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水为话题的作文900字

2024-04-11

以山水为话题的作文900字(精选7篇)

篇1:以山水为话题的作文900字

山水诉

山水生灵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千年不变的神话,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肯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些所谓的风景名胜,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

---序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小学的语文课本里读到中国还有这样美的地方时,我就对桂林山水充满了向往,在我的心里,有着五千年历史与文明的中国,那万里锦绣河山就是五千年文明的精彩画卷,如果说文化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那些锦绣的万里年河山风光就是文化的具体存在,桂林山水就是中国文化中绚丽多姿的一笔,这精彩的一笔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增添了无限的委婉神韵,今年的春季,有幸来到这个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城,目睹了那传说中的神奇山水,桂林山水的美是无法用文学的语言来说清楚的,美的神韵奥妙,美的鬼斧神工,美的和谐生态,美的锦绣自然,美的梦幻天堂。

五一假期,爸爸带我去游览了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这句话,看尽桂林山水美貌,欣赏烟雨漓江的风光,那雨雾蒙蒙的景色使人如处在人间仙境一般!沁人肺腑,醉人胸怀!

沿着漓江———桂林的经脉,缓步下行。

沿途自然是风光旖旎、美不胜收。两岸峻拔雄奇的青山,夹一江秀丽多姿的碧水,如一卷百里长画缓缓舒展、逶迤前行,有时真是分不清自己是在画中还是在画外。景人合一,物我皆忘。一叶竹排载着几点红袖绿襟瞬然如神仙般飘过,看得岸上的人儿不禁惊呼,却不知在嘴巴的呼合之间,轻舟已过几重山。

在此之前,我从未到过任何一处可以感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地方,更别说全神贯注的欣赏风景了。其实,我也不懂的什么欣赏,只是在桂林山水面前感动的说不出话来。曾经学过一篇课文,也是描写漓江的: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桂林山水,以她独特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所有人都叹为观止,包括我在内,无一不感到她是一个清幽而沉重的灵魂。

中华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在大自然的包容下平安走过,这个古老的过度再现了盛唐时期繁荣顶富的景象,但是现代游者,还有谁会写出李白杜甫们透彻灵魂般的醒人诗句?恐怕再也难寻李白杜甫们的踪影……

故乡山水

今天,我趁着假期回到了我日思夜想的故乡。

早上,我站在阳台上望着屋后的一座座大山。此时,我记起了小时候那纯真的想法——山顶会住着神仙么?因为小小的我在课本上、漫画书上看到过许许多多有关大山的神话,还有那五彩缤纷的彩虹也在那大山背后出现过。

今天在这绿水清山之间,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天堂。

站在山中放眼望去,满眼的都是令人赏心悦目,使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在山边,有一条细长的河流,这河是山中小涧,是从泉眼里冒出的泉水或树丛中流出的细流汇成的小溪。河水在山涧奔腾着,那回荡声仿佛战场上千军万马中战鼓猛打的声音,久久地震撼着人心。河水是绿色的,映衬着两边的山,两边的山是绿色的,就连那雾蒙蒙的天空,似乎也被这大片大片的绿渲染得渗透着浓浓的绿意。

我站在河边,可以看见浅处河底的沙石。历历在目,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越往底处去,河水就愈发绿得可爱。这是一种相当纯洁、无邪的绿,没有掺杂一丝瑕疵。俯下身子,仔细地嗅嗅,一股清新的绿的气息会扑鼻而来。山中的水,比其他地方的水要清,因为异常的清澈,便把蓝天、白云、飞鸟、繁枝全都映衬在它的身上,更加上溪中偶尔游动的小鱼,真是应了古人的诗:“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这里的水并不像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清澈而透明,可能是由于它浅的缘故,我们看到的只是阳光透过水面折射出的石块的颜色,白的似水晶,红的似红玉,似乎比那梅雨潭更有情趣。

口渴了,可以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 ,舀起一飘水,指间刚接触水面,一丝凉意便油然而生,继而便萌发出一种说不出的快意,仿佛触及的是婴儿的肌肤。饮了一瓢河水,清醇甘甜,真的是胜于千岛湖的“农夫山泉”了。

