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琴教学瓶颈与对策论文

2024-04-10

我国钢琴教学瓶颈与对策论文(共9篇)

篇1:我国钢琴教学瓶颈与对策论文

在音乐教育事业普及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钢琴,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学习钢琴的热潮。因为喜爱钢琴的人很多,参与钢琴课的人也与日俱增,我国也大力开展钢琴专业课程,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国在开展钢琴专业课程的时候,重点是应抓好相关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钢琴教学遇到的瓶颈,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确保钢琴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一、我国钢琴教学的瓶颈

(一)忽视识谱训练教学

识谱教学是钢琴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然而从现阶段我国钢琴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对识谱教学的训练。教师在教学期间,重视为学生传授钢琴弹奏的技巧,忽视了对学生的读谱训练,长期下去,学生的识谱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学习钢琴时也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容易发生粗心大意的情况,在演奏钢琴时,学生普遍表现得缺少耐心,不能坚持下去。此外,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由于考虑到教学进度,会指导学生逐句弹奏,教学训练时学生不需要考量弹奏曲目的内容和技巧,也不用熟记音符和曲谱。长期下去,学生弹奏速度很难得到提升,也不能增强自身的弹奏技法,从而逐步丧失对钢琴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单一,针对性不强

从我国钢琴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未能将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下来,也没有明确钢琴教学中的课时目标。教师很少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入手,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也没有解决钢琴教学中的理论和技法的问题。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曲目为学生示范弹奏,并讲解里面的重难点内容。[1]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弹奏基础和领悟能力,只是简单地根据一些有着共性的教学内容来框定教学目标。教师在钢琴教学中指导学生练习相同的曲目,采取相同的弹奏方法,制定相同的学习目标,这样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时的艺术潜能。学生在曲目训练过程中,由于缺少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很难取得较好的学习和训练效果。

(三)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心理素质差

在钢琴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授课模式,其不足之处在于:教学活动显得枯燥单一,趣味性不强,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很难提起兴趣,变得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很差。教师在钢琴课上为学生讲解钢琴专业知识,忽视了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在钢琴课上组织音乐会、派对等活动,或设置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曲目弹奏教学。此外,在钢琴课上,一些学生平时练习得很好,但是只要让他们在课堂上示范演练,或者是让他们上台演出,则容易产生惶恐不安的情绪。这是由于一些学生学习钢琴时心理上有问题,心理承受压力的能力不强。

二、我国钢琴教学的对策

(一)注重钢琴基本功的教学与训练

1.读谱和背谱。对钢琴初学者而言,读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此可让他们在接触钢琴曲目时,先认真读谱并弹奏,熟练后再进行背诵,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视奏能力。很多教师在第一次钢琴课上就让学生背谱,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促进学生练习钢琴,但是也有着很多缺陷,如学生过早进行背诵,会忽略钢琴曲目中的表情记号、错音的出现以及乐句的划分等。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先将谱子研究透彻,之后再背谱,这样方可全身心投入到钢琴演奏中,且避免了视觉上的干扰。

2.基本技术练习。基本技术训练包括和弦、琶音、音阶等内容,对于一些有基本钢琴演奏基础的学生来说,其基本功还不够扎实,跑动和跳动的时候,明显存在着跑动不均匀、手的支撑感较差的问题。例如在琶音训练过程中,通常从分解和弦开始训练,弹奏过程中手指应有良好的支撑,特别是应避免四指和五指凹进去,且弹奏时应注重手臂重量的转移。[2]短琶音训练结束以后,要开始训练长琶音,包括两个、三个、四个八度琶音的训练。在训练长琶音时,应注意以下要点,即在短琶音的基础上增加了大指的转移动作,训练要领和音阶转移大致相同,需要大指做好准备,只是比音阶要转移更长距离,难度也更大。对此,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应要求学生放松手腕与手臂,并做好配合,在1指转移,3指或4指与1指之间应连接好,不能断奏。

3.钢琴伴奏的训练。钢琴伴奏是声乐和器乐演唱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有声乐伴奏、器乐伴奏、合唱伴奏、舞蹈伴奏、体操伴奏、乐队合奏中钢琴部分等。在伴奏练习期间,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对于声乐伴奏和器乐伴奏而言,应把声音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完美呈现出钢琴曲的意境,演奏才能获得成功。

4.舞台实践。在我国钢琴教学中,舞台实践也是重要的内容,但是学生一般不能得到舞台实践机会,对此,教师应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并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表现力和驾驭舞台的能力。[3]在舞台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大量练习与体会后,自身的感染力、心理承受能力和技术将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上台演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注重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

1.合理选择教材。对于钢琴教材而言,要在系统的声乐教材中选择各种伴奏类型的钢琴曲目为教材,并采取自弹自唱等伴奏方法,提升学生即兴演奏的能力。我国钢琴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和钢琴即兴伴奏相关,包括歌曲作曲法、复调、曲式分析、和声、视唱、乐理等,这为钢琴即兴伴奏创造了有利条件,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来看,是对以上课程的综合运用,这些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钢琴即兴伴奏创新能力。因此,在选择即兴伴奏教材时,训练对象应为知识点综合性较强的钢琴曲目。

2.创新钢琴教学方法。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将学生的艺术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唱谱、弹奏,同时组织互动式的语言与表演,或适当引入教学游戏。教师也可以选择感染力强、节奏活泼、形象生动的钢琴乐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为学生创造出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合理引导学生,才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逐步提升学习效率。

