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和谐互动

2024-05-17

生态课堂和谐互动(共8篇)

篇1:生态课堂和谐互动

师生互动共创和谐课堂论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教书则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有人说“做老师容易,一本通书读到老。”意思是说只要备一次课,就可以长期使用有关的教案,就可以永远无忧。但是,笔者认为做一名教师不难,但做一名学生乐于听其上课的任课教师难上加难。

教学是教师向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停留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灌输的主动者,学生是知识接受的被动者。但是,这种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时代要求。如今,中职生素质普遍不高,学习兴趣低,对教师的教学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如何进行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值得每个任课教师去思考。

“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学观念,也是一种教学的行为方式。它与传统的单向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也对教学进行全新的诠释。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从形式上看,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从内容上看,有情感上的互动、智力上的互动、思维上的互动、认知上的互动。教学课堂不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学生人文发展、潜能发挥的重要场所,更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不仅只是传道授业者,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协调者、解答疑惑的人,更是用人格魅力感动学生的言传身教者。这种强调教学的多功能教学方式,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设计、课堂教学、课堂管理等方面要做到有的放矢。

事实上,不管任何的学科,都有其研究的重点,但一切的理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感和觉悟的提升上,将别人研究成果消化为自我精神食粮。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角色定位应该是多样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管理者、知识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指导和促进者。而教师的教也不应是单向纯粹的教,而是有目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教不应该是教师教学的目的`,学生的学才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安排教学时,教师关心的不仅仅是这节课要讲授什么,更应关注的是如何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变成实际的内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而且还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最新的社会发展角度出发,在学生的困惑点上设置问题,有目的地创设教与学的情境,把握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通过特定的设置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被动学习者到主动的参与者。而师生之间则围绕着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互动模式,让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促使教学变得更是生动性、科学性。

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书本上的知识?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满堂灌输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面对当前素质普遍不高的学生来说,再沿用过去的教法,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在课堂中有意识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活动课、演讲、游戏、问答比赛、讨论等活动环节的设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怀疑意识和批判意识,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大胆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评价等手段,更多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平等的学习和平等的合作。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刻,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 另外,每一个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担负着课堂管理的任务。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的情况,这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解决学师生互动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和调控教学课堂。教师在课堂中处理事物的能力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了直接关系到师生互动关系能否有效进行。对于教学中出现的突发情况,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以理性的心态去面对。事实上,学生的突发情况,不能同一而论。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有特定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冲动、做事不计后果、好动、自我管束力弱都是这个年龄阶的特征。如果我们只是按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强硬的管理学生,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反而不利于教学课堂的管理,也会破坏师生互动的进行。课堂的管理,如果能站在学生的立场,用一种真诚的行动来接纳、重视、关心每个学生,要比强硬的管理更加有效,也必然会对学生带来极大心理促动,从而有利于营造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真诚接纳学生,就是真诚的接纳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用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仔细倾听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观点,不要因为学生的缺点而忽视,因为观点错误而打断他。教师每一个真诚的表情、眼神、手势语言,都可以把认可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在学生的心里种下彼此尊重的种子。在这样一种课堂氛围里,学生才会感到心灵的安全与自由,才敢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接纳性、支持性、宽容性的课堂能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如果我们的课堂能够建立起一种信任、理解、真诚、尊重、宽容、接纳的关系氛围,就能使师生之间发生积极的情感互动。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会积极与教师沟通,与同伴交流,课堂上真正的互动才能发生。

总之,课堂是师生之间彼此交流、彼此尊重、彼此共享的重要场所。课堂需要师生之间进行维系,需要师生之间进行参与,只有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谐的课堂才能实现。

篇2:生态课堂和谐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材为中心,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启发指导,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教学模式.

作 者:蒋春蓉  作者单位:东营市胜利第六中学,山东,东营,257000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42 关键词: 

篇3:有效互动创建和谐课堂

一、新型师生关系, 奠有效互动的基础

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 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 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 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 对权威、尊严的威胁”。实践中, 我们发现, 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一讲到底, 假“启发式”教学, 根本谈不上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合作互动。因此, 真正实施课堂教学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切实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建立课堂教学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 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中, 语文教师充当什么角色呢?我认为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是学生的高级伙伴, 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即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教”学生, 而是与学生一起学习。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老师要充分发挥提示、启发、点拨的作用, 让学生自主达成共识, 自主解决问题。这样, 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成最佳的主体, 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始终保持“心”、“情”、“智”三方面的高度和谐, 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

