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档案规划地名

2024-04-19

利用档案规划地名(通用7篇)

篇1:利用档案规划地名

未央区地名规划方案

未央区是陕西省两线一带战略的核心区,是西安市正在建设的新行政中心区,区域面积262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59个社区,204个行政村,全区常住总人口59万人。以西汉未央宫遗址得名,意为“繁荣兴盛,不尽不衰”。辖内历史悠久,以秦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大明宫、汉长安城等“三宫一城”遗址驰名中外。西周时期属函国,秦在今未央区境内的上林苑兴建兴乐宫、章台宫。秦始皇三十五年,征全国70万役于渭河南秦上林苑修建阿房宫至隋初历经西汉、新莽、与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文帝)初11个封建王朝的国都在今未央区辖境内。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一地设立国都朝代最多,历时800余年的古代京都。隋开皇六年,隋都从汉长安城迁都大兴城,到唐代,未央区辖境仍为隋、唐两代的禁苑。唐亡后,西安失去京都的地位,未央区境内也随着失去了繁华。但是汉、唐两个朝代是我国历上两个鼎盛时期。汉、唐两代历史文化底蕴积淀很厚。国学大师许悼云说:“西安是中国人民的祠堂”这充分说明了西安的历史文明。现在随着西安市政府的北迁、未央区将成为西安市政治、经济、文化的新中心。所以在未央区城市地名规划地名专名采词方面,如何发掘历史文化是继承与创新原则中继承的关键。因此在未央区城市地名规划中,未央路为中轴线,未央路西以秦汉(西汉)历史文化采集地名专名词语。未央路东是唐代禁苑,唐代在这片土地上修建了几十座楼、堂、亭、殿,未央路东以唐代历史文化采集地名专名词语。

一、规划的背景

未央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也同样拥有丰富的地名文化。它是未央人文资源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变迁发展的缩影与见证。近年来,随着未央经济社会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新生地名大量产生,迫切需要对地名命名作出科学的、前瞻性地规划设计,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标准高效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当前城市建设和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地名规划工作也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我区的城市地名规划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服务理念,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体现传承,在城市地名规划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实践。

二、规划的基本思路

城市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是城市地名规划的依据,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决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作为城市地名管理的部门,必须紧紧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以科学发展的理念抓好城市地名规划的编制。

未央区城市地名规划方案设置是依据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一城多心”的空间布局,围绕先秦文化、大汉文化和盛唐文化三条主线,对一个中心城市,一个经济技术开发,一个生态园区,两个遗址保护区进行路名规划布局,分为十二个地名系列区块,对新建和规划道路提出了预先命名方案,拟命名道路162条。

一是老地名保持稳定。对区域内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老路名,尊重历史、地理、文化传统和群众习惯,尽量保持稳定,一般不作更改,确需调整也应谨慎适度。如:东风路、常青路、朱宏路等。

二是体现未央特色。选取适宜的新建或规划道路,采用未央的自然风光、历史典故、传说、古迹遗址等多样化的系列名称,反映未央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彰显城市特色。

三是体现层次化、系列化。对新建、拟建的主、次干路、支路根据道路规模按规范化、层次化的要求予以命名。从而形成了“大道(街)、路(街)、巷”三个层次。

四是在区域划分上,根据现状和未来发展,以未央路为界,分东西两个大区块。未央路是未央区地名规划的中轴线,未央路西现有秦阿房宫、上天台、汉长安城、建章宫遗址,所以以秦汉(西汉)历史文化遗存采地名专名词语,如文景路、建章路、天台路、阿房路;未央路以东属唐代禁苑,唐代在此修建了几十座楼、堂、亭、殿,并在禁苑东、北两面(东到灞河、北至渭河)建有多个禁苑门,所以以唐历史文化采地名专名词语,如开元路、贞观路、广潭路、望春路。

三、地名规划系列区块

(一)未央湖度假区

本区块位于城市规划浐灞生态区内,东靠灞河,南接东风路,西临西延高速公路,北枕渭河,该区块内有未央湖休闲游乐园、新桃园山庄,属休闲度假风景区。区域内城市规划共有街、路16条。

以未央湖为中心,对湖的周边道路按所处方位拟名:环湖东、环湖南、环湖西、环湖北、环湖北一路、环湖北二路。好找易记,方便使用。

芸辉路:香草名,唐朝曾在此建有“芸辉堂”而得名。

沛泽路:城市规划此处多为绿地。沛泽:词义,有水有草的地方称沛泽。

芳泽路:位于桃源山庄处。芳泽:水、草相连。芳:香气,唐太宗《小池赋》“草异色而同芳”;又有美德之意,“万古流芳”。泽:水也。

未高大道:地处渭河南,西起210国道,东过渭河至高陵县泾渭经开区。东风路均为现路名,不再重新拟名。

(二)草滩文教区

本区块位于浐灞生态区内,东靠灞河,南接绕城高速公路,西与西延高速公路相连,北至现东风路。唐禁苑东墙北门“昭远门”位于现北辰村处。该区块内有西安医学院、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属文教区。

唐苑路:苑:种植树木的地方,多为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园林,故拟名唐苑路。以绕城高速为界,分唐苑北路与唐苑南路。