3.加强钢琴即兴伴奏训练。在即兴伴奏训练中,学生在获得曲谱以后,用很短时间分析乐谱的曲式结构特点和旋律走向,将相应伴奏音型与和声织体确定并编配出来,以此对乐曲音乐形象加以塑造,让乐曲更为生动和充实。这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理论知识,并具备较强的钢琴伴奏实际应用能力,分析不同类型乐曲时,通过旋律、节奏和调式判断和声。[4]学生在长期训练中,可以按照乐曲旋律特点、情感和不同乐段的对比变化,将最佳伴奏音型编配出来,之后,教师要让学生对各种风格的曲目进行即兴伴奏。学生在实践中练习钢琴即兴伴奏,对钢琴学习大有益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科学选用教学方法。教师在钢琴教学中要主动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考,合理想象,灵活变通,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肯定学生的创作,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教师只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获得突破。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聆听优秀钢琴曲目,并引导学生通过主题、音色、力度和速度比例欣赏音乐作品。例如:拉威尔的《水妖》与李斯特的《在泉水旁》,格里菲斯的《阿夸泼拉的喷泉》、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和《雨中花园》等。学生通过聆听著名艺术家们的经典演奏,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前,社会对具备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需求量很大,拥有开阔视野和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因此,在我国钢琴教学中,教师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发现新问题的时候,是学生创作灵感迸发的最佳时机,要意识到并非作曲家的创作才有价值和意义,每个人都能创作。[5]虽然贝多芬、莫扎特的作品价值非常高,但是学生在抒情达意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创新,也可能产生灵感的火花。例如:在《南斯拉夫民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多次尝试以后,一些学生为更好地表现这首三拍子曲子,采用了三拍长音的柱式与和弦伴奏织体,营造了安逸的氛围。一些学生采用了带低音的柱式和弦伴奏织体,这样弹奏起来更加委婉,韵律更强。一些学生采用了长琶音伴奏织体,为曲子增加了更多不安宁的流动感。对于这首民歌的表达,没有固定的伴奏织体,学生采用的这三种伴奏织体都有很好的效果,学生通过采用与曲目内涵情绪相符,个性特色较强的伴奏织体,是自己创新能力的体现。学生在学习完这些钢琴曲以后,在不断地创作中拓展了自己的思路,开阔了视野,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教师应让学生分析不同风格、流派和题材的钢琴作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为学生今后钢琴的学习打牢基础。

三、结语

总之,钢琴在我国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且社会各阶层和年龄段的人都参与到钢琴的学习中,这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带来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挑战。因为钢琴教育对象基础不一,所以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并在钢琴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钢琴的意义,而不是仅仅以钢琴考级为目的。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突破当前钢琴教学的瓶颈,让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学习观念,感受到学习乐趣,并真正领略到音乐的魅力。

作者:刘美环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音乐与演艺学院

参考文献:

[1]郝光.浅谈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02):59—60.

[2]卜莉.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2013(02):229—230.

[3]吴琼.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及应用[J].大舞台,2013(07):184—185.

[4]洪亮.认知心理学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途径[J].成功(教育),2013(09):109—110.

[5]任晓琳.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J].大舞台,2014,01):201—202.

篇2:我国钢琴教学瓶颈与对策论文

第一,认识不到位。虽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艺术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部分高校仍缺乏对钢琴教学的正确认识,忽视钢琴教学,过度重视非艺术性专业的发展,对钢琴教学的资金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物质资源投入较少。并且,有些高校的钢琴数量较少,使用时间较长,经常出现故障,导致钢琴教学中断,严重影响钢琴教学的顺利开展。另外,还有部分学校领导忽视了钢琴教学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将钢琴教学作为主要的专业课程,进而对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引导,导致学生忽视钢琴学习。第二,学生基础薄弱。随着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很多高校都实施扩招政策,扩大招生数量。但是,大多数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较低,文化水平不高。在扩招政策下,很多文化成绩不高的学生都选择了艺考的道路来实现上大学的愿望。扩招政策下的艺术专业学生数量较多,学生的质量无法保障,很多学生的钢琴基础十分薄弱,甚至有些学生之前没有系统学习过钢琴。在这种情况下,钢琴教学需要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学难度较大。第三,教师素质不高。教师素质对钢琴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但是,有些高校钢琴教师的素质不高,钢琴教学能力不够。具体来说,部分高校的钢琴教师由音乐教师担任,缺乏专业的钢琴知识和钢琴技能,无法向学生传授系统、专业的钢琴知识和技能,钢琴教学质量不高。另外,还有一些高校的钢琴教师学历水平较低,缺乏深层次的钢琴知识学习,对钢琴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全面,缺乏高层次钢琴技能,钢琴教学水平不高。

篇3:我国钢琴教学瓶颈与对策论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知识密集型,融资结构,政策建议

一、引言

这些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并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例如韩国就在1997年提出“资源有限, 创意无限”的口号,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都大力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将其视为影响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然而, 由于文化产业抵押担保物较少、融资手段和方式缺乏创新、政策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影响, 目前文化产业融资渠道狭窄, 银行信贷投入不足, 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较少, 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二、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瓶颈的原因

如何突破融资瓶颈, 促进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已成为金融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1. 政府投入不足。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各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支持也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但与我国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相比, 政府的资金投入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有效资金需求之间还存在巨大的缺口, 政府资金只能起到一种导向的作用, 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缓解文化创意产业资金匮乏的局面。

2. 融资模式单一。

目前,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主体仍然是以政府为主, 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 吸引民间资金和引入国外投资的能力都还较弱, 融资方式没有实现多元化。此外,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 文化创意产业上市条件太高, 很难通过上市方式进行融资。

3. 融资信用环境不对等。

文化产业企业规模较小, 缺少抵押担保品。很多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 仅仅拥有一些知识产权, 包括版权、著作权等。通常没有具有较高价值的固定资产抵押给银行。仅凭无形资产获得资金投入, 困难很大。一般的评估机构很难类无形资产做出准确的估值。无形资产贬值的空间比较大, 银行难以承担巨额的风险损失, 如果商业银行采用对于一般制造企业评审标准评价文化创意企业的盈利能力, 要求企业提供能够覆盖贷款风险的固定资产抵押, 文化创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企及。

4. 与资本市场对接小。

从总体上看,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面临着市场不成熟、需求不稳定、产业链尚未形成的风险, 一定程度上影响创意项目的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投资成功率。高风险的特点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判断投融资风险是否在其风险承受限度之内, 从而极大地抑制了稳健性资金特别是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该产业领域, 这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活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三、对策与政策建议

只有有效地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才能帮助我国文化创意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而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企业正是面临同样的困难, 企业融资困难导致企业很难做强做大。在此基础上, 我们提出相关对策与政策建议。

1. 开发新型信贷产品。

要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 要建立相关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 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产业项目的多种贷款模式。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 有效降低单个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 鼓励商业银行以银团贷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对于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文化企业, 要给予信贷支持, 可以发放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贷款。对于具有优质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企业, 可通过权利质押贷款等方式, 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

2. 改善金融服务。

各金融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 设立专家团队和专门的服务部门, 主动向文化企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应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制度, 通过综合考虑文化企业的特点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和信用评分制度, 根据不同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 建立符合监管要求的灵活的差别化定价机制, 同时,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应积极加强合作, 综合利用多种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 推出信贷、债券、信托、基金、保险等多种工具相融合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3. 加大直接融资。

首先, 应当鼓励多元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直接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投资。其次, 对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中小文化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 鼓励中介机构适当降低收费, 减轻文化企业的融资成本负担。最后, 应当支持经营较为稳定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 鼓励已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

4. 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

发展相应的保险市场, 推动保险产品服务方式创新,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 针对企业的特点, 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企业需要的保险产品。应当完善文化产业保险市场, 提高保险在文化产业中的覆盖面和渗透度, 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侵权险, 完工险、损失险等适合文化企业特点和需要的新型险种。

参考文献

[1]王喜丹.吉林省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3, (8) .

