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英语生态课堂

2024-05-06

构建英语生态课堂(精选十篇)

构建英语生态课堂 篇1

1.生态课堂的内涵

生态课堂主要是指将绿色、健康、尊重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 从而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开放性课堂, 使学生能切身感受到人与自然所构成的和谐的生态系统, 以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核心, 营造健康的、良性的课堂氛围。

2.生态课堂的特征

(1) 主张平等与尊重。生态课堂主张教与学的两个主体, 即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处于平等的位置, 同时教师也要将每个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 不划分三六九等,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2) 主张轻松、自然。课堂气氛区别于以往的“填鸭式”教授, 而是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基础与目标, 以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进行授课, 让学生享受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

(3) 主张合作、互动。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 来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 以学促教, 教师、学生通力合作, 共同完成整个生态课程。

(4)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以成绩为唯一指标, 以学生的综合表现来评价学生, 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5) 重视体验。区别于以往单纯的理论教育, 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 摆脱“书呆子”式教育, 并在将来能学以致用。

二、构建小学生态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造语言环境, 尤其是对于中文表达能力刚刚发育成熟的小学阶段, 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就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体验、表达、互动、交流的课堂氛围, 这对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法习惯, 并且自如地用英语表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 小学英语生态课堂具备以下优势:

1.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生态英语课堂是以平等交流、尊重个性为基础, 因此每个孩子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无障碍沟通, 有助于孩子勇敢地表达和参与, 找到学习的兴趣与自信, 并且生态课堂主张以引导式、体验式教授为主, 这对于以好奇心为主要特点的小学生来说, 能够充分挖掘其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 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与乐趣, 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生态课堂以自由探讨、平等交流为基础, 让学生在自由探索与学科体验中获取知识, 这种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中生搬硬套的教授更加灵活, 更加印象深刻, 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 自己通过探索与体验获取的知识, 比教师直接讲授和课本得来的知识印象要深刻, 而且更容易理解。

3.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生态课堂主张充分尊重学生个性, 让学生在和谐、自然、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并且教师不以成绩为主导评价学生, 而是具有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 这有助于学生在集体中获取存在感和自信心, 并且能够勇于思考和表达, 在健康、良性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正面的影响。

三、小学生态英语课堂的构建途径

1.树立恰当的师生观念

首先教师要摒弃以往的“为师至尊”的观念, 不能总摆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而且只管“教”, 不管“学”, 更不能有以成绩划分学生优劣的观念, 要放下姿态, 宽严并济, 建立与学生平等交流, 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观念, 教师的观念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基础, 因为教师是课堂气氛和课堂设计的主导者, 因此教师要树立以生态课堂构建为核心的师生观念。

2.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英语课堂要紧抓生动、有趣的特点, 因此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一项构建良好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的工具。比如, 对于“That”用法的体验,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 一个小组手里拿着不同颜色的单词卡片, 先将单词卡片给另一小组成员看, 观看10秒钟之后, 持卡片的小组将所有的卡片背对另一小组, 放到课桌上, 然后针对不同颜色的卡片提问“:What’s that?”由另一组回答:“That’s a ...”以此来加深单词的印象, 体验单词的用法, 并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3.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工具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 近年来, 多媒体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而其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对于课堂气氛的活跃、课堂效果的提升可谓是事半功倍。

比如, 在学习新单词、新课文时, 教师都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故事和单词的涵义演绎出来, 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此外英语教学还可采用英语歌曲光盘、儿童英语电影、英语动画片等教学工具, 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 构建生动、有趣的生态英语课堂。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 最有效的学习动因就是来源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言学科, 英语教学更要以生态课堂教学原则为基础, 营造活泼、有趣、生动的课堂氛围, 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幼敏.小学英语活动教学的尝试[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 2006 (05) .

构建英语生态课堂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网络多媒体;课堂生态

引言

从20世纪初,生态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借用、移植、发展,广泛运用于社会学领域。早在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Waller,W.在《教学社会学》一书中就提出了“生态课堂”这个概念。1976,美国学者劳伦斯・A・克雷明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教育生态学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道德的、生理和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其核心内容是教育的生态平衡。教育生态学开拓了教育科学的新领域,从宏观上启迪了外语教学的新思路。

国内对教育生态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很快,并出版了一系列论著。从总体上看,我国的教育生态学研究还刚刚起步,研究比较集中在生态教育研究的宏观层面,即把教育生态简单理解为教学环境的营造;涉猎生态教育的微观层面、探讨课堂生态问题的学者不多。更重要的是,对于生态教学理论作为教学策略的研究远远不够深入或者完全忽略。本文将依据生态教学理论,结合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特征,探讨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于构建课堂生态环境,促进课堂生态平衡的作用和意义,以期对构建和实施生态化网络外语教学有所启示。

1大学英语课堂生态

课堂生态是教育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课堂生态研究主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关注、研究课堂问题。多伊尔(Doyle,W.)和庞德(Ponder,G.)把课堂生态界定为“对教学环境产生影响的互相联系的过程和事件所形成的网络”。根据这一观点,大学英语课堂生态就是由英语教师、学生和课堂环境三种生态因子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所构成的“网络”即微观生态系统,所以对课堂生态某个或若干因子的研究总是关注这三个因子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同时某一因子又会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因子互相关联。

大学英语生态课堂是一种动态和谐的自然与人工互补的生态系统,以一种整体、和谐、协同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呈现。其中教师与学生是系统中最主要的能动因素和主导因素,双方的良性互动决定了系统的发展水平,是系统中的生物因素;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即课堂环境是课堂活动得以实现的基础,包括物理环境、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教学氛围等,这些非生物因素不仅仅为外语教学提供基础,还是促进教与学的重要外因。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由计算机、网络和其他信息技术所构成的教学媒体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系统注入了新的元素,在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因子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了生态因子中举足轻重的构成要素。

