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土地登记办法》

2024-04-12

《河北省土地登记办法》(共6篇)

篇1:《河北省土地登记办法》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

第154号

《河北省土地登记办法》已经1996年3月21日省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 叶连松

一九九六年三月二十一日

河北省土地登记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权属管理,健全土地登记制度,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以及土地他项权利的设定、变更、终止,必须依照本办法进行登记。

第三条 依照本办法登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土地登记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登记工作。

第五条 土地登记以宗地为基本单元进行。

第六条 土地登记的程序是:

(一)登记申请;

(二)地籍调查;

(三)权属审核;

(四)注册、变更或者注销登记;

(五)颁发、换发或者吊销土地证书。第七条 土地登记的申请人必须是土地权利人。土地权利人是法人的,由其法定代表人申请;土地使用权是共有的,由共有人分别申请。

第八条 申请土地登记,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代理人代为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应当向土地登记机关提交申请人的委托书。境外申请人委托他人代为办理土地登记手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证、认证。

第九条 申请土地登记,申请人应当向土地所在地辖区市或者县(市、区)土地登记机关提交下列资料:

(一)土地登记申请书;

(二)法人和法定代表人证明、个人身份证明或者户籍证明;

(三)土地权属证明;

(四)地上建筑物、附着物权属证明;

(五)按照规定必须提交的其他资料。

对跨县级行政区域的土地,申请人应当分别向土地所在地辖区市或者县(市、区)土地登记机关提交前款规定的资料,申请进行土地登记。

第十条 在土地登记过程中发生土地权属争议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后再行登记。

第十一条 以出让、划拨、租赁的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以及依法取得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者应当在依法缴清有关费用后三十日内,持批准文件、缴费凭证和其他有关资料,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进行土地登记。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土地权利人应当在合同签订之日起十五日内,持合同和其他有关资料,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进行土地他项权利登记;

(一)抵押土地使用权的;

(二)出租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三)设定其他土地他项权利的。

第十三条 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依法以出售、赠与或者其他合法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时,当事人各方应当在转让合同经土地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三十日内,持合同和有关证明文件,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进行土地变更登记。其中房屋已经建成的,当事人各方应当在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后十五日内,持合同和有关证明文件,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进行土地变更登记。

因单位合并、分立等原因引起土地权属变更的,当事人各方应当在土地合同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后三十日内,持合同和批准文件,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进行土地变更登记。

依法继承土地使用权、土地他项权利的,继承人应当在合法继承权确定后三十日内,持有关证明文件,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进行土地变更登记。

因交换、调整土地发生土地权属变更的,当事人各方应当在交换、调整协议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后三十日内,持协议和批准文件,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进行土地变更登记。

第十四条 已经登记的土地的用途发生变更时,土地使用者应当在变更申请批准后三十日内,持批准文件和其他有关资料,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进行土地变更登记。

第十五条 土地权利人更改名称(姓名)、地址的,应当在更改后三十日内,持有关资料,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进行土地变更登记。

第十六条 集体土地被依法征用时,土地登记机关凭批准文件直接办理集体土地所有权注销登记。

国有土地使用权被依法收回时,土地登记机关凭批准文件直接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国有土地租赁期满,未申请续期或者续期申请未获批准的,原土地使用者应当在期满之日前十五日内,持原土地证书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

土地他项权利终止,当事人应当在该土地他项权利终止之日起十五日内,持有关证明文件申请土地他项权利注销登记。

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土地权利灭失的,原土地权利人应当持有关证明材料,申请土地权利注销登记。

土地权利人未按照本办法规定申请注销登记的,土地登记机关可以直接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七条 因处分抵押财产而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抵押人、抵押权人和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应当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者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持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出让或者转让合同等有关资料,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进行土地使用权抵押注销登记和土地变更登记。

第十八条 土地登记机关应当在下列期限内对土地登记申请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

(一)申请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设定或者变更登记的,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进行土地他项权利设定或者变更登记的,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

(二)申请进行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注销登记的,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

对于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申请,土地登记机关不予登记,应当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通知申请人,并说明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十九条 土地登记机关在受理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设定登记申请后,应当进行地籍调查,经审核确认土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应当进行注册登记,并颁发土地证书。

土地登记机关受理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申请后,经审核确认符合规定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应当进行变更或者注销登记,并换发或者吊销土地证书。

土地登记机关受理土地他项权利的设定、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申请后,经审核确认符合规定的,应当进行注册、变更或者注销登记,并颁发、换发或者吊销土地证书。

第二十条 土地登记机关发现错登或者漏登的,应当办理更正登记;利害关系人也可以向土地登记机关申请进行更正登记。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采取欺骗手段获得土地注册登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土地登记机关应当办理注销登记,并吊销其土地证书。

第二十二条 非农业建设用地使用者未按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土地登记的,其土地使用权不予保护。土地登记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补办土地登记手续;逾期仍未补办的,按非法占地处理。

第二十三条 转让土地使用权或者出租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未按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土地登记的,按非法转让土地处理。

第二十四条 抵押土地使用权或者出租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未按本办法的规定申请土地登记的,其抵押合同、租赁合同无效。

第二十五条 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登记费用。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土地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标题】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34件政府规章的决定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2002/09/24

【实施日期】2002/09/24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其它

【文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2)第16号

【题注】(2002年7月11日河北省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正文】

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需要,省政府对截至2000年底现行的政府规章进行了全面清理。经过清理,对《河北省冶金矿产品经营管理办法》等34件政府规章进行了修订,并经2002年7月11日省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经修订的34件政府规章,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公布。

河北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修正案

一、第八条第二款修改为:“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出让方),与受让人签订出让合同。”

二、第九条修改为:“出让的地块、用途、年限和其他条件,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房产管理部门共同拟定方案,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实施。”

三、第十一条第三项修改为:“达成协议后,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与受让人签订出让合同。”

四、删去第十二条第三项中的“开标、评标和决定中标者应有公证机关参加并出具公证书。”

第十二条第四项修改为:“中标者应当在十五日内持中标证明书与市、县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出让合同。”

五、第十三条第三项修改为:“市、县土地管理部门主持拍卖。经过叫价应价,价高者为受让人,由出让方与受让方当场签订出让合同。”

六、第十四条修改为:“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当按照出让合同的约定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七、第十五条修改为:“保证金可冲抵出让金。对未中标者或竞投失败者所交保证金,应在决标或成交之日起五日内原数退还。”

八、第十六条修改为:“受让人未按出让合同的约定支付出让金的,出让方有权解除合同,保证金不予退还,并可请求违约赔偿;出让方未按出让合同的约定提供土地使用权的,应双倍返还保证金,受让人有权解除出让合同,并可请求违约赔偿。”

