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原创

2024-05-07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原创(共8篇)

篇1: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原创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与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网络在给我们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了深层次调查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采用了问卷调查及网上查找资料的方法,本小组进行了此次调研。基本情况调查:

调查表明,有部分学生可以有效的控制上网时间和上网次数,而且上网的主要目的也在于搜集学习资料。在问题“5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习查资料B.聊天交友C.看博客空间社区D.看新闻E.听音乐看电影F.其他”中,近45%的同学选择了听音乐看电影,34%的同学上网是为了登录论坛社区,而只有15%的同学选择了与学习有关的查资料和看新闻,剩余的6%的同学选择了其它。

不可否认,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求知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网络以其高容量和高效率的独特优势正成为很多同学的得力助手。但是更多的同学喜欢上网聊天、看电影、玩游戏等,网络娱乐无疑成为同学们课外网络生活的主题曲,同学们普遍认为上网聊天可以任意倾吐心里的感受,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甚至找到感情的寄托。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上网越来越方便,同时更多的学生逐渐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有9成的同学每天上网,而这之中有3成的学生每天上网超过了两个小时,已经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网络的消极危害日益严重。网络的主要积极影响:

网络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学生在网上可以随意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在问题“11你认为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是(多选题)()A.可以开阔视野 B.可以拓宽对外交流 C.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D.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中大多数同学将四个选项全部选择,这说明作为大学生还是意识到了网络的优越性并且正在使用这种便利的工具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个性化发展产生了好的作用,利用网络的交流作用可以让大学生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展现自己,更加深刻的了解社会。

众所周知,网络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新世界,在这个新世界里,每一名成员可以超越时空的制约,十分方便地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进行联系和交流,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避免了人们直面交流时的摩擦与伤害,从而为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和信息获取提供了崭新的交流场所。学生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同时现在的学生以独生子女为多,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说是最渴望能与人交往的。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可能会给他们特别是内向性格的人带来压力,网络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网络的主要消极影响:

一方面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交往方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信息资源共享、进行超越时空限制的交流等需求;另一方面,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以及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在“12您认为迷恋于虚拟网络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什么?(多选题)()

A.影响睡眠障碍,体力透支 B.人际关系的淡化

C.产生消极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D.成绩下降,学业荒废 E.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

F.其他”中,有37%的学生选择了B,这说明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沉迷于网络影响到了他们融入学校这个小社会,并且将来对他们进入真正的社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阻碍;48%的同学认为网络正在影响他们在学校中的正常生活,每天的无精打采,睡眠不足,看不到大学生的朝气;与此同时成绩下降学业荒废成了必然的结局。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够十分成熟,许多沉迷网络的学生对网络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和需求感,对其他活动则缺乏兴趣或难以集中精力,缺乏时间感,记忆力减退,在“13你认为网络能否代替你的一切兴趣爱好吗?

A.能B.不能C.不知道”中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网络可以替代自己的一切兴趣爱好,这是一种多么可悲的局面!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作为中国最有思想,最有希望的人群竟然认为上网就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少数学生沉溺于网上娱乐而无心向学,有的学生上网造成道德水平下降,这在调查结果中都有显示,在上面的举例中已提到。而网络世界存在的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等不利因素,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因此,对大学生的上网必须得到有关人士的关注和适时地指导。

附件:

关于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问卷

1您现在大几()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2您平均每天上网多长时间()

A.半个小时以内B.1个小时C.1-2个小时D.2小时以上 3您上网的频率?()

A.经常B.一天一次C.几天一次D.一星期一次 4网费来源()A打工,外快 B.节衣缩食 C.零花钱 D.其它

5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学习查资料B.聊天交友C.看博客空间社区D.看新闻E.听音乐看电影F.其他

6您是否认为自己沉迷于网络?()A.是B.有一点C.没有 7您上网的主要场所?()A.网吧B.宿舍C.电子阅览室D.其他 8您是否难以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 A.经常B.偶尔C.从不

9您是否认为自己在网络世界和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大差别或判若两人?

A.没有B.有点C.较明显D.很明显 10你除了上网有其他兴趣爱好吗? A.有B.没有

11你认为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是(多选题)()A.可以开阔视野 B.可以拓宽对外交流 C.可以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D.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

12您认为迷恋于虚拟网络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什么?(多选题)()A.影响睡眠障碍,体力透支 B.人际关系的淡化

C.产生消极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D.成绩下降,学业荒废 E.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 F.其他

13你认为网络能否代替你的一切兴趣爱好吗? B.能B.不能C.不知道 14有通宵上网的经历吗?()A.从没

B.有过一两次

C.偶尔

D.经常

15你对网络的迷恋程度()A.一天都离不开

B.是生活的一部分

C.可有可无 D.完全不需要 16你是否认为没有网络生活将无法继续? A.没有B.轻微C.较明显D.很明显

17请您谈谈大学生如何才能避免网络带来的危害而更加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

篇2: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原创

众所周知,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柄“双刃剑”。网络技术的运用是信息传播的又一次飞跃,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所显示出来的新颖高超的技术特征,为大学生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因其具有形形色色信息包括有害信息,对大学生产生负面效应。如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玩游戏、网聊、网恋,甚至搞恶作剧等使其学习、生活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对此进行了一次社会实践调查。

一,网络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心身发育从不成熟向成熟的转折时期,成人感增强,但自控力及自律能力较弱。面对网络这个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工具,多数学生爱不释手,不少学生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神奇的网络世界,面对琳琅满目的信息,对目标的选择无所适从,这里看看,那里站站,继而迷失方向,时间也很快从手指间流逝,离开网络才感到上网学习、查资料的初衷都没有实现。

不少学生抱着“中学辛苦、大学好玩”的心态踏入校门,对待大学学习。结果发现大学里也存在很大压力,如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远离家人时有孤独感;各种竞争激烈等等。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学生,发现网络对缓解他们的压力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说,网上无论何时都有人听你的倾诉„„有的学生描述,在网上虚拟空间内打游戏很有成就感,可以互动,很有趣、很刺激,没有包袱,没有压力。可知,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但不少网吧为迎合学生的需要,不断增设种类繁多的新奇游戏,使玩游戏者乐此不疲,一次一次的强化,许多学生逐渐把网络游戏作为逃避问题的手段。

大学生与中学生比较,获得了更大的“自由、自主权”。有的学生在上大学前就已尝试过电脑游戏,甚至到着迷的程度,但迫于学业和家长的压力而不得不收敛其行为,上大学后自由了,可到网吧玩或聊个通宵。网吧老板通常对包通宵的优惠收费,网络环境宽松自由、无拘束,使上网者感到过瘾。俗话说玩物丧志,似乎在这些学生的言行中得到印证。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着鲜明的个性,进入大学后渴望交友,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但同时又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闭锁真情,在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下,诸多学生走向网络。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青年大学生思想活跃,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没有足够牢固的精神屏障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其行为易受影响。网络中的垃圾文化的传播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冲突,使其价值取向多元化,从而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

