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控档案管理

2024-04-13

金控档案管理(精选3篇)

篇1:金控档案管理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顾振奋一行莅临合星金控视察

2016年5月24日,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顾振奋等一行莅临合星金控位于陆家嘴的总部公司视察,合星金控董事长尤文凯、合星金控董事兼执行总裁高猛、合星金控董事兼副总裁杨鑫阁、合星金控董事兼合星财富总裁俞俊、合星金控董事长助理兼两办主任刘永共同接待了顾会长一行,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沟通。双方就合星金控战略规划及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指引等焦点话题进行了深层次探讨。

顾会长笑言,与合星金控董事长尤文凯之间颇有渊源,“尽管这是第一次正式会面,但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我们在不同的战壕里、在同一条战线上并肩作战过。”顾会长的一席话顿时拉近了双方的距离,现场气氛十分融洽。在接下去的会晤中,合星金控董事兼副总裁杨鑫阁简明扼要地向顾会长一行汇报了合星金控近期主要工作及近两年的战略规划。杨总表示,宏观经济在2007年进入拐点,短期的经济刺激难以改变经济下行的大趋势,以投资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终结,随着经济的调整,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的金融行业亦出现诸多变化,金融业将逐步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利率市场化、监管透明化的趋势,一个多层次资本市场正逐步形成。合星金控的成立已经为构建“综合性金融控股集团”迈出了合规、有效的第一步,而合星普惠版块则是目前合星战略规划的重中之重,传统金融服务暂未全面深入的中基层群众都将是合星的服务对象。

对于合星金控的宏伟蓝图,董事长尤文凯说道,“自2013年起,合星一直紧跟时势变化,稳定发展。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家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的民营企业,经过两三年的发展,现在合星已拥有自己的架构体系,其中包括财富,普惠,互金,多元化投资等。从目前形势来看,国家对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加强监管的状态,所以今年对于合星来讲,产品、产业的合规及整个资产管理能力的提升,包括内部管理、员工的专业及职业素养提升等等,都是合星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认真倾听了合星金控的汇报后,顾会长表示,“不要把自己看成民营企业,更应该把自己当成市场主体,其实都是平等的。新金融的领域里几乎没有国有企业,大家都是新发展企业。”而对于合星金控的战略规划,顾会长表示了认可,“你们的战略本身就具有一定高度,毛主席也曾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像革命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有了高度,战术才能够实施。”除此之外,顾会长也认为,“现在新金融面临着一个比较好的形势,有比较好的机遇,谁抓住了机遇就是抓住了真正的机会。” 本次对合星金控的视察和交流,顾会长最后谈到,协会到每一家公司是抱着真诚、沟通的心态,希望与企业互相切磋、整合、分享、开放,互相包容,在这样好的形势下互相扶持,共同发展。

篇2:金控档案管理

一、演化经济学的理论观点与应用

(一) 演化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演化经济学是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理论为基本思想, 将经济系统与生物系统加以类比和研究, 从而形成的新的经济学理论。该理论框架借用生物学基因遗传机制、变异 (创新) 机制、选择机制的运作, 为解释经济系统演化过程提供了一个动态变化的研究框架。演化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新领域, 与新古典经济学的静态均衡分析相比, 演化经济学注重对“变化”的研究, 强调时间与历史在经济演化中的重要地位, 强调制度变迁。它以历史的不可逆视角观察经济现象。目前演化经济学主要涉及到组织、技术和制度三个维度, 并正逐渐扩张至主流经济学一直忽视的空间地理维度。

对于产业组织的演化研究, 也是近年来演化经济学领域的一大热点。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学的铁律, 他认为自然选择会对变异和遗传产生作用, 并会导致旧物种的灭绝和新物种的产生, 这种“天择”和“适者”恰恰类似于经济社会中的市场竞争。在纳尔逊和温特的著作中, 他们将经济系统视作一个开放的演化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他们借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基本思想, 提出企业在市场中互相竞争, 赢利的企业规模扩大, 而不赢利的企业规模收缩、直至被淘汰出局, 这就是在经济社会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 演化经济学视角下决定组织形式的两大视域。为什么有的企业会赢利, 而有的企业会亏损呢?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企业组织形式。决定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涉及到两大视域:

1、分工与交易。银行、证券与保险等金融活动是满足各种金融需求的分工的产物, 但作为一个企业组织, 只要内部组织费用低于市场交易费用, 它就会把相关金融业务都纳入自己的体系。从金融业发展历史看, 由于客户需求和金融技术 (包括金融创新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的发展, 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种类越来越多。这导致的主要结果就是同一金融机构生产多种金融产品而每类产品又需要组织系统支撑, 综合演变的结果即是金融控股公司的产生。

