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2024-04-09

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精选17篇)

篇1: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中的内容。是一节复习课,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知识再现过程变得更为有序,引导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整理的主线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计算方法——体积公式的推导及存在的内在联系。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主体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分以下四个环节:引探、自探、展探和延探。

引探环节直接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并明确学习目标。

自探环节要求学生先自学、再对学和群学。学生自学时,按学习单的要求自主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在对学时,与对子交流整理的结果和疑惑;群学时,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梳理整理的结果,并解决疑惑,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展示组展示时得出答案或问老师。这一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足够大的学习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梳理知识中形成网络,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展探环节,我设计了两块儿知识的展示,每个小组长分工时,都会根据展示内容的多少、难易,给组员进行合理分工、排序,在展示过程中,两个组的组员之间都能做到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展示组展示完毕后,其他组能积极的进行质疑或补充,评价。这一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分享成果,通过学生的展示汇报、交流与评价,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他们整理建构的能力;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评价,体现了评价目标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认识这些立体图形公式推导过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了转化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

延探环节,是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练习,我设计的是有关圆柱、圆锥的综合性练习。最后让学生依据学习单的“评价指南”一栏,进行自我评价,找出本节课自己表现的优点与不足,并加以发扬或改正。

上完本节课感觉不足之处是:

1、在整理四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公式时,是不是可以补充有关容积的计算。

2、由于时间关系,练习的量较少。

3、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准确。

篇2: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总复习》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总复习”的复习课。一节课下来,感觉到一种无力感,上得并不流畅,上课的老师“累”,学生“累”,听课的老师也“累”。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为下一次的教学作准备。

为什么这节课会让人有“累”的感觉呢?下午上课,大家的精神状态不够好?课型的问题?(因为是复习课)。我想,这也是一小部分的原因罢了。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课后感受:

第一,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不够熟练。《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下学期整理与复习中的内容,是在学生直观的认识了立体图形,并初步掌握关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这四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学生对一些相关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比如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所以在上课时,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出现了许多冷场的场面,甚至变成是老师像上新课一样地讲授。

第二,对学生课前的复习情况不了解。考虑到学生的学情问题。很多同学没有做好复习工作,导致了课堂上的一个汇报环节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对复习课的理解不够透彻,方向把握不准。大家都说,复习课是一种挑战,将一节复习课上好不容易。从备这节课开始,我就有这种感觉。以前都是以新授课为主,形式可多样,但这次是一节复习课,怎样去备好这节课?也上网找了许多的材料,但却无从下手。脑子里没有清晰的思维,思考着究竟以何种形式进行复习?整理与练习的比重是多少?以梳理知识为主还是以练习题为主,又或是两者相结合?是让学生在课前整理知识还是课堂进行整理呢?„„许多设想,许多疑惑,感到迷茫。后来想想,这节复习知识的含量大,一节课想把梳理知识与有层次性的练习相结合,有相当大的难度。然而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一张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就想着,这节课以学生梳理知识为主,通过本节课让学生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形成建构意识。再进行一两道练习题,那有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题放到下一课时。

因此,我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进一步分清表面积和体积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进一步理解、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

xiaoxue.xuekeedu.com

篇3: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能运用表面积、体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1)揭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出示上图:谁来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你会算这三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吗?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指名说一说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怎样计算?

2.

(1)刚才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容器的容积?体积和容积有区别吗?

(2)出示上图:你还记得这四种图形的体积怎样求吗?字母公式是什么?

(3)指名汇报。

(4)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你还记得吗?

(5)小组交流。结合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过程。

3.求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课件出示)

(1)一个正方体,底面周长是8dm。

(2)一个长方体,底面是边长12cm的正方形,高是50cm。

(3)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cm,高是5cm。

(4)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3cm,高是4.5cm。

(1)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下面我们就来运用这些公式。

(2)学生逐题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1)一间卧室地面的面积是15( )

(2)一瓶牛奶大约有250( )

(3)一间教室的空间大约是144( )

(4)一台微波炉的体积是92( ),容积是25( )

(1)师: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我们学过的体积单位从小到大分别有哪些?如果物体是液体时,它的体积我们一般用什么来表示?

(2)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1)提问:相邻体积间的进率是多少?

(2)学生完成填空,指名回答。

6.过渡:刚才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相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拓展训练(课件逐题出现问题,逐一进行解答)

1.一个长方体鱼缸,长4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

(1)它的左侧面的玻璃打碎了,要重新配一块。重新配上的玻璃是多少平方厘米?是多少平方分米?

(2)如果把金鱼缸放在柜子上,柜子上至少留出多大的面积?

(3)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4)李叔叔在购买这个鱼缸时为了方便携带,用一个外包装是长42厘米,宽42厘米,高38厘米的长方体纸箱来装。做这样一个纸箱至少需要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接头处忽略不计)

(5)鱼缸所占的空间有多大?

