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2024-05-23

构建和谐数学课堂(精选8篇)

篇1: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构建论文

摘要: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然而小学生学习好数学并不容易,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还没成熟,所以一般在学习数学时,学生都是被动学习的,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学习问题,构建学习数学的和谐课堂变得尤其重要。在此,我将对教师应如何有效引导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基础;重要;构建;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讲准方式方法,同时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适当的调节好,要有一个师生关系融洽的氛围,这样才有助于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构建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是一名引导者,起到相对的引导作用。于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应注意一些教学的关键点,以引导学生构建出和谐的数学课堂。

一、用心理教学模式去提高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都有着一定的自我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足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得到相对的提高,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一点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数学是很乏味的。这样一来,数学课堂的和谐自然而然就难以构建起来了。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一些心理教学方式,相对应的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构建出理想的和谐课堂。例如我在上《鸡兔同笼》这一课时,我利用小学生的一些心理活动,根据小学生的一些特性,知道了小学生对小动物的热爱,小学生对小动物的好奇心,将这份好奇心运用到了数学课上,小学生便会主动的把关注点投入到学习上。由于课上有许多和小动物相关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学习兴趣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于是学生很快便掌握了两个未知数的算法,学会了这一课的重要知识点。当学生学会了知识后,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喜欢上数学。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的基础和前提。

二、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

在数学课堂上,学习氛围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课堂上有了一定的学习氛围后,学生才会把学习的热情投入到数学课堂,从而去提高教师构建和谐课堂的效率。课堂的学习氛围不仅在于教师是如何教导学生学习的,而且还在于一个学习数学的环境氛围是否良好,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有助于学生学习好数学的,也是教师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例如我在教学《图形与几何》这一课时,给学生找出了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同时给学生卡纸和剪刀,因为这一堂课需要学生理解点、线、面,认识几何图形的一些特点,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到学习当中。当学生自己动手剪出一些几何图形之后,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明白一些几何图形的知识点了,然后我再去提出一些几何图形的问题,给学生一个思考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的思想投入到学习当中,这样课堂的学习氛围就会得到提高。在课堂氛围提高以后,学生便能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去探索数学知识。

三、用小组合作学习去增强团队意识与同学感情

上数学课时,往往离不开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之间增进感情的。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让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得到相应的思想碰撞,擦出新的学习火花,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好数学,有助于教师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在合作学习当中,教师要注意小组的分配,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当主体,从而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在授课《因数与倍数》这一课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相互讨论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也让学生相互出题考对方。在这一节课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充分地掌握了如何去计算数字的因数和倍数,并且在小组中,学会了如何去进行合作学习,懂得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有了合作意识和团结意识。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增强,教师构建的和谐课堂也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

四、多进行互动学习,注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

互动学习在构建和谐课堂方面是一个关键的点,如果在数学教育中缺少了师生间的互动,缺少了学习的交流,那么和谐课堂是构建不出来的。只有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有了一定的互动交流学习,充分地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一些学习情况,和学生进行相对应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感情,和谐的课堂才能够构建出来。例如我在上《分数除法》这一课时,如果只是出题目让学生练习,不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那么缺少互动学习这一步骤,学生学习这一课肯定效果是不好的。所以,我在上这一课时,会和学生有一定的交流,和学生进行课堂的互动,由于这一课需要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所以我会在课堂上问学生一些问题,同时也会让学生出题考考我。因为在学生出题的同时,便能看出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情况如何。只有教师和学生有了一定的互动学习后,才能展现出一个和谐的课堂,在和谐课堂中学习好数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时,可以想一些有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挥出自己的主体作用,而不是被动的学习。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是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的,并不是教师或者学生独自便可以完成的,所以教师应和学生处理好师生间的关系。在许多小学中,剑拔弩张的师生关系随处可见,这并不是新时代教育应有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现状。在这个新时代中,小学数学教育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有着一定的要求,并且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要是足够优秀的。在教师引导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时,教师要认识到以人为本的这一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发挥,而不是你讲你的,我做我的。希望在将来,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能够做到最好,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都能够变得更加理想,和谐课堂的构建会应用到每一个课程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

[3]周玉仁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篇2: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回龙中心小学 雷秀清

