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魅族的调研报告

2024-05-22

关于魅族的调研报告(共2篇)

篇1:关于魅族的调研报告

他没上过大学,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身家上亿的富豪。因为对电子电器过于痴迷,他被认为是比乔布斯更执着的 “疯子”。他曾买过一栋别墅,但是执着于不完美,结果拆了,然后依照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重新盖了一栋。

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乡土味很重的人,创立了一家能够与小米、华为比肩,在硝烟滚滚的手机市场中屹立不倒的公司,他就是魅族的创始人黄章。

黄章在高一时被学校开除,没有上过大学。16岁时黄章因为对电子电器过于痴迷,他父亲把他“赶出”家门,让他自己创业,随后黄章就独自闯到深圳打工。

一言不合就开拆

他从小就对“拆”东西有着很强烈的兴趣,什么东西到他手中就是“拆、拆、拆”。

小时候穷,口袋里10块钱,他就拿7块去买个无线电,开始拆。

拆了无线电感觉还不过瘾,就开始拆其他的设备,后来实在憋不住了,他竟把村里的第一台电视机给拆了,这大概相当于现在提着扳手去拆市中心电影院的 i-Max,估计当时村长都要气炸了吧。

他拆的东西不限于机器,连自己的名字都“拆”:他原名黄秀章,因嫌名字太长,把“秀”字拆了,取名黄章;

随着年龄的增长,黄章开始尝试拆新的东西,MP3、音响、手机这些自不必说,公司食堂地板瓷砖看不顺眼,拆,还不顺眼,再拆,来来回回拆装了3次才勉强入他法眼;

后来有钱了,拆解的东西自然也升级了。自己买下了大别墅,觉得不顺眼,拆,重新建过。

只做消费者最满意的产品

在创业之前,黄章曾一度手持锅碗瓢盆,狂热地研究粤菜。他对食材要求近乎严苛,以至于他最终只能自己种菜作为食材。

2002年,黄章出任新加坡合资企业爱琴公司总经理。领导这家企业从已日薄西山的VCD行业转型为音响、功放、MP3企业。

2002年底,imp3闪存论坛上突然出现了一个以ID“全能国货”发表的帖子,黄章由此创立魅族品牌,推出一系列MP3产品。

黄章投入10万元现金,开始了魅族的起步,并且在2003年6月,魅族的第一款MP3随身听产品上市。

黄章对产品把控十分严格,从开始研发MP3到停止MP3业务的三、四年时间里,魅族总共出了10款产品,虽然研发组研发出了大约30款MP3,这些产品都符合投入市场的基本条件,但黄章坚决不同意上市销售。

不同意的理由只有一个,他觉得不够好用,怕消费者会不满意。

黄章拥有着木匠的手艺。黄章家中的不少家具都由他亲手打造,比如他曾自己购买木料,设计、并手工刨制出一个电视柜。

在设计手机外形时,他会用他那个打造家具的刨子打磨出很多个模具,从中选择一个大小最合适手感最好的交给工程师,然后工程师会按照这个木质模型打造一个钢质的模具。

看清风向,应时之变

2006年,黄章看到了 MP3 播放器产业的衰势,放弃了国内 MP3 市场领头羊的地位,投身智能手机市场。

当时做手机的方法有很多种,像荣秀丽的天宇朗通那样,用现成的台湾联发科方案做手机,是最快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法都不符合黄章的性格,黄章带领魅族公司开始独立开发魅族手机。

黄章并不像其它厂商那样在市场推广上投入巨额费用,而是几乎把所有的利润都重新投入产品研发上,每次只做一款产品,投入所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功后再把利润投入下一款产品的研发之中。

专注打造粉丝经济

黄章是魅族公司的网络论坛上最活跃的用户。用户名为J.Wong的黄章,喜欢和他的粉丝们交流,也喜欢和网友们打嘴仗。

每天,黄章都会在论坛上泡上几小时,常常在深夜一、两点钟还在发贴。从2003年到2009年,黄章发布了近6000个贴子,平均每天3个。

黄章每天至少要花4个小时浏览论坛,用户发现的技术问题,他是第一个知道,第一个提出解决方案。

在黄章的要求下,魅族公司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每天都要到互联网上去了解用户反馈的各种信息。考察论坛在线时间成为黄章考察下属的一个重要手段。

最不像CEO的CEO

黄章有两个特点,“宅“和”隐”,他几乎一个月只出家门一天,甚至几个月不去公司一趟,他设在魅族大厦5层的大办公室空空荡荡,没有一点他个人的痕迹,常常被行政部门用于接待客人的贵宾室。

他作为高科技企业领导人,连北京、上海都没去过,而且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

对于利润,黄章一贯的看法是企业不亏本就行。黄章用钱有两个舍得:一是为客户服务舍得,二是开发产品舍得。全国销量第一的MP3产品生产线,他说停就停,毫不犹豫。“全国MP3第一品牌”的金字招牌,他说丢就丢,没有一点痛惜。

2010年,黄章退出公司的日常管理。2014年2月10日,魅族公司宣布董事长黄章重新出任CEO一职。2014年2月10日起,黄章回归后,魅族MX3手机全线调价,魅族准备进军美国市场。

