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策略的分类

2024-05-23

学习策略的分类(共6篇)

篇1: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的分类

┍复述策略

┍认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计划策略

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监视策略

│┗调节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篇2:学习策略的分类

报纸分类广告是指版面位置相对固定一组短小广告的集纳,它把广告按性质分门别类作有规则的排列,以便读者查找,适应了市场经济多层次、多类别广告信息传播的需要。分类广告内容多为租让、出售、招商、家政、搬迁、招聘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规模商业信息。据美国报协统计,报纸分类广告构成了美国地区性报纸广告收入的35%-40%,占广告刊出面积的20%。而我国由于各方认识不足与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报纸分类广告仍需得到更充分发展。

我国报纸分类广告的现状

对照美国USA TODAY(今日美国),通过查阅大陆4个直辖市27个省日报与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羊城晚报、长江日报、襄樊日报等报的分类广告,初步归纳出我国报纸分类广告的一些特点。

(1)报纸分类广告兴旺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与重视程度成正比。从东南向西北、从西南到东北,由省会城市到中心城市再到地市县报纸分类广告明显递减,黑龙江、吉林、甘肃、青海、内蒙古、西藏等省尚无报纸分类广告,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报纸分类广告不仅量大,报纸之间为抢夺市场为分类广告大做广告,竞相压价,改进服务。如深圳特区报宣称将在一小时内上门服务,深圳商报则提出“一个电话,30分钟上门”,广州市三大报也是分类广告大战正酣。尤值一提的是经济并不很发达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也都开办了分类广告业务,广西日报分类广告可大可小,每周刊登四五次,灵活机动为客户服务,而市场更为活跃的湖南、重庆、山东省报还未见分类广告栏,令人深思。

(2)分类广告总量较少,服务意识亟待加强,以上有分类广告版的报纸除了深圳商报、南方日报等三四份能做到每天刊出一期分类广告外,其余90%的报纸每周只刊登一到两次。而且版面狭小。而国外报纸每天都有几个版的分类广告且无淡旺季之分,USA TODAY除了固定的今日市场版,还有不定期的商务版。分类广告刊出面积少则大半版,多则跨页,规模很大。此外,我国许多报纸分类广告仍然处于等着客户上门的矜持状态,没有走出去积极挖掘广告资源,培育和推动市场,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报纸分类广告是不利的。

(3)广告内容相对狭窄,广告版面干巴单调。USA TODAY分类广告也包含启事、声明、教育、金融、商务、招聘、租售及个人事务等五花八门,几乎渗透到美国人生活的各方面,这也是分类广告大行其道的深刻背景。而我国分类广告一般只有简单的租让、声明等,应用面不够广。此外,分类广告分类模糊、版面呆滞,往往黑压压一大片,从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广告效果。

报纸分类广告经营策略

(1)确立分类广告贴近市场、服务大众、可靠实用的信息发布站的形象,并加强宣传,尽快培育全社会发布及阅读报纸分类广告的意识。目前许多意识超前的报纸都为分类广告开辟专版并制作专门广告,深圳特区报的广告语是“分类广告投资少、见效快、值得划算”,羊城晚报则以“广告一传到位,商机一触即发”来诱惑广告主,湖北日报的分类广告“信息多、1

传播快、效果好、花钱省”显得更加具体真实,更有说服力。不过,所有这些广告都只是单纯针对广告发布者进行诉求,而忽视了对读者的宣传,事实上这二者都不可偏废,甚至对读者的宣传更为重要,因为读者是广告主最为关心的因素,同时报纸分类广告的读者还是潜在的分类广告发布商。

(2)为广告主着想,为读者着想,合理收费,加强服务。广告费用是影响广告来源的重要因素。为了争夺报纸分类广告,各报纷纷打起了广告价格战。但由于报纸分类广告价格弹性空间小,最终起关键作用的是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首先简化广告手续,一个电话,几封传真,上门服务,上门收款,客户足不出户便办妥了一切。这一点,东部沿海树立了榜样;其次加强把关,核准材料,为读者提供可靠信息。有些报纸告读者:“本加工承揽广告不作承接业务的依据,请慎重考察签订合同”,这最终是把分类广告读者吓跑了;复次,缩短刊发时间,有的报纸提出“当天传真当天见报”,以市场的速度服务于客户,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效率之高足令客户动心;另外,提高分类广告排版艺术,因为分类广告集中排印,几乎纯为文字稿,字体较小,很容易挤成一团造成视觉疲劳从而干扰阅读,要进行明确分类让每条广告分各归其所,使分类广告名副其实。然后或加黑、或套色给类别明显标识。深圳商报分类广告每个大类都设计了专门的插图,生动形象别具一格,此外广告标题正文排版整齐,适当的空白给人眉清目秀之感,这正是为广告主与读者牵线搭桥的双赢举措。最后,深入追踪调查,对广告效果进行监测,定期刊出追踪结果,为客户作出分析评估并提供咨询参考。

(3)扩大报纸分类广告业务范围,下大力气培育报纸分类广告客户,调动各方挖掘分类广告资源。目前广播中的导购、货品互换节目、电视的直销节目都可为分类广告借鉴。充分拓展报纸分类广告就是要让分类广告真正走入群众生活,想群众所想,想群众所未想,让分类广告成为读者参与和热爱的栏目。据统计,宁波日报1996年推出报纸分类广告专栏每周仅一块,现在每周至少两个半版,每月收入基本能稳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可见分类广告市场还很广大。为培育分类广告客户,该报委托各发行站、报纸征订点代办报纸分类广告,他们还打算把各居委会发动起来。有些报纸则与银行合作发展分类广告业务,客户办理广告的同时将广告费通过银行转给报社,安全迅速,此举也受到客户的欢迎。

