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特岗考试

2024-05-14

河北特岗考试(精选6篇)

篇1:河北特岗考试

2011年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招聘考试

试卷及参考答案

(满分 120分)

一、单选:(计15分,每小题1分)

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源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其出于()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说文解字》 答案:B 解析:《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性

D、巩固性 答案:A 解析:《礼记.学记》中有“不陵节而施谓之孙”,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不间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有序过程。不仅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人的发展的这种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必须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不能“拔苗助长”、“凌节而施”。无论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是思想品德的培养,都必须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地进行。

3、在一学期结束后,对评价对象的学习状况进行测验,这种测验叫做()

A、形成性测验

B、描述性测验

C、总结性测验

D、诊断性测验 答案:C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教学评价,主要用于监控、调节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质量,它强调的是改进教学,而不是给学生评定等级。

诊断性评价主要用来探察学生进行新内容学习前的知识、能力准备情况,以便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或者用来探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教学。

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是在系统的教学过程结束之后,对学生 1 的学习结果进行的评价。通常的期末考试、毕业考试或会考都属于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基本功能是评定学生的学业等级,展示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

4、一些事例显示,对“狼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是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性

D、关键期 答案:D 解析:脑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脑的发育中存在“关键期”,即人在发展过程中,某一方面在某一阶段发展得比较快,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人就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比如,3岁前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1—3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左右是感知图形的“关键期”。因此,儿童教育要抓住关键期这一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教育,而对“狼孩”的补救教育都不是很成功的现象就证明了人的发展存在关键期。

5、在教育工作中,试图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像高年级学生一样听报告、搞活动、发表感想,这实际上忽视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答案:B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在五个方面: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儿童在一定的年龄阶段,生理与心理方面会出现某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此教育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段实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施以相应的分段教育。

6、教学和智育是()

A、同一关系

B、因果关系

C、隶属关系

D、交叉关系 答案:D 解析:智育与教学是一个交叉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但教学却不是智育实现的唯一途径,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实现;教学要完成智育任务,但是智育却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学也要完成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任务。将教学 2 等同于智育,容易导致对智育的途径与教学功能产生狭窄化甚至是唯一化的片面认识。

7、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粘液质 答案:C 解析:(1)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2)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3)粘液质: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4)抑郁质: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为缓慢为特征。兼具敏感、细心、情感体验深刻等积极品质和多疑、孤僻等消极品质。

8、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运动员吃兴奋剂提高成绩 C、成人每天按时吃饭睡觉

D、儿童进入青春期以后变声 答案:A 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其它三项的行为属于日常生活习惯或生理变化,没有通过练习产生,也不是持久变化。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9、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她)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作()。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刻板印象 答案:B 解析:个体对他人往往是积极的肯定估计高于消极的否定估计,这种心理倾向叫宽大效应。晕轮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的现象。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掩盖了其他品质或特点,所以其也被形象地称为光环效应。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的预言似乎自动地应验了。这一效应称作罗森塔尔效应。

10、“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创造法

B、学习迁移

C、发现教学法

D、学会学习答案:B 3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都是指先前学习对以后学习的促进,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

11、皮亚杰所划分的认知发展阶段中,11—15岁属于()阶段。A、感知运算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答案:D 解析: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0—2岁)为感知运动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7—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11—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

12、新课程的课程价值观是()。

A、以学生发展为本

B、科学与人文交融

C、回归生活世界

D、民主化 答案:A 解析: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

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

13、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

A、学校有义务为适龄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 B、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C、公共机构有对适龄儿童开放并教育的义务 D、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不得雇佣学龄儿童 答案: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因此,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也包括了适龄儿童的义务,即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14、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为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

A、精英阶段

B、大众化阶段

C、普及化阶段

D、全民化阶段 答案:B 解析: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1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提出要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

A、3%

B、2.5%

C、4%

D、4.5% 答案:D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达到4%。

二、判断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错误。《学记》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指导学生学习门径,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这种教学思想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2、所有教学活动中都渗透着德育。

正确。这正是符合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的思想。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政教处、班主任、政治老师的事,所有的学科教学中都渗透着德育,在教师备课的教学目标中都注明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将德育目标融化在一切教学活动中。

