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2024-04-27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通用9篇)

篇1:“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昙华林小学

刘虹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

《镜面对称》属于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通俗地说,“镜面对称”是指相对于一个平面的对称。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指出:“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在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对称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轴对称、镜面对称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人教版二年级教材只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作了初步介绍,其中镜面对称是新增加的内容。

二、目标定位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们制定了以下三个具体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镜面对称的性质。

3、在活动中,感受对称图形的美,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在本节课中,我们紧紧抓住“对称”来展开教学,对于“镜面对称”“对称的性质”都没有对学生明确提出。学生在表述时语言可能不规范,只要大致表达出意思就可以了。

三、学情分析

《镜面对称》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后来学习的内容,它是前一课时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但又不同于轴对称,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对于镜面对称的性质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在“活动”中学习,从体验中获得知识。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首先通过“湖面的倒影”和“室内墙上镜子成像”两幅主题图情景,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倒影”、“镜子成像”现象,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即“镜面对称”。再通过“做一做”的照镜子活动,让学生体会“镜面对称”的特征。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镜面对称”这部分内容不是纯粹的知识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它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教材中已经设计了几种活动,学生在生活中也照过镜子,但在教学中仅做教材中的活动肯定是不够的,而学生又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如何设计更有效、有序、适度的活动成为我们设计时的最大难点。经过我们多次集体备课,逐渐找到一条较为清晰的活动思路,即先让一位学生对着镜子做动作,其他学生看一看、说一说镜子里的他是怎么做的,让他们体会到镜子里外的上下、前后是不变的。再让一位学生做镜子里的老师,既巩固前面所学,又引起新的矛盾冲突,让学生发现镜子里外的左右正好是相反的。接下来,老师和全班学生拿道具做游戏,便于教师反馈。最后,再由同位同学互做游戏,让他们再次获得体验。教学重点: 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教学难点:

体会镜面对称的性质。教学准备:

1、课件。

2、师生分别准备大、小镜子。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课件出示猴子捞月的故事,不出现结局)。他们能把月亮捞出来吗?

二、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①平静的水面就像一个大镜子,能把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水中。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演示课件)

②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噢,我听懂你的意思了,水面上的树和它的倒影,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大小也是一样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课题:对称)

这幅图中还有对称的吗?

③回放课件中的图案,再次体会对称。

④除了水以外,还有什么东西能映照出人或东西的样子?镜子。再来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镜子外面有什么,镜子里面有什么? 镜子外面有人,镜子里面也有人。

镜子外面有开水瓶,镜子里面也有开水瓶,我们就说镜子外面的物体和镜子里面的物体也是对称的。

三、活动体验镜面对称的性质:

你们照过镜子吗?我们今天在课堂上也照一照。

①老师先请一个同学来照镜子。其他同学仔细看,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请你拍拍手,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请你举起两只手,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请你举起一只手,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请你向前走一步,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请你向后退一步,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请你蹲下去,再请你站起来,镜子中的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体会?

我和镜子中的我是对称的。我向前,镜子中的我也向前。我向后,镜子中的我也向后。我向上,镜子中的我也向上。我向下,镜子中的我也向下。

②游戏:请一个同学来做镜子里的老师。我一边说一边做,你也一边说一边做。如果他做对了也说对了,请你们拍三声掌。

我笑嘻嘻。我做下雨了。我做拍拍肩。我做两手叉腰。我出左手。

掌声不太热烈,为什么呀,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做才和老师是对称的?

让学生体会我和镜子里的我是面对面的,我们的左右正好是相反的。我出左手,镜子里的我出右手;我出右手,镜子里的我出左手。

③现在老师想和全班同学一起做游戏,我要拿道具一本书和一支笔,那你们呢?

师左手拿书右手拿笔,再交换书和笔做一遍游戏。④生生互动:同位同学互相做这个游戏。指名表演。

四、练习

1、完成71面练习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71面练习第5题。你发现了什么?

3、完成71面思考题。你知道真正的时间吗? 自己完成思考题,对答案。

五、小结

通过今天学习,你还知道了什么?

六、再次演示课件,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

篇2:“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镜面对称 》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9——71页的内容,属于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教材非常简洁,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湖面倒影和照镜子的情境开始引导学生了解镜面对称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这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多见的,以此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几个“照镜子”的练习,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和镜子打交道,他们已经完全知道镜子是可以成像的。但对于镜子成像的特点,学生还不是完全了解,毕竟我们面对的只是一群7周岁多一点的孩子,想了解并完全理解“镜面对称”的特征就成了学习的一大难点。本课的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发现镜子成像的特点,明确镜面对称的性质。整个教学过程以教材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多种多样感悟情境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镜面对称”特征。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观看动画片《骄傲的孔雀》:孔雀很骄傲,总以为世界上他最美丽。一天,他在湖边散步,看到湖里有一只孔雀和他长得一模一样,他很生气,结果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提问:孔雀怎么会掉到水里的?你们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师:岸上的孔雀和他的倒影一模一样,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对称

师:这种对称现象你还在哪儿见过?

