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农村实践报告

2024-04-07

走进新农村实践报告(通用6篇)

篇1:走进新农村实践报告

走进新农村实践报告范文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浙江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绍杭分队一行11人于7月15日开始了为期六天的走进新农村之行。在这短短的六天中,我们对杭州余杭和绍兴柯桥、杨汛桥的四个特色农村进行调研分析,解析他们的发展经验,包括他们在发展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他们今后的思路及发展中改进的情况。另外,还调研了当地村民村委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体会和想法、期望和要求。几天的农村之行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住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走访的几个村中,大多数农民都住上了别墅般的楼房,他们的房子是经过规划建设的,错落有秩,外观统一。相应的配套设施也跟上了,如统一的垃圾箱,路灯等。道路也不再是土路,而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他们也注重休闲娱乐,大多数人家都装了有线电视,村里还建有篮球场、村民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农民身上的负担相比以前轻了许多,农业税基本上已经取消了。有些地方也由政府出钱帮农民买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起了保障作用。当前正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严格来讲还不算是一种医疗保障制度,但对于得大病的农民来讲,会有一定的作用。这些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原因要归根于国家政策的实施。进入二十一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之一,农村问题也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党的xx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更是将建设新农村列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国家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农业人口将不断向城镇聚集,这些都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发展取得的这些进步离不开村里领导班子的努力,在探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时,他们颇有体会,土地征用问题是旧村改造中必然要遇到的难题,这时农民的素质问题也暴露得比较明显。农民认为农地耕作是他们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征用时,他们很注重自己的利益,没有从大局出发,这给领导班子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阻碍。在其他涉及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农民也总是先考虑自己,争取得到最大的好处。有些时候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乱说一通。可见,农民素质问题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这一问题是农村发展必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几个村建设新农村发展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启示:

(一)建设新农村,加快经济发展是基础。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能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可为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发展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应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集约、规模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着力发展县城和重点镇,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篇2:走进新农村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又即将告一段落了,这段时间里有进步,也有不足,感觉我们很有必要对自己的社会实践做一下总结。那么如何把实践报告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1

实践时间: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时间地点:

xxx

实践过程及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7月13日,长郡学子开始了“走进新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中寻求知识,从合作中领悟团结,在行走中提升能力。

高一1402班和1408班组成第六大队,于7.13-7.17五天前往娄底进行社会实践。两校师生共同勾勒此次活动的荦荦大端,各组已做好课题选择等活动准备,为接下来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身在城市,心系三农问题

尽管时间仓促,任务繁重,同学们却以不亚于面对任何一场考试的认真来完成这项任务。两天内,《农村社会宗族文化调查》,《农村社会受教育观念的调查》,《农村教师现状调查》……这些充满社会关怀的课题已经出炉。同学们把对社会的思考和疑惑,融入一个个精心准备的课题,渴望在新农村这个大课堂里得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解答。

艳阳高照的早晨,开营仪式在同学们的满腔热情中拉开帷幕。总仪式中,陈校长强调了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并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期许,学生代表江昱坤发言。

同学们在xxxx三中校方的安排下,于7月14日、15日乘车前往杨市、斗笠山、茅塘、枫坪和荷塘五个地区,并分别在同学家中或镇上餐馆用餐。各个小组在上午八点左右乘车出发,到各个地点按照原定计划分发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下午两点左右返校。

且歌且行:“不过三百份问卷而已”

“出发之前,两校同学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方案,做好了预案再进行调研。”长郡方面的带队老师王毅说。在他看来,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和城里孩子的想象有很大的区别,学会做好预案,一方面是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所以说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分发问卷,来获取较为全面的真实的数据资料;到群众中去进行调查也成了同学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十分考验同学们的情商,需要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积极沟通的态度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在进行调查的同时,同学们不仅领略到了乡村的别样风光,同时也深入体验了乡村的风土人情。

在调查的过程中,既有热情村民的配合,也无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第八组任敏同学写道:“听过了各种各样拒绝的方式,心也像在一点点浸入冰冷的水中。” “但我想在今后,我会变成一个更温暖的人,因为那些人们在无意间透露出来的冷漠,也许细微,却也是让人无法承受的。”

烈日炙烤着大地,一天下来,走在乡村小道上,同学们都汗流浃背,湿透的衣服丝毫阻挡不了他们分发问卷的热情,先前手中一大摞的问卷很快所剩无几,大家历经过被拒绝的冷漠,但不灰心仍笑脸迎人;历经过连连摆手的不耐烦,但鼓鼓劲仍继续携手前行。回来路上听着大家“炫耀”自己发了几百份的欢乐,不觉忘却所有苦与累……

两校的同学还分别进行了高层,中层,和基层的访谈。访谈的对象多种多样,有普通村民,也有镇长书记;有七旬老人,也有青年小伙。“高层找不到,基层不想聊。”同学们着实遇到了不小的障碍。但同学们找到老师来联系教育局领导,挨家挨户地耐心询问,既充分展现了两校学子自信开朗的风采,又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在访谈了xxxx三中周老师关于农村社会受教育观念后,第一组的丁行健颇有感触地说:“许多人总是这样想‘小孩读书能读得出来就读,读不出来就别读了。’但当我问起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做了什么,他们又把读书的责任一股脑推给孩子。就像不播种就渴望收获,是多么令人痛心的看法。父母的随意造成了孩子的随意,把农村可能的精英教育推进了一个难以走出的恶性循环。”一场场交谈让同学们得以步步深入农村社会的腠理,让少不更事的内心在震撼中悸动,在悸动中思索。这正是新课程渴望达到的第九组是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他们这样写道:“面对这位年仅十岁的留守儿童,我们也同样有些紧张,生怕问错了什么。‘你想念你的父母吗?‘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使他的眼圈渐渐通红,眼里似乎有泪,一个轻轻的“想”字从他口里费力地挤出来。他更紧张不安了,仿佛犯了什么大错。好几次,只要涉及到一点情绪问题,他的眼里就会迅速蓄满泪水,那泪水让我不知所措,心里的一角在隐隐作痛。”

部分同学进行的实地考察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对xxxx三中的考察中,我们看到大气整齐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校舍,看到学校新建设所投入之大,看到xxxx的同学学习条件有极大改善。

