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课题的实践总结报告

2024-05-05

关于新农村课题的实践总结报告(精选8篇)

篇1:关于新农村课题的实践总结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举措。苏卢村以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理念,以村规划为龙头,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依托和载体;以村民增收为目标,构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村里土地出租产业新格局;以提高村民素质为根本,培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以群众性文体活动为支撑,树立科学健康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以典型带动为突破口,促进全村各队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苏卢村利用好本村的地理优势稳步地发展土地出租业。向都市现代产业的转变,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村民的生活得到了保障。同时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后,转变就业观念,村里富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水平明显提高。村医疗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得到普及。村里环境整治、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等工作成效明显,各项基层民主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

以上是苏卢村的现状的总结,下面我对土地出租业、如何提高村民的生活待遇和如何提高青年人的生活积极性提自己的一些建议:

在发展土地出租业方面,需要调节并保障好村民和租客的关系,确保在合理的法律范畴内能更好的获得经济收入。我觉得应该在村里面多普及有关法律的知识,更好的提高村民的法律素质。我建议可以在村里弄一个宣传栏,专门去普及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每一个星期更新一次内容,让村民能从宣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识水平,更好的利用好自己的房产资源优势,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推动全村的经济发展,使村里的经济面向一个更现代化的方向转变。

关注民生是实践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重要工作。生活富裕、生命阳光是全覆盖的,城乡同质。改善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就是生活富裕口号的实际体现,关爱弱势产业、弱势群体,体现了阳光般的温暖。

苏卢村应该如何提高村民的待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身边的环境做起,给村民带去良好的生活环境,组织好一部分的村民让他们负责村里的卫生工作的管理,在一定的点放好一下卫生工具,进行环境卫生的监督和管理,使事情落实到每家每户,让村民爱护环境,让村民能从小事中体会到村领导班子为民办实事的用心,让苏卢村一步一步的发展到城镇化的生活环境水平。

2、不断增加村民的文化活动内容,定时间开展一定的文化活动,使村里的村民能享受更好的娱乐氛围,从而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3、健全好村里的医疗保险制度,让每一个村民都能享受很好的医疗环境和医疗设备,让每一个村民都能看好病、支付更低的看病医药费。

3、健全好村里的电脑等高科技的设备,组织好村民进行电脑的培训,不断的提高村民应用高科技的技能,使村民的思想能与世界先进文化和技能接轨,让村民能时时能了解和查询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实事,更好的进行生产工作。

4、村里的领导班子要让村弘扬好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在节假日给村里的村民送去节日的问候,让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享受到温暖

5、加强村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村文化设施和增加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村里可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站(所)整合,组建集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配备专职人员管理。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明确由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充分发挥村里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定时就近向村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

6、积极发展农村电影放映。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重点做好配送电影流动放映车和电影拷贝工作,丰富村里电影片源。加强村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村里科教影片的放映。采取定点、流动、录像放映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村里电影放映的新方法新模式,逐步实现村里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加强农村影院的更新改造,增加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推广电影数字放映技术,在农村逐步实现由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

当前社会农民的进步就是农村的进步,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因而普及全民教育的工作是必须积极地开展的。而整个农民队伍素质的提高与进步,主要依靠其中青年人的进步与提高。他们创造力强,生机勃勃,是农村新生产力的代表,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稳定和加强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他们去耕耘;增加农民收入,过上富裕文明生活,需要他们去开拓;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稳定,需要他们发挥积极作用。因而广大农村青年素质的高低、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否发挥,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在加强,如何让村民能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是做为我们最迫切需要做好的事情,不断的去提高村里青年人的文化水平是给苏卢村带去新鲜血液的必要选择,对于以后的村里领导班子的接班工作才有后备的青年军团,为苏卢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带去更好新的局面。

经过深入的思考,联系实际,我认为:

一、面对新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针对苏卢村青年生存发展的现状,各级政府和社会有关方面应向苏卢村和其他村青年尤其是闲散青年投入更多的关注、关怀和帮助,引导他们学榜样、学技能、学科学、求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找到人生奋斗目标,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新一代农村青年。

