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创新研究5则范文

2024-05-07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创新研究5则范文(共9篇)

篇1: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创新研究5则范文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创新研究——千分准出制

江苏省建湖中等专业学校徐怀友

内容摘要:从职业中学的实际出去,从学生日常行为的考核出发,从中职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生以“千分”进行量化评估得分,通过实施“千分准出”制,规范学生管理工作,使学生实习、就业及毕业准出工作实现科学化,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关 键 词:学生评价 千分准出 试点方法

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将老师从繁重的管理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高效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有评价学生的标准显然不相适应,对照国家对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将学生综合素养及特长、理论成绩、专业技能及校外实习等方面进行量化积分,实行“千分准出制”。具体为德育及活动、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和专业校外实习五个模块总分为1000分。通过综合考核,满700分方可毕业,同时考虑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突出人文关怀,实施“替代法”和“借贷法”,对德育及活动、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和专业校外实习五个模块中不够的学分可用综合能力中相关得分互换替代,也可通过“学分银行”借贷,等实习就业后取得相应学分还贷的办法完成学分而毕业。

(一)成绩评定量化分

1、德育及活动按200分计算

德育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各学期平时表现和操行等第折算后按学期累加满分200分,相关活动根据活动质量及获奖情况折算后按学期进行累加,此模块由学生管理部门牵头考核,制定具体考核细则(见附件1)。

2、文化课成绩按240分计算

文化课成绩由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物理、化学等相关的文化课组成,根据学校最新出台的学生成绩评定方法折算出各学期成绩(见附件2)。德育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为必修课,物理、化学、书法,音乐等为选修课,各科 1

学分学分按在校学期和每学期开设学科及课时数分配,每学科实得学分按学期总评百分制得分折算所得,总得学分由各学期累加而成。各科成绩由课任老师、班主任和系部每学期折算汇总后交教学管理部门汇总记入学生档案,上传查阅。

3、专业理论课成绩按260分计算

专业基础理论课根据专业不同,每个专业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安排相应课程教学,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科学分根据课程课时数分配,各班级学生在本模块实际实得学分由百分制换算,再由班级任课老师和班主任换算汇总报系部审核后,送教学管理部门备案录入,及时上传查阅,学生每学期各学科成绩折算后按学期累加记入学生成绩档案。具体由教务处联合系部、教研组制定具体实施考核细则(见附件3)。

4、专业技能成绩按250分计算

专业技能包括校内技能训练和技能考证两部分组成。校内技能训练200分,技能考证50分。校内技能训练根据专业不同,每个专业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选取实验实习项目进行教学,学分按在校学期和每学期训练项目和课时数分配,学生实得学分根据学期训练项目百分制得分后折算获得,总得学分由各学期得分累加。在校期间学生必须通过校内技能考核或获得由劳动部门组织的等级工考核证书,满分50分。具体由专业教研组长根据每门项目课程项目的训练时数、考证层次、次数进行分配,报实训部门审批后实施,学生每学期各学科成绩折算后按学期累加记入学生成绩档案,送教务处录入并上传查阅。具体由实训部门联合教学、教研组制定具体实施考核细则(见附件4)。

5、专业校外实习成绩按50分计算

专业技能校外实习按实习班级和实习企业3:7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由招就处制定。学生实习学分由班主任考核收集,送招生部门审核并报教学部门录入和上传查阅。

(二)关于替代

对于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学习基础差,能力不够或专业选择不确当,而对本专业以外知识或综合能力又有特殊表现的,学校考虑其展示个性出发可用其它能力知识得分进行替代。

1.学校结合实际,以活动育人,力所能及地开展活动,在每学年上、下两个学期分别进行技能节和艺术节的基础上应尽量多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2.学生就业后两年内受表彰的可回校换算学分存入,也可补偿模块所缺学分。

3.对于本办法中未列项目,或由于发展而新增项目可参照执行,但需办理确认手续。

4.学校成立专门学分鉴定小组对学生获奖加分情况进行认定,学生每次获奖后于每学期结束前凭证书到所属系部申请统一办理加分替代审批手续,一学期结算一次。

(三)关于“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为累积学分,可将课程和活动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当其中一个模块学分不够时,以存入的学分补加,特别对于因在校期间学分不够要求实习的同学可向学分银行贷取学分而先实习就业,通过实习或就业后获取学分或置换再向学分银行偿还学分而毕业。

高考班学生转入非高考班就读,之前学分以所在班级人均学分,按学期计入其学分银行,进班后,按新在班级考核对应学期的办法进行。

(四)置换学分工作流程

1.学生根据千分准出制文件的相关内容办理置换学分申请,填写申请表后上交至班主任。

2.班主任每两周汇总学生申请表,统一送到相关处室,各处室进行相关学分的鉴定并审核签字。

3.班主任将已审核的学分申请表集中送至所在系部。

4.各系部进行汇总、审核和备案,并将汇总表报至教务处。

5.教务处及时将学生的置换学分录入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五)学生置换学分借支流程

1.学生根据本人学分情况,在每学期末填写置换学分借支申请表并送至班主任。

2.班主任审核签字后,送至所在系部。

3.系部审核签字后进行汇总、备案,并将汇总表送至教务处。

4.教务处进行学生置换学分的借支操作,将学分分配到相应的模块。

(六)关于“千分准出制”的重要说明

“千分制”考核五大类,每类得分应在60%以上,总分在700以上者准予毕业。进入集中综合实习期的学生,学校择优推荐。推荐实习、就业和高考的学生,均须根据同轨班级的“千分制”考核结果从高分到低分,按招工岗位数1:1.5到1:2的比例参加面试双选就业或参加高考。对于学分高于900分且特别优秀的学生,学校将为其颁发优秀毕业生奖品。若学分不够必须向学分银行申请贷取学分,获学校批准后,进入工厂实习,但必须全额还贷后方可领取毕业证书毕业。