篇3:大学英语词汇分类学习策略

词汇是学习一门语言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就如砖头是盖建楼房最基本也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英国著名语言学家D.A.Wilkins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2)一书指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词汇量也是衡量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标准之一,如果词汇量不够,会使你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受到限制。在此就不过多的去强调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了。

二、现今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状况及解决方案

对于大学英语词汇的学习,学生反映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材里,词汇表的单词只是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排列的,他们反映一篇文章里生词太多太难记。如果老师只是通过简单的教读音和解释意思,学生过后很快也会忘记这些生词,不利于灵活记忆和运用。第二:学生缺乏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和策略,对“背单词”产生消极情绪。第三:学生对于单词的掌握情况存在“量不够”和“质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王君(2010)表示“主要是因为在实际词汇学习中,学习者更加倾向把词汇作为‘单’词来学习,孤立地识记和学习单词。”

在大学里,英语学习更注重实用性和口语表达,而不少学生还停留在以往初中高中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慢慢的转变这种方式,在大学生活这样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里,引导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要教会他们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和策略,可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大学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好些,而不同的大学,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也不一样,因此,对于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目标要求和学习策略。“对于初学者,应注重词义理解及其交际作用,使学习者在交际需求的引导下自觉地习得词汇。对于中等程度学习者,因为学生学习程度差异开始显现,应因材施教,并注意传授词汇在目标语中的社会涵义;对于高级学习者,重点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词汇的能力。”

三、对词汇进行分类学习

本文重点研究对词汇进行分类学习的策略,根据不同类型的词汇给予不同的学习记忆方法。每一个词汇,只有具体落实到某一个点上,才能让人印象深刻。这个联系的“点”可以是具体的实物、亲身的经验、也可以是自己想象联想的事物。经过学习者加工过的单词才能赋予这个生词新的生命,更有形象活力的出现在学习者的脑海。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系在一起,即将新知识结合到认知结构中,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1.实物类名词。此类词汇,可以联系实物或者图片来学习记忆,考虑如何在生活中或网络上利用资源来获得此类词汇。由于中国越来越国际化,英语在生活中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实物类名词也非常适合用来归纳性学习,对同一类事物的归类。学习者也可购买此类归纳分类词汇的书籍来参考学习,如身体器官、交通工具等。

2.动词和形容词。动词这类词汇可联系相关的动作、自身或别人的经历、或一些热点新闻等进行记忆,简称联想策略。鲍育育(2007)提到:“联想发挥是指将新接收的语言信息与已掌握的信息联系,或是在所接收的信息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从而增进对所学词汇的理解与记忆。”

3.音与义有联系的单词。有一些词汇,它的发音与本单词的意思是有联系的,如crisp,bomb,crack一类词,从它的发声可以跟它的意思联系起来;而类似peace,relieve,ease等词相对会比较温和一些。另外,联系与母语发音和意思相联系的方式,比如,ambulance的发音接近中文的“俺不能死”,ambition对应“俺必胜”,pest对应“拍死它”等。像以上这两类音与义有联系的单词并不多,关键是让学习者多从单词本身找到一些特点来帮助记忆。

4.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联系与词汇意思相关的单词,比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语义词、易混词等。这种联系的方法叫分类聚词,它是指“依照一定条件将词语归入若干有意义的类别,找出共同分类特征,加强这些单词之间的意义联系,以降低这些词语之间的不相关程度,从而有助于记忆单词。”

5.学习构词法。对于一些相对复杂且没有相关实物或经验联系的单词,可利用构词法学习。这是中等程度学习者或高级学习者想要获得更多词汇的一种快捷并且有成效方法,它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词素是英语这门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Yule,2010)因此学习了构词法,就相当于学习汉语的偏旁,面对生词可以根据词素辨认出它的意思。美国读者文摘社出版的《如何扩大你的词汇能力》一书把词根、前缀、后缀称为“扩大词汇的三把钥匙”。

6.语境取词。通过听力阅读等方式,在语境中获得词汇。通过各种渠道,如看新闻、看小说、看英文电影等途径来获得词汇,让学习者在获得词汇时能联系当下的语境会有更深刻的印象。另外,学习者也要养成猜词的好习惯:上下文中猜测词义。比如说在一篇文章里碰到的生词,先不急着去翻字典找解释,而是根据语义关系、前后关系等猜出这个生词的意思,最后再通过查字典来检查猜的是否正确。多了这样一个习惯,不仅加深了你对这个生词的印象,也提高了你的阅读能力。在选择学习材料时,应根据个人的英语水平来找相应难度的教材。最佳的效果应是教材的难度稍微在你的能力水平之上的,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因此在词汇教学中,不应以词汇表的方式呈现,而是结合语境来有效学习。

7.语料库。英语总词汇量较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分先后,分重点。有些单词在某个领域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根据学习者的自身情况优先选择重点词汇。因此可以利用语料库来了解词汇的使用频率、词汇测试设计、词语的搭配、以及用法等。通过语料库的分析,我们能从语境和例子中更清楚更完整地了解这些单词的用法,并涉及到了语用学。另一方面,单词的近义词或同义词间意思相近,甚至在翻译成中文时字面意思是完全一样,但是近义词肯定有其微小的差别,我们根据以往经验和直觉来辨别它们的不同之处是不太可靠的。我们借助语料库,通过同义词或近义词在语境中的不同运用以及搭配方式不同等,可以对比出同义词间的细微差异。例如最简单的例子,look,see,watch,read这几个词中文意思相近,都表示“看”,但区别在于look强调“看”这一动作,一般与at搭配;see强调的是结果,能不能看见;watch一般指专心看某个感兴趣的事物上;而read一般指看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思考的事物上。因此,语料库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检测工具,对新学已学的词汇加以检测,检测其用法和搭配及语境运用,加深对此词汇的印象。

