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汤沐邑”看洗浴文化

2022-09-11

从古代文献、诗词中, 可以发现古人很重视身体的清洁。“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沐”是指洗头, 所以洗完头要把帽子上的灰尘弹掉, “浴”则指洗澡, 所以洗完要把衣服抖一抖。有成语“浴血奋战”强调战斗的激烈, 全省像浸泡在鲜血中, 也不退缩, 仍然要战斗到底。

“沐者, 去首垢也;洗, 去足垢;盥, 去手垢;浴, 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 其实等也。”——《论衡·讥日》古人称“沐”为洗头, “洗”为洗脚, “盥”为洗手, “浴”为洁身, 但一般而言言其一即为全部, 可以等同, 都只使身体洁净。今天厕所在一些公共场所被称为洗手间, 也有叫盥洗室。“盥”今天词义仍然侧重洗手, “洗”则发生了词义的扩大, 可以泛指一切清洗活动。

《礼记·王制》:“方伯为朝天子, 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周代有“汤沐邑”, 是一种制度。是指诸侯朝见天子, 天子把王畿以内的一块土地提供给朝见者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觐见天子的各个封侯朝见天子之前要清洗干净, 以表示对天子的尊敬, 对职责的认真。这种制度, 只有王室贵族才能享用, 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邑”是城市, 今天所有跟城市有关的字, 都带有“邑”字, 只是简化成了位于字形右边的“阝”。比如, “都”指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城市, 还有“郑”、“郴”都是和城市有关。“汤沐邑”就是把一座城市的税收, 全部拿来供洗澡专用。

后来“汤沐邑”渐渐变成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史记·平准书》:“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 皆各为私奉养焉。”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母常山公主, 河东有汤沐邑, 因家焉。”龚自珍《答人问关内侯书》:“其人揖让乎汉天子之朝, 其汤沐邑之入, 稍稍厚乎汉相公卿。”亦省作“汤邑”。文莹《湘山野录》卷上:“上曰:‘朕之诸妹皆厚赐汤邑, 筑外馆以尚天姻, 酬先帝之爱也, 汝独愿出家可乎?’”

这些“汤沐邑”虽然和最初周朝时所指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 但是仍然是一种特权的象征。秦汉以前, 卿、大夫在食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秦汉推行郡县制, 汤沐邑所有者无统治权, 纯属因为王室血缘关系得到的封赏, 跟功绩没有关系。贵族封君的汤沐邑, 是一种食邑制度, 主要是公主, 翁主等王室女性分割地税的食邑特权。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汉朝。封君所食汤沐邑的户数, 公主、翁主一般与列侯差不多, 长公主甚至可与诸侯王相比。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 可以世袭。公主的汤沐邑, 儿子可以继承。皇后, 皇太后, 太皇太后等, 一般都有汤沐邑;甚至皇帝的外祖母, 太后的姐妹, 皇后的母亲, 太后的母亲, 皇帝的乳母也都可以赏赐汤沐邑。西汉时皇帝的嫔妃也有食汤沐邑者。东汉时期, 外戚有时掌政, 甚至有外戚夫人封君食邑的情况。贵族受封的汤沐邑, 承受封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利, 食禄已改为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从官员等级上说, 如果一个县成为汤沐邑, 官员的级别可能会有变化。《后汉书》中东汉桓帝时以汝南郡阳安封给女儿为汤沐邑, 于是该邑长称令, 公主死后, 阳安令复降为阳安长。令的级别略高于长。充分显示了这种特权不是一般人可以享用的, 体现了封建社会鲜明的阶级性。

古人很重视自身的清洁工作。“温泉司”这一官职, 就是专门负责管理宫廷沐浴礼仪的。祭祀前不仅要斋戒沐浴, 祭祀开始时还要先洗手, 用匜装水自上而下浇在手上洗手, 下面用盥承接流下的水。天子诸侯祭祀时, 有专人持匜捧盥。平常居家, 则长辈给客人持匜倒水, 晚辈捧盥承接。这也体现了古人对人伦, 对“礼”的重视。匜、盥在青铜器中属于礼器。匜的功能有点类似瓢, “盥”甲骨文中就像一只手承接自上而下的水, 后来金文变成两只手在一个容器上方承水洗。

最早的筷子称为箸, 没有发明筷子之前, 人们都是以手抓饭来食。很多人坐在一起以手拿了饭来吃。所以要“共饭不泽手”, 吃饭时不能揉搓双手, 以免给旁边的人造成手脏的感觉, 同时也是一种遵从社会契约精神的表现。大家一起抓一个容器里的食物, 清洁双手的行为就变得很重要。古时洗手用“澡”, 洗脚用“洗”, 这里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提到唐玄宗对杨玉环的“三千宠爱在一身”, 总是要说到“春寒赐浴华清池”。隐约映射了古时的“汤沐邑”, 侧面强调了对杨贵妃的宠爱, 还有这种极致的宠爱幻灭时的“此恨绵绵无绝期。”