但通过与xxxx三中同学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住在60几个人一间房的大寝室里,学校的封闭式管理使他们不得不忍受令人窒息的生活条件,这都反映了学校设施还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

而学校考察仅仅是农村考察之中的冰山一角。

第七组同学们走进医院考察时,看到了这样的景象:不是明亮宽敞的大厅,仅是迎面一间大药房,铁杆制成的窗口已经老化,供人坐的椅子也是锈迹斑斑,卫生条件也不容乐观,一股杂糅着药香及消毒水味的医院独特气息扑鼻而来。顺着较暗的走廊往病房依次看过去,尽管每间病房容纳量不大,但躺着的病人却没有市大医院里那样的愁眉苦脸,而是似在家般的休闲轻松,有的扇着蒲扇跷起二郎腿,有的与亲人团团围坐着,开心地谈着天。虽然生活的道路是那样的艰辛,但他们没有流露出丝毫的退缩之意……一切的一切都带着只属于当地的淳朴美好,颤动着我们的心弦。

怀抱理想,面向未来

xxxx既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可谓是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相信在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指引下,xxxx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2

实践时间: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时间地点:

xxx

实践过程及体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来说是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浙江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绍杭分队一行11人于7月15日开始了为期六天的“走进新农村”之行。

在这短短的六天中,我们对杭州余杭和绍兴柯桥、杨汛桥的四个特色农村进行调研分析,解析他们的发展经验,包括他们在发展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他们今后的思路及发展中改进的情况。另外,还调研了当地村民村委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体会和想法、期望和要求。

几天的农村之行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住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走访的几个村中,大多数农民都住上了别墅般的楼房,他们的房子是经过规划建设的,错落有秩,外观统一。相应的配套设施也跟上了,如统一的垃圾箱,路灯等。道路也不再是土路,而是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他们也注重休闲娱乐,大多数人家都装了有线电视,村里还建有篮球场、村民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农民身上的负担相比以前轻了许多,农业税基本上已经取消了。有些地方也由政府出钱帮农民买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起了保障作用。当前正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合作医疗严格来讲还不算是一种医疗保障制度,但对于得大病的农民来讲,会有一定的作用。

这些变化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其原因要归根于国家政策的实施。进入二十一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国家建设的重点之一,农村问题也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更是将建设新农村列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国家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农业人口将不断向城镇聚集,这些都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发展取得的这些进步离不开村里领导班子的努力,在探讨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时,他们颇有体会,土地征用问题是旧村改造中必然要遇到的难题,这时农民的素质问题也暴露得比较明显。农民认为农地耕作是他们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在征用时,他们很注重自己的利益,没有从大局出发,这给领导班子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阻碍。在其他涉及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农民也总是先考虑自己,争取得到最大的好处。有些时候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乱说一通。可见,农民素质问题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这一问题是农村发展必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对几个村建设新农村发展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启示:

(一)建设新农村,加快经济发展是基础。

只有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经济发展不仅能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而且可为新农村建设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快经济发展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增加农民收入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应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集约、规模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不断增加农民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着力发展县城和重点镇,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

(二)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是重点。

建设新农村,就必须全面改变农村脏、乱、差的旧风貌,彻底改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城市化,努力为农民群众创造一个布局优化、住宅美化、道路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的良好环境。

(三)建设新农村,应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

制定规划应立足当前、把握长远、统筹安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以及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尤其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风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特点等,把土地、水系、清洁能源、集中居住区规划好,并搞好建设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规划制定以后,应分清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四)建设新农村,应以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为抓手。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应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一是进一步解决交通问题。交通问题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道路建设应以方便农民进出、有利农村发展为出发点。二是搞好环境整治。加强对垃圾的清理、归集、处理,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沼气、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三是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改造,逐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补贴力度,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四是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技能。

(五)建设新农村,应以促进民主公平为基础。

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尊重农民意愿,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六)建设新农村,应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为依托。

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有好的带头人。基层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勤劳致富的标兵、服务群众的先锋、廉洁奉公的表率。应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教育和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基层领导骨干,让他们带着政策、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办法引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

(七)建设新农村,应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努力培育“四有”农民。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困有所助、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的娱乐方式和符合时代特色的亲情关系、邻里关系。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真正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

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3

实践时间: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时间地点:

xxx

实践过程及体会:

走进农村,全面了解新农村建设现状;深入分析,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山大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关注新农村建设,8支校级示范团队,14支校级重点团队,以及来自10个学院的多支院级团队都将目光投向农村,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支农、支教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树立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进步、与农村共发展的新认识。

多角度,科学化,调研农村实际情况。多支实践团队分别围绕农村土地改革、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7月6日-12日,药学院在德州市陵县镇将军寨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支农调研宣讲系列活动。15-22日,法学院“守望者”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走访土地流转工作最具成效的乡镇,深入村委会、农户、大棚基地等进行调查访谈,开展土地流转模式调研,将寿光市的“专业合作服务”模式,胶州市“股份合作流转型”模式以及莱芜市“龙头企业经营型”模式的调查结果分析整理,最终形成《山东省土地流转模式调研报告》,对今后土地流转工作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7月8日-8月3日,信息学院“信息化下乡”政策宣讲及专题调研实践团通过“扩大内需+发展信息产业”的调研实践,探索出利用信息化转“危”为“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广大农民尽快实现由“勤劳致富”向“信息致富”转变尽自己的一份力。自8月1日起,外国语学院“心系农贷”团队在调研小额信贷在农村的实施状况的同时,进行国家惠农政策宣讲,以此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

