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食品安全看企业伦理

2024-04-19

从食品安全看企业伦理(共8篇)

篇1:从食品安全看企业伦理

从食品安全看商业伦理建设

近日来,毒大米,毒豆芽,瘦肉精,塑化剂等一系列危害老百姓生命安全的有害食品频频出现在各大报纸,让人对食品安全忧心不已,更让人对那些所谓“知名品牌,放心食品”惴惴不安。从食品安全屡遭质疑的**中引发我们更多思考的应该是企业的诚信何去何从,企业伦理中“利与义”的较量孰轻孰重。面临利润空间日趋缩小,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日趋增强的挑战,作为企业应该加强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完善企业制度,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来树立品牌形象,重建企业诚信。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一系列企业在食品检测上弄虚作假,随意添加有害物质的案例深刻揭示出了企业为扩大利润空间而不惜出卖自己的良知,违背基本职业道德的罪行,让我们对这些所谓的“知名品牌,国家免检”产生巨大的质疑和不信任,同时更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企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老师曾说过,如果企业唯利是图,背弃商业伦理与道德,这样的企业是无法长久做下去的,做企业就要讲信用、诚恳,不能光顾着自己的利益。企业是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细胞,而细胞的质量好坏、道德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实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命力与可持续发展潜力,因此,要想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就必须努力做到“从我做起、以德治企”。那么,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日趋增强的今天,“中国企业应如何对待商业伦理建设?”以及“中国企业应如何进行商业伦理建设?”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且必须要深思与践行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在我国,企业对待商业伦理建设抱有着负面的态度。大部分企业认为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的盈利性组织,它不用讲伦理道德。只要在发展好了以后,再去关注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或者是认为伦理道德只是用来为企业做形象宣传和企业文化建设服务。

从企业对伦理建设的错误态度中可看出,企业伦理建设势在必行。我认为“一个企业究竟应该追求什么”这是最基本的伦理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伦理建设就失去了基点,也失去了方向。而要回答此问题,就必须要了解企业是干什么的以及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作为盈利性组织,企业必须要创造价值,否则它就无存在的意义,因而,企业对正当价值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持续的发展才是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企业的伦理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除了能满足正当利润的追求,还应该服务于此终极目标。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必须要做到以下这几点:

一、加强企业员工的道德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的道德境界。

二、调整组织结构设计,加强内部监督

三、完备法律体系, 增强立法和执法的公正性

食品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考虑的不只是自身的发展就可以了,对社会应该有一份责任心,而商业伦理属于意识形态,是为了实现社会生产目的而服务的一种行为规范,良好的商业伦理可以给食品企业带来发展动力,还可以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最终形成食品企业独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因此,食品企业构建企业伦理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消费者的心声。

篇2:从食品安全看企业伦理

从美国安然公司事件看企业伦理

何谓“企业伦理”? 所谓企业伦理(又称为企业道德),是企业经营本身的伦理。不仅企业,凡是与经营有关组织都包含有伦理问题。只要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在本质上始终都存在着伦理问题。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应当重视人性,不与社会发生冲突与摩擦,积极采取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健康健全的社会经济环境不仅要依靠完善的法律制度从外部进行监督和保护,同时也需要社会道德、企业伦理从内部进行规范和指引。法律法规是硬性的强制规定,对企业有着强大的制约力和威慑力。但是只有软性的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更好地认清自己担负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从而以一种合乎道德和伦理的方式创造社会财富。只有这样内外兼修,双管齐下,才能更有效地保证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才能使身在其中的企业健康成长。

下面我们就“美国安然公司事件来”来具体分析企业伦理相关知识。

安然有限公司曾是一家位于美国的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能源类公司。在2001年宣告破产之前,安然拥有约21000名雇员,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2000年披露的营业额达1010亿美元之巨。公司连续六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具创新精神公司”,然而正是这个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公司却在2002年在几周内破产,持续多年精心策划、乃至制度化系统化的财务造假丑闻震惊世界。在被卷入一系列会计欺诈丑闻之后,安然和其聘请的会计事务所“安达信”面临世上规模最大的破产深渊。安然欧洲分公司于2001年11月30日申请破产,美国本部于2日后同样申请破产保护。“安然”已经成为公司欺诈以及堕落的象征。

这一事件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安然公司前首席会计师Richard Causey,公司创始人、前董事长肯尼思·莱和前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前CFO Richard Causey,安然公司前投资公关部经理葆拉·里克尔等人遭到各项罪名起诉。以前与安然有 染的机构也被殃及,为安然服务的著名五大国际会计事务所之一安达信被诉妨碍司法公正,并因此倒闭。更由此引出另一电信巨头世通(Worldcom, 世界通讯)公司的丑闻,随后世通公司宣告破产,取代安然成为历史上最大的倒闭案。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洲银行等也因涉嫌财务欺诈,向安然破产的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金。安然事件导致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台湾译沙宾法案)的产生,该法案被视为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证券法最重要的修改。

随着安然的破产,公司员工的养老金计划成了一个问题,为此美国养老金保险公司已经启动了一项拯救计划。最终的破产计划于2003年开始付诸实施,涉及从安然剥离出三个新的独立公司:CrossCountry Energy L.L.C.,、Prisma Energy International Inc和Portland General Electric。公司的剩余资产将被拍卖。

从安然公司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安然公司为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不惜采取财务造假、商业贿赂、欺诈等非法途径坑害投资者,为少数人牟利。这不仅触犯了美国法律,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伤害了安然员工和股东的利益,更违背了一个企业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伦理。从安然的操作手法上看,主要违背了一下几方面的企业伦理:

1.企业与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伦理。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竞争应当是自由,透明和公平的。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管理等要素提升生产效率获得竞争优势。而安然去却采取了财务作假、欺诈等不平等竞争方式,破坏了市场游戏规则,扰乱了市场秩序,违背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伦理。

2.企业与股东之间的股东伦理。企业最根本的责任是追求利润,因此企业必须积极经营、谋求更多利润,借以创造股东更多的权益。然后安然的造假最终将企业拖入破产深渊,使股东的权益受到极大损害,完全违背股东伦理。

3.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资伦理。劳资双方签订合同,互信互助共同创造价值,也分享价值成果,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然后安然公司高层为了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采取非法手段,最终走向破产,公司员工的养老金无法保障。这极大地违背了劳资伦理,侵害了员工权益。

4.企业与社会间的社会责任。企业与社会息息相关,企业无法脱离社会而独立运作。企业的各种资源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因而企业应当重视社会公益,提昇企业形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天然气以及电讯公司之一,安然公司不仅向社会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也同时承担着树立一个健康正面、奉公守法企业形象的责任。而安然的造假欺诈等行为使其成为堕落象征,也损害了其他美国企业的信用与形象,完全违背了其应当遵守的社会伦理。

5.企业与政府间的政商伦理。政府的政策需要企业界的配合与支持,企业体必须不但要遵守政府相关的法规,更要响应与配合政府的政策。而安然的造假行为完全违背了美国政府的政策及法律,也即违背了政商伦理,必然会受到法律制裁。

安然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更体现在社会道德和伦理方面。除了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承受了大量经济损失,美国企业的信用遭到广泛质疑,安然及其所代表的违背伦理的堕落企业文化更是极大地冲击了整个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界、法律界、文化界。一场关于企业伦理的反思和讨论在全世界开展开来,而“企业伦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建设企业伦理”“企业伦理与法律如何共存”等话题成为重点。

对于正在蓬勃发展中的中国企业而言,企业伦理的建设虽然还是一个新课题,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认识到企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西方企业的经验,积极尝试和摸索,是当前中国企业力所能及之事。我们也坚信,健康完善的伦理建设可以帮助企业建设更先进的企业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软性竞争力。配以外部健全的法律体系,合力打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经济环境,促进企业健康成长。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安然公司通过财务造假、欺诈等方式违背了竞争伦理、股东伦理等各方面伦理规范,触犯了美国相关法律,造成重大损失,必然会受到各界批判,同时也必将受到法律制裁。这充分验证了企业伦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篇3:从食品安全看企业伦理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具体表现如下

1. 原材料的源头供应地方面, 食品原料的污染, 具潜在威胁食品安全

由于盲目的招生引资, 工业的废水、废气、费料和城市生活来及等废弃物的大量排放, 以及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用上的大量使用, 这使大量的有毒和有害物质渗入土壤中, 导致了污染水资源和土壤, 这样使饮用水中含大量的细菌和导致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导致了我国的粮食品质、饲料作物、经济作物和畜产品以及水产品的质量收到严重的影响, 原材料供应污染, 给食品安全生产带来潜在的隐患。

2. 产品生产的方面, 主要突出的表现为制造假冒伪劣发食品

有些食品加工企业, 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 操作上简化程序, 必须的杀菌除污的程序省掉, 严格不按照, 安全食品加工的程序要求进行操作, 严格不按照国家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 严重的进行偷工减料, 制造假冒和伪劣的产品, 坑害广大消费者, 践踏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3. 在食品流通上市和销售分销的环节上的混乱的现象存在着食品安全的危机

食品具有它固有的特点, 不容易存储, 容易变质、在销售期间也容易被污染、食品的保质期具有比较短的特点、食品的储存和保存要求的条件也比较严格, 另外食品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 它和人民日常的生活, 紧密相连等特点, 因此食品卫生和安全问题对于社会来说具有更大的意义性和重要性, 食品的安全问题是千万都不能忽视的。

二、食品生产行业迫切的引入企业伦理的必要性

从以上的企业对伦理建设错误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 企业伦理建设势在必行。作为盈利性企业组织, 企业必须要创造价值, 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价值和意义。因此, 企业本身对正当价值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企业的伦理建设, 一定要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内容。除了能满足正当利润的追求以外, 还应该服务于伦理建设。

第一, 在利益的驱使下, 仅仅靠法律是难以阻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第二, 食品的安全检测难以检测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 无论是食品生产企业本身还是相关的监管部门, 开始生产出来的产品检验合格以后, 一般不会再进行常规的检验了, 也不可能会再专门安排人员进行再次检测不可预测的化学物质。正是由于法律和食品安全检测本身的局限性的原因, 二者都无法完全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要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必须源于食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他们道德自律。

第三, 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食品企业的形象和在广大人民群众面前的信誉。企业进行生产发展的目的和伦理建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伦理道德建设是企业的发展和建设的一部分, 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 可以更好的提高企业的形象, 从而他的企业伦理优势转换为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 有了品牌形象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良好的信誉, 这种优势可以使企业经济目标得以实现, 食品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 食品企业构建企业伦理是社会的要求, 是企业的要求, 更是消费者的心声。

三、构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应该采取的措施

1. 开设伦理道德建设课程学习, 并加强企业伦理的教育

完善企业诚信守法的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管理层的伦理道德素养。企业如果想健康的发展, 必须生产优质的产品, 进行清洁生产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承担社会的责任, 必然就要减少利润, 但是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度, 更好的争得企业的发展空间, 并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 而不考虑企业伦理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则企业的经营活动, 将越来越不被社会所容, 肯定会被时代淘汰。

2. 加强食品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增强和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

