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2024-04-30

全椒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精选6篇)

篇1:全椒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全椒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农医发[2005]19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皖政[2006]56号)和市编委《关于各县、市、区兽医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的批复》(滁编字[2007]9号),结合我县实际,就做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和思路

(一)基本原则: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制度,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基本思路:整合县级机构,强化乡镇监督职能,健全村级防疫网络。

二、主要内容

(一)健全县级畜牧兽医工作体系。

1、机构设置:撤销县畜牧兽医总站(原编制收回),设置县畜牧兽医局(挂县饲料工业办公室牌子),为县农委管理的副科级行政机构。组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加挂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牌子),保留县吴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现更名为武岗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均为县农委所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2、主要职责:

县畜牧兽医局的主要职责:贯彻执行动物卫生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县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监督和管理本县的动物防疫、检疫、兽医医政和兽药药政工作;负责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职业兽医管理工作。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主要职责:依法实施动物防疫监督、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助兽医药政管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等行政执法工作。

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责: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承担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编制并上报;提出重大动物疫病控制技术方案;负责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学宣传;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

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的主要职责:按照《畜牧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对畜禽养殖尤其是规模养殖、畜禽养殖小区等进行登记和管理;负责畜牧业生产规划的编制和畜牧业生产的调查;开展畜牧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技术指导、技术培训。

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主要职责:负责过境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督检查。

3、编制核定:根据工作职能的需要,核定县畜牧兽医局行政编制2名,从县农委行政编制中划给;核定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事业编制6名、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事业编制7名、武岗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事业编制5名。

4、人员来源:县畜牧兽医局人员从公务员队伍中选调,事业单位人员来源为原县畜牧兽医总站在编财政供给人员、县农机局农机监理站中在编财政供给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经县人事局正式借调的镇农技综合服务站财政供给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不足部分从镇农技综合服务站财政供给在编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

(二)加强乡镇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建设。

1、机构设置:镇畜牧兽医站的设置列入农村综合改革方案,以镇设站,设置襄河等10个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分所)。

2、主要职责:镇畜牧兽医站负责辖区内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疫情调查、普查和疫情报告等政府公益性职能;协助县畜牧兽医局开展兽药经营监督管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导镇政府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3、编制核定:核定全县镇畜牧兽医站事业编制24名,各站编制分配由县农委确定报县编办备案。

4、人员来源:镇畜牧兽医站人员主要来源是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中在编财政供给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时分流到大农口在编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不足部分可通过对乡镇财政供给在编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进行考试、考核后按一定程序择优录用。

(三)扶持建立村级动物防疫队伍

1、主要职责(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职责):分户建立畜禽养殖档案,承担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和猪瘟、鸡新城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协助做好产地检疫、动物疫情调查和报告、畜牧生产统计;同时指导并监督规模养殖场(户)的动物防疫。

2、人数核定:由于我县目前尚处于农户散养和规模养殖并重的状况,畜牧业发展较快,家禽饲养量占全市家禽总饲养量近1/3。本着利于防疫工作开展的原则,按照每800—1300户农户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标准配备。

3、人员来源:村级动物防疫员主要为原乡镇非在编畜牧兽医人员。县农委和镇政府组织对符合条件的此类人员进行考试、考核后,由镇政府择优聘用,实行合同化管理。

三、方法与步骤

(一)宣传启动阶段(1月20日—3月14日)。成立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广泛宣传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15日—4月9日)。本阶段分三个步骤:

1、3月15日—3月25日。完成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考试、考核和聘用。

2、3月26日—4月9日。完成县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兽医技术支持体系和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设置和人员的定岗工作,确保人员及时到位,工作连续开展。

(三)检查验收阶段(4月1O日—4月30日)。由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对县级畜牧兽医工作体系运转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妥善解决遗留的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县级兽医工作公共财政投入。

1、县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兽医行政执法、兽医技术支持(含畜牧技术推广)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

2、动物疫病的监测、强制免疫用疫苗、疫苗冷藏运输、免疫标识制定、动物扑杀、疫区封锁、消毒、无害化处理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畜牧新品种新技术试验推广等经费,由县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建立县级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对应急设施、设备、疫苗、药品、防护用品、交通通讯工具等有关物资进行储备,所需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同时设立县级应急防疫储备金,主要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疫情追踪与监测等疫情处理工作及强制扑杀补助。