3、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

错误。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学好主要学科。

4、课程标准就是原来所说的教学大纲。

错误。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基于我国‘教学大纲’的种种弊端以及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及改革目标,新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了以前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更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内涵的变化。(2)教学目的的变化。(3)教学指向的变化。(4)教学评价的变化。

5、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正确。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6、加德纳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错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关于自然的智能、存在智能组成,每个人都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个体所具有的智能只有优势之别,并无优劣之分。九种智能都处于相同的地位,没有主次之分,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观点将语言智能与数学逻辑智能放在核心位置,这显然不正确。

7、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正确。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根据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8、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正确。布鲁纳认为每一门学科中都存在着某些广泛和强有力的适应性 观念,这些观念形成学科的结构体系。它们不仅能解释这门学科中某些特定的事物,而且能反映出这门学科中的一般事物。学生一旦获得这种观念,就能够理解事物是如何相互关联的,能够不断地扩大和加深知识。他所指的学科的基本结构指能反映这一学科基本观念的概念、原理及其关联以及相应的学习和探究该学科的基本态度与方法。

9、人格障碍是后天教养的结果。

错误。人格障碍是多种原因综合的结果,如生理遗传因素、病理生理因素、后天社会环境和社会因素。儿童期是人格障碍形成的高发期,该时期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养育方式是形成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但是不能因此否定遗传因素的作用。

10、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

错误。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班级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通过对班级教育条件的理顺,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从而有效地推进有计划的教育行为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班级组织建设 :包括班级组织的设计;指导班级建设;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2).班级制度管理

(3).班级教学管理:包括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4).班级活动管理

2、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教育意义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应该着眼于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使学生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3、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观点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4、简述综合实践课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7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其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除了这些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

5、简述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1)爱国守法。(2)敬业奉献。

(3)热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6、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

(1)专业理念,主要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态度”是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所持有的基本态度;“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对教育事业所持有的理想和信念;“专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理人际关系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职业操守。

(2)专业知识。a本体性知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b、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各科教法),c、实践性知识(经验)。

(3)专业能力。即教师在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总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一般能力(智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教师在智力上必须达到一般水平,它是维持教师正常教学思维流畅的基本保障。教师特殊能力包括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特殊能力,如学科教学能力、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1、运用所学原理,解释下述材料所体现的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桑代克: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因素。

参考答案:

(1)墨子的儿童发展观属于环境决定论。(2)霍尔的儿童发展观属于遗传决定论。

8(3)桑代克的儿童发展观属于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环境决定论者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其他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陷入了“机械唯物论”;遗传决定论者片面强调遗传素质的作用,忽视其他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先验论”。桑代克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虽然强调了遗传、环境及教育的影响,但也忽视了个人的主观努力等因素,因此也是失之偏颇的。

(5)我认为人的身心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四方面的影响,其中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环境和教育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因素,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人的身心发展是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应相互割裂。

2、分析论述下列课堂教学活动采用的教学原则。教师:为什么说鸡、鸭、猪是动物? 学生:因为它们都会叫。

教师:对吗?蚯蚓不会叫,可它也是动物啊!学生:蚯蚓会爬。会爬会走的生物都叫动物。

教师:鱼不会爬,也不会走,只会在水里游泳;鸟会飞,可它们不是动物吗?

学生:它们是动物,因为它们都会活动,能活动的生物叫做动物。教师:对了,能活动的生物叫动物。可是飞机会飞,它是不是动物? 学生:飞机自己不会飞,是人开的,它没有生命,是人造的,不是动物。

教师:对了,能自己活动的生物才是动物。

(资料来源: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2.)