二、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决定因素之一,谁掌握的专业技术人才多,综合能力强,学历高,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村应该给村里的年轻人提供好读书的机会,在村里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每家每户都要宣传,鼓动好村里的村民让自己的孩子都有书读,不要让村民对“读书无用论”坚信不疑,在这方面应该多宣传,通过放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和做一些工作上、技能上的宣传,集中村里的青年人进行实务上的培训和技能的培训,让他们能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提高自我的学习意识,让更多的村里的青年人对学习、对自主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学知识、求发展,坚持以繁荣文化塑造人。农村年青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因此尽快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刻不容缓。政府及社会应在有关方面要对广大青年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习党的富民政策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继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为与现代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配合,应努力建立规范健全的培训网络,多渠道、多层次建立培训基地。根据实际,努力做好追赶城市发展的工作。村里方面可以让老一辈的前辈们实行“一帮一”的活动,从老一辈的经验中去教育和引导村里的青年人,让他们能认识到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自力更生是每一代人都要遵循的理念,引导村里的青年人更好的去提高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全面提高村民的道德水平。人的道德水平,极大地影响着人的各种行为。因此,对青年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营造和倡导良好的社会时尚风气,人们都能安居乐业,靠自己的勤劳创造更多的价值,远离聚赌等不好的社会风气,通过村里的中年人的实际行动和实干引导苏卢村的青年的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向有利于该村发展、有利于改革开放发展,从而抑制发展中传入的不良思潮的影响。

五、苏卢村应该多开展文化活动,让更多的青年人能参与到其中,例如队与队之间可以开展一些篮球赛、象棋大赛、拔河比赛、技能大赛、电脑操作比赛、村务文件整理大赛等。通过一些平时常见的比赛增加村里青年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己的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学会如何团结好身边的人,学会如何去进取来提高自己自身的素质,为村里的发展出一份力量。

以上是我们小组对苏卢村现状的一些总结和对村里发展的小小建议。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们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们小组成员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联系好实际,在以后的工作中提出更好的有建设性的建议。

篇2:关于新农村课题的实践总结报告

组长:杨石麟

组员:徐义杰 赵阳 罗超 周欢 谢黎

(一)研究背景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村能源,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促进生态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盐城农村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现状却并不乐观,大量农村生物质能源被弃置不用,甚至白白烧掉,既严重浪费了稀缺的能源,又造成环境污染,还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二)研究内容

1、燃料使用的情况

2、燃料使用的利弊

3、燃料使用的经济效应

(三)研究方法

1、走访调查法

2、上网查询法

3、辨证讨论法

4、问卷调查法

(四)具体步骤

1.准备阶段(2010.9—2010.11)成立课题组,成员分工,设计计划

2.实施阶段(2010.11—2011.4)通过上网走访,调查等途径收集资料

3.总结阶段(2011.4—2011.6)分析整理资料,写出课题报告及心得体会并上交

(五)研究概述

沼气

沼气是利用有机废弃物(畜禽养殖场所产生的粪便污水;城镇生活污水;农作物秸杆、人畜粪便等)通过厌氧发酵生产出来的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不仅是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而且还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单纯从能源角度来讲,一个农户建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可供其一年炊事用能的需要,年可节约用煤1.5吨。2006年我县4200个沼气池建成使用,一年下来可节约6300吨煤,这对缓解能源紧张是一个非常突出的贡献。

沼气建设非常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它充分利用在消耗资源生产产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厌氧处理,产生洁净的沼气能源,从而替代一次性能源的消耗,同时还能解决废弃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把畜禽粪便填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农户炊事、照明、发展生产等;沼渣用于农作物基肥、鱼塘饵料;沼液用于追肥,体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循环利用。

在沼气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原料被分解产生出以甲烷为主的高热值能源气体,杀灭了废弃物中的有害细菌和病毒。同时,使用清洁的沼气能源,改烧柴为烧气,能够较好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确保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稳得住、不反弹。

沼气建设使人畜粪便经沼气无害化处理,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庭院和街区之内,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消灭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渠道。让广大农民也像城市居民一样,只闻饭菜香,不见炊烟起,可以大大改善农村的生活生产条件,保障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发展农村沼气,可以在解决群众生活用能的同时,带动生态养殖业和高效种植业的发展,比如,建一个8—10立方米的沼气池,约需投资2000元左右,利用这个沼气池农户年可节省燃料和电费约700元,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节支150—200元,养畜增效150—200元,种植业增效也在150元左右。一个沼气池可带来的直接效益在1200元左右。

农村家用沼气池生产的沼气主要用来做生活燃料。修建一个容积为8立方米的沼气池,每天投入相当于4头猪的粪便发酵,它所产的沼气能解决4口人家庭点灯、做饭的燃料问题。沼气也可发电做农机动力,大、中型沼气工程生产的可用来发电、烧锅炉、加工食品、采暖或供给城市居民使用。

1、煤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黑烟,同时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大气,造成大气污染;破坏环境。

2、在煤的使用上,一方面,煤的资源不能再生,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将它们当作燃料烧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会将宝贵的化工原料烧掉,造成资源的浪费。

3、煤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但这并不是长远的办法,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其燃烧的产物也使空气受污染,像没有进行脱硫处理的含硫煤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等严峻的环境问题。

4、煤的燃烧无疑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随着化石燃料的不断使用,能源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导致温室效应,植树面积减少,空气污染指数上升等。