清晨的山只是深黛色的影子,流畅的线条勾画出真实的美。这时候,最美的是流云,纤纤弱弱地搭在山的半腰间,使山显得更加美丽,更加神秘。白雾犹如精灵般在山身边游动,而我却无法靠近它。鸟鸣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和谐,渲染了“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氛围,使人产生一种脱俗的幽雅。

山上茂密的树丛挡住了我的视线,眼中便只有那一片绿。这茂郁的绿也许是我对山最崇拜、最惊叹的原因了。我想,就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有实力的画家,可能也画不出那么多种颜色来。几乎每一种植物都拥有自己的一种绿,它们用自身纯净的色彩,染绿了这大山。然而,山也不是一味的绿色,在密密的灌木丛中,盛开着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五彩缤纷的小野花。它们并不是一朵朵孤单地开着,而是一丛一丛、一簇一簇地竞相开放着,犹如百花争艳般,那景色真可谓山花粲然。

面对这绿水清山,我感到心旷神怡,心潮澎湃。我会情不自禁地大喊一声。对着空山大喊,声音回响于溪谷间。

望着这故乡的山水,这么美丽的山,这么美丽的水,难怪会让我在儿时产生那天真无邪、幼稚的想法。呵呵,真是美啊,故乡的山水。

山水游凤凰

高山流水谓之美,雁荡瀑布谓之美,峡谷奔流谓之美。何美为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年,文天祥兵败被俘路过伶仃洋时,一首《过零丁洋》传唱至今。文天祥的后人沿着先辈足迹,迁至福永凤凰山脚下,建村立业,取名凤凰,烟火繁衍至今700余年后的今天,以正气家风,烟楼世泽传世的凤凰谷村,乘着第十届文博会的东风,得以涅盘展翅。

太阳如约高照,来到旅游风水宝地——凤凰古村。文昌塔的高大屹立在我面前,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塔门的联匾分别是:第一层为:“凤阁朝阳”、第二层为“开文运”,左右联为:“近丹山从凤翥,天开黄道任龙翔”,三层为“经纬楼”,左右联:“风云蟠五岭,金壁联三台”;四层为“独占”;五层为“直上”;六层为“绮汉”,均为楷书阳文。字体极为刚劲有力。仿佛我也沾染了如此笔墨之气。塔边一股溪流,绕塔住下迳流,汇入珠江。溪边绿榕摇映,风景十分幽雅。据说它的心理暗示作用同文昌帝君,还相传文昌帝君是上界掌官文章之神,实乃妙不可言。

正气堂,顾名思义,必然是修的四四方方与“正气”为题的。果然不出我所料,虽然外表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却内有乾坤。大堂四周挂满了牌匾、字画,都以“正气”为主题的,大堂上厅屹立着一尊文天祥的塑像。身着官袍的文天祥昂首挺胸,双眼炯炯有神,一身凛然正气,面呈忧国忧民的神情,令人想起他所写的《正气歌》中“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的诗句。塑像的后面有一木质镀金神牌,上面刻着“宋右丞相赠信国公文公天祥神位”,而在塑像的旁边墙壁里嵌有一块名为“龛图碑”的石碑,“龛图碑记”刻记着文天祥以及诸多文氏先人的名称,其中包括文天祥的儿子文道生。据介绍,“正气堂”是清初为纪念文氏先祖、文天祥唯存之孙文伯平而创建的,到了20世纪50年代整座建筑物倒塌,直到才重建。现在祠堂内的“龛图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重建“正气堂”时在池塘边意外发现的,成为凤凰文氏就是文天祥后裔的有力证据之一。我不禁惊叹这背后的历史。

一条条胡同小道,把我带到民族文化艺术街,各种民族风情万种的文物令我大饱眼福,领略到了高品位的艺术。刺绣,剪纸,淮灯等,这些艺术的瑰宝,文化的传承,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剪纸,它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让人感到惊奇的是,这种艺术能在一张纸上通过剪的方式,制造出一种镂空的,立体的精细美感。一组组妙趣横生的铜人像,一幅幅令人应接不暇的水墨画,一张张精美绝伦艺术剪纸,一处处栩栩如生的中国刺绣,古色古香,让我领略到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的悠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物质遗产,为我们重现了历史的光辉。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习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身上也沾染了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气息。踏着余晖,我满载而归。