篇4:我国发展冷藏箱运输的瓶颈与对策

关键词集装箱运输;冷藏箱;冷链物流

0引言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美元持续走低、油价屡创新高以及我国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呈下行走势,集装箱运输需求总体受到明显抑制,但冷藏箱运输依然保持2000年以来的强劲增长态势。据统计,2007年全球冷藏货物海运量为万t,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1.09 亿t。[1]当前全球冷链物流需求坚挺,冷藏箱运输正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展现出诱人姿态。在金融危机加快企业优胜劣汰和资源整合步伐的同时,及时把握冷藏箱运输市场的发展良机,对航运企业的升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冷藏箱运输需求巨大

冷藏箱是具有优越隔热性能的特种集装箱,它能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抑制细菌和微生物繁殖,适用于易腐货物运输。随着温控技术的发展,冷藏箱的适货范围不断拓展,从原来以食品为主迅速扩展到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化工产品、生化产品、医药产品、电子产品和农产品等领域。

目前,国际冷藏货物贸易主要通过海运完成。随着海产品、冷冻食品和新鲜蔬果贸易量的不断增长,冷藏箱设备和冷藏船运力均出现不足,缺口逐渐扩大。1997—2007年,全球温控食品运量增长51%(其中大部分是新鲜水果和蔬菜,其次是新鲜鱼类、乳品和肉类),同期冷藏箱设备和冷藏船运力仅增长10%,供需差距很大。[2]预计到2012年,全球将有万t货物需要冷链物流服务支持,冷链物流服务缺口约。

据中国制冷学会估计,由于保鲜技术落后,我国每年约有20%~25%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运输及储存过程中腐烂,年损耗量高达上亿吨,价值750亿元人民币。[3]由此可见,我国冷藏箱运输发展空间巨大,以冷藏箱运输为主体的全球冷链物流服务在可预见的未来必定供不应求。

2我国发展冷藏箱运输的瓶颈

我国冷藏箱运输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1认知淡薄

发达国家和地区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保鲜产品市场。目前,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冷藏运输率已达80%~90%,东欧国家约为50%;然而,在我国,由于政府、企业和民众对冷藏运输的认知淡薄,食品冷藏运输率只有10%左右。据统计,目前我国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以及大量牛奶和豆制品缺乏冷链物流保障,食品运输的损耗率超过20%,每年约有价值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途中损耗,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近2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造成极大浪费。

2.2标准缺失

为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严格的冷链物流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冷链物流产业扶持政策,比如:日本政府于1997年出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为主要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韩国政府建立专项基金资助专业物流企业,并对开发新型物流技术的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相比之下,我国冷藏运输行业标准缺失,严重制约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于食品安全,国内往往只重视源头和终端,中间环节则是空白,缺乏相应的检验制度和标准,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

2.3设备数量有限

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以冷藏船为主的冷藏货物运输模式正在迅速、稳定地转变为以冷藏箱为主的模式,而目前我国现有冷藏箱设备仅占市场需求总量的20%~30%。

2.4竞争力薄弱

基于冷链物流市场诱人的发展态势,各国纷纷抓住机遇,增强自身竞争力。早在1999年,新加坡政府就不惜巨资开发和推广温控技术,使新加坡港发展成为世界冷藏箱运输大港。据业内人士预测,我国冷链设备行业的年产值有望在目前13.5亿美元的基础上保持15%~25%的年增长率。受此吸引,国际著名低温物流企业纷纷登陆我国。美国冷藏供应链专家多次建议和鼓励本国冷藏供应链经营商(尤其是品牌企业)抓紧时机进入中国市场;东方海外集装箱班轮公司也扩大了在我国的投资,建设更多的冷链仓库,增添冷藏箱卡车。

与国外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抢滩我国市场的情形相比,国内物流运营商行动迟缓,食品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3方介入很少。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逾200家物流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第3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不足总体需求的5%,专门针对冷鲜食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另外,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也是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竞争力薄弱的重要原因。

3我国冷藏箱运输的升级发展思路

3.1宣传引导

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冷藏箱运输的认知度,有效引导冷链消费需求,推动企业采用先进运输方式。

(1)通过宣传引导,促使消费者认识到冷藏箱运输对确保食品及其他温度敏感货物安全的重要性,进而激发消费者对冷藏食品及其他冷链货物的有效需求。

(2)通过宣传引导,促使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认识到冷藏箱运输能够保证货物质量,减少损失和浪费,延长销售半径,提高产品附加值,进而促使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选择冷藏箱运输方式。

(3)通过宣传引导,促使物流企业认识到冷藏箱运输能够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值,减轻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冲击,为企业提供转变增长模式和升级发展的途径,进而促使物流企业加大对冷藏箱运输的投资。

3.2政策扶持

近年来国家对冷链物流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2004年底,国务院在相关文件中强调,要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一系列相关规定,如严禁用“棉被车”运送猪肉和奶制品等。虽然这些政策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缺乏具体且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未能得到贯彻落实。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冷链物流产业扶持政策,完善以冷藏箱为主的冷藏货物运输模式,比如:针对冷链物流投资大的问题,政府可采取设立专项基金、增加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门槛、提供低息贷款、减免税负等措施,鼓励物流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物流企业从事冷藏箱运输的积极性。

3.3标准建设

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物流的各环节采用统一标准,从而实现较高的组织协调性。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的《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与《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的正式发布,标志着国内冷链物流标准建设开始步入正轨。建议尽快出台冷链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链能损耗与效率标准、冷链最佳作业标准、冷库环境温度与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易腐食品运输车辆制冷配置标准等,以规范冷链运输市场,提高冷链运输的效率和效益。为加强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建议进一步明确不同货物对冷藏设备、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不同要求,并制定运输过程中各环节保持连续冷藏的最佳操作标准,实现对运输全过程的抽查和检验。

