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实践中的临场应变技巧

2024-05-09

口译实践中的临场应变技巧(通用5篇)

篇1:口译实践中的临场应变技巧

在口译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语言准备、心理准备和相关主题知识的准备。可是无论准备多么充分,在口译现场都难免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这时一定要沉着冷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处理措施。一般说来,口译现场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没听清、听漏了或者没听懂

由于口译现场环境、讲话人语速、语音等因素,或者由于译者译前准备有疏漏、在现场一时疲惫分神等原因,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分清这部分内容是否重要、是否影响对其他部分的理解,如果是次要内容,并不影响大局,可以省略不译或采取模糊处理的办法。如果是关乎全文的关键性内容,就必须认真对待。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如果方便得体,最好立刻询问讲话人,或者请教现场的相关专家,不能硬着头皮往下译,造成误解,影响会谈和交流;如果是非常正式的场合或者大会发言,只能先用比较中性或模糊的话过渡,然后集中注意力,恃机调整补救。

2. 错 译

最优秀的译员在现场口译中也难免出错。认识到自己译错了以后,不要惊慌,也不要说“对不起,我译错了”或者I’m sorry. I made a mistake. 这样不仅会让听众产生理解混乱,还会损害译员和译文的可信度。这时可以重译,并且对正确的译文采取重音重复的办法,就象平时说话要强调某事一样。或者以解释的语气和方式,用I mean, … 或“就是说”、“确切地说”引出正确的译文。

3. 不会译

不会译是由于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没听懂,此时可以按本文的第一种情况处理;二是听懂了,却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此时可先直译,再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虽然译文难免生涩,原文韵味丧失殆尽,但不会造成误解,也不会影响交流的进程。口译中遇到习语、典故、诗词、幽默或专有名词时,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或事前不了解讲话内容,一时就很难在目标语言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此时要力争译出原文的大意,传达出讲话人的主旨,并且使交流顺利地进行下去,哪怕译文欠妥也无伤大雅。译专有名词时,如果拿不准,还可以在译文后重复原文,听众中的专业人士很可能立刻就清楚了。

4. 讲话人说错

口译中也可能遇到讲话人说错的情况,如果有违事实、史实或常识的错误,或者是讲话人口误,译员意识到了这个错误,并且能改正,应该在译文中予以纠正。如果译员怀疑讲话人说错,却又不能肯定,在方便的情况下,应向讲话人确认;在大型会议场合中,应按原文翻译。

5. 讲话人逻辑混乱

口译常常译的是即席讲话或发言,而人们在即席口头表达中,由于思维和语言水平的限制,经常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复、拖沓、语言模糊,或者断句、层次不清、逻辑关系混乱等现象,这给译员造成了很大困难。译员要善于对原文进行梳理,分清逻辑层次,迅速抓住主次,对于罗嗦重复的部分,应删繁就简、同义合并;对于逻辑不清的部分,要尽量理出层次和头绪,并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对于断句或语意不完整的部分,应首先进行句法转换,并加以补充,力求完整,另外,如果下文接着说或继续相关内容,则应该在下文的翻译中,做到与此句相呼应,体现上下文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

6. 讲话人语言不得体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迥异,思维和表达方式上差异很大,双语交流时难免有文化的冲突,汉语中的一个问候译成英语可能就变成无理的冒犯;而英语的一句赞扬译成中文也许会令人尴尬。译员应掌握两种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敏感度,在讲话人言语不得体的时候,要灵活处理,或者略去不译、或者淡化、或者变通,避免误解,使交流能顺利进行。

篇2:口译实践中的临场应变技巧

②大声说话。大声说话的时候, 演说者能够很大程度地缓解压力, 从而把精神集中在自己所说的内容上。 同时, 提高音量也能提升演说者的自信心, 让演说者自如地调动所有潜能, 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③平常心。如同观察天气的阴晴变化一样, 上台之后, 该怎么说怎么说, 表达清楚即可。 在日常生活中, 演说者也需要注重排练, 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 可以把环境想象成演说的舞台。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克服恐惧心理, 还能熟能生巧。

篇3:采访中的应变技巧与突破力

【关键词】 采访;挑战应变技巧;提高突破力

实际上,很多时候记者的成功受考验的不是平常的能力,而是应变能力。你可能在惯常的事情上表现出色,但当挑战和陌生环境对你有特别要求时,你还能保持从容吗?应对突发事件的采访,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和角色,需要我们的应变。

说服不了对方接受采访怎么办?

记者常会遇到一些怀有敌意、不合作、逃避问题或粗鲁的人。虽然,你不应该预先认为别人有这种态度,但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以便帮助你打开原来并不存在的传播通道。

1、“无可奉告”型。

“无可奉告”之下可能隐藏许多意思。例如,它可以意味着“我很想说点什么,但如果我说了,我就会丢掉工作”。这句话也可能表示“我有不能告诉你的理由,但向你解释,还不如说声‘无可奉告’更省事”。记者听到的任何一句和“无可奉告”有关的回答,都要探究其潜台词,知道这些之后你就有劝被采访者接受你采访的机会了。要是你说“别来‘无可奉告’这一套了,你欠公众一个答案”,那么肯定是得不到什么结果的。相反,你可以问:“是不是有命令不准你说?”,或者问“你是不是害怕假如你说的话在电视上播出会有麻烦?”

2、“逃避”型

逃避有很多形式,比如说话咬文嚼字、放烟雾弹、躲避问题等。其实,记者要是能尽量想象揣摩被采访者的观点,对采访是有好处的。对于明显的逃避行为,至少能圆滑地应付。比如可以适当用这样的语句:“请问你能否更具体地解释一下刚刚你说到的事件的原因?”一个拐弯抹角的答案,可能有意的,也可能是一时糊涂的结果。不管怎么样,如果你马上跟句“请不要躲避问题”,那时肯定不能得到合作的。

3、“恐吓”型

如果有人试图恐吓阻拦记者时,不要害怕。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要保持自制和冷静。你可以这样回答:“我不明白我的问题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可以说得具体一点吗?”另一种反击方式是追问这种行为的原因:“你对我的问题感到很不高兴,是不是以为我想伤害你了?”你这时会发现跟你打交道的人也许是一个能真正关心人的人,而不是一个坏人。

4、“敌意”型

一些人需要发泄消极情绪。发过脾气后,他们又常常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如果记者能容忍,他们会一反其敌对态度,而变得开朗和热心。如果你怀疑有这种情况出现的话,你得把它说出来:“我觉得我说了点什么或者做了点什么让你不高兴了,对吧?你介意我们谈一谈吗?”

5、棘手的问题

记者不能因为羞怯而不敢问棘手的问题,但是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首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是不是必须要问,它合乎情理吗?公正吗?如果别人拿这个问题来问你,你会不会拒绝回答?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问题。你觉得非问不可的问题,要注意发问的方式,尽可能不要伤人。你可以用一种就事论事的态度来问可能使人尴尬的问题。

6、其他技巧

有些记者采访的突破力可能涉及道德行为。因为我们有时候会用言语刺激、说谎或隐瞒意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另外还可以适当利用自身优势,利用被采访者的弱点等。

7、采访前的“闲谈”工作

当然,在采访之前,还应该做好“闲谈”工作。如果闲谈做得不好,便会使你和被采访者的关系受到破坏。为了尽量减少闲谈所带来的潜在问题,以下准则或许能给你一些帮助:

只谈一些使人愉快的、没有争议的内容。不要对宗教、性或政治多加评论,以免引起争论。可以谈一些安全的话题,比如问一个初来乍到北方的人,对北方印象如何?

避免提出建议。不要在被采访者的办公室内左顾右盼,跟人说:“你窗口外面的景色真是很美。你应该把办公桌移动一下,好好利用这样的景色。”

谈论自我中心的话题要多加小心。你是为了听被采访者怎么说,而不是说你自己。但是如果记者能向他人讲述一些关于自己的事情,也有助于形成一种亲切的关系。记住,闲谈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漫谈”,它意味着双方都要参与。

谨慎使用幽默话语。如果幽默说得恰到好处,而另外一个人也有幽默感的话,幽默可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开头话题。但如果玩笑开大了,或者让对方不舒服,那就糟了。注意别人的反应。闲谈会使一些人感到厌烦,因为他们认为闲谈太过琐碎,或者是浪费时间。如果这样,他们可能会以语言信息来表露感情,譬如身体不断地改变姿势,甚至干脆就说:“让我们谈论正题吧。”

闲谈时间不宜过长。多长的时间才算长?闲谈可不是三分钟就能煮熟的鸡蛋。但作为通常的原则,直到双方都感到自然、关系较为融洽,闲谈便可以结束了。这时候可以通过较为文雅的方式,把话题转入更有实质性的谈话上,最好带有一个恰当的转折,例如:“谈到难以作决定,张局长,请问你昨天为规划条理投票时,是怎么样难以作决定的?”

8、学会适时结束采访

采访若能自然而然地结束,这是最好的,这时记者和被采访者都感到采访快结束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遵从两条规则:体面告辞;不要逗留太久,超出别人欢迎的程度。

按时结束采访。如果你答应采访30分钟,时间一到就要准备结束。如果不是这样,你就不能使一个忙碌的被采访者专心于采访,他可能把精神转向当天必须处理的事物上。更糟的话,还会迫使被采访者陷入不得不中断采访的尴尬局面。如果你说:“我看时间快到了,我还只有一两个问题要问。”对方就有可能这样回答:“呵呵,别担心。我还有一点时间。”如果你还有很多问题要问,那就安排另一次采访好了。

留意想结束采访的表示。当对方想要结束采访时,要暗示你正好也要结束的想法:“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即使你感到还有很多东西要讨论,你也要留意对方的示意。身体晃个不停,答案数字,身体姿势不断变换,等等,都表明对方疲倦或没有兴趣了,继续谈下去也不会得到实质性信息,还是结束为好。

以正面说话结束采访。要设法找一个轻松愉快的话题来结束采访,特别是如果你感到有必要消除前面问题留下来的不良感觉的时候。譬如,采访对象是一位新妈妈,那么可以用她孩子的近况来结束采访。

直到说再见之前,还要保持投入和警觉。在收起摄像和采访本之后,你们仍然可以在走廊上继续谈话。有经验的记者发现在采访正式阶段过后,新闻人物常常感到如释重负而更加畅所欲言了。最起码,在走廊上随意交谈也有促进亲切关系的价值。

留给别人一个良好的最后印象。方法之一就是表示你很在乎完整准确地传达采访对象传递给你的信息。比如在采访快结束时求证重要信息,“我不大肯定你这话的意思是……”来给被采访者补充其想法的机会;“有没有什么你要谈,而我却没有问的事情?”另一种方法是说:“我在复查采访笔记时,可能还要打电话问你一点问题,这样好吗?”

真诚地向被采访者表示谢意,如果恰当的话,还应该给予诚实的赞许。比如“跟你谈话使我真正明白了事实真相是怎么回事了。”有些记者时常误以为人们特别是公众人物有义务接受采访。而更周全的做法是把人们的合作看做是恩惠。

(作者单位:1.黑龙江佳木斯电视台2.佳木斯郊区检察院)

篇4:班主任70个临场应变技巧

写在前面

每次在班主任之友论坛上看帖,看到那些在工作中被搞得焦头烂额的老师提出各种问题,我总感到做好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是,我看了论坛上很多的帖子,网友对提出问题的老师虽然很关心,也很热情,跟帖、发言,***慰、鼓励,都很积极。但是由于大家都很忙,跟帖的虽多,系统回答问题、能够给提问者提供切实帮助的少,引起大家热烈讨论的更少——这样说的时候,也许会遭受大家的抨击——但是,没有关系,我不怕挨骂。不是有句话说:学习使我们明智,辩论使我们深刻。班刊开辟网络论坛,本来就是要激活大家的思维、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的。如果能够引起大家群起而攻我,那论坛的目的岂不达到了?(呵呵,窃笑!)

于是,我不怕被行家里手嗤笑,想在论坛上专门建立一个主题帖子——《班主任70个临场应变技巧》,准备用三到五个月的时间,系统回答班刊论坛里的70个问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将系统地阅读论坛上的每一篇文章,从网友提出的问题中选择出70个有代表性的、比较普遍的问题进行解答,如同当年做学生时的考试一样交出自己的答案;不管离标准答案有多远,我自己做了,就是对提问网友的支持和回应。因此,我欢迎大家来问,也欢迎大家对我的回答进行批评、补充和讨论。

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既然是重点在解答临场应变技巧,那么所选择的问题可能重在偶然性、突发性,解答的时候重在应对的策略。对于常见的一般性问题,可能会有所舍弃,请大家理解。

尽管我的回答不能够尽善尽美,但是我会努力。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各位捧场了!

郑学志

2008年3月31日

目录:

1、班级失盗宜谨慎处理

——兼答论坛《老师的愤怒》

2、学生和任课老师在课堂上顶嘴,怎么办?

——为对方寻找“一百个伤心的理由”

3、遇到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怎么办?

——坚信人心都是肉长的

4、课堂上遭遇学生大胆示爱,怎么办

——将清洁单纯的爱发挥到极至

5、你贿赂过学生吗?

——兼答论坛同题帖子

6、遭遇懵懂留守女生来初潮,怎么办?

——教会她们成为乖巧女生

7、家长把逃学的孩子交给老师就走,怎么办?

——明确告诉他教育孩子他也有责任

8、班级学生上网成风,怎么办?

——整治集体化倾向绝不心慈手软

9、离高考还有70天,许多同学想回家自学,怎么办?

——给学生留一点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10、孩子嫌弃父母没有生活情趣,怎么办?

——让父母年少的憧憬回响在孩子心田

11、怎样使孩子从不良社会习气中挣扎出来?

——告诉孩子他得学会改变

12、老师的孩子在班上捣蛋,怎么办?

——还原他一个普通学生的待遇

13、当学生有对立情绪时,怎么办?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14、学生热衷传播黄段子,该怎么办?

——发起一场高雅对流俗的宣战

15、面对顽石般的学生,该怎么办?

——相信时间能够改变一切

16、学生老是抄别人作业,该怎么办?

——凡事都有利弊,关键在于利用

17、孩子做事情老是拖沓散漫,怎么办?

——鼓励孩子学会不断挑战自我

18、学生想要报复老师,怎么办?

——有缺点的学生格外敏感

19、给《班主任工作招招鲜》读者的答复

——热爱之情是解决班级冷漠病的核心要素

目录:

1、班级失盗宜谨慎处理

——兼答论坛《老师的愤怒》

2、学生和任课老师在课堂上顶嘴,怎么办?

——为对方寻找“一百个伤心的理由”

3、遇到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怎么办?

——坚信人心都是肉长的

4、课堂上遭遇学生大胆示爱,怎么办

——将清洁单纯的爱发挥到极至

5、你贿赂过学生吗?

——兼答论坛同题帖子

6、遭遇懵懂留守女生来初潮,怎么办?

——教会她们成为乖巧女生

7、家长把逃学的孩子交给老师就走,怎么办?

——明确告诉他教育孩子他也有责任

8、班级学生上网成风,怎么办?

——整治集体化倾向绝不心慈手软

9、离高考还有70天,许多同学想回家自学,怎么办?

——给学生留一点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10、孩子嫌弃父母没有生活情趣,怎么办?

——让父母年少的憧憬回响在孩子心田

11、怎样使孩子从不良社会习气中挣扎出来?

——告诉孩子他得学会改变

12、老师的孩子在班上捣蛋,怎么办?

——还原他一个普通学生的待遇

13、当学生有对立情绪时,怎么办?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14、学生热衷传播黄段子,该怎么办?

——发起一场高雅对流俗的宣战

15、面对顽石般的学生,该怎么办?

——相信时间能够改变一切

16、学生老是抄别人作业,该怎么办?

——凡事都有利弊,关键在于利用

17、孩子做事情老是拖沓散漫,怎么办?

——鼓励孩子学会不断挑战自我

18、学生想要报复老师,怎么办?

——有缺点的学生格外敏感

19、给《班主任工作招招鲜》读者的答复

——热爱之情是解决班级冷漠病的核心要素

1、班级失盗宜谨慎处理

——兼答论坛《老师的愤怒》

教育上的错误如同医院的配方一样,一旦失误,带给学生的影响就是终身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处理班级学生失盗的事情,我们不能够不小心谨慎。

班级失盗的现象在各学校时有发生,不少老师被此类事情搞得焦头烂额,在班主任之友论坛上,王晓琳老师还发表了一篇题为《老师的愤怒》求助文章,请求大家帮忙解决。可见,这是一个“校际性”的大难题。

在王晓琳的《老师的愤怒》里,叙述了一个有性格缺陷的女生Z给他伤害的全过程:本学期开学初,高一发现了失盗现象,有人怀疑是他们班上的女生Z。王老师问了几个寝室,有学生反映Z的行为不大正常后,王老师就直接问Z为什么拿人家手机,结果Z抵触情绪顿生,最后搞得双方都很受伤。尽管最后,刑警介入了此事,通过指纹鉴定排除了Z,但是他们之间的伤害已经是不可弥补了。众目睽睽之下,王老师竟然差点被Z所打。王老师总结了自己多处做得不对的地方,但是有两点“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后怕”。

处理班级学生失盗的事情,我觉得,至少有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留心。

一、留心呵护学生心灵。

在处理偷窃这一类事情时,我们老师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不要轻易直接和怀疑对象谈话。要知道人的自尊有时候是一块极不经撞的玻璃,打碎容易,重新复原就要困难得多。

在《老师的愤怒》里,Z变得那么嚣张和叛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怀疑她是小偷。确实,在没有确切证据之前,无论说谁是小偷,谁都会备受伤害,更何况是青春年少的学生呢?青春期的学生特别在乎外人对他们的评价,他们往往会因为别人的一个评价而改变自己的言行,旁人一个误解的眼神都有可能让他们受不了,更何况怀疑是小偷这样重大的事情呢?这在他们看来,无论对男生来说,还是对女生来说,都是关系到根本品质问题的事情。老师仅仅是问过几个寝室,有学生反映Z行为不大正常,就单刀直入地问人家为什么拿人家手机,是不是太显得过于粗暴和简单了呢?初荷破案,还讲究作案时间、作案动机、作案条件,以及证人证据,王老师这样做,未免有些失策。因此,当时Z就抵触地问:“老师,你是不是怀疑我?”老师没有证据又不敢承认,只好说“不是。”

我认为,当老师被学生逼得不敢承认自己的怀疑态度时,那种谈话是失败的。作为老师来说,在自己学生面前处理问题的失败,其实就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失败,是教师威信的失败。多次这样,学生会很瞧不起老师——你看,你看,你还有什么?你除了偏听偏信还有什么?你除了不相信我们学生你还有什么?——孩子们即使当面不讲,私下里也会这么说。而事实上,Z的冷笑和嘲讽恰好说明了这一点。一旦当学生嘲讽老师,后面的教育工作就难做了。

二、留心工作主体不能违法。

在不少学校,我都看到过这样的案例:一些不明事理、喜欢袒护自己子女的家长,一旦老师告诉他们自己的子女有偷窃的不良行为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而是如何保护面子,如何推责。他们轻则责问学校、老师,他们凭借什么来断定是他们的儿子或者女儿犯了事,重则对一些相关老师大打出手。2001年、2007年我都看见过这样的案例。尤其是去年,一位家长对我们学校一位老师大打出手之后,还凭借着他半通不懂的法律知识责问学校:学校是教育孩子的地方,老师只有教育学生的权利,谁给了老师侦破、调查学生的权力?