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 篇3

一、创设轻松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我在进行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6 Colours》的教学时,就注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该单元是关于颜色的学习,上课前我做了很多的准备。上课铃一响,我就拿出自己准备好的花花绿绿的纸蝴蝶给学生看:有红色的、蓝色的、绿色的、紫色的……学生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蝴蝶十分开心,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我趁机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颜色用英语怎么说吗?”我接着将单词black、blue、green、red等写在了黑板上,然后将英语单词与相应颜色的蝴蝶配套进行教学。等学生熟悉这些单词后,我拿出红色的纸蝴蝶发问:What colour is it now?学生很快便反应过来:It is red.然后,我将这组对话板书在黑板上,带领大家朗读了两遍。接着,我让学生跟同桌用黑板上的句型进行对话,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都积极地进行对话,忙得不亦乐乎。等教室渐渐安静下来,我再请几组学生给大家演示,很多学生都积极举手。通过学生的演示,我发现大家对新词汇、新句型掌握得很好。

二、进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我在教学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 Unit4 Drawing in the park》时,先让学生自己练习Story time的对话,然后带领学生将对话再读一遍,以纠正部分学生的发音。在进行《 Unit7 Whats the matter》的教学时,当我把“ Whats the matter?”等相关句型的新知识教完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这些新词、新句型,我运用多媒体播放了几段搞笑、夸张的视频,虽然视频没有声音,但人物夸张的表情、动作,已经说明了一切。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时捧腹大笑。观看完视频,我问学生:“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characters in the film?”学生纷纷用本节课上学到的新知识回答。随后,我让学生跟身边的同学搭档,一个人不说话只做动作,另一个人猜他在干什么。之后双方再用句型“Whats the matter?”进行问答。小学生的学习模仿能力很强,由于看过了前面的视频,大家表演得惟妙惟肖。

三、重视称赞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构建和谐中职英语课堂生态 篇4

博物学家索罗 (Thoreau, H.D.) 于1858年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术语。现在较为普遍的解释是“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基本思想在于: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教育生态学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 是运用生态学的系统观、平衡观、联系观、动态观来考察教育问题人的科学。提出英语课堂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能动的微观生态系统, 课堂生态系统是教育生态系统内的一个子系统。课堂生态主体 (教师和学生) 和课堂生态环境之间, 课堂生态主体间相互作用共同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整体。课堂生态环境是一个包括课堂物理环境、课堂社会环境和课堂价值环境在内的复合生态环境。课堂物理环境是指颜色光线与照明、噪音、温度等教室物理环境因子构成;课堂社会环境包括座位编排、班级规模等要素;课堂价值环境是指课堂生态主体 (教师和学生) 在课堂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课堂气氛, 它包括态度、风气、价值观念等。外语生态教学观认为, 课堂中的师生不仅受这些环境的熏陶与感染, 而且作为环境的一员, 也反过来以他们对环境的认识与行动改变着环境。

1 中职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

1.1 英语课堂物理生态环境现状

当前, 在职业学校中, 教室光线、温度与湿度方面比较适宜, 但一些热门专业班级教室人数过多, 课桌拥挤, 过道狭窄, 由于人多, 教室内噪音大, 其中的部分学生小声交谈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内容, 有甚者相互打闹, 学生间争执、纠纷次数明显多于小班教室, 教师要不断地示意学生保持安静, 导致教学活动多次终止。一部分教师在大班上课, 为不停止教学内容, 对以上情况视而不见。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以粉笔和黑板这种基础性物质为主要教具, 利用智能性物质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意识不强, 而辅助性物质中的录音机的利用率较高, 少数英语教师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次数较多, 但不过是将黑板上的板书移到了, 没有真正的人机互动。

1.2 英语课堂社会环境现状。

1.2.1座位编排。在我国中小学常见的是两人课桌, 桌与桌的摆放呈“秧田式”, 即横成行, 竖成列, 课桌与课桌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由此将教室的整个空间分割成条块状的空间组合。我们发现英语课上, 无论是教师讲授、小组讨论还是角色扮演, 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 我们的课桌椅几乎没有变过, 只有在课外活动中出现圆形的摆放方式。“秧田式”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学生的主体角色弱化, 不利于调动其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1.2.2班级规模。班级规模是指某一特定班级或教学单位所容纳的学生人数。在上面提到由于教室拥挤所带来的噪音问题。班级规模影响教室的质量。在较大的班级里教师无法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不利于个别化教育, 班级规模直接影响到教室空间的可得性。与比较宽松的教室相比, 在拥挤的教室里, 学生的行动更受限制, 一部分教学步骤无法实施, 教学要求得不到满足。

1.3 英语课堂价值环境现状

目前, 在英语教学设计上, 我们的教师通常是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掌握参差不齐的情况, 而遵循为中上水平的学生设计教学模式的原则。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那些基础好或更专注于学习任务的学生来说, 针对班级平均水平设计的课堂教学较难真正激活其认知活力, 教学内容早已熟悉、教学过程尤显拖沓, 他们无法专注于课堂, 学习如何放弃愿望和如何等待愿望的实现成了学生课堂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而学习滞后者来说, 根据班级平均水平设计的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很难理解, 同样也会挫伤他们的认知情趣。长期以来, 教师对教学平价缺乏全面的认识, 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忽视了评价最本质的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

2 构建和谐课堂的策略

2.1 优化课堂物理生态环境

里斯 (Rieth, et al., 1988) 等对中等教育学校中微机对于课堂生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微机的使用增加了学生活动的参与度和更关注个体的教育。皮莱德等 (Peled, 1991) 提出应将信息技术介入课堂环境, 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好的课堂生态, 促进更好的学习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提供真实的语言情景, 而且开展人机互动,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对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优化课堂社会生态环境