篇2:以山水为话题的作文900字

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山,伟岸厚重;水,灵动隽永。

山,以其突兀险峻的硬度,让勇士在困境中拣尽人生芳华,望尽西风碧树,昨夜星辰。

水,以其柔美浩瀚的宽度,让智者在乱境中挥就岁月精髓,铺叙人间花海,万里云天。

在千年回响中,光阴如水般流走。花凋无声,叶落无痕,一方残阳斜铺成诗笺,由暮色里,那柔风摇动的梧桐叶,看到梦境才有过的曼妙童年。以心的维度仰视昨天的晨昏,痛惜惨淡的晚景。却发现,山仍然是山,水依旧是水。晴天烈日剪不断那一脉清波,狂风暴雨碾不裂那一川磐石。山以其高度,水以其柔度,战胜了可怖的日月如梭,光阴似箭。

山水如人生。

身披青箬笠,绿蓑衣,坐在群山怀里,独钓一江春水,随意放钩,任心操纵。把一身的风尘与俗气融于月色山情,绿树碧滢中。当山水合一,自身同时兼有两种风情,稳重而细腻,淡泊而深沉,清秀而明丽,从容而自信,那是人生少有的完美。

站在水墨山水画的落款处,早已心无尘染,醍醐灌顶般大彻大悟。随意撑一支长篙就可波动一纸涟漪,让心驰骋在风光满眼的水墨画间,让黑白统一心神。山水的风骨幻化为缕缕青烟,即走即散。满纸的烟雨,满怀的惬意畅然。好不快意!

山水不绝,回响云间。

山水韵

不知不觉,解冻的小溪开始歌唱,树梢上的小鸟捎来了春天的信。溪流上,竹筏载着人们缓缓而下。溪水轻吻着孩子们垂在水中的脚丫,溪边的绿柳为人们遮挡住了阳光。树荫、溪流,还有孩子们的笑脸,组成了春天最美的山水画。

夏天来临,孩子们总爱倚在长得很茂盛的柳树旁,让柳树为他们挡住夏日的炎热。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也许它们也被毒辣辣的阳光烤得受不了了吧!

空气又闷又热,树荫也抵不住太阳如此猛烈的光,孩子们的脸上淌满了汗,真想有把大蒲扇给他们扇扇风啊!风,来得很是时候,当酷暑难耐时,一阵风拂过,带走了炎热,带走了酷暑,只留下了孩子们的欢笑……

第一片落叶,告知了人们秋天的到来。飞舞的落叶,正在为虫儿们的歌唱伴舞。秋天的故事,在秋天的舞曲中,由秋的使者,叙述着,叙述着……

冬天给人们送来了一份最好的礼物,那就是鹅毛般的大雪。雪,覆盖了连绵的山川,也许,山也换上了雪姑娘送给它的新棉袄吧?雪,越下越大,甚至连村庄都看不清楚了,只能模糊地看见窗户中跳跃着的火苗。咦?为什么这个小姑娘倚在窗口?哦,原来她在听雪姑娘跟她说的悄悄话……

醉山水

古今往来,皆不无醉心者。文人墨客,醉竹、醉菊、醉兰、醉梅者皆有之;白丁好闲者,乃醉酒、醉佳人;心怀江山者,醉九州、醉天下;贤人居士者,醉山水、田园。吾醉山水苟同。

春日,邀三五好友同游玩于乡之山水间。步至一溪处,环视四周,天高云淡,花鸟共鸣,清风,浮动起千万叶,拂动心。

心醉之余,自然得喜之间,融于山水。三五好友与予,齐步于溪中,嬉戏,水波溅身,湿衣襟,润其身。此是为自然之润泽,润之心。

戏水毕后,便攀山,收大好风光于心,偶遇一竹林,坐于其中,与好友阔谈。而后登高山之巅,俯山下之众物,心甚醉,谓之壮阔、气势磅礴,若盘龙于天翻腾。当时是,天云突变,骤乌,电闪雷鸣,降大雨。竹叶皆受润泽、万物皆为其所憾。

篇3:以山水为话题的作文900字

乘云气, 御飞龙, 而游乎四海之外。 (《庄子·逍遥游》)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智者动, 仁者静;智者乐, 仁者寿。 (《雍也》)

