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改革方案

2024-05-15

管理学课程改革方案(共6篇)

篇1:管理学课程改革方案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商贸学院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入学第一学期开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本系专业后续的相关管理课程,如:《商务谈判》、《财务管理》等奠定基础。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旨在培养中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理念,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基层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为日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表1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学习项目

管理的基本概念

能对管理有艺术性和技能性的感悟

管理基础

管理核心和本质

管理者

授权与用人问题

管理思路和方法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角色定位

管人的思路和方法

能初步应用现代理念和理论分析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

管理思想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基本技能

管理者智商与情商

决策概述

能熟练理解决策

决策职能

决策理论

决策程序和影响因素

管理决策的分类

风险型决策方法

目标管理的方法

组织概述

能比较各类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理解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适用范围

组织职能

组织设计

组织的形式

组织变革与组织冲突

组织文化

领导概述

能明了领导者应具备宽大胸襟的重要意义并为此努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领导职能

领导理论

激励概述

激励理论

激励的原则

沟通概述

沟通形式

有效沟通

人员配备

能熟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计划

人员招聘

人员培训

绩效考评

控制概述

能体验沟通与控制的重要性并能解决常见问题

控制职能

控制的原则和过程

控制的技术和方法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知识、管理思想及理论的发展、管理职能等。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掌握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项目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等的理解,具备中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①熟悉管理的基础知识;

②掌握管理者的素质与技能;

③掌握管理理论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及最新管理趋势;

④掌握环境分析与计划编制的方法;

⑤掌握组织职能的基本内容。

⑥掌握领导方式理论。

⑦掌握人员配备、培训及绩效考评。

⑧掌握控制的基本职能。

技能目标:

①能对管理有艺术性和技能性的感悟;

②能初步应用现代理念和理论分析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

③能熟练编制计划;

④能比较各类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理解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适用范围;

⑤能明了领导者应具备宽大胸襟的重要意义并为此努力.培养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⑥能熟练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⑦能体验沟通与控制的重要性并能解决常见问题。

态度目标:

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襟并注重提高个人修养,以身作则。

三、教学组织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一是按照“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按照新的行动体系课程,将管理学基础与实务分成七个项目即:管理基础、管理思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人事职能、控制职能。在每个项目中,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学习型工作任务等。在每一个项目下的具体任务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表2

教学组织表

学习项目编号

学习项目名称

学习型工作任务

学时

项目一

管理基础

管理的基本概念

管理核心和本质

管理者

授权与用人问题

管理思路和方法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角色定位

项目二

管理思想

管人的思路和方法

人才定位与管理

管理者基本技能

项目三

决策职能

管理者智商与情商

决策概述

决策理论

决策程序和影响因素

管理决策的分类

风险型决策方法

目标管理的方法

项目四

组织职能

组织概述

组织设计

组织的形式

组织变革与组织冲突

组织文化

项目五

领导职能

领导概述

领导理论

激励概述

激励理论

激励的原则

沟通概述

沟通形式

有效沟通

项目六

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计划

人员招聘

人员培训

绩效考评

项目七

控制职能

控制概述

合计

四、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为七个项目,即:管理基础、管理思想、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人力资源管理和控制职能。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将课堂讲授和学生参与讨论相结合,参与式、体验式、交互式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方法,如:案例分析、专题研讨、角色扮演、情景剧、头脑风暴法、管理游戏、讲授等;并建立纸质、视频、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多元化教学载体。

教学过程中,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例如角色扮演、仿真模拟、任务训练、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网络学习以及调研分析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协作攻关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迁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具体而言,本课程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在每次课程开始时,教师先布置本次课程学生要完成的项目,接着讲授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与技能,并说明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2)演示。学生开始完成某些项目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调查参考范例,以多媒体、录像等形式演示相关的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3)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安排学生扮演调查员和被调查者,进行情景模拟。

(4)任务训练。教师要安排和指导学生完成相应项目任务,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课堂讨论。每次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都要指定学生代表,上台汇报本组完成项目的情况,与台下师生互动、交流。并安排相应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讨论典型案例。

(6)现场观摩。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到公司、企业进行现场观摩,深入工作现场,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

(7)顶岗实习。引入真实的企业项目,通过让学生参与企业工作,检验并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职业素养和技能。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需要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以满足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需要。需要配备与企业实际业务相同或高度仿真的设备和软件,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

六、考核与评价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整体成绩有课程考核成绩和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50%,职业技能认证(实践)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的30%,平时成绩占课程整体成绩20%。

表4

课程整体成绩表

考核类型

成绩

权重

课程整体成绩

课程考核

50%

职业技能认证

30%

平时成绩

20%

(一)课程考核

1.课程考核时按照项目进行,课程考核成绩为各个项目成绩的累计。

表5

课程考核成绩表

项目名称

成绩

权重

项目成绩

项目成绩权重

课程考核成绩

管理基础

知识

0.4

0.3

技能

0.4

态度

0.2

管理思想

知识

0.4

0.2

技能

0.4

态度

0.2

计划职能

知识

0.4

0.2

技能

0.4

态度

0.2

组织职能

知识

0.4

0.15

技能

0.4

态度

0.2

领导职能

知识

0.4

0.15

技能

0.2

态度

0.2

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

0.4

0.15

技能

0.2

态度

0.2

控制职能

知识

0.4

0.15

技能

0.2

态度

0.2

2.每个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考核可依据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和实操。

(二)职业技能认证

本课程可以为国家

“商务谈判师”、“会计师”等资格认证奠定基础的课程。

七、说明与建议

1.本课程标准是进行《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最低要求。

2.本门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模拟训练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教师应做好组织管理。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课程考核方案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

主讲教师

适用专业

教学年级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经贸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二、课程教学内容

形成“一个原点、三个维度的管理学基础与实务场”的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一个原点是指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公理性概念。包括:管理定义、管理角色、管理决策、组织环境和管理伦理、组织文化。通过公理性概念的导入,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基本概念,成为学习的基点。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维度:从管理史严格的视角展开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学习,从泰罗制一直到学习型组织理论,沿着时间轨迹鉴赏百年来现代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主要理论和流派的观点、内容,产生的背景和现实意义,使学生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时间隧道”。职能维度:从管理职能和管理活动内容的视角,建立起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空间体系框架,使学生掌握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具体方法。应用维度:从管理者的视角在以上内容穿插大量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讨论等内容,并配合到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到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更是实践。

三、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管理学基础与实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很强,学生首先要明确,必备的基本技能的任务要求,在此基础上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地实践,真正掌握管理的真谛,形成基层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与技能。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在教学中应加强以下环节:明确管理实践中的具体任务要求,即管理者应具备的管理技能;以任务为中心,学习必须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管理的基本职能和方法的运用,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与实训使学生具备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四大职业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评价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熟悉科学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素质目标: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积极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襟并注重提高个人修养,以身作则。