“控制班级规模才能实施有效教学。里斯的研究发现如果教师能在大范围的空间内进行教学, 学生将会有更高的学习参与度, 在较小的班里, 教师能较多地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 有更多的机会使教学计划适应于个别化的需要。许多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机会, 创设友好的课堂气氛, 更加有效地促进课堂学习。学生们可以更为直接地进行个别化学习。所有学这一切, 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根据亚当斯和比德尔 (Adams, R.&Biddle.B.) 提出的课堂上师生语言交流的“活跃地带”即“前排居中作用”坐在前排和中间的学生, 由于距离教师较近, 他们与教师的交流更随意, 参与课堂活动更方便, 也更积极。而对后排和边排的学生来说, 离教师距离较远, 由于处于教师注意的边缘或注意范围之外, 他们很容易心猿意马。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有其特殊性———交际性, 需要大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于是一部分没有挤入活动的学生处在了活动之外成为了边缘, 明显的, 座位的位置的不同造成师生间空间距离和人际距离远近的差别, 从而导致学生感知、理解的差异, 并制约师生交往。笔者认为采用可任意组合的移动式桌椅, 根据不同教学活动编排不同座位。如教师讲授时可采有秧田式, 组织讨论时可采用圆形或马蹄形形式, 这种灵活多变的座位编排形式更适合外语教学。

2.3 优化课堂价值生态环境。

2.3.1开展合作学习。语言具有交际功能, 学习英语必须进行人际交流, 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英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将班级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每小组成员主要按照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中、低进行组合, 根据学生水平和能力的层次制定不同的任务层次要求, 例如要学习的某一学习材料, 教师课前让学生自己围绕该主题寻找相关的语言材料, 该语言材料比该生的英语水平稍高一些, 与小组同伴 (合作) 互通有无, 随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于组内提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及课本中的重点内容给与讲解, 教师可配以提问来测试每小组学习内容的正确性, 深度与广度。教师的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 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即根据克拉申关于语言输入需要提供比学生原有水平高一层次 (i+1) 。这种学习模式即可使学生在小组内与课堂上大胆发表意见, 也使其他学生受益, 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从而使课堂充满活力。2.3.2多元评价体系。杜克斯和索代尔盖斯 (Dukes&Saudargas, 1989) 提出教师对学习能力低下的学生评估偏见会减弱课堂生态的效果。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能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 对学生的评价应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 同时促使其弱势领域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使我们的教育评价能够成为尊重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不同程度发挥的评价。因此应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 建立学生档案、课堂观察、访谈等。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吴康宁.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构建生态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篇5

生态课堂是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的新潮流,生态课堂的目标就是将课堂建设成为一个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型共同体。课堂的主体是每位学生,学生们将走到教学的最前沿。这是培养学生们掌握学习能力的教学,也是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辅导、帮助。教学的主角是学生们,学生们完全得到自立,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体现了课堂中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让步。

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灌输教科书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师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近似表演独角戏。一些文科知识点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对一些理科问题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点的出发点不是学生的兴趣,更不是学生的需要,而是为了考试。教学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教为中心,“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学的重心在于考试,形成了“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不考什么,就不能教,不能学”。教学围绕着考试转圈子,而且越转越糊涂,最后教学就好像在走迷宫。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高分数,为了排上前几名,为了升入重点学校。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目标,学校给学生订购大量的资料,再加上周末补课、晚上自习,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在“教、学、考”合一的背景下,学生成了知识的奴隶,课堂教学一方面在强化学生掌握某些知识的同时,失去了大量教育的机会,失去了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这种投入大,产出少,高耗低效,劳民伤财的现状让师生头疼,领导不满。

课堂的转型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感到机械与乏味,学生在课堂中感到压抑与痛苦。这样的课堂就不是好的课堂,这样的教学就不是有效的.教学。课堂不能成为一个让教师与学生感受到快乐与成长的地方。课堂从“知识课堂”向“生态课堂”的转变,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和“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曾有人说过“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走下讲台。”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生态课堂强调以生为本,强调以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心智发展为主要课堂特征,师生之间教与学关系的重心最大可能地向学生转移。学生以主动的态度面对学习内容,积极去探究、发现,而非被动地“盛装”;教师主要为学生创设学习交流探究的平台,在学生迷惑时适时引领,在学生疑难时释疑、启发。降低课堂的能耗,要求教师精讲少讲,学生轻负精练。精讲,在于善抓重点,突破难点,按教材固有的规律性与学生学习的规律性,揭示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剖析知识的逻辑方法,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进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精练,就要摒弃“题海战术”,精选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举一反三,寻找规律,触类旁通。

探讨小学生态英语课堂及其构建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要点

小学英语教育面对的对象较为特殊,教学内容也具有针对性,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具有难度且不适用,往往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遏制学生学习英语的创新能力而局限于教材知识。

因此,强烈的需求激发不同的创新实践措施,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探讨出现各种形式,小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成为受人瞩目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之一。

生态课堂从基本定义中可知,是使用绿色、健康、顺应自然的教学方式形成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教学课堂,让学生理解人和自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使用动态、可持续发展和尊重、唤醒、激励生命的理念指导营造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生态课堂的特点概况如下:一是民主平等,即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状态,不再是你教我學的传统方式,学生之间是平等的状态,尊重个性,而不是以学生成绩来划分等级;二是自然和谐,整个课堂氛围不再是死板生硬的,而是将学生和其他环境因素都纳入课堂中,关爱生命、自然和谐、轻松愉悦;三是自主合作,使用以学促教,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等情况来确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老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构建完整的生态课程;四是多元评价方式,不仅使用分数评价,还包括各种能力的评价和课堂表现的评价,使学生能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和成绩,促进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五是探究和生成,使用问题式教育或者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形成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六是开发和灵活

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形成问题解决、关注参与、重视体验、多维开放的课堂新文化。

一、小学生态英语课堂的构建

1.构建条件和因素

小学生态英语课堂的构建需要在足够的资金、人力和舆论支持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和学校经济实力弱的小学很难开展起来,需要专门的补贴扶持政策。而人力资源的准备,则需要足够能力和足够数量的教师来执行,进行生态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培训和技能经验培训。舆论支持则是需要获得学校内部管理者、教师的理解和支持,获得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些都需要学校进行有效的宣传和效果展示。

生态课堂的组成因素包括教师、学生、环境、各种相关物品和教学活动本身,有效而系统的生态课堂构建需要每个组成因素都做好充足的准备。对于教师,需具备专业的生态课堂构建理念和经验、活动引导的技能和能够充分把握学生个性的能力;对于学生,需了解小学英语课堂的内容和活动,对需要进行的课程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对教学活动和相关物品,需要根据教师设计的活动,如:对话、游戏、互动参与等进行设计和准备。这些最终构成生动、自然、轻松愉悦、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