(六)研究体会

篇3:关于新农村课题的实践总结报告

一是由于农村地区教师了解信息渠道的单一和不畅通, 还有为数不少的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的了解不够。二是部分教师还不太习惯或者适应新课程所提倡的一些思想和理念。三是不少教师在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日常教学中, 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困惑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和答疑。四是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完善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五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客观的限制。六是新课程改革接下来所要面临的是成果的巩固问题。

二、课题意义

作为西北贫困县农村九年制学校, 我校实施新课改工作已整整七年, 我们取得的成绩不可否认, 但陈富老师指出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所以我们申报“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本课题的研究着眼于对学校教研活动进行优化, 与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相连,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有助于优化学校教研活动, 提高活动实效;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助于提高教师服务意识, 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实验研究, 最终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能促进农村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革新, 走出一条适应农村教学条件的教改之路;二是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拓宽农村学生的学习空间, 使他们能够利用一些学习策略主动地进行学习, 让农村学生真正享受到课改带来的实惠。

四、研究内容

1.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2.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服务意识、帮助学生的任务驱动研究。

五、研究原则

1.人文性原则。2.普遍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4.教学相长原则。

六、课题思路

以全县中小学开展“实施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活动为契机, 探索如何在农村中小学有效实施新课程, 建立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长效机制, 促进教师提高新课程实施能力, 形成有助于农村教师自主发展取向专业成长新模式。

七、研究方法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开展行动研究, 同时辅以比较法、个案研究法、叙事研究法、观察法等。

八、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 (2012.4—2012.6) 研究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2.学习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新课程标准修订版;调查分析, 总结我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3.制订课题实施计划, 拟订课题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 (2012.6—2012.12) 课题启动阶段

1.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等抽样调查多所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新课程实施存在的困惑、所在的学校教学所需配套的硬件设施等状况。2.收集研究资料、整理调查数据、分析归纳, 作比较性研究, 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3.通过案例研究、课堂实录、合作交流等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

第三阶段: (2013.1-2013.4) 实验成果总结推广阶段

1.课题组成员登记发表的论文。2.总结推广研究经验。3.汇总课题研究, 形成终结研究报告, 申请课题鉴定。

九、研究结果与分析

1.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部分教师根据课程实施小结撰写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另外, 冉变喜老师辅导的学生李富强荣获2012年第22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甘肃赛区二等奖;王瓛老师辅导的学生刘彦雄荣获2012年全国初中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甘肃赛区二等奖。2.研究后的反思。在本课题研究中,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教育局“关于对全县各学区及部分学校教育工作综合督导的通报”及“关于对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小学调研情况的通报”, 发现了很多农村中小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也具体提出了提高农村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但是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需要进一步在全县甚至更大范围内推广验证。

课题批准号:[2012]GSG592号

参考文献

[1]陈富.西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8 (12) .

篇4:关于新农村课题的实践总结报告

一、充分认识构建校园美育体系在学生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通过论证,全校教师明确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美育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通过“寓教于乐”,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美育的社会功能在于全面培养人,它是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

体。因此,美育着眼的是整个的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美育能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本质要求和理想,努力构建学校美育新体系是中小学一个永远的课题。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环境育人

硬件环境建设,是一个学校的基础建设,是学生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物质依托,它会指导学生为什么学,怎么学,向谁学。孩子就是一张白纸,硬件环境就是一组颜色,我们正在想方设法还给孩子们一个和谐而多彩的童年。

1.美化学校教育环境

学生的审美趣味,是在优美的环境中形成的。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重视校园建设,引导学生参加美化绿化校园的工作,增强学生创造校园美的意识,培养他们创造美、珍惜美的观念与能力,从而以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又以美的行为习惯为校园增添光彩。我校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了校园的改造和建设,绿化美化了校园环境,并且拥有较完善的教学设施:标准的电教室、音乐舞蹈教室、自然实验室、多功能演出厅、计算机室。操场四周绿树鲜花,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楼内宽大整洁的塑钢窗,使得各个教室阳光充足。楼内楼外都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也为师生创设了一种舒适的感性环境。

2.加强绿化管理,实现景点特色

绿化是环境育人的重要内容,为了使绿化与教学楼相辉映,形成特色,我校精心策划绿化工作,充分利用每一处空地,从整体上统筹实施绿化美化。建立了门口绿色花园,一进校门,一双手托起的蒲公英便映入了眼帘,那是全国蒲公英计划的标志,下面的金色大字“漂洋儿童文化园”闪闪发光,加上四周花草的映衬,更加令人心旷神怡。校门两侧的环境报栏与美术展示栏相映成趣。学校四周的杨柳为学校献上了绿荫,垂柳如撑开的大伞,时时呵护着幼苗。教学楼的走廊中处处是“绿色”的标语,如“丢掉的是垃圾,拾起的是品质”等。教室里贴的各种条幅、功课表、值日生轮流表、评比表、墙报以及各种扫除用具的布置与陈设都各具特色,使教室典雅大方、文明舒适、卫生整洁,使学生置身于教室便有一种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之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陶冶。

