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审题及下水作文

2024-04-09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审题及下水作文(精选5篇)

篇1: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审题及下水作文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审题及下水作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第一,确定题目类别。

此题属于材料作文。按材料作文审题基本步骤展开审题即读材料、抓重点、审要求、划范围、定提纲。

第二,抓重点。

材料中的重点句子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

第三,审要求。

“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要点:对材料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不仅限于书信),阅读对象:2035年18岁的那一代人,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这里要特别注意时间节点: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四,划范围。

根据材料重点和作文要求划出可写的范围。“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世纪宝宝”“ 新世纪的中国”“ 新时代”“ 同行、成长”“ 追梦、圆梦”“ 2035年18岁的那一代人”。把以上要素重新组合就是可写范围。分两方面思考:

一、对材料的思考方面。

①告诉那一代人,世纪宝宝的际遇和使命。

②告诉那一代人,世纪宝宝成长于新世纪的中国,成长于中国的新时代。③告诉那一代人,世纪宝宝和中国有着相同的梦想,而且我们一起追梦、一起圆梦。

二、对材料的联想方面。

①告诉那一代人,变是永恒的,只有在变中求发展,才能走向新的辉煌。②告诉那一代人,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发展融入集体、国家的发展中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③告诉那一代人,我们的民族精神铸就了我们不屈的灵魂,我们不惧挑战。第五,定提纲。

以“告诉那一代人,世纪宝宝的际遇和使命。”为例:

中心论点:因为世纪宝宝赶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

分论点一:我们血液里流动的民族精神,决定了我们肩头的使命。分论点二:新时代的新机遇,指引着我们奋斗的方向。分论点三:唯有自身强大才能不辱使命。

教师下水作文:

只为让祖国更强大

当你正蹒跚学步时,我写下这篇文章;当你读这篇文章时,我依旧为了梦想,甩开我强健的臂膀。你比我幸运,同样是十八岁,你面对的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崭新篇章,而我和我们的祖国一同面对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为了今天,我们这代人用了三分之一个世纪来奋斗,但我无悔,因为我活着只为让你更幸福,让祖国更强大。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这使命源于我们血液里流动的民族精神。也许你觉得十八岁的你应该斗志昂扬,有所作为。不用着急,请先看一看我们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虽然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但每一次都能转危为安。这里有力挽狂澜的的英雄,也有兢兢业业的普通人。正是他们把自己同国家、民族、时代紧紧融合在一起,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铸就了我们辉煌的文明史。也许我们做不了秦皇汉武,但我们可以像李时珍一样专注于每一棵小草,像郦道元一样专注于每一条河流。我们的祖先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平凡和伟大本无区别只要脚踏实地,只要无愧于这个时代,奋斗就是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

新时代的新机遇,给了我们奋斗的方向。出生在千禧年,赶上新世纪,也赶上了我们国家的新的发展机遇。国际环境相对和平,国内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成果丰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逢其时。于是,中国速度在各行各业都展现了独特的风景。从9个小时改造一座火车站,到43小时拔地而起一座立交桥;从只能买别人二手航母,到只用五年就建造出自己的全新航母;从高铁零的突破,到占全世界70%的运营里程。中国速度展示的不仅是中国实力更是中国智慧。本就聪慧勤劳的中国人民,迎着新时代,借着新机遇不断创新发展、奋斗图强。作为千禧宝宝,我们目睹了这个奇迹,我们发展了这个奇迹,并且,我们选择了要创造更加神奇的中国奇迹。现在你也18岁了,身处我们梦寐以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起点上。正值青春年少的你,请带上你的活力和我们一起共圆中国梦!

唯有强大自己才能不辱使命。我的18岁是在书本和汗水里一点点写就的,我用知识武装头脑,用坚持磨炼毅力,用奋斗成就梦想。我必须要到大学里完善自我,必须用这个精彩的时代成就精彩的人生。如果不强大自身,便不能有所作为,便会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也就无法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许你的时代给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但一脉相承的是千百年来祖先留下的精魂。强大自己,选择合适你的方式强健你的臂膀,迎接历史给予你的荣光。

这就是一个18岁的人向二十年后的18岁的人发出的邀请,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祖国更强大!