2.构建过程

小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需要经历预备阶段、教学阶段和课后反馈阶段,具体的构建过程如下:

(1)预备和热身,教师根据合成和年级知识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如:小学低年级常使用全身反应法,调动学生注意力和兴趣,而小学高年级常通过游戏、故事、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导入,教师在营造预期的课堂环境之后,建立合适的教学情景和过渡化的语言,使学生最快地融入教学主题中。

(3)知识的呈现,教师用预备好的图片、实物等展示新知识,使学生了解活动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4)操练和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如:对低年级学生引导其将英文字母和类似的实物结合记忆。

(5)巩固,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复习和讨论,肯定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成果,并接收学生对英语生态课堂的反应和意见适当地调整教学活动。

二、小学生态英语课堂构建的注意要点

在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时,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如:环境的设置需合理,包括教室的光线、位置和座位安排、参加人数等;教学时间按照科学的生物钟规律来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生活,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各种活动和各种教学设备来支持,优化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鼓励学生的进步,根据不同性格、不同能力和特长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后作业和建立评价机制等,注重小学生态英语课堂构建的细节,以

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安排,只有统筹兼顾,在宏观走向控制和重要细节控制之下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成功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程的效果。

参考文献:

黄丽华.如何构建小学英语生态课堂[J].新课程学习:中,2013(1).

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 篇7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 课堂是一个有边界, 有层次, 各因子在功能上协调一致的教育生态系统, 教师和学生都均为课堂生态的主体, 学生就像是教师耕种“田野”, 教师, 学生与课堂生态环境相互依存, 相互联系, 形成动态平衡的关系。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传统的教师被动教授, 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完成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任务。大学课堂授课, 教师授课多采用大班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担任矫正学生学习的任务。学生矫正需求不同, 学生人数较多, 教师是课堂上矫正学习的唯一来源等因素造成了并非所有学生都有得到学习矫正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得到矫正学习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教师上课时因为时间原因, 只能让成绩优秀的学生或者课堂积极分子有课堂锻炼的机会。内向, 底子差的学生往往没有机会在课堂上进行发言锻炼, 这样久而久之会挫败“差生”的学习积极性, 造成课堂两极分化明显。上课听课的总是那些“好生”, 而“差生”学习兴趣低并且成绩不理想, 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课堂生态文化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以促进师生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指向的课堂规范, 价值观念, 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整合体 (王坤, 2011) 。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原理对大学英语生态课堂进行研究, 进而再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有利于改变英语课堂高耗低效的教学状态, 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 使课程建设由恶性转为良性生态循环。

构建生态课堂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要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生态课堂的重要心理环境和基本特征之一, 是形成课堂生态氛围, 激发学生高昂学习干劲的直接动力, 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 协同教学活动, 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和保证 (王坤, 2011) 。“亲其师, 信其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而非教师被动教, 学生被动配合教师的状态, 不仅让老师赢得学生的高度信任与尊重, 还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学习上来。平衡的课堂生态使师生之间相互认可, 心理相容, 教师热爱学生, 学生尊敬教师, 从而呈现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 充满勃勃生机的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还应注意细节和技巧的运用。比如, 记住学生的名字, 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是教师爱学生, 尊重学生的体现, 也能有效避免师生之间的疏远感和距离感。

合理分配教学内容, 把握课堂进度, 优化课堂设计。课堂板书工整, 课堂语言精练, 不拖堂, 都是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教师在英语课开始时, 可以找一些轻松的话题和学生聊聊天, 准备一些大家都能回答的“好”问题。好的课堂设计, 让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 教师的人格力量可以培养学生的和谐精神。正可谓:师者, 范也, 言行静动, 皆可为式。教师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乐观豁达的平和心态, 诚实守信守时的工作作风和严谨, 求实的创造性教学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管文信, 2003) 。

第二, 我们可以转化大班环境限制因子为促进学生主体学习的非限制因子, 力争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环境的关系趋向平衡。如果将课堂生态看做由教师主体, 学生主体和教学环境组成的微型生态系统的话, 学生就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细胞”, 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生态种群中种种生存的原理可以被教师主体拿来运用到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建设上来。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一的单向交流模式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样能增加教师矫正学习的效能, 营造较为安全的心理环境和耐度适当的生态空间环境, 创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以一种自由, 开放, 平衡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学生互教、讨论的过程中, “差生”获得了“第二次学习”的机会。有助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好生”在互教过程中也收益良多。在同伴辅导的过程中, 优秀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 不仅解决了其他同学的难题也巩固加深了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使学到的知识条理化, 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差生”的进步并不以牺牲“好生”的发展为代价, 相反, 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匪浅。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学习参与的机会, 和有利的学习条件, 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各展其能, 各得其所, 在不同的起点上都有新的发展, 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另外,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如教师通过布置小组作业, 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互助带来的智力乐趣和同学间的友爱, 学会与人相处,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小组中, 学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 而是社会化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让学生认识合作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培养适应社会能力的德育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施中, 要合理分配学习小组。小组内学生成绩要有差异, 不同组之间的学习成绩应大体相同, 这样有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 (王坤, 2011) ;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建立一种力求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不仅对个人, 还要对小组, 这样就促使组内学生不仅自己要上进, 还要帮助其他同学上进, 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最后, 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把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 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合理地分配各部分的学习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多样化, 并且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认真组织好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有效的学习活动, 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真正达到互动, 互补, 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目的。

外语课堂生态化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 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以教师和学生主体为本的发展规律, 对外语教育进行研究, 寻求对策。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探究能够实现外语教育合乎自身规律并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种调整, 使长期困扰人们的各种外语教育问题找到一个可以逐步消解的突破口, 是最大限度发挥外语教育功能, 全面提高外语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也是外语教育的战略性选择。

参考文献

[1]黄小芳, 张力改, 李恬静.大学英语教学构建和谐课堂的思考[J], 时代文学 (双月版) , 2007 (2) .