“四步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时训练——课后总结。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目标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又一新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对于许多年轻教师来说,要构建高效课堂,得对目标教学理论,尝试教学理论……多学习,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目标 的制定和分解,尝试学习后的探讨,教师 就显得格外重要。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偏面理解,小学数学课堂频频出现了教师放任自流,教学完全以学生为主,课堂处于“完全自由”状态。老师过多关注学生活动的“主动性”,而忽视自身活动“有效性”的倾向。学生固然应该关注,但学生毕竟是教学双边活动对象之一,过于重视学生活动而忽视教师活动又演变成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位”的“学生中心论”。因此,重视学生主动性,调动学生身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参与课堂双边活动,离不开教师教学手段的有效引导,这是一个“并重”的过程,忽视了任何一方都将造成课堂教学的失效现象,造成小学数学课堂不和谐的环境。因此教师有效的引导,决定一堂课的流向,也决定着一堂课的深浅与价值,甚至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一个优秀的教师必将是一个善于引导的高手,创造出一个充满智慧、生机、灵性、和谐的课堂,会引导学生充分地欣赏数学的无限风光。

一、学生在什么时候需要教师的引导?

“有效”是指有效果、有功用;“引导”是指带领,带着人向某个目标行动。“教师的有效引导”是指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制约着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1、当我们进入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时,教师出示的目标就要清楚明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一节课学习的目标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使之明确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合作。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性,学生就有了探究的方向,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

更集中,思维才会更加深入。

2、当我们进入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应干预学生的思维过程,只需要在学生做出肯定的判断后做适当的总结,将这一成果进一步强化;如果学生的思考遇到了“坎”,教师应该把握时机,及时适当地提醒,为学生铺设一个桥梁,让学生跨“坎”而过。

3、当交流中学生词不达意时候,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因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很多时候往往会出现他自己懂但很难让别人理解的话语,这时候教师就要适时地给予点拨,帮助学生清

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怎样的引导是有效的?

首先,体现在时机上不同。新课程的“引导”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教学目标,视学生“学”的情况进行“导”。作为“引导者”的教师的引导,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一起铺设的通向教学目标的路径;是在学生遇到学习的疑难时,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疑惑的症结,作出相应的提问,让学生茅塞顿开。而不是不管学生“会与不会”、“理不理解”、“能力状况能不能达到”都先用提问方式来“引导”一下,让学生跟着老师预设的教学思路来被动地进行学习活动。

其次,体现在方式上不同。“引导”可以是提问,也可以在学生“说不上来”“一时想不明白”时,教师顺着学生话头用一个词一句话来点拔点拔,或顺着学生思路用提问、手势、板书、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手段来启示学生的思维。而传统数学的课堂教学提问就只是教师问学生答,提问引导的范围比《数学课程标准》中 “引导者”的“引导”范围狭隘。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应与学生共同经历探求数学的过程,与学生共同进行实践创新的活动过程,而不是教师作记者式提问,而学生进行着答记者问。需要强调的是:引导帮助学生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引导不等于直接告诉,帮助也不等于代替。而是让学生展开充分深入的讨论。,三、怎样进行有效引导?

1、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引导的方向

一节课,要让学生学会那些知识,培养那些能力,培养什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定着教师引导的方向。也就是说,教学的目标决定教学的引导方向。

2、备课要预设多种引导方案

教案的设计中,无论安排学生用什么方式的进行学习,每个环节的预设都应先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实情。因此,教师的“引导”也同样要事先设计出与学生学习实情相应的方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大脑的思考,面对几十种想法,要应付几十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所以,有些环节的引导,采用一种引导方案就满足不了课堂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准备多种引导的方案。

这样设计多种引导方案,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有清醒的教学思路,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思维,使课堂顺利进行,而不至于出现意外时而手足无措,或错过捕捉和利用课堂中出现的有价值的课堂资源。

3、教学引导要讲究灵活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足够的耐心去听学生的汇报,有灵活敏锐的嗅觉,善于捕捉到学生的想法,及时利用有价值的课堂资源。课堂上恰到好处的引导,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它不仅仅是教师对理解知识的方法上的引导,还应表现在教师的板书、体态动作、多媒体运用等方式手段,甚至于教师的评价也是引导的一种方式。

4、把握介入时机,引导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教师应该怎样放手让学生探究,充分交流,而且能不断适时地介入引导,使学生在交流中知己知彼,区别异同,增长能力,顺利达到掌握教学目的任务呢?