二、丰富教学内容, 增有效互动的活力

语文课堂教学, 有些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枯燥的讲解上, 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简单, 让学生觉得索然寡味, 课堂死气沉沉。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 而文本中还有许多空白点, 这也留给老师许多丰富教学内容的空间。教学内容的丰富, 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 激发对问题的思考, 形成语文能力,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时, 让学生结合图片认识韵文, 同时不失时机地引入描写春天的成语、诗句等, 这些成语诗句充分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赞美, 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此时, 再让学生读韵文, 学生喜爱春天的情感便会油然而生, 读韵文更加朗朗上口了。

三、讲究教学语言, 成有效互动的保障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性。因为教学语言是传道授业的载体, 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开发智力的工具。教师在组织学生教学活动时, 要用简洁的语言让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能有序地开展学习活动。教师要尊重学生, 用真诚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沟通, 鼓励学生说真话, 这种平等互尊的课堂氛围才是语文“教”与“学”和谐发展的基础。教师还要准确把握评价尺度, 针对学生的长处与不足, 及时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还可以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调节课堂上紧张的学习气氛, 缓和疲倦的学习心理状态。这样, 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愿意说真话, 表真情, 才能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灵感等都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达到和谐。

四、改变学习形式, 促有效互动多元化

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 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在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重视师生互动, 还要加强生生互动, 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学习形式, 促使有效互动多元化。学生学习合作的内容可以是互相讨论问题解决, 互相检查巩固认知, 共同操作发现新知等。

合作学习作为互动学习的主要形式, 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 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 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 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 小组讨论时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 看起来非常热闹, 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需要教师深入到小组当中, 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认知的进程等, 从而参与把握和控制课堂教学。这样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主动活动的空间, 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 充分发挥教学效益。

五、巧妙创设情境, 让有效互动更精彩

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地钻研教材, 正确把握教材的结构、语言、思想等, 然后借助语言、图片、音乐、视频资料等手段设计出适合本课, 且又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课堂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使学生在尽情展示自己的同时,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个性, 从而让学习互动更有效, 更精彩。

如在教学课文《大海睡了》时, 在理解课文之后, 我播放了抒情的旋律, 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 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有的学生用生动的朗读来抒情;有的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来表达;还有的学生拿起了画笔, 用图画进行展示。课堂上, 学生时而朗诵, 时而表演,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实现了心与情的和谐, 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了。

篇4:和谐互动快乐课堂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给学生传递鼓励、尊重的情感信息,引导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在课堂互动中,我们要秉承: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寓教于乐,寓乐于学。

一、乐学善思,有效互动

(一)善导——课前做好准备,有法有序展开学习

“善导”要求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面向全体,及时反馈。教师需要了解整套教材及各单元间的联系,能够以旧带新,融会贯通。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和引导,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服务,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学得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引思——创设真实意境,激发学生进行针对性思考

如,在“What can you do?”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最近身边的时事新闻。例如,以五水共治中自己可以为城市美化、家园清洁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主题,教师可设置以下思考题 Can you paint/sing/clean ...?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努力投入到各项公益活动中,从体验中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我存在的价值。

(三)关注“动”的实效,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的互动不能仅仅停留在热闹的表象、有序的回答中。我们的互动应该让积极变为主动,学会结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善于思考、乐于活动。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我们应该让激励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孩子的身上,让每个学生都能凭自己的努力或某一方面的专长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荣誉与自信。

1.让课堂“动”起来,在融洽的气氛中探学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英语课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活动、开动脑筋,他们就会更加活泼、主动地学习。

2.让课堂“乐”起来,在愉快的心境中乐学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他们较偏重于形象思维。在教学中将实物带入课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词和句型,在实物和图文并茂中加强对知识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3.让课堂“记”起来,在优美的歌声中美学

在教学中,教师课前将英语歌曲带入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自然引课,对知识点加深记忆。

二、美轮美奂,人文互动

(一)激“活”教科书,让学生形象学习

教科书是一个聋哑人,但是她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1.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我们要及时抓住契机,激发学生乐学、爱学、好学、想学的欲望,使他们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那么,学生的这种学习动机从何而来呢?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更要有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的能力,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2.建立学习自信,增强参与意识

每次的课堂我都会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抢答和对答比赛,激励每一个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在每个环节中都能乐于思考,勇于表现。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有竞争能力时,就会积极活动。

(三)预“设”教材,让学生民主学习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依存的,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又往往是低效率的。生成与预设两者应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再加上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课堂教学必定会被演绎得更精彩。

三、持之以恒,和谐互动

(一)美化评价语,让学生心灵暖起来

教师平时与学生交往中的一言一行,应力求做到平等、平易近人,这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课堂上良好的师生情感。学生在教师积极心境的暗示下,能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超水平发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二)幽默批评语,让学生习惯好起来