3.4扩大投资

冷藏箱运输的附加值和投资回报率较高,但前期投资较大,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因此,有必要采取优惠措施吸引风险投资,通过资源整合、融资租赁、中外合资、民间融资等方式,促使资本向冷藏运输业集中。

3.5培训教育

(1)建立冷链物流管理培训发证制。从事冷链物流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均应接受系统培训,熟悉冷链物流知识、标准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能力。

(2)提高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对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熟悉冷藏设备特性,掌握故障应急处理措施,提高业务能力。

(3)建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库。鼓励高等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加强对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具有现代企业观念、熟悉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掌握冷藏运输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库,充实冷链物流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队伍,有效带动冷链物流行业的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邢献卫. 冷藏集装箱运输业“春天进行时”[EB/OL]. (2009-10-15)[2009-10-30].http://www.100ye.com/msg/9057565.html.

[2]张杭. 全球冷链集装箱运输面临挑战[EB/OL]. (2008-11-21)[2009-10-30].http://www.huataiedu.com/htdocs/XXLR1.ASP?ID=9970.

[3]齐美新闻部.冷藏集装箱成为冷链运输新模式[EB/OL].(2009-01-01)[2009-10-30].http://www.ahqmdq.com/html/news_576.html.

篇5:高校钢琴教学模式与对策论文

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进而对高等音乐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高等院校音乐教学中的任务也就变得至关重要,这要求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模式必须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对于教学模式更是要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将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模式发展为理论联系实践、系统与数字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多学生所想、社会所需的音乐人才,使学生更好地在音乐的熏陶中健康地成长。但是,面对当前教育多元化的发展,以及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各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高校的办学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无法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需要等系列问题。现如今,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以及教学设备落后等[1]。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要求部分高等院校钢琴教学进行改革,以使得高等院校以最好的状态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当前阶段,高等院校钢琴教学仍然采用的是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其中复习曲子、练习曲子、乐曲创作等都是钢琴教学和学生训练的主要内容,教师是学生钢琴学习过程中音乐文化知识的传输者,同时也是钢琴弹奏技巧的传授者,而相对科学合理化的育人者的功能并没有真正得以实现;反之,学生则仅仅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并不能使得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得以实现。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之间还缺乏相应的沟通与交流,师生间互动的不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完全接收到课堂知识情况的了解,也不能及时了解到其他相关重要的情况[2]。因此,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以及训练后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使得成绩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得不到相应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面对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音乐教学仍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的许多根本性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二、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化较为明显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增加,使得高校学生大幅增加,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钢琴的魅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钢琴学习中,但是也存在许多的问题[3]。虽然选择学习钢琴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受教育程度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学生对钢琴基础的掌握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主要表现为有些学生对钢琴文化知识比较了解,而另外的.学生在钢琴弹奏技巧上比较擅长。

(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随着每年高等院校学生的增加,学习音乐教育的学生也相应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大了高等院校教师资源的压力,部分高校在学生增多的同时并没有相应地扩大师资力量,以原有的状态是很难满足当前阶段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中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教师队伍中所呈现出来的专业综合素质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难以满足当前教学实质要求。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相对滞后

当前钢琴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式教学、一刀切的方式,而教学内容大多又以课堂教学、传统设计的教学内容为主[4]。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上述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钢琴艺术的了解与运用,也不能够使得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钢琴作品本身所具有或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再有,受资金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较为落后的教学设备也制约着学生对钢琴知识的学习,这些教学设备于数量或者质量上还不能完全达到钢琴教学的需求。

三、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变革与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以因材施教的方式激发学生各尽其能

充分认识到当前钢琴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差异化问题是主要内容之一,这要求教师充分了解与掌握学生真实的理论学习情况以及练习技巧掌握的情况,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各尽其能。但是,这也不是说过于追求教学的速度而急于求成,使得学生不能完全掌握钢琴知识,不能深刻领会到学习钢琴的本质以及弹奏曲目所呈现出来的内容[5]。因此,钢琴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辅导以使学生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也能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打造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多增加钢琴曲目上的训练,充分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性以及独立性;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曲目鉴赏以及创作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不管是采取哪种方式的训练,都是为了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二)加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有效提高当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另一重要手段是充分发展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竭力打造一支优秀的、高素质、专业性强以及极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以此改变院校师生差距较大的问题。通过对院校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实现对学生精细化的管理教学,实现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各院校就需要通过一系列方式招聘大批高素质优秀教师,并以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吸引广大优秀人才,扩大院校的师资力量。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使教师的钢琴教学内容以及方式都能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教师除了对钢琴文化知识有着深度的了解以外,还需要在钢琴技巧、心理状态能力等方面有着超强的理解与掌握。只有在此种情况下,教师才能有资格、有能力真正地实现育人的功能,而学生也能够学习到相关钢琴文化知识,得到技巧上的训练与掌握。

(三)变革发展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

钢琴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为学生们详解有关专业知识、动手训练的基本方法等,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同时将有关钢琴基本演奏法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们在学习钢琴知识的同时还能掌握到一定的钢琴教学知识[6]。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细节化进行钢琴基本内容教学,有利于院校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下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因此,院校教师可以综合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将水平一致的学生集中到一组,并且根据该组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课余时间,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讨论以解决心中的疑惑,并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我国优秀传统的钢琴艺术作品进行弘扬与继承,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钢琴的发展历史以及现今的发展趋势。同时,在钢琴教学模式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并且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系统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考察评估。总的来说,钢琴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密切重视学生钢琴演奏的实践能力,但同时也要兼顾好有关钢琴文化理论知识,在各高等院校办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都得到提高的前提条件下促进学生对钢琴的学习,最终达到一石多鸟的理想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必须结合实际,并在此次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才能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不断变革的方式才能使得音乐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专业的高素质音乐人才;只有通过此种方式才可以不断促进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完善,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并且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促进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菁菁.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多元化的拓展研究[J].当代音乐,(02):31—32.

[2]徐荃.高等学校音乐专业钢琴集体课与小课循环教学模式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01):80—83.

[3]赵哲.多元化音乐教育模式中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研究[J].艺术评鉴,2017(18):86—87.

