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包装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调查报告

2024-05-15

商品包装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调查报告(共8篇)

篇1:商品包装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调查报告

商品包装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商品包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了解商品包装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2014年5月25日到2014年5月28日,我们决定对校内外大学生作一次调研。本次调查采取网页问卷的形式,共有115人(其中女性占50.43%,男性占49.57%)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有效回收率100%,参加调查的大学生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

我们主要针对商品包装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大学生对商品包装的要求两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目前商品包装在消费市场中的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商品包装的要求日益提高。商品包装成为了很多消费者购买商品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商品包装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商品而存在着,还需要满足消费者对美感和艺术的追求。消费者对商品包装要求越高,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二、商品包装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市场分析

1、商品包装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32.17%的大学生会根据商品包装做出购买决定,62.61%的大学生表示商品包装是购买商品时的一个参考,同时还有5.22%的大学生表示不会根据商品包装做出购买决

定。并且70.43%的大学生对现今商品包装比较注意,从这些数据看来商品包装在大学生的心目中是购买商品是重要的存在。

2、大学生对商品包装的要求

①注重的方面。选择商品的时候,68.7%的大学生注重商品包装的实用性,其次是经济性,占49.57%,还有47.83%的大学生注重观赏性,同时又有43.48%的大学生注重环保性,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商品包装的要求比较多,这也说明商品包装的竞争越激烈。

从调查报告中,还可以看到喜欢简约大方的商品包装风格的比例高达60%,其次,26.09%的大学生喜欢小小清新类型的商品包装,而追求奢华的商品包装的人比较少,只有4.35%。这说明大学生更偏爱简约风格,这样符合了先进人们对时尚的最求。

②品牌的偏爱。数据显示,20.87%的大学生会关注某种品牌商品包装的更换,当然,有一些大学生只注重自己喜欢的品牌,其比例达33.04%,同时,有46.09%的大学生不会关注这些。这表明品牌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③不支持过度包装。调查过程中,有13.91%的大学生表示坚决抵制过度包装,32.17%的人则表示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接受,比如送礼的时候,而考虑到环保性和经济性,50.43%的大学生表示包装应当适度,同时,有3.48%的大学生表示要根据时代的需要,能体现包装的档次。

三、几点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对于商品包装厂家及销售商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不同的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要求不一样,因此,应该对消费者先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消费者对商品包装的要求及偏好,这样才能下对策略做出更受欢迎的包装来促进消费。

第二,很多消费者注重品牌,因此做足宣传是有必要的。

第三,做商品包装时,注意要适度包装,因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越来越高。

总体来说,商品包装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大学生是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在这个商品多样化的时代里,商品包装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附件:

1、商品包装对人们消费的影响调查问卷(略)

2、调查统计表(略)

传播工程系包装131第三组2014年5月29日

篇2:商品包装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调查报告

亲爱的各位同学:

您们好!为了解当前通货膨胀对我校大学生消费的影响,我们真诚的邀请您帮助我们完成本次调查问卷,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我们保证本次调查不涉及您的个人安全信息,调查结果仅作为我们研究所用,再次感谢您!

性别:年级:

1、您知道什么是通货膨胀胀吗?();

A、知道B、不知道C、知道一点

2、您关注过物价上涨吗?();

A、经常关注B、偶尔关注C、从来不关注

3、您认为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吗?(可多选)();

A、市场作用 B、政策影响 C、国际影响 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E、其他

4、您每月的生活费是多少 ?();

A、500元以下B、500~700元C、700~900元D、900元以上

5、您生活费的来源 ?(可多选)();

A、父 母B、奖 助 学 金C、兼职D、兄 弟 姐 妹E、其他

6、通货膨胀日趋严重,你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的?();

A、电视、广播B、网络C、日常消费D、从其他人那儿了解E、其他

7、通货膨胀对你生活的有何影响 ?();

A、很大B、大C、一般D、很少E、没感觉

8、随着物价上涨,您的生活支出最多主要表现在?(可多选)();

A、交际应酬B、食品消费C、交通费用D、服饰E、生活用品

9、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您都是怎么应付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

A、都是必需品,贵也买 B、想办法节省,尽量延长使用寿命节约使用减少开支

C、放弃原有生活质量,选择代替品,减少开支D、不知道,无所谓

10、通货膨胀使您觉得有学习投资和理财的必要吗?();

A、有,每个人都因该学B、可学可不学C、没必要学D、不知道

11、由于通货膨胀,您对爱情方面的开销?()

A、增加B、减少C、和以前一样D、不一定

12、通货膨胀后,学校的饭价您感觉能接受不?();

A、能B、不能C、一般

13、您认为现在通货膨胀的程度你能接受不?();

A、能B、不能C、一般

14、您会选择用哪种方式尽快解决通货膨胀对您带来的影响?()

A、制定消费计划B、向家里要钱C、借钱D、做兼职

15、你感觉通货膨胀对您最大的影响实在那份哪方面?

篇3:商品包装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调查报告

关键词:高校经济圈,商品服务业,大学生,消费心理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但一个新的经济体——高校经济圈却逆流而上。高校经济圈的贡献已经成为都市经济的重要利润来源。“高校经济圈不仅局限于学校内部, 更主要的是依托高校而形成的餐饮业、文化娱乐业、房地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及其技术转移等于一体的消费产业链。”[1]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 探讨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

一、高校周边商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高效经济圈的发展是依托于大学校园的发展而形成的, 包括大学的人气聚集效用的增强、学校知识科技能力的提高等等。笔者对南通大学周边商业分布、构成等进行了实地调查, 以掌握第一手研究资料。调查显示, 南通市目前有专科以上的院校8所, 专科院校主要集中在大学城, 其中南通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5万余人。笔者于2013年10月—11月以南通大学为样本, 向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发放400份问卷, 在“您每月的开支”问题上, 经过调查显示, 大学生月消费普遍在800—1200元之间。对比大学生日常饮食需求来看, 日平均消费在20—30元 (对照通过结构访谈中的数据, 以本地区学生的需求为依据) , 月均消费则在600—900元, 从中可以获悉, 大学生在校园周边的消费在200—300之间, 占月消费的25%。据此, 可以看出, 大学生消费为高校经济圈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为经济圈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高校经济圈发展情况分析