在儒道两家的理论中随处可见关于“自然”的经典论述, 可知两家对自然的崇尚。自然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自自然然, 即不事人为造作;另一种即是自然环境、山水花鸟。这两种含义也可以统一在一起……”[1]中国古代绘画史也正是由于一些热爱自然的画家才有了如此辉煌的历史。唐代的王维, 五代的荆浩、关仝, 宋代的范宽等都是钟情于隐逸生活的文人, 都是崇尚道家思想的, 他们的审美意趣也是倾向清淡朴素和自然的。他们居住山林之中, 眼中心中净是自然, 心灵与山水相通;他们生活闲适, 得以潜心研究山水画创作与理论。

自然在山水画中的体现可以从唐代王维说起, 唐以前的山水为青绿山水, 而唐时王维开创了水墨山水。山水画的这一变革的思想源泉就是对自然的无限向往。

王维多才多艺, 在艺术上有很深修养, 是典型的“隐于朝”的隐士, 其隐逸思想为世人所推崇。他提出“夫画道之中, 水墨为上, 肇自然之性, 成造化之功。”在他看来, 水调的墨是最能体现自然本色的, 他以水调出浓淡不同的墨色代替了前人的颜色的渲染, “水墨画”成了王维画的特色。王维一生富贵但仕途的不顺也让他历尽艰难, 他的心态从青年时的积极进取转变成了暮年时的消极隐退, 这时他与佛教越走越近, 成为禅宗的信徒。禅宗虽说是佛学, 其实是“释迦其表, 老庄 (主要是庄周的思想) 其实”。[2]王维的审美趣味转向自然、朴素、不适雕琢的老庄审美。王维的水墨画风影响了其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流———文人画。文人画在北宋开始蓬勃发展, 王维在中国古代画史上的地位也随之越发重要和崇高。

在宋时文人画兴起, 大多文人都参禅论道, 以禅论画, 注重对自身情感兴致的表达, 反对院体的工整、拘泥于形的表现的风格, 喜好淡雅、简约。“平淡”就成为当时社会的普遍的审美理想。平淡是士人的审美情趣, 是对高雅的韵味的追求, 在绘画上表现为远逸脱俗的气质。

北宋初期的山水画大家范宽是一位“进止疏野”“落魄不拘世故”的隐士画家。范宽技法上受荆浩、李成影响, 后来主要师法自然。范宽的坚实浑厚的风格是典型的五代北方画派, 其在北宋的影响超过了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画派。范宽曾经隐居终南山、太华山, 整日于山中凝思体悟, 观察自然。他认为只有到真山真水中才能体会到山水的神韵, 才能使自己的心灵与山水的景色融为一体。现存的范宽的作品有《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等, 多是描绘崇山峻岭、雪山寒林的自然景观, 都是全景式的大幅山水作品, 这符合他的疏野豁达的性格。《溪山行旅图》是范宽著名的作品, 整个作品给人雄浑苍茫的感觉, 章法结构大胆, 以一个山头作为画面的主体, 笔势强劲, 深刻表现了山石坚硬的质感。董其昌称《溪》为“宋画第一”。郭熙、董源等都在自己的理论著作中将范宽奉为一代宗师。范宽的影响最大的时间开始于北宋末年, 南宋山水画大家李唐就是师法范宽, 而南宋的山水画画风都是出于李唐。

元代时, 蒙古人入主中原。汉族士人在蒙古人的统治下遭到排挤, 精神痛苦压抑, 多厌恶世俗, 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元文人画具有高逸、孤傲的特点, 同时注重主观意趣, 精于笔墨。元代文人发扬了宋代平淡的风格, 更多地彰显了一种特有的隐逸情绪。“自四大家出, 逸格始完全成熟, 而一归与高逸清逸一路……”[3]到了元四家时, 可以说元代绘画发展到一个辉煌的阶段。元四家的山水作品共同的特点就是“淡”。这个“淡”并不仅仅是画面水墨层次上的, 而更是画家内在心灵的淡泊。