一个不良学生的背后,往往有一对放纵的父母,至少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是失察的。但是,往往就是这样的家长,孩子出了问题,他们不是反思自己有什么不对,而是刁难学校,刁难老师。他们这些问题问得确实有一定的法律难度。是啊,学校是教育的地方,老师的权利和义务是教育孩子,破案侦察那是司法机关的事情。

为教师有没有权利侦破的问题,我专门询问了一些公安机关和律师行业的朋友。他们的答复是这样的:老师可以找学生谈话,但是在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时如果学生没有年满18周岁,原则上要求有监护人在场——这一点,初荷的做法就很值得肯定,她破案之后,委婉地向家长表示了那种可能,还尽量要求家长不要和孩子谈僵了——这就是聪明啊,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啊!掌握了确切证据,然后在委婉妥善表达。尽管她处理的结果我不同意,但是就陈述事实这一环节看,还是可圈可点的。

另外,我还想提醒我们班主任老师的就是,如果你想我们班主任的调查笔录能够作为盗窃证据,这一点想法可能会落空。因为从法律意义上说,非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万一学生真的到了非得用司法途径处理时,我们广大班主任也不要越俎代庖,你完全可以把事情交到保卫、司法部门去做。否则,万一遇到了那样不讲道理的无赖家长,我们班主任老师就很被动,身体受伤害之后,再费精力应对那些纠缠就很不值得。

三、注重给学生改过的机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误的孩子毕竟是孩子,谁也不能够剥夺他们学习的机会与权力。把有错误的孩子推出去,学校是少了一个坏学生,社会却多了一个不良人,这与教育初衷是相违背的。在这一点上,我对初荷公开处理云的过程,心中始终有点不愉快。

一位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件事情。那时三年困难时期,她妈妈在做民办教师,大年三十前一个晚上从学校里领了微薄的百多元工资回来,半路却遭遇了抢劫。拦劫她们母女的是三个牛高马大的庄稼人。面对着凶神恶煞的抢劫者,做教师的妈妈镇静地提出了一个连女儿都觉得迂腐荒唐的要求:“钱你们可以拿去,但是你们得写个借条。”劫匪一愣,还有这样的打劫?她妈妈这时说道:“我知道你们遇上了特别的困难,不然也不会走这条路。你们只是一时糊涂,我不能够把你们推向绝路。你们写张借条,就表示不是抢劫了,以后追究起来就不是犯罪。”最后,钱当然劫匪拿去了,但是真的写了一张不知道是张三李四的借条。这样的借条有什么用呢?女儿很有点嘲笑妈妈的迂腐和幼稚。十年之后的一天,他们家意外收到一笔一千多元的汇款,汇款人也不知道是谁,只在附言说这是十年前的借款,那一晚,是妈妈的仁慈唤醒了他们的良知,使他们没有走向绝路,现在他们发家致富了,今天特来感谢恩人。

这个故事让我们所有在场的班主任为之灵魂震撼。什么是教育的机智,这就是教育的智慧啊!我曾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讲过教育惩罚和法律制裁的不同:我认为,教育讲究给人机会,讲究留一个开启良知的机会给迷途的孩子,当我们的言行唤醒他们内心的良知时,改正错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法律的制裁是剥夺人的机会,它以剥夺人的权利甚至生命惩罚犯罪者,警戒他人。把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剥夺,那不是我们的老师应该做的。

退一步讲,我们有多少成年人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没有一时糊涂过?又有多少成年人,面对各种诱惑时仍然洁身自好?我们成年人都尚且犯过错误,为什么我们就不允许孩子们犯错误呢?我们乡下有句俗语,贼从偷瓜起,病从扯哈(咳嗽)起,可是,我在好多名人的奇闻逸事里,都看到过他们自曝小时候偷吃邻居的桃木李果的经历,文学大师鲁迅也在《社戏》里把小时候偷吃蚕豆的事情写得绘声绘色。可是,他们并没有走向犯罪的不归路啊!什么原因呢?良知在唤醒着他们啊!我相信良知的力量,可以使一个人远离罪恶。因此,留一个改过的机会给孩子,实际上就是给社会留一份安宁,给家庭留一份稳定,为将来留一份希望和光明。

当然,也有些老师说,把那些有偷盗行为的学生送到工读学校去!这也是给他们一个教育的机会。老师们,别把问题想得那么简单,工读学校也不是万能,好多违法的孩子从工读学校出来,居然是见过大场面似的,对所犯的错误更加不在乎了。

四、注意在犯事的对象角度提出处理办法。

如果实在要处理,我建议广大老师应该站在被处理对象的角度来想一想问题。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烫。当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老鼠屎捏出来。可是,对高中教师来说,这样做可能比较容易做到,但是对于初中、小学教师来说,则难得多。因为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我们把每一个适龄学生都留在学校里啊,学生擅自跑了,你都要算流失。更何况开除一个学生呢,多麻烦。

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只有在我们自己学校里处理,就只有在自己班级内处理。那么,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就要站在被处理学生的角度去想一想,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处理适一些。对于一些坏习惯,甚至不良行为,不当头棒喝,确实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问题是这个棒棒敲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猛力一敲,我们在班上大张旗鼓地批斗,也许能够把那些犯错误的孩子批得体无完肤,但是,也有可能把人家脑袋敲烂,从此破罐子破摔。宽容和放纵,那更是要不得,那样真的会一粒老鼠屎打坏全班的汤。

怎么办?我觉得把犯错误的孩子悄悄地喊到一边,私下里跟他协商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我们给他讲清楚:不处理不行,不处理不会稳定班级,是不是由他自己提出一些合理的处理办法来。我们可以为他保密,事实上也应该保密,要知道,法院对于非成年人的刑事审判,向来也是不公开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够学习一下呢?或者,我们站在他们的角度,提出一些处理措施,和他们一起商量,看是不是适当?一旦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离改正错误的时间就不远了。

此外,我要补充的一句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有些孩子多次犯有偷盗行为,甚至习惯坏了,只要数额不是很大,情节不是很严重,影响不是很宽,我们要旗帜鲜明地表态:一定要改,绝对不姑息。但是在我们教师这一边,我们要允许他有一个改正错误的时间,让那坚冰在合理的时间正常融化。

2、学生和任课老师在课堂上顶嘴,怎么办?

为对方寻找“一百个伤心的理由”

心病还需心药诊,“开心”的钥匙只有一把,就是我们做班主任的要走到她心灵深处去。除了用爱走向爱,我们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网友芨芨草说:小B原是一位性格较开朗的高二女生,学习成绩也较好,而最近一段时间却总是副忧心憧憧的样子,情绪很低沉,作业不能及时完成,上课精神恍惚,有时上课竟然打瞌睡。周二上午的语文课她竟又伏在课桌上睡着了,语文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小B,并让她站着清醒清醒。小B没有站起来,还当场与语文老师吵了起来。语文老师十分生气,责令小B立即去办公室写检查。小B说了一句“不用你管”,就哭着向教室门外冲去……

芨芨草在这个提问后边提了三个问题:

一、你觉得这位语文老师的教育方式有哪些不妥?为什么?

二、如果你是这位语文老师,你在现场将怎么处理?

三、如果你是班主任,发生了这件事情你将如何处理?(见2008年3月31日疑问《学生和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顶嘴,怎么办》)

教育没有如果,顶嘴事件发生之后,总有一方、甚至双方觉得特伤心特难过的。小B冲出去之后,我想任课教师也很难过,小B将更加难过。

作为老师,最满意的是自己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在下面俯首帖耳,认认真真。最痛恨的莫过于自己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口水说干,学生在下面唧唧喳喳,或者呼呼大睡。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有些老师往往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轻则怒火攻心,怒形于色,重则停课怒喝,或者像语文老师那样责令小B站起来。

说句实在话,学生上课睡觉,这种现象是难免的。我们要放宽心态,把它当作正常现象。因为学生的水平层次不同,接受能力不一致,也许你讲的课好成绩的学生喜欢,但对差生来说则如同嚼蜡。他们上课不睡觉,又不准做其他的事情,就只好吵闹。对于这样一批学生,我以前的做法是允许他们做别的事情,比如说自学,比如说练字,甚至还允许过个别学生上课看过小说。只要不妨碍其他同学上课,他们的这些行为我都允许。这样做不是我的发明,一些著名教育家如魏书生、李镇西他们都用过,翻看他们的演讲稿,或者班级工作书籍,都能够找到这样的具体案例。

但是,如果像小B同学那样,原来是一个性格比较开朗,学习成绩也比较好的学生,而最近一段情绪低沉,作业不能够及时完成,而且精神恍惚,上课睡觉,我们更多的应该是从她们心理和身体原因出发去想问题。一般来说,这样的学生没有特殊情况,他们自己是很难得上课睡觉的。那么,我们做老师的,就应该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可以温和地、体贴的问一下原因,或者关照他们是否回寝室好好地睡一睡。很多时候,当我们老师关心地询问学生时,都会让他们不好意思,从而打起精神上课。实在有原因,孩子们也会自己提出来,要老师不要担心。

从事件冲突来看,很明显,小B近段应该是遭遇了心理上面的困难,忧心憧憧、情绪低沉、精神恍惚,这些都说明她心里有事情。我们应该给孩子们自我疗伤的时间,给他们倾听的空间。这时候,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帮助,而不是斥责。这个时候体罚一个脸皮薄、心里有事情的女孩子,她“冲出去”已经是最幸运的结局了。好些孩子自暴自弃,甚至轻生,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老师不留心,凭借着主观臆断使他们濒临毁灭的心灵上雪上加霜的。很多悲剧发生过,为什么我们的老师就不能够引起注意呢?

作为班主任,当时的课堂已经是没有办法挽回了,我们总不至于代替任课教师去大包大揽。课堂纪律组织的事情,是每个任课教师分内职责。不要出了问题,都找班主任,那不是一种无能,而是一种推责。我向来反对任课教师这么做。我们班主任需要做的,应该是做好冲出来的孩子思想工作,避免事情进一步恶化。

我常常在仔细了解课堂上冲突的原因之后,和学生一起来为对方寻找“一百个伤心的理由”——这是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实际上的办法是老师站在学生角度上说出他伤心的理由,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寻找“赶他”出来的理由。这样互换角色之后,很多学生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上课与老师发生顶撞的问题。我在《班主任工作招招鲜》里还专门记录了这样一个具体案例。当时我和学生互相寻找“一百个伤心的理由”,还只说到12条,学生就哭着对我说:“郑老师,我错了,你放我进去吧!”于是,我幽默地打开教室门,弯着腰子对他说:“欢迎我们的勇士认错归队!”同学们都笑。不要认为这样是滑稽,耍小丑。要知道,一个幽默的老师,比一千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让学生欢迎。

对于小B,我想送给她这样一首诗歌

发怒是用别人的错误气伤自己,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折磨自己,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摧残自己,忧虑是用虚拟的恐慌惊吓自己,孤独是用自制的牢笼禁锢自己,自卑是用别人的长处诋毁自己。

一起大声朗诵吧,也许能够让她疲惫的心灵豁然开朗。

最后,我想对芨芨草老师说,心病还需心药诊,“开心”的钥匙只有一把,就是我们做班主任的要走到她心灵深处去。除了用爱走向爱,我们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3、遇到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怎么办?

坚信人心都是肉长的

遇到这样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我们当时应该避其锋芒,然后退而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控制局面后再对他进行说服教育。我坚信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有良知,如果你真的设身处地站在他们角度想问题了,再为难你他们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流云老师,这几天夜晚睡眠质量老不是好,所以昨晚10点多就睡觉了。今天早上才看见你发给我的信息和你22点半发在论坛上的提问:遭遇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怎么办?

学生受伤了,你连午饭都没有吃,把学生送到医院缝合伤口,却遭遇了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接连炮轰:“我的儿子受伤了,你们看都不让我们看一下,就缝合了伤口,你究竟是那个学生(肇事者)的什么亲戚?你凭什么这么包庇他?你们究竟是什么关系?……”面对着这样咄咄逼人的炮轰,你差点流下了眼泪。你从内心深处发出疑问:面对这样蛮横不讲理的家长,你该怎么办?(见 心中流云2008-03-31 22:27:26留言)

我理解你的感受,也为你感到委屈。但是,我觉得你没有必要过分伤心难过。我们农村有句俗话,“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作为班主任人,只要教过几年书,什么样的家长都会碰到。遇到这样蛮横不讲理的家长,我们当时应该避其锋芒,然后退而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控制局面后再对他进行说服教育。我坚信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都有良知,如果你真的设身处地站在他们角度想问题了,再为难你他们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说一个和你班上事件相似的故事吧,也许你能够从中受到启发。

那时候我还在一所职业中专教书。傍晚时分,我正端起碗准备吃饭,我们班的班长刘红辉就跑了进来:“郑老师不好了,曾杰把刘伟的眼睛打瞎了!”我当时一听,脑袋都懵了:曾杰和刘伟不是一对好兄弟吗?怎么会打架呢?眼睛瞎了,这该是多大的事情啊!

于是饭都没有吃,很快就赶到出事现场。在路上,刘红辉把情况告诉我,原来是晚餐之后,他们寝室的几个男生吃了饭没事干,就在草坪上摔跤。当刘伟把曾杰摔倒在地上之后,曾杰不服气,翻身又把刘伟压在了身下。可是没有想到,地上有一根凸出来的小木楔,正好插进刘伟左眼里。

那时候电话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全校程控电话都只有一台。于是,我一边吩咐学生快速把刘伟背到校门口,一边飞跑着到学校办公室里去给医院打电话。医生清创的间隙,我打通了刘伟家长的电话,难过地告诉他我没有做好班主任工作,刘伟和曾杰在学校里玩摔跤,把眼睛刺伤了。同时,我也打通了曾杰家长的电话,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让他迅速准备至少三千多元的医疗费用急用(门诊和手术费用我已经垫交了两千,我估计前面几天应该可以应付)。

刘伟家在县城,几分钟后,他爸爸、妈妈和几个叔叔就租车赶到医院。他们进医院之后,第一句话就问谁是凶手,然后揪住曾杰就要打。刘伟的一个叔叔气愤愤地说:“哪个把刘伟的眼睛打瞎,我们就把他打残到同样地步!”

情况变得复杂了。我迅速地把刘伟挡在身后,大声说:“我是他们的班主任,出了这样的事情,首先是我的责任。有什么话你们和我一起说,好吗?”同时,我抓住女同志相对善良的特点,拖住刘伟妈妈说:“事情不出已经出了,再打曾杰除了可以出气之外,已经没有任何作用。现在我们重要的是抢救刘伟的眼睛。”

一句话惊醒梦中人,刘伟妈妈马上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你们先别吵,先看看伟伟的眼睛吧!”趁他们进手术室看刘伟的当口,我抓紧时机对曾杰说:“今天你是肇事者,无论他们怎么骂你,或者打你,你都不准辨别和还手。也不准离开,如果你离开,你家长还没有赶到,他们会认为你没有诚意妥善处理这件事情,那样以后会更复杂。现在,你不准离开我半步!”

我理解刘伟父母此刻的感受,现在我们都只有一个子女,一个子女的完好就等于我们所有子女的完好,一个子女伤残了,全家都会痛苦。此刻他们再愤怒的言行,再霸道的举动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刘伟已经受伤了,我们没有必要再搭上曾杰。因此,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他们的怒气平息下来,然后好好协商后边的治疗和赔偿。

当医生肯定地告诉刘伟父母,由于木楔太大,刘伟的眼睛没有办法复原了,治疗得再好,估计也就是配相的结果。换句话说,这只眼睛已经失明了。听到这个结论,我们大家当时都哭了。伤心的当口,刘伟爸爸把我也推到了墙壁上,他用手顶着我的胸脯,大声地吼着:“我把孩子交给你,我们相信你们,可是书没有读好,眼睛倒瞎了!你说怎么办,啊?”

本来这是纯粹的意外事故,没有任何矛盾纠纷在里边,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预料。作为别的老师来说,他完全可以告诉他:“这是意外事故,如果你认为我们有过错,请你们通过司法途径向法院起诉。”这样确实很合理合法,但是当时看来,这无疑是推责的嫌疑,那样局面会更糟糕。我不能够这样做,我首先得把局面控制住。

这时候刘伟的几个叔叔在旁边叫道:“把曾杰的眼睛挖出来!换给刘伟!”吓得曾杰脸色煞白。

在这情绪激动的时候,我坦率而低沉地告诉刘伟爸爸:“出了这样的事故,我知道你们家长都很伤心。现在都只有一个子女,一个子女的健康完好就是整个家庭的健康完好。你们再伤心,再有什么想法我都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你们难过,就朝我发泄好了,甚至你们愿意痛打我一顿,我也接受。发泄之后我们再来商量怎么处理,好吗?因为我是班主任,我没有教育、管理好你的孩子,这是我的失职。我已经是快三十岁的人了,工作生活已经定型,如果可以,我愿意捐献出自己的眼睛,请医生给他装上,所有的费用由曾杰和我承担,请你们无论如何相信我的诚意。”我这样一说,场上局面立即得到了稳定。

然后我告诉他们,曾杰的父母已经赶到路上来了,只是他们不在县城,估计还要一会儿。现在刘伟已经在做手术,后续治疗怎么办,请你们先提出一个妥善的方案,我将配合你们尽量做好。同时,我也明确地对刘伟父母说:“刘伟的几个叔叔情绪有点激动,我可以理解他们,但是,这样对处理事情没有任何实际性作用。我建议您是否对他们说一句,情绪不要这样激动。我们要重点考虑的东西还很多,一是后续治疗问题,二是采用正当途径正面提出自己合理要求的问题,这样可能更有益于后边事情的处理。”我既理解同情他们的不幸,又给他们出谋划策,果然,他们转变了态度,开始跟我商量初步索赔方案来了。

半个小时后,曾杰的父母来了,我要他们主动带着曾杰向刘伟的父母赔礼道歉,告诉他们刘伟已经受伤了,肇事者是曾杰,这时候他们提再高的要求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这时候,要想换得后面双方能够谅解,最好的办法是放下架子,做一次“小人”——无论这次事故多么意外,曾杰方面都不要为自己辩解。曾杰的家长很明事理,他们家在农村,知道自己的态度对以后索赔的重要性。

在我的努力下,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转变:曾杰和父母商量,既然刘伟眼睛受伤了,以后曾杰愿意为刘伟一辈子负责;如果刘伟父母能够接受,他们家愿意把曾杰送给刘伟父母做儿子,和刘伟一起孝敬他们!

人心都是肉长的,将心比心,事故发生后,我们一直在努力。面对着这样诚恳的家长,面对着这样诚恳的老师,刘伟父母和他们的兄弟们也转变了态度。最后,他们提出的要求居然很低:曾杰家庭条件也不好,这次医疗费能够出就出了,实在不能够出,他们先垫着,以后曾家再还。半个月后,刘伟爸爸对我说:“现在还说什么呢?都成了一家人。”

现在,刘已经成为电信部门的正式职工,曾杰也通过考取对口专业大学,现在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一名公务员。他们两家一直交往很好,好几次我在街上,还看见他们在一起逛街。

课堂上遭遇学生大胆示爱,怎么办

4、将清洁单纯的爱发挥到极至

校园里的爱是最清洁单纯的爱,那里边没有阴谋、权利和欲望,有的只是感恩、珍惜和真诚。无论你们对爱的理解是怎样的,我都将要把我的感觉告诉老师们。

课堂上,一位平时很专心的小女孩没有跟着老师的思路来,低着头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很明显她没有在听课,老师轻轻地走过去,想把它收上来,却惊讶地发现女孩子在本子上写着:

老师,我爱你……

年轻的男老师一下子惊住了,旁边一个胆大的男生伸过脑袋一看,哈哈,他忍不住念出声来:“老师,我爱你”。顿时教室像掉了水的油锅,哄地笑了起来。写字的女孩子又惊又羞,啪地爬在桌子上。这时候,年轻的男老师该怎么办?

——昨天晚上,当我在现代传媒网看到一篇文章《老师,他在写“我爱你”》(河北威县一中马莉发布),刚参加工作时的许多往事又浮上心头。

作为老师来说,这一辈子没有遇到过女生悄悄地暗恋过你,肯定是一种失败。要么做老师的过于死板严谨,学生望而生威,不敢和你亲近;要么你不修边幅,形象不佳,孩子们看见你没有兴趣;要么你教师基本功不扎实,课堂上不能够吸引学生,孩子们从心底里瞧不起你……否则,你总会经历过一两件这样的事情,尤其是你刚刚毕业出来,学生气息尤存的时候,你遇到的可能性就更大。

我不是炫耀,我还没有轻薄到那一个地步,而是基于对学生心理了解的一个基本认识:青春期的男生女生,涉世不深,出于对老师的盲目崇拜,当一些年轻的老师——不管是男老师,还是女老师——有吸引人的一面时,就会有个别女生或者男生把这种盲目崇拜误以为是爱,从而引出一些幼稚可爱的梦来。这就是师生恋的心理原因,自上个世纪以来,就一直是学校流传不息的话题,台湾著名作家琼瑶的自传体小说《窗外》更把它推向顶峰。

一些年轻的教师如果没有把握好处理这类事情的分寸,很有可能就会酿出一些故事来。我不去评价他们是否真的相爱,也不去批评一些老师是否利用了孩子的年幼无知。事实上确实有老师和学生相恋结果一生幸福的案例,但是也有的老师和学生相恋,等孩子们长大之后,双方由于年龄、阅历、审美情趣的差距,最后劳燕分飞的悲剧也时有耳闻。

在这里我都不对他们做出任何评价,我想说的是,从职业角度来说,师生恋是不道德的,至少在教师的这一方,你自私地利用了孩子们的幼稚和单纯。爱是幸福,但是很多时候也是负担和痛苦,在孩子们涉世不深的时候,师生恋过早地让他们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前不久《今日女报》刊发了一篇新闻稿:一个离异女教师和两名男生畸形师生恋,结果导致一名男生被杀、一名男生劳教的悲剧。文章中反复叙述的陷入师生恋的两名男生的精神痛苦,更让我们对这一类事情的发生再度引起关注。

我个人的观点是,无论教师的出发点是如何清洁单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比学生更充满理智。我们的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在孩子年幼迷途的时候,给他们以健康积极的引导。牵着他们从梦里醒来,更积极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马莉老师在学生揭发“老师,他在写„我爱你‟时”,巧用教育的机智,稳定了自己的情绪,当即对全体同学说:“同学们,你们一定是笑他不专心听讲,而不是笑他写的那句话,对不对?”大家都愣住了,那位同学也台起头。接着她又说:“大家都知道,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情感。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爱,爱兄弟姐妹、父母老师,爱学校,爱祖国。„我爱你‟这三个字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不是?”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于是,马莉老师及时帮学生调转话题:“你说说,这三个字想献给谁呀?”那名学生很配合地告诉老师:“祖国。”这时候,马莉马上夸奖他:“这是多么纯洁、崇高的思想啊!那么你把„祖国‟两个字也写在书本上,大声地念给同学们听,好不好?”当学生大声念出“祖国,我爱你”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欣赏马老师的机智,那么巧妙地转移了话题,把大家调笑的男女私情的爱,一下子引向了崇高、伟大的国家之爱。同学们当然是不好再讥笑那名学生了,保护了学生的面子,又让自己得体地从事件中全身以退,真是教育的机智啊!

