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两镇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三年发展规划

2024-04-15

下两镇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三年发展规划(通用8篇)

篇1:下两镇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三年发展规划

南江县下两镇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发展规划、实施细节

指导思想:

以市、县教育现代化建设规划为指导,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依据,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体参与”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注重效益,分层推进,逐步到位的方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二期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它信息化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速我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一、现状分析

1、学校简介

下两镇小学占地面积约为75亩,建筑面积为2.08万平方米,投资逾5000万元。建筑楼群由明德楼、综合楼、教学办公楼、专用教室楼、师生餐厅、体育馆等组成。新九亭中学是沪上第一所参照04年新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建设标准”而设计建造的学校。九亭中学现有教学班25个,学生1000余名,教职员工95名。学校近年来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市文明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市绿化合格单位、区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区教科研先进集体、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

2、硬件设备分析

(1)、网络(包括终端)设备:学校建有中心交换机房,内有CISCO路由器一台,核心三层交换机一台、服务器、UPS、程控电话交换机一台;其它楼层交换机房四间(光钎到每幢楼);教师办公室电脑40余台,行政、教务、后勤办公电脑共20余台;学生机房2间(共有电脑100台)、电子阅览室(50台)。

(2)、广播设备:现有中心机房一间,内有完备的现代化音、视频广播系统。实现自动电脑铃声控制、远程广播功能,现设有三个远程控制点(教导处、大队部、副校长室);有线电视和视频广播教学系统;教师在教室可以实现远程双向控制。

(3)、多媒体教学设备:现有专用多媒体教室两间,预初年级多媒体教室六间。预计明年下半年所有班级都能安装多媒体设备。

(4)、其它设备:校内程控电话网络、安全监控系统。

3、软件环境分析

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过程中,软件是关键的部分。针对学校所需的教育教学软件,目前正在积极的建设当中。现在,学校内部总体上还是软件偏少,有效信息资源太少。

4、应用情况分析

到目前为至,我校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还停留在文字处理和PPT文稿的制作阶段,课件制作也还只是简单的知识呈现。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是学习和掌握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二是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将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如何恰当的、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尤其是课堂教学中。

二、应用目标

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领域应用的最终目标,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技术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师更好地教。信息技术深入学校必将使我们的教育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针对我校目前的现状分析,教育信息化可分为两个阶段逐步推进。第一阶段:是在传统教育教学的同时,建立校园信息化网络体系,探索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切入点,实践其作用和方法,包括怎样更好的将现代教育信息融合到当前的课堂教学中;第二阶段:是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改革当前教学的方法,变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工具,让信息技术充分的挥其强大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乃至整个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奠定物质基

础。为此,我们提出如下目标:

1、一个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体系;

2、一个逐步完整的、高质量的学习资源配套体系;

3、一支具有较高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4、一支完备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

5、一个能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的平台;

6、一个能紧密联系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快速主干通道。

三、具体操作

初步实施阶段(2005年9月-2006年6月)

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能是依据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特色和发展需求,按照学校的办学思路,设计、指导、实施与实践教育信息化过程。

组长:季银平副组长:陶伟红、陆伟平

组员:高叶、殷壮求、项振卫、李铭、杨勇、葛加玉、夏惠琴、王俊学、沈晓育、孙启航、管玉叶、张华妃

1、建立和完善教育技术管理机构,加强信息化实施队伍;

没有一支专业的信息化工作队伍、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学校要加强信息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懂得应用与实施、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创新精神的信息化应用队伍。具体由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信息科技教研组实施。

2、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工作评估、激励机制,出台相应配套制度;

学校将制定信息化评估方案和具体考核指标,结合区信息部的考核与评估验收,由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实施评估工作。学校在考核方面,对学校信息化应用有突出贡献的教研组和个人要给予倾斜与奖励,促进各组室、教师的工作热情。

3、系统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不是个人行为,只有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才能把技术应用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学校将出台具体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具体由信息科技教研组负责制定与实施。

5、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的功能,构建高效网络系统与服务系统;

提供文件、资料、各种数据的网络传输功能,实现学校各方面信息的高度共享、为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提供网络支持,提高学校各方面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具体由信息科技教研组实施。

6、建成教师的电子备课系统和视频教学VOD点播系统;

具体由各学科教研组提供资源并实施应用,信息科技教研组提供技术支持。

7、初步建设学校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库;

资源是信息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难点,必须把它摆在突出位置。主要面向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外自学与辅导,学校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适合学校使用的教育教学资源。由各教研组负责资源的收集、制作并积极实施应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方案,8、建立并完善电子图书馆

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上。因此,学校要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具体由信息科技教研组制定具体方案并实施。

9、完善学校门户网站建设、聚合信息资源,形成综合发布平台,使其成为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家校互动平台。

具体由信息化领导小组规划、信息科技教研组负责实施。

实施发展阶段(2006年7月-2008年9月)

1、开展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比赛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制作大赛;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形成制度。加强对教师掌握与应用教育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能力的评比、考核。具体由学校教导处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全体教师参与。

2、全面建成学校的学科资源库,在资源建设上以引进、购买、自制等渠道,充实内容,重点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的建设,为教师实现网上电子备课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条件。学校成立学科研究小组,定期为资源库提供教学设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计算机教学素材等。具体由学校教导处和信息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计划,各教研组的学科研究小组实施。