总之,我们通过学生“千分准出”的研究,初步探讨了学校评价学生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尝试着进行解决。作为教师来讲,只要能够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学习,获得创造的情感体验,增进对学习和技能研究过程的了解,有助于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学生在知识、技能及思想方法方面的要求。但每一步过程,都需要相应规则和老师的参与,只有注重过程,强抓落实,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再通过师生之间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学生的培养的最佳效果。才能培养一大批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陶西平.《教育评价辞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姜凤华《全方位的教育评价与素质教育》中华硕博网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篇2: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创新研究5则范文

作者:陈达云人气:134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是我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高校处理重大事件的稳定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党的生命力,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意义重大。

一、深刻领会《决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决定》强调“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阐述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更为繁重和紧迫”,指出了“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变化需求,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同步、不一致、不适应和不协调现象。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义十分重大,任务十分艰巨,形势十分紧迫。

1、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高校改革步伐存在着一些不同步

高等学校的根本责任是“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理应走在高校改革的前列。但是,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还没有完全跟上高校改革的步伐,存在着一些不同步。一是学生党支部建设与高校整体规划不同步。在高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学校对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博士硕士点的申报等都十分重视,对党建工作却往往是“说起来重要、落实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学校党建工作中,校级党建工作往往比院级党建工作受重视,院级党建工作往往又比学生党建工作受重视,对基层学生党支部工作缺乏系统研究和深入指导。二是学生党支部建设与教学改革发展不同步。随着学分制的实施与不断完善,原有的班级管理等固有模式不断被打破,“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学生党支部建设仍以班级或年级为基础,党支部工作没能及时跟进学生宿舍、学生社团及团体,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受到制约。三是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进步伐不同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的思想和成长成才需求更具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党中央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发挥理想信念教育和党员示范作用中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学生党员数量的增长与质量提高存在着不一致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我党威信的不断提高,大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任务不断加重。但是,从学生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一是学生党员发展数量与党员质量的提高不一致。在有的地方、有的时候,存在着过分追求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而忽视学生党员质量的现象,出现了少数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端正,只关注在组织上尽快入党,而不去考虑自己如何从思想上入党,导致有的党员思想基础不牢,有的党员不能很好地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有损于党员队伍形象,影响了党组织在广大学生中的威信。二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与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不一致。在一些学生党支部中存在着“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忽略了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导致有的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不高,甚至有极少数党员价值观念模糊,政治立场不坚定。三是学生党员数量增加与学生党员影响力的不一致。在一、二年级中,学生党员经常参与集体活动,党员的影响力较大;到三、四年级后,学生党员参与集体活动的频率逐步下降,党员的影响力逐渐降低。

3、学生党支部的教育活动与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存在着不适应

《决定》把“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作为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永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的客观要求。但是,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教育活动形式、内容、效果,都与“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的要求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首先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党员发展会议占据了支部组织生活的绝大部分,学生党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党支部建设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是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理论说教多,实践锻炼少,不仅没能激发学生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和兴趣,也会使学生党员对自我的认识不足,不能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是学生的表率,进而削弱了党组织的政治影响力,影响着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再次是党支部组织生活封闭、缺乏活力,党支部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受到限制。其四是学生党支部的宣传阵地建设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没有主动去占领网络阵地,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宣传,没有充分展示学生党支部的风采。

4、学生党支部带头人的培养与党的建设要求存在着不协调

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党领导基层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领头雁”。《决定》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要求,“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建设”。但是,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由辅导员或学生党员担任,精力上往往投入不够、业务上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与党的基层建设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现象。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管理与服务等事务性工作不断增加,辅导员既要忙于大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又要承担来自各个方面的学生工作,常常顾此失彼,难以全面兼顾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由学生党员承担党务工作,他们理论功底尚浅,政治敏锐性不强,缺乏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也缺乏党员教育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势必会限制了加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力度,影响党员教育与管理效果,制约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二、深入贯彻《决定》精神,努力开拓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局面

《决定》要求高校党的建设必须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高等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要“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以提高素质为重点,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必须从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党支部建设。

1、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切实改进和强化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

高校学生党支部承担着学生党员的培养和考察、组织和发展、教育和管理等任务, 是党在青年学生中发挥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和带领广大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力量。首先,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像重视学科建设一样重视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有效处理好学生党支部建设与校风学风建设的关系,处理好学生党支部建设与教学管理的关系,处理好学生党支部建设与校、院党组织建设的关系,要把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之中,要从人力、物力、财力、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确保学生党支部的有效建设和工作的不断创新。

其次,要严格按照《决定》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各级党组织必须制定学习、落实《决定》的实施意见,探索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的有效措施。特别是院系党组织要认真总结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经验,分析学生党支部建设中的不足,准确把握学生党支部的职能定位,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增强学生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立章建制、规范管理,切实完善和健全高校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

首先,合理规划,科学建制,确保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整体性和有效性。高校学生党支部具有建制时间短、党员较分散、人员变动大等特点,如何克服学生党支部在建设中的不稳定性和不一致性,如何全面统筹学生党支部建设,增强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已成为各学院加强党建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题。因此,一方面需要深入调研,根据工作需要,科学、有效地组建学生党支部;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建立以学院党委书记或副书记牵头、辅导员以及各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院级学生党支部建设委员会和以学院党委副书记或年级辅导员牵头、本年级学生支委为成员的年级学生党支部建设委员会。在院级学生党支部建设委员会,设立三个常

务部门——组织发展部、宣传教育部、监督测评部,分别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担任部长,按照分工明确、各尽其职、通力协作的原则,直接指导各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各支部定期向年级学生党支部建设委员会报告工作,各年级学生党支部建设委员会负责人和三个常务部门负责人定期向院级学生党支部建设委员会报告工作,从而形成学院党委抓总体、学生党支部书记联席会抓协调、学生党支部具体实施的工作体制。