可惜,我不是那种思路敏捷的人,我老实笨拙,很多事情事后才知道怎么做。而且,当时我的学生,她在纸上面分明写的是“老师,我爱你”啊!而不是马老师的可爱的学生,会把前面的称呼空出来,随时给“机智”的老师填空。

只记得我当时我很紧张,也很想找个话题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引开。但是,旁边的那名调皮的男生已经把那句话念出来了,我怎么好充耳不闻?更何况,当时在我工作的那所职业中专,就有好几名女生嫁给了自己的老师,这也是学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据一些老师私下里透露,当我们那一年11名年轻教师分配进去的时候,就有毕业班的几名女生公开在寝室里说,一个月要追着某某。这样的传言下,虚伪的转移话题,留下的只是孩子们的笑柄。

我当时没有马老师那么机智,在同学们的哄笑中,我真诚地感谢了那名女生,然后说:“我不知道你的这句话是写给哪一位幸运的老师的,但是,无论写给谁,我都为你的坦率真诚感到敬佩,也为那名幸运的老师感到幸福。”

然后我走回到讲台上,面对全体学生说:“都说教师是播种幸福的职业,今天我终于有了由衷地体会。在这个学校里,老师是多么地爱学生。你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做老师的要时时牵挂,怕你们不适应学校生活,怕你们冬天里不小心生病,怕你们没有吃好、住好。很多同学也知道,我房子里经常备有热开水,我的煤炉子上,经常烧着一壶水,也有好多同学,在学校开水房没水的时候,直接提着桶子到我房子里倒水。我为什么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爱你们,我亲爱的同学们。老师对你们每一个学生的爱,就像你们父母对你们的爱一样,不会因为有哪一个孩子强而多爱一点,也不会因为哪个孩子弱小而把他抛弃。只要你来到了这个学校,老师们就爱你。”

“我曾经以为,老师对你们的这种爱,你们并没有理会,因为你们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很多老师也曾经说过,现在的孩子是白眼狼,别说老师对他们好,就是家长对他们的爱,很多孩子都是认为是理所当然,从来没有想过回报。但是今天,你们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我们爱你们,你们也爱老师。就像今天,春春(那名女生的名字)就大胆地告诉了老师——老师,学生们也爱着你。爱要大声说出来,也要用行动表达出来,感谢春春让我知道了这一点。我建议大家对春春的那句话热烈鼓掌吧!”我带头鼓掌,大家也热烈鼓起掌来。我的坦率和真诚让春春从惊羞中抬起头来。

然后,我把话题进一步引申:“校园里的爱是最清洁单纯的爱,那里边没有阴谋、权利和欲望,有的只是感恩、珍惜和真诚。无论你们对爱的理解是怎样的,我都将要把我的感觉告诉老师们。我要对老师说,我们多么幸运,我们热爱着学生,学生也爱着我们,爱把老师和学生绑在了一起。这种爱没有肌肤相亲,却心心相印;没有花前月下,却时时温馨;没有卿卿我我,却一样幸福真诚。这就是清洁单纯的爱,像高山雪莲,像蓝天碧水,足够让所有世俗的偏见望而退步。我代表老师,向大家再次表示感谢。”

最后,我宣布一道小作文题:这一个星期,大家仔细挖掘记忆中的每一件小事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老师,我爱你》,让大家把对老师的爱说出来,让我们的全体科任教师都幸福地晕倒。孩子们笑呵呵地答应。

课后,大家并没有嘲笑过那名说爱的女生,倒是从那以后,我房子里来不及洗的脏衣服,会莫名其妙地失踪两三天,然后又干干净净地回来。2001年冬天,我调进县城高中教书,碰见了那个班另外一名女生,她现在是我们县城一家高档宾馆的老总。一见面,她就笑呵呵地问我:“郑老师,你知不知道那时候我们班有多少同学给你洗过衣服?整整一个寝室呢!”

“呵呵,我还没有追究你们的责任呢!”我笑,她笑,我妻子也笑,感觉得特别温馨。

5、你贿赂过学生吗?

其实贿赂不贿赂的,别说得那么难听。当年陶行知先生用三颗糖粒子教育孩子认错,不也是一种教育的好方法吗?

《班主任之友》论坛在08年元月发起了一个帖子:你贿赂过学生吗?(bdsd2008-01-24 10:47:35 人气:726)这个帖子,让我想起和学生交往的许多事情来。

老实说,我“贿赂”过学生,而且还不止一次地“贿赂”过学生,而且每次“贿赂”的时候,都感觉特好,效果特佳。

第一次“贿赂”学生,是1996年冬天。那一年我们学校第一次招收大专班学生,而且是成招考上来的,据教导处的老师说,有好几个学生,年龄比我们这些任课教师还大。这让我有点紧张,我那点三角猫的功夫,蒙小孩子还可以,蒙那些比我年纪还大的学生,可能吗?

为了给学生留个好印象,我费了不少心思。可是想来想去,想不出一点一开始就让他们印象深刻的办法。没办法,耍点小聪明吧。那时候我恰好在帮姐姐经营着一个小商店,店子里有的是各种小吃。上课之前,我顺手就塞了一包椰子糖放在讲义夹里。

响上课铃了,我发现那班学生还挺守规矩,别的中专生还在室外吵闹,他们已经一溜就全坐在教室里了。我从后门边一瞅,哎哟我的妈啊,怎么那么多学生啊,黑压压地一教室。虽然说那时候我已经做了两年教师,而且在周边学校还颇有名声,但是一想到那里边坐的全是成年人,而且要我一个专科毕业的语文老师给他们上《文秘学》,我的心就抑制不住地紧张、激动。

我故做镇静地在铃声刚落的时候站到教室门口,面带着调皮的微笑。教室里边就引起了一阵不小的骚动。上台之后,我摇头晃脑地给他们吟颂了一句《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最后一个乎字,还把音拖得老长,当时就有人开心地笑了起来。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我开始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今天站在这个台子上要给你们做老师的,他的名字就叫做学志(之),我希望在以后上《文秘学》的这段日子里,我们都不亦乐乎。”

然后我就变戏法似的从讲义夹里掏出一包椰子糖来,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吃糖和自我介绍。我要求他们每人都要做一个简单地自我介绍,形式要活跃,不准死板。谁说得最精彩,我就请他在吃椰子糖。“要是有谁不说呢——嘿嘿,对不起,因为你们是文秘专业的,以后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机会多得多,那么就请你上讲台,我坐下面等你的糖吃……”我摆出一副耍赖相。

下面的学生哄地笑了起来。

于是我挨个给他们发糖,边发边要他们构思,要求是我的糖发完之后,就要按照一组一号、二组二号、三组三号(以此类推)的顺序作第一轮自我介绍。学生气氛很活跃,在发糖时候,我还坦白地告诉他们,其实给他们上课我心里实在没有底,今天发糖给他们,就是想堵住他们的嘴,不是有句话,叫“拿人的手短,吃分的最软”吗?“你们今天吃了我的糖,以后就不准说我坏话了啊!”下面又是一阵善意的笑声。

然后我趁机告诉他们,用吃的东西来贿赂学生,不是我的发明,当年北大名师潘光旦教授在西南联大上课时,每次走进教室,都要先从身上掏出一包香烟,抽出一支,问学生抽不抽。学生不抽,他便点燃那支烟,开始上课。由于他的课讲得好,经常是学生满堂。真名士自风流,我郑学志虽然上不了北大做教授,可是在这里还可以学习人家一下,别把上课想得那么严肃。学生中有人感到惊讶,觉得我连这样的事情都知道,可见肚子里还是有不少东西。

果然,那节课的效果特别好。一位新邵来的叫王银香的女生后来对我说:“学校说您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老师,但是我们开第一节课您就请病假,我们还以为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是一个乏味的老头子;没想到上课时却发现您是一个风趣幽默的帅哥(当时我肯定没有脸红,现在红不红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呵呵)。”那天,所有的学生都记住了我的名字,而且所有的学生自我介绍,都很有特色。课后学生交流,他们都说是我的一堂课,加快了他们新生交流的步伐。

因为我们是委托办学的原因,那一届学生到了大三的时候就转去一个知名大学。他们毕业之后,还有很多学生写信给我,说我是他们遇到的、所有教师中最年轻、最有教学方法的老师之一。他们记住了我特别的见面方式,也记住了我教学的特色,有几个学生毕业之后还做了教师,他们说老在教学中不自觉地模仿着我当年的风采。这倒是我当初没有想到的。

后来我还利用别的方法,多次“贿赂”过学生。时间最长的,是我调入县城高中教高一的那一次。那时候我正在进行创新作文教学,我摸索出的自助作文教学法正在全县推广,湖南省基础教科所还把当年唯一的一个全省一等奖给了我。为了在自己教学班级掀起写作文的高潮,我把自己平时摄得比较好的摄影作品底片全部找出来,找扩印部印了200多张,谁的作文写得好,我就签名送一个。那些图片确实很精美,夹在书本中当书签,贴在床头做装饰品都不错,很多第一批没有得到的孩子挤到我面前:“郑老师送一张给我好不好,我保证下次作文让你满意。”

结果那一年,我所教的学生中,有近二十名学生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习作。

现在我想,其实贿赂不贿赂的,别说得那么难听。当年陶行知先生用三颗糖粒子教育孩子认错,不也是一种教育的好方法吗?教有法,但又没有定法,我们应该用一切可以让学生亲近的办法,使学生接受我们。只要我们出发点是爱,而不是交换,那就与社会上的贿赂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有什么不好呢?

6、遭遇懵懂留守女生来初潮,怎么办?

教会她们成为乖巧女生

云老师悄悄地对芊芊说,这是老师祝贺她进入成人的仪式——从今天起她终于成为一名骄傲的女生了!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经常和云老师说。从今天开始,云老师就是她的女生“形象专家”——我们要把她调教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乖巧女生。

我在很多学校做过问卷调查,孩子们青春性教育主要渠道来源于哪里?男生和女生的答案不一样。

男生们多是“自学成才”,什么色情书籍啊、网络视频啊、电影媒体啊,都是他们取得这方面知识的渠道。尽管不正规,尽管有很多问题歪得让我们惊心动魄,但是这些渠道还是给了他们最初的性启蒙。

女生们则保守得多,虽然近年来网络、媒体、光碟成为越来越多好奇女生们获得最初青春期性知识的来源,但是母亲青春期细心的呵护,仍然是她们获得保护自己知识的主渠道。可是,随着外出务工经商的父母增多,留守女生在这方面的教育就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在家的父亲忽略了女儿的成长,更多的父亲则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对女儿说。所以,网友湖小刚在论坛上提出的问题就很具有代表性:作为男教师,遭遇懵懂女生来初潮,怎么办?(湖小刚2008-04-04 17:33:45发布)

这本该是由女生妈妈教会她的东西,应该是由初中女生辅导员教会她们的事情,突然一下子摆在了作为孩子王的班主任面前,真让人尴尬。确实,现在很多学校配备了女生辅导员,可是我们大家都知道,那东西是一个摆设,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发挥它的基本作用。即使发挥了,影响也极小。想一想,一个学校动辄上千学生,一两个女生辅导员,上一两堂生理卫生课——更何况据我了解,很多学校几乎连一堂这样的卫生课没有上——又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女生本来就是胆小的、害羞的,这样的事情绝少主动去问辅导老师。来了初潮,她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紧张、害怕、羞怯包围了她们,闹了很多笑话。有一些女生还以为自己患了不可救治的病,惶惶不安。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班上的留守女生——芊芊。

刚接班的时候,原来班主任老师告诉我,芊芊这个女生可能有点弱智:长相肥胖,性格孤僻,长年一身蓝白相间的校服,而且常常是脏兮兮的;成绩在班上也是差得可怜。她告诉我,不要对这样的女生寄予很高的期望,能够保住流失率就不错了。我笑,因为我知道,给班上带来流失影响的,恰好又是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成绩差,在老师眼中又不逗爱,学习起来没有趣味,一旦有机会离开学校,他们是巴不得呢!

开学两天,芊芊都没有到学校报到。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很想知道。于是,我请了数学老师云和我一起去家访。在学生的指点下,我们找到了一座漂亮的农家独院——我心头轻轻地松了一口气,看来芊芊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门关着,但是没有锁。我轻轻地敲了一下门,里面马上就传来几声狼狗的狂吠。接着,一个脏兮兮的女孩子开了门。云告诉她我是新接班的郑老师,她就是芊芊。她才喝住狼狗,把我们让进了屋子。通过我们的谈话,我知道了她家里的一些基本情况:妈妈到广东打工去了,两年没有回来了;爸爸在驾校当教练,一个星期难得回来一次。没有爷爷奶奶,在家里,跟她最亲热的就是那条狼狗。

我感到很难过:一个成天跟狼狗在一起的女孩子,她又能够聪明到哪里去呢?

问了几句话,我发现这孩子并不笨,前任班主任说她弱智,可能是因为父母长年没有在家,又没有别的亲人照管,芊芊缺乏人际交往活动,性格因此孤僻,成绩因此落后。当时我就对云说:“芊芊是一个可以转变的孩子,她缺少的只是爱,只不过比一般留守学生又突出一些。”云赞同我的看法。

就在我踌躇满志可以转化芊芊的时候,一天,芊芊在班上闹了一个超级笑话:她来初潮了,自己又不知道,因此在教室里号啕大哭。在女生们羞羞答答的报告中,我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情。可是,我一个男老师,怎么去给懵懂小女生解决这个难题呢?我只好马上把云老师喊来,并且在电话中告诉她芊芊遇到了什么麻烦。

云老师很快就来了,她把芊芊带回了家,教会她怎样用卫生巾,教会她经期要注意些什么,还把她弄脏的衣服给换了。可是,由于她在教室里哭过,所以当她回教室的时候,很多不怀好意的男生趁老师不在,就恶作剧地模仿:“呜呜——我出了这么多血,我要死了……”害得她死也不敢进教室。

我意识到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我得找男生们谈谈。

于是,放学后,我专门把男生们留下来。我开了一个“关爱女孩”的小型男生班会。我告诉他们,女生出了这样的事情,不是一件什么值得羞耻的事情,而是她们的骄傲。这意味着整天和我们在一间教室里读书的女同学,她们终于长大成人了!打个比方说,是一只只灰溜溜的丑小鸭,现在开始变成美丽的大天鹅了!你们如果不相信,自己留心看看,这些女生是不是突然比我们高了,是不是突然比原来更好看、比原来更逗爱了?

我还告诉他们,女生很害羞,我们不应该嘲笑她们。从这一天开始,她们就要承担比我们男生对人类更多的麻烦和苦难,她们会因为生理上的原因,承受许多我们男生想象不到的痛苦;她们像我们每一个人的妈妈一样,值得我们爱护和珍惜。如果我们是男子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们开始还笑,后来就捂着嘴巴,我讲完之后,他们就不笑了。当我把他们提高到男子汉应该具有的责任高度来问他们,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时,他们一个个变得神情严肃。有些比较乖巧的男生还偷偷问:“那我们是不是要送她们一件小礼物,祝贺她们进入了成年人队伍呢?”

我说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可能女孩子也不好意思接受,最好的办法还是当作什么都不知道,平时该怎么做,就继续怎么做吧。孩子们答应了(从那以后,班上其它女生答答地请假,或者上课突然溜出去——我允许女生这么做,男生都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没有一个人说怪话)。

那天放学后,我还请云老师留了下来。男生班会开完后,我把芊芊和她接到家中,我亲自下橱给她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云老师悄悄地对芊芊说,这是老师祝贺她进入成人的仪式——从今天起她终于成为一名骄傲的女生了!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经常和云老师说。从今天开始,云老师就是她的女生“形象专家”——我们要把她调教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乖巧女生。那天,我发现芊芊的眼睛比原来清亮了许多,尽管害羞,尽管不安,可是她愿意和我们聊更多的话了。

芊芊回家后,我给她爸爸通了一次电话,告诉他孩子可能需要一些钱购买女孩子的东西。她爸爸很意外,怎么女儿突然就大了呢?家长的这种反应,真让我哭笑不得。看来,芊芊以后的教育,任重而道远啊。

后来,虽然芊芊还发生过卫生巾乱塞,结果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啪”地一声掉在教室过道里的事情,但是同学们都没有嘲笑她。她的性格也逐渐开朗起来了,成绩也逐步上升。这学期数学考试,居然进入了及格圈子,着实让人惊喜。

家长把逃学的孩子交给老师就走,怎么办?

明确告诉他教育孩子他也有责任

摊上这样不讲道理的家长,你得讲究策略,该针锋相对的时候绝不退缩,该妥协的时候要知道马上投降,该安慰的时候就要轻言细语,该严厉批评的时候就要声正词严。我就不相信,他儿子在我手中,我就对付不了他。

网友天圆地方2008年4月1日在班主任之友论坛提出了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我班有这样一个学生,整天逃学旷课,当我找来其家长谈时,家长二话不说,将孩子交给我转身就走。面对这样的家长我该怎么办?”

看到这样的案例,我心里就想笑:碰上这样的家长,看来我不是第一个,我们国家到处都有,这也许是中国特色……(窃笑,捂嘴巴偷着乐,呵呵)

网络上也跟了不少帖子,枫说:“你直接带着学生回家找家长,他不管咱也不管了。”陈永海老师还说:“亲手把孩子交给他父母,免得节外生枝。” 这方法行得通吗?我看是行不通的,且不说义务教育不准你把学生推出校外,就是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现在学生都宝贝得不得了,留一个学生在学校,咱们老师就多一口饭吃。要是你把学生送回去了,校长不克你才怪。更何况,送你也要小心送,到时候家长一句话呛着你:“如果我能够管得了,我还送他去学校干什么?”

——你看,你得到了什么?除了受气你还得到了什么?