课程考核方案

一、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50%。

2、考核内容

管理学基础与实务知识中的重点章节,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3、考核方式

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学期末以集中闭卷笔试的方法进行最终的考核,以全面考查学生对于课程所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学生将课程理论体系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

二、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30%。

2、考核内容

学期末举行自编案例竞赛,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编案例的集中展示。

3、考核方式

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自编案例竞赛。自编案例竞赛的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与书刊、媒体等信息,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在调研中发现问题,查找线索,自行编写案例及其分析报告,最终由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自编案例的集中展示,小组之间进行比赛,并以比赛成绩最为课程能力考核内容之一。这部分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为降低团队活动中“搭便车”现象的发生率,个人成绩由团队集体表现和在团队工作中的贡献度份额共同决定。其中,团队集体表现是个人成绩的基数项,由各团队的竞赛表现决定,个人贡献份额是个人成绩的乘数项。最终,个人自编案例竞赛成绩的计算公式如下。

个人自编案例竞赛成绩=团队集体表现成绩×个人贡献乘数

由组长根据各团队成员的表现分配个人贡献份额,所有团队成员的个人贡献份额总和为1。个人贡献份额与个人贡献乘数的换算方法为:若团队共10人,组长分配给甲同学的贡献份额为0.12,则甲同学的个人贡献乘数为【0.12/(1/10)】=1.2.三、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20%。

2、考核内容

(1)考勤

日常上课正常考勤

(2)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

参与学习的活跃度,课堂回答问题积极,独立思考能力强

(3)职业素质表现

敬业精神、团队意识、领导与组织能力、专业天赋与特长、劳动意识等各方面的表现

(4)平时学习成效评测

平时作业、平时测评等各种学习过程中的评测成绩及学习效果评价。

3、考核方式

(1)考勤

从严格考勤的角度,加强课堂纪律约束。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扣分每次1分,无故旷课一次扣3分。

(2)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

上课回答问题主动积极,讨论一次给2分,检查性提问,回答不上扣2分

(3)职业素质表现

杜绝“只出勤不出工”现象,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参与方式包括:参与案例研讨、参与小组互动游戏、参与课堂辩论等,根据课堂参与的质量和频次计分。在小组活动能够积极的配合其它组员完成任务,加5分,不参加小组活动的扣5分。

(4)平时学习成效评测

平时作业布置五次,每次分为三个等级,A,A-,B,主要考察作业的完成度,作业书写的字体,有无抄袭现象,能否独立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下进行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挖掘现实问题、探索解题方法的好习惯。要求学生结合校园生活,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管理话题,独立撰写每篇不少于500字的案例分析报告,根据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和频次计分。

1.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5.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系部主任(签字):

****年**月**日

6.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

****年**月**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申请人、系部、教务处各一份,于课程开课一周前交教务处。

篇2:管理学课程改革方案

依据学校及外地地管理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纪律互等积极性相比拼并拥有好的未来及良好的基础与前途特设立以下方案。属实验阶段为,如有不足之处,将加以完善及更正。

⑴全班以58人+5人(5人为班主任直辖,负责班级卫生、财务及对两部学生纪律:说话、睡觉、迟到等情况进行监管)

(1)58人分为南北两部(12班一部/12班二部)

(2)每部有自己的干部团队+班主任的直辖干部

⑵两部的卫生管理交由同一位卫生委员负责、财务由财务部长负责。

⑶座位设置: 每部占半个教室,正中间为直属干部(不属于任何一部)。抽签决定第一次,以后互换。

⑷班干部各管各部,进行成绩、纪律、卫生等方面比赛(新老班干部率领的一二部之间进行比赛)月考后进行成绩加纪律评价,颁发优胜部红旗,贴到教室外面,班上由学生每人集资3元,第一名拿出三分子一奖励,剩余的奖励10名秀,每科第一名外加进步较大的五名同学,剩余款项由班级管理。

⑸学生划分:由两部主要负责人按成绩单顺序一递一个挑选,分成的两部成绩基本平衡,选出后如需要调换,要通过两部负责人协调后才可以换人。

⑹成绩算法:按权重相加。共分为三方面:成绩积分占50%、纪律积分占20%、月考成绩平均分占30%。

㈠成绩积分分为两块

①班级名次积分:01-055分

06-104分

11-253分

26-502分

②年级名次另外加积分

前200名加 6 分

前150名加 8 分

前100名加10分

前 50 名加15分

㈡纪律积分

纪律实施扣分:睡觉、说话、迟到一人次扣2分,旷课及其他严重违纪一人次扣5分。

③按比例得分以后算总和,出成绩。

④班主任直辖干部负责考核组的工作,并对两部的工作加以配合。

篇3: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方案

(一) 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时代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到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已经加入WTO, 随着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接轨, 教育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必将日益激烈。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是首要的问题。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之下, 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

(二) 行业背景

2011年9月2日在天津举办的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上,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表示,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国际旅游业发展最繁荣的10年。在未来的10年, 尽管挑战依然存在, 相信旅游业将会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推手。旅游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全球每12人中就有1人从事旅游业, 在很多行业不景气的时候, 旅游业总能传出好消息。

塔勒布·瑞法依介绍说, 10年来国际旅游业表现出以下发展趋势:在旅游业超常增长的趋势下新兴经济体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 为国际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同时科技革新为旅游业的扩展创造了无数新机遇。

随着国际经济中心的东移, 未来世界旅游的“亚太世纪”正在逐步形成。旅游——这是摆在中国人眼前的一个具有诱惑力的巨大市场, 这个“无烟工业”不仅能给中国带来财富和就业机会, 而且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世界已经看到了旅游业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态势, 旅游也成为人们消费选择中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第三大项目。从我国的旅游市场看, 需求旺盛, 商机无限。

一般而言, 人们解决温饱之后就会产生近距离旅游的要求, 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就会产生远距离旅游的需求。旅游业的发展程度, 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的综合质量。

我国近年来旅游人数猛增, 根据《中国旅游年鉴》统计的数字, 我国旅游人次从1999年的8.6亿多人次, 上升到2010年的21.03亿人次, 国内旅游业收入从近3000亿元, 上升到1.57万亿元人民币。随着经济复苏的来临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业的商机将更多、更大, 尤其是“双休日”制度的实行和带薪假期的增多, 对旅游市场需求的刺激更大。2010年, 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5738.65万人次。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有着广阔壮丽的山河和悠久灿烂的文化, 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 中国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旅游热点。2010年, 我国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4亿人次, 实现国际旅游 (外汇) 收入458.14亿美元。