其次,规范程序,健全制度,确保高校学生党支部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一是通过建立和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党员培养联系人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调查公示制度、发展对象考察与报告制度、发展对象预审制度等章程,建立规范化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发展制度,严把“入关口”。二是通过健全党员会议制度、党支部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议制度、党课制度等系列学生党支部的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党支部工作程序。三是通过健全党员考核与民主评议制度,对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表现、执行纪律情况、完成任务情况和参加组织生活和缴纳党费情况等进行评价,建立学生党员个人考评档案,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

3、开拓创新、敢于实践,构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长效机制

首先在理论学习上,要建立以校院党校为龙头、院级党章研习会和年级(班级)党章学习小组为重点的“校、会、组”多级学习组织,健全学生党员在理论学习中的“管、帮、引”工作机制,在加强学生党员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也引领和指导广大同学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

其次在党团共建上,要在正确处理好党支部与班团委关系的基础上扩大党支部的影响力。在有条件的年级中, 学生党支部书记可以兼任班、团主要干部, 交叉任职;没有条件的年级,党支部与班团委要经常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班上重大问题、组织开展重大活动、确立党群联系人,共同促进班风学风建设。

再次在党员服务机制上,要在精心策划、跟踪管理、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党员的服务教育工作。比如:我们可以以支部为单位,定期开展“树立一个良好的党员形象、读一本政治理论书、写一篇党性剖析文章、帮扶一个同学、培养好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一次有意义的主题教育”的系列教育活动,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党支部开展的活动项目进行评比,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以提高学生党支部的质量;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分别实行“一管一”、“一带多”、“一帮一”工作网络。即在党员少的低年级,可以采用学生党员管理一个班级的办法;在学生党员较多的高年级,可以采取每个党员联系多名学生的办法;到大四以后,可以采用每个党员帮助一名同学的办法,实行“人员明确、指标明确、措施明确、目标明确”的目标承诺管理制度。

4、搭建平台、强化指导,大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

首先,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考核,不拘一格用人才。在高校学生党支部支委配备上,可以由老师指定思想素质过硬、学习成绩优良、作风正派的学生党员担任,也可以充分发挥党内民主,通过竞选、全体党员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支部委员,还可以采取高年级优秀党员跨年级、跨支部指导的办法,不断培养新的学生党务干部。

其次,我们要大胆放手、敢于放权,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党支部的带头人。通过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和考核等措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积极作用, 放手让他们去承担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考察、党员发展材料的整理和会议的召开、党员活动的开展、党员评议和考核等工作,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不断锻炼党性,提高能力。

篇3: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创新研究5则范文

一、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现状分析

首先, 生源质量不高, 新形势下, 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越来越大, 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多都质量较低, 学习水平不高, 基础英语知识更差, 在学习过程中不够主动, 甚至丧失学习兴趣, 一些学生来自偏远地区或农村, 其英语各项能力都较差, 导致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不高。其次, 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 由于大部分职业学校过于追求专业的应用型和技术型, 对英语课程教学的不够重视, 在教学安排、教学计划方面都存在着课时压缩、内容删减等问题, 而且不少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水平有限, 整支队伍的师资力量有待提升。再次, 教学模式落后, 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创新不足, 仍然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 没有充分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也没有把握好英语课程教学的特点,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二、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1.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理念创新。职业学校的教育宗旨是培养推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就业, 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在新形势下, 教师要想对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进行创新, 提升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首先应创新教学理念。因此, 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创新教学理念的前提是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理念, 英语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 突出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的特色, 通过英语教学促使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掌握, 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 教师应着重突出英语为专业提供服务的教学理念, 当前不少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一般, 英语学习是一门公共课程,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专业树立不同的英语教学理念, 突出专业性质,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努力为专业教育服务。

2.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内容创新。在新形势下的职业学校英语教育活动中, 教学创新比较依赖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思维, 通过教师的创新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 受教材内容的限制, 教学创新难以实现, 为此, 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以此促进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创新。职业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深入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与学习能力, 以及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 根据实际学情创造性的安排教学内容, 达到调动学生产生英语知识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 教师应根据职业学校的不同专业, 设计恰当的英语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对英语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不同, 如果将旅游同机械两个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安排的一样, 将会严重影响到英语教学效率。另外, 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以及他们将来的工作岗位, 创造性的设计英语教学内容, 而且做到与时俱进。

3.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新形势下, 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 为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进行创新性教学, 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实现。在职业英语课程教学中, 教师可以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为基础, 尝试与学生的专业与工作岗位有机结合, 突出与学生具体专业相关的英语单词教学、口语、语法和句型训练等, 更应突出语境训练模式。同时, 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应创设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语用情境, 引导学生将所学习与掌握的英语知识转变为技能, 为专业服务, 从而替他们他们的岗位竞争力与适应能力。另外, 教学方法也需创新, 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采用新式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包括任务驱动法、趣味性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 并合理利用多媒体教技术,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使英语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让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中始终情绪高涨。

三、总结

在新形势下的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活动中, 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从多个方面对英语教学进行合理创新, 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 促使学生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 提升专业技能, 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职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性的技术性人才, 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语言交际是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新形势下, 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应根据时代的发展与研究,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知识。笔者对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如何创新作深入研究, 并制定一些有效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桂金莲.谈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 2015, 08:139-140.

[2]全平.职业学校基础英语教学的创新方法探究[J].科技风, 2013, 07:203.

