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职数配备干部方案

2024-04-17

超职数配备干部方案(通用5篇)

篇1:超职数配备干部方案

***********学校

多措并举加强超职数配备干部自查和整改

2014年10月,我校积极按照《关于开展按职数配备干部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对我校干部配备情况进行了自查统计,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充分认识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的重要性 加强领导班子职数管理,进一步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是贯彻中组部严格按照党的原则选拔任用干部视频会议和全省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精干高效、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当前,我校领导班子职数管理总的情况是好的。造成干部超职数配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按照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意识不强,认识不够,措施不力。

二、进一步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的具体措施

1、严格按照职数规定配备领导干部。从现在起,各部门不准出现新的超配领导干部现象,不允许擅自设立职位配备领导干部。除中央、省委允许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安排干部之外,凡没有空缺职位的单位和部门,不准再超配领导干部。

2、对领导干部兼职造成职数超配的,原则上免去领导干部兼任的职务。

3、对造成超职数配备的,采取提前退职、交流到缺职单位、保留原职级改任副职、改任非领导职务等措施,坚决消化分设职位。

4、对擅自增设领导职位造成超职数配备的,撤销增设的领导职位,有关领导干部要改任非领导职务或安排到缺职单位。

5、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力度。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分别采取离职分流、离职休养、改任非领导职务、调整岗位、待岗、降职、辞职、免职等不同办法,进行及时调整。

6、推进干部交流。根据干部的工作阅历、个人特点,按照有关规定,推进干部结构性交流。

7、改任非领导职务。对达到规定年龄的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

8、严格落实退休制度。对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和因病不能正常工作、丧失工作能力的领导干部,及时办理退休和病退手续;鼓励干部提前退休,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三、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职数配备情况的监督

1、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职数管理。对于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的领导干部,要尽快解决消化,力争两年内使领导班子成员恢复到职数限额以内。在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同时,还要积极解决超职数配备的非领导职务干部。

2、加大对领导干部配备情况的督查力度。坚持对领导干部配备情况和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今后,在考察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时,要把执行机构编制规定、加强领导班子职数管理情况和消化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就领导干部职数配备情况,进行一次认真自查,掌握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情况,制定消化解决的计划和措施,形成自查报告并上报市委组织部。

3、建立领导班子职数管理责任制。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组织部门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违反规定,超职数新配备领导干部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纠正违规作出的任职决定,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干部两年内不得评先,主要领导干部不能提拔重用。对在解决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中,态度消极、措施不力、行动迟缓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篇2:超职数配备干部方案

什么是超职数配备干部?为什么要整治呢?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自查报告篇一

自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淮北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摸清底数、严控增量、消化存量,所有超职数配备干部均已消化,提前一年完成整改任务。

一、市委重视,压实整改责任

市委书记多次在各类会议上强调,要按规定职数配备干部,强化消化整改,突出机制建设,坚决防止新产生超配干部。市委常委会先后两次对整改消化工

作进行研究部署。市委组织部将超配干部整改工作纳入干部工作的重点之一,部长亲自调度,多次召开推进会,督促超配单位整改,对消化进展缓慢的地方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时进行约谈。明确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整改消化工作第一责任人,限定期限,压实责任。

二、调研分析,实行台账管理

全面分析每一个超配干部的超配原因,区别超配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整改方案和《整改计划表》,建立《超配干部整改消化进度台账》,做到量体裁衣。抓住干部日常调整、领导班子换届、职务职级并行、干部能上能下、贯彻党组《条例》等契机,拓展消化渠道,加大消化力度,实现精准整改。两年来,通过提拔或平级交流消化100人、免职消化18人、转任非领导职位消化21人、到龄退休消化16人、违纪免职消化2人、重新核定职数消化84人、其他方式消化4人。

三、严格把关,跟踪督促指导

实行周调度、月统计、季报告制度,每周通过电话方式了解各单位整改进度,要求主要负责人在整改消化进度表上签字,每月通过报表了解超配单位完成进度,每季度各单位汇报一次后期消化初步安排。严格执行预审制度,对超配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方案从严预审,制定预审工作的请示、研究、审批等程序资料模板,规范预审程序。对提拔干部不配套消化超配干部的、超配单位新提拔干部的、以及形成新的超配干部的选任方案一律不予审批。