旅游的特殊性还在于它是能满足人们求知、求乐、求新、求异需求的产业, 随着传统旅游业的成熟和稳步发展, 各种概念化旅游、主题性旅游和个性化 (自动型) 探险、科考旅游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旅游业的发展给旅游饭店带来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带动和促进了旅游饭店的发展, 2001年末, 我国共有星级饭店7358家, 到2010年末, 达到了13991家;二是给旅游饭店业界带来了日益激烈的竞争。

旅游饭店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旅游饭店不同于商业贸易是直接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而是依靠有形设施出售无形服务, 由于工作人员直接与顾客接触, 一切活动都由人来实现, 所以旅游饭店以人为本是最重要的。

旅游饭店的特殊性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特殊要求。与旅游业迅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严重滞后, 专业人才培养的速度不能满足饭店企业发展的需要, 人才需求空间极大。

1998年末, 我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为180万人, 间接从业人员约为900万人;到2010年末, 全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为1100万人, 间接从业人员为6000万人。经调查, 旅游涉外酒店的工作人员大多只有初中或高中水平, 许多不是专业人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业务素质亟待提高的现状是进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的根本动力。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指导思想本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 优化专业教学体系, 改革教学内容, 促进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形成特色鲜明的对口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目标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的, 以探索教育模式改革为主题, 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适应我国旅游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的基本思路

1.转变教育观念, 将教学重点从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

2.借鉴先进经验, 建立岗位认知——学习——模拟实训——再学习——综合训练学用交叉的教育模式。

3.以市场为导向,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建立合理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

4.加强专业基本建设, 以能力为中心, 构建教学体系。

改革方案框架

进行专业定位在分析行业背景、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明确专业服务市场和人才培养规格。酒店企业的管理体制分为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领班、服务员五个层次。一般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由大学和高职专科学校培养。根据市场需求, 结合本专业实际, 我院将专业定位确定为招收初中生, 学制三年, 培养领班、服务员等在一线服务的中等专业人才。

进行素质、能力、知识结构分析酒店一线岗位分为前厅岗位群 (预订员、接待员、门卫、行李员、饭店代表、话务员、商务中心服务员、前台收银员) 和客房部岗位群 (值台员、引坐员、调酒师、传菜员、收款员) 。在对岗位群素质、业务要求分析的基础上, 将培养对象应具备的能力划分为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关键能力三大模块, 细分成16项能力要素, 如表1所示。

构建教学体系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实现能力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基本素质方面, 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能力方面, 突出酒店服务操作技能的培训;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细化表如表2所示。

改革方案特色

突出了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是酒店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直接影响饭店企业的形象。由于工作的涉外性, 对外语运用能力的需要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外语能力不足, 如服务时靠打手势, 记账时顾客名字用“白衬衣”、“花衬衣”代替等。为提高外语应用能力, 英语课程安排了四个学期, 共计248课时, 采用不间断学习方式突出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此外, 还开设了普通话课程, 用以纠正学生的地方性发音, 并且以获取《中国饭店职业英语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为手段, 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工作属于熟练工种, 如客房服务员的劳动定额为14间客房, 每间客房完成全部清扫程序的时间定额为30分钟, 如工作不熟练就很难完成定额, 影响工作进度。这就要求对程序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以达到规定的速度和质量标准。因此, 方案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首先, 从时间上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学总课时3210课时, 实训课时数为1424课时, 实训课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44.36%。其次, 从空间上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 方案规定建设规模为20个床位、8个台位的客房餐饮演练基地, 用于培训学生的专项专业技能, 运用校招待所餐厅、客房、前厅培训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 运用校外实习基地培训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 我院已经与金阳光大酒店、天泉大酒店、红珊瑚大酒店、兴亚大酒店、索非特大酒店取得了联系,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将开辟更加广阔的天地。再次, 从教学环节上突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 方案要求运用模拟实训程序, 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推行了“双证书”制度即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取得学历证书和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证书。饭店企业对从业人员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 要求应职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 具备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双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体现和证明, 特别是技术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是毕业生能够直接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凭证。积极地推行“双证书”制度是我院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三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 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 经考试合格, 颁发中专毕业文凭, 同时要求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中国饭店职业英语证书、服务师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

强调了关键能力的培养关键能力是国际上对与具体职业和专业课程无关、而对现代生产和社会的顺利运转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的总称。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包括职业行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及生存发展能力。酒店服务是年轻人的行业, 学生就业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一部分会进行岗位升迁, 一部分会转入后台部门, 还有一部分需要转行。因此, 方案强调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获取新知识和新的就业岗位的能力;能够正确评价自我, 适应环境, 承受困难和挫折;善于沟通,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敢于创业。为加强关键能力的培养, 方案设置了《酒店创业与经营》、《管理学》、《装饰布置艺术》等课程, 以便于学生将来的职业拓展, 还设置了《语言艺术》、《心理学》、《公共关系》等课程, 以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力。

专业改革面临的困难

专业改革方案能否落实的关键是招生制度的改革, 尽管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就业形势好, 但生源并不好。其原因有二:一是这个专业是新兴专业, 没有形成社会影响;二是社会对饭店服务业存在偏见, 中国的老百姓与现代饭店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他们心目中的饭店就是招待所、街头的小饭馆, 学不学都可以做。尤其是在大家直接接触到的招待所、小饭店, 由于管理不规范, 有些顾客素质低, 对服务员滋事, 有些服务员不懂服务规范, 贪图钱财小利而行为不检点, 导致一些老百姓把从事酒店服务工作当成了下等职业。

现代化的酒店在观念上不同于传统的酒店。传统的酒店只考虑满足客人的食宿基本要求, 现代化的酒店将酒店变成一种新生活的场所, 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这其中除了完备的客房、餐饮、康乐、办公、会议、商务设备等硬件设施外, 更重要的是服务人员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是由严格的服务程序、服务标准、熟练的服务技巧, 以及服务人员的个人素质、知识水平、服务能力等融合在一起提供给顾客的一种心理感受, 必须让顾客感觉到“花638元”住一晚五星级标准间物有所值。因此, 服务人员必须训练有素、服务得体。服务员行为代表的是饭店企业的形象, 要求服务员有宽的知识面、好的个人素质和形象及熟练的服务技能。

因此, 必须改革传统的招生方法, 重新制定生源标准, 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专业发展前景和行业发展前景, 宣传现代饭店企业, 帮助人们转变观念。 (1) 生源标准。酒店服务专业招生必须面试, 面试基本要求是男生身高为1.68~1.80米, 女生身高为1.60~1.72米;视力在4.6以上, 五官端正, 体态均匀, 形象气质好, 语言表达能力强。 (2) 招生方式。应加强宣传力度, 可通过报纸、电台做好招生宣传, 可设面试点, 也可到各初中学校进行宣传, 现场招生。

摘要:高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应转变教育观念, 将教学重点从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转到以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借鉴先进经验, 建立岗位认知———学习———模拟实训———再学习———综合训练学用交叉的教育模式;以市场为导向,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建设合理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以能力为中心, 构建教学体系。

关键词:酒店服务与管理,基本素质,专业能力,关键能力,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叶鹏, 罗莜霖, 沈华玉, 沈丽.现代酒店经营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勇平.餐饮服务与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3]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客房服务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0.