篇4: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创新研究5则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职业学校 英语教学创新

职业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为主,但是在新形势背景下,英语知识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与普及,为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将来的就业,职业学校对英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为此,职业学校英语教师通过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创新,可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与就业需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主要现状分析

首先,生源质量不高,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招生规模越来越大,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多都质量较低,学习水平不高,基础英语知识更差,在学习过程中不够主动,甚至丧失学习兴趣,一些学生来自偏远地区或农村,其英语各项能力都较差,导致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不高。其次,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大部分职业学校过于追求专业的应用型和技术型,对英语课程教学的不够重视,在教学安排、教学计划方面都存在着课时压缩、内容删减等问题,而且不少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水平有限,整支队伍的师资力量有待提升。再次,教学模式落后,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创新不足,仍然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没有充分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没有把握好英语课程教学的特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二、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1.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理念创新。职业学校的教育宗旨是培养推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专业技术型人才,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就业,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想对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进行创新,提升英语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应创新教学理念。因此,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创新教学理念的前提是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要求与理念,英语教学以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突出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教学的特色,通过英语教学促使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教师应着重突出英语为专业提供服务的教学理念,当前不少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一般,英语学习是一门公共课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专业树立不同的英语教学理念,突出专业性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努力为专业教育服务。

2.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内容创新。在新形势下的职业学校英语教育活动中,教学创新比较依赖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思维,通过教师的创新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受教材内容的限制,教学创新难以实现,为此,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以此促进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活动的创新。职业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深入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与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的实际学习需求,根据实际学情创造性的安排教学内容,达到调动学生产生英语知识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教师应根据职业学校的不同专业,设计恰当的英语教学内容,不同专业对英语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不同,如果将旅游同机械两个专业的英语教学内容安排的一样,将会严重影响到英语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他们将来的工作岗位,创造性的设计英语教学内容,而且做到与时俱进。

3.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为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创新性教学,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来实现。在职业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为基础,尝试与学生的专业与工作岗位有机结合,突出与学生具体专业相关的英语单词教学、口语、语法和句型训练等,更应突出语境训练模式。同时,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应创设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语用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习与掌握的英语知识转变为技能,为专业服务,从而替他们他们的岗位竞争力与适应能力。另外,教学方法也需创新,在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新式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任务驱动法、趣味性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并合理利用多媒体教技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英语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中始终情绪高涨。

三、总结

在新形势下的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活动中,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从多个方面对英语教学进行合理创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促使学生通过英语知识的学习,提升專业技能,为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桂金莲.谈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5,08:139-140.

[2]全平.职业学校基础英语教学的创新方法探究[J].科技风,2013,07:203.

篇5: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创新研究5则范文

我国监狱的工作方针是“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而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是我国监狱的最终目标和任务,在国家文明不断进步,国家法制日趋健全的今天,在押罪犯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新变化,如何对教育改造工作重新定位,直面改革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发挥监狱的矫正功能,进一步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就新形势下怎样创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教育改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心理、行为、价值观念等发生巨大改变,使相对封闭的监狱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也使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式相对滞后,科学性相对缺乏,集中表现在:教育内容单调、狭窄,方式方法陈旧,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和吸引力,“三课”运行不平衡,不能适应、满足改造工作的实际需要。思想教育从概念到概念,从形式到形式,教育方式单一;文化教育教材滞后,内容、层次与罪犯年龄、文化程度不相适应;职业技术教育过于关注监狱生产发展的需要,忽视罪犯回归社会谋生就业的需要。这反映了我们的教育改造工作的机制和手段落后,局限性大,没有很好地把握、运用教育改造的规律,为开创监管教育的新路子和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服务。

二、对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创新的思考与探索

(一)大力推进教育改造工作社会化进程

罪犯教育的社会化就是克服监狱工作的封闭性,加大开放力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罪犯的教育纳入社会教育大系统中,改变单一的教员队伍结构,改变监狱呆板、单调的教育模式,让全社会关注监狱的罪犯教育。监狱要全方位地引入和利用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监狱服务,尤其要重视罪犯家属在教育改造罪犯中的作用,加强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形成对罪犯的教育合力,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一是与社会联合办学,借鸡下蛋,租船出海,是搞好罪犯教育的便捷渠道。二是要建立起正常化、长期性的“教育协作”网络和一支相对稳定的社会帮教志愿者队伍。三是要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通过建立“监狱法律援助工作站”,沟通社会法律援助机构与罪犯的联系,为罪犯提供义务法律咨询及代理业务,帮助罪犯解决婚姻危机、老人赡养、子女入学、财产维权等实际困难。四是要实现社区矫正与监狱教育改造的“无缝对接”。监狱应及时向地方公安机关或安置帮教部门提供刑释人员详细的改造情况和重新犯罪前景预测资料,以便对刑释人员进行控制和教育,从而有效地防患于未然。

广州监狱在教育改造工作社会化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这种开门办教育的做法,既解决了监狱的师资、资金、技术难题,也让狱内教育不与现实脱节,使监狱的教育改造事业焕发生机与活力。

1、签订帮教协议书。先后同广东商学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白云区就业训练中心等多家单位签订了《开展帮教与社会实践活动协议书》,聘请了党的十八大代表、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赵广军为罪犯道德教育辅导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开展对罪犯的教育转化工作。

2、亲情帮教。亲情教育对抚慰罪犯受伤的心灵有巨大的驱动力和亲和力,亲情观念强烈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罪犯的心理渴求,激发他们在希望中改造。亲人的关怀、情感的呼唤,往往是罪犯改造的主要动力。监狱联合家属共同做好对罪犯的亲情帮教工作,对激发罪犯积极改造,悔过自新,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是开通亲情电话和亲情留言信箱,为罪犯和亲人更好的联系和沟通提供方便,有利于稳定罪犯改造情绪。二是充分利用监狱“开放日”活动和每月会见的机会加强亲情帮教工作,通过罪犯家属查询信息网促进狱务公开的延伸,不仅使罪犯端正了改造态度,明确了改造目标,同时也让家属们对监狱公正文明执法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更为积极地配合监狱做好对罪犯的帮教工作。

3、文化帮教。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广东阅海轩图书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借书、赠书、购书等活动,不断丰富罪犯的文化生活。每年的监区文化艺术节,监狱都邀请社会文艺团体及知名人士,如黄俊英、何宝文、唐彪等著名艺术家来监开展文化活动,为罪犯创造了浓郁的改造文化氛围。

