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这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影响

2022-09-10

去年5 月,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就“当代大学生政治意识及参与”为主题, 在上海、重庆、南京、合肥等地部分高校进行问卷调查。 据调查结果得出, 主流报刊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网络影响占比增大。[1]网络已经像树根扎进土壤般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透过网络大学生了解到社会热点事件, 掌握网络流行语言, 被称为是跟得上潮流的大学生, 但网络这把双刃剑, 像玫瑰一样, 传递芬芳的同时也带着锋利的刺。 本文对网络带给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作出分析, 目的在警示学生恰当地使用网络。

1网络社会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

1.1 网络社会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 增加学生的社会参与度, 提高了学生生的社会责任感。上网成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必做事情, 在信息传递如此高效的现在来说, 学生在有意识, 无意识地接触社会热点事件, 难免会对其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网络了解社会热点事件很好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大学生对于社会所存在的责任感。

(2) 增加了大学生的骄傲感和幸福感。 “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成功获得2022 年冬奥会的举办权”, “人民币纳入SDR篮子成为世界货币”“国足战胜卡塔尔”等, 这一系列的大事件让大学生感受到国家、社会的繁荣发展, 作为未来祖国和社会的主力军, 这种骄傲感是很有促进作用的, 更加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这些给到大学生的势必是在生活、工作、学习、努力奋斗、刻苦钻研以正能量的形式在传播着。

1.2 网络社会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 降低大学生的安全感。 “疫苗事件”波及18 个省份, 事情经调查后迅速在各大网站、QQ、微信、微博等软件中散播开来, 大学生对此事件的关注度极高, 也表现出对自身安全的担忧。

(2) 扭曲大学生的恋爱观、价值观。 “潜规则”“傍大款”, 这些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相悖的爱情价值观会错误性地扭曲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和金钱观念, 容易导致恋爱行为不当, 动机不纯的错误看法, 甚至会导致意志消沉, 堕落, 迷茫的状态。[2]

2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华语言词库, 增加了情感的多元化表达, 其风趣幽默的呈现也备受大学生的青睐。但随着网络流行语的盛行, 网络流行语交流的隐蔽性和虚假性渐渐暴露出来, 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负面影响。[3]

2.1造成大学生的语言交流障碍, 且没法达到感情上的深层次交流

网络交流平台是一个面向公众的自由平等的世界, 没有约束和监督, 更多的大学生愿意在网上进行交流。 大学生在网络上交流得很流畅, 却惧怕现实生活中的交往, 学生出现各种“宅”, 导致人与人的正面交流出现障碍。 另外网络存在欺诈性和虚假性,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难达到感情的深层次交流, 更别说建立一种长久的友谊。

2.2 网络流行语带有粗俗性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许多带有恶俗、 低级趣味的词语在社会难以得到大众的认可。 一旦大学生们习惯了这些语言的使用, 难免会在日常生活中无意识地使用类似词语, 与他人的交流会受到阻碍, 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

3针对网络影响的应对策略

3.1 学生方面

(1) 正确地认识网络, 对网络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了解。 归根到底网络只是人类进步过程中的一个工具, 其产生的初衷是为了更加高效地学习和工作, 可其潜藏的避害却给学生们带来了危险, 正确地认识网络, 取精华, 去其糟粕, 以正确的方式使用网络。

(2) 提高自身素养, 自觉抵制网络诱惑。 加强自我修养, 自我控制, 自我管理, 自我约束, 参加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 远离网络粗俗的语言, 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3) 增强现实交流, 给网络保留适当的空间。 以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为主, 多与他人沟通, 增广见识, 提高人际关系。明白网络交流的虚拟性, 积极参加校内活动, 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

3.2 学校方面

(1) 占领网络阵地, 推进网络教育。 健全网络教育平台,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适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 根据本校学生的行为活动特点,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从网络平台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看世界, 用科学的视角取舍网络的精华和糟粕, 树立起学生健全的人格。

(2) 优化校园文化, 吸引学生参与校园活动。 学生迷恋网络交流, 一部分原因是校园文化的缺失, 通过健全校园文化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多参加学校文化活动, 调动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 有效地将学生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剥离出来。

(3)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 学校可以适当地利用学生的空余时间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一直处于理论学习的学生来说, 实践技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 即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达到了理论与实际的一体化教育, 逐渐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向社会输送更优质的综合性人才。

3.3 政府方面

(1) 加强网络立法。 首先要规避网络的不良信息, 必须得从源头开始。 法律的颁布可以很好地扼制不良信息的散播, 给学生和大众营造一个干净、绿色的网络世界。 其次对网络的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些“自恃聪明”的人, 政府相关部门要对其做到无死角监督。 利用软件对信息进行过滤处理, 确保最终呈现到大众面前的信息是无公害的。

(2) 健全网络管理体制。 国家相关部门要积极完善网络监管体系, 对网络不良信息在微博、微信、QQ等交流平台上的流传、转发等问题加强监督, 建立和强化消费者的责任意识, 从而减少网络不文明现象的出现。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网络时代, 无处不在的网络, 全面覆盖的校园Wi Fi, 在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帮助的同时, 又像慢性毒药渐渐渗入到他们的五脏六腑, 本文就网络热点事件、网络流行语和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作出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哲漫, 徐丽.论网络文化传播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J].2016.

[2] 刘鑫, 李勇.网络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 2014.

[3] 石乾福.论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J].出版广角, 2015年16期.

上一篇:在押人员健康权益与诉讼效率的博弈——以危重病患在押人员羁押必要性审查为视角下一篇: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