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标点符号的课件

2024-04-27

小学标点符号的课件(精选8篇)

篇1:小学标点符号的课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认各种标点符号,能正确、规范书写标点符号。

2、学生能区别各种标点符号,并能达到正确运用。

3、让学生正确使用省略号和破折号。

教学重难点:

理解各个标点符号的作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使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将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进行总结。

板块一:认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老师听说过这么一个人,由于他老是说能少花力气就少花力气,所以大家都叫他老懒。一次,老懒出远门做生意去了。不久给家里来了一封信。我们来看看信的内容:“儿的生活好痛苦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老两口拆开信一看傻眼了,这该怎么读啊?同学们,你们来帮着读读。你这个可是好消息呀!哎呀,你这个可是坏消息呀!

这个老懒到底要表达的是什么呀?可把老两口给急坏了。

2、从这件事情当中,你体会到什么了?(标点符号在句意表达上有重要作用)

板书:标点符号

板块二:会认标点符号

1、标点符号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掌握这些标点符号。一起来大声地读一读。

出示小黑板:我会认识以下的标点符号:

、(顿号) ,(逗号) ;(分号) 。(句号) :(冒号) ?(问号) !(感叹号) ……(省略号) ——(破折号)

( )(括号) 《 》(书名号) “”(双引号)

2、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

、, ; 。 : ? ! 都属于点号,表示文章的停顿和语气。

…… —— “” 《 》 ( )则属于标号,作用是标明,有的也表示语气。

板块三:会写标点符号

1、标点符号在我们的学习中有很大的作用,写文章离不开它,但是在书写时我们会出现很的错误。下面,我们来写一写这些标点符号,拿出作业纸

1、写在方格当中,要求书写美观,书写规范。

2、用实物投影讲评学生的一些作业。(2份)

对照规范的书写,师小结:

①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都应该在稿纸上占一个字的位置。

①引号、括号和书名号都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分别标在文字的前和后,并各占一个字的位置。

②省略号的六个圆点、破折号的一直横都占两个方格,上下位置要居中。

2、标点符号都是处在句子当中的,平时作业时我们写着写着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出示不同情境下会如何去运用:

如:1、星期天,我在家看电视

一句话说完了,用什么标点符号?写在哪?你是怎么考虑的?还有哪些标点跟它一样?

得出:①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不能写在一行的开头。

2、春天,花儿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这儿用什么标点?怎么写?假如还有一格呢?假如少一格呢?还有谁跟它一样的?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的书写规范吗?

得出:②破折号和省略号可以放在一行开头,但不可分开写在一行末尾和下一行开头两处。

3、星期天,我对妈妈说:“我想去买书,能给我钱吗?”

如果冒号后面多个格子,你会怎么写?现在为什么这样写呢?问号和后引号打算写哪?谁也是一样的?

得出:③引号、书名号和括号的前半可以放在一行开头,但不能放在上一行的末尾;它们的后半可以放在一行末尾,但不能放在下一行开头。

可见,标点符号在书写上是有严格规定的,我们必须作到书写规范(板书)。

板块四:综合运用与实践

我们不光要做到书写规范,还必须做到正确使用(板书)。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它自己与众不同的作用,有一首儿歌告诉我们:

学习标点符号歌

二、标点符号复习

标点符号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书文名称书名号。意思省掉省略号。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学生结合标点符号歌来归纳总结各种标点符号的作用。(小组合作)

小小医生

这些句子当中就有一些标点符号用错了,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1、改正下面的句子中用错的标点符号。

(1)老师同他谈过话后,他说:“他有决心把学习搞好。”

(2)被称为《科学迷》的赵颖,介绍我看“海洋的秘密”和“激光世界”两本书。

(3)“小红,等一下。”妈妈叫住我说:“今天可能要下雨,把雨伞带上。”

(4)动物园里有狮子、老虎、斑马、猴子、天鹅——约几百种动物。

2、省略号、破折号不光有这些作用,有时在一定的环境下还有别的作用:

省略号的作用:A 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 B 表示语意未尽 C 表示说话声音断断续续

1、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连破皮袄也没穿,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 )

2、老红军陷进了泥潭,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小战士说:“要 ……要记……住……革…… 命…… ” ( )

3、罩在竹匾下的鸟雀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 )

破折号的作用:A 表示下面是解释或说明部分 B 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C 表示声音的延续

1、“不用了,雨又不大——”妈妈小跑起来。( )

2、一天晚上,我又听到酒瓶滚动的声音——酒瓶是我放在它旁边做信号用的。 ( )

3、当春风姑娘拂过大地,是她最先把自己唯一的装饰品——叶绿素与太阳光结合起来。 ( )

头脑风暴

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上确实非常重要。在抗战时,日本侵略者在我东北沦陷区写了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卖给八路军。”而老百姓在“卖”字的后边加了一个逗号,就成了“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这样的题目做起来都非常有趣,我们也来试一试。

2、按要求给句子加标点。(加在原句中)

① 哥 哥 弟 弟 被 评 为 三 好 学 生(二人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② 哥 哥 弟 弟 被 评 为 三 好 学 生 (告诉哥哥)

③ 哥 哥 弟 弟 被 评 为 三 好 学 生 (问哥哥)

④ 哥 哥 弟 弟 被 评 为 三 好 学 生 (哥哥问)

像这样的题目,你觉得做到哪几点才能很好的完成它?(仔细审题、认真做题、做好检查)

3、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本的标点符号的运用自检。(这里看时间,机动处理)

这节课,我们更加进一步的认识到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更好的做到这两点:规范书写正确使用

板书:

标点符号

认识重要性

规范书写 正确使用

篇2:小学标点符号的课件

直线度(-)——是限制实际直线对理想直线直与不直的一项指标。

平面度——符号为一平行四边形,是限制实际平面对理想平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针对平面发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圆度(○)——是限制实际圆对理想圆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与轴线垂直的面)内的圆形轮廓要求。

圆柱度(/○/)——是限制实际圆柱面对理想圆柱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控制了圆柱体横截面和轴截面内的各项形状误差,如圆度、素线直线度、轴线直线度等。圆柱度是圆柱体各项形状误差的综合指标。 线轮廓度(⌒)——是限制实际曲线对理想曲线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非圆曲线的形状精度要求。 面轮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线将线轮廓度的符号下面封闭,是限制实际曲面对理想曲面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它是对曲面的形状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

平行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等距。

垂直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90°的要求,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90°。

倾斜度(∠)——用来控制零件上被测要素(平面或直线)相对于基准要素(平面或直线)的方向偏离某一给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测要素对基准成一定角度(除90°外)。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

同轴度(◎)——用来控制理论上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对称度——符号是中间一横长的`三条横线,一般用来控制理论上要求共面的被测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与基准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线或轴线)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带互相垂直的两直线的圆,用来控制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其理想位置的变动量,其理想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 跳动公差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符号为一带箭头的斜线,圆跳动是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篇3:小学标点符号的课件

一、标点,点出趣味

让学生对标点符号有感觉,首先要让学生感知标点符号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妙用,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教学《清明》这首诗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培养学生对标点的感情。

师:这是一首诗,但是老师把其中的标点改一下,就能变成一首词,同学们觉得可行吗?(接着我将黑板上的诗歌加上了这样的标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版本的《清明》有何不同?