2、欣赏倒影《建德风光》 师:要求仔细观察,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对称现象就轻轻地和同桌说一说。集体交流,汇报。

小结:岸上的景物和水面上的倒影一模一样,镜子外和镜子里的景物一模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镜面对称。补充板书:镜面。

新叶古民居 龙舟漂流

白沙大桥 新安山水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活动总是依托于具体的学习环境之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知识水平,以生动的动画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在出示课题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先出示“对称”。接着请学生欣赏了熟悉的建德风光,创设了美丽的生活情境,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美的神韵,而且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然后在板书上补充上“镜面”。情境创设中通过大量的感知和生活的交融,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积极探索。

(二)、创设实践情境,自主探究新知

1、猜测判断

面对镜子跳《兔子舞》,我们的前后、上下、左右位置会不会改变? 边跳边念节奏:前 后 | 前前 前 | 左 左 | 右 右|

2、验证猜想

面对舞蹈室大镜子,合着音乐跳《兔子舞》,同时观察镜子里的“我们” 前后、上下、左右位置是否有变化。

3、汇报观察结果:

4、再次验证

小结:照镜子时,镜子里前后、上下不变,左右相反。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为学生创设的实践操作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感受数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针对照镜子前的种种猜测,我带领孩子走进生活,通过有趣的实践活动跳《兔子舞》,使学生在快乐、有趣的实践活动情境中初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让他们真真实实地体验到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直观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学生在实践操作情境中经历了“猜测判断——验证猜想”的自主探究过程。

(三)、创设模拟情境,巩固内化新知

1、师生面对面跳韵律操《幸福拍手歌》

师:老师想跳《幸福拍手歌》,你们当镜子里的我好吗?请你们边跳边想:你先出哪只手,老师先出哪只手,为什么?第二遍同桌面对面跳,再次模仿照镜子。

韵律操《幸福拍手歌》的大致动作如下:向前平伸左手,平伸右手,左手搭右肩,右手搭左肩,左手向上伸,右手向上伸,拍手,左手搭左肩,右手搭右肩,左手叉左腰,右手叉右腰,伸左手,伸右手,拍手。

师生边跳边说出自己的位置,如:师:左手,生:右手;师:左肩,生: 右肩„„

2、交流汇报 同桌交流。

3、练习(从实践到图片)出示图片,潘雅芝用哪只手写字?

潘雅芝用()手写字。唐雨婷用()手拿书。

4、集体交流。设计意图:课堂中我采用模拟照镜,跳韵律操等一系列模拟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直观感知镜面对称的特征。学习资料采用班级里学生的照片,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再现生活中的画面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习,使原本抽象的知识简单化,趣味化,没有枯燥的说教,有助于学生轻松学习。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观察并记录镜子里外的时间。

2、练习:小华把闹钟拨到9时,对着镜子,小华发现11时变()时,6时变()时,如果小华看到镜子里闹钟指向4时,实际是()时。

3、交流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记录找规律

实 际 时 间: 9时 8时 5时

镜子里的时间: 3时 4时 7时

关系式: 9时+3时=12时 8时+4时=12 时 5时+7时=12时

实 际 时 间: 6时 12时 5时30分

镜子里的时间: 6时 12时(0时)6时30分

关系式: 6时+6时=12时 12时+0时=12时 5时30分+6时30分=12时

6、根据规律再次进行练习

小华把闹钟拨到10时,对着镜子,小华发现10时变()时,5时变()时,如果小华看到镜子里闹钟指向8时,实际是()时。

设计意图:认识镜子里的时间一般有两种方法,1、照镜子,2、沿对称轴画出时针和分针,再认出时间。可当出现以上没有钟面的练习时,可以把钟面画出来,再用以上两种方法解决,但这样很麻烦,但不这样除非学生具备很强的空间观念,把他想象出来。但这对于只有7周岁的孩子来说太难了。我创设了这一开放的情境。我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认知水平,为其创设成功的条件,创设开放的情境,为学生个性的展现提供机会,想方设法使其成功。

(五)、拓展作业

篇3:“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机械产品日益精细的要求, 对机械产品提出了高尺寸精度、高形位公差、高表面粗糙度、高效率的加工要求;为此, 设计出合适的加工刀具, 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技师学院数控车工实训教学中, 保证学生对高质量机械零部件的加工技能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超精密加工的教学中, 对于有色金属材料工件, 一般不宜采用磨削方式进行加工, 适宜采用车削加工的实际验证。