(二)建立稳定的镇兽医工作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1、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及业务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由县畜牧兽医局统一管理。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村级动物防疫员经费由县、镇两级承担,省级财政予以补贴。

(三)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县政府成立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协调改革工作,县长盛必龙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刘荣祥、副县长王万贵任副组长,县政府办、监察局、农委、人事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具体负责有关部门的协调和问题的处理。

篇2:全椒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一、认真学习,着力强化理论武装,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畜牧兽医局党总支要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新观点、新论断,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学习的深入,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新思想、精神实质,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坚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全面加强党支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进一步研究党建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绩”,营造争先创新的良好竞争机制,提升总支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真抓实干,有力推进党建工作

(一)服务中心、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推进畜牧兽医局党组织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扎扎实实的推进党支部的建设,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开展畜牧业创新的局面,不断加强党的统一领导,提高党员素质,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建设为民、务实为目标,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锻炼,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高举旗帜、坚定理想信念的表率,做服务大局,推进科学发展的表率,做服务群众的表率,保持先进本色的表率。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推进畜牧系统党组织建设。

(二)抓实目标管理。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和国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继续抓好“五好五带头”为重点的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把党建工作与畜牧工作紧密结合,采取一级抓一级,层

层抓落实,继续抓好理论学习和本职业务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实行党总支与各支部,各支部与党员签订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责任明确,任务分解,推动党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要求,充分发挥全局党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多样、规范、实用、明了、方便”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确定不同的公开形式,以会议、简报、网络等方式公开党务工作,保障党务公开实施工作有序开展,促进我县畜牧业稳步发展。

(四)精心组织庆祝建党节系列活动。召开表彰大会、技能大赛、座谈会、观摩学习等活动庆祝党的生日。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纪念活动,激励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勇于进取、乐于奉献,促科学发展,创一流业绩。

三、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结合畜牧兽医局的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和完善各项制度,用制

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加强思想、工作作风建设,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完善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规范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决策的能力水平。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监督意识,自觉接受监督,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深入开展“讲廉洁、促发展”活动,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开展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活动,组织学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政治意识和法纪观念,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四、创新举措,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

篇3:加强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意义

(一)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健全机构, 明确职能, 理顺关系, 完善法规, 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及其产品卫生安全水平, 促进我国动物卫生防疫工作全面发展。

(二)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改革的稳步推进, 兽医工作将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但是必须看到, 我国现行的兽医管理体制中法律不完善, 机构不健全, 职责不清晰, 队伍不稳定, 经费不充足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已很难适应有效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以及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因此, 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 加强兽医工作, 是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2004年5月1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对全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做出重大部署。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是国务院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 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完善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一) 加强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制建设

坚持依法管理应放在畜牧兽医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快立法步伐,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为核心, 建立完善的动物防疫法规制度体系和规范标准体系。建立和推行官方兽医制度, 实现兽医管理的现代化, 逐步与国际接轨。官方兽医的工作经费应当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由财政统一拨付。对于从业兽医, 则充分按照市场模式运作, 除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支出外, 不需国家开支。同时需要修改《动物防疫法》、《出入境检疫检验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 制定兽医从业和兽医资格认证等新的法律法规, 完善兽医管理法律体系, 实现依法行政。

(二) 完善畜牧兽医管理工作机构

应立足于使行政监督管理行为与社会防疫行为分开,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与兽医工作社会化服务体系分开, 积极推进畜牧兽医管理工作体制改革, 尽快改变当前存在的职责不清、权限不明和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 逐步形成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组织,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三个层次有机结合、分工明确的畜牧兽医工作格局。同时建议实行垂直管理, 垂直统一的管理体制使全国的动物防疫工作在管理, 防制技术的研究、培训与推广, 动物疫情的报告统计、分析、预警预报, 动物疫病研究等各方面可以达到高度统一与有效的运转, 既提高工作质量, 又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的浪费。

(三) 完善兽医公共财政保障体制

首先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 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市区 (县) 财政预算, 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保证其人员工资和各项工作经费。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经费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乡村动物防疫员强制免疫工作等经费由市区 (县) 财政预算、拨付。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统一上缴财政,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专款用于兽医事业。其次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 充实完善市 (县) 区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 建设好兽医诊断室, 提高其诊断、检测能力和动物安全水平。

