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配备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公务用车配备范文

哈尔滨严查超编超标配备公务用车

2013年04月13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哈尔滨4月13日电(记者王春雨)记者12日从哈尔滨市纪委获悉,哈尔滨市将开展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的专项行动,对发现的违规问题从严处理。

近日,网曝哈尔滨市巴彦县法院超标配车。据巴彦县纪委初步调查,县法院违规使用超标车的情况属实,超标车辆已经停止使用,相关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12日,哈尔滨市纪委召开区、县(市)公务用车问题专项工作会议,严肃公务用车纪律规定,要求全市做好公车突出问题自查自纠工作。

据了解,此次自查自纠主要针对公务用车管理使用中存在的超编制配车、超标准配车、违规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务用车、公车私用以及擅自以融资租赁方式配置车辆等问题。自查自纠的重点对象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市管领导干部。

哈尔滨市纪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市既要对违规问题立即纠正处理,也要保障各部门、各单位的合理用车。在组织自查自纠基础上,纪检部门还将通过专项检查、重点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对自查自纠后发现的违规问题,依据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同时完善相关制度,防止同类问题反复发生。

第二篇:规范公务用车配备和管理为何这么难?

国 智 惠

4月25日,中央纪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这标志着新的一轮对公务用车的专项治理开始了。从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起,对公务用车超标准、超编制和公车私用的专项治理已经搞了多次,然而,迄今为止,公车的巨大消耗和意欲克服消耗的博弈,并未见到明显成效。许多领导干部配车仍然在超标,不该配专车的却以相对固定的名义变成个人专用,公车私用问题仍然屡禁不止。甚至公车已经不仅仅为了公务而存在,它已经成了等级和特权的标志。

人们不仅要问:规范公务用车配备和管理为何这么难?如果对公务用车的弊端经过反复治理,都不能从根本得到解决,那么,我们就要从制度上找原因了。

公务用车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现行公务用车管理制度,主要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编制管理、标准控制、按需配给、单位所有的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公务用车制度的缺陷越来越明显,甚至已导致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不满。

缺陷一:配车过多过滥,公务用车拥有量居高不下。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些地区的主要领导一人配两辆专车(市内和下乡各一辆)。近年来,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汽车在政府采购物品中始终占据前三位,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公车花了600多亿元,2006年则突破700亿元,占财政部预算的3000亿元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近四分之一。 缺陷二:公务用车费用过高,造成财政负担沉重。公车消费的加速增长,不仅加重了各级财政的负担,而且成为政府管理的黑洞和滋生腐败的温床。现在公车的使用,一是无序——公车私用、一把手专用,是个领导干部都在使用公车。二是无度——加油、保险、维修都是由公家来承担。据统计,社会上私家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82万元,而机关单位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有的部门和人员还采取虚开加油、维修发票等手段,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据有关部门调研结果显示,有的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达10万元以上,甚至有的公车一年换了40多个轮胎,几乎每周换一个,其中的漏洞可想而知。

缺陷三:公车使用效率偏低,资源利用失衡。据国家发改委及广东省测算,党政机关的公车使用效率则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六分之一~五分之一。相当一部分领导的专用车,除了接送领导上下班、参加必要的公务活动或出差外,大部分时间或者闲着,或者跑司机个人及领导家里的私事。与此同时,也存在公车资源利用不平衡的现象,领导的车闲置,普通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却不能使用。

缺陷四:公车私用现象严重,有损于领导干部形象。公车私用已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调研报告显示,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即车辆公用三分之一,领导家庭私用三分之一,司机使用三分之一。

近年来,公车消费已经引起广大群众强烈不满,极大地伤害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由于公务用车的基本制度没有改变,许多超标配车和公车私用现象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根治。

国外公车管理模式可兹借鉴

各国政府对公务用车都有严格的要求,基本上遵循提高工作效率、节省纳税人开支等原则,严格控制配车数量,加强对公务用车的管理。有些做法,对我国公务用车专项治理和进行制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一,严格控制公务用车总量。一些国家虽然汽车工业十分发达,但在大街上却很少见到公务车。这和中国城市里随处可见公务车招摇过市的现象成了鲜明对比。比如,德国只为联邦级的领导人和部长、国务秘书配备专车,司局级的官员只保证公务用车,不配备专车。公务人员上下班原则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相当一部分公务用车采取租赁的形式,以减少不必要的购车费和维修费用。柏林市仅有公车92辆,其中专车37辆,一般办公用车15辆。有时连接待来访嘉宾的奔驰600型轿车也是临时租赁的。日本政府也是严格限制专用车数量,如总务省2000多名工作人员,拥有52辆公务车,其中24辆是领导专车,另外28辆是公用车。通常,包车和租车占公务用车较大的比例。政府机构也不开班车接送工作人员上下班,鼓励职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被认为全球最廉洁的芬兰,全国只有5个人有公务专车:总统、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内务部长。韩国首都首尔市政府根据《官用车辆管理规则》,只配4辆“官车”。市长一辆,3位副市长各一辆。