生读后交流发现:诗和词的停顿不同,意蕴也就不同,但是同样韵味十足。

对于学生对标点感情的培养并没有止步于此,我又让学生将《清明》一诗,不加一字,不减一字,只是改变了标点符号,变成电影里的一个镜头。不多久,电影版的《清明》新鲜出炉,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又让两位学生根据这个小剧本上台演一演,在学生的精彩演绎中学生对小小的标点符号充满好奇,这小小的标点确实不可小觑。通过老师有意而为之,让学生感受到标点的魅力无穷,为学生关注标点,准确使用标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标点,点出意义

标点是有“意”的,它所表达的“意”,相对于语言文字往往是抽象模糊的,但静静思考、咀嚼,用心会意,便能真正读出它的魅力和神韵。

《爱如茉莉》一文中,作者曾经对妈妈所说的“爱如茉莉”不以为然,但在看到病房中父母执手而眠的场景,听到父母甘心为对方付出的朴素表白后,怦然心动,发出由衷的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师:假如请你给这两句话加上你的标点,你想用什么?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我觉得这样能表达我的激动。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我用两个感叹号表达对这种真爱的赞扬。

师:假如说他(指第一个发言的学生)的激情有十分,那么你的激情有百分。标点是有感情的。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第一句是对爱的思考,第二句是肯定的回答。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作者一开始对妈妈说的那句“真爱就像茉莉”不以为然,现在,她终于认识到流淌在生活细节中朴素的爱才是真爱,她对爱的思考是无止境的,用省略号能表达这个意思。

生:我也用省略号。真爱像茉莉一样散发着幽香,它袅袅地钻进我们的心田。

师:标点是有个性的,它表达着对爱的理解,作者用的是什么标点?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师:那么激情洋溢的感叹号,不用;那么耐人寻味的省略号,也不用。偏用这么平常的逗号、句号,为什么?

生:真爱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用朴实无华的逗号和句号就足够了。

生:真爱和茉莉一样是默默的,不张扬的。

师:平平淡淡才是真,爱到深处却平常啊!

生: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感情齐读)

由“加上你自己的标点”,到比较、品味文中所用标点的意蕴,学生通过小小标点感悟到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的深意,不仅捕捉到那种言语之外的“可解不可解”之意,还升华了对爱的认识。

三、标点,点出实践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要训练的,单单靠老师上课讲一下,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没有效果的,听完就忘。在平时的写作、练笔训练中必须要强化。

《花瓣飘香》中有一段人物的对话,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我跟小女孩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一盆放在母亲的阳台上,当母亲看见这一盆月季,会怎样对我说?请选择其中一个场景,想象人物之间的语言,完成一篇练笔。同时,要注意用上正确的冒号、双引号,在写人物对话时可以分段。经过指导,大部分学生的练笔写得很成功———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当我把花送给小女孩时,小女孩一脸惊奇地问:“你为什么要把这盆花送给我?”

“我被你那懂事、敬重父母的孝心给打动了。我把它送给你,表示我的谢意,也希望你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我轻轻地说。

小女孩眼睛里闪动着泪花,感动地说:“嗯,谢谢。我也希望我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爸爸快点回来。这样,我们一家就团聚了。”

“希望你妈妈闻到月季花香会高兴。”我微笑着说。

接着,我缓步向家走去,小女孩看着我离去的身影,流下了眼泪……

在这样的练笔中,学生不但能够使用丰富准确的提示语,而且能够训练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对于冒号、双引号的使用有一个训练的过程,那么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就能够提醒自己。

标点符号的掌握与运用是学生所学知识结构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最容易忽略的环节。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标点符号,并有意识地去引导品味、咀嚼、想象,使其变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学生使用标点能力的同时,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篇4:小学标点符号教学的五个招数

标点符号的教学应怎样充分利用课文,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真正掌握用法?笔者认为可采用五个招数。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教学为例,具体阐析这五个招数。