昭远路:东起灞水西路,西至明光路。因位于唐禁苑东墙北门“昭远门”内一条东西路,故拟名昭远路。据清代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载:“唐禁苑东面二门,近北者昭远门,次南光泰门”,故拟以唐门命名街名。目前西安城区多以唐城门命名街名。

学院路(文博路): 因该路南有西安医学院、西安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路北为院校生活区。又因该区块属文教区,故拟名A 学院路,B 文博路。

(三)太华路东,二环北路北

本区块位于二环北路北、太华路东、唐苑南路西、绕城高速公路南。城市规划共有25条街、路。

御井路、御井西路:位于现井上村处,南起太元路,北至学院南路(文博南路)。井上是唐代高宗专用井,故拟名御井路,御井西路位于井上村西,故拟名御井西路。

白华路:据《唐长安词典》载:“位于苑东光泰门内,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月,泾阳兵变,朱泚据苑中白华殿。次年五月,李晟率军攻入苑城,大败叛军,收复长安”。现有百花村。

汉渠南路、汉渠北路:位于现红旗路北,河止西西村东,(中间隔红旗厂),为西汉漕渠处。

永振路、永兴路、永中路、永华路,意“振兴中华”四字与永字配成系列路名。

含义,振兴中华,国富民强。

“振兴中华”是孙中山于1894年11月和1895年2月,在檀香山和香港建立“兴中会”时,郑重宣布:“本会之说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

杨庄路,因位现杨庄村处,故拟名杨庄路。

(四)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未央路东

本区块位于未央路东,太华路西,南起玄武路,北至三环北路(绕城高速公路)内,城市规划共有街、路28条。

因本区块位于未央路东,以唐历史文化采词的原则,加之原已命名的“开元路”是取唐“开元之治”而得名。

银汉路、银汉西路,因位于唐大明宫北东门,曰银汉门,故拟名银汉路、银汉西路。

凌云路、凌云北路,因位于唐大明宫北西门,曰凌云门,也称凌霄门处,故拟名凌云路、凌云北路。赋予新意壮志凌云。

贞观路、纳贤路、盛世路,因位于开元路东西,开元是取唐开元盛世命名。贞观是取唐贞观之治命名,盛世路是唐开元盛世,纳贤是贞观之治的根本。纳:是指能听取各种意见,唐太宗李世民非常赞同魏征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说法。贤:“治安之本,惟在用人”他选用官员不分出身、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亲疏贵贱。

玄武路、玄武北路:以唐大明宫北中门,曰玄武门得名。玄武北路位于玄武路北的东西路。

河止路东、西、北,河止路、河止二路五条路,因位于现

河止西西村处,已开发居住区。取漕渠西端现河止西西村拟名。

(五)六村堡组团

本区块属六村堡团(工业区),城市规划具有街、路29条,已命名1条,建章路,以西汉建章宫得名。

建章东路位于建章路东故得名。

拟建章一路—建章六路,位于汉建章宫处现建章路西,由东向西排列与建章路成系列。

拟双风路及双凤一路至双凤八路。

采词含义:汉长安城自古又称凤城,是因汉建章宫建有凤阙(汉称凤凰阙),阙楼上置有两个铜凤凰,又高又大,铜凤凰随风向而转动,鸣声随着风力的大小而变化,风力大时,奉命声可达30华里以外,相当于现代的风向标。现该处又有南双凤、北双凤村,故取双凤为该处规划的街路专名。

因该组团属工业区,必须要招商引资,又含有“广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之意,招商者与投资者又同时得利,故又拟“双赢”“双惠”“双胜”专名。

(六)纪阳组团未央境内

本区块属西咸共建区纪阳组团,未央境内,城市规划共有12条街、路。本规划拟12条。

天台路——天台四路,天台西一路—天台西七路,专名含义均取秦阿房宫的山阙门楼遗址,历代人称“上天台”故取天台,作专名。阿房宫北阙门,秦为防进入者携带兵器,在此设有磁石。故也叫磁石门。

篇2:利用档案规划地名

公开日期:2010-05-0

5突出历史文化底蕴,从地名上展现通州特征--日前,通州新城地名规划初步拟定:48条主干道获得“新名”。

5月4日从市规划委通州分局了解到,作为通州新城规划的组成部分--《通州新城地名规划》,现已初步拟定完成,并获市规划委专项审查会原则通过。

规划范围

155平方公里 分为8个组团

地名是城市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体现地域特色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通州城市建成区日益扩大,地名命名工作面临诸多问题,如新建道路无正式地名或随意命名,居住区命名极其混乱,不仅不易形成地名的有序组合,同时也缺乏地域特色,部分有价值的历史地名未能保留下来。因此,通州新城地名体系亟待整理和规范,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通州于2007年启动通州新城地名规划编制工作,以加强地名管理,保护和弘扬通州地名文化,提高通州地名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标准化水平,利于社会经济运行,方便政府管理和群众使用。

在范围上,《通州新城地名规划》与《通州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所确定的通州新城中心区范围一致,面积155平方公里,分为老城区和新规划城区两大部分。