[2]王坤, 杨毅.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 .

[3]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4]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5 (3) .

改变教学形式, 构建英语生态课堂 篇8

一、营造对话式的课堂氛围

生态英语课堂特别强调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坚持正确师生观, 将人看做一种关系的存在, 是主体间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过程, 具有开放性、描述性和启发性, 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与生、师与生是一种“共生互学”中的“对话者”, 可实现接触零距离, 沟通无障碍。学生知识的习得过程也就是师生进行精神能量交换过程, 是师生双方进行交流、对话和合作以达到融合的过程。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 无拘无束交流, 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这种平等的对话让课堂成为求真的殿堂、多彩的园林、生命成长的摇篮, 不再是沉闷的机械加工厂。在生态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增强民主和对话意识, 努力追求有效的对话方式, 不断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对话氛围, 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 以“角色换位”来理解学生的认识、情感、态度、意向等, 给予针对性的体恤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念, 倾听他们对问题的看法, 倾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1]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引出“对话”契机, 同时也要激发学生之间对话以及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和批判, 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宽容、尊重他人, 而且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通过对话所呈现出来的“真理”的意义。

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场所, 英语教材中含有很多情感资源, 给师生情感交流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性。课堂讨论应展示文章所表现的情感,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和作者、老师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思想情感交流, 努力使师生达到情感共鸣。例如, 学习高中英语课文A Tale of Two Cities (1) 时, 笔者在提供了部分小说概要后, 组织学生对课文中人物进行开放式讨论:Which character do you like best?And why?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喜欢Sydney, 因为他具有无上高尚的爱和自我牺牲精神, 有的喜欢Dr Manette, 因为他不畏强暴, 而且善良, 他为了女儿的幸福而接纳了仇人的侄子Charles;有的喜欢Charles, ……然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交流:If you were in Sdney/Dr Manette’s position, what would you do?[2]最后, 在屏幕上显示这么一行字“Charles was killed!”并把感叹号写得很夸张, 上面如一把匕首, 下面似滴着鲜血。然后要求学生以“Who is to be answered for his death?”为话题, 再次展开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精彩对话。经过对话和深入的文本挖掘, 学生最后都能清楚地认识Charles死亡的原因。有学生最后还激动地提议, 要对包括罪魁祸首———封建贵族制度在内的凶手提起“公诉”, 并下达“判决书”。师生坦诚相对, 掀起一浪又一浪的情感互动高潮。对话, 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让课堂成为学生演绎精彩的舞台, 学生们在宽松、愉悦、和谐的空间里飞扬起自主学习的热情, 享受着自我表现的喜悦, 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构建情境式的课堂

生态英语课堂强调生活体验的必要性, 这样的课堂也必然是充满生活体验的情境性课堂, 它能把学生引向家庭, 引向社会, 引向生活, 使“英语课堂”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教学中, 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营造和渲染气氛, 锻炼学生的意志, 帮助学生消除羞怯和紧张感, 增长自尊心和自信心,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英语教学内容。“教师通过全方位利用教学资源, 让学生多渠道了解英语文化”[3],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课堂上, 英语教师可以依托实物、影像等媒介来创设情境, 具体有以下几种途径:

1. 实物演示。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重点在于演示过程, 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 既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 也能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因此, 平时可引导学生搜集随处可见的物品和图片, 如KFC、Coke、Bank of China、邮票、图片、烟纸、糖纸, 可要求他们选择其贴在专门的英语作业本上, 根据画面的图意, 还可让学生对图片等按专题分类, 如“迷人的风光”、“古老的建筑”、“别致的民居”、“辉煌的成就”、“伟人的风采”等。一旦需要可以让学生带到课堂上展示。这样可增添教学的真实性, 让学生获得直接的文化知识, 了解国内外的艺术、雕塑、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等, 潜移默化地学习英语。

2. 图画再现。

运用图画展示, 可以将课文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优化教学课堂心理环境, 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思维活跃、敏捷, 学生快速感知和理解课文内容, 心理健康潜能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如在教学The British Isles这一单元时, 把英国政区图挂于黑板上, 要求学生对照地图, 用语言表述一个游客试图从英格兰经威尔士、苏格兰到北爱尔兰旅游的路线, 途径的主要景区、民俗和语言特征等, 这样学生不仅很快了解英国所在的环境, 熟悉了那里的文化, 而且也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3. 音乐渲染。

借音乐魅力创设学习情境是一条有效学习途径。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 精选与所教课程相关的音乐片段, 根据情况穿插于教学活动中, 达到渲染课堂审美气氛的作用。如:讲The Sound of the world这一单元时, 教师可以选择国内外各种优美的音乐进行播放, 让学生欣赏比较, 并判断音乐的类型、国别, 说明其特点。这不仅能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音乐融入课堂能使人陶醉, 发人深思, 使人震撼, 会使英语课堂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4. 角色扮演。

为了使课堂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可采用表演的方法, 让学生站在某角色的立场上去体会人物的所思所想。一旦学生完全进入角色, 那也意味着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已经相当深刻了。如教学《The Merchant of Venice》, 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让学生通过自己扮演Duke, Shylock, Bassanio, Antonio, Portia等角色, 零距离接触、体悟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获得心灵震撼。这场戏中, 既充满了智慧、信义、同情、信任, 又让人联想到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罪恶之源, 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4]

5. 多媒体辅助。

信息技术的发展, 导致了大量的学习与教学软件和工具的产生, 促进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些学习与教学软件和工具, 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优势。[5]如, 在The Garden of Poem这一单元中, 有英译的中国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篇, 教师可以制作flash课件, 其中的朗诵配着悠扬、哀婉的乐曲, 能让学生们完全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中, 这样学生对诗人的情感也就不难领悟了。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既可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学习形式, 一定能使英语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给英语教学带来无穷的创新源泉。

