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材拓展写话训练

2024-05-10

利用教材拓展写话训练(精选7篇)

篇1:利用教材拓展写话训练

利用教材,拓展写话训练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美国神经外科专家怀而德.彭菲而德说:“儿童在9岁至12岁以前,是学话的专家。”针对传统作文教学问题训练单

一、表达形式僵化的特点,新课程作文教学将视角转向了“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可以说,新课标的出台为作文教学改革吹进了一股春风,学生敢于在习作中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了,想象丰富了,手脚放开了。但由于过于鼓励学生放胆,教材中又淡化了能力这条主线,学生习作中的错字、病句多了,语言也不规范了。因而,如何在低年级引导学生过好语言关,夯实语言基础,使习作训练过程即“实”又“活”,成了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教科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就我两年来的语文教学,我深深的感觉到一二年级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可以说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都可以成为学生写话训练的范例,此时教师应将课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例子,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写话训练。

一、模仿训练

朱作仁先生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在模仿中不断增加创造因素,在创造中难免留有模仿的痕迹,即使作家也不例外。”当然,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应重在鼓励学生动笔,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写完整通顺的句子,一方面以丰富多采的生活为内容进行一日一句的写话训练。开始时不要有过高的要求,只要学生能动笔写就可以,遵循“起点低、坡度小”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

如在一年级《自己去吧》一文中有一个典型的句子——“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山那边的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我就让学生模仿这个例句自己写一写,学生写了“笔的颜色真多,自己去选吧。”“图书馆里的书真多,自己去看吧。”这已经是从写简单的句子到写比较复杂的句子了。然后再作比较规范的训练,如:练写四素句。丁有宽老师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中讲“四素句”即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记叙文要素的句子。练写之初,可用课文中的句子做例子,使学生认识“四素句”。如:“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去植物园参观。”可将句子作如下分析:今天(时间)一年级一班的同学(人物)去植物园(地点)参观(事件)。这样,学生一般就能理解什么是“四素句”。教师即可引导他们按照这样的形式写句子。练写“四素句”,“四素”要求齐全,意思要完整,内容也应比较具体,反复练习,可为以后的习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模仿就是这样学模仿样,虽然与“创新”似乎不沾边,却是“创新”的起点。

二、拓展训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前人读写实践的经验之谈。然而,人们常喻孩子们的读书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他们或仰头随口唱,或闭目信口流,胡乱念一气,到头来一无所获。老师要做的是变学生的无心读书为有意读书。拓展训练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唯一妙法。

一、二年级的课文中有许多故事情节非常生动的文章,这是现存的训练学生写话的材料。在重点处挖掘,在难点处展开,在趣味处生发,在结尾处续写,这可以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色彩,让学生的思绪飞扬。

如二年级上册《窗前的红气球》一课,在学习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有病的戈里亚,看到同学们送的红气球,你的心情会怎样?你想对同学们说写什么?你又会怎样做?学生写出了很多内容,有的说心情一下子就会特别高兴,在红气球上写上了对同学们表示感谢的话;有的说会给同学们打电话表示感谢;有的说在睡梦中梦到与同学们又生活学习在一起了。在执教《最后一片树叶》一课后,我让孩子们想象,到了第二年春天又会发生什么事情?有的孩子写到第二年春天,小燕子又从南方飞回来了,遇到了大树上长出的新的树叶„„体现了孩子无穷的想象力。

三、续编故事

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听故事并产生编故事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继续编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局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例如,教学《小马过河》时,可在课文的结尾处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小马过河后的情况,孩子们驰骋着自己的想象,续编了一个个内容不同的精彩的小故事。

四、课堂延伸

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是一组写春天的课文。学完本组课文后,我及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春天的气息,发现春天的变化。为了把春天留在教室,我又鼓励学生把春天用图画描绘下来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进行写话训练,然后在班级举办春天画展和“话”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五、问题拓展

新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如,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可以根据课后问题“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写一段话:

“妈妈有办法,她。只要,孩子们。”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柳絮、椰子、凤仙花、椰子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六、词句铺垫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积累的词句还不够多,往往难以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累的词句入手,做好写话的准备。写春天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如,春风送暖、大地复苏、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百花盛开、鸟语花香、芬芳扑鼻、绿油油;还有二年级下册教材综合学习一中的描写春天的词语:春风拂面、春色满园„„我还引导学生说说写春天的句子,如:“万紫千红的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麦苗醒过来了,油菜花开了„„”;“那些野花呀!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呢!油菜花开得黄灿灿的,像一大堆金子一样,发出万道金光”;“柳树在小河边听着春之歌,微风一吹,它摇动起来,像小辫子一样的枝条,好像在说:‘春天真美!春天真美!’”„„有了上面的铺垫练习,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七、画中写话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古诗的一大特点。我认为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还可以提倡“画中写话”的训练,这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还可根据古诗中的图画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从而进一步拓展学习。比如,学生在学完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我要求学生看诗中的插图来编个故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把文中的小孩与蝴蝶嬉戏的经过写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八、内心表白

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一种“心智”运作,它应该是来自于“内驱力”和“原动力”。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必须寻到源头活水,方有清甘的水喝。”那么,作文的实质是什么呢?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一语道破:“它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歌唱出来的。”这里的“心灵歌唱”就是指“精神”劳动、“心智”运作。这是学生内心世界的流露,是“我笔写我心”。虽然一、二年级的学生还小,但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的,教师应该是从尊重生命的高度去尊重他们的感受,那样,从学生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歌才能显得真切、自然,甚至是一种原生态的歌。

比如,二年级下册《树上的橘子》,同学们很喜欢这篇课文。我让他们说说小女孩和她们的舅舅谁做得对,同学们各执一词。让他们写下原因时,学生认为女孩做得对的几乎相同,女孩喜欢长在树上的橘子,因为它是生命。而认为舅舅做得对的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舅舅这样做完全是出于对女孩的爱。这样的答

案真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所以上课时,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将内心的情感在笔端流淌,你如给他一段时间,他会还你一份精彩。

总之,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拓展写话训练的方法还很多,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切切实实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简介:

郭辉,税钢小学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将近两年。在这期间,努力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学习研究新教材,并能够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以说,在如何训练学生写话中下了很大功夫,通过和教材相结合,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现在多数学生对于写话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所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语句比较通顺流畅,而且有了一定的词汇量。但由于自身水平所限,有些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充实完善。

篇2:利用教材拓展写话训练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地“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把课文作为学习语文的例子来教,强化语言实践,以多种形式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一、课堂延伸

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是一组写春天的课文。学完本组课文后,我及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为了把春天留在教室,我又鼓励学生把春天用图画描绘下来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进行写话训练,然后在班级举办春天画展和“话”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二、模仿创新

“模仿”就是学模仿样,与“创新”似乎距离很远,其实它是“创新”的起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如,我在教二年级上册《四季的脚步》一诗每个小节后,都让学生模仿写一写。文中写春天的诗句“溪水唱起了歌儿──丁冬丁冬,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学生仿写成“小鸭子唱起了歌儿──嘎嘎,嘎嘎,小青蛙和小刺猬赶来报到”;“春雨唱起了歌儿──沙沙、沙沙,小草和野花赶来报到”……

三、问题拓展

新教材往往在课后安排了一些拓展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这为教师引导学生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好机会,因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如,学生在学完寓言故事《坐井观天》中小青蛙与小鸟的三次生动有趣的对话后,教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根据书后问题“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进行两方面的写话训练:(1)续编青蛙和小鸟的第四、第五次对话;(2)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又如,《植物妈妈有办法》可以根据课后问题“我还知道别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写一段话:“ 妈妈有办法,她 。只要 ,孩子们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柳絮、椰子、凤仙花等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四、词句铺垫

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积累的词句还不够多,往往难以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积累的词句入手,做好写话的准备。写春天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如,春风送暖、大地复苏、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百花盛开、鸟语花香、芬芳扑鼻、绿油油……我还引导学生说说写春天的句子,如:“万紫千红的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麦苗醒过来了,油菜花开了……”;“那些野花呀! 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呢! 油菜花开得黄灿灿的,像一大堆金子一样,发出万道金光”;“柳树在小河边听着春之歌,微风一吹,它摇动起来,像小辫子一样的枝条,好像在说:‘春天真美! 春天真美! ’”……有了上面的铺垫练习,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又如,学了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和《雷雨》后,我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词语“雷声大作、倾盆大雨、阳光灿烂、随风舞动、乌云漫天、黑沉沉、树枝乱摆、迎面扑来……”等词语描写一段天气变化或写一篇观察日记。

