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瓶颈与解决策略

2023-02-01

随着城市的多元化发展, 单一的管理主体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公众多元需求, 再加上城市节能、环保、产业转型、交通等压力的日益提升, 新的城市管理与发展模式亟待出现。而智慧城市则响应了这一需求。近年来我国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呈现出遍地开花之势。但同时智慧城市建设的诸多瓶颈也日益凸显, 如何去除瓶颈, 进一步促进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 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所谓智慧城市, 是指结合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理念, 应用新一代的科技信息技术, 实现人、物以及城市功能系统之间协同联动的自优化, 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便捷、安全、绿色、高效的现代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了现代城市必然发展趋势。科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方式不断革新, 人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智慧, 智慧城市建设也在此背景中得到了高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战略与新范式。我国政府于2013年出台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正式将智慧城市建设列为重要发展战略, 并在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年) 》当中也明确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策略与目标。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截止2016年初, 我国95%以上的副省级以上城市, 以及75%以上的地级市, 都在建或者已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纵观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热”, 也不难发现出诸多问题, 更需要我们展开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冷思考”。

二、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瓶颈分析

1. 信息瓶颈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 但我国许多城市的数据都较为封闭与孤立, 例如城市建设中的建筑、交通、街道等数据, 通常较少向外界开放, 许多数据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应用。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系统集成、需要基础创新, 更需要冲破行政壁垒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由于数据支撑力度不足, 使得城市治理无法横向贯通, 智慧城市建设无法“智慧”。之所以存在数据封闭以及信息孤岛现象, 一方面是由于管理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信息安全问题影响。从全世界范围来看, 当前在城市大数据开放商, 美国已有较为完整的数据开放计划, 欧盟、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已着手制定相关数据开放计划, 而我国的进度则相对较为缓慢。

2. 资金瓶颈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泛, 既关系到城市运行,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 同时也涵盖城市政务、管理、居民工作生活等诸多领域, 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涉及诸多社会利益, 没有直接经济效益, 并且建设周期较长, 短则几年, 长则达10年以上。例如城市公共Wi Fi布局建设, 其耗资较大, 如果单纯依赖政府投资, 将会给地方财政带来极大的压力。并且随着当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速的下滑, 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的智慧城市建设亟待更多社会民间资本的引入, PPP模式如今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而如果加强社会资本引入, 政府应如何管理, 如何实现盈利, 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3. 技术瓶颈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技术创新、政府管理以及民众意识等各因素的综合作用, 而技术创新可谓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而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几方面技术瓶颈:首先为传感器技术瓶颈,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传感器, 将传感器同物品有效结合, 传感器需要能耗低、微型化, 但此类传感器当前只用于尖端领域。其次为通信网络技术瓶颈, 智慧城市中诸多应用都为自动操作, 其需要面对数以亿计的海量节点, 如何做到高性能与大容量兼具是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4. 人才瓶颈

人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 但就现状来看, 由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时间相对较晚, 许多城市物联网处于起步阶段, 技术创新型人才面临较大缺口。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产业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类等专业人才尤为缺乏。

三、建设“智慧城市”瓶颈的解决对策

1. 信息促进

数据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根基与重要资产, 政府开放数据更利于市民参与到政府监督以及城市管理当中, 进而完善社会管理与公众服务。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 以及国务院发布的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的“鼓励政府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明确指示, 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孤岛”瓶颈将得到进一步解决。政府应当起到带头作用, 公开相关成熟数据资源, 使智慧城市数据收集更为全面, 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 充分应用、挖掘与管理, 从复杂、实时以及海量的信息当中提取有用信息;而至于数据开放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 需要重点打造具备冗余性与安全性的城市级管理平台, 提升城市数据安全性。

2. 资金推动

智慧城市建设在资金上需要广大民营以及外资企业参与, 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资本力量相对较为薄弱, 外资企业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也持观望态度。要从实际上引入这两类资本, 解决资金瓶颈, 需要重点解决其融资压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必须要靠金融创新推动,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 大量创新需要金融配合与支撑。相关部门需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例如允许投资者展开商业开发, 是投资者感到有利可图, 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民间资本;同时, 政府也可允许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住房基金等基金项目投资PPP项目, 放宽对大型基金的投资限制。此外需增强服务意识, 构建起部门之间合作管理模式, 在解决企业顾虑上, 可针对性构建起明确的收益细则与标准, 避免政府与企业验收以及收益细节纠缠不清, 如果收益无法达成约定情况, 需由政府负责兜底;在项目经营管理上, 需由政府与企业双方共同运营实现收益, 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3. 技术创新

智慧城市离不开技术创新发展的推动。新形势下, 首先需大力推进感知技术进步, 不断向低能耗、高性能以及微型化发展, 进而为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提升应用范围;加强无线传感网核心技术应用, 如NFC技术、蓝牙技术、Z-Wave技术等, 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新智能化通信与控制手段。其次需促进网络能力的提升, 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发展使网络压力日趋增大, 因而需要加强对通信网络适应性的研究, 在现有物联网应用的基础之上, 加大开发与研究适用智慧城市通信特征的网络能力更新, 以及同其匹配的通信网络运维体系, 具体研究方向与内容应包括网络资源分配机制、网络层业务特性管理以及网络性能优化机制等。

4. 人才助力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人才的智力推动。因而建设智慧城市, 需要以发展智慧生活与智慧人文作为基本性目标, 主动适应建设需求, 善用人才, 坚持引入、培育与使用并重的人才管理体系, 打造出一支与地方产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融合的技术创新型人才队伍。首先应优化人才政策, 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给予政策优惠, 搭建高标准的人才创业园等项目, 优化发展环境。其次应重视人才培训, 全力推动智慧城市人才基地构建, 创设以智慧产业基地为基础的人才聚集地;开展丰富的人才培训, 加强学习国内外优秀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与经验, 不断适应现代智慧城市建设需求。此外需加强人才引入工作, 大力开发海内外创新人才市场, 积极引进专业技术精英、高精尖人才等。

摘要:“智慧城市”是目前全球热点话题。我国城市化起步相对较晚, 城市建设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当前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面临诸多发展瓶颈亟待解决。这些瓶颈能否解决也直接影响着智慧城市的良性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 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瓶颈, 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设“智慧城市”瓶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瓶颈,解决

参考文献

[1] 许晶华.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和类型比较研究[J].城市观察, 2012 (02) :93.

[2] 姚乐, 赖茂生.政府开放数据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整合初探[J].图书情报工作, 2013 (11) ;129-130.

[3] 张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瓶颈与思考[J].智能建筑, 2015 (05) :162.

上一篇:启发式教学在当前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下一篇: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班主任的引导作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