全方位,重实效,关注农民生产生活。实践团队深入调研农村实际情况的同时,还积极进行支农活动,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7月5日-11日,由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和生命学院的11名08级学生组成的“坚守耕地,情系农村”社会实践小组在聊城市的部分农村进行了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6日,机械工程学院“相约山大教育·放飞求学梦想”主题社会实践团队与仁风镇区管委刘书记座谈,了解了该镇“西瓜经济”,并在刘书记的带领下与东街村高中应届毕业生及部分高中家长座谈,解答有关高考和大学的问题。7月7日,山东大学思源社走进山东大学东风教师家属院为即将成立的乡村图书馆募捐图书,得到了山大老师的大力支持。7-14日,法学院“心心之火”实践团队通过派发维权手册、律师现场咨询会等活动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问题。8日-22日,“宁夏之光”赴宁夏海原县支农支教服务团也在宁夏海原县开展了科学种植硒砂瓜、采摘枸杞等与农民生产息息相关的支农活动。支农团队不仅为农民送去的农科知识,在支农生产之余,还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当地业余文化生活。9日-12日,电气学院“全民全运农村体育调研团队”赴山东五地进行调研,促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推广全民健身。7月22日,生命科学院“生命彩虹”支农团队在为期一周的支农活动中,向当地居民发放由队员自己编写的有关作物种植、传染病预防等科学知识的手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夯基础,献爱心,开展农村支教活动。面对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育资源相对困乏的现状,山东大学多支学生支教团队深入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活动,为农村地区教育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7月8-16日,生命学院“爱的力量”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雁鸣湖乡韩寨村开展为期八天的支教活动;6日-23日,文学院“梦之翼”支教团在青海省西宁市的汉水沟穆斯林村进行了调研和支教活动,为汉水沟小学的学生进行课程辅导,并开展特色授课和励志教育。此外,支教团还采访了包括XX年“感动中国人物”马复兴在内的西部教育工作者,了解到西部农村教育所面临的困境。7月7日起,“西部阳光”支教团秉承“因为爱,我们存在”“我们用爱折射阳光”理念第三次走进贵州进行支教活动,帮助当地孩子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8日-23日,“一米阳光”实践团走进舜玉小区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辅导孩子学习。

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4

实践时间: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时间地点:

广西xxx村

实践过程及体会:

今年寒假,我与几位同学一道,走访了本村—广西博白县三滩镇xx村的大部分地方,与本村的村民、村干部进行交流,深入了解了本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情况。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本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紧紧围绕这“二十方针”的目标要求,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科学编制规划,统筹安排,加快推进各项工作的进行。

在生产发展上,本村始终把壮大“村级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抓住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也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先后推广种植淮山XX亩,果蔗1800亩,法国豆XX多亩。在新种植技术的指导下,农作物增产增收,农民尝到了新甜头。眼下,正是淮山与甘蔗收成的季节。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不时地可以看到有农民在田间挖淮山或甘蔗,收获劳动成果。一位村民满怀欣喜地告诉我们,近几年,由于政府向农民们推广了新的种植淮山的技术,淮山长势喜人,卖得了好价钱,为他们增加了不少收入。除了种植甘蔗、淮山这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外,本村还大力发展猪养殖业,规模养猪户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创新高。另外,还大力发展桂圆加工业等,增加了农民收入。政府还积极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鼓励部分青年外出打工,转移本村剩余劳动力,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在走访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村的村容村貌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村民的住房条件已大大提高。政府也帮助低保的村民们建造房屋,给予他们经济上的补贴。而政府对村民们建设沼气池的支持与帮助也为本村的清洁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一位村民告诉我们,他是养猪专业户,一直苦于过多的猪粪无处排放。现在在政府帮助下建设造沼气池,给予1000元的补贴。这样,不仅很好地清洁了环境,还有效地利用了资源,一举两得。

加强村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本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之一。本村在近几年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逐渐完善各项公共服务保障设施。

医疗问题是民生之重。去年,本村投入了八万多元建成村卫生所,政府还积极鼓励村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就大大减轻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要致富,先修路”走进本村,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硬化路在脚下延伸。一位村干部告诉我们,在村民们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村投入了30多万元硬化了四级路至大沙埌1.1公里村屯路,投入80多万硬化了村委至河坝社2.8公里村屯路。这切实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问题,更为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经济作物的外销。

水利建设也十分重要。水利是农业的脉搏,我们向本村政府了解到,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政府组织人力、物 力、财力兴修水利,保证可人民群众的收入增加。

此外,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本村在体育文化局的支持下,修建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使村民有了自己的娱乐场所,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

积极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是本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点。

在去年,本村政府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深入了解了党的十七六中全会精神,并在群众中大力宣传,深化农村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政府积极向农民宣传农业知识、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在近几年,本村政府组织了一些村民免费到县城进行电脑知识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明素质。为了增强村民的身体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政府还组织村民定期进行球类比赛。去年,本村以队为单位,成功举办了几场篮球赛,排球赛等,这不仅提高了村民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还促进了各队的村民们之间的相互交流。

除此之外,一名村干部还告诉我们,今年,本村紧紧围绕平安村屯建设,以稳定压倒一切的态势做到维稳工作,成功调解了各种纠纷,如建设高速路时引起的纠纷等,促进了本村的稳定与和谐。另外,计划生育问题一直是本地方的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一些村民的重男轻女等落后思想引起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根除村民的这一思想劣根,村政府积极大力宣传有关计划生育的思想,狠抓落实好计划生育工作,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生育观,从根本上处理好这一问题。在近两年,村民的思想觉悟已有较大的提高,计划生育的工作已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家乡在新农村建设中新的`变化,这更增加了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但我们也看到了本村在建设中的一些不足的地方,如河流污染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村民间还存在着不和谐的因素等。因此,我们积极地向政府提出意见与建议,并期待着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

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5

实践时间:

20xx年x月x日-x月x日

时间地点:

xxx

实践过程及体会: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寒假生活,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我系于XX年组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主题之一为“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我选择了“改革开放30周年农村发展变化及现状调查”这一主题,对自己的家乡—xx市陵县xx乔家村进行了调查。通过为期40多天的调查访问,我深切感受到三十年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是我的调查报告:

从XX年1月14号到1月16日这三天我做了调查活动的准备,包括拟定计划、罗列提纲、设计和打印调查问卷,确定采访人及时间等。从1月17日开始正式在我村开展采访调查,采访因天气、人为因素等是断断续续进行的,一直持续到2月13日。从2月14号起我开始整理并撰写调查报告,并于2月20日完成。