3.重视人文环境,实现美育育人特色

人文环境的创建,给校园环境艺术化建设注入了勃勃生机,使美育教育有了有效载体,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塑造其个性。在教学楼每层的楼梯墙壁上都设有“轻声细语”的警示牌,走廊墙壁上悬挂着师生自己创作的书法、绘画、剪纸作品。这些墙壁文化,时时约束着师生遵守校规校纪,刻刻提醒学生按照行为准则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和文化素养。每逢重大节日或活动,我们还在校门口悬挂条幅进行宣传,渲染气氛,感染激励少年儿童。

三、加强软件环境建设,时时体现精神文明

1.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在全社会普遍倡导和谐发展的今天,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环境,已成为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此,我校坚持处理好各种关系,创建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学校为更好地为家长服务特设家长开放日,将当天课堂教学向全体家长开放,请家长到校欣赏校园艺术节的文艺演出,让家长参与学生运动会等,通过共同参与将我校教师阳光的一面展现给家长。我校还定期召开家长会议,会上聘请心理学专家为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方法,深受家长欢迎。为办真正让家长满意的学校,我校还经常征求家长意见,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控学校办学行为,最大限度让家长满意。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提倡给学生阳光心情,给学生表现才能的机会,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让老师的一次点头、一个微笑、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给学生带去一份“阳光心情”,让学生感到成功、进步的喜悦,让学生从小充满自信,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快乐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良好的教学情境和优良的校风,为我校校园环境增添了勃勃生机。

2.营造浓厚的综艺环境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施美育的主渠道。我校采取点面结合、塔式发展的模式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点面结合是指以音乐课与课外活动为音乐教育的整体,以音乐课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审美情趣为“点”,以课外活动的实践操作为“面”,形成“点”打基础,“面”上深入,互为服务,互为促进的施教形式。塔式发展是指我们的音乐教育象牙塔的结构一样形成系列,即基础型(塔基)、发展型(塔身)、综合特长型(塔顶)。以班为单位的统一器乐都是普及式的基础型;发展型是指由学校在基础型中选拔而组建的各活动组;综合特长型是指从发展型的各组中选拔出的优秀人才而组建的“新蕾艺术团”。学校目前已形成了以艺术美辅德、以艺术美益智、以艺术美健体、以艺术美促劳的艺术教育经验,并于2006年代表市、区接受了中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督查组的检查,9月份在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上做了经验交流。

学校把艺术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班级以及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为了保证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锻炼和培养,我校先后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书法小组、绘画小组等活动小组,为了保证艺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我校为艺术活动提供了一流的人力财力保证,开设了专用教室,定期聘请吉林市群众艺术馆专业教师到校指导学生训练。几年来我校艺术教育工作成绩显著,2006年学校近四十人参加了文化部“同一个希望晚会”演出,获优秀组织奖。2007年1月在我爱长春亚冬会儿童书画比赛中获优秀组织奖,多次在吉林市广场文化活动周中进行演出,受到市民的好評。

为更好地锻炼学生体质,训练学生活动的灵活性,我校用大课间活动替代了课间操,我们在原有广播操的基础上,自编了韵律操,增设了富有各班特色的活动,大课间活动体现了体育美、音乐美和图画美的完美组合,孩子们在大课间活动中锻炼了意志,激发了感知美的兴趣、学习美的欲望,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创造了体会美的情境,产生了美的行为。

3.完善教师形象,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

优化师德风范,要求教师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都体现为人师表的美德,做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无声的美的楷模。学校首先要求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以完美的人格教育学生,使学生产生敬爱感、敬佩感、敬重感,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潜移默化地塑造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其次,要求教师要有美的仪表。这是教师形象塑造的最直接的自我展示,教师要有自然、潇洒的举止,给学生以轻松舒畅的感觉,以稳重大方的姿态,给学生踏实,可靠的印象,以整洁合适的衣着展现朴实美。再次,教师要有美的语言。正确运用语言是教师获得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语音、语调、语气来表情达意,做到侃侃而谈,抑扬顿挫,悦耳动听,使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同时带动学生使用美的语言。经过一段时间,学校学生逐渐养成了使用文明语言的习惯,师生上课互相问好,学校来了客人,老师主动接待,学生主动问好,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逐渐形成。