网络具有比其它游戏更易使人上瘾的特性。网上的游戏种类应有尽有,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喜爱的游戏。上网玩游戏随时可以找到合适的游戏伙伴,这就容易使人流连忘返,玩了还想玩。

目前,大学生中迷恋网络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大学生“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addictivedisorder 简称IAD),其典型表现主要包括: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网上行为不能自制,或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上网时间每次都超过预定计划;不上网时表现出情绪低落、无愉快感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低和能力下降、思维迟缓、社会活动减少行为等。一些国家调查报告显示,20—35 岁的青年群体是易感多发人群。目前,在大学生中大约有6.4%网络成瘾者,而且,这一趋势还在迅速蔓延。

一般让大学生成瘾的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网上聊天,这些主要集中于在现实生活中有人际交往困难、性格内向但又渴望与人交流的大学生群体;二是网上游戏;三是浏览色情网站。

迷恋网络,必然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1.学习精力投入减少,学业成绩急剧下降。目前很多退学和留级学生,主要原因是迷恋网络而使成绩下降。

2.严重影响和损害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3.产生社会隔离感和孤僻、悲观等心理障碍,导致人际关系疏远。

4.导致思想混乱,社会责任感缺失,伦理道德观念淡漠

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正确、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迷恋网络就容易导致他们是非观念模糊,思想混乱,社会责任感弱化;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垄断着网上的信息资源,使得西方文化的渗透加剧,学生容易形成西化的思想倾向,从而导致民族观念和爱国思想的淡化造成学生的道德标准尺度不高,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增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受到挑战。

三,调查目的。

同样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认为,认清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并对此积极作出对策,提早防范对我们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引导尚未沉迷于网络或已沉迷于网络的学生正确、有效的利用网络的优点,以达到辅助学习的目的。

四,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对身边的同学做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问卷调查。下发问卷170份,收回150份,有效率约88%。此次问卷的目的,是了解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以引起学校、家长和大学生本人的重视。因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和利用网络。并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调查结果中显示,对于“网络世界存在的三大危害:暴力游戏、沉溺聊天、泛滥色情”的观点,同学们都表示认同。网恋现象时有发生,在对大学生对网恋的看法调查中,只有49%人反对网恋,可以尝试网

恋的占到了51%。个别同学还有网恋经历。网络的这些不利因素,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从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有39%的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5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2%的学生认为严格控制上网,3%的学生认为上网太浪费时间。而在“你的网络知识从何获得?”这一项中,只有8%的学生是从学校获得,而57.2%的学生是从同学中获得,35%是自学获得。而在哪里上网这一项中,(在学校允许自带电脑前)84%是在网吧,只有4%的同学是在学校里上网。这几项调查结果表明,学院对大学生上网问题并没有给予关注,学院没有为学生上网提供应有条件,没有提供应有的指导。先进的网络技术、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和对网络认识的滞后及网络化环境的缺失构成尖锐的矛盾。一切都在有待改善之中

网络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大学生们对此都很少关注。调查问卷中,“你认为网络上的教育资源”: “比较缺乏,种类太少,质量不高”的占5%。

“还可以,有些教育站点不错”占28.5%。

“教学信息丰富,更新及时,交互性强”占14%。

“不太了解,很少关注这方面内容”占50%。

在学生“上网做些什么?”多选题中,学生选的最多的是音乐、娱乐占47%,其次是查学习资料占36%,再次是玩游戏占24%,再次是聊天占16%,剩下的是交网友占10%,做作业的占9%,收发电子邮件的占8%。在回答“上网的主要目的”时,68.6%的同学回答是娱乐,回答学习的还不到10%。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当然这和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有关,也与在网吧上网的环境有关。但关键是学校没有给学生制造利用网络学习的氛围,教师没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兴趣。

五,探讨并得出对策。

我们认为,作为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高校,具有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应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制定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对策,引导大学生确对待网络。对此我们进行了一番上网搜索、小组讨论,最终得出了以下6点对策:

1.必须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络成瘾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首先要让成瘾者承认并正视这个问题,认清成瘾行为的危害,从而主动寻找帮助。可适当对所有同学进行案例教育,让他们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沉迷网吧的严重后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去。

2.以疏导为主,加强引导。

在承认网络的重要和正面作用的同时,对解决学生迷恋网络问题,不简单地采取“堵” 的办法,而应该是“疏导”,要结合高校育人的目标与大学生自身发展规划,指导他们确定合理的大学阶段的奋斗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活动,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成立多种兴趣小组。也可将喜好上网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由专人负责指导,发挥他们兴趣和特长,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把那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吸引过来,逐渐使迷恋网络者从“瘾”中解脱出来。

3.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大学生营造合适的情感交流环境。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社交面太窄,或者社交羞怯、缺乏社交技巧,许多大学生都热衷于上网聊天,所以,大学应该创造条件,避免学生学习生活的“三点一线”单调化,尽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交流机会,例如发展同乡会,联谊宿舍,举办交谊舞会等易于使普通大学生感兴趣和参与交流的活动,才可能减少大学生迷恋网络的机会。

4.高校应积极发挥校园网络的引导作用,有效发挥互联网的正面作用,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正确方向。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健康有益、适合学生品味的教育、娱乐性网站,为学生营造健康有益的网络环境。

5.发挥学校、家庭、集体的“综合治理”作用,促使网络成瘾患者摆脱“毒瘾”。

事实证明,已经成瘾者仅凭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摆脱成瘾行为的,而且传统的教化式的引导教育对那些已经对网络中毒很深的网络成瘾综合症的患者来说,已不能起到有效的纠正作用。要真正克服还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同时需要家人、老师、同学的支持和帮助。在帮助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成瘾者的责备,尽可能与成瘾者就其成瘾的原因进行交流沟通;鼓励老师、家人、同学通过倾听成瘾者的感受,学校和家人要给予有效的督促和及时的鼓励与鞭策。例如对班级中经常出没于网吧的同学,辅导员定期与学生谈话,关注、了解其学习和生活等具体情况,做到重点防范,同时号召全班同学进行监督,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帮带,如陪上自习等,在学生中尽量营造一种团结互助的氛围,以情动人。发现学生有上网成瘾倾向时及时与家长联系,家长、老师和学校齐抓共管,最大限度地帮助网络成瘾学生。

6.健全制度,加强管理。除加强正面教育、思想引导外,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用严格的制度来约束、限制学生迷恋网络行为。对沉迷网络已经严重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不能一味地宽容,该淘汰的就要果断地淘汰。形成明确的、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迷恋网络的大学生起到警示、震慑作用,防患于未然。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六,总结。