3、加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以学生信息科技教育为抓手,信息科技课程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具备收集、鉴别、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具体由信息科技教研组负责实施。

4、组织实施学生信息科技学科竞赛、学校每学期举行“信息技术作品制作竞赛”、指导和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讨论并形成制度,鼓励和开展研究性课程学习。组织和加强学生的网络思想道德建设。具体由学校教导处和政教处负责组织实施,信息科技教研组提供技术支持。

5、组建学校各学科网站、班级网页、教师和学生个人特色网页、心理辅导站等主题特色网站。具体由各组室负责人、各班主任制定具体计划并实施。

6、开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的效率探索”课题研究。通过教育科研促进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具体由学校科研室负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组织实施。

7、建立起联接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平台,搭建综合性的教育教学平台,全面推动和促进我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从而最终实现数字化学习。

8、建立拓展型课程学习的平台,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空间。

通过以上具体的措施,构建一支能熟练运用教育信息资源为学科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的信息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营造一个能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氛围,逐步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师师、生生、家校互动方式的变革,逐步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形成一个具有信息化应用特色的先进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松江区九亭中学2005、9

文章作者:

文章出处: 九亭中学

文章浏览次数:

相关文章:

• 华实高级中学教师发展规划

• 自主发展 走向成功

• 构建责任教育体系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 松江区实验小学2004—2006年学校发展规划

篇2:下两镇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三年发展规划

为了管好用好公共设施,使公共设施发挥应有的效益,有利于村民的生产生活,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一、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村民要爱护村内的供电、供水、通信、有线电视、宣传牌、公开栏、环境卫生、花草树木、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以及道路、公共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或基础设施。主动制止和揭发破坏公共设施的人和事。

二、及时查处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公共设施经损坏,要及时调查核实负责人,责令其修建恢复原状,并处以所损坏设施价值2倍以上的罚款,同时向全村村民通告。情节恶劣,损坏严重,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三、村民不得将公共设施占为己有,要互谅互让,资源共享。

四、村民要教育年幼子女不在公共设施上乱涂乱画,违者要负责清理干净,并每次处以罚款20元。

五、要保持道路畅通,不得在道路上打场晒东西或堆放杂物,影响人、车通行,违者每次处罚款100元。

六、实施基建的农户,不得占道堆放砂石、砖块、水泥等,建筑材料堆放及建筑施工不得影响车辆和人的通行。同时,基建完工后要及时搞好场地的清理平整,恢复原状,违者每次罚款200元。

七、垃圾投入到设置的垃圾筒、箱或指定的地点,不得损坏公共卫生设施,违者除修复还原或新置外,处以所损坏设施价值2倍以上罚款。

八、落实公共设施管理责任。村“两委”明确宋渊负责公共设施管理工作,各村民小组长是本组辖共内公共设施管理责任人。村支部、村委会在村内公开聘用公共设施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责任和任务,落实奖惩措施和管护经费,确保公共设施管好用,发挥效益。

瓦坪村彭家湾小区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建设文明、和谐的“四好”新村,保持新居内环境卫生整洁、干净、舒适、创优生产生活环境,明确责任,规范行为,经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特制定本制度。

一、责任和义务

(一)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责任和义务

1、彭家湾小区环境卫生工作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统一组织领导,监督管理。

2、负责搞好环境卫生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和配置。

3、每年明确一名村级班子成员具体分管小区环境卫生工作(2017年由宋渊负责)。

4、划分小区内环境卫生责任区,明确各住户责任区的责任。

5、村成立彭家湾小区公益事业物业管理监督小组,加强对全村环境卫生工作及环卫人员的清扫、保洁工作的监督管理。

6、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逢年过节,村“两委”牵头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开展小区卫生大扫除活动。

7、组织检查评比。定期对小区住户家庭环境卫生情况进行评级和考核。

(二)村民的责任和义务

1、搞好和保持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2、养成的卫生习惯。在公共场所禁止下列影响环境卫生的行为: ——不随地吐痰、便溺;

——不乱丢瓜果皮核、烟头、纸屑、口香糖、一次性碗筷、塑料袋、包装物等废弃物;

——不乱倒垃圾、乱泼污水、焚烧树叶、杂草及杂物。——其他影响村容环境卫生的行为。

3、按规划要求搞好住房及附属建筑物的新建或改造,使其达到环境卫生标准。

4、小区住户要自觉搞好门前“四包”,即包垃圾清扫、杂物清除、绿化达标和秩序良好。

(三)环卫人员的责任和义务

1、加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使用管理。

2、卫生责任区的垃圾清扫、清收、运送一天一次,确保清洁干净。

3、加强责任区内卫生巡查,及时制止违反保持环境卫生的行为,说服教育违者及时纠正整改。

4、配合搞好农户家庭卫生评级工作。

二、卫生规范

(一)全村干部群众要增强文明卫生健康意识,倡导普及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搞好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任何人不得在村内道路及公共场所乱扔垃圾或废弃物,乱设路障,占道经营。因基建形成的垃圾自学及时清运干净,不得影响车、人通行和环境卫生。