[4]陈媛媛.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教学方法研究———评《方百里钢琴教学法》[J].教育发展研究,2017(05):41—42.

[5]唐昊亮,王婕斯.中美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模式比较研究———兼论文化视域下的当代教育价值观[J].北方音乐,2017(20):119.

篇6:我国钢琴教学瓶颈与对策论文

【内容摘要】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虽然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但习惯了传统钢琴个别课教学的教师对其仍有顾虑甚至偏见,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亦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难点和具体问题尚待解决。作者针对以上问题,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数码钢琴 集体课 观念 难点 对策

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每一门类的艺术,都有其最适当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形式。”师徒传授和集体授课“这两种方式的差别,在任何领域里都不会像在艺术领域里那样明显。没有几千年也有几百年,学生总是通过师徒传授的方式学习艺术。”(见《多元智能》P.146-147,新华出版社10月版)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学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还是社会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钢琴教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师徒传授式的个别授课,高师音乐系科也概莫能外。近年来,随着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钢琴教师课量剧增、招架乏力。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个别授课方式,势必要大量增加教师的编制,大幅度提升培养成本。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引入犹如雪中送炭,为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已认识到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有条件的学校也陆续配备了数码钢琴教室。经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部艺教委牵线搭桥,国外键盘集体课教学专家数次应邀来华讲学,国内部分教师也先后出国研修。许多高校把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已有一批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已得到初步的展示。

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

随着高校办学实力的提高和设备投入力度的增加,高师音乐系科配备数码钢琴教室早已是题中之义了。但推广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还存在着一些阻力,其中关键问题不是硬件投资,而是教师的观念转变。

1、数码钢琴能不能达到传统钢琴那样的`练习效果?

由于对数码钢琴缺乏必要的了解,加上数码钢琴与传统钢琴在音质和触感上仍有明显差异,许多钢琴教师觉得在数码钢琴上找不到传统钢琴那样的触键感觉和声音效果,认为数码钢琴的练习不能替代传统钢琴的练习。

对于数码钢琴的弹奏效果,不宜片面地看待。数码钢琴在触键感觉及音质上与传统钢琴确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仅与琴的类型和结构有关,也与演奏者对其不熟悉、不适应有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磨合,驾轻就熟了,同样可以得心应手地演奏。实际上,传统钢琴也并非每一架弹起来感觉都一样,换琴以后照样有适应不良的问题。即使在同一架钢琴上,也不是只用一种固定的触键方法和感觉来演奏,而是随着音乐表现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的。在传统钢琴和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方面均卓有成就的美国著名专家罕娜教授认为,数码钢琴和传统钢琴在触键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她说,触键是在你的身体,你的手,你怎么去用它,发挥它的优点,而不在于你弹的是什么琴。

其实,人无完人,物无完物,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数码钢琴目前虽然不能完全模拟传统钢琴的音质和触感,但它毕竟是一种发展中的乐器,反过来说,传统钢琴也并非尽善尽美,它比数码钢琴笨重,还要经常调音等,也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随着电子技术和制作技术的发展提高,也许将来有一天数码钢琴不仅可以把传统钢琴模拟得维肖维妙,而且还会以其强大的软硬件功能和丰富多彩

篇7:我国钢琴教学瓶颈与对策论文

再制造不仅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再制造产品与新品相比,节约成本50%、节能60%、节材7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再制造有利于形成“资源-产品-废旧产品-再制造产品”的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发改委于和分两批公布了42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1月又公布了10家再制造产品“以旧换再”推广试点企业名单及其再制造产品型号、推广价格等,且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产品范围从发动机、变速器、发电机、转向器和起动机五类产品,已扩大到传动轴、机油泵、水泵、助力泵等部件。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分会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业产值已达80亿元,与的不足0.5亿元相比,增长了近160倍。

篇8:我国钢琴教学瓶颈与对策论文

2009年1月4日, 温家宝总理在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上做了题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讲话, 提出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 并称它是本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将作为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1]。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强调, 2010年是《规划纲要》启动实施的第一年, 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10年将以研究制定和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2]。可见, 在2010年《规划纲要》公布后, 积极组织开展实施和落实, 将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由11个子规划纲要组成,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是其中之一。笔者认为,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的根本和关键在于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中的主要阵地, 教学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水平和能力, 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否达到教育培养要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要求, 要使2010年成为教育改革年, 并指出2010年教育工作的4个重点:更加积极主动抓紧抓实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任务;要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抓紧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抓好教育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抓实每一名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高, 抓细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2]。值得注意的是, 具体深入组织实施和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是一项极为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 本文将在《规划纲要》即将公布和实施的背景下, 进一步深入探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制约及对策。

二、文献综述及问题分析

《规划纲要》的实施,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的培养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当前对于教育的培养目标有3种观点:一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或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 如何获得有用的信息, 如何思考问题、认识问题, 如何搜集材料, 如何在实践中获取有用的知识。三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关于这种核心能力, 存在很多不同的表述。2009年1月第四届APEC会议, 21个经济体领导人一致认为, 21世纪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能力, 首先是批判性思维, 对一个问题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二是要有创新能力, 要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不是简单地重复所学的知识;三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五是团队工作的合作能力;六是自我管理和学习能力。笔者认为, 上述能力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其中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因为无论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都离不开大批的创新人才。