篇3:网络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

关键词:网络发展,大学生,影响对策

21世纪是信息化普及的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网络逐渐普及到各家各户, 以它特有的优势与发展速度, 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 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智力素质, 身心素质, 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都是双重的。所以现在急需探索有效合理的措施和对策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把正面的影响发挥到最好, 从而达到辅助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多种调研方法, 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 保证本研究以点面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 从而保证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次调查课题组成员深入温州、瑞安、绍兴和宁波等地区开展实地调查。本次调查发出问卷77份, 回收72份, 有效回收率93.5%。调查对象为大学生, 调查方式为随机方式, 问卷采用无记名形式。本调查的特点是:以当代大学生的视角, 反映网络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

(二)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1. 性别:

本次调查中, 被调查对象男性占本总量的48.6%, 女性占41.4%。

2. 居住地:

在被调查对象中, 大城市占11%, 中小城市占19%, 县、乡镇占39%, 农村占31%。调查结果显示, 网络在农村的应用逐渐普及。 (如图所示)

二、网络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现状分析

网络是一个信息万花筒, 网上内容丰富, 既包括教育、学术尖端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也有不利于大学生成长的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 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摧残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信息垃圾弱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在现今高校中, 网络问题也是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最棘手的课题之一, 解决此问题是现今高校提高办学水平, 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了解网络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 上网理由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 因为好奇而上网的人数占调查总量的29%, 追赶时髦而上网的占调查总量的43%, 因他人影响或其他原因而上网的占8%, 但因学习需要而上网的仅占20%。从下图中可见因为学习需要而上网的大学生并不占多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网络虽然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途径, 但是, 如果大学生不懂得合理利用, 网络反而会成为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

(二) 上网地点及时间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 选择在家上网的占58%, 在网吧上网的占18%, 在他人家中及其他地点上网的占24%。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内占19%, 在1—3小时左右的占38%, 3小时以上的占43%。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家庭条件的日渐富裕, 电脑已经成为大部分家庭的必需品。网络也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 毋庸置疑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虚幻的网络空间, 会令大学生深陷其中, 不能自拔, 从而导致迷失自我, 与社会脱节, 更甚者会走上犯罪道路。

(三) 上网的目的

为了获取学习资料而上网的占调查总数的20%, 为了娱乐的占调查总数的44%, 聊天交友的占调查总数的9%, 打发时间的占17%, 其他目的的占10%。从而可知, 网络对学习, 娱乐都有一定影响 (如图所示) 。虽然说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 但作为一名学生, 学习还是主要任务, 不能因为其他原因耽误了学习, 更不能让网络影响了学习。所以,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网络, 合理利用网络。

(四) 上网月花费

上网月花费在50元以内的占32%, 50到100元的占29%, 100到200的占29%, 200以上的10%。上网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从本次调查结果中可看出, 大学生还是能很好的掌握网上消费的金额。 (如图所示)

(五) 父母对大学生上网的看法

通过本次调查, 我们得知禁止大学生上网的占15%, 允许适当上网的占50%, 支持上网的占35%。从调查结果中, 我们还可以看出大部分父母还是允许大学生上网的, 但也有少数父母认为上网会成瘾, 会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 从而禁止他们上网。

网络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 它具有高科技性、超时空性、自由性、开放性、伪真性与时尚性等特点, 对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所以, 大学生应该有网络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进而, 把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六) 大学生对上网的看法

在调查结果中发现, 51%的大学生认为只有合理利用网络才能对自己有所帮助, 17%的大学生认为上网可以促进学习进步, 25%认为上网可以增强综合素质, 其余7%的朋友认为上网耽误学习。同样的大学生也认识到了上网的危害, 49%的人认为上网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 25%的人认为上网影响身体健康, 其余的认为上网会诱发犯罪并且浪费时间。大学生能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是其能抵抗网络上不良信息诱惑的基本条件。

但当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 生活节奏的空前加快, 使得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心理负担。缓解压力与抒发情绪已然成为大学生网络交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 大学生必须提高分析事物两面性的能力, 才能更好地运用网络资源。

(七) 大学生对于网络文化的理解

从调查中得知, 24%的人认为网络文化改变自己对世界的看法, 35%的人认为多少离不开网络, 14%的人认为网络可有可无, 27%网络纯粹消遣。 (如图所示) 从数据中, 也可以看出网络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了网络, 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也就减少了一个重要渠道。

(八) 对网络信息的满意程度

在本次调查中, 对网络信息非常满意的占9%, 对网络信息表示满意的占36%, 觉得一般的占50%, 不满意的占5%。由此可知, 网络的建设还有待加强, 网络信息还应进行一定的管理。 (如图所示)

三、对策和建议

从结果分析中可知, 因为学习需要而上网的仅占20%, 其余的都是因为娱乐、交友等。大学生还处于好玩好动的时代, 对网络充满新奇, 再加上处于青春期, 思想、行为都不成熟, 所以, 容易受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诱惑。有的大学生因为迷恋上网络游戏, 而逃课去上网, 导致学业荒废, 最终走上犯罪道路。网络潜在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健康、安全的成长, 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方面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网络的发展而造成的影响。

(一) 社会方面

社会必须做好监管工作。任何人生活都离不开社会, 大学生也不例外。通过社会监督, 可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公安机关等司法部门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管, 取缔“地下网吧”, 整顿“问题”网吧。社区、街道等应对辖区内的青少年的情况进行了解, 并及时对“问题少年”进行教育和引导。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中, 网络的诱惑所产生的影响也会相对减弱。

开辟更多的更好的青年网站, 积极占领网络阵地。目前, 大多数大学生网站没有新鲜感、时代感, 显得比较呆板, 不容易产生强烈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因此我们要尽快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独特而富有新意的大学生网站, 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大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真正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上有所突破。同时, 要加强大学生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 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 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 学校方面

学校作为教育场所, 应该将网络安全意识融入教学。首先, 加大宣传力度, 让学生对网络安全加深理解。其次, 开设有关网络安全的讲座, 使大学生了解网络的优越性和潜在的危害性, 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大学生在网上上当受骗的案件, 都说明了, 他们缺乏系统的网络安全教育。所以, 应该尽快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让他们能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选择性接受,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要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 构建校园网络体系, 开辟学校健康教育事业的虚拟阵地。实现全国范围内学校之间、至少在地区范围内学校之间的网络体系的贯通与一体化, 实现资源共享, 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 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 并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量实现对学生的教育。

(三) 家庭方面

家长要控制大学生上网, 不能一味放纵, 应做好督促工作。网络上的信息是丰富的, 有些家长为了能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 而购买电脑让他们上网, 但是, 网络的信息并不是只有正面的, 它也夹杂着很多负面信息, 对大学生的成长造成影响。家长要学会变通, 不懂变就难以和孩子沟通, 在实际教育孩子的行动上就不得其法, 往往事倍功半, 甚至徒劳无功。不能一味的制止大学生上网, 因为网络毕竟是一个获得最新资讯的重要渠道。适当的上网, 会使大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有所提高。所以, 家长应在不反对孩子上网的同时, 经常与孩子沟通, 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让他们明确上网的目的。