篇4:管理学课程改革方案

关键词:电力事业;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电力系统;基础能源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6-0043-02

1 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和农村电力情况

1.1 国家电力事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在政府的管理下在市场经济中的反应出现掣肘的情况,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就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各国的发展以及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各国对电力的控制突破了传统的垄断形式,开始尝试对市场开放,有政府的“手”向市场的“手”交接。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电力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有不断变革,至今已有几十年。1998年的“两改一同价”为农村地区的用户提供了不少便利,降低了成本的同时给农民减小了经济负担。几十年来,更有《关于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力管理的意见》、《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等关于电力改革的中央文件下达。有政府的物价部分确定走向考虑市场的供求问题,目前主要的改革内容是电价的问题,对于如何变革才能使得多方共赢,电价的确定需要多方的参议。

1.2 我国农村地区的电力发展

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我们的定位是发展中大国,不管是人口还是土地,我们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虽然城镇化发展迅速,但是现在的农村地区不管是在人口数量方面还是在经济发展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发展部分。稳定农村地区是稳定整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基础。

关于农村的电力问题,在建国以前,还有大量农村地区无电可用,不是电价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电力设施,直到新千年的时候,还有少数地区没有通电。随着农村地区的发展,生活用电和生产用电都在增加,这使得对农村地区的电力系统的整治改革不容乐观,同时也提高了紧迫性。

2 我国农村电力体制改革

2.1 农村电力系统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的地区的电力发展明显改善,总体势头良好,但是和国际水平相比,人均占有量还是稍显不足。由于在早期甚至是工业时代,电力网的发展多把重点放在大中城市和工业方面,自然农村地区和农业生产的用电就不免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

首先是电力工业的发展问题。国家在大的电力网上做出了决策,比如西电东送、开发风能、水能等可循环利用能源,但是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尤其是水能或者风能丰富的而且电量消耗小的地区施行的是地方自己解决,从生产到使用的管理,地方的体制并不是特别明确,这就造成一定的混乱。在发电方面,一些地区使用火电,但是利用率低,且在开发方面,安全性低,事故频发,另外就是电力的输送不稳定,电量不够生产生活使用,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质量,容易出现“电荒”。对于越来越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一旦出现“电荒”,就可能造成对农民来说数额巨大的损失。

其次是用电价格政策问题。作为国家的一个垄断性产业,电网的建设和使用由国家管理和运营,电价的政策制定长久以来都是由国家制定的,国家核准、根据成本等来确定。但是有些地区的电力因为是私企或者是地方性小发电厂的运作,出现了用电价格混乱的现象。尤其是在国家放手改革电价之后,对于市场竞争机制,极少数地区还会出现恶性竞争的局面,最终这个混乱的结果要由农民来承担。

最后是用电管理问题。用电管理对于离中央政策隔离数层的农村来说也是一个潜在的问题。在农村电力系统的建设上,没有科学的规划、缺少大量的投资,这些设施极其简陋,管理起来很少能够按照正规的发电事业来要求。在改革没有推进的阶段,行政性的管理不能结合实际情况,造成发电企业、政府管理者、用户之间的矛盾。

2.2 农村电力系统的改革

根据以上所述情况,农村地区的电力系统的体制和发展有待变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不管是改革还是建设,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首要出发点,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在大方向上,国家把行政决策权放松,部分交给市场来管理,根据市场的供求和实际成本以及农民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确定用电价格。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好、比较成熟的地区,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用电价格的改变,同时要提高效率,为发展生产和更高质量的生活保驾护航。另外对于一些发展还不算完善,甚至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的地区,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力求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根据当地的情况,利用各种能源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电力,保证全国各地通电、正常用电。

在用电价格方面,国家定价逐步走向了结合市场竞争的道路。对于电力这样的能源产业,国家确定基础价格无可厚非,但是对于参与到市场调控中的电力系统来说,基本方向也必须由国家把关。市场定价能够根据具体地区的具体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价格争端,但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会带来不利的一面,因此,国家、市场、用户三者一体的决策才能够得出一个共赢互利的方案。

基础投资等管理方面一直是农村地区电力发展的软肋。远离大城市同时用电量小的地区不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基金,这对基础建设可谓是一个头疼的问题。国家电网管理薄弱的地方就容易出现管理不善的情况。一般由省电力电网公司、市级供电局以及各乡镇的管理单位来层层管理,但是在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的今天,电网的发展同样也有所改制。进入到市场经济的层面,发电的电力单位和管理的单位可以产权分开,这种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权制衡的发展方式也许能够改变农村地区电力发展“天高皇帝远”的混乱局面。在投资方面,国家是电力投资的基础,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电力系统这一基础能源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电网系统的健全、稳定才是一个地区放开发展的基本支撑。在吸引投资方面,电力发展企业可以实行股份制,参股分红才能更好地激发建设的决心。

3 结语

电力系统的建设是基础能源设施建设的一个关键方面。电改多年来,虽然取得巨大的进步,但是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国内方面,虽然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总体来说,农村地区的设施建设远不如城市的完善。

改革开放已有几十年,电力的改革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推进电力体制的改革,为整体国力的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要使电网建设全覆盖整个国家,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供基础。不管是国家还是电力企业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电力管理方面是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上,地区的小企业要坚决听从安排,在生产和输送上,要按照事、权、责统一的原则以及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设置机构。在国家方面,政府的地位是主导,要做好企业和行业的引导工作,坚决治理好地方的冗杂的管理方式和人员,在电力市场化的过程中做好监督工作避免产生恶性竞争。在建设方面,电力是基础事业,不可忽视,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生产企事业单位,必须保证安全、稳定的生产,提供高质量的电力。

电力系统也是国家的命脉,面对日益提高的需求量,不断改革与变革才是解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吴文清.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

[2] 罗国亮,谢传胜,刘志亮.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及其改革建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 安乐.论我国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J].商品与质量,2012,(S2).