五、画中写话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古诗的一大特点。我认为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还可以提倡“画中写话”的训练,这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还可根据古诗中的图画进行说话写话训练,从而进一步拓展学习。比如,学生在学完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我要求学生看诗中的插图来编个故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把文中的小孩与蝴蝶嬉戏的经过写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另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画画、写话训练。《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是二年级下册中的两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鼓励学生探究发现,教学中应注意教材的实践性。因此,我在学生学完这两篇课文后,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亲自实践,自己去设计一枚邮票,并写出设计制作邮票的经过。自己画风,再写出画风的过程。学生有话可写,且很有新意。

六、续编故事

故事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学生爱听故事并产生编故事的强烈欲望。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故事情节的发展继续编故事,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故事的结局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例如,教学《两只小狮子》时,可在课文的结尾处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懒狮子后来的生活情况,孩子们驰骋着自己的想象,续编了一个个内容不同的精彩的小故事。

七、说写结合

解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不必过于强调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差异,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手写我口”。因此,在写话训练中,要注意说写结合。如,口语交际《夸家乡》在进行口语交际后就可以把它写下来:“我的家乡在 。那里风景迷人,有 ,有 ,还有;那里物产丰富,有,有 ,还有 。

我家乡的变化可大了! 以前,现在可不同了,。”

篇3:利用教材资源, 拓展写话训练

一、模仿结构写话

课文中有许多好的片段值得学生好好体会并开展仿作。有的运用总分总结构, 条理清晰, 中心明确;有的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 具有承上启下、衔接全文的作用;有的运用排比, 使文章层层递进, 气势磅礴……这样优秀的范例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内容、明确中心的同时, 教师一定要指出结构上的特点, 并引导学生仿作。如苏教版第九册《莫高窟》第3自然段就用“总分总”的结构写出了“飞天”的姿态各异, 轻盈别致, 其中更是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产生眼花缭乱的美感。为此, 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仿作, 让学生看一看形态各异的石狮子, 模仿句式整齐、多句联排的特点, 相信写出来的片段一定会令人耳目一新。

二、创设情境写话

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场面描写得生动感人,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有机地组织, 在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性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想象, 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方面创设写话的内容。如苏教版第九册《艾滋病小斗士》极其细腻地描写了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面对生活, 面对可怕的艾滋病, 一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的儿童的动人事迹。其中第4自然段写到:“9岁那年, 当养母带着恩科西到一家小学报名上学时, 遭到全校大多数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反对, 还在当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后来, 由于媒体的干预以及养母的不懈努力, 小恩科西才得以背上书包去上学。”其实, 这就是一个创设情境写话的训练点, 让学生开展想象, 当恩科西背着书包走在路上或来到学校门口时可能发生的情景。可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 先进行课堂表演, 然后用文字描述出来。这样学生不仅开展了写话, 而且进一步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真是一举两得。

三、利用插图写话

苏教版的每篇课文中几乎都有一幅或者两幅精美的插图, 这些插图很好地服务了课文内容, 作为教师要好好利用, 除了帮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内容以外, 其实也可以作为学生写话的好题材。如苏教版第八册《燕子》一课就配备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插图, 教学之初, 先电脑出示插图, 配上舒缓的音乐, 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由于那一单元的习作就是建议春游的地点, 因此学生兴致盎然, 纷纷绘声绘色地描绘画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 即看图写话, “从主要到次要、从植物到动物”的顺序开展写话, 学生一下子便能将图画上的内容描绘出来, 不仅很好地理解了课文第二段春景的描写, 而且为习作打下了基础。

四、体会人物情感写话

写人记事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较多, 这类课文大多人物形象鲜明、情感动人。教学这类课文要把握文中人物的情感, 但由于学生年龄小, 生活经验少而常常难以到位。那么进入人物内心世界、进行换位体会,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同时也为写话提供了素材。如苏教版第九册《嫦娥奔月》中塑造了一位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嫦娥。当嫦娥吞下仙丹, 飘飘悠悠飞上蓝天, 越飞越高时, 忍不住回过头来。课文这一段文字优美, 给人无限的遐想。在这个环节上, 教师告诉学生, 此时的嫦娥内心百感交集, 你愿意做嫦娥的知己吗?细细体会一下嫦娥内心在想些什么呢?此时的写话训练使学生走进了嫦娥的内心世界。