一、重视课文的直观性

以教材为范例,引导学生学习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是最佳途径。苏教版中的“习作例文”更是标点符号教学的好教材,因为它是按方格抄写的,学生对标点符号占格情况看得更清楚。2012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中有这样的说明:“在实际编辑出版工作中,为排版美观、方便阅读等需要,或为避免某一小节最后一个汉字转行或出现在另外一页开头等情况(浪费版面及视觉效果差),可适当压缩标点符号所占用的空间。”要学生理解运用这方面知识较难,因为在习作中,学生只记得较多数标点符号“占一个字位置”,而不能占半格等,所以难以回避“不能顶格的标点符号”顶格写。笔者教学三年级上册“习作1”的习作例文《好阿姨》时,先让学生认真阅读《好阿姨》,再让学生思考《好阿姨》中每个标点符号是否一个占一个方格子。待学生注意到《好阿姨》中的标点符号有一个占一格,有两个占一格,也有的与字同占一格后,再进一步探究什么标点符号顶格写,什么不顶格写等,并板书如下。

不顶格的有:?摇句号“。”、?摇逗号“,”?摇、冒号“:”、后引号“””、问号“?”、感叹号“!”、顿号“、”、分号“;”

顶格的有:前引号““”

占两格的有:?摇省略号“……”、破折号“——”

在此板书的基础上,笔者说明,为了遵守规则,避免不可以顶格写的标点符号而顶格写,所以《好阿姨》誊写时才有时逗号、句号占一格,有时不让它占一格。如此利用教材,注意直观性,有利于标点符号“位置和书写形式”的教学。

二、利用电脑辅助讲清用法

在《标点符号用法》中,每个标点符号的位置与书写形式,定义与用法都有明确的说明,教师需要高度重视,认真研读。除此之外,我们还可通过电脑等工具,探讨标点符号运用是否合理等。例如,关于感叹号的位置和书写形式,《标点符号用法》中有“不出现在一行之首”的说明。进行三年级上册“习作7”中的《找“饿”》教学时,笔者发现其中“感叹号”写在句末的文字旁。笔者就利用电脑与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这样标注。笔者在word文本上先打《找“饿”》中的句子:望着偏西的太阳,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妈妈,我,我饿了!……”再在句中填字,后来出现“了!……”另换一行现象。总之,无论怎么添字减字,包括标点符号,都不出现感叹号顶格的现象。最后得出结论:《找“饿”》有关感叹号的誊写就是为了不出现在一行之首。这样,运用电脑直观教学,学生对于感叹号不能顶格写的印象就很深刻。

三、适当抄写或背诵默写课文中的标点符号

抄写或背诵课文片段乃至全文是一种常见的练习形式。在指导学生抄写、背诵时,不妨让学生注意一下标点符号,有时还可以把标点符号列入检查的范畴。如让学生抄写《学会查“无字词典”》《做一片美的叶子》。要学生比比看,谁抄写时关注到标点符号能否顶格写,破折号占两格,逗号、句号在格子左下方等。再如,三年级上册第14课《“东方之珠”》是要求背诵的课文。笔者请学生在作文本上默写第14课(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看谁能将课文中的标点符号默写正确,并能做到书写格式也符合要求。学生默写好后,笔者展示一个学生默写的最后一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让学生与原文最后一句: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进行对比,得出结果:“香港”后不加逗号没有错,但还是加好。“东方之珠”是词语,所以最后的句号不能在后引号内。如此训练,学生阅读课文就会更注意标点符号。

四、同来反思课文中的标点符号

从总体上讲,课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应是我们的范例,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瑕疵。因此,教师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推敲课文中的标点符号,既要悟出用得精当的妙处,也要发现用得不当的地方。例如,教学《孙中山破陋习》的一个段落:“孙中山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姐姐。当时孙中山的家里很穷,他的姐姐一点儿也不怕吃苦,洗衣、烧饭、插秧、挑柴,样样活儿都干。”笔者觉得“当时”后面若加个逗号可能更好,于是,就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读完后引导学生思考:在句中的“当时”后是否可加逗号?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结论,还是加好。根据实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类似的反思,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标点符号的用法,在自己的书面表达时也就更注意用好标点符号。