(四) 自身方面

大学生自身应重视网络安全并加强自律性。父母和师长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你们身边, 不能总为你们做判断, 所以, 大学生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和自律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尽量避免接触不良信息, 合理利用网络。

参考文献

【1】李一网络交往与网络陷阱学术论坛2003 (1)

【2】肖晋湘马军互联网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2 (4)

【3】潘宪华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学术版) 2008 (24)

【4】宋志英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表现、成因及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 (01)

篇4:论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网络以其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无与伦比的信息量,给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带来了全新的机遇。网络促进了大学生现代观念的建立,使大学生与社会互动的范围扩大、互动主体性增强,互动互助性增强。面对网络大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思忖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使他们形成全新的家庭观、工作观。网络使大学生社会化从传统的教化向自我实现转化,即从社会教化向自我社会化转化。网络中大学生的自主性、自我选择能力增强,使大学生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他们自我实现的力度。大家起点的一致性、机遇的均等性,减少了创业的不平等性和进入障碍,给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和新领域,圆了部分学生白手起家的梦,使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

网络的浩瀚信息在给大学生打开知识世界的窗口、带来方便,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误导,给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提高了受众的地位,打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单向性,同时也造成了传播权的滥用。网络实现了传播的绝对自由和民主,弱化了政府的管理和领导的监督。这样就使大学生社会中面临意识形态的西化冲击、民族认同感的冲击、行为取向方面的冲击。在网络特殊的人机互动的情境下,部分大学生由于先天社会化不足,自我约束力下降,从而出现对网络的过分依赖,造成人际互动的片面化、人际互动受阻、互动隔离等出现。研究表明,虚拟社会化条件下由于虚拟社会化与真实社会化的断裂而造成的大学生会角色认同危机,具体表现在文化冲突、更深意义上的代沟、内在的疏离感和孤独感等方面。虚拟社会中的沉迷会使他们出现人格的异化,成为现实社会的封闭者、逃避者和异化的人、病态的人。

网络发展引起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范式的变迁,给他们政治社会化带来机遇,但更多的是严峻的挑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进程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因此,必须作好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引导工作。

首先,引导大学生提高政治信息的鉴别力,有效地进行政治学习。互联网政治信息的泛滥、多元和良莠不齐的传播给大学生的政治知识学习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对大学生在互联网上的政治信息的接触进行正确的引导。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鉴别、选择政治信息。政府、学校和家庭要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专门化与生活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地鉴别、筛选政治信息,积极主动地接触有助于增长政治知识的政治常识和理论、有助于丰富政治经验和阅历的政治新闻和消息、有助于增强政治角色定位和政治参与行为能力的党和国家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有效地学习政治知识。引导他们根据自己对政治信息接收能力的实际状况、自身政治知识系统的完善情况、对未来政治角色的定位情况等因素来进行理性的选择,而不是盲从、随大流或随心所欲地根据政治信息的视党可观性和可接受程度来进行选择。

其次,引导大学生政治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健康发展。互联网政治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多样性、复杂性,极大地冲击着政治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尚不成熟的大学生早期政治社会化阶段形成的政治信念及行为取向。因此,要促使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一步充分吸收和接纳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理论和信念,进一步认同和强化先期形成的社会主义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念,避免因价值判断标准的混淆和改变而造成政治心理的不适。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政治人格的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在政治角色的期待上存在着矛盾性,不能正视自己所处的边际化的政治地位,产生高于社会要求和自身实际情况的政治欲望,同时他们是放松对自己的政治要求,放弃未来要承担的政治角色任务。第三、引导大学生理性地进行政治参与。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提高互联网政治行为的道德自律。道德作为治理社会的一种有效手段在网络环境中同样不能缺少。因此,通过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自律,从内部规范他们的行为变得十分必婴。这就婴加强对大学生的网上政治道德教育,形成对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道德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科学的政治价值观、网络观。自觉抵制不良网上政治行为,健康、文明地使用网络。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在现实社会的实践中去磨练政治技能,提高政治经验.锻炼政治思维。

本课题获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计划(SZ06815)

作者单位:唐山学院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 刘维.论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与应对措施[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3:144-145.

篇5: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原创

作者:128班潘成林刘憧憧 赵岩127班 张玮昊 陈浩宇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逐渐流行起来,而大学生作为一群对新事物比较敏感的人群必然对此产生一定的接纳或者反映,特别是在网络文化良莠不齐的今天,网络文化的流行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本篇社会调查将会以此作为课题,以大学生为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探讨大学生在接受网络文化是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行为思想影响措施

正文:

一、前言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文化是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另一种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前者强调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而后者则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不容否认,网络文化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单纯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妥当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而随着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及网络宽带的发展,大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接触网络。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上逐渐形成独特的、区别于现实的文化氛围。而在大学生接触网络的过程中,网络文化势必会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大学生接受网络文化的时候面临着很突出的价值选择问题。一方面,网络可能会丰富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看电影,听音乐,来获得身心的放松;但是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也会随着一些平台而让我们所接受,比如一些黄、灰、黑思想可能会为大学生所接受,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这次调查的问题有大有小,通过这些问题所反馈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在接收这些信息的时候身心所产生的变化比如一些网络反腐,网络文化的恶搞以及网购等关系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这些都是网络文化流行对于大学生最明显的影响,本篇调查报告将会探讨这些影响,并且对这些影响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本次调查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张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网络问卷有效回收28份,纸质问卷回收100份。通过调查问卷,有效的了解了在网络文化流行的背景下,了解到大学生对于当前热点的网络文化的看法以及这些热点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二、正文

在我们的调查报告中62.07%的受访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100%的受访者都有手机上网的习惯。这就可以看出,大学生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来接触网络,而在上网主要从事的事项中有44.83%的受访者以刷微薄和聊天为主,另外有17.24%的受访者以看电影、逛贴吧为主。微博、贴吧正是新潮网络文化产生的最主要平台,也就是说,超过六成的大学生都能直接接触到最新产生的一些网络文化,比如最近的切糕事件由此而衍生的“切糕调侃”,大学生都能直接接触到,这无疑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网络文化是良莠不齐的(这在我们的调查中有高达75.86%的人认同这一点),这样网络文化的流行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就是两方面的了,比如“切糕”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网络将这个事件夸张化了,而许多大学生却接受了网络上的一些说法,由此可能会造成一些对少数民族的偏见或歧视。

在网购经历的调查中,只有6.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网购经历。44.83%受访者的网购频率甚至达到一月一次。而网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行为,它其实已经形成一种网购文化(比如在今年的11月11日,兴起了“网购双十一”,淘宝网在这一天的销售总额达到了191亿元人民币),这种网购文化已经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然,我们现在无法来判断网购到底会对大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对于提升消费很有帮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网购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动的话就可能使大学生的生活虚拟化、数字化,由此可能会产生很多的社会问题(例如:宅男、宅女等);一些人存在着网络购物难以抑制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加重学生或者是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一些同学可能会通过兼职的方式来弥补在网络购物上过多的花销,这样看来,网购文化等一些潮流网络文化的流行对于大学生的影响确实是深远的。