我家乡所在地为山东省xx市xx镇乔家村,原政府驻地为碱店乡,后因乡镇合并,现政府驻地为郑家寨镇。村中拥有土地一千二百八十亩,是一个地多人少、以农业为发展主的村庄。村中有100多户人家,人口为四百八十九口(XX年统计结果),后因人口死亡,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富余劳动力对外输出等原因,至XX年,村中大约现生活人口为400口。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分别以发放调查问卷、录音、摄像、调查访问等形式走访了村中67户人家,采访了282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63%。在调查采访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70份;拍摄照片67张,录音26份,录像13份。这次调查活动主要是为了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国家对农村实施的政策在本村中的实行情况,村中建设,村容村貌,村中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等;了解家乡村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了解当前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生产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将来家庭发展的想法、期望。因此次只调查了本村63%的村民,故在一定程度上对反映问题可能有所影响,但或多或少可以反映一下本村的一些实质问题。现将统计结果列表如下:

1、改革开放30年来,村中变化最大的表现:

2、改革开放30年来,村民家中最大的表现:

3、对国家政策的了解情况:

4、对国家政策的改进情况:

5、对现状的满意程度如何:

6、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

7、对自己家庭的发展是否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8、认为本村落实不好的方面:

9、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国家政策:

以上便是我采访本村父老乡亲后做出的的统计。从统计结果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总结出我村村民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不容置疑的,让人不自觉的感叹家乡三十年来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

1、新房一排排,宽敞又明亮。当年的土坯房子、小木门已不复存在,如今的砖瓦房宽敞明亮。往前几十年数,家家户户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现如今的大瓦房坚固耐牢,有些村民戏言:“刮风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这当然是说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坚固性。单从门窗的换代上看:从纸糊的木窗户到安有玻璃的门窗,但现在铝合金的门窗,变化之大可见。

2、摩托车、电动车来去自由,面包车、小轿车也来“赶会”。早些年的脚走肩扛的运输方式早已不复存在。现在因“村村通公路”政策,柏油马路已修到了家门口。村里人出门摩托车、电动车,不到一会功夫就到达了目的地。部分富裕的村名已购置了面包车、小轿车,出门更是舒适、方便。

3、摒弃大鱼大肉传统吃法,讲求吃得健康绿色。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有45%的被采访村民认为30年来家中最大变化表现在生活质量上。村民餐桌上的内容不断升级换代,往前几年,年年过节吃上鸡鸭鱼肉,那叫富裕。这几年村民的大鱼大肉已经吃腻,如今餐桌上的青菜渐多,村民们也开始讲求吃得健康绿色了。

4、大姑娘、小媳妇花枝招展,年会上个个时髦、时尚。以前,家中妇女紧衣缩食,省出钱来给孩子购买过年的新衣,小孩子也为要过年的新衣而哭鼻子。如今的村民可以说天天穿新衣,什么时髦穿什么。各个花枝招展,告别黑白年代,迎来精彩生活。就连那发型,也是年年新变化,年年新内容。

5、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生活轻松自在。现如今村中70%——80%的家中安有彩电,很多农户家中安装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锅、音响等。回想前几十年前,冬天洗衣服妇女手冻得通红,洗的衣服好几天晒不干;夏天的肉、菜总因温度高不便储存;妇女整天围着锅台转,没有空闲,这些家用电器的安装,减轻了妇女的劳动强度,空闲出很多时间休闲、娱乐。

6、农村医疗保险体系不断完善,减轻农民病顾之忧。一直以来村民都害怕家里人出现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钱的现象又是不可避免的,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最近几年国家出台好政策,在农村医疗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村民通过入农村医保,受惠颇多。像一位村民因得脑血栓所花的4000多的医疗费中,有XX多由农村医保负担,这种农村医保的政策的确减轻了村民的病顾之忧。

改革开放30年,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这是否表明当前的农村就十全十美,没有任何问题了呢?也不尽然,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总体说来,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鲁西北平原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2、水源问题亟待解决,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3、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4、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5、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94.33%,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2.48%、3.19%。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欢迎”。

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12.4%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这短短40天的调查访谈中,我发现了很多在这次调查活动中的不足,存在较多欠缺:

1、准备工作不充足。在所要求的调查形式中有发放调查问卷,要照相、录音、录像、访谈等,我没有准备一套相应的设备,从而会或多或少影响到调查结果。

2、调查问卷设计不足。在我个人看来,在此次自己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像是一张试题,从第一问到第十四个问项,整张就像14道选择题,形式太单板了。

3、调查问卷题目问答模糊。像问村民了解的国家政策多少时,选项为“了解很多,了解部分,不了解”,其问题具有模糊性,不利于调查结果的统计,有些题目问答时所用的措词也是不当的。

4、没有如数完成调查任务。在村中100多户人家中,只走访了67户,占全村总人口的63%,在反映村中问题上有其狭窄性、差异性。

在这次调查访问过程中,我的感受、感悟很多,这次的这个学习任务让我成长不少:

我深切期望村庄可以很好的发展,村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能够解决困扰乡亲们的水源问题,家家户户安上自来水;希望村庄可以形成某种农特产品的生产,蔬菜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等都得到长足发展,改变当前农业生产单一情况,实现多种经营;村民科学种田的知识不断增长,实现稳产、高产;丰富乡村生活,村民过上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

农村的发展是任重道远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代人共同的辛勤努力才得以实现。像上面我所发表的关于本村如何致富、如何发展仅了了几句,但真要实施,实现起来就会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了。

我发现农民阶层是一个易于知足常乐的阶层,在采访的282个人中,有60%多的村民表示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比较满意,39%多的村民表示对现状满意,他(她)们对我说:“现在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这要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重视农民、发展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他们的笑容让我看到了那颗知足常乐、感恩的心。

农民现如今的日子仍不好过。庄稼稍有不好,直接影响家庭收入,家中老人孩子生病花掉上万元,就会使农民的生活很难维持。村中有个姓赵的人家,大女儿得了重病,花掉家中七八万元钱,母亲觉得没发过,跟丈夫闹离婚。另外像自家饲养的牲口无论是病死还是价格涨浮变化也会影响家庭发展。随着衣食住行各方面花销的增大,农民过日子也很困难。

篇3:走进新农村实践报告

笔者在农村学校担任语文教师多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认真总结了造成农村学生写作水平落后于城市学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阅历浅,视野窄,生活积累少;二是农村学生课外读物缺乏,阅读习惯差, 阅读量低;三是农村学生无意关注或不善观察,无法捕捉素材; 四是农村学生认识上有偏差,把作文视为一种负担,对写作缺乏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学生既没有丰富的阅历, 又没有足够的精神养料来充实, 要求他们写出真正像样的作文来, 确实是勉为其难。