(6)在鱼缸里注入32000毫升水,水深多少厘米?(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

(7)再往水里放入一些鹅卵石,水面上升了5厘米。鹅卵石的体积一共是多少立方厘米?

(8)如果鱼缸玻璃的厚度是2厘米,那么鱼缸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2.制作下面圆柱形物体,至少各需要多少铁皮?

油桶: 底面半径4dm高12dm; 水桶L底面直径40cm高50cm;通风管:管口周长0.628m长1.2m。

(1)提问:这三个物体的形状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学反思】

如果说新课教学是“画龙”,那么复习则是“点睛”。但很多老师感到“复习课难上、复习课难教”,怎样才能让复习课上的更有效呢?下面谈谈结合这节课的设计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梳理

本节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回忆了什么叫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各应该怎样算,接着让学生回忆了什么叫体积?什么叫容积?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计算公式是什么?体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整理、合作讨论参与,最后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梳理成出知识网络。

二、建立知识系统注重拓展延伸

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对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另外在复习课中要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和帮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篇4:六年级数学立体图形复习浅谈

关键词:基础梳理学情分析加强训练及时总结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立体图形是小学阶段所学的平面几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搞好这一部分的复习呢?

一、启发、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主梳理知识

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要用最简单的方法和易懂的语言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1.学生自主讨论完成下表知识点纲要的整理

学生完成上表以后,教师再做详细补充,如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长方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之和公式;表面积与体积的计量单位;以及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互化方法。

2.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容积)应用的常见类型

学生自主讨论、归纳,教师适时指导补充,及时鼓励学生总结。

a.直接计算体积或表面积:直接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b.计算缺一个底的表面积:比如游泳池、水池、水桶、粉刷教室等,用侧面积+一个底面积。

c.计算通风管、烟囱、粉刷教室四壁、侧面贴商标纸,直接算侧面积。

d.算粉刷后的费用、或用材料的质量:先算形体的表面积再算材料的质量或费用。

e.计算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质量,先算物体的体积,再算质量。

f.改变物体的形状,求另一个形状的高或底面积,这类题型的关键是体积不变,利用前一个形体求出体积,再运用后一个形体的体积公式求出所需的部分。

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所面对的是基础知识问题还是基本能力问题或基本技巧问题。对待基础较差的学生要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使他们从消极中转变过来;对待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强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多鼓励、少批评;对待基础好的学生,应指导他们力求细心、不着急、稳扎稳打、调整心态,正确应对每个问题。

三、典型题型举一反三地训练

教者在熟知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课本练习册中的习题后,让学生集体讨论交流,每一个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解题思路方法,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间的讨论进行归类。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在进行立体图形的复习时,除了对学生进行上面提到的常规类型进行训练之外,还设计了以下6个题目进行指导训练:

例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长方体中最多有4个面可能是正方形。()

(2)把表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这时它的表面积是12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如果底面直径和高相等,则圆柱体的侧面展开是正方形。()

(4)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例2:一张长方形铁皮,长18.84分米,宽5分米,用这张铁皮卷成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的侧面,另配一个底面制成一个最大的水桶。做这个水桶共用去多少铁皮,最大容积是多少?(接头处铁皮的厚度忽略不计)

例3:一个高为10厘米的圆柱体,如果它的高增加2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积就增加125.6平方厘米,求这个圆柱的体积。

例4: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它们的体积之和是68立方厘米,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例5:要把6件同样长17厘米,宽7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物品拼装成一个大的长方体包装物,你能想出几中包装方法?请画出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法草图。

例6:用一块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个高为5厘米的无盖盒子。

(1)画一画:应该怎样画出高,在图上标出来。

(2)算一算:这个盒子容积有多少毫升?想一想,你能充分利用这块铁皮把盒子的容积做的更大一些吗?若能,请画出来,并算出盒子的容积。

四、及时总结,纠正错误

通过复习,让学生自查。此时,教师不急于评价,让学生从复习过程中找出错误,自行改正。

篇5: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一、对号入座。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缩小到原来的1/2,它的体积就缩小到原来的。

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9.42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将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应削去()立方厘米。

3.把下边的长方形以15厘米长的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4.圆柱内的沙子占圆柱的,倒入()内正好倒满。

5.把一个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圆柱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

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0.8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7.一个圆锥形砂堆,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6米,用这堆砂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0厘米厚的路面,能铺()米。

8.将一根长5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4段,表面积增加60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5,圆柱的高8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

二、解决问题。

1.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

(1)沼气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这个沼气池可以容纳多少立方米的沼气?

2.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半径30厘米,高50厘米,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如果每升水重1千克,这个水桶能装水多少千克?

3.一只圆柱形的`木桶,底面直径5分米,高8分米,在这个木桶底部加一条铁箍,接头处重叠0.3分米,铁箍的长是多少?这个木桶的容积是多少?