在网络反腐、网络慈善的调查中,高达82.76%认为网络反腐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监督形式,也有48.28%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参与到网络慈善中去。网络反腐和网络慈善作为新兴的网络文化,现在并不能判断其利弊到底如何,而这些新兴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这种影响也是很难去区分利弊。我们认为,网络反腐固然对监督官员行为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主监督形式。网络作为一种虚拟存在的世界,存在许多问题,而民主监督作为一种政治性的形式是绝对不能以一种不可靠的平台或者工具作为支撑的,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会产生巨大的虚假信息,也就是说网络反腐很可能演化成一种网络暴力,其负面影响有时候可能会高过其正面作用(比如网络反腐可能会演化成官员之间相互掐架的工具,个别人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虚假的网络爆料)。我们不否认网络反腐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它绝对不能成为一种新型民主监督形式,民主监督形式应该是建立在现实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的。在现代国家,没有哪个国家把依靠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民主监督形式,网络信息的共享只能辅助现实的民主监督。同理,网络慈善一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同样认为,慈善行为也应该建立在现实机构和制度的基础之上,让网络来承担这些负有政治性或者社会性问题解决的功能本身就是一种悲哀。但是从我们的调查报告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大学生对于网络反腐和网络慈善等新兴的网络流行文化认识不深,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其可能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在网络流行语(如:坑爹,尼玛)、网络恶搞等网络文化的相关调查中有65.52%的人表示在日常的较集中可能会引用这些网络流行语,这就说明这些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已经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而我们认为,这些网络文化将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可能会磨灭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丢失更是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对于网络恶搞行为的看法的调查,半数人对此持中立态度。我们认为这固然算得上是一种文化上的创新,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最多也就是娱乐娱乐,但是这种文化氛围可能会造成诸多问题,可能会对更小一些的人造成误导,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呢?为小朋友营造一种正常、正确的文化氛围(例如:杜甫很忙可能会给小朋友造成不正确的理解)。

在我们的调查中,对一些网络不良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样有调查。有高达8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网络上遇到过一些宣传发动思想的文章,并且有五成以上的人会阅读这些文章,这些思想无疑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另外一些黄色、灰色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则是无法来统计的。我们认为,大学生必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俗话说: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但是,不是没有大学生都能在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下保持理性的头脑,比如一些同学可能在一些不良信息的煽动下而产生一些危害社会稳定的做法。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大部分人对于网络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晰的,只有27.59%的人认为网络给他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普遍还是对网络文化保持这一种相对清醒的认识。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种大学生生活虚拟化、数字化的倾向,高达55.1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网络上的信息交流十分有趣,仅仅有4成的受访者认为网络上的交流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数字化、虚拟化,失去了交流的兴趣。我们认为,网络提供的平台始终都是一个辅助的工具,如果让这样的工具代替了现实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流,人就失去了社会性的一方面了,这就不能算是人了。

三、解决措施

通过我们对于调查报告的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网络文化的流行确实对大学生的思想 和行为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方面,当然也有消极的方面。例如:使大学生的生活变得虚拟化、数字化,使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变化,可能也会使大学生直接参与进网络暴力的实施。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认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网络管理政策,做好长期的网络文化发展规划,提高网络上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必要的话应该进行法律、法规的完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网络侵权事件的发生,这就暴露了现在网络管理的不足。比如网络反腐由此产生的网络暴力,可能会使大学生不自觉的参与进去,从而对受侵害者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用网络攻击演变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受攻击,“人肉”无所不能。同样,网络慈善可能由此产生网络诈骗行为。而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依然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说大学生已经成年有明白是非的能力,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大学生就不会受到这些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对这些不良文化或者不良行为在源头上予以控制。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来约束大学生以及其他人群的网络行为,将会对这些网络流行文化行为进行一种规范,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用优秀的文化来占领网络世界的舞台,用优秀的网络文化来引导网络舆论,支持网络文化企业的发展,培养一批有良好业务素质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网络文化企业。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供应水平和数量,让市场进入当网络文化中去,例如建立起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让市场来支配网络文化资源的供应,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建立起网络图书馆、网络展览馆(例如:网络版的毛主席纪念堂)这些网络平台的建立将会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获取优秀文化的空间。

光是政府出台措施,晚上法律法规是不够的,更需要调动广大大学生加入到网络文化保卫战中去。政府,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到网络使用,以及网络文化的接受。大学生可能会在网络上接触到一些不良思想(我们认为,很多思想的传播都是有其相应的西方政治势力的支持,一些学者称之为“新时期的和平演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广泛开展各种教育,以此来纠正大学生通过网络接受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我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认为,现在许多大学生对于这些方面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

政府和学校应该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网络文化的流行,造成一些大学生过分的依赖网络,成为“宅男宅女”,而这背后所体现的就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络文化的流行将大学生的生活数字化、虚拟化。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提到的网购现象,但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不能去判断它到底是怎么的对与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还会方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但是如果经过长期的发展,这种数字化的生活可能会完全取代正常的现实生活,当一切生活都建立在网络之上时,这就失去意义了。我们认为政府和学校应该倡导大学生们走出网络,让大学生更加积极的走进现实生活,毕竟人与人的交流、人与社会的交流才是真实有趣的。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使他们正确的参与到网络活动中去,这一点也是十分重

要的。大学生这个群体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所以在网络工具使用的同时,也会对一些网络文化进行“创作”,通过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教育引导,让他们正确的“创作”,在网络上起到一种文明使者的作用。我觉得我们学校的中华经典诵读就很好,这对于大学生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有积极的作用,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让大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网络文明的建设中去。

总的来说,本次调查深入的了解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我们从中认识到,网络文化的流行的确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比较重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只要我们对网络文化保持一种清晰的认识,政府和学校加强引导,就能更好的克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网络、网络文化的定义主要参考自百度词条。

篇6: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文化产业管理1101班

向亚娟

110907107

一、调查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据《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网民中18至24岁之间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超过一半以上的网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上网用户学历以大专以上的青年居多,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络用户中的主要群体。

二、调查目的

网络功能强大,具有方便、快捷、全面的特点,与大学生猎奇、求知、掌握最新信息等特点相符合。因此,网络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网络已经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网络究竟对于大学生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减少网络对于我们的负面影响呢?这就是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

三、调查方法及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一共发放63份问卷,回收63份问卷。调查对象主要是我校的大学生,从性别来看,女生占43%,男生占57%;从年级来看,大一占38%,大二占38%,大三占21%,大四占3%。

四、调查内容(见附件1)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大学生最初接触网络的年龄偏小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初中及初中以前接触网络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8.25%,那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等形成的重要时期,且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过早的接触网络,若没有旁人正确的指导,容易给青少年带来负面影响,过早的沉迷于虚拟世界。