作为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 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根据多年在农村学校的教学经验看来,虽然我国广大农村在经济上还相对滞后, 但是它有得天独厚的作文教学资源,如: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风土人情、悠久的历史文化等。叶圣陶先生曾经告诫过我们:要多接触社会、多感受生活。他还打过这样一个比方:“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作为农村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身边拥有的这些作文教学资源,发挥农村学校在此方面的优势,为学生找到写好作文的活水之源,寻找适合农村学校和学生实际的有效作文教学路子。

根据笔者多年在农村学校担任语文教师的实践经验,结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来看,要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不应缘木求鱼,脱离农村学生现实生活,而应引领学生深入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了解自己的家乡,写身边的人和事,突出乡土特色,在学习中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写作。

一、引领学生走进农村大社会

1. 写真事,抒真情—写熟悉的事

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容易写得具体生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要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即“以我为中心,以真为基础”。在作文选材、立意等方面,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紧紧围绕学生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结合农村实际,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 写传统的节日庆典、婚嫁迎娶等活动,或写喜事丧事、丑事恶事等;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劳动体验中发掘写作素材,写劳动中的酸、甜、苦、辣等各种情感体验……。虽然如此,但有些学生真要写起作文来还是觉得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足,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写作中受到太多的限制,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产生各种顾忌,不能自由表达,放开手脚来写。比如: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写记叙文一定要写有意义的事情;写议论文发表的观点一定要正确。这些生硬死板的要求无形中给了学生一个枷锁,学生写起作文来,难免牵强附会,讲假话、大话、空话,自己不想说的话要硬着头皮说,自己想说的话却又不能说,搜肠刮肚,难有真情实感。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消退,写作水平自然不易提高。

“真情实感”是文章最能打动人的因素,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便没有了灵性,假如学生不能在写作时讲真话实话、记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难免矫揉造作、乔装粉饰、无病呻吟,这样的文章不但难以打动人,反而让人读了之后产生反感、厌恶乃至恶心的想法。有鉴于此,《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 很有必要注意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用真情实感去打动人心。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 应该解除学生写作的枷锁和束缚,对学生的作文要求不宜过高、过严、过细。笔者认为,在平时的作文练习时,应尽量避免采取一步到位的做法, 应分解作文要求,逐一实现,如:开始时只要求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便可随心所欲,只要内容真实、健康,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在达到一个训练目标后再增加下一个要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获得成功感,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总之, 写熟悉的事物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好说,是避免学生作文假、大、空的可行之道。

农村学校有自身的特点,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立足于农村,结合当地的自然、社会实际情况,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农村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自然可以较好地解决学生作文中常遇到的“无话可说”“有话难说”的问题,帮助他们从写作的困境中走出来。各地农村发展水平虽有不同,有自身特色,有的相对落后,却仍然保持着朴素自然风貌, 有的已经逐步向城镇化发展,少数甚至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不管农村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留心观察,细心体会,总能发现农村有别于城市特点,其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都是城市难以企及的闪光点。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多留意自己所处的环境,多观察自己身边独特的人、事、物, 学会随时随地积累素材的方法,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写作素材。

2. 勤观察,细体验——写农村的景和事

广大农村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农村学生生于斯、长于斯,生活别有一番天地,如诗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写作的摇篮,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花草树木、田野稻麦……无一不是他们熟知的事物;摸鱼捉虾、插秧割稻、摘果捕鸟、上山下河……为他们留下难忘的记忆。五彩缤纷的农村生活,为孩子们刻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带来深切感受和独特体验,是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宝贵资源, 是农村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更是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独特资源优势。

如何开发利用好农村独具特色的作文教学资源,从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可以根据所在农村学校的当地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在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具体做法有:一是多写农事与农业科技进步, 凸显农村特色;二是多写农村乐事、新事、美事,反映农村社会发展进步,传递新农村变化信息;三是多写当地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表现当地农民的民族特色和生活风貌。在此基础上,总结学生作文实践经验,告诉学生:农村生活中时时有题材,处处有美景,只要用心去发现,亲身去体验,就会有所收获, 写好作文其实并不难,写作文也并非想象的那样费劲,借以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

3.走出校外,体验生活,学生畅谈, 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生活即学习,社会即课堂”,校外活动是极广阔的天地,农村学校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学生走出学校, 与学生一道亲近大自然,深入乡村社会, 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一事一物,认识农村新事物、新现象、新变化,把乡村社会生活引入课堂。通过组织学生深入乡村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深入了解农村和农民,比如:游览名胜古迹,开展农村社会调查,参观当地农业基地、果园、农场,采访当地农业能手等,能够增加学生的切身体会,有效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

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农村主题畅谈会,一般两周一次。教师先确定主题, 如:“看农家新貌”“问村史家史”“寻农家之乐”“我看家乡新变化”……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整理材料,利用作文课堂开展畅谈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发言,把各自搜集到的新信息传递给大家,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学生课外采集富有乡土气息的材料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了解家乡的机会,丰富了学生的阅历。在轻松的课余活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完成了写作素材的积累,在生活中学会了写作,减轻写作对学生的心理压力,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引导学生走进校园小 世界

丰富学生生活是为学生写作开源, 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先在自身的头脑中形成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和在特定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换言之,学生如果不在写作前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观察和体验,提炼写作素材,将难以完成写作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让学生贴近生活, 融入生活,体验生活,以达到开拓学生写作空间的目的。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开展有益写作的实践活动,如开放学校图书阅览室,组织读书活动;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开展征稿活动;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大赛、作文竞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组织成立校园文学社,每月编辑印发文学小刊物, 刊登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现写作才华的平台。这些措施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写作成为学生的个人爱好,对作文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就目前条件而言,我们还不能做到为每次写作组织专门课外活动, 大量的积累还是来自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间接了解生活和自然,体验丰富的情感。古语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教会他们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 如:摘录名言警句、优美语句;搜集各种资料,做成卡片;剪报成集、写日记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获得知识经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学会必要的写作技巧。丰富的生活积累能让学生写作文时有更多的话可说,更能写得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对避免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的出现是很有好处的。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虽然在教学设施设备等学校硬件设施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社会经济整体环境相对落后于城市学校,但只要我们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师注意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充分发挥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独特资源优势,抓住农村学生学习写作的特定环境特点,在作文教学活动中注意突出乡土特色,围绕一个“农”字做文章,农村学校的作文教学定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闯出一个新天地,农村学生作文水平也能逐步缩小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写出独具乡土魅力的优秀的作品。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课改以来,受经济文化、学校办学条件整体相对落后等方面的影响,农村学校作文教学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学校,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已成困扰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难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总结了自己在农村学校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探讨通过引领学生深入农村生活,开展切合农村学校和学生实际,独具乡土特色的作文教学方法,探索农村学校走出的作文教学困境的途径。