篇5: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一、实践教学的定位与目标

1、定位:符合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要求,管理学基础课程的辅助教学内容,并用以补充专业实践环节的不足,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2、总目标:培养掌握基本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型人才。

具体目标: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并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具备中小企业的综合管理或大中型企业的管理者的基本素养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能力。

二、实践教学方法与方式

(一)实践模式与体系设计

基于电大学员多数为成人在职学习,构建“基础理论+管理技能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践环节设计中,以体验式学习方式为主,为学员创设“管理情景”,引导学员去在仿真情境中模拟实际管理;结合管理学基础教材,通过知识分解,构建一个完整的实践学习体系,由若干个实践环节练习,每个实践环节包括管理游戏、情景模拟、管理沙龙等内容,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分阶段进行。

(二)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

指导思想:完全“以学生为主,以自我学习为主,以提升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体现“体验式学习”和“互动式课堂”;以“学习团队”为载体;充分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员的管理能力。

1、角色扮演法:在模拟的公司中,或面临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地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2、调查与访问:根据教学与实践需要,特别是要带着特定的管理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企业,访问企业家与管理者,再由学生写出调研报告。

3、模拟情景:模拟展示要解决的管理关系与矛盾,由角色扮演者现场处理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更有价值的仿真环境,并且使学生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管理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与决策,对于实践学生的管理意识与实际管理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4、管理游戏:围绕着对管理技能的学习和使用而展开游戏,帮助学员思考、反应、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体验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让学员在放松的、非正式的情景下感悟管理技巧。

5、项目决策与管理:即设定一定管理情景与项目任务,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相关技能,对该项目进行模拟决策与管理。这是大量采用的基本形式。

6、管理沙龙:电大学员多数 “在职”,来自各行各业,因此可以多运用沙龙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一般是针对一个特定的管理问题,事先进行较为充分的准备,由学生们集聚在一起,畅谈,交流,碰撞思想,形成相同或不同的思路;并于事后形成文字材料供学习总结和反思。

7、多媒体教学:在布置任务时可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项目可以要求学员通过多媒体展示,也可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助学课件。

8、学习小组:基层电大的班级基本上都有划分学习小组,在讨论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交流、讨论和总结,这种学习小组的方式非常适合成人在职学员,是大量采用的实践组织形式。

9.案例分析。电大在职学员有着较为丰富的案例积累,在学习中既可以采用现成的案例,也可以邀请学员分享身边的案例,分析时,既可以学员独立分析,再总结;也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集中讨论的形式。教师可在最后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三)实践学习考核方法

实践教学注重对参与性和团队的考核。占到形考成绩的80%。

⑴ 个体分值:学员参与的次数在5次以下者不及格,参与的次数在5-10次者及格,参与的次数在10-15次者良好,参与次数15-19次者优秀。个体分值满分为50分。

⑵ 团队分值:学员所在团队每次都能按照要求完成项目作业者并表现突出者为“优秀团队”基本完成者为“及格团队”,为完成者为“落后团队”。根据所在团队的情况为学员加减团队分,团队分值满分为50分。

三、实践教学组织、媒体与条件

1、组建模拟公司,作为实实践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在参与的班级中,以班级为单位或20人左右的学习团队成立一个模拟公司,选出负责人并设计其公司组织,在总经理的主持下共同策划,相互配合,同时,一些实践活动也在公司之间进行竞争和交流。

2、媒体与条件

根据实践教学方案来进行分阶段的实践学习,部分环节可根据“模拟公司”的状况灵活进行。一般的多媒体课室即可,需要配备两个麦克风或者无线话筒。能够随时上网。

四、实践课程时间安排

(一)实践活动课程时间运用模式

根据电大教学及学员学习特点,管理学基础的实践活动课程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

1、对等课时模式。即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一半时间用于理论课时,另一半课时用于实训,进行实践活动主要项目的实践。建议20课时。其余项目在课外进行。

2、辅助实践模式。即在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建议12-15课时。只是重点项目在课内进行,再选择部分项目在课外进行。

由于时间原因,一些讨论交流或调查只在课外由课程模拟公司(小组)组织完成作业,可不安排课内班级讨论。

(二)时间安排表

时间安排表 管理基础知识 技能实践目标 实践项目 课时 备注 管理与管理学(第一章)1.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实践内容1.1 管理沙龙: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区别 1 课堂进行 2.对不同管理者的角色与任务区分 实践项目1.2 调查与访问:你身边的管理者 1 课外进行

同时完成作业一第三题 3.思考并总结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实践项目1.3 组建模拟公司 1 课外准备

并形成演讲文稿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1.对传统管理理论的学习和实践 实践项目2.1 管理沙龙:古典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1 课外进行

课外搜集资料

2、小组讨论:心智模式 实践项目2.2 小组讨论:你对心智模式的认识,心智模式对你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的影响 1 课外准备

课堂讨论并总结 3.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设计能力 实践项目⒉3模拟公司的管理思想与组织文化 1 课外小组讨论

写出ppT并演讲 第二篇:计划

(第三章——第五章)1.计划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实践项目3.1 管理沙龙:你所在的企业怎样做计划,并分享你自己的个人工作计划 1 课外调查

课堂交流 2.目标管理如何在企业中实施 实践项目3.2案例讨论:某企业的目标管理分析 1 课堂讨论

课外进行 3.科学制定计划的能力 实践项目3.3模拟公司编制活动策划(计划)书 2 课外准备

形成文稿 第三篇:组织(第七章—第八章)1.组织设计能力 实践项目4.1 模拟公司的组织设计 1 课外讨论

形成文稿 2.聘任与培训能力 实践项目⒋2 情景模拟——招聘 2 课堂模拟 3.考核与奖酬能力 项目4.3 调查与总结:评估你所在的企业的考评制度 1 课外进行

课堂小组交流 第四篇:领导(第九章——第十一章)1.对优秀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有深入正确认识 实践项目5.1管理游戏:面对迟到的骨干员工 1 课外调查

课堂讨论交流 2.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实践项目5.2 模拟公司制定一份企业对员工的激励计划 1 课外准备 3.有效沟通的能力 实践项目5.3公司为单位,每个员工填写一份沟通记录卡 1 课外准备

课堂交流 第五篇:控制(第十二章—第十三章)1.对控制在企业中重要性认识 实践项目6.1模拟情景: 1 课外进行 2.运用现代控制方法能力

实践项目6.2 为模拟公司制定质量及预算控制方法 课外准备

形成文稿

综合及总结 1.管理知识总结和综合能力 实践项目7.1写出学习管理学心得体会(结合管理学形考作业四)1 课外进行 实践项目7.2.模拟公司的综合评价 2 课外准备

课堂交流 实训总时数 22 第二部分 实践教学内容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实践目标:

1、引发学员成长为优秀管理者的目标,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对高层、中层及基层管理者能力及要求的区分;

3、站在管理者角度思考管理职能和企业管理问题。

二、实践方法:沙龙;调查与访问;角色扮演

三、实践内容

1.1 管理沙龙: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区别

实践形式:沙龙讨论与交流

实践步骤:

1、准备,要求学员调查所在企业管理者的职责、具体工作,观察典型管理者的言行,为沙龙交流做充分准备。

2、学习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各人就收集到的资料发表观点;或者集体讨论交流。

3、教师对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记录。

要求:学员就自己所在企业(无企业者可约请企业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与观察了解作业管理的重要性,总结企业管理者与普通员工的区别。