元四家中黄公望年龄最长, 曾做官, 但被诬陷入狱, 出狱后信了全真教, 隐居于南山宵箕泉, 五十岁左右才开始专心于山水画的创作。他也学过荆关等的北方画派的画法, 但是他的突出成就体现在他对于南方画派技法的学习和创新上。他在继承董巨的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 即在水墨勾勒皴染之后, 敷以淡彩, 创造了“浅绛山水”的画法, 使得画面呈现出温和、松散的气息。他的创作都是来自于他对自然的亲身感受, 将淡泊的情感寓于作品中。他描绘的景色多是云雾缭绕的江南真实景观, 充满恬淡、自然之气。黄公望最著名的作品当属《富春山居图》。画作笔墨简远、清逸、沉着, 多用干笔皴绘, 意境宁静脱俗。明清山水画家大都临习过黄公望的作品, 画风都是黄公望一派的。

元四家中的倪瓒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士”, 他把山水画中的“高逸”推上了顶峰。倪瓒出身显赫世家, 受过良好的教育, 一生从未做官, 性格清高, 厌恶世俗。元朝末年, 社会动荡不安, 战争连年, 倪瓒受到了道、佛思想的影响, 期望超脱俗事, 以求精神上的自由解放, 于是他散尽家财, 携家眷隐遁太湖。倪瓒自题《六君子图》中“大痴老师见之必大笑也”, 这说明他也吸取了同时代画家黄公望的笔法。倪瓒的山水画是相当有特色的。他的代表性作品多是构图简洁, 多取平远之境, 以寂寞宁静的寒林为主, 近处为平坡, 远处为坡岸, 中间则一般为一潭静水, “晚年的水墨山水多作萧疏平远之景, 不设色, 也不画人物”, [4]寂寥、空旷, 显出简淡之气。在倪瓒看来, 他所追求的“逸气”不单单是艺术风格上的“逸气”, 而是画家心中的“逸气”。所画之物要能体现出作者的超脱的精神世界。倪瓒之后学习他的人非常多, 但是真正学得好的却很少, 主要的原因就是倪瓒如此超脱、孤单、悲凉的心境是难以达到的, 所以其追随者也大多只能做到构图上的相似, 而不能得到他的精髓。

明代早期院体画和浙派占据主流, 中期以后由“吴门画派”取而代之。“吴门”画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多是擅长诗书画的文人名士, 他们亲身体验了仕途的险恶, 而淡于仕途, 云游四方, 以诗书画自娱。苏州是一个富庶而又有文人气的地方, 这也成为文人画发展的一个客观条件。明代文人画沿袭了元人的重意趣、重士气的传统, 故而他们的山水花鸟画多表现出宁静典雅和自娱的精神境界。

沈周是“吴派”的创始人, 性格非常豁达宽厚, “他继承了儒家孝悌和温良恭俭让的一面, 而去除了积极入世的一面;他具有道家知足常乐、不谴是非的一面, 而去除了过分清高嫉俗如恶的一面”。[5]沈周的祖父、父辈都是精于书画的文人, 受家族影响, 沈周在书画上有很深的造诣。他的主要的成就在山水画上, 董源、巨然、黄公望、王蒙都是他倾慕研习的对象。沈周著名的《庐山高图》布局、笔法上都近似于王蒙, 危峰耸立, 树木郁郁葱葱, 气势宏伟壮丽, 笔墨浑厚, 自题曰:“……西来天堑濯其足, 云霞日月吞吐其胸……”说明作者的胸中气概与这瑰丽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沈周性格宽厚、仁慈, 所以声誉很高, “吴派”的影响也随之扩大。

从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画家身上我们可以见到崇尚自然的思想从绘画题材和绘画技法上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山水画。从题材上看, 各式各样的自然山水都被画家悉心描绘出来, 如范宽笔下的崇山峻岭, 倪瓒画中的寒林平坡, 黄公望眼中的秀丽山水。从绘画技法上看, 王维开创了水墨技法, 黄公望开创了浅绛设色的技法, 这些绘画上的进步与发展都出于画家对自然恬淡、优雅的那份喜爱。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115.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43.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5.

[4]王伯敏, 王心琪, 俞守仁.132名中国画画家[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1984.202.