四、建章立制,强化长效机制

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制度,实行干部选拔任用痕迹管理。把超配干部整改工作作为巡察、《条例》检查、一报告两评议等工作的重要内容从严从实抓好监督。将反映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纳入12380举报受理的重要内容,对违规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经查属实的,宣布无效,严肃追责。制定下发《关于印发

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严禁违规新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强调三个明确:明确纪律要求、明确主体责任、明确问责方式,确保三超两乱 问题不重现,不反弹。

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自查报告篇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督促各地各单位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20XX年1月,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和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明确了对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纪律要求。一年来,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认真严肃地开展整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基本遏制了三超两乱(超职数配备干部、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擅自设置职务名称)现象,各地各单位严格按职数配备干部的规矩意识明显增强。截至目前,全国超职数配备的4万

余名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中,已消化15800多名,完成近40%。

针对有的地方和单位职数管理比较混乱、底数不清等问题,全面摸清底数、明晰底账。一季度,各地各单位采取本级自查、重点抽查等方式,核查所辖地方和单位实际配备干部情况,并登记造册。二季度,中组部会同中央编办和国家公务员局,组织专门核查组,采取对账审核(主要是核对四本账,即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名册、机构编制部门和组织人事部门的职数核定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工资审核清单、财政部门的工资发放清单)和实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地各单位自查情况逐一复查。据此,全面掌握了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33个市(地、州、盟),122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超职数配备干部情况。

针对有的地方和单位机构编制纪律意识淡薄、顶风超配,或者以情况特殊为由打擦边球等问题,注重制度约束,严格控制增量。一是严明纪律。各地各单位坚决贯彻《通知》中关于未消化前不得新配备干部的要求,对各种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一律叫停,从源头上防止执行政策搞变通、打折扣。二是严格审核。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方案预审制度。在整改消化期内,有超配问题的市、县选拔任用干部时,要在动议后将工作方案报送上一级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预审,凡是没有职数的一律不得提拔调整干部;已经超配的未消化前不得新配备干部,未经审批同意,一律不得履行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实行特殊情况配备干部事前报告制度,明确规定因军转安置、机构改革、换届等特殊情况确需超职数配备干部的,要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和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把关。三是严厉查处。将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情况列为巡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市县党委书记离任检查、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和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针对有的地方新人不理旧账拉长战线搞拖延的问题,建立整改工作责任机制,层层传导压力,逐步消化存量,确保按期完成整改任务。一是突出重点。要求各地各单位重点解决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超配问题。市县两级实行整改时限阶梯制度:即超配的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在2年内(2017年9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对超配的非领导职数和科级领导职数,由各省(区、市)、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组织人事部门结合实际确定整改时限,原则上不得超过3年(2017年9月底前)。二是实行整改消化责任制。明确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为整改消化第一责任人,组织人事、机构编制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对整改消化工作不力的,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对未按计划完成整改消化任务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下一步,按照中央要求,中组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巩固和扩大整

篇3:超职数配备干部方案

在职数范围内配备领导干部是干部工作必须遵守的一项纪律要求,但从“三超两乱”专项治理情况看,大部分地方因方方面面原因都存在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XX年中组部下发了《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列明时间表,要求尽快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但由于前期积淀数量较大,且消化渠道偏窄,难以快速有效地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本文就如何做好消化科级超职数配备干部做些简单思考,试图探寻出迅速消化的路子。

一、超职数配备干部形成原因分析

政策因素。一是军转安置。由于要求无条件接受军队转业干部,一般来讲县级每年都会安置几名副营职及以上转业军官。二是机构改革。历次机构改革中虽精简了职数,但改革时为保持稳定,一般政策要求暂维持现状,今后逐步过渡到规定的职数以内,逐年积累消化难度很大。三是结构性干部配备。上级对妇女干部、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等结构性干部配备都有明确要求,为达到结构配备要求,在领导职数已满的情况下,要求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让结构性干部先进入领导班子,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超配。四是公开选拔。前些年,上级文件要求各县市区每年至 少都要统一组织一次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在现有职位基本满员的情况下,公选的科级领导干部进入班子后产生挤占效应,必然导致部分单位超配。