(三)居户房前屋后要按要求新建或改造排水沟,并搞好及时清理,保持水沟清洁通畅。

(四)生活垃圾袋装化投放到村组内设置的垃圾筒、箱或垃圾堆放点,以利于垃圾统一清收、运送、集中处理。

(五)不在住房主建筑以外新建厕所、厨房,不得在住房前面新建猪圈、鸡舍,在屋后建要符合规划要求,做到人畜分离,整齐、卫生、美观。以组为单位集中建设或改造牛棚。

(六)村内道路两侧和公共活动场所不得堆放畜禽粪肥和土杂肥,以组为单位设点集中堆放,不得在村内道路两侧绿化带和公共场所种植瓜果蔬菜等作物,影响交通和整洁卫生。

三、奖惩规定

(一)对乱扔垃圾、乱放路障的首先进行说服教育劝导,要求及时整改,拒不整改的,在村公开栏进行通报曝光,并由村组安排人员进行清理,所需费用由违反者双倍承担。

(二)在村内道路两侧和公共场所违反规定乱堆乱放、乱摆乱设、乱栽乱种,影响交通、村容和环境卫生的,首先要求限期自行清理,拒不执行的,在村公开栏曝光通报批评,由村组安排人员清理,所需费用由违反者双倍承担。

(三)加强对环卫人员的检查监督,实行不定期的抽查,发现没有达到工作要求的,扣除工资20元。全年进行总评,由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进行评议,实行100分制打分,未达到80分以上的,工资报酬只发60%以下。破格的,除工资报酬或减半发放外,取消其环卫人员资格。

(四)村内所属组有违反卫生规范的,所在组组长未及时督促整改落实到位,处理到位的,每次对组长罚款30元,在年终发放工资时扣除。

(五)每年开展一次文明卫生组和文明卫生户及先进环卫人员评选活动,被评为文明卫生户的奖100元,评为文明卫生组的奖励组长200元,评为先进环卫人员的奖100元。

(六)本村村庄环境整洁环卫工作被镇或区表彰的,村组干部每人奖100元,监督小组成员和环卫人员每人奖100元。

下两镇瓦坪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制度

为保证本供水工程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更好的满足农村的用水需求,本着节约用水,珍惜爱护饮水工程设施的原则,依据有关法规条例,结合本区自来水供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集体饮用水运行管理

1、水池在正常情况下,昼夜连续供水,因施工和管道维修需暂时停水,应提前通知用水户;意外事故造成突然停水,应及时抢修,尽快恢复正常供水。

2、供水专用的取水口、储水池、管道、闸门、水表及一切供水附属设备、建筑物等都是农村供水的重要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损坏、拆除和侵占,违反者将追究其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各户户内供水管道(指各户水表以后的管道)由各户自行负责管理。主管道及支管道附近1米范围内严禁取土、建房,以免破坏管道。

3、各用水户不得私自在主、支管网接水、放水,如确需接水的要向供水协会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方可接水,否则属违章用水。

二、人员管理制度

1、本饮水工程由专人担任供水管理员,具体负责本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维修以及水费征收等。供水管理员要按时上水,保证24小时通水,若撤离职守、违章操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将给予开除并赔偿损失。

2、收费人员每月按规定时间抄表,收费,收取的水费要按时上缴财务、不得截留,挪用。每月28日至30日收缴水费,如无特殊原因逾期不交者,将停止向其供水。

3、建立管理档案,详细记录运行管理及用水情况的基本信息。严格按水表计量收费,保证抄表数字准确.计价无差错。

4、值班人员负责水厂电话的接听与记录工作,搞好厂区环境卫生,保持机房内卫生清洁。

饮水安全工程维护及保障制度

为保证本供水工程安全运行,更好的满足农村的用水需求,结合本区自来水供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设备维护制度

1、对供水管线上的控制设备,如金属阀门,电动力设备等经常养护维修。

2、随时观测水泵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不明故障应在20分钟内与有关部门联系,并配合其排除故障,若短期内难以解决,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各户待水时间。

3、搞好配电管理,经常巡查配电室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检修,避免突然停电带来的不良后果。

二、安全保卫制度

1、按时交接班,履行交接手续。保证供水安全,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厂区。

2、加强巡视保卫,提高警惕,严禁无关人员接近水源。

篇3:下两镇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三年发展规划

1 现代教育及发展的深度认识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 几乎所有的人都清醒地意识到, 现今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支持当前这场变革的核心技术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也改变着人类的思维、学习方式。更为明显的是,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促进着教育的改革向着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这对我们传统以来所实践着的传统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班级授课的“一齐化”教学缺乏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差异的针对性;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的局限, 使学习者失去探求学习、个性发展的必要的资源支撑;教学内容的陈旧、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评价的偏颇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使学校教育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可以这样说, 进入21世纪的新时代, 现代信息技术使生活、科技、生产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对基础教育却远远没有产生应有的变革, 因此, “互联网+教育”是信息时代里发展的必然结果, 改革势在必行。

2 现代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发展

在当前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下, 信息教育资源的应用, 我认为应该从探索运用方式着手, 促进农村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四性”。