总之,词汇教学一般可分为音、形、义三个方面,学习者应有效的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算真正获得这个词汇。总的来说,对词汇加工层次越深,它能保留在你脑海里的时间也更长,记忆效果也更好。通过一些联系或联想,如实物、图片、事例等,让词汇更形象、更具体的呈现在学习者眼前,这样会加深学习者对词汇的印象。此外,还要不断地鼓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不断的留心积累后,学习者将会更有效的收获更多的词汇。

摘要:在英语学习中词汇学习非常重要,懂得词汇学习的策略同等重要。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学习动机等方面去考虑,给予在校大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上一些方法策略。首先对词汇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词汇给予不同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生活及网络中有效的利用更多的资源去主动获得词汇。

篇4:学习策略的分类

关键词:物质分类;学习;困难;原因分析;应对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3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5.014

从化学教学内容来看,物质分类是引导教学发展与深入的一条主线,它贯穿于化学教学始终,对化学知识的链接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属于核心理论知识,也是化学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树立的基本化学观念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初中阶段学生常常感到物质分类学习有困难,使物质分类教学成为了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一、物质分类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分析

1. 学生物质认知有限导致对物质分类学习时出现困难

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中物质分类出现在第二单元第一节“空气”,而此时学生除了对空气和生活常见的一些物质有一个粗略的认知外,几乎没有从化学的角度学习过一个纯净的物质,但在教材中出现了对纯净物与混合物的认识。尽管在教材中只是以空气、氮气、氧气等具体物质为例,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物质可以根据其中所含物质的种类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但是,当学生遇到类似对氧化镁、二氧化碳进行分类的问题时,还是会有困难。其原因就在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镁条与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镁,碳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但对于镁、氧气与氧化镁,碳、氧气与二氧化碳在组成与结构上关系并不清楚,自然就不能准确判断氧化镁、二氧化碳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编者在教材中特意加上了这样的内容“上面实验中使用的红磷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也是纯净物”。[1]尽管如此,事实上学生仍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这类问题,只能进行一种机械的参照与对比。

2. 学生对物质分类认识渐进性导致对物质分类学习时出现困难

从学生认知过程来看,化学概念的建立是一种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当学生认识物质较少时,学生对于物质分类相关的一些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会受到限制,而随着学生所认识的物质增多,就能够为学生提供进一步认识与理解这些概念的素材。同时随着学生对这些概念认识与理解的深入,又能使学生对所学物质进行更为准确的分类与判断。在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没有注意到学生对物质分类认识渐进性的规律,让学生对一些并不熟悉物质进行分类时,必然导致学生对这类问题掌握不能得心应手。

3. 物质分类体系的标准不一致性导致学生对物质分类学习时出现困难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分类是分两个层面进行的,即根据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含分子种类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再从物质所含元素种类又将纯净物分为单质与化合物。很显然,前者是以分子种类(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后者是以元素种类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前后并没用同一套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而学生在学习单质和化合物时,往往只注意了后一标准(即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却忽视了前一个标准(即对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对物质分类的限定。如学生对“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进行正误判断时,往往会误认为这是正确的。

二、物质分类学习困难应对的策略

1. 注重物质分类教学的阶段性,丰富学生对物质分类认知经验

由于物质分类在化学教学中具有统领知识衍生与发展的作用。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知识时同步树立物质分类的思想与观点是必要的,但教师在教学中一定注意物质分类教学的阶段性。使物质分类教学统领化学知识的衍生与发展,既要让学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用物质共性来认识物质世界,又要让学生以已经认识的物质作为认识物质分类的素材与对象,准确理解与把握物质分类的内涵与外延,使二者相辅相成,同步得到强化与提高。同时教师还应该认识到,当学生认识的物质越多对物质的分类的理解越容易,也越准确。因此,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物质分类知识时,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不要寄希望于让学生一次性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做到准确清晰,而应该适当做一些概念方面的弱化与处理,等到学生所学物质丰富后再进行强化与提高。特别是当学生学习了酸碱盐,有机物这些知识后,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的认识与体验肯定是不一样的。

如在科学粤教版教材中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含有氧元素的是 ,属混合物的是 ,属纯净物的是 ,属化合物的是 ,属氧化物的是

,属单质的 。[2]

从近几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尽管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许多提示,但学生在完成上题时,出错率非常高。但是,当学生在学习完整个初中化学所有内容,进行综合复习时,再让学生完成上题时,学生的出错率会明显下降。很显然,这正是学生有了丰富的物质分类认知经验后,使原来的困难得到了解决。

2. 强化物质分类体系关系的认识,准确理解物质分类体系中的标准与依据

从教学中学生对物质分类问题出错的情况分析,发现学生在对物质分类时出错最多的问题就在于没有搞清物质分类体系中的标准与依据,对几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不准所造成的。特别是对于概念的外延把握不准,对几个概念间的关系没理顺,没有将物质分类体系中的依据和标准搞清楚。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让学生认识到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与后面对纯净的分类所用标准发生了变化,在对物质分类时既要考虑前面的标准,又要考虑后面的标准,防止出现顾此失彼所造成的失误。让学生通过做一定量难易适中的练习题,逐步学会从经验化的感性判断走向理性判断。