成果及成绩评定:参与讨论、发言,或有书面总结,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1.2调查与访问:你身边的管理者

实践形式:调查与访问

实践要求:调查你身边一位管理者,并记录其某一典型工作日的活动,完成管理学基础形考作业一第三题。

成果及成绩评定:完成管理学基础形考作业一第三题。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1.3组建模拟公司

实践形式:组建公司,选举总经理

实践步骤:

1、以班级为一个单位,或20人左右的团队为一个单位,组建“××公司”,自定公司名称。

2、在公司中进行总经理推选,或竞争选出总经理一名。

3、由总经理进行就职演讲(在课堂上进行),并对公司进行介绍。

成果及成绩评定:在课堂上总经理就职演讲,并介绍公司基本情况,宣布公司成立。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实践目标:

1、掌握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并能在实践中去运用;

2、在实践中初步运用现代管理理理念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深入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具有参与组织文化设计与实施的初步能力。

二、实践方法:沙龙;调查与访问;角色扮演;项目决策与管理;小组讨论

三、实践内容

2.1管理沙龙:古典管理思想、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实践形式:沙龙讨论与交流

实践步骤:

1、要求学员调查所在企业或身边熟悉的企业,尤其是生产制造型企业,观察这些企业的哪些管理行为、制度符合古典管理理论及行为科学理论,为沙龙交流做充分准备。

2、学习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各人就收集到的资料发表观点;或者集体讨论交流。

3、教师对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记录。

实践要求:学员就自己所在企业(无企业者可约请企业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与观察了解管理理论的运用,总结并评价这些运用的效果。

成果及成绩评定:参与讨论、发言,或有书面总结。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2.2调查与访问:小组讨论:你对心智模式的认识,心智模式对你的学习、生活乃至人生的影响实践形式:

实践形式:收集资料,调查访问,小组讨论

实践要求:对于什么是心智模式,以及心智模式相关的知识收集资料,对心智模式的认识个人首先进行总结,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由组长主持,专人记录。后在班级中进行讨论。

成果及成绩评定:由小组形成文字总结,并在班级中进行讨论,记录,教师点评。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实践项目⒉3模拟公司的管理思想与组织文化

实践形式:由每个模拟公司设计本公司的管理宗旨、理念及企业文化

实践步骤:

1、模拟公司所有员工在总经理的带领下对本公司的管理宗旨、理念及企业文化进行讨论,规划方案《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案》。

2、将讨论结果形成文字,做出相应的ppT。

3、由总经理或公司发言人对内容进行解说(在课堂上进行)。

成果及成绩评定:在课堂上模拟公司演示介绍本公司管理宗旨、理念及企业文化的ppT。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第二篇:计划(第三章——第五章)

实践目标:

1、充分认知计划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并具备制定计划的能力。

2、对目标管理的运用有所掌握。

3、为团队制定计划的能力

实践形式:管理沙龙;案例讨论

实践内容: 3.1 管理沙龙:你所在的企业怎样做计划,并分享你自己的个人工作计划

实践形式:沙龙讨论与交流

实践步骤:

1、要求学员调查所在企业或身边熟悉的企业,调查其的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写出个人的工作计划书。

2、在课堂上集中进行交流和互动。

3、教师对讨论成果进行点评,总结,记录。

实践要求:学员就自己所在企业(无企业者可约请企业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与观察认识计划的重要性,学员也能对自己的工作写出科学的计划书。

成果及成绩评定:参与讨论、发言,或有书面总结。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3.2案例讨论:某企业的目标管理分析

案例:A公司的目标管理

A公司自从2002年7月份开始实行目标管理,当时属于是试行阶段,后来人力资源部由于人员的不断的变动,这种试行也就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执行至今,到现在运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应该说执行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每个月目标管理卡的填写或制作似乎成了各个部门经理的任务或者说是累赘,总感觉占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浪费了他们的许多的时间。每个月都是由办公室督促大家写目标管理卡。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部门,例如财务部门的工作每个月的常规项目占据所有工作的90%,目标管理卡的内容重复性特别的大;另外一些行政部门的工作临时性的特别的多,每一个月之前很难确定他们的目标管理卡。

A公司目标管理的程序如下:

一、目标的制定

1、总目标的确定

上一年末公司总经理在职工大会上作总结报告,向全体职工讲明下一大体的工作目标。然后,在年初的部门经理会议上,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讨论协商确定该财年的目标。

2、部门目标的制定

每个部门在前一个月的25日之前确定出下一个月的工作目标,并以目标管理卡的形式报告给总经理,总经理办公室留存一份,本部门留存一份。目标分别为各个工作的权重以及完成的质量与效率,由权重、质量和效率共同来决定。最后由总经理审批,经批阅以后方可作为部门的工作最后得分。

3、目标的分解

各个部门的目标确定以后,由部门经理根据部门内部的具体的岗位职责以及内部分工协作情况进行分配。

二、目标的实施

目标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监督、督促并协调的方式,每个月月中由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与人力资源部绩效主管共同或是分别到各个部门询问或是了解目标进行的情况,直接与各部门的负责人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项目进行到什么地步,哪些项目没有按规定的时间、质量完成,为什么没有完成,并督促其完成项目。

三、目标结果的评定与运用

1、目标管理卡首先由各部门的负责人自评,自评过程受人力资源部与办公室的监督,最后报总经理审批,总经理根据每个月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对目标管理卡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及自评的调整。

2、目标管理卡最后以考评得分的形式作为部门负责人的月考评分数,部门的员工的月考评分数的一部分来源于部门目标管理卡。这些考评分数作为月工资的发放的主要依据之一。

但是在最近部门领导人大多数反映不愿意每个月填写目标管理卡,认为这没必要,在执行过程中,部门员工能够了解到本月自己应该完成的项目,而且每一个项目应该到什么样的程度是最完美的。还有在最近的一次与部门员工的座谈中了解到有的部门员工对本部门的目标管理卡不是很明确,其中的原因主要就是部门的办公环境不允许把目标管理卡张贴出来(个别的部门),如果领导每个月不对本部门员工解释明白,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什么,只是每个月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很被动……可是部门领导如今不愿意作目标管理这一块,而且有一定数目的员工也不明白目标管理分解到他们那里的应该是什么。

目前人力资源部的人数有限,而且各司其职。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人力资源部应该怎样处理?

问题:

1、A公司的目标管理总体上存在哪些问题?