参考答案:

(1)上述课堂教学活动采用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上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动物的定义,而是不断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出与学生认识上产生矛盾的问题,形成一 9 条由问题(或问题组)构成的教学主线,使学生进入有意义自主学习的心理过程。引导学生对“动物”这一概念的理解,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最后让学生掌握了“动物”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2005年4月的一天,某中学化学教师张义正组织学生上实验课,其父突然从外地回来探望儿子并找到课堂上。张义随即向学习委员交代了几句便领其父回宿舍休息,等他安顿下父亲匆忙赶回实验室时,发现学生正乱作一团。原来张义离开后,一实验小组的同学因争着动手做实验碰翻了盛有硫酸的玻璃杯,造成三位同学被硫酸烧伤,其中一位因硫酸溅到眼皮上,造成轻度毁容。事发后,学生家长找到学校要求赔偿损失并追究张义的责任,而学校则以学生烧伤纯属自己违反实验规则所致,教师对此没有责任为由,拒绝了家长的要求。

请分析:这是不是学校事故?若是学校事故,请回答此种事故的具体含义,并分析各方责任,给予正确的处理意见。

参考答案:本案例是学校事故,具体是学生伤害事故。它的具体含义是: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根据我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章“事故与责任”的规定,“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应当根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依法确定。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当事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担相应的责任。”该案例中教师张义在上课期间擅自离开教室,且对可以预见的危险实验没有尽到告知责任,也没有采取措施防止伤害事故发生。因此,教师张义应承担主要责任,碰翻玻璃杯的同学承担相应责任。

同时,根据该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学生的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因此,在该案中,对于家长的合理赔偿要求,学校应予以满足。学校赔偿后,可追究张义的责任并追偿。

六、写作题(30分)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

解析:考生可以从自己对长善救失的理解写说明文、议论文,还可以写教学叙事、案例来说明教师教学中长善救失的重大作用。

例文(议论文):

长善救失与因材施教(由长善救失想到的…)

《学记》指出,学习者会经常发生四种失误,其根源在于心理上的问题,教育者必须要了解。有些学生浮躁,以至贪多,这样会造成虽博而不精的失误;有些学生拘谨,以至务求精深,这样会造成虽精而不博的失误;有些学生轻飘,以至务求速进,这样会造成虽长进却肤浅的失误;有些学生畏缩,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以至浅尝辄止,这样会造成半途而废的失误。这四种过失,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为师之道,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其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必须具备洞悉心灵的能力,并能全方位把握学生的所长与所短、优势与劣势、优点与缺点,然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因此,《学记》总结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就是现代教学论中的“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原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

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做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 11 方;对学习感到很轻松或很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给能力强者开点“小灶”,增加课业,对困难者给予特殊帮助或补课。

二、辩证施教,化“失”为“善”,变短为长。

所谓“长善”,就是发扬某一类型学生的优点。“救失”就是纠正其缺点。学生虽各有其缺点、偏差。但与此同时也会各有其优点,教师的教学就应该针对学生的优缺点,鼓励他们发扬优点。这样缺点自会被克服的。辩证考虑,四类缺点也隐含着学习的长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潜力,第一类学生是兴趣广泛,学习效率高;第二类学生是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第三类学生是信心十足,进度快;第四种是学习有追求兴趣。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也就是化劣势为优势,变短处为长处。在学习中真正实现“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篇2:河北特岗考试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面试常见问题集锦

1、教师工作繁重,生活清贫。那么,你当初为何选择师范专业。

2、你对当今的课程改革有何了解。

3、基层小学住宿条件较差,你怎样感觉。

4、在你求学的生涯中那位教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影响最大,为什么?

5、如果让你到农村小学去工作,你是否愿意?

6、请你用较简短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的情况和特长或特点 更多

料http://hb.zgjsks.com/html/jszp/zlfd/mszd/index.html?wt.mc_id=bk10487

篇3:河北特岗考试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对兽医从业人员的一种准入考试, 目的是评价兽医从业人员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执业道德。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 是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通行做法。《动物防疫法》《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等对推行执业兽医制度都有明确规定。要求从2009年1月1日起, 我国动物诊疗机构必须配备一名以上执业兽医师;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应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执业兽医师或乡村兽医;从事家畜遗传材料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要具备提供诊疗服务的执业兽医;等等。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与执业医师、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等考试一样, 是由国家依法统一组织的考试。

据了解, 为贯彻《动物防疫法》和《执业兽医管理办法》, 全面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 规范动物诊疗活动, 2010年农业部将在全国组织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