篇4:走进新农村实践报告

眼前的办公楼尽管不太显眼甚至装修有些过时,却见证了华宏跨越式发展的历程。1992年起的十几年时间里,华宏村级经济从借钱起步到销售产值实现了由5000万至5亿元再到50亿元三大跨越,2009年突破了85亿元,形成机械、纺织原料、合金铜制品、PVC/PU制品、汽车零部件五大支柱产业;村里的老百姓过上了住公寓楼、到工厂上班的城市人生活。目前,华宏集团进入了江阴实体经济的第一方阵,位列江苏百强企业集团和百强民营企业第46位,旗下主打产业液压打包机械、涤纶短纤维引领国内同行业。

谋发展

探索“江阴板块”新模式

胡士勇说,作为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发源地之一的江阴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第一的规模性企业集团,被誉为独特的“江阴板块”。华宏的成长壮大其实就是“江阴板块”的一个缩影。

“华宏的发展经历过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实现了三次大的跨越。”胡士勇总结道。

1992年至1995年为华宏的起步阶段,担上华宏村党支部书记担子的胡士勇理清了华宏“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发展思路,借钱开始了跋涉的征程。1992年利用自身技术、资源优势办的焊接厂当年就产生了效益,上缴村委18万元,为此村委特意赠送给了胡士勇“爱集体,胸怀大志;作贡献,风格高尚”的嘉奖大匾。接下来胡士勇把目光转移到了打包机械制造领域,自主创新开发的液压打包机逐步打开了区域、国内的大部分市场。4年发展让华宏的产值由500万元跃到了5000万元,市场由国内拓展到了国外,村里“经济落后、干群关系紧张、村民悲观失望”的局面得到了彻底扭转。目前,华宏已发展成亚洲最大的液压打包机械研发和生产基地,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

在1996年到2000年华宏的成长阶段中,胡士勇果断成立了省级华宏实业集团,敏锐地抓住了“路网通”的商机,通过发展“道口经济”把华宏的产业拓展到了第三产业,办起了宾馆餐饮休闲、装饰材料市场、家具市场、农产品集散中心等三产规模群体,几年走下来华宏村发展成了江阴重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集散地,三产成为华宏成长阶段的重要支撑。2000年华宏的产值攀升到了6个亿,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原始资本积累。

2000年至2005年是华宏的壮大阶段,胡士勇把它归结为二次创业阶段,适时提出了“拼搏、求实、创新、敬业”八个字作为华宏精神。其实完成资本积累后的华宏下一步该怎么走,胡士勇心中早已开始谋划了,他果断抓住了2002~2003年行政村优化组合产生的两次并村使得华宏村的人口和地域大扩展带来的新机遇,利用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契机于2002年启动了投资8亿的大化纤项目的工业园建设,2005年项目形成了年产聚酯切片30万吨、熔体直接纺涤纶短纤维30万吨的生产能力,规模型产业化生产、装备工业最先进、单吨生产成本最低等优势使得产品迅速扩大市场占有率,华宏化纤开始名扬国内外。2005年末华宏的产值超过了50亿元。

求创新

实现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机会时代已离我们远去,我们只能用创新去创造机遇,紧扣市场脉搏来赢得发展。”胡士勇谈起华宏的创新感触很深。

说到创新,胡士勇谈得最多的几个词就是“科技”、“人才”、“品牌”。

华宏靠的是机械起家,技术含量的高低显而易见地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产品创新、科技创新让产业越做越大,进而凝聚成企业的文化基因,推动了华宏“科技兴企”战略的实施。华宏通过和国内外的高校、科研院所联动合作,把“知”、“智”转化成企业现实的生产力,引领企业由仿造到制造再向创造变轨。先期跟同济大学、江南大学、中国农机研究院、德国Oerlikon建立协作关系形成的技术支撑,使华宏的打包机械发展成涵盖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生活垃圾收集打包、生物质能源收集打包等多个领域,自行开发研制的金属打包液压机、剪切机、大型废钢破碎生产线等产品均顺利通过了江苏省新产品和科技成果鉴定。华宏还从软硬两方面推进平台和载体建设,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目前企业创建了科研所、工程技术中心、研发基地及企业科技协会,首批300多名会员构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科技队伍;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在2009年正式启用。

“科学技术的掌握最终需要人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人。”这是胡士勇常说的一句话。华宏的“人才战略”采用培养和引进并举,企业为技术骨干提供“走出去”深造学习的机会,使其学成回企效力,还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选拔可塑性强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到企业的人才队伍;对急用的高级技工,华宏以高薪聘请和引进,让他们在一些重要岗位上担任领军型人物,并通过这类领军型人才在企业开展自培,带动企业技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华宏加大资金投入,着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勇敢试,大胆闯,奖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宽松环境吸引了众多科技创新人员。2006年开始,华宏加大了人力资源工作的力度,与下属企业建立起信息化管理网络,把员工培训、人才开发与人才储备纳入规程。创办星火培训课堂,建立卫星远程培训学院,选派企业骨干到国内名校深造和赴国外进修,成为华宏创新育人机制的一大特色。华宏还引进国际化的管理咨询团队,进行为期十年的战略合作,全面提升管理,彻底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从规范化向正规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跨越。

胡士勇认为,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制胜因素,品牌的内涵不仅仅包括要抓好产品的品质、售后的服务,还应该把诚信意识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

