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音乐课堂范文

2022-06-01

第一篇:生态音乐课堂范文

生态课堂,生活味的课堂

一、设计意图

《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指出:活动中“要尊重孩子个人的意志,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生活是科学的源泉,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爆米花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既是常见食品,又贴近孩子生活,孩子们都非常熟悉。玉米棒到爆米花的有趣过程能激发孩子科学灵感,萌发他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借助中班孩子初步形成的抽象思维和已有的探索能力,我设计了《神奇的爆米花》这个活动,将爆米花带进了我们的课堂。这是一个不错的教育题材!如何让活动生动且激发孩子的兴趣,本活动到底应该怎样思考,设计与实施呢?借助《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二、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制作、品尝,感知玉米受热膨胀的变化。

2.知道玉米营养丰富,鼓励孩子多吃玉米制品。

3.在探索中激发观察的兴趣和科学精神。

(二)活动准备

1.每人一小包专用用爆米花的干玉米,一份爆米花

2.微波炉一只,餐具若干

3.课件

(三)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天)秋天来了,苹果成熟了,梨子也成熟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我有一样礼物送给小朋友。

(设情境,设悬念:通过谈话把孩子带入硕果累累的秋天,一下子拉近了与教材间的距离,使孩子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为理解活动话题创设情感的空间,同时能为教学目标的达成作出铺垫。)

2. 观察探索玉米棒, 玉米粒, 爆米花的特征。

(1)出示玉米棒。

教师:你们看见过吗?这是什么?像什么?鼓励孩子通过看,摸等认识玉米棒的形态。

(2)出示玉米粒。

教师:小朋友们可以和他们一起玩玩,让我们看看玉米粒长什么样?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自己手里的玉米宝宝,也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教师:玉米粒宝宝是什么颜色的?有没有味道啊?它长得像什么?

师生小结:玉米粒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有紫色的)。闻起来没有味道,摸上去滑滑的小豆豆。

(呈实物,勤探索:引导孩子观察探索原生态植物玉米,直观感受玉米不同状态的特征,联想到喜欢吃的爆米花,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自制爆米花。

①观察制作爆米花的过程,了解玉米受热膨胀的变化。

②教师简单介绍微波炉。

教师:玉米粒跑到袋子里,还要住进箱子里,请小朋友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听到什么声音?猜猜玉米粒在干什么?1.在唱歌(模仿说说爆米的声音,泼、泼、泼)2.在跳舞(请孩子创编玉米粒跳舞的动作,集体表演一次)

(摆实验,巧模仿:生态课堂理念是在教学学习中利用各种视、听、动感官,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并能带来直观、形象的视、听觉冲击,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再现,从而强化孩子已有的感情,使孩子“有感而发”“有感而为,并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使科学情感得到升级。)

(4)欣赏课件,巩固感知玉米受热膨胀的变化。

(放课件,重理解:趁热打铁,以播放课件的形式让孩子观察玉米受热膨胀的变化,孩子很快被形象直观的模拟实验吸引,表现出很高的学习欲望。)

(5)比较爆米花和干玉米。

①小朋友知道爆米花是由什么变成的?

②请小朋友每人拿几粒干玉米和你盆子里的爆米花比一比,看看它们的颜色、大小、模样有什么不一样?闻一闻有什么不一样?再捏一捏还有什么不一样?

师生小结:玉米粒宝宝成爆米花姐姐了,白白的像朵花,很好看,松松软软的,有甜味,香香的,很好吃。爆米花是膨化食品,不能多吃。

(抓递进,激思维:层层递进,比较爆米花和干玉米。并以再次巩固自主探索形式让孩子及时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实现教学目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培养,随时培养,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自然地渗透习惯教育,学习分享,保教结合的原则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出示图片,拓展认识玉米制品,激发继续探索的兴趣。

(挖内涵,找延伸: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因素,激励孩子保持积极主动探究兴趣,让课堂成为孩子自主探索、师生互动交往的舞台,真正落实孩子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教为学服务的目的,变“学会”为“会学”。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索,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对玉米制品延伸认识,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教育过程真正达到情感化。)