4.有一只底面半径为3分米的圆柱形水桶,桶内盛满水,并浸有一块底面边长为2分米的长方体铁块。当铁块从水中取出时,桶内的水面下降了5厘米,求这块长方体铁块的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5.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分米、2分米、5分米的长方体盒子中,正好能放下一个圆柱形物体(如下左图)。这个圆柱形物体的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分米?盒子中空余的空间是多少立方分米?

6.巧求胶水的体积。

一个胶水瓶(如上右图),它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容积为32.4立方厘米。当瓶子正放时,瓶内胶水液面高为8厘米,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高为2厘米。请你算一算,瓶内胶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篇6: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平面图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中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复习明确平面图形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进行熟练应用,同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这对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小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知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平面几何知识与立体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意义及其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探寻知识的相互联系,形成初步的“转化”意识,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学习方法。

4、通过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真正完善知识结构,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个平面图形纸片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复习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虽然,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已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他们已经具备了主动学习,自学思考的能力。对于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他们有主动回忆,主动复习的内驱力,他们能根据具体要求有序地展开思考、讨论,获得丰富的知识在现。可以说,他们有能力去将尚不清晰的相关知识加以整理,内化整合,形成体系。

三、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一堂课的好坏,教学设计是基础,教学设计将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实施方案。而“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整理与复习”内容多而复杂,教学中如何既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复习和巩固又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本课中我做了以下的设计:

1、创设情境,引发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改变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沉重负担。”因此,在本课开始,我创设了运动场的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来发现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自然引出本课所要复习的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样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大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实习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继的梳理复习。

2、在点拨中梳理。

梳理知识是复习课中很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老师点拨下自己整理,及时反馈,从而理清知识间的脉络,及时查漏补缺,找准平面图形面积的意义、计算公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首先,让学生再动手自己画六中平面图形,使学生在记忆库中再现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复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强调了“个面积公式的推导”,唤醒学生的思维链接,促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

3、在合作中建构

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利用学习材料中的六中平面图形选择自己印象深了的一个,进行思考交流它的面积的推导过程,然后,根据它们在推导过程中的关系,认识到最基本的图形——长方形,体验转化的思想,对知识进一步高度概括,还渗透了学法指导。让学生知道构建网络图也是一种复习整理知识的好方法,至此,学生的知识网络已形成。

4、注重合作交流,体现群体协作。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在本课教学中,我有意识安排了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回忆面积的意义、公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回想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等。同时教师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融为一体,既分工又合作,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思维,获得成功的体验,又使学生学会协作,互助互补,活跃思维。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辩证性。

四、教学反思

篇7: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2、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

三、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

四、难点:公式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五、教学设计:

1、呈现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学过这些平面图形,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如何用字母表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示平面图形。

2、逐个梳理推导过程

这六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组讨论)

学生可以相互说说,媒体演示推导过程:

长方形:s=ab

正方形:s=a2

平行四边形:S=ah

三角形: s= 1/2 ab

梯形: s= (a+b)h

圆: s=r2

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

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基础推导来的:

因为S长=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 )和( )相等的长方形,所以S正=________;平行四边形可以割补成长方形,它的底相当于( ),高相当于( ),所以S平=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三=___________;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梯=____________;圆可以割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所以S圆=___________,最后推出S圆=___________。

篇8: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关键词:高效课堂,精彩互动,数学复习课

一、有效的“情感互动”+“媒体促动”

【课堂呈现1】由线及平面图形环节

1. 师: 我们小学阶段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闭上眼睛,你能一下子想起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出示6种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2. 我们学习这些平面图形,应该掌握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方面知识? 还有补充吗?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 ( 1) 平面图形的特征,它们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 2) 会操作画图,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画一个角,请同学们看黑板.

问: 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老师将要画什么图形?

猜测1: 三角形,还要画一条边.

猜测2: 平行四边形,再画与它平行的对边各一条. 因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猜测3: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质疑: 有可能是正方形、长方形吗? 为什么? 理解: 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评析数学课堂复习过程是师生的感情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发表意见. 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投影出六种平面图形,形象而直观,让学生眼睛一亮,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 而后,教师组织学生猜一猜: 老师要画什么平面图形呢? 唤起旧知,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回忆,回顾对各类平面图形特征,促进学生积极理解.

二、有效的“问题设计”+“任务驱动”

【课堂呈现2】由平面图形特征的回顾到面积计算

1. 过渡引入,回忆计算公式: 老师画的是一个三角形,出示计算题: 一个面积是100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底是20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回忆计算公式,计算出高.

交流评价. 说一说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 点击课件: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长方形,要求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都等于2. 学生动手做.

3. 交流,启发: 请画的最快的同学 说 一 说 画 图 形 的诀窍.

启发作图慢的同伴. 画图技巧揭示: 平行线之间画图形,说明高h都相等,面积又相同,只要量出底或者宽就行.

4. 指导: 如果我画三角形时,底边画了a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就是s = ah÷2,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底边应该画a÷2,梯形的上底 + 下底 = a.