诚信是做好所有的事情的最基本的要求, 作为食品企业更要做到这一点, 诚信经营是食品企业生存之本。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食品企业必须建立诚信制度。诚信必然是食品企业伦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发达国家, 如美国、日本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当代的食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 无疑更要讲诚和守信, 以诚待消费者。

3.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完善企业责任体制

食品企业在规划自己发展的蓝图的时候, 不仅要自身研究企业伦理的发展战略, 成立内部控制机制进行监督管理, 而且也要通过社会大众和媒体进行监督以及政府的引导。

(1) 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宣传和引导, 并对企业推出相应的鼓励政策, 政府对伦理责任进行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市场经济是全球发展的法制经济。食品企业, 也应该同样必须严格最后法律和法规。所以, 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 才能使食品企业责任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政府采取适当的干预, 才能更好地引导食品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 现代社会, 是网络的社会, 媒体大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要运用公共媒体的力量, 进行全民监督。政府引导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媒体大众和社会公众, 也要发挥他们的优势作用,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所以公众的监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让公众和媒体进行监督, 时刻提醒食品企业, 所有人都在监督, 自己一定要履行社会责任。

(3) 食品企业自身。食品企业在进行食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 必须要承担起他们的社会责任。从自身角度出发, 严于利己。 (1) 要呼吁国家的相关的管理部门制定和强化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法规, 统一成立行业的标准。并形成食品企业, 承担社会责任的有效鼓励和约束机制, 让所有企业都按照机制运行,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所有企业都按照标准做就不会存在不正当竞争。 (2) 企业可以和政府组织多种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 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 更好的提高企业的责任制度建设。

4. 建立健全的信息体系, 共享和发布制度的平台

根据当前经济的发展变化, 企业要根据经济形势, 调整发展思路, 重新设计原来不合理的组织层次, 专门要设置伦理机构, 并且配备单独的负责部门和负责人, 公司所有涉及到伦理问题的决策或者各项货都, 都要进行伦理部门的讨论和监督, 这样才能合理的处理各种的伦理问题, 才能让企业对伦理的问题, 进行清楚的认识。

5. 要强化食品安全理念, 并完善现有的安全法律法规

当今关于企业伦理的法律和法规, 相对来说还是少之又少, 甚至可以说还是空白, 健全和完善伦理建设的法律法规, 并落实和加大食品企业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惩罚。相关部门通过建立法律法规, 将企业的伦理建设纳入到法治的范畴当中。这样使不法分子无法再钻法律的空子, 他们不能再通过租用简陋的生产车间, 雇佣廉价的工人, 偷工减料, 生产出次品和劣质品。更不能再用残次或者替代品做为原来, 来实现利润的增加。必须要做到要严查企业违法行为, 并坚决取缔严重违法的企业。要做到法律的它律和食品企业自身道德的自律相结合, 只有这样, 才能更能更加行之有效地控制企业家们的非道德行为。有了法律的规范性, 食品企业才能进行自我约束, 才能承担起企业相应的社会和伦理责任。

企业伦理和法律法规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 法律为伦理道德的建设保驾护航。同时健全与完善的法律体系, 也会对企业行为形成约束, 同时企业逐渐把法规的约束升华为企业的道德选择, 这样抑制住了企业的伦理道德的缺失, 从而提升企业道德伦理水平。

四、结束语

近几年食品的安全问题, 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那是因为食品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食品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份子, 要把眼光发的长远一些, 要对社会尽一份自己的社会责任, 不要只是考虑到眼前的一些小利, 只顾得自身的发展。企业的伦理道德是企业发展的一部分, 是为了实现社会生产目的服务的一种行为和规范。只有食品企业拥有了良好的企业伦理道德, 食品企业才能拥有发展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 食品企业才会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才能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 从而形成食品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特有的竞争品质。因此, 食品企业构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 是公众的需要, 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强烈呼吁食品企业, 要重视企业伦理道德的建设, 并承担起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食品安全.百度百科, 2009.12.5.

[2]岳宁, 高健, 吴林海.入世后的中国食品国际贸易的市场结构与未来展望[J]食品科学, 2009-4-15.

[3]牛思远.关于什么是血燕?[N]南方日报, 2011-8-17.

[4]食品安全月度报告[J].中国食品工业, 2008 (10) -26.

[5]质检总局.国家食品安全网, 2009.10.30.

篇4:从食品安全看企业伦理

感的企业组织形式。当它一有新的产品

创意,就可以马上从网上寻找合适的厂

商进行外包生产,寻找专业化的营销企

业进行营销,做到规模化生产,规模化销

售,在不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的前提下,

跨地区、跨行业的引进资金、设备、技术、

人才等要素。而如果虚拟企业中的核心

企业(产品)销路不畅时,它的合作伙

伴,也就是虚拟组织中的节点企业则可

以结合自身条件,迅速调整营运范围,重

组资源,主动向外寻找机会,减少经营风

险。

企业要在快速变革的环境中求得生

存和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适

当的引入一些伦理道德作为管理机制的

一种润滑油和催化剂是一个有效而值得

考虑的方案。在中国的观念里,伦理道德

不是一种道德戒律,而是一种激励人们

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它给每个人都留

下了充分发展的空间,而月-千百年来,伦

理道德体系是一直留存在人们的思想深

处。

网络经济与传统企业管理的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经济作为

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出现在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它使人们的生活以及各种经