三、活动实施后的思考

1.让生态课堂再现“生活味”。其实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作为教师,要善于凭借孩子经验世界,去寻找教与学的支撑点与结合点。我从生活中选择内容,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粗粮食品为科学教育的切入口,让它成为生活的再现,把孩子带进生活的意境。《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FB090583,于2009年7月批准立项。说:“既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和视野。”因此,这个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孩子的生活。

2.让活动内容向生活延伸。活动的内容需要教师和孩子共同合作,共同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每堂课应该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多元生成过程。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生态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次活动的实际特点,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各种教学法,极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现他们的主动性。整个活动没有刻意雕刻的痕迹,孩子们在一个有趣的、生活化的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发挥了极大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的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超出了我的预测,孩子的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整个活动以设情境、呈实物、摆实验、放课件、看图片等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玩中学”“做中练”“学练中玩”,我们要尽量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而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让每次精心的活动,都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让每次有趣的活动中,都是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的港湾。有效课堂,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师和孩子在创设的情境中都平等地对话和交流,并注重孩子的实践,充分调动孩子已有的来经验学习新知识,切切实实地体现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促使孩子充分地享受学习的乐趣,体现课堂的生活气息。生态课堂,就是追求教学最优化,实现有效教学乃至高质教学的生活课堂。

第二篇:生态课堂论文

生态课堂下的小学数学实效课堂

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官坡明德小学董加延

二0一四年四月

生态课堂下的小学数学实效课堂

摘要:生态课堂,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堂。生态课堂是充满自由的课堂,生态课堂是保护学生自尊的课堂,生态课堂是师生平等的课堂。生态课堂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关键词:生态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实效数学课堂

一、 对生态课堂的理解

生态课堂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堂。生态课堂并不是撒手不管的课堂,也不是不允许老师讲解的课堂。生态课堂追求学生主体,追求学生的学习体验,追求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堂学习;生态课堂是完全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的课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是一个个具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以及各种能力的活生生的人的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有效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

生态课堂能努力满足学生“好奇”、“好学”、 “好动”、“娱乐” 、“好胜”、“成功”、 “依恋”、“被爱”的心理需求,努力诱发学生产生快乐情绪,引起学生产生相应情感,对学生的关怀、人格的尊重、学习的严格要求融入每一爱的行为之中,孕育出师生间良好的情感状态,并把这种感情推移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二、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

计教学过程,考虑课堂结构,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从而来提高课堂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生态课堂追求的正是学生自我的学习体验,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体验场。当然,强调学生的自主体验,并不表示教师应成为旁观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自己的思考、练习、观察、推理等一系列进行自主体验,激活学生原有经验自主探索、创造,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应适度地进行组织和引导。如教学《克与千克》,让学生通过用手掂量1克、10克、100克、500克、1千克等,真正经历和感受这些重量,并且把克与千克的进率也贯穿在动手实践当中,通过实践操作建立单位质量既形象生动又进率分明。可以说,学生在操作中对新知进行了很好的建构,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经验共享的过程,互动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自己形成数学概念、探索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能做到的教师不包办代替,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有不如学生的地方,要以伙伴的身份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讨论。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这种生态角色的转换,将有利于形成更为和谐的师生生态关系,并在这种生态关系之下产生更好的教育功能。

“生态的课堂”鼓励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生态的课堂”从个人独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的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设计者和促进者;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小组合作学习,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让他们把自己在