高效性: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它承载和传递的高品质、优设计、资源丰的教学信息给课堂教学所带来的“高效性”。比如在体育课上, 一个高难度动作的分解, 在传统教学中, 只有依靠教师讲解动作、然后亲身示范, 教学手段单一。但利用网络优质教育体育资源, 我们就可以先多媒体展示, 演示常见体育项目的规范动作和正确的保健技能, 把各种体育动作的难点作一一分解和慢镜头演示, 再配合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实践锻炼等, 使学生观其形、闻其声, 印象深刻, 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实践应用证明, 我们利用此方法在对学生进行诸如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的教学, 生活保健常识的正确操作过程等等方面,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趣味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又一大变化就是它以完成教学目标要求为目的, 以精心设计的教学媒体资源, 特别是视听类教育教学资源所承载和传递的逼真声光效果所带来的“趣味性”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使学生“无涯学海'乐'作舟”。比如在音乐课上的器乐欣赏、美术课上的名画赏析等教学活动中, 既有效解决了实际教学资源的匮乏缺陷, 又有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快乐学习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深化德育和美育功能, 有力地改变了“一张嘴、一架琴、一支彩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和学生获得知识需要的局限。显然, 现代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正以其丰富的信息承载、自主灵活的学习方式、趣味盎然的资源, 极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前导性:这可以使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方面准备更充分, 比如, 翻转课堂就是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余利用网络终端初步学习教材。在学校上课前将教学视频集体植入学生学习终端, 再此基础上, 教师再因材施教, 把学生的疑难集中在课堂上共同探讨解决, 这样, 无疑可以将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讲解练习中解脱出来。

后继性:这是对课堂教学后, 学生因个体差异造成的学习速度、认知建构差异的有效补充、再学习。具体地说,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放学时, 把与今天教学内容相关视频带回家去再观看、再学习, 或者有条件的孩子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入远程教育空中课堂, 帮助解决课堂上未弄明白的疑难问题等, 达到复习、巩固的教学目的。

3 学校现代教育资源的管理

我们认识到了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优越性, 掌握了驾驭远程教育资源系统的方法, 那么, 如何保障优质宝贵的教育资源充分合理地被使用,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呢?我认为有必要作好以下几项工作。

1) 首先, 校长要重视远程教育工作, 对资源的利用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从思想上说, 要有对推进现代教育工程实施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从知识上说, 要不断丰富自己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掌握。争取做到“内行当家”“管好家当”。

2) 从师资队伍培训着手, 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利用率。现代教育资源应用对象首先是教师, 我们如果把握住现代网络教育资源的操作运用这一关键问题就容易解决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课程改革之所以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关键就在于广大教师没有参与改革”, 也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 导致课改失败。因此, 我们应吸取美国的教训, 重视对教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资源利用的重视是保障现代教育实施的前提。网络优质教育资源的运用毕竟是由教师来操作完成的, 如果教师不愿意运用网络教育资源来教学, 那就谈不上现代教育了, 所以要改变现代教育资源利用率的现状, 必须从正确引导树立运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的信念做起。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21世纪, 人们对教育需求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 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专业知识更新要“快”、教学手段要“新”、实践经验的积累要“厚”、课件制作技术要“高”, 也就是说,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教师角色必须从书本教材执行者、知识的说教者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进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学校要加大引导教师使用网络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 加快教师观念转变速度, 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与校本培训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培训, 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设备进行教学的能力, 促使教师积极探索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模式, 不搞或少搞形式主义。鼓励教师大胆尝试, 只要能尽我所有, 有利于教学, 有利于学习, 全体教师都应积极参与, 躬身实践, 让教师在交流、学习和实践中尝到甜头, 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轻松和乐趣, 促使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变成运用优质教育资源主动地去钻研学习。

3) 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自觉行为。对教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进行定量与定性考核。学校应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促进教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过程中, 应自建一套考核激励方案, 每学期按时考核教师教育资源应用能力, 把它作为学校常规管理的一个内容。考核要将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相结合。在制定方案上, 让教师参与, 这样, 推行起来更容易。

篇4:下两镇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三年发展规划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0-0084-04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教师专业发展通常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的提升,包括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和形成自己的专业精神、知识、技能。在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研究如何培养适应新课程、具有专业化水准的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决定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高低,概括起来包括三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1]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情意被赋予了更具科学性、时代性、富于创新性的新内容。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道德、专业信念,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教育科学知识与能力,还必须具备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教学思想与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技术手段与方法、综合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反思能力,努力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能力结构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进取、分析、研究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现教师自我发展,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促进者和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依据

(一)新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的方法、课程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教学目标上,不仅提出了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提出要求;教学内容上,加强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性,教师的角色由知识“代言人”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伙伴;教学评价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等等。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全面推进实施和现代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将面临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挑战,需要重新确立适应新时代的教师形象。

(二)教育信息化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教育的各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教学的理念、手段、方法都产生了重要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一种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深化改革的趋势。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2]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并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处理、加工教育信息,熟悉和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能力是当前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引起教学手段的变化,产生新的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逐步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只有具备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手段与方法,将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充实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才可能适应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实现教师自我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理念和教学策略的工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应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促进现代教学理念与意识的形成,掌握新的教学信息、教改动态,掌握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方法,具备应用现代教育媒体能力,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教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和新课程标准中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育科研、教学反思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一)形成现代教育理念与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内容呈现多元性和综合性特点。[3]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是指导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和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创建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前提。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如系统科学方法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提倡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如现代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人才观等。中小学教师只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思想与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才能把教育技术有效地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根据教学需要寻找、获取、设计制作教学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源,自觉按照法律和道德负责任地使用信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商学习活动,使信息技术真正能为教育的发展而服务,开展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增进教与学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了以互联网为平台,可以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手段。利用E-mail、BBS、QQ、MSN、新闻组等网络工具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与学生进行教学上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点,有利于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在网络交流中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探究学习的环境,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有利于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师从业的必备条件。教育教学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对教材的加工处理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等。在新课改中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上述能力外,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技能。只有具备了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熟悉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资源的使用,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具备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知识的交融渗透能力和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在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思想为指导,以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变革提供了丰富的技术工具支持。教师可以利用Word进行备课、编写教育文档;利用Excel对教学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利用常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如PowerPoint、 Authorware、Flash制作电子文稿、课件;利用常用的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Dreamwaver等进行网络课件与教学网站的制作;利用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等进行信息检索、多媒体课程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WebQuest等辅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利用Moodle构建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利用评价量规(Rubric)、评估表(Assessment Form)、档案袋(Portfolio)等工具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记录学生成长;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帮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从而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三)促进教育科研能力