九、第十九条修改为:“协议出让的价格,不得低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最低价。招标、拍卖出让的底价,不得低于协议出让最低价。”

十、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受让人未按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开发利用土地造成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依法收取土地闲置费,连续闲置二年以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因为不可抗力、政府或者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造成动工开发延迟的除外。”

十一、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中的“30%”改为“25%”。

十二、删去第二十六条第三款、第四款。

十三、删去第二十七条。以下各条按顺序前移。

十四、第二十九条修改为:“土地使用权转让时,该地块发生土地增值的,转让人应当依法缴纳土地增值税。”

十五、删去第三十条。以下各条按顺序前移。

十六、第三十四条修改为:“土地使用权抵押时,抵押双方应当签订抵押合同。抵押合同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出让合同的约定。

抵押双方应当持抵押合同、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证书,分别向市、县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和房产所有权抵押登记。未经登记的抵押合同无效。”

十七、第四十二条修改为:“出让合同约定的年限届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继续使用土地的,应当于届满的一年前申请续期,除根据社会公共利益需要收回的外,应当予以批准。批准续期的,应当重新签订出让合同,约定土地出让金数额,并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未批准续期的,土地使用权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无偿收回,对地上附着物按照其价值给予补偿。土地使用者未申请续期的,土地使用权即由市、县土地管理部门无偿收回,并同时注销土地使用证。该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

十八、删去第四十四条。以下各条按顺序前移。

十九、第四十五条修改为:“出让期未满的土地使用权不提前收回。在出让合同规定的使用期间,因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依照法定程序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并根据剩余年限的土地使用权价格给予相应补偿。”

二十、第四十六条修改为:“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出租、抵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二十一、删去第四十九条中的“增值费”。

二十二、删去第五十四条。第五十五条改为第五十一条。

河北省土地登记办法修正案

一、各条中的“土地登记机关”和“土地管理部门”改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二、第四条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登记工作。”

三、第九条中的“土地所在地辖区市或者县(市、区)”改为“土地所在地设区市或者县(市)”;“跨县级行政区域的土地”改为“跨设区市、县(市)行政区域的土地”。

四、第十条修改为:“在土地登记过程中发生土地权属争议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后,再进行登记。”

五、第十三条第一款修改为:“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依法以出售、赠与或者其他合法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时,当事人各方应当在转让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首次转让或者分割转让的应当在转让合同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三十日内,持合同和有关证明文件,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行土地变更登记。其中房屋已经建成的,当事人各方应当在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后十五日内,持合同和有关证明文件,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行土地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第二款修改为:“因单位合并、分立等原因引起土地权属变更的,当事人各方应当在土地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或者在土地合同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三十日内,持合同和批准文件,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行土地变更登记。”

第十三条第四款中的“土地管理部门”改为“有批准权的机关”。

六、第十九条第三款修改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土地他项权利的设定、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申请后,经审核确认符合规定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应当进行注册、变更或者注销登记,并颁发、换发或者吊销土地证书。”

七、第二十条修改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发现错登的,应当办理更正登记;利害关系人也可以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进行更正登记。

进行更正登记,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地籍调查和权属审核,报人民政府批准后,更改或者更换土地登记卡和归户卡,并将更正结果予以公告,同时书面通知土地证书持有人在规定期限内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更改、更换或者注销土地证书手续。土地证书持有人逾期不办理更改、更换或者注销土地证书手续的,由原发放土地证书的人民政府公告原土地证书作废。”

八、第二十二条修改为:“未按本办法的规定进行登记的,其土地权利不受法律保护。”

九、删去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以下各条按顺序前移。

十、删去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改为第二十四条。

篇2:《河北省土地登记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登记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土地登记办法》、《河北省土地登记办法》和《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土地登记类型包括土地总登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查封和预查封登记、补(换)证登记等。

登记的土地权利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第三条 土地登记实行属地登记原则。

当事人应当依法向土地所在地的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报设区的市或者县(市)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但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由设区的市或者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核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政府派出机构一律不得登记发证。第四条 土地以宗地为基本单位进行登记。宗地是指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宗地权利设立分为地表、地上和地下。两个以上土地权利人共同拥有一宗土地的使用权的,为共有宗地,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宗地一经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宗地确需分割、合并或者调整边界的,应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规划等部门同意。

第五条 土地权利证书是土地权利人享有土地权利的证明。土地权利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土地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土地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土地登记簿为准。第二章 土地登记程序

第一节 申请

第六条 土地登记应当依照当事人申请进行,但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七条 土地登记应当由当事人共同申请,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单方申请:

(一)土地总登记;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初始登记;

(三)因继承或者遗赠取得土地权利的登记;

(四)因人民政府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而取得土地权利的登记;

(五)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而取得土地权利的登记;

(六)更正登记或者异议登记;

(七)名称、地址或者用途变更登记;

(八)土地权利证书的补发或者换发;

(九)其他按规定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的情形。

第八条 两个以上土地使用权人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可以分别申请土地登记。

第九条 土地登记申请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其中:

(一)集体土地属于村集体所有的应当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依法申请登记。属于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应当由其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依法申请登记;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登记。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依法申请登记;没有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由乡(镇)政府代为申请登记。

(二)宅基地使用权由依法享有该宅基地使用权的当事人申请登记。

(三)城镇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土地使用权由其经营管理单位申请登记。经营管理单位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具备法人资格的上级主管单位申请登记。

(四)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取得《金融许可证》的金融机构、经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作为抵押权人(放贷人)申请土地抵押登记。

(五)储备土地登记应由设区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隶属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承担本行政辖区内土地储备工作的事业单位提出申请。

第十条 申请土地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的登记事项提交下列材料:

(一)土地登记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三)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四)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和宗地界址点坐标;

(五)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完税或者减免税凭证;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自然人申请登记的提交个人身份证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登记,应提交监护人身份证明、法定监护关系证明。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登记的,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书;企业法人还须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委托法定代表人申请的,还应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申请的,还应提交授权委托书、代理人身份证明;委托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的,还应提交代理机构从业证明、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证书。代理境外申请人的,授权委托书和被代理人身份证明应当经依法公证或者认证。

提交的证明文件是外文的,应当提供经公证的中文译本。港、澳、台和外国的机构或者其他的境外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应当按规定办理公证或者认证。

第十二条 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包括土地权利证书、有批准权的机关批准用地的文件、确权文件、权属争议调解书、司法机关的裁定或者裁决文件、土地调查时达成的《权属界线协议书》及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第十三条 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和宗地界址点坐标可由申请人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地籍调查规程要求经地籍调查获得。