根据农业部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安排, 河北省畜牧兽医局制定了《河北省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实施方案》, 明确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各阶段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和责任单位等。省畜牧兽医局还成立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领导小组, 由省农业厅张钰副厅长担任组长, 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郑文波担任常务副组长, 并设立了考区办公室。各设区市也即将成立考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 具体负责本市的考务工作。

篇4:河北特岗教师组织承诺调查

关键词:特岗教师;特岗计划;组织承诺;离职倾向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54-02

一、引言

特岗教师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岗位教师”的简称,来源于特岗计划。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制办公室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规定用五年时间,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任教。河北自2009年起开始招聘特岗教师,目前共招聘特岗教师将近一万五千名。今年第一批河北特岗教师即将服务期满,研究这部分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对不断完善“特岗计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组织承诺最早由Becker于1960年提出,由于它对离职率和缺勤率有着较好的预测能力,所以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Firestone和Pennell(1993)研究指出:由于对教师工作的观察和控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育组织中承诺是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组织承诺直接关系到教育能否成功。Reyes(1990)认为有承诺的教师所教的学生,表现较好,成绩较优。Hatton(1997)的研究发现,小学教师的承诺和学生的成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中,所谓组织承诺是组织中的成员将组目标与价值内化,对组织和人事制度有强烈的认同感,具有较高的工作动机,且愿意留在组织中,为组织奉献心力。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通过同学、朋友帮忙寻找和在网上征募自愿参与调查的河北特岗教师,共发放问卷57份,排除两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55份。其中涵盖中小学幼儿园的2009届到2011届的特岗教师,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测量工具

人口学资料问卷包括特岗服务所在市、学校类型、性别、入职年份、学历、婚姻状况等共18个问题。

组织承诺问卷采用卢光莉在凌文铨、张治灿、方俐洛编制的“中国组织承诺问卷”的基础上编制的“高校教师组织承诺量表”。此量表应用较为广泛,在天津师范大学张静的硕士毕业论文以及广西师范大学李早华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对中学教师群体和农村教师群体的适用性上都得到了证实。共25道题,包括理想承诺、经济承诺、机会承诺、感情承诺、规范承诺五个维度。采用五点计分。

采用樊景立1998年开发的离职倾向问卷,共四道题,一个纬度,采用五点计分,第三题反向计分,在国内被普遍使用。

三、结果与分析

(一)河北特岗教师组织承诺的总体水平

调查样本组织承诺的总平均分为3.15,略高于理论均值,说明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为中等偏上程度。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的平均分分别为2.44和2.60,承诺水平较低。特岗教师的感情承诺和理想承诺呈中等程度,平均分分别为3.58和3.169。这说明他们是怀抱着实现自己理想的愿望来报考特岗教师的,有着较高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而且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也对学校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规范承诺最高,平均分为4.07,这说明特岗教师能够自觉地履行职责,在访谈中特岗教师们也都认为当教师是一个“良心活”,要有自己的责任感,所以在工作中会严于律己、尽职尽责。

(二)河北特岗教师离职倾向总体水平

离职倾向的平均分为2.81,略低于理论均值3分,说明特岗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离职倾向。虽然离职倾向并非是真正的离职行为,但是离职倾向是离职行为的指示剂,离职倾向较高的教师会积极的找寻其他的工作机会,如考事业编和公务员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精力和工作积极性。这与其他有关研究基本一致。如江西省2009年到岗特岗教师1 805人,中途由于各种原因离岗了58人;2010年到岗2 449人,截至2011年3月已离岗40人。

(三)不同背景特岗教师在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的差异性比较

1.学校所在地与承诺和离职倾向

在农村学校的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总体水平显著高于(P<0.01)县城学校的特岗教师的;农村学校的特岗教师在感情承诺、规范承诺显著高于(P<0.01)在县城学校的特岗教师。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农村学校中特岗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比较多,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建立浓厚的师生感情而愿意留在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婚姻与承诺和离职倾向

不同婚姻状况的特岗教师的机会承诺有显著差异。已婚的特岗教师的机会承诺明显(P<0.05)高于未婚特岗教师。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