评析在课堂中,老师设计了“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等面积图形”的课堂活动任务,让学生在画出面积都等于2平方厘米的图形的过程中,理解: 等底等高的面积相等. 再通过判断题,让学生思辨数学事实: 等面积,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等周长的平面图形,面积不一定相同. 特殊的情况也存在: 正方形、圆形周长相等,面积一定相同. 有效的互动离不开教师的价值引领,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既能保证互动的方向又能催生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朝有效的方向发展.

三、有效的“操作活动”+“合作交流”

【课堂呈现3】由简单的面积的变换到图形的切割和拼补

1. 请同学们先测量,再接着按要求画圆计算.

( 1) 量出左边长方形的长和宽,计算:

周长是 ()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在左边的长方形中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

( 2) 在右边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半圆. 如果剪下这个半圆,那么半圆的周长是() 厘米,剪下半圆后的废料面积是() 平方厘米.

2.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互动交流,重点引导理解:

( 1) 经过长方形的中心画一条线段,就可以把一个长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个部分.

( 2) 半圆的周长 = 圆周长的一半 + 直径; 半圆的面积 = 圆的面积÷2

评析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先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再合作拼图操作,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探讨,相互切磋,体会将长方形一分为二的奥秘. 在长方形中画最大的半圆、拼半圆的操作过程,更能提升学生对组合图形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就能有效完成学习任务.

篇9:求剩下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看到这个题目我犯糊涂了,大叫起来:“只告诉了一个底面积,怎么求表面积呀?”

坐在一旁的妈妈看了看题目,朝我笑笑,说:“哼,还自认为是数学高手哩,连这道题都不会做!”

我知道妈妈用的是激将法,目的是想激起我的好胜心,让我开动脑筋解题。开始,怎么也理不出头绪,但我并不灰心。最后我通过画图(如下图),终于打开思路,找到了解题方法。

看图可以发现,正方体中挖掉一个圆柱,就出现一个圆柱形的洞,虽然这个洞与挖去的圆柱体体积相等,但它们的表面积并不相等。这个洞的表面积比圆柱体的表面积少了两个底面的面积。

所以剩下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应该等于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减去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再加上圆柱的侧面积。

图中圆柱的底面积这样算:因为圆柱底面直径与正方体底面边长相等,且正方体的底面积为628平方厘米(已知),所以有(2r)2=628(平方厘米),即4r2=628,r2=628。所以 €%ir2=3.1428)(平方厘米)。

图中圆柱的侧面积这样算:因为圆 柱的高等于正方体的棱长(已知),所以圆柱的高h=2r,所以圆柱的侧面积2€%irh=2€%ir•(2r)=4€%ir2=4.1428)(平方厘米)。

所以求剩下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综合算式是:

628-2.1428)+4.1428)

=628-628.14+628.14

=628-1.57+3.14)

=628.57=4753.96(平方厘米)

题目做完后,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妈妈对我的表现也比较满意。

篇10: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7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情感体。

教学重点:

如何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沟通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相互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立体图形的复习整理课。今天的复习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家饮料厂。

听这家厂的厂长说,他们厂最新研制了一种新的饮料,据前期市场调查,反映不错,现准备投入生产,我们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这个饮料盒可以设计成什么形状?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学生回答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这些形状的特征你还记的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形状的特征。

2、自主整理,组内交流。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整理的关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作业。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成果。交流时语言要清楚,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给予补充,提出质疑。每个小组推选出最佳的整理的方案,等会再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

生小组交流,师巡视辅导。

3、全班交流,构建网络。

谁愿意把你们组整理的成果汇报展示给大家?可能有:

(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2)我们是用字母表示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生说师板书: 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

长方体s=(ab+ah+bh)×2v=abh

正方体s=6a2v=a3

圆柱s=ch+s底×2v=sh

圆锥v= 1/3sh

(3)用表格的方式……。

4、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进行了初步的整理,下面我们一起再来系统的整理一下。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分别是怎样得来的?

生交流。

(2)我们知道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方法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如:

有时是让求6个面;有时是让求5个面,如粉刷墙壁、做玻璃鱼缸;有时是让求4个面长方体通风管,还有圆柱形通风管,(只求侧面)

注意:计算表面积根据题意灵活的运用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即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

生讨论后回答。

A意义不同。B单位不同。C计算方法不同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假如就选这四种形状作为饮料的包装外形,怎么能知道它们能装多少饮料呢?

2、你会计算吗?还需要哪些条件?

提供数据:

立方体:棱长为4厘米

长方体:长4厘米,宽2厘米,高6厘米

圆柱:直径2厘米,高6厘米

圆锥体:直径2厘米,高6厘米

生尝试计算。

3、小结: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是底面积乘高,圆锥是等底等高圆柱的1/3。

4、评价过渡:同学们很能干,通过计算比较,知道了这四种形状装饮料的多少?作为厂家,肯定还得考虑:这四种饮料的包装到底用了多少材料?实际是求什么?在这些表面积公式中,你觉得哪个是最难的?