然而, 通过对现有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的文献分析可以发现, 目前的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与《规划纲要》所要求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关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如下:一是教学方法单一, 以灌输为主, 缺乏互动交流。很多教师上课只顾自己讲, 没有为学生学习创设相应的情境与氛围, 没有和学生进行适当的言语、神情交流;很少采用启发式、研讨式、辩论式、互动提问式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教学中, 学生失去了声音, 失去了思考, 失去了主体意识, 教学缺乏活力, 学生感觉上课枯燥无味, 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也因此失去了听课的兴趣。二是授课内容陈旧、远离实际, 照本宣科。教师往往只考虑授课内容的价值, 并把它视为授课的唯一标尺。当前高等院校部分课程结构、体系、内容远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 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重教材、教参, 轻学生能动学习。由于以教师机械呈现和灌输知识为主, 以学生被动参与为辅, 课堂气氛沉闷, 师生关系苍白。现在很多学校还是在应试教育的大氛围下, 教师讲一下, 学生跟着看看书, 然后画一些要考核的内容。学生的自主性根本没法带动, 更别提兴趣培养了。四是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主要是以知识为核心, 考查和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五是逃课现象严重。逃课已经成为大学里的普遍现象, 选修课必逃, 必修课选逃。“有的课程内容实在很无聊, 即使不去上课, 期末的时候复习一下, 还是能勉强通过, 反正我又不要求优秀。”这是很多大学生的想法。六是上课时听课不认真。虽然学生去了课堂, 但有很多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于大多数“隐性逃课”的情形, 老师常持默许态度, 只要不影响授课, 老师对“隐性逃课”现象一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来自美、日大学教学模式的调查, 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所缺失的内容。真虹 (2007) 通过在美国一些高校的实地调研, 总结了美国大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1) 互动是整个教学的灵魂。互动包括: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学生之间互相讨论, 案例分析, 游戏合作等。在美国大学的教学中, 大部分时间是进行师生互动。 (2) 在教学中, 学生成为主角, 课堂仅仅提供学生需要帮助的那部分。课堂上主要是用于交流, 组织学生理解知识, 即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主动行为, 教师只是协助完成这个过程。 (3) 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在美国大学的课堂上, 学生的参与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 这有利于学生切身体验知识, 将知识变为自己知识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3]。

李杰 (2007) 通过在日本一些高校的实地调研, 总结了日本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1) 交流模式, 这种模式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 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进行大量的语言交流。这类教学最典型的做法是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自始至终参加日语教学实践, 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有时以活动小组进行交流活动, 有时是课堂辩论、即兴演讲或情景会话等。教师只起着组织和协作的调动作用, 具体过程靠学生自己来完成。 (2) 可变能力模式。这种模式不再把课堂教授作为训练学生技能的主要手段, 而用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的进取心得以发挥[4]。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 美、日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与其相比,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出创新型、实践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关研究报告指出, 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100个大学生当中只有1.5个符合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 特别是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难以满足跨国公司的实际需求。这一比例还不及印度高, 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则更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教学质量不佳, 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手段造成的, 背后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三、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制约及对策

要想达到《规划纲要》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是要具有相配套的教育体制、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紧贴实际的教学内容。但是在这些方面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均存在不足, 成为教学质量的瓶颈制约。

(一) 教育体制部分环节存在缺陷, 建议完善相应制度安排

现实中我们会发现, 有些先进的教学理念虽然已是家喻户晓, 深入人心, 人人觉得有道理, 应该这样做, 但是由于体制缺陷的原因, 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最终被迫停止或者流于形式地执行。

1.学生评价形式单一, 忽视能力培养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的主要评价还是单一的理论学习成绩, 还不能脱离应试教育的束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品德等方面的评价还不完善或流于形式。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以应试和死记硬背为主。现在社会选择毕业生时, 看到的成绩单一般也只是专业理论课程成绩单, 很难看到反映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品德等方面的凭据。这不利于社会选择用人, 也不利于促进学校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教学水平。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核心能力, 必须按照培养目标来反映毕业生的成绩。这样社会在选择毕业生时才能有一个透明且可供参考的标准, 同时也能反过来促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因此, 笔者建议按培养要求, 从多方面丰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评价形式。

2.严进宽出, 滋生学生懒散思想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严进宽出, 正好与西方相反。这种模式会使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学习压力, 没有学习主观能动性, 不思进取, 学习与生活懒散, 实际上是在混毕业证, 严重败坏学风。一部分学生实际上最后达不到毕业标准, 但是任课教师和学校出于同情或者人情, 会降低标准, 准予毕业。因此, 建议必须严格控制学生毕业的门槛。

3.教学和科研错位, 学校评价失衡, 重教师, 轻学生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何改善教学, 通过什么样的政策能够激励老师和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去, 让他们有持久的动力和活力, 事关《规划纲要》执行的成效以及改革的成败。在西方发达国家, 一个教师岗位要经过非常激烈的竞争, 教学效果不好则要走人。在我国, 由于体制问题, 则很少会由于教学质量的问题而被迫辞掉工作的。尽管我国这种相对稳定的用人体制有利于教师安心工作, 但是也要看到会滋生部分教师不思进取和懒散糊弄的思想。

科研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 教学和科研可以相辅相承, 互相促进。但在目前高等教育教师职称的晋升标准和教师考核中, 科研比重要求过多, 而教学质量要求基本没有或者流于形式。这无形中导致无论什么类型的学校和教师都把论文、课题、项目等科研工作当成第一要务, 对教学工作则敷衍应付, 教学质量可想而知。教学和科研处理不当, 教学和科研的错位, 科研中的恶性竞争还诱发学术腐败, 也阻碍了科研质量的提高。2009年我国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居全球第二, 仅次于美国。但是总体质量不高, 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还存在重教师、轻学生的思想。在评价高等院校时, 应该首先评价其培养的学生的水平和素质如何。但是, 我们可以看到, 目前社会及有关部门在评价一所高校的时候, 更多看重的是有多少院士、教授、副教授、博士等。但是在不少院校中, 他们主要从事科研, 并不是教学的主力军, 甚至在从事行政管理, 根本不上课。在西方教育发达的国家, 他们评价学校更看重的是学校培养出了多少成功的学生。

目前, 不少专家认为职称评定体制具有负面作用, 应该取消。笔者认为, 职称评定在促进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方面有其积极性的一面, 完全一刀切地取消也未必合适。笔者建议, 教师职称的评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研型的职称, 科研成果要求得多一些, 教学成果要求得少一些;另一类是教学型的职称, 教学成果要求得多一些, 科研成果要求得少一些。而且无论是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都要侧重于质量, 而不是数量。不仅如此, 教学成果的评价标准要围绕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制定。这样才能使学校和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或多或少地进行科研, 有利于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活力。

(二) 创新型、实用型师资匮乏, 建议多渠道建设师资队伍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学生, 首先要有这样的老师。然而目前我国现有高校师资队伍与这一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师还是传统的高等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教师, 都是从学校到学校, 没有实践经验, 严重和实践相脱离, 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目前的师资队伍中还存在不称职、不能为以及虽然有能力为, 但是不去为的教师。我国高等院校是事业单位, 即使不符合条件的老师或者不履行教师应有职责的, 也不会马上走人。