以计算教学为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同伴交流的方法提出疑问、进行补充或集体评价,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达到相互的理解。比如用“谁听懂他的意思了,你能解释一下吗?”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针对方法类似的情况,老师用“与某某方法类似的有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辨析出它们的异同,在比较中深化理解,真正达到成果共享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再如,对于不同的方法,虽然它们的结果都是正确的,但教师会用“它们的方法方便吗?”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且将不合理的、不简便的方法写在黑板旁边不显眼的地方,培养学生的优化意思,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还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方法与谁的相似,与谁得有较大的不同,并说出相似在那里,不同在那里。通过不断比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也使学生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篇3: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根本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数学课堂的根本。首先, 在这种关系中, 有一个前提———微笑。多年的实践表明,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教师的表情来展现的。数学课堂基本上都是理性化的知识, 多数时候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生动有趣, 所以教师的微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这些年来的教学工作中, 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来面对每一位学生。一个面带微笑的人, 人人都有亲近的欲望;同样, 一个面带笑容的老师, 给学生的感觉应该是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的, 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 主动参与学习。另外一个要点是重视鼓励。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 而学生的积极投人又离不开老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善思多问,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允许学生别出心裁, 标新立异,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经常进行这种激励,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更会赢得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二、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陶行之先生曾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开放的数学课堂, 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会数学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 更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如何才算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呢?首先, 要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去体验, 去领悟。在我的数学课堂上, 我经常留开放式的作业, 如果想要完成这样的作业通常要去查阅资料, 请教别人, 或者是网上搜寻来的。作业完成后, 好的作品集中展示。学生们往往期待自己的作业能够展示给大家看。这样课堂内外, 他们都会表现得十分积极, 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其次, 要把数学教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数学课堂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因此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 让学生贴近生活, 在生活中看到数学,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我在讲授七年级上册2.2节例3的时候, 不是直接出示例题讲授解法的, 而是在前一天放学的时候, 布置作业:“记住自己家人的手机是如何收费的.”

学生不知道我要干什么, 积极地把掌握的信息记在脑子里, 第二天一上课, 仰着小脸等着我说话。我叫了两个平时对数学极不感兴趣的同学, 让他们到黑板上板书他们家人的手机收费方法, A:神州行卡:没有月租费, 本地通话费为0.6元/分钟。B:每月月租15元, 本地通话费为0.4元/分钟。

全班同学帮助A、B两名同学计算当通话时间分别为25分钟、75分钟, 100分钟, 150分钟的话费。这时所有的数据都在黑板上, 大家一下子就能够根据通话时间的不同选出适合自己的手机卡。

我乘机进一步提问全班学生, “究竟选择哪种收费方法更省钱?”同学们经过思考喊出了自己的答案。这时我便提问选择A和选择B的同学站起来分别说明各自的理由, 整个班级形成了明显的两个小组, 为了说明自己的正确性, 同学们争执不休。这时,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在何种情况下选择A, 在何种情况下选择B呢?”同学们开始思考, 有个别学生在下面小声说着自己的想法。我点拨了一句“选择哪种手机卡应该由什么决定?”这时大部分学生恍然大悟, 我叫了一个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梳理了整个解题过程, 结束了本例题的讲授。

这样讲解例题, 不但活跃了课堂, 学生也更加体会到了数学跟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巧妙利用竞争与协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竞争。大部分学生都有争强好胜这一特点, 如果能巧妙利用这一特点, 那么和谐的课堂必然生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愿意把课堂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发言好, 纪律好, 作业好的小组实施奖励, 加带小红花。而对表现不好的小组加带小黑花。这样, 最大程度上调动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互相竞争的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另外竞争当中也要寻求协作。由于现在的班型通常都比较大, 这就限制了老师课堂上的个别辅导。如果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 自然会弥补这一缺陷。小组当中, 找出一个成绩较好的带动成绩落后的, 这样竞争和协作的优势都会凸现, 从而达到应有的课堂效果。