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弱,以及科研素质的高低,是衡量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师“专业自主”的前提条件。在教师的职业活动的行为上,由过去的“教”与“学”拓展为“教、学、研”三位一体。[4]教学与科研存在着“共生互补”的关系,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一种专业生活方式。教师通过教育研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使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得到更新和扩展,并在研究中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的意识,将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提高自己专业生活的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催化剂,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改革现有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与方法指导。[5]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远程通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教育信息的检索、处理、交流与协作,使得教学科研更加富于成效。如通过上网查阅信息,利用Google、Baidu等搜索引擎进行教研文献检索、下载资料;利用SPSS、Excel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计算与整理,使科研数据处理更为高效与精确,并能准确地对研究结果进行判断和分析;利用Internet进行课题的探索交流研究活动,发表学术论文,能广泛而迅速地推广与交流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使推广和交流成果效率更高。

(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良好的教学需要反思的、理性的和自觉的决策。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身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进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才能使教学经验得到提炼、升华,形成新的教育思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教学改革实践的自觉性和目的性,促进专业的发展,在新课改中成长。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后产生的教学问题和教学冲突提供了教学反思的源泉;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来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提高反思的有效性,如通过摄录设备拍摄课堂实录,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来发现自己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通过利用网络论坛与学生进行动态的信息交流,可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的调整,以此改进教学;通过博客,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教育叙事故事、教学反思、学习体会,叙述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中的教训与经验总结、教学灵感的记录,并进行归类管理。据此,不仅可以使反思的教师本人得到持续的自我更新和发展,还可以为其他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经验材料,具有重要借鉴的意义。

(五)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当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急剧加快,继续教育已成为时代的需求。教育是一个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在信息社会里,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提高,人类创造的知识迅速增长,新的教育思想与理论的不断涌现,教学手段、内容、方法的推陈出新,学生的心理特征也因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不能仅仅依靠目前掌握的知识和教学经验,必须在教学中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更新,使自己始终处于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才能积极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形成,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提供了高度共享的网络资源,为社会成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的继续教育将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每位教师可以随时掌握新资料、汲取新知识、利用新教材,不断补充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采用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形式内容丰富的电子教材,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系统知识的联系,使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无形中得以提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交流合作与社会交往的工具,使远距离学习具有双向传输的交互性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知识管理工具,如PKM2、Blog、Mybase、CyberArticle等有利于教师进行个人的知识管理;利用概念图(Concept Map)有利于学习的个性化,促进个人知识建构,等等。可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的自主学习,是信息时代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

四、结束语

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教师的发展是一个终身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教育技术能力目前已成为衡量教师职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小学教师职业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中,现代教育技术对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能力等各方面的深刻变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为教师角色的转换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教育教学、科研、反思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实现中小学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2004年12月15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教育现代化的理念,树立教学最优化的观念,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顺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满足21世纪对具有创新意识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54.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84.

[3]程俊俏,刘春山.我国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研究述评[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10):49-51.

[4]曹长德.教师角色转换与专业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2):67-70.

[5]赵玉.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7,(7):21-24.

篇5:下两镇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三年发展规划

一、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 经济基础薄弱是制约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

尽管郊区中小学校长、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思想认识逐渐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求知欲强烈,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大多数郊区中小学还无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个别装备达标校甚至无财力保持现代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有可能沦为现代教育技术展品。造成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挫伤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信心。

二、硬件采购与软件征订的资金投入与产品质量、性能比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学校硬件装备主要通过政府采购和教育主管部门专项配备两种途径。由于学校直接到市场选购商品机会少,装备的硬件价格往往高于市场价,且整个过程较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硬件的性价比。个别设备到校后短时间内出现故障、维修困难、适用性差等问题。学校软件征订有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对软件内容和质量的了解,征订的软件适用性不理想,精品少,价格高。

三、郊区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有待提高

郊区中小学普遍缺少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教师。尽管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性已有较高的认识,但他们的教育观念、理论、方法没有质的变革,因为他们缺少有组织的、有系统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机会。许多青年教师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从近3年的“三优”评比活动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来看,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有所提高,但还是滞后于现代教育技术软件、硬件、理论发展步伐,与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教师教学软件设计和应用能力一般,课件设计与制作,优质课、公开课往往形式重于内容。

四、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力量薄弱

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教师少。教师间仅有一般技术性交流与讨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活动开展得不够系统和活跃。

五、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库建设任务艰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尚需时日

现代教育技术在广大郊区中小学发展与普及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针对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疑难,本着一切为了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采取科学求实的策略来促进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普及与提高。