一直以来, 高校新教师招聘重学历, 轻能力, 重科研水平, 轻教学水平, 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考虑的较少。因此, 培养创新型、实用型教师还存在比较大的困难。近几年, 随着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加, 高等院校有了较多的选择用人的机会。高等院校中, 学历层次显著提高。但是这不代表就是建立了创新型师资队伍, 反而使得人们更加注重提高学历了。

笔者认为, 要创新不但要系统掌握相关理论, 还必须做到理论和实际紧密相结合。尽管这些年提倡产学研相结合, 但是学校和企业的联系还不够。如果能让企业具有一定资历和条件的人才到学校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 同时让学校的一部分教师到企业中参与一部分实际工作, 应该对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以及今后进一步培养创新型学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 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思想严重, 建议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倡导多年, 但应试教育始终是遏制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不只是教育内部的问题, 实际上和我国的文化传统有关。我国有几千年的制度以功名为本, 学习是为了谋求功名, 学习就是以分数为本, 所以整个学习就围绕着这种思维模式, 同时也有轻视技能型人才, 轻能力、重学历的倾向。

如果体制理顺了, 师资队伍达到相应要求了, 接下来才是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是完全不一样的。老师在教学方式上怎么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引发学生去思考, 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要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 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 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在教学方法上绝不是灌输式的, 而是如何发展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更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西方发达国家多是通过社会各种各样的场景和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不是简单在课堂当中学习。他们非常注重如何让学生发展自己探究的能力以及进一步学习的能力。这正是我国高等课堂教学中所缺乏的。

(四) 实践性教学内容不足, 建议加强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力度

实践性教学内容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过于偏重理论化, 与实践结合得不够紧;二是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如实习、调查等执行不到位或流于形式。对于第一个方面, 尽管同一门课程, 大学的教材有几十种或上百种, 但是内容都大同小异, 而且和实践的联系不足, 有的甚至落后于实践。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 一是编写教材的老师没有接触过实践, 二是由于评职称的要求, 即每位教师要主编或参编多少本书, 编写教材成了应付性的任务, 有的甚至直接抄袭。要使教材紧密联系实际, 必须深入调查, 耗费过多的精力与成本。出于成本费用的考虑, 有的编者也无动力去使教材内容和实际相结合。对于第二个方面, 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产学研相结合, 但是实际执行起来比较困难。有的企业不愿与学校相结合。为学生和老师提供相关的实践或实习机会, 可能会干扰其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或者涉及商业或技术秘密。一些重视与学校相结合的企业只与一流的大学合作, 一般的高等院校与企业相结合则存在困难。而且由于在交通或者实习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一些学校和企业在这方面也容易丧失积极性或者执行起来流于形式。再者实习经费的支出与报销制度不完善, 以至于垫支和报销都比较困难。一些中部或西部地区的高校, 由于企业数量有限, 接收大学生实习的能力也有限。目前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并将其逐步纳入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当中, 如实践教学环节课时不得少于一定比例, 毕业论文 (设计) 至少有50%以上是在实践中完成。笔者建议, 当前高等院校要从思想上真正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建议成立专门组织, 理顺实践教学经费支出程序, 加大经费支持力度, 从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出发, 积极开展和企业共建双赢的活动, 为各专业开辟和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以促进实践性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

(五) 培养模式单一, 建议对学生进行分类教育

我国现在的高等院校分为学术型或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3类。这种分类在美国是最典型的, 美国把学校分成10类, 每一类都有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每一类都有自己的定位。笔者认为, 目前我国仅对学校进行简单分类仍是不够的。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映高校扩招后, 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趋同, 没有特色。笔者建议在每一类学校内部, 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要求, 应该进一步分类, 不应该采取同样的课程设置。从目前大学生的学习安排上看, 大一和大二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还不明确, 到了大三学生的发展才开始分化, 一部分学生要考研进一步深造, 一部分学生毕业直接参加工作。因此, 同一或相近专业大学一、二年级可以设置相同的课程。大三开始应将学生分为职业型和研究型两类来设置课程和教学方式。对于前一类可以加强实践教学力度, 根据社会需求, 进一步培养有特色的大学毕业生;后一类可以加强理论教学力度。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Z].2009-01-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Z].2010-01-29.

[3]真虹.中美大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7 (2) .

篇9:我国钢琴教学瓶颈与对策论文

摘要:自1986年恢复教育督导工作以来,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这一体制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所以,需要思考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突破自我发展瓶颈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督导;制度;发展瓶颈;对策

我国在民国时期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教育督导制度。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虽然对教育有视察、检查、指导的活动,但缺乏系统的、规范性的教育督导制度。1983年7月,教育部在全国普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建立普通教育督学制度的意見》,要求各地试点实行并逐步完善。1984年8月,教育部增设视导室。与此同时,一些省(市)开始任命督学及主任督学。1986年9月,国务院转发的原国家教委等部委《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提出,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督学(视导)制度。198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当时的国家教委设立了督导司。这些举措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恢复或重建教育督导制度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进一步提出,建立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评估检查体系,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督导制度,促进和保障了“两基”目标的实现,赢得了政府、社会的广泛认同。但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或发展瓶颈,需要研究解决。

一、当前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发展的瓶颈

1.教育督导制度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完善性不足

从国际化的视角来看,加强教育督导立法建设是当前教育督导发展的趋势。国外的经验表明,保证教育督导职能与作用有效发挥的关键在于督导制度本身的健全和完善,而法治建设是教育督导制度健全与完善的重要保障。外国教育督导制度都是在一整套法律法规的规范下来实施的,督导制度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督导的法治建设是确立教育督导在本国教育发展中地位与权威的重要保障,对于督导制度职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尽管我国教育部督导团更名为国家教育督导团,原国家教委也发布了《教育督导暂行条例》,在教育督导法治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这还远远不够。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立法工作仍相对滞后,政策发展与督导评估框架粗糙,影响到整个督导制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2.教育督导职能定位模糊,专业性不足

在现实工作中,教育督导就是被督导单位迎接一次检查,是下级单位对上级部门的一次教育工作汇报。督导工作只是一次性的评估或检查。实际上,教育督导既要重视“督”,也要重视“导”。“督”主要是从行政的角度开展工作,而“导”主要是从专业的角度开展工作,二者是统一的。伴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教育督导已由督政为主的“外延监督”转变为督学为主的“内涵监督”。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需要教育督导职能的及时跟进,从“领导”走向“合作”,从“命令”走向“对话”。我国教育督导部门是行政部门,完全按照行政运作方式开展工作,虽然发挥了行政主导作用,但不利于行使其专业引导职能。