我国高校经济圈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后, 大学生对相关商品的需求及服务意识的加强, 加之高校的扩招、学生规模的扩大, 成为我国高校经济圈形成的主要因素。高效经济圈的发展是依托于大学校园的发展而形成的。通过这次调查, 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高效经济圈的发展进度, 并通过对比高效经济圈的发展与大学生消费的基本情况, 来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同学都感受到了所处环境中商品服务业发生的变化。其中, 认为没有发生变化的同学仅占1.33%。除了对经济圈内商品服务业总体情况的调查外, 我们还对其中的具体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在调查结果中, 商品种类的变化并不明显, 然而, 校园周边宾馆、娱乐设施等服务业的发展则是呈现出较快发展的形态。基于此, 我们将大学生消费对象的基本情况与高校经济圈的发展状况进行对照, 发现, 在大学生消费对象中频次较高的对象在高校经济圈中的发展速度呈现较快发展速度;在高校经济圈中发展速度较快的商品服务产品在大学生消费对象的比重中, 所占比例较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程度。

三、大学生消费对象分析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拥有完全行动能力的主体, 生活在校园中, 却已经不再局限于校园内部的活动。他们在行为选择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从消费的目的来对大学生的消费品进行分类, 可以分为:生存资料 (如衣、食、住、用方面的基本消费品, 用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 消费、发展资料 (如用于发展体力、智力的体育、文化用品等, 用以提高个人的劳动素质) 消费、享受资料 (如品牌服饰、高级营养品等, 无确切目的性) 消费。”[2]生存资料的消费情况在前面已有体现。在发展资料消费方面,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更具自主性的学习, 除了日常专业课程的学习外, 还有各类证书报考以及各类辅导班等。在享受资料方面, 大学作为一个开放的小型社会,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同学之间的舆论、网络信息的传播、满足自身对品牌的追求以及受校外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等。

但同时, 大学生在此方面的消费也是有所控制的, 与总的消费支出额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看出, 大学生在受虚荣心等非理性心理的同时, 也仍会考虑到自身总的消费可支出额, 以做出相对合理的经费安排。从此方面, 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消费心理有其理性特征。

四、高校经济圈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分析

高校经济圈作为一个新事物产生, 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受需要和刺激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冲动, ”[3]这其中包括了环境带给消费者的心理刺激。大学生作为具有行为能力的主体, 受到经济圈中商品、服务的刺激从而产生购买的动机。“动机作为行动的需要, ”[4]满足了这一需要, 行动的产生也就成为可能。可以确定高校经济圈的发展给大学生消费心理造成的是不可忽视的。

(一) 高校经济圈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积极影响

1. 高效经济圈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产品服务的日趋完善, 有利于满足大学生消费的基本需要。

包括对商品基本功能的需要;对商品安全性能的需要;对商品消费便利的需要;对商品审美功能的需要;对商品情感功能的需要;对商品社会象征的需要以及对享受良好服务的需要。

2. 有利于引导消费者情感的积极发展。

通过增加消费商品种类、提高消费服务水平、改善消费环境, 逐步调节消费者的消费心态。

(二) 高校经济圈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消极影响

1.“消费作为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3]周边消费环境的改变容易引起大学生消费欲望的膨胀, 从而改变他们原有消费心理, 产生例如:炫耀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非理性消费心理。

2. 高校经济圈的发展引起大学城社会化程度的上升, 使得作为支配人的消费行为的两种消费心理中, 社会性消费心理的比重上升, 本能性消费心理的比例下降。

五、对策性建议

(一) 对学校的建议:

教育为先, 源头引导, 开展相关的消费观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加强职业辅导和就业规划指导, 使大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明晰目标, 做出合理的消费选择。

(二) 对家庭的建议:

加强对子女消费支出理念的教导, 传导正确的金钱观念;了解子女的消费状况, 给予适当的消费金额。

(三) 对社会的建议:

企业在商业发展的同时, 可以发展一些能够适应大学生需求的商品年服务产品, 如娱乐设施、超市、体育馆等,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 追求与经济圈内经济主体的“双赢”;政府要合理规划高校经济圈的发展, 以营造相对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

总结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高校经济圈的发展与大学生消费水平是密切关联的, 两者较之于前均处于上升状态。高校经济圈中商品服务业的日益完善, 在为自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 促进了作为其消费主体——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的提升。这种影响主要是基于消费环境的改变, 大学生针对这种改变做出反思性自我调控, 进行有选择的“信息过滤”过程, 调节自身的消费行为。消费环境的改变往往引起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变化, 从而做出能动性的消费行为调节。基于此, 我们可以在消费环境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或教育, 使他们更好的适应消费环境, 从而做出合理的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司林波, 孟卫东.高校经济圈调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9 (6) :134.

[2]MBA智库百科对消费资料的定义:[2013年11月22日]http://wiki.mbalib.com/wiki/%E6%B6%88%E8%B4%B9%E8%B5%84%E6%96%99.

[3]徐萍.消费心理学教程[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8年2月.

篇4:色彩对大学生服装消费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色彩 心理 服装消费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7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009-02

一、色彩与大学生心理的关系

色彩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是人们对这个世界最直观的感受,一个人出生后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便是从色彩开始的。

大学生是充满活力的群体,他们对服装的色彩更是充满兴趣。大学是大学生辩证思维逐步形成、价值体系逐渐稳定的一个时期。他们拥有自己的思想,充满个性,勇于追求,爱好时尚。他们用个性鲜明的服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个性,是服装消费的主流群体之一。正确利用大学生的服装色彩心理,能更好地在服装色彩的设计、搭配上做到和谐,会更好的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貌,也给服装设计销售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更好的前景。

德国心理学家鲁未艾尔曾经做过调查,他发现通过一个人对衣服颜色的喜好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如喜欢穿黑衣服的人,表面看上去会显得神秘而高贵,其实他们多是不善交际,用黑色来掩饰内心的恐慌;而喜欢蓝色衣服的人比较喜欢宁静,无忧无虑。他们善于控制情绪,一般这种人都很有责任心,并且富有见识,判断力强,喜欢和自己的朋友、志同道合之人组建小团体;喜欢白色衣服的人喜欢追求完美,渴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和关心;喜欢红色衣服的人一般都是心直口快,做事充满热情,但是缺少承担挫折的能力,不喜欢承担责任。由此可以看出,色彩与人的心理是存在联系的。

二、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与分析

笔者曾在2011年7月份做过相关调查,从淮南师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淮南联合大学、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校的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年龄在17~24岁。通过调查,最后获得有效问卷175份,问卷回收率为87.5%。问卷中设置了四个问题:

1.你更倾向于购买哪种颜色的衣服。有白、蓝、黑、黄、绿、灰、红、橙、紫九个选项,从中选一项。

2.你购买服装时认为颜色更重要还是款式更重要?