(四) 官方兽医制度与执业兽医制度协调发展

官方兽医制度是指官方兽医对动物及动物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行使监督、控制的一种管理制度。官方兽医需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 其行为需保证独立、公正并具有权威性。官方兽医制度充分体现了兽医工作政府行为的强制性特点, 是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动物卫生管理能力的主要指标。建立官方兽医制度是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加强兽医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执业兽医制度是指国家对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实行执业资格认可的制度。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是国际通行做法, 是实现全面防疫、群防群控的基本保证, 也是兽医职业化发展、行业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国家鼓励具备从业条件的兽医人员申请执业兽医资格, 创办兽医诊疗机构。各地可以通过建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 加强对执业兽医的管理, 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 提高服务水平。乡镇执业兽医依然是乡村一级防疫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购买服务”的原则, 也可以委托或招标安排其从事强制性免疫等公益性服务工作, 并付给合理的报酬。

(五) 积极推广畜牧业先进技术

一是加快畜禽新品种 (系) 的选育。充分利用国内外遗传资源, 采用常规技术与新技术相结合, 提高新品种选育及其快速扩繁技术水平, 加速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二是加速新饲料技术及加工的研究和开发。要广辟饲料来源, 研究开发农副产品饲料、蛋白质饲料的生产及高效利用技术;提高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和饲料添加剂等的应用水平, 实行工厂化生产, 建立健全畜禽健康标准体系。三是要大力开发畜禽产品加工储运技术, 提高产品附加值, 增强竞争力。有条件的县 (区) 应建立一个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家禽加工厂, 进行家禽产品精细加工, 增强家禽产品附加值, 开发国内外市场, 带动养禽的发展。四是加强畜禽疫病防治技术研究开发。加强高效疫苗、新型兽药、疫病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强畜禽疫病监测和控制技术, 降低畜禽死亡率。

篇4: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关键词】兽医 管理体制 改革

近年来,高致病性畜禽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兽医工作已经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兽医工作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是,随着农村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兽医管理体制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机构不健全、职权混乱、法律法规不完善、兽医队伍薄弱、严重缺乏专业兽医人才等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农村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对目前农村兽医管理体制的一些存在问题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农村兽医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一、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畅

兽医工作没有统一的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畅。目前,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职责不清。由于多头管理和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仍在管理着部分屠宰企业的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这样不仅使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也给防疫检疫工作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同时也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此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使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

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

由于多年基层防疫建设滞后,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使得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只是简单地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由于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从而使动物防疫的基礎受到动摇。

3.技术人员知识老化

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的系统学习。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的机会,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专业人员和技术支撑。

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

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已有的法规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的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些方面出现交叉,有些方面又出现脱节,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

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

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我国畜牧业重要的地位、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加速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3,农民出售畜产品的收入占出售农产品收入近40%,是农民增收的突出亮点和潜力所在。畜禽产品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的重要食物来源,出口创汇的大宗农产品。但是,一些地方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却无法回避:基层动物防疫力量薄弱,防控措施难以落实;执法队伍力量不足,畜产品安全监管难以到位;兽药执法体系不完善,兽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难以监管。这就是耳熟能详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线断、网破、人散”。

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兽医工作不只是防止动物疫病的流行,而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因为我国现有的200多种动物疫病,60%以上可以传染给人。动物疫病防治是人畜共患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这决不是危言耸听。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很大,人感染禽流感已成为事实。如果不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高效的动物防疫体系,建立素质精良的兽医队伍,畜牧业健康发展面对的危险就始终不能排解,人民生命安全面临的威胁就始终无法消除。

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有效,健康发展。尽管各地在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推进改革的力度不够大,速度不够快,与中央的要求差距还不小。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紧迫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但是,不管改革的难度有多大,遇到的问题有多少,我们都没有理由懈怠。

参考文献

[1]胡敏,唐耀平,曾志敏,等.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管理和责任体系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29(3):111-113.