语言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着独特的功效。我们的课堂中总有很多学生喜欢插嘴和替别人回答,我把他们简要地称为“代言人”,即代劳别人发言的人。每次点名代言人某某时,学生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坏习惯。另外,有些学生喜欢做小动作,我们就让这些学生选个合适的方式做个木头人……

(三)定期搞活动,让学生思维跳起来

每月底我们在班级中都会开展印章“奖”励大汇总比拼,印章是通过平时的作业、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各种形式和方法积累起来的,月底可以换取的奖励分为三类:免作业、小礼品和当代表。同时,期末结束会根据平时的表现和测试成绩,评比发奖状,分“英语之星”“英语学习积极分子”“英语进步之星”和“英语小助手”等荣誉奖状,让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课堂知识学习中,而是坚持不懈,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长久性的学习好习惯。

课堂教学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学生在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刻的。教学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和谐课堂是充满民主的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教师要努力通过互动使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勤学、乐学,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活起来。

参考文献:

[1]贺迎春.问题与策略:英语课堂师生交往优化研究问题与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周慧霞.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

[3]柴佳佳.小学英语活动设计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设计,2007.

篇5:生态课堂和谐互动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英小学 王静洁

艺术课程是学习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总目标中指出要增强与人合作、与人和睦相处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意志品质,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艺术教师可以发挥良好的人格魅力,加强与学生的和谐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各种音乐表现能力,切实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教学互动氛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指导下,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往总是扮演严肃、严谨,教授知识、解答疑问的角色,发挥着自上而下传授知识的主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教师要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和学生做朋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与学是互动交流的,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之间是的相互作用是相互促进的。我们应该明确教师不是课堂的统治者、知识的拥有者和唯一的传授者,应该是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心情舒畅的时候学习,工作,思路才会开阔;而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思路就会狭隘。在课堂上,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会勇于举手发言,发表自己观点,才会勇于表现自我,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自由、愉快的教学氛围是促成交互的动力之一。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和谐互动的保障,教师要善于创设师生和谐互动的氛围,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服务于学生的学,要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体验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该导向时导向,该启发时启发,该设疑时设疑,该鼓励时鼓励,顺应学生的“学势”,帮助学生多思、多说、多表现,只有通过这种彼此尊重、相互认同的师生互动,才能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情感交流,通过语言、微笑、眼神、手势等媒介与学生产生表情互动,相互感染,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能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使学生愉悦、积极地参与交互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在和谐气氛中,相互感染、相互碰撞、相互激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探索的气氛,不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可以帮助一些学习困难的同学,起到互助的作用,通过音乐将彼此间的情感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交流,无形中形成了交流合作的良好气氛。

二、师生和谐互动,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和谐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正确表现音乐,贴切的进入音乐的世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音乐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和学生自始至终一起积极参与所有的音乐活动而非旁观者,有时作为导演,有时扮演听众,还有时充当“红娘”„„角色的变化就是为了鼓励师生间的交流碰撞,启发学生,恰当的进行引导,把艺术殿堂的绝色佳境推介给学生,诱发出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音乐课上,可以通过设计游戏情境,营造活跃的气氛,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师生之间相互合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创设情境,互动表演。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生乐学。新课程也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活动中,如果知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

比如低年级的歌唱教学中,我们可以进行师生对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交换对唱内容来学习歌曲,不仅可以降低学习复杂歌曲的难度,并在对唱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音色调整的要求,适当进行力度、速度的处理,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怦然心动”,在活动中“百感交集”,感知“豁然开朗”,觉察到“妙不可言”,进而于不知不觉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进行互动表演,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2、小组合作,角色扮演。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自主学习或角色扮演,造型设计等,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更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小组中要进行商量,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在小组的角色分配中,怎样才能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满意,教师在学生商量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参与其中,给出中肯的建议,并参与其中一组的一个角色,哪怕扮演一棵大树,一棵小草,也能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小组的活动,并在小组互动中能及时的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3、因势利导,发挥特长。

音乐教育具有凝聚群体与张扬个性的作用,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的沟通与思想的交流,能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开掘,个性得以张扬,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有的学生有较强的歌唱能力、有的学生擅长表演舞蹈、有的学生节奏感非常好,喜欢用打击乐器来为乐曲伴奏,有的学生更愿意摆造型,做一朵默默无闻的小花、小草或大树,在师生合作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每一位有潜质的学生发挥其特长,和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三、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音乐表现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课堂应该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在课堂中实现“授之于渔,而非鱼”,从而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动情的歌唱、热情的演奏、激情的舞蹈、角色化的表演,使学生在歌唱及表演中抒发情感,教师的主动参与及创设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表演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配合,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表现力。