3.是否兼任班主任与承诺和离职倾向

兼任班主任的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总体显著(P<0.05)高于未兼任班主任的特岗教师。一方面,担任班主任会使特岗教师拥有班主任费;另一方面,担任班主任使得特岗教师更为珍惜领导和学校重视自己的这种机会,在组织承诺总体上则表现出显著高于未兼任的特岗教师。

4.保险的购买与承诺和离职倾向

有没有给特岗教师买三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在理想承诺和规范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保险的特岗教师的理想承诺和规范承诺显著高于没有保险的特岗教师。这说明为特岗教师缴纳保险会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

5.学教一致性与承诺与离职倾向

所学专业和所教科目一致的特岗教师与所教非所学的特岗教师在理想承诺、机会承诺和离职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学教一致的特岗教师理想承诺显著高于所教非所学的特岗教师,学教一致的特岗教师的机会承诺显著低于学教不一致的特岗教师,学教一致的特岗教师的离职倾向显著低于学教不一致的特岗教师。

6.月工资水平与承诺和离职倾向

不同工资水平的特岗教师在规范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月收入2 000元以上的规范承诺要高于1 500~2 000元的特岗教师。

7.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度与承诺和离职倾向

对相关政策了解度不同的特岗教师在组织承诺总体和离职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对特岗优惠政策了解的与对政策不太清楚的特岗教师在组织承诺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离职倾向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了解优惠政策的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显著高于不太清楚的,离职倾向显著低于不太清楚政策的。

(四)特岗教师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相关分析

对组织承诺总体与离职倾向的相关分析发现,特岗教师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在0.01概率水平上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58。经济承诺与离职倾向在0.05概率水平上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24。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感情承诺与离职倾向在0.01概率水平上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3,-0.476和-0.440。机会承诺和离职倾向成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五)特岗教师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回归分析

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做经济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感情承诺和机会承诺对离职倾向的多元线性回归。最先进入到回归方程中的是理想承诺,最后只有理想承诺和经济承诺进入到了回归方程,共同解释了42.3的离职倾向的变异,其中理想承诺的调整后R2为0.389,经济承诺进入后R2增加了0.044。其中理想承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93,显著水平为0.01;经济承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14,显著水平为0.05。

四、讨论与建议

河北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总体水平处于总体偏上,这与其他研究人员对教师的组织承诺的测量结果相符,如卢光莉的对大学教师的组织承诺研究发现大学教师的组织承诺呈中等水平,张静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组织承诺为中等偏上水平。而且由于教师的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较高、工作较为稳定、有寒暑假等,使得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较高。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水平较低,这说明特岗教师并不是因为经济因素和没有机会或自己的才能不够而愿意留在本校的。特岗教师都是经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的,所以他们并不缺乏寻找其他工作机会的能力。河北特岗教师离职倾向接近中等水平。可以从组织承诺的角度来降低特岗教师的离职倾向,保持特岗教师队伍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的稳定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

(一)兑现特岗教师招聘时的承诺

如为特岗教师缴纳保险、发放绩效工资,保证特岗教师与当地教师的同等待遇,提高其规范承诺。

(二)扩大特岗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对优惠政策越了解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越高而离职倾向越低。应该扩大特岗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如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予以安置工作岗位并保证其待遇,学费代偿,三年内考核优秀的特岗教师免试推荐攻读农村教育硕士,享受三支一扶服务期满的优惠政策,以后出现教师岗位空缺优先录用等。使特岗教师了解他们可以享受到的优惠与实惠。

(三)提高特岗教师的工资与福利

从2012年起,中央财政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提高为西部地区人均年2.7万元,中部地区人均年2.4万元,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要保障资金专用,确实落实到位,提高特岗教师的经济承诺。

(四)做好特岗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

为特岗教师提供切实有益的培训和进修机制,并与特岗教师的考核、评职称、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增强其教学科研能力,鼓励因地制宜的开发校本课程和创新教学方法,为特岗教师发挥应有才能提供平台,提高其理想承诺。

(五)学校领导要体贴关怀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很多来自外地,社会支持系统力量明显不足,学校领导要帮助特岗教师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给予关怀和鼓励,提高特岗教师的感情承诺水平。

(六)专才专用,尽量避免学教不一致的出现

要通过老教师的引导,使得特岗教师尽快增强专业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提高特岗教师的教学胜任感和理想承诺。

参考文献:

[1]卢光莉.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5.