2、交易费用。交易费用决定了金融企业为什么存在以及规模大小。金融企业是选择市场交易, 还是选择组织内部交易, 取决于交易成本的大小。为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金融企业总会越来越多地选择组织内部交易。然而, 当金融企业规模扩大 (即将金融市场交易更多地变为金融企业内部交易) 超过某一点时, 金融企业内部组织的成本就会上升, 就有可能发生规模效益递减。

二、金控集团的基本理论

(一) 金控集团含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大恐慌后, 美国银行间所建立禁止银行跨业的行业防火墙机制, 在欧陆系的综合银行的强力竞争下欠缺竞争力, 所以在金融业百货公司化的市场趋势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以银行控股公司经营不同金融行业。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管协会世界三大金融监管部门的界定,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 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 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求不同”。目前, 知名的金控集团, 国际上有美国的花旗、日本的瑞穗、德国的安联;国内有华融、民生、平安、中信、光大、上海国际等。随着金融企业组织形式不断演进, 大型金控集团已成为金融集群化、国际化背景下业界优选的企业组织形态, 成为世界性潮流。

笔者认为, 金融控股集团是指在同一母公司控股下, 拥有两家以上的子公司从事银行、证券、保险或其他金融业务的集团公司。在金控集团中, 控股公司可视为集团公司, 其他金融企业可视为成员企业。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间通过产权关系或管理关系相互联系。各成员企业虽受集团公司的控制和影响, 但要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

(二) 金控集团基本特征

1、集团控股, 联合经营。金控公司大多采用集团公司的组织形式, 即集团有一个控股母公司, 在此之下有若干个子公司从事不同的金融服务业。站在集团控股母公司的层面, 这些从事不同行业的金融子公司追求的是协同优势。它们是通过控股母公司的资本运营纽带, 形成了一个联合经营的组织架构。

2、法人分业, 规避风险。金融控股公司并不能直接从事金融业务或其他商业。也就是说, 站在控股母公司的层面, 它不存在混业的问题。但它可投资控股的范围则包括了银行业、票券金融业、信用卡业、信托业、保险业、证券业、期货业、创投业、外国金融机构等。它控股投资的若干子公司可以分业经营上述行业种类中的一个。这样, 每一个行业产生的风险, 都限在每一个子公司内, 在“有限责任”的制度设计下实现风险不交叉传递。

3、财务并表, 各负盈亏。从控股公司的角度, 集团是要追求财务并表的,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也就是说控股公司有一套集团的财务并表, 并据此开展集团内部的资本运营以及对各个子公司开展绩效的考核。但是, 对各子公司而言, 它们也有自己独立的财务, 并且做到对投资权益的负有限责任。

三、演化经济学视角下金控集团成因与发展动因分析

(一) 金控集团的演进。金融控股集团 (包括其他类型的企业集团) 就是既非单体金融企业、也非金融市场, 而是介于金融市场与单体金融企业之间的一种“中间形态”, 是金融市场和单体金融企业的“混合形态”。历经1998年、2008年两次世界性金融危机, 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已成为金融集群化、国际化潮流下业界优选的企业组织形态。

(二) 金控集团成因与发展动因分析。从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的角度来看, 金融市场组织形式演化的内在逻辑有三条主线:范围经济、防范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纵观国际趋势, 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已成为世界金融集群化、国际化发展背景下金融市场组织的潮流, 主要因为具备三大优势:

1、金融控股集团具有较明显的范围经济效应。集团控股、联合经营是金融控股集团的重大运营特征。金融控股集团有一个控股母公司, 可能是单纯的投资机构, 也可能是以一项金融业务为载体的经营机构, 前者如金融控股公司, 后者如银行控股公司、保险控股公司等。金融控股集团的范围经济效应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多元金融业务的协同效应。集团母公司统筹规划各种子公司的发展业务, 协调各子公司联合经营, 将不同地区、不同金融品种之间的优势加以组合利用, 并通过在精简的组织机构上扩展金融服务产品的种类, 降低平均成本,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元化业务的范围经济和规范经济效应;二是推动业务创新, 由金融零售转向金融批发。通过金融部门内部各要素的重新组合和衍生, 在控股公司下, 子公司独立运作, 业务发展空间更大、自由度更高, 有利于各子公司在各自领域更充分地发展业务并实现业务和产品的交叉销售。20世纪后半叶是金融创新业务飞速发展的时期, 与金融控股公司相关的金融创新业务主要内容包括:“金融超市”或“一站式金融服务”以及网络金融服务;三是构建起产业资本、虚拟资本融合的通道, 成为拥有庞大资产体量的金融寡头。众多先例证实, 随着大型金融控股集团不断壮大, 它们必然通过资本市场控制各类实体经济。很多金控集团甚至成长为横跨实业界和金融界的巨无霸, 最大限度地追求范围经济。比如, 2006年台湾地区前十大企业集团, 金融控股集团就占了一半, 分别为霖园、兆丰金融控股、富邦、新光、华南金融控股, 其资产总额达6.4万亿元新台币, 相当于当年GDP的65%。