7世界上其他国家在洗浴文化上也是毫不逊色。也许是因为天气的炎热, 古罗马人被认为是最讲究洗浴的民族, 建造了很多奢华、精美的浴室、浴场。洁白的石头, 精工雕镂体现了古罗马人对洗浴的重视, 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公元19世纪末的世界文化中心——法国巴黎, 开始出现各种方式的洗浴, 使用浴盐、鲜花增添洗浴过程的美妙体验, 以愉悦身心。这一时期还有很多关于洗浴的绘画艺术作品出现。我国古时也有鲜花浴, 常常在古装剧中看到热气腾腾的木盆中荡漾着鲜艳的花瓣。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对礼拜的重视, 使他们对身体的清洁工作也同样一丝不苟。即便在平时, 土耳其人洗浴时也会带点羊肉串、酸奶一类的食品, 清洁完以后聚在一起品尝。桑拿这种洗浴方式最早源自芬兰, 不仅可以控制洗浴的温度、湿度还可以通风。蒸桑拿前身体是已经清洁干净的, 蒸桑拿是为了排毒、促进血液循环, 以加速新陈代谢。大汗淋漓之后再以清水冲洗。有时人们会在雪地翻滚或在湖水中浸泡让身体冷却, 再蒸桑拿。冷热刺激可以使皮肤富有弹性。俄罗斯的“黑澡堂”就有点像桑拿, 寒冷的天气洗一个热水澡, 是对自己最大的犒劳。也有很多人选择冬泳, 冰天雪地直接进入湖水中, 连不会行走的小婴儿也会被父母带着下水, 真是不愧是“战斗的民族”。这也许和他们经常吃牛肉喝烈酒有一定的关系。日本遍布火山的地理特点给当地人泡温泉提供了有利条件。丰富的地热资源带来的“泡汤文化”代表了一种对细腻高品格生活方式的向往, 温泉的保健、医疗效果更是受人推崇。男女共浴是“泡汤”的一大特点。严寒的冬天, 日本猕猴也可以头顶飘着雪花的同时在温泉中小憩片刻, 慵懒的姿态让人从视觉上就深刻地感受到温泉带来的美好感官体验。韩国的大众澡堂也代表了一种民间文化, 有一部名为《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的韩剧, 澡堂对韩国民众的生活有重要的意义。澡堂就是一个综合多元化的休闲娱乐场所, 除了洗浴, 还有饮食、美容、美体、游戏等娱乐服务, 让人们充分享受身心的洁净、放松。

洗浴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洁净, 还带有一种仪式感, 一种信仰, 一种精神世界的追寻。儒家有“澡身浴德”的说法。孔子认为曾点所说的“莫春者,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就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佛教也认为身体的洁净可以达成心灵的洁净。西方的宗教文化也有“洗礼”的仪式。老子提出“上善若水”, 其中就强调了水所带来的洁净功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 在河、湖中沐浴的生活场面基本一去不复返了。我国根据史料记载可知的最早的公共澡堂是在宋代, 唐代开始有“洗澡”一词。澡堂里除了洗澡还可以剃头、修脚、按摩、拔罐。如今考虑到卫生等各种问题, 人们洗浴的场所也渐渐从大众的场所转移到住家的单独场所。一天的忙碌, 温热的清水涤荡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灰尘, 还冲刷走了尘世的烦琐和心灵的疲惫感, 随之拉开了静谧、剔透的夜晚的序幕。洗浴不仅仅是一种行为, 还可以是一种仪式, 一种信仰, 一种追寻。西藏, 虽然那里的人们生活严重缺水, 但是面对纯净的湖水, 没有人去清洗, 因为他们的文化中有一种“水葬”的丧葬方式。只有在人死了以后, 才投入水中, 只有远离了尘世的人, 才能得到彻底的洁净。正是因为大众都在追寻有形的洁净, 真正顿悟后才知“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摘要:周有汤沐邑制度, 把一个城市的税收全部用来供朝见天子的诸侯沐浴。后来天子可以给王族女性成员赏赐汤沐邑, 论亲不论功, 显示得到的荣宠非同一般。以沐浴的规模来体现被赏赐者在天子心中的地位, 可见古人很重视沐浴这一行为。世界上各个国家洗澡的传统由来已久, 又各具特色。沐浴带给人的享受不仅是外在的, 也能使人获得内心的清爽、剔透, 只有感受过才能明白。

关键词:汤沐邑,洗浴,文化,净心

上一篇:后劳教时代社区矫正与行政处罚的衔接下一篇:压力容器制造监检中常见问题分析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