4.发挥教学阵地,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

学校以教学为主,美育必须以教学过程为主要途径,充分挖掘各学科所蕴含的美育因素。我校教师把美育自觉地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根据学科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挖掘教材本身的审美因素,真正做到让美的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让美的课本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我校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在教学的各环节力求融入美育教育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实施美育教育,给学生创造美的氛围,使学生在愉悦之中获得知识,而且教师还通过各种社会渠道向学生输送审美的信息,把握学生审美情趣的变化,提高学生对家庭、社会审美影响的应变能力。对学生实施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生美等方面的全面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理解生活美,教育他们健康、朴素、大方,充分体现“青春美”,运用各种美的因素,培养学生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

5.课外活动中的美育渗透

在学校美育管理中,课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渠道,也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之一。学校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制订并健全了课外美育活动的管理制度,配备了辅导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种体育、美术等活动项目,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开阔视野、启迪智慧、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健美体魄、发展艺术兴趣和个性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和优化教育环境。学校这几年来特别重视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篇5:关于新农村课题的实践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我校申报的“十一五”市级规划课题《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对策与研究 》从2007年3月开始准备,计划两年完成,至今日程已经过半,第一、二阶段研究工作已经结束,2008年3月到2008年12月将进行第三、四阶段研究。为更好地开展后期的研究工作,确保整个课题在2008年底顺利完成结题工作,我们对前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自我评估。

一、课题背景:

教育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是,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目前全国第一批三十八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在实施课程改革中碰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教育部下发给各实验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给出了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宽泛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和操作层面带来了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教师来说,一下子无所适从;第三,近年来,高中段的研究性学习蓬勃开展,已经有了一批成果,出了不少书,但是,以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知识、能力储备来说,根本无法搬用高中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基于以上几点,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是困惑的很。因此,加强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积累课程实施经验,对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要而迫切,而且,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讲,每所学校必须在经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后才能获得课程实施的经验,才可能在新课程全面推行的时候不致于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能按照别人探索出来的现成模式去套用,只能从同类型学校的经验中得到一定的借鉴。所以,不管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作为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非常有必要化力气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二、研究准备 我们学校是从我区课改实验开始把实践活动纳入课程的探索,2006年底申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和研究。从2007年3月至今,学校为开展这项研究做了大量的准备和研究工作。

(一)师资准备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和研究,关键问题是师资培训。因为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国内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又没有固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从全国首批三十八个国家级实验区反映的情况看,最棘手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感觉对课程实施无从下手,无所适从。所以,我们在课题实施之前从以下四方面做好师资培训工作:

第一、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举行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讲座,让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初步的认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该课程有个比较完整的理解;

第二,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到课改实验名校和一些兄弟单位考察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丰富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感性体验;

第三,对全体教师进行一般的教科研方法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

第四,采取教师自愿报名与学校指定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学校课题指导教师队伍。

(二)内容准备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指定性学习领域,我们在课程内容上安排了两条线:一条是社区服务线,根据各年级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了适合该年级段学生的社区服务实践项目,并规定了各年级段每个学生所必须完成的社区服务总时数,作为衡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绩的重要指标。主要目的是通过社会参与性的实践学习,“使学生通过一般性实践,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另一条是学校主题活动和学生自主研究活动线,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在各年级安排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的班级统一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应用设计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层次的不同程度的探究性学习、实际应用设计学习和社会考察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步使学生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活动的初步能力,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增加学生对社会的生活积累,并获得对社会物资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三)组织准备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课外活动机构,建立了以学校和社区两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制订了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

(四)技术准备 对教师来说,要求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任务,最后落实到操作技术层面上。为此,我们为教师提供了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包,提供了主题实践活动列表,还提供了多种具体的操作用表,规定了各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操作程序。在硬件技术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设立了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管理站。

三、实施策略

(一)宣传发动,调整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课程形态,它实施之初必然会与传统课程形态在时间和质量观上产生冲突。这种冲突表现为教师的思维惯性、思想惰性和家长的功利性,对课程实施产生很大阻碍。学校除了通过前述的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和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讲座外,还从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高度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作为工作重点提交到校委会上讨论,寻求共识,在大小会议上反复宣传,调整教师的观念;通过召开全校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课改和对家庭孩子的切身利益的关系等,寻求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二)以点带面,上好启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要做些什么,怎么做?通过培训和阅读学校提供的一系列材料,首先让教师心里清楚,最后要落实在学生的行动上,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不能像高中的研究性学习那样给学生搞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讲座。我们在方式上借鉴科普活动上好综合实践活动启动课,通过生动活泼的节目表演形式,变枯燥为有趣,告诉学生每一次活动怎么做,要注意什么。要求学生遵循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知道如何选题,怎么调查访问,怎么做实验,怎么取得数据、积累资料、分析和整理资料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通过活动的方式,才能让学生通过感性的认识获得理性的认知。启动课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下一阶段的活动效果。为保证启动课质量,我们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每个年级都由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上好启动课的示范课,然后组织年级教师讨论,修改方案,再在年级内正式实施启动课。我们对启动课示范课,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成员一堂不漏,全程跟踪。