3.你是否认为性格会影响你对衣服的喜好?

4.假如要你到A服装店和B服装店中的一家去购买衣服,你更愿意去哪家?(A服装店与B服装店为淮南市两家硬件、服务档次相当,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的服装店。A服装店的装潢色彩为白色调配淡黄色灯光,B服装店的装潢为灰色配蓝白色灯光。)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第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中中选蓝色的30人,占17%。这是九个选项中选择人数最多的一项,根据鲁未艾尔的调查结果,喜欢蓝色的为喜欢宁静,无忧无虑,善于控制情绪,富有见识,喜欢和自己的朋友、志同道合之人组建小团体。这符合大多数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上都凝结了家长的心血,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较有素养。而他们即将走向社会,在大学校园中开始建立自己的小圈子,逐渐适应社会的群体生活。选择白色的有28人,占有效问卷的16%。白色是一种纯净的颜色,暗示着穿者向往纯洁、单纯。它象征着大学生尚未完全成熟的性格中纯真的一面。选择红色的有27人,占有效问卷的15%。红色使人精神振奋,代表热情、精力旺盛,根据鲁未艾尔的调查得知,喜欢红色的人大都是精力旺盛的行动派,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肯花大力气去做,但是往往缺乏耐性,情绪变化很大。这与很多大学生的性格相符,他们概念丰富而不稳定,价值观也尚未稳定,心理成熟落后于生理成熟,心理时常处于波动中。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的变化易造成情感、情绪起伏变化,形成偏激和冲动的情绪。选择橙色的有22人,占有效问卷的12%。橙色象征开朗与活力充沛,喜欢橙色的人往往性格开朗,但有时会优柔寡断,善变。大学生的压力比较小,而且接受了非常全面的专业知识,这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乐观的期望。选绿色的有18人,占10%,绿色代表谦虚、平和。大学生处在逐渐走向成熟的年龄段,性格逐渐趋于平和、稳重。紫色有16人选择,占9%。喜欢紫色的人性格一般比较内向,并且他们略有点自视清高。他们通过了严格的高考筛选,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学,也就造成了他们的这种自视清高的心理。选择黑色的有13人,占7%。喜欢穿黑色衣服的人会给人一种专业、严肃以及神秘的感觉。其实他们多不善交际,他们只是借此掩饰自己内心中的不安与恐慌。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以及对于社会的陌生都会造成他们这种心理。选择黄色的有12人,占6.8%。喜欢黄色的人大都性格外向。中国的传统教育给学生灌输的是一种儒雅含蓄的思想,所以学生在经过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后大都变得内敛。选择灰色的有10人,占6%。这是最不受欢迎的一个颜色,灰色会使人联想到哀伤、肃穆,所以喜欢的人较少。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这会使人情绪低落,而灰色正是表达这种情绪的颜色。

在颜色与款式谁更重要这个问题上,有134人表示颜色更重要。心理学及相关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时间占80%,而形体感觉时间占20%;2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因此,色彩是视觉最响亮的语言。这说明服装的颜色是影响服装消费的主要因素。

在“你是否认为性格会影响你对衣服的喜好”这个问题上,有157人表示有影响。这表明,大部分人对服装的喜好是受自己性格影响的,进行服装消费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三、服装销售场所的调查与分析

对于服装营销企业来说,在店铺中布置合理的色彩搭配是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笔者曾在2011年4月28日做过服装销售场所的调查。本次调查以问卷中提到的淮南市的A服装店和B服装店为例。这两家服装销售店面的服装价位、服务以及店铺地段是类似的。经过调查统计,A服装店当日有154名17~24岁之间的年轻消费者进行光顾,店面的装修以白色为主色调,照明采用淡黄色灯光,为消费者营造一种干净、温馨的购物环境。在其店铺中的服饰采取同一色系堆放陈列的方式,给清费者一种清晰明了的感觉。每个色系的衣服又互相搭配,成套摆放,让消费者感到商家的体贴与细心,方便消费者看到衣服的搭配效果。调查当日B服装店有96名17~24岁的年轻消费者进行消费。B服装店的装修是以黑灰色为主色调,照明采用蓝白色灯光,店铺内环境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在服装的摆放上采用同款式统一堆放,可以让消费者比较同一款式不同颜色衣服的视觉效果。成套摆放的方式是由不同色系的衣服进行互相搭配,让消费者比较不同色系的搭配效果,方便消费者在同款式不同颜色间进行选购。调查发现B服装店的客流量比A服装店的少。因为A服装店的店面色彩运用地较合理,让年轻人感到舒适,所以顾客更愿意去A服装店进行消费。B服装店的色彩环境使人感到冷清、沉闷,不适合年轻人,所以客流量不如A服装店多。

服装的色彩种类繁多,合理的利用各种颜色的衣服进行搭配则可以弥补单一色系的单调,形成更好的视觉效果。利用相近、互补、对比等颜色搭配规律可以使衣服色彩更加赏心悦目。如白色的上衣搭配一件蓝色的裤子,可以使人看起来成熟且不失活力,紫色的衣服上印一个黄色的图案可以使衣服看起来更灵动、更显眼。在面对大学生消费群体时,服装生产与销售企业,通过产品设计、包装、广告、展览会等手段,为他们营造适合这个群体的色彩搭配效果,来满足他们的色彩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以期创造更多的利润。

综上所述,色彩是人对这个世界最直观的感受方式,也是人表达内心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大学生来说,正确的利用服装色彩,可以树立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体现大学生的活力与追求。对服装企业来说,面对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满足他们对于色彩的需求,可以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泷本孝雄、藤泽英昭著.色彩心理学(成同社、区和坚编译)[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9

2 西田虎一.色彩心理学[M].造形社,1982

3 杜淑琳、劉国宏.论商品色彩与顾客消费心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篇5:商品包装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调查报告

摘 要: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外卖消费情况,我们对武汉工程大学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网上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问题涉及外卖价格、订餐时间、订餐次数等。基于问卷的数据,结合当今大学生的普遍外卖消费情况,我们对大学生的饮食消费进行了一个调查分析。