四、提高教师构建和谐课堂的能力

构建和谐课堂, 既能够化解课堂冲突, 又能使课堂保持生机和活力。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才能有效构建和谐课堂。这要求教师善于和学生交流, 并使这种交流适合学生的心智水平。一个能够理解学生, 心胸豁达, 处事公正的老师, 一个允许学生犯错误, 认识错误的老师, 才是受学会尊重和欢迎的老师。也只要这样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才能和谐课堂的促动者和建设者。因此, 教师构建和谐课堂能力的提高与否, 事关课堂和谐和校园和谐的成败。所以我们要重视培训和学习, 提高自身能力, 还要注重心理健康, 拥有一个良好心境。

篇4: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

一、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若能使教学活动充满师生的激情,涌动灵感,弥漫人情味,教育将成为一种具有生命意义的活动。要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必须热爱、尊重、信任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从正面引导,当学生有问题或困难时,我都及时给学生以关怀和帮助。平时我总是以平等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我都真心为他们喝彩。课间和放学后我经常和学生一起交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民主,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对于中下层学生偏多的面上中学来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导、扶、携、放四个方面。

导,即引导和鼓励全体学生,提倡学生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大力鼓励学生上台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提出:只要你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不管对或错,我们都会为你喝彩。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予以鼓励,不怕学生失误,而是千方百计找出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扶,即扶持下层生,让他们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从容地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总是以热情友善的目光、期盼的眼神面对他们,满腔热情地激励他们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在评价学困生的解答时对他们思维、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都加以肯定,对差错或不足之处,则启发他们找出症结所在。携,即牵携中层生上讲台,为他们创设适当的教学情景,鼓励每个学生上讲台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学习见解,让他们畅所欲言,认真倾听他们富有个性的发言。如在《反比例函数》的新课教学中,我只简单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接着,我就提问:下面要研究什么问题?经过简单的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应先画出图象,再根据图象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画图,自主探求性质,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补充。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上讲台发表自己看法的自信。放,即解放上层生,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同学之间自行答疑,使他们的个性和自主性得到张扬。鼓励他们当小老师,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三、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

注重使用直观的形式。直观的形式可以是实物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动作直观等。让学生通过图片、模型、实物等直观形象所提供的感性材料,通过语言、动作生动的描述培育学生的注意力,有效防止学生分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位置的描述时,我就以学生座位的一横行和一纵列为x轴和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我随机说出同学座号,该同学就说出自己所在位置的坐标。通过这样的直观教学,学生学得兴趣盎然,也加深了对点的坐标的理解。

注重情境的趣味性。《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进行分式方程应用题中路程问题的教学时,我举了这样的例子:我家离学校6千米,每天早上我骑摩托车匀速行驶到校参加早读。一天早上,当我行驶到离家1千米时,摩托车发生故障,花了5分钟排除故障,启动后,我以4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结果按时到校参加早读,你知道我原来行驶的速度吗?贴近生活的例子,使学生感到很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注重激励学生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之处,故意出错,让同学们发现错误,提出纠正的建议。在争论过程中,我“坚持错误”,同学们据理力争,最终我“认输”。这既是他们纠正论证的过程,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

(作者单位:汕头潮南区峡山南里棉岭学校)

篇5: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就谈不上实质性的素质教育;如果忽视课堂教学,开展素质教育就难有实效,可以说,只有真正素质化了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和谐高效”课堂?“和谐高效”课堂的本质就是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在此同时寻找能够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和谐课堂教学要通过调控教育中诸种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 育者发展的节奏,促进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和谐课堂教学要以受 教育者和谐、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它能有效地形成课堂教学系统 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同运转,产生教学合力,获得“1+1>2”的整体效应,使 受教育者在“五育”方面全面发展。和谐课堂教学要以人的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 需要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 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2、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反之,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因此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育学理论: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于使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达到人的教育学理论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和谐教育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对人才的要 求和学生个性成长的内在需求。教育形态必须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教育进程必须与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主要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基本方式和教

学策略,建构教育生态环境与课程整合下师生和谐共长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在学会认知、学会