在我当班主任的生涯中,碰到过好几起这样的家长。真的,我不瞒你说,把孩子送来的家长已经是好家长了。有的家长孩子逃学,你告诉他,他还责怪学校:“我孩子在你学校里读书,怎么好好地就跑出去了呢?你们老师干什么去了!”比天圆地方的学生家长厉害吧!还有的家长,你告诉他孩子旷课了,他脑袋一摸,啊,旷课了?肯定是你学校不好,孩子,咱们不上学了,明天老师到咱家里来请——你不要相信我是杜撰的,童话大王郑渊洁那厮就干过这样的勾当。还有的家长,你告诉他孩子旷课了,他面不改色心不跳,好半天没有一句话,你再催他,他回答一句“知道了”,然后什么下文也没有。

所以,摊上这样不讲道理的家长,你得讲究策略,该针锋相对的时候绝不退缩,该妥协的时候要知道马上投降,该安慰的时候就要轻言细语,该严厉批评的时候就要声正词严。我就不相信,他儿子在我手中,我就对付不了他。

对付天圆地方遇到的家长,我采取的办法就是严肃地把他喊回来,明确告诉他不要把孩子交给学校了事,教育孩子父母也有责任。这时候你不要怕他抵抗,如果我们做老师的首先觉得自己理亏了,他们就会更加深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他们家长没有责任。

2001年,我们班上就有这样的一位家长,孩子逃学,他给你找回来就已经是莫大的面子了。可是,我不领情,他转身就走的当口,我把他留下来。我对他说,教育孩子是我的事情,同时也是他的事情,更是你们家长自己的事情。他一脸惊愕的时候,我向他坦白一件事实:“你不要认为学生有出息了,那是我们老师的功劳,其实更多的是你们家长的功劳。你想想,一个班六七十名学生,为什么只有那么少数的几个人,或者十几个人取得卓越成绩,而大多数学生却默默无闻?这中间的差距在哪里?老师同一样地上课,作业同一样地批改,为什么十年之后,当初一同上学的孩子有那么大的差距了呢?差距就在家长的不同。如果你今天还不认识到这个问题,还不主动抓孩子学习,以后后悔的是你,而不是我们老师。”

这话有道理,是关他们家的切身利益,家长停了下来。然后,我再继续和他仔细讨论家长的责任。他说,他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所以就只好依靠老师了。

他的话我也相信,每年接新生,都会有家长拉着我们的手说:“我们是大老粗,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孩子就交给您了,要打要骂,听凭老师为是。”兄弟们啊,你不要被他们感动了,忘记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了,人家这是糖衣炮弹,在忽悠你啦!现在的孩子这么宝贵,你如果真的以为家长把孩子就交给你就把你为是了,吃亏的是你。你骂人家孩子一次,孩子出走了责任就是你的,还说打呢!那违法的事情咱老师更不能够做,一不小心,人家把你告上法堂。

每次家长说这样的话我都只当耳边风,我会把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们的一段话送给他们:“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态度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在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地害了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我告诉大家,名人的话很有作用,任何一位家长,你搬出了名人的话,权威的话,他都会相信。这段话对家长很有启示:教育不是一个方面的作用,是综合的影响。他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了事了。也就不会认为,孩子考了好大学,就只是老师一个人的功劳了。当然,也有很多家长暂时还转不过弯来,那也不要急,慢慢来,总有一天我们会让他接受这个观点的。

接受了我的观点之后,我就给他们出点子。很多家长把责任推给学校,很大的一个程度上,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其实说到心窝子里边去,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孩子有出息的。他们任凭孩子旷课、游荡,关键原因是管不住孩子了,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如果老师在这样关键时候给他们一点金点子,他们还是会听老师的话的。

我给家长们出的第一个点子是:要勇敢地对孩子说不!冷静地想一想,现在我们有多少家长敢勇敢地对孩子说不呢?一些家长忙于做生意,忙于自己的娱乐应酬,很少跟孩子一块交流、玩耍。长时间的处于这种状态,孩子和父母也很隔膜,有时父母甚至会觉得很对不起孩子,心里内疚,因此,唯一能够让自己心安的,就是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反而使得孩子在父母面前理直气壮,各种要求都提了出来。到了父母管不住孩子的时候,他们就着急了,没有办法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只告诉家长们一点——勇敢地、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不”!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比如不写作业、挑食、吸烟、旷课等问题,要理直气壮地说不。我对家长说,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心里感到内疚,感到对不起孩子,父母并没有欠他们什么,我们也不要为孩子做好一辈子的准备。该拒绝的时候,就勇敢地、果断而神圣地说“不”。

我给家长们出的第二个金点子,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意义很简单,我们不能够扶着他们走一辈子,他们得为自己承担点责任。我在相关的文章中说过,衡量一种教育是否成功,就看它是否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方法,是否培养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三点,我常常对家长们说:不要只看到孩子的成绩,要能够看到孩子的发展,只要是发展,就应该值得表扬。现代的成功观就是六个字——“发展”、“选择”与“和谐”。不是分数、名次高就是成功。只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就是成功。有一个学生进校后的第一次年级考试,物理只考了11分。她很自卑,家长也很着急,我对学生的家长说,“你去跟孩子说,你能考12分吗?只要你多考一分,就是成功,我就奖励你。”第二次月考,她考了42分。我表扬了她,发了奖品;她妈妈也表扬了她,还与她拥抱。她就成为本学期进步最大的学生,在这次第三次月考时,她的物理居然考了76分!什么是素质教育,什么是赏识教育?我认为,这就是素质教育,就是赏识教育。实践证明,反复成功的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学生成绩会越来越差。我们要给孩子松掉外环境的心理压力,就要家长们树立一个观念,不要只看分数的多少,关键是要看孩子发展没有。只要是发展,就值得表扬和肯定。

我经常给家长出的第四个点子,就是要学会理解孩子,给孩子做梦的权利和时间。孩子和我们不同,我们基本上已经对梦泯灭了幻想,孩子们却正是做梦的时候。有很多家长,不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做梦,一些孩子也弄不明白,家长们为何连做梦的念头都没有?是我们太现实了,还是孩子长不大?任何一种理解都可以,但是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自己是怎么长大的了,我们只是过了做梦的时间而已。孩子有的是无尽的将来,正是做梦的时候,我们谁也不能够去打击他们。

看过一个小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讲家长如何处理女儿早恋的。我们国家组织了一个演出团去法国演出,一个女孩和她的家长尾随着演出队伍,看了所有的演出。女孩喜欢上了团里的一个帅气的男孩,她给那个男孩画了一幅画,画面画了两颗心。男孩不明白,就去问团长。团长告诉他,她的意思是中法友谊。男孩相信了,对女孩子很感激。后来女孩又写信,这次画的是一面墙,墙内是男孩,墙外是女孩在哭。团长一看这画就明白了,女孩是喜欢上男孩了。团长找到女孩的父亲,告诉他这件事情。谁知道女孩子的父亲却说,他早就知道女儿喜欢男孩子了,不然不会尾随着这么久,看了这么多演出。他说,恋爱是美好的事情,女儿正处在做梦的年纪,他们要让她把梦做完。

这个故事给我印象很深,因为它给出了我们很难处理好的一个问题的答案。我们的孩子也会早恋,可是我们处理得这么不动声色,这么富有人情味,这么尊重孩子吗?我也常常看到,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早恋了,学校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家长,然后把孩子带回去。早恋的孩子也就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得很多孩子渐渐地远离了我们的教育范围,甚至发生了悲剧。如果我们的老师们、父母们能像这位法国的父亲那样,持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让孩子把梦做完,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其实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能够教育好孩子的,但是他们缺少的只是教育方法,而不是教育热情。我们做班主任的,专业是教育,应该比家长们强一些,我们就应该给他们多一些技术上的支持。

我相信这样一句话:给家们一个实在的用得着的金点子,比你默默地给家长做十件事情,更让他们感激你。而当家长感激你的时候,还有什么问题不能够妥善处理呢?

8、班级学生上网成风,怎么办?

整治集体化倾向绝不心慈手软

网络一旦成瘾,其害堪可比毒瘾,对于这样原则性的错误,我不能够迁就,尤其是整治这样集体性倾向问题,我绝不能够心慈手软。现在他能够理解,我很感谢;他不能够理解,请他先执行,再理解。

网友中国老9去年底(具体时间是2007年12月27日20:59:56)在论坛上发出帖子: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班级学生上网成风,而且看情况愈演愈烈,都是在玩“梦幻西游”这类网络游戏。玩这样的升级游戏很容易上瘾,且上瘾之后又很难戒掉。因此,他在论坛恳请各位同行给他支招:用什么办法扼杀这样的风头?

确实,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化问题,好多老师都反映自己的班上有学生沉溺网络不可自拔,更有的班级,甚至全班上网成风。解答这个问题,对我们广大班主任来说,有很重要的是实际意义。但是,我没有什么经验,教训倒有一些,所以不怕献丑,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前年冬季,我在接现在这个班时,也发现了这样的苗头。刚开始,学生做得很隐蔽,白天都在教室里呆着,晚自习也不出去。因此,当有老师告诉我,他们班上有部分学生集体去网吧打游戏时,我还庆幸自己班上太平无事。

我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呢?一个偶然的机会。那一夜,我胃病又发了,深夜出去买药,居然发现有学生在爬学校围墙。跑去一看,有几个还是我们班的。这时候已经深夜十一点了,我当即把他们带回来审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我们班上也有近十来个学生常去网吧,而且还有两名女生!他们常常在夜晚十点多到十一点出去,凌晨三四点回来。这个时候老师都在睡觉,因此神不知鬼不觉。我问他们上网有多久了?“大约半个月吧”,学生这样回答。

我感到很难过,我向来只把孩子们朝好的方向想,平时有谁精神不好,也只想是不是营养不良,或者天气炎热所致。还常常嘱咐他们注意营养,实在不行就告诉老师,上课可以偶尔地瞌睡一下。谁知道,孩子们利用了我的善良,钻空子白天休息,晚上上网!

那一夜,我先把爬墙的孩子留下来,然后把女生辅导员连夜喊起来,分别把女生和男生就寝情况进行了一次突然检查。清查的结果是那天晚上,共有7名男生外出打游戏,女生运气好,一个也没有逮着。

掌握情况之后,第二天晨会上,我严厉地批评了晚上夜出的那7名同学。平时我很少公开批评过学生,但是这次不,面对着这样集体化的倾向,我不能够无动于衷。我把那些夜猫子一一抓到教室后边站着,整整一排。当着同学们的面,我对他们夜晚爬出去打游戏做了严厉批评。他们回座位上之后,我又走到讲台上,沉重地对全班同学说:“我感到很难过,因为你们利用了我对你们身体的关心,来修补晚上打游戏消耗的体力。这是你们对老师换位思考的亵渎,也是你们自己对老师关爱的践踏。”

然后,我建议班级立法委员会通过一项强行整治夜晚集体上网的纪律措施。我告诉他们,平时我很民主,但是在禁止集体上网这件事情上,我得表示出我的“专制”。因为这不是一般的问题,一旦同学们上网成瘾之后,就会给我们班上带来巨大的灾难。我痛心疾首地陈述着好些上网成瘾的孩子带给家庭的灾难:武汉一名14岁的中学生,因为过度上网猝死网吧;西安一位家长因为堵不住孩子上网而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孩子……这样的事例我平时搜集了很多,我知道,这时候越是残忍恐怖的材料,对学生们来说越有警醒作用。我把它们说得越沉重些,越能够在班上树立一种反对上网的正确舆论。

我还告戒他们:“不要以为你们现在只是上了这么半个月,十来天,你们没有什么严重后果。我告诉你们,一个坏习惯的养成,时间只要三周。如果我现在不一刀把你们这些不良行为斩断,你们形成习惯了,上网成瘾了,到时候纠正就更难。那时候,你们人在教室里,心却在网吧里收不回来。半天不上网,你们就会心里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无所适从,或者脾气烦躁,甚至拿自己的身体发泄。到时候,你说,我拿什么来拯救你们?到时候,我们将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帮你们戒除网瘾,你们会更痛苦。与其将来痛苦,不如现在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我对他们说,无论班上立法委员会如何裁决我的建议,从今天开始,我将采取时时跟紧的办法跟着他们。因为我们班上没有哪一条班规规定,班主任不能够跟紧学生(学生笑,觉得我钻了空子,不过,也很支持我这么做)。事实上,班上出了这样的苗头,班主任不可能不去跟紧。据我多年的班级工作实践告诉我,一个坏习惯的消除,需要班主任集中精力打击一段时间。最短多长?三个星期——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和一个坏习惯的消除,基本上都是三个星期!

我少有的强硬态度,让学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纷纷觉得我应该这么做。我觉得很高兴,有些班主任经常严厉盯紧学生,学生常常处于高压之下,久而久之就习惯了,当你对他们说严重问题时,感觉和一般问题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我平时放手放权惯了,一旦板起脸来,孩子们会觉得问题很严重,因此特有效果。难怪孔夫子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啊,用来治班确实有效。

当天下午,班级立法委员会通过了我严厉打击夜晚上网的几点措施。我还同他们商量,在戒除网瘾这件事情上,我们是不是可以打一打“体罚”的擦边球——建议上网一周的同学自行加强体育锻炼——每天完成3000米的长跑。我告诉他们,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戒除精神上的毛病,如忧虑症啊、网络依赖啊等等,最好的办法就是用体力上的消耗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我告诉他们这不是体罚,而是注意力转移。孩子们也很支持,然后我就抓住为首的几名同学,从当天下午开始实施体育疗法。(擒贼先擒王,后来的事实证明,抓了为首的几名学生后,其他同学也不再主动发起上网了。)

我还召集班委会和值日干部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要求他们尽快组织人员开几次戒除网瘾的主题班会,正面加强舆论引导。不要小看正面舆论的作用,一个班上风气好不好,关键就是他们的正面舆论导向好不好。一旦形成一个健康积极的舆论导向,大家都以上网成瘾可耻、以节制上网光荣,以沉溺网络为耻、以读书活动为荣,那么,很多不良的上网习惯就会消除。

孩子们都很配合,当天就去做准备。第二天下午,我们班上举行了一次“倡导绿色生活”的主题班会。很多同学在班会上发了言,一些被我批评的孩子也在班上表态,以后再也不深夜出去上网了。

做了这些工作之后,我又抽时间把那些早上被我狠狠地克了一顿的孩子们找来谈话,我一一摸清了他们上网的真实想法和原因。大多数孩子对我的批评并没有表示反感,只有一名学生觉得我还是火气大了点,觉得我很虚伪,平时说什么民主治班,一到有事情了,还不是专制。我诚恳地给他解释:网络一旦成瘾,其害堪可比毒瘾,对于这样原则性的错误,我不能够迁就,尤其是整治这样集体性倾向问题,我绝不能够心慈手软。现在他能够理解,我很感谢;他不能够理解,请他先执行,再理解。

事后,我对学校里提出,能不能够尽量多开几次大型的文体活动,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多体验一下成功的乐趣。这样有利于把孩子的心留在学校里。我知道,很多孩子上网,那是因为他们在学校里找不到生活乐趣。如果学校里有让他们留恋的东西,他们是不会承受着挨克的风险去上网了。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去看了一下论坛上的留言。有网友建议,跟家长联系,让家长和学生沟通后,限定玩电脑的时间。老实说,我没有把学生上网的情况跟家长说,因为我觉得经常向家长告状,那只能够说明班主任无能。对于我能够把握的事情,还是在学校里处理为好。

从那以后,我班上基本上没有听说过有谁在夜晚出去上网,也没有听说过又哪些孩子约好集体去上网。尽管有些网络游戏,集体组团比单个玩更有趣,但是在我班上,孩子们还是较好地履行了我对他们的要求。

9、离高考还有70天,许多同学想回家自学,怎么办?

给学生留一点个性化的发展空间

我们都是经历高考来的,高考是怎么回事情,我们都有记忆。因此,当学生提出要回家自学的时候,我们应该要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想问题。公式化的一刀切,对学生没有任何好处。

网友爱琴海2008年3月28日在论坛上发问:离高考只有70天了,许多同学想回家自学,怎么办?

提这样问题的老师,可能出于这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学校纪律,可能学校原则上要求所有高三毕业生都必须在学校自习,否则各种量化评估会把该班的考评分数打下来。二是班级学风,爱琴海老师提这样的疑问,可能对自己班上学习的风气不很自信,一旦开了学生回家自学的口子,怕后边的学生会接二连三地跟着来。到时候一个空荡荡的教室里看不到几个人,班级学风明显涣散。三是担心学生自觉性不够,回家自学,离开了老师的监督,他还会保持那么旺盛的斗志吗?……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顾虑,我想,因材施教是一个重要原则。在我当班主任的这十多年中,遇到的类似现象很多,我的原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给予不同的答复。

1997年春,住在校外不远的肖文同学高考前夕想回家自学。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教室里太吵闹。我觉得奇怪,除了守堂的任课教师偶尔地公开解答一下个别同学提出的疑问,教室里没有什么人闹啊!要知道,我们学校一直实行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守堂制度,每天晚自习,都安排一位老师在教室里,教室里不可能很闹啊!

仔细询问之下,我找到了肖文想回去自学的原因。原来,他想回家自己系统地把教课书再读一遍。我理解他的这个想法,他在班上属于基础比较牢固、但是思路不是很活跃的那类学生,目前取得好成绩,一个是他高三努力的结果,一个原因是目前考试难度不是很大,因此他暂时走在班上前四五名。一旦其他同学系统复习上来,他还能不能保持优势很难说。而且他还告诉我:他很讨厌任课教师在学生自习的时候去解答什么难题。对于那些高难度的题目,每次他都觉得如看天书。别人三两笔就能够巧妙解答的问题,他只能够按照那些保守的办法一步一步来。所以老师每讲一次,他都觉得信心倍受挫折——别人那么聪明,他怎么那么笨呢?

此外,他还很讨厌科任教师不分基础好坏,一有难题目就在班上公开解答,这个时候他不听也不好,听也不好。不听,老师和同学会说他骄傲;听,又把自己复习的计划完全打烂了。心理一直处于进退两难的矛盾之中。

我理解他的这种感觉,很多有主见的学生,都喜欢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来。他们要求老师给他们留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好让自己高考之前查漏补缺。但是,一些任课教师忽略了学生这个需求,他们出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责任心,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需求,一有问题就公开解答,结果扰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计划。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答应他呢?结果,肖文在家里自学之后,成绩一直比较稳定,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他冲到了班上第二名。

还有一些同学,心理素质不是很好,高考前夕看到教室里的同学们那么紧张,高考还没有来,他自己就紧张起来了。这样的孩子很多,几乎每届都有,尤其是插班复读的学生,在这方面显得更厉害。今年开学初,我班上就有好几个孩子这样对我提出要求,他们能不能够回家里自习。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告诉我,这个学期在教室里感觉到压力太大,每次一抬头,看到的都是埋头苦读的同学,他们觉得自己休息都有一种罪恶感。可是,他们不是一台学习的机器,即使是机器连续工作也有过热的时候,他们需要休息。在教室里学习他们休息不下,已经感觉到神经有些衰弱了。我很同情他们,他们把自己搞得太紧张了,眼不见,心不烦,回家学习也许是对他们最好的解脱。

我们都是经历高考来的,高考是怎么回事情,我们都有记忆。因此,当学生提出要回家自学的时候,我们应该要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想问题。公式化的一刀切,对学生没有任何好处。

不过,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好、成绩比较稳定的同学,我原则上还是要求他们在教室里学习。为什么呢?一是学校学习,毕竟气氛好一些。虽然高中快毕业了,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严格约束自己。二是教室里多坐一些人,全班学习气氛浓厚一些,有利于形成竞争态势。

还有一些同学高考无望,他们有些什么要求,我原则上不过分盯死。我只是尽量帮助他们过好毕业前最后的一段日子,告诉他们,现在的坚忍,就是为以后少留一些后悔。试着挑战自己忍耐的极限,走过六月,他们的人生将更加精彩——我觉得高考之前,我们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放弃。一个极有鼓动力的教师,如果能够把差生都留在教室里读书,往往能够把他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到极限。

我现在很怀念教职业中学的那一段时光。那些学生号称是世界上最难教的学生,是普通高中不要的弃儿,是重点中学教师嗤之以鼻的废物。但是,在我的鼓动下,他们仍然为自己对口专业招考做最大的努力。那一群不知道音标为何物的孩子,为了高考,用自己的汉字注音拼读着他们能够理解的“枪格里洗”——英语,那嘴角泡沫翻天的场面,永远留在我的记忆当中。是他们让我知道:每一个人心里都会有上进的力量,并不是因为出身低,他们就忘记了这一点。只要老师激励得当,他们一样可以激发出让老师都震撼的热情。我最后教职业中学的那一届,学校临解散的那一届,班上只有留下了12名学生,在全省的对口专业高考中,却出乎意料地考上了7人!什么叫奇迹,这就叫奇迹。这种奇迹一直深埋在我的记忆中,成为一段抹不去的回忆。

所以,高考前学生的各种要求,我尽量地给他们考虑。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他总有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的。爱琴海老师,学生要回去自学,你找那么大的急干什么呢?孩子要回去自学,只要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完全可以同意啊!

只是对于回去自习的同学,我要求他们做好一点:调整好高考生物钟,不要因为回家备考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作息,那样我们的损失就很划不来。

10、孩子嫌弃父母没有生活情趣,怎么办?

让父母年少的憧憬回响在孩子心田

我告诉她其实天下父母都一样地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地有趣味,只是父母们的表达方式不同,给我们大家的感觉就不一样。也许还有很多东西,我们还来不及发现呢!

去年红娟到我班上报名的时候,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在给学生们登记住宿还是通学,红娟妈妈小心地问她:“在家里住,好吗?”“不住不住不住——你烦不烦啊,这个问题我说过都N遍了。你硬是要我读通学,你自己每天跑吧!”妈妈一句,红娟就顶了五六句,很不耐烦的样子。

我很吃惊,新生第一次报名,就在老师面前对父母大呼小叫的,还真是少见。可能是父母娇惯的缘故吧,我想。询问了一下她家庭的住址,属于那种可通可寄宿之间、但是更适合不寄宿的,但她妈妈没有再坚持什么,我也就按照红娟的意思,给她报了寄宿。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接触,红娟的表现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实际红娟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好,在同学中也很有人缘,这就让我觉得奇怪,为什么孩子在她老妈面前偏偏就那么蛮横呢?

