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东营、滨州市为例

2022-09-11

本研究以东营市、滨州市为主要研究对象,为全面了解黄三角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农用土地健康有序流转提供政策建议,课题组成员多次深入滨州市、东营市进行实地走访,结合问卷调查和文献检索等方式,对黄三角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研。

1 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1.1 农地流转面积逐年上升

农业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自2013年以来,滨州市努力推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在全市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据市农业部门统计,截至2015年底,滨州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98 927hm2,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26.7%,比2014年增加37.2万hm2。东营市的土地流转也日渐活跃,成为东营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东营市土地流转面积3.79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6.9%,比上年同期增长14.96%。

1.2 土地流转形式日益多样化,主要以转包、出租为主

近年来,滨州市、东营市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设,呈现出流转方式多样化、流转主体多元化、流转管理日趋规范化的良好态势,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截至2015年底,滨州市土地流转主要出现了转包、转让、互换、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其中转包45 687hm2,占总数的46.2%;出租35 260hm2,占总数的35.6%。截至2015年底,东营市37 907hm2土地流转面积中,土地转包18 493hm2,占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的48.8%;土地出租16 520hm2,占43.6%;土地互换107hm2,占0.3%;土地转让2 533hm2,占6.7%;土地入股247hm2,占0.7%。

1.3 流转土地的农民收入逐年增长

农村土地流转更大程度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劳动力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2015年滨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 72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2万人次,农村贫困人口由30万人减少至11万人;2015年东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达到13 887元,年均增长13.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6万人。

2 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认同度低

虽然近年来山东省已经开始大力推行农村最低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医疗改革,但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因素,大部分农民担心失去土地后,生活并无保障,而不愿流转,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由于新农合报销受区域限制、子女上学受户口限制、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普遍问题的存在,导致进城务工人员压力过大,土地成为他们最后一道保障。我国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普遍存在“广覆盖、低水平”的情况,新农合推广后,由于农民医疗报销数额低,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现象仍难以根治。因此,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成为了土地流转的最大阻力。

2.2 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农民权益受损

第一,流转合同签订不规范。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有的农户土地流转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仅仅是口头协议,也有的农户虽然签订了书面合同,但是内容不规范,双方权利义务没有不明确,征地补偿约定不清,也没有及时向镇、县农经部门进行备案、鉴证、登记、存档,导致产生纠纷。第二,土地流转政策落实不到位。按照国家政策,国家粮食直补、综合补贴等资金应该补给种粮者,但实际上有的村集体通过签订虚假土地流转合同等手段,骗取国家种粮补贴,违背了国家粮补政策的初衷。日前,中纪委对套取国家粮食补贴的村干部进行了通报,并对直接责任人开除党籍,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3 土地流转价格混乱,农民积极性不高

通过对黄三角地区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乡镇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价格混乱,且价格普遍较低,定价机制不健全,土地价格也难以发挥杠杆和指示作用。目前土地流转价格形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政府征用土地,各个地方的价格不统一;二是农户私自将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双方达成的协议价格。据调查,滨州博兴的农村土地流转租金每667m2每年一般在400元左右,土地征用的价格每667m2每年一般在1 200元左右,价格普遍较低,导致农民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

3 健全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对策

考虑到农村土地流转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框架设计,必须以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应当贯彻以市场需求为指引,遵循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坚持自愿、平等、有偿的基本原则下进行。

3.1 政府加大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扶持力度

第一,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法律法规是保障各项机制运行的关键,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宣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农民身边的实际案例,让农民深刻认识到土地流转的益处。第二,健全社会各项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范围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比如农村社会保险、农村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等,逐步实现城乡社保相接轨。只有当农民真正放下担子,没有后顾之忧时,黄三角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才真正取得成效。第三,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的时代,政府可通过设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流转经营主体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实现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3.2 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

第一,建立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市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大多数市场主体由于处于不对等的位置,土地交易过程受到阻力,为了土地交易的顺利进行,应立足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和建立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机构,比如土地价格评估机构、土地法律政策咨询机构、土地交易经纪机构等。第二,构建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农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应该包括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投资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五个方面,它们有机地融为一体,自发地、分散地和问接地调节农地流转,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市场职能。

3.3 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监督机制

第一,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资金收益的财务公开制度,建立资金使用的民主决策制度,明确资金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强化村民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权,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收益权。第二,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乡镇政府、全体村民和村民土地流转监督小组,明确各监督主体的权限分工几监督程序,加强对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及资金收益的指导和监督,强化土地流转合同、手续等的合法、有效性,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摘要: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实体调查研究,了解黄三角地区农村集体用地流转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健全黄三角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

参考文献

[1] 钟太洋,黄贤金,孔苹.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5,(1):49-55.

[2] 许恒周,郭忠兴.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农民阶层分化与产权偏好的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3):94-98.

[3] 刘卫柏.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

上一篇:浅谈石油化工工程项目采购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下一篇:村居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