[2]张静.中学教师教学效能、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

[3]李早华.农村中学干群信任及相关组织变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4]郑尔珠.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职业承诺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

篇5:河北特岗考试

一 选择题(单项选择 15 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 小强父母离婚,抚养权判给妈妈,妈妈再婚,小强的义务教育谁负责()

A爸爸,妈妈 B妈妈和继父C妈妈和爸爸 2 什么情况教师需要联系家长()A学生表现好就不需要和家长沟通 B 对学生进行处分时需要和家长联系 C 家长送礼可以接受

D 尽量不要去家庭困难的学生家里家访 4 学生不小心在学校做卫生受伤谁负责 5 讲课时用喜鹊做教具是什么教学方法 6 雷锋的故事是什么教育方法 学历高工资高体现了教育的什么特性、经济性,教育性 新课改中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头脑中出现画面是什么现象 想象,思维,回忆 心理断乳期是什么学段(初中,高中,小学)12 2010-2020 十一五规划随父母进城务工孩子在哪上学是民办还是国办为主 A 生源地以国办为主 B 生源地以民办为主 C 输入地国办为主 D 输入地民办为主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教育的什么原则:国家性,方向性,教育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制是哪个文件 a 奏定章程还是什么,b 任戌 C 癸卯学制 15 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是注意的:分配,广度,二 判断(10 题 每题 2 分断题 书写正确错误并说明理由,共 20 分)16 逆向迁移等同负迁移 高原反应是正常现象,教师不用大惊小怪 18 非智力因素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 19 班级非正式群体都是消极作用 20 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开除学生 教育方针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学校教育要先发展德育,然后智育,然后体育 22 教师证的只能在所考省份使用 教育可以发展智育,也可以发展德育和体育

三 简答题(3 题 8 分一个,共 24 分三个序号不一定)26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27 上好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28 教师编制测验的基本要求 四 论述题(1 个 16 分)考试焦虑症的表现及学生自己防治方法 五 材料分析题(2 个 30 分)一个学生总是表现不好,教育无果,班主任去家访,看到学生在打扫卫生,学生说了老

师好就回屋,从家长那了解到家庭条件不好 需要自己做饭等照顾自己,没有告状,回班

表扬然后当卫生委员 进步。用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教师做法 31 家中五子老大朴老二敏„„老大务农老二从政瞎的看手相等吧用的什么教学原则,该原则含义优缺点及教学中如何运用

六 作文(1 题 30 分)

破茧成蝶的故事,如果人为帮助就会死掉。题目自拟,800 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爸爸和妈妈 2.B 【解析】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至关重要,题目中,当学校对学生做出处分时,需要联系家长后,做出处理。4.应负责任的是学校 5.演示法 6.榜样法 7.经济性

8.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9.想象 10.初中 12.C 13.方向性 14.癸卯 15.广度

二、判断 16.错

【解析】按照迁移的性质,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照迁移发生的先后顺序,将迁移

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所以逆向迁移等同负迁移是错误的。17.对 18.对 19.错

【解析】班级非正式群体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20.错

【解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许开除学生,只能批评教育。21.错

【解析】教育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分先后顺序。22.错

【解析】教师资格证可以在全面范围内使用。23.对

三、简单题 26.【参考答案】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遗传为个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前提,是生理基础;(2)环境是人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外部因素,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为个

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动力,但环境部能决定人的发展,人对环境也有一定的能动性;

(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占主导作用,同时,在人身心发展上有独特功能;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个体从潜在的可能性向现实状态转换的决定性因素。27.【参考答案】(1)目标明确。(2)重点突出。(3)内容正确。(4)方法得当。(5)表达清晰。(6)组织严密。(7)气氛热烈。28.【参考答案】(1)信度高;(2)效度大;(3)难度适中;(4)区分度大;

四、论述题 29.【参考答案】(1)考试焦虑的表现:

1、身体紧张,眉头紧皱,表情紧张,情绪激动;

2、会出现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等生理表现;

3、对未来无名的担心,害怕考试结果。

4、躯体不适症状: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数加快,全身疲乏感,还有失眠、早醒、梦魇等睡眠障碍,而且颇为严重和顽固。

5、出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顿足、踱来走去、小动作增多、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现象。

(2)治疗方法:系统脱敏法、肌肉放松法

五、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教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值得赞赏的。(2)教师职业道德要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终身学习。

(3)案例中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表现去对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发掘学生优点,以学生的优点弥补学生的不足,做到了关爱学生,真真正正的为学生发展考虑,以教书育人为教师的使命。31.题目不详

六、论文

宠爱背后的伤害

只有经历才能成长,我们所要并不只是结果,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所能够收获到的知识与经验。蝴蝶只有真正承受了破茧时的痛苦,才能飞翔的更高更久,这个道理给我们教育一定的启示。

现代社会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身子女,子女在家庭中“小公主”、“小皇帝”,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宠爱不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看似给孩子提供了舒适无比的生活,殊不知这是在抹杀了孩子接触真实社会的权利。家长的溺爱,剥夺了孩子独立与自由,使学生更加依赖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很难得到培养。

对于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完全在父母的庇佑下长大,没有经过风吹雨打,没有面对过真正的社会,将来有一天,当他们走出温室时,他们会感觉自己就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没有方向,不知如何前进。所以胡铁破茧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经历所应该经历的,承受所该承受的,健康快乐的成长。

获取更多考试资料,请加QQ群:2015河北特岗考

篇6:河北特岗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势教育派 D.实质教育

2.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有了最早学校教育的形态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贝尔

7.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无差别原则 B.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D.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8.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0.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的是()教育思想。

A.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启发式教学 12.区别一名普通的教师和优秀的教师的真正标志是()。

A.是否具有高深的知识 B.是否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

C.是否具有崇高的威信 D.是否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机会

13.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

A.正强化 B.惩罚 C.负强化 D.消退

14.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

A.一星期后 B.半个月后 C.半年后 D.一个月后

15.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A.强烈 B.较弱 C.微弱 D.中等 16.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低的层次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7.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18.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20.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的方式属于咨询中的()。

A.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B.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C.着重改变认识的方法 D.游戏疗法

11.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2.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13.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14.以下不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A.观察教学电影 B.观察实物 C.演示实验 D.到实地参观访问

15.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7.观察法的不足是()。

A.难以制定严密的计划 B.观察的目的性不能保证 C.作出精确地判断相当不易 D.所获得的材料不够真实 18.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A.不可改变的 B.可以跳跃的 C.因人而异的 D.可人为改变的

19.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D.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

20.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的人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课时计划的差异 B.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C.课后评价的差异 D.教学方法的差异 2.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A.仪表因素 B.空间距离因素 C.相似性因素 D.能力因素 E.个性品质因素

3.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 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4.下列属于德育的途径有()。

A.参观军事博物馆 B.学习模范事迹 C.教学活动 D.共青团工作 E.进行公益劳动

5.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活动课程 B.核心课程 C.潜在课程 D.融合课程 E.广域课程

6.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7.下列属于模象直观的是()。

A.观看教学电影 B.演示实验 C.观察地图地球仪 D.观察实物 E.文艺作品阅读

8.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应用

C.知识巩固 D.知识编码 E.知识提取

9.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10.教师群体的心理功能()。

A.团结功能 B.教育功能 C.归属功能 D.认同功能 E.支持功能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空1分,共15分)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1.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_________为基础,以 _________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2.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性原理、反馈性原理、民主性原理和_________。3.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____。

4.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_________三个层次构成。

5.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_________,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6._________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7.教师运用环境、自身和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是德育的_________。

8.___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9.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_________为中心。

10.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11.在教育原理的有关课题或问题的研究中,可供我们运用的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统计法、个案研究、文献研究、行动研究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结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制度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2.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3.简述课程实施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4.简述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2.请联系教学实际阐述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六、写作(25分)