这个疑团罩在我心头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挥之不去。随着了解的深入,我还发现一个新问题:学校每四个星期放一次月假,也就是说,寄宿生们每个月只回家一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稀有的这么一天真是一个节日。下午三节课之后才能够放学,他们上午就坐不住了,书包啊、袋子啊,上午就塞到了教室里。红娟却出奇地冷漠,每每到了这一天,她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这个女孩子是有点特别。我找其他女生询问情况,才知道问题的根源:原来红娟和父母的关系很紧张,初中时因为学习和生活上的分歧,她还和父母吵了几次。每个周末,她都尽量不回家,住在学校里,就是不想和父母在家里见面。

这些女孩子还告诉我:“红娟其实内心也很苦,我们好几次看到她一个呆在宿舍的楼顶上发呆,甚至有时候整夜没有睡觉。”真的吗?我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记得大学时一个同学对我说,有一段时间他心情不好,夜晚一个人站在教学楼顶的时候,曾经想过从上面一跃而下的情形,一定很好。只是每次运气都没有那么好,往往是一溜上去,马上就被人发现了,来不及进入到他预想的“境界”。这些女生们的话让我的心脏感觉到一阵酥麻:这孩子,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万一哪一天她因为心情不好想不通,从楼顶上跳下去,我的责任就大了。

我决定尽快找时间和她谈一谈话。

“郑老师您找我?有什么事情吗?”红娟来了,神色有点疑惑,不知道我要和她聊什么。

“随便聊聊吧,比如说,我想和你谈谈我们彼此的父母。”我笑着招呼她,给她倒了杯白开水。她的神色一下就暗淡下去了,整个一下午,都是我说的多,她回的少。为了尽可能地打开她的话匣子,我还聊起了青春期自己和父母斗气的往事。陪她一起来的另外两名女生都兴趣盎然,就是她沉默不语。末了,她叹口气:“别人的父母什么都好,怎么就我父母那么无趣呢?”

我告诉她其实天下父母都一样地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地有趣味,只是父母们的表达方式不同,给我们大家的感觉就不一样。也许还有很多东西,我们还来不及发现呢!临走的时候,我给她们朗诵起《潇湘晨报》上一段评价我日记《呵护心灵》的文字来。那篇文章标题我不是很喜欢,称我写给孩子的日记是“当作遗书来写的致孩子的信”,但是有一段文字却直击我的心灵。作者夏非这样写道:

“我最后花了近8个小时,把这280页认真地从头读到了尾,边读边想起自己给父亲数胡子、按摩病体的亲昵、叛逆青春期一把将他推倒的暴躁,相互咆哮着的争吵、后来的漠然无语以及今天乏力的努力和弥补。弑父情结和恋父情结交错,彼此的灵魂,游离在渴望、接近与疏离之间……”我告诉她,这就是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对立,几乎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这样的一段时间,这本身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对与错,有的只是青春期存在的合理。“真的吗?”红娟将信将疑,我趁机告诉她,其实每一对父母都会有有趣的地方,只是青春的叛逆让我们没有看见而已。我和她约定,有一天,我会让她发现自己的父母原来也那么有趣。她沉默着点头,我要求她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再也不要一个人站在宿舍楼顶了,“因为我很担心你,你这么冰雪聪明的女孩,是不会让我担心的,是吗?”她点了点头,算是对我的答应。

谈话结束之后,我和她父母通了电话,告诉我最近几天将要去她家里家访,并请他们准备好自己当年读初中和高中时的有关资料,比如说相片啊、爱好的啊等等,最好是能够找到自己当年的日记。红娟的爸爸很为难,“那些东西早卖给收破烂的了。”倒是她妈妈的话让我一阵惊喜,说她还保存有读小学到高中时期的作文本。我要他们把它们都装订成一本精致的书,我将利用它把他们母子的关系协调好。他们也很激动,一个劲地说尽量尽力。于是在去年11月份的一个周末,我在红娟的陪同下到了他们家里。我将她妈妈事先准备的那本精致的书搬来,对红娟说:“我将告诉你一个追梦女孩的全部故事。”在她将信将疑的目光中,我打开了那本书。

那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里面贴满了一个少女小时候的照片,贴满了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女对生活的全部憧憬。在那本书中,我和红娟读到了好些优美的作文,文章的作者还在一篇日记中说,她将来要当舞蹈家,或者是作家,因为她大家都说她的身材很好,手也灵活,天生就是跳舞的料子。还说她的文章还县里得过奖,因此,做作家也很不错。

“真的是有趣。”红娟笑了起来:“没想到这个女孩子和我一样地喜欢做梦。”接着她问我,他们家怎么会有这样的东西呢?以前怎么没有见过?这个女孩子又是谁呢?

“有趣吗?”我要她看下去,等她看到主人公中学时的相片开始和自己有几分相象的时候,开始沉默不语了。

这时候,我把她父母请来,我告诉红娟:“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你经常看见的妈妈。她也有过做梦的少女时代,她也有过很多绚丽的梦想,她以前的生活并不是像现在这么乏味。也绝对没有现在这样喋喋不休。”

“是什么让她变成这样了呢?”我想起了比尔?盖茨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你付帐单、给你洗衣服。”我牵过她妈妈的手,把它们贴在相片上,我要让红娟看看如今这双粗糙的手,和照片上那双秀气的手有什么区别。为了孩子们,她早忘记了自己当年年少的梦了……

“妈妈……”红娟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咬着牙齿不让自己哭出来。“想说什么你就说吧,娟子。”她妈妈也眼睛红红地,一把抱过她。

我知道,我在这里已经不是有很大作用了,于是把她老爸拖到一边,我告诉他,真正改善父子关系还是靠他们自己,仅仅是爱孩子还不行,还要创造条件让孩子们知道,我们爱他们,我们也有梦想,也渴望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之所以放弃了自己很多的梦想,是因为我们更爱孩子。红娟爸爸是个朴素的人,对我的话一个劲地点头。

今年春季开学的时候,红娟早早地就对我说:“郑老师,这个学期我想读通学,好吗?”

“当然。”我笑,她也笑,神情开朗而活泼。

11、怎样使孩子从不良社会习气中挣扎出来?

告诉孩子他得学会改变

最后,我们还要巧用关怀、赞扬和鼓励,帮助他从过去的生活圈子里决裂出来……那个生活圈子不离开,我们要想根除他打架和上网的不良习气,那无异于徒步登天。

于思2008年4月1日 10:26:55 在论坛上留下一个疑问:我班上有一个特殊学生,他父母是聋哑人,没有正当职业,经常是公安机关常关注的对象。该生身体健康,头脑反应灵敏,成绩不好,在校、在我面前表现很好。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他服我,我给他的感觉就像师长、就像父母。可他常在校外打架、上网,前几天,他又打架了。我很生气,但又很辛酸,因他在打架之前曾一再说:“我不打架,那样对不起我们班主任。”哎……我该拿他怎么办?

看到这个案例,我担心的同时也很高兴。尽管这孩子还有很多不良社会习气,如打架、上网,但是孩子能够这样说,我们做老师应该感到骄傲,这说明老师以前和他的沟通是卓有成效的。我们不要期望差生一夜之间就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只要他在犯错误的时候,内心有一点点的愧疚,有一点点地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爱他的人,那么他就是一个良知未泯的人。因为没有良知的人,不会从内心深处说出“对不起你”的话,即便是撒谎也不这么说。只要良知还在,就能够引导他发挥自身的力量,克服许多缺点。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只有一个建议,请老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放弃他,不要因为外界的任何原因抛弃这个孩子,因为你可能是他人生唯一的转机!

那么,怎样转化他呢?怎样让他从不良社会习气中挣扎出来呢?

我觉得,要成功转化这样的孩子,我们心里首先要有一个底:那就是接受目前的他,他有缺点,有毛病,我们要承认这很正常。不要把他当作病人,如果我们把一个学生贴上坏孩子的标签,那孩子也许真的就认为自己没有救了。我们可以明白地告诉他,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每个人身上有一些坏毛病,这很正常,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后天的教育,才需要不断地塑造崭新的自我。

有这样一个心理基础了,我们对他偶尔地不能够控制自己,偶尔地有些反复就能够理解;对他一次又一次违背诺言打架上网,就不会悲伤失望。要知道,他爱打架绝对是有他成长的必然原因的:父母是残疾人,他从小就处于一种与同龄人不一样的眼光中,别人的点点戳戳在他心里早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我以前就碰到过这样的学生,他从骨子里仇恨那些比他好的人,仇恨那些父母健全的人,同时也包括他的父母。他认为是父母给了他耻辱。因此,他叛逆,他好斗,他性格偏激,总感觉到自己时刻生活在危机之中。

更何况对于于老师班上的这名学生来说,父母又是公安部门重点治安对象,他耳濡目染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让他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错觉:只要武力才是保护自己的唯一工具。他的这种错觉有多重呢?打个比方说,一个溺水的人对伸到面前的竹竿有多么依赖,他对打架就要多么依赖。那么,我们怎么能指望简单地说教使他放弃多年形成的本能反应?

然后,在接受了他目前存在的现实之后,我们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和他进行交流,了解他打架的真正动机。记住,平等和孩子交流是我们走进孩子心灵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如果我们抱着悲天悯人的态度来教育他,站在比他高一等的位置上去看他,他会觉得我们很假。这孩子既然能够说出对不起老师的话,那么,他是从骨子里信任老师的,把我们当成了可以依靠的朋友;而朋友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够因为自己是老师,而凌驾在他的感觉之上。那样,只能够把孩子从你身边推开。

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活动、谈心,了解到孩子犯错误的真正原因。有很多孩子控制不住地和别人打架,并不是他认识不到打架的坏处,而是有可能出于义气。像于老师班上的这位学生,能够一而再地说“再打架就对不起老师”,说明他心中看重的是义气,一时义气使他又犯了错误。

对于这一类孩子,我们肯定他义气的同时,帮助他学会分析义气的好坏。我们要肯定,义气是一种好东西,但是,稍不注意,义气也会做坏事,如江湖义气就是一种不良的社交习气。它以义气抹杀了是非好恶,歪曲了真假美丑,蒙蔽了我们善良的眼睛,从古到今,很多有才华的人就因为江湖义气而毁掉了自己。我们在肯定他重义气的美德的同时,告诉他们,义气只有在法制和道德的规范下才能够发出它最美的人性光辉,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人类的灾难。这样的反面事例很多,只要我们愿意搜集,你总能够找到最有力的说服证据的。

当然,孩子控制不住和别人打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这都需要我们和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中多关心他们,多了解他们才能够找到。如果我们对学生没有深入了解,单凭经验做出判断恐怕往往要失望。

掌握了孩子打架的真正原因之后,我们要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这样下去很危险,他必须学会改变。这不需要转弯抹角,直接地说能够旗帜鲜明地表明你的态度。教师态度模棱两可,会让孩子误以为他的错误不严重。

我们可以明白地告诉他,不能够再这样继续下去了,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从错误的泥潭中挣扎出来。如果他不挣扎出来,那么,他以后的出路只有一个:要么被人家冤冤相报打死,要么被公安司法部门以故意伤害罪处死。这不是危言耸听,我自己有一个兄弟,比我大不了半岁,年少时凶强侠气,结果中学没有毕业,就进了劳教机关。三年劳教之后,出来又没有改,又以故意伤害罪进了班房。去年冬天,因为在牢房里伙同别人杀害了另外一个犯人被处以死刑。班主任要多搜集身边这样的案例,以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来教育孩子更有说服力。

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告诉他:不要再这样下去了,再向前走一点,老师也无能为力。适当地表示出我们的担忧和伤心,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人都是讲感情的动物,如果你的担忧和伤心能够被学生认同,就能够在他心里激起涟漪。那么他在准备打架的时候,就会适当地控制一下。(最好是告诉他们一些可以控制自己拳头的具体方法,这样更有操作性。但是我已经在《班主任工作招招鲜》和《班主任工作新视角》里都专门论述了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再展开讲了。)

最后,我们还要巧用关怀、赞扬和鼓励,帮助他从过去的生活圈子里决裂出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不良社会习气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那么,要改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解决的。我们要帮助孩子从过去的生活圈子里走出来,那个生活圈子不离开,我们要想根除他打架和上网的不良习气,那无异于徒步登天。

但是,人都有惯性,从原来的生活圈子里决裂出来,不是说话那么简单的。尽管他知道那个圈子不好,可是你要他下决心从原来的生活圈子里走出来,你说他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就好像一件你已经习惯的事情,突然发生改变了,你说你多么地不舒服。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等待,给他留一段时间挣扎。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他们反复。即使他一时半刻不能够从那个生活圈子里出来,我们也不要着急。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关心他,继续赞美他点滴进步,不断给他鼓励。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他的进步我们看不见,他在徘徊的时候我们不能够给他强有力的支持,他的痛苦我们不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一旦在新的生活圈子里不如意,他就会留恋原来的那个圈子。那么,辛苦十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事情就很难说了。

12、老师的孩子在班上捣蛋,怎么办?

还原他一个普通学生的待遇

一旦他把你划进了“庸师”一类,他们会在心底看不起你。一个看不起老师的学生,你无论怎样努力教他,希望他好好接受你的教育,那可能就是假的了。

“这一辈子我绝对不做老师,我已经不幸在爸爸的学校读书,为什么还要我的子女再在自己的学校里重复我的不幸呢?我郑重发誓:这一辈子我不做老师,即使做了老师,也绝对不让儿子在我的学校里读书……”时间落款是1988年4月22日。

这不是别的什么谁的誓言,发誓的人是我。时隔20年之后,再来看一看当初立下这样狠心誓言的人,谁也不会相信那是我——郑学志——一个只有十六年教育工作工龄、却有滋有味地做出了20多部教育著作的郑学志的誓言!

一个现在这么热爱教育工作的人,当初为什么立下那样“绝对”的誓言呢?

说起来,确实让我们的教师感到心酸。立这个誓言的时候,我刚刚十八岁,正在我爸爸做校长的11中读高中。从小,妈妈告诉我,我就不是一个坏孩子。其实我从小就很懂事,妈妈瘫痪在床,我从读一年级的时候,就开始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病中的妈妈。很多时候,爸爸要上课,都是以我在家陪妈妈作为代价的。那时候,每年开学之前,爸爸都要跑到我读书的班级去看我的课表,然后再把他的课安排在我上体育、音乐、美术、政治、地理、生物、历史等课程上。到时候他有课要上了,作为老师的子女,我就回家照顾妈妈,边陪妈妈边自学。物理、化学课爸爸不占,因为那时候有一句名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理科香着呢,他舍不得。

我本来可以读中专的,至少也可以是重点中学。因为那时候,我是我们地区的前三名,按照当时政策,初中毕业可以考中专,考上了就可以跳农门有工作;没有考上,预选进考中专的孩子,可以选择任何一所重点中学就读。我想减轻家庭负担,拼命地在初三挤进了全地区的第三名,比在我后边的第四名总分整整高出46分。这样的成绩足够可以选择任何一所重点高中读书,可是,因为爸爸要上课,他找不到别的人来照顾妈妈,就只有让我在他学校里读书。

这一个决定,给我带来了几乎是灾难性的打击,我读高中的三年都不开心。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可以骄傲的——总是有老师阴阳怪调地提醒我:“有些啦,同学啦,不要啦,以为啦,自己的父母在学校里做老师,或者认为啦,成绩很好,就可以骄傲……”这样的话语我闭目能背。绝对不会错过一丝语气——我对它的感受太深刻了。

一天,我身后的一名同学趁老师写字的时候捣蛋,老师转身过来抓不住谁,用眼睛看着我这一块。我也不知道是谁,因此很茫然。这时候,该老师就这样含沙射影地说这句话。我仔细地看了看全班,符合老师所说的条件的,就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子。她坐在教室那边,老师朝我这边看,应该不是说她。于是我大胆地问了一句:“老师你是在说我吗?”

“我又没点名。你说是讲你就讲你啊!”

“那你看着我干什么呢?”我感到奇怪。

本来这只是一个学生为自己辨别清白的话,谁知道,这时候我的老师说起了霸王理:“你没有看我,怎么知道我看你呢?”

“我是学生,我不看你又看哪里?”我回答了一句十分实在、同时也比较霸瞒的理。就是这个问题,把老师噎得当场说不出话来。于是,他大发雷霆之后宣布:“郑学志你不要以为自己的爸爸在学校里当校长,就可以回嘴霸天。我不怕。从现在开始,你不从教室里出去,我就不上课!”

我不想大家不上课,结果就只有我出去……

出去之后,我觉得我很委屈,我错在哪里?年少的我缺乏社会知识,找不到可以正确解释的理由,就只有埋怨自己有一个做教师的爸爸,于是在日记本里我写下了那个一定不做教师的誓言。一旦学生和老师闹僵了,他就不会喜欢那门课。从此以后,那门课我就一直处于自学状态,每次他前脚进来,我就自动从后门走出去。爸爸知道后,为了我以后的高考,权衡好久,高三时把我送去了县城重点中学读完最后一段中学时光。但是因为一长段时间没有上课,我那一门拖了后腿,本来成绩十分优秀的我,只考进了一所师范大学。

命运何其无奈,大学毕业之后,我又拿起了粉笔,也做了一名教师。只是这一段经历,已经成为我心头永远的伤痛。

2008年4月2日夜晚近10点的时候,我在论坛上闲逛,突然发现陶明星老师的疑问:作为老师,怎么管老师家的孩子啊?过去的记忆又浮上心头。看来,喜欢对老师的子女另眼相看的不仅仅是我的老师啊!

今天又谈到这个问题,我只想对我们所有的老师说一句:无论以后我们怎么教育自己的子女,请你在教育别的老师子女的时候,不要刻意给老师的子女帖上特殊身份的标签。因为孩子犯不犯错误,只与他们的成长有关,而与他们父母的职业没有关系。

我们不要对老师的子女苛求太高。我承认,老师应该比一般的家长更懂得教育自己的子女一些。但是,懂得是一回事情,能不能够有效教育又是另外一件事情。好多优秀教师在培育了大量优秀学生之后,却对自己的子女教育忽略了。这种“敬业”的忽略,难道责任都应该由“老师的子女”来承担?

更何况,老师的子女也是孩子,是孩子肯定也会犯错误。要想只教不犯错误的孩子,那么你只有到寺庙庵堂里去找,那里的泥塑菩萨们一个个动也不会动、说也不会说,绝对不会违反纪律,绝对不会犯错误。可是,孩子不是菩萨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孩子就是犯错误的主”,老师的子女也不例外。想通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在老师子女犯错误的时候,格外感到委屈和愤懑。

其实,老师的子女也有好教的一面,关键看你怎么用。老师的子女对学校环境熟悉一点,在学校里胆子是相对比较大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这一点,多引导他们做积极的是事情,比如帮助同学协调师生关系,比如利用熟悉环境帮助班级做点有益的劳动——这比单纯地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给他们贴上一张“老师的子女”标签会好得多。

至于陶老师所说的“老师家的孩子竟然在课堂上与英语老师打了起来”,我看更应该思考的是英语老师。有一个笑话说,子路为“三七究竟是二十一,还是二十二”和一个愚蠢的人争吵了起来,结果孔子批评子路,而没有批评那个愚蠢的人。理由只有一个,人家都糊涂到三七二十二了,你还和人家辩论,不惩罚你惩罚谁呢?

我不管英语老师和学生打架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对他上课不能够控制局面,不能够用道理使学生信服,而去用武力和学生火拼,我就要批评他。是啊,我们做老师的总比学生成熟得多,总比学生能够控制情绪一些,一个老师都糊涂到了只能够和学生上课打架的地步了,你说他是不是应该挨骂?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孩子的世界是一面镜子,我们怎样对待他们,他们便怎样对待我们。如果我们简单化地把孩子犯错只归结到“老师的子女”身份上,那么,他们也会简单地把我们归结到不会教书(育人)的那一类老师中去。因为他们从书本上、媒体电视上看到过那么多优秀教师,在自己熟悉的学校里也看到过那么多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们知道老师的好坏。一旦他把你划进了“庸师”一类,他们会在心底看不起你。一个看不起老师的学生,你无论怎样努力教他,希望他好好接受你的教育,那可能就是假的了。

我们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子女,在别的老师看来,那就是“老师的子女”了。我们怎样对待他们的子女,他们也会怎样对待我们的子女。我们一个简单的“老师的子女”标签,把他们分类之后,其实就是在给自己教育子女设置了难题。当我们在伤害别的老师子女的时候,想一想我们的子女将面临着什么,我们将大汗淋漓。

讨论][原创]面对顽石般的学生我该怎么办?