根据通州新城规划的十一个分区,结合通州地名分布特点,把新城规划区地名分为8个组团。其中,六环路以西5个组团,六环路以东3个组团。六环路以西的5个组团为:永顺组团、旧城组团、河东组团、梨园组团、田府组团。这5个组团中,除田府组团为新规划区外,其余4区为城市建成区和正在建设的区域。六环路以东的3个组团为:宋庄、潞城、张家湾皆为新规划区。各组团面积约在10~25平方公里之间。

规划原则

有价值历史地名重点保护

本次地名规划包括两部分内容,即道路和桥梁命名,其中道路名称300余个,桥梁名称50余个,同时提出老城区

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充分挖掘历史地名文化价值,对列入保护名单的地名因地制宜予以使用。

地名命名在原则上,力求突出通州历史文化特征,以展现通州最为独特、与众不同的地名特点,以加深人们对通州的认知,使通州在北京这个历史文化极其深厚的城市中也能够显现出自己的特征。

“作为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一些老地名将加以保护。”规划分局负责人表示,1949年以前形成的地名、少量1949年以来形成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地名、与运河文化有关的历史地名,如“焦王庄、观音庵、石坝、九棵树、萧太后运粮河”等,将作为此次规划的重点保护对象。

规划成果

已有53条道路完成命名

此次规划已命名主干道53条,其中有48条道路是新命名的。如宋庄镇南北向主干道采词以“艺苑精英展华彩,群贤毕至文化兴”为主题,路名有“艺苑路”、“英华路”等;水乡通州历史上以云景著称,因此田府片区东西向主干道采

词以“云”为主,如“云瑞大街”、“红云路”等。

此次桥梁规划本着尊重历史文化和当地现有名称,尽量多体现通州漕运文化原则分流域命名,只对河流桥梁进行命名,不包括高速路、六环路、铁路桥梁和城市立交桥。命名时,尽可能体现通州文化景观特点,结合附近现状地名,如小区名、村落名、道路名等进行命名,历史文化悠久的名称优先考虑。其中,如有体现通州漕运文化的名称,尽量保留使用,例如拦洪闸桥、分洪闸桥、通惠桥等。命新名时,也优先考虑体现通州漕运文化的词汇,如命名了石坝大桥、运河大桥等。

篇3:利用档案规划地名

一、城市规划档案特点与作用

(一) 城市规划档案的特点。一是法律权威性。城市规划档案是规划调查、专题研究等过程的真实写照, 包含了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居民生产生活等各种需要而编制的规划方案。城市规划方案应与我国国情相符, 是依法编制、审批和实施的一种政府行为和社会活动的体现。城市规划项目通过审批以后, 具备较强的法律权威性, 如规划部门批准的用地性质、建筑指标、规划范围等, 是国家对建设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规定的强制性内容, 都不能随意更改。若是要变动, 需要报规划管理部门批准, 不然要承担法律责任。二是客观真实性。在一定时期内, 城市的规模、性质、发展状况以及建筑的层数幢数、配套设施、绿化面积等各种城市功能布局, 都可以通过城市规划档案反映出来, 建筑工程管理可以通过城市规划档案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三是档案涉及范围广, 数量大。城市规划档案可以反映出各阶段的规划任务, 各阶段从现场调查至设计方案、土地利用至空间布局、宏观至微观等, 会形成数量巨大的城市规划档案。尤其是城市规模逐步扩大的今天, 除了编制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外, 还要对每个社区和单元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 让城市发展布局更为合理。一个城市有相当数量的社区和单元, 在完善规划的时候, 城市规划档案数量将与日俱增。

(二) 城市规划档案的作用。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础, 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能够让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更为合理, 是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为将城市发展的方向与规模确定下来, 确保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要确保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合理性。对此要做好城市规划工作, 为城市建设与管理提供指导, 而城市规划档案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城市规划档案是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乡规划法》, 在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材料, 包括文字、图纸、照片、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做好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与利用工作, 有利于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确保城市规划真正落实, 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 让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策略

(一) 城市规划档案的构成。一是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有拟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确定城市的规划和性质、城市用地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编制各项专业规划与近期建设规划, 为城市的科学合理发展提供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主要是将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确定下来, 并让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有可靠依据。二是分区规划。我国各大城市为进一步控制与确定不同地段土地的容量、范围及用途, 对人口分布作出安排, 让各项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更加协调, 以总体规划为基础, 将城市分区规划编制出来, 从而更好地与详细规划进行衔接。三是修建性详细规划。对正在建设的地区, 应将建设性详细规划编制出来, 为各项建筑与工程设施的需要提供指导。四是其他专业档案, 主要有地下管线、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市政设施、港口民航、市内交通等有较高保存价值的专业性文件材料。

(二) 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资料, 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历史联系。在进行分区规划的时候, 必须以总体规划为基础, 而要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 需要由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提供依据, 且是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础。所以, 为做好各阶段的城市规划, 需要加强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工作, 收集工作必须系统、完整地进行, 才能提升档案的利用率, 城市规划档案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在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工作中, 主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应做好区域规划内形成的材料的日常积累。二是认真整理、分类各种有较高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 这是城市规划档案中作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为确保该项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需要在思想上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认真细致开展工作, 必须充分意识到每个项目的数据、记录和图纸等原始材料, 在今后都将成为重要的依据。档案人员要熟悉规划的项目和区域, 必须深入了解, 这样才能让形成的城市规划档案更具价值, 并能将应有作用发挥出来。