五、反馈课文写话

课文中很多精彩的内容, 在学生的写话中可以展示出来。一方面丰富了学生写话的内容, 一方面达到了内化理解的作用。如苏教版第九册《金蝉脱壳》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 不仅篇幅较长, 而且其中内容繁琐, 学生背诵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这两个自然段描写的都是金蝉脱壳最精彩的时刻。这时老师设计一段写话内容:“你觉得金蝉脱壳最奇特动人的地方在哪里?请写出来。”学生便会用自己的话语将蝉尾出壳的情景或者蝉出壳后翅膀颜色、大小变化的情景作为叙述重点, 这样既有效地反馈了课文的学习, 又为背诵打下了基础, 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课外拓展写话

篇4:挖掘文本资源 拓展写话训练

关键词:依托文本;仿写;续写;补写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课程标准把“对写话有兴趣”摆在首位,因为学生一旦对写话产生了兴趣,就会视写话为一种快乐,满腔热情地去写话。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们爱写话、会写话,为三年级起步作文打好基础?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感受到:依托文本,对文本资源进行开发,找到读写结合点,通过仿写、补写、续写等形式的小练笔,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这是打开低年级孩子写话思路、培养写话兴趣、提高写话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依托文本——仿写

低年级教材中入选的课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活泼,是学生模仿的范例。

(一)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学会运用。例如,《日月潭》这篇课文描写日月潭美景运用了许多优美词语,如“树木茂盛”“群山环绕”“风光秀丽”“太阳高照”“蒙蒙细雨”等,使读者如临其境般地欣赏到了日月潭的美丽景色。教学中教师注意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品读训练,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词语还可以描写什么。通过点拨,学生兴致勃勃地说出写话的题材——可以写美丽的河滨公园、家乡的滴水岩等。这时,教师可以再鼓励学生把说的写下来,学生的情绪高涨,写话时也能用上这些词语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又如,教学《阳光》一课,文中排比句很美,“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在诵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阳光还可能洒向哪,会带来什么变化,再设计一个小练笔:

花园里的的鲜花,因为有了( ),更( )。

( ),因为有了( ),更( )。

孩子们纷纷动笔,写出的句子非常优美:花园里的鲜花,因为有了阳光,更美了;果园里的果子,因为有了阳光,更甜了;我们的小棉鞋,因为有了阳光,更暖和了……

(二)以段落为例,学习构段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段落结构相似的特点,挖掘语言训练点,进行写话练习,体会表达方法。如《黄山奇石》一文中具体描写的四块奇石,都是采用“总—分”或“分—总”的写法,先说奇石的名字,再具体介绍奇石的样子;或是先描写样子,最后点出奇石的名字。为了让学生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笔者通过创设“当小导游写解说词”的情境,引导学生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课文只提了名字而未作具体描写的奇石写解说词。因为有了课文作例子,学生仿写得心应手。如有一个学生描写“仙女弹琴”这块奇石就十分形象生动: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石头,远远望去,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手抚一张琴坐在那儿,正在尽情地弹奏优美的乐曲。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弹琴”。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纷纷提笔为不知名的奇石取名并具体描写名字的由来,有的还在文字旁配上形象生动的插图。对孩子们上交的写话本,笔者是这样评价的:“你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小作家,还是一名出色的小画家”,再画上一张灿烂的笑脸或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孩子们拿到批改后的写话本爱不释手,那份成就感有力地激发了他们的写话热情,都在盼着下一次写话练习的到来。

(三)以诗歌为例仿写,学当小诗人

低年级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儿童诗,它们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整体感知语言材料、接受富有诗意的语言熏陶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和再创造。如学习《假如》这首儿童诗,笔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调动他们的情感。当学生在诗人的博爱中受到触动时,我追问:“假如神仙爷爷送你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你能把自己想画的写下来吗?”10分钟的练笔时间,一首首纯真的诗喷涌而出: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一所学校,让他们和我们一样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爸爸妈妈在城里画一座漂亮的房子,他们再也不要去意大利辛苦打工,可以在家天天陪着我(这个孩子的父母在国外打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会给爸爸画一双好腿,让他能带我和妈妈去散步,能到学校参加亲子运动会,再也不要拄着拐杖艰难行走(这个孩子的爸爸是残疾人)……