(三)规范实施,加强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更多的是在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体验,而不是追求研究的结果。所以,对活动过程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学生的自主小课题研究,如果不加强过程管理,必然会导致在教科研中存在的开头一个方案,结束一份报告,中间根本没研究的现象在学生课题研究中重现,使综合实践活动失去意义。我们在实施中要求规范、科学,基本实践活动环节是:(1)设置问题情景,提出活动主题或研究问题;

(2)学生自愿组合成立活动或研究小组,选好组长,分好工;

(3)讨论活动方案或设计研究方案;

(4)班主任审批活动方案;

(5)按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做好准备:笔记本、笔、记录表格、访问提纲、录音机等工具等,如果要采访,还做好采访预约。

(6)开展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和采集到的资料。资料尽可能地全面,要来自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渠道,材料要真实,尽可能地用第一手资料。

(7)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写出自己在活动前后的心得体会。是集体项目的,必须要有集体成果。

(8)提出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完成一项针对主题活动的设计。(9)在班内展示活动成果和设计。(10)活动评价。

(四)同步培训,提高实效

要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指导,教师首先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学生自主小课题研究的指导,要求教师具备课题研究的一般知识和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中,为了避免出现教师对工作的认识不足、对科研方法不重视等问题,学校采用同步培训的策略,在活动的每一个阶段都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如选题阶段,举办“给自己选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讲座;在开题前,举办“介绍你的研究方案”讲座;在课题研究阶段,举办“查阅文献资料”、“访问校外专家”、“学会实验法和调查法”等讲座;在结题阶段,举办“材料整理和成果表述”讲座。然后,教师再通过活动课的方式把这些内容变得通俗易懂地教给学生,“现买现卖”,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及时总结,积累研究资料

我校课题组非常重视研究资料的积累,除了综合实践活动丰富的学生自主课题研究原始资料外,我们还注意收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实物、图片、音带等各种资料,以课题组为单位及时归档。每个阶段结束还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对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各个重要环节,校课题组分别用照片、摄像进行记录。校课题组还在综合实践活动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后进行了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举行了以“体验.感悟.成长”为主题的“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征文比赛。

四、效果评估

篇6:关于新农村课题的实践总结报告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为响应我校提出的号召: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城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2008年八月,我和几位同学到浙江省新昌县的村庄进行了相关的调查。

八月正是酷暑,烈日当头,我们一大早就按照原计划来到了新昌县儒岙镇。儒岙绝大多数地处山区丘陵,必须从山区的实际出发,走生态和谐发展之路。因风景优美的天姥山和“中国胶囊之乡”而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去年又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荣誉。这个村庄是新昌县新农村建设“生态建村”的一个典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组织和协调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营造“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该村在实践中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合力兴农的模式。

1、政府主导,领导蹲点。该村根据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安排,以科学规划为导向,以项目带动为手段,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集中资金投向,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

2、村企共建,合作开发。该村选择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结对行政村开展共建活动,要求结对企业与结对村共谋发展思路、共兴农村经济、共促农民增收、共办社会事业、共建基础设施、共育文明乡风。

3、公益捐助,回报家乡。社会团体、工商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新农村建设在该县已蔚然成风。一大批事业有成的的民营企业家不忘家乡养育之恩,捐款用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4、人才支撑,文化提升。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培育新农民,营造新风尚,着力增强科技、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人才支撑作用,全面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5、农民主体,党员引领。通过宣传、教育和引导,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

这样就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三业富民、生态建村、合力兴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格局。我相信,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儒岙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会继续进步,新农村会建设的更好。

但是万事都没有完美,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有存在的一些问题。浪费土地现象,建了新房子不返还旧宅基地(即“建新不拆旧”)。这种现象不符合政策规定,也与发展相悖。对农村建设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与干部交谈的时候,他们说已经有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要抓紧出台一个指导性意见,加强对农村用地监管。

2、要围绕“村容整洁”的要求,重视村庄规划。

3、要建立有效的土地利用补偿机制,加快土地流转步伐。

4、要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管力度,规范农村用地秩序。

5、要努力探索农村用地新机制,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

篇7:关于新农村课题的实践总结报告

——马润东 带着一颗激动的心,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作这样一个调查,我还是头一次呢。有着0%的经验,带着100%的信心我开始了我的寒假调查活动。其实回乡作调查在我回乡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日记本上排上了日程,我早已经把它当作了自己的一份工作,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回去的当天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乘了六多个小时的汽车,我早已累得爬不动了,只想找个地方好好休息。但想想毕竟自己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呢,还是趁早为好,吃过晚饭我便来到了几个小小学同学的家里,找到几个现在也在上大学的学生,想让他们和我一同做好这份调查。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当然义不容辞地答应了这门差事了。我们觉得在自己本村开始为中心再到周围几个村里去调查,有必要的话我们还会去别的乡镇 里去,因为他们也分别给自己安排了各自的任务。

