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干部调研报告

2022-12-06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关于基层干部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关于基层干部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干部作风方面问题的调研

按照全市领导干部会议要求和县委安排,最近,我们带着干部队伍作风和干部管理两个方面问题,深入基层进行了调研,召开了部分乡(镇)、县级部门有关人员座谈会,进行了个别走访。从调研的情况看,大家普遍反映,近两年来,我县在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和加强干部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

效,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一、现状和问题

从总体上讲,近两年来,经过“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称赞。但是,也有一些干部的作风不尽人意,特别是在“五风”方面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思想作风不振。有的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满足现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经常处于“混日子”状态;有的纪律松弛,擅离职守,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无视纪律约束,个别部门下午几乎无人上班,有的上班期间窜门子,蹁闲传,干私事,甚至打麻将、“拐三”搞赌博,将工作搁在一边,把一些歪风邪气带进机关内部;有的热衷于评头论足,乱发牢骚,不想事、不谋事、不干实事;有的争名、争功、争权、争利,讲关系,讲人情,不讲原则。二是领导作风不佳。有的部门、乡镇领导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衙门习气”浓厚,脱离实际,乱发号令,搞瞎指挥;甚至作风霸道,“一言堂”,“个人说了算”;有的相互拆台,勾心斗角,搞“内耗”、“窝里斗”;有的对上级决策阳奉阳阴,消极对待,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看得很重;有的唯书唯上,只对上负责,对群众的疾苦置若罔闻;有的放任自流不负责任,有的领导“走读”现象严重,随意外出,甚至几天不到岗,有的怕“得罪人”,该管的事不去管,该抓的事没抓好,造成内部混乱,工作长期滞后,徘徊不前;有的对上级三令五申充耳不闻,令不行,禁不止,特别是有些窗口单位和行业依然存在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吃拿卡要、排外卡外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法制观念不强,不讲诚信,承诺的事情不兑现,随意性大,欠帐不还、赖帐现象严重。三是学风不浓。一些干部坐不下来,静不下心,疏于学习,忽视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面深刻地了解,特别是对市场经济知识、WTO知识、科技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空白”、“本领空缺”问题;有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节,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理论学习与实践“空对空”、“两张皮”,缺乏指导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四是工作作风不实。有的坐在机关的时间多,深入基层抓落实的机会少;有的下基层晴蜓点水,没有真正蹲下来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不善于调查研究,盲目决策,造成工作随意性大;有的拈轻怕重,遇见矛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能拖则拖,能抹则抹,甚至上推下卸,一推了之,导致部分乡村、部门基层单位出现了群众越级上访事件;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对职责内的事心中无数,思想不清,办法不多,工作缺乏主动性;有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好大喜功;对工作只安排、不检查,“虎头蛇尾”,做样子、搞形式,应付差事,推诿扯皮,相互挚肘,人为地给工作带来了损失和影响。五是生活作风不谨。极少数干部律己不严,有的在公共场所参与赌博,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有极个别的甚至进入高档消费娱乐场所,用公款进行娱乐性消费或干一些没名堂的事情等等。。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二、原因分析

我县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干部自身角度讲。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较差,宗旨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大局观念,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能起到表率作用。个别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民本位”思想淡漠,干工作,想问题,考虑自身利益多,考虑群众的利益少,不能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脱离基层,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县基层干部作风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从单位管理角度讲。一是失之于软,失之于宽。有不少基层单位虽然也有不少制度和规定,但执行不力,约束力不强,对违反制度和规定的干部,有时该批评的没有批评,该教育的没有教育,该处理的处理不够,甚至姑息牵就,没有起到应有的惩诫作用,这是客观上助长了干部队伍中的不良风气。二是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有一些基层单位,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干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部

第二篇:关于基层妇女干部经济待遇情况调研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县妇联利用十几天的时间到全县各镇(乡、街道)去对农村基层妇女干部就经济待遇问题进行着重调研,具体情况调研如下:

一、基本现状:

全县共有195个行政村,29个居委会,配强219个村(居)委会的妇代会主任,并有166名妇代会主任进入村班子,54名妇代会主任进入村(居)委会、村(居)支委二委班子,8名妇女担任村(居)二委班子主要成员。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7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43 人,平均年龄为38.3岁。

二、经济待遇情况:

1、工资待遇:工作全县在职基层妇女干部月工资在500元左右,基层妇干大部分兼职计生专干,部分人有补贴(根据镇、乡经济情况而定),补贴方面有镇乡自行解决;