篇2: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审题及下水作文

一.基本情况

2018年全国语文一卷的考题保持了往年4道大题和22道小题的形式,并没有出现类似于2016山西中考那样突如其来的试卷改革。可以看出高考试题的形式相对较稳定,今年的试题也仍然对师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总体而言,本次试卷的阅读量与2017年试题持平,而综合难度有所下降。在具体分值上,古诗鉴赏部分略有下降,相应的,文学类文本的分值少许提高,但是总体变化不明显,其他部分分值未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古诗词阅读选择题由往年的双选改为单选,分值与难度同时下降。对于今年参考的古诗文阅读相对薄弱的同学是一大利好消息。

(图为近三年语文高考各模块分值变化)

二.现代文阅读分析

【1】论述类文本

今年的论述类文本考察了杨国荣有关先秦诸子学说的论文,内容相对生僻,但是文本逻辑清晰,理解上并不困难。题型上也和往年一样,从不同角度和逻辑出发,考察三道选择题。学霸1对1 考点:议论文内容理解,论证手法,内容概括。【2】文学类文本

文学类文本考察了阿成的《赵一曼女士》,题型方面选择题由多选改为单选,两道主管论述题也是往年经常会出现的常规题型。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论述题更注重审题,如原文第5题需要从“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两方面进行作答才能得分,本题6分共对应6个得分点,极易漏答。

可以看出,在试题难度和题型上,文学类文本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题干的表述形式对于考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换言之,考生需要对于知识点有更明确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才能得全分数。传统的凭借做题经验应付语文考试的方法已经越来越难有成效。

考点:文学类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文本赏析。【3】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考察3则材料综合的多材料阅读,题型是两道单选题和一道论述题。总体难度明显下降。与往年一样,并非在分数上拉开差距的部分。

考点:内容概括与分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分析

【1】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部分保留了去年的题型,考点也仍然是断句选择,文学常识选择,内容解读选择和两道文言翻译。文本选择了《晋书·鲁芝传》,也依旧是相对生僻的文言文本。文本难度和题目难度较往年未发生太大变化,对考生的文学常识基础要求较高。

考点:断句,文言理解,文学常识,文言翻译。【2】古代诗歌阅读 学霸1对1 古代诗歌考察了李贺的《野歌》,诗歌本身的立意较常见,文本也没有理解上特别困难的部分。题型中选择题由往年的双选变为单选,整体难度下降。论述题需要从写作手法(技巧)和中心情感两方面回答,较为常规。

考点:诗歌写作手法,内容理解。【3】名篇名句默写

分值与往年相同,需要作答的句子中并没有重难点易错字。重点放在考生对课内古诗文的理解和应用上而非简单的背诵。

四.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一向没有固定题目,全国卷的这一部分也常常出现新题型。从往年题型来看,2015和2016年是图文转换题,2017年是表达得体的具体应用题,今年则是恢复了图文转换的题目,可以预见的是2017年的题型并不符合全国卷的总体命题思路,近几年内应当不会再次出现。

今年题目与往年(2015与2016年)最大的变化在于单独的成语和病句考察被取消,转而设置语段整体考察,从题型来看,近似于增加了一篇阅读题。对比往年,更注重考生对语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这种考察方式在全国卷是第一次出现,但是此前的北京卷和山东卷已经有过这类出题形式,可见全国卷的命题也在参考地方卷的经验和特色。考生在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也可以相应的接触各地高考中的基础应用类题目,以防考场上对新题型不适应的情况。