三、设计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

教育生态学理论认为教学改革的本质就是通过学生自我的反观性对话, 改变知识单向授受关系, 践行“生本化”价值观, 从而使师生成为合作的探究者和平等的对话者。因此, 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 获得探究过程的体验, 逐步形成参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对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6]这种合作式探究主要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是实施组建“学习共同体”策略后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不仅强调“主动性”, 也强调探究活动的“合作性”, 是“自主”基础上的“合作”, “合作”中彰显“自主”。在探究活动中,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学习途径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合作创新的精神, 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自主能力。

在生态课堂中, 教师既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 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者。要引领学生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探究中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并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重组、加工。探究活动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还要引导学生作多角度的透视, 既见树木, 也见森林, 使学生在积极、高效的多向互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自然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 那么学生的认知和理解会随之走向个性化, 走向深刻。在对高二英语《Saving the Earth》进行教学时, 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环境背景资料, 课堂上教师要事先准备一些环境恶劣的录像, 给学生以视觉效果, 然后让学生用英语讨论, 课后再写感想。学完后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讨论:The world is changing all the time, in some ways, our earth is becoming better and better, and in some ways, it is becoming worse and worse, we have to face a lot of problems, Is the world changing for better or worse?Why?这样让其深刻体会爱护环境的重要性, 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7]在教学过程中, 所有学生均能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也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合作式”的探究活动, 把教学的过程变为交往互动的过程, 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中产生思维的对接, 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在探究中得到提高。

四、创设超市式的练习形式

生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元共生性”。一个多元、异质学习主体所组成的生态共同体之所以能够充满生机与活力, 是因为这样的共同体能够不断地获得所需要的“能量”, 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 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因此, 英语生态课堂中, 为了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加深学生对新授知识的理解及促进知识创生, 必须采用超市式练习的形式。传统的练习方式是“划一性”的, 即不同学生面对无差别的练习形式和内容。其结果是, 能力强的学生感觉太简单而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 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因不会做而对练习产生了畏惧心理。这样, 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为避免众多人才的埋没和其它智能的浪费, 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而不单单是某一种能力的单向发展, 应考虑为学生创设一个发挥和展示才华的机会, 将多种智能结合起来, 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 使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超市式”练习方式正是切合了这一要求, 通过各种创造性练习, 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 借以挖掘自身潜能, 提高英语学习者整体素质。

所谓“超市式”练习方式, 顾名思义, 就是教师提供像超市里花样繁多的货品一样多的满足不同学生品位的练习供学生选择,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 在“练习超市”中选取一种或几种自己所喜欢做的练习。“超市式”练习是教师出于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而设置的难度不同、数量不等的练习, 有针对性地促使每位学生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Unit1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练习设计如下:

1.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copy the new words in the part“Reading”.

2. According the text, Put the events below in the correct place on the timeline

—30, 000 years ago—1600—1861—1930s—1960s

3. Discuss the following the questions in pairs or groups.

(1) Why is Atlanta in many ways a typical southern city?

(2) What were some of the difficulties the people of Atlanta had to overcome after the Civil War?

4. After reading the text, If you are a guide, Design a trip to Atlanta

5. Make a list of important events and changes that happened in your city or village and discuss causes and effects, consider the following areas:employment, education, population, buildings and streets.And then write a passage.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题或多选。这几道练习难易差别较大, 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对挑战性、趣味性的欲望, 从而提高自己, 也满足了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力所能及的要求, 他们也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做。“外语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反复实践之后才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的语言。”[8]“超市式”的练习形式为促进学生学习个性化和选择化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和谐、融洽被关爱和理解的学习气氛中。

课堂生态教学观为发现并解决当今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给予足够的关注。生态课堂的内涵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教学过程中, 将“整体性、开放性、协同合作、相互依存、动态平衡”[9]等教育生态的意识观念贯彻其中, 摈弃单一化、程式化和教条化的模式, 强调创设有利于生态主体建构生成的课堂生态情境, 以理解、交往、多元和生成等为教学路径, 师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合作的探究者, 生生之间成为合作的自主学习者, 基于和谐的“相依”的关系, 促进学生生态个体健康全面发展, 也促进教师生态个体的专业成长, 彰显学生和教师生态个体的生命价值。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 构建生态和谐的英语课堂已迫在眉睫。就课堂的组织形式而言, 对话式的课堂氛围、情境式的课堂设计、合作式的探究活动、超市式的练习形式等, 是构建生态化英语课堂的一些有效而值得尝试的做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生态课堂,情境式,对话式,合作式,超市式

参考文献

[1]张华等.研究性学习的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 8.

[2][4][7]李学书.中学英语双层文本解读模式探究——批判性思维在英语学科中培养策略之一[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8, (5) .

[3]黄远振.论英语教学理念向教师个体观念的转化[J].课程.教材.教法, 2007, (1) .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6.

[6]李学书.体验:高中生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4) .

[8]黄国芬, 周琳倩.论生态英语教学观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9) .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英语课堂构建 篇9

1976年, 美国学者Lawrence Cremin在《公共教育》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 第一次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教育理论问题, 认为教育是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系统。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 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 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 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 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为教育决策和实践特别是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教育生态学为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启发。

依据教育生态学观点, 课堂被看作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由教师、学生以及所处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最基本的生态系统, 具有独特的生态特征和生态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着交流, 可以激发系统活力, 促进师生不断发展和成长。由于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形式, 课堂教学的和谐成为教育生态化的开端。然而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非生态的现象。教学主体单一化、教学结构模式化、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教学方式静态化和教学与生活割裂的局面与周围环境之间形成各种形式的不平衡和不和谐。为使这些局限和不足得以克服, 摆脱英语教学非生态发展状态, 使教学走向和谐平衡的生态发展道路, 有必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英语课堂教学, 采用整体的、联系的、系统的、动态的和发展的生态学观点思考教学问题。

本文依据教育生态学观点, 选取生态学视角, 着重从生态型课程设计、生态型师生关系、生态型教学评价三方面探究生态学原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体现、运用和发挥, 探讨如何促进英语教学的生态发展。