2、医疗保险:所有基层妇干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经费一般是自己解决,只有极少数妇代会主任的新农合参合金是所在单位支付;

3、养老保险:全县只有四分之一镇(乡、街道)的村妇代会主任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其它镇(乡、街道)只有村支书、村主任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

4、离任妇干待遇:10年以上正村级岗位村干部每年可

得到民政上的补助款200元,离职后退休工资一般按工龄每年补发一个月工资作为退职金,但因村级经济比较薄弱,相当大部分的离职干部不能及时拿到退职金,都还是打白条。

三、存在的问题:

1、待遇偏低:全县妇干工资偏低,妇干待遇得不到保障。全县工作20年以上的有108位,没有相关的待遇,有些工龄长的妇干换届选举一旦落选就没有任何经济保障;

2、离任妇干退职金拖欠问题严重:有些妇干在岗位上工作很多年至今还有工资未拿到,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在逐年解决,经济条件差的乡镇至今尚难以解决离任妇干的拖欠工资;

3、村级换届选举的担忧:大多数妇女干部担心在村级换届选举中落选,面子上觉得很过不去,另外一落选又没有任何经济保障。

4、基层妇女干部担任村(居)二委班子主要成员的比例太小。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特别是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一般妇代会主任都不能进入村(居)二委班子的主要成员。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1、提高全县村级干部的经济待遇。要想提高村级妇女干部工资普遍偏低的待遇问题,首先要提高所有村级干部的待遇问题,只有水涨了,船才能更高。

2、帮助村级妇女干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社保是解决村级女干部工作无后顾之忧的最佳办法,它不会因村级经济而影响到退休工资。

3、增加妇女干部专项津补贴。如兼了计生专干的发放计生专干补贴,还有就是增加妇女维权信访专项补贴。

4、积极向组织推荐优秀女干部担任村(居)二委班子主要成员,提高女性参政议政的能力。

第三篇:关于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专题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乡村干部应该做什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乡村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大,有必要制定一整套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以便于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要以整体、全局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作指导,对乡村基层干部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作至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制订,以弥补当前各个岗位责任制中亮严不一的缺陷,使岗位责任制得到深化和发展,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搞好乡村工作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乡村基层干部各岗位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干部,也促使乡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现状

乡村组织机构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而政府机构是实施政府职能的主体,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1、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能(或工作内容)。

乡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者,要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首先,要必须办强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所谓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就是依据民主、法治、科学的原则,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通过管理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推动工作开展,从而形成乡村政府工作决策程序科学合理、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人员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乡村政府规划化建设的核心是依法建制、规范管理、转变职能、服务群众,其中,服务群众是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依法建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制度,使政府工作有章可循。这些工作制度包括:政府工作规范、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部门设置和职责任务;组织和个人行为准则;考核、奖惩、监督和管理办法、各项服务措施等一系列制度。二是规范管理。建好制度后,政府工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照章办事,依法行政,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严禁滥用职能,以权代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转变职能。乡村政府要逐步实现以领导就是指挥到领导就是服务的转变。在各项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队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职能部门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更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二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技能。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专业技能,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群众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三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到照章办事,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奖惩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依法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进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有关政策、办事程序、办事期限、办事结果等群众关心的事情都要通过一定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语和监督。公开后,要重视意见反馈工作,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做到有错必纠,并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免除农业税以后,乡村干部的职能将由行政性向服务性转变。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村干部职能的转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明确乡村干部应该做什么,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乡村干部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乡村工作项目纷繁复杂,工作分散性大、流动性大,有必要制定一整套规范可行的乡村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以便于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的管理工作。要以整体、全局出发,用系统论的方法作指导,对乡村基层干部各个岗位的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轻重、工作量大小作至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来制订,以弥补当前各个岗位责任制中亮严不一的缺陷,使岗位责任制得到深化和发展,趋向规范化、标准化,为搞好乡村工作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根据乡村基层干部各岗位的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培训干部,也促使乡村基层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乡村基层干部履行职能现状

乡村组织机构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而政府机构是实施政府职能的主体,政府职能是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反映着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1、当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的主要职能(或工作内容)。