工作因素。一是岗位需要。如机构改革后,上级对各单位业务型领导高度重视,还设置了“三总师”岗位,这些单位原有班子成员大多不具备任职资格,而省市对口部门又要求配齐,这也造成了部门单位的超配。如要求配备总会计师的单位,原班子中没有干部拥有会计师任职资格,不符合《总会计师条例》中的任职规定,只得从有资格的人选中提任。二是激励需要。原来的政策允许解决干部的职级待遇,为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以前解决了一部分干部的职级待遇。三是照顾需要。乡镇普遍经济待遇较低、工作生活环境较差,有许多干部在偏远山区乡镇一干就是十多年,这些干部中有的因年纪大了、身体差了等特殊困难请求组织上照顾调到县直单位,组织上从人性化角度考虑,为激励干部扎根条件艰苦地方工作,也向县直单位调整了一些领导干部,造成县直单位领导班子超配职数。

违规因素。一是违规党政分设。对事业单位党政分设问题,政策规定不是很明晰,部分还存在党政正职分设。二是违规设置领导职务名称。有些单位“三定”方案中没有设置纪检组长、工会主席、党委委员等职务,但为这些单位违规进行了配备。

二、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危害

加重了财政负担。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不仅要多支出工资,还要多支出办公经费,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开支,加大了行政成本。

扰乱了管理秩序。管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有效管理幅度,是指领导者能有效领导的直接下属的数量限度。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使领导干部有效管理幅度大幅降低,如有的单位由于领导职数过多,1个领导干部还分管不了1个股室,只好排名靠前的为主管,排名靠后的为协管。这样一来,在工作安排、协调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件事因领导意见不统一,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这与和尚挑水的故事所表现的人多了反而没水喝了道理是一样的。

助长了腐败发生。“官比兵多,兵比枪多,枪比子弹多”是老百姓对腐败政府的形象比喻。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是中央明令禁止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权大于法的表现。机构滥设、职数失控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极易产生买官卖官的腐败现象。

三、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面临的主要困难

官位思想的作祟。传统“官”念难转变,“官贵民贱”、“以官职论英雄”等官本位思想依然根植于老百姓心中。加之在社会上还有“不到年龄不退休,不犯错误不下台”、“下 来就是犯错误,只有犯错误才下来”的误导,要把官员从官位上拉下来,更是难上加难。

安排出路的梗阻。要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就必需要有干部退出,但目前来看在不准按年龄划线后,退出领导职务只能采取担任非领导职务、改任同级非领导职务、直接免职、退休、离职分流等措施;而退出非领导职务则更是难上加难,按现行政策,只要不是从实职转任的相应职级干部都要按非领导职数统计的口径,非领导职务的消化只能待干部退休,通过时间来消化。

待遇保障的倒逼。目前,中国官员的经济待遇是按官位高低确定的。在其职,除了工资待遇外,还有职务消费的待遇,按理说职务消费应该是合理的,但“三公经费”管理不严、公开不够,却异化成官员个人收入的一部分。这种情况下,谁不再担任领导职务,就意味着收入水平的下降。

四、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的可行途径

科学配置核职数。加强组织部门与机构编制部门的沟通衔接,努力做到科学、及时核定职数。一是对未核机构或职数的单位,尽快启动机构和职数核定工作,并报请上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复职数。二是优化职数核定,调整完善“三定”方案的科级领导职数设置,该减少的减少,该增加的增加,并报请上级机构编制部门重新批复职数,解决设置不合理问题。三是核定科级非领导职数。根据《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 领导职务设置管理办法》第十四条:“县级机关非领导职务设置,由县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提出具体方案,经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要求,县级组织部门提出具体设置方案,并呈请上级审批;在机构改革期间,把原分配到涉改单位的科级非领导职数集中起来,统筹管理。

