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改革

2022-09-11

一、当前我国中职教育的现状

目前, 为了维持经济的继续增长和国家竞争力, 中国必须从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转变为知识型经济发展, 这就需要更多的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从2015年4月对全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 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6%, 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 虽然增长较快, 但供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1]。这导致一方面许多本科生无法就业, 而用人单位却招不到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技能已经成为知识型经济发展的瓶颈了。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改变, 学龄人口数量逐年下降, 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了, 这也要求我国占人口比例更小的年轻一代提高生产力支撑老龄化的人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指出, “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 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 加大职业教育投入。”[2]因此, 加大职业教育改革是国家一项重要任务。

而我国职业教育, 近几年来, 由于适铃人口减少, 高等院校不断扩招, 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标准更偏向于高等院校的毕业生, 再加之学生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选择上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逐年减少, 造成中职学校生源不足, 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中职院校的生存令人堪忧。再者, 过去的职业教育模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职校办学条件目前是整个教学事业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师资队伍, 面临着质量严重短缺, 刚毕业的新教师没有相应的实践经验, 就到中职任教, 缺乏对行业现状的认知, 在教学中, 常常因为各种客观条件的缺乏, 老师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实践培训, 影响教学的质量效果, 造成教学与实际生产退离的现象;办学模式——校企合作还只处于起步, 多数中职学校仍死板教材, 而实训课程则大多流于形式, 还没有制度性的突破;管理模式, 和大学一样, 存在着行政高于教学的问题, 等等。这些已经严重地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因此,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

二、发展我国中职教育的几点思路

提高社会职业技能已经刻不容缓, 必须大力改革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立足于新农村建设, 加强职校生的吸引力, 走校企合作的道路, 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 加大资金投入, 并进行检查反馈。

教育经费方面, 政府一直是投入主体。政府需要切实改变重大学、轻职教的传统理念, 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在增加经费投入的同时还应加强监督, 注重增强资金使用的效益和针对性, 对教育资金的使用进行检查反馈及评价, 并作为调整日后投资的标准[3]。职校不能仅引进硬件, 建造房子和添置设备, 在专业建设中还应当做到软硬兼施与双管齐下, 也就是既重视硬件建设, 又要重视软件投资, 两手都要抓, 有了高素质的软件才能发挥出一流硬件的作用, 培养出一流的技能型人才。教师培训力求全面, 让每一位教师能有常态化培训, 在资金上鼓励教师教学改革, 奖励有成果的教师, 而不是几个骨干教师或领导出去“考察”“参观”。中等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属于技能型的人才, 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要贴合行业实际, 让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能够很好的满足地方和行业的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加大对中职学校经费投入的同时, 还要创新经费筹集模式, 比如建立政府、受教育者、企业单位共同体承担和多渠道化的方式来增加中职学校的经费投入新机制, 只有得到了支持,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才会有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 建立健全制度化的校企合作机制

我国结合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已经走了若干年了,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同时进行, 并且这种教育模式又以企业为主体, 职业学校中理论教学与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 突出实践导向。但是, 到目前为止, 职业学校大多还仅仅是理论上的呼吁, 实际中学校还没有真正与企业紧密结合, 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企业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 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校企合作缺乏长效机制;职业教育对企业的吸引力仍有待加强[4]。要制定校企合作的具体规定, 促进组织中小企业联合举办或者由行业主办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 打破部门和职业学校类型的界限, 整合和有效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 合理规划区域校企合作布局, 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途径。教师应该定期去企业挂职锻炼, 体会本专业, 领悟社会或企业需要的实用技能, 让双师制真正利用起来。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结合点,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 使企事业单位参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 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 提供兼职专业教师。产学结合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保证。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加大职校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用能力。

(三) 提高一线教师的学校地位, 改革管理模式

一个学校的发展, 完全是人的因素, 是教职工团队的因素。一切围绕教师转, 现在很多学校行政级别高于一切, 这方面做的还很欠缺, 仍然是领导一人说了算, 一切如果还是围绕检查, 评估来运转, 必然导致设施成摆设, 硬件没人用, 造成资源极大地浪费。很多单位增添设施可能还是几个领导们闭门造车, 最后设施浪费。检查组应该重点检查设施使用情况, 不定期抽查设备的使用率。对那些购买不用或使用少的设施, 应该追究责任人。这样能督促学校重视教师, 鼓励学生实践活动。

(四) 办学目标上, 可以借鉴美国的社区学院

我国目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一般是属于地方政府管理, 是要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由于各种原因与地方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原因就在于定位并不清晰, 没有与地方发展需要形成统一的思路, 使得职业教育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 可以借鉴美国的社区学院的办学模式, 立足于自己的特色, 才能使职业技术教育找到立足点和发展空间。当前, 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大规模转移, 提升农村现有人口的人力资本、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培养高素质新型城镇居民是一个迫切任务, 而这其中职业教育就可以发挥关键作用[5]。这样, 不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融入城镇化的进程, 也可以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

(五) 政府在体制上对职校生给予支持

这点十八大已经体现, 缩小贫富差距, 提高一线工人的工资, 增加技术人员的待遇, 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这样以来提高中职学校的吸引力。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 以工作业绩为重点, 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四位一体”的技能人才评价新体系。突破在学生比率, 学生年龄, 学术的学历和身份的界限, 提升中职学校高技能人才的晋升空间政府要重视技能人才, 创新职业机能和职业资格制度, 引导行业以业绩贡献程度来分配收入的相关机制, 倡导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

总之, 如何破解技师缺乏的难题, 也是破解职业教育难题, 还需要切实加大对高级技能人才发展和培养力度, 还应从实际出发, 政府、企业、学校及相关部门深入思考的问题, 虽然在解决的措施和途径上面不一致, 但殊途同归, 都是为了让我国的中职教育收受律保护和制约, 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既然职业教育有层次性和专业性, 那么不同的职业学校必须具有自己的层次, 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只有这样, 它才能在教育结构中谋求自己的地位, 才能为国家创造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摘要: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要发展职业教育, 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整个教学事业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必须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 并进行检查反馈;建立健全制度化的校企合作机制;学校应该提高一线教师的学校地位, 改革管理模式;办学目标立足于培养高素质新型城镇居民的技能, 为地方服务;政府在体制上对职校生给予支持, 建立技能型人才评价新体系。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国家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中国网2004.9.8.[1]国家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中国网2004.9.8.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国务院常务会议, 2010.[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国务院常务会议, 2010.

[3] 陈晓芬.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3]陈晓芬.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4] 周燕, 蒋国平.农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与突破策略[J].高教论坛, 2009, (10) :29.[4]周燕, 蒋国平.农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瓶颈与突破策略[J].高教论坛, 2009, (10) :29.

[5] 李梦卿, 张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从农业化走向城镇化[J].教育发展研究, 2014, (6) :13-14.[5]李梦卿, 张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从农业化走向城镇化[J].教育发展研究, 2014, (6) :13-14.

上一篇:高职数学慕课平台建设与资源利用探究下一篇:室内陈设设计在现代商业展示空间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