在进行地籍调查时,当事人和相邻利害关系人应当共同在现场指认拟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属界线。相邻利害关系人无正当理由未到现场指认土地权属界线或者拒绝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的,负责地籍调查的单位可以根据有关地籍资料、现状界址及当事人指认的土地权属界线,确定拟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属界线,并以书面送达或者公告送达的方式通知相邻利害关系人。相邻利害关系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按地籍调查结果认定拟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属界线;提出异议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申请土地登记提交的材料应当是原件。不能提交原件的,应当提交能证明与原件一致的复印件。申请人应当对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负责,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或者提交虚假材料。

第十五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土地登记申请,依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申请登记的土地不在本登记辖区的,应当场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二)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但可以当场更正、补充的,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补充;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且不能当场更正、补充的,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更正、补充的全部材料;

(三)申请材料符合要求或者申请人按规定更正、补充并提交全部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申请人的土地登记申请。对申请材料进行登记、编号,并现场开具《土地登记收件单》。

第二节 审核

第十六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土地登记申请后,依法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人员可以就有关登记事项询问申请人,也可以根据登记工作需要对相关土地进行实地查看。初审合格后按有关程序上报审核。

第十七条 审核人员对初审结果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按程序上报审批。

第十八条 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将登记事项记载于土地登记簿之前,申请人可以撤回土地登记申请。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登记,并书面告知申请人不予登记的理由:

(一)土地权属存在争议的;

(二)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

(三)未依法足额缴纳相关税费的;

(四)申请登记的土地权利超过法定最高使用年限的或超过批准使用年限的;

(五)申请登记的土地用途与原批准用途不一致的;

(六)土地权利被司法、行政机关依法限制的;

(七)被认定为闲置土地申请变更登记的;

(八)出让、出租的土地使用权首次转让未达到合同约定的转让条件的;

(九)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商品住宅开发的;

(十)异议登记期间未经异议登记权利人同意的;

(十一)未取得农村宅基地批准文件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

(十二)对城镇居民在农村违法购买和建造住宅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

(十三)以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申请抵押的;

(十四)宅基地、无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的国有划拨土地和集体土地、规划用于社会公益设施的储备土地、为第三方提供担保的储备土地申请抵押的;

(十五)依法不予办理土地登记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办理下列土地登记的,应及时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告,并且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公开发行的至少一种报纸或者指定的固定场所上予以公告:

(一)土地总登记;

(二)依职权进行的土地注销登记;

(三)依职权进行的更正登记;

(四)补发登记;

(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公告的其他登记。公告期限不少于十五天。申请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公告内容有异议的,应在公告期限内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复查申请,提交复查申请书和举证材料。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复查申请书后,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进行复查,并将复查结果书面通知复查申请人。

复查申请人以相同的事实和理由重复申请复查的,不予受理。第二十一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土地登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办结土地登记审查手续。有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经部门主管负责人批准后可以延长十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第三节 注册登记

第二十二条 土地登记人员根据土地登记批准结果,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簿》,土地登记簿由土地登记卡、土地登记卡续表和共用宗土地登记卡目录三部分组成。土地登记簿按地籍区、地籍子区组卷,卷内土地登记卡按宗地号顺序排列。土地登记簿应当加盖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的印章或者土地登记专用章。土地登记簿采用电子介质的,应当每天进行异地备份,同时保留纸质登记簿。第二十三条 土地权利人独自拥有或者使用一宗地的,只填写土地登记卡及续表;两个以上土地使用权人共同使用同一宗土地的,还需填写共用宗土地登记卡目录、各土地使用权人土地登记卡及续表。

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发生变更或者设定、变更以及注销土地他项权利的,在土地登记卡续表上进行登记。但地号和宗地面积发生变更的,须更换土地登记卡。

第二十四条 土地登记人员根据土地登记批准结果以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土地归户卡》,在同一登记区域内拥有或者使用两宗以上土地的,应填写在同一《土地归户卡》上。

第二十五条 土地登记人员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权利证书。对共有一宗土地的,应当为两个以上土地权利人分别填写土地权利证书。土地权利证书编号应标明发证行政区、权利性质(国用、集有、集用、他项)、发证年份(四位数字)和同类证书的顺序号(按统一编写,五位数字)。如:唐市区国用(2013)第00001号、唐迁安集有(2013)第00001号、石栾城他项(2013)第99999号。第四节 核发、变更或者注销土地权利证书

第二十六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审批意见和《土地登记卡》内容,根据以下不同情形,依法核发、更换、补发或者收回土地权利证书。

(一)属于初始土地登记的,核发给经批准的土地权利人;

(二)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的,应当收回并注销原土地权利证书,重新核发证书;

(三)涉及土地抵押权、地役权变更登记的,收回并注销原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重新核发证书;并在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填写变更内容、变更时间;

(四)属于注销登记的,依法收回原土地权利证书或者公告证书废止;

(五)属于更正登记的,依法更换或者收回土地权利证书;

(六)属于补发证书的,依法补发土地权利证书;

(七)属于换发证书的,依法收回原土地权利证书,并更换新的土地权利证书;

(八)涉及异议登记、预告登记或者注销异议登记、预告登记的,依法颁发、收回、注销《异议登记证明》或者《预告登记证明》。

第二十七条 权利人应持身份证明,在土地证书签收簿上签名后,领取土地权利证书。

第三章 土地登记类型 第一节 总登记

第二十八条 进行土地总登记,设区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开展土地总登记三十日前,向社会发布通告。通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土地登记区的划分;

(二)土地登记的期限;

(三)土地登记收件地点;

(四)土地登记申请人应当提交的相关文件材料;

(五)需要通告的其他事项。第二十九条 对符合总登记要求的宗地,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公告。公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土地权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土地坐落、面积、用途、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和使用期限;

(三)土地权利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期限、方式和受理机构;

(四)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项。第二节 土地初始登记

第三十条 依法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用地文件、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申请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新开工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还应当提供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报告。第三十一条 依法以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出让全部价款和契税缴纳凭证,申请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第三十二条 划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已依法转为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持批准文件、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出让合同及土地出让价款缴纳凭证,申请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第三十三条 依法以国有土地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持租赁合同和土地租金缴纳凭证,申请租赁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已核发过土地权利证书的还应提交原国有土地使用证,企业改制的还应提交企业改制方案及批准文件。

第三十四条 依法以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持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出资或者入股批准文件,申请作价出资或者入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第三十五条 以国家授权经营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持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资产处置批准文件,申请授权经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第三十六条 依法取得储备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储备机构应持政府批准的储备计划、批准纳入储备的文件、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已核发过土地权利证书的还应提交原土地权利证书。