4、技术帮教。监狱与白云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办学,成立了白云区劳动就业训练中心广州监狱培训就业指导基地,并利用好罪犯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当地培训总体规划和省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补助资金补贴范围这个政策,依托社会劳动培训部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召开就业推介会等方式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5、心理帮教。监狱与华南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日报、广州市西亚蕾莎心理咨询中心等高校与社会团体合作,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来监为罪犯开展心理讲座、分类矫治课、座谈会、心理咨询等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感受,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6、法律援助。监狱设立了广东商学院法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多次邀请广东商学院法学院的师生来监开展法律咨询帮教活动。

(二)不断丰富教育改造工作的载体

监狱要积极运用科技手段,不断拓展罪犯教育的新载体、新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改造的科学含量和实际效果。一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新的载体让教育改造的内容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广州监狱先后编印了《入监手册》、《出监手册》、《罪犯入监心理健康自助读本》、《罪犯出监心理健康自助读本》及《罪犯出监教育职业规划读本》,创作了《服刑人员行为规范歌曲集》,开展漫画创作和心理情景剧表演,在出入监教育中开展“十个一”辅助教育活动(即在每一期入监教育期间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一次改造宣誓活动、一次忏悔活动、一次背诵行为规范比赛、一次文艺晚会和一场体育比赛,观看一部爱国影片,给亲人写一封感恩信,回忆一件最感动的事,学会十首红色歌曲),评选宣传“十大先进改造典型”,以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寓教于乐。二是开发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狱内网络系统储存管理罪犯改造信息,掌握、分析罪犯的思想变化规律;建立电子图书室、阅览室,发展电化教育,推进多媒体教学;探索建立“电子监狱”,利用互联网实现“网上教学”、“网上探监”、“远程视频心理咨询”。三是大力加强监区文化建设。监区文化是罪犯改造的软环境,对罪犯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全天候的。广州监狱积极推进“一区一品牌”建设,使监区文化丰富多彩,以宣传先进思想、倡导文明、弘扬正气为主旋律,切实发挥监区文化在价值上的引向功能、道德观念上的矫治功能、文化思潮上的导示功能,积极构建富有监狱特点又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监区文化环境。

(三)切实增强教育改造内容的系统性、针对性、实效性

监狱要紧贴监管改造工作的实际,适应罪犯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罪犯的不同特点、禀赋,因人施教,发挥特长。一是要围绕一个“实”字,完善分类教育。要改变以犯罪案由为划分标准的分类教育,研究以罪犯的危险程度、恶性程度、改造难度为划分标准的分类管理、分类教育。从罪犯个体的具体情况出发,针对罪犯个体不同的犯罪原因、生活经历、社会背景、文化程度以及个性特点等采取个别教育。自罪犯入监开始与罪犯共同制定每一个罪犯的个别教育方案,规划刑期,确定切实可行的改造目标。如广州监狱目前正在推行的“一人一策”制度,强化对罪犯的分类教育和个别化矫治,整合管理、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矫治方案的制定,指定专管干警负责矫治方案的落实,针对罪犯具体的思想和实际问题进行单独的教育和感化,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沟通性和渗透性等特点,做到了量体裁衣,因人施教。二是要围绕一个“责”字,完善个别教育工作运行机制。为增强监狱警察个别教育工作的责任心,要坚决落实分管警察对分管小组罪犯的包管、包教、包转化、包安全稳定的责任制,把小组改造秩序的好坏、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重点罪犯的转化程度等作为考核个别教育成效的依据。如广州监狱以“专教共管”模式实践个别化教育的新方式方法。为确保对每名罪犯的监管、教育工作的全覆盖与延续,不出现管理教育缺位的现象,广州监狱将2名监区警察组成一个“专教共管单元”(即“警察管教单元”),对应负责管理教育2个监舍小组(即“罪犯专教小组”)的罪犯,原则上一名警察负责专教一个监舍小组。以专教与共管相结合的方式,整合警力,互为主辅,合理分工,以确保对罪犯日常管理和个别教育工作的全面覆盖与延续。三是要围绕一个“效”字,把握教育改造罪犯的最佳时机,增强教育效果。在改造罪犯过程中,要善于捕捉罪犯容易发生转变的有利时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教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篇6: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创新研究5则范文

关键词:职业良心,职业道德,创新研究

一、职业良心与职业道德之间的辩证思考

1. 职业道德是职业良心全面体现的基础

职业良心不同于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一种行为准则, 是任何从事职业的人类都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只有职业良心意识较高的人群, 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 才会严格遵守行业职业道德, 并按照职业道德的最高标准严于律己。而职业良心意识不够的人群, 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 可能会因为一己之私或一时道德偏差, 做出有悖于职业道德的事。

例如, 在5·12汶川地震中发生的“范跑跑”事件, 便是职业道德与职业良心无法全面平衡的经典案例。在大地震到来时, 身为教师, 本应在第一时间组织学生有序撤退, 同时, 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 履行自己身为教师的职业责任。然而, 面对大地震, 这位“范老师”却丢下学生, 一跑了之, 完全罔顾了身为人师的修养, 可谓职业道德败坏的典范。

在我们反思上述案例的同时, 也应该从职业道德与职业良心的角度对“范跑跑”事件进行全面审视:正是因为范美忠没有在危机时刻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 因此他的职业良心也无从谈起。这也从侧面印证出:职业道德是职业良心全面体现的基础。

2. 职业良心是职业道德发展的高级形态

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审视职业道德与职业良心的关系, 可以得出结论, 即:职业良心是职业道德发展中的较高形态和高级阶段, 职业良心是自律时期职业道德的体现。在从业者的职业生涯中, 职业良心对从业者的行为活动起主导作用, 是从业者进行职业活动的精神动力。