自学中获得的多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和小组其它成员进行无拘无束地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对其它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判断,并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我们还要善于抓住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营造良好的合作交流的环境,合作学习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讨论的时间,教师要当好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这样的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师生之间“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自己的理由进行争论”。如:教学六年级《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充分创设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生态课堂下的实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重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使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发生转变,强化关联、避免割裂,注重过程、实践与体验。这就不仅要求现实生活进入教室小课堂,同样要求数学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数学教学中,教师宜将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数学知识获得过程的“脚手架”,从生活中提取源泉来丰富数学课堂,这样才会使生涩、抽象的数学知识浅显易懂,才会使数学课堂生气盎然。要让数学学习走出教室、走进社会,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去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世界的能力。如:在教学“平行与垂直”后,可让学生回家观察周围的哪些事物是互相平行的,哪些事物是互相垂直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画平行线与垂线的重要作用,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学习了“ 折扣”,可把学生引到商场实际了解一下,一件衬衣198元,打八折后多少钱?为什么要打折?这样学生不仅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了课堂外,还了解了有关

经济规律方面的知识。教室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完美结合可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增强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去看、去想,还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问;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从熟悉的语言环境中提炼出对数学模型的认识,通过学生的口头语言,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如,教学比较 “高矮”,先呈现两位小孩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街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让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的成果都需要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交流。又如:在教学《分苹果》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10的分解与组成,老师根据学生的语言积累自编了一首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然后让学生边读儿歌边表演,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学习规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注班级中的学困生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困生。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的行与不行,教师起关键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一种观念,那就是:学生没有不好,只有不同;没有笨孩子,只有潜力尚未发挥出来的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此,教师既要在课堂上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保持一种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总之,“生态的课堂”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人类

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就是倡导要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多一些自然、真实和朴素,少一些喧闹、花哨和浮躁,从雕琢到质朴的回归,更有常态味道,更具原生态神韵,更利于学生全面成长,更利于教师创新发展;让师生的主体性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我们必将构建起一种新的教育情境,一种保持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且生动活泼的教育生态。呼唤生态的教育,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态的课堂,让学生的生命得以充分地舒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生态学》吴鼎福、诸文蔚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2、《生态课堂:教育的又一种追求》,详见2008年《人民教育》第6期P44-46页。

3、《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雷玲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数学思想方法选讲》,周全英、徐南昌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5、《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曹培英,《小学数学教育》。

6、季素月.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转。

7、《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三篇:生态课堂研究过程

平江二中生态课堂课题研究过程

(一)扎实有效地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 做好课题申报工作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新课程理念,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2011年暑假期间,我校通过行政研究及老师座谈,决定从2011级高一年级开始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确定把开展“农村高中‘343’生态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的课题研究作为我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组织骨干力量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填写课题申报表,向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提出立项申请。2012年4月,经岳阳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专家组审核,该课题正式立项。我校成立了由校长单威雄任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教科室主任余演林任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并聘请金太阳专家、县教研室李梦兵等为课题研究顾问,成立课题专家小组。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并能及时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实施指南和科学决策,我校分别召开行政人员会议、全校教师大会、骨干教师会议、教研组长会议、课题组成员会议,统一思想,改变观念,制定课题研究的思路与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

2. 更新教育理念,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生态课堂的相关理论,提高课题组研究成员的理论水平。学校组织课题组成员多方搜集有关生态课堂的资料,查阅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定期学习有关教学理论,并做好读书笔记,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为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课题组成员先后阅读了四十多本书籍,包括《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叶澜)、《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何乃忠)等。通过学习,课题组成员对于生态课堂的基本理论及研究现状有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2)大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创造最为关键的条件。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课题研究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广大老师的教学理念能否更新,关键在于广大老师是否有推进教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我们把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作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来抓。从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短短的一年内,学校先后选派九

十多名教师代表前往岳阳许市中学、湖北枝江一中、江西金太阳教育集团、江西临川一中、江西赣江中学、杜朗口中学、衡水中学、山东昌乐二中、郴州二中等地考察学习;先后选派一百五十多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研讨会和教师培训。2011年9月,我校与金太阳教育集团签订了“湖南平江二中与江西金太阳职业培训学校战略合作协议书”。金太阳教育集团定期对我校全体师生进行培训,提供课改咨询和服务,帮助我校开展课题研究,给予我校技术支持与指导。双方联合将我校打造成为全国知名课改品牌学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我校又与长郡卫星学校签订合同,合作办学,分享湖南省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