比如:在听音乐进教室的过程中,我们和学生一起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在互动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在和老师的互动中,也能及时的感受到美的正确的表现方式,提高审美情趣和表现美的能力。在歌唱、演奏、小组合作表演、小乐器即兴伴奏等方面,教师与学生和谐互动,发挥学生主动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在各项活动中,四、师生多层次教学互动,提高音乐课堂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进行有效预设的设计者,要使学生在有效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在预设各教学环节时,应该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广的角度去审视师生有效互动的问题,力求在完成中探索、总结出更多促成师生有效互动的实施策略,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6:生态课堂和谐互动

所谓“生态教学”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的和谐,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基于对这个名词的理解,我认为:生态课堂,它是一种理论,不是方法,不是模式。是一种和谐、自然、平衡、持续发展的理论。既然是理论,所以生态课堂应该是相对稳定的。生态课堂应该是自然的,不做作的,张显的是学生,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真心实意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有时间,有空间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小组探究。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精心策划,还要点拨到位。

在营造和谐的生态兴趣课堂时,我通过多元互动的教学活动,在“亲、导、乐”的师生人际情境生态和“趣、智、悟”的学习情境生态中,激发学生主动感受、体味,想象和思考,在多向互动中表达、交流、质疑并创造,使学生在生动的活动情境中获得心灵的滋养,能力的生成,情感的濡染,心性的陶冶,使每个孩子的个人潜能得以发掘和超越。

一、师生人际情境生态

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还能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有益的交流和沟通,学生能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帮助,从而促使师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所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也只有在和谐的交往环境中才能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和环境,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那么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如何引导并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1、亲近学生,沟通心灵

首先是在课堂上。在实现教育的主渠道上,只有真正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我们的教育效果才会有真正的提高。爱,是教育的前提。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时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课堂的精神生活质量。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和谐课堂氛围的基本保障。因此教师要对学生抱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尊重学生的爱好和需求,鼓励他们自主选择与评价;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让孩子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幼稚与差异,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保护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在我的课堂中,我会让孩子们决定我们制作的主题,我会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动手共同制作某个小制作。因为毕竟是兴趣课,有时难免会有学生说话的时候,这时我会用一个表情、使一个眼色或做一个动作,来提醒他们。

其次是在课堂外。我们知道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有着“教”与“学”的“任务”,那里的“沟通”不象课外时那样随便,那样海阔天空,那样富有生活的气息,那样有着生活的体验。在课堂外,教师可以和学生聊天、玩游戏等,这样学生会很开心的,很喜欢与你接近的,什么心里话都会跟你说的。一句话,课堂之外的沟通,是生活中的沟通。这样的沟通,就很有可能要比仅仅课堂上的沟通更加有效,更加深入人心。因为这是无目的,无任务的。老师与学生之间,如果像这样的沟通多了,心灵的默契也就基本可以达成,虽然我的兴趣课一星期只有一节,平时和孩子们见面的时间也不多,但我会经常在上课之前提早进教室,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学习,有时还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同学之间的矛盾。

我想: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多一份和谐。

2、引导为先,尽显快乐

教师在课堂中把自己和学生置于什么地位,以什么形式组织教学,取决于他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如果他懂得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一种唤醒生命的神圣职责,那他就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就会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不是主宰、主讲和主演。会以引导、开导、指导、倡导、辅导的形式贯穿课堂全过程。每个环节都以导为先,决不以讲代之。要认真设计好导语和导的内容,力争导得巧、导得准,导得学生乐此不疲地和老师一起思考一同探究,让每个人都尽情享受智力劳动带来的快乐。当教师主导作用突显出来,那学习的主体就必然是学生了。

在指导学生做蝴蝶时,我先出示了一幅非常美丽的花园图,花园里各种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这些色彩斑斓的蝴蝶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边看边发出阵阵赞叹声,接着我又出示了一些蝴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他们的形状,最后指导学生制作。

由于以动画引入到对蝴蝶的关注,再到观察蝴蝶的图片,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们在制作蝴蝶时发挥了充分的想象,动手动脑制作出了各种不同形态的蝴蝶。当一只只的木制蝴蝶展现在大家眼前时,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们刚才看到的蝴蝶都是五颜六色的,非常漂亮。我们也可以给做好的蝴蝶上色,让这些蝴蝶变得五彩缤纷。”是啊,这是一个多好的创意啊,有些制作我们需要的是木头的本色,而有些作品我们可以涂上鲜艳的色彩,使作品变得更生动,于是在做好蝴蝶之后,学生们又发挥了在美术课上学会的本领,认认真真地给自己制作的蝴蝶涂上了喜欢的颜色,上了色的小蝴蝶比原先更加可爱完美。