济活动几乎全部纳入了信息网络的渠

道。

(一)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一

方面,企业因为组织内部层次间传递效

率的提高而受益,另一方面网络企业的

市场竞争也因此而更加困难。另外,以顾

客为导向已经逐渐成为了企业的生产原

则。在网络所提供的巨大交流空间里,在

线公众有了更多的可借鉴的行为模式,

顾客需要的个性化,将与传统企业的大

批量、标准化生产产生巨大的碰撞。

还有,作为企业生存动力的研究与

开发工作也将逐步采用虚拟方式,实现

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利用外部的资

源,开展合作研究、设计、创新。企业按照

利益均沾的原则,与项目的参与方分享

成果和利益。

(二)组织结构需要重新进行设计。

在传统的直线职能制为代表的刚性组织

结构中,依靠个人奋斗,几乎每个人都有

机会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在工作

中人们更多的是通过各种途径来展示个

人魅力,而网络经济下几乎所有的活动

都要依赖于团队的力量。因为只有协作,

才有可能在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而团

队决策的盛行也使控制权从企业的职能

部门转移到项目小组。所以,传统的依据

职能来确定组织结构的普遍作法已经刁;

适用。在以顾客为导向的网络经济条件

下,要使组织反应迅速,就必须把顾客的

意愿作为企业开展工作的起点和归宿,

因此,在组织结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能

体现将权力从上司向顾客转移的战略变

革。

(三)企业文化的内容将发生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将不再是使企业

则智枯竭的对抗性竞争,而变成了一种

竞合关系,也就是在企业间必须提倡在

合作中求得竞争优势。通过建立新型的

战略联盟来相互学习、共同积累、提优补

差、培养核心竞争力。而且,在以信息为

基础的企业中,大量的工作将以部门作

为实施标准的监督者,工作将在很大程

度上由承担专项任务的工作团队来完

成。同时“高度信任”将成为企业文化的

重要组成内容,因为网络的虚无性,对于

人的道德品质、信任和对等关系产生了

更高的要求,无论是顾客与企业之间,还

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他们在交易和合作

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都将大于工业经济

时代。因此,必须建立诚实、公平、互利互

惠的企业文化,才能在职工、客户、供应

商、同行、有关组织、个人间取得充分的

信任,才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从儒家伦理看虚拟企业的管理

(一)从家国观念看虚拟企业的组

织结构的构建。通过儒家学说的相关记

载,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并没有今天

所谓的国家观念,只有家国天下的观念,

他们认为天下是由国组成,国又由无数

个家庭组成。家庭属于私的最大单位,家

庭的财产和资源对外不公开、不共享。儒

家伦理顺应了人性的特点,主张把这种

对自己的爱,以自我为起点,以家庭为中

心,由里及外,由近及远,由亲及疏,一步

一步地推扩出去,以至于无穷。所以,在

虚拟企业中构建组织结构,就不能拘泥

于企业,本部门的利益,而应该破除“隧

道效应”,组建一个能在网络经济下不断

变化的环境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灵活

而柔性的、没有明显层次区别的组织结

构。

作为虚拟企业也可以根据环境的变

化和市场的要求,结合本组织的性质和

工作需求只控制关键的生产环节,只从

事自己的业务强项,而将关键环节以外

的其它工序通过资源外包的形式委托给

组织外的企业,从而形成分散但功能更

加灵活的网络型组织结构。

当然网络环境下的组织结构相对于

传统经济,形式上比较松散,而且系统性

和约束力明显低于工业经济下的刚性

的、可见的组织结构。因此,为弥补形式

上的种种缺憾,需要企业从精神、伦理和

道德这一层面加以补充和培养,这样才

能有效地、迅速地解决网络环境所带来

的新问题,才能有效地、迅速地应对网络

环境所面对的新机遇。

(二)从名分制看虚拟企业中各节

点企业的定位。所谓名分制,用孔子的话

来说,即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

认为名是具有次序的人际关系中的个体

身份标志,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

位置,分是指具有某种身份或处于某种

位置的个体所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和所应

履行的伦理义务。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名,

就要尽什么样的份,例如君仁臣忠、父慈

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在网络经济下,虚拟企业在组建的

过程中,也要适当的考虑企业的名分问

题,也就是赋予将要在合作中承担职责

的各企业的地位以及相互的权利、义务

问题。如果因为名分不定、形式复杂、结

构混乱而导致整体企业同盟的利益受

损,或者企业同盟的竞争力下降,那么,

虚拟企业建立的初衷就被抹杀了。在一

片混乱之中,虚拟企业的优势肯定难以

发挥,同时,还有可能因为合作效率低下

而导致动态联盟的运转失灵。

(三)从正名看虚拟企业中各节点

企业的权利义务关系。儒家伦理的核心

内容是五伦,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

朋友之间的关系。但是,仅仅确定五伦是

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最主要的还是要“正

名”。正名包含两重含义:一是要正定身

份,二是要正定名分。正名首先是要正定

身份,另外,还要正定每个人的身份和具

义务之间的对应关系。名和分之间的关

系不能相应,就是名实不符。

如果,企业之间身份不能相对固定

而导致责权不明,则有可能会出现合作

伙伴不愿或不能保质保量的按期完成所

接受的任务的情况。那么,这时失去的很

有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顾客群,甚至是整

个市场。

(四)从忠孝两全看节点企业与核

心企业的利益。很多学者认为:儒家是以

社会国家为本位。当与个人、家庭局部的

定位相比,集体、整体、国家、社会是本

位,应当具有优先性。然而,儒家主张“以

孝治天下”,又难说是完全以国家社会为

本位。

同样,在虚拟企业当中,各合作单元

之间,存在着小集体利益和大集体利益

之间的矛盾。从网络经济的竞争要求来

看,应该讲求整个动态联盟的协同发展。

但市场经济又是一个非常实在的、经常

涉及经济利益的现实社会。作为一个复

杂人,在小集体发展的过程当中,必定不

可能完全纯粹地讲奉献。我们可以从儒

学中借鉴到本位不是原则,只是一个原

点,一个价值的基点,是一个考虑事情、

决定行动之利蔽得失的参考尺度。作为

整个虚拟企业的发展,也不应该只停留

在保障核心企业的利益上,而应该把共

同发展,共享利益作为最终的目的。作为

节点企业,自身的发展就是对核心企业

发展促进,而核心企业发展就是对节点

企业的保证。

(五)从爱有等差和兼爱看虚拟企

业中各层次的关系。儒家伦理提出了一

种处理所有伦常关系的普遍准则:爱有

等差。它要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按照宗

法和血缘的亲疏远近来依次推行仁义。

宋代儒学家张载,又把儒家爱有等差的

思想,发展为兼爱的思想。提倡把爱的范

围扩大,把仁义推行于万事万物。

儒家的爱有等差和兼爱思想可以用

来指导我们处理虚拟企业中战略联盟各

层次利益的分享问题。一方面它考虑到

了人情不齐而处之于先后次序;另一方