在人们的职业生涯中, 职业良心往往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 在一个人从事一份工作的初期, 他并没有对该行业的职业道德进行充分了解, 在日常工作中的操守和准则, 都按照良心的规范标准进行衡量, 在这个时期, 良心对职业道德的辅助作用可见一斑;当他完全了解从事该行业应遵守的相关职业道德后, 是否遵守这些职业道德规范, 又受到了职业良心的控制。因此, 职业良心一直左右着从业者职业道德的方方面面, 贯穿在从业者职业行为发生的所有阶段, 也是职业道德情感集中体现的重要标志。

二、关于职业良心观与道德建设的具体思索

1. 杜绝功利思想, 培育职业道德良心

科学的评价标准对职业良心和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行各业都必须建立明确的评价评价和审查体系, 对职业良心和道德做出客观的要求。然而, 受社会“暗流文化”的负面影响, 功利思想充斥着一些行业, 甚至影响了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导向。

例如:目前, 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将GDP的增长率作为考评干部的关键指标, 甚至是唯一指标, 这导致很多干部官员的实际工作导向性发生了偏移, 一味地以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凸显自己所谓的“工作业绩”, 甚至为了提升地方的GDP增长率, 引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让环境成为GDP发展中的牺牲品。例如, 2014年12月, 经济参考报报道的《砂霸与地方政府分食长江采砂暴利》, 便剑指江西、福建等地的地方政府官员, 为提升GDP损害环境。当然, 诸如此类的案例十分众多, 无一不反映出在功利思想的腐蚀下, 一些地方官员职业道德意识的淡化。因此, 笔者认为, 在职业良心与职业道德建设之路上, 杜绝功利思想显得至关重要。

2. 树立职业道德信仰, 培养职业良心理念

信仰, 是从事任何事业的基石。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良心体系的构建中, 树立信仰, 养成理念, 理应成为重要的环节。具体来说, 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方面, 各企业应加大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培训。在日常的人力资源培训中, 企业的管理者应为员工提供定时的职业道德培训, 通过外出培训、内部讲座等途径, 让员工学习到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 充分认识到职业良心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另一方面, 构建职业道德素养考评体系。在日常的员工管理中, 构建职业道德与职业良心的量化考评体系, 并将其作为员工绩效考评重要指标, 与员工的岗位晋升、物质奖励挂钩, 不失为一种新颖的管理方法。在此模式下, 以强制性的措施, 使员工充分重视起职业道德与职业良心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应。

3. 树立道德模范, 培养职业良心标兵

在职业道德体系的构建中, “树立模范, 培养标兵“的方式, 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使广大群众感受到道德模范的魅力, 体会到良心标兵的价值, 从而为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标尺。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各行各业应通过报纸、网络、新闻、微信、微博等媒体, 不断宣传本行业内职业道德模范的事迹, 传递正能量。例如, 我国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等活动, 以榜样的辐射效应, 向社会各界宣传职业道德模范的案例, 向人们展示了职业良心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 因此, 广大群众应多接触上述信息, 并以榜样的行为作为自己职业道德、职业良心建立的标准, 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道德综合素养。

三、结论

新时期下, 职业道德与职业良心的建设, 理应成为各行各业管理者、从业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从整体上看, “加强职业良心观建设, 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7: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创新研究5则范文

关键词:新形势 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 探索 创新

在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要极积地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加强德育教育工作,这是中等职业教育迫在眉睫的中心工作。要把加强德育工作和中职学校的实际结合起来,对德育工作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使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需要。

一、认真分析研究新时期中职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

从近年我校招生情况看,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职校生具有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差,养成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等特点。不少学生因为家庭娇惯、社会影响,许多人理想信念缺乏、没有集体合作意识、纪律意识、劳动意识;他们自信心不足、没有上进心、自我约束和调控力差、思想情绪不稳定;唯我独尊、自私自利;虚荣心强,性格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等等。

二、创新德育工作的新举措

(一)共性问题规范教育

对般共性的德育问题,要以规范教育为主,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来把握学生心理,因势利导,教育和引导学生珍惜时光,朝着向上、进步、成功等方向发展。

(二)热点问题实情教育

热点问题是就业问题,就业难是许多中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职业学校招生难,主要也是家长考虑到子女就读职校后没有什么出路,难以就业。对此,职校要针对这个问题办好适合社会能更好就业的专业,更多地花大气力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要与企业对接,联合办学,以便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对他们要进行实情教育,鼓励他们把人生的理想和职业特点有机地结合,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增强素质。

(三)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对不同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对一年级的学生,学校要从理想信念、学习习惯、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等方面加强教育。二年级学生由于对学校环境已经熟悉了,处在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并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开始考虑了,因此,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法制意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对三年级学生应从职业道德、工作纪律、择业观念、社会责任心、就业前的岗前培训教育为主,还应加强德育教育、企业文化建设等相关的教育内容。

(四)对特殊群体要进行爱心教育

在中职学校存在一小部分学习和品德不良的特殊学生,对他们的特异性,我们要采取以情感人的爱心教育。对特殊群体要注意做到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和他们交朋友、谈心谈话,拉近距离,同他们建立平等、友好、和睦的关系,让他们获得亲切感、信赖感、建立尊重感,从而以便发现问题,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具体问题,让爱心教育放射光芒。这样一来,特殊群体的德育工作就好开展了。

三、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要与时俱进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中职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提升德育队伍档次

中职学校要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一套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政教处工作人员分层抓,专职教师相互配合的德育工作组织机构体系;要选派工作能力强的教师充实德育队伍,加大德育工作的教育力度,对德育教师进行的培训和奖励,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师德建设,壮大德育队伍力量,提高德育队伍素质,使德育队伍上一个新档次,以保证德育工作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三)突破德育教学效果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力求实现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高度结合,创建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应积极采用规划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等德育教材。学校还应该根据教学实际,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美育教育、公共关系礼仪教育和实训系列的校本教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中职学校要开设学生的校园实习劳动教育课,并且把它纳入必修考试课范畴,制定出实习劳动教育课考核规定与细则,加强对学生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劳动任务等方面的量化“考核细则”;加强组织与管理,严格考评机制,狠抓任务的落实,大力实施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事实证明,参加了校园实习劳动教育课后,82%的学生基本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许多学生积极的参加升高职、职业技能过关考核、计算机等级证书获取等活动,他们的精神面貌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就业的观念日渐增强。

总之,面对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德育工作的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先进的德育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促进德育工作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做好。

参考文献:

[1]汤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浅析[J].成才之路,2008(29).