3、师生同乐,享受收获

在木吧课上,师生同乐的局面常常发生,只是学生的“乐”是他通过创作反映出了他的心声,他的作品得到了肯定。而我的“乐”则是因为我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甚至是有所突破。

如:在指导完学生制作各种动物以后,我把学生制作的所有动物作品放在讲台上,学生们欣赏着自己的学习成果,兴奋、自豪之情油然升起,不由得纷纷向自己的同伴介绍着自己制作的作品,课堂里很难安静下来。于是,我出示了一张写有“动物乐园”的KT板,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了过来,并进行引导:看!你们做的小动物都无家可归,正好金洲小学新造了一个“动物乐园”,让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到“动物乐园”去,好吗?但我们先要给他们分分类,先给他们做一个小家并给他们的小家取个名字。随着一声令下,我和孩子们快乐地动手了,我们有的为哺乳动物“造房”,有的为昆虫安家,„„不一会儿,在我们愉快的合作中很快完成了任务。只见“快乐之家”里住着“小猪一家”;“虾王殿”里住着“虾王”,还有一只“蟹兵”守护在一旁;“昆虫馆”里居住着“蝴蝶”、“蜻蜓”、“毛毛虫”等,当孩子们在介绍时,我清楚地看到每一个学生脸上的表情是那么开心,那么自信。而他们的创作也为我提高教学水平注入了无尽的动力,我们大家都乐在其中。

在“亲、导、乐”的和谐师生情境中,孩子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而学生在这样愉快的情感心理体验中,更有效地发展了思维,获取了知识、形成了能力、接受了教育,从而促进了内因的变化。

二、学习情境生态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融洽师生间的关系,使课堂气氛自然和谐;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提高参与质量,使学习活动充满趣味与创造。一句话,良好的学习情境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情境的创设,总的来说可分为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两大类。智力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利用认知发展的同化与顺应机制激活思维,作用于思维的流畅性、广深性、发散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搜索性和调控性,比如情境、变式情境,问题解决的发现探究式情境等。非智力因素是指作用于学生的心向情境、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合作交往的过程的反馈调控等手段。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呢?

1、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美好的情景,可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激发出思维的极大活力,为学生乐学创造条件。如我在指导学生制作小鸟时,首先出示了一幅课前画好的森林图,配以各种各样的鸟叫声,美丽的森林,清脆的鸟鸣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可是学生马上提出了疑义,怎么只听到鸟叫声,而没看到鸟,是啊!只闻其声,不见其影。我马上因势利导——那我们就动动手为森林添上一些小鸟。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高了,都跃跃欲试,这时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动手,而是先引导他们想象森林里飞来了哪些鸟?“啄木鸟”、“喜鹊”、“燕子”、“黄莺”、“猫头鹰”学生的发言声此起彼伏,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各种鸟的图片,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他们的外形特征,最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小鸟,不一会儿各种各样的鸟儿就在孩子们的手中诞生了,原来只有树木的森林里添上了学生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小鸟,顿时生机勃勃,而且孩子们由于充分的观察了小鸟的外形,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一只只小鸟栩栩如生,形状也各不相同。

可见,巧设情景,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2、快乐探究,发展智力

人类的智力是伴随着大脑的活动发展起来的,大脑的思维活动是在外界各种信息刺激下逐渐形成的,随着外部条件的不间断的刺激,大脑便识别了更多的信息,而且各种相适应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和发展,智力水平就会不断提高.主体性教育观认为,学生是一个自在的当然主体,外在的教育影响必须通过自我的“选择——内化——外化”才能成为其知识、观念、才能、品德。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的选择性、体验性、主动性、主观性,将学习看成是学习者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自主“生成”意义的理解过程。综合上述观点,要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则应把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探究作为主旋律。因为探究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渠道。同时学习科学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实践。因此,教师要能放手让学生去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动手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归纳,从而构建新知。

如在指导学生做蝴蝶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用各种形状的木块制作一只只漂亮的蝴蝶,等学生做完以后我又引导学生讨论还可以使用哪些废旧材料来制作蝴蝶,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课堂完全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学生们六人一组或三五个凑在一块儿,自主地讨论着、探究着。不一会儿,学生就各抒己见,有的说:“绿豆、赤豆可以做蝴蝶的眼睛”,“漂亮的糖纸,美丽的树叶等可以做蝴蝶的翅膀。”“五颜六色的闪光片可以装饰蝴蝶。”于是第二节课,我们又用上了学生想到的这些材料又制作了一次,这次制作的蝴蝶比第一次更加漂亮,更加生动。