高质量的机械零部件的加工, 需要加工系统诸多因素的共同保证, 设计或选用合适的刀具是必要的保证之一。

1 对高表面粗糙度值和高精度零件车削加工中刀具的设计

在数控车工教学实训中, 对于高技能操作人员的高质量实训, 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 结合校企合作有关企业的要求, 在数控车工实训中, 安排了材料为有色金属、工件直径Φ28、表面粗糙度为0.025 (镜状光泽面) 、直线度3级精度 (≤1.5微米) 、圆度和圆柱度均为4级精度 (均≤1.5微米) 、尺寸精度IT5 (IT0.009) 的练习工件进行编程加工训练。

为保证加工各项精度要求, 采取了以下措施。

1.1 选用合适的刀具材料

因为被加工材料为有色金属, 加工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值、各项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均较高, 为此初步选取金刚石刀头作为车刀切削部分的材料。

金刚石刀具的分类:

(1) 天然金刚石刀具主要用于紫铜及铜合金和金、银、铑等贵重有色金属, 以及特殊零件的超精密镜面加工, 如录相机磁盘、光学平面镜、多面镜和二次曲面镜等。但其结晶各向异性, 刀具价格昂贵。

(2) 聚晶金刚石PCD的性能取决于金刚石晶粒及钴的含量, 硬度可达8000HV, 为硬质合金的8~12倍, 刀具寿命为硬质合金 (WC基体) 刀具的10~500倍。主要用于车削加工各种有色金属如铝、铜、镁及其合金、硬质合金和耐磨性极强的纤维增塑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木材等非金属材料。切削加工时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加工条件取决于工件材料以及硬度。PCD刀具与有色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间的亲和力很小, 在加工过程中切屑不易粘结在刀尖上形成积屑瘤。由于其结构是取向不一的细晶粒金刚石烧结体, 虽然加入了结合剂, 其硬度及耐磨性仍低于单晶金刚石。

(3) 人造聚晶金刚石复合片 (PDC) 性能和应用接近PCD刀具, 主要用在有色金属、硬质合金、陶瓷、非金属材料 (塑料、硬质橡胶、碳棒、木材、水泥制品等) 、复合材料等切削加工, 逐渐替代硬质合金刀具。由于金刚石颗粒间有部分残余粘结金属和石墨, 其中粘结金属以聚结态或呈叶脉状分布会减低刀具耐磨性和寿命。此外存在溶媒金属残留量, 溶媒金属与金刚石表面直接接触。降低 (PDC) 的抗氧化能力和刀具耐热温度, 故刀具切削性能不够稳定。

(4) 金刚石厚膜刀具 (TDF) 制备过程复杂, 因金刚石与低熔点金属及其合金之间具有很高的界面能。金刚石很难被一般的低熔点焊料合金所浸润。可焊性极差, 难以制作复杂几何形状刀具。

1、紫铜垫片, 2、金刚石刀头, 3、压板, 4、紧固螺钉, 5、刀杆

(5) 金刚石涂层刀具可以应用于高速加工, 原因是除了金刚石涂层刀具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外, 金刚石涂层工艺能够制备任意复杂形状刀具, 用于高速加工例如铝钛合金航空材料和难以加工的非金属材料如石墨电极等。

综上所述, 选用PCD车刀, 利用金刚石优良的红硬性和耐磨性, 在高速精车有色金属时, 可极大地减少切削变形及刀具的磨损, 以获得高质量的表面粗糙度、高尺寸精度和高形状精度。

1.2 切削用量的选用

根据在工厂的工作经验和校企合作的企业反馈的信息, 选用的切削用量如下:

切削线速度ν应当取200~300m/min, 因数控车床主轴最高转速所限, 取ν=60~70m/min。

进给速度f=0.01~0.04mm/min (修光刃较宽时, 可取较大的进给速度)

切削深度αp=0.002~0.003mm

1.3 刀具结构、刀头安装方式和刀头几何角度的设计或选用

1.3.1 刀具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刀杆选用45#钢制成, 热处理硬度38~40HRC, 以保证有充足的刚性、弹性、韧性和屈服强度。

1.3.2 金刚石刀头在刀杆上的固定设计有二种方式。

(1) 对于一般的外圆刀及镗刀, 可用螺钉、压板将刀头固定在刀杆上 (如图1所示) , 为了提高刀头夹持的稳定性, 可在刀头下垫上0.1mm厚的经过退火处理后的紫铜皮, 经过实际验证, 效果优良。

(2) 对于采用机械夹固方式较困难的小孔镗刀, 可先用502胶水将刀头粘接在有预设位置的刀杆上, 然后再用环氧树脂胶封。

1.3.3 刀头的几何角度的设计 (如图2所示)