1. 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为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提供专项资金保障,建立现代化教育技术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加强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资金使用检查力度。积极吸纳社会力量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注入资金。现阶段还继续在有条件的郊区中小学开通电教教材代收费或学生上机费等收费政策,在义务教育投入能保障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需要的情况下,逐步取消相关专项收费政策。

2. 教育主管部门或上级电教部门制定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各项工程建设标准

严格检查评估。学校根据各项目达标要求,自主装备软、硬件,这样,学校可以把有限的资金最有效地使用于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硬件设备的性价比,突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个性化和设备功能的多样化。电教主管部门为学校软件征订提供指导性意见,但不主导学校软件征订工作。教师或学生可以向学校提出建议,使学校软件征订有更明确的目的,有效提高教学软件的使用价值。

3. 建立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一切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只是物质基础,教师才是教学效益的创造者。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工作按三类培训模式进行。

一类培训为市教育局对各县教育部门、学校主要领导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培训。让教育管理者对现代教育技术有一个系统的、感性的认识,为他们的教育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类培训目标就是要增强教育管理者、决策者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水平和基本技能。

二类培训主要是县教育局 (电教馆) 对中小学电教教师、骨干教师以及有一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基础的教师进行理论和专门技术的培训。关键在于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二类培训是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点、着力点。电教教师、骨干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反映一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标志之一,他们是全体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者和指导者。

三类培训是学校利用已有装备和本校电教教师,其他现代教育技术素质高的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校本培训。现阶段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与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应用以及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初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问题。三类培训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主要途径。可以形式多样,内容灵活选择,时间安排恰当,达到培训费用最低,对日常教学影响最小。

4. 加强郊区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力度

电教馆要加强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指导作用。目前,电教馆自身教研力量不强也影响着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电教馆专业技术能力强的人员不多,具有教研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只有走电教馆与教研室联合教研的路子才能有效带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研工作的开展,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

5. 加强教育资源库建设,尽快实现教师间,学校间教育资源共享

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可以通过征订、下载、自制等手段来逐步建设软件资源库。电教馆应鼓励和帮助学校建立校园网,并与县教育网链接。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教育局域网或城域网。对无上网条件的学校,可以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条件较好的学校或电教馆交流,租借设备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篇6: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创新教育

[关键词]教育技术;创新;教学

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未来的主导技术是信息技术。显然,未来的教育技术必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纵观20世纪末以来新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发现信息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其知识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创新教育意义重大

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有利于学员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高等教育的跨跃式发展。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在教育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

1.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创新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及网络技术,通过计算机的图形显示、动画模拟、符号运算、数值计算、文字说明及同步配音解说等,形成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的形象、直观、生动、智能的教学环境,不仅大大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而且有效地刺激了学员的形象思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不再受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充分利用媒体信息的新颖性、直观性,实现教学信息资源共享。

2.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学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激发和调动学员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意识,既是创新性教学的核心问题,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讲授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仅仅只能算作是教学改良。而如果将各种多媒体课件开发并在网上运行,为学员提供一个更加广阔地学习知识的环境,学员可以自主地寻找、选择、整理和存储各种有用信息,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选择、重组、应用已有的信息,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1.提高教育技术人才专业素质

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教育技术工作人员能动性,要坚持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的原则,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计划和相应的考核机制,既要搞好普遍轮训,又要突出骨干培养。通过培训,在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尽快建立起一支熟练掌握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网络设计与开发的现代教育技术骨干队伍,确保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和连续性,以实现教材与软件研发和校园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教员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

教员是教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者,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创新教育的主力军。实现创新教育,教员必须首先树立创新教育意识,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培训讲座,使教员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基础知识以及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数据库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应用与开发,以及信息检索查阅与处理应用技术等。

还应举办课堂教学设计普及性讲座,其内容包括: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现代信息媒体的功能及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培训使教员了解现代教学设计原理,掌握教学设计技巧,熟练地利用各种媒体的长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创新教育。

3.加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搞好教学设计。通过教育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员的协作配合,搞好媒体资源的开发和教学的应用设计,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资源的教学效益。实现现代教学媒体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媒体资源,面向全体学员,使教学媒体得到共享。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员提供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使学员的各种潜能都能得到刺激和开发,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4.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

利用发挥多媒体人机交互性强的特性,对于在教学改革中进行的学员素质教育、技能训练,乃至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及实用性体现在实验课、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实习等许多方面,在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便于找到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在实验技能课教学实践中,一些微观、抽象、机理复杂、难以重复、实验难度高、成本高、个例罕见、难以实地实景实体操作训练和无法示教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进行全新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军强.网络教育技术与高职创新人才培养[J].管理观察,2009,(6).

[2]姜世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

篇7:下两镇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三年发展规划

一、现代公司治理 (Corporate Governance) 结构及会计人委托主体现状

(一)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简述

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三种:英美模式、日德模式和家族模式。不同模式下的治理结构略有不同, 综合而言, 董事会应确保对公司的战略指导、对经营层的有效控制, 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董事会代表股东大会行使所有权及法人财产权;同时聘用专业经营管理者, 由其领导组建各职能部门形成行使经营管理权的经营者队伍, 财务部门被认为是其核心职能部门之一理所当然的属于经营管理者队伍;同时, 由股东会产生并委派的监事会对经营管理者的经营及董事会的履职进行常规性监督 (在英美模式中不设监事会, 日常监督由外部董事代行) 。