乡村基层干部是乡村政府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履行政府职能的具体实践者,要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物进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首先,要必须办强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所谓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就是依据民主、法治、科学的原则,做到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管理者的行为,通过管理者依法行政,照章办事,推动工作开展,从而形成乡村政府工作决策程序科学合理、部门职责明确,工作人员高效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乡村政府规划化建设的核心是依法建制、规范管理、转变职能、服务群众,其中,服务群众是乡村政府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一是依法建制。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因地制宜地制定乡村政府的各项具体工作制度,使政府工作有章可循。这些工作制度包括:政府工作规范、决策程序与议事规则;部门设置和职责任务;组织和个人行为准则;考核、奖惩、监督和管理办法、各项服务措施等一系列制度。二是规范管理。建好制度后,政府工作机关和工作人员要照章办事,依法行政,用制度规范自身行为,严禁滥用职能,以权代法,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转变职能。乡村政府要逐步实现以领导就是指挥到领导就是服务的转变。在各项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突出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

其次,要切实改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队员的能力素质和服务水平。政府职能部门是为农民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服务意识。要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不能无所作为、消极等待,更不能采用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方式对待群众。二要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技能。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各项专业技能,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群众得到高质量的服务。三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做到照章办事,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奖惩制度等,使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必须依法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要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要进行政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有关政策、办事程序、办事期限、办事结果等群众关心的事情都要通过一定形式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语和监督。公开后,要重视意见反馈工作,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做到有错必纠,并把处理结果公之于众。

(4)乡村干部要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把以前乡村干部的“饭前一支烟,饭后一溜烟,下村聊聊天,握手不沾边”转变为现在的“晴天一身汗,两天一自泥,下村讲科技,早晚在田边”的乡村干部新形象。

(5)乡村干部仅有为群众服务的愿望是不移的,同时还要具有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乡村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为当地群众调整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

二、现阶段乡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能与形势发展的需要有哪些不适应及其主要表现

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的总体要求来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高致的服务型政府。在现阶段,作为政府机构内部的乡村干部,其工作职能与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1)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产权制度没有建立健全,使乡村干部对机关知识了解不够,工作方向不明晰。

(2)收分配体制未理顺,社会保障体系未完善,使乡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不能向群众明确解释机关问题。

(3)在加大基础投入,拉动经济增涨,扩大再就业上下功夫,使乡村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

(4)不断整合经济资源和自然资源,降低耗能,使乡村干部在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去。

(5)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6)要制定相关的市场规划,纠正市场失灵。

(7)要组织生产和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

(8)要制定相关的金属业政策和产业政策。

(9)要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保护公平竞争。

(10)要建立相应的贸易谈判代表制度。

三、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实现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建立一个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是我们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作用的发挥应找准突破口,进行合理定位。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职能定位。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对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首先要按照政企职责公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界定政府与企业职权的范围,把属于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坚决还给企业;其次要按照宏观管好、微观放开的原则,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完善宏观管理体系;再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主要运用计划的、行政的直接控制管理方法转向通过市场运用各种经济扛杆采取经济的、法律的间接控制管理方法。最终达到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上来,把生产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的职能转变的总目标。

1、适应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推进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全国广大农村深入开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有如轻风细雨滋润着神州大地,在全国广大农村广袤的大地上,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乡村基层干部思想觉悟有了新的提高,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明显增强。通过学习,广大乡村基层干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逐步从模糊到比较清晰,从笼统到比较具体,从肤浅到比较深刻,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三个代表”,为什么要坚持“三个代表”,怎样实践“三个代表”。乡村基层干部对照“三个代表”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反思,找到了存在的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2)乡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和方法有了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新的改善。乡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同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乡村基层干部进村入户、体察群众的困难和疾苦,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听到了许多平时听不到、听不进的意见和建议,思想受到了触动和震撼。

(3)乡村基层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自觉性增强,一大批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始终着眼于维护和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紧紧抓住群众最盼、最缺、最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和乱摊派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清理并取消了一大批收费项目,减轻了农民负担。通过学习教育活动,不少基层干部焕发了朝气,提高了素质,精神面貌为之一新;不少班子化解了矛盾,增强了活力,提高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2、适应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势,推进乡村基层干部职能的转变。