(1) 常用角度的设计

为了增加刀头的强度和刃磨方便, 可取前角=0°, 但在加工薄工件时, 为了提高刀头的锋利、减小切削力, 可取前角=6°。

主后角越大, 刀刃越锋利, 但是主后角过大, 将降低刀刃的强度, 为此选取主后角=6°, 以满足切削的强度和使主切削刃尽可能的锋利。

副后角一般不具有切削能力, 只要在车削过程中不出现干涉现象即可。为了便于修磨刀头, 副后角=6°, 以满足不会发生干涉和提高刀头的刚性。

主偏角用于切削和切削力的分配, 因为是精密加工, 车削量很小, 保证刀头的刚性和提高切削率是主要的要求, 所以主偏角=30°, 以保证刀头的刚性和提高切削率。

负偏角在不降低刀头刚性的基础上, 用于削平切削的凸峰, 以保证表面粗糙度的数值要求, 所以副偏角=30°, 以保证刀头的刚性和削平切削的凸峰。

刃倾角=0°, 以保证刃口的刚性和切屑的排向。

(2) 修光刃角度的设计

前角与 (1) 相同。

修光刃与主切削刃之间有0.1mm的过度刃, 主偏角=6°, 以满足主切削刃到修光刃之间切削力的过渡, 提高刚性, 提高表面质量, 减少切削力。

修光刃与副切削刃之间有0.1mm的过度刃, 副偏角=6°, 以满足修光刃到副切削刃之间切削力的过渡, 提高刚性, 削平切削槽的凸峰, 提高表面质量, 减少切削力。

修光刃宽0.12~0.16mm, 后角=5°, 以提高修光刃刀刃的刚性, 削平切削槽的凸峰, 提高表面质量, 减少切削力。

修光刃的刃倾角=0°, 以达到削平切削槽的凸峰, 修光已加工表面的目的。

修光刃的表面粗糙度应达到0.006mm (镜面)

车刀刀头其它的设计角度如图2所示。

1.4 实训效果

经过数控车工一体化实训, 对不同人员、不同数控车床加工的数百件工件经过抽样检测, 表面粗糙度可以稳定地达到0.025um, 个别的表面可以达到0.012um (雾状镜面) , 直线度、圆度和圆柱度等几何形状偏差可以稳定的达到1um, 个别的工件可以达到0.5um。

经过数控车床操作人员对车刀材料的选用、刀具的设计、车削参数的选用, 经过镜面车削实训教学, 解决了高技能型学员在数控车工加工教学中遇到的不宜用磨削、研磨加工有色金属方面超精密加工的问题, 同理也按照设计的刀具的参数, 学习了对成型车刀整体的选用过程, 即:成型车刀要满足刀具的设计要求。

2 加工时的几点注意事项

(1) 车刀刃磨时, 必须保证修光刃平直, 使其在切削过程中真正起到修光作用。

(2) 装刀时, 必须使刀尖与车床主轴轴心等高, 以免影响工件表面素线的几何精度。

(3) 数控车床必须满足刚性好、传动平稳、振动小, 主轴的径向回转精度应当高而稳定, 轴向跳动在1um以内。实训车间的数控车床经过测验, 满足其要求。

(4) 车削过程中, 必须采用清洁的5号锭子油作为切削液, 以免产生刀瘤, 影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

(5) 由于金刚石刀头性脆、韧性差, 与铁的亲和力大, 在高温下容易碳化, 所以不宜加工黑色金属。

(6) 刃口表面粗糙度应当达到0.012um (雾状镜面) , 修光刃表面粗糙度为0.006mm (镜面) 。

(7) 金刚石刀具的价格较贵, 并且刃磨困难。

3 结束语

文章对不适宜用磨削等方法加工的有色金属和高精密、高表面粗糙度的加工进行了尝试, 对操作者的数控编程和操作没有较高的技术要求, 只是对刀具的整体设计进行了优化、经过对刀具的设计教学, 使操作者会按照自己设计的刀具样品, 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的成型刀具, 由此达到满足工件加工各项精度要求、生产效率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宗泽.机械设计实用手册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王英杰, 金升.金属材料及热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篇4:《镜面对称》教学案例与反思

数学的学习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镜面对称》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个难点,而让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利用学生好玩的天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也是在玩中学到了镜面对称中所蕴含的知识。

[片段一]分组活动:照镜子(分两次)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上课。”说完,我带着疑惑的学生,来到了学校的大厅。“这节课,我们就对着大镜子上课……”还没等我说完,他们就开始叽叽喳喳、挤眉弄眼,一下子兴奋得不得了。

“每人到镜子前做几个动作,你喜欢做什么动作 就做什么动作,边做边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照镜子,并汇报自己初步观察到的现象:

生1:我发现我点点头,镜子里的我也点点头。

生2:我发现我挥挥手,镜子里的我也挥挥手。

生3:我发现我跳一跳,镜子里的我也跳一跳。

……

[这样的情境引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对于儿童,他们首先接受的是具体形象,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如果硬塞给他抽象的知识,他就体验不到学习的过程,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没有一点益处。]

[片段二] 进一步体验镜像的特点。

师:请大家再到镜子前做做动作,可以前后走走,也可以上下动动,还可以左右伸伸,看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再次到镜子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做动作,并仔细观察,发现特点。小组交流,再次汇报:

生1:我发现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我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后退一步。

生2:我发现我把手举起来,镜子里的我也把手举起来;我把手放下去,镜子里的我也把手放下去。

生3:我发现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我也伸出左手。

生4:不对,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我伸出的是右手。

师: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呢?请生4当镜外的人,生3当镜内的像,表演给大家看看好吗?(并请生4边表演边向生3提问。)

生4:我伸出的是左手,请问你伸出的是哪只手?

生3:是右手。

生4:如果我伸出右手呢?

生3:我应该伸左手。……

[这一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活动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课上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浓厚,不但完成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爱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那怎样让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想办法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体验学习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真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本课中我故意给学生创设了一次玩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玩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景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在玩中产生求知的欲望。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本节课不但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且使学生的表现欲得以充分地发挥,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上如果我们常在“玩”上下工夫,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生就不会觉得40分钟时间的漫长,相反他们的注意力会很集中,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篇5:《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中第69页的例题3和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照镜子实践活动,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镜面对称在镜面成像时所发生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大镜子一面、小镜子每人一面,反写的数字、文字、算式卡片,半个图案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片,钟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巧用情境,感受镜面对称现象的存在

1、欣赏“倒影”,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倒映水中的湖光山色”,即课本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说出主题图中见到的景色:“山的倒影、树的倒影、房子的倒影、船的倒影、鹅的倒影……”

2、巧用情境,提出问题

师: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类似“映在水中山色”的现象。(生:镜子里。多媒体出示:“映在镜子里的擦桌子的男孩”,即课本第二幅主题图)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中的数学)你们想知道镜子中有哪些数学吗?你们先想一想并提出你最想知道的有关镜子中的数学问题?

【评析】课伊始,趣亦生。一段“倒影”欣赏,再现了生活中“倒影”、“镜子成像”现象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数学经验提出“镜子中的数学”问题,如此导入新课,有趣而自然。

二、照镜实践,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

师:镜面对称现象有什么特征呢?我们通过“猜测判断”和“演示验证”两个活动来理解并作出归纳。

1、猜测判断

课件出示题目:

(1)男孩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男孩(向前或向后)走一步。举起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举起或放下)双手。

(2)女孩左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拿着一支铅笔;镜子里的女孩(左手或右手)拿着一张纸,(右手或左手)拿着一支铅笔。

2、演示验证

(1)看课本验证。学生学习课本“做一做”中的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

(2)照镜子验证。

活动要求:对你猜测判断的结论进行验证,可以个人单独进行也可以数人合作攻关。

汇报演示:通过在讲台上的大镜子前表演让大家清楚地看到,从而验证你的观点,大家作评判,也可提出质疑。

大家看到的演示:男孩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男孩也向前走一步;男孩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男孩也向后退一步,男孩举起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也举起双手;男孩放下双手,镜子里的男孩也放下双手。(板书:前后、上下——不变);女孩左手拿着一张纸,镜子里的女孩变右手拿着一张纸;女孩右手拿着一支铅笔,镜子里的女孩变左手拿着一支铅笔。(板书:左右——变)。

3、归纳特征

照镜子时,镜子外的物体和镜子内的成像前后、上下——不变,但是左右相反发生变化,这就是镜面对称现象。 (板书补充课题“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

【评析】“猜想——验证——归纳”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镜面对称现象的表象。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多种方法验证镜面对称现象的判断猜想,让学生感知、理解、体验镜面对称现象,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与大胆尝试的能力。

三、多种练习,拓展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练习1:“镜面对称”课中操。

教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边表演边对口令:师:我蹲下。生:我们也蹲下。师:我起立。生:我们也起立。师:我向前走。生:我们也向前走。师:我向后退。生:我们也向后退。师:我左手摸摸耳。生:我们右手摸摸耳。师:我右手拍拍脸。生:我们左手拍拍脸。师:我抬左脚踢踢腿。生:我们抬右脚踢踢腿。师:我抬右脚踢踢腿。生:我们抬左脚踢踢腿。师:我的左手侧平举。生:我们右手侧平举、……

练习2:还原“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

学生每人一套卡片,卡片内容如下:

让学生想出还原办法:拿镜中汉字、镜中数字,镜中算式镜中钟面时间再照镜子,可以还原出原来的汉字、数字、算式、时间,即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

练习3:利用镜子找另一半。

出示半边的蝴蝶、天坛、青蛙、雪花等图案(课本第71页第4题),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讨论:轴对称与镜面对称有什么区别?