五.作文分析

本次作文出题方式较为新颖,但是核心仍然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作文的重点在于对材料学霸1对1 的解读和分析,可以从7年的大事记中选择角度或是引以为文章线索,在紧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立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本次作文的题目中“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一句,会给考生以“书信类作文”要求的错觉。事实上,题干并未要求必须写书信体,反而是有明确的语句表示“据此写一篇文章”,所以是否书信体裁并不是本次作文的要点,其核心仍然是议论文。相反,书信类作文极易脱离议论文的体裁,这是今后考生在作文审题中也需格外注意的部分。材料的分析上,要点在于2035年和考生所在的2018年这两个节点,建议以时代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为立足点进行延伸。

另外,5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也有提到青年的时代责任和担当这一话题,并且明显强调了“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机缘”以及“追梦者”,“圆梦人”等原题材料中出现的关键词。如能结合这一时政信息,必然会成为作文中的加分项。对之后的考生而言,也再次证明了关注应考当年上半年时政的重要性。

六.2018年全国一卷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今年的语文全国一卷在总体命题思路上延续了往年的题型和风格。基础和传统文化部分(古代文言与诗词)依然是考试中的重难点。总体难度较往年下降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基础部分也一如既往地对考生要求很高。可见“回归传统,重视基础”仍然是高考全国一卷的核心思路,后续考生在备考时可以引以为参考。

篇3: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审题及下水作文

《秋思》这首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晴。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隋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刀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陈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仓舴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叔平淡,像生活本身—样自然的涛,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2004年这道诗歌鉴赏题是这样设计的:“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听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题干明确了“‘寻常’的细节”和“情感”,考生只要认真审读题干,不会无从作答,而细节和情感又是这首诗中很明确的内容,绝大多数的考生能够得到3—5分,这多少出乎大多数考生和老师的预料。可以说,当前大部分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认识是比较肤浅的,就是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对诗歌鉴赏也心存忧虑,毕竟古诗离我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有一些学生和教师对诗歌鉴赏采取放弃的做法,而有的又走向了相反的方向,训练难而又难,花样越翻越新。实际上高考所要求的无非是鉴赏古诗的基本素养,我们既不能放弃,也不必草木皆兵,只要认真翻看一下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2004年的《考试大纲》就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古诗鉴赏,一题6分,这个比重是很大的,考生多半会在这道题上拉开距离。所以我们要找准高考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渎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古诗词鉴赏,众多的学生都觉得有点难。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其实诗词鉴赏也和其他文学作品的鉴赏—样,无非是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诗是富有哲理意味的文学样式,往往在浓郁的感情中有理想信仰、人生经验、生活智慧的闪光,这就使诗歌具有隽永的意味。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诗歌的语言材料领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往往要透过表面意义,挖掘其深层含义。解答时要注意仔细研读诗歌,咀嚼语言,特别是要注意咀嚼关键字句;整体把握意境,只有从整体上把握了意境,才能防止以偏概全,才能正确理解形象和诗的含义;注意捕捉隐含信息,要结合全诗细心揣摩,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意;注意分析诗题,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正确把握诗的主旨的重要途径之—;仔细琢磨诗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其中的细节描写。艺术的特质在于它的形象性,而鲜明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在古典诗歌中,细节描写有着奇妙的作用,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练、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自有其奇妙的艺术功效。一首小诗,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往往能显得凝练、集中、韵味无穷。如暴露杨贵妃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史书有详细的记载(见《新唐书·杨贵妃传》,李肇《国史补》“杨贵妃好荔枝”条),苏东坡也以较长篇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见《荔枝叹》),而在杜牧的笔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再如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通过“燕子”的细节,抒发了古今盛衰的感慨。两首小诗,运用细节,使诗篇洋溢着生动、活泼的气息,大有奇趣。特别是今年高考考到的张籍的《秋思》,运用细节描写,更是平中见奇,有点石成金之妙。《秋思》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致使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推崇此诗为“七绝之绝境,盛唐巨手到此者亦罕”。

篇4: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审题及下水作文

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悬想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ǘ)圈养(quān)全然不乐(qiǎo)B.倏忽(shǖ)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g)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á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B.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 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本村经济的确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确气息。