[2]赵蓓.试论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4).

[3]陈群辉.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职业圈,2007(8).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活动模式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O185)研究阶段性成果”。

篇8: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创新研究5则范文

选聘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担任大学生村官, 是新时期党和国家着眼于加强三农工作、巩固基层政权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培养造就经过基层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工程。自2001年以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进行了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探索,大学生村官经历了从试点到全面铺开的发展过程。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41万人,目前在岗22万人,基本上覆盖了全国1/3的行政村。

在2014年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上,中组部部长赵乐际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措施,把大学生村官工作做得更好。提出了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基本要求,着力提高重点院校优秀毕业生和学生党员比例, 严把入口关,要坚持好中选优,保证质量。探索采取学校推荐、组织考察、双向选择、驻村见习与考试选拔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把有理想抱负、热爱基层、有志于扎根农村的优秀毕业生选聘到大学生村官队伍中来。

在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召开之后,各地各部门在认真做好学习领会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村官的选聘机制,优化当前的选聘制度,努力把立志服务基层、热爱农村工作、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毕业生选聘到大学生村官队伍中来,确保“优选种子育好苗”。

1选聘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职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选聘初衷与应聘初衷存在矛盾,立志到农村干事创业偏少

近年来,随着各地政府就大学生村官编制、福利待遇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较为丰厚的政策规定,这在一定程度吸引了较多的高校本科毕业生,甚至硕士研究生加入到大学生村官的选拔竞聘中来。但是,经调查了解,大学生选择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原因涉及诸多方面,其中就有一部分大学生把选择到农村担任大学生村官作为过渡性职业,把大学生村官当作跨进公务员队伍的一个跳板,同时不断地寻求其他就业岗位, 等待找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时,就开始“跳槽”。据大学生村官发展报告课题组2013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的主要动机依次是:到基层锻炼,为从政打基础(68%);走进农村,了解国情(52%);想为农民做点事情(51%);体现个人价值(46%);想为家乡做点贡献(38%);工作不好找先就业(18%);工资待遇不错(5%);工作压力小(1%)。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2013年的一个调研同样表明,6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选择初衷是为了体验农村生活,历练自己,培养个人才干和为农村经济发展奉献智慧,30%以上是为将来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打基础或解决就业问题,还有近20%是因为看中了各种优惠政策才来做村官的。上述心理和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成为“村官”是与我们的选聘初衷相违背的,这就从根本上使我们的选聘机制发生了偏离。

1.2专业不对口,真正适合当下农村发展需要的村官不多

目前,农村最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带头示范作用的专业技术人才。然而目前的大学生村官专业背景比较宽泛,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文科出身,真正具有农学知识背景的技术人才相对偏少,从而导致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在能力上表现出明显不足等现象。2010年3月,大学生村官研究所联合人民网、《人民日报》党建周刊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共同开展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村官中,所学专业所属门类最多的是管理学,比例占16.8%,接下来依次是法学、文学、工学、教育学、理学、经济学、 农学、医学,比例分别占12.8%,12.7%,12.1%,9.5%, 9.3%,9.0%,3.4%,2.2%,非上述学科比例占10.4%。 从此次开展的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村官的专业构成分布比较广泛,但是分布不均衡,所学专业中最多的是管理学、法学、文学等,而农学、医学类人才很少。就我国农村目前发展所急需的人才来看,大多数专业存在不对口现象。

专业不对口说明目前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成效不够显著。当然,所有的专业发展对于中国各地千差万别的农村来说都是需要的,但是就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言,当下对农业技术类、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需求相对较多,而目前的选聘机制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发展所需。

1.3环境不适应,主动融入农村的意识不够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就要先做“村民”后做 “村官”。工作上要积极主动,从小事做起,要把村民认不认可、村民满不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标准。通过入户走访、与村干部沟通交流等途径,尽快了解村情民情,要耐心听取村民们的诉求,有针对性地化解一些矛盾,真正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可是,大学生刚刚迈出校园,由于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一些人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虽然在选择担任大学生村官后,个人有着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真正去面对农村的落后与农村人的低教育水平,势必在心理上产生较大波动,一时难以适应,不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其次,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更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大学期间的学习主要是埋头读书,真正参与到农业生产建设的很少,到了基层一头雾水,加上来到新的环境,面临着生活不习惯、 语言沟通障碍、人际关系复杂、工作繁琐等问题,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开展工作。还有部分大学生参加大学生村官选拨并非真正关心“三农”,而是迫于就业压力, 从内心深处对选择当大学生村官还是感到不理想、不满意,即便在农村工作了,还是想着报考公务员或三年后的出路。

2进一步创新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2.1 准确把握对大学生村官的定位

大学生村官的定位,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2部委在2009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中对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定位已经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具体到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大学生村官所作的工作就比较复杂,比较多的是事务性、临时性、季节性的工作,至于工作的内容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工作时间上也没有8小时内外。 一些地方专门出台了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办法,对大学生村官的职责进行了量化,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中组部部长赵乐际在2014年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定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了解国情、熟悉基层、心贴群众、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人才;二是强基层组织,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