练习4:说一说,看一看。

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镜面对称的现象?

看一看:(观看课件:青印溪十里平流风光)这些溪中的倒影也是镜面对称的现象,由于镜面与物体的位置、角度不同,镜面成像的特征也会有所不一样。我们今天学的镜面对称,镜面与物体的位置、角度是怎样的?

【评析】本环节练习,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通过变式练习、对比练习,做、写、说等多种练习形式,拓展了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这样的练习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开放性。它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还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数学是生活的需要”。

四、回顾总结,反思学习镜面对称现象的收获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镜面对称,你们学到什么知识?是怎么学会的?有什么体会和收获,有什么疑问要解答?

2、我们可以利用镜面对称的现象帮助我们纠正坐姿、站姿、写字姿势等。

篇6:《镜面对称》教学反思

一开始让学生看一个《猴子捞月亮》的故事,通过情境提出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引出课题,接着让学生拿镜子自己照一照感受一下镜子照出的像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镜面对称的特点——像与物体前后上下方向不变,左右相反。然后通过让学生出来对镜子照一照、两个学生一个扮照镜子,一个扮演镜像来验证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同时也解决为什么左右方向相反难点(因为它们是相对的)。接着做两个小练习来了解一下他们对学习重点的掌握情况。接着问:是不是只有人照镜子时才会有这样的特征呢?通过这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个汉字、数字、算式在镜子上照一照,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在镜中的镜左右方向相反了。然后做一些抢答题,出示镜面数字、汉字、算式,让学生说了原来的数字、汉字、算式,重点分析6、9的镜像与原来数字的对比。在这个练习中出现了一个钟面,开始引出这节课的难点——看镜面时间写实际时间,但在这里花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把这个难点解决,导致这节课精心准备好的图片欣赏环想,镜子的作用,课后拓展题没有按时完成。

回想这节课,一直都很顺,为什么难点没有解决?我反思原因可能是在定钟面时间这个环节里,我没有遵循从浅入深原则,一下子就出示一个镜面上是7:05分的钟面,把学生一下子难住了,我就让学生在我下发已画了刻度线的钟面上写画时针和分针,然后有镜子照一照,看看有什么发现?但是还有大部分学生没有理解过来,结果在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也没讲好。后来评课时,他们的建议是我的难度太大了,应先出示一个整时的钟面,让他们先学会看时针如何变化,让出示一具半时的钟面,让学生看一看时针不是对准数字时又怎样看,这样让学生学会看简单的再出示我所说的7:05的钟面,这样会好理解一点。想一想,他们讲得有道理。

在听了邓老师上这节课后,又让我找到我设计这节课上的不足了。她的设计跟我的基本上一样,不同点就在于他的练习上有创新。他在设计看镜面上的汉字、数学、算式,写回实际的汉字、数学、算式这个环节里,他不是出示镜面字就让学生说实际的字,而是出现实际的字,让学生从两个好像都是镜面里的字中选一个,这样学生就真正掌握了知道才会分析找出正确答案了。由于难度提高了,邓老师没有采用我原来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一个汉字、数字、算式在镜子上照一照,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物体在镜中的镜左右方向相反了这个环节,而是直接让学生选,结果他在这里花的时间较长,我想这里如果采用我先学后练习,练习采用邓老师的设计,这个环节就很好了。在这节课里,邓老师在讲钟面时间这个环节里吸取了我上次的失败教训,把钟面时间的难度分散,但上的效果还不是很理想,通过自己上的体会和听课的感觉,发现原来可能是我们设计的多媒体课件里的镜面时钟不明显,导致学生以为看到的就是一个实际的钟面。在后来的评课里,我们一致认为要有一个情境明显地看到有一个镜面里时钟,这样学生才不致于写出钟面时间就以为是实际的钟面时间,并且还要准备一个大大的教具钟,这样便于验证给学生看。

通过再次的备课,听了谢老师的课后,我终于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难点了。谢老师创设情境,出示了一张相片,并告诉学生这是去一个朋友家照的,你们能从这个镜子里的钟面看出我是什么时候拍的吗?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了题意,并能说出正确的实际时间了,谢老师如果这个钟面只有刻度没有数字人们看吗?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总结出如何看钟面的时间——根据镜面对称的特点,左右方向相反,只要在另一边对应位置画了实际的时针和分针位置就行。

篇7:《镜面对称》教学反思

为了学生能真正理解镜面对称现象,并掌握其特点,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是通过亲身感受和游戏进行教学的,可以说学生一直是在玩中学,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掌握了镜面对称中所蕴含的知识。