面,爱有等差与兼爱理论又要求把爱和

仁义的原则推行于万事万物。在面对冲

突或及小矛盾的情况下生产的先后顺

序、批量大小问题、或者定单的接受与

否、合作关系的存续与否上都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因而在虚拟企业的经营中也

具有实践上的完备性。

同叫,在爱有等差原理的启发下,我

们也可以借鉴物料管;理的有关分类方

法,把企业战略联盟当中涉及到的企业

按照亲疏远近分成三、六、九等,分别予

以处理,卉平刚就保持不同的联系状态。

(六)从家庭管理看网络经济下企

业文化的养成。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

员所接受的价值体系,包括思维方式、行

为规范、心理预期和基本信念。它是企业

长期形成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区别

于其它企业的特色,它会渗透到企业的

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影响到全体员工

的工作态度、精神风貌以及经营业绩。

新经济下,网络企业所拥有的新的

经营和运转模式,必然带来企业文化的

改变。这种改变肯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

够完成的。而且,鉴于网络的超越时空的

特性,要在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文

化的企业之间形成共识,更是一件非常

耗时的工作。

然而《大学篇》曾提到:“尧、舜率天

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

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尧

舜之仁与桀纣之暴是那么的不同,而其

政令皆为国民所遵从。这主要是原为政

令要求的内容与民众平素的教养习尚相

协调的原因,若是相反的话则会遭到民

众的抵制和反抗,

诚然,企业文化的养成,需要一段很

长的时间。从它开始萌芽,到它植根于员

工的思想意识领域再到在跨企业的合作

中形成一种共识,的确需要很长时间的

酝酿准备。但是网络经济是一个刚刚起

步的新生事物,全球性的协作发展的文

化理念还暂时缺位。儒家伦理作为一种

本源性的东西,又逐渐被东西方文化所

接受,其中一些普遍存在的共识,也逐渐

的受到了重视。所以,我们有必要考虑把

儒家伦理当成网络经济下企业文化的领

跑队员。

儒家伦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我国及东南

亚国家的思想道德模式,也在西方国家

曾经引起过一定的关注。对于企业管理

来说,虽然,我们不能把它单纯的等同于

管理一个大家族。但是,作为事物的发

展,总是有一些共通之处存在,一些本源

性的东西还是值得相互借鉴的。尤其,作

为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它的发展在

摸索之中,从传统文化的底蕊和内涵汲

取一些可供参考的质的东西,将成为我

们的责任和义务,也将成为我们获取经

篇5:从科技进步看伦理的管理价值

从科技进步看伦理的管理价值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观提出了挑战,管理与伦理相互结合的态势已日益突显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揭示伦理所具有的管理价值以及如何实现伦理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也具有实践意义.

作 者:杨汉民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刊 名: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NING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2003 20(2) 分类号:B82-057 关键词:科技进步   伦理   管理   价值  

篇6:从食品安全看企业伦理

从新教伦理看主体性原则的扬弃机制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斯・韦伯所提出的“新教伦理”中新教禁欲主义对主体性原则的扬弃,认为,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是主体性的扬弃机制,而不是单纯的主体性原则.进而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主体性原则只有经过民族文化价值体系的扬弃才会处于自觉、能动的`“激活”状态,并对现代化产生现实的影响.因而对于主体性的研究在关注其“形而上”维度的同时,还必须要关注于其现实发挥作用的机制.

作 者:李振宇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社会科学部,辽宁,锦州,121001刊 名: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9(5)分类号:B151关键词:主体性 新教伦理 扬弃

篇7:从食品安全看企业伦理

论文关键词:

伦理关系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论文摘要:

探讨当代中国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需要深入责任意识的本质,指向伦理维度;而在大学阶段个体从“家庭成员”向“社会公民”的角色过渡,又使得大学生群体具有自身的伦理特殊性,这就涉及到其责任意识的再造、深入发展过程;所以,对于各个大学来说,既要承前启后,做好“家庭”向“社会”的角色转变责任意识教育,又要开创未来,树立大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主流社会群体,普遍拥有较高的知识认知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他们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也是整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群体的特殊使命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自我担当的能力和正确的责任意识。然而在当今社会中,大学生自身意义感的丧失、自身行为的放纵、对社会义务的冷漠以及对生命的漠视等现象却日益加剧,这些都突显出中国当代大学生使命感的弱化和责任意识的缺失。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而反观中国大学对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大多是一些对象化、教条化、口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责任意识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只有认清责任意识的本质,从大学生群体角色转变的特殊性入手,才能更好的实现当代中国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构建更加合理健全的教育体系。

一、责任意识教育指向伦理维度的必然性

康德说,“人,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没有任何承担,不负任何责任的东西,不是人而是物件”。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责任意识不仅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更是属于道德领域的一种意识形态呈现。人的这种责任意识体现于人们平时的各种道德行为当中,它不是一种抽象的观念,而是具体体现在对家庭、他人、集体、国家的情感、态度、责任和义务上,“对社会有无责任感,是检验一个人的人格健全和人生境界高低的尺度。”