其二,严禁配备使用进口汽车。在印度,虽然本国汽车业发展一般,但是政府有关公务用车规定中特别强调,印度政府各级官员,包括总统和总理,都必须使用国产汽车。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总统的“座驾”也不过是“大使”牌国产车,档次相当于中国的

2夏利车。同样,韩国公务用车也是清一色的国产品牌,其中现代车居于首位。马来西亚总理乘坐的“英雄牌”国产车档次仅仅相当于丰田的花冠系列。

其三,美国租车制度独具特色。与很多国家完全购买公车不同的是,美国公务车的一大特色是它的租赁制度。美国联邦总务管理局掌握很多只属于本局的公车,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向用车机构和公务员提供公车租赁服务。每辆用于租赁的汽车都有专用的银行卡用于加油和日常维修等业务。租金统一上缴联邦财政,车队开支纳入财政预算。每年联邦政府各部门或各机构向总务管理局租赁公务用车的现象非常普遍,也有通过商业租赁的方式向供应商承租的。租赁公务车肯定比购买公务车要便宜,也容易防止公车私用等腐败行为的发生。

其四,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现代化手段制约公车私用。德国实行《公务用车登记卡》制度,登记内容包括出车时间、事由、公里数等,定期上报主管部门。在博茨瓦纳,公务车有显著标识。民用车挂的是白底或黄底黑字车牌,而公务车则挂红底白字车牌。政府严格实行只准在工作时间因公务需要才能使用公车的规定。每逢假日,公路上见不到公车行驶。另外,政府设公车加油站,一到节假日,这种加油站也都休息。瑞典用电子监控公车私用。财政部设计了一套由电脑控制的“公务汽车监控系统”,即在每辆公车上安装了带双按钮的计程器和代码发射器,一个按钮上刻着“公务”,另一个按钮上刻着“私用”。任何人用车时,必须先按下两个按钮中的一个,车才能起动。按钮按下后,代码器就将该车的特定代码发往监控卫星,卫星再把代码及汽车所在的方位信息传向中央监控台。如果中央监控人员发现按下“公务”按钮的汽车驶向别墅区、钓鱼区、百货区、菜市区或娱乐场所时,便用无线电话向开车者询问。每隔一段时间,监控人员就会将收到的资料进行核实,据此对开车者收费或罚款。这一招有效地遏制了公车私用现象。

根本出路在于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对公务用车治理的关键在于治本,治本尚需全面改革。而从目前情况看,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社会强烈呼吁下,我国部分地区公务用车改革在2003年前后开始启动。我省的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哈尔滨、绥芬河等地也先后推行了公务用车改革,基本上采取的是卖掉公车,发放货币补贴的办法。但由于社会舆论对现行的公务用车改革褒贬不一,中央又没有下发指导性意见,所以,这项改革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始终未能全面推开。

从全国看,公务用车改革主要有三种模式:其一,货币化改革模式。即取消公务用车(执法等特殊车辆除外),向全部或部分公务人员按照职级发放交通补贴,公务交通由个人自行解决。其二,半货币化改革模式。即取消各部门公车,由政府行政后勤部门或由

3新组建的机关车辆管理机构实行统一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定期结算。其三,取消公车,但交通费补贴不向个人发放,而是在限额内据实报销,超支自负、结余转次年使用。

目前已经进行的公务用车改革,多数是实行货币化改革模式。在货币化改革模式下,交通补贴标准的确定成为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如果标准过低,不能满足正常公务用车的需要,不仅会影响公务活动及日常工作,而且影响参改人员的积极性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如果标准过高,会变成以合法的收入形式赎买原本不合法、不合规的职务消费权限,最终使得权力腐败合法化,甚至造成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标准的制定多是依据领导干部的行政级别来划分,补贴的数额难以与工作岗位的性质和实际的工作量挂钩,并且地区间差异较大,存在苦乐不均的问题。