三、城市规划档案的利用策略

(一) 优化服务机制, 提升服务意识。一是主动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扩展城市规划档案的服务工作。通常而言, 在城市规划档案利用过程中,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争取和城市发展需求保持一致, 档案管理部门要主动创新方法, 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此外还要不断优化服务方式, 增强服务意识, 在开展城市规划档案利用工作时, 应加强对方法和途径的创新, 促使城市规划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要积极转变思想, 摒弃以往落后的观念和做法, 让城市规划职能单位由管理型政府朝着服务型政府转变, 并采用各种有效措施, 提升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档案人员要变被动为主动, 让城市规划档案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应简化相关手续, 提升服务质量, 为城市规划档案利用者提供方便, 满足他们对档案的需求。

(二) 档案的借阅以及复制。对于城市规划档案的借阅而言, 通常把借阅人群分为两个部分, 分别为内部借阅和外部借阅, 其中内部借阅通常为本单位部门的人员服务, 单位内部档案使用者仅仅需要符合借阅规定, 在完成登记后就可以在阅览室中查看城市规划档案, 并复制和摘录所需的档案内容, 城市规划档案利用完毕后, 应及时归位, 不能带离阅览室。外部阅读通常是满足其他单位部门的使用需求, 带有较强的交流性质。外部单位人员要想借阅城市规划档案, 必须得到领导的批准, 也不能将档案带走, 只能在阅览室查看。对于档案的复印而言, 主要有对内复印服务和对外复印服务两种形式, 其中对内复印服务的使用者以一线设计人员为主, 供其查考使用。而对外复印服务一般服务于下面的单位:为兄弟单位部门提供参考和科研成果推广、服务于甲方等。但是不管是城市规划档案的对内复印服务还是对外复印服务, 都有利于加强科技技术的交流, 确保城市规划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得到发挥。此外, 因为档案复制品一般用于凭证证明, 在提供这项服务的过程中, 需要确保出示证明的真实、有效和准确, 避免发生错误, 且需要将有效的公章加盖在档案复制品上。

(三) 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档案的利用工作上, 应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尽快建立即时查询规划档案利用服务, 让城市规划档案得到更加充分和有效的利用。近几年, 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得到普及与应用, 在城市规划档案的利用工作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层次, 增强服务效果。对此, 城市规划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应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重视打造快速服务平台, 转变信息服务理念,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建立网络查询服务, 以此扩大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同时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能够实现档案信息系统集成、有序分类、方便查询、开发应用, 及档案的鉴定分类、编目、排序、检索、归档保存等, 能够提升城市规划档案管理效率。城市规划档案可以通过计算机储存, 便于使用者快速查找和阅读, 能够节约时间, 并减少财力、物力和人力, 提升工作效率, 并让城市规划档案真正面向社会、面向群众, 这样城市规划档案信息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档案信息服务才更加社会化和全面性。不过应引起注意的是, 对于城市规划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还是要基于原生态档案信息进行。最后, 还要建立规划电子档案, 群众或单位通过网上申请, 可以远程查阅档案, 提升城市规划档案的利用率。

(四) 处理好档案保密与利用关系。档案的利用与保密除了有相互联系的关系以外, 还具备辩证统一的特性。因此为妥善处理好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公开和信息保密之间的关系, 应以城市规划档案保密工作要求为主, 最大限度扩大档案信息服务范围, 这样有利于提升城市规划档案的利用率。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应主动转变管理理念, 不仅要抓好档案的保密工作, 还应以此为基础转变自身工作职能, 真正体现出城市规划档案服务具备的领导决策价值。此外, 城市规划档案保密通常为相对保密, 即档案一般会在规定的范围、时间和地方等要求保密, 因此在城市规划档案允许的范围内, 充分发挥出档案的利用价值, 将城市规划档案保密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危害, 避免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带来影响。

(五)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为提升城市规划档案的利用率, 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高、专业技能要强, 在日常工作中能主动积累工作经验, 从而让自身业务知识变得更加扎实。此外, 要确保各阶段业务工作有序开展, 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进一步拓宽城市规划档案利用的途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落实相应的立卷归档制度和规定, 并了解各个归档的范围, 能够及时收集和整理立卷。最后档案管理人员还应熟悉馆藏, 了解城市规划档案基本状况, 这样能够将档案资料及时提供给档案使用者。管理部门应结合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制定档案利用的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 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 增加资金投入, 吸引和培养更多专业档案管理人才, 充实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队伍, 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只有这样, 城市规划档案的利用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 在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深入推进过程中, 城市规划档案范围更广、内容更多、要求更高。档案管理人员应从这些变化特点出发, 主动探索城市规划档案利用与服务规律, 不断拓展城市规划档案利用与服务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此外档案管理人员还要创新工作方法, 扩大信息资源, 提升信息利用质量, 让城市规划档案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并面向社会开展城市规划档案的利用与服务工作, 提升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和利用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肖长英.浅析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和利用[J].黑龙江史志, 2015 (08) :59.