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

3.探索和谐课堂构建的策略及机制,最终形成师生、生生与环境高度和谐的理想。通过优化教学活动过程,达到教学活动氛围和谐化、教学活动过程审美化,使 教学过程由高耗低效转变为和谐高有效、逐渐过渡到和谐高效。

4.在“研、训、施”一体化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应用现代信息

技术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使自己成为德高为范、业精为师的高素质、信息化、研究型的新型教师。同时,通过研究,激活课堂教学智慧,掌握和谐教学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

主要内容:

1.构建和谐高效的教学生态环境。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探索和谐高效课堂构建的内在机制。

3.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4.实施和谐高效课堂教学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影响。

5.教师实施和谐课堂教学艺术的探索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做准备。

(2)调查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初步的评估。

2、实践探索阶段

(1)通过与经验丰富的教师研讨,尝试构建具有“以生为本,自主合作,平等

对话,和谐共振”为特征的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收集课堂教学案例,对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进提高。

(3)在研究后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再次的评估,以做比较。

3、总结阶段

(1)对研究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2)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汇编,形成系列成果。

(二)研究方法

1.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的行动研究法。强调研究过程和行动过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计划—实施—观察—反思—总结”的程序进行,以构建和谐的课堂 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2.以民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观察法。以构建和谐的课堂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气氛 活泼、思想活跃,充满生机活力。它强调教师诱导启发,寥寥数语,学生自主思考,各抒己见,要求教师以亲切的面孔,鼓励的话语,使学生能在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

3.以师生和谐共长为目的的教学案例研究法。师生和谐共长是实施和谐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与终极目标。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应恰当运用科学和艺术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有条不紊,灵活自如地展开教学。既要将学习主权交给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以实验对比分析为主的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的每次实验课,都要经由课前讨论、课间观察和课后评价,撰写个案,中期评估要撰写研究过程及自我评价,结题时写出实验报告并针对实施课题研究后师生的转变等方面进行课题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这一年来的实践和研究,我坚持“ 一切为了孩子的最佳发展”的教学理念,实践中我看到许多方面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1、课题研究转变了我的教育观念,逐渐形成了与新课改一致的教学理念。观念不断更新,科研含量日益提升。逐步实现了由经验向理论的提高,确立了和谐课堂高效的新课程理念,凸现了教学的科研含量。我在实验中用行动去反复实践,用心去认真思考,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视为创造性的事业,从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茁壮成长为科研意识和能力都较强的教师。

2、立足课堂,改善课堂,教学相长。我以“研究者”身份从事课堂教学,使课

篇6: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还存在着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的诸多因素,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数学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过程,这些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才能构成数学教学中一个自然而和谐的统一体。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要求更加地平等、和谐。那么,怎样才能建立新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的体会如下:

一、合理灵活运用教材,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新课程不再是特定的知识载体,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学学科的教材更需要与教师、学生的有机地整合,是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教材创设教学资源的和谐。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情感因素,值得我们认真去挖掘。从一组数据、一幅美丽的图画等都可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教师在依托教材组织教学活动的同时,仍需对教材进行“编辑加工”——积极选择,有效重组与完善整合。例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我把军营训练的情境图改成班级座位图进行教学,因为班级座位图比军营训练图更接近学生的实际,学生在自己的身边寻

找列和行,更容易理解列与行的概念,进而能准确地用数对确定位置。创造性使用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数学、用数学。