多懂事的孩子,多可贵的童心!看到诗兴大发的孩子们,笔者真切地感受到,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进行仿写,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才会悄无声息地融进学生的心田,开出一朵朵灿烂的花。

二、展开想象——续写

低年级语文教材入选了许多童话故事。童话故事语言通俗流畅,有丰富的想象、有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有曲折神奇的故事内容,最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写话教学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教学中笔者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续编童话故事。例如,《坐井观天》课文最后是这样写的: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看吧。”这段话留给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将课文作适当延伸,让学生写一写:小鸟飞走以后,青蛙有没有跳出来呢?它会看见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在我的点拨、引导下,孩子们妙笔生花,让这只井底之蛙看到了一个明亮、美丽的世界。再如,学习《荷叶圆圆》,小动物与荷叶玩耍的快乐情景深深打动着孩子们,笔者引导孩子续写:荷叶的小伙伴还有谁?它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孩子们展开了大胆的想象:花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蝴蝶扇动着透明的翅膀,在荷叶上翩翩起舞;小蜗牛说:“荷叶是我的跑步机。”小蜗牛在荷叶上快乐地爬来爬去,正努力地锻炼身体呢……这些都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挖掘空白——补写

教材中有些课文结尾(或中间)的语言戛然而止,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耐人寻味。这种“余音”正是作者“言虽尽而意无穷”的地方。在教学中,笔者把这种“余音”挖掘出来,再引导学生把情节跳跃的空白处补上,文章内容就更具体、更完整了。如讲授《我为你骄傲》一课,文中有一处提到“小男孩给老奶奶写了一张便条”,至于便条上写着什么,课文没有讲,可是便条的内容又是理解的关键,于是笔者引导学生猜一猜便条的内容,并写下来。孩子们能联系上下文,把小男孩砸碎玻璃的来龙去脉和他矛盾的心情及道歉的方式都做了具体的描写。再如,《从现在开始》第二自然段有“叫苦连天”这个关键词,“苦”从何来、小动物们怎样叫苦文中没有说明,这就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小动物是怎样叫苦的?请小朋友把自己当成这些小动物,来叫叫苦:是啊!多累啊!小动物不停地抱怨,小熊说……梅花鹿说……锦鸡说……犀牛说……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而独特,课堂放射出亮丽的光彩。

另外,在教学中,笔者也特别重视“诗中写话”的小练笔。低年级教材中出现的古诗不仅意境美,而且通俗易懂,孩子们借助古诗中的插图就能理解诗意,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在古诗教学中,笔者常常通过“诗中写话”的训练拓展学习。比如,学完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我要求学生结合诗中的插图以及对古诗的理解,创编“儿童追蝶”的故事。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把诗中“儿童追逐黄蝶”的情境描写得生动有趣。

篇5:利用教材拓展写话训练

李庆 姜仕龙

四川省攀枝花市实验学校

小学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起步,是培养、提高儿童认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所以教师在低段都很注重训练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训练学生看图写话时,发现许多现有图画偏离儿童生活实际,无法引起孩子共鸣,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缺乏看图写话训练的有效素材。写话教学本应贴近学生实际,源于生活,图画内容应与生活紧密联系,而儿童生活照片正是孩子们生活的记录,是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图片,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利用儿童生活照片训练学生看图写话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究。

训练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年级学生的说写能力有限,一些孩子把看图写话当成拦路虎,心理害怕,然而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首当其冲应培养学生的说、写兴趣,让学生敢说、愿说、乐说。儿童生活照片是激发学生说写兴趣的有效工具。无论是人物照片还是环境照片,无论是旅游风景照还是校园活动照,对于孩子来说,熟悉亲切,与生活密切相关,亲眼目睹过或者亲身经历过,表达的欲望更强烈,更有话可说。我们收集了学生准备的家庭生活照片,并将照片分类,从学生自己或家中成员照片入手,让孩子介绍自己或家人。这样,孩子们把看图说话看成了简单的事。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教师从中挑选两三张典型照片,请学生在全班说,适机指导后让全班学生看照片重说,学生大多能通顺地说几句话介绍自己或家人,而且积极性高,可见照片在教学中有效。介绍了人物后初见他们的兴趣,趁热打铁,接着又从学生家庭环境照片入手,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家。照片内容,学生越熟悉,可说的话越多。同桌互相介绍后,教师从学生手中挑选几张典型的照片,全班展示,请个别学生介绍,教师指导,学生能较清楚地说出照片中什么地方有什么,什么东西怎么样。教师将照片内容分门别类,同一类型照片统一指导,这样利于操作,指导更有效,效果更佳。从学生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入手,学生表达兴趣浓厚,帮助学生克服了心理的畏难情绪,鼓励孩子畅所欲言,孩子的胆子变大了,敢开口说,这是训练学生看图写话能力的根本。