五、请学生相互批改习作中的标点符号

学生在运用标点符号出现错误时,最好及时发现,及时给予纠正。过去,笔者虽然重视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的批改评议,但收效不明显。后来,改为让学生相互批改习作中的标点符号,前后两排的4位同学,旋转交换各自的作文本,相互批改习作中的标点符号。让学生先用铅笔批改,改好后归还本人,本人同意批改后再用钢笔将其改正好。若不同意,可与同学讨论,或请教师评议。学生交换作文本批改时,笔者走下讲台听取同学意见,参与评议。这样做,不仅减轻教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在促进学生反思、合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以上举的案例,多是三年级,但在小学四、五、六年级进行类似的教学,也未尝不可。总之,应尽量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较好地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为提高书面语言水平服务。

篇5:有趣的标点符号小学作文

课堂上,应老师给每人发了二张白纸,要求我们在纸上写出三个和读书有关联的词语。

题目要求虽然简单,但我还是认真的写了“爱读书”三个字。随后,我的纸条和其他同学的纸条混合一起。最后,应老师通过抽签的方式,由各张纸条的顺序,在黑板上写出词语组合。

“读书好叫说好爱读书勤细苦”天哪,这是什么词语啊!我心想。

我组的几位同学禁不住发出声音,开始猜测了。

通过三分钟的集体默契交流,我组同学把词语分解成“读书好,叫说好,爱读书,勤细苦。”的句子。干巴巴的词语,经过同学妙笔符号后,想想觉得还很生动有趣。大家不禁捧腹大笑!

篇6:小学语文标点符号教学的思考

标点符号是一种虽微小却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它的价值并不亚于一个文字。有了标点符号,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易于理解。一个看似平常的标点符号,却可以增强表达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尽之意。小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但一些学生或不重视标点,不加标点,或不懂得正确运用标点,常常造成语句不通,读来费力。所以教师要使学生明确明确标点的意义,并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标点符号的教学可以从哪几方面入手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情引趣,体会作用(一)提高认识

如何让小学生理解和接受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而不认为它是书面表达中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呢?教师不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多渠道入手,从而提高对标点符号作用的认识。(1)从故事入手

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于小学生而言,总是有巨大吸引力的。学生对故事的需求和接受力比空洞的说教效果更好,教师不妨从此着手,给学生讲述一些标点符号误用或不用而发生的故事,以此让学生增强对标点符号在书面表达中所起作用的认识。为此,我给学生找了一则古老的故事:

有个书生到朋友家做客,忽然天降大雨,客人便不想回家了,然而主人却不想留客人住宿,但又不便于直说。于是主人为客人题了一幅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只是这幅字没有加上标点。客人一看,二话没说,提笔在字幅上添了几个标点。主人一看,顿时傻了眼,本来主人的原意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被客人添加标点后却变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小小的几个标点符号,使同样的一句话出现完全相反的两种意思。教师应以此教育学生千万不能小瞧标点符号,应明确学习标点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2)从朗读入手

在课文朗读中,标点符号常能给人一定的朗读语气和感情的指导。教学时,先给学生出示一个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句子,如“我要跟你去”,让学生自主朗读。结果,同学们所读的语气、声调都不尽相同。然后,再把不同的标点给这句话注上:

“我——要„„跟——你去。” “我要跟你去。”

“我,要跟你去!”

“我要跟你去?”

学生在标点的指引下,能够比较准确地把其中的感情通过不同语气和声调的朗读来体现。此举,又让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有了切身的认识。

(3)从病例入手

从学生的习作中挑选一些不加标点造成意思表达不清的典型句子或段落,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我走了”,让学生讨论:作者要表达的愿意是什么?而你是如何理解的?会产生怎样的歧义?再让学生总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提高运用标点的自觉性。

(二)了解作用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它究竟有哪些作用呢?大致说来有三种:

第一是表停顿,用来表明句子的结构。说话有或长或短的停顿,而写在纸上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这种种停顿。举例说明: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这句话有两种停顿法,一种是“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一种是“中国队打败了,荷兰队取得了冠军。”