[2]陈宏霞.城市规划档案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6 (02) :213-214.

[3]陈宏霞.规划档案信息化与数字化研究综述[J].办公自动化, 2016 (02) :53-55.

[4]刘付英.如何创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J].城建档案, 2016 (07) :50-51.

篇4:利用档案规划地名

地域不大的罗田有那么多奇特的地名和丰富妙趣的传说,是六十万罗田儿女千秋万代享有的巨大财富,是平原、草原、旷野、荒漠之地的人们羡慕不已的宝库。我们要进一步探究它的潜在意义,采取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举措。

一.罗田地名丰富多彩,取名技巧纷呈

罗田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以山为主,境内有山峰91座,丘陵次之,间有小面积的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原。罗田地名用词细腻确切,形象逼真。写山的地名,分别用了“岗、岩、崖、垴、坳、岭、冲、沟、谷、关、寨……”;与水有关的地名用了“河、泉、井、湖、桥”;同样是庙宇,又有“庙、寺、庵、观”之分。

从《罗田地名传说》第一辑的111篇文章中就可看出罗田地名很多,罗田的先人们凭着智慧聪明巧妙地给它们冠以异彩纷呈的名称。略加品味,便深感妙趣横生。

以山的形状为名,如“薄刀峰、覆船山、鹰嘴石、卜钟地、笔架山,猪拱垴、鸡笼山……”。

以林木命名的,如“麻栎坪、松子关、大竹园、槐树坳、枫树垸、白果树垸、栗林咀……”。

以屋宇为名的,如“古楼冲、凉亭、卢氏祠、古庙河、文昌阁、僧塔寺……”。

以显著的事迹为名,如“进士河、秀才垸、八秀垸……”。

以地质现象为名,如“汤河、温泉……”。

以历史事件为名,如“百女坟,将军寨……”。

以神、佛、仙的名字为名,如“观音山、七仙坳、嫦娥峡……”。

以聚居地人口多的“姓”取名,如“王家垸、姚家咀、江家冲、邓家山、方家大垸,何家大垸……”。

以古国的国名谐音为名,“九资河”源于“鸠鹚国”。

以十二生肖命名的,如“马面冲、牛皮地、古羊山、鸡鸣尖、狗(犬)耳尖,虎形垸、猴家山、猪林咀”。

以石头为名,如“石缸山、白马石、碾氏河、葫芦石……”。

以传奇故事命名的,如“骆驼卸宝、眠牛地、飞来山、落令河,洗儿岭、脱甲岭……”。

以数字开头命名的,如“一线天、二郎庙、三省垴、四屋垸、五广祠、六家坳、七库冲、八迪河、九道箍、十里铺”。

千里大别山,美景在罗田。罗田地形地貌实物千姿百态,地名神奇多变,更有那数不尽的传说故事,罗田人民为之喝采,为之自豪。

二.罗田地名传说的潜在意义

(一)从罗田地名传说中,我们看到了全县各地山川自然景观的神奇秀美。不论走到哪里,山光水色都令人心旷神怡。如果在画家的笔下一定能绘成许多幅风景画,罗田就是一间辽阔的画展厅。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只是人生向往的虚构,可爱的罗田却是六十万人民真实生活的世内桃源。罗田的后辈儿女将永远享用这美色大餐。这对于发展罗田旅游事业极为有利。

(二)罗田地名传说汇聚了许多有深意的动人故事,反映了罗田悠久的历史,涌现了许多优秀人物。有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父子,有农民起义领袖徐寿辉,有医圣万密斋,政治家李贽,抗金英雄王鼎,割肝救母的孝子刘贤鼎,积德修桥的华奶奶,爱民如子的县令余二甫……他们的事迹感动人心,教化人怎样做人,怎样处事。

(三)罗田地名传说是一座知识宝库。古代近代,天庭人间,神佛仙道,气象地质,景物人情,农耕狩猎,文法武功、公案律法、忠臣孝子、节气风俗、医药保健,奸佞小人……贯穿在传说之中。传说的主题鲜明,涉及面广。如除暴安良,扶正压邪,扶贫济困,行善积德,大义灭亲、勤劳节俭、忠于职守、忠贞爱情、公平办事、彰显孝烈,抵抗外侮等。

(四)《罗田地名传说》的许多文章在固有的传说基础上经各位编写人员的推敲整理润色,可读性强,写作特色明显。写人的记述多种多样的人生历程,写景状物含形声色味,抒情的有喜怒哀愁怨,还穿插有民歌民谣民谚俗语。

编印《罗田地名传说》,使罗田丰富的人文遗产得到挖掘和整理。2014年初夏,我在下乡采录地名传说过程中深深感到,不少地名传说已濒临失传的边缘。有的传说只有个别八十岁以上有点文化素养的老人知道,有的传说需要几个老人拼盘回忆,六十岁以下的许多人不知道本地有哪些地名传说。《罗田地名传说》的采集编印过程就是一项及时抢救的过程。把许多口头传说的故事内容用文字记述下来,加以整理,变为一篇篇文章,不仅内容更完整,语言更流畅,趣味性更强,而且便于大众阅读,方便收藏保存,保障长期可用,可以代代相传。