在兴趣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科学启发学生,这样学生才会积极有效地投入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3、认知体验,感悟成长

教师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以构建学生主体性为终极目的的人化教育。课堂上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健康的心态。生动形象的情境是激发学生道德需要、孕育学生情感的土壤。根据儿童易于动情和易受感染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通过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道德情感,获得关于实际的真实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认知、情感体验中来,追求在实践中的感悟成长。

在教学《可爱的鱼》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了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鱼爸爸失去儿子尼莫”这个片段,动画中生动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当尼莫被抓去时,我看到学生们脸上都呈现出紧张的表情,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马上问学生:

“你们想,当鱼爸爸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以后,他会怎么做?”学生肯定地回答:“一定会去救尼莫。”

“是啊,虽然尼蒙的父亲比较懦弱,但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一定会去救尼莫。假如你是鱼爸爸的朋友,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我们当然也会去救尼莫喽!”

“对,帮助有困难的朋友是一种美德。让我们也只做一些小鱼加入到营救尼莫的队伍中去吧。”于是学生们开始认认真真地学做小鱼,准备帮尼莫的爸爸一起去救尼莫。课堂学习情境不只存在于课堂教学伊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只要有学习活动的进行,就有相应的学习情境,它是多维度、全方位的,包括心智、情意、氛围、交往、问题背景、学习条件等各个方面。营造“趣、智、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学会了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激起了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比天空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我要说,世界上,孩子的心灵是最广阔的,孩子的潜能就像空气一样,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生命灵动成长,面对如鲜花般灿烂的生命,木吧课真正成为了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引导了学生走向阳光和幸福,使每一朵生命之花绽放灿烂光彩。

篇7:生态课堂和谐互动

1.教学环境的优与劣

教学环境主要包含师生间的人文环境和促进学生成长、改善办学条件的环境因素二个方面。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

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在绿色的生态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征服与被征服”,而是信任和平等的关系,他们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共同创设自由对话的生态环境。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的先生”。老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以真诚的微笑融入学生的世界,用心灵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宽容、理解、欣赏的目光去发现学生。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因素,处于自由开放的心态,是以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为基本特征,以各自生命价值的付出为代价,在现实的努力与追求中,构建一种和谐自然的对话氛围。反之,教师如果高高在上,以警察的身分出现在课堂上,师生间缺少交流与信任,学生只能敬而远之,结果是教师高雅的身分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

2.教学内容的疏与密

生态式的体育课堂教学应讲究教学内容“疏”与“密”的技巧,依据新课程三级管理的原则,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应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本校师生实际情况,有目标、有重点地设置教学内容。对于学生一讲就懂、一看就会、一练就行的非重点的内容,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或以练代学,采用粗线条的教学;

而对重点教学内容部分,在学期或单元计划中突出技能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增加课时总量,对于课时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教学内容,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总之,应选择学生需求的、适应学生发展的、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征的体育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的巧与拙

体育教学中的“拙”,是指遵循常规教学方法,教学时守拙,就是根据教材提出的基本教法;

“巧”,指不循常规,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中“用巧”,要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原则。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遵循常规,又要突破常规,两者结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充分借助于讲解、肢体语言、运动场地与器材、创新的教学方法、现代媒体、优化教学环境等,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创设学生颇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会思考、勇于实践,积极投身到学练活动中来。

4.教学语言的庄与谐

体育教学语言的“庄”,是指用词精炼准确、规范且逻辑性强;

“谐”,是有趣,有幽默感。学生理解教材的动作技能,主要靠教师符合逻辑的讲述与示范,但过多用词准确的逻辑性的讲述时间一长,容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和身心疲劳,降价学生的学习与练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亦庄亦谐,寓庄于谐。课的导入部分宜谐,能激发兴趣和诱导注意力的定向;

在集中精力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后宜谐,能使学生大脑有所放松,较快地消除疲劳。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语言要“谐”,设置悬念的语言要“谐”,对优秀运动员动作技能的描述能引起学生想象的也要“谐”,借用其他行业的语言或流行语教学的也要“谐”。另外,调侃学生也是“谐”,它容易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竞争心理。

5.教学风格的情与理

在教学风格中,有的体育教师擅长于“情”,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

有的擅长于“理”,通过符合逻辑性的教学程序安排和有很强逻辑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据生态教学理论研究,上述两种风格都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有两个心理系统在起作用:一是潜在的动力系统,如兴趣、情感、动机,一是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系统在起作用,如观察、记忆、模仿、思维、想象。擅于煽情的,促使学生动力系统起作用;