提高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其次得训练观察图画的能力,教会学生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细节展开合理想象,并获取图中的关键信息,把握图中主题,口头表达图画内容。看图写话前的观察图画,不是随意欣赏,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内容。以校园风景照为例,全班展示,让学生观察照片中有哪些景物,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说出图中景物,可以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远到近,从近到远,从整体到部分等,这样帮助学生掌握了看图的基本顺序。接着出示孩子们的校园活动照,训练孩子有序并仔细观察,说出图中有哪些人,通过观察人物的穿着动作、神态等细节想象他们在做什么?可能说什么?教会学生把握图画中的细节,明白观察不仅要按一定顺序,还要细致,这样学生便能把握住图画关键信息,轻松把握图画主题,而且对图画内容了解得全面、具体,更容易将图画内容变成口头语言表达出来。看懂了,看细了,看明白了,才有话可说。当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参差不齐,但只要学生愿说乐说,就是好现象。教师在看图写话训练课上,在指导学生仔细看图的基础上,一定要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的机会,看图自由说,同桌互说。个别学生全班说时,教师指导,指导个别相当于指导全班。指导后让每位学生再自由说一遍,这样学生的表达会更进一步。学生能把话说清楚,把图画内容说完整就值得肯定。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指导,明确图中景物名称,图中人物动作用什么动词表达等关键,再在适当的地方引导学生加入一些学过的好词,就像带领着孩子们爬楼梯,一步一步向上爬,一点一点进步,写话能力一点一点得到提高。这样一来,学生再次进行口头表达时,语句会更显丰满。

最后,在孩子学会观察图画并能说出来的基础上,实现从说到写的过渡,训练孩子正确使用标点,用简单通顺地句子把图中内容写清楚。我手写我心,把心中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语句通顺是基本要求。写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基本标点符号。常用的句中、句末标点,它们的形态、意思及基本用法可借助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逐渐掌握。写话练习时,教师可给定一些好词、好句,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写话中选择运用,逐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在写话时有意识地恰当运用,写话会更加生动具体,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写话能力是在一次次训练中提高的。

教师利用儿童生活照片,指导学生看图写话,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会收获学生带来的意想不到的进步和惊喜。学生掌握了看、说、写的方法,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看图写话,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基础。

★ 加强小练笔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 写作能力

★ 《早》课文训练题

★ 利用儿童生活照片训练学生看图写话能力

★ 先进学生的空白简历表格

★ 空白个人简历下载

★ 简历格式空白

★ 空白简历表

★ 缩写课文的习作训练设计

篇6:利用教材拓展写话训练

基础闯关全练

拓展训练

1.以下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A.化石能源  B.风能  C.核能  D.潮汐能

2.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利用此技术使海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

2H2↑+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B.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C.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D.TiO2在反应中质量会减少

3.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充分燃烧1

000

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

(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等。

(4)某纯净物A可以用作燃料,纯净物A在B物质中充分燃烧,发生反应:A+5B3C+4D(部分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物质

A

B

C

D

分子示

意图

?

①在上述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为。

②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能力提升全练

拓展训练

1.能源可划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次能源,它可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能是二次能源

B.水力是二次能源

C.焦炉煤气(CO)是一次能源

D.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2.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A.干冰用作制冷剂——干冰是冰

B.石墨可作电极——石墨具有润滑性

C.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炭黑呈黑色

D.点燃甲烷时发生了爆炸——甲烷中混有氧气

三年模拟全练

拓展训练

(北京丰台期末,26,★☆☆)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能源。(3分)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