我班有位男生(八年级),父母离异,母亲再婚并育一女,对女宠爱有加,而对他缺乏耐心.他很聪明,脑子灵活,不惹事不生非,但成绩就是不理想,用我们班其他任课老师的话说,这个孩子走上社会绝对吃得开!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发现他沉迷于小说中,是那种厚厚的,要么网络的、要么武打的,甚至有一些色情的描述,总之不是正规作家写的,有一次被我收缴的是<极品少爷低品仙>,和他谈过多次,每次他都痛下决心,说保证不看了,而且成绩一定要进步多少多少名,但结果出来还是没任何进展,用他妈妈的话说:在家可乖了,也能帮着做家务,吃过饭就看书!后来才发现他看得都是这样的书,发展到上课也看,一放学就边走边看,总之是迷上了,好几家书屋都有借书卡,为此他妈妈找过书屋,但怎么可能有成效呢?后来又一次被我发现了,他显得很害怕,主动找到我又是一番表决心,我问到底这些书为什么会如此吸引他时,他竟流泪了,说太无聊了,到家他妈妈就叫他看书,星期天也是,连电视都不让看,没有一点自主的时间,我说这好办呀,就看你有没有决心了,如果你能克服看这些书的习惯从而把心思放到学习上,你妈妈的工作我来做,让你有一定的自主时间,他似乎很感动,我说那我们试一个星期?他满口答应了,于是我在班级博上写了一篇《我与学生有个约定》,而且我几乎每天都会问他一些情况,满以为他会醒悟一点,没想到有一天语文课还没下课,语文老师就扔给我一本书,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肯定又是他!一下课他也知道理亏,到我办公室,先给我一封致歉信:老师,对不起,我并不指望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知道机会是自已给的,我没有把握住,已经失去了.我也不想再说什么了,小说我不能肯定自己再也不看,但我会尽量控制自己,从下一星期开始,我将真正的认真学习.我没有遵守那个约定,我只想说对不起。看到这些,我也没多说什么? 我能说什么呢?我真不知该如何对他了,请各位指点,谢谢了!

当学生有对立情绪时,怎么办?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伸手不打笑面人,你笑了,学生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这样就能够使后面的气氛缓和下来。

网友“我家我最乖”在2008年2月23日发布了这样一个疑问:“当学生有对立情绪时,我该怎么办?”点击的人数很多,一下子就达到了四五百次,可见,这个问题道出了许多班主任心中共同的体会。

“我家我最乖”说他班上有位男生,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好,就是他教的这科差些。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很重视,孩子本人也曾经有很强的愿望把这科学好。于是,“我家我最乖”对他要求自然要严格些,常常给他补课。当他不认真了,就批评他,罚他抄课文。可是这让孩子产生了抵触情绪,老师说他,他还很不以为然。最后,老师对他说:“你上课都不好好听,补课还有什么意思?”老师说这句话的目的是想刺激他,并非是想放弃了。可是学生居然回答不做就不做,并开始在课堂上公然和老师作对。老师找他谈了几次话,不但不见效,还在老师面前装出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我家我最乖”很着急,一方面觉得惋惜,一方面又觉得无能为力,因此,他在网络上发问:我该怎么做呢?

他该怎么做呢?从一般教师的角度,向来都认为凡是和老师闹对立,都是学生的错。你看哪一个老师,不是苦口婆心地为学生好,哪一个老师,不是为学生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因此,在很多老师看来,学生就得天经地义地听老师的话,天经地义地尊重老师,不应该和老师对着干。这种要求看起来很正确,可是仔细想一想,不对啊,我们老师的这种心态不很正常啊!你爱学生,你为学生付出很多,但是,这并不构成学生必须对你俯首低眉的条件啊!如果爱和教育必须以顺从和回报为基础,那么,爱和教育的本义就忘记了。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幸福地生活,而不是向他们索取必须臣服的尊敬。教师和学生情绪闹对立,如果换一个角度,换一个位置看,我们教师的心态就会平衡得多。

换什么角度,换对待我们领导的角度吧。领导和我们闹对立时,我们该怎么办?我想大多数老师采取的态度应该是妥协——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犯不着和领导对着干。否则,领导给你穿小鞋就够你受的了。

在对待领导的时候,我们知道怎么做,可是,在对待孩子时,我们就忘记了。我看,问题的关键不是我们知不知道,而是从骨子里,我们还把自己放在权威的位置上,放在施爱的位置上。“天地君亲师”,神龛子上都有我们老师的位置,那我们自然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领导可以不顺从我们,孩子们必须顺从。说穿了,这是封建奴化教育思想在作怪,而不是学生热中于不听话;这是我们放不下的尊严在作怪,而不是我们放不下架子对学生妥协。其实,小学生和老师对立的很少,为什么呢?小学生独立意识还不强,老师讲的就是正确的,哪怕老师讲错了,他们也盲从。中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增强了,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处理矛盾的时候,他们开始着重于考虑老师怎么对待他们,而不是他们怎样对待老师。加上青春期成长在作怪,他们的情绪特别容易激动,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情绪的变化,搞不好就很容易和老师闹对立。其实事后,那些闹对立的孩子心里也很后悔——他们怎么就和老师在课堂上闹了呢?这是青春期学生的特点,是由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决定的。

既然是生理和心理上必然出现的东西,我们应该认为很正常,不要太过于在乎它,不要把情绪上的东西,一下子上升到道德品质的问题上去。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是佛家的一个禅,传说一个有一个大师善于移山大法,能够把远处的山喊过来。其实,山怎么能够喊过来呢?大师的做法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多么富有禅机的故事啊!教育的智慧就在这里。如果我们在课堂上和学生闹对立了,我们不妨把孩子比喻成山,一座性格桀骜不训但是又有无限开发前景的山,他不肯低头,他不肯让步,我们就让步,我们就过去——先把矛盾平息下来,再去寻找机会教育他们。

这个时候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压服学生。很多老师认为,孩子和你闹对立了,你一定要压服他,这样才能够维护老师的尊严。如果我们这样想,我就毫不客气的说,你错了。其实,你仔细体会一下看看,当你和学生在教室里闹对立时,孩子们会站在谁的角度上看问题?说出来不怕你气死,孩子们会站在闹对立的学生角度上去想问题。到时候,你和学生对立了,情绪激动了,甚至要打架了,他们不但不会出来主持正义,反而认为老师太没有水平,居然就只知道武力压服,多么不文明。相反,那和老师对着干的孩子,却成了他们的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会在课后这么说:“某某又和老师干了一场!”注意,是他和老师干了一场呢!他成了敢于反抗老师的英雄了。你看,你多么划不来。你伤心你气恼,你反而成了学生的反面教材。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碰到过好几位这样的学生。有时候好心好意的一个提醒,反而让他认为大丢面子,结果牛脾气一上来,就和我对着干了。可是,我不上当,我才不给他当这个“英雄”的机会呢!每次遇到对立的情况即将发生时,我就会幽默——记住,幽默是你最好的下台办法——我朝他一笑,老实向他妥协:“还是你强,我愿堵服输,呵呵!”这时候你的笑容一定要坦率诚恳,不要怕学生认为你虚伪。伸手不打笑面人,你笑了,学生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这样就能够使后面的气氛缓和下来。然后我再对全班同学说:“我们还是先上课吧,以后再说,好不好?”这时候,绝对多数同学会支持我的意见。一旦舆论朝我这边倒了,以后的教育就好办了。

我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好多老师就是幽默不来。明明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你幽默地一笑,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的,我们的好些老师偏偏搞得很复杂。他们偏偏把孩子的错误一五一十地阐述给他听,一条一条地分析给他看。孩子没有情绪,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妥。可是孩子在情绪的当头,你还这样做,就让他们误以为老师揪着他们不放了。因此,好些孩子脖子一扭,牛着脾气说:“反正都是我的错,够了吧!”你不要以为他这是承认错误了,他这是豁出去了呢!

不要害怕学生对立了就不下来,只要你当时不激化矛盾,后边的教育机会往往就很容易得到。我的这个观点很多网友都很赞同。青雨留言说:不妨请一位他最信任的科任教师,不经意的开导一下,当他感觉到老师的好时,会有所改变的。这时候老师不要追得太紧,太紧了会让学生觉得全世界都是他的敌人。耕夫留言说:可以试试哪壶开提哪壶——而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多瞅瞅他的长处,时不时地对他的进步表扬一番,然后提出你的希望。这种就是“三明治”式的批评,先表扬再批评最后提出希望,把批评夹在表扬和希望之中,哪个孩子不乐意接受呢?

这些建议确实有效。不久,“我家我最乖”在论坛上留言:谢谢大家,现在事情已经处理好了,和他心平气和地谈了一次,他也不再和我对立了。

——消除对立原来竟这么简单啊!

14、学生热衷传播黄段子,该怎么办?

发起一场高雅对流俗的宣战

我不能够事先表现出我的愤怒和观点。一旦我在谈话之前就表明了态度,老师盛怒之下,没有几个孩子敢坦率地跟老师聊这个话题的。

网友zhengming在班主任论坛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高三学生毕业了,居然在女生留言册上写下了这样的自我介绍:

你的口头禅:我日他*;

你最喜欢的动物:女人;

你最喜欢吃的:奶;

你最大的愿望:包养天下所有的MM;

你的住址:淫窟一村;

你最喜欢的书:黄书。

Zhengming老师很气愤,居然还有这样的学生!气愤中,zhengming老师一个劲地重复着“厚颜无耻、厚颜无耻啊!”而且在睡觉的时候,都老是在想这件事情,他在想,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中文科生,竟然下流到这种地步,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具体见zhengming帖子《谁来拯救他们的灵魂》2008年4月9日)

对zhengming老师的愤怒和忧虑,我表示欣赏和理解,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应该表现出这样的责任感。但是,我还是觉得,我们不能够太愤怒了,让情绪主导我们的教育,很多事情就会搞复杂。我们重要的是搞清楚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写,然后才能够对症下药。也许孩子们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下流呢!

老实说,这个现象在我们这里也出现过,而且早几年就有了。前年夏天,我在我们班上一个学生的毕业留言册上也发现了这样的小东西。我觉得很惊讶,孩子们怎么大胆到这个地步,把这样下流的东西都摆到大雅之堂来了呢?

于是,我就把学生找来谈话。谈话之前,我对这个问题也想了很多,甚至也把学生想得很坏。但是,我克制了自己的情绪,我知道,对这个问题,我不能够事先表现出我的愤怒和观点。一旦我在谈话之前就表明了态度,老师盛怒之下,没有几个孩子敢坦率地跟老师聊这个话题的。现在的孩子早就学会了看老师脸色行事.我们最好是惊奇地、略微带着一点赞叹的语气——这一点很重要,也许你觉得虚伪,但是我告诉你,根据我多年的实践,这一点对撬开他们的嘴巴很有用,孩子们觉得让老师惊叹是他们很有本事的表现。因此,用这种语气和他们说话,他们的狐狸尾巴一下就露出来了。

我问他们:“这样的东东你们都搞出来了,真是天才!是自己创造的,还是从哪里学来的?”

他们笑,然后告诉我:这样的东西多着呢!好多男生都在传抄这样的黄段子。还有一个学生拿出更出色的给我看:最直接的字:昆;最贪婪的字:晃;最猴急的字:音;最牛皮的字:昊;最大的理想:晁;最西方的字:咬……

我说我看不明白。他们就指点:你按照前面的提示,把后边那个字分开看不就得了。哦,我明白了,分开一看,果真问题就出现了:昆是日比,晃是日光,音是立即日…… 我问他们:这些东西都是从哪里来的?开始有的孩子还比较小心,说是抄的。后来就露出了狐狸尾巴:“网络上下载的,”“地摊上看来的,”“专门有一本书叫《暴笑手机短信》,那里边很多。”“动漫上也有……”

我很难过。都说现在的孩子难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把孩子封闭在学校里,给他们讲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可是,一些大众媒体如网络、地摊文学和手机短信,却过早地把成人世界里的堕落文化强塞给他们。你要我们做教师的如何来纯洁孩子的思想呢?

但是我还不是急于批评他们,我得弄明白,他们为什么在学校里传抄这样的东西,甚至把他们写上了女生的留言册呢?

满不在乎的东说:“可能是觉得知道这些东西,我们就很成熟吧,觉得自己挺有能耐,见多识广啊!”这个说法我能够理解。早在前几年,我发现男生寝室里有一些避孕套,当时也吓了一跳。以为班上那么多男生和女孩子发生性关系了。后来找来一问,原来是他们觉得,都快成年了,连一个避孕套也没有,那简直太小儿科了。有了那东西,感觉就不一样;虽然说不是时刻准备着使用,可是同学们会觉得自己很有男人味道。

这是一种炫耀的心理呢!我表示理解:“你们是不是觉得本子上有这样的一些小东西,会让别人觉得你们很有见识?”

“是的。”嘴巴上有着一层细细的绒毛胡子的东认真地承认了。

但是也有的男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明说:“我只是想显得自己与众不同。”他说:毕业留言要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大家都一样,那样的毕业留言册读起来就没有味道。另类一点,虽然有点惊世骸俗,但是总比平淡要好。也许多年之后,大家翻起那些另类留言,会觉得自己的中学时光是那样不平凡。

“那你有没有这样想过,假如以后我们每个人都结婚了,还保存着这样的留言,万一我们的配偶发现了,他(她)不理解,认为我们道德品质有问题,怎么办?这样岂不留下了吵架的导火线?”我问他们。

“还没有想这么多……”有几个男生不好意思。

我还告诉他们:“按照法律规定,制造、传播、散布黄色信息是违法的,这些你们想到了吗?”

他们告诉我:当初之所以写这样的留言,纯粹是看到别的小说啊、动漫啊上的东西很有趣,觉得是奇文,因此录下来,想和大家奇文共赏。至于别的,他们没有想那么多,也没有想到这样是违法的。

我明确告诉他们:即使是出于这样的心态,传播黄段子也是没有必要的。要想奇文共赏,我们能不能够别出心裁,从另外一种高雅的文学创作中寻找出路呢?只要是有个性的东西,肯定也一样能够吸引别人的目光。也许,只有那样的东西,才真正让人敬佩。

时任班长的强也在那次谈话之中,他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图,说:“我们是不是在班上开一个毕业留言主题班会,把那些优秀的、有特色的、健康的留言拿出来,我们大家一起欣赏。”

我说好,这是你们下一步应该要做的事情,我们就要在班上发起一场高雅对流俗的宣战,不过,已经快高考了,不要用太多的时间准备,就利用一节自习课吧。尽量搞得轻松一点,快乐一点,我叮嘱着。他们高兴地答应了。

那个周末,放学前我们班上就举行了这样一个高雅对流俗宣战的主题班会,会议开得还比较成功。学生们的点子很多,尽管没有准备多久时间,但是很多毕业留言,幽默得让人笑出了眼泪。也有很多毕业留言,清纯高雅,而成为了好多人的记忆。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个自我介绍是这样的:

你的口头禅:吃过了吗——千万别在厕所里这么说啊;

你最喜欢的动物:小可爱;

你最喜欢吃的:幸福蛋糕;

你最大的愿望:和你一起去看流星;

你的住址:天使街幸福路一号;

你最喜欢的书:青春。

我知道,这样的介绍充满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我祝愿每一个住在天使街的同学都幸福顺利。

15、面对顽石般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办?

相信时间能够改变一切

我们只说孩子屡教不改,却没有退过来想一想,我们给了孩子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生存乐趣,他不到虚拟网络世界里,不到那些虚拟小说中寻找刺激,他又怎么过日子呢?

最初关注“在烈火中永生”,是因为她发了这样的一个帖子:《面对着顽石般的学生,我该怎么办》,诉说着她最近的一段苦闷,苦闷缘于本班一位学生,家长一次次地哭诉,老师数次地苦口婆心(每次都信誓旦旦会改),近十次的收缴武侠书,但是孩子仍然我行我素,她真有点束手无策了,所以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可是没有谁提出解答意见。她很失望,写下了这样一个留言:“抱着莫大的希望想在这里寻求帮助,因为这里轰轰烈烈的讨论曾吸引了我,特别是有几位高人被大家互相推崇着,于是很天真地发了篇„面对顽石般的学生怎么办?‟本以为这些大家们会理会一下,谁知道竟是如此的没人气,也始终没得到任何的帮助,好失望哟。”

一个好失望哟,活灵灵地表达了她的失望。我建议她把事情写得更详细些,因为很多问题,仅仅凭着一两句话,是不能够断定的。于是,我给她留了言。几天后,“在烈火中永生”把更为详细的信息发了上来。

从“在烈火中永生”的回复中,我们看出了一个年轻教师急于改变一个学生的良好愿望和孩子毛病反复时教师内心真切的苦闷。她班上的那位男生脑子很灵活,走上社会后绝对吃得开!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沉迷于那些庸俗的小说中不能自拔。那种厚厚的小说,要么网络的、要么武打的、甚至还有一些是色情的描述。老师找他谈过多次,每次他都痛下决心,说保证不看了,但就是没任何进展。后来孩子发展到上课也看,放学也边走边看,好几家书屋都有借书卡。为帮孩子改正这个毛病,“在烈火中永生”在班级博客上写了一篇《我与学生有个约定》来帮助他,而且几乎每天都会问他一些情况。可是没想到,满以为孩子会醒悟的时候,语文老师又抓着孩子上课看小说了……孩子如此反复,让老师伤透了心。

我理解“在烈火中永生”内心的伤心和苦闷,但是,我也知道,转化问题学生老师仅仅靠伤心和苦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坏毛病已经在孩子身上存在了,就不是三两天能够解决的。首先,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我们要相信,时间会改变一切。从烈老师的叙述中,我们也看出来,孩子自己并不是不想改,他自己也有改变现状的想法和决心。当老师抓着他又看小说时,他自己内心也充满了悔恨。所以,他在给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

“老师,对不起。我并不指望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知道机会是自已给的,我没有把握住,已经失去了。我也不想再说什么了,小说我不能肯定自己再也不看,但我会尽量控制自己,从下一星期开始,我将真正的认真学习。我没有遵守那个约定,我只想说对不起。”

对于这样一个内心中挣扎着上进想法的孩子,我们要给他时间转变。有些老师说,他们转化一个问题学生,用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关爱的话,就达到了转化的目的。我相信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但是,这个情况绝对不是一次偶然的眼神和话语就能够解决的。绝对是老师在持续不断的关爱教育中,忽然有一天,有一句话走进了孩子的心灵,有一个关爱的眼神让孩子思想引起了飓风,这才使他灵魂幡然醒悟,从而发生显著变化——这倒是可能的,也可能是真实的。但是,我们不要指望你教育一两次,孩子就会彻底改变,那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建议烈老师第二个要点——要树立打持久战的信心,允许孩子在一段时间里反复。而且在反复期间,我们要不断给孩子树立信心,我们可以坦白地告诉他:不要急,我们相信你会改变的,你所需要的,不过仅仅是时间问题而已。

很多老师在转化问题学生的时候,容不得学生反复,一反复就认为孩子没有听自己的话。其实,他们这是冤枉了孩子。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和一个坏习惯的消除,都需要21天。在这21天内,孩子随时都有可能反复,那是因为长久的坏习惯,已经使他觉得那样舒服了,一旦改变,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办。

孩子反复了,我们该怎么办?表达出我们的担忧和关心。这个时候不要去责怪孩子怎么又屡教不改了,也不要去翻老账,因为那样只能够使孩子对改变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我们要表达出我们的担忧和关心,动人心者莫乎于情,如果你深切地表达出自己的担忧和关心了,孩子的心灵就会受到震撼,到时候即使是铁人,也会转变过来的。

第三,我们还要告诉孩子自我控制的好办法。我们老师不知道注意到没有,其实很多问题孩子并不是主观上不愿意改变自己,他们也有改变自己的良好愿望。我曾经接触过这样的一个孩子,他为了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还拿着刀子割小指头,希望借助肉体的伤疼来转移精神上的痛苦。这件事情给我影响很深,它使我坚信,孩子心头都有上进的念头,只是他们没有找到可以具体操作的好办法,因此才沉溺于坏习惯中不能自拔。

在转化问题学生上,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往往比一打道理更有用。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个可以具体操作的好办法,他才能够彻底从坏习惯中走出来。比如对烈老师这位喜欢阅读庸俗小说的学生,我们可以告诉他如何终止正在看的一本小说——尽快地把小说最后一章看完,然后就丢掉它。这个办法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有用。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追踪电视剧、或者沉溺于言情武侠和重生小说时,他们并不是一定要知道过程怎样,更多的是关注结果怎样。一旦这个结果知道了,他们心头的牵挂也就淡泊了。所以,我告诉孩子们,终止自己想看电视剧和小说的最好办法就是只看最后一集,然后就完全抛开它。绝对不要有新的开始,如果有新的开始,就会陷入反复中不能够自拔。

第四,要有适当的惩罚。我向来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烈老师说自己在班级博客里跟孩子有个约定,但是,我不知道烈老师跟孩子的约定涉及到惩罚项目没有。八年级的孩子了,应该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我们不妨跟孩子订立一个有惩罚内容的约定。如果他实现了约定目标,我们就可以给他一定的奖赏。否则,就要给予处罚。而且处罚不能够太轻,太轻了不能够触及灵魂,那种处罚就没有作用。处罚要让学生有一点点地为难:比如说把他的错误表演给同学看,比如说处罚他写1000字以上的错误说明,比如说取消他十分渴望的活动内容……都可以考虑。

最后,我还要说一句,给孩子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吧,这才是使他们彻底从不良阅读中走出来的最好办法。我们要知道,孩子并不是生来就喜欢阅读那些低级下流的文学的,他们想阅读,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乐趣。

大家注意了,这句话具有普遍性——我在询问上网的孩子为什么沉溺于网络中不可自拔时,孩子答复我是生活太没趣了;我在询问沉溺于赌博游戏中的孩子时,孩子也告诉我是因为生活太平淡了;现在,孩子之所以沉溺于那些无聊的阅读中去,也仍然还是因为生活没有乐趣。甚至当烈老师询问这个原因时,孩子竟然流泪了,他说生活太无聊了,到家他妈妈就叫他看书,星期天也是,连电视都不让看,没有一点自主的时间。

——多么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啊!我们只说孩子屡教不改,却没有退过来想一想,我们给了孩子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生存乐趣,他不到虚拟网络世界里,不到那些虚拟小说中寻找刺激,他又怎么过日子呢?那些成绩不优秀,平时在其他地方没有成就感的孩子,更容易陷入不良爱好中去,关键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要想彻底转变问题学生,就要给孩子一个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空间。只有我们用正面的、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占据了他们的业余空闲时,孩子才能够从不良阅读中走出来。所以,我常常建议家长和老师,和孩子多做一做户外活动吧,打打球,爬爬山,既利于锻炼身体,又利于改变孩子的精神状态。同时,还要允许孩子适当地有自己的爱好,比如说做完作业后,允许他适当地看半个小时电视。电视那东西在家里,只允许大人看,不允许孩子看,他们心理就不会平衡。我们做班主任的,还要在班上多搞集体活动,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当我们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充满了孩子的闲散时间时,他还有什么机会去阅读那些不良读物呢?