关键词:外卖O2O;大学生;餐饮消费

如今互联网已经十分普及,大学生群体更是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网络已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活动。O2O 即 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外卖O2O模式就是通过从线上到线下的方式将食物送到大学生的宿舍。而此次关于外卖O2O对大学生餐饮消费行为影响的调查研究,有助于了解到现在大学生通过网上订餐的普遍程度,了解到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手机应用app发展在生活中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O2O模式下大学生餐饮消费习惯与行为分析――以武汉工程大学为例

本次调查主要以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为例来探讨外卖O2O对大学生的餐饮消费习惯的影响,调查的数据和相关资料主要通过电子形式的网络问卷和实地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取得。

(一)大学生订餐习惯分析

1.外卖订餐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80.12%的大学生在校期间曾订购外卖,其中男生占比56%,女生占比44%。由于武汉工程大学男女比例约为7:3,男生总数大于女生,我们又统计出订购过外卖的男生占男生总数的55.1%,订购过外卖的女生占女生总数的82.5%。可见相比男生,女生会更偏向于网上点餐。

2.外卖?餐使用频率。根据统计,每周订1-2次外卖的人数占比约为40%,3-4次的为36.92%,而每周订外卖超过6次的仅占13.85%。大多数人都没有过度依赖外卖,仅将外卖当作生活中暂时性的“偷懒”。而依据年级与订餐频率的交叉分析,大一到大三的订餐频率基本呈上升趋势,而到大四频率又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见表一)。

(二)大学生订餐行为分析

1.外卖订餐方式。绝大多数的学生选择的是利用手机APP网上订餐,仅有1.2%的学生使用电话订餐,可见外卖O2O模式已经成为大学生订餐的主流方式。如今各大外卖平台均有较为成熟的手机APP,线上订餐方式简单明了,餐品种类繁多,从下单到配送行程都有实时信息更新,这也是大学生更偏爱手机订餐的原因。

2.外卖订餐时间段。周末的午餐是占比最高的外卖订餐时间段为58.46%,而工作日的午餐、晚餐和周末的晚餐基本都占比30%左右。一般在工作日期间学生们都有一定的课程安排,各大外卖APP又还未推出成熟的预定餐系统,因此学生们都习惯于下课直接去食堂或者周边餐厅吃饭,外卖订餐人数较少。周末是学生们的一个放松时间,不少人可能上午睡懒觉到中午,早餐和午餐并为一餐,这种情况下在宿舍直接线上订餐比出门购买更为便捷。

3.外卖订餐选择。由于武汉工程大学分为两个校区,一个是武昌校区位于光谷附近,周边市场较为繁华;另一个为流芳校区,较为僻静,周边店铺相对也少一点。在配送方面流芳校区不占优势。在订餐花费上,订餐在15元及以下占比最高为56.92%,其次订餐在16-20元价位的占比34.62%。在食物的选择上,88.46%的人仍然选择盖饭、小炒一类的外卖,选择炸鸡汉堡等快餐的人占少数。也就是说,在外卖的选择上,大学生们更倾向于选择较为实惠健康的食物,排除店家方面的卫生因素,外卖O2O改变的只是大学生的购买方式,且扩大了食物的选择面,节省了自行购买的时间。

(三)大学生对订餐的评价分析

关于大学生选择订外卖的原因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阴雨天气影响外出,食堂或周边商铺过于拥挤,事务繁多没时间自行买饭(见表二)。由此可见,学生选择外卖O2O模式的总因是该模式的便捷,它能解决一部分学生们在自行购买中出现的问题,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还有一项占比也很高的原因是各大外卖APP的活动,比如满减活动,打折活动等,这也是吸引部分学生订购外卖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们对于外卖最担心的问题中高居榜首就是卫生问题(见表三),这也是部分大学生从不点外卖的一大重要原因。外卖O2O模式发展到现在正在一步步完善其中的机制,如店铺的评价系统,配送员的定位信息实时更新,都在尽力确保外卖的品质。尽管如此,线上到线下之间仍然隔着屏幕,食物制作过程难以可视化使众多外卖订购者患上“疑心病”。人们在去实体店时会通过店铺的外观、环境、卫生等来判断是否选择这家店铺,而在线上仅有有限的几张图片展示还难辨真假,人们对外卖的信任度就会有所下降。另一个让学生关注的问题就是送餐时间,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最长等待时间为26-35分钟,而大学生对送餐时间满意的仅占46.15%。由此可见,大家对送餐的速度还是非常重视的,这对商家和平台的送餐速度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在中午订餐高峰期间,外卖商家和平台应该相互合作,达成协议,寻求最有利的送餐模式,合理安排送餐人员,提高送餐速度。

二、外卖O2O模式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一)卫生问题

餐饮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在于顾客的体验,没有顾客的支持,餐饮业也无法继续发展。食物的质量是获得顾客支持的关键。对于传统的餐饮业来说,顾客进店就餐可以通过餐厅的卫生环境,餐厅顾客数量和店内服务员态度对餐厅整体质量进行预判。对于O2O平台来说,餐厅准入制度没有完善,不利于管理。在市场竞争机制下,许多商家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去降低原材料的质量。外卖O2O平台的存在就是为了给予顾客一个方便的就餐模式,但是在食物质量不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许多顾客会放弃选择这种就餐形式。这就给外卖餐饮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因素,没有了顾客的支持,一切为零。

(二)配送问题

学生群体在选择网络订餐平台时极度重视该平台的便捷性,一个交易平台的便捷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配送餐品的物流影响,随着我国网络订餐交易平台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大,使得使用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由于这些平台的不成熟性,网络订餐平台并没有为入驻商家提供专门的食物配送物流,所以交易过程中的食品物流配送大部分是由入驻商家自己完成,商家随着消费群体数量的增多,所收到的订单数量也随之增多,商家却没有增加配送人员的数量,使得许多消费者表示外卖的配送时间越来越长,这样不仅会影响其便捷性,还会影响餐品的口味,而配送人员的工作量增大,服务态度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为了保证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物流配送问题是急需要解决的。

三、解决措施

(一)线下各方监督管理

外卖O2O平台首先要做好自身平台建设,这些平台作为卖家与买家之间沟通的渠道应当抱有对双方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商家的资格审核力度与规范管理,定期对店铺进行抽查了解最新情况并与食品监管部门保持联系提供相应信息。

食品监管部门则要不断升级现有食品检测设备,提高外卖食品质量检测频率,加强执法力度,一经发现安全问题依法严惩食品生产者和具有连带责任的网络订餐平台,并对其教育整改。信息化订餐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要求监管部门进行线上线下双层监督,采取购样抽检的手段,定期更新对于网络外卖商家的备案监督,对第三方平台的监管责任测评,建立线上线下接收群众举报的渠道――群众投诉举报热线、网上举?笥氏洹⑽⑿牌教?留言等,充分发挥群众作用,设立专员处理答复投诉、举报者,在举报平台动态播放近期监管信息。