农村实施税费改革特别是“一免三补”等政策后,广大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同时,乡村两级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过去长期围着税费转的乡村两级组织收税收费的基本职能已经转移或消失。乡村两级干部怎样行政,如何作为,成为摆布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免征农业税使乡村工作传统的“抓手”消失,但也使我们乡村干部从收款催税中解脱出来。然而,职能转变也要随着形势发展而改变。大多数干部能够主动适应整体形势和个人角色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工作出现了新气象。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干部产生了失落感,心里没底,茫然无措,打不起精神,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有的更是表现出畏难情绪,出现涣散、消极等待现象。他们认为,免征农业税对乡村的冲击非常大,管理农民的权力削弱了,可用财权萎缩了,组织动员能力下降了,加之农村需要解决的公益事业多,原先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的保障。从实践情况看,免税改革并非简单的“要钱不要钱”的问题,更不能一免了之。乡村基层干部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免征农业税不是一项孤立的改革,需要完备的配套措施和办法。

(1)要积极转换职能。过去,我们不少干部对自身职能的认识是错位的,总认为把税费收上来才是政绩,以税费额大小来论“英雄”。实际上,农村基层干部本来就不应该是“收税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广大农民、保持农村稳定,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职责所在。

(2)要提高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的能力。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了新一轮土地热,要地、争地的现象普遍,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农民因地上访案件增多。因此,要采取灵活的办法,要善于处理各种“人地矛盾”;免征农业税后,乡村组织的“来钱道”少了,过去积累下来的大量债务问题浮出水面。成为影响稳定的因素,因此还要多方探索化解债务的渠道,特别是要想方设法培育新的财源。

(3)要主动做事,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求乡村基层干部不能坐享清闲、坐困愁城,而应该走进农家,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从农民的切实需要中,重新确定自己的价值;要求乡村干部带头闯市场,学技术,深入村寨农户,在生产服务、技术服务方面作出新贡献,从而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并从在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

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困难,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此,要积极探索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路子,建立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农村基础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当前,造成乡级财政巨大压力的直接原因是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税费改革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改革,推进这些方面的配套改革,就是推进新一轮的农村全面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把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加强社会管理上来,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进一步加强乡镇政府建设,增强执政能力。

3、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定位一定要明确。过去我们有过很多经验教训,一些地方政府给自己定好位,把自己看成是投资主体,面注重招商引资,为企业搞贷款作担保,负了很多俩,相反在公共服务方面却做得很少。建设新农村要靠政府的扶持,政府的扶持不光是投钱,还要教育引导农民,不能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民就不再出资出劳了。我们知道,大江大河的堤岸修建等国家工程,这方面钱是国家拿的。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要引导农民对自身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作为政府机构内部的乡村工作人员,要转换角色,转变观念,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做好规划,转变职能,服务到位,循序渐进,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多渠道引导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篇:关于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之随想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近来,许多地方的领导带头下基层驻点调研,为摸清“家底”,为体察百姓的疾苦,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给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奋斗在一线基层。领导干部亲力亲为,这不仅是调查政府以前的方针政策有没有贯彻好、有没有落实好、百姓满不满意,也是贯彻我党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更是领导干部有责任心、百姓情的体现。领导干部带头下基层调研,改变了过去调查听“下面”汇报、决策“上面”开会研究、落实情况看看报表的状况,最真实的掌握了基层情况,最紧密的联系了群众。 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讲起来很容易,但实施起来会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的领导下基层调研时也不得不考虑:怎样调研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怎样才能聆听群众最真实的呼声,怎样才能了解到、了解全、了解透基层民情,怎样才能让基层调研取得切实成效?

一是要有高度重视的思想认识。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在工作中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应尽职责。下基层调研应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那些为了调研而调研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的,这样的调研也无法取得实际效果的;

二是下基层调研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带着问

题下去,才能在调研中取得高质量的成效。调研中围绕群众普遍关心、带有共性的突出问题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中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不断深入,身体力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三是下基层调研要有明确的工作方法。领导干部调研中极易陷于文山会海,流于形式,因此为调研取得实际成效要有创新精神,调研前不踩点不打招呼,调研中不全程陪同不搞特殊接待,轻车从简,哪里群众反映的问题突出、问题集中就到哪里去调研,哪里的群众有困难就到哪里去调研。

四是要建立长效机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应成为领导干部工作的常态,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基层情况也千变万化,只有建立长效的基层调研机制,才能及时了解群众的想法和要求,才能和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才能及时了解基层的动态。

第五篇:关于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压力的调研报告

近日,徐闻县纪委就基层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压力问题开展调研,发现基层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存在着工作超负载、生活差待遇、身心亚健康等现状,亟待引起重视。