第三十七条 依法通过填海造地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海域使用权人应当自填海项目竣工之日起三个月内,凭海域使用权证书(收回注销海域使用证决定)、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出让金全部价款和契税缴纳凭证或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换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第三十八条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应持集体土地所有权归属状况证明等相关材料申请集体土地所有权初始登记。第三十九条 依法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持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与所有权人签订的出让或者出租合同、土地出让金或者租金支付凭证申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第四十条 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以下简称“四荒”)等进行农业生产的,当事人应持依法签订的“四荒”地承包(租赁)合同或者“四荒”地拍卖协议、相关税费缴纳凭证等申请集体“四荒”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租赁)、拍卖“四荒”使用权的,还应提交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文件。

第四十一条 依法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持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的批准用地文件或者其他合法权属证明材料申请宅基地使用权初始登记。

第四十二条 依法抵押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应持土地权利证书、主债权债务合同、抵押合同以及相关批准文件申请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

以房产申请抵押的,应提交房屋所有权证和房屋他项权证;以集体建设用地的房产申请抵押登记的,还应提交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同意抵押的证明。

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未预售的部分可以按建筑物分摊土地使用权办理抵押登记;未竣工且未预售的须在宗地图上标注楼座位置,按照土地面积分摊土地使用权办理抵押登记。

第四十三条 在已经登记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上设立地役权和依法设立其他土地权利的,双方当事人可持土地权利证书、有关合同,申请地役权或者其他土地权利初始登记。

第三节 变更登记

第四十四条 依法以出让、国有土地租赁、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式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的,当事人应持原国有土地使用证、转让双方签订的合同或者协议、相关税费缴纳凭证申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一)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首次转让时涉及在建工程的,需提供投资额达到合同约定投资额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证明文件。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国有土地涉及房屋转让的,需要提交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和土地出让金缴纳凭证;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需要提交投资额达到合同约定投资额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证明文件;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需要提交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的证明;转让房地产时房屋已经建成的,还应提交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

第四十五条 因依法买卖、交换、赠与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涉及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移的,当事人应持原土地权利证书、变更后的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转让双方签订的合同或者协议、相关税费缴纳凭证申请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划拨方式改变为出让方式的,还应提交出让合同、土地出让价款缴纳凭证;保留原划拨方式的,提交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文件。

涉及离婚的还应提交离婚证(离婚协议书、法院判决书等)。第四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抵押期间,土地使用权依法发生转让的,当事人应当持原土地权利证书、抵押权人同意转让的书面证明、转让合同,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第四十七条 因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并、分立、兼并、破产等原因致使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当事人应当持相关协议及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原土地权利证书、相关税费缴纳凭证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划拨土地使用权改变为出让方式的,还应提交出让合同、土地出让价款缴纳凭证;保留原划拨方式的,还应提交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

第四十八条 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生效的法律文书取得土地使用权,当事人应当持生效的法律文书、相关税费缴纳凭证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涉及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应先补办土地出让手续并提交出让合同、土地出让价款缴纳凭证。

第四十九条 权利人在办理登记之前先行转让该土地使用权或者设定土地抵押权的,应当先将土地权利申请登记到其名下后,再申请办理土地权利变更登记。

第五十条 因继承、受遗赠取得土地使用权,当事人应当持原土地权利证书、死亡证明、遗嘱等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无遗嘱继承的还须提交法定继承公证书。

地上有附着物的,提供变更后的地上附着物证明;受遗赠的还需提供相关税费缴纳凭证。

第五十一条 因处分抵押财产而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当事人应当持原土地权利证书和处置文件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第五十二条 商品房、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房改房等依法开发销售的住宅或者其他建筑物投入使用后,按照以下情况办理: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持原国有土地使用证、分割登记申报表、房产测绘报告、业主的房屋所有权证等相关证明材料统一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业主的土地权利分割变更登记。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后,房屋所有权人可以持房屋所有权证及相关合同或者协议等材料单独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

(三)因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有关单位破产、解散等原因不能统一办理的,业主可以持房屋所有权证书和身份证明材料直接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权利分割变更登记。

第五十三条 因土地调整致使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的,申请人应持省人民政府批准文件、土地调整协议、原《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申请土地所有权变更登记。第五十四条 因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转让、转租的,当事人应持转让、转租的合同、原《集体土地使用证》、相关税费缴纳凭证或者减免税费证明申请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第五十五条 依法取得的集体“四荒”地使用权发生变更的,当事人应持集体“四荒”地流转协议、原集体土地使用证、相关税费缴纳凭证申请集体“四荒”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第五十六条 已经设立抵押权因土地抵押合同发生变更而变更的,当事人应持变更合同或者协议、土地权利证书、原土地他项权利证、原债权债务合同、原抵押合同和变更后的抵押合同和债权债务合同申请土地抵押权变更登记。

第五十七条 已经设定地役权的土地使用权转移后,当事人申请登记的,供役地权利人和需役地权利人应当持变更后的地役权合同及土地权利证书,申请办理地役权变更登记。第五十八条 土地用途经依法批准发生变更的,当事人应当持原土地权利证书和批准文件申请土地用途变更登记。涉及重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的,当事人还应当提交土地出让合同、价款和税费缴纳证明。

第五十九条 土地权利人名称或者姓名、地址发生变化的,当事人应当持原土地权利证书和变更证明材料申请名称或者姓名、地址变更登记。土地已设定抵押权或者地役权的,还应提交抵押权人或者另一方地役权权利人同意变更的证明。

自然人变更姓名的,应提供户籍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企业法人名称变更的,应提供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名称变更核准证明材料,涉及国有企业的,还应提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的证明材料,涉及集体企业的,还应提交上级管理部门的证明材料;社团法人名称变更的,应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地址变更的,应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第四节 注销登记

第六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有关法律文件生效或者事实发生后,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直接办理土地权利注销登记: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被依法收回的;

(二)农民集体土地被依法征收的;

(三)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的生效法律文书致使原土地权利消灭,当事人未办理注销登记的。

第六十一条 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土地权利消灭的,原土地权利人应当持原土地权利证书,申请注销登记。第六十二条 非住宅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当事人应当在期限届满前十五日内,持原土地权利证书,申请注销登记。第六十三条 集体土地使用权被收回的,当事人应当自接到县(市)人民政府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由县(市)人民政府进行注销登记,收回原使用权人的《集体土地使用证》。第六十四条 已经登记的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终止的,当事人应当在该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终止之日起十五日内,持原土地权利证书、他项权利证书和他项权利终止的证明材料申请土地抵押权、地役权注销登记。第六十五条 当事人未按照本细则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和六十四条的规定申请注销登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当事人十五日内办理;逾期不办理的,进行注销公告,公告期满后可直接办理注销登记。第六十六条 除设定抵押权的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外,当事人未申请土地使用权抵押注销登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直接注销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第六十七条 土地登记注销后,土地权利证书应当收回;确实无法收回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土地登记簿上注明,并经公告后废止。第五节 其他登记