参考文献

篇5:学习策略的分类

摘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的重要性十分突出。要提高学生对分类讨论的重视,弄清楚引起分类的原因、明确分类讨论的标准、遵循分类讨论的步骤、掌握分类讨论的方法。分类讨论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策略,也是训练学生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分类讨论;重合面积;例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9-004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9.022

数学学科十分重视不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探究和运用,根据不同题目的类型,采取最为合适的解题方法,同时探究其他解题思路,这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验证了这一种教学思路的渗透。

翻阅苏州各市区近几年一模卷和苏州市中考卷,发现那些开放性、探索性较强的试题往往会作为压轴题,而学生往往失分严重,究其原因,是由于考生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分类讨论思想缺失,或者解题不严密所致,因此训练这方面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一、确立分?讨论思想的重要性

分类讨论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根据问题中所出现的多种情况和可能性,分别进行研究的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一旦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就会让学生无从入手。因此中考复习要到位,分类讨论这方面问题,必须在平时课上就加以铺垫,化整为零,让学生经常可以感受到分类思想,不要到临考前才临阵磨枪。

二、如何进行分类讨论的教学

分类情况可分为:数学概念的内涵需要分类讨论;问题中的条件需要分类讨论; 问题中的变量需要分类讨论;形状、位置的变化需要分类讨论。

教师必须能全面、熟练地掌握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性质、定理。只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好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东西,使学生对分类讨论思想有系统、全面的理解,让学生能掌握直至熟练运用分类讨论思想。

代数型分类讨论,如绝对值化简,方程根的个数,函数图像性质,二次函数最值等;几何型分类讨论,如求等腰三角形第三边,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相似三角形的分类讨论等;以上问题通过例题、课后作业,可以有效解决,让学生轻松上手。但是综合起来以后,学生有时就很难理解,下面具体来谈一下,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学会计算“几何重合面积”的方法。

对于几何类型的分类讨论,在课堂教学中,要训练学生,让他们画出几何图形,特别是训练读题画图,在做作业乃至考试的时候,涉及几何的题目,如果原题没有配图,一定要培养他们画图的习惯,对图形有很好的感觉,会对分类讨论有着最直接的帮助。课堂上,教师也应该经常在学生面前画图,并介绍如何利用直尺、圆规等工具,把几何图形画得尽量准确,不要为了省事,总放些课件,把很好的训练机会白白浪费掉。训练寻找题中的特殊角度、坐标、特殊的边的比值等。有时解题的关键就是这些容易疏忽的条件。运动的图形,必须从起点开始画,要学会画出分类情况的临界状况,这是求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关键,这种过度图形都是很特殊的位置,对于计算是很有帮助的。

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2,0)、C(0,-12)两点,且对称轴为直线x=4,设顶点为点P,与x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顶点P的坐标;

(2)如图1,在直线y=-2x上是否存在点D,使四边形OPBD为等腰梯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图2,点M是线段OP上的一个动点(O、P两点除外),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P向点O运动,过点M作直线MN∥x轴,交PB于点N.将△PMN沿直线MN对折,得到△P1MN.在动点M的运动过程中,设△P1MN与梯形OMNB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运动时间为t秒.问S存在最大值吗?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

(1)利用对称轴,可求出B坐标,用A、B、C坐标求抛物线解析式。

(2)关键要判断一组平行的对边是什么,因此先求出直线PB的解析式,可知与直线y=-2x的k相等,所以直线PB//OD,所以只需OP=BD,用勾股定理列出OP和BD,解方程,最后检验是不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当x=2时,OD=PB,此时四边形OPBD为平行四边形,舍去。

(3)做这小题时,有一条运动的直线,经过自己动手探索,发现△PMN翻折后,有两种情况,如图3、4,即重合部分是三角形或者是四边形。

有的学生画不出图,寸步难行,有的学生只会画出图,至于如何计算,无从下手。教师要先鼓励学生根据原图画出翻折图像,这样的全等图形,相信只要去尝试,可以临摹出一模一样的翻折图形,如果成功的话,接着可以让全班同学一起参与画出不一样的图像,并且一起分析这些“不同的图像”的相同之处,从运动的起点到终点,整个运动过程可总结出有两种重合部分的图像。下面要讨论出这两种情况的分界点,也就是重合部分是三角形的最后时刻,通过刚才画图的过程,可知点P翻折后正好落在x轴上。

分析完后,进入计算阶段,这条运动的直线,是以M为主体,画出的与x轴平行的直线,由速度可得PM=t,下面又是学生碰到的难题,其实,题中包含着很多的特殊三角形(特殊三角形包括等腰直角三角形、含30°的直角三角形,或者边的比值是定值的也算是特殊三角形),这是要告诫学生,必须根据条件,去探索题中是否有特殊三角形,经过(1)(2)题的计算,图3、4中可以得出△POD,△PO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DB中BD:PD=1:2的直角三角形。因为相似,可知△PM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HN的直角边也是1:2,用t可以表示MN、PH,面积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道题的分类思想根据画图得出,因此,让学生从图像变化的起点出发,寻找临界状态,进而画出动起来后的不同形式,再经过分析完善分类,最后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一定要利用已知条件,寻找特殊图像。几乎所有类似的题目,都有可以利用的图形。

三、学生如何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

正确的分类必须是周全的,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类讨论的原则: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一次分类按一个分类标准;分类讨论应该逐级进行。

分类的基本步骤为:明确分类主体;按条件合理展开分类;根据类型逐项进行讨论;归纳分类结果得出答案。通过平时课内和课后对画图的训练、压轴题中给出的点坐标、特殊三角形的寻找,通过从动点起止状态的分析的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几何重合面积的解决方法。

