《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14条以及《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等。《公司法》第27条以明文形式规定了知识产权出资入股的合法性, 但是并没有将规定细化到具体是以知识产权专有权出资还是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关于以高新技术成果出资入股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则是明确了知识产权出资入股范围、形式可以约定, 也就是说可以约定为知识产权专用权出资或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这可以作为行政法层面上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合法性依据。同时, 民法中法无明文规定即合法, 既然对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没有禁止性规定, 那么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合法。

2.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合法性的法理分析。

知识产权的使用权是知识产权权利人自己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知识产权的权利。无论是知识产权专有权还是知识产权使用权, 知识产权发挥作用最关键的核心就在于权利的“使用”。公司运作生产过程中, 知识产权只有经过使用才能发挥经营和增值功能。知识产权专有权出资或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归根结底都是希望达到知识产权投入使用的状态, 来为公司不断创造价值和利益, 而不仅仅是事实上“拥有”知识产权, 或者仅仅为了享有某一知识产权的处分权。因此可以说使用权是知识产权的核心权利。

知识产权专有权区别于一般的有形财产所有权, 虽然也有占有、使用、处分、收益这些组成部分, 但是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 知识产权非专有人在依据法律规定并且得到专有权人授权情况下行使权利是可以相对独立于专有权人的支配存在的。举例来说, 甲借用乙的手机, 在此过程中甲对乙手机的使用权不能脱离于该手机存在, 且手机已在乙这所有人控制之外。而对于手机上所存在的专利权而言, 该专利在生产成为手机的过程中可能仍旧作为一段程序或者设计方案存在在专利权人手中, 专利权人对专利的控制并不影响使用权人对其的使用。公司法人财产要求独立于股东财产存在, 知识产权使用权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我国《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 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这里的“享有法人财产权”并不是指公司必须对其财产享有独立的所有权, 财产权包括一系列的权能, 这里的财产权也应当是这一系列权能的代指, 只要该权能能够让公司法人独立享有, 就可以成为法人财产的一部分。

(二)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可行性分析

1.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符合公司的经济效益目的。

作为知识产权的部分权能, 知识产权使用权的转让对价势必要低于知识产权专有权的转让对价。公司法人作为“经济人”、“理性人”, 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对于生产和交易商品的公司而言, 知识产权的使用权才是产生利益的核心部分, 既然可以只取精华, 何乐而不为?

细化到具体的知识产权, 专利权和著作权对企业的意义就在于投入生产的技术使用, 而不是在于其他与生产和流转无关的权利。如果以高价取得的专利权、著作权范围相当广, 内容相当多, 但能够被本企业真正使用的却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相信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做这样的交易。“在技术贸易中, 真正由一方把自己的专利技术的所有权转让给另一方 (即‘卖专利’) 的情况非常少见;希望得到先进技术的人, 通常也只想得到有关技术的使用权, 很少有人会去‘买’别人的专利, 因为买专利要比只取得使用权的花费多得多。”

而对于商标来说, 其基本功能是用来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商标使用权出资的具体方式包括独占使用许可、排他使用许可和普通使用许可三种。而在其中, 商标的独占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权人在约定的时间、空间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商标仅仅许可给接受出资的企业, 商标权人不再使用也不再许可第三人使用该商标。排他使用许可指商标权人在保留自己使用该商标的前提下, 在约定的时间、空间和以约定的方式将自己的商标仅仅许可给接受出资的企业, 商标权人不再许可第三人使用该商标。普通许可使用是指商标权人在保留自己使用该商标的前提下, 按照约定将自己的商标许可给接受出资的企业, 但是商标权人还可以另外再许可第三人使用该商标。商标所带来的品牌效应是商标权出资入股的基础, 也是企业在市场上赖以生存的主要法宝之一。只要解决了商标权使用权出资的资本风险问题, 这成为大量中小企业的福音。

2.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符合知识产权权利人的长远需求。

对于出资人而言, 知识产权专有权出资就意味着自己的智力成果彻底成为公司的法人财产, 自己相应获得股权, 以后除非再转让, 否则不可能再拥有已出资的知识产权。这对于一个有逐利需求的主体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付出。若以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 公司享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股东仍保有专有权, 公司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导致实施知识产权所产生效益不理想时, 股东可以选择退出公司, 另作他选, 许可其他公司实施知识产权获得利益。对于股东来说, 这也是一个长远的可持续的选择。

三、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一)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具有不确定性

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最大的问题在于其不确定性将引起资本风险。这一不确定性其实是由知识产权这一主权利产生继而影响到使用权这一衍生权利的。首先, 公司不享有专有权, 无法对知识产权处分, 转让、再许可的权利也受到限制。其次, 知识产权有一定的期限, 如知识产权使用权期限短于公司经营期限, 会影响到公司的注册资本。再次, 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是有时效性的, 在2012年具有创新性和巨大经济价值的知识产权可能到了2015年就已贬值到了很低的价格。而公司资本三原则要求公司资本法定、资本维持、资本不变。公司法对股东抽逃出资、公司增资、公司减资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 这都体现了资本在公司运营中的重要性。如果知识产权使用权的价值不能确定, 例如名牌商标的商标权因突然爆发的丑闻事件而迅速贬值, 那么这一商标权人利用使用许可权出资入股的企业以及相关关联方都会遭受非常不利的影响。