一、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的现状

(一)工作压力大。

一是各项日常工作压力大。计生工作压力大。计生考核内容不断增多,计生考核连年不断,上级每年分配 “四术”任务,又要杜绝强制手段,难于完成落实。殡改工作压力大。当前,农村入土为安骨为贵的旧风陋习仍然根深蒂固,群众不自觉接受殡改政策,偷埋土葬现象较多,强行起棺火化需花费大量人、财、物力,又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新农保工作压力大。要求短短两年内农村覆盖率达100%不科学。除个别群众不予接受外,外出工作人员、打工人员约占三份之一,按户籍人口分配任务不合理,难予完成任务。多数乡镇干部和村委会都要垫付资金才能完成任务,村委会最多的平均每年垫付2万元左右,少的也有3000多元。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压力大。由于体制改革,土地田园划分、企业破产改制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基层存在着较大的不稳定因素,以农村土地、安全事故矛盾纠纷居多。一般一个乡镇一年共接纠纷矛盾案件约50至80宗。但实际中,还有一部分群众宁可相信越级上访也不相信当地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当地政府要到上访地接人,花费较大,群众不配合。安全管理工作压力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工作压力大。特别是乡镇政府权小责大,没有处罚权、审批权、执法权、拘留权,各种权限归各相关上级部门执行,往往只能是以教育为主,

但安全责任又由乡镇来承担。特别是最近校车整治问题,实际存在着学生上学难与校车安全的矛盾,乡镇政府无权且难于执法整治。

二是检查考核压力大。问责制出台后,计划生育、殡葬管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一票否决”工作月月有检查,年年有考核。据统计,每个乡镇一年计生工作接受上级考核、督查达6至10次;城乡清洁工程检查达8至10次;殡改和新型合作医疗等工作都要完成达到100%。上级有关部门不管工作过程怎样,只要不完成任务的,检查考核时,轻则扣干部的“帽子”,重则丢领导的“位子”。 多部门多形式、大大小小的各类检查考核,使基层有限的人力资源多数用来应付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一些主要干部天天陪检查、忙应酬,但仍顾此失彼。给基层干部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基层领导干部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让基层党员领导干部深感疲惫,有的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等症状。

三是接待工作压力大。各级各单位的督办、考核、回访、检查连年不断,既要做好迎检工作,又要搞好用餐等接待,使基层领导累于迎来送往,难于抽身顾及实际工作。

四是文山会海压力大。各种文件、会议连连不断,有的文件、会议过于冗长,无实质性内容;有的与单位实际工作关系不大;有的基层领导干部来回上百公里,却开了无关紧要的会;使基层领导干部疲于应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

(二)生活压力大

一是生活福利差。徐闻县目前科级领导干部每月工资约2000元,一般干部约1500元,而房价是每平方米约3500元。随着物价飞涨、房价虚高,微薄的工资收入使生活上捉襟见肘,有的基层领导干部仅靠个人微薄的工资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母瞻养、子女上学压力大,更谈不上建房、买

房。与发达地区及当地省、市直管单位的待遇条件相比,同工不同酬、生活拮据导致基层领导干部产生失落感,心理失衡。

二是办公环境差。大部分乡镇除了党政一把手有独立办公室外,其他班子成员都是几位领导同用一个工作室,甚至有的是在分管的部门临时占用一张办公桌办公,更谈不上有电脑、空调等现代化设备。

三是居住条件差。大部分基层领导居住在乡镇政府的公房,有的已成为危房,遇上台风时,领导在第一线“防风”,家属则临时搬在办公楼内集中“避风”。

四是精神生活差。干部之间沟通交流少,导致心理压力大,干部关系紧张。医疗得不到保障,连每年一次集中体检都没有。 有的群众不理解国家政策,加上干部队伍中一些害群之马,损害了党的政府的形象,遇到不讲情理、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的群众,经常会遭到的群众谩骂、威胁、挖苦、侮辱。近几年乡镇党政正职异地使用、机关选派等相对较多,乡镇副职年纪大后也没有像以往一样能到县直机关任职,大多就地“改非”,基层领导自觉经济上没来头,政治上没奔头,心理压力较大。