2009年,河南省将以农村为重点,河南省市县三级联动,在河南省培训两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为全面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河南省将实施“三项工程”,即新一轮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省市县三级联动培两万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中小学名师培育工程,培养认定1000名中小学名师;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提高工程。结合材料,针对“教师继续教育”,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模拟试卷

(七)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A。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的标志是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当时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2.【答案】A。解析:双轨制是历史上学校制度的一种类型,与“单轨制”相对。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普及义务教育时,存在这种学校制度类型。

3.【答案】A。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设初等小学堂,招收7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5年,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4.【答案】D。解析:“教育”二字连用最早见于《孟子》。

5.【答案】B。解析:如果强调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发展期,是阶段性的反映。而本题强调的是这两个时期的高速发展,故反映了不平衡性特点。

6.【答案】B。解析:科学技术对教育的首要作用是动力作用。

7.【答案】D。解析: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贯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起教育设施和相关制度。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学校、教育考试制度明显属于教育制度的范畴;少年宫是各级政府投资建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专门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实现国民教育的目的,因此也属于广义的教育制度的范畴。

8.【答案】A。解析: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9.【答案】B。解析: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0.【答案】C。解析:“学不躐等”是说学习不要超过等级,不按次序,不能有跳跃,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按照顺序进行,强调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各因其材”强调因材施教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启发开导学生思考,但决不把最终结果直接给学生。这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温故而知新”是说教学中要贯彻巩固性原则。

11.【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通常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2.【答案】A。解析: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

13.【答案】C。解析: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

14.【答案】A。解析: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和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观看教学电影属于模象直观。

15.【答案】B。解析: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题干中属于逆向正迁移。

16.【答案】A。解析:意义识记(meaningful memorizing)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进行思维加工。人们识记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强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涵义,即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把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认知结构,以便保持在记忆中。看成语故事记成语,就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对成语加以学习,所以选A。BCD的记数字、时间和用诵读法来记单词,都是很机械的方法。

17.【答案】C。解析:使用观察法时,不容易做出精确的判断。

18.【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为他的下一步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儿童不可能有超过发展水平的学习。

19.【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按心智能力分为功能上的差异,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20.【答案】B。解析:认知方式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冲动型和沉思型、具体型和抽象型三类。场依存型的学生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做出判断,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场独立型的学生,倾向于对事物的独立判断。沉思型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由此可知应属于场依存型。

二、多选题

1.【答案】ABC。解析: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2.【答案】ABCDE。解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相似性与互补性、个性品质、接近性、熟悉性等,题干五个选项基本都有所涉及。

3.【答案】ACDE。解析:《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4.【答案】ABCDE。解析:考查德育途径的范围。

5.【答案】BDE。解析:综合课程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融合而生成的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及内在联系。因此,核心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属于综合课程。

6.【答案】ABCDE。

7.【答案】AC。解析:BD项为实物直观,E项为言语直观。

8.【答案】ACE。解析:应用不属于加工过程,而编码隶属于获得与巩固过程。9.【答案】BCDE。

10.【答案】BCDE。解析:群体心理就是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的心理状态或倾向。

三、填空题

1.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2.人本原理 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4.模块 5.教学能力 6.班级 7.陶冶教育法 8.上课

9.学生 10.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 11.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学校制度文化一般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它是学校组织对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一种行为规范规定。

①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它对学校发展的影响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的。

②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③学校规章是学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规范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教

职员工。

(2)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独特的学校制度文化会对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以至整个人格产生重要影响。2.【答案要点】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理推理方式;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理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3.【答案要点】

培养学生的良好态度与品德的要点为:

(1)说服教育:通过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情感陶冶: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3)榜样示范: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德去影响、教育学生,促进更多学生效仿;

(4)实际锻炼: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和交往受到的实际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5)赏罚要分明:对学生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给予的肯定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扬。

(6)利用群体约定:经过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量,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以此来制约部分个体学生的不良行为。

六、案例分析 【答案要点】

(1)①集体主义教育;②自觉纪律教育;③民主与法制教育。(2)①陶冶教育法;②品德修养指导法;③品德评价法。

上一篇:客户须知下一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