课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类似于猜谜语的情景:老师去朋友家做客,在做客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老师在朋友家发现了和老师一模一样的人,我们的行为、长相都一样,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一下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直接引入本课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篇8:“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一) 研究对象

由于笔者在陇南徽县麻沿初级中学支教, 所以选取了八年级两个教学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将8.1班29人设为对照班, 8.2班30人为实验班。利用SPSS软件对两班学生形体特征、身体素质测试后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两班学生无明显差异 (P﹥0.05) , 属于可比性样本。 (如表1)

(二)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需要, 以“反馈教学法”“镜面反馈训练”“太极拳”“教学方法”“套路”这五个词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相关文献检索, 经过筛选, 选择36篇期刊论文, 3篇甘肃省有关太极拳教学的硕士论文, 查阅了甘肃图书馆、兰州市图书馆、有关太极拳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书籍27册, 为文章的撰写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也为本研究的内容和思路提供了方向和撰写角度。

2. 问卷调查法:在镜面反馈训练的教学实验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59名学生, 针对学习兴趣、信心、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59份, 收回59份, 回收率1 0 0%, 有效率1 0 0%。

3. 实验法:

试验时间:从2016年3月7日至2016年4月29日, 为期八周, 每周3节课, 共24课时。

试验地点:陇南市徽县麻沿初级中学教学训练大厅。

实验仪器:三面1.8×3.6的穿衣镜 (安装在教室的墙面上, 便于实验组的学生观察自己的动作, 及时纠正和改进动作) 、一台得胜E160W无线扩音器 (带USB插口和便携式话筒, 便于插优盘播放太极拳音乐和老师讲解动作用) 。

实验的施加因素:对照班和实验班均按照兰州市46中学24式简化太极拳校本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授课, 两个班教学均由本人承担。教学时数相等;每节课教学内容、练习次数、强度均相同。区别在于实验班的学生在跟随老师学练的过程中, 老师允许学生有意识地观看周围的平面镜, 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动作并纠正。使学生的动作达到正确规范, 连贯自如, 虚实分明, 手眼协调。对照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不介入镜面训练

评分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分, 把技术评分分为5档次, 请9名教学经验在10年以上的骨干教师, 在实验前后对每位同学的24式简化太极拳演练套路进行技术评分, 两次评分标准一致。 (结果如表2)

评分标准:A优秀90分以上, 动作规范, 方法清楚, 劲力顺达, 虚实分明, 手眼协调配合, 熟练完成套路;B良好80分以上, 动作规范, 方法清楚, 劲力比较顺达, 手眼有配合, 能较熟练地完成套路;C中等70分以上, 动作比较规范, 方法比较清楚, 能较熟练完成套路;D及格60分以上, 动作无大错误, 方法比较清楚, 演练时虽有短暂遗忘和动作不协调现象, 但动作僵劲不太明显, 能独立完成套路 (遗忘不超过两次) ;E不及格60分以下, 动作不规范, 方法不清楚, 套路不熟练 (不能独立完成套路) 。

试验目的:测试对比分析学生在镜面反馈训练法实验前后对24式简化太极拳套路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在学习兴趣、信心、态度、满意度方面是否明显进步, 以此确定镜面反馈训练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效果。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一) 简化太极拳实验前后套路掌握的等级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个班在24式简化太极拳实验后套路整体演练都有所提高, 但实验班的学生套路演练的规范度、熟练程度、流畅度, 虚实分明程度上提高幅度明显大一些。

(二) 实验前后对学生的主观认知及心理影响的比较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 由爱好而产生愉快的情绪;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心理;态度又决定人生。所以通过间接形式测量和考察来分析和比较反馈教学法在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中教学效果, 从而做出统计分析及有效检测。

图 (3、4、5、6) 实验结束后各项对比, 从以上的对比来看, 运用镜面反馈训练教学对初中生在24式简化太极拳套路的学习中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 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促进中学生积极思考、善于总结,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镜面反馈训练教学方法在太极拳教学中效果明显且高效, 值得推广!

三、结论与建议

镜面反馈训练教学方法在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中运用效果显著, 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套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还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 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观察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采用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自身业务水平, 积极主动地研究新的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实时对镜面反馈教学方法进行阶段性评价, 营造平台让学生对教学成果进行展示,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镜面训练法延伸到课下时间, 自主练习, 为培养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摘要:所谓镜面反馈训练法是指学生在舞蹈房内或训练馆里, 面对镜子, 通过视觉器官对自己的动作形成印象, 然后观看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动作, 将自己的动作和其他的动作进行对比, 然后互相纠正和学习, 一方面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动作, 另一方面便于相互观察和指正。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在24式简化太极拳教学中,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练习, 观察组采用镜面反馈训练。学生可以在学练太极拳的过程中一边跟随教师练习, 一边有意识地通过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动作并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纠正。结果表明观察组套路演练上 (连贯性、协调性、流畅性、规范性) 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学习兴趣、学习的效果满意度、学习自信心、学习态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

篇9:镜面对称,你了解它吗?