上述现状导致个别基层领导干部容易出现身心劳累、情绪厌倦、心理麻木的心理疲劳倾向;出现政治信仰失衡、生活内容失衡、内心欲望失衡的心理失衡倾向;出现焦虑感突出、烦躁感较强、警觉性过度的心理紧张倾向和出现失落感强、猜疑心强、谨慎恐慌的心理郁闷倾向以及处事冲动、律己不严,从众攀比的心理侥幸倾向,严重影响干部的身心健康,制约农村工作的开展。

二、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原因

(一)自身能力有待加强。一是有的领导干部早年接受正规教育少,仅凭多年的经验应付工作,对转型时期的工作缺少学习和探索,新提拔的年轻或刚从机关下到基层担任领导职务的干

部,对基层工作的特点、规律尚未掌握,无法适应新时期新工作的新要求,出现“新方法不会用,老方法不管用,硬方法不敢用”的尴尬局面。二是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培训,心理调适能力差,健康状态不佳。

(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未完善。上级人人都喊自己一摊子工作最重要,对上表决心,对下压担子,干不好让位子,没有设身处地多为基层干部考虑些,到底可行不可行,究竟有哪些“一票否决”的工作真正是基层能够解决的。开展考核的好处不可否认,但过分地凭分数论英雄,造成很多领导干部怕在考核中不过关而瞻前顾后。同时,在开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上级不够理解和宽容,干部压力更大。在考核的过程中,对政绩的界定过于僵化,只重结果不讲过程,挫伤了一部分同志的积极性,缺少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社会认同感降低。随着社会转型和社会思潮的变化,物质利益占主流,理解基层干部奉献精神和甘于清贫的人相对较少,基层干部与直接从事商业活动的同龄人相比,失落感油然而生,特别是政治上没有奔头的领导干部悲观失望情绪更加严重。此外,工资过低、补贴太少,物价的不断上涨,朋友往来、瞻养父母、子女上学就业、购房买车无能为力,照顾家庭过少造成朋友、亲人不予理解,妻子孩子产生抱怨,社会认同感低,人际关系紧张。

(四)用人机制尚未健全。一是公务员制度实施以来,在乡镇政府中,非公务员不能提拔使用,但连续多年没有新进公务员,新进的也通过借调、调动、向上挂职等形式流失过多过快,造成队伍老化,工作难于开展。年轻的非公务员干部看不到奔头对工作缺少激情,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加大工作难度。二是个别基层异地提拔领导干部过多,基层副职领导提拔重用的

机会相对少,甚至个别班子成员在同一岗位上干10年甚至20年,工作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挫伤。

三、减轻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压力的对策

(一)加强培训教育。一是多组织干部到外地参观考察,既可开宽视野,又可陶冶情操,减轻压力,增进干部之间的接触交流,提高工作水平;二是要借助各种教育平台,多传授一些思路前瞻、操作性强的工作办法,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三是通过讲座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地位观、价值观和金钱观,掌握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二)建立健全科学考核机制。要建立健全科学考核机制,最大限度地减轻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压力,布臵工作任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多加体谅和理解,少些埋怨和责备。同时,对基层一级政府既要交任务,又要交政策、方法;既注重检查,又不失时机地加以具体指导;遇到问题和失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帮助找准症结,不能动不动就“摘乌纱”,使他们背上心理包袱;要根据工作性质和岗位特点,制定具体的干部工作岗位职责、任务与目标,减轻因角色模糊、职责冲突等给干部带来的工作和心理压力。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缓解工作

压力,以便能轻装上阵,集中精力谋发展、满怀信心办大事。

(三)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一是切实提高工资待遇,落实节假日补贴等,提高生活质量。二是要适当加大基层办公经费的投入力度。三是完善医疗服务机制,定期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健康检查,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及时为基层干部身体和心理上存在的健康隐患提供治疗。四是坚持实行基层干部休假制度,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五是充分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建设、改善基层干部住宿楼,改善干部居住环境。六是对干部家属给予一定的人文

关怀,增加其优越感,同时,在领导干部岗位变动时,组织要为其子女、配偶的上学就业等问题提供便利。

(四)拓宽干部成长渠道。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对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辣手的岗位工作的干部适当照顾重用。一是优先提拔。即对长期在基层工作尤其是在艰苦条件下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并注意各年龄段领导干部的比例,梯次配备领导干部。二是优先充实。即坚持把优秀的基层领导干部优先

充实到上级部门领导班子,调整上级主要领导干部考 虑优先从担任过乡基层正职领导干部中选拔。

徐闻县纪委

上一篇:关于妇女主任述职报告下一篇:关于工作责任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