第六十八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土地登记簿记载的事项确有错误,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进行更正登记,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在十五日内办理换发或者注销原土地权利证书手续。当事人逾期未办理的,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后,原土地权利证书废止。

更正登记涉及土地权利归属变化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更正登记结果予以公告。

第六十九条 土地权利人认为土地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持原土地权利证书和举证材料,申请更正登记。利害关系人认为土地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持土地权利人同意更正的证明和举证材料,申请更正登记。

第七十条 利害关系人认为土地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申请更正登记,但土地登记簿记载的土地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登记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异议登记。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接到异议登记申请后,对符合异议登记条件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异议登记证明,将相关事项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土地登记簿记载的土地权利人。

异议登记期间,未经异议登记申请人同意,不得办理土地权利的变更登记或者设定土地抵押权。

第七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异议登记申请人或者土地登记权利人可以持相关材料申请注销异议登记:

(一)异议登记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起诉或者未向登记机构提供起诉证明材料的;

(二)人民法院对异议登记申请人的起诉不予受理的;

(三)人民法院对异议登记申请人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的。异议登记失效后,异议登记申请人或者土地登记权利人未按要求申请注销异议登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直接注销异议登记。异议登记注销或者失效后,原异议登记申请人就同一事项再次提出异议登记申请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不予受理。

第七十二条 当事人签订土地权利转让的协议后,可以按照约定持转让协议申请预告登记。

对符合预告登记条件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相关事项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并向申请人颁发预告登记证明。

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土地登记之日起三个月内当事人未申请土地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预告登记期间,未经预告登记权利人同意,不得办理土地权利的变更登记或者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登记。

第七十三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人民法院提供的查封裁定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将查封或者预查封的情况在土地登记簿上加以记载。第七十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协助人民法院执行土地使用权时,不对生效法律文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进行实体审查。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为人民法院的查封、预查封裁定书或者其他生效法律文书错误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审查建议,但不得停止办理协助执行事项。第七十五条 对被执行人因继承、判决或者强制执行取得,但尚未办理变更登记的土地使用权的查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执行查封的人民法院提交的被执行人取得财产所依据的继承证明、生效判决书或者执行裁定书及协助执行通知书等,先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后,再行办理查封登记。第七十六条 土地使用权在预查封期间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预查封登记自动转为查封登记。第七十七条 两个以上人民法院对同一宗土地进行查封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先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的人民法院办理查封登记手续,对后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的人民法院办理轮候查封登记,并书面告知其该土地使用权已被其他人民法院查封的事实及查封的有关情况。

轮候查封登记的顺序按照人民法院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的时间先后进行排列。查封法院依法解除查封的,排列在先的轮候查封自动转为查封;查封法院对查封的土地使用权全部处理的,排列在后的轮候查封自动失效;查封法院对查封的土地使用权部分处理的,对剩余部分,排列在后的轮候查封自动转为查封。预查封的轮候登记参照本条的规定办理。

第七十八条 查封、预查封期限届满或者人民法院解除查封的,查封、预查封登记失效,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注销查封、预查封登记。第七十九条 对被人民法院依法查封、预查封的土地使用权,在查封、预查封期间,不得办理土地权利的变更登记或者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登记。第八十条 土地权利证书严重污损、毁坏、记事栏记载已满、遗失、灭失的,土地登记权利人应当及时向原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换证、补证申请。第八十一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换证、补证申请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核,补证登记应予以公告,公告期满后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并予以换发或者补发土地权利证书。

换(补)发的土地权利证书上应使用原土地证号,并注明“换(补)发”字样,登记日期以原批准日期为准,填证日期以换(补)发日期为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八十二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土地登记的条件、程序、期限、收费标准等,方便申请人,并自觉接受监督。第八十三条 土地登记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从事土地权属审核和登记审查的工作人员,应当取得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土地登记上岗证书。在签发审查意见时应当填写土地登记上岗资格证号。第八十四条 建立土地登记会审制度。土地登记审查过程中涉及土地用途、出让年限起算时点无法准确界定的,土地登记人员认为上级作出的有关土地登记的决定或者命令与国家土地登记有关规定不相符的,以及其他超出登记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应当提请主管领导召集相关业务部门进行集体会审。各部门要协作配合,立足职能,认真审查,形成书面意见。

第八十五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对土地登记办理产生的文件资料进行立卷归档,并建立健全土地登记资料管理制度。

第八十六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建设,建立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平台,实现土地登记信息共享和异地查询。第八十七条 土地登记代理人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当事人可委托有资质的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申请土地登记,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在受托权限内,为委托人提供土地登记代理、咨询等中介服务,并由委托人直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事土地登记代理的人员应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证书》。

第八十八条 实行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制度。土地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查询土地登记资料,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供。土地登记资料的公开查询,依照《土地登记资料公开查询办法》的规定执行。第五章 附则

篇3: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测绘研究

关键词:集体土地确权,作业依据,技术要求

淮北市濉溪县刘桥镇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与信息管理等工作。

在本次调查中充分利用历年来的土地管理资料、土地调查成果及权属等资料, 运用GPS以及数据库等技术, 以1∶10000正射影像图为工作底图, 采用内外业相结合逐图斑核实调查的方法, 开展了以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内容的土地调查工作, 获取了刘桥镇集体土地每块宗地的类型、权属、利用、面积和分布的信息。

土地利用调查技术流程 (图1) 。

1 主要作业依据与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260-1999)

《土地调查条例》 (国务院令第518号)

《土地登记办法》 (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TD/T1015-2007)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 (国家土地管理局, 1993)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国土资源部.2001)

《确定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国家土地管理局, 1995)

《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

《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8]146号)

《地籍图图式》 (CH5003-1994)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TD/T1015-200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0257.1-2007)

《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14804-9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17160-1997)

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2 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内容

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权属调查、地籍测量、成果的整理归档与验收。

2.1 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的准备工作——宗地权属状况调查——界址调查——地籍编号——绘制宗地草图——地籍调查表——资料的检查与归档。

(1) 根据调查范围的大小, 为了便于开展调查工作, 可将整个调查区逐级细划成若干个小区域, 即采用:街道——街坊——宗地三级划分。在调查前, 调查人员应仔细阅读每一宗地的土地登记申请书、权属来源证明材料, 特别是对权属状况复杂、有权属争议的宗地, 要认真研究, 以便实地调查时能做出正确的结论。