因此,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应遵循三个原则:第一,改革要有利于规范公务用车的使用,有利于防范职务消费中的腐败问题。我国公车改革的最初动因就是规范职务消费行为,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从已有的公车制度改革模式屡遭非议来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车改模式,不仅没有着力去改掉公车使用中的特权,相反,在公车改革中用制度和政策的形式将特权合法化了,问题集中体现在车改补贴的发放上,有些群众认为是变相提高福利待遇。第二,必须保证正常公务活动的用车需要。公车改革不能影响党政机关的正常工作的开展,避免因为没有了公车而减少领导干部下基层,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第三,要有利于控制财政支出。在车改模式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在车辆购置、使用、处置等环节控制成本,同时,还要统筹考虑政治和社会效益。因为地区间经济、财政等方面的差异较大,制定制度时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涉及重大利益调整。如果由各地自行探索和推进,难度较大,因为受益者同时又大都是公车改革的决策者,要革掉自己的既得利益,必然存在阻力。所以,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行,还需中央出台指导性意见,而不是由各地按“自选动作”进行。

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不仅浪费钱财,更重要的是消蚀奋斗精神,败坏社会风气,同样是一种腐败行为,同样能导致人亡政息。”所以,对公务用车的专项治理必须扎实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也不能再久拖不决。

第三篇:公务用枪配备办法

(1998年5月26日国务院批准1998年6月11日公安部发布,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公务用枪配备办法〉的批复》 2002年8月28日公安部公治[2002]128号文重新发布)

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加强公务用枪的配备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公务用枪的配备范围

根据枪支管理法确定的公务用枪的配备机关和人员的范围以及“在依法履行职责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可以配备公务用枪”的配备原则,结合有关机关具体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确定下列范围的人员可以配备公务用枪:

(一)人民警察

1、各级公安机关以及铁路、民航、港航和林区公安机关的政保、经保、治安、刑侦、警卫、预审、技侦、文保、林保、缉毒、巡警队、乘警队、防暴队、交警公路巡逻队、看守所、拘留所、派出所、治安检查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等部门的人民警察;

2、各级国家安全机关的侦查、拘留、逮捕、预审、羁押、看守所、拘留所、以及边防口岸站所等部门的人民警察;

3、各级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以及监狱和劳动教养场所的狱政、狱侦、管理教育和警戒保卫等部门的人民警察;

4、各级法院、检察院以及各专门法院、专门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二)检察官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检察院的刑事检察、反贪污贿赂检察、法纪检察、监所检察等部门负责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官

(三)沿海、沿边地区海关的缉私人员

(四)专职守护、押运人员

1、军工系统下列单位的守护、押运人员:

(1)国防武器装备生产、科研、储存单位的保卫部门和守护、押运队;

(2)国家核原料等重要资源勘探单位的保卫部门和守护、押运队;

(3)国防和民用核设施以及核材料生产、储存、科研单位的保卫部门和守护、押运队。

2、金融系统下列单位的守护、押运人员:

(1)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保险、邮政储蓄汇兑等重要金融单位所属县级以上机构的专用运钞车和金库的守护、押运岗位;

(2)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所属的乡(镇)金融机构的专用运钞车和金库的守护、押运岗位。

3、国家重要仓储系统下列单位的守护、押运人员:

(1)火(炸)药生产厂及大量储存使用单位的保卫部门和库区警卫岗位;

(2)1万立方米以上燃料储存单位的保卫部门和库区警卫岗位;

(3)剧毒物品生产及大量储存使用单位的保卫部门和库区警卫岗位;

(4)1000吨以上危险品储存使用单位的保卫部门和库区警卫岗位;

(5)国家稀有、贵重金属储存使用单位的保卫部门和库区警卫岗位;

(6)国有金矿黄金储存库的保卫部门和库区警卫岗位;

(7)边远地区国家地质勘探、科研单位的保卫部门:

(8)国家海洋局系统所属调查船、考察船、中国海监船以及机要通讯部门和武器库的警卫岗位。

4、大型水利、电力、通讯工程下列单位的守护人员:

(1)大型水库、水闸、大坝以及大、中城市主要供水工程的保卫部门;

(2)20万千瓦以上的火(水)力电厂,重要电力网枢纽性变电站、调度中心站的保卫部门;

(3)省级以上重要的通讯枢纽站(场)的保卫部门。

5、机要交通系统下列单位的守护、押运人员:

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交通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机要交通处以及地、市级机要交通站的保卫部门。