严管入口控职数。实行“五个一律”规定严管职数:一律不超出核定的领导职数配备干部;一律不以“低职高配”等形式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一律不违反规定设置领导职务名称配备干部;一律不用职务和职级待遇奖励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提高干部职级待遇;一律不突破比例限额、超出规定范围,变相设置非领导职数配备干部。在整改消化任务未完成前,一般不再新配非领导职务;每批次调整干部必须消化超职数配备的干部,当次拟提拔的干部总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已腾出同一层次职数的三分之一。各单位在超职数问题消化前,不得推荐呈报干部在本单位提拔任用;除落实结构性干部配备等刚性政策要求外,不研究为超职数单位新增配科级干部。

规范任职省职数。一是规范兼职过多问题。区分类别予以整改:1.因政策规定或工作需要,如处级领导兼任科级领导职务,或纪委常务副书记、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主任同时担任党组成员等职务的,在职数范围内按惯例予以保 留,需规范的,逐步规范到位;2.因上级要求或工作需要,有关人员兼任特定职务的,在职数范围内原则上兼任职务予以保留;3.因结构性配备或干部培养的需要,党外干部或年轻干部兼职的,在职数范围内予以保留。二是规范领导职务设置。县级组织部门根据“三定”方案及时修订县委管理干部职务名称表。县直单位经县委研究设置的党组,设党组书记1名;根据工作需要,原则上设党组副书记1名。党组成员一般为县管领导班子党员正、副职,纪检组组长和列入县管职务序列的政工室主任、党员“三总师”。今后,归口管理的副科级单位主要负责人等不安排为县直单位党组成员。对没有核定设置的职务[含党组副书记,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工会主席]通过调配规范来消化。

适当交流挪职数。坚持超职数单位的领导干部只出不进,领导班子成员职位出缺,原则上从超配单位的领导干部中择优选配,从而既有效控制增量,又加快消化超配干部的存量。县直单位超配领导干部或年轻班子成员可交流到乡镇任职。乡镇班子成员原则不进城,情况确有特殊的,只交流到平区或近郊乡镇。

科学竞争切职数。对存在违规党政分设的,旗帜鲜明地提出凭德才、凭实绩在现班子成员中产生党政正职“一肩挑”的人选。在具体操作中,坚持以落实上级精神为准绳,坚持凭德才、凭实绩用人的导向不动摇,坚持体现组织的人文关 怀,通过广泛宣传造氛围、全面考察评实绩、反复酝酿稳推进的办法来完成消化。

兑现考评腾职数。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实行日常考核、班子运行考核、单位绩效评估考核、述职测评考核、综合评价的“四考一综评”考核办法,将干部使用与综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末位淘汰一批;加大对履职不力、工作业绩滞后干部的问责处理。

严明纪律消职数。从严监督管理干部队伍,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在整风肃纪、消淤化肿中消化职数。对违反干部作风要求、群众工作纪律、廉洁自律等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视情节予以调离岗位,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免职,降职;对因“黄赌毒”问题被各级政法部门查处,但未移送纪检监察部门的进行集中清理,按照有关纪律规定予以追责;进一步抓好干部队伍的权力自洁、自我净化,严厉查处各类违纪违规案件。

严格届期减职数。在县乡党委、人大、政府换届时,对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工作部门及县人民法院、检察院、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年龄偏大,不能任满一届的,不再继续提名,保留其职级待遇。

自愿退出化职数。鼓励年龄偏大、任职较长或身体不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自愿申请退出领导班子,保留其职级待遇;鼓励符合公务员法规定提前退休条件的干部自愿申请提 前退休。

五、做好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的有关建议

深化教育引导,营造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工作环境。一是要常吹学习风。要将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有关规定纳入到县委常委会、县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增强领导干部的职数观念,为顺利消化职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常念紧箍咒。当前,还存在着消化职数影响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新官不理旧账”,存在求稳畏难情绪等。要强化措施手段对这些思想顾虑,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坚决抵制。要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统一的步调,下定决心,不瞻前顾后,不等待观望,切实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对整改落实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得力的地方和单位,要采取约谈责任人等方式,督促整改落实。要实行职数设置和配备向社会全面公开,让社会来监督;实行党委领头,纪检、组织、编制等部门协同作战,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的人和事一查到底、问责到底。