(2) 宗地权属状况调查指调查人员在接受土地登记人员转来的申请文件后, 现场对调查宗地的土地使用者性质、土地权属性质、权属来源情况、宗地使用情况、他项权利状况、权属来源证明材料上的土地使用者和申请书上的土地使用者一致性、土地实际用途与批准用途及申请书上填写用途一致性等进行调查核实。

(3) 界址调查时权属调查的核心, 也是地籍调查的核心工作。实践证明, 土地纠纷中, 大多数是界址纠纷, 土地使用者最关心的是权属界址认证。界址调查是指对相邻双方的界址状况进行实地调查, 经临界双方认可, 经各有关部门审核后, 作为土地登记的依据。经过土地登记的地籍成果, 具有法律效力, 受法律保护。

(4) 地籍编号是地籍档案的基础, 按照现代管理的要求, 要达到科学管理, 就必须建立起地籍编号系统, 实行统一编号顺序。地籍编号有利于土地规划、计划、统计与管理, 而且便于搜集整理资料以及利用计算机建立地籍信息系统, 达到便于检索、修改、贮存、保管与使用的目的。

(5)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的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是宗地的原始描述。特点是:图形现场绘制、图形是近似不依比例尺、实地丈量注记的边长。

2.2 地籍测量

地籍测量是利用测绘仪器, 以科学的方法, 在调查区域内, 建立地籍控制网, 测量每宗土地的地籍要素, 绘制地籍图, 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有三个基本功能:法律功能、社会经济功能及系统功能。测定界址及确定产权界线是保证地籍测量法律功能的手段;保持和不断更新地籍资料, 为土地有效配置、合理利用服务, 使地籍测量具有社会经济功能;地籍测量数据时建立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是数字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基本信息, 地籍测量具有系统功能。

2.3 成果的整理、归档与验收。

3 内业绘图注意事项

3.1 权属界线和权属拐点

权属拐点与权属界线图层一致, 权属拐点必须在权属界线上。当权属界线与道路、沟渠等线状地物重合时, 先采集线状地物, 然后复制该线存放于权属界线层, 相应地在权属界线层选择合理线形表示权属界线。

3.2 地类图斑

地类图斑要求完整封闭, 图斑间不重叠、不留缝。图斑的颜色要求与图例一致、图案与土地分类地类码一致。同一权属单位中相邻的同一地类要求合并。图斑拓扑止确, 无碎图斑产生。

4 技术难点

在调查时常会遇到查没查处、问没问处、找人找不到, 即使找到了人也一问三不知的现象发生, 严重影响调查工作的进展。

采取的对策是做好宣传工作, 做好多方协调工作, 制订强有力的政策、措施, 约束某些不配合行动。

参考文献

[1]胡素萍.测绘技术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203.

[2]丁莉东.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244.

[3]阮成成.浅析勘测定界测绘中土地权属的调查[J].科技信息, 2010, 245.

篇4:古代土地、房屋登记制度

从中国古代土地登记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它主要是伴随土地税赋制度而存在的,乃税赋制度的衍生物,其最主要目的是便于税赋征收。地契作为田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的权利证明只是其附带性的作用,并不能作为确权证书。更为重要的是,地契资料由官府掌握,且对外保密,普通百姓不能查询相关资料。

土地交易始自周朝

严格来说,中国在民国以前没有真正形成以公示为目的地产登记制度,但是以征收赋税、交易和提供质证以杜绝争端为目的的土地登记,早在周朝就开始了。

《周礼·大司徒》记载:“掌建国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安抚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办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湿之名物”,意思就是将天下的田地山川以及人口等进行造册登记,便于国家治理。

按照周朝建立时的制度,周天子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所有权,他直接统治的区域称为王畿。王畿之外的土地进行分封:诸侯所分得的土地称为诸侯国;卿大夫所分得的土地称为采邑;士所分得的土地称为禄田。他们对自己所分得的土地享有使用权,不能任意处分,所谓“田里不粥(粥,同鬻,出卖之意)”。他们还必须定期向周王交纳贡赋,土地的所有权还是掌握在周王手里。

西周初期,土地与奴隶均不得进入流通领域,但由于这二者即是农业社会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实力不断增长,周天子对各地诸侯的控制减弱,这种限制必然会被打破。到西周中后期,以土地和奴隶为对象的交换经常出现,而且事实上还得到了法律的认可。

目前可查的最早一宗土地交易,发生在西周。一个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上,刻有一段关于地产交易的铭文,意思大致是在公元前919年农历三月,一个叫矩伯的人分两次将1300亩土地抵押给一个叫裘卫的人,换来了价值100串贝壳的几件“奢侈品”,包括两块玉,一件鹿皮披肩,一条带花的围裙。

历史上还有周厉王买地的记录。周厉王当朝时,为了扩建王宫,他买下一个叫鬲从的人的地,但没有立即给钱。鬲从担心周厉王赖账,周厉王还安抚他说,“你别怕,我一定会照价付款。如果我赖账,就让上天罚我被流放好了。”这是个很毒的誓言。

周厉王买地究竟花了多少钱,记载此事的铭文上没写。但有人买地、卖地,已经从侧面说明,当时除了有土地抵押,还存在土地买卖,西周中后期,应当是出现了统治者对土地所有权掌控的松动局面。

春秋时期,楚康王十二年(公元前548年),楚国下令“书土田”、“量入修赋”,其实就是对于楚国统治者要求对国境内的土地依据地势进行测量,并根据肥沃程度,规定其产量的标准,再根据产量征收赋税。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在进行土地登记,按照收成的多少交纳赋税,明确了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登记管理制度,这个可能是最早确立的有关土地登记制度的法令。

秦始皇在公元前216年下令“使黔首自实田”,即命令所有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按照当时实际占有土地的数目以及人丁数目,向中央政府如实呈报。所报内容经审查核实后,最后登记入册,上报到县。自此,可以看做是政府承认了私有土地的合法性,并依此为根据征收田租。

隋唐统计手实与分级汇账簿

隋唐时,据《新唐书·食货志一》记载:“凡里有手实(“手实”是指唐宋时在基层官吏监督下居民自报户内人口﹑田亩以及本户赋役承担情况的登记表册),岁终具民之年与地之阔狭,为乡账。乡成于县,县成于州,州成于户部。”

由此可以看出,唐朝的土地统计政策是很完备的:先在乡里进行统计,然后汇总成乡账;乡账完成后再上报到县,由县汇总成县账;县账完成后送达至州,汇总成州账,最后上报到中央户部。