媒体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报纸等渠道曝光各种不良商家,并宣传食品安全重要性,提高人们食品安全意识。大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媒体多为校内媒体,学校官方微信、校报都可以刊登学校周边的食品安全情况,加强安全保障。

消费者,尤其是大学生都应具有保障自身权益意识,在订餐过程中遇见食品质量问题,配送问题,服务问题等都可以进行投诉,主动向外

卖O2O平台和食品监管部门的追责平台举报食品安全问题,提供食品质量信息、商家信息等重要线索,便于平台强化管理和监管部门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整改。

(二)线上集体合作提效

鉴于网络订餐信息极易不对称的特点,监管人员应建立专门力量加强餐饮配送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运用专业仪器不定期现场抽样检测配送食品的包装,容器,食材是否符合食药监食品安全的具体标准。同时外卖O2O平台应及时跟进这些检测信息,并上传至线上系统,使每一份外卖从制作到配送都处于透明的监管下,消费者可以了解食品的安全情况与配送时间。由于有部分商家为自行配送,相比外卖O2O平台配送员具有更多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商家与平台进行协商,合理安排配送,达到共赢的同时还能更好为消费者服务。此外,消费者也应主动参与进来,对商家进行评价反馈,这样有利于外卖O2O平台统计信息以便优化系统方案与商家管理,提高各方协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6:韩流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影响

该课题运用社会心理学和服饰美学的相关理论,选择上海、杭州的8所大学的本科在校生,就时尚文化对他们的服饰及行为影响的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选择上海几所大学各专业的部分大学生进行观察与访谈,以了解大学生对时尚文化的认识理解及实践状况;选择一定数量的国内知名服装设计师和营销专家,围绕流行时尚文化对校园服饰的影响进行深度访谈。以此,探讨时尚文化对大学生服饰和行为影响相关问题。

1.有关的概念界定

(2)关于服装、服饰品、妆容和服饰文化。

①服装,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衣服,即上衣下裳。

②服饰品,指除服装以外的所有在服装或身体上加置一些附属美化物,如领带、耳环、胸针、手镯、人造花饰、皮带、手套、提袋、围巾和鞋帽等。

③妆容,泛指化妆美容,是利用化妆品,通过修饰,使面部各个部位得到改善,增强美感,并对皮肤起保护作用。

④服饰文化,是与服装及其饰品穿戴有关的文化,是服饰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延。

2.问卷调查的发现与分析

时尚,可分为校外时尚和校内时尚。由于各大学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的不同,且每个学校专业氛围的不同,时尚对其的影响和学生对时尚的接受程度也存在差异。

(2)杭州与上海高校学生间的差异。杭州离上海不过200公里,但由于人文、地理、经济呈现出不同的地方特色。杭州的校园文化同样也受到流行时尚的强烈冲击,但同时又具有小城市的特点。对杭州师范学院和上海东华大学问卷的数据做比较后可发现:首先,在每月服饰、美容美发上的消费金额比重上存在区别,东华学生支出在200-800元之间的稍比杭州师大的学生多。

其次,在购买服饰的标准上差异不大,但东华学生较杭州师大的.学生更注重追求时髦和个性。再次,在日常购买服装的主要场所上存在较明显差异,杭州师大学生主要在服装小店和品牌专卖店购买服装,而东华学生则更多地选择在大型百货商场购买。

3.观察和访谈的发现与分析

经过对大同专业背景的23名大学生的观察和访谈,及对相关资料和问题的讨论发现,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和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流行服饰在判断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长款直筒短袖T恤,两侧抽褶,紧身裤,搭配长项链的服装款式搭配是否流行,有69.5%的艺术设计类学生认为流行和比较流行;而非艺术类学生只有33.3%的人认为比较流行,另有45.4%的人认为不太流行。对于两层吊带背心叠穿,外层长款黑白横条背心,腰上系一条白色腰带,玫瑰红色短裤,同色大号心型项链,加玫瑰红细白点的手袋和大沿帽的服装款式搭配是否流行,有60.7%的艺术类学生认为比较流行和流行,57.3%的非艺术类学生认为不太流行。

对于20XX年刚刚流行起来的BOB发型,有66.6%的艺术类学生认为流行,非艺术类学生中则有76.3%的人认为不太流行和不流行。

观察和访谈表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能站在时尚的角度去解读服装,对时尚有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表现了明显高于其他类别学生的专业水准;而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则流露出对服装服饰、化妆发型等时尚方面的不自信。

此外,两性在确定自己外观时使用的符号是不同的,社会为女性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符号,如多样的服装款式、化妆、佩戴首饰等。因此,男女大学生之间对服装、服饰流行的认识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通过观察、访谈,该课题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大学生对服装、饰品、妆容发式流行的把握上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其所属的群体、家庭经济条件、个性因素等方面决定的。

第二,影响个体对服装流行的敏感和把握程度,还跟大学生所学的专业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大学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前者相对比较重视服装、饰品、妆容发式在交往情境中的功能,从而更关注与大学生相关的流行时尚。

第四,大学生对流行时尚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注重外观,这与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文化内涵对服饰的要求与影响有关。

第五,大学生从满足个人兴趣、增加自身价值、给社会交往带来便利、象征某种特殊意义等方面,认同服饰的表达功能,但同时还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4.与大学生服饰相关的时尚文化

大学生的时尚文化主要表现在娱乐、消费、传媒这几个方面。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群体,娱乐始终是大学生生活状态的重要内容,但又有着区别于成年人娱乐活动的要求:他们普遍注重参与群体性的娱乐活动,包括体育、文艺、网络等诸多方面。

这种娱乐活动多方面的参与,必然会对大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消费要求。为了寻求在交际圈内的自我定位,穿个性服装、换新款手机、做头发、出入健身房等消费,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寻常。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的消费除了三餐、零食饮料外,其他消费主要在网络通信、服饰化妆品和社会交往上。

当代大学生已经对于品牌具有明显的偏好,而且不少高端消费品已经进入大学生的消费图谱,比如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院校内,学生的汽车消费已屡见不鲜。