亘古以来静卧大地沉默不语的自然景致以及人间建造物,与其相应的传说故事融为一体,就会变静为动,活跃起来,引人入胜,激发情感,受到教育。

三.罗田地名传说的开发利用

为了挖掘整理地名传说这项极有长远历史意义的工作更深入一步,发挥地名传说的作用,为罗田的多项发展服务,笔者认为还应做好几件事。

(1)继续搜集整理地名传说,尽力做到有传说的地名一个不漏,编好第二辑。特别在采录过程中要及时利用有群众的场合宣讲这项工作的意义,引发当地人的重视。

(2)文化、旅游、国土、环保部门联合绘制《罗田县典型地名传说地图》,在城乡张贴,并进入档案保存。对典型地名立石碑,如同林业部门给全县古树挂牌那样。我最近回进士河,“进士河漂流”、“进士垸”、“金狮垴、白象山”等地都立起了大理石石牌。有的商店已用地名作店名。

(3)在人民广场办一次图片文字结合的展览,介绍有典型传说内容的山、水、洞、庙、村垸。

(4)中小学生可以结合课外写作活动或团队活动到实地游览,由当地人或老师讲传说故事,写日记、作文、谈感想,引导后辈代代相传。

(5)将《罗田地名传说》寄给祖籍罗田而在外地工作或侨居的各业人士,引起他们的关注,唤起思乡之情,回乡旅游、投资。

(6)城乡建房、采矿办场,修桥铺路,注重合理规划,保护自然环境,对历史遗址、遗物、富有神奇传说的地形地貌、实物予以保护,不拆不毁,保持原貌。

罗田县委书记肖燕梅荣获第八届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先进工作者,就是我们做好这项工作的表率。

篇5: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档案(以下简称“地名普查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地名普查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名普查档案是指各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地名普查办”)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以下简称“地名普查”)业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及实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记录。

第三条

地名普查档案工作由国务院地名普查办统一领导。各级地名普查办分级管理,同时接受上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 各级地名普查办应当根据国家档案法规和本办法要求,建立健全地名普查档案工作制度,认真履行档案工作职责,对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普查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应当指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收集、整理与归档,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者拒绝归档。

第五条 各级地名普查档案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地名普查经费预算,统筹解决。

第六条 地名普查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一)业务类(类别代码:2DPY)。1.地名登记表;2.同一地名的地名标志登记表;3.同一地名的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申报表;4.地名标准化处理表;5.搜集的地名相关史料、考证材料、实地调查的记录;6.其他相关材料。

(二)成果类(类别代码:2DPC)。1.地名目录(子类别代码:2DPCA);2.地名成果表(子类别代码:2DPCB);3.地名标准化处理统计表(子类别代码:2DPCC);4.地名普查成果图(子类别代码:2DPCD);5.地名标志登记表(子类别代码:2DPCE);6.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申报表(子类别代码:2DPCF);7.本级国家区划地名数据库数据(子类别代码:2DPCG)。

(三)其他类(类别代码:2DPQ)。1.地名调查目录(子类别代码:2DPQA);2.地名普查工作图(子类别代码:2DPQB);3.其他材料(子类别代码:2DPQC)。

第七条 国家和省级地名普查办应当在地名普查工作结束后6个月内,地级和县级地名普查办应当在地名普查工作结束后3个月内,完成归档工作。

第八条 地名普查文件材料归档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归档的文件材料原则上应当为原件,如以复制件归档必须备注;

(二)归档的纸质文件材料应当做到字迹工整、图样清晰,签字手续完备,盖章、日期等标识完整,书写和装订材料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

(三)归档的电子文件材料应当符合《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的要求。

第九条 地名普查文件材料按照下列要求,以县(县级市、市辖区)为单位进行整理:

(一)业务类文件材料以地名为单位进行组卷,卷内文件材料按照第六条第一款顺序排列。各卷档案编号由类别代码—地名代码—卷号组成(卷号从1开始编制,以下相同,如:2DPY—***00011—1)。

(二)成果类文件材料。

1.地名目录、地名成果表、地名标准化处理统计表、地名标志登记表和地名用字读音审定申报表分别组卷,卷内文件材料按地名代码顺序排列。各卷档案编号由子类别代码—县(县级市、市辖区)行政区划代码—卷号组成(如:2DPCA—110101—1)。

2.地名普查成果图单独组卷,按照图幅接合表在前,各单幅成果图在后顺序排列。各卷档案编号由子类别代码—县(县级市、市辖区)行政区划代码—卷号组成(如:2DPCD—110101—1)。

3.本级国家区划地名数据库数据应当以只读光盘形式单独保管,并进行备份。存储电子数据的载体或装具上应贴有标签,标签上应注明光盘包含的内容和档案编号。档案编号由子类别代码—县(县级市、市辖区)行政区划代码—盘号组成(盘号从1开始编制,如:2DPCG—110101—1)。