一、生态型课程设计

1.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目前英语教学在短期利益驱使下, 英语教师机械地按照大纲执行教材内容, 成为只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工具, 而学生也仅以通过考试为学习目标。同时英语教学忽视和脱离现实生活, 割裂了课堂教学及其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在此种教育模式下, 许多学生虽能在外语考试中取得较高的成绩, 但真正需要用外语进行交流时却力不从心。

依据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原则, 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自然的、生命本质的和谐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为“面向未来的发展”, 课堂教学目标不应只是仅能带来短期效应的教育目标, 而应为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化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态度、策略、能力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 减少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由此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应逐渐从孤立的、单纯的语言教学, 向语言知识教学、语言学习策略教学与文化传授相结合的方向转变, 体现出开放性、可持续发展性的特征:向自然开放、向生活开放、向文化开放、向学生的个体需求开放。由原来的“语言技能”、“应试技能”培训提升至“语言学习策略”、“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之中, 并将英语学习认知与元认知策略培训纳入英语教学范畴, 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有效计划、监控、和评价, 帮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

2. 教学形式

依据生态学整体性、联系性、系统性原则, 课堂生态系统不是静态、孤立、封闭的系统, 而是一个动态、联系、开放、发展的整体, 课堂生态系统与外部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而发生着联系, 课堂生态系统内部作为课堂生态主体的师生间、师生与环境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实现着彼此间的有机联系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流通, 并通过反馈机制调整和协调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 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传统的强调语言信息单向线性输入的英语教学形式违背了课堂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应代之以多极的、对话性的互动教学形式。新的教学形式注重语言教学的输入、理解、吸收、综合和输出五个环节的完整性, 将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积极创造目的语使用情境, 创设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 开展师生间、生生间互动, 使教师在指导、参与、咨询、管理和总结中, 传递和吸收信息, 使学生在运用目标语进行讨论、对话、评价与帮助中, 反复操练所输入的语言知识, 使之进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形成自己的语言生成系统。

3. 教学手段

依据生态学最适度原则, 教育生态系统在其发展过程中, 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的适应范围和区间, 在此范围内个体能很好发展, 否则将走向反面。课堂生态系统中每个个体不同, 可发展空间不同, 对相同环境因子的可承受度不同, 因此应在学生的最适度范围内, 关注个体的差异性, 尊重个体发展的选择性。

英语课程应能够做出富有弹性的变化以适应每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学习者的特征, 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引入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手段, 使英语学习向个性化、主动式方向发展。在学习中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需要及语言水平的材料按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 并可以随时记录、了解、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新的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强教学效果。

二、生态型师生关系

依据生态学生态主体之间平等性、共生性、协同进化性原则, 作为课堂生态系统主体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呈一种密切的平等的互依互存关系,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和依托, 一方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对另一方产生影响, 使其发生协同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课堂主体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在沟通、理解和对话中寻求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师生关系中, 教师与学生是对立的两极, 教师与学生形成的是单向、线性的控制和支配的关系, 而生态型师生关系以促进师生和谐共生为核心, 倡导科学地认识教师、学生各自的功能、地位、作用及互动机制, 从而建构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对话的伙伴型或合作型师生关系, 最终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在生态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注重与学生在认知、思维、情绪、情感等方面全方位的关联和互动, 变知识的传授者为知识建构的促进者, 变知识的权威为创新性思维的启迪者, 变学习活动的监控者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明确学生的主体性, 肯定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多样性, 坚信学生的发展性;在教学过程中, 更多地提供师生平等交往的机会, 通过沟通与交流, 师生互相协作, 共同面对教学, 共同构建知识, 互相交流情感, 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 促进师生双方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发展。

三、生态型教学评价

生态价值观强调人、自然、社会的紧密联系、和谐共生, 强调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生态型教学评价受生态价值观的启发与指导, 反对只注重区分优劣的教学评价, 强调对人的关注, 以促进人的整体、和谐发展为目的。

目前英语教学中多以针对语言知识的考试作为惟一的评价手段, 只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得, 把评价当作区分、甄别、选拔的工具, 只看重教学结果而忽略教学过程, 造成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导致教师为考试而教, 学生为分数而学。这显然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健康发展。生态型教学评价认为发展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应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倡导全面、完整地把握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采用标准化与非标准化相结合的评价理念, 开发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1. 评价方式和内容多样化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演讲、朗诵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做出评价, 实现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促进学生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的有机统一。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 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 让他们各自行使自己的权利, 从多种视角对教学作出公平、公正、全方位的评价。

构建符合生态学原则的英语课堂为英语教学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性框架, 为正确对待教学、教学的各因素及其关系提供一个合理的平台, 对优化课堂生态结构, 改善课堂生态功能,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推进英语教学改革,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鼎福, 诸文蔚.教育生态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2]徐陶, 彭文波.课堂生态观.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10) :38.

[3]关文信.西方教育生态学理论对课堂教学监控的启示.外国教育研究, 2003 (11) :2.

如何构建生态化高中英语课堂 篇10

一、精心创设情景,实施和谐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体裁、题材和信息材料,相似联想,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影视、磁带歌曲、幽默故事妙设情景,潜移默化,美德应和,感化学生,情景交融,协作相存。通过课前导入,教学生一句“英语名言”,一则幽默故事,一首好歌,一场角色表演,容纳文化内涵,进行东西方文化对比,汲取世界文化礼仪之精华,使学生主动吸收“阳光”,互照他人,传递真情,影响一生,持续发展,使他们用爱心、责任心、恒心去感恩他人,回报社会。

比如我在上高二“The Disable”一文时,用课件展示:

导入一:名句与人生:“You must have sunshine in your hear at first if you want to light up others.” (要想照亮他人,首先你心中要有阳光) ,先把阳光化为温暖,共享和平的阳光,再转化为爱心,和谐相处,相互协作,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换位感恩。可见,课前一句名言就能拨动学生的情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导入二:通过播放VCD,配以音乐《为了谁》展示1998年、2006年“抗洪抢险”的影像,移情于景,设身自问:当我们遇到洪水、无家可归的时候,当我们遇到自然灾害(地震、沙尘暴、海啸、干旱)的时候,当轮船触礁下沉时,当我们处于困难、无法生活的时候,我们应知道是谁在关爱我们?此时无声胜有声。

导入三:通读全文,掌握大意,抓住文章的事实、细节、信号,回答问题,展开3R—Q互动讨论:

Q 1:What difficulties do the disable meet with?