二、创设环境与气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有人说:环境造就人,气氛熏陶人。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做到环境与气氛的和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数学学科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学生往往感觉到乏味、单调、枯燥,远不如语文等学科富有情感的学科那么有吸引力。所以,教师要针对数学学科和小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氛围,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有意无意中接受了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构建教学环境和气氛的和谐,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教学过程,创设好每个教学环节的环境,把知识的探究学习置于好奇的气氛中。例如,设疑激趣、做游戏、比一比等学生感兴趣的环节,调动课堂气氛。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例多媒体演示,实物投影等,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又如:动手操作,分组合作,自由组合等形式,把知识的探究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之中。如在教学“质数与合数”内容时,采用全班学生每人拿一张数字卡(1-50),教师也参与学生的活动,且拿了序号为“1”的卡。教师宣布:请只有因数1和你自己外,没有别的因数的同学到老师“1”这边来;如果你的数字除了“1”和你本身外,还有其他因数的,请自己任意找你的朋友。随着“活动开始”命令下达,全班学生纷纷找自己的朋友。有的学生跑向了老师“1”,有的学生朋友找得多。最后,老师让大家共同观察一下,现在分为几大类?学生一看分成了两大类,一是跑向了老师“1”的一类,二是其他都是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他朋友的。这时,老师说:可是老师“1”有几个因数啊?(学生都说:“只有你一个啊!”)那么,我们分成三大类好吗?(好),然后,进行知识整理,凡是跑向了老师“1”的数,给你取个名叫“质数”,(只有2个因数:1和本身);除了1和本身外还有其它的因数也给你们取个名字叫“合数”。老师“1”只有1个因数,就不给它取名了,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再按1-50序号按序自己说,如:“我是‘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我是2,我是质数(是最小的质数)。”“我是3„„”然后大家一起来编个顺口溜:质数合数看因数,只有2个因数是质数,超过2个因数是合数,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样,把枯燥的抽象的知识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学得高兴,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增强了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三、改变教学方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人是最富有感情的,心灵之窗总是向热情、信任的人敞开着。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

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整合。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的教学,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迁移的原理,通过动手操作,采用画、剪、折、拼等手段来探究和获取新知。教学时可让学生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放手让学生任意地等分成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如采用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对折便得到了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其中的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整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也可让学生用逆向思维来推导。先制作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用拼接的方法,可以得出一个长方形(或者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其中的一个三角形面积便是这个长方形(或者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样,三角形的面积就是底(长)×高(宽)÷2(一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人),是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教师的“教”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使课堂教学成了一个和谐的教学共同体。

四、提高课堂训练效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7:构建和谐数学课堂

摘要:打造和谐、高效、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迫在眉睫,那怎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本文就结合本人在教育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288-01

高效的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有充分的了解,课堂教学要以占绝大多数的中等生为主,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思考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最高的。本人认为,构建高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2.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教师要对所教的科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必然也喜欢这位老师上的课,形成老师越喜欢我,我越喜欢这位老师的课,越学越起劲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都喜欢的老师。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最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共同探究知识,共同解决问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这样的课堂必然高效。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手中的工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同学们情绪高涨,思路各异,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等等。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中间的学生按住绳子,其余同学用接力的方法把圆完整,还有的转不动笔就干脆转本子。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算真正摆正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4.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实践环节

数学知识只有经过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理解和牢固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学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校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有趣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各自做一些直径为3、4、5厘米的硬纸圆片,并指导学生用这些圆片在有刻度的厘米尺上滚动一周,依次记下得到的数据,让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操作,记录下每个圆片滚动一周的长度,用得到的数据除以圆的直径,得到3个数据,比较这3个数据,探寻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比较3个数据,自己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这个3倍多一点的数据,就是圆周率,然后向学生演示推导圆的周长的公式。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5.要关注学生差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毋庸讳言,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有的思维活跃,有的想象力丰富,也有的同学在学习数学上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为了建立和谐高效课堂,我们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应由易到难,教师的语言要深入浅出,照顾到接受能力较差、层次较低的学生,使他们不掉队,学得扎实。学习要求应有层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吃得好吃得饱,让所有的学生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同时,数学课堂要想真正高效,还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能。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课前、课堂、课后等因素的有机整合,只有真正实现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人人学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艳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管理策略初探;《新课程(上)》2010年第04期

篇8:和谐数学课堂的构建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教学“比例计算的应用”教学内容时, 要求学生用阴影来测量旗杆的高度。 以往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测量方案, 再由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数值。 我想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上一节外堂课,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亲历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 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我提前一天布置任务: (1) 各小组要有测量方案; (2) 要准备测量工具; (3) 组员分工要明确; (4) 测量方案尽可能多; (5) 测量方案以能操作能实施为原则。 第二天准备上课时, 我突然发现有一个成绩平平而且经常捣乱的男生竟然带来了一个照相机, 职业的敏感告诉我一定要制止这种现象和行为。 经过严厉的询问才知道, 原来这位男生打算让一名同学与旗杆合影, 然后通过同学的身高、照片上的身高、照片上的旗杆的高度进行计算, 通过比例计算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 听了他的阐述, 我先是一惊, 大力表扬了他的想法并鼓励他出色地完成任务, 然后我陷入深深反思:自己想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却还被陈旧的教育思想紧紧束缚, 我的思想又在禁锢学生的思想, 这样的课堂怎能和谐呢?