(三)其他类文件材料。

1.地名调查目录、其他材料分别组卷,地名调查目录卷内文件材料按地名代码顺序排列,其他材料可以按问题进行组卷。档案编号由子类别代码—县(县级市、市辖区)行政区划代码—卷号组成(如:2DPQA—110101—1)。

2.地名普查工作图单独组卷,按照图幅接合表在前,各单幅工作图在后顺序排列。各卷档案编号由子类别代码—县(县级市、市辖区)行政区划代码—卷号组成(如:2DPQB—110101—1)。

(四)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式样及填写要求见附件1,放置在卷内文件前,地名普查成果图、工作图卷内目录用图幅接合表代替)和卷内备考表(式样及填写要求见附件2,放置在卷内文件后),填写案卷封面(式样及填写要求见附件3,放置在卷内文件目录前),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对案卷进行装订。

(五)将案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和编号(以光盘为载体的档案单独编号)、编制案卷目录(案卷目录及其封面、备考表式样和填写要求见附件4),装入档案盒或档案袋(档案盒正面/档案袋封面、档案盒脊式样及填写要求见附件5)保存。

第十条 地名普查档案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工作要求和地名普查有关保密规定确定密级,并在案卷封面或者装具上作出明显标识。

第十一条 地名普查档案保管期限为永久。

第十二条 地名普查档案应当有专门的存放地点,并配备相应的保管设施设备,做好防盗、防火、防虫、防鼠、防潮、防尘、防光、防高温等保护工作,做好档案的温湿度管理,确保档案安全。

第十三条 各级地名普查档案保管部门应当制定地名普查档案利用制度,包括利用范围、利用方式、利用审批程序等。涉密地名普查档案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加强管理。其中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家庭隐私的,未经普查对象同意,不得对外泄露。

第十四条 地名普查档案检查验收工作按照“以省为主、自下而上、逐级检查”的原则进行,重点检查地名普查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 国务院地名普查办应当加强对省级地名普查办检查验收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省级地名普查办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地名普查档案检查验收标准并组织检查验收工作。第十六条 检查验收工作包括县级地名普查办自查、地级地名普查办核查和省级地名普查办验收。检查验收工作应当吸收同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档案工作机构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参加。

第十七条 各级地名普查办应当在本级普查机构撤销前向同级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档案工作机构移交地名普查档案。

第十八条 地名普查档案在地名行政主管部门档案工作机构保存一定年限后,应当按规定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十九条 档案移交时,双方应当对移交档案进行认真检查并办理移交手续。

第二十条 凡违反本办法造成地名普查档案丢失、损坏或泄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民政部、国家档案局负责解释。

篇6:利用档案规划地名

一、受理地点

宝山区淞滨路1号宝山区行政服务中心四楼

二、联系电话(021)56844384

三、办理依据

《上海市地名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

四、审批条件

市政交通设施、自然地理实体、公共绿地、公共广场等名称命名由建设单位向区、县地名办申报。区、县地名办审核后报市地名办审批。

五、申请材料

1、以政府名义提出的申请报告(写明所在位置、起讫、长度、宽度、拟申报名称、名称由来与含义、注销的地名等);

2、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复及附图(各2份);

3、建设工程立项或建设项目批准文件(2份);

4、地形图(加盖红线审核章后的纸质和电子版各2份),拼接好并用红笔标出起讫;

5、名称规划的专家评审意见;

6、申请表一式2份。必须用黑色水笔填写,不得复印,并加盖镇政府公章;

7、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六、审批期限

办理期限:20个工作日

七、办理程序

提出申请→受理收件→审查办理→审批决定

篇7:利用档案规划地名

一、空间查询的概念及查询方式

空间查询属于空间数据库的范畴, 一般定义为从空间数据库中找出所有满足属性约束条件和空间约束条件的地理对象。在地理信息系统中, 空间查询指对空间对象进行查询和度量。空间查询不改变空间数据库的数据, 不产生新的空间实体和数据, 只通过属性查询和图形查询来回答用户的问题。

空间查询有两种查询方式:属性查询和图形查询, 同时也可以实现双向查询, 即“属性查图形”和“图形查属性”。

属性查询是根据一定的属性条件来查询满足条件的空间实体的位置, 是基于实体的属性信息进行查询, 与一般的数据库查询相同, 只不过最后查询的结果需要与图形关联。属性查图形, 主要是用SQL语句来进行简单和复杂的条件查询。如在北京市总体规划图上查找北京西站地区历年所规划项目, 将符合条件的规划项目属性与图形关联, 然后在规划图上显示给用户。

图形查询是另一种常用的空间数据查询, 是根据图形的空间位置来查询有关属性信息或者实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用户只需利用光标, 用点选、线选、框选等方式选中感兴趣的地域, 就可以得到查询对象的属性以及其他所需要的信息。图形查属性, 可以通过点、矩形、圆和多边形等图形来查询所选空间对象的属性等其他内容。查询的结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显示给用户, 如高亮度显示, 属性列表和统计图表等方式。