(二)大学生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偏长,对网络依赖较大,影响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花费在网络上不超过1小时的人仅占10%,62%的人上网时长为1--3小时,13%的人上网时长为3--5小时,15%的人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5小时。周末平均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小于3小时的仅占25%,44%的人周末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为3--5小时,17%的人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为5--8小时,周末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过8小时的人占14%。由此可见,上网占据了大学生生活的大部分空余时间,甚至还占据了其他学习工作休息的正常作息时间。调查结果显示,78%的人是利用空余时间来上网,5%的人会选择在课堂上上网,8%的人会减少其他活动来增加上网时间,甚至通过延迟睡眠时间熬夜上网的人达到9%。另外,长时间的对着电脑手机等,会给人视力造成伤害,且对于人的身体产生辐射问题;如果坐姿不正确的话,容易造成大学生脊椎炎等健康问题。熬夜上网不仅会打乱自己的生活作息规律影响睡眠,而且对室友的睡眠质量也产生影响。

网络不仅生理上对于大学生造成影响,在心理上对大学生也造成较大的影响。44%的大学生表示远离网络3天会感到不适应,这表明近半成的大学生在心理上对网络有了较深的依赖,也就是我们最近所听到的一个新词“软瘾”,过度依赖网络有可能使我们患上网络“软瘾”,它不同于毒品、赌博或者酒精的那种无法自拔的沉迷,甚至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危害。而一旦我们过度沉溺其中,在获取短暂的快乐之后,它更多的是在榨取我们的时间、精力,麻痹真实的情感,使我们远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许多大学生在软瘾支配下漫无目的地在网络上游走,在虚拟世界中消磨时间。在软瘾的支配下难以自拔的耗时耗力,事后或许会有些后悔,但当时却难以摆脱,直至最终阻碍上瘾者实现更高的生活目标。

(三)大学生利用网络不得当,与其上网初衷并不一致,有较大出入。32%和24%的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分别是学习、工作和获取各种有效信息、新闻,32%的大学生上网主要目的为娱乐消遣;然而只有21%的大学生上网大部分时间花费在学习和工作上,11%的大学生上网大部分精力用在获取各种有效信息和新闻上,52%的人上网用来娱乐消遣,还有少部分人上网用来购物和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因此,有一大部分大学生上网并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此外,网络包罗万象,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却有32%的人上网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娱乐消遣,大学生如何认识利用好网络还是一个很值得学习的课题。

(四)大学生对于在网络上结交朋友,甚至“网络恋爱”的态度比较开放

71%的人并不反对在网络世界里结交朋友,甚至有6%的人倾向于在网络上结交朋友,29%的人选择从来不在网络上结交朋友。

由上图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人是支持“网恋”现象的,35%的人虽然反对,但是对方诚恳,也可能改变态度;仅8%的人事完全反对自己身边朋友亲人的“网恋”现象的。因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网恋”的态度还是比较开放的。

(五)大学生对于网络上的负面信息有一定的抵制能力

22%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对其完全没有影响,68%的大学生认为影响不大,10%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这个结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糟糕,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有较好的是非判断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的。

六、对于大学生如何更好利用网络的建议和措施

(一)控制上网时间,尽量避免熬夜上网。

(二)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增加体育锻炼时间。

(三)多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和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空余生活,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

(四)多浏览时事新闻,少刷微薄,人人,少玩网络游戏。

七、此问卷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时间精力有限,调查对象仅限于我校大学生,调查范围比较狭窄。此外,此问卷设计也有不足之处,问卷偏重于网络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但是又不完全是对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因此选题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更加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望谅解。附件1

网络对轻工大大学生影响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为了更好的了解网络对于我们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以及思想等各个方面影响,请您配合一下我们的工作,完成下面的题目。谢谢合作!

1.您的性别是()

A.男

B 女

2.您所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从什么时候接触网络的()

A.小学期间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期间 4.您主要通过哪种方式上网()

A.电脑

B.手机

5.若通过电脑,您通常通在哪儿上网()

A.在寝室

B.在网吧

C.在学校电子阅览室

6.您在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的上网时间为多少()

A.1小时以下

B.1---3小时

C.3----5小时

D.5小时以上 5.您周末每天的上网时间为()

A.1--3小时

B.3---5小时

C.5--8小时

D.8小时以上 6.如果让您远离网络3天,您是否会感到不适应()

A.是

B.否

7.您主要利用什么时间上网()

A.无聊的课上

B.空余时间

C.通过减少其他活动来增加上网时间

D.延迟睡眠时间 8.您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最多3项)

A.获取最新新闻、各种有效信息

B.加强与他人的了解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自我消遣和娱乐

D.学习和工作

E.购物

9.您上网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最多3项)

A.获取最新新闻、各种有效信息

B.加强与他人的了解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自我消遣和娱乐

D.学习和工作

E.购物

10.您认为网络是否是造成大学生浪费时间、不求上进的主要原因()

A.是

B.否

12.您是怎样看待网上结交的朋友()

A.倾向于在网络结交朋友

B.主要看缘分

C.从不在网上结交朋友 13.如果您身边的朋友和亲人有网恋现象,您的态度是()

A.完全支持

B.支持,但是提醒朋友要提防

C.反对,若对方诚恳,可能改变态度

D.完全反对

14.您认为网络是否疏远了自己与身边人的距离()

A.是

B.否

15.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对你的影响如何()

A.影响很大

B.有点影响

篇7:关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是为了了解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21世纪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以其方便,快捷,灵活等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的思维方式。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隐患,如非法网站,网络游戏等。

一.调查对象

我校学生。

二.调查方法及内容。

方法:调查问卷。

内容:

你的性别。

1.你的网龄

2.目前你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

3.你上网最常做的事情是

4.你最早接触网络的时间?

5.你认为是否存在“网瘾”这一说法?

6.网络对您的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性?

7.网上与别人沟通是否比现实容易?

8.是否因为有了网络而丢掉过一些没有接触网络之前的兴趣?

9.是否有意学习某种电脑技能?

10.您身边是否存在因上网影响其他同学正常生活的现象?

11.你觉得网络的发展对你的生活有没有影响?

12.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你觉得网络是

13.你认为网络游戏 是?

14.你玩网络游戏的原因?