篇7:商品包装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调查报告

王孝美

(2012级工商管理本科一班)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与消费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当代大学生正面临各种新的消费观念的冲击,消费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消费群体,他们作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当今一些错误的认识更是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带来了误导,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在大学里倡导积极向上的消费文化,这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文化误区对策

消费文化不仅仅是指一种消费文化商品,也指渗透到消费行为领域的整体文化观念,包括消费价值观、消费审美观、消费时尚与潮流以及消费风俗、消费习惯,是人们购买和使用商品中持有的价值观念和消费偏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定,为流行消费文化在中国的滋生漫延提供了生存空间。消费文化以前所未有之势形成对包括主流文化在内的一切文化形态的强烈冲击,并对社会政治、经济乃至人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想观念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当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也趋于多元化,这种全新的消费文化已经深深地影响到大学生。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是他们走向成熟、挑战竞争、学会生存的重要标志,选择何种消费方式 ,持何种消费观念他们本可自由选择 ,但从他们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必要对大学生消费文化进行正确引导 ,帮助大学生从实际出发,把握正确的消费方向,培养理智的消费行为,形成合理的消费结构,健全自己的消费道德人格,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什么是大学生消费文化

大学生消费文化是指大学生在消费活动中所具有的指导思想、价值判断与行为准则,以及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它涉及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及具体的消费行为等。在此基础上的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大学生在有一定消费观念,为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而采取的消费行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不能通过全职生产劳动获取收入满足自己的消费。满足他们消费需要的经济来源,一是家庭(包括家庭负债供给)和亲友们的资助,占消费资金的绝大部分;二是大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获取一定的经济报酬,以弥补学习消费之不足。因此,大学生消费基本上属于单纯依赖性消费,然而他们的消费行为又是复杂多样的。首先,从消费过程中的行为导向上看,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符合社会普遍道德规范、符合角色以及获得社会普遍认同的理性的、科学合理的消费;二是受西方大众文化影响,1

以西方后现代消费理念为指导,注重享受,超越自身经济能力的非角色性消费。这种消费价值判断表现为:象征性和理想性,其核心内容是消费至上观念,追求无节制的享乐、时尚潮流、超前消费,追求商品的符号价值。其次,从消费结构看,目前高校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高消费和浪费严重。表现在除正常的食宿费、学习用品和日用品费外,其它开支比较大,所占的比例偏高。如交际活动消费(主要用于同学、朋友之间活动,如旅游、交流、请客和送礼等)、文体活动消费(舞会、影视、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体育用品等)。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中的误区.多样化人际交往消费过多

近些年来 ,渗透在人际关系中的“人情 ” ,其档次在逐年提高 ,而且悄悄地发生了异化 ,已开始成为大学生消费的一种负担。不少大学生已亲身体会到,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自我发展受到限制,甚至由于人际关系差影响工作与学习。当代大学生渴求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 人情消费 ”,诸如同乡聚会、朋友生日、教师节日贺卡礼物等“人情 ” 消费较为普遍。二是用于人际交往的通讯费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 ,以信纸邮票为传情达意的方式逐渐被电话与网络等所替代 ,电话费、手机费、上网费等现代通讯方式带来的开销节节上升 ,而其中绝大部分是浪费在不必要的闲聊中。三是恋爱消费,恋爱消费也是大学生的一大负担。目前 ,除了传统的散步、周末舞会、看星星聊天之外 ,增加了许多新的方式 ,茶座、咖啡屋、KTV等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恋人之间互赠的礼物档次也越来越高。这些人际消费的蔓延 ,既增加了许多家庭的经济 负担 ,也加重了大学生的精神压力。.盲目、攀比性消费比较严重

如今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 ,一些大学生总是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消费 ,在消费中力争张扬个性;他们不愿意随大流 ,不愿意他人左右自己的行为。虽然追求个性 ,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自身的群体化特征 ,多数学生在消费过程中“ 从众 ”性较强。一些大学生在不良消费观的影响下 ,不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条件发 ,也参与到高消费的行列 ,涉足品牌商品的消费 ,如穿时髦和名牌的服装 ,购买电脑、PDA(掌上电脑)、数码相机、MP3、MP4,结果出现了盲目、片面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不正确

消费观是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 ,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带来消费观的变化 ,而消费观的变化既是对价值观变化的反映,同样也会影响到价值观的变化。由于对消费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因此相应的价值观上 ,大学生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使人耳目一新 ,如:“ 钱只能挣出来 ,不能省出来 ,只有会花钱 ,才能会挣钱。”虽然有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人生价值不能以钱的多少来决定 ,但对于“ 没有钱万万不能 ”这个观点,大多数的大学生却持支持态度。消费水平较高的一部分学生和个别中等或较低消费水平的学生认为“钱越多 ,人生价值就越大 ” ,“ 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可见 ,拜金主义已开始侵蚀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 ,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日益向重实惠、重功利的方向发展。

三、大学生消费文化误区的原因分析

影响消费文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大概而言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部分 ,外部原因包括历史、家庭、社会等几方面 ,内部原因主要是心理原因。外部原因与内部原因是相互影响的 ,二者共同作用 ,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传统思想影响

一方面 ,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 ,使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的交易风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等等谚语即是明证而且中国人向来有“ 人前面子 ” 的问题 ,不甘落众人之下 ,你送我也送。由此 ,造成了现在人情消费负担难以减轻的现状。另一方面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 ,我国实行的都是以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并由此形成了一些与小生产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比方说 ,人们通常简单的将财富直接等同于消费资料 ,财富的增加直接表现为消费品的增加。还片面的将富裕程度直接等同于消费的水平富裕仍然直接以消费品的拥有来表示 ,判断富有的价值标准就是消费品的多寡、优劣。这种价值观很容易形成个人对消费品的崇拜 ,而这种崇拜就导致了对豪华消费的推崇和向往。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 ,大学生消费文化也就很有可能走向豪华消费、炫耀财富的负面。.家庭原因

家庭消费具有遗传性 ,每一个家庭都属于某一民族文化、社会阶层或宗教信仰 ,并受一定的经济条件、职业性质及教育程度的制约 ,由此形成自身的家庭消费特色、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等。而这些具有家庭特色的消费习惯及观念 ,会在日常消费行为中由上一辈潜移默化地传给后代子女。因此 ,大学生的消费文化一定会受到其家庭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父辈们大多经历过以前极其困难的岁月 ,因而从心理上对贫穷有种恐惧感 ,为了不让下一代重蹈覆辙 ,父母宁可省吃俭用 ,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大学生不健康消费的诱因。.社会原因