其实,随着华宏产业的做大,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渐渐进入了胡士勇的视线。集团成立初期,公司下属分厂普遍建立了新产品研发中心和科技攻关组织,推动自主创新,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普遍实施国际标准化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监控管理网络,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集团专门成立了科技办,从上到下建立了品牌申报网络,下属各企业已全部通过ISO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在企业中全面推进ERP管理。2009年“华宏”商标被批准为国家驰名商标。“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将‘华宏’和‘伍仕’两个品牌打造成國内驰名品牌,将‘华宏’牌液压机械打造成世界知名品牌。”胡士勇为华宏的品牌战略设了时间表。

“诚信在华宏被喻为企业经营的灵魂,华宏通过大力倡导阳光财富、严格践行合同条款、做好教育推进工作、营造强烈的诚信氛围、创新诚信机制建设来构建诚信体系。从2005年开始,华宏就被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确认的评估机构评为AAA级企业。华宏集团一贯把依法纳税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大力倡导创造阳光财富,从不用打擦边球之类的行为来损害国家利益,2006年上了国家民营企业阳光财富榜。”胡士勇自信地告诉记者。

促和谐

践行华宏特色新农村建设

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今的华宏村村民和市民已经没有多少区别,他们不以农业生产作为生存的主要手段,都已过上了在工厂里上班、住现代化公寓的和城里人无异的生活。

“让华宏村民充分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是我这个党委书记应尽的责任。”胡士勇带领着华宏村人,实现着华宏人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2003年投资1.5亿元兴建了一个占地225亩、建有59幢多层住宅的华宏世纪苑小区一期工程,一次性动迁600户村民,腾出老宅基土地638亩,节约使用土地413亩。小区拥有周界防范、楼宇对讲、远程抄表等智能系统;宽带网络、数字电视入户;小区内休闲、健身等设施齐全,绿化达50%;户均居住面积达250平方米。小区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办公室“苏南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和人居环境改善”示范项目。胡士勇还为村民们改善福利待遇,村民们都享有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免费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

胡士勇表示,让“新农民”走进“新农村”,需要解决的绝不仅仅只是“硬件”问题,有理想、有文化、讲文明、守纪律、懂经营、会管理才是新农民。行政村两次优化调整以后,华宏村的农村人口已超过8000人,约有2500多名青壮劳力已脱离祖祖辈辈耕种的农田转移到企业工作,其中有10%的人在企业担任管理工作。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走上管理岗位和在生产第一线的农民,都面临着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的提升问题。为此,胡士勇以前瞻的目光和果断的决策,及时把培育新农民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开辟自己的教育培训阵地。华宏时代光华卫星远程培训学院创设以来,已分期分批对党员干部和企业管理干部开课百余次,受教育人数逾3000人次。课程内容涉及到财务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策略、劳动法规、安全行为管理等许多方面,对企业管理层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培训学院开设《安全实务》和《如何当好班组长》这两门课程后,企业的许多基层干部都感到耳目一新。通过学习运用接受的新理念、新知识,开展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促使工作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不少学员通过学习,逐步成长并走上了企业的领导岗位,担负起发展村级经济的重任。

记者了解到,为了加快新农民培养的步伐,华宏除了发挥主阵地的培训功能外,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教育平台,与江阴电信签约启动信息化示范村工程,开通宽带网络建设华宏世纪苑网站。此外,还通过委托培训渠道加强对新农民的培育工作,每年派遣培训的中层以上干部达数百人次。

新农民的培训工作,产生了强大的人才效应,不但为全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企业未来发展增添了胜出的筹码。目前,华宏集团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市级以上创新成果百项,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名列第120位。华宏村被评为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典型、无锡市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胡士勇本人也被选为2008奥运火炬手、江苏省人大代表,并获得了无锡市劳动模范,无锡市优秀厂长经理等荣誉。

篇5: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

本学期寒假,南昌大学理学院进行了一次以“走进新农村,助困送温暖”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走进新农村”实践活动中,我们用所学到的知识热情地开展社会调查、法律知识宣讲服务性实践活动。

经当地有关部门的协助,这次实践的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完善。群众非常踊跃,个个兴高采烈地赶到我们的服务点,阅读宣传单,并积极地配合活动的开展。我们感到更加振奋!通过此次下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在实践中深化了知识,而且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了解了村里镇里的一些民情和青年的一些现状。通过我们的观察以及与群众交谈,我们感受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无私奉献精神,使我们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此外在这次实践中,据自己亲身所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我对镇上的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进入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农村建设的重要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普及全民教育的工作是必须积极地开展的。而整个农民队伍素质的提高与进步,主要依靠青年人的进步与提高。他们创造力强,生机勃勃,是农村新生产力的代表,蕴藏

着巨大的人力资源。稳定和加强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他们去耕耘;增加农民收入,过上富裕文明生活,需要他们去开拓;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农村稳定,需要他们发挥积极作用。因而广大农村青年素质的高低、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否发挥,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二、文化的重要性

农村年青的整体素质不是很高,因此尽快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刻不容缓。政府及社会应在有关方面要对广大青年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帮助他们学习党的富民政策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继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为与现代化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配合,应努力建立规范健全的培训网络,多渠道、多层次建立培训基地。根据实际,努力做好追赶城市发展的工作。

我们所到的这个村在近几年里加大了先进性教育,在村里定期举办科学知识讲堂,请专门人才介绍先进的育种知识,又集资了一个科技图书社,在里面可以查到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知识,图书资料的订阅使他们与先进的技术越来越近了。村里还组织了志愿队,轮流帮助缺少劳动力的人家,对于这种种工作,村民们都有很好的反映,说通过讲堂和图书社,他们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挣的钱越来越多了。

由于这个村子离市镇较远,所以在村里有小学和初中,不久的几年以前,还是破旧的校舍,教师也是有村里有文化的人担任,并没有什么专业的教师参与。近几年,人们对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楚,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于是村政府重新翻修了小学,请来了师范院校毕业的,有经验的教师,市教育局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设立了奖学金制度,如今的学校虽然人数不多,但不论是教学水平还是学习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每一年都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考上市重点高中。今年寒假,我们也做了支教的辅导员,给村里的学生辅导功课,答疑解题,并交

流了学习经验,学习方法,辅助他们立下志向,订立计划。并给一些贫困的学生送去了需要的本子和笔,向学校捐了一些学习辅导资料和名著阅读书刊,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建立起了长久的助学关系,也许我们在物质上可以帮助他们的并不多,但是我们会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法制与德制