15.你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和建议

三.数据结果及分析

1.调查结果:女生每天上网人数仅占40%,男生占60%。我校学生以查看资料,聊天交友,玩网络游戏等为主要目的,其各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7%,29%,34%。从中可以看出上网玩网游已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选择。

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的影响。调查发现:在被调查者中,认为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生活没规律,学习成绩受到明显影响的占总人数的4.4%;而认为有影响,并对这一影响开始感

到担忧的占总人数的10.2%;认为有影响,但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调节控制影响的占38%,这三项合起来占了总人数的52.6%,即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网络游戏确实会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相对的,仅有47.4%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游戏对于学习生活没有任何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网络游戏的态度与热爱上存在着性别差异。通过对男女生的比较发现,在网络的使用上,男生和女生选择聊天交友和查阅资料的比率相当,无明显差别,但在选择网络游戏这一项上,男生比女生要高出8个百分点,且在网络游戏占上网时间的比重、网络游戏类型、因网络游戏而逃课问题上都存在着性别差异性。

2.大学生玩网络游戏的原因

通过高考独木桥的同学,在步入大学之后,在精神上心理上的自我松懈以及大学校园宽松的管理模式,是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期间,由于课程安排得少,对于那些不热衷于校园活动的同学来说,在他们看来,大学校园生活是枯燥的,空虚的,为了打发空虚的时间,他们选择沉迷在网络游戏里。在本次的校园调查中,因为这个原因而迷恋网络游戏的占58.6%。

游戏本身设计的精彩。网络游戏往往能给那些迷恋网络游戏的同学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会让他们感觉从网络游戏中能缓解学习与竞争的压力。有的同学由于大学中的激烈竞争,使得他们丧失了原先的优势地位,造成心理上的落差。而在网络游戏中这些同学可以通过不断的升级和装备的不断更新来满足他们这种对优越感的需求,最终使自己不能自拔。另外很多男同学从小就有一种对英雄的崇拜情节,玩网络游戏就可以使他们的这种英雄情节在虚拟世界中得以实现。同时由于网络游戏是一种多人同时在线的活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可以使得玩家体验到许多人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激情和快感。正是由于它的这个特点,使得许多同学,尤其是许多男同学对网络游戏割舍不。在此次调查中这个比例高达4.4%。

玩网络游戏所能够给他们带来的现实利益也是一个原因。在游戏过程中,各玩家水平不等。对于那些水平很低而求胜心又很强的人而言,就需要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装备,于是就出现了

用现实中的金钱购买虚拟装备的现象。这种交易常常可以给网游高手带来数千元甚至更多的经济利益,对他们产生巨大吸引力,从而使他们更加专注于网络游戏。在这个选项上比例也高达了31.2%。

我校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网路游戏利于交友。有的同学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造成同学关系紧张,而网络游戏的匿名性就可以给他们带来交往上的安全感,让他们可以更加轻松的释放内心的情感,体验友情和关爱,满足心理上的情感需求。在此次调查活动中选择此项的达5.3%。

除了上述所列的四个原因之外,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还有诸如生活缺乏确定的目标,没有上进的动力,厌世、厌学,对现实生活得不满和对现实的逃避等其他原因,选择此项的也占有1.5%。

3.网络游戏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网络游戏会影响学生的学业。通过本次调查显示,认为网络游戏对自己学业有影响的占52.6%。其中选择“影响很大,生活没有规律,学习成绩受到明显影响”的4.4%。选择“有影响,已经开始担心”的占10.2%。选择“有,但有限”的占38.0%。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身边就常有为了玩网络游戏而经常逃课,彻夜通宵的同学存在,还有一些同学由于长时间玩网络游戏成绩大幅下降,以前能拿到的奖学金现在已经是遥不可及的事了。以前考试不挂科的同学也由于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导致一个学期挂两三科,这些都对其能否顺利毕业造成很大威胁,更不要说对其成才的影响了。

网络游戏会影响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一些同学一旦沉溺于游戏之中,往往会接连几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坐在电脑跟前,甚至放弃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从而最终影响到身体健康。其表现主要在于视力的下降和体质的下降,严重者甚至虚脱。在心理健

康方面,可以说网络游戏给大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对身体的影响。很多网络游戏中充满血腥与暴力色彩,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网络游戏会造成人情的冷漠,人际关系的尴尬,引起人意志的消沉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根据本次调查显示,有19.7%的同学认为网瘾者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际交往障碍。在“网络游戏是否引起你意志消沉”这一问题上,有27.8%的同学选择了“有一点”,4.9%的选择了“有,影响大”,这些都可以看出网络游戏的危害性之大。长期迷恋网络游戏的同学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与同学老师的面对面的交流,一旦真正需要彼此交流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去交流,或甚至不屑于与老师同学交流,容易造成一种人际关系的尴尬。特别是有部分男同学长期在寝室玩游戏,对班上的动态不闻不问,同学一连就是半个月不见一次面,导致同学之间的缺乏交流的机会,自然谈不上营造良好和谐的同学关系了,另外,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同学会丧失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社会的责任心,他们一旦深陷其中,就失去了做其他事情的兴趣与动力,完全把父母的谆谆教诲抛于脑后,把自己对社会责任置于九霄云外。

网络游戏会造成一种金钱的严重浪费。由于玩网络游戏需要投入一定的金钱,尤其是对于那些新手而言,技术不熟练会导致他们要花费较多的钱来提高自己的装备。而大学生的钱主要来源于家里,这势必给那些经济条件不太宽裕的家庭增加了一些经济负担。

网络游戏会使大学生价值观偏离正确的轨道。我们的价值观处于一个形成的关键时期,极不稳定,很容易受到影响。现在的网络游戏都是以暴力、色情、邪魔等特征来吸引人的。我们的价值观在这些毒瘤的腐蚀作用下,必然会出现偏向,走向异化。中国历来倡导仁、义、礼、信、智、忠、孝等优良传统,而网络游戏中的主流价值都是与我们的传统美德相矛盾、背道而驰的。

4.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态度和建议

在我看来,网游既有好处又有坏处,但总的来说是弊大于利的。虽然,有的同学认为它也可以带来很多积极的作用,例如记忆力的加强,反应力的锻炼,团队精神的培养,学习压力的缓解,等等。而且,网络游戏的发展在增加我国的经济收入和网络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网络游戏不能完全反对。

在消除网络游戏的消极作用方面,我觉得应当对网络游戏这个产业进行规制。有应当进行立法来规范网络游戏,如对暴力和色情游戏进行禁止等等。还有更应当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在大学,关键在与学校的管理,应当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的心理需求,多做疏导工作,帮助大学生认清现实和虚幻,增强他们的自控力,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求真务实精神,培养一个有上进心的学习环境。

四.总结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精芜并杂,我们要掌控它,使它为我们所用。

篇8: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原创

大学生是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的中坚力量, 担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使命。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大学环境和高中环境的巨大落差, 大学生中也滋生了一些问题, 如学习困难、网络成瘾、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

大学生平常学习和生活中最为亲密的关系是班级的同学, 通过班级同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 对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行为的矫正有积极作用, 本文以一个班级2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中存在的网络关系, 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29名学生中的网络关系类型, 通过网络关系的特征分析大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大学生问题行为的调查

本文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归纳为学业、恋爱与性、人际交往、网络成瘾、自我认同五个方面, 问卷共设置26个问题进行调查。

(一) 学业方面

现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明确, 积极性欠缺的现象, 对于课程抱着得过且过的看法。很多学生对待学习抱有实用主义思想, 总以现下有没有用来衡量课程的重要性, 对很多公共必修课程、基础理论课程都是在考试之前临时突击。