16学生老是抄别人作业,该怎么办?

凡事都有利弊,关键在于利用

“独立完成作业,不准抄袭。”这一要求貌似正确,却绝非真理。如果执行不当,照样是错误的。

我曾经和同事们讨论过,小学时学生在数学上达到什么程度,到中学就可以跟得上了。一致认为只要四则运算过关就可以了,不需要会做应用题,因为中学可以列方程来解应用题。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有的学生对于分数、假分数、代分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并没有完全搞懂,还没有过关。他们带着分数的乘法为什么会越乘越小的困惑来到初中的。当字母代替了数字,代数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完全成了天书。他们确实是作业不会做,你又不准抄,那就只好不做作业了。这是普通学校学生不交作业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数学这一门课,在初一时,我允许学生抄作业,抄了总比不做好。

有一次,早上我走进教室,学生纷纷往屉子里面塞本子,我知道他们是在抄作业,怕我捉到了。我连声说:“可以抄、可以抄,但是有两条,一是要认真,二是要动脑筋想一想,人家为什么这样做。”初中的教育,存在一个让学生开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有耐心。

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放纵了,搞得学生晚上在家里看电视,早上到学校来赶作业,也不行。要反反复复告诫他们,一般学生都听从老师这一教导。

作业到底可不可以抄?我组织同学进行过讨论。在讨论之前,我给学生表了一个态:

“我不反对抄作业。”

下面马上炸了锅:

“真的吗?”

“太好了,耶——”

“要是有些同学不做作业,专抄作业,怎么办?”

“那不惯坏了那些懒同学。”……

自由讨论之后,我把学生的意见汇总,发现不少亮点:一是抄作业是可耻的,不动脑筋,专门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有些学生还说,这是“侵犯知识产权”,呵呵!二是抄作业助长了不思进取的风气,抄散了学习劲头,以后学习就不认真了,只要班上有作业可以抄,他们就不想学习了。三是肯定适当地抄一抄作业,可以减轻学习负担,抄了总比不做好。四是承认抄作业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古人抄书,我们就不可以抄作业了么?五是抄作业还可以拓宽视野,丰富我们的解题思路。

我一听,对啊,凡事都有利弊,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想不到,抄作业也有这么多的好处!

于是,我宣布,这一周为抄作业周,我们要大兴抄作业之风。在这一个星期里,我们不但可以抄当天的作业,还可以抄以前的作业。大家都把自己的作业本拿来,看看同一个题目,谁抄的解题方法多一些,谁抄的内容全面一些。到时候,我们班上还要评选出抄作业的“十大能手”,班主任给予重奖。同时,我还设立了十个最佳解题思路奖,奖给那些大家公认的、方法最新颖最简单的同学。此外,我还安排了一个特别奖——最佳创意奖,也就是在这次大抄作业之风中,谁抄得最有意义,谁就得奖。

一周后,各小组把抄的作业都收上来了。哟呵,抄得最多的一个学生,叫沈三灿,居然抄了5个作业本!她分门别类地抄,很仔细地抄,每一个答案后边还有原来主人的名字——一点也没有侵犯人家的知识产权,呵呵!抄得最有特色的是王小朋同学,他的作业本简直就是本班同学的作业详细情况的统计本,同一种解题思路的同学有多少人,同一个题目有多少解答方法,哪些方法可以合并到一类,还有没有别的可行的新思路,给他有什么启示……应有尽有。看得出来,他很慎重,也很认真,这次抄作业运动,他的收益最大,理所当然,他获得了这次抄作业的最高荣誉奖——最佳创意奖!

这次抄作业,对家长震动也很大。一些家长纷纷反映说,孩子在家里的竞争意识强多了,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反而好了。因为作业可以公开抄了,谁都愿意自己的作业被人抄,没有人抄的作业是可怜的。恰好那些平时老抄公,他们的作业本在大抄作业运动中,备受冷落,评为最没有价值的作业,他们觉得很没有面子。这倒是我原来没有想到的。

建议:

1.适当允许学生抄作业,抄了总比不做好。

2.教育存在一个让学生开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有耐心。3.凡事都有利弊,关键在于如何利用。

4、作业可以公开抄了,谁都愿意自己的作业被人抄,没有人抄的作业是可怜的。

17、孩子做事情老是拖沓散漫,怎么办?

鼓励孩子学会不断挑战自我

很多孩子想起要改变自己,当时热情很高,可是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犯冷热病。尤其是没有取得显著效果时,就更容易松懈。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鼓励孩子不断挑战自我。

2008年5月2日网友“可有可无”在论坛上发布了这样一个帖子《向各位请教了》,他说虽然教书也有好几年了,但现在班上的一对孪生姐妹却让他伤透了脑筋,特来向大家请教。他说:

这对孪生姐妹是今年才转入我班的,刚转来的时候就听说他们的成绩不太好,而且做事特拖沓散漫。就拿做数学题说吧,普通的整式运算,别的同学都做了大约6、7道题目了,她们俩才做一道。开始我想是不是她们不会,经过了解她们是会做的,就是速度慢。我想了很多办法可总没有效果,不知道怎么才能改变她们的这种状况呢?

我的做法是:

1、告诉他学会统筹安排。我要他制定一个明确详细的学习计划,例如从早晨起床到上学,这期间有多少事情要做,从上课到放学,这中间有多少事情要做,都列成一个详细的计划,精确到分,逼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要做的事情。比如在刘星的计划中,每天早上要学习一个小时的外语,为了给自己留这么一点时间,那么洗漱、吃饭、准备上学就匆忙起来了。

2、帮助他细化重大事情。孩子做事情拖延,很多时候是不知道做完这件事情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办?为了打发时间,为了让自己有事情可做,他们就只有拿着眼前的事情拖延。为了帮助刘星改变目前现状,我要他把目前重大事情细化,一步一步地操作。例如一开始就完成一个重大的学习计划是很困难的,它往往会拖延学习进程。怎么办?把重大计划分成几个可行的步骤,一天做哪一点,做完了就勾销,这样就加快速度了,同时还能体验到满足感。每当刘星按照计划学习时,每一步都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他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多次成功的感觉,帮助他不断坚定挑战自我的信心。

3、告诉他一个成功的法则——马上就做。我告诉刘星,一个成功的人,他并不是只善于幻想的人,而是看准了事情,马上就做的人。如果他想成功,就需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把“现在”看成是做最想做的事情的最佳时间——不等不靠,马上就做,这是最充分地利用每一天的关键步骤,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到,就把事情留到了第二天。

4、鼓励他不断挑战自我。这一点很重要,很多孩子想起要改变自己,当时热情很高,可是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犯冷热病。尤其是没有取得显著效果时,就更容易松懈。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鼓励孩子不断挑战自我。这个机制怎么建立呢?这就需要我们班主任想办法了。我的做法是,在班上举办挑战自我的日记宣读活动,鼓励所有孩子一起体会挑战自我的痛苦和乐趣。这个活动明白地告诉了刘星,每个人都会有挑战自我的痛苦,成功的人就是战胜这种痛苦的人。我还把全班同学挑战自我的进度用一张红纸在班上公布出来,鼓励大家一起监督。这样,从大的气氛上逼刘星不断改变。

一个月之后,刘星的家长回来看他,他发现了孩子最大的变化,就是做事情不拖拉了,非常高兴,拽着我的手,非得请客。我只好受之无愧了,呵呵。

不知道我的这些经验,对“可有可无”老师有没有帮助呢?

18、学生想要报复老师,怎么办?

有缺点的学生格外敏感

我从他家出来的时候,只言不提纸条的事情,我想采用以柔克刚的办法,以后慢慢调教他,允许他保留,也允许他反复。

一个寒冷的下午,我刚走进办公室,电脑老师王志明后脚就跟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张小纸条:“学志兄,你要小心,我们都被列入黑名单了。”

我接过纸条一看,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纸条是新近插班的贺**写的,上面还有他与同桌的对话。他在纸上写道:“凡是得罪我的人,我都要给他记一笔。我不会放过他们的,我要报复,首先是电脑老师王志明,然后就是老班。”同桌问他:“老班怎么得罪你了?”他回答:“那是一个假惺惺的老好人,你不要被蒙骗了。”

我深感忧虑和不安,才高二的学生,心中就积压着如此深的仇恨,他的内心一定藏着鲜为人知的痛苦和秘密。

为揭开这个秘密,我与他原来的班主任刘老师进行了一次长谈。从他那里,我了解到,贺**以前有些小偷小摸的行为,高一开学时为了打电子游戏,从爷爷那里偷了200元钱,结果被他老爸抓住了,用烙铁烙,至今右手上还有一个疤痕。因为这个疤痕,他上课时从不举手提问,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做作业也经常是一个人背着人做。因为他怕别人看见他右手的伤痕,怕人问。

难怪啊?我想起来了,前一个星期,我发现他后边的四名同学作业完全相同,我指出这个现象,但是我仅仅是说了一句“有些同学上课不做作业,课后就只想抄。”他就竟然十分激动地说:“我没有抄,就没有抄!”情绪十分激动,委屈、伤害之情溢于言表,还把书摔在桌子上。我没有讲他啊,是他后边的四位同学抄啊!当时我没有注意,仅仅是告诉他,我不是讲他。没有想到,他居然这么恨我。

至于王老师呢?他又怎么恨起来了呢?而且把他排在第一个报复对象?我找来了班干部。原来是上机的时候,王老师把他安排在走廊最边上的位置,后来又因为他拆鼠标后面的盖子,把滚球搞出来,在班上公开批评了他。他认为是出了他的丑,故意把他安排在走廊过道边,让同学一进来,首先看到的就是他那只烙伤的手!而且还故意找岔子,在班上公开批评他。所以他就特别反感,甚至把王老师列为重点报复对象。

我感到难过,我忽略了对孩子的了解。我们学生总有一种这样的心理:好老师,就应该主动了解学生,凡是学生和老师有了什么不能够理解的地方,那都是老师的错。他们就把自己拒绝、疏远和老师交流的责任全部扒开了,责任就全部是我们的。我仔细地想一下,对啊,他也有一定能够的道理啊!只是太过于敏感。

为了进一步了解他生活实际,我走访了他的父母。贺**的父亲原来是一个农民,现在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家里条件相当宽裕,但是他就一心钻到钱眼圈去,很少管贺**的学习。发现了问题,就常常是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动蛮的。母亲对他很娇纵,喜欢打牌,没有时间教育他,就常常给他钱,使他养成了爱吃零食、爱打游戏、丢三落四的坏毛病。并且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自尊心极强,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走极端。尤其是偷钱事件后,他对别人格外敏感,老是觉得别人在讥笑他——难怪对我与王老师这么敏感啊!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马上对他家进行了家访,并且在家访中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坚持五不原则,即不向家长告状,不随意往学校叫家长,不把学生推出教室,不停学生的课,不用过激的言辞批评学生。我从他家出来的时候,只言不提纸条的事情,我想采用以柔克刚的办法,以后慢慢调教他,允许他保留,也允许他反复。临出门的时候,我发现他居然十分感激我。看来,他很在乎我的处理方式。

回到学校后,我又抽空与他专门谈了几次心。真心实意地告诉他,我要和他交朋友。以前处理得不当的地方,要他直接跟我说。我也向他承认,我没有主动向学生沟通,是我的不对,希望他以后有时间的话,多跟我交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感受到我对他的爱。我知道,教师爱学生,师生感情就好,老师表扬学生,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表扬学生认为是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整人。所以,只有真正的爱学生,他们才能够从心底真正接纳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他身体不舒服了,我陪他看医生;他打球拗了脚,我帮他从食堂里打饭;周末的时候,他没有事情可干,我找几个同学,和他一起玩扑克。慢慢地,他对我的态度变了。

有一天,他直接找到我,哭着说:“我不是人,我还想报复你和王老师。”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都过去好几个世纪了,还记着那些事情干什么?好好地读书,就是最好的报答!”

19、热爱之情是解决班级冷漠病的核心要素

高老师,你好,看得出你是从<班主任工作招招鲜》上看到这两个做法的。从你所提的这两个具体问题来看,你班级中实际上是存在一个问题——孩子对集体生活冷漠,缺乏凝聚力。但是,不知道你是接新生班级,还是从别人手中接的班级,接手情况不同,处理办法也不是一样的。

我原来在班级缺乏凝聚力那篇文章里,主要核心内容是做班主任的要抓住契机,把自己和学生融合在一起,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领导力量。孩子对集体生活冷漠,最关键的原因是缺乏活动,缺乏一种让他们感受集体荣誉,感受集体温暖的载体。所以,我抓住班上遭遇外敌入侵的契机,激发孩子们的集体情感,让他们知道,班主任老师始终和他们在一起的。这是《班级缺乏凝聚力,怎么办?——与学生一个鼻孔出气》的核心内容,后面也介绍了其他的一些东西,如抓住活动,随时体现出112班的精神——你注意到文章中的内容没有,我只要有机会,就反复在孩子们心目中输入这样一个概念——我们是一个集体——这个概念很重要,多次对孩子们输入之后,就会在他们脑海中强化成集体意识。

我还讲了另外两个东西,一是让每个学生觉得他对这个班级很重要,二是这个班级对他很重要。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你如何让孩子体会到这两点,就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这两点做成功了,就把孩子和集体连在一起了。

《班级整体得了冷漠病,没人愿意做干部,怎么办?——在感动中激发学生的热情》这一个办法的核心,是班主任要有教育激情,自己没有教育激情,你想感动孩子,那就不太可能。所以,我在文章中强调,做班主任的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们,他对于集体冷漠很伤心,很难过。他应该真诚地告诉孩子们,他对于冷漠的班级的伤心和失望——人都是讲感情的动物,如果你真诚地这么做了,孩子们会引起情感的共鸣的。我记得自己当时讲的时候,是热泪盈眶,下面很多学生也感动得发自内心的哭泣。我在研究那些优秀教师的时候,发现每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对孩子、对集体都是充满感情,很多时候,老师激动不是无能,只要他们是发自内心真实的感动,孩子们是会被感染的。在论坛上,初荷曾经为孩子哭过,流过泪水,但是那不是怯懦,而是发自内心的爱,所以孩子们也就被感染了。

一个班主任自己没有感动,而去想要孩子们对班级投入感情,那也是假的。

这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就是班主任自己要发自内心地热爱所带的班级,热爱所教的孩子,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其实其他问题很容易解决。很多时候,号召力不是来源于你的权威,而是来源于你的情感感染。

另外,我在第23招里也谈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学生对班级活动反应冷漠,怎么办?——把情绪酝酿到足够充分》,核心问题也是激励孩子的情绪,不知道你注意没有?

不知道这样给你解释那两个问题,满意吗?

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欢迎批评指正,谢谢高老师,谢谢所有喜欢《班主任工作招招鲜》的读者和支持我工作的所有班主任。

20、孩子坚决要和坏男孩恋爱,怎么办?

——没有轻易能够割断的情丝

下面是武汉晨报的一篇新闻稿,好几个网站都有相关事实叙述。虽然主人公好象不适合中学教育,但是,事实上,很多孩子都这么做了,因此,我把这篇新闻稿转发过来,希望大家能够就这个话题发表意见。我的初步意见在帖子后边,抛砖引玉吧。

叛逆女儿 你的大款男友是骗子

http:// 2008年03月20日13:45 汉网-武汉晨报

倾诉人:杜佳文,46岁,中学老师

精彩导读:因为工作忙,杜佳文夫妇把女儿寄养在亲戚家,直到她念高中才接回来。没想到,女儿上了大学后变得很叛逆,不顾学业,恋上个游手好闲的男人,还说他是百万富翁。心急的母亲为了让女儿醒悟,亲自去把那男人的底细调查得一清二楚,果然是骗子。可事实摆在面前,女儿却执迷不悟„„(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记者印象:这是一个无奈伤感的母亲,她毫不掩饰地在我面前以泪洗面。她刚刚职院毕业的女儿,与一个男人同居在一起,而这个男人,经她调查,明明是个骗子。她的故事触目惊心。

检验原因:念大学的女儿交上号称百万身家的男友,其行为举止却漏洞百出。

打假方式:母亲跟踪来到女儿男友所在的小区居委会,调查出此人果然是情骗。然后,请女儿的情敌——一个更深的受害者站出来拆穿骗子面目。

检验结果:虽验出真伪,却伤到女儿自尊。

经验教训:哪怕是打假,也别越权,引导即可。不然,吃力还讨不到好。

1.父母忧心叛逆女

我是老师,从教20多年,可说是桃李满天下了,我的学生有出国的、当官的、经商的„„独独没有像我们女儿这样,谈场恋爱,还被人骗得很惨,把我气病的。

年轻人,识别能力有限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爹妈的火眼金睛帮着你识别真伪,你还不知错,那就完了。

我们年轻的时候,都不晓得多努力上进。我当老师,任务很重,她爸爸做销售经常出差,都没有时间精力去照顾年幼的她,怕因为我们的疏忽出什么闪失,只好忍痛把她寄养在亲戚家里,我们每周都要抽空过去看她几次。吃的穿的,也没有少过她的。可能现在有人会说,再忙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孩子给别人带啊。道理我当然懂,只是我没有办法。我的一个邻居,当时就是因为夫妻照顾孩子不周,孩子出了事,被开水烫伤了,后悔都来不及。我宁可狠下心来送走她,也不想让她生活得不安全。

女儿小时候听话又争气,学习成绩也不错,每次我们去看她,她都会问我,妈妈,是不是我考第一了,你就会把我接回去?因为她爸爸总用这样的话搪塞她。渐渐地,女儿记住了。女儿虽然没有得过第一名,成绩却也总是排在前列。这更加让我觉得,我当初的取舍是对的。

女儿要升入高中的那年夏天,看着孩子自己懂事了,能自己照顾自己了,我们才放心地把她接回来。那个暑假,为了弥补这么些年没有与她生活在一起的遗憾,我带着她到处旅游,她要什么都满足她。那段时光,也是我们母女之间最快乐的时光了。

元旦过后,我被女儿的老师叫过去谈话。女儿的老师说,女儿成绩直线下降,让我们做家长的找找原因。我找女儿谈,女儿说,她没有读书的动力了。她说从前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能够回到我们身边来,现在回来了,该享享福了。

原来,她一直觉得我们不爱她觉得她不重要,才把她放到别人家里的„„我和她说,我是本着对她负责,才给她最好的成长环境的。女儿说,你不知道寄人篱下的那种滋味„„

女儿,就陷在这种错误逻辑里开始无节制地享受。看着她的堕落,我们除了报以笑脸,干着急,等着有一天她自己清醒,别的,好像都无能为力了。我是个好面子的人,自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自己女儿出现了教育问题,我也不好找谁去商量对策,就一直捂着。而她爸爸,继续忙他的事业去了。

女儿高考只考上了一所职业学院。她说,你们一直都没有管我什么,我能有个书读,你们都该庆幸了。我在心里叹气,职院生源素质整体不高,我担心女儿去了会上当受骗。

在她的学习上,我们失误了一次,在她的恋爱上,我一定不能再失误。

2.旁敲侧击她不听

从女儿到职院上学的第一天,我就嘱咐她,千万不要谈朋友。你现在的眼力有限,等你进入社会后,好男生多的是。那时的女儿,对我有种报复情结,脏衣服脏袜子都带回来给我洗,还一定要我用手搓。我让她自己洗,她说我在她小时候很少照顾她。她的一句话,就像一个拳头,结结实实地打在我的胸口上。我马上矮了半截。

我任劳任怨,做牛做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大三开学不久,女儿就开始涂脂抹粉,常找我要钱,身上开始有男人的烟味。问她是不是恋爱了?她不说。追在她身后说,让她不要和抽烟的男同学交往,她远远地丢过一句,他不是我的同学。这话更让我心惊肉跳。

女儿的表妹,我的姨侄女那天碰到我,笑嘻嘻地问我,我姐是不是要嫁入豪门了啊?我一愣。她说,表姐说她的男友有很多很多的钱呢,是个百万富翁。

女儿和她表妹一起生活了好几年,她和表妹的感情比我要深。我掏她表妹的话,她怎么知道人家有很多钱的呢?姨侄女说,还不是那个男孩子自己说的。我又问她,那你见过那男的没?她说见过了,还一起吃过好多次饭,不过,那个男孩子好节俭的,出手也不大方,不过表姐说,真正的豪门都是不露富的。

这事怎么越听越悬?