篇4:超职数配备干部方案

专项治理工作自查报告

根据临县教发〔2014〕435号文件精神要求,为切实提高学区人事编制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开展整治各学校超编制和超职数配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我学区认真开展了超编制和超职数配备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学区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进行检查,现将我学区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区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学区区长

副组长: 程家川中心小学副校长

成 员: 学区会计

校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振华小学校长

十五里铺小学校长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摸清底数。学区高度重视,认真负责,进行全面清理、核查,准确掌握相关情况和数据。

(二)强化纪律教育。认真开展对学校领导班子、校长的组织人事编制纪律教育。以专项治理促进对学校领导干部、广大教师的政策法纪知识的教育宣传,明确工作责任,增强机构编制意识,提升干部人事编制工作纪律观念,增强按法律政策办事、按规则规矩办事的自觉性。

(三)积极纠正整改。严格对照《关于重新核定临夏县中小学事业编制的通知》(临县机编办发[2014]14号)文件进行自查自纠,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是什么问题,就反映什么问题;发现什么问题,就整改什么问题,并及时如实上报教育局,做到边查边改、立知立改。

(四)建立长效机制。着力从制度层面堵塞漏洞,防患未然,着力构建科学管用、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教师管理和机构编制在规范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三、治理内容

(一)深入治理人员超编制限额问题。重点治理学校超编制限额进人;财政供养人员在编不在岗,冒领财政资金;长期借调工作人员;不按要求办理调动手续;不及时转工资关系;退休和死亡不注销,继续按在职人员领取工资的行为。

(二)深入治理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干部的问题。重点治理违反学校职数管理有关规定,超职数限额配备学校领导干部的行为。

四、学区编制和职数配备实际情况

1.学区编制数为人。目前实有教职工(不包括招聘、义教、临时工),其中2006年以前人(包括离岗人),2006年以后人(其中农村中小学人,特岗已转正人,特岗未转正人,三支一扶人)。学区没有超编制问题。

2.学区为股级单位,目前领导正职1人(区长),分管营养餐工作副校长1人。学区没有超职数配备领导问题。

通过领导小组认真检查,学区及各校没有超编制和超职数配备问题。

篇5: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配备工作方案

为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导向,根据《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XX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就开展校级校领导和中层干部聘任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基本原则

聘任工作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公平竞争、择优聘任,民主集中、依法办事的原则。

二、聘任范围对象

本次聘任的范围对象为全县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的正副校(园)长(正副书记)、和中层干部以及直属单位干部。

三、岗位设置和职数

(一)校级领导职数

1.中小学规模在36个班级及以上、24—35个班、13—23个班的,职数分别为4—5名、3—4名、2—3名;12个班及以下的,职数为1名。

2.幼儿园规模在10个班及以上的、6—9个班的,职数分别为2—3名、1—2名;6个班以下为1名。

3.学校党组织书记原则上由校长兼任,24个班级及以上规模学校可设1名专职副书记。

(二)中层干部职数

1.中小学内设机构名称统一为内设机构主要包括党支部、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总务处(后勤保障处)、工会、团委(少先队)、财务室等,其中规模在24个班级及以上规模的学校可独立设置办公室、信息技术处,24个班级以下的与其他处室合署。

2.中学规模在36个班级及以上的,中层职数(含群团组织负责人,下同)12—14名;24—35个班,中层职数

8—10名;13—23个班的,中层职数4—6名;规模在12个班及以下的2—3名。

3.小学规模在18个班及以上,中层职数5—7名;13—17个班的中层职数3—4名;规模在12个班及以下的2—3名。

4.幼儿园一般不设置内设机构,中层岗位名称统一为保教(信息技术)主任、安保(德育)主任、后勤主任。规模在12个班及以上,中层职数4—5名;9—11个班的中层职数3—4名;6—8个班的中层职数2—3名。