3、尝试计算

⑴计算

⑵同桌交流

⑶反馈评价:

4、小结沟通:刚才我们已经计算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刚才求体积的时候,他们有通用的公式,那表面积有通用的公式吗?

得出:都是上下两个底面积加侧面积。侧面积都是底面周长乘以高。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师巡视。

一、填空题。

1、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量得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2、把三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选择题。

1、要在一个长和宽都是30厘米,高是5分米长方体框架的外面糊上一层纸,就是求它的();要在纸盒的四周贴上标签,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的纸盒占有多大的空间,就是求()。这个长方体纸盒能装多少沙,是求()。

A侧面积B 棱长总和C表面积D体积E容积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A、表面积大于体积; B、一样大小; C、不能比较

3、做一节圆柱形通风管需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

A、侧面积 B、表面积 C、体积

三、判断题。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2、容器的容积与容器的体积大小不一样。()

3、一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72厘米,它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

四、计算题。

1、一个长方体零件的高是3厘米,底面周长是2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4:3。

这个长方体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做一个长4米、宽3米、高2米的长方体的木箱,需要木板多少平方米?这

个木箱的体积是多少?

3、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是20米,深2米,求:

(1)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挖成这个水池共需挖土多少立方米?

(3)在池内的侧面和池底抹上一层水泥,水泥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瓶标有250毫升的饮料,把它倒在内壁直径是6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形的杯子里,装得下吗?

5、选择策略。

打包:把8瓶圆柱形的饮料用长方体纸箱包装。只摆放一层,包装箱怎样设计合理?为什么?

(圆柱底是1厘米,高是2厘米)(考虑成本,便于携带,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整理与复习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 长方体s=(ab+ah+bh)×2v=abh

正方体s= 6a2v=a3

圆柱s=ch+s底×2v=sh

圆锥v=1/3sh

篇11:六年级《组合图形面积》评课稿

张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面积》一课,能大胆地整合教材,整个教学流程设计合理、流畅,整节课以三步导学为线,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形成表象,动手实践割补中悟出方法,在讨论辨析中进行方法优化,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小组合作扎实有,生本课堂初见成效,我个人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四个亮点:

一.整合教材,任务明。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有利于综合应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基于这一理念,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了两个教学任务:(1)认识组合图形。(2)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根据教学重点(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张老师大胆将教材进行了整合。将例题求侧面墙的面积换成了求客厅面积的计算,增加了难度,提升了思维,充实了课堂。这样使教材内容变动为静,变单一为多项,变封闭为开放,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

二.小组合作,收效大。

对第一次接触组合图形的孩子来说,如何把一个组合图形通过分割或添补的方法转化为基本图形,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张老师从生活出发,先让孩子们初步感知组合图形,接着再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完成第二个教学任务时,张老师分三个层次进行,由自主学习到小组合作再到全班交流,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尝试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生生互动,“动”出思维,“动”出激情,“动”出创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形成了群体学习的优势,真正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

三.解决问题,策略多。

本节课无不渗透着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教学例题时,在巩固练习时,在检测导结时,通过让学生自主动手画一画,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几个基本图形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小组汇总到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学习他人的解题策略。在比较.鉴别.学习中提升自我,体现了新课标让不同的人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分层训练,人人清。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也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张老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提升思维,上不分顶”,检测练习时“基于基础,下要保底”,这样既使优生吃得饱,又使差生吃得了,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节节课都能基本达到教学要求。

篇12: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一、知识要点

在进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清组合图形是由几个基本单位组成的,还要找出图中的隐蔽条件与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间的关系。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思路导航】如图所示的特点,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拼成 圆的面积。

62×3.14× =28.26(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

练习1:

1.求下面各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求下面各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3.求下面各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题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思路导航】阴影部分通过翻折移动位置后,构成了一个新的图形(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大扇形的面积减去大三角形面积的一半。

3.14× -4×4÷2÷2=8.56(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56平方厘米。

练习2:

1.计算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计算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正方形边长4)。

3.计算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正方形边长4)。

【例题3】如图19-10所示,两圆半径都是1厘米,且图中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求长方形ABO1O的面积。

【思路导航】因为两圆的半径相等,所以两个扇形中的空白部分相等。又因为图中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所以扇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如图19-10右图所示)。所以3.14×12×1/4×2=1.57(平方厘米)

答:长方形长方形ABO1O的面积是1.57平方厘米。

练习3:

1.如图所示,圆的周长为12.56厘米,AC两点把圆分成相等的两段弧,阴影部分(1)的面积与阴影部分(2)的面积相等,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2.如图所示,直径BC=8厘米,AB=AC,D为AC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所示,AB=BC=8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题4】如图19-14所示,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把三角形ABC看成是长方形的一部分,把它还原成长方形后(如图所示)。