从这节课以后, 这个男生变得异常活跃, 他对事物独特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 数学成绩一路攀升, 综合成绩扶摇直上, 当年的中考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

教学相长, 这是和谐课堂的直接体现。自从这节课后, 我懂得了和谐的课堂必须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保障;和谐的课堂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和谐的课堂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和谐的课堂能改变学生的学习观, 甚至是人生观。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能让学生的智慧生根发芽

我们习惯把学生分为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其实每个学生的眼睛里都流动着智慧的光芒, 每个学生的言行中都流露出对知识的向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心灵深处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 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因此,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首先必须注重学生独立精神的培养, 教师要由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 多一份活动空间, 多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 多一次尝试成功的喜悦, 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一是给学生多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扩大参与面, 提高参与度。 如, 在统计知识的社会调查中, 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 让他们收集人均住房面积及人均收入的数据, 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汇报、 分析解决问题。 这种开放性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 让学生充分体现学习的自觉性和创作性。 二是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激励学生在教学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去。 如, 提问题时, 难度大的问题让优秀学生来回答, 有点难度的问题让中等学生回答, 较容易的让“ 学困生” 回答, 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都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乐于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及时评价, 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课堂教学中实施评价机制,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利用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 不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 而且促进了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 同时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控, 提高教学效率。

多年的教学使我的感触太多, 要创造和谐的课堂, 教师是主导,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把时间留给学生, 给他们充分思考充分表现的机会,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的点滴变化。 这样, 学生的智慧一定会出现灵光, 一定会生根发芽。

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能帮助学生重树信心

数学是强调思维的学科。 作为教师,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 更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

上学期开学不久, 转来一名女生。 从衣着看, 生活很贫苦;从言谈看, 孩子很自卑。但是能从眼神中读出她对学习的渴望。 数学课上, 她的表现有点令人失望:不抬头、不举手、不回答问题, 甚至我都接收不到她的眼光。 经了解得知, 孩子很自卑, 不愿交流, 不敢表现, 怕出错, 怕同学笑话。 这已经成了她的心理阴影, 笼罩她的内心。 我听后很震惊, 心理不健全了, 怎能有健全的人格, 怎能在学习上有所发展呢?

好几天我的脑子里都是这个学生, 怎么改变她呢? 经过反复考虑, 我和这个学生商议决定:老师提问如果你会, 那么把手高高举起;如果不会或者不确定, 就把手举得低一些, 但是每个问题必须举手。 她答应了, 也按约定做了。 慢慢的, 课上高举手的次数从一两次到五六次, 再到十多次, 她的成绩随着高举手次数的增加而上升。 她的表情越来越淡定, 孩子的眼神越来越坚定。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能帮助学生重树信心,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健全学生的人格, 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课堂在和谐中生成, 在和谐中发展, 在和谐中升华。 课堂的自然和谐能让师生多一份理解, 多一份尊重, 能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 能让学生在不经意中迸发智慧的灵光、收获成长的快乐。

摘要:数学课堂的和谐即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关系平等, 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呈现出协调、配合与多样性的统一。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从而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提高, 潜能第一发掘, 能力得以锻炼, 个性得以优化。

关键词:数学课堂,和谐教学,关系平等,协调配合

参考文献

[1]栾谨崇.创新教育与教学模式创新[J].黑龙江教育, 2004 (10) .

[2]金召霞.浅谈数学实验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4) .

[3]李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设计及其应用[J].辽宁教育, 2007 (4) .

[4]陈承伟.谢存德.开展数学实验培养探索精神[J].江西教育, 2007 (8) .

上一篇:经典的汽车内饰材料广告词下一篇:人生因读书而精彩--国旗下讲话