我决定把姨侄女拉为线人,从她那里了解女儿和她男友的最新动态。据线人爆料,这个百万富翁,基本上没做什么正经事,整天就等女儿下课后,两人一起吃饭逛街,腻在一起。问他不用工作吗?他说他之前赚饱了。又问他,钱呢?他说都放在家人那里在,以后办大事时再用。他现在给自己放假,享受生活,寻觅真心爱人。这个男人,已经三十左右了。

我和老公越听越害怕,怎么分析都觉得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商量来商量去,由我出面找女儿谈话,我说听说你谈了一个朋友?还是蛮有钱的朋友?女儿说,是的,么样?嫉妒?差点没把我气得闭过气去。

3.母亲出面搞调查

明的不行,我只有来暗的,用事实说话。我要亲自去拆穿那个男人的把戏,让女儿眼见为实。当然,如果我能证明,他所说的都是真的,我也恭喜女儿了。我用了最原始的方法——跟踪。

除了每天上我必须到堂的课,我的主要精力都用来监视女儿,偷偷跟她到学校去观察她的一举一动。那个男人果然是整天粘着我女儿,有时候女儿甚至逃课也要和他在一起。我跟了他们两三天,发现他们在一起,就是吃喝玩乐,不干正经事。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我女儿掏钱。心底已经明白了八九分。我给女儿发短信,叫她不要拿父母的血汗钱去挥霍青春,她没有回复。后来,我决定跟到那个男人的老窝里去,看看他到底是何方神圣。见他七拐八拐地进了一个闹市里的居民小区,小区里,有认识的人与他热情地打招呼。看来,他是这里的常住居民。

我找到居委会,向居委会的主任说明情况,我说我是一个女孩子的妈妈,我女儿在谈恋爱,对象说是有几百万,住在你们小区,我想从侧面了解一下他的情况。把名字一报,样子一说,居委会主任说,哎呀,你说的是他啊,我晓得我晓得,不过,他肯定没有几百万,他现在的房子是租的,从前的房子被他赌输了。他现在和一个女人同居在一起呢,不会是你女儿吧?

我在居委会大妈的陪同下,上了那个男人的楼,敲开门,只有一个女人在家里,女人年轻,但是风尘味很浓,她懒懒地说,查户口还是收费?一边说一边打呵欠,没有睡醒的样子。我说,我女儿和你的男人在谈恋爱。她这才把我们请进屋子。她说,她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她知道他赌,他骗,但是没办法,她已经为他刮过几个毛毛,离开他,总是不甘心。所以一直守着,只是等着有一天他玩累了玩醒了,能够回来和她好好过日子。

太可怕了,看着她的今天,就像看着我女儿的明天。我哭着把我和我女儿的故事讲给她听,求她帮帮一个心碎的母亲,站在我女儿面前去拆穿一个骗子的真面目。她很犹豫,她说,如果她站出来,她与他的关系就彻底完了。我说,你就打个电话都行的,好不好?她说让她想一想。几天之后,她我回答,她愿意。我对她,由鄙视到同情,再到感激。

4.拆穿骗局伤感情

那个女子给我女儿打过电话后的那个周末,女儿回家了。她呆在家里不想吃也不想喝。我既高兴又心疼,忍不住跟她说,是不是知道自己错了?不管发生什么,妈妈爸爸永远支持你。这下打草惊蛇了。她用怀疑的眼光死死地盯着我——不是你叫人打的电话吧?你太卑鄙了。

我嘴直抖,说,我是调查过他,也见过他的女人,是我求人家打的电话。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让你明白一个血淋淋的事实,你上当受骗了。女儿突然嚎哭着冲到外面去。

她几个月都不回家。她说她像被人扒光了衣服一样,她恨那个扒光她衣服的人——我。我说,你根本就穿的是皇帝的新衣。她说,那也不用你指出来。我气病了,我一个母亲,做了我能做的一切。我的用心,连她的情敌都被感动了,为什么她还执迷不悟?

我气急了,把那个男子找出来,骂那个男人。那男人还有理了,男未婚,女未嫁,你情我愿的事情,又不是他强迫的。他还对我说,闹大了,丑的只会是你的姑娘。她以后怎么做人,怎么生活?

为了女儿的名声,我只有静等她自己醒过来。

更让我难过的是,不久就传来女儿与那个男子同居的消息。她一个人辛苦地在外面打工,赚几个可怜的钱顾生活。我给她打电话,她不接。她回短信:“他让我感受到了爱,即使他是骗我的,他也曾让我感到了温暖,可你们呢?口口声声说爱我,从小到大,为什么我感受到的,却是痛?”他骗她,是爱。我们调查他,是不尊重她,不相信她„„

现在我和老公在家里,互相开导。明知道她不会有幸福的,却还是但愿她能少受一些苦。我们这个家的大门,随时为她而开着,她累了,不想再撑下去了,就回来,我们一家人再重新开始。这话,我都托人转告给她过,我想告诉她,回来,你会是我们的公主,我们会继续爱你宠你疼你。女儿没回应。我灰了心。

奉劝天下的父母,感情的打假我们是不能越权的,即使是假的,是骗局,我们看到了,也让孩子们自己慢慢去识别吧。哪怕他们上当受骗,我们最后去收拾残局安慰他们都是可以的。他们人生的风雨,我们想挡也挡不了的。要不然,十有八九,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我已经有半年没有管女儿的闲事了。听说,我女儿最近已经看穿了那个男人,有点想离开他的意思了。真是代价惨重。不过,总算是盼到了出头之日。

吃一堑,长一智

记者/罗茹冰

吃一堑,长一智。这个亏一定是需要自己亲自去吃,才能长记性,增智慧。

所以在感情上,父母为孩子打假,十有八九都是以失败收场的。恋爱中的人谁的话都听不进去,更何况是反叛情绪中的年轻人。可怜天下父母心,知道孩子错了,巴心巴肝地去帮着指出来,想帮着讨还一个公道,帮着把真相一层层剥给孩子看,这是没用的。因为,越权在先。

只有做好耳朵,分享孩子盲目的喜悦,哪怕明知道那喜悦的糖水是掺了许多水分的,也不会一针见血立马戳破——先尝试着靠近孩子的心,这样,才有机会做他们的军师,帮他们分析一些问题。当心靠近了,他们才有可能认可你的识别,你的判断。

没有机会靠得太近,就等着吧。即使孩子在感情的路上摔一跤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父母真情呵护下长大的孩子,也许真是得经历一次或者几次上当受骗的感情,才会懂得真爱的可贵。不必太心急,太难过,这就是成长必经的过程,必付的代价。

我的几点粗浅意见,请大家批评。

一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包容孩子的恋爱。一个沉睡不醒的人,我们唤不醒的时候,干脆就换一个心态,学会耐心等待,等孩子把梦做完。在这个问题上,我很感谢我那专制的父亲。我父亲是一个高中校长,为了节省家里开支,他没有把成绩优秀的我送到重点中学读书,而是留在了他所在的学校。为此,我两年没有和他说话。高三那年,我和文科班的一名女生恋爱了,有天夜晚约会,我隐约看见老爸的身影。当时我们吓坏了,赶紧分头回家。可是回家之后,老爸什么也没有说。后来我顺利毕业,考入大学。自己做教师之后,我和老爸谈起了这个话题。我问他,当初他究竟是不知道呢?还是故意没有说?老爸说了一句让我很感激的话,这句话,把他数年对我的专制消除的干干净净。他说:“那时你们正处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正是做梦的年龄,你们有权利把梦做完。”什么是教育,我认为,老爸的宽容就是教育,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知道,成长中的经验别人无法告诉你,只有孩子自己经历了才会明白——少年的梦是纯洁而美好的,但是有梦就会醒的,我们要允许孩子把梦做完。

二是用一颗理解的心,分享孩子早恋的快乐和痛苦。其实,早恋的孩子情绪是变化莫测的,爱情的幸福和痛苦,我们成年人经历过的孩子一样也会“遭遇”。那么,要想孩子能够正确处理恋爱和学习的关系,做父母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用自己耳朵,听孩子诉说他们的喜悦和烦恼,少用嘴巴去指责他们的不应该——这是争取孩子的唯一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只有做好耳朵,孩子才愿意和你说话。哪怕你明知道他们喜悦的糖水里百分之八十是水,也不要马上一针见血地戳穿。我在好些学校里做过讲演,也为好些孩子在恋爱上出谋划策过。我发现,在早恋这个问题上,孩子也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甚至有一个女孩子,为男友流了三次产,家里都不知道!最后,她写信给我,问我该怎么办?接到她的信我很震惊,也很难过,于是马上给她回信。多次书信交往,我始终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分享她的幸福和痛苦,最后终于帮她走出了流产的困扰和爱情的痛苦。这个经历,我在《班主任工作新视角》的《分担早恋孩子的幸福和痛苦》一文里详细说过。如果一开始就阻断了交流,孩子怎么愿意跟你沟通呢?孩子的想法你不明白,孩子的痛苦你不知道,你怎么能够准确地把握后边的教育呢?

三是用一颗高尚的羞耻心,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苏霍姆林斯基在《相信孩子》中表达了这样一个朴素而富有人情味的愿望: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为幸福的人!可是,我们的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幸福。这实际上是我们幸福人生观教育的缺失。在网络上,一些前卫的年轻人在炫耀完自己的工资、福利和待遇之后,又在继续晒自己的爱情,甚至连第三者,也在网络上公开自己的地下家庭生活。在很多流行歌曲中,一些歌星公开宣称“爱了就爱了,做了就做了”„„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世界的人,他是生活在现实生活土壤中的。这些鲜活的事例,使他们产生了一种盲目幸福观。我们要在孩子遭遇爱情之前,尽可能早地把人生的意义告诉他,尽可能早地让他建立健康正确的幸福观,不然,等到出了问题,才想起来教育,那就太迟了。

四是用一颗强烈的责任心,教会孩子拥有正确的爱情观。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当孩子具有爱情能力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对他们进行相关的责任教育。爱情是一种神圣美好的情感,更意味着一种责任。阿德勒在《自为的人》中这样阐述爱情:“真正的爱表现出感动性,意味着关心、尊重、责任和了解,它并不是在被人感动那种意义上的‘感动’,而是为了所爱的人的成长与幸福所做的积极努力。”如果孩子真爱对方,这些问题他们不会不考虑的。我们要用尽可能地坦诚的态度,唤醒孩子爱情的责任意识。只有当一个人意识到爱情的神圣和责任时,他就会以审慎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欲望,用理性去护卫心中的那份美好,并把它看做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而去承担、珍惜它的义务,甚至表现出自我牺牲的精神和巨大的道德力量。

歌德曾经这样说:“如果你不愿意失去你的幸福,就应该控制这种突如其来的爱情冲动,幸福就在你的眼前,但你必须经受一些考验才能够得到它。”我们要尽量巧妙、而不是用说教的方式告诉孩子:爱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健康情感,只有经得起岁月和生命磨砺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称为真正的爱情。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如何紧急救助?

幸运源自专业知识的雄厚

我们国家是一个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国家,今年5·12汶川地震,造成至少5万人死亡,十多万人受伤。我们也在新闻中注意到,在这次抵制灾害中,学校是一个巨大的受伤群体,如都江堰聚源中学6名老师、200多孩子在这次灾害中丧生,青川县木鱼中学遇难学生达270多人,截止到5月15日止,北川中学仍有700多名学生被埋„„在如此强大的地质灾害面前,我们该如何组织学生紧急自救呢?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发生的汶川8级地震,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地质灾害,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至少造成了51151人死亡,逾27万人受伤。但是,就在这样的巨大地质灾害面前,有一个学校的9位老师,为我们创造了483名学生0伤亡的奇迹。这个学校,就是位于北川县城15里路的刘汉希望小学。

说起当天带领学生撤离灾区的情景,在场的每名老师至今仍历历在目。校长史少先对记者说,12日大地震发生时,9名老师迅速指挥老师紧张有序地带领483名学生撤离。他们先撤离到半山腰在简易帐篷中不吃不喝地住了一晚,13日一早,一些家长签字接走学生后,他们又带着78名没有亲人认领的学生,冒着大雨,翻山越岭,经过6、7个小时的跋涉,把学生们全部安全地转移到任家坪抗震指挥部。在这次长途跋涉中,他们机警地躲过了余震中的巨大山石袭击,巧妙地避开地震后的泥石流,镇静而迅速地穿过两边都是高山的谷地,然后安全地把孩子们送到抗震指挥部。这群学生中,最小的才4岁,最大的也只有12岁。

这9名老师是:史少先、肖晓川、罗中会、陈世荣、吴广南、赵异辉、吴明艳、母贺银、沈长树。请记住老师们的名字,记住他们在巨大灾害面前无比的沉着和冷静,记住他们用知识挽救学生的丰功伟绩!

所以说,尽管地震是不可抗拒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防震知识,为孩子们托起一角生命的蓝天。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为生命寻求一角庇护。

可让人忧心的是,虽然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火灾、洪水等其他夺命灾害更是频频发生,但由于这些灾害具有不确定性,对个人而言,遭遇的几率特别小,甚至接近于零,于是许多人都心存侥幸,防懈松弛,对灾难缺乏必要的敏感度。反映到学校教育上,就是逃生教育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很少有学校认真组织学生进行逃生演练。结果,当灾难突降时,未经训练的人往往应对能力差,影响逃生效果。

生命是宝贵的,一旦失去,将无可挽回。我觉得应该把“自然灾害中的逃生课”列为中小学“必修课”,明确要求每所学校根据教室设施及学校地形,有针对性地制定逃生方案,定期组织学生演练。

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些地震防震和自救知识:

一、紧急避震要注意什么

(1)明白地震时人们可能受到哪些伤害:一是地震的直接伤害,如在室内因器物倾倒或房屋倒塌被砸伤;在室外被倒塌的建筑物等砸伤;在野外被山上的滚石砸伤;被地光烧伤等。二是地震的间接伤害,如地震引起的火灾;地震引起的水灾;地震引起的毒气泄漏和危险品爆炸等。

(2)避震原则:三要三不要一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二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有的人本已跑出危房,又转身回去救人,结果不但没救成,自己也被埋压。这样的教训在这次汶川地震中有很多,想到别人是对的,但只有保存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别人。三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前面已讲过这方面的例子:擅自行动,盲目避震,只能遭致更大不幸。

(3)避震要点目前多数专家普遍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力争跑出去避震。如果来不及跑,躲在什么比较安全?一般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卫生间等,都是相对安全的地方。在室外则要远离建筑物,到开阔、安全的地方去避震。

二、紧急避震的动作要领

应采取什么姿势?一是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二是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三是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

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一是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保护头颈部,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二是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保护口、鼻。

怎样避免其他伤害?一是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二是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

三、在学校怎样紧急避震

(1)特别提醒:一切行动听从老师的指挥,不要慌乱拥挤;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如不得已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随人流而动,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解开领扣,保持呼吸畅通。在人流中要注意保护自己。同学之间要互相照顾,大同学要照顾年小体弱的同学;要关心、照顾残疾同学;同学们要互相照顾。

(2)不同情况下怎样避震正在上课时怎样避震?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如果教室是楼房,前面要求家住楼房的同学不要做的事,在学校也一定不要做。

在操场或室外怎样避震?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注意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四、震后救人原则

震后救人,首先要做到快捷,使救人的队伍迅速壮大,让更多的人获救。因此,在救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先救近处的人,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相反,舍近求远,往往会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二是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三是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这样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四是先救“生”,后救“人”。在一次大地震中,有一个农村妇女,她为了使更多的人获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使之可以呼吸,然后马上去救别人;结果,她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救了好几十人。

记住,机遇从不青睐没有准备的头脑,沉着是因为有能力坦然面对,幸运源自于专业知识的雄厚。

篇5:口译实践中的临场应变技巧

一、反应迅速,举重若轻

临场应变首先要求反应迅速。在节目录制现场,无论多么复杂的场面,多么出乎意料的突变,作为主持人都能一下抓住关键点,游刃有余地“轻轻带过”。

二、恰切得体,自然天成

也就是语言运用要得当准确,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切合“题旨情境”,符合具体语境的场合、氛围,符合传受双方的身份和心理。

三、化险为夷,锦上添花

在节目的进行当中,尤其是在直播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很主持人,要用真诚、平等的心态面对嘉宾和受众,耐心聆听,尊重对方。但也不放弃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可待机而动,顺势而发,委婉地表达不同的看法,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谈话渐入佳境,避免直接>中撞。

四、善解人意,及时调整

主持人要善于沟通感情,善于调节气氛,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

五、有意岔题,峰回路转

在直播热线节目和现场谈话节目当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棘手的问题,采取“硬切”的办法回避,当然不失为一种策略,但也不妨采取正面回答的办法,巧妙地扭转逆反心理,消除不良影响。

六、以攻为守,合理“冲撞”

在某种意义上,主持人是节目的主人,但有时候也会遇到某些采访对象或嘉宾反客为主,发出咄咄逼人的诘难。这种情况下,主持人不能有恐慌、软弱或者逃避的表现,而要“遇强不弱”,从容应对,把难题甩回给对方,如果处理得当往往很能出彩。

扩展阅读

播音主持如何预防声音黯哑

一、病理防治。

一般人的声带都足以发出自然清晰、共鸣正常的声音,但是,声音黯哑却是因为声带振动状态不好导致的。其中声带的水肿、小结、闭合不全等都会导致发生效率降低,无法引发胸腔、口咽腔的共鸣,听来软塌灰暗。

这类属于病变或者病态,严重的得去耳鼻喉科治,有不良状况的需要养生调治。

二、功能防治。

如果不是病变病态导致的发声障碍,则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加以防治。

A、声道共鸣法。腹部控制感加强,气沉丹田;同时增强口腔共鸣的控制,节制气流的呼出;在口咽三叉通道处挺软腭立后咽壁。此举意在打通声道,让声道整体参加共鸣,减少声带压力,通过伯努利效应的放大将共鸣腔向下和向上扩大,让声音有根儿、扎实。

B、声门下压法。声带震动效率低下,很多时候是声门下压与振动的关系不协调导致的。气未到声门闭则会增加气息打开声门的冲击力,声音听来费劲生硬;而如果声门微开时气息用来制声,则会带着漏气的听感振动,发声效率低,听来沙哑晦暗。所以,对付气未到声门开导致沙哑的对策,就是闭合声带,增加声门的弹动感。但是,练习中常会因为弹动声门本身并不是正常的吐字发声动作,导致练了没法用到吐字中去。所以,更为有效的做法是,丢字头,让每个音节的弹发聚焦到韵母上去,利用韵母的元音的歌唱性,带动声门与下压形成合适的时间关系和力量配合关系,以此改变声音黯哑的痼疾。

上一篇:如何写专业技术总结下一篇:2007年中控支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