I和II的面积相等。

因为原大三角形的面积与后加上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并且空白部分的两组三角形面积分别相等,所以

6×4=24(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练习4:

1.如图所示,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2.如图所示,BE长5厘米,长方形AEFD面积是38平方厘米。求CD的长度。

3.图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按照图中的已知条件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题5】如图所示,图中圆的直径AB是4厘米,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7平方厘米,∠ABC=30度,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思路导航】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减去扇形AOC的面积,再减去三角形BOC的面积。

半径:4÷2=2(厘米)

扇形的圆心角:180-(180-30×2)=60(度)

扇形的面积:2×2×3.14×60/360≈2.09(平方厘米)

三角形BOC的面积:7÷2÷2=1.75(平方厘米)

7-(2.09+1.75)=3.16(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16平方厘米。

练习5:

1.如图所示,∠1=15度,圆的周长位62.8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100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如图所示,三角形ABC的面积是31.2平方厘米,圆的直径AC=6厘米,BD:DC=3:1。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所示,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4、如图所示,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二)

一、知识要点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组合图形,有时直接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可以通过把其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平移、翻折或旋转,化难为易。有些图形可以根据“容斥问题“的原理来解答。在圆的半径r用小学知识无法求出时,可以把“r2”整体地代入面积公式求面积。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图所示,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思路导航】解法一:阴影部分的一半,可以看做是扇形中减去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等于圆的半径,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圆的半径为20÷2=10厘米

[3.14×102×1/4-10×(10÷2)]×2=107(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07平方厘米。

解法二:以等腰三角形底的中点为中心点。把图的右半部分向下旋转90度后,阴影部分的面积就变为从半径为10厘米的半圆面积中,减去两直角边为10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所得的差。

(20÷2)2×1/2-(20÷2)2×1/2=107(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07平方厘米。

练习1:

1.如图所示,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如图所示,用一张斜边为29厘米的红色直角三角形纸片,一张斜边为49厘米的蓝色直角三角形纸片,一张黄色的正方形纸片,拼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求红蓝两张三角形纸片面积之和是多少?

【例题2】如图所示,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思路导航】解法一:先用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扇形的面积,得空白部分(a)的面积,再用大扇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a)的面积。如图所示。

3.14×62×1/4-(6×4-3.14×42×1/4)=16.82(平方厘米)

解法二:把阴影部分看作(1)和(2)两部分如图20-8所示。把大、小两个扇形面积相加,刚好多计算了空白部分和阴影(1)的面积,即长方形的面积。

3.14×42×1/4+3.14×62×1/4-4×6=16.28(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82平方厘米。

练习2:

1.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如图所示,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AC长4厘米,BC长2厘米。以AC、BC为直径画半圆,两个半圆的交点在AB边上。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所示,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为600,两条边的长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高为5.2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例题3】在图中,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思路导航】解法一:先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一个整圆的面积,得空部分的一半(如图所示),再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全部空白部分。

空白部分的一半:10×10-(10÷2)2×3.14=21.5(平方厘米)

阴影部分的面积:10×10-21.5×2=57(平方厘米)

解法二:把图中8个扇形的面积加在一起,正好多算了一个正方形(如图所示),而8个扇形的面积又正好等于两个整圆的面积。

(10÷2)2×3.14×2-10×10=57(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7平方厘米。

练习3:

1.求下面各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2.求下面各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3.求下面各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题4】在正方形ABCD中,AC=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思路导航】这道题的难点在于正方形的边长未知,这样扇形的半径也就不知道。但我们可以看出,A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D的斜边。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对称性可知,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如图所示),我们可以求出等腰直角三角形ACD的面积,进而求出正方形ABCD的面积,即扇形半径的平方。这样虽然半径未求出,但可以求出半径的平方,也可以把半径的平方直接代入圆面积公式计算。

既是正方形的面积,又是半径的平方为:6×(6÷2)×2=18(平方厘米)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8-18×3.14÷4=3.87(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3.87平方厘米。

练习4:

1.如图所示,图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分别求出每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如图所示,图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分别求出每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所示,正方形中对角线长10厘米,过正方形两个相对的顶点以其边长为半径分别做弧。求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试一试,你能想出几种办法)。

【例题5】在图的扇形中,正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思路导航】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扇形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可是扇形的半径未知,又无法求出,所以我们寻求正方形的面积与扇形面积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我们以扇形的半径为边长做一个新的正方形(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新正方形的面积是30×2=60平方厘米,即扇形半径的平方等于60。这样虽然半径未求出,但能求出半径的平方,再把半径的平等直接代入公式计算。

3.14×(30×2)×1/4-30=17.1(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7.1平方厘米。

练习5:

1.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如图所示,O是小圆的圆心,CO垂直于AB,三角形ABC的面积是45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所示,半圆的面积是62.8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篇13: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面积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六年级数学;圆面积;课堂反思