B 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确工作外,还承担了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 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历度有待加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缺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② 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③ 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

④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 ⑤ 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 ⑥ 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有必要介绍和探讨。

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笠,地法覆盘。”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盖天图。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于盖相同。故有“盖笠”一词。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吧。

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斜之状。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解的器具。这种图,天区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得其舆辂,藏于中府。„„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乾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

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带。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其实,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从天外向下俯视。从这一点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

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的忽视。今天再进行浑天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摘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

5.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

B.浑天派的浑天仪的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

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辰运动状态。

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已经的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天图,形制与其相似。

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观形象,而且容易携带。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盖天图”是说像伞盖一样的天象图,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应该也有以“笠”为名的图。

B.虽然从古人车盖和墓室穹顶上所绘制的盖天图可以探知古代盖图仪的主要形制,但是盖天图仪原物必定更加复杂。

C、正因为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人们目视星空的反象,所以浑象上星辰的位置、距离也不符合实际天象的。

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最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盖以仰视,浑以俯视,应该说两者各具其妙。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A .(1)顺昌民以刚为命令(2)谓即如此,何以示惩

B.(1)刚喻从盗者使反业(2)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

C.(1)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2)是欲置我何地耶

D.(1)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2)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秦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亲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B.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C.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储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即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D.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

语文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5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得分 评卷人

四、(23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待哺于东南之特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译文:

(2)兄为君则君之,已为君则兄之可也。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 间 作 四 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西望夏口,________,山川相缪,郁乎苍苍,________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旌旗蔽空,________,横槊赋诗,________,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国恒亡。(《孟子·告子下》)

锦城虽云乐,________。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李白《蜀道难》)爱其子,________ ;于其身也,________,惑矣。(韩愈《师说》)

得分

评卷人

五、(22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答: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

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

答:

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六、(15分)

18.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4分)

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新闻专业200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2)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4)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19.请根据所给材料,把下列两个语句补充完整。要求对材料内容分别进行概括。(5分)

地震、风灾、冰灾、海啸等灾难的发生,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类可以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积极应对,而不是畏惧退缩、怨天尤人。

我们不能选择________,但我们能够选择________。

20.红星中学高一(2)班将召开“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6分)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召开一个“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个字)希望大踊跃发言,表达我们对奥运会的祝 福与期望。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振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求援队和国际求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求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篇5: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审题及下水作文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ú)条分缕析(lǚ)圈养(quān)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ū)越俎代庖(páo)牛虻(máng)自惭形秽(huì)C.靛蓝(dián)毁家纾难(shū)干涸(hé)白头偕老(xié)D.手帕(pà)相互龃龉(yǔ)麾下(huī)探本溯源(shuò)【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能力,多音字需要结合语境来分析。A项中“圈养”的“圈”应读“juàn”,B项中“牛虻”的“虻”应读“méng”,D项中“探本溯源”的“溯”应读“sù”。C项的几个字读音完全正确。】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B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参考答案】A3、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B项搭配不当和赘余,要么“具有……功能”,要么“有……作用”,“增加”改为“增强”,删掉“发作”;C项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主持”后加“的工作”,“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缺主语,可在前面加上“这些工作”之类的主语;D项不合逻辑,可以把“反映”改为“看出”或“发现”,也可以删除“我们可以从”。】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中国多年来,,。① 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② 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③ 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④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⑤ 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⑥ 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本段文字主要讲我国如何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注意句子间的因果关系,便可解答。】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盖天说与浑天说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上两大主流学派的理论,两派都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奇瑰雄浑,在历史上备受推崇,盖天学派的圭表也广为世人所知。其实,盖天派还创制了一种盖天图仪,同样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盖天图仪在中国天文学史上却鲜有提及,所以今天仍有必要介绍和探讨。盖天说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天文学理论,传说出自周人之手的《周髀算经》说:“天象盖笠,地法覆盘。”古人于伞盖之下,仰观其形有若天穹,于是绘制星辰图像于其上,就成为一幅盖天图。与盖相类者有笠,笠无柄,顶戴于头遮日防雨。用笠制作法天之器,作用与盖相同,故有“盖笠”一词。但笠小盖大,盖上可以绘制更多星辰,这大约就是后代多称“盖天”的原因吧。盖天图仪之形与天穹相似,人可站立其下仰视,也可以回转盖图以示天空星辰旋转,还可以斜置以演示北极倾料之状。既简单又直观,可谓古人法天最理想的器具。这种图,天区星度布局比较均匀,完全不像后来的平面盖天图误差那么大。但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并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就相似的车盖等来探讨其形制。《隋书》中记有一辆南齐帝车:“及平齐,得其舆辂,藏于中府。……有乾象辇,羽葆圆盖,画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街云罕。”乾象即天象,这正是盖天图仪的形制。另一类盖天图绘于古墓葬中,汉至隋唐的许多墓室设为穹顶,上绘天象,虽稍简陋,但屡见不鲜。流传于古籍中的平面盖天图,则是将球面图形加以平面化,其好处是制作简易,方便携带。但这样一来所绘星位必然因照顾角度而牺牲距离,而与实际天象不合,于是广受诟病。其实,在表现天象方面,浑天派也有缺点。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目视星空的反象,相当于人从天外向下俯视。从这一点说,它还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由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盖天图仪遂长期为人们所忽视。今天再进行浑盖之争当然已经毫无意义,但如果把盖天图仪纳入人类天文学史,则依然是很有意义的。(摘编自秦建明《盖天图仪考》)