篇4:以山水为话题的作文900字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山水为话题的作文650字

稽山的山是美的。它虽然没有泰山的峰峦雄伟,没有香山的红叶似火,没有庐山的千尺飞瀑,但它也有自己迷人的一面。清晨,淡薄清凉的晨雾在山水弥漫,那么的舒爽;上午,柔和温暖的阳光从树叶缝隙中穿梭而过,像一束流水漫向我的心田……

稽山的水是清的。它虽然没有太湖的烟霞万顷,没有玄武源的欢声笑语,没有西湖的水平如镜,但它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湖上的早晨是最为迷人,轻纱笼罩的湖水温柔、清澈。朝霞似乎等不及水面轻柔的白纱散去,就把霞水倾注在湖中了。这时,水绿得像碧玉,霞红得像胭脂,碧玉般的绿和胭脂般的红,交融在一起。绿水拥抱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淌,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陶醉时,朝阳又把它的光芒射向湖面。微风乍起,细浪跳跃,搅起满湖碎金。

篇6:以山水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虽然路途遥远,但看到了家乡的美景,也值了。来的那天,我爷爷带着我来到这美丽的地方。一路上,山清水秀,在何家沟,听见泉水的叮咚响,这里多么享受的旅途呀!走在楠竹林里,踩着飘落枯黄的楠竹叶前行,犹如走在一条毯子上,脚底十分柔软,让我们渐渐走向未来,开通未来,一阵阵风从竹林穿过,使的叶子也翩翩起舞,像蝴蝶,像蜻蜓,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穿过竹林,便到了马路旁,那里便不再是竹林了,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马路边的稻田。青蛙唱着歌清脆委婉的歌声,使我们仿佛置身于此。树林里各种鸟,唧唧喳喳地叫着,仿佛再说:“欢迎你的到来。”这是多么和谐的一片自然风景呀!已是下午了,天上的太阳还没落下,地上的大雾便聚了起来,将这片神州大地笼罩起来,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仙境一般。

前方的道路也十分朦胧,就如比人生的道路一样,永远是模糊不清的,谁也不知道在下一刻,你会在那里,有什么结果。但一走过着一片朦胧之后,你总会到达梦想的终点。就这样我们一路欣赏着风景,便走到了家。这里就像世外桃源一般,三座房子围在一起,门前是一片楠竹林,到家时,已经傍晚了,奶奶做好了饭,我们一回家便吃到了奶奶美味的`饭菜。

篇7:以山水为话题的作文500字

桂林“三冬无雪”、“四季常花”,年平均气温在摄氏19度左右,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是游览的好季节。桂林,无论是晨昏午夜,阴晴雨雾,景致变化无常。美景层出不穷。

春天,是桂林最冷的天气,但平均气温也在摄氏8度左右,而且以晴日居多。这时,北方还身披银装,桂林却已是一个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世界了。春季三月,平均气温在摄氏10度左右,有时也有沥沥春雨,寒风还不时侵入肌肤,但只要身着春装,带上比较御寒的风雨衣,也就能应付自如了。你如果选择在春季旅游桂林,最好备好雨具。

夏季,是桂林的雨季,降雨量集中在4、5、6、7月。桂林全年降雨量为1900毫米,而夏季降雨量将近1000毫米,占全年总降雨量的一半以上,有“雨桂林”之说。在雨雾烟岚之中观看桂林山水,更有飘飘若仙之感。“漓江烟雨”更是世界一绝,如果来游桂林,没能领略“漓江烟雨”,是一大憾事。漓江两岸的青竹丛,碧翠如滴,浓荫作朵,长长的排成十里长廊,因此,“漓江翠竹”又是桂林夏季游的一绝。

秋天,金风送爽,天高云淡,是桂林旅游的高峰季节。此时,天气晴朗,气温适人,波平如镜,是看群峰倒影的最佳季节,江水澄澈,明净若镜,整个江底世界,清清楚楚的呈现在游人眼前,幻化出山托水,水浮山的“船在青山顶上行”的神奇境界。

初冬的十月,平均气温在摄氏20度左右,是桂林市的市花——桂花盛开的时节,金桂、银桂、四季桂、丹桂洒满枝头,迎风怒放,满城飘香,遍植数十万株桂树的桂林城又变成了一座花城。

上一篇:学校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总结下一篇:铸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