责任意识的道德属性是和人的社会本质是分不开的。人在本质上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类生命本质要求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就必须有“规定”、“使命”、“任务”。也就是说,健全的责任意识要求必须做到对自我负责,也要对“他者”负责。这个“他者”,可以是具体的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对象化的总和,如家庭、集体、社会、民族等等。所以,责任意识实际上建构在一种“关系”之中。另一方面,责任意识的建构离不开责任意识的教育。人们通过教化从自然人逐渐向社会人过渡,责任意识的构建和健全也需要通过一个不断教化并且进行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而最终得以完成。人们的这些教化活动在一个关系共同体中,如家庭、学校、社会等得以发生和实现。

责任意识不仅是树立“对自我负责”,“使自身不受到伤害”的自我意识,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对家庭、集体、社会的承担意识。

所以,对于作为被视为“人生转折点”的大学生活而言,各高校对大学生群体的责任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大学生群体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主流群体又有着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轨迹,正确的进行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首先要认清楚大学生群体的自身特点。

二、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伦理特殊性

大学生活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讲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一次全面接受集体检验的体验,也是其走向社会前对自我意识审视、反省、再造的阶段。大学是从个体家庭生活模式到社会生活模式的过渡阶段。

(一)角色转变:从家庭成员到社会公民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生活模式大多为“家庭-成员”模式。也就是说,个体在自我意识中更多的是认为“我”是家庭的一员,而较少的把自己自觉的看成社会的公民。进入大学以后,个体主要面对的将不再是和自己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而是各种素不相识的社会个体。在“家庭-成员”的生活模式中,个体的责任对象主要是自身和其他家庭成员。在这样的模式中,血缘关系使得责任意识中更多的包含的是一种“宽容”和“爱”的情感;而一旦进入大学,朝夕相对的同学之间要求得更多的是一种“对等”的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大学生个体作为“幼”辈,在责任体系中往往处于被“保护”的地位;而在“社会-公民”模式中,大学生主体与主体之间却要求一种“平等”的关系,相互之间具有平等的责任义务。

显然,两种角色所要求的责任是不一致的,个体在进入大学之始,若不能及时的进行角色的转变和调整,两种生活模式中的不同角色要求便会在个体的自我意识和道德行为中产生冲突。大学所承担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便要求正确引导学生加快这种角色转化,加强对同学、对学校等社会意识的培养,使之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二)责任意识缺失:前期责任意识教育的缺乏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便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化转变和教化,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形成自我对“责任”的一些认知和意识。

然而,这种学习过程更多是接受对各科基础知识的灌输,而不太注重对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的教化。在进入大学之前,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多半来自于家庭教育。正如前文所说,在以血缘关系为轴心的“家庭-成员”的模式下,作为“子女”角色的大学生个体更容易被宽容、被原谅,往往是父母对子女的责任意识大于子女对父母的责任意识。由于当代中国“独生子女”的特殊家庭环境和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日益迫切,很多子女把这种爱理解为了一种“理所当然”。加上基础教育阶段对这种责任意识教育的忽视,很多大学生缺乏一种家庭责任意识或者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家庭责任意识。不仅对自身的行为任性放纵,也缺乏对父母、亲人的关心和爱护。这与当代中国大学生中自私、人际关系冷漠等现象有直接的关系。

这些现象不是进入大学以后才产生的`,然而却是大学教育必须要面对的实际问题。每个大学的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模式、作息规律等等,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对立或者冲突。对于各个大学来说,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必然要求引导主体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会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树立对他人的责任意识。

(三)面向未来:民族责任意识的建构

黑格尔说,民族是一个“伦理实体”。每个人的最初和最终归属都必然是他的民族,这种归属被黑格尔看做是一种“悲怆情愫”。反过来说,每个人无论有怎么样的不同,最终都从属于他的民族,都要担负起民族的建设大业。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只是大学生迈向社会的桥梁,大学生最终要承载的是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大学生不仅是社会的公民,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大学生不仅要对社会负责,更要对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未来负责。大学是个体从“家庭”迈向“社会”的阶梯,也是重树、再造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所以大学中的责任意识教育又必然要求面向未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在和平年代,那种民族危亡时的为国捐躯很难实现,也得不到当代大学生的共鸣。它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坚定的民族信念和爱国信仰。

三、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伦理导向

责任意识不仅是一种法律上的义务,更指向“人之德性”的道德领域。责任意识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伦理意识而不是强制规定,是被康德称之为“心中敬畏”的神圣道德法则之一。也就是说,责任意识是一种由内向外、由认识到实践的实现过程。所以,责任意识教育也应该以主体为出发点,把责任作为一种德性,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责任是一种德性:教育的出发点

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示,从自身出发,尽心、知性、知天下,培养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所谓“修内安外,成人之道”,即是说,人生完美境界的造就,既需要内在修养,又需要外在事功。但“成人之道”的出发点在于“修身”,最终的目的则是成就外在的事业。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责任的认识就在于强调对自身的修炼,即所谓内省而“自知”。反观现在的大学思想教育课程,多过于教条化、书本化,而脱离了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首先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个人内在修养。

修身是一种以“立德”为本的责任意识培养。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善于反思自己,认识自己,客观的认清事物的本质,具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培养自省意识,实际上是要大学生对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言行树立一种责任意识,要对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情负责。而一旦同学间出现矛盾、分歧,也要从自身入手,首先站在客观的立场审视自己,懂得“和而不同”的道理,才能培养出宽容大度的个人气质。中国有“仁者爱人”的道德传统,各高校也应当引导当代大学生注重自身教养的修炼,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成才,先成人”,大学的责任意识教育应该以德性教化为基本出发点,首先使大学生成为有担当、有使命感之“仁人”,再谈技术能力专业方面的知识传授。