几何教学从学生的小学时期就开始了,在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甚至高数中都会进一步学习,因此,几何学习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圆面积”是小学数学集合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重要知识点,这能为学生日后对“圆”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一块知识点的有效教学对于学生有着深远的意义。小学数学对“圆面积”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圆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数学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是成功的,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圆面积的相关知识,并且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了解它的实际应用价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并且推广这一教学模式。

一、圆面积的预期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圆中各单位的意义,半径=r,直径=2r=d。

(2)能够掌握圆的面积以及圆周长的具体含义。

(3)能够推导并且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C=πd 或C=2π ,能够通过教学推导并且掌握圆的面积公式S=πr2,并且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这些公式和计算方法。

(4)能够理清圆这一几何图形与其他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推导出来的圆面积进行计算、归纳、推理、转化,解决一些与圆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5)能够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反思和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

二、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在圆这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中,圆的直径、半径,以及圆的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关系是很容易搞错的,一旦学生把公式记错,后面的一切都是无用功。因此,通过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来推导圆的面积和周长的公式,并且进行深刻理解和记忆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圆面积的教学过程

1.合理的情境引入

向学生展示学校操场旁边那个平时进行活动的圆形花坛的照片,然后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一定都认识这个花坛吧,现在里面种的是花草,但是如果学校要在花坛里面铺上地砖,那你们知道铺地砖的面积是多少吗?”这是一个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情景进行导入能够提升学生的亲切感,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思考圆面积如何计算的这样一个情境中,这样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最后学习完知识后再让学生反过来计算花坛的面积,能够收获不错的教学效果。

2.运用方中画圆的方法进行面积的计算

按照学生现如今的数学知识储备,自然是不能够将圆的面积算出来的,但是学生会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已有知识的迁移,将花坛这个圆放在每块都是一平方米的地砖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大致计算出花坛的面积。圆的半径是5m,通过大致的计算,学生能够发现圆的面积大约是圆半径的三倍多,所以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圆的面积又和正方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会觉得很有趣,并且能够将以往的知识迁移过来,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动手实践性,学生就像是在玩一个游戏,但是实际上他们又在这样一个有趣的过程中学到了圆面积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效率是很高的。

四、利用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的应用问题,以此来巩固所学习到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中心花园有一个喷泉,每天晚上喷泉工作时,喷出水的距离是5m,那么请问同学们,喷泉的水所能喷到的面积是多少呢?”然后,教师让学生把这个问题转化成一个简单的计算圆面积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在实践中强化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利用一个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圆面积的计算这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将注意力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开展教学。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再和学生一起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且用这个公式解决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实践问题的解决,学生能够强化理解本堂课的知识和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邴瑞福小学数学“圆面积”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上旬),2015(12).

[2]何小红.小学数学“圆面积”教学的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15(73).

篇14: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首先,复习表面积的概念。我问学生什么是物体的表面积,学生一时还真答不上来,只有几个同学说出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就叫物体的表面积。

然后,复习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先复习长方体的表面积,我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学生基本都能回答上来,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然后,拿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再直观地感受一下,接着复习长方体的长、宽和高,让学生回答上下面是长×宽×2,前后面是长×高×2,左右面是宽×高×2。再复习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很轻松的回答出来棱长×棱长×6。再复习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侧面积,所以我还是拿出了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是指那几个面的面积,并且怎么计算,底面积+侧面积×2,主要是侧面展开是长方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所以侧面积是底面周长×高。

最后,表面积公式复习过以后,关键是应用,所以我就出示了一些有关表面积的应用题,让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到底要算哪些面的面积。比如无盖的长方体鱼缸,就少算一个上面就是少算一个长×宽;比如圆柱形的烟囱,就只算侧面积,不包括两个底面积;还有在长方体水池的内壁抹上水泥只算底面积和侧面积,不包括上面的面积等等。锻炼孩子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15: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1、使学生明确知道组合图形就是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

2、会正确的分解图形,并能正确的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3、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空间观念。

4、在探索多种解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难点:用多种方法计算面积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出示完整的七巧板图:这是什么?(七巧板)。对,七巧板发明于我国明清时代,19世纪流传到西方,被称为东方魔板。七巧板是怎样做出来的?请看屏幕。七巧板里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的图形?你们知道七巧板为什么被称做东方魔板吗?别看它只有七个块板,却可以拼出许多有趣的图形。

出示火箭图:右边这幅图像什么?这是神州六号运载火箭的纵剖面图。仔细观察,这幅图是由七巧板中的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那到底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成的呢?点击分割图。

出示狐狸图:右边这幅图像什么?猜猜,它又是由七巧板的中的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呢?看看,是吗?点击分割图。

小结:像这些图,都是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称为组合图形(板书课题)。咱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二、新课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中队会,听(音乐响起)。中队长出旗。多鲜艳的队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胆的猜猜,中队旗有多大?看来,你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不同的估计值,那么,这面旗究竟有多大?怎么验证?(我们势必对这面旗的面积进行计算才行。)

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把中队旗的示意图出示在屏幕上。这幅图是一个几边形?这是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吗?那它是一个组合图形,你能把这个组合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吗?