6、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批准,提供武装守护、押运服务的保安服务公司专职守护、押运人员。

二、公务用枪的配备品种

公务用枪的配备品种为手枪、冲锋枪、突击步枪、自动步枪、狙击步枪、班用机枪和防暴枪等7种,具体的配备根据配枪岗位的工作性质、特点和实战需要,结合不同枪种的性能确定。对配备杀伤力较小的枪种可以满足需要的,不配备杀伤力较大的枪种。执行守护、押运任务的专职守护、押运人员以配备防暴枪等长枪为主。

三、公务用枪的配备数量

公务用枪既要严格控制数量,又要保证工作需要,应当尽量减少机关配枪数量,保证基层一线岗位的需要。各用枪岗位按照规定配备后,允许地、市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监狱、劳动教养场所储备合理数量机动枪,以调剂其下属单位可能出现的枪支短缺和满足执行紧急任务、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海关缉私系统的教学、科研和鉴定机构,可以配置少量教学、科研和鉴定工作所需教学用枪和样品枪,具体数量由国务院公安部门确定。

配备公务用枪的具体岗位、品种和数量按照本办法附表列明的标准执行。 守护、押运公务用枪配备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地(市)级分行

手枪:1支/车、防暴枪:4支/库、1支/车

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

防暴枪:4支/库、2支/车

其他金融单位

运钞车:防暴枪2支/车、

经公安机关认定的金库:防暴枪2支/库

第四篇:公务车配备使用情况报告

机关事务管理局:

遵照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关于严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纪律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办发〔20112〕号)精神,现将2013年7月至9月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报告如下:

一、省委办公厅车队严格按办公厅车辆管理领导小组下达的编制数配备使用,没有超编制自行购置配备公务用车。

二、没有超标准配备、装饰公务车。

三、公务用车由车队统一调度,车辆保险、维修、加油按照机关事务管理局相关规定执行。

四、没有公车私用情况,并且要求驾驶员每月统计行车里程,将当月的车辆油耗、维修、停车等相关费用进行公布,接受监督。

省委办公厅车队

2013年9月18日

第五篇:中办 国办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

中办 国办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 中办发〔2011〕2号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落实《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动节能减排,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公务用车配备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一般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执勤执法用车是指用于办案、监察、稽查、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 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遵循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保障公务、节约使用的原则。

第四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分级管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负责本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指导监督下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车辆编制根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工作需要等因素确定。

(一)中央和国家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按每20人不超过1辆确定;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中央和国家机关标准,结合工作需要和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二)执法执勤用车编制由财政部门会同公安、国家安全、司法和纪检监察及其他行政执法机关主管部门,根据车辆保障装备标准和工作需要决定。执法执勤用车不得与一般公务车重复配备。

(三)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实行指标管理,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中直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六条 党政机关应配备使用国产汽车。对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实行政府优先采购。

第七条 党政机关配备公务用车应当严格执行以下标准:

(一)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1.8升(含)以下、价格18万元以内的轿车,其中机要通信用车配备排气量1.6升(含)以下、价格12万元以内的轿车。配备享受财政补助的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以补助后的价格为计价标准;

(二)执法执勤用车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应急救援、警卫和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外,依照一般公务车标准配备。

第八条 党政机关原则上不配备越野车。确因地理环境和工作性质特殊的,可以适当配备国产越野车。不得将配备的越野车和警卫车作为领导干部固定用车。

第九条 公务用车使用年限超过八年的可以更新;达到更新年限仍能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不得因领导干部提职、调任等原因提前更新。更新后,旧车处理按照公开公正、规范节约的原则,可以采取与厂家置换等方式进行。

第十条 党政机关确需高于标准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或者配备更新越野车的,必须按照规定报公务车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同级纪检监察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 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根据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标准和现状,编制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

第十二条 财政部门根据使用公务车配备更新计划,统筹安排购置经费,并实行严格管理。财政部门会同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制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定额标准,据以核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列入部门预算。 第十三条 国管局、中直管理局会同汽车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汽车产业规划、政策和政府采购的规定,综合考虑车辆技术参数、安全性能、节能减排、售后服务等因素,定期发布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公务用车主管部门根据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和配备更新计划,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公务用车采购。

第十四条 党政机关应当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公务用车,不得公车私用,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五条 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降低使用和维修保养成本。

(一)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严禁分散管理使用,减少驾驶,提高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二)严格公务用车使用登记和公示制度,严格登记和公示用车时间、事由、地点、里程、油耗、费用等信息。一般公务用车严格实行回单位停放制度,节假日期间除特殊工作需要外应当封存停驶。