四、教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之所以对分类讨论问题惧怕,无非是因为不知道什么题目要进行分类讨论,或分类不完全、漏解,只要突破这两个难点,学生以后碰到此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要产生真切的师生互动,使讨论具有实效。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一旦尝到努力探索的成就感,久而久之,就会更加喜欢学习,愿意学习。

参考文献:

篇6:学习策略的分类

篇一:品牌危机策略

浅析品牌危机应对策略

内容摘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企业难免会遭受品牌危机,导致公众对该品牌的不信任感增加,销售量急剧下降,品牌美誉度遭受严重打击,甚至使品牌被市场吞噬,使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困境。如何采取正确策略使品牌度过危机,并在危机中抓住契机迅速复苏,已成为企业发展所必须面对和专注重要课题。令人担忧的是,从各种案例中我们可以可以看到,比起一些实力雄厚的国际品牌,中国企业在面对危机和处理危机方面稍显弱势和青涩。本文将以探讨危机产生的原因为基础,通过对数个中外企业在应对危机时采取的措施进行深入的对比与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危机应对上的不足和犯下的错误,从而提出应对危机的策略与原则,使中国企业在危机应对上有更多更有效的策略,在危机发生后转危为机,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品牌危机 危机应对策略 中外差异

一:品牌危机概述

品牌危机指的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或企业品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而对企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波及到社会公众,进而大幅度降低企业品牌价值,甚至危及企业生存的窘困状态。品牌危机的产生原因通常有: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品质缺陷最易引发质量事故,导致品牌危机。经调查,企业品牌危机中60%以上都是由产品质量事故引起的。假冒产品对名品及企业的冲击。产品缺乏创新:如国内外一些老字号品牌出现的品牌危机。竞争不当,如前段时间蒙牛与伊利闹得沸沸扬扬的“诽谤事件”,使中国岌岌可危的乳品行业雪上加霜。企业品牌延伸不当,如极具阳刚之气的世界著名品牌哈雷—戴维森进军香水领域引发出来的危机。由品牌合并或兼并不当、品牌授权经营不当引起的危机。企业商标意识不强:因企业商标不到位而使品牌产生危机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更换品牌名称与标识所引起的品牌危机。

二:危机应对中外差异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即便是国际大品牌也常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品牌危机。电子业界的实力派——苹果也因其开发的新型产品——iPhone面临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危机。

自iPhone4在09年6月下旬发售以来,很多消费者都抱怨手机天线可能有问题,导致信号不好,但苹果公司先将此问题归咎于用户握手机部位不对,后来又说是电信运营商的软件问题。美国权威的消费品测评杂志《消费者报告》7月13日发表报告认为,iPhone4手机天线存在设计缺陷,并宣布不向消费者推荐该产品。由于该杂志的影响力、公信力,苹果公司市值一度蒸发超过160亿美元。对此,苹果公司连续两天保持沉默。

16日苹果公司在加州总部就此举行新闻发布会。乔布斯在发布会上承认了问题:“我们想让所有用户满意,但我们并非完美。”苹果给出的办法是:给手机装个保护套。9月30日前购买iPhone 4的消费者都可免费获得一个软胶保护套(市场售价29美元),已购买了该保护套的消费者将获得返款。如用户仍不满意可在30天内退货,只要手机没有人为损坏,就可获得全额退款。苹果还开放了天线设计实验室给媒体参观,首次对外公开其无线产品如iPhone和iPad的设计过程。

如苹果向iPhone 4手机用户提供免费手机套的活动持续至2011年6月底,那么该公司总计将为此支出近2亿美元,这将占据苹果这段时间内总运营收入的1%左右。若苹果实现召回的策略可能带来的15亿美元损失,与这相比发手机套的支出相比只是小数目。

在此次危机公关中,苹果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乔布斯公开表示,手机握住后信号有不同程度的衰减,这是手机全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是人,是人就会犯错,但我们很快发现了错误。”乔布斯引用数据来证明这一错误如何无足轻重。他表示,苹果客服接到的信号问题投诉只占投诉总量的0.55%;运营商AT&T的退货比率中iPhone 4只是iPhone 3GS的1/3;iPhone 4每100次通话的掉话率比iPhone 3GS多不到1次。

但事实表明,信号问题根本没有影响苹果的销售。发布会之后,美国硅谷中心的斯坦福大学购物中心的Apple Store零售店,消费者如往常般络绎不绝,收款台前排着长队。一位购买iPhone 4的大学生表示,虽然iPhone系列向来非议颇多,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未出现过于严重的故障。相信天线问题不会影响他的使用。发布会之后,苹果(Apple Inc.NasdaqGS: AAPL)股价一度上扬,收市亦仅跌0.62%,收报249.9美元。

事实上,从iphone刚上市起就频遭质疑,07年6月iPhone因其电池的内置设计,用户不能自行更

换,而受到众多用户的控告,而苹果的应对策略只是是推出了85.95美元的电池更换计划。

虽然苹果在面对这种危机时的应对策略总是显得不那么积极与及时,但是从2007年至今iphone的销量却一路上涨,丝毫没有被这些别人看来的危机影响,而是销量惊人。

一些跨国巨头,诸如麦当劳、肯德基、雀巢都出现过问题,麦当劳的“橡胶门”,肯德基的苏丹红事件,雀巢就更多了,诸如使用转基因原料等等,但是这些事件通常都不了了之了。为何国际品牌屡遭危机而不倒,这值得我们思考。