A.火力发电  B.太阳能热水器

五年中考全练

拓展训练

1.(山东威海中考,3,★☆☆)远到恒星、行星,近到树木、花草,物质世界一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①烘烤食物 ②钢铁生锈 ③擦燃一根火柴 ④干冰升华 ⑤瓷碗碎了 ⑥杜鹃开花 ⑦沙子变成沙雕 ⑧化石燃料的形成A.①②③⑥⑧

B.①②③④⑥⑧

C.④⑤⑦

D.①②③⑤⑥⑦⑧

2.(重庆中考A卷,18,★☆☆)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

(1)化石燃料包括煤、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

(2)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核心素养全练

拓展训练

1.太阳是巨大的“核能火炉”,是人类能源的宝库。

(1)核能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常规能源,它是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上海世博会主题馆表面铺设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并网发电方式将电能传回城市电网。请写出一条使用太阳能的优点:。

2.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氢能源汽车备受人们关注。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使用(或安装)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等措施。

篇7:利用教材设计课外拓展题例谈

一、改编例题——交换例题的条件和问题

由于受篇幅的限制, 教材中不可能设计很多例题来帮助学生解决某一类问题, 只能提供解决这一类问题最基本的方法。不同的使用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解, 灵活运用例题完成教学目标, 这既体现了教材的作用——只是个例子, 也是实现教法多样化的基础。实际教学时可以在完成例题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交换例题的条件和问题对例题进行改编, 使其成为课外拓展题。

五年级上册“找规律”

例2:18只兔子参加跳高比赛, 按照1只灰兔、2只白兔、1只灰兔、2只白兔……的规律排列, 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 几只白兔?此题是在例1的基础上, 教学根据物体的排列规律, 计算某类物体或图形的个数。我们可以改成:照这样排列, 有6只灰兔参加了比赛。参加比赛的兔子至少有多少只?至多有多少只?

学生可以根据规律思考:白兔最少有5组10只, 最多有6组12只。参加比赛的兔子最少有16只, 最多有18只。在不同的算法中学生再次理解了周期现象的本质规律。

二、复合例题——把不同的例题组合

苏教版教材中不少单元都是通过安排多个例题来完成本单元教学任务的。例题的安排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易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实际教学时, 可以在教学一部分或全部例题后, 将其中的两个或多个例题组合, 也可以将不同单元的例题组合, 增加思维难度, 形成课外拓展题。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分数例4, 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第十单元例10是环形面积的计算问题。我们可把这两个不同单元的例题组合——把例10的问题改成:环形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几分之几?组合后的题在基础知识应用以及计算技巧上都有了较高要求。

三、扩展例题——改变例题的条件或问题

将例题扩展就是把例题涉及的内容向外扩大、伸展, 以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是讲乘法分配率, 其基本类型是: (65+45) ×5=65×5+45×5

可以进行如下扩展:

扩展1: (65+45+20) ×5=?

扩展2: (65+45+20+48) ×5=?

扩展3: (65-45) ×5=?

扩展4: (65-45-12) ×5=?

扩展5: (65-45+20) ×5=?

扩展6: (65-45+20-12) ×5=?

经过这样的扩展, 学生对乘法分配率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能更加充分应用乘法分配率进行简便计算。

四、改编习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习题, 既有针对例题安排的练习题, 也有针对例题的补充题, 还有课外思考题以及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规律的题, 可以说内容非常丰富, 为我们设计课外拓展题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平台。

1. 一道习题推导出一般结论

教材中有不少习题都可以看做某一个一般数学规律的特例, 这时我们可以以溯本求源为目的, 把这样的习题改编为拓展题, 由一道习题推导出一般结论。

五年级下册119页第27题: (1) 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有哪几个?它们的和是多少?

(2) 再任选几个整数, 分别写出用这几个数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 并求出每组真分数的和。

(3)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经过交流都可以发现规律:对于一个任意比2大的整数, 用它作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一定是整数。

我们可以让学生对发现的规律, 在课外进一步研究:这个整数最大是多少?

学生结合最简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就会知道:分母是a的最简真分数最多有a-1个, 也就是分子最多可以是1、2、3…… (a-3) 、 (a-2) 、 (a-1) , 这些分子的和是1+ (a-1) +2+ (a-2) +3+ (a-3) +……=a+a+a+……和里有多少个a呢?