5.群团组织按有关章程和规定设立,实行一人多岗、专兼结合,在核定中层职数总数内进行配备。

6.学校在核定职数内,规范设置内部机构和管理人员规模,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方案报县教育局审批,按照批复文件规定执行。

四、聘任条件和资格

(一)任职资格

1.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中学领导人员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2.一般应当具有一定年限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其中,校长一般应当具有五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党组织书记一般应当具有学校党务和行政岗位工作经历。

3.一般应当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和已担任一级教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其中,高级中学校长应当担任高级教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4.提任学校正职的,一般应当具有两年以上学校副职岗位任职经历或者三年以上学校中层管理工作经历;提任学校副职的,应当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5.应当经过任职资格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一年内完成。

6.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聘任为学校(单位)领导和中层干部

1.近3年考核有基本称职(合格)或不称职(合格)等次的;

2.采取不正当手段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职位的;

3.受党纪、政纪处分,尚未解除或在规定时效内的。

五、聘任期限

聘任人员实行任期制,聘任期为三年。任职期满考核合格的可以续聘,但现任学校校级领导干部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三个任期,中层干部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三个任期。

六、交流轮岗

(一)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含副校长)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10年的,原则上均要进行交流轮岗。

(二)非义务教育学校的校级领导干部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超过三个任期的,一般要在区域内安排交流轮岗;确因工作需要的,经局党委研究适当延长聘任年限。

(三)学校(单位)中层干部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超过三个任期的,一般要在校内安排交流轮岗;确因工作需要延长聘任年限的,由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确定。

七、聘任权限

(一)学校(单位)的正、副职领导干部,由县教育局聘任。

(二)学校(单位)的中层干部由校长(负责人)聘任,所在学校(单位)发文。

八、聘任方式和程序

(一)学校(单位)领导干部的聘任

一般采取学校(单位)内部推选、外部选派、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方式进行。具体程序如下:

1.任期考核。县教育局依据《XX县中小学校长履职考核办法》,对全县学校(单位)领导干部进行任期考核,全面了解一轮任期内德、能、勤、绩、廉各方面情况。

2.竞岗试点。确定8所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试点学校,组织开展公开选拔部分中小学校长工作,试点工作方案另行发文。

3.酝酿决定。县教育局根据任期考核结果、竞争上岗、综合考察等情况,在征求意见、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局党委研究讨论决定拟聘方案和人选。

4.宣布结果。对拟聘人选,局党委指派专人与其本人谈话,谈话后进行公示并发文公布,并在一定范围召开人事交接宣布会。

(二)学校(单位)中层干部的聘任

中层干部的聘任工作可采用择优选聘、公开竞聘的方式进行。

1.择优选聘。要坚持考核与考察相结合,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基本程序应包括:(1)公布拟聘职位、任职条件;(2)民主推荐;(3)研究讨论确定拟聘人选;(4)组织考察、征求意见;(5)讨论决定;(6)公布聘任结果。

2.公开竞聘。基本程序应包括:(1)制订实施方案;(2)公布职位、资格条件、程序和方法;(3)公开报名与资格审查;(4)组织考核(考察)、民主测评;(5)集体讨论决定;(6)公布竞聘结果。

学校(单位)中层干部聘任方案报县教育局备案后实施。

九、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开展新一轮学校(单位)领导干部的聘任工作,事关全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局,涉及广大学校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因此,各学校(单位)务必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把此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研究,积极、稳妥地推进聘任工作的实施。

(二)加强监督。学校(单位)领导干部的聘任工作,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自觉接受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

(三)严肃纪律。选拔聘用学校(单位)领导干部,要严格实行任职回避制度。对无正当理由拒聘的,根据干部聘任权限,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

十、其他事项

(一)为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新聘任校长要根据学校办学章程开展相关工作,积极推行依法治校,努力构建现代学校制度。

(二)聘任后管理、考核及相关待遇另行规定。

上一篇:文秘大专生个人简历下一篇:写冬天的名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