人的道德水平,极大地影响着人的各http:///yingyong/种行为。因此,对青年道德方面的教育尤其重要,营造和倡导良好的社会时尚风气,引导武家河村的青年的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向有利于该村发展、有利于改革开放发展,从而抑制发展中传入的不良思潮的影响。

于是我们联系了当地民政部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以及一些法学学生,一同开展了一系列的普法知识宣传,通过发宣传单,办讲座来阐明法律的重要性,通过事实的列举说明法律给人们带来的利益。在法律知识讲座上,大家的反映很热烈,积极及时的提出了问题并得到了解答。这一系列的活动向大家阐明了一些和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基础法律知识,加强了人们对法律的重视。

同时我们还参加策划了几次党的政策的宣传活动,分别对青壮劳动力和老人妇女开展了宣传活动,把党的政策发扬光大,还对在校学生开了永远跟党走主题宣传会,由同行的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团员和当地的老共产党员一起讲述了党的先进事迹。不但加深了群众对党的了解和拥护,而且坚定了自己的理念。

四、现实的改变

新农村建设的进行,极大的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春节快来了,人们都喜气洋洋的置办年货,一片和谐的景象,炸丸子,鱼,酥鸡,打扫庭院,贴窗花,都忙的不亦乐乎,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的。

我们在村长的带领下,来到了村里的困难户——伟伟的家里,他家是全村里最穷的一户,父亲在一次瓦斯爆炸中丧生了,由于是私人小煤窑,所以赔偿的并不很多,父亲走了,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奶奶身体不好,爷爷不得不重新拾起了锄头,妈妈在村委的帮助下,找了一份家政,初中刚毕业的姐姐放弃了升学的机会,在外面打工,还有11岁的小伟,他在上小学六年级,明年就要上初中了,妈妈说,一定会供的,只有有了知识,才能富起来。我们第一次去的时候,爷爷不在家,妈妈在准备年货,而小伟在写寒假作业,看到他家还是灰蒙蒙的,我们自发的挽起袖子,开始了清扫工作,打扫庭院,擦拭玻璃。

收获洋葱

第二次我们去的时候,小伟拿出了他的作业给我们看,作文题目是《幸福的寒假》,看着小伟写出了幸福,我沉默了,什么也说不出了,他写到,“有很多哥哥姐姐来我们村了,他们是大学生,好象只待几天就走,他们给我送了好多书,都是没有见过的,还给我家送对联,还给学校里的学生补课,送参考书,真希望他们能多呆几天„„”想想我们,又做了什么呢?只是些很平常的,也许有些书是我们看过了就准备丢掉的,但是对于他们的意义却这么大!

小伟的妈妈告诉我们,前几年的日子更难过,外打工的女儿每年寄回来几百元钱,过年都不舍得花钱回来,自己做些手工拿去集市里买,土地全靠公公和自己支持,收成也很可怜,可是孩子学业不能丢啊,那么小,不上学怎么办呢,每天她都发愁日子该怎么过。近几年生活好了很多,首先是政策变了,各种费用免了好多,女儿寄回来的钱也多了,村委也给自己在城里找了份家政的工作,地里的活村里的人都帮衬着,总收入多了不少呢,一年也能给小伟买几本参考书了,女儿今年也回家过年,过几天就回来了,生活越来越好了呢,小伟也快考初中了,我们无论如何都会供他上学的,没有知识,就没有出息啊!

这是枣庙村里最特殊的一户,新的政策给这一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说现在他们的生活算不上是小康,但已有了很大的改善,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只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五、小结语

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不算很长,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这次实践活动不是独自一人可以完成的,通过同学的努力,政府的支持,乡亲的帮助,我们顺利的完成了整个实践任务,达到了实践的目的,在宣传新农村建设,体会新农村建设,为之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加了自己的办事能力。

篇6:走进农村社会实践报告书

流火的七月,明亮的夏日。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受益匪浅,体会到很多东西值得一辈子受用珍藏。这积累的经验犹如牡蛎腹中的珍珠经历了时间的磨砺与侵蚀终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璀璨夺目的。相信有了它我们的人生就越发精彩绚丽。

一。准备工作

六月初,学院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始进入启动阶段,我们几个同学就自发的组织起来我们的社会实践服务小分队。很轻松随意的报了名,没有考虑太多。虽知这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但自以为那是很轻松的事情,自己是个大学生,也算是高素质,这样的简单的事情办起来不是易如反掌吗?有些自大的井底之蛙就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征途。活动开始了,我们小分队进行了职务任命和责任细化,各司其职,各谋其政。分工明确,统筹兼顾,如火如荼的开始准备工作。办起了宣传海报,打印宣传单,学习资料,整理视频资料等硬件设施。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农业知识技术方面的学习。一头扎进图书馆翻阅和借览大量的学习资料,努力为自己充电,虽有些急功近利,但还是有一定成效的。生怕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埃团队成员集中学习和熟悉最后收集整理的宣传资料,并找到了陈军营老师做我们的指导老师,他在农业知识技术方面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和建议,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出发前召开了动员大会,明确分工,强化这人意识,强调安全重于泰山。检查准备好的出行装备,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做了充分的预案工作,做好预算和集体外出费用管理细则,由财务人员统一管理。

二。活动的开展

我们一行六人从学校出发,我们的工作开始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首先,我们在村里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当地的大棚种植情况、农业技术情况以及大棚蔬菜带来的收益情况等,做了简单的整理后,我们接下来我们采访了村长,通过村长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更为详细的信息,在村长的引导下,我们走进了村民的大棚,当我们深入其中,才真切地体会到农民种地的不易,炎炎夏日,他们也要钻进酷热难耐的大棚内悉心照顾这些蔬菜,我们在这里帮助他们进行了番茄采摘及分类,这些事情只有我们自己去做了,才明白了汗滴禾下土的真正涵义,既知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我们今后会倍加珍惜。之后,我们用自己制作的幻灯片及下载的视频向村民们介绍了关于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并且发放了我们自己制作的科普知识小册子。这让大家学到了更多的科学知识,村民们很支持我们的做法。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大家还有很多东西想要咨询,我们留下了辅导老师的邮箱,希望能够帮助村民尽快解决问题。

二。实践的影响

上一篇:入党申请书18年最新版下一篇:为高三祝福为高三加油国旗下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