(二)民族责任意识的树立:教育的目的

大学阶段处于家庭成员向社会公民角色过渡时期,所以要求各个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公正”、“正义”的道德情操。而作为民族的一员,其最终的伦理归宿却是整个中华民族,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又必须具有民族责任意识,自觉地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统一起来。作为一个社会人,大学生必须学会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而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还必须要对国家的未来负责,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负责。

所以,大学的责任意识教育必须树立对社会负责的观念和热爱国家的民族意识。这就要求大学教育中要适当的增添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责任意识教育内容。而这两项内容也不应该是空洞的口号式宣传,而应该结合实际、结合时代为学生做生动而具体的介绍。在和平年代,民族危亡时的为国捐躯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但是中国在各方面发展取得的成就却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加强民族荣誉感,必须与实际结合,事实求是的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材料,让其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祖国,树立民族发展的责任意识。而增强社会责任感,最重要的是要树立“诚信”的意识。中国向来注重“利益”关系,强调重义轻利的气节。在面对一些利益诱惑时,大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判断意识,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行为。目前,高科技犯罪正成为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这与当代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判断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一定要与时代结合,制定一套适用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体系,而不应该是一些空洞的教科书式的思想教育。

(三)责任意识见之于行为实践:教育的转向

责任意识,不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而是具体的体现在平时的行为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不仅是让他们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注重对他们日常的行为养成。

大学的责任意识教育应当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近及远。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中培养其责任意识,比如引导灌输爱护环境、节约低碳的生活理念等等,从身边的小事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尽可能使学生从实践中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民族使命。高校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强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其通过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志愿者活动等多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责任意识。学校还应与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合作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创业教育、现代科学应用教育等,进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责任意识。同时,高校还可以制定相应的权责条例,明确权责等行为增强学生承担责任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承受。

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改革之路还很长,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但是,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脱离了责任意识最本质的东西,只有回归其伦理本质,才可能从根本上做好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为大学生德育培养提供一种可能性途径。

参考文献

[1][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

[3]王晓虹.道德贵任:高校道德教育内涵的倾斜点[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l975.

[5]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6]王键.简谈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n].光明日报,,7.

[7]孟彦乔.对当前大学生“责任感”表现弱化的理性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06.

篇8:从食品安全看企业伦理

针对“三鹿事件”的发生, 9月13日, 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 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由卫生部牵头, 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农业部、公安部、食品药品监管局等部门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参加, 共同做好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处置工作[1]。9月19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 要求进一步做好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工作。

据中国卫生部通报, 各地报告因食用婴幼儿奶粉接受门诊治疗咨询并已基本康复的婴幼儿累计为39965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 死亡4人;正在住院治疗的婴幼儿为12892人, 其中有较重症状的婴幼儿104人。在所有接受治疗的婴幼儿中, 2岁以内婴幼儿占81.87%, 2~3岁幼儿占17.33%, 3岁以上幼儿占0.8%。经调查, 上述接受治疗的婴幼儿基本上与食用三鹿牌婴幼儿奶粉有关, 没有发现与食用液态奶有关的病例[2]。2008年12月1日卫生部通报指出, 截至2008年11月27日8时, 全国累计报告因食用三鹿牌奶粉和其他个别问题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29万余人。

2009年2月12日, 三鹿集团正式破产。然而一个曾经有着五十多年辉煌历程、高达149.07亿元品牌价值的乳品企业从此走向毁灭, 万劫不复, 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讲清, 而三鹿事件的危害, 以及由此引出的一系列反思也远没有结束。

一、三鹿集团消费者伦理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三鹿企业消费者伦理责任的缺失是引发毒奶粉事件发生的根源, 那么, 如果继续追问下去, 那又是什么造成三鹿企业管理伦理的缺失呢?从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来看, 造成三鹿企业管理伦理的缺失也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其内因主要在于企业及企业管理者职业道德沦丧、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认识上存在不足和供应链管理的缺失, 其外因主要在于企业营销伦理环境的影响。

1. 三鹿集团消费者伦理责任缺失的内因

三鹿集团毒奶粉事件的发生, 从企业内部经营的原因来看, 主要包括企业及企业管理者职业道德沦丧、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认识上存在不足和供应链管理的缺失。

首先是企业及企业管理者职业道德沦丧。企业如果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 其结果将导致其伦理道德丧失、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三鹿集团就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 为了加速企业发展的需要, 而唯利是图, 见利忘义, 导致企业道德沦丧。由于国家牛奶检测标准对三聚氰胺含量没有规定, “在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来增加蛋白系数”早就成了中国奶业的“行业潜规则”。在“潜规则”的纵容下, 一些不法奶贩和三鹿集团唯利是图, 为了不义之财, 丧失最基本的伦理道德, 竟然拿婴幼儿的安全健康作赌注铤而走险。三鹿集团的经营价值观发生了扭曲, 其在追逐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 完全忽视了企业的公共伦理责任, 超越了企业道德底线和法律准则, 以野蛮的逐利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 以严重的违法行为危害社会。

其次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认识存在不足。从三鹿企业对消费者极度不负责的行为来看,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问题认识存在严重的不足。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不足, 使得企业无法履行其社会责任, 或者误认为已经履行社会责任, 或者根本就无视社会责任。三鹿企业管理伦理的缺失从根本原因来看就是其根本无视社会责任的结果。企业对社会责任问题认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研究上不足。我国在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研究上, 主要沿用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认识, 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法律责任、道德责任、慈善责任、公益责任等, 将企业社会责任放在与经济责任同一逻辑层次上。这种逻辑上的混乱状况直接造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难以进行实际操作。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甚至误认为在实现经济责任的同时也就是承担了社会责任, 或者履行社会责任中的某一方面就认为已经完全承担了社会责任。