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培训,广大老师思想上解放了,观念上更新了,

教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至此,我校具备了进行该项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

(二)科学而有序地推进课题研究

1. 调查课堂生态现状,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为了能更有的放矢地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制定调查问卷,对201

1级新生进行了教学生态现状调查,并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中老年教师座谈会、青年教师座谈会、骨干教师座谈会;邀请金太阳专家前来我校进行了一次为期一周的推门听课活动,最终形成“平江二中生态课堂诊断报告”,从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厘清工作思路,确定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三个核心理念:人本、和谐、发展,以及四个层级学习目标:知识记忆与理解、技能应用与拓展、思维探究与创新、情感体验与感悟,进而,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生态课堂的操作策略、模式建构以及评价体系。

2. 坚持“研”与“教”结合原则,稳步推进课题研究

(1)确定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首先、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我们坚持“研”与“教”相结合的原则,即一是坚持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改革开展研究,二是坚持研究与应用有机结合。注重行动研究,研究内容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立足解决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次,坚持以点带面的教研思路。课题研究之处,我们并没有在全校所有年级铺开而是以我校2011级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立足教学实践,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索创建生态课堂

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提炼,在提炼后用实践检验,在检验后推广。这样就做到了既积极又稳妥,能在最大范围内,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课题研究对日常教学的影响。

(2)逐步推进课题研究。

第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界定和分工。2012年5月23日,课题组召开了

开题论证会。在明确课题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界定和分工。我们召开课题组成员与2011级高一备课组长会议,明确分工,分层管理,责任落实,合力作为。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部署课题研究成员的具体工作,确定分期研究的目标,包括生态课堂内涵的界定、学习目标研究、小组建设研究、学案编写研究、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教

师教学方式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基本教学模式建构、课堂观察与评价研究。

第二步、全员走进课堂,上课听课评课。2011级高一第一学期,共进行

了三轮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一轮课改过关课,二轮课改达标课。这两种课人人都必须上,人人都必须评,人人都必须过。这一过程特别要求领导率先垂范,全员参与。三轮课改示范课,这堂课由备课组挑选最精干的老师,在全校范围内讲授。学校还会据此评出课改名师,课改之心。

第三歩、合作攻关,反思总结。 课题小组所有成员定期围绕核心问题进

行学习思考,期初有计划的协商,期末有研究的小结和思考,共同研究,合作攻关,各有侧重,成果共享;定期召开全校课堂教学改革与课题研究专题会议,群策群力,提出问题,寻找解决措施。经过一学年的课堂实践与专题研讨后,我校召开了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总结会,编写出《平江二中生态课堂操作手册》《平江二中生态课堂教学改革论文集》《平江二中生态课堂案例集》。

第四步、建构生态课堂模式

通过一年的教师培训与实践探索,学校绝大部分老师的思想观念已有了全

新的改观,新课程理念也已基本在我校落地扎根,全体行政人员以及绝大部分教师都达成共识。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小组的建设、课堂文化的营造、导学案的编写、学生自主管理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以及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的构建,都已形成了校本化的系列研究成果,而且,绝大部分老师已能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自主学习

能力、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到学校管理层面,小到年级管理、班级管理层面,学校目前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教师观念基本得到更新,课堂具体操作基本熟练。从2012年9月开始,我们进入了课堂教学模式建构阶段,开展新一轮的全员赛课活动和同课异构活动。同时,我校成立九个学科指导小组,对上课教师进行听课指导。通过不断的磨课活动,各个教研组各个备课组在实践中逐步建构出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

(三)积极而开放地推广运用课题科研成果

为了更好地总结我校三年课堂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成果,更好地进行反思以指导今后工作,2014年上学期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平江二中课堂教学研究周暨课改经验交流会”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通过全员赛课、层层选拔,各教研组推荐一位骨干教师上了一堂示范课;另外选聘六位骨干教师就民主自治、备课组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学案编写、小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六个方面作了典型经验介绍;通过全校教师多方面的民主评议,推选了九位“课改名师”和六位“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在会上公开表彰奖励。同时,邀请县教研室和金太阳教育专家前来我校对本次活动进行指导和点评。