理论上讲,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以我国所普遍借鉴的英美模式为例, 由于其公司的股东非常分散, 而且相当一部分股东只是少量股份的股东, 其实施治理权的成本很高, 因此, 不可能将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 或经常就公司发展的重大事宜召开股东代表大会, 以便做出有关决策。在这种情况下, 股东大会就将其决策权委托给一部分大股东或有权威的人来行使, 这些人组成了董事会。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股东们将公司日常决策的权利委托给由董事组成的董事会, 而董事会则向股东承诺使公司健康经营并获得满意的利润。由此, 董事会事实成为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董事会的职权是由股东大会授予。

(二) 会计人委托主体现状

本文所指会计人仅指专门从事单位、组织会计核算的专业人员。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的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认为会计是在受托人接受托付后, 按照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 对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认定、自我计量, 并定期编制各种受托财务责任报告, 为委托人审核受托财务责任的完成过程和结果提供信息。为了真实、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的反映受托方的经营状况, 就必须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在会计处理上, 强调可靠性胜过相关性。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关注会计报表中的收益表。

基于现行公司治理结构分析及上述观点可以得出结论:会计人的委托主体是行使经营管理权的经营者。尽管从现行文献无从考证目前会计人的理论委托主体究竟是所有者还是经营者, 但在现有的会计组织管理模式下, 会计人员的直接服务主体是其从事会计工作的单位组织 (即会计主体, 下文以企业为例) , 受企业管理层 (经营者) 的直接管理, 而具体的业务管理工作则是行业协会或政府职能部门 (如我国) 。

二、会计人委托主体现状下的深层问题

(一) 会计基础理论中的“会计主体”幻化, 缺乏现实约束性

理论界对会计主体较为普遍的认识是: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采取的立场以及在空间范围上的界定。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 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 既可以是法人, 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在哲学认识论中, 主体是表示人与外部世界活动关系的观念, 是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一直以来, 我们已经习惯于强调会计服务于“会计主体”的观念, 就如我们已习惯于虚假会计信息的普遍一般。从会计 “反应或核算”的初始职能角度来讲, 强调会计主体无可厚非。因为会计所要核算的对象本就是特定单位、组织的资金运动, 而这里的“特定单位、组织”在理论上理应是掌握一定财产权的主体, 谓之为“会计主体”。但当我们基于会计的“监督或控制”初始职能的时候, 就会很明显的发现强调“会计主体”立场的缺乏底气或者说无从着力。原因是会计的这种监督究竟是代表具有现实性的所有者呢, 还是代表经营者?也就是说, 在理论上讲“会计主体”本就是不代表前述任何一方的“幻化”理论主体。这种不代表任何两权之一的“幻化”主体就从根本上缺乏一种现实约束性, 形成事实上的“主体”缺位。

(二) 会计人的委托主体错位, 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

如果从代理理论的视角考证会计人作为一项服务的“委托主体”, 现实中会计人的委托主体是经营管理者。而这种现状下存在的“内部人”现象已为理论界长期诟病, 但一直以来没有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机制性思路。而事实也确如此:当会计人的会计活动 (尤其被定义为价值管理活动) 是在涉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对身处其中的团队活动的反应, 而且这种反应还会直接关系到外部利益攸关着对自身团队的综合评价甚至取舍时, 难道还能奢望会计人作为现实理性人对自身团队的经营活动做出客观公正的反应?如果连反应的客观性都是一种奢望, 那么怎么能再寄希望于会计人行使公正客观的“监督”呢?于是, 就有了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确立和加强“监事会”的举措。通过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首先在国有企业中委派“财务监事”以及监事“委派制”轰轰烈烈的开展到时至今日仍然普遍存在的财务造假和虚假会计信息来看, 强调监事会的监督在实行初期确实也曾起到过一定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果越来越弱化甚至出现过同流合污的案例。那么, 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会计主体是现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 以现代企业制度的两权分离为基础,

三、正确定位会计人委托主体

(一) 实行会计核算外部化, 理顺核算会计人的委托代理关系, 避免受控于内部人, 真正发挥会计的反应、监督职能

让会计能够真正发挥核算、监督职能, 首先应理顺核算会计人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实现会计核算外部化。正如笔者曾论:“会计核算外部化是以两权分离理论为出发点, 建立会计运行机制的一种新思路, 是指所有者或产权主体将其会计核算工作通过契约形式委托给外部专业机构执行的方式。外部化会计人员则是指基于会计核算外部化思想而形成的间接受托于产权主体的专业会计人员。” (王晓天、高炜2010) 笔者曾撰文分析现行企业内部会计人受托于经营者的诸多弊端并提出“外部化会计人员是社会化中间服务人员, 因此, 其直接管理主体是其依托的会计人员管理公司, 即前述会计人员输出组织……外部化会计人员与其管理主体的关系相对单纯, 仅需处理好与管理公司雇用关系中的劳动合同;在与财政部门的间接管理关系中则无须赘处”的思想, 即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是受雇于社会化会计管理公司, 由企业产权主体与会计管理公司签订契约, 委托会计管理公司委派其雇佣的会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予以反应、监督。显然, 此时会计人员是直接受托于其受雇的会计管理公司, 并最终受托于企业产权主体而非经营者, 这样就从机制上避免了会计人员受控于经营者而成为事实内部人局面的出现。

另一方面, 在理顺了核算会计人与企业管理者的委托关系后, 内部审计环境才得以真正形成。也就是说, 受托于经营管理者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外部化会计人员形成的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当然还包括其他经济活动的效益性监督) 予以审计, 发表其受托责任履约申明。