关键词:小学数学;镜面对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01-01

镜面对称是一种物理现象,在新课改中,它出现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本上。教材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依据教学参考书中的一句话:“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而进行引导学生认识镜面对称现象。课本中所出示的均是人照镜子的图,但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是一些实物照镜子,这时教学出现问题。试问我们教师只是本着教学参考而教吗?这样的教学是否肤浅?学生,教师是否对镜面对称的认识是混沌不清呢?答案好似不言而喻了。笔者就自己的粗浅认识来与大家交流对这一部分的研究。

一、什么是镜面对称

我们的教学参考中对镜面对称有一定的阐述;镜面对称、也就是相对与一个平面形成的对称,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起来比较方便。其中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这是最常见的两类镜面对称。

但笔者认为要想清楚的认识镜面对称,那就要先明白对称的意义。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一点、直线或平面,在形状、大小、长短和排列等方面都相等或相当,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镜面对称是物体,图形的某一个面或某一点以法线为对称轴一一对应。(此概念源于高一课本B版必修)

二、镜面对称的几种情况

照镜子是多么平常的一件事。我们所有的人都会照镜子。但镜面对称有几种不同情况,这可能是许多人没有留意到的。

1、具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照镜子。当具有生命的人或动物照镜子时,镜面对称具有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的特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此时、无论照镜子的人,还是旁观者的人都是以镜子前实像的视觉点为出发点去观察去判断。

2、不具有生命的物品照镜子。当我们拿一个不具有生命的物品去照镜子,此时我们会发现镜外的实物与镜子中的镜像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没有发生左右位置相反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事实上,很简单因为我们观察的视觉出发点是我们(旁观者)

3、不具有生命的特殊物品照镜子。不具有生命的特殊物品的镜面对称现象是报纸上的字、钟表上的数字、书上的字等,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数字、字它们在照镜子的时候后面有背景,这样的镜面对称就具有左右位置相反的变化。

三、镜面对称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尽管也有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但一般安排在高年级出现,并局限于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现在则加强了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以及画轴对称图形的内容。教材还增加了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内容,使对称现象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显得更加丰富、充实。

在第一阶段,为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从而能以新的视角去观察物体,研究图形,体验它们的对称美。教材一般都会给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对称物体,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从对称的视角去重新认识平时经常看到的物体。然后再通过折纸、剪纸等活动,引出轴对称图形。这里,教材由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但不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有关内容)。

教师应提供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物体、一些图形、一些交通标志,以及英语字母,或者一些国家的国旗,让学生观察、判断。提供这些素材的意图,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多样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只要注意观察,经常能看到;二是通过一些交通标志或一些国家的国旗,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三是体会对称美,体会生活中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对称物体、对称图案,培养对数学的情感。显然,从一开始就落实教材的这些编写意图,不但能使图形变换内容的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数学其他内容的学习,也是一种促进。

镜面对称同样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在儿童生活里(如照镜子),在童话故事里(如猴子捞月亮),在大自然里(如湖面的倒影),甚至在语文课文里(如水平如镜),都不乏这种现象的实例。这方面的很多实例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在第一学段就引入镜面对称,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然而,镜面对称与轴对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联系在于两者都改变图形的方向,如左右互换。区别在于镜面对称严格地说是一种物体或图形关于某个平面的对称,而不是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上面提到的照镜子,是相对于竖直平面的对称;水面倒影是相对于水平面的对称,这是两种特殊的也是最常见的镜面对称。如果在纸上画一个图形,旁边竖一面镜子,则随着镜子摆放位置、角度的变化,图形(镜面对称的“像”)的变化非常多样,对学生来说可谓变幻莫测。所以,一般只是让学生在照镜子的活动中,通过比较镜子内外人与像的位置关系,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至于“镜面对称”、“平面对称”等名词以及镜面对称的性质,教材都不会涉及。

第二阶段关于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主要内容一是从折纸或观察入手,找到并画出一个图形的对称轴。二是借助方格纸观察并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如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进而根据这个特征,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也就是先根据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确定图形另一半的顶点,再把轴对称图形画完整。显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关键,在于掌握对应点的规律。

镜面对称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讲起来比较困难,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笔者建议教师讲授镜面对称时要把难度降低,一方面要查阅一些有关资料,借鉴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少走一些弯路,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自己觉得怎么容易理解就怎么讲给学生。边学习,边琢磨,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上一篇:某月份教师工作总结下一篇:五员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