党和国家之所以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其目的也是希望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户家中,走进田间地头, 切身感受农村生活,了解群众疾苦,收集群众意见, 排查群众矛盾。期望他们在基层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为党政干部储备后备人才。通过搭建大学生村官实践成长这个平台,让大学生村官更多地了解村情民意,更快地融入农村、农民生活,着力增强大学生扎根农村意识、服务群众意识、锻炼自我意识, 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2积极调动高校在大学生村官选聘中的引导作用

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村官的母体和源头,在大学生村官的选聘中应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创新举措,积极引导更多更好的有志青年到新农村的广阔天地去建功立业。因此,高校在大学生村官选聘前期,要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的作用,针对不同就业意向的大学生实施分类引导,引导大学生认识人才成长规律。

对有意向报考大学生村官的学生,优先组织他们参加“三下乡”活动,引导大学生认识、了解村官的特点以及相关政策,激发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村官职业的兴趣与热情。通过让他们亲身体验农村的风土人情, 让他们充分做好心理准备、能力准备和适应艰苦环境的勇气准备,这样大学生也能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价定位,进一步明确就业意向。

在选聘过程中,学校要主动加强对大学生村官选拔工作的领导,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把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工作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重点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践能力、专业技能进行考察。大学生村官必须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 工作上要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努力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在考察时,遵循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选聘原则,通过多角度、多渠道的调查对选聘对象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同时通过校园网等媒体对选聘对象进行网上公示,让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在阳光下进行,进一步引导更多优秀青年投入到大学生村官队伍中来。同时,学校还要配合组织部门,如实汇报大学生村官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情况。真正把有干劲、能力强、不空谈的实践型人才选拔出来,满足农村发展的实际工作所需。

2.3充分发挥基层在大学生村官选聘中的主体地位

当前,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是按照统一组织、 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具体是由省委组织部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部门负责组织,由市级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教育、财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实施,高等院校党委组织部参与配合。一般要通过个人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体检、公示、决定聘用、培训上岗等程序进行。在实际操作中,大学生村官的选聘工作没有很好地与基层实际需要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衔接,基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与大学毕业生的专业背景没有进行很好的优化匹配。

篇9: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学生评价创新研究5则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创新

一、当前我国中职学校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根据对当前新形势下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所开展的英语教学面临问题进行分析,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一是基于指导思想层面进行分析,相当一部分学校忽视,在学校主要领导以及制定教学计划环节普遍存在这样思想,并且还有一些英语教师也抱有这样的思想;二是基于学生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学生存在比较复杂构成,初中毕业生这是中职学校的主要来源,普遍存在比较差的基础,缺乏学习英语兴趣,并且并不重视英语;三是基于教师构成进行分析,中职学校往往从师资力量配备上明显不足,并且在年龄结构上存在老龄化趋势,整个队伍并不能够保持稳定性;四是基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绝大多数教师实施的是以往传统填鸭式教学,主要是课堂讲授,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忽视,也并不能按照学生具体情况做好教学,欠缺提升学生实用能力与学习兴趣培养,普遍存在不佳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受到教学条件的局限,导致很难确保实施教学计划,工作环节重视并不够,投入热情衰退,这对实现教学目标造成影响。

二、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创新应用教学理念措施

根据对中职学校进行分析,其目的就是培养出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到英语教学当中,这也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英语基础技能与知识,强化培养专业技能与知识,提升实际工作当中学生英语英语能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在积极在教学环节贯彻具备一定创新性的教学理念。

一是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对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必须在学生学习环节时刻遵循,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积极营造和谐与宽松学习氛围。教师必须及时鼓励学生进步,以便可以在其内心树立学习自信心。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提供帮助,教学在进行基本要求坚持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专业、学校现实情况,以便可以让学生将其潜能发挥,可以得到相应的借助英语实施交际能力;

二是通过多项活动的开展,积极倡导参与体验。英语教学应该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提升,使得实践英语的广度与深度得到积极扩展,注重进行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故事会、英语角、朗读、英语班会、唱歌等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教师还必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组织,而且将相应的帮助与指导提供给学生组织活动;

三是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使得学习渠道有效拓宽。英语课程应该将课程资源积极开发与合理利用,使得将一些贴近时代、生活、设计的丰富的健康内容课程资源提供给学生,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等教育技术的积极利用,使得当前的教学环境有效改善,凭借互联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做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使得英语教学的实用效果与开放性得到有效提升。

三、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改善的重点

一是注重英语教学当中教师主导作用。英语教学当中学生是在主体地位,可是主导地位的是教师,学生学习效果与实现教学目标往往会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不管哪个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环节当中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部门应该对建设英语教师队伍高度重视,并且要做好专业化、年轻化、梯队化。将一些拥有扎实业务素质与比较强实践能力的英语教师引入到教师队伍,注重培养青年英语教学,通过合理科学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制定,这样就可以让教师存在广阔发展空间。另外还应该注重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将充分的学习交流机会提供给教师,通过先进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引进,积极鼓励教师做好教学水平的提升,以便可以具备进一步提升发展机会,做好相应教学经验总结,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活动。

二是做好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中职英语教师必须做好英语教学理念的创新,借助创新精神,全身心投入英语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有机贯彻各项能力,借助其发生教学模式,引导与启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做好新教学实践的开展,其侧重点是提升学生实际应用应用能力。教师还应该做好课堂的有效利用,通过相应情境的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还应该注重趣味教学法的运用,将学生的心理抓住,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通过学生思维的启发,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积极指导学生做好各种类型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进行才能展现的舞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学习、生活、工作当中逐步渗透应用英语,新阶段技术工人所应该掌握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英语能力,这也将新的要求提出给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这就应该紧扣当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学目标,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传统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积极培养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获.对中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7).

[2]蒋敏良,蔡翠芳,谢雄英.论中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3).

[3]高美.新形势下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创新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2).

上一篇:《踏雪寻梅》教案下一篇:2023年会计岗位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