著名社会学家鲍德里亚认为 ,消费社会是一个使人充满欲望的 ,并不断鼓励和激发人的欲望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由大众媒体竭力支持并渲染的 ,它在不断引诱着人们消费。的确 ,大众传播媒体作为消费时代的鼓噪者 ,从它的最初形态开始 ,就担负着为消费社会摇旗呐喊的角色。而现在的大学校园早已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 ,其与社会联系愈来愈紧密 ,良荞不齐的大众传媒更是无孔不入的将一些西方文化价值观包括消费观念 ,大量输入校园。大学生思想敏捷 ,求知欲望强 ,涉世不深 ,很容易吸收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 ,在开放已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之下 ,文化多元思潮激荡 ,尤其在高校这块思想活跃的热土上 ,东西文化观的碰撞交锋 ,更是一种必然现象。更兼有同辈群体之间较强的心理认同感 ,这种心理认同感一旦确立 ,就可以在相互依赖或冲突中实现彼此的沟通 ,最终获得心理归属和价值认同,使其消费行为不自觉的趋于一致化。.心理原因

如果说前三种是外因的话 ,那么心理因素就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因。心理因素在人们的消费行为选择中 ,确实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 ,人人都有社会价值补偿心理 ,即人

作为社会关系的产物 ,总是要追求某种社会优越感 ,而每个人又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 ,于是 ,往往用另一方面的优越感予以补偿 ,以求得社会心理的平衡。对于家庭条件优越但并无其它特长的学生而言 ,往往通过对金钱的挥霍和对奢侈消费品的占有其心理上的优越感。其次 , 人人都有攀比和虚荣心理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被别人关注和认可 ,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在一定程度可以成为大学生进取的动力。然而过犹不及 ,过强的自尊心容易造成自卑的心理 ,而自卑者的表现往往是试图用某些伪饰来遮掩自己的不足 ,获取他人的尊敬与赞赏 ,体现在消费行为上 ,就是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 ,盲目攀比 ,以此来赢得一种虚荣心的满足。再次,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消费认知度并不稳定 ,往往受到社会上所谓的消费时尚的影响 ,消费时尚一旦在某个消费者群体中出现 ,便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心理强制 ,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其中 ,产生从众的消费行为。

四、对大学生消费文化导向之对策

对大学生的消费文化需求,既要适当满足,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形成正确的消费行为,健康的消费心理,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需要包括学生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及学生本人形成合力才可能卓有成效。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1.引导大学生学会理财

在当今大学生看来,有钱就花敢花钱的行为,是消费观念的一种进步。然而,科学的消费观表现为不但敢花钱,而且会花钱,是理智的敢花与会花的统一在消费实践中,敢花钱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敢花且会花,后者恰恰是大学生最缺乏的,要教育他们制定每月的消费计划,合理开支,理智消费,避免出现财政赤字。同时,又要对那些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知识技能的发展性消费舍得投入,敢于花钱,因此,学校应对大学生的理财进行教育和引导。理财教育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金钱 ,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传授,包括经济金融常识以及个人家庭理财方式;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培养,包括理财情境教育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产生在高校校园内 ,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条件 ,以传播科学知识、开发智力资源 ,提高全体师生的素质为内容 ,以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宗旨的一种群体文化。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 ,聘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文学、历史、政治、经济、音乐、美术等多方面的系列讲座。开展多形式、高品位 ,健康、生动、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把育人宗旨贯彻始终。同时 ,还要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一方面 ,要鼓励并创造条件开展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团活动 ,使其成为学生开拓视野 ,增长才干 ,培养创造力 ,扩大信息流通渠道 ,提高文化素质 ,增强团结协作精神 ,焕发青春和热情的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另一方面 ,要加强引导、管理 ,对存在问题的社团及活动要及时发现和纠正。高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平台,重视大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每个环节的教育,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健康的社会消费文化环境

当代大学生身上存在的种种不健康的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文化方式的引导。因此,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倡导消费文明、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新闻媒体应该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幸福观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新闻媒体在理论上强调消费对生产的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要继续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和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从理论实践中寻找我们应有的价值取向,基于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身心巨大的影响作用,我们寄希望并依赖于社会的力量,按照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摒弃大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消费行为,积极建立大学校园新风气、新消费文化。

总之,高校是高品位、高格调、高层次文化的辐射源,是一道充满浓郁书香味的风景线,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正确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形成,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的作用,同时也把他们的时间耗费、闲暇消费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从表面上看,大学生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建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大学生乃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 ]李磊 ,黄建陵.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与特点透析 [ J ].消费经济 , 2007,(4).[ 2 ]张天华.大学生消费特点及成因研究 [ J ].商场现代化 ,2007,(5).[ 3 ]王宝义,张黎萍.大学生消费现状的理性分析 [ J ].山东经济 , 2006,(5).[ 4 ]张志祥 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及趋势[ J ]中国青年研究2002,(5):34

[ 5 ]王晓清等.浅谈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J ].商场现代化.2007.[ 6 ]胡 娟: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 J ].心理科学,2003(02)

篇8:商品包装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调查报告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心理活动,首先是对商品的认知过程,也就是消费者对商品的感知、注意和思考。消费者首先是通过感觉器官了解商品的外形、颜色、口感、气味等特点,这就是说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是从商品的表面特征开始的;然后消费者还要了解其基本功能、价格、产品质量以及其他的内在属性。消费者从借助于感官接受了有关包装产品的不同信息,形成了感知,到心理指向某种特定的包装产品上,引起注意,消费者注意了包装产品,就会引起思考,通过思考过程,消费者就易于做出购买决策。在当今社会,商品极大丰富,消费者可挑选的余地十分之巨大。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对其认知是从外包装开始的,因为外包装给消费者提供了第一视觉感受。具有艺术性和时代性的商品包装,往往能唤起消费者的兴趣,诱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相反,俗气的商品包装,非但不能促进销售,有时甚至会抑制消费者已经萌发的购买欲望。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品包装已经不单单是保护和承载商品的器物,进而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商品促销功能和宣传手段。包装就相当于一件商品的外衣,只有衣服光鲜亮丽,才可能获得人们的目光。所以,在当下包装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包装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了商品的销售,成为了促进商业销售的重要手段。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超市或者商场里,同样的商品,我们一定会先注意到包装时尚个性、色彩艳丽的,而那些包装平庸没有设计感的商品我们群看到以后会从内心认定它不如包装新颖个性的那个,也许我们并不了解也未曾使用过这两款商品,甚至也许包装平庸的质量会更好,但是我们内心的第一感受一定是包装时尚色彩亮丽的那个质量好。这就是包装设计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包装设计过程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开始阶段设计师就要考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因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消费心理的变化对消费的最终结果——消费者购买与否有着很大的联系,所以包装的最终结果是影响消费者,从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达到促进商业销售的目的。可见,现阶段社会包装的重要性。但到底什么样的包装会让消费者感到高端,又是什么样的包装会使消费者感觉低俗,可以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包装的视觉化创新来说明。