(二) 最高管理者明确自身委托主体地位, 委托监事会发挥再监督作用, 夯实监管职能

按照公司法有关规定, 监事会的成员并非完全是由股东大会 (最高管理者、最高权力机构) 选聘, 其三分之一是由企业职工选出的职工代表。监事会不享有企业控制权, 当出现现实中的其不明确对谁负责, 主要职责似乎是对董事会 (及其下属) 行使剩余控制权进行监督现状, 其职能肯定无法得以真正发挥。而按照监事会受托于最高管理层 (所有者) 的形成机理不难看出, 其作用应当是发挥强有力的再监督作用, 包括对会计信息形成的客观公允性发表服务于委托者的申明, 最高管理者才有了最终签署报告的基础保障, 才能据此确定签署意见的可靠度, 形成于两权分离基础上的现代企业监管职能才得以真正夯实。

(三) 积极营造职业经理人市场, 淡化委派体制, 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 从而使经营者对自身受托经营身份合理认知, 真正发挥其经营职能

这需要政府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 培育相关市场及竞争机制。此时的政府只能是间接引导者及服务者, 绝非指令性的直接确定职业经理人并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委派经理人员, 否则一切的改革皆为空谈。那么经营者在对自身受托经营者职责合理认知的基础上, 迫于激烈的竞争压力即危机感之下, 使其逐利思想得以稀释, 才会尽可能全身心发挥其经营管理特长, 真正发挥其经营职能。

(四) 切实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外部监管, 并加大对其违规的惩处力度, 使其确立受托于产权主体的认识, 真正发挥经济警察职能

对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机制并非没有建立而是监管不到位, 也就是说各方监管机构作为的主动性以及深度不够, 从而事实形成了对该行业的监管“真空”。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点在于加大行业协会自律功能的同时大力培育对注册会计师监管机构的再监督氛围, 促使其真正履行其监管职责。比如各地可以成立直接受托于当地人大的监督组织, 其成员由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专家组成, 并且不具有确定性 (完全可以借鉴相关人才库的做法) , 定期向当地人大出具履约报告。各地人大在报告中确定各监管机构职责发挥的优劣并在政府主要媒体予以公示。

参考文献

[1]杨浩.现代企业理论与运行[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晓天, 高炜.企业会计核算外部化的理论思考.中国商界[J], 2010 (05) .

篇8:下两镇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三年发展规划

关键词:教育装备 现代化 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上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是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育现代化已步入快车道,国家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开始从分散建设向整体规划、统筹规划。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仍然面临着一些深层次问题,特别是西北省份,信息化的基本格局还没有形成,优质资源的储备、开发和应用的有效机制还没有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还达不到要求,这些问题是目前我们急需要解决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软硬件建设不平衡,软件与硬件不能够同步

由于资金与资源短缺,学校信息化软件建设严重滞后,资源库的硬件建设工作虽已完成,但是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取得优质教学资源的渠道单一,还不能使广大教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二)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亟待提高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我县虽通过开展各类层次的相关培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由于模式单一,培训师资水平有限,教师接受现代新媒体新技术的观念还有待提高,缺乏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程资源的深度融合能力,还不能够熟练地应用信息化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途径

(一)要提高学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学校教育在课程、教学、管理、学校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实施,很多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都已经初具规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学校现有人力、物力的投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育效益,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导者,要不断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给学校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整合的样板,使自己逐渐成为应用信息技术管理教育、经营学校的专家。总之,我们要建设一支现代化教育意识强、教育思想观念新、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校长队伍。

(二)注重“三通两平台”建设,夯实数字校园基础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教育装备的现代化。县教育部门应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大教育装备建设力度,对陈旧落后的教学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以有效机制的构建为引领,引导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应用模式创新、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重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使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积极发挥“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引领示范作用,所有专业技术人员都注册个人空间,各学校组织教师上传、交流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在线“晒课”活动,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另外,中小学全部建立个性化网站,并且与县教育信息网相互链接,做到了县级有县教育信息网、校级有学校信息网、教师有教师空间。

(三)加强资源库建设,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

在现有教育资源库无法满足学校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我县开展了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通过“引入国家资源、共享合作资源、开发特色资源”的渠道,不断丰富信息资源库的内容,努力提高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资源建设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巩固深化教育资源成果,利用中心校软硬件资源的优越性,落实推广“中心校带动教学点”的教学组织模式,持续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加强技术支持服务和应用检查,积累一批典型应用案例,形成“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模式,切实帮助教学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大培训力度,助力课堂教学改革

根据新时期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找准发力方向,加强内涵发展,在做好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做好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和应用工作。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以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能力、教学设计方法与课程整合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以教育的信息化来推动教育的现代化。为引导教师把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与新课改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县级培训和各校校本培训都将提高教师课堂整合能力作为重点,每学期安排一次县级培训、一次校本培训,并购买了教师网络培训平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加大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应用新技术、推广新技术的能力。

(五)利用网络课设“三个课堂”

大力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新型课堂”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教育公平。建好“专递课堂”,应采取校与校结对模式或者县与县结对模式,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开展同步课规模化应用,使农村学校能够享受到城镇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

(六)调查研究,拓寬思路

上一篇:进京记小学生叙事作文1400字下一篇:某纺织企业简介文案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