5、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天学派跟浑天学派一样,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流学派,创造了许多天文仪器。B.浑天学派的浑天仪和浑象,以及盖天学派的圭表在历史上备受推崇,广为世人所知。C.盖天图仪和浑天仪等,都是古代用于观测、记录、研究和演示天象的重要天文仪器。D.盖天图仪是盖天学派创制的,这一仪器闪烁着先哲智慧的光芒,但后人却鲜有提及。【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B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备受推崇”的是“浑天仪和浑象”,“圭表”是“广为世人所知”。其余各项都是正确的,可以根据文章第一段的信息得知。】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为天文学理论的盖天说诞生甚早,在春秋时代周朝人所著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天象盖笠,地法覆盘”的说法。B.盖天图仪状如伞盖,上绘日月星辰,人可站立其下仰视。盖图可以旋转、倾斜,演示星辰运动状态。C.古代完整的盖天图仪实物己经失传,但在古人的车盖、墓室穹顶上仍绘有盖天图,形制与其相似。D.平面盖天图虽然所绘星位因照顾角度而牺牲了距离,但是比起浑象来,仍然显得直观形象,而且容易携带。【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和推断文中信息的能力,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A项犯了故意曲解的毛病,《周髀算经》是“传说出自周人”,并非肯定。其余各项可以根据文章第二至四段信息得知,均为正确选项。】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盖天图”是说像伞盖一样的天象图,但古代也有用笠制作的法天之器,所以应该也有以“笠”为名的图。B.虽然从古人车盖和墓室穹顶上所绘制的盖天图可以探知古代盖天图仪的主要形制,但是盖天图仪原物必定更加复杂。C.正因为浑象上绘出的星图是人们目视星空的反象,所以浑象上星辰的位置、距离也有不符合实际天象的。D.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浑盖之争,最后浑天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盖以仰视,浑以俯视,应该说两者各具其妙。【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C项犯了无中生有的毛病,原文只是说浑象“不如盖天图直观形象”,并不能推断出“不符合实际天象”。其余各项可以根据文章第二、三、五段信息得知,均为正确选项。】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秦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为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因,欲救此患莫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洲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节选自《 宋史? 廖刚传》)

上一篇:卖保健品的广告词下一篇:六一艺术节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