3.评价体系缺乏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我国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主要是“鉴定性评价”,即评价所追求的首要目的是评判学校是否达到基本的办学标准,其依据是统一的、刚性的量化指标,其核心理念是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其基本方式是鉴定,即检查学校是否达到了既定的标准。统一性、强制性的评价方式抹杀了被评价者的个性差异,造成评价双方之间的不平等,难以真正促进人的发展。统一性的要求、强制性的推动方式,必然导致在整个评价活动中出现系列问题。教育督导评价应该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突出人特别是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评价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即相信人的自由选择,并有为这种选择承担责任的勇气,从而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人的价值。只有这样,教育督导评价的对象才不再是一个概念的、抽象的个体,而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发展的个体。

二、突破当前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发展瓶颈的对策

1.构建完善的教育督导法律法规体系,保证教育督导制度的权威性

教育督导制度完善化、法制化,可有效增强其科学性和权威性。因此,国家已经对完善教育督导制度提出了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制度。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开展以下工作。首先,在国家基本法、宪章、根本大法中确立教育督导的法律地位。《荷兰宪法》第23条规定:“教育享有自治,但必须接受督导的监督,以保证教育对于相关法案、政策的执行。”其次,专门的教育法规要对教育督导制度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各国一般性教育法中,特别是在教育发展关键时期颁布的有关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和法案中,一般都要规定有关教育督导制度的内容。再次,各个层次的教育法规对教育督导制度的规定要相互配套。每一层次的法律都具有不同的作用。国家根本大法即宪法中的教育督导内容,主要是确立督导制度在国家教育制度发展中的法律地位与权威性,通常是高度精练和概括的。一般性教育法中的规定和专门的教育督导法的作用,是对督导制度的设置作出具体规定,是教育督导制度建立的主要依据,具有上承教育总政策和教育方针,下启各项教育督导具体政策之功效。最后,制定教育督导制度实施细则和“督导大纲”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更加专业化,按照教育机构的类型分类制定和设计。因此,我们要及时对教育督导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与调整,使教育督导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适应教育政策的调整。

2.引入专业权威的适度指导,保证教育督导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完整的教育督导是监督与指导的统一、督政与督学的统一。首先,需要把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结合起来。过去的教育督导,仅有监督、检查、评估,没有指导。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今后基础教育工作的重心将是促进以素质教育为理念的教育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督政与督学并重。反映在教育督导中,专业权威就是督导客体信任督导主体具有卓越的才能或专门知识,认为主体能够更好地为客体进行服务,维护并满足客体利益和需求。转变控制为主的督导观,确立专业权威为主的服务观。根据教育督导职能重心的转移,原先以控制、检查为主的督导观,正逐步向以专业权威为主的服务观转变,更重视督导的服务意识和指导功能。因此,督导者的活动不再单纯是行政活动,而主要是一种专业职责。这种职责要求督导主客体之间不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督导者是为帮助客体发展而进行教与学研究活动的专业人员。他们作为具有专业精神和知识的诊断者,能够根据客体环境准确找到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说,专业权威的参与更符合“质量提高型”教育发展方式。它是以现代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的,以学校发展过程为对象的评价和指导。它更注重诊断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寻求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促进学校科学合理的发展。

3.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增强教育督导机构的独立性

针对目前存在的因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不科学而影响教育督导职能发挥的问题,我们必须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增强教育督导机构的独立性。第一,单独建立教育督导机构。由人大授权、政府设置,与教育行政部门平行并隶属于同级人民政府领导。政府作出决策后,教育行政部门执行,教育督导机构监督执行,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第二,逐步建立教育督导常规制度、督导公报制度、督导通报制度、督导结果反馈和指导制度,实行“督导并重,以导为主;督政、督学并重,以督学为主,督政为辅”的教育督导制度。政府要明确督导的职、责、权,使其“师出有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第三,借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督导制度,建立督学专业素质和行政素质综合考核制度、任期制度和督导评估任务招标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开招聘督学成员,把部分督导评估任务公开面向教育行业协会等招标,进而实现教育督导工作的公开、公正、规范、高效。

4.提高教育督导人员专业化水平,确保督导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的成功经验。加拿大各省设立了省教育督导员,地方学区设立了相应的地方督导员,指导复杂的教育系统的有关事务。首先,“成功的教学经验”是加拿大各省督导人员获得任职的先决条件,到20世纪中期正式要求具有“碩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实际水平”,还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其次,在督导人员的任命程序方面,省教育督导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省级考试”;地方督导员则比较容易获得资格,是由地方各学区教育委员会任命的。

借鉴这些经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督导队伍素质。首先,建立健全教育督导资格制度,严格选聘教育督导人员。其次,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重视教育督导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再次,要为督导人员的培训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环境,让其能将知识转化为行为,最终改变自我的价值观,形成服务的专业性质。

5.注重人文关怀,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建立和谐的教育督导制度,从根本上应该着眼于人。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提升人的品质、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使人享受良好的教育,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督导工作中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为本,就是把教育督导与人的幸福联系起来、与人的自由联系起来、与人的尊严联系起来、与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督导真正关注人的价值。此外,要建立包括新闻媒体和广大群众在内的教育督导社会监督体系,利用网络、广播、报纸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定期发布督导结果,形成社会公众全面参与、监督有力、客观评价的良性循环体系。

教育督导是促进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是保障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机制,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环节。所以,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督导法律体系,明确教育督导的职能定位,促进督导队伍的专业化,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评价体系,是我国教育督导体制突破自我发展瓶颈的重要对策。

参考文献:

[1]郑树山.中国教育年鉴(2000)[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韩清林.中国特色教育督导制度30多年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1).

[3]杨润勇.关于构建我国教育督导政策体系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8).

[4][美]托马斯·J·瑟吉奥万尼,罗伯特·J·斯特兰特著,王明洲等译.教育督导:重新界定[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张东娇.美国学校质量评估制度的审视与启示——认证制度和蓝丝带学校[J].比较教育研究,2002,(3).

[6]廖其发.当代中国重大教育改革事件专题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7]顾明远.外国教育督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8]李帅军.我国教育督导制度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09,(6).

上一篇:房地产建设工程办理流程手续下一篇:道貌岸然的造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