同时, 由于我国公司法规定, 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 应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办理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一方面完成对内 (即公司和股东之间) 财产的转移, 另一方面对外进行公示。知识产权是无形财产, 股东以使用权出资时, 只需签订一纸许可使用合同, 表示同意公司使用即可, 对外却无法公示, 公司也无法通过占有阻止他人再使用知识产权。这一观点主要是认为知识产权使用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权利, 不存在财产的属性, 因此不能作为股东出资的客体, 来获得公司股份。

(二) 完善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相关制度

1.以法律明文规定来保证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确定性。

虽然在私法领域, 法无明文规定即合法。但在公司运作中, 由于害怕承担法律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导致公司不敢接受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情况也确实存在。正如有关学者所指出的那样, 法律规定的不确定性使得获取必要法律信息的成本、契约成本、知识产权使用权的排他成本太高, 从而使得公司和股东放弃了这一出资方式。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处在较为落后的阶段, 公司法人的自治水平不高, 也惯性更倾向于依“明法”办事。既然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在法理上和公司法基础上均具有合法性, 那么何不以明文通过修改公司法或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相应司法解释的方式, 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使用权可以作为股东的出资方式之一, 鼓励投资, 也同时促进了知识产权的发展。

2. 以公司自治形式保持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后的资本维持。

首先是针对知识产权使用权有效期短于公司经营期的情形, 其实这是个涉及到所有知识产权资本化的期限性问题, 可以通过知识产权出资各方意思自治来规制。以商标权使用权出资的, 应当在出资合同中约定商标权出资人有依法办理该商标续展注册的义务, 以专利权使用权出资的, 如果专利有效期短于公司经营期, 应当由该专利出资人承诺其有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反馈义务, 并就反馈后续改进技术的具体步骤以及不能反馈后续改进技术时的补救做出明确约定。对于以著作权使用权出资的, 由于著作权保护期较长, 虽很少出现短于公司经营期的情况但也可以通过出自双方事先约定补救措施, 效仿专利权使用权出资制度降低风险。其次, 针对已出资的知识产权使用权在公司存续期间的价值波动所造成资本风险, 如果属于股东知识产权出资不实, 应当严格执行我国《公司法》及《公司法司法解释三》有关于出资不实的规定。强调董事在对待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时的审慎义务, 确保公司资本维持, 确保出资人填补义务的履行。最后, 在公司章程和股权投资协议中, 应当将股东承担的违约责任明确表示出来, 尽可能周全的将股东有可能违约的情形列明, 通过兜底条款进一步防范风险, 也可以约定权利保证条款、附随义务条款或者责任担保条款, 充分保证股东不能利用知识产权的灵活性来影响公司资本的稳定。

3. 从程序上完善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制度的规范性。

评估程序的完善是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规范的关键。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需要委托具有无形资产评估资格的专门评估机构完成。由于知识产权本身就是创新技术与法律相结合的体现, 其技术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以及该技术的保护范围是否界定准确都将影响到此项技术的评估价值。专业从事无形资产评估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法律知识以及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才能对知识产权能够转化的经济效益的价值作出准确的估量。而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评估则比知识产权评估更为复杂, 不能仅仅依靠专业机构完成, 而需要出资方和公司作为合同双方对使用权的期限、范围、方式等问题进行协商, 在协商中确定知识产权使用权的入股价值。只有经过专家和当事人双方的双重评估认定, 才能真正公平地形成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作价。入股程序中, 针对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也应当做出更精细的设计。由于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以许可使用合同形式做出, 在普通许可中会存在除接受入股公司外有可能有其他该知识产权的使用人存在的情况。为了防止权利冲突等问题的发生, 应当由出资方提供该知识产权使用权的瑕疵担保文件, 确保该知识产权上存在的其他权利不会影响公司资本构成和发展。验资程序也应当严格规定和执行。这一程序应当在价值评估后由专家和接受出资的公司共同进行, 这也是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入股的必要的前置程序。

摘要:知识产权使用权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 是否可为股东出资入股, 在现行法律上和法理上是否可行, 在程序和制度设计上应当如何实施, 这些问题都是本文探索和研究的方向。本文主要对我国知识产权使用权的特殊性和表现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知识产权使用权资本化的模式, 重点分析了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必要性与不确定性, 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如何从立法层面和公司自治层面加强对知识产权使用权出资的规范, 以保证公司资本维持, 同时在出资程序上提出了修正与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使用权,公司资本制度

参考文献

[1]杨延超.知识产权资本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2]刘春霖.知识产权资本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3]【美】理查德·瑞兹盖提斯.企业知识产权估价与定价[M].金珺、傅年烽、陈劲译,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4]齐爱民.知识产权法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5]郑成思.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7.

[6]彭学龙.知识产权:自然权利亦或法定之权[J].电子知识产权, 2007 (8) .

[7]申屠晓娟.基于公司法人财产制度的知识产权出资权利形态分析[J].浙江学刊, 2012 (2) .

[8]袁晓东、李晓桃.论我国知识产权用益出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 (8) .

[9]刘春霖.论股东知识产权出资中的若干法律问题[J].法学, 2008 (5) .

上一篇:人工智能观后感下一篇:大班班级工作计划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