在登记时间上,也有规定。据《唐令田令》,“诸应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预校勘造簿,历十一月,县令总集应退、应受之人,对共给授,十二月内毕。”这样,全国有多少家庭,每个家庭授田和宅地数量是多少,以及每年应该有多少土地赋税收入,朝廷能做到心中有数且便于清查。

同时,唐代在土地管理方面出现了立契、申牒或过割制度,规定土地买卖必须通过官府,进行书面申报和登记,才算有效,否则要受到处罚。

其实关于宅地的统计也就是房产的登记,在我国古代大多是与田产的登记同步的,因为国家一般都是同时确定某一户拥有的田宅情况,也就是包括土地与房子的双重的规定了。

例如吐鲁番出土的《(武)周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一月西州高昌县张思别、王隆海、宁和才手实》,这个手实就很清楚地展示了政府对于田产与房产的双重登记内容。

《周载初元年(公元690年)一月西州高昌县张思别、王隆海、宁和才手实》

1.户主宁和才年十四岁

2.母赵年五十二岁

3.妹和忍年十三岁

4.右件人, 见有籍

5.和贞年二十二岁

6.罗胜年十五岁

7.右件人,籍后死

8.合受常部田

9.一段二亩(常田) 城北廿里新兴东渠西道南道北曹君定

10.一段一亩(部田三易) 城西七里沙堰渠东渠西张延守南第延守北麴善亮

11.一段一亩(部田三易) 城西五里马堆渠东张沙弥子西张阿仲南□北渠

12.一段一亩(部田三易) 城西五里胡麻井渠东渠西麴文济南渠北曹粟堆

13.一段四步居住园宅

14.牒, 件通当户新旧口、田亩段数四至,具状

15.如前。如后有人告隐漏一口,求受违敕之罪。谨牒。

(注:以上的8至12条就是关于田产登记的状况,而第13条就是关于此户家庭住宅的登记信息,第14条则是户主保证此牒属实的文件)

宋朝的“砧基簿”

至宋朝,中国的土地登记制度日趋成熟和完善。

南宋时期,民众按统一要求制作砧基簿,全面记载户主、田产面积、四至(地籍上每宗地四邻的名称)、来源等土地状况,附以地形图,经耆老、邻保正长统计查勘无误后上报经界所(宋朝时专门管理土地登记工作的机构),再由经界所勘验核实交付产权人,并收存于乡、县、州及转运司。

砧基簿既是国家征税课役的根据,也是持簿者对所载土地的产权证明。进行田产交易时,由买卖双方持砧基簿、地形图和契约到县府办理“批凿”(检验确实),土地转让才有效力。

不过,在宋朝出卖不动产,得先问问亲邻,首先问询他们想不想买。因为宋朝法律规定,亲邻具有优先购买权。北宋后期还强调,所谓“亲邻”,必须为有亲之邻,即虽为邻而非亲或虽为亲而非邻者,都不具有优先购买权。

按照现在的话说,这就意味着一所房子能不能出售,并不需要通过物价局、房管局的批准,却需要先通过住在附近的家人、族人的批准。正规的做法是拿一个小本子,把“亲邻”的名字都列在上面,然后从族长老太爷到隔壁亲戚大妈,让他们挨个签字。假如其中一个拒签,这房就别打算卖了。

搞定了亲邻后,就要制作契约,到官府印契。契约是国家统一格式,被称为“官颁契纸”,类似今天的“标准合同”,统一规定契约中必须包括双方当事人姓名、交易原因、标的价金、担保条款等内容。

只有在缴纳契税钱后,官府在契约上加盖官印,交易才有效,就是合法合规交易,受到法律保护。加盖官印的契约称为“红契”,具有法律效力;不缴纳契税,私下交易,是“白契”,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还属于偷税漏税。

“红契”要交的契税历朝不等,一般叫“间架税”,但无论多少,对购房者来说,在当时都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于是很多人常常不到官府那办“交易手续”,民间房屋买卖多行“白契”。

这固然省了税费,却往往导致纠纷。民间“白契”太多,产权不明,交易混乱,档案管理不完备。宋朝的判牍汇编《名公书判清明集》或是明代小说《三言二拍》对房产纠纷都有记载。

对于“白契”,朝廷只得加大稽查,一经发现,就治人匿税之罪,进行刑事处罚。南宋《庆元条法事类》记载:凡“匿税者,笞四十;税钱满十贯,杖八十;监临官、专典、拦头自匿,论如诈匿不输律”。

契约之后,要过割赋税,即在契约上写明标的物的租税、役钱,并由官府在双方赋税簿账内变更登记,加盖官印。如果没有过割赋税,往后买卖交易双方发生纠纷争讼时,即使买受田宅的富豪之家持有契约,官府也不会受理争讼。

宋朝地产买卖契约,又分为绝卖、活卖与赊卖三种。所谓绝卖,即无任何附加条件的买卖;凡只转让使用权与收益权,保留回赎权的买卖叫活卖或典当,典当契约的业主得到钱主的典价,在法定的30年期限内可随时以原价赎回标的物;赊卖是采取类似商业信用或预付方式,然后收取出卖物的价钱。所有这些买卖活动,都必须订立契约,取得官府认可后,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清末引入现代房产登记制度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廷编制出各地土地田产登记管理及据以确定赋役税收的“鱼鳞图册”,作为官府征收赋税的凭证,详细记载每宗土地的业主姓名、田土形状、方圆四至等,成为解决土地纠纷的重要依据。

满清入关后,多次大规模侵吞土地,一度打破了明代的土地登记制度,康熙四年(1665年)朝廷下令进行土地登记造册,历时多年完成。

明清两朝对田地、房屋的交易,都有明确规定。明代《明律·户律》“典卖田宅”条文规定,不税契者,除了刑事处罚外,一半价款要上缴官府。清代在《户部则例》中明确规定,凡置买田地房,不赴官府粘契尾,一经发现,也要依法治罪,“笞五十,物货一半入官”。

总的来说,古代房屋登记,是伴随土地税赋制度而存在的,其最主要目的是便于税赋征收,其私有财产之证明只是附带性的作用,且登记的资料由官府掌握,对外保密,普通民众不能查询。

到清末,受西方影响,现代房产登记制度被引入中国,清廷开始借鉴西方的房产登记制度,决定采用德国的做法,制定《大清民律草案·物权》,但终因满清王朝的覆灭而破产。

篇5:土地登记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土地登记行为,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登记,是指将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抵押权、地役权以及依照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登记的其他土地权利记载于土地登记簿公示的行为。

前款规定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包括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农用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农用地使用权(不含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三条 土地登记实行属地登记原则。