(二) 恋爱与性方面

大学生谈恋爱在当今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但是很多大学生对待恋爱的态度却让人无法认同。他们或者抱着从众的心态, 或者抱着体验的心态, 或者抱着消磨时光的心态。恋爱行为随便化, 对性知识缺乏了解, 责任心缺失。

(三) 人际交往方面

现代大学生普遍都是独生子女, 在与人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当与周围同学没有建立起合理的交往方式时, 大学生容易产生孤独感和猜疑心, 严重的甚至有厌世和自杀的想法。

(四) 网络成瘾

网络的发展在引起教育方式巨大变革的同时, 也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轻松搜索信息, 通过网络相互联系。但是也有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和虚拟社区, 与现实社会脱节严重。

(五) 自我认同方面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 青少年面临的最重要的发展障碍是获得自我认同感。处于青春期晚期的大学阶段是获得自我认同感的关键时期, 就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来看, 形势不容乐观。由于信念的缺失, 目标的模糊, 当代大学生很少思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和缺陷”“适合从事哪种职业”等规划自己的问题, 因此难以建立自我认同感, 存在自我否定。

二、社会网络理论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以从多个不同角度对社会网络进行分析, 包括中心性分析, 凝聚子群分析。核心—边缘结构分析以及结构对等性分析等。通常, 社会网络的表示方法分为两大类:图示法、邻接矩阵法。表示社会网络的邻接矩阵常称为社会网络关系矩阵, 矩阵中的行和列对应着社会网络中的结点, 行和列对应的矩阵元素则表示结点之间的关系, 最简单的邻接矩阵是二值矩阵, 矩阵中的元素为1, 则该元素对应的结点之间存在社会关系, 反之若为0, 则对应的结点之间不存在联系。

三、研究设计

本案例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大学生中的问题行为, 主要研究学生之间的人际网络关系, 针对行为特征明显的对象进行个别研究。这里, 笔者的研究对象为某班级29名同学, 对其进行学习网、情感网、人际网、情报网的数据收集, 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和加工, 利用UCINET软件进行社群关系, 角色地位的分析 (表1) 。

(一) 设计问卷

在问卷设计方面, 采用的是对整体社会网络问卷的设计, 问卷的题目针对上述4张网, 问卷内容如表2所示。其中问题1、2、3用来收集学习网的数据, 问题4、5来收集情感网的数据, 问题6和7分别收集人际网和情报网的数据。

(二) 问卷的填写

问卷以纸质稿的形式发放给班里的每一个同学, 要求每个同学独立填写, 不与他人商量, 并在问卷首页声明, 所填内容不涉及个人隐私, 仅供学术研究。笔者将问卷回收, 对不合格的问卷要求重新填写, 最后笔者对每份问卷的数据进行筛选和整合。

四、数据处理

将问卷中获得的数据输入到UCINET软件中, 得到4个29*29的关系数据矩阵, 矩阵的横轴与竖轴相同, 都是每个学生的学号。矩阵中每个格子中输入的数值分别为1或0, 1表示两个个体之间存在联系, 0表示没有关系。下面以人际型网络关系为例, 探讨这个网络关系经过UCINET软件分析之后的相关指标对问题学生帮扶策略的参考作用。人际型网络关系矩阵图1所示, 图2表示人际型网络关系网络社群图。

从社群图中, 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在该班级中哪些行动者是处在互动的中心位置, 哪些行动者处于比较活跃的位置, 哪些行动者处于边缘的位置。结合矩阵图很明显可以分析出, 学号为17号的行动者处于互动的中心位置, 因而可以初步估计此人可能是班级里人际关系比较活跃的同学。而学号为15号, 8号, 7号的同学也分别处于相对中性位置。而其他的一些行动者则是处于边缘地带。数据分析结果出来后, 笔者针对特征明显的17号, 15号。8号, 7号同学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得知, 17号同学为班级团支书, 15号同学为班长, 平时在班级里积极做事, 很受同学喜欢, 在班级号召力强。8号, 7号均为女生, 受欢迎原因在于平时成绩突出, 善于助人, 很受同学敬佩。

结合社群图来分析该班级每个个体的角色地位, 由图3可明显看出, 学号为17号的同学处于班级的领袖地位, 然后是15号同学, 紧接着是23号同学, 这三位个体的行为特征比较明显, 作为具有明显行为特征的行动者, 本次研究者对其做了个别访谈。由访谈得知, 17号为班级团支书, 15号为班长, 23号在平时班级活动中积极参与, 与同学相处融洽。

五、教育策略

(一) 加强班长和团支书的引领作用

作为班级的主要干部和活跃者, 其自身的优势使其与其他行动者之间联系增多, 对其他行动者会产生无形的影响。简言之, 一个班级的学生问题行为有很大程度上是受班级行为特征明显者的影响, 班级的氛围好坏受主要学生干部的影响, 另外, 班级中活跃者对班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我们发现, 与17号、15号同学有着联系的大多数是平时表现不突出, 比较低调上进的同学, 人际交往比较被动, 自我认同比较消极。对于这些同学, 主要依靠班长团支书发挥核心人物的作用, 积极带领他们参加各项活动, 让他们在活动中培养能力, 加强与人沟通, 提升自我认同感。

(二) 发挥学习骨干的榜样示范作用

大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学习, 学习较好的同学在班级也具有较高的威望。倘若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好, 同时也乐观开朗, 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可以通过这些同学帮扶学习困难的同学。上述班级中, 8号, 7号有着联系的普遍是存在学习障碍并获取过帮助的同学, 针对这样的个体, 8号, 7号应该充分发挥她们学习上的优势, 积极组织各种学习活动, 提高群体的学习氛围, 带领班级其他个体融入到学习中来。

(三) 利用班级活跃分子的情感引领作用

除了班干部和学习骨干外, 在班级表现活跃的个体和对班级的影响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班级活跃分子常常能兼顾各个方面的关系, 并用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处事方法和各类同学都能相处较好。比如上述班级中的23号, 虽然他不担任班级主要学生干部, 但是同样和班级同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受到大家的欢迎。而且, 通过网络关系网络社群图可以看出, 和23号同学有联系的学生中, 有存在网络成瘾的同学, 还有沉迷恋爱的同学。因此, 在班级教育中, 教师应首先处理好和23号同学的关系, 通过他去影响有联系的问题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瑞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2]罗家德.社会网讲义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3] (美) 林顿.C.弗里曼, 张文宏, 刘军, 王卫东.社会网络分析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4] (美) 道格拉斯·肯里克, 史蒂文·纽伯格, 罗伯特·西奥迪尼, 谢晓非, 刘慧敏, 胡天翊.自我·群体·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5]刘军.法村社会支持网络——一个整体研究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液化气站防火设计规范下一篇:《夏洛的网》读后感启示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