从许多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历经少则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起来的国际品牌,本身拥有较强大的品牌文化和品牌信誉在里面,拥有一般依靠广告快速轰炸起来的所谓的品牌所不具有的品牌内涵和张力,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负面信息和危机抵抗能力和自我危机修复能力。而作为公众,又往往会给予该品牌较高的品牌和生活行为的依赖度。因此,这也就不难理解三株和秦池可以因为媒体报道而很快地覆亡,三鹿因为“三聚氰胺”而彻底被清盘,而雀巢、麦当劳却屡遇危机而不倒的原因之一。而苹果跨时代的创新与实力,和在消费者心中高端的形象使其有自信,从容应对危机,甚至忽视危机,这是需要实力的积淀,而非所有品牌都可以达到的。

另外,十分关键的一点是:作为比较知名的跨国公司,它们都拥有比较完善的危机管理或者说危机公关和应对机制,危机管理组织机构相对一些国内企业比较健全,危机意识较强,危机管理能力相对也比较成熟。

中国乳业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起似乎正在慢慢沦陷,危机已使国人对乳业渐渐失去了信心。2008年9月中旬,就三鹿牌婴幼儿奶粉这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国务院启动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配方奶粉及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蒙牛伊利光明等多家知名企业纷纷被查出产品含三聚氰胺,导致整个乳制品行业陷入危机。12月19日,三鹿集团借款9.02亿元付给全国奶协,用于支付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三鹿净资产为 负11.03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12月25日,河北石家庄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三鹿集团破产案处理情况。曾经的乳业巨头轰然倒下。

先且将乳品业本身的质量安全问题放一边,危机管理能力不足也是三鹿的破产的重要原因。三鹿集团的危机预警系统启动缓慢,事实上,从2008年3月起,就陆陆续续有消费者投诉三鹿集团的奶粉存在问题,这些投诉其实是危机前的征兆。而直到全国各地多名婴儿查出肾结石后才启动危机公关程序。这说明企业缺乏危机的敏感性,对危机存在侥幸心理,没有防微杜渐的危机意识。与此同时,三鹿还采用了蹩脚的推卸责任言论。三鹿在事发之后,声称自己也是受害者,因为产品召回损失了6亿元,此次事件的赔偿应由不法奶农赔偿。一切责任在奶家身上。然而。这种转移视线的公关手段并不高明。对于分散的奶农来说,要进行700吨奶粉原料造假无疑是很有难度的,何况在卖奶给三鹿集团时,奶农并不清楚那些奶液将用于哪种配方的奶粉,而恰恰是三鹿集团18元的低端婴幼儿奶粉出了问题,其他高价位产品暂时没有检出含三聚氮胺。三鹿这样简单的推卸责任言论很明显是站不住脚的。将事故责任和赔偿责任推到处于弱势地位的奶农身上,这一举动对危机的解决无益,更加大失民心。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外资企业的老道经验值得中国的企业们学习,但外国企业也有处理不当的案例。比如SK-II因为虚假宣传和含致腐蚀性物质,以及宝洁公司对危机管理了迟钝而最终导致日化高端子品牌SK-II直接退货退市乃至退出中国市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直到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在中国市场成为了边缘性品牌。

三:品牌危机应对策略

应对危机,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从源头扼杀品牌危机的产生。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强,产品质量高低和品牌的知名度是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提高产品质量是保证企业占有市场,从而能够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其次,因为品牌危机产生的原因有许多,质量有保障了也不一定意味着危机就被避免了。所以,未雨绸缪,加强危机管理意识,为自己的企业寻找优秀的应对危机的团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当危机真正发生时,企业则应敢于正视危机, 积极应对危机,主动承担责任,高调接触媒体,把握舆论主导权。来看中美史克的成功案例:2000年11月,国家下发禁止PPA通知。康泰克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但是就在同月16日中美史克公司立即停止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回收所有含PPA的产品。并召开了新闻媒介恳谈会,表示维护广大群众的健康是中美史克公司自始至终坚持的原则,得到了广大消费者 的支持和谅解。之后公司很快推出“新康泰克”,取代原有品牌的市场空白,取得了难得的销售成绩,将危机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当企业发生公关危机时,在妥善处理后要尽快把公众视线吸引开,否则纠缠下去对企业会十分不利,但这种方式不是推委责任与瞒天过海,而是在正确采取措施并得到妥善解决。比如推出新产品,新发明,企业捐助公益事业等相关新闻,以转移大众的视线。谷歌输入法面临抄袭搜狗输入法的质疑时,谷歌不仅发声明称已注意到了部分用户对谷歌输入法词库的质疑,承认“该词库在试验阶段确实包含了一些非谷歌的数据源”,愿意直面问题。更重要的是该事件发生后的不久,谷歌便在各媒体发布了这样一则新闻:谷歌职员宠物蟒蛇在公司失踪。转移视线的方法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处理后让事件的余震尽快结束。

品牌危机处理有一定的原则:快速反应原则,主动性原则,真诚坦率原则,统一性原则,全员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

掌握好这些原则与方法,我相信,面对危机,企业一定能转危为机,化险为夷,实现自我拯救、自我修复,打造出刀枪不入的品牌金身。

1.吴旭燕.基于AHP的企业品牌危机模糊综合评价.科技 进步与对策[J],2005.3 2.戴亦一.品牌营销[M].朝华出版社,2004 3.李春芳.加强品牌管理.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 版)[J],2006.7 [1] 刘凤军.品牌营运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66.[2] 李敬强.基于心理契约的品牌危机管理[D].青岛大学学位论 文,2008.[3] 郑秋锦.企业品牌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危机后管理[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3):180-182.[4] 韦晓菡.浅论品牌危机管理的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6):68-71.[5] 倪明军.企业品牌管理探讨[J].经济视角,2009,(1):49-50.篇二:浅析品牌危机管理