2、显然A公司的部门管理者不支持目标管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3、为什么会出现“员工不知道他们的工作目标是什么,领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的情况,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实践步骤:

1、每个人认知阅读分析案例,并结合身边的实践分析。

2、由模拟公司或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3、由模拟公司或学习小组写出发言提纲,并进行集中讨论。

成果及成绩评定:每个人的发言作为个人成绩;每个模拟公司的发言作为团队成绩。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实践项目3.3模拟公司编制活动策划(计划)书

实践形式:调查与访问,写出活动策划书

实践步骤:

1、由模拟公司集中力量调研、观察和收集活动策划书相关的资料。

2、模拟公司集中讨论策划一项活动,集思广益,深入讨论交流,形成公司的创意。

3、由模拟公司负责人或撰写人编制活动策划书,并形成文案。

4、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活动策划书。

成果及成绩评定: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活动策划书。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第三篇:组织(第七章—第八章)

实践目标

1、认识组织结构的类型,并学会设计常见的组织结构。

2、对招聘和应聘有更深入的体验,具备招聘能力。

3、对企业考评制度及设计有初步分析能力。

实践形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情景;调查与访问

实践内容:

4.1 模拟公司的组织设计

实践形式: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实践步骤:

1、由模拟公司所有成员进行集中讨论,确定公司的总体组织结构。

2、模拟公司集中讨论公司的具体岗位设置及相应的人员配备。

3、由模拟公司负责人或撰写人编写公司的杂志结构设计图,并形成文案。

4、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组织结构。

成果及成绩评定: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组织结构。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⒋2 情景模拟——招聘

实践形式:角色扮演;模拟情景

实践步骤:可选择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由真实的企业负责人或HR负责人进行招聘,第二种是由模拟公司内部进行一场模拟招聘。

实践要求:

1、采用第一种方式时,教师公布招聘的公司名称、公司简介以及招聘的岗位及岗位要求,学员准备应聘资料(个人简历及面试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一次正式的招聘活动,后有招聘人员决定结果,并点评。

2、采用第二种方式时,由模拟公司自行决定招聘的岗位及岗位要求,公司员工准备应聘资料(个人简历及面试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一次正式的招聘活动,后有招聘人员决定结果,并点评。

3、需要有类似招聘现场的桌椅、公司简介单张,参与人员着正装。

成果及成绩评定:一场两个小时左右的现场模拟招聘会。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4.3 调查与总结:评估你所在的企业的考评制度

实践形式:调查与访问;小组讨论

实践要求:要求学员调查所在企业或身边熟悉的企业,对其考评制度进行深入了解,了解考评制度制定的依据,内容及与薪酬制度的联系程度,并对该考评制度进行评价。

成果及成绩评定:学员写出调查报告,并在所在小组或模拟公司中进行交流和分享。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第四篇:领导(第九章——第十一章)

实践目标:

1、对优秀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有深入正确认识

2、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3、有效沟通的能力

实践形式:角色扮演;管理游戏;调查与访问;项目决策与管理;小组讨论

实践内容: 5.1管理游戏:面对迟到的骨干员工

实践形式:角色扮演;管理游戏

游戏背景:王明达是A公司老总,A公司是广东一家有五百人的食品生产及销售企业,该公司生产广东特色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销售额上升很快,公司决定在湖北、湖南等地建立销售办事处,并派专人负责市场开拓。王总看好销售部门的区域经理李良朋。李在公司工作四年了,业绩突出,内外部对其均有好评,销售部门经理对其市场开发能力也充分肯定。不过最近一个月李的业绩下滑幅度较大,而且经常迟到,有小道消息说李想跳槽。王总决定和李良朋面谈一次。通知李周五早上8点到总经理办公室面谈。周五一早王总就在办公室等李,结果等到8点20分李才匆匆忙忙赶到总经理办公室。

游戏步骤:

1、由学员来分别扮演王总和李良朋。

2、两人进行5至10分钟的面谈。

3、换下一个王总扮演者上场,和李良朋进行面谈。

4、四到五组扮演者面谈完毕后,由其他学员(观众)来评出最好的王总扮演者,并点评;李良朋扮演者也对王总扮演者进行点评,分享个人感受。

5、通过游戏学员是体验和感受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怎样的,怎样在日常的工作中表现出来。

成果及成绩评定:学员充分的参与,现场逼真的互动,观众积极发表个人看法。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5.2 模拟公司制定一份企业对员工的激励计划

实践形式:调查与访问,写出激励计划书

实践步骤:

1由模拟公司集中力量调研、观察和收集激励计划相关的资料。

2、模拟公司集中讨论如何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集思广益,深入讨论交流,形成完整的激励计划。

3、由模拟公司负责人或撰写人编制激励计划,并形成文案。

4、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激励计划。

成果及成绩评定: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激励计划。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5.3公司为单位,每个学员填写一份沟通记录卡

实践形式:主动和陌生人交往,交流某个有价值的、积极的话题,并就该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在沟通中运用沟通的艺术。

实践要求:

1、每个学员在一周内和三个以上的陌生人交往,并了解对方的工作、生活,和每个陌生人沟通三次左右,直至能深入的和对方就某一个有价值的话题进行深入讨论。

2、在每次沟通前有周密的准备,并简要记录沟通过程,填写在沟通记录卡上。

3、交往和沟通的过程,应自信、积极、诚恳,更要适度。

4、选出最成功的一份沟通记录卡,在公司中分享自己的体会,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进行评价或给出建议,最后公司进行总结和点评。

成果及成绩评定:完成下面沟通记录卡,由模拟公司为每个成员打分。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沟通客体

姓名 沟通客体

性别 沟通客体年龄 沟通客体单位及职务 沟通前准备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沟通过程记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沟通心得 公司总结与点评 第五篇:控制(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实践目标:

1、引导学员认识并观察控制的重要性。

2、培养学员运用现代控制方法的能力。

实践方法:管理沙龙,小组讨论,项目决策与管理

实践内容:

6.1管理沙龙:质量管理问题讨论

讨论背景:某公司在业内一直是以技术领先和质量稳定而闻名于世。几年前考虑到中国市场的日益扩大和较低的工资成本等因素,遂于内地设厂。虽然这几年来产销量一直比预期的好,并且有很多产品返销国际市场,但一直困扰管理层的就是产品质量投拆一直居高不下,投拆量比本土生产时一般都高三、四倍,最高时达十多倍。

管理层认为:各项管理理制度或作业规范与本土并无差异(比如都执行ISO16949)。是什么原因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经分析后认为,主要不同的方面有:

1.中方工人的学历相对较高,而且年轻;

2.中方人员的主动淘汰率较高,达本土工人的10倍或以上;

3.中方人员的工资水平是本土人员的1/5—1/10或更低;

因为几年来产品质量一直未有显著的好转,管理层曾按有关人员包括顾问公司的建议进行了种种尝试,比好延长入职培训时间,制订更详尽和严厉的制度,大部份管理岗位换成本土人员等,均未如理想。