长于说理的,则促使学生认知系统起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性的风格。擅于“煽情”的要有条理的讲述,靠逻辑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

擅于“说理”的要有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

篇8:构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课堂,是教与学的场所,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主要舞台。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知识,但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系统,还是一个社会活动系统。和谐课堂,是学校教育中理想和美好的殿堂。在和谐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他们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由此可见,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联着教育的整体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成长。

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积极审视和研究现代师生关系,特别是分析师生关系的现状与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师生关系的现状与问题

1.“师道尊严”占主导地位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理念的影响下,以人为本的理念已被广泛接受,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师道尊严”的思想仍在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从教育教学管理的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缺乏育人和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化,为了达到有序的课堂管理,较好的教学效果,更多采用的是权威式的方法和指令。近期,在一份现代城市的教学工作要求中明确提出:教师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改善“师生关系”为目标,进一步研究改进教学过程的“五环节”。

2.“缺乏交流”形成师生隔阂

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不注重与学生心理、情感的沟通,师生之间形成隔阂,从而影响了师生关系。由于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加快,教师忙于抓学业质量,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产生的问题未予以关注,忽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问题分析,管理、沟通简单化,常常以堵代疏,缺乏应有的耐心和爱心。

3.“过分依赖”助长教师中心

教师往往以领导者自居,现代城市中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采取服从的态度。学生由于自理能力较差,再加上是独生子女,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无论是学习还是活动往往过分依赖教师,助长了教师的权威感。再者,独生子女的特殊性,社会、家长更关注校园安全的问题。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在外出活动、实践体验、课间午间等凡是涉及学生安全的问题,处处为学生“着想”,步步“精心”设计,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权威地位更为“稳固”。

二、构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双方均以主体身份进行双向交互活动和有效交往。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师生双方通过对话在交往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过程。这种交往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以师生作为活动主体的,以教材为话题的沟通过程,这种交往是相对有序,被精心组织围绕一定的目标而展开的活动。

和谐课堂首先应该有一个师生共同创建的,能最大程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充满人文关怀、团结互信、积极向上的一个课堂环境。创建和谐课堂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探究和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规范的学习习惯,最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能。

1. 师生互动,营造学习环境,丰富体验

(1)共创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是每个学生显示才能的天地。加强班级环境的建设,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重要条件。

在创建和谐课堂的实践中,我校对各年级的环境营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低年级突出趣味性而中高年级注重人文性。学生们纷纷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小作品,为和谐课堂的营造出一份力。教师们也会不定期带来自己的一些精彩生活照,让学生们认识生活中的教师,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班级环境的营造还得到了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如各个教室宣传语,不仅有师生围绕班级特色撰写的语句,还有来自家长的创意。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各班级已经能够营造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凸显班级特色的班级环境,学生们都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心理有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

(2)共同布置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落实课程的主要渠道。师生共同布置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积极的学习心理,有利于帮助学生走进学科天地,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五年级语文《斯塔笛的藏书》一文,介绍了一个叫斯塔笛的孩子对书本的酷爱,以及他的两种藏书方法。课文执教者张锦先老师在教学反思中写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藏书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我布置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作为教师,我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收集了与课文学习密切相关的材料,如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好藏书,历史上有名的藏书楼等。在汇总了学生收集的资料后,我将其进行排版、打印,张贴在教室后的大橱上,供学生下课后来分享收集的成果。培养学生课后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激发学生课后自觉进行相关内容收集的兴趣,是新教材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将这样的要求落实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并以自己的参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以及时的表扬、鼓励让学生保持这样的热情,长此以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融入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和学生在学习中共同成长,是教师应有的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认识。

2. 师生互动,激发课堂活力,促进发展

和谐课堂的创建需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能的心理环境。这样的课堂一定是先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进而开展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和对话的教学活动。和谐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

(1)备课——教师心中有生,以学定教

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这说明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因而,教师教学首先要分析学情,即在备课时分析学生原有的基础与新知识相关的背景,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等,随后再精心设计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教师只有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案例]课文: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真正的愤怒》

学生情况分析:①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里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对西北地区缺水状况没有实质感受,因此,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渠道感悟水的珍贵尤为重要,也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②尽管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字、词的方法,但是文中出现的“龟裂”“苟延残喘”“世事洞明”“水窖”等词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尚有一定困难,需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③课文中关键语句的正确理解,也是学生学习上的重点、难点,由此,教师需要运用质疑、句子比较、朗读指导等方法,使学生体味句子的深刻含义。