浅析品牌危机管理

摘要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几乎所有企业都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各种危机的威胁,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危机发生的概率和频率也在不断增加。不难看出现阶段品牌所处的环境和市场是动荡不定、变幻莫测的,突如其来的危机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就像流感一样防不胜防,但同时品牌危杌管理也正悄悄地叩响中国各企业的大门。

首先,本文阐述了品牌危机、品牌危机管理等概念;其次,文中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即管理、品牌危机防范、品牌危机反应、面对品牌危机的态度以及品牌危机恢复。再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在品牌危机管理中,企业要做到以实相告、坦诚面对;在品牌危机防范中,企业要树立全员危机意识,加强危机培训;在品牌危机反应中,企业要做到反应迅速、及时;对于面对危机的态度,企业应敢于面对、承担;对于危机恢复机制,企业应找出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做准备。最后,本文对品牌危机管理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概括总结。

关键词:品牌危机;品牌危机管理;品牌危机管理策略

一 前言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近年来的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高露洁” 致癌事件、三鹿“三聚氰胺”事件等字眼不断地充斥着我们的眼球,还有以往的“三株”、“巨人”、“秦池”等品牌的一一倒闭,让我们不得不对品牌危机管理研究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营销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忽视危机或不能对危机采取有效的对策,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然而,我国企业领导层和管理层对于危机的认识还远远不够,零点调查公司发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京沪两地半数企业处于危机状态。这项报告还显示,我国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具有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薄弱的通病,有72.7%的被访者属于低危机识别能力者,9.4%属于中等危机识别能力者,仅有18%属于较高危机识别能力者[1]。因此,现阶段准确把握企业品牌危机的内涵和特征,深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关于企业危机的研究,国外,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在研究企业危机现象时,提出将管理失误作为危机起源来研究其过程。日本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研究企业危机管理问题。其中英国罗伯特·希斯教授则提出了“危机管理4R模型”,即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2]等。而我国近代对危机管理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专家学者也相继出版了一些刊物,最为权威的是苏伟伦的《危机管理——现代企业实务手册》和《危机管理》[3]。大批学者也从不同领域,以不同方式对品牌危机管理进行了研究。例如夏洪涛(2008)[4]论述了危机管理,不仅关系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而且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是企业必备的职责和能力。文华(2008)[5]将脆弱度评价模型引到企业危机管理过程之中,构建了危机管理脆弱度评价模型。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目前我国对品牌危机管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对企业生产经营、市场营销,以及企业长短期发展战略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对品牌危机及其管理研究却较少。现阶段企业的品牌危机意识不高,危机防范意识相对淡薄,特别是在企业危机已发生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仍漠然视之。因此,如何加强品牌危机的管理,已成为每个企业迫在眉睫的事情。本论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系统地阐述了企业营销危机管理的理论,找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五)本课题的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分五部分来对企业营销危机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即本文的前言部分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现阶段国内外各企业对品牌危机管理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部分,阐述了品牌、品牌危机、品牌危机管理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品牌危机管理的特征,为论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阐述了品牌危机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品牌危机成因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在这一部分逐一提出了有效地应对管理措施。

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说明了存在的问题及提出了一些建议等。

二 品牌危机概述

(一)品牌危机的涵义

要对品牌进行危机管理,必须首先清楚什么是品牌危机。对于品牌危机的定义,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探讨:

赫尔曼(HERMANN)认为,危机是指一种情境状态,在这种形势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且作出决策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之外[6]。

美国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Thomas L Barton认为,危机是具有突然性、必须在时间压力之下做出决定、高度威胁到企业主要价值的事件。

波士顿大学教授Donald A Fishman认为,危机是指公司遇到了不可预测的事件,从而导致公司的重要价值受到威胁,公司对外回应的时间极短,组织扮演较轻微的角色。

罗森塔尔(ROSTER)认为,危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性和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

巴顿(BARTON)认为,危机是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伤害。美国的危机管理学者Michael Bland认为,危机是指造成公司产品和公司的信誉被不利宣传而使公司陷入危险边缘的严重意外事件。

英国危机管理专家迈可尔·里杰斯特把危机定义为“一种能够使企业成为普遍的和潜在不适宜的关注的承受者的事件,这种关注来自于国际和国内媒体以及其他群体,例如消费者、股东、雇员及其家庭、政治家、工会会员以及由于一种或多种原因而对环境保护组织的活动有着天然兴趣的环境保护主义者。”

学者们的定义虽然在细节上各有偏重,但是他们都指出危机具有威胁性,是一种失控的,将会带来可见和不可见的潜在危害的状况。但对于管理者来说,从管理的角度,品牌危机不但具有上述特征,更重要的是危机之所以成为危机是因为外部或者内部的管理环境发生了突变;品牌危机中管理者的反应有限,必须及时作出决策。在管理者眼中,品牌危机绝不仅仅是一次突发的带来灾难性结果的意外事故,而是对目前品牌管理机制的一次严重挑战,是对管理管理者水平的巨大考验,也是完善品牌管理结构、构建更合适的品牌管理模式的一次机遇。

结合上述观点,在本论文中把危机理解为:由于企业的某种情况突然变化或企业品 牌运营管理的不当,而对企业品牌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波及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对企业会产生恶劣影响,损害企业品牌乃至整个企业的信誉。这时企业管理者必须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做出对企业关键性的决策和具体的危机应对措施,并尽量将危机所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限度。品牌危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形象危机、信誉危机、质量危机、服务危机等。