篇5:全椒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内政字〔2005〕346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

《内蒙古自治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已经2005年12月3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十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05年12月31日

内蒙古自治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为加快我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兽医工作的政府职能,加强动物防疫能力建设,促进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兽医工作水平的稳步提高,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和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农医发〔2005〕19号)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提高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养殖业稳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自治区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二、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能

建立健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政府兽医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能,理顺工作关系,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一)健全完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强化行业管理。

自治区本级成立内蒙古自治区兽医局,为管理全区兽医工作的行政机构,归自治区农牧业厅管理。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动物卫生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草拟和制定实施自治区动物卫生法律、法规和规划、计划;负责拟定并实施全区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管理全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和兽药药政管理工作;负责动物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管理;负责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负责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的监督和指导。盟市、旗县要参照自治区的做法,按照机构设置的有关程序,分别成立兽医局。

(二)设立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强化兽医行政执法职能。

整合和归并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在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分别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所,归口同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管理。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动物产品安全和兽药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

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建设的具体指导,分级负责,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防止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和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的发生,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

(三)完善和加强兽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技术支持职能。

要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和完善兽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整合现有动物疫病诊断、监测、检疫检验等机构的设施、设备和资源,按照综合设置的原则,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分别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归口同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管理。主要职责是: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承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方案;承担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等工作;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

(四)稳定和强化苏木乡镇动物防疫体系。

旗县兽医局按一乡一站设置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站),作为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派出机构。具体职责是:制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措施、应急预案;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强制免疫、计划免疫和规模饲养场防疫措施等工作的落实;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措施的落实,实施动物疫病防治技术的指导和培训;监管本行政区域内动物及其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动物防疫以及与之相关的公共卫生行为;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疫病监(检)测、普查、净化、疫情报告、防检疫统计报表等项工作;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兽药、预防用生物制品等与畜产品卫生安全相关的监管工作;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动物疫情、动物免疫档案、检疫书证、免疫标识等的管理和使用;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承担旗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所交办的其他任务。其动物疫病监测、动物疫情管理等工作接受旗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旗县级兽医局和苏木乡镇人民政府对苏木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站)实行双重领导,要建立有利于基层动物防疫的有效管理机制。

由旗县兽医局在嘎查村聘用的动物防疫员(同时兼任动物疫情报告员),接受所在苏木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站)和村民委员会的领导。具体职责是:实施嘎查村的动物强制免疫、计划免疫和补针工作,填写免疫户卡、佩带免疫标识、建立免疫档案,报告免疫情况,报告动物疫情;承担动物疫情监测采样等基础性工作,开展嘎查村动物防疫技术服务;协助检疫员开展检疫工作;掌握嘎查村饲养动物种类、数量、出栏、检疫、死亡、疫病发生等情况并按要求报告工作;完成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站)交办的其他任务。各级人民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所有相关的组织和个人都要各负其责,建立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有效机制,保证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对因未认真履行职责,使重大动物疫病发生、蔓延并造成不良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做好人员配置工作

(一)编制核定。要按照本地区各类兽医工作机构所承担的工作职责以及公共卫生管理需要,根据动物饲养数量、规模养殖比重、防疫任务、交通状况等差别,合理核定兽医工作机构的人员编制数量,其中,苏木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站)人员数量,要在确保上划旗县人员编制和完成动物防疫检疫任务的前提下核定,不足部分可以从所在苏木乡镇改革后新核定的事业编制中调剂解决。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要尽快会同编制等部门提出人员编制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嘎查村原则上按照日历牲畜存栏数测算,农区每5000羊单位(每头大畜折5个羊单位,每5只禽折1个羊单位)左右,牧区每10000羊单位左右,聘请1名防疫员(动物疫情报告员),享受由旗县财政给予的定额补贴。

(二)人员配置。新组建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配置工作人员,应以现有兽医工作机构的人员为基础,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一定程序进行配置。其中,进入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三)逐步实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从事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性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达到规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条件,并依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使兽医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四、建立科学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兽医行政管理、执法和技术支持工作所需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管理。对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实行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工作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经费以及动物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费用,由各级财政纳入预算,及时拨付。其统一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和财政部门对经费使用情况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作能力

要充实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施设备,改善工作条件,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完善各级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兽医实验室的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生物安全和技术质量等认证、认可。要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有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兽医工作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能力,提高对兽药质量和兽药残留的监控能力,提高对动物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的跟踪追溯能力。其中,苏木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站)基础建设要达到有专业技术人员、有办公场所、有工作经费、有必要的执法监督设备、有检验仪器设备、有交通通讯工具等“六有”标准。嘎查村要有具备冰箱、冰柜、冷藏包、免疫及消毒器械、监测采样器械等开展动物防疫工作设施、设备的动物防疫室,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六、加强领导,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尤其是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法律不完善、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区是畜牧业大区,改革和完善我区兽医管理体制,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我区动物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促进全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级人民政府及编制、人事、发展改革、财政、劳动保障和农牧业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把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作为当前动物防疫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在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组织落实改革方案,确保此项工作按期完成,积极推进我区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的深入开展。