2、金融控股集团具有较强的防控金融风险能力。金融深化的初级阶段, 金融风险的生成一般集中在某个特定领域, 扩散速度相对较慢、广度相对小, 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能够较好地应对、防范和化解本领域的金融风险。随着金融创新大大提高了信用杠杆化程度, 金融风险蝴蝶效应更加显著。分业经营的金融机构, 一旦遭受金融风险“核裂变”, 在很短时间内就可能被击垮。然而, 如果金融业务能够多元化, 从静态上讲可以依靠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金融资产, 分散金融风险;从动态上看, 不同金融资产有不同的周期, 金融风险可能在时序上被拉平, 而不至于集中在一个时点上暴发。

同时, 金融控股集团自身的两大特征, 也有利于防范“准混业经营”可能产生的市场风险和集团内部的财务风险:一是子公司法人分业经营, 能够较好地规避风险。不同金融业务分别由不同法人经营。它的作用是防止不同金融业务风险的相互传递, 并对内部交易起到遏制作用;二是财务并表, 各负盈亏, 能够较好地防范集团内的财力风险。根据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 控股公司对控股51%以上的子公司, 在会计核算时合并财务报表。合并报表的意义是防止各子公司资本金以及财务损益的重复计算, 避免过高的财务杠杆;另一方面, 在控股公司构架下, 各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 控股公司对子公司的责任、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责任, 仅限于出资额, 而不是由控股公司统负盈亏, 从而防止风险扩散。

3、金融控股集团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综合调度更便利。控股公司在资金调配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例如, 当银行因资本金过剩要降低资本金水平时, 需要得到有关监管当局的认可, 这一过程可能会耗时较长, 而控股公司则没有上述限制, 有利于减少时间成本和不必要的监管成本, 提高资本金的使用效率。比如, 在后续融资时, 母公司向控股公司注入其他资产, 一般不需要特别监管;然而, 任何资产注入上市银行时, 一般都要接受监管;二是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不同金融业务的营销网络资源可以共享, 从而极大地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程度, 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比如银行的一个网点, 可以同时销售证券、基金、保险等不同金融服务产品, 将分别设立网点要节省许多人力和设立网点的费用。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何在[DB/OL].新浪财经, 2004.7.23.

[2]常爱民.浅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选择[EB/OL].安徽律师协会网.

[3]陈蕾, 张爱群, 惠勤.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与模式选择[J].合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3.

[4]樊浩峰.西方金融控股公司理论研究综述[J].河北金融, 2011.3.

篇3:金控方正初现

这是方正证券的一个叙事广告,最后,画面里出现了投行、信托、证券、期货、基金、财务公司的字眼。

这则广告的本义或可解释为:方正养你。

在人们眼中,方正证券(601901.SH)或许还显得有些陌生,但他的大股东——方正集团却早已声名显赫。事实上,从方正证券提出上市的想法开始,方正集团的“金融梦”就颇为引人关注。

在分析人士看来,随着方正证券和台湾富邦投信合资设立的基金公司获批之后,它已经补足了其在证券投资基金领域的空白,成为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全牌照券商,成为方正集团金融业务的领军者。

“方正证券虽然已经可以完成承担集团的金融角色,但其历史遗留问题和股东关联关系必然会受到外界的关注。”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第17只券商股

虽然A股市场近期持续下滑,券商板块尤为疲软,但方正证券仍然顺利过会,成为国内第17只券商股,也是今年以来第一家上市的券商。

7月29日,方正证券发布公告称,确定发行价格区间为3.70元/股至3.90元/股(含上限和下限),8月1日开始网上申购。

此前的5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了方正证券的IPO申请。

据其招股书显示,方正证券拟发行不超过15亿股A股,占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24.59%,上市地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以增强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据了解,方正证券的前身为浙江证券,成立于1994年。2002年8月,方正集团收购浙江证券并更名为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其后,通过对泰阳证券(前身为湖南证券)的吸收合并,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规模得到了有效放大,并在2010年9月,整体变更设立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注册地为湖南长沙。以净资本计算,方正证券为中西部最大券商。