二是企业自身认为不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企业自身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有误区——错误地认为企业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义务。大多数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企业正常经营“份外”之事, 以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外尽一些公益义务, 从而漠视社会责任。三鹿集团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

三是企业无视道德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分为法律意义上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意义上的社会责任两种。前者指政府法律规定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 后者指企业的社会行为要合乎道德伦理的价值要求, 但一般不会由法律强制履行, 因此又是超越法律的, 只能靠企业自觉实施。法律意义上的责任与道德意义上的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层次,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最后是供应链管理的缺失。三鹿奶粉事件的起因是不法奶农和奶站老板在原奶里添加三聚氰胺, 而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由于他们已经被厂家压榨到无法生存的地步。因此, 可以这么说, 供应链管理的缺失导致不法奶农和奶站老板及三鹿企业伦理道德的丧失, 从而导致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

2. 三鹿企业管理伦理缺失的外因分析

首先是企业营销伦理环境的影响。人们判断个体 (或企业) 行为是否符合伦理标准时, 通常有两种理论:一是道义论, 即依据行为的动机或过程判断伦理标准, 道义论集中于行为的规范, 强调从出发点和意图应该是正确的或良好的角度判断行为本身, 核心在于行为本身在本质上是绝对正当的;二是目的论, 即依据行为的结果判断伦理标准, 目的论集中于行为的结果, 如果结果表现出正面、积极和令人满意的效果, 那么就符合伦理规范。然而, 自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 各种西方道德伦理文化被片面的吸收, 从而形成了企业营销伦理的不正之风, 在这种企业营销伦理环境影响下, 三鹿集团的伦理道德底线失守, 从而一手导演了三鹿奶粉事件。企业营销伦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利他主义的缺失。营销活动应以顾客利益为出发点, 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 企业作为法人还必须遵纪守法、遵守商业道德、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此基础上为股东创造合理利润和为职工谋取最大福利。但在当今社会, 诸多企业却忽视了最根本的顾客利益, 而是只为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违背道德、无视责任, 甚至是违背法制法规, 造成利他主义的严重缺失。三鹿企业就是一味的进行企业规模扩张、追求利润最大化, 从而不考虑利他的行为, 结果是造成其伦理失范, 道德败坏, 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是利己主义的膨胀。从经济学“理性人”假设来看, 企业和消费者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实体。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追求的是效用最大化。可见, 自利本身无可厚非, 但如果自利是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的, 那么自利就蜕变成利己主义的膨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诸多企业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被冲昏了头脑, 往往想通过最快捷、最有效、最低成本的方式来获取利益, 结果只能是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来谋取自己的利益。这种利己主义的膨胀成为许多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借口, 他们甚至用西方的个人主义来为自己辩解。三鹿企业也是因为利己主义的膨胀而失去了理智, 不惜以损害奶农和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 为自己谋取利益最大化, 结果是道德伦理沦丧, 伤人害己。

三是社会公正的沦丧。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 相关法制法规的不健全, 造成了诸多企业利用不公正的手段谋取利益, 甚至不惜伤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这种社会不公正之风在某些行业似乎都成为一种“潜规则”, 就好似牛奶行业中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一样, 大家都默认这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在这种社会不公正之风影响下, 三鹿企业管理伦理道德彻底的丧失, 其决策者利用企业和消费者信心的不对称, 利用企业占据的强势地位采用了不诚实、非善良的手段夸大了产品的功能, 隐瞒了产品的重大质量问题, 从而导致大量无辜的婴儿患病, 严重伤害到不知情的消费者。

二、三鹿企业管理伦理缺失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三鹿集团违背道德伦理, 不负社会责任的追逐利益, 从而导致了“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 并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三鹿集团害人害己, 五十多年的辉煌历程霎那间烟灰湮灭, 这就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后果, 这也是其应该受到的惩罚。但是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影响还远远不止如此, 将近30万无辜的婴幼儿及其家属将永远无法摆脱毒奶粉的阴影, 奶牛养殖业遭受重大损失、整个奶制品行业受到冲击, 甚至给整个华人社会都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

针对企业伦理的缺失, 个人提出了一些见解:

1. 国家应该考虑完善相关的法制法规, 从而做到防范于未然。

比如为便于及时发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予以应对, 食品安全法增加规定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

2. 强调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明确部门职责的问题;

3. 强化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针对食品添加剂乱用和

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解决源头污染严重的问题;

4. 完善食品召回制度;

5.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免检产品所存在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

6. 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等。

摘要:2008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毒奶粉事件拉开了大众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也正是三鹿集团对三聚氰胺事件的处理不当, 紧接着毒奶粉事件升级, 这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企业对面向消费者伦理责任的缺失, 文章深层次分析了这一原因, 以及提出了相关的企业伦理责任缺失的原因和相关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三鹿奶粉事件,企业伦理责任,事件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启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EB/OL], 中国食品产业网http://www.foodqs.com, 2008-9-16.

[2]王微:《2008企业危机回顾及2009展望 (下) 》, http://www.blogchina.com/200901/9656941.htm/.

[3]新华网, h t t p://n e w s.x i n h u a n e t.c o m/newscenter/2008-09/21/content_10088082.htm.

[4]钟劲松.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企业的社会责任[J].北方经济, 2009 (2) :31-32.

上一篇:忆爷爷优秀作文600字下一篇:扇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