第二是表语气。我们说话的语气有三种:陈述语气,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疑问语气,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祈使语气,要别人做一件事情。这种种语气在交谈中用语调来表示,在书面上用标点符号来表示。陈述语气:我今年读了两本有价值的书。疑问语气:你喜欢吃西瓜吗?祈使语气:请给我一支粉笔!又如“他去过北京?”和“他去过北京。”同一句话,语气不同,意思完全不同。

第三是表示词语的含义。某些词语加上某种标点,词语的含义就会发生变化。如单说“刘胡兰”指的是女英雄刘胡兰的名字,写作“《刘胡兰》”,就表示一部歌剧、电影或书籍或文章的名字。

学生在认识到标点的作用后,教师可以进入下一步的教学,即标点符号的教学。

二、加强训练,正确运用

标点符号和文字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学中应把它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结合起来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它的认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这项训练,要渗透在阅读教学里:朗读时,要根据标点符号正确停顿并读出相应的语气;默读时也能让标点符号入于目,融于心,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这不仅培养了认真阅读的习惯,也能加深对标点符号的认识。这项训练,还要在表达时加以巩固提高:平时说话能注意语调、语气,说的自然、清楚、明白;在完成各种书面作业时,能随文加标点,用的正确。这不但是表达的需要,也是学习标点符号的归宿。以上两方面的配合,不可偏废。

但是,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做为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能力,要有一个过程,所以如何有效地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讲明标点用法 标点分为常用标点和非常用标点。常用标点有15种,而依据其用途不同,它们可分为点号和标号两大类。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用来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调。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用来标明词语文句的性质和作用。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7种,标号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和书名号[《》]8种。学生们弄清了常用标点有哪些,我们再来考虑教会其如何使用。要真正弄清楚每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和用法,教师可用《标点符号歌》来教学,并各举例子加以说明,以便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可不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有些意思可省掉,后面加个省略号。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标点符号用准确,意思清楚都称好。

(二)明确书写位置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其中对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教师可用《标点位置歌》来进行教学:

句逗感问分顿冒,一律不往开头标。括号引号书名号,“前边”不在行尾标,“后边”不往行头跑。破折省略占两格,就怕割断半中腰。

(三)添加标点训练

提供没有带标点符号的文字材料,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加上标点符号。这是常用的训练方式,形式灵活多样。就训练的内容来看,可以给句子加标点,也可以给一段话或几段话可标点;就训练的方式来看,可以在断句处留空,也可以不在断句处留空。例如:

1.请把你的 小学生周报 借给我 好吗 2.你等等我 他说 我整理好书包马上过来

这项训练,要求学生给一段话加标点符号,就是采用断句处留空的形式,有提示标注位置。要先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内容,练习朗读,读出语气;再让学生想想该加什么标点,并给句子加上;最后,联系句子内容,检查所加上的标点是否正确。又如:

1.小王说劳动能锻炼人这句话对吗 2.祖国你真伟大富强啊 这种题目,主要是训练问号和叹号的用法。同样要先理解内容,读出语气,再给句子加上标点,最后检查是否正确。由于题目里的句子没有留空,相对而言难度就大多了。要向学生指出,遇到这种形式的练习,应仔细揣摩句意,考虑句子内部是否需要加上标点符号,在哪个地方加上它们才合适。

(四)学会诊断病例

在学生学习标点、使用标点的过程,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少走弯路,教师可先指导学生学会诊断一些病例,防患于未然,促使学生尽快掌握标点的用法。以平常较常用的句号为例,平时我们对句号的使用普遍存在三种不正确的现象:

1.用得太少。该用句号的地方不用句号,使语段层次不清,影响表达效果。如:

陆峰的凳子坏了,坐上去不小心会跌倒,李志看见了,记在心上,他从家中带来了工具,放学后,大家都走了,他独自一人蹲在教室里,叮叮地修起来。

这是由四句话组成的语段:第一句介绍陆峰的凳子坏了,会跌倒,到“跌倒”结束;第二句讲李志记在心上,到“心上”结束;第三句讲李志带了工具;第四句讲李志修凳子。但作者只在段尾用了一个句号,使四个句子各自失去了独立性,整段话层次不清。

2.用得太多。还没有完成一个完整意思的表达就用了句号,破坏了句子的整体性。如:

春天,沙枣树伸展着粗糙的树枝。上面覆盖着一片片短小的叶子。叶子上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晶莹发亮。

它其实是一句话,结尾用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但作者用了三个句号,前两个句号中断了句子内部的联系。

3.混用。属于其它语气的句子却用了句号,与其它标点符号相混。例如: 例1:是阿米,还是翠芹。不,都不像。

例2:李勇朝我喊:“闪开。”轰隆一声,架子倒塌了。

例1中“是阿米,还是翠芹”是疑问语气,应该用问号。例2中“闪开”是命令语气,应该用叹号。

篇7:小学语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

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两类。点号主要表示语句中的各种停顿,有的兼表语气;标号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

1、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或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例:①春天的百花送来了浓香。②请你再说一遍。③谁不知道这件事是他做的呢。)

2、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例:①你是从哪儿来的?②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3、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及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末尾的停顿。

(例:①这是多么平静的一片原野!②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③起立!)

4、逗号,:表示句子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例:丰子恺,原名丰润,又名丰仁,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

5、顿号、:表示句子内部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例:牛身上到处都是宝,肉可吃,奶可喝,肝、脾、骨、鼻可做药。)

6、分号;:表示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有分清分句层次的作用。凡是复句中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示层次的地方就用分号。

(例: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些伤痕;下巴上有一把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7、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后或总括性话语前的停顿,也常用在书信、发言稿的称呼语后面。

(例:菜场上摆满了蔬菜:菠菜、芹菜、韭菜、黄瓜等,品种可真多啊!)

8、破折号——:

(1)表示解释说明。

(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2)文中插说的话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

(例: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的猹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3)表示语音的中断,停顿和延长。

(例:“嘟——”火车进了站。)

(4)用在文章的副标题前。

(5)表示意思的转换及转折。

(例:“今天好冷啊——你什么时候回北京?”芳芳对刚进门的泰磊说。)

(6)表示语意的递进。

(例: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7)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9、括号:表示文中注释性的话,还可用在次序语的外面。

10、省略号„:

(1)表示文中省略了的话。

(例: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表示沉默,话语中断,欲言又止等。

(例:她犹犹豫豫地说:“只是,我怕同学们会„„”)

(3)列举或序数的省略。

(例:森林里的动物,野猪啦、小鹿啦、斑马啦„„看到老虎,都跑了。)

(4)说话断断续续。

(例: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11、书名号:用来标明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名称。

12、引号:引号分双引号和单引号,引号内的引号用单引号。

其用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例:“好,下来吧!”老师喊道。)

(2)需要首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要用引号。

(例:①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②詹天佑设计出了“人”字形铁路。)

(3)表示讽刺或否定。

(例: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13、连接号:表示把意义密切相关的词语连为一个整体。

(例:“北京—广州”的特快车就要开了。)

14、间隔号:表示间隔或分界,用在月份和日期,音译的名和姓,书名和篇名,词牌(曲牌)和词题等的中间。

15、着重号:表示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词、句。

点号:

篇8:小学数学符号意识的认识与思考

一、着眼于数学思想, 理解符号意识的内涵.

首先, 《课程标准 (2011版) 》将原来的“符号感”改为了“符号意识”, 将“感”改为“意识”其意义与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数学符号本质意义的要求更加吻合.在数学学习中, 无论是概念、命题学习还是问题解决, 都涉及用符号表征数学对象, 并用符号去进行运算、推理, 得到一般性的结论.数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 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 用“意识”比用“感”更为准确.可见, 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是在培养和发展更高层次、更高水准的数学素养, 更加强调学生主动理解和运用符号的心理倾向.