学习材料分析:在本课内容中,学生对“体会祖孙俩尽心尽力,力图改变西北地区缺水境遇的执著决心”较难理解。教师应在教学中抓住矛盾冲突的语句,引发学生思维碰撞,在鼓励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其深入思考,化解难点。

以学定教:①新课程教学提出要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通过边读边思、反馈交流,解决阅读中的困惑。另外,我结合课文的写作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进行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②通过媒体演示和增加多种直观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加强对字、词、句的理解,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学中播放西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录像等。

(以上案例由张锦先老师执笔)

以上述学生学情分析的第一点为例,文中叙述为一碗水而愤怒的这件事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人们因缺水而惜水如命,为一碗水落地而愤怒。这些对城市里的学生来说是极难体会和理解的。他们生活在东海之滨,长江的入海口,水资源相对来说较为丰富,文中说描述的西北地区对学生来说是陌生而遥远的,当地人缺水的感受以及他们对水的感情,学生很难体验。教师根据这些学情,采用直观录像,为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起到了非常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要使课堂教学更能体现出实效性,教师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做更多的思考:这个学习任务进行下去,学生能回答吗?他们会怎样回答?这是不是自己所期待的回答?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回答?作为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做些什么?以他们的认知结构来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或练习)还有哪些不足?可以给他们提供哪些必要的帮助克服这一学习障碍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教学从“怎样教”转到“怎样学”,真正把教案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学案。

(2)上课——教师目中有生,师生共同体验

在教学中为了准确地让学生领会重要教学环节中的精神,师生共同编排小品,表演小品,评价小品。在这个师生共同参与、互相帮助的过程中,不仅学生情绪高涨,教学效果良好,还增加了师生彼此之间的感情。

例如,“盲人摸象”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寓言故事,但故事比较长,生词也比较多,学生在课本上遇到的都是比较短的对话和故事,于是教师带领他们尝试学习和编排这个比较长的剧本。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篇属于学生自己的剧本诞生了。学生经历了这一次排练和表演的过程后,感受颇深。有学生说:“我扮演的角色是一名盲人,我觉得很有意思,与老师、同学一起排练的过程非常愉快,我的英语台词在高老师的指导下一次比一次流利,语音、语调一次比一次优美动听,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也更融洽了。”还有学生认为:“我是一名胆子比较小的女孩,在这次排练和表演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不断地鼓励我,为我加油鼓劲,我感觉自己的胆子大了许多,在大家面前表演也没有那么紧张了。”

(3)作业和批改——互为主体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积极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开放与生成的过程。例如,语文作文赏析应该充满民主气息,师生应平等对话,其至可以争鸣,而作文赏析在形式上也应尽可能新颖、生动、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我认为,要学生写作文,教师也应一起写作文。例如,我在教作文“玩得真高兴”时,为了鼓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写真实的故事,便把自己在教师节庆祝活动中参加“竞争上岗”游戏的生动场面写成作文。

在写完作文后,我在班上进行朗读交流,让学生评老师的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也可以学生自主赏析或生生互相赏析;可以赏析学生的作文,也可以赏析教师的下水文。以此形成良性循环,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学生对我所写的作文的部分点评。

文章内容生动,而且幽默,读了让人忍不住发笑,教师的习作充满童趣,好棒!——秦同学

老师写得很精彩,仿佛把我们带入了那个游戏中。文中对大胖胖老师的描写十分细致。做游戏时的老师像回到了童年,都很可爱。——邹同学

写《玩得真高兴》原来不是我们小学生的专利啊!在文中争抢“岗位”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真实。看来,男女老少都有玩得真高兴的快乐时光。——王同学

从学生们既充满稚气,又情真意切的点评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一篇生动、切题的教师下水文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多么大。虽然学生们没有亲眼目睹教师参加游戏的过程,但在对文章欣赏中,从字里行间中却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教师做游戏时的快乐。这种集欣赏和借鉴于一体的下水文效应,不失为师生互动,提高作文鉴赏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探索。

三、平等和真情,和谐课堂的主旋律

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教学活动上的,“教”与“学”是师生交往的基础。师生教学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态度和体验。通过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就会提高,对自己和对方的信心就会增加,师生情感就将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化,从而获得教学成功,进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若学生从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则将进一步巩固师生之间的积极情感关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真正的感激和尊重之情。因此,为了优化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上下苦功,提高教学有效性。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多鼓励、多关怀、多帮助学生。同时,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表现自身的人格力量,并努力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舞台。

上一篇:综采工作面末采措施下一篇:机关先进工作者个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