一、农民的生活如今已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农村的交通大为改观 我们调研的第一个村子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前赵村。虽然说的只是这一个村子,但从市里回来的路上我们已经已经看到了,现在的农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那些原本比

较贫穷的村子,一改过去那种落后面貌:道路崎岖,交通中断的状况,现在条条水泥路修进了村子里,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天气给他们的交通带来的不便了。

(二)农民的观念提高了 现在的农村已经免农业税几年了,农民对国家的政策的认识水平也提高了,每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也是他们必看的。农民感激政府对农民的照顾,对这几年兴起的“新农村建设更是喜上眉梢。农民一改往日那种只靠种田,秋天卖粮食来获取收入的方式。他们开始寻找自己的致富项目。村里的果园、大棚、养殖场像雨后春笋一般到处兴办。

(三)生活水平达了小康 过去的农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想都不敢想,而现在呢?嘿嘿…… 全村彩电的普及率几乎达到了100%,包括年龄已高的老人,我奶奶今天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而他们家今年把自己原有的黑白电视机封存起来,购置了一台彩电。今天村里还要实现家家连有线的目标!这样更放便了农村及时了解国家的最新方针政策。通信发展也是更赶得上了速……固定电话已经是每家一部,手机普及也已过半,年轻人差不多人人一部了,好多家庭也已经购置了电脑,每晚回家的时候也会上网冲浪,那种感觉实在是好……

二、农村也有自己的不足

(一)计划生育做的不够到位 国家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如果第一胎是女孩的可以再生二胎。但现在农村近些年政策好了,收入增加了,有的人也通过做生意或搞运输赚到了一定的积蓄。虽然自己的家庭不符合生二胎的标准,但是冒着被罚款的惩罚,躲着藏着最后再生孩子,我的一个邻居本来有一个男孩,今年又要了个女孩,当我们问及他们为什么还再孩子,现在都有一个男孩了,他们的回答却是:现在只要有钱,就可以再要嘛。听说他们被罚了接近三万元钱。

(二)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太低 因为我所处的村子位于山区,山路曲折,田地也多在山坡上,而非在平原地区,每户的每一块土地也是比较狭长的,很不适合使用农业机械。所以到目前山上的田地还保持着最原始的耕作方式。

(三)村干部队伍状况令人担忧 我们在村里及周围几个村里调查,每每提到村干部的,村里人都很是村里的百姓都无语。村里的人民普遍反应村里的干部为政不够谦洁,每次选村干部的时候那些所谓的候选人则会挨家送礼,送烟,送酒……百姓只有收的份,因为毕竟大部分老百姓收了烟都会选那个送烟的人,如

果不选他的话,等以后请村干部办什么事情或帮忙的话都会受挫的,在村里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然而选了村干部后,那些当选村干部的人在村民眼里又成了一个个大米虫!把公款装进了自己的口袋。而百姓却又无能为力。偶而出现一个为百姓某事的好官,不愿与其他人同流合污,并且在村干部里处处受到排挤……

三、通过调查,我也颇受启发,我觉得发展农村要对症下药

(一)加强农村领导队伍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1、国家的政策再好如果不执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而一批有素质,有文化,有道德的农村领导干部则是国家政策顺利执行的有力保证。

2、一个好的农村干部会时刻想着怎样为百姓办事,怎么才能让村里上过上好日子,怎么才能让本村的经济有所发展!他也会利用各种信息途径为村里人寻找致富的项目,而这一点是我们所调查的村子里的干部做不到的,受各方面因素限制我们也不可能对国内所有村子进行调查,若大农村,我们只见一斑了吧!

(二)加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在农村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重树”,现

篇8:关于新农村课题的实践总结报告

关键词:常宁市,发展,新农村建设,农业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一、常宁市新农村建设情况及其做法

1、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2010 年常宁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4.7 亿元,同比增长5.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108.5 元,同比增加565.5 元,增长15.96%。全市共新增规模农产品基地13 个,落实粮食总播种面积101.12万亩,比上年增加0.13 万亩。大力实施养殖业“双万”工程,2013年全市生猪饲养量达到166 万头,家禽饲养量2120.5 万羽。全年发展年出栏百头以上生猪的规模户3683 户,新增766 户,年出笼家禽万羽以上的规模户789 户,新增488 户。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1 家,连结基地面积22.3 万亩,带动农户6.6 万户,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5 个,新增21个,成员2.4 万户,新增0.83 万户。