篇2:魅族的极致追求

因梦想而立

魅族自成立初期主要代工MP3产品,2003年6月,推出第一款自家品牌的MP3播放器,此后推出了多款MP3及MP4播放器。2009年,魅族M8正式上市,标志着魅族公司全面转型成为智能手机厂商。

2008年到2010年期间,国内智能手机毛利高、对手少,在卖硬件、赚利润这个道路上,魅族获益不少。魅族M8手机成为中国第一款国产智能手机,在当时就被评为“2009年十大年度手机”,“体验不输于第一代iPhone”,上市后一个季度收入3亿元。M9发布后,魅族专卖店前大排长龙。直到2012年底发布的智能手机MX2,在其粉丝看来,魅族在软硬件的用户体验上做到了“极致”。

今年3月,魅族在法国发布MX3,面向欧洲市场跨出了第一步,当下的魅族MX4仍在大批魅友狂热订购的期待中,紧急产销。

魅族从M8到如今的MX,其成长过程是有目共睹的。它独创的UI和强大的硬件配置都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家从零开始的公司奋斗至今天的成就,和对梦想的坚持是分不开的。

就如他们为自己代言:人们就好像相近配置的计算机。同为满负荷运转,多任务且不断终止和新启进程的,远不如持续运行单任务的计算机。而人只有不变的热爱才能排除复杂的干扰,始终如一的为追求不变的热爱而付出,创造更大价值带来更多的财富。

偏执的“极客”

魅族创始人黄章从小沉迷电子、热爱科技,魅族就是电子梦想和共赢理念的结晶。黄章喜欢白色奔驰车,追求极简设计,推崇“小而美”的产品理念,一年只推一部手机。而他的个人经历也同样传奇:高中辍学,16岁外出打工闯深圳,在粤菜馆当过厨子,辗转进入IT行业,对技术痴迷。他被认为是一个“极客”,即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另类、偏执、疯狂,是媒体给他的标签,偶尔在魅族社区,甚至会以一句“我就是魅族精神文化和理念的最高导向”秒杀质疑者。尽管如此,论坛里大都是疯狂支持他的粉丝,热情程度并不亚于苹果粉丝对乔布斯式的痴狂。

严格控制服务质量是魅族“极致”的另一表现。魅族从做MP3开始就自建渠道,并对加盟店面的装修风格、店面摆放、服务流程有严格限制。魅族不在专卖店设维修点,手机故障一律返珠海本部。同时,他们一直有自己的工厂,以便理解和控制手机生产的每一道工序。

作为魅族公司的转型作品:M8手机,魅族CEO黄章选择了专攻一点,单元化战略。即最核心的问题要根据市场制定产品,重在倾听客户的声音。为此,魅族对产品细节的专注和产品风格的延续,堪称国内手机行业中“特立独行”的代名词。即便研发超过30款产品,最终推出市面的也只有10来款。因为他们信奉少系列、好系列,系列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这也使得魅族在硬件设计、做工方面,即便与国际品牌相比,也不分伯仲。在软件上面,魅族为MX系列手机开发了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Flyme OS系列固件。Flyme OS系统和雷军的miui被称作是目前国内最成功的第三方安卓系统。

魅族并没有错过JDI的大潮。曾经在发布会中,魅族对于屏幕侃侃而谈,对比度、亮度、色域这些大部分用户根本看不懂的词汇也成为了一柄利器来奠定魅族MX4显示效果出色的基础。想要让人信服,就要让自己站立在一个他人无法理解的位置上,魅族或许是深谙这一点,才会在魅友和更多普通用户面前祭出这样的数字杀器,让自己更加稳妥的踏上“业界第一次全面提升”的阶梯。

发展中求变

截止到今年第二季度,来自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小米已经是中国市场上销售量数一数二的手机大厂,而坚持“小而美”的魅族,依然是小众产品,在排名榜上没有座次。

2014年春节期间,黄章接到了几名骨干的辞职信,包括研发副总裁马麟,这让黄章有了改革魅族体制的想法。不久,他宣布引入首轮投资,推行股份制,以增强资本运作、激励研发热情、稳住人才队伍,至此,长达十一年的“家族式”企业瓦解。

发展中求变,迫使魅族改变的客观力量是国内手机市场的变局。2008年开始的智能手机蓝海时代已结束。手机市场的细分已经达到极致,魅族借以立身的“小而美”优势不在,魅族给自己的突破口是做更加开放的“真正的互联网手机”。

与融资同时推进的是魅族的内部股权激励计划,公司内部五年以上员工以及P5(含)级别以上员工都可获得限制性股票。魅族发放的股权分为历史贡献股和未来贡献股两种,5年内每年可兑换20%,所有股份与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持有股份同股同权,但不允许员工私下交易。

魅族陆续宣布改革措施,包括打破“一年一机”的惯例、开放Flyme刷机。开展新营销策略,依靠微博、贴吧等进行话题营销,从幕后走向台前,做规模,拓展海外市场等。

而我们也期待着这次的转变能让魅族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上一篇:圣诞活动创意活动策划模板下一篇:客户部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