(二)品牌危机的特征意外性

意外性,是指危机一旦发生,往往会将品牌推向生与死的边缘,如果不妥善处理,很有可能会给品牌带来灭顶之灾。因此对品牌危机进行管理,是品牌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管理者应该寻求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信息,将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相结合,保护并有效运用资源,及时决策,将危机对品牌管理的突破性影响降到最低。2 危害性

危害性,是指危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对企业、顾客、社会公众造成直接或间接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对企业,危机会破坏社会公众对企业品牌的感知、识别和忠诚,损害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进而给企业带来损害。蔓延性

蔓延性,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为人们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途径,但同时为负面消息的传播也提供了便利,因此负面消息一旦产生,危机信息会以一种极快的速度传播开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对企业造成不可泯灭的损伤。

(三)品牌危机管理

品牌危机管理是一种使危机对品牌造成的潜在损失最小化并有助于控制不良事态发展的职能的管理。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品牌危机管理应该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面对各种危机是必然的事情。而对目前仍处于发展中的企业危机管理研究,学者们有着不同看法:

卢冰(2002)提出了品牌危机管理的定义:“品牌危机管理是指在品牌的生命周期中,采取恰当的管理活动,以尽可能避免导致品牌价值损失事件的发生,以及在发生品牌危机后尽可能降低品牌价值的损失。”[7]宁凌(2006)亦倾向于这个定义。

程劲芝(2004)认为,“品牌危机管理是指企业在品牌经营过程中针对该品牌可能面 篇三:浅谈企业危机管理及应对策略毕业论文

浅谈企业危机管理及应对策略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商场中,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避开大大小小的危机,危机处理得当与否和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但是综观近些年来发生的诸多危机事件可以看出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处理危机的能力比较薄弱,本文采用了文献综合研究法、例证法、比较法等,分析了企业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危机管理 问题 对策

正如同在战场上不可能有永远胜利的那一方,在商场搏杀中也不可能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尤其是在如今这样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速转型,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任何一个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无论其所处行业,都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大大小小的危机,不可能每次都高枕无忧安然无恙度过每一次**,企业的发展如同螺旋有起有伏,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危机管理就成为有效应对危机的良策。

一、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对于企业而言,危机并不完全意味着危险灾难,相反很多时候是机会的来临,处理得当的话甚至可以绝处逢生焕发新机,继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类例子在风云诡谲的商场并不少见。因此,危机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或正在面临的危机,而就危及预防、危机识别、危机处理和企业形象恢复管理等行为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1成功有效的危机管理不仅仅能减少危机的危害,帮企业解决当前的麻烦,更能够利用危机,寻找机会,使企业在危机过后树立更优秀的形象,公众对其有更深的了解和认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当前中国正处在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经济实力持续强劲增长,不断变革和完善的市场秩序给大大小小的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但是另一方面,越来越复杂的商业环境和变革中的矛盾冲突也日益显现,综观近年以来,企业发生危机的频率明显增多,而且一旦发生,其后果相当严重,甚至很多老字号、名牌企业都难逃劫难,可能一夜之间就沦为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声誉受损,形象一落千丈,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份额迅速减少,再难与其他品牌竞争抗衡。同时,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一个转型时期,市场运营的外部环境和舆论的监督环境都与以前大不相同,公众的消费心理和意识也越来越主动自觉,这使得企业的每一个细小的问题或危机情境都暴露在社会大众面前,所采取的措施都要步步稳妥得当。因此,企业的危机管理亟需上升到战略性即“日常性”管理的地位,对每一个可能产生的问题防微杜渐,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和冲击,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和1 丁永波,浅谈企业危机管理,现代情报,2004(12)

谐有利的环境,保证企业沿着正确的成功的道路前进。

二、企业危机管理的主要问题

然而,现在中国的大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管理意识,他们注重品牌建设、市场调研、品牌推广,但是极容易忽视对隐形或显性的危机进行预防管理,或者不能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而危机的爆发往往是不确定的、突如其来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扩散性,一个危机的发生通常伴随着许多相关问题的暴露、难以控制,可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的连锁反应,是企业陷入困境无法自拔。所以危机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会急剧恶化,最终引发一连串恶性后果,轻则损失物力财力,重则企业倒闭破产。像许许多多的大品牌如三株、冠生园、蒙牛,曾是行业内各自的领军翘楚,但是在危机事件上处理失当从而彻底失去信誉,难以东山再起。

(一)缺乏危机管理意识

由于我国过去一直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活动都在行政计划的范围之内,并不存在很大的危机,即使有也很快能够通过行政指令化解。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完善,这种彻底的变革给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压力。而企业对环境变化不敏感,其管理方式并没有完全地顺势而变、加以适应,大多数企业的危机意识较为淡薄,他们总觉得自己现在发展得很稳定,认为危机不是常态,对小事不以为然,对潜在的危机因子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企业过分注重产品、服务、推广、品牌推广等公关活动,过度追求具体可见的经济效益,忽视自身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对危机管理缺乏认识,在危机尚未全面爆发时不能敏锐快速第意识辨别出潜在危机。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具有的危机识别能力的国有企业仅为24.1%,合资企业为34.8%,外资企业为25.2%,私营企业为29.4%。2

(二)未建立有效的危机反应机制

危机反应体制的投入建设需要花费一定的物力财力,对很多规模不大利润微薄的企业来说,这笔支出促使他们心怀一种侥幸心理,从来没有危机预警、危机演习,更不用说未雨绸缪地提前建立危机管理体系以应对危机的可能发生。目前也有许多企业建立了危机处理机制,但是在预警防范阶段没有及时反应,危机处2 冯辛酉,对企业危机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经济问题,2005(05)

上一篇:孩子和母亲的故事下一篇:市教育体育局工作情况介绍及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