2、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

全市共完成各类水利建设项目11850 处,完成土石方412.7万方,投入劳动工日410.5 万个,投入资金2410 万元,超额完成“1442”工程计划。同时,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安全饮水一期工程全面启动,盐湖水厂、亲仁水厂等8 个水厂建设顺利开工。全市101 个村启动了通达、通畅工程,已完成通达工程59.7 公里、通畅工程181.3 公里。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投资578 万元,全面完成西岭桐江烟水配套项目工程建设。兰江烟水配套项目工程顺利开工。全市完成打深水井164 口。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完成沼气池1080 口。

3、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重点抓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农村乡镇卫生院、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两免一补”政策落实到位,全市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学生39528 人,减免金额230 万元,落实减免学杂费、补助寄宿制生活费4438 人,减免金额40.7 万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面积21365 平方米。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农村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完成了罗桥、官岭5 所乡镇医院建设,200 个无害化厕所改造正式动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效明显,全市共有45.6734 万农民参合,参合率为77.72%,参合农民享受补偿的20795 人次,受益度33%。

4、乡风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重视培育新农民。积极举办各类农技、技能、法制培训班150 余期,培训农民2 万人次。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等活动,促进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互助、文明和谐新风尚的形成。并且示范村成立了各类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促进乡风民俗的转变。

二、开展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宁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地方没有集中精力抓新农村建设,工作措施软,工作落实少。二是工作发展不平衡。由于重视程度不同,措施力度不一,乡镇与乡镇、村与村、项目与项目之间发展不平衡。三是农民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部分农民严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自力更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四是项目资金缺乏有效整合。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比较多,但都分散在各个部门,尚未形成良性整合机制,导致一些项目难以有效整合,难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针对前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后段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主要为以下几点。

1、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新农村建设

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一方面,注重发挥市、乡、村三级党政组织领导者、组织者、宣传者和示范者的作用,制定市级领导抓村、市直单位扶点和市直机关派驻优秀干部驻点抓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全市动员、部门参与、齐抓共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新格局。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突出位置,采取组建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减免费用、以奖代补、组织农民外出学习参观、召开决策听证会、开展送戏下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来宣传发动群众。坚持抓点带面,整体推进。按照“先抓示范村,逐步拓宽延伸至周边村,然后全面铺开”的积极措施。

2、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

抓规划,确立建设导向。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管理体制,组织开展规划培训班,解决规划设计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在村镇规划中,要突出农村特色,因地制宜,依山就势,注重保持村庄的自然风貌和历史文化脉络,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力求人与自然和谐。

3、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要推进高效农业大发展。以市场为主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着力打造强势市场主体。二要组织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实现农民增收,潜力在农外。常宁市农民纯收入中80%以上来自非农产业。我们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来抓,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变富余农民为富裕农民。三要激励全民大创业。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鼓励千军万马闯市场,发动千家万户忙创业。

4、以科学规划为龙头,村镇建设新进展

一要科学系统编制规划。要在村庄布局规划调整的基础上,抓紧完成镇(乡)域规划、镇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二要切实抓好试点示范。2012 年以来,常宁市24 个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开局良好。下阶段,要按照“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总体要求建设标准,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动态管理,严格考核验收,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示范村建设思路。三要稳步推进整体实施。要在系统编制村镇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配套政策,逐步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鼓励引导农民到集中居住区集中建房、集中居住。

5、以教育培训为手段,农民素质新提升

一要全面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教育强市。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鼓励社会各界支持,着力完善农村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全面提高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水平。二要全面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要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办学等职业技能培训阵地的作用,大规模开展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开辟现代新型农民走向市场经济的“绿色通道”和“高速公路”。三要全面发展农村先进文化。要注重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四要全面培育合作经济组织。要按照创业主体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工作思路,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村干部组建以资本、土地、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面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

6、以环境整治为抓手,乡村面貌新变化

迅速掀起农村环境整治热潮,强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进一步加快以道路、桥梁、水利和二次改水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功能。要不断完善农村商贸服务网络;扎实推进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作;加快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健全农村医疗救治服务体系。

7、以社会保障为目标,生活水平新提高

一要尽快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逐步建立家庭帐户与大额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机制,不断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平均补偿标准,让农民群众能够就近看病、看得起病。二要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险参保率。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用人单位和职工参保意识,逐步将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农民、各类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范围。三要探索健全农村扶贫济弱新机制。按照坚持保障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原则,进一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距。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各项政策,使我市农村真正建立起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助、弱有所济的社会扶贫济弱工作新格局。

8、以民主管理为重点,基层组织要有新加强

上一篇:那个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答案令人吃惊下一篇:六上语文园地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