请同学们在题单上试着画一画,分一分。师巡视:有的同学转化的非常妙,合作小组交流交流,看看还有其他好的方法吗?请各组将意见汇总,一会请小组代表汇报。请学生上台演示并说明(我是这样分的,我把这个图形分成,所以组合图形的面积等于什么?)老师用虚线表示出来。那么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就等于什么?(屏幕:这个图形可以分成两个梯形,所以它的面积应该是两个梯形面积的和:S梯形+S梯形或S梯形2,为什么乘2,说明两个梯形面积相等,师将队旗对折,验证,队旗图是一个特殊的图形,是以后我们将要学习的对称图形)

还有不同想法吗?(先补上一个三角形,把它看成一个长方形,点击虚线,电脑闪烁补上的三角形,所以,这个图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老师将学生的想法的关系式板书在黑板上。)

你们想了那么多种不同的转化方法,非常好。如果用第一种方法来解答,你们认为至少需要哪些数据?同桌的同学小声议议。老师给出这样的三个数据,请迅速计算。怎么算的?根据这三个数据,用第四种方法能计算吗?请同学马上计算。根据这三个数据,用其他的方法能解答吗?如果你认为条件不够,请举手。怎么解答?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其他的转化方法,请选一种你感兴趣的方法,马上计算出来。刚才发现有一种方法没人选用,为什么?所以,以后我们在把组合图形分割时,一定要注意分割的合理性,分割出来的图形要便于计算。方法不同,结果一样。你们估计的值与这个值接近吗?看来,你的数学感觉非常好,八九不离十。

小结:像这几种方法,都是把一个图形可以分割成哪几个基本图形,那么它的面积就是这个基本图形的面积之和,简称割的方法,(板书割+);而这种方法是把多边形补合成一个基本图形,再减去空缺部分的面积,就是这个图形的面积,简称补的方法,(板书补-)。这种割补法是我们计算组合图形常用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解决很多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来,咱们到新丰小学的菜地看看。

三、练习

1、新丰小学有一块菜地,形状如图。算出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齐读题,请同学尽快准确的算出菜地的面积。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面积的。

2、下图是一种机器零件的横截面图。求出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四、出示阳光生活小区图:

这是阳光生活小区的生活广场。为了使广场美丽如画,物业公司每年都要请绿化队修剪维护草坪,按每平方米5元计算,物业公司每年应支付维护费多少元?要求维护费的费用,必须知道什么?如何算草坪的面积呢?经测量,宋老师给出其中一块草坪的实际数据,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算出草坪的面积吗?请在题单上解答。

五、总结: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比这更复杂的图形。但无论多复杂的图形,我们都可以通过割、补的方法,将复杂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来计算。

篇16: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在新课程理念下,面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品格、价值追求,老师应该怎样与学生对话交流?课堂上怎样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者,参与到你的教学活动中来?

龚老师的课堂最为独特地方是:老师能利用学生课前生成的资源作为学习材料,整堂课所有的学习资源都来源于学生,由学生自己创造、自我整理,对立体图形的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感知。由于学生研究的问题是自己的`,收集的错例是集体的,所以学习起来各个兴趣盎然,课堂气氛相当好。

当然在每堂课中,学生都会有差错。对于学生的差错,老师的心态可能会斥责、批评,但在这节课中我看到的是大方的接纳和欣喜的赏析。老师欣赏着学生一些有价值的错例,并加以利用和开发,让敢于发言的同学不带着任何遗憾而坐下。而这样的错例老师进行类推、归类,对比、提升,形成几何体的网络体系。这样的学习,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引起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热烈讨论,在思辨中有效落实新课标。

篇17:六年级立体图形面积的数学日记

教材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直观几何的最后阶段,它既是前面所学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及有关计算的延续和发展,又为今后逐步由实验几何阶段转入论证几何阶段作了渗透和准备。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进行操作、观察和比较,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让他们初步学会用确切、简明的数学语言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归纳推导公式并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理具有一定的转化和类比推理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易于在转化和类比推理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但由于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学生很难跟以往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利用转化和类比推理基础上,结合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增加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节水型灌溉”的生活情景,呈现了一个旋转喷水的情景,喷水区域形成一个圆,并提出一个问题“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的面积”,帮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研究圆的面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2)能正确运用圆面积的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面积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方法:通过割补、拼组的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4.教学重点: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5.教学难点: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圆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教材。圆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直线图形的认识到曲线图形的认识,无论是教材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在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跃迁。

上一篇:爱如茉莉教学反思下一篇:大夼中心中学第一届校级优质课评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