三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先后接待了岳阳县三中、衡阳县三中、衡阳县五中、新化一中等三十多所学校的领导与老师,主动向他们展示我们的生态课堂,介绍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共同探讨改进措施。课题组成员积极主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让教育回归生态 让课堂激活生命》《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基本要求》等30篇论文,先后在《湖南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上发表,还撰写了45篇论文参加省市级论文评选。我们还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省级、市级、县级、校级教学竞赛和示范课活动。我校每学期组织部分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积极走进基层课堂,为初中教师上示范课、作讲座。通过这些活动,既总结和梳理了课改经验,又使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和课题研究成果得到推广使用,发挥其辐射释放作用。

第四篇:构建生态课堂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因此,只有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理想与实践同步,传承与创新并存,科学探究与人文关怀结合,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让置身其中的师生享受到教学所带来的乐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很多时间,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状况与课堂质量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因此,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更是人的学力(基础性学力,拓展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和人格综合发展的关键时期,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水平。同样,课堂教学也占据了教师很多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还是压抑沉重的,是不断创新的,还是简单重复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教师的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所以,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不能把课堂教学过程只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活中抽象隔离出来,课堂教学应被看作老师和学生的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认知方面,要改变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价值轻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价值等诸多弊端,课堂教学应为全面达成教育目标服务。课堂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索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堂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题性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发高效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启示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生态学教育观

生态教育是指按照生态学的观点思考教育问题的教育观,是在克服了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园丁式教育等一系列缺陷和不足后发展出来的新型教育。生态教育认为,人的潜力不是现在的和早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是在一种不断相互作用中生发出来的。潜力既不处于先天领域,也不处于后天领域,而是处于先天与后天的交接处。开发人的潜力教育者具有极大的责任。

2、自然主义的儿童观

卢梭认为“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儿童看作儿童”。他批评当时的教育,“从来没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过孩子的心理,我们不了解他们的思想,我们拿我们的思想当作他们的思想;而且,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滋入了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儿童由于自身的年龄特点、自身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而不同于成人。他们有自己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成人的看法、思想和情感代替他们的看法、思想和情感,无异于把儿童提升到大人的水平,这是愚蠢的事情。儿童的教育就要把儿童当作儿童,适应儿童的特点,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顺序,促进儿童身心自然、自由的发展。“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顺乎自然、敬畏生命、遵循生长的节律,也正是生态伦理的基本理论。

3、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的“为可持续未来而教学”的课程观主要有:

(1)课程目标着眼于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目标有三维目标:即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技能与能力、知识与理解。(2)课程设计采用审美视角。(3)课堂内容强调价值关联。(4)课程组织围绕核心问题展开。(5)课程实施遵循易行和可选的原则。(6)课程评价关注收获及生成。

三、课题界定

课堂是指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狭义的课堂是以教师为圆心,以学生为半径的教学空间。从广义的角度看,它还包括校园内开展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内容的第二课堂,以及与教学实践相关的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的社会大课堂,即第三课堂。 顾名思义生态就是指生命得以存在的一种状态,它包括学生习惯的养成、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自我性格的合理张扬、生命价值的体现,从而更加突出鲜活生命力的个体。

生态课堂是佐藤学所讲的“润泽的课堂”,是适合于学习型共同体发展的课堂。是教师、学生、家长达到平衡的课堂,它的特点是以和谐为中心,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促使学生发展成为有个性、有创造力的个体,而不是千人一面,如工业流水线上生产的产品一样。生态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关注人性,突出发展,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它是认知领域到生命全域,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维对话过程。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并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及对教学产生的价值。 (2)探索研究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和方法。

(3)通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促进广大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促进广大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的根本转变。