“在得到资本市场的助力后,无疑会推动它由湘浙一带向全国扩张的步伐。”一位券商研究所所长如是评价。

事实上,从2009年方正证券爆出上市消息至今只用了两年时间。

“方正的IPO过程还算比较顺利的。”上述分析师称。

而这一切与证券业大佬、方正证券董事、现年56岁的汤世生密不可分。

在2009年下半年,时任宏源证券董事长的汤世生突然空降至方正集团,并于当年9月至今担任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主管旗下金融业务。与此同时,方正证券提出要在一两年内完成上市计划。

记者了解到,汤世生在宏源证券任职3年时间内,宏源证券完成了A股上市。汤在运作证券公司上市方面可谓很有经验。

方正的金融梦

随着方正证券的上市,主营打造IT、医疗医药、房地产和金融四大产业投资控股集团的方正更加夯实。一个跨越多领域的“方正系”已见规模。

中信建投分析师魏涛认为,此次方正证券登陆资本市场,有助于完善北大方正的金融产业布局,对北大方正在金融领域的发展意义深远。

除去方正证券,目前,“方正系”已经拥有6家在上海、深圳、香港及马来西亚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分别是A股市场中的方正科技(600601.SH)、西南合成(000788.SZ)和今年2月份刚刚收购的中国高科(600730.SH),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方正控股(00418.HK)和方正数码(00618.HK),在马来西亚创业板上市的方正马来西亚(ACE:0007)。

在外界看来,方正证券是“方正系”金融版图的核心,开展直投业务的方正和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瑞士信贷合资设立的瑞信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开展期货业务的方正期货有限公司目前均由方正证券控股。

有评论认为,方正证券成功上市更重要的意义,是使方正集团的金融产业拥有了一个A股市场的资本运作平台。

神秘的利德科技

每一次IPO的盛筵背后,其原始股东都会笑纳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收益。

据方正证券的招股书显示,除了第一大股东方正集团外,其他发起股东可谓阵容庞大。

方正证券的发起人股东中有5家A股上市公司、15家国有企业。在方正证券宣布过会后,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随即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在股东强大阵容的背后,方正证券的第二大股东利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利德科技”)一直低调,且其真实控制人身份一直为媒体所关注。

公开数据显示,利德科技持有方正证券将近4亿股,持股比例8.646%。按3.9元/股的价格计算,利德科技所持股份的市值将接近15.6亿元。

据记者了解,利德科技三家控股方中的两家,其股东组成,均来自于对方或利德科技的交叉持股。(见图示)

“一般公司交叉持股,最为直接的目的就是隐藏实际控制人真实身份。”北京一家投资公司投行部总监表示。

据中国高科(600730.SH)2010年年报显示,利德科技的股东上海钰越,其股东之一海泰克贸是中国高科参股5.7%的公司,也是中国高科的大客户,而中国高科的大股东就是方正集团。

方正证券董事会办公室一位不愿具名的女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按照招股说明书上说是没有的,那是媒体写的,我们不承认。”

面对记者的追问,该女士始终表示对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方正证券方面没有必要去解释。她最后向记者强调,“这是股东之间的一些事情,和我们上市没有关系。”

看好后市发展

即便有问题待解释,作为今年券商上市的第一单,方正证券首发A股仍然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追捧。

记者了解到,共有113家询价对象管理的223家配售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购平台提交了初步询价报价,为今年参与询价对象最多的IPO公司。

分析认为,机构客户对证券公司的热烈追捧,从侧面反映了机构对方正证券及A股后市的普遍看好

德邦证券认为,目前,方正证券具备直投、融资融券、新三板业务,均处于起步阶段,并拥有直投子公司方正和生、期货子公司方正期货,基金公司在筹备中。相比很多已上市券商,方正证券的业务资格更加齐全。

最近5年,方正证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52.36%,总资产复合增长率为60.1%,均居上市券商首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58.31%,位居上市券商第二名。2010年,方正证券总资产收益率4.37%,成本管理能力指标为1.88,均位居上市券商前三名;股东权益报酬率15.61%,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五,位居上市券商第一梯队。

不过方正证券在招股书中也坦承,在上市后,公司业绩存在因经纪业务和湖南地区业务所产生利润占公司利润比例较大的风险。如未来公司经纪业务下滑和湖南地区证券业务竞争加大,可能会使公司的营业利润受到影响。

上一篇:穿什么颜色衣服上班最减压下一篇:谋振兴促发展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