申请人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依法报县级以上政府登记造册,核发土地权利证书。但土地抵押权、地役权由县级以上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核发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跨县级行政区域使用的土地,应当报土地所跨区域各县级以上政府分别办理土地登记。

在京中央国家机关使用的土地,按照《在京中央国家机关用地土地登记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国家实行土地登记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从事土地权属审核和登记审查的工作人员,应当取得国务院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土地登记上岗证书。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五条 土地以宗地为单位进行登记。

宗地是指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

第六条 土地登记应当依照申请进行,但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条 土地登记应当由当事人共同申请,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单方申请:

(一)土地总登记;

(二)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初始登记;

(三)因继承或者遗赠取得土地权利的登记;

(四)因政府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决定而取得土地权利的登记;

(五)因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而取得土地权利的登记;

(六)更正登记或者异议登记;

(七)名称、地址或者用途变更登记;

(八)土地权利证书的补发或者换发;

(九)其他依照规定可以由当事人单方申请的情形。

第八条 两个以上土地使用权人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可以分别申请土地登记。

第九条 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应当根据不同的登记事项提交下列材料:

(一)土地登记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材料;

(三)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四)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

(五)地上附着物权属证明;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完税或者减免税凭证;

(七)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地籍调查表、宗地图及宗地界址坐标,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技术单位进行地籍调查获得。

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应当如实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条 未成年人的土地权利,应当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登记。申请办理未成年人土地登记的,除提交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监护人身份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 委托代理人申请土地登记的,除提交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代理境外申请人申请土地登记的,授权委托书和被代理人身份证明应当经依法公证或者认证。

第十二条 对当事人提出的土地登记申请,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申请登记的土地不在本登记辖区的,应当当场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管辖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土地登记申请。

第十三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土地登记申请后,认为必要的,可以就有关登记事项向申请人询问,也可以对申请登记的土地进行实地查看。

第十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受理的土地登记申请进行审查,并按照下列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一)根据对土地登记申请的审核结果,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土地登记簿;

(二)根据土地登记簿的相关内容,以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土地归户卡;

篇6:土地确权登记考核办法

颁证工作考核办法

为了促进全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确保按质按时全面完成工作任务,结合我镇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各村。

二、考核内容

总分100分,实行百分制考核。

(一)组织领导(10分)

1、村建立由主要负责人挂帅的工作机构,凡未建立的,则不计分(2分)。

2、村工作机构人员配备到位,工作力量较强(2分)。

3、每个村民小组有2-3人组成的工作组(2分)。

4、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2分)。

5、后勤保障有力,经费足额到位。经费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此项不计分(2分)。

(二)宣传发动(15分)

1、采取会议、标语、专栏、印发资料及手机短信微信、广播电视等多种有效途径,广泛开展宣传,确保每户农民一份政策宣传资料,发现一户无宣传资料扣0.2分,扣完为止(3分)。

2、召开村组干部动员会(2分),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村民会议或户主会议一次以上,且有规范的会议记录,凡发现有一个村民小组未召开村民会议或户主会议进行民主决策或无规范的会议记录,每例扣1分,扣完为止(3分)。

3、农户知晓率100%,满意度90%以上,达到要求计满分,达不到则按比例计分(3分)。

4、各类信息、材料、报表上报及时、准确。达到要求计满分,达不到则按比例计分(4分)。

(三)业务操作(35分)

1、第二轮土地承包资料、人口信息收集完整(2分)。未收集完整,按比例计分(要求把2008年换发的旧经营权证收回,镇办公室将统一进行公告注销作废)。

2、各阶段业务培训到位,并有记录。以村为单位培训到村支两委成员及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2分)。

3、入户核实工作到位,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地、地不漏块,农户签字率达100%,达不到要求,出现一例错误扣1分,扣完为止(8分)。

4、资料信息调查表要求调查人员、村组工作人员签字,并经农户亲笔签字(委托代签)确认,签字率达100%。达不到要求,按比例扣分,农户亲笔签字(委托代签)确认率不到90%的不计分(5分)。

5、资料信息调查表填写规范、内容完善。每发现一份达不到要求,扣0.5分,扣完为止(3分)。

6、确权资料信息、地块、面积、“鱼鳞图”等内容公示规范到位(10分),凡发现未按程序、要求公示,此项不计分。(以组为单位进行公示,逐户上门核实,由农户对承包信息、地块测绘图等资料进行核对,对农户提出登记有误的进行纠正后再次公示,直到公示无异议后,然后由农户签字确认)。

7、所有资料填写规范、内容完整、装订有序、整洁美观。每发现一份达不到要求,扣0.5分,扣完为止(5分)。

(四)档案管理(25分)

1、各村自查自纠,工作质量符合市、镇要求,实现证、帐、簿、地“四相符”,每发现一处“证、帐、簿、地”不一致,扣0.5分,扣完为止(15分)。

2、纸质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管理规范到位。达不到要求,则不计分(8分),(整个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将会产生一簿二表三图五书等资料,即,登记簿;公示表,签字确认表;承包地示意图、农户确认的鱼鳞图、确权颁证地籍成果图;户主声明书、户主委托书、公示无异议声明书、承包合同书、变更登记申请书)。

3、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调查图件和涉密数据资料要存放在专用场所内进行保管,做到专人专管(2分)。

(五)工作实绩(15分)

1、各村在2016年12月31日前全面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每超过一天扣0.5分,扣完为止(7分)

2、妥善处理涉及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群众信访和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无集访,无矛盾纠纷激化,无因处理不及时或工作不到位导致农户到镇及镇以上反复上访。凡发生一起涉及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户到镇或镇以上反复上访,激化为治安、刑事案件,造成影响的,此项不计分(8分)。

三、考评方式

(一)村自查。各村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后,在认真自查的基础上,于2017年1月31日前向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上报总结材料及申请验收报告。

(二)镇级考核。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验收考评组到村,通过抽查村民组、走访农户、查阅资料、核对数据等方式,进行考评。

(三)综合考评。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验收考评情况后,按照本考核办法要求,评选先进予以表彰。

四、奖惩办法

(一)考核分值折算后计入全镇综合考核分数。

(二)此项工作设一等奖2名,各奖励3000元;二等奖4名,各奖励2000元;三等奖6名,各奖励1000元,对考核分值低于70分的,信访问题多、处理不及时并影响此项工作镇在全省进度的,取消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分管负责人年终评先、评优资格。

(三)村因工作不细致,每漏登、错登一例信息资料,扣工作经费1000元,直至扣完为止;造成重大责任者,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追责。

(四)考核结果列入村单位绩效考核。

(五)奖惩结果由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初步意见,报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审定后在总结会上表彰通报。

上一篇:对印版画教学反思下一篇:主题年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