一、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来说

当消费者走进商场或者超市的时候,面对为数众多的商品,一定会有无从选择的情况,都会面对在同类商品中选出质量最好的,性价比最高的但又不了解商品本身的状况,这时促使消费者做出选择行为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消费者的内心首先是受到视觉因素的影响,哪款产品的包装新颖,材质好,配色合理大气,更加吸引眼球,消费者在内心一定会对其产生认可。这就是视觉给消费者心理的第一影响,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影响,一个商品首先在包装上对消费者产生吸引力,才会使消费者决定更加深入的研究与观察。但那些包装毫无亮点,材质粗糙的产品,也许就不会有人想去深入了解,必然对销售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消费者面对包装高端的产品,内心也会产生一种心理暗示:内部产品质量一定可以。人们都会觉得包装精良高端的产品本身也不会差,质量一定过关,而那些包装平庸的产品必然会给人以粗略的感受,虽然消费者对两款产品的质量都不了解,但一个精美的包装自然会提升产品本身给人的感受。这就是好的包装设计对消费者心里的影响,从而促进商业消费。

二、从商品包装形式本身来说

一个好的包装和一个可以促进商业消费行为的包装首先要具备的特点就是给消费者的第一视觉印象要好,也就是包装本身的造型新颖,配色合理,整体形象高端合乎时代的发展,具有设计感,这样的包装才能吸引消费群体的眼球。视觉冲击力的大小也决定了商品包装的好坏,如果一个商品摆放在货架上就埋没于同类商品中,让消费者不能第第一时间看到,那就说明它的包装不够具有视觉冲击力,不够具有设计感。为此,我专门去超市做了市场调研,我选择了市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经过观察我发现,在同一类商品中就有很多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品牌的产品,他们的包装设计也大相径庭,就连我们日常最常用的酱油和醋,包装材质和包装容器造型就有很多不同的设计。我决定就拿酱油作为调研的对象,经过对比我发现不同包装的酱油给我的直观感受是不一样的,一款日本进口的寿司专用酱油包装设计极为时尚,配色不仅紧跟潮流还保持了日本设计自身的民族特点,让人一看就感受到很强的异域风格。酱油瓶的容器造型也十分特别,区别于传统酱油瓶的形状,让人倍感新颖。整个包装的整体风格简约大气,让我在心里上产生一种对商品本身的好感,虽然我还不了解这瓶酱油到底好坏,但是内心受到包装设计的视觉影响,不自觉得对其产生好感。同时我又找到一瓶国产生抽,包装简单,就是最传统的酱油瓶形状,没有外包装。而瓶身上的标签也极为普通,毫无设计感。虽然此品牌酱油在国内广告覆盖面极广,用户口碑也很好,但是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不如上一款酱油,虽然上一款酱油价格骗贵,性价比不高,但我从内心来说还是想买那一款。这就是包装设计带给消费者的第一直观视觉印象,作为商品和消费者接触时的第一层外衣,包装设计的作用可想而知。

三、关于包装设计促进商业消费的反思

商业社会中包装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视,一个产品包装的成功会直接导致产品的商业成功,但是现阶段有些商家太过于注重包装的商业效应,甚至比重视产品更重视包装,本末倒置,形成了不良的影响,这就是过度包装。过度包装不但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让人们花更大的代价去消费包装而不是去消费商品。这就夸大了包装的作用。

从商品包装功能的角度出发,则可以更加清晰地分析商品过度包装所超越的“度”,从而对什么样的商品包装构成过度包装做出界定。商品过度包装主要表现为:

(1)体积过度。大部分的包装体积内“虚空”,用过度的衬垫材料或廉价的填充物填满,以增加包装的饱满度,承载功能过度,甚至冒充实物重量,没有如实传达商品信息。

(2)结构过度。增加商品的包装层数,在内包装和外包装中间增加中包装,承载功能和保护功能过度。

(3)材料过度。采用过度的材料,如木盒、缎盒、各种金属制品等。承载功能、保护功能过度。

(4)装潢过度。过分强调修饰,附加、搭售其他商品,增加包装成本,倍增商品价格,促销功能过度。

所以,设计者要在设计初期就避免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防止过度包装,开始让包装设计回归本源,实现真正的优良设计。

四、结语

包装设计作为产品面对消费者的第一次全面展示,在当今的消费时代已经不是单纯的储存,保护,便于运输的功能了,更多的承载了展示、促进商业销售以及告知消费者信息的功能,是商业营销的一种手段。商品生产者一旦想要自己生产的商品很快的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消费者尽快了解,随之产生好感,乐于购买,实现以及达到促进商业销售的目的,就必须重视包装环节,要是外包装具有设计感,包装材质有质感,颜色配比时尚合理,包装造型以及容器造型有新意,同时又能体现出文化寓意以及产品特点。这样的包装才可以使商品快速融入市场,达到效果。当今市场上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包装已随产品进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现代包装设计发展至今,设计者若能理解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才能设计出适应时代的包装产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包装在商品的流通中,一直是重要的促销手段,也是最符合消费者心理诉求的媒体。它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引起消费者注意并产生购买的欲望,其学问也是为促使其采取购买行为而研究心理与行动的学问。要怎样才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又如何进一步引起他们的兴趣,再如何促使其采取购买行动,这就必须提高设计人员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这也是我们今天和明天都必须进行的工作和任务。一个国家的设计水平也代表这个国家的科学文化水准。应当明白任何一种设计的理论都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很难适用于所有的时代。因此,要重视包装对消费者的影响,设计人员只有学习、研究、探索、再学习。

参考文献

[1]孟思源.设计学角度下的过度包装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8.

[3]仵季红.商品包装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4]达洁昀.商品包装设计中的文化美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J].宜春学院学报,2010(7).

[5]袁玮.包装颜色对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上一篇:2024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语句表达)强化训练测试题下一篇:关于年糕的小学生作文:第一次炒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