(4)通过研究培养一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实践的创造型教师队伍,以课题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通过研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五、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为:一是,有关“生态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二是,有关“生态课堂”教学操作策略的研究。

(一)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树立大课堂观念,以第一课堂为主, 以第

二、第三课堂为辅,把三个课堂紧密的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研究生态课堂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要更多的运用发现法、诱导法、讨论法、激励法、实验法等多种符合课改理念的方法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生态课堂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民主化”、“课堂教学个性化”。

(三)研究生态课堂学生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愿学、乐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四)研究生态课堂教学操作规范

(五)研究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制定和实施《杨柳小学生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六)研究生态课堂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学习评价模式,把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和考试评价结合起来,实行多元评价。制定和实施《杨柳小学学生学习评价标准》。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进行调查研究,为构建生态课堂 支撑与依据。

2、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课堂。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日常实践中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探索构建生态课堂的途径和方法

4、个案研究法:对部分学生进行跟踪式的个案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在生态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学习风格。

5、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教学叙事与教学案例分析,及时总结实践中的经验,编印案例集,论文集等。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6年3月——2016年12月)

1、选择课题,制定方案。

2、课题论证,落实课题组人员。

3、申报课题。

(二)、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9年8月)

1、确立子课题,并制定计划。

2、做好学校现有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3、加强管理,优化和完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创建“杨柳小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各学科子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模式”、“学生学习评价模式”等)。

4、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调查研究”、“参观考察”、“学术讲座”、“教师论坛”、“学术研讨沙龙”、“学术研讨会议”、“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来加强研究和对课题组成员的培训工作。

5、强化总结提炼,通过“案例研究”、“行动研究”、“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或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来加强研究和总结提炼。

6、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大约用一年时间)可先在初中三个年级进行,然后逐步推广在高中阶段试行。

(三)总结阶段:(2019年8月——2020年5月)

1、做好相关教学调研总结工作,召开总结会,申请结题。

2、资料回收归档并整理成册,物化其他研究成果。

3、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

4、迎接鉴定组检查评估。

八、预期成果

1、通过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施来实现广大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模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广大学生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模式的根本转变。

2、为全面启动中小学课改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策略、方法。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支学术型教师队伍。

4、通过本课题研究,来达到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提高的目标。

5、物化研究成果。把研究的调查报告、考察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论文、总结、案例及案例分析研究、学术讲座、教师论坛、学术交流等资料结集。

6、通过研究,形成成熟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并能在一定范围内推广。

第五篇: 生态课堂教学模式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强调每一个学生的需求、欲望和意识,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实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真正统一的课堂。它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理想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生态课堂,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

●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尊重、唤醒、激励生命 生态课堂的追求:有序、有情、有效、有趣

生态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学生感兴趣的,想知道的,想做的,都可以在生态课堂里畅所欲言,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有效解决。 ●生态课堂的特点:

1.民主平等。这包括生生平等,师生平等 2.自然和谐

3.自主与合作。生态课堂并不是传统课堂的满堂灌,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方案。做到先交后学,能学不教,以学促教。 4.探究与生成 5.开放与选择

6.多元的评价方式与个性发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树立信心,勇于表现自己。 ●如何构建生态课堂 1.改变观念

生态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着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培训、专题会议和学习理念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涵养,提高教师对生态课堂理念的认识。 2.转变教案的设计思路

教案设计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传统的教案设计基本依据课本从头讲到尾,贯穿始终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能够参与的练习较少。生态课堂强调学生全程参与课堂学习,决不能把学生排除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的同时了解学情,认知备课,设计学案。让学案、探究、谈论等活动贯穿始终,学生全程参与。 3.改革教学评价标准,改变课堂教学行为

4.建构学习小组,兴趣小组,构建小组文化、帮扶模式 5.设定缓冲期,允许教师适当介入、适应。

6.适当改变教学时间的安排,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学习成果

上一篇:实习生活感悟范文下一篇:三星企业文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