讨论焦点:质量无法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

实践要求: 1、8-10人为一组,选出一个组长,一名记录员。小组成员身份模拟为该公司管理者。

2、小组成员认真阅读及思考讨论背景。

3、小组成员围成封闭的圆形而坐,就讨论内容进行交流,由组长主持,由记录员记录讨论内容。

4、讨论完毕后,总结本组观点,并由本组组长或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和其他小组交流、讨论及相互评价。

成果及成绩评定:每位学员参与了讨论,每个小组由组长或发言人参与集中讨论。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小组)成绩。

6.2 为模拟公司制定质量及预算控制方法

实践形式:调查与访问,写出质量及预算控制制度

实践步骤:

1、由模拟公司集中力量调研、观察和收集有关企业质量及预算控制制度的资料。

2、模拟公司集中讨论如何根据自己公司的情况对质量及预算进行控制,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方法,集思广益,深入讨论交流,形成完整的控制制度。

3、由模拟公司负责人或撰写人编制质量及预算控制制度,在模拟公司内部通过,并形成文案。

4、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质量及预算控制制度。

成果及成绩评定:模拟公司负责人或发言人在课堂演示、解说自己公司的控制制度,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团队成绩。

综合及总结

实践目标:

1、总结所学管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活动,写出体会

2、对运行了一个阶段的模拟公司进行总结,实践形式:书面总结;管理沙龙

实践内容:

7.1写出学习管理学心得体会(结合管理学形考作业四)

实践形式:结合行考作业,写出书面总结

实践要求:根据所学理论及实践体会,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体会。

成果及成绩评定:完成行考作业第四次第二大题。按五分满分标准评定个人成绩。

7.2.模拟公司的综合评价

实践形式:管理沙龙

实践步骤:

1、首先由模拟公司就本公司一个阶段来的实践进行总结。员工首先自评,后由总经理全面总结。

2、模拟公司之间互相交流和互评,由教师最后总结。

成果及成绩评定:

篇6:管理学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名称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主讲教师

适用专业

连锁专业

教学年级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专业技能课,是高等专科院校连锁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连锁经营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商业组织及先进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结合所产生的新型商业组织形式。连锁经营的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要求,决定了其人力资源管理有别于一般企业。《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涉及了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岗位配置,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人员招聘,员工绩效考评和员工培训等相关的知识。本课程每周4个课时,开设一个学期,共64学时。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式包括理论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训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三个方面的特点:1.把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论,方法同国内连锁企业的管理实践相结合。2.在引进介绍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尽可能同全国连锁企业的现状相结合。3.使本教材尽可能适合采用案例教育的方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以及主要操作技能与方法。

二、课程教学内容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与行业的紧密结合,尽可能融入当前连锁行业的需求和最新变化,突出管理方法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在内容的选取上,根据职业情境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选取了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人力资源培训、绩效管理、薪酬与激励、劳动关系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8个模块15个项目53个任务,辅以课外阅读、课堂训练与测评,内容新颖、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书的特色在于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单项项目尽可能是大型项目的子项目,尽可能用接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任务来训练,并在每个项目(任务)后,设计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所有的项目和任务。

三、课程总体培养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现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掌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并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和从事连锁企业管理的工作打下基础。

《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管理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应用课程,实践性较强,具体培养要求如下:1.在于使学生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念和管理理论;2.理解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配备以及人力资源规划(难点);3.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连锁企业工作分析,懂得如何进行招聘和录用员工,培训和开发人力资源(重点);4.掌握连锁流通企业资源绩效

考评、薪酬管理等基本方法(难点、重点);5.掌握连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1.基础知识要求:

学习本课程应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金融财务基础知识等。

2.素质要求:

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要学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有较强的组织、领导和实际操作运用能力。

3.实践操作要求:

由于本课程主要是讲述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实践操作部分有实训课解决,本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这一过程的培养。

课程考核方案

根据高职教学建设和发展需要,为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增强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提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特制订课程考核改革方案。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教学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力争对学生进行全面检测考核,讲究实际效果。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知识考核、能力测评与过程考核三项综合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如下:

一、知识考核

1.成绩配比

知识考核项不占成绩配比,融合入能力考核和过程考核之中体现。

2.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有八个模块,分别是:

(1)连锁企业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

(2)人力资源规划;

(3)招聘与配置;

(4)人力资源培训;

(5)绩效管理;

(6)薪酬与激励;

(7)劳动关系管理;

(8)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二、能力考核

1.成绩配比

能力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50%。

2.考核内容

考核项目表现为: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3.考核方式

在学习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内容、策略和技能等具体内容之后,结合本学期学习的各种案例和先进经验,每位学生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终形成电子PPT作业上交。本项考核完成的时间预计为第12-15教学周。

评分方式:能力考核总分=教师评分×50%+学生评分×50%

(学生评分:同学相互之间进行打分)

评分细则:

(1)职业规划设计的完整性(30分)

作品内容要求真实、完整,分析透彻,主要包括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目标、实施路径、评估调整、职业道德等方面。

(2)职业规划设计的科学性(30分)

要基本体现人职匹配的思路,目标确定和路径设计要符合自身和外部环境实际,不主观臆想,科学合理。

(3)职业规划设计的操作性(25分)

作品要求思维缜密,目标明确,分析有深度,可操作性强,要有一定的分阶段目标,尤其是近期(大学至毕业后五年)目标规划,分析要具有说服力。

(4)职业规划设计的逻辑性(10分)

作品逻辑清晰、组织合理,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和关键。

(5)职业规划设计的创新性(5分)

创意新颖,充分体现个性而不落俗套,文如其人,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三、过程考核

1.成绩配比

过程考核项成绩占总成绩配比为50%。

过程考核总成绩:考勤×30%+作业完成×40%+课堂表现×30%

2.考核内容

(1)考勤情况;

(2)课程作业成绩;

(3)课堂表现。

3.考核方式

该项考核总分50分,基础分25分。以此为基础,在考勤、思想态度与纪律意识、课程作业等各项进行加减分赋分方式。(加减后分值区间为0-50分)

(1)

考勤成绩(记录)

每次课进行点名并记录,迟到每次扣分0.5分,无故旷课一次扣2分。学期旷课超3次,本项成绩为0;学期旷课超五次,过程考核成绩为0。

(2)课程作业成绩(记录)

本学期本课程计划作业次数6次,根据每次作业完成质量,经批改分为A、B、C三个等次,A等每次加1分,B等每次加0.5分,C等不加分。另作业完成创意新、质量佳者设A+等次,学期作业获A+2次以上,本项成绩为满分。

(3)课堂表现(记录)

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加0.5分,提问回答完整,陈述有理有据加1分。

1.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5.系部主任审核意见

系部主任(签字):

****年**月**日

6.教务处审核意见

教务处处长(签字):

****年**月**日

上一篇:三旧改造尽调报告下一篇:庆祝元旦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