(三)实行公务用车保险、维修、加油政府集中采购和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制度,健全公务用车油耗、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和节奖超罚制度,降低运行成本。

第十六条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到外地办理公务,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尽量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公务用车长途行使。外事接待、会议和集体活动用车应当主要通过社会租赁方式解决。

第十七条 党政机关不得对外出租出借公务用车,不得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者其他单位车辆,不得接受企业捐赠车辆。严禁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不得在车辆维修等费用中虚列名目或者夹带其他费用。

第十八条 建立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统计报告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用车主管部门负责统计汇总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负责统计汇总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公务用车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党政机关通报或者公示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使用情况,接受监督。 第十九条 党政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各项规定,把公务用车的配备管理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节能减排检查考核内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以下行为依照党纪政纪有关规定处理:

(一)违规核定公务用车编制、审批超标准配备更新车辆;

(二)违规安排公务用车配备更新和运行经费预算;

(三)未经批准擅自配备更新公务用车;

(四)违规使用公务用车。

第二十条 试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地区和部门应当对本地区、本部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和完善,不再依照本办法核定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更新公务用车。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第二十一条 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行政单位、各级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适用本办法。各级党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按照本办法的原则管理,具体办法另行规定。各级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办法,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备案。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国管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成本,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中办发〔2011〕2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行政单位的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适用本办法。

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各级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等。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是指为了保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和正常使用,对所安排的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和运行费用实施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等管理工作。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用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领导干部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

一般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 领导干部用车是指用于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

执法执勤用车是指用于办案、监察、稽查、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

特种专业技术用车是指加装特殊专业设备,用于通讯指挥、技术侦查、刑事勘查、抢险救灾、检验检疫、环境监测、救护、工程技术等的机动车辆。

其他用车是指上述四种用车之外的机动车辆,如大中型载客车辆、载货车辆等。

第五条 党政机关配备更新公务用车应当严格执行中央有关文件规定的配备标准。

第六条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车辆编制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规定,根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工作需要等因素确定。 第二章 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

第七条 各有关部门根据公务用车的配备更新标准、编制数量和现状,在编制部门预算之前,编制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作为财政部门安排公务用车预算的重要依据。 第八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一般公务用车和部级干部用车配备更新计划,分别归口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政协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四个管理局)负责编制。

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配备更新计划,由各部门负责编制。

第九条 中央垂直管理部门所属单位的一般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配备更新计划,由各主管部门负责编制。 第十条 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由地方各有关部门负责编制。

第三章 公务用车购置费用预算编制

第十一条 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包括公务用车购置价款、车辆购置税和其他相关支出。

第十二条 对各有关部门编制的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公务用车管理规定严格审核。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并实行严格管理。

第十三条 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一般公务用车和部级干部用车购置费用,分别归口列入四个管理局的部门预算。

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购置费用,列入各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十四条 中央垂直管理部门所属单位的一般公务用车、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其他用车购置费用,列入各主管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购置费用,按照地方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列入地方各有关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十六条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购置费用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基本建设支出”类或者“其他资本性支出”类下的“公务用车购置”款级科目。预算编制没有细化到经济分类的,应当将“公务用车购置”预算单独列示。 第四章 公务用车运行费用预算编制

第十七条 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包括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和其他相关支出。

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政府财力状况,科学制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定额标准。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根据各单位编制内公务用车数量和运行费用定额标准,核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预算,按照隶属关系列入各部门的部门预算。 第二十条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列《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商品和服务支出”类下的“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款级科目。预算编制没有细化到经济分类的,应当将“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预算单独列示。 第五章 公务用车预算执行和决算编制 第二十一条 公务用车预算下达后,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原则上不予调整。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报经财政部门审批。资金支付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终了,各部门在编制部门决算时,应当统计汇总本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公务用车增减变动和预算执行情况,并就有关情况作出说明,报送财政部门。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在审核批复本级各部门决算、汇总编制本级和本地区部门决算时,应当统计汇总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增减变动和预算执行情况,并就有关情况作出说明。

第二十四条 财政部在汇总编制中央本级和全国部门决算时,负责统计汇总中央本级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增减变动和预算执行情况。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并执行行政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及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定,制定本地区和本级的具体办法,并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此前有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的规定,凡与本办法不一致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上一篇:国外母语研究范文下一篇:高校俄语教学范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