二、城市规划档案的特性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城市规划设计技术手段得到了改善和进步, 从最初的人工绘制图纸到信息化初级阶段运用的Auto CAD技术到目前大量基于GIS技术的智能化手段。城市规划设计方法的改变带来了城市规划档案的更新和改变, 城市规划档案从内容、形式及其利用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城市规划中CAD系统、GIS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城市规划档案的影响。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 系统是应用于机械工程、电子、建筑和化工诸多领域进行制图设计的图形处理软件。目前, 在城市规划设计工作领域中已普遍采用CAD技术进行规划设计工作。CAD技术的应用, 改写了过去完全依靠人工野外测量、数据采集, 图形绘制的历史, 提高了信息采集、整理和再加工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大大提高了规划设计的效率。

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是以地理空间定位为基础, 结合各种文字、数字等属性进行集成处理与统计分析的通用技术, 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手段。GIS是城乡规划日常工作的工具, 它既是数据库, 又是工具箱, 具有数据更新快捷、空间范围实时直观等特性。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广泛应用, 既实现了城市规划的直观和理性, 又提高了规划的公众参与性, 是城市规划信息时效性的保证。

城市规划编制和设计过程中新技术的使用, 实现了数据的数字化, 数据的获取也变得更加容易, 为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城市规划档案随着新技术的应用也发生了变化。首先, 规划档案的内容发生了变化。CAD技术代替了人工绘制的纸质规划图纸, 大量的CAD格式图纸和现状照片得到了保存, 档案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其次, 档案的利用也有了新的要求。随着新技术的进步, 档案的利用方式不再局限于纸质档案的查询, 而对档案的数字化查阅、远程查阅等提出了要求。第三, 规划档案的空间特性显现出来。城市规划主要解决城市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空间中的合理分布, 因而着重对于城市空间的描述和表达。GIS技术的应用使城市规划档案的空间特性显现出来。第四, 新技术的应用, 对档案信息的挖掘提出了要求。在规划编制设计过程中, 规划师对规划档案的利用要求不仅是案卷目录信息, 而希望提供相关数据的统计及利用。

2.城市规划档案数据的特点。城市规划是以地理空间信息作为其设计与管理的基础, 城市规划档案多以CAD格式、图片或文字表格形式存取和组织, 它作为一种专业技术档案具有以下特点。

(1) 内容丰富。城市规划档案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专项规划及基础设施规划等。其内容十分丰富, 包括城市基础地形图、市政综合管线图、各项规划编制成果 (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各类报批方案 (包括总平面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方案、市政设计方案、施工图等) 。

(2) 图形数据多。城市规划档案中涉及大量的空间图形数据, 有各种比例尺的基础地形图、用地红线图、选址红线图、影像图、现状图、土地规划图等等。另外, 还有各种空间定位控制数据、各种航空与遥感影像数据、地名数据等。

(3) 有空间特性。城市规划需要全面、综合地安排城市空间, 合理利用土地, 是一个与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的信息获取、管理与服务的技术体系, 与空间地域、空间组织、空间范围等密切相关。城市规划档案作为城市规划编制的保存记录, 也保留了城市规划的空间特征, 档案信息以空间方式表达和利用。

三、空间查询模式的利用

为提高城市规划档案的查询利用效率, 针对城市规划档案数据的特点, 引入空间查询模式。

首先, 空间查询系统的构建是实现查询的前提, 它是基于遥感影像地图和GIS数据为基础而开发的工具。对档案管理人员而言, 系统的构建更多地依赖于信息开发人员。

其次, 档案数据的处理是实现查询的基础。空间查询作为一种空间位置查询方式, 相关空间信息是数据基础, 即任一卷城市规划档案都要有一个项目空间信息的描述, 系统将据此描述进行检索和查询。对于dwg格式的档案, 空间信息登记的方式相对比较简单。依据位置示意图, 在CAD系统中新建图层及项目界, 执行pl命令, 通过多段线的方式绘出对应档案的项目界限, 然后进行档案号、档案案卷名称等相关信息的登记, 入库, 完成该档案的空间信息登记。对于无dwg格式的档案, 可以参照位置示意图, 在谷歌地球上找到对应区域, 绘制项目边界得到KMZ文件, 经过格式转换和坐标转换后登记档案号、档案案卷名称等相关信息, 通过Arc Catalog入库完成空间信息的登记。

第三, 制度的完善是实现空间查询的保障。空间查询的实现, 还要完善相关的《电子档案的归档要求》、《档案的借阅利用制度》等制度。在电子档案的归档要求中, 为完成对档案项目边界的划定, 需要强调档案的数据与元数据规范, 强调数据的归档格式和要求, 明确元数据文件中关于项目边界图层的具体要求等。在档案的借阅制度中, 要完善空间查询的相关要求等内容。

空间查询模式可以根据查询要求在空间地图上迅速定位, 在规划档案以街区、地块等空间方式命名时更快速地检索到, 可以查询同一位置不同命名方式的所有档案, 可以有效地提高档案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在城市规划档案的查询利用中, 空间查询与关键词检索相互补充、各取所长, 更好地提高规划档案的利用率, 促进规划编制研究数据、信息资源间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上一篇:徐永忠龙家小学考察报告下一篇:英语四级翻译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