Q2:How did they smooth away the hardship?

Q1:What do we do to for them?

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回答问题后,使学生从材料中受教育。最后播放歌曲《爱的奉献》,使学生从优美的旋律中,让自己的心中充满爱的阳光,主动从“我”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净化、美化心灵,传递爱心。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就是用纯真的阳光照耀学生生命成长的道路,用爱的浪花推动他们前进的风帆;用善良的乳汁润滑生命的车轮,用美的春雨沐浴他们飞翔的翅膀。

二、运用图式理论,开展激情互动

图式理论是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美哈特提出的,知识结构对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人脑中所贮存的知识都由一个个单元组成,这个单元叫图式。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内容图式、修辞图式。而激情是一种积极的意识和状态,能鼓励和激励他人采取行动,感染和鼓舞他人的力量。通过激发学生头脑中的智力图式原型,可使英语课堂富有激情,生动有趣,回味无穷。

如我在上高二英语“Art and Architecture”一文时,通过课件展示传统和现代建筑图片、2008年奥运鸟巢图片,通过分组讨论,看图表达,师生互动,将图式意象转化文字语言。然后激情互动,师生交流,真情传递作者及艺术大师的设计目的、意象,美德应和,感悟人生。

课件展示:通过多媒体展示鸟巢图片及其意境。通过看图联想、阅读、对比、讨论、思考、分析、设问提示、回答,可知弦外之音。进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大胆探索发现,打开想象的大门,培养原创力。

3R—Q:What does the bird’s nest symbol?Reply to key points:

(1) Let the world unite here!

(2) Let wishes fly here!

(3) Light the torch of Olympic Game!

(4) Swifter, higher and stronger!

(5) Let’s hug five rings!

(6) Create green,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对比、联想、顿悟:奥运鸟巢象征———让世界在这里团聚;让理想在这里放飞;点燃奥运圣火;拥抱五环;更快、更高、更强;为争创绿色、人文、科技奥运而奋斗。真令人回味无穷。

三、积淀丰富涵养,有效激发原型

寓综合知识题材于英语完形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断、发散聚合思维,激发其兴趣,增加中外文化知识的含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现、发明的原创潜能。

首先,寓英语知识于阅读中,培养学生事实细节、逻辑推断能力。如我在评讲高三册上P123 Cloze test 12这篇完型填空时,先让学生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回答两个问题:

Q1:How to divide$5.00 among 3 persons?

Q2:Where is the other dollar coat?

师生互动,抽查学生复述大意,圈出文中信号数据,然后对比计算,找出并归纳文中的信号句和闪光点,主旨如下:

After the 3 persons had a meal at a bar, the bill was only 25dollars.Each man paid the waitress a 10-dollar note, they gave waitress two of the$5, then she can give us one dollar each.That’s to say, each paid$9 for his meal.The waitress kept lack$2, 3times 9 is 27, Plus 2 is 29.where’s the other dollar then?

然后让学生根据原文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对比、分析,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A:$1 is presented to waitress.$2﹢$3﹦$5.

B:The waitress counted more than one dollar by mistake.

C:The waitress paid more than$1 to the 3 persons.

D:The other dollar is included in counting, while one anoth-er dollar is offered.

思维过程:3×$9﹦$27﹢$2﹦$29.

解析原因:因为他们拿出$2参加分配,加之$27已包括服务费:$27+$3﹦$30或$25﹢$2﹢$2﹦$29+$1﹦$30。

解题思路:此餐只需$25,每人平均8.33美元,多计算:0.66=, 而2/3﹢2/3﹢2/3﹦$2。

结论:1/3+1/3﹢1/3﹦$1 (offered 3 persons)

1/3+1/3+1/3﹦$1 (counting course)

一美元参加了分配,另一美元已包括在计算之中,就这样,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敏捷,在乐学中掌握了文意、事实和细节,达到了激发创新思维的效果。

其次,运用物理、生化、科技知识来辅助理解英语阅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感知语言的能力。

课件展示:先看例文,画图示意,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形成图示意象,寻找信号词句,思考并回答。

英文展示:Air, as gas, has no definite shape, but, because it’s a kind of matter, it takes up space.It’s easy to prove that air is something that takes up space.Stuff a handkerchief into the bottom of a glass so that it won’t fall out when the glass is turned upside down.Push the up-side-down glass, hold straight down, into a jar of water till the glass is completely covered.When the glass is tak-en out of the water, what will happen to the handkerchief?

图示分析:让学生回答:

3R—Q:What happens if the glass is taken out of water tank?

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作答:

A:The handkerchief is wet because water flows into the glass.

B:The handkerchief will be dry, because the air inside the glass took up space and kept the water from coming in.

辩论结果:B组正确,由于A组同学考虑到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气体,它能阻止水流入玻璃杯底部而不湿透手帕,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拓宽了阅读视野。

不仅如此,我在高三教育教学中还精选了大量的与时俱进的英语时文阅读。比如:环保节能、航天科技、民生感恩、英美风情等大量文章来冲击学生大脑,用世界文化内涵来感化、教化学生,促使他们和谐、健康地成长。

生态化英语课堂,是学生的灵魂吸取自身成长需要的营养的过程。它不是把学生的英语学习视为一种思想的灌输,而是引导每个学生在获得基本认同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个性及经历产生不同的感受,走上正确便捷的知识积累和精神成长的跑道,并最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满而充满活力的生命世界。

摘要:生态化英语课堂是从生态学的视野关注课堂中的每一生态元素, 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 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新型的课堂。本文从精心创设情景, 实施和谐互动;运用图式理论, 开展激情互动;积淀丰富涵养, 有效激发原型等方面探讨了构建生态化英语课堂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生态化,构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3]汪霞.我们的课堂生态了吗[J].全球教育展望, 2005, (5) .

上一篇:术后胃肠功能下一篇:风力发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