其次, 新课标在表述中增加了“符号表示数”, 可以理解为既可以用字母表示数, 还包括用阿拉伯数学符号表示数.这样看来, 从孩童时代, 孩子的符号意识已悄然开始, 小时候玩的积木里就有了三角形、长方形、等图形符号;家长的启蒙教育大多从认识1、2、3等数字符号开始;从耳熟能详的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 2像小鸭水中划———”这些数学符号经常被学生说在口头, 用在笔端.但是, 学生们并不会将其上升到“符号”的意义.如停留在这个基础上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唤醒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体会数学的抽象, 学会数学的推理和数学的建模, 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

二、立足教材编排, 研究学生形成符号意识的思维过程

眼界决定境界, 当我们用一种数学思考的眼光审视我们的教材时, 就可以看到教材的编排者在“符号意识”方面的一些思考与设计, 力图带着我们领会其背后的数学思想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一)

此内容的编排经历了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并用符号表示, 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和归纳的过程, 借助直观的操作建立图形的模型, 找到长方形面积和长与宽的数量关系并形成语言的模型, 再抽象出字母模型, 这不仅是一个数学建模的过程而且是符号意识形成的过程.

(二) 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如假设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a, 那么4a就是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a2就能表示为正方形的面积, 这也是一个解释和应用模型过程, 同时还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

(三) 纵看我们的九册教材.在第一学段, 学生接触更多的是简单的符号, 这些符号如同象形文字, 是那样的简明、形象、生动和传神.如关系符号“=”, 表示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它的首创者英国数学家列克尔德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等长的线段意义更相同了.”它不仅可以表示数与数、数与式的“等”还可以表示式与式的“等”, 如此形象的等长就在学生感知“等”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了其背后的意义.我们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符号本身, 更重要的是, 从这些抽象的符号本身看到其所表征准确的数学意义, 在不断唤醒中增强符号意识.

进入第二学段, 学生的认知已经不只停留在符号的表面意义, 他们已经能根据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开始走进符号, 去探寻符号背后更深的意义, 不仅“懂”符号而且会“用”符号.

课标在第三学段中要求“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 并用代数式表示”, “通过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达数量关系的过程, 体会模型的思想, 建立符号意识”.

数学的本质就是在不断的抽象、概括、模式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

研究数学问题的模式, 可以表征为“抽象—符号—应用”,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数学化”.不难看出, 九册教材编排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就是在学生不断体会中建立模型的思想, 建立符号意识的过程.

三、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研究发展符号意识的有效策略

符号意识更多地表现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主动用符号的意识, 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积累运用符号的数学活动经验, 更好地感悟符号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本质, 逐步促进学生符号意识得到提高.

符号意识的形成过程就是建立符号模型的过程:

初步建立符号的模型.从现实生活情境中, 通过整理的信息, 分析和描述问题的过程, 经历一个从学生现有认知出发、不规范的数学语言通过规整和训练走向严谨和标准语言, 从而初步感受符号作用, 抽象出数学问题.

二次建立符号模型.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 通过经验、对比再用符号表示, 体会从特殊再到一般、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再把得到的结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符号意识的建立过程就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此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抽象、推理、简化等能力, 引导学生用数学思考的眼光去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 在学习过程中抽象出符号, 用符号发现规律并用形成的符号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符号意识自然形成.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10个核心概念词的提出是立足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学生的发展, 其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抽象、数学推理和数学模型思想.数学思维的本质特点是抽象与推理, 符号则是数学抽象最主要的语言表征, 而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是发展符号意识最具特色的思维方式, 符号意识的培养及符号意识形成的过程又是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关键词:符号意识,数学思想,数学建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的励志经典语句下一篇:精选中班健康领域活动方案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