篇6:全椒县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发布文号】皖政〔2006〕56号 【发布日期】2006-08-03 【生效日期】2006-08-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皖政〔2006〕5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有效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精神,结合我省畜牧兽医工作实际,现就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加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发生,现行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体系不完善、队伍不稳定、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的提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全省兽医工作全面发展。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和动物防疫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通过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稳定和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省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

三、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整合省级、精干市级、加强县级,重点充实基层防疫队伍。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政府兽医工作机构,科学界定职能,理顺工作关系,稳定和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提高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的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主要内容如下:

(一)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根据兽医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整合畜牧和兽医行政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和执行动物卫生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拟定本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扑灭计划;监督和管理本地区的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和兽药药政工作;负责动物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兽医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管理。

加强省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将省农业委员会畜牧局改为省畜牧兽医局,其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由省编办按照规定程序报中央编办批准后组织实施。

市、县两级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调整设置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已单独设置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的,仍予以保留,列入政府直属机构序列;未单独设置的,也可按照“撤一建一”、资源整合的原则,调整设置政府直属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并按程序报批;也可设置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市县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名称统一为“××市(县、区)畜牧兽医局”。

(二)建立兽医行政执法机构

整合现有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等各类机构及其行政执法职能,组建省、市、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机构名称统一为“动物卫生监督所”,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直接从事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可与市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合并设置,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动物防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等行政执法工作。

(三)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合理布局”的原则,整合现有畜牧、兽医技术机构和资源,省、市、县分别设置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实施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承担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编制并上报;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承担动物疫病预防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承担动物产品安全相关技术检测工作。

(四)稳定畜牧技术推广体系

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系统内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资源,组建省、市、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公益性技术推广职能,负责畜牧业重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参与畜禽饲养、草业、品种改良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制订并组织实施,提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开展畜牧业职业技能鉴定。其中,市、县两级机构与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合并,名称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五)切实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畜禽饲养量较少的地方也可按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畜牧兽医站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疫情调查、疫情报告等政府公益性职能,协助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兽药经营监督管理,协助乡镇政府组织村级动物防疫员开展动物防疫工作。乡镇畜牧兽医站的编制,由编制部门根据乡镇畜牧业发展状况和经济条件,在乡镇事业编制总额中逐乡镇核定,人员工资、防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实行公开招聘选派,工作人员从现有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中公开招聘,实行聘任制。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要剥离出去,走向市场。

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按照省编办《关于加强全省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通知》(皖编办〔2005〕84号)的要求,每1000个农户配备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职责是:分户建立畜禽养殖档案,承担对动物的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协助做好产地检疫、动物疫情调查和报告、畜牧生产统计等。村级动物防疫员经费由县乡两级承担,省级财政给予补贴。乡镇政府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实行合同化管理和持证上岗、考核制度。县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资格认证和定期培训工作。

四、加强兽医队伍和工作能力建设

(一)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实现经营性兽医技术服务市场化,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必须具备规定学历和专业知识,并经过培训、考试,取得执业资格。

(二)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兽医事务,跟踪研究现代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本地相关政策。

五、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将兽医工作的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对兽医工作的投入,逐步建立起科学、稳定的兽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要将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所需经费纳入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经费使用情况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二)建立动物防疫应急储备制度。一是建立省、市、县三级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对应急设施、设备、疫苗、药品、防护用品、交通通讯工具等有关物资进行储备,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二是设立省、市、县三级应急防疫储备金,主要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疫情追踪与监测等疫情处理工作及强制扑杀补助。

(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各级政府的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重点向县、乡倾斜。要充实、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

六、组织实施

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由省农委、省编办牵头,会同财政、发展改革、人事、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密切配合,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

各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深入研究本地区现有畜牧兽医机构状况和兽医工作的重点,按照机构、编制总量控制,整合资源,理顺关系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各市、县于2006年9月底前将实施方案报省农委、省编办备案后组织实施;2006年年底前完成机构设置、人员上岗、分流人员安置等工作。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六年八月三日

上一篇:毛笔书法备课下一篇:龙雨联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制度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