如果a是奇数, (a-1) 就是偶数, 而 (a-1) 个分子的和就正好可以凑成 (a-1) ÷2个a, 所以分母是a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最大是 (a-1) ÷2。

如果a是偶数, (a-1) 就是奇数, 而1、2、3…… (a-1) 中间的数就是a的一半, 用它作分子就不是最简分数。所以分子的和最多可以凑成 (a÷2-1) 个a, 这时分母是a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最大是 (a÷2) -1。

我们还可以拓展:为什么和一定是整数呢?让学生经过课外思考明白, 能够凑成a的两个数作分子的分数, 要么都是最简分数, 要么都不是最简分数。所以分母是a的最简真分数的和一定是整数。

2. 改变习题中的条件或问题

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办法, 需要指出的是要使改变条件或问题后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 才能达到使其成为课外拓展题的目的。

五年级下册120页第31题:一堆火柴有30根, 两人轮流取出1根、2根或3根, 谁取到最后一根, 谁就获胜。你能发现取胜的策略吗?

改为:一堆火柴有30根, 两人轮流取出1根、2根或3根, 谁取到最后一根, 谁就输。你能发现取胜的策略吗?

学生在解决此道拓展题时, 要首先用到转化的策略:取到最后一根就输, 可以转化为取到第29根就赢。然后才能用原题的思路解决问题。 (当然这一题也可以用本文提到的办法, 改为让学生推导出一般结论的拓展题, 这里不再赘述。)

3. 一道习题多种解法

通常情况下, 学生习惯用和例题同样的解法解决习题, 实际上教材中的好多习题解法不止一种,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习题让学生思考其他解法, 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六年级上册第92页练一练第1题:

鸡和兔共有8只, 数一数腿有22条。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 (可以按下面的步骤画图解决问题)

(1) 画8个圆, 表示一共有8只动物。

(2) 先假设都是鸡, 给每只动物画两条腿。算出画的腿比22条少几条。

(3) 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条腿, 再给其中的动物各添上2条退。怎样才正好是22条腿?画一画。

(4) 鸡有 () 只, 兔有 () 只。

显然教材是让学生用例题提供的方法, 用假设结合画图的办法解决问题。实际上本题还有多种其他解法。

解法一:我们假设每只鸡都是“金鸡独立”, 一条腿站着, 而每只兔子都用两条后腿站着, 现在地面上出现腿的总数的一半, 也就是22÷2=11 (只) , 在11这个数里, 鸡的头数算了一次, 兔子的头数相当于算了两次。因此从11里减去总头数8, 剩下的就是兔子头数。列成综合算式是:

兔子的只数:22÷2-8=3 (只)

鸡的只数:8-3=5 (只)

解法二:假设8只中有4只兔子和4只鸡, 腿的总数应是:4× (2+4) =24 (条) , 比实际多24-22=2 (条) , 那就是兔子比假设的4只多了1只, 实际应有4-1=3 (只) , 鸡就有8-3=5 (只) 。

解法三:可以任意假设兔子或鸡的只数。如假设兔子有1只, 那么鸡有7只, 共有腿18条, 比实际少22-18=4 (条) , 那就是兔子少算了4÷ (4-2) =2 (只) , 实际有兔子1+2=3 (只) , 鸡有8-3=5 (只) 。

解法四:解:设兔子有x只。

答:兔子有3只, 鸡有5只。

虽然前面三种解法都用了假设法, 但思维的深刻性是逐渐提高的, 不同的解法也正好体现了编者的意图:相同的策略可以有多种方法实现。

三、例题和习题结合

教材中的试一试, 练一练都是对例题的补充或扩展, 有时我们可以把例题与习题蕴含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 使其成为课外拓展题。

六年级上册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例1是讲具有倍数关系的两个量的转化, 习题中有相差关系的两个量之间的转化。

我们可以把倍数关系、相差关系结合, 改编成: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一个大杯, 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多15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这样学生在思考时就要把例题、习题的思路结合, 把大杯和小杯进行转化, 从而解决问题。大杯转化成小杯, 果汁总量增加15×3=45 (毫升) , 数量关系简化为:9个小杯的容量是720+45=765毫升;也可以把小杯转化成大杯, 果汁总量减少15×6=90 (毫升) , 数量关系简化为:3个大杯的容量是720-90=630毫升, 从